艺术品投资与交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艺术品投资与交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艺术品投资与交易

篇1

目前佛教艺术品收藏者的结构,既有以金铜佛像作为专项投资收藏的各界人士,也有古玩经营者,还有海内外的收藏爱好者,以及用于供养的僧俗、馈赠礼品者等等。从地区分布看,收藏者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辽宁、山西、甘肃及四川等地区。而北京仍是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核心城市,其自身的发展成熟,极大带动了内地佛教文物,特别是藏传佛教文物的收藏热潮,金铜佛像成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主流拍品,也成为广大收藏家和艺术品投资者追捧的新热点。在这十余年中,藏传佛教一系,特别是佛像始终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是市场上佛像交易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佛像专场拍卖会上,藏传佛像一般都占到了九成以上的数量。

减传佛教艺术品走俏市场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市场中的一些常规收藏品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收藏需要,市场需要新的收藏品种来填补。而藏传佛教艺术品本身所蕴涵的宗教神秘感、历史性、民族性迎合了收藏家们日益提高的审美品味,是其得到市场认可的先决条件。早期藏传佛教艺术品经过吐蕃政权瓦解后的分裂割据、战乱等多种因素存世很少,目前留存于世的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制品。明清两代藏传佛教艺术品制作的数量较多,尤其是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两朝,存世量较为可观。

篇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中国文化的复兴。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品市场是文化市场核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大投资市场之一,文化艺术品的证券化将会使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艺术品投资变成艺术品大众化投资。交易方式也将从以直接买卖为主的方式变成,完全无纸化的网上交易模式,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开户功能,通过下载相关的客户端就实现投资交易功能。强大的电子交易系统和网站系统,使交易结果更加真实、公平、科学,提供的信息更加及时、有效,从而让投资人的交易变得更加方便、简单。

近年来,文化艺术品交易金融创新在我国逐步探索和发展,文化艺术品证券化交易诞生。文化艺术品证券化主要是指以对文化艺术品实物严格的鉴定、评估、托管和保险等程序为前提,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的艺术品份额合约。最典型的就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文化艺术品份额网上申购和交易。文化艺术品份额合约挂牌交易后,投资人通过持有份额合约分享文化艺术品价值变化带来的收益。

文化艺术品证券化不仅给收藏投资降低了门槛,彻底克服了以前收藏投资的诸多弊端,也降低了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压力。更重要的是,较好地保护和激励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权益和热情,推动鉴定、评估、保管、保险和银行等相关领域的深层次发展,拉动了行业需求,扩大就业,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国的“文艺复兴”。同时,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的退出机制打下了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使艺术资源的投资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我国艺术品交易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容易控,艺术品证券化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交易规则频频修改,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交易由“T+0”改变为“T+1”,这将严重损害了公共投资者的利益。可见,这种交易隐含着巨大的风险,文化艺术品份额金融创新交易制度和监管准备不充分。这意味着文化艺术品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以及如何监管等系列活动还没有走上正式、规范的轨道。因此,为使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分析文化艺术品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本文的研究将会为交易机制的规范设计、文化艺术品投资风险及监管的协调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将对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及艺术品市场提供借鉴与理论指导。

二、文化艺术品证券化风险分析

艺术品交易市场证券化后,也会像资本市场一样有波动。同时,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机制和法律关系复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在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须的监管机制等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艺术品证券化交易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蕴含较大风险,具体的风险分析如下:

(一)艺术品份额发售的定价机制还不完善,存在价值确立风险。

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艺术品特殊的价值规律使得艺术品价值评估本身就比较困难, 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又缺乏对艺术品评估的共识,三重评判标准相互交叉, 拍卖市场又赝品充斥,拍卖价格与交易价格不统一等情况加重了艺术品评价的困难。艺术品之间的价格缺乏可比性,其价格通常由买卖双方依据个人的评估与判断共同决定。艺术品份额的定价过程中,既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鉴定与评估机构,难以对艺术品的价值做出公允的估值。诸多不正常因素使得艺术品的估价有虚高的成分,这些因素造成了艺术品的发行价格有可能偏离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使艺术品证券化存有前提隐患: 即任何权利的交换都必须以权利被识别和确认为前提,但艺术品证券化操作不慎就会使得艺术品如同传统证券市场的空壳公司,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在实体上,艺术品是体积虽小但价值较大的物,与大宗固定资产相比,在保管过程当中极易发生价值贬损或者意外灭失,而这是传统证券基本不会面临的风险

(二)法规法律的依据尚不足,隐藏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与艺术品权利份额发行、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艺术品份额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艺术品份额的公开发售和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足。主要体现在我国各地文交所都把《物权法》相应的条例作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主要法律依据。然而,艺术品本身除了拥有财产权之外,还具有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等权利。艺术品份额化实际上只是将艺术品的财产权进行了份额化,财产权之外的人身权利显然不能进行份额化分割。目前的做法对艺术品所属的人身权利问题并无说明和交代,艺术品份额交易是否涉及财产权之外人身属性权利交易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公开发售机制尚不健全,存在着信用风险。

文化交艺术品交易所是艺术品证券交易的平台,与传统证券市场相比,艺术品持有人通过转让艺术品证券获得资金后便与交易市场分离,其没有证券法上的信息持续公开义务,无需公开募集资金的用途和去向,较之传统的交易所,文交所在交易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然而现实当中,文交所却存在着许多规制不明确的地方。

首先, 文交所的注册资本没有明确要求,艺术品份额发售和交易中,与艺术品份额发行、上市相关的事项均由文交所负责,交易所不但决定艺术品份额能否发行和上市,甚至还决定份额发行上市工作由哪家发行商完成。这种做法不仅有悖于市场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有损于市场的公信力,也难以抑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如天津文交所的股东就是自然人和法人的组合,实缴资本并不高,其责任能力也就有限。

其次, 文交所往往承担着多重职能,如审核上市管理交易委托遴选商和艺术品保管机构等,但其义务承担状况却不明确。这和传统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精神相背, 文交所的权力过大,交易市场公信力受质疑,容易滋生寻租现象。

(四)交易机制尚有缺陷,存在交易风险。

艺术品份额的投资回报缺乏稳定的基础。相对于股票而言,艺术品自身并不产生现金流,相反每年必须支付一定的养护、保险费用。艺术品展览虽然可以获取一些收入,但成批展出的收入很难在每个艺术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另外,艺术品实物无法按照份额交割,投资者不可能实现从持有份额中分享对艺术品的欣赏、收藏。艺术品份额化的投资回报更多地只能寄希望于交易价格的不断升高,低买高卖,获取价差就成为获利的主要模式,价格起伏越大、交易越频繁,越便于短期获利。这种机制下,非理可能将份额价格推高数倍,导致价格失真,狂热之后出现暴跌,在市场中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投资者损失惨重,成为受害者。文交所上市的艺术品份额,总份额相对较小,但依然容易被人为操纵,出现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被非法资金炒作,从事短线交易、操纵市场和洗钱等不法活动,聚集市场风险。

(五)监管各自为政,容易形成社会风险。

目前,我国艺术品交易场所的设立和交易管理等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各地情况多种多样。除少数地方由省、市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授权相关部门监管外,其它的不是由地方政府金融办审批设立并负责监管,就是由文化主管部门审批设立并负责监管。除此以外,监管缺失的另一表现是监管依据。尽管,文交所也实行自律监管,但并不能替代行政监管。同时,艺术品份额的发售审核、定价、交易、监督以及与此相关的评估、保管等均由文交所负责完成,各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甚至为合谋、操纵市场留下空间。更重要的是,系统性和流动性风险也不容忽视。

三、完善文化艺术品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监管对策及建议

为使如何监管等系列活动走上正式、规范的轨道以及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需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监管对策。具体的策略如下。

首先,完善文化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制度。目前,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通用的价值评估程序和规则尚未建立,这将使文化艺术品市场容易陷入混乱的场景,也会危害交易的安全。尽管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做着推介销售艺术品的宣传,但价格通常由买卖双方依据个人的评估与判断共同决定,对欠缺相关知识的投资人不利。为了规范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行为,应该建立客观中立的第三方鉴定和评估机制,鉴定和评估机构既可以由交易的当事人自己选择,也可以由交易当事人委托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选择确定。与此同时,要建立鉴定和评估人员机构的责任制度,区分人为风险和正常的市场交易风险,只有正常的市场交易风险可以由投资者承担。

其次,建立与完善文化艺术品份额化的交易机制。文化艺术品份额的交易不同于传统物权交易,是一种证券化的权利交易,要针对此建立交易规则。艺术品证券和传统证券投资收益来源、投资收益周期的不同,导致短期交易对艺术品证券交易的损失比传统证券大得多。因此,在权衡限制泡沫和艺术品证券自由交易二者的利益之后,必须着重对短期交易进行限制。在交易模式上,对当前交易模式应修正, 并对持有艺术品证券达特定比例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时间和数量的限制,这样也有利于解决一级市场的疯抢问题,促进艺术品发行价格趋于合理。同时也应该禁止关联人员购买艺术品证券,比如评估机构,从证券市场的运行现实来看,证券发行之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因素, 价格往往容易上涨, 在一定时期后市场才会趋于理性,使价格回归相对稳定。

最后,建立艺术品证券交易的信息公开制度。艺术品相关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包括转让方即艺术品持有人和发行人,艺术品信托机构, 以及艺术品交易的平台即文交所其中转让方应当公开的信息包括: 艺术品的基本情况、可能影响艺术品评估和交易的重要信息如艺术品的来源和交易历史、 艺术品权威评鉴机构的评估意见、关联人员的相关信息等;艺术品信托机构应当公开的信息,包括艺术品保管的花费项目和费用、艺术品的经营情况等;文交所需要公开的信息包括: 艺术品、艺术品发行商、投资人、艺术品的保管和经营情况,艺术品交易的相关信息。

四、小结

总之,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而文化艺术资产的证券化是这一发展趋向的一个重要通道。从今后一段时间来看,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是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艺术品及其市场资源的资产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核心。要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有序与规范发展,就需要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监管机制等机制,这才有利于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建构,有利于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注:2011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文化艺术品证券化风险与监管研究” (项目编号:GXU11T32635)

(作者:广西大学商学院会计学)

参考文献:

篇3

艺术品证券交易的风险分析

篇4

一、艺术品份额交易的概念

所谓艺术品“份额交易”,是指在对艺术品实物鉴定、评估、保管和保险后,按其价值拆分成相应数量的份额予以发行并上市,采用市场申购与竞价交易方式,按时间优先、价格优先原则完成份额的交易与划转。投资人可根据市场上份额价格变动情况买卖份额,实现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将文化艺术品拆分后通过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平台公开上市交易。例如,已经上市的《燕塞秋》这幅画,被分拆成500万份,每份1元,每次交易最少100份。以前买的都是一整幅画,现在你买到的可以是这幅画的几万分之一――这几万分之一可能是画上松树的一个节疤,也可能是画家署名的一个标点。当然,你不能把单独的一个松树节疤买回家,画还是统一保管,你只是象征性地在电脑里得到数字。以前这些名家艺术品在拍卖行里动辄拍出几百万上千万的天价,投资门槛太高。艺术品金融化的潮流,令名家艺术品不再是富豪们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也能投资收藏。

二、艺术品份额的交易模式

目前艺术品份额交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天津、深圳为代表的类证券化交易模式,另一种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产权交易模式。

1月26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将天津山水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拆分为600万份和500万份,以每份1元的价格挂牌交易。2月底,天津文交所又推出8个艺术品上市,其中有一颗4.34克拉的天然粉色钻石,上市总价为2400万元。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即将推出的“南黄北齐”艺术品资产包已完成一级市场募集,预计3月中旬上市。不过,天津文交所和深圳文交所的差别在于,一级市场出让对象不同。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一级市场采取网上申购摇号抽签方式,只要开户的投资者均可参与申购,每个账户限申购一次。而深圳文交所采取的是定向募集。

艺术品份额交易类似于股票买卖。天津文交所的数据显示,目前每天开户人数超过300人,投资者大多分布在天津、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其中本市的投资者超过三分之一,投资者的开户资金多为十几万元。投资者在天津文交所开户之后,便可以下载一个类似于股票网上下单的客户端用来买进卖出。每天的交易时间和股市一样,9:3―11:30,13:00―15:00。只要投资客接触过网络炒股,对艺术品份额交易就能很快上手。不过和股市交易有所不同的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采取T+0模式,可以当天买卖;此外,该市场每日15%的涨跌幅限制也大于股票市场的10%。便捷的操作与较低的门槛让投资者趋之若鹜,但无形中也放大了交易风险。

三、艺术品份额交易的风险防范机制

1、涨跌停板制度。艺术品份额交易不仅有日涨跌停板制度,还有月、年的涨停板制度。例如规定日价格涨跌幅的比例均为15%,月涨幅比例为100%,年涨幅比例则是900%。这样可以防止艺术品份额交易的价格涨得过快,也更符合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发现规律。

2、大客户报告制度。交易所引入了大客户报告制度,规定要求投资人在增持或减持份额后,其所持单只份额的比例超过10%或其整数倍的,交易所将向全体投资者予以公告。

3、日常重点监控。交易所还将对一些异常交易行为进行日常重点监控。例如,可能对份额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前,大量买入或者卖出相关份额;委托、授权给同一机构或者同一个人代为从事交易的份额账户之间,大量或者频繁进行互为对手方的交易;两个或两个以上固定的或涉嫌关联的份额账户之间,大量或者频繁进行互为对手方的交易;频繁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以影响份额交易价格或其他投资人的投资决定;巨额申报,且申报价格明显偏离申报时的份额市场成交价格;进行与自身公开的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相背离的份额交易。

4、技术性停牌或临时停市的措施处理。一旦规定中的“异常波动”的行为出现,且交易所认为会严重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将可以采取技术性停牌或临时停市的措施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异常交易行为,交易所还可以视情况采取口头或书面警示、要求相关投资人提交书面承诺、降低投资人交易佣金等级等措施。

5、“退市”机制。根据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规定,当单个投资人持有的同一标的物的份额比例达到该份额总量的67%时,即可触发强制要约收购。当触发强制要约收购后,该份额立即停牌,同时,强制要约收购人须在5个交易日将强制要约收购所需资金划到交易所指定资金账户,否则强制要约收购则为失败。

四、艺术品份额交易在探索中前进

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是文化和资本对接的最佳途径,而文化金融产品则是对接的主要方式。这个过程中必然要金融创新,只有在风险可控、监管体制完善、法律法规都配套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文化金融产品创新,如果太过冒进反而不利于文化市场的发展。艺术品的证券化、大众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艺术品证券化无疑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虽然作为新生事物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但它将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篇5

美国著名的未来大师奈斯比特和阿伯丹在《2000年大趋势》中曾经预言,在21世纪,艺术品投资经取代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人类主要的投资方式。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们的预言仍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品已经成为了继证券和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在国外许多银行都把3%左右的利润用于艺术品投资,毕竟不少银行还先后推出了艺术品投资的咨询服务,并且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作为有着悠远文化艺术发展历史的古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代,艺术品投资浪潮已经成为上至国家,下至平常百姓密切关注的热点。

艺术品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购买艺术品,经营艺术品并带来经济收入的行为。但是由于艺术品自身的特性,使得艺术品投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艺术品投资的参与人群比较少,大部分艺术品投资者都是有一定鉴赏能力,能够理解艺术品作者的收藏家;其次,艺术品的流动性较证券和房产差很多,进入和推出壁垒都比较高。但过去十年间,中国的许多艺术品价值屡创新高,不少艺术品价格翻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许多大家的字画、玉器,经常在拍卖会上拍出“惊天价”使的游资,包括中小投资者都把目光投向了这块尚未开垦而投资回报又颇丰的“处女地”。因此艺术品市场非常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即把金融投资的理念融入艺术品行业,用来扩大市场参与者,带动整个艺术品行业活跃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以艺术品为标的的金融创新产品“艺术品股票”在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简称“天津文交所”)上市。“艺术品股票”以份额化交易的模式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艺术品的产权,所谓“份额化交易模式”就是把艺术品的产权进行等额拆分,再将拆分后的每个份额的所有权发型,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的艺术品种类有:绘画雕塑类,珠宝玉器类等。从2011年1月26日开始不到一个月,天津文交所上市的两只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哮”(代码为20001)和“燕塞秋”(代码为20002)涨幅高达550%,除去自我炒作的因素之外,为什么艺术品股票如此受欢迎?股价高涨的背后又有哪些不安定因素潜藏其中呢。

二、艺术品股票的优势

(一)降低普通交易者的门槛,扩大艺术品市场的投资主体

艺术品的买卖和收藏一般动辄百万,尤其是市场看好,升值空间大的艺术品,普通百姓即使有艺术鉴赏力,也没有购买力。但艺术品股票的出现,使艺术品不再是只有富翁才能涉足的行业,因为“份额化”交易,艺术品投资的门槛由过去的成百上千万降低为50万(天津文交所在调整交易规则之前门槛只有5万),投资者并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可承受的风险的能力购买相对应的份额。

(二)分散投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众所周知,艺术品投资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对艺术品的年代,历史背景,原材料等都需要非常熟悉,才能分辩艺术品本身的真伪。就连许多收藏家自己也有“买打眼”的时候,因此艺术品鉴定、保管直至最后拍卖的成本很高,使没有专业鉴赏能力的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而艺术品股票可以将资源集中,散户只需要通过付佣金将这些需要专业技能的事情交给中介机构也就是“天津文交所”处理,“文交所”会将各种信息,包括鉴定、评估、保管、保险、展示流程,交易行情、价格在互联网上公开,使整个过程更为透明。从而降低了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三)提高了艺术品的流动变现能力,缩短了艺术品的投资周期

由于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存在着很大的主观因素和时代特征,其价值很难有固定的标准评估。购买回来再卖出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投资艺术品变现速度慢,而艺术品股票只要单个账户持有单只份额数量达到该份额总量的67%时,该份额投资人发起要约收购或单只份额的全体投资人达成一致意见发起申请退市,艺术品就可以就行拍卖套现。

虽然这种创新的金融产品为当前的艺术品市场敞开了一扇通往金融市场的门,但是许多收藏家也反映,这种金融产品分割了艺术品本身鉴赏收藏属性,单纯成为金融资本炒作的工具,而与此同时其作为金融产品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和潜在问题:

三、艺术品股票缺陷

(一)艺术品投资泡沫

股票投资,投资的是某上市公司未来的成长和它的盈利能力,上市前都会经过严格审查,完成融资之后,公司都会将募集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或再投资,以扩大公司资本的不断扩大,而投资者可以分享公司增长带来的红利。上市公司会将年报,季报等财务信息公开,公众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理性分析股价和合理估值。虽然目前股票市场上也存在恶性炒作,但是其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公司价值上去。而艺术品股票则不一样,份额化交易模式对应的是艺术品虚拟的价值,艺术品不具有再次生产动能,也不能再次创造社会财富。其估值更多的时候早就超越艺术品本身的价格,因此艺术品股票投资的不是艺术品本身,而是对其增值预期的投机,而艺术品预期升值问题,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媒体舆论,公众关注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就如当年荷兰郁金香泡沫一样,如果过度依赖虚拟的价值,那么艺术品投资也会面临崩盘的可能,而最后一个接盘的投资者将成为泡沫破灭的最大受害者。

(二)如何合理估值

身兼画家与律师于一身的范呈曾说: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轨迹很难讲,谁能判断他在艺术方面的天分与潜力,在这个阶段,他是一个天才,但另一个阶段,他是在走下坡路,这都是非常可能的。即使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它的价值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艺术品的估值和评价,就很难达到标准化和统一化。目前艺术品行业也没有形成评估鉴定的公共标准,只能单纯依靠专家声誉和名望,以及同类或者同个作者的产品来为艺术品定一个价值区间。与此同时,在“天津文交所”里,也没有第三方监管机构对于艺术品的估值进行审核,只能由投资者自己去评判是不是存在估值过高的现象,但投资者往往又会受到文交所的宣传或是媒体的炒作的干扰,无法进行合理的客观的估值。

(三)交易规则自定

在艺术品股票刚进入公开市场时,“天津文交所”针对交易时间,交易模式,交易报价,涨跌幅限制以及交易数量限制自定了五条交易规则,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又自主修改了交易规则,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天津文交所网站关于艺术品价格涨跌幅更改的公告多达7次,涨跌幅比例几次修改;屡次改变开会制度,4次推迟开户公告,多次以临时、技术性、特殊原因停牌。在自主制定交易规则,有没有第三方监管的制约,天津文交所更容易操纵交易价格。

(四)监管真空

艺术品股票在形式上将股票交易的模式照搬到艺术品上,但因为艺术品份额化仅仅是现货交易,不具有融资功能,因此缺少像证监会的这样强有力的监管部门的监管。目前,文化管理部门对授权审批进行审核,而在交易过程中的监管则由天津市政府金融办负责。成熟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应该有类似于证监会、银监会的专门监督部门,以保障投资者权益,稳定艺术品交易市场。

四、结束语

虽然艺术品股票有许多待规范,待改进之处,但是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它为将来成为第三大投资的艺术品投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可以肯定的是,将艺术品和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是未来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但是如果要建立一个成熟的艺术品金融衍生品,第一个前提必须是艺术品市场规范,建立合理的艺术品估计定价和登记模式,并完善艺术品流通体系,加强艺术品的变现能力。此外,我国还需要培养专业的既具有艺术品鉴赏,评估能力,又拥有金融专业知识技术的艺术品投资从业人员,并且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1]游春,邱元.探析艺术品金融化的一项创新-份额化交易模式;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9期.

[2]张栋.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11(17).

篇6

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艺术品的平均投资收益率高达19%,而未来的5~10年,中国艺术品的收益率有望超过证券与房地产,成为一条理财的佳途。目前,中国正以稳健的脚步进入到全民收藏的时代,民众对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热情高涨,逐渐走向富强的中国注定会成为高端艺术品的需求大国,艺术品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在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区间内运行。这种变化与中国文化行业的兴盛以及民众精神财富的增加更是相辅相成。

纵观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情况,人们已真正认识到艺术品作为一种经济价值属性的存在,在收藏的同时愈发注重艺术品的回报,收藏与投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藏养藏”成为新形势下艺术品理财的手段。原来的收藏家以集收藏与理财于一身,将艺术品收藏这一高雅之事赋予理财的经济概念,所谓“优雅的投资”行为。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参与的人越多,市场的基础越广泛,只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支持,艺术品市场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发展得更快。

艺术投资操作技法

当前艺术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追求“短平快”的投机资金,于是在思考如何谋取艺术品投资的高收益率时,不妨先分析和计算一下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可参照证券市场,引入一个指数的概念,即先计算艺术品指数。目前,度量艺术品指数的方法主要有平均价格法、重复交易法和特征价格法。

平均价格法 以书画作品为例,平均价格法是用成交价格除以作品的面积,即每平尺的价格。平均价格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但对于同一位画家而言,平均价格法无法区分其在不同年龄和背景下作品质量的差异。

重复交易法 重复交易法是跟踪同一幅作品多次交易的价格,观察和比较其价格的变化,较好地解决了艺术品的异质性问题,但由于可重复交易的艺术品较少,因此重复交易法会损失大量没有多次交易的数据。

特征价格法 特征价格法较大限度地考察艺术品的尺寸、题材、作者的声誉、是否在世、拍卖地点等多种对艺术品价格影响的因素,但对特征变量的选择偏好会造成设定偏误的问题。

综合比较,重复交易法更契合投资收益率的内涵,此外,由于艺术品一级市场中的画廊或博览会的交易数据不公开,而二级市场的拍卖数据是公开透明的,且书画作品交易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因此研究艺术品的投资收益率大多采用书画市场的拍卖数据。

不过,通过实际分析可发现,采用重复交易法计算的艺术品投资收益率往往会被高估。

首先,投资收益率研究对象大多是拍卖市场,而且以重复交易的艺术品作为研究样本,而能够进行重复交易的艺术品一般都是高端精品,于是大量仅有一次交易的拍卖数据会被剔除。因此,以此为样本计算的投资收益率更准确的是高端精品的投资收益率,而不能代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收益率。

其次,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在拍卖上成交的不少作品最后却并未付款,诸如失去应有理性的买家,感到后悔而不付款,甚至有为宣传和炒作艺术家,艺术家和“托”与拍卖公司勾结假拍等。这些无法得到付款作品的行为往往直接影响艺术品投资的实际收益率计算。较之证券市场的佣金率,艺术品拍卖交易的佣金高出很多,目前拍卖公司对买家和卖家均收取大约10%~15%的交易佣金,而相当部分的投资收益率数据却并未扣除这部分交易成本。此外,艺术品的运输和保险等费用也较高,也是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最佳投资期限5~10年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2013年秋拍共有65.17%的作品在5万元以下成交,虽然其市场份额只占到4.68%,但显示出艺术品市场初级购买群体的扩大。撇开真假、艺术价值等决定艺术品升值潜力的最大决定条件,投资收藏的艺术品持有时间和收益率如何才能实现最优?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对2013年秋拍价格排名前2000位的艺术品进行了筛选,其中173件拍品有重复交易记录。分析这173个案例可以发现,对于艺术品投资而言,5~10年是一个最优的投资期限,收益率和风险配比往往可达到一个最优比例。数据显示,173件拍品中实现正收益的有120件,占样本总数的69%,平均收益率为23%。其中,投资期限5~10年的艺术品年度复合平均收益率最高,达到21.97%。如陈丹青1988年作《牧羊女》在2002年11月以12.1万元成交,至2013年12月上涨至330.4万元成交价,年复合收益率达到32.8%;于非1945年作《牡丹锦鸡立轴》在1998年5月以18.7万元成交,2013年12月以483万元再次成交,年复合收益率为21.9%。

篇7

艺术品不仅具有其收藏价值,相对于其他的投资品种,通常能收到超额的增值回报。目前在国外对艺术品投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企业等机构的资金投入。例如,开立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2)建立专门的艺术银行。例如,1980年,澳大利亚设立了“澳大利亚艺术银行”。3)成立艺术品投资基金。例如,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道养老基金在索斯比拍卖行的帮助下动用了7000万美元进行艺术品投资。4)开展艺术品银行业务。这是在普通商业银行增设的一项与艺术品有关的业务。例如,德国银行有250家分行在全球公开收藏艺术品,收藏作品超过1万件;新加坡大华银行及星展银行目前已收藏了绘画和雕塑类共2800多件作品,为了指导企业收藏艺术品,银行还特别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来提供艺术品收藏及投资方面的业务。5)推动艺术品保险。例如,在国际业界比较著名金盛艺术品保险,其保险范围不仅包括艺术品失窃后的赔偿,也负责艺术品损坏后的赔偿。6)建立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制度。艺术家们将自己作品委托给艺术品公司,艺术品公司通过艺术品投资经纪人定向地向艺术品投资人(收藏家)推荐购买。

在国内市场上,股票、房地产投资热潮此起彼伏的同时,艺术品的投资在较长时期内仍处于隐性发展的状态,没有获得广泛的市场了解和认同,无论从市场规模、市场地位,还是规范化程度、风险控制、投资品种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显得不够成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规模较小;市场规范程度不高,缺乏强硬的制度约束;市场风险控制不到位,投资环境不完善;专业化程度高,人才相对缺失。至此,2010年下半年,深圳、上海、天津等地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金融创新”的旗帜下,尝试艺术品“权益拆分”以及“份额化”交易。在2009年9月挂牌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将文化艺术品“份额化”。在该交易所上市的文化艺术品包括书画类、雕塑类、瓷器类等国家管理部门允许并批准市场流通的文化艺术品。当有新份额时,投资者可参与申购新份额,份额挂牌交易后可在市场以高价卖出获利。若希望拥有该艺术品,只要不断买入艺术品的份额触发强制收购后完成要约。

二、从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分析艺术品份额交易的特性

资产证券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四类:一是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二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例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三是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四是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具体而言,它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独立的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SPV以资产为支撑来发行证券,并用发行证券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从广义的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来看,这里可将上述艺术品份额交易看成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其中的艺术品收藏价值可视为实体资产中的无形资产。而从目前国外艺术品投资状况来看,暂未有此类产品出现。下面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出发,简要分析艺术品份额交易中所具有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1)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撑。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主要是依赖于支持证券化资产的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外来的投资者可以完全撇开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传统观念中,艺术品只具有收藏价值,很难看做会产生现金流。但若考虑到将艺术品用在展览等事项中能够收取一定的费用,此时可将此类费用视为其未来的现金流。

(2)资产真实售出。这个特征实际上是资产证券化之所以称为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是指,融资者将其资产出售给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进行包装、重组,以发行证券的方式进一步出售给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当融资者售出其资产之后就与资产不发生任何联系了,所有的与售出资产相关的权利和义务都转移到中介机构,这就是资产证券化中“资产真实出售”的原则。很明显,如果支持证券化的资产是真实出售的,那么融资者今后的经营业绩将不再影响售出的资产,即使融资者破产也一样。根据《天津文化艺术品暂行规则中的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原艺术品持有人的艺术品在交易所若发行成功,相应份额的所有权转移至该份额的投资人,该艺术品发行所获的收益归艺术品持有人所有,收益按照发行上市协议的约定分期支付。此行为可看做是原艺术品持有人将其资产真实售出行为。

(3)结构性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核心是构建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这种交易结构把资产的偿付能力与原始权益人的资信能力分割开来,以保证即使原始权益人破产也与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无关。同时,这一结构能使发起人利用金融担保公司的信用级别来改善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条件,并充分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在《暂行规定》中,说明了发行人有权要求艺术品持有人提供反担保,即表明发行人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担保行为,通过发行人的信用级别来对艺术品进行信用增级。

(4)表外融资。 这一方式使证券化资产项目的资产或负债不反映在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最多只以某种说明的形式反映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注释中。因为它以正式销售的方式将证券化资产从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并确认收益和损失,原始权益人已放弃了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如果一个企业顺利地进行了资产证券化,将会有效地提高公司财务指标,这对许多企业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艺术品被拆分成份额进行交易,在二级市场中由于买卖差价造成的资产价值波动,所以实际收入很难在原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可以看作是一种表外融资行为。

(5)融资成本低。资产支持证券利用成熟的交易结构和信用升级手段改善了证券发行条件,可以使发行利率相应降低;同时,它不需要其他权益的支持,财务费用较低。因此,虽然其支出费用种类较多,但因其融资交易额大,故其费用比例相对较低。在艺术品份额交易过程中,主要存在交易所的发行费用、商的手续费及保管成本,相对其他融资渠道如艺术品拍卖、设立基金等,融资成本较低。

篇8

新模式的“试探性”收获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自古以来就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但因交易市场高门槛将很多人拒之门外。于是,市场开始出现适合普通民众参与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模式,有些愿意进行“试探性”投资的投资人因此获利颇丰。

2012年,对于30来岁、在万达公司上班的吴瑜斌来说有点特别,他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学理工科出身、没有任何文博和艺术知识背景的自己会和艺术品交易结合在一起。

“我在建设银行开了一个银行卡,把交易资金存入——新艺术银行指定账户,从华夏和谐艺术品公司位于北京宋庄的营业厅办理了一个UK,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艺术品的投资交易了。”说起这一年来的交易情况,吴瑜斌面露得意之色:“将近一年的时间,我的投资纯收益达到了47%,准备最近再追加一些金额。”原来,小吴正在使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品交易工具——华夏和谐艺术品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正是“新艺术银行”的业务平台。

“由于传统艺术品市场存在‘看不准、买不起、拿不住、卖不出’的现象,导致市场只在高端人群间进行交易,普通民众的艺术品消费需求被挡在行业壁垒之外。新艺术银行业务模式的建立,将会一改过去普通民众无法参与艺术品交易的困局。”著名经济学家、广东21世纪经济研究院院长马国书教授如是说:“新艺术银行给消费者了一个艺术品逆向交易的选择权,这对于不懂行的艺术品消费者来讲,无需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判断就可以放心投资。这是艺术品交易迈向全民时代的里程碑。”

经济规律引领全民艺术品时代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开始兴盛;当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达到鼎盛时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根据中央政府的“2020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届时,人均GDP将实现翻一番,达到8000~10000美元。换言之,全民艺术品时代正在到来。

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以及当前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态势分析:今后10~15年的时间,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将取得巨大的发展成果。在民间,“持物保值”、“艺术品消费”的观念正在悄然流行。

据银行业资金流向监测表明:上半年,有近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在向文化艺术品市场移动。2013年,随着“新艺术银行”交易模式的推出,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将呈现高端与大众的分水岭。针对全民艺术品的保本交易模式——新艺术银行模式在试运行了一年之后,横空出世,有望化解普通民众无法参与艺术品交易的困局。

篇9

在这个红浪翻滚的春天里,当艺术遭遇资本,两者的牵手变得顺理成章。艺术品抵押、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份额、艺术品交易所……各种新的概念和投资形式不断涌现。然而在发展之初,以天津文交所为例,也暴露出了一些极为突出的问题。

如何认识艺术品金融化?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春风知人意,潮涌逐浪高。许多人并没有想到,艺术品金融化的春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感受夏与冬的“温差”。

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尤其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在楼市调整、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一些业内专家称,一些楼市股市资金转战艺术品投资市场,而艺术品投资本身的收益稳定性使得其逐渐成为与房地产投资、证券投资并驾齐驱的3大投资方式之一。

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从艺”的门槛高度早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

这一切当然逃脱不了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时代由此开启。

所谓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等,是当代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试图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规范操作的尝试。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集资(私募的雏形)到现在的艺术品基金和艺术品份额投资等模式的转变。

初级模式:集资

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拍卖;二是通过画廊、画店购买或出售;三是私下或者通过经纪人进行非公开交易。集资仍属于传统模式,是艺术品私募的雏形。

集资一般是一种自发的形式,通常没有形成严格的组织程序和规章制度。它主要针对艺术品单价过高的问题,不少超亿元拍品都不是由单一买家购得,如在去年拍出5.5亿元历史新高的清乾隆官窑花瓶瓷器,正是多位来自浙江的买家集资购买。

“随着‘天价’的标准越来越高,这种艺术品金融化的初级形式将逐渐增多”,业内人士介绍,集资叫价多停留在“口头联合”的方式,谈不上有多少金融含量。

艺术品基金:较为高端、稳健

不少人感到非常困惑:银行有艺术品理财产品,信托公司有艺术品信托产品,私募有以有限合伙(LP)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这些产品到底是怎么划分的,中间有无联系?

其实,上述3种形式都可归入艺术品基金的类别,而且要严格进行区分并不容易。很多产品是由上述机构联合推出的,如信托公司作为基金的发行渠道,银行作为托管方,而私募机构作为管理人。通常说某银行的某款艺术品基金,只不过是该银行占主导或仅仅站在该银行的角度说话而已。

艺术品基金的门槛一般在50万元以上,主要面向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等中高收入人群。运作较为规范,大多风格稳健。

银行系首开先河

民生银行是第一个吃螃蟹者。该行2007年发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和2号产品,均获得了高收益。以其1号产品的1期和2期产品为例,其期限分别为24个月和23个月,绝对收益率分别为25.50%和24.44%,年化收益率均达12.75%,几乎超过了所有银行同期的理财产品。该款产品的募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标准投资于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的古代书画作品。

建行于2009年6月推出了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1年后提前终止,年收益率7%。同样在2009年6月,招行启动了相对另类的“私人银行艺术鉴赏计划”。其服务被定义为“鉴赏期权”的模式,即客户在缴纳足额的保证金之后,可以把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机构的艺术品带回家,在不超过1年的期限内免费欣赏和了解,到期返还或者购买由客户最终决定。

信托系趁势而起

根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11月份以来,信托公司发行的20款商品信托产品中,除去4款产品为投资贵金属或者黄金之外,其他16款信托产品均投资艺术品、红酒、茅台等标的。其中,2010年发行的相关产品有12款,占商品类信托产品发行总量的60%。

艺术品信托有的是浮动收益的类型,即看涨未来的艺术品市场,收益较高但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有的是固定收益类型,以抵押担保的方式操作,安全性较高,收益相对低一些。

国投信托推出的艺术品信托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基金运作模式,如5年期的保利4号;更常见的则类似于抵押融资。国投以市场估价的一个折扣价(一般3~5折)从融资方处购得艺术品,融资方在约定期限可以以固定收益回购,如果不回购,则国投信托将艺术品进行拍卖,超额部分在国投、融资方和投资者之间分配。如1号信托产品到期时由融资方进行了回购,最终的实际收益率为7.08%。

自2009年6月“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发行之后,到目前国投信托艺术品信托产品已经发行了9期,募集资金规模约68.9亿元。以“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保利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例,募集到资金后,找一个比较知名的投资顾问,到市场上去筛选被低估了的艺术品,然后用募集到的资金进行投资。收益和风险都较大。

去年末,中信信托发行了首款针对中国书画类艺术品实物投资的信托产品――“中信文道・中国书画投资基金”。据中信信托的成立公告显示,这项信托计划共募集信托资金4000万元,信托期限为3年,1年后可提前终止。签署资金信托合同共18份,其中优先级委托人14人,优先级受益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不低于10%。

私募系低调潜行

国内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发行于2009年5月,由泰瑞艺术基金以有限合伙的形式成立的“红珊瑚一期”。基金规模1000万元,共17位投资合伙人。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投入资金,泰瑞作为一般合伙人负责管理。5年投资期,封闭式运营。已公布的第一年年化收益率为31%。

随后推出的“红珊瑚二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15%,封闭年限5年,投资门槛50万元。“红珊瑚三期”资金规模为1500万~2000万元,周期为5年(封闭式),投资门槛上升为1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10%。“红珊瑚三期”将主要投资于当代艺术、20世纪中国油画、书画三个板块,前两个板块的占比各为40%~45%。

深圳杏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同年6月该公司发行了总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的杏石系列艺术品基金,当期发行金额为2000万元。随后,杏石作为投资顾问与中信信托合作成立了“中信文道・中国书画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1期”,募集资金4000万元。

目前市场上正在运作的艺术品私募基金规模在7亿元左右,预计2011年将超过15亿元。艺术品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本质上跟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投资的标的和增值服务的方式。在基金募集之前,基金管理人需要储备一些可选目标艺术作品,需要做到尽职调查,调查这些作品过往市场表现、同类作品的现在市场行情、作品的真伪和作者的身价等。运作期限以2~3年居多,退出渠道70%以上通过拍卖行。

份额化艺术品交易:低门槛、易炒作

所谓份额化艺术品交易,是国内在2010年底兴起的一种艺术品投资方式,它是将一件艺术品分为若干份额,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买卖这些份额。每份额初始价格为1元,以艺术品总价除以1就是该艺术品的总份额。其交易方式类似于股票交易,吸引了不少中小投资者入场。

2007年,深圳、上海、北京3个地方的产权交易所几乎同时提出构建国家级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文交所。2009年,国务院核批上海、深圳两块牌照。2009年6月15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家成立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同年9月,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注册成立。2009年11月,深圳文交所宣布挂牌,成立半年内,将齐白石的蔬果花卉作品在文交所打包,与银行联合发行为艺术品权益类的理财产品。

2010年5月19日,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进入2011年,包括厦门、郑州在内的多个省市文化产权交易、艺术品交易平台纷纷揭牌成立,国内多层次的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艺术品交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天津、深圳为代表的类证券化交易模式,另一种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产权交易模式,即“不拆细、不连续竞价、不公开发行”。前者把一个艺术品“分割”为等量大小的多个份额,投资者可以购买其中一定数量的份额;后者则主要是针对完整的艺术品进行产权交易。与深圳文交所只针对特定俱乐部会员开放的特点相比较,天津文交所是平民百姓相对容易就可参与的艺术品投资市场。

2010年7月,深圳文交所发出“1号资产包”。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杨培江的12幅画作整体打包作价200万元,并拆分成1000个资产份额,投资者只需要投入2000元,就可以购买1份。同年12月,上海文交所也以同样的方式推出了“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主要集中于艺术家黄钢的“红星和箱子系列”以及“经版菩提树系列”等代表作,总估价2500万元,每份以尺为单位,以2500份的发行额度在上海文交所下设的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内发行,成员之间可以非连续转让。

篇10

《投资者报》:之前成立的天津、郑州文交所等均由于交易规则不完善而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汉唐在风险规避上有何举措?

汪韶炜:交易所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制度的本身,而多元化的投资者更有利于交易所自身的管理,包括交易平台的建立。当然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支持,所以我们一直秉承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搭建这样的平台。

今年以来沸沸扬扬的郑州文交所,饱受争议的内容很多,它的问题不在于股东结构,而是制度的设计。我们也研究了天津文交所的过程,其中的问题也同规则的设计有关。所以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

从汉唐本身来讲,我们同华夏银行合作,交易资金进行第三方存管。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就如同运动会一样,裁判不能当运动员,或者说由体育馆自己的人来参加体育馆的比赛,即便裁判来自第三方,也不够公正。

《投资者报》:艺术品从挑选到保荐,再到上市,与其他艺术品交易所相比,汉唐有何特别之处?

汪韶炜:从产品上需要做到有公信力,到汉唐艺术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艺术品需经过3个独立鉴定机构以及交易所上市评估委员会4个关卡的一致认可。

就交易所本身而言,同份额持有人不直接对口,交易所本身也不持有任何上市产品份额,不论艺术品贬值还是升值,交易所本身不参与其中。因为一旦持有份额,从心理上肯定是希望上涨,如同买股票一般,买了希望天天涨停,卖了则希望天天跌,这是持有人的必然心理。我们的盈利主要是来源于交易佣金。

此外,在交易规则的制定上,本身没有鼓励艺术品拼命升值,而是制定了严格的退市制度,以防止艺术品价格暴涨暴跌。

《投资者报》:艺术品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不能和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同日而语,但是它又在份额化之后上市交易,其中的价值如何界定?

汪韶炜:艺术品和股票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股票的上涨一种是利润本身,一种是企业价值的升值,投资股票有时并不只是为了分红,甚至有些企业亏损,仍有投资者高位接盘,为的是什么?就是企业价值的增值。

艺术品被鉴赏,具有鉴赏价值,人们愿意出这个价格,不然拍卖市场的价格又是从何而来?从市场的角度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价格没有一个很科学的方法算其成本和利润,股票市场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真正的价值谁也说不准。

《投资者报》:具体到品种上市问题,目前如何控制艺术品上市的频率?

汪韶炜:和证监会的做法有些类似,如果市场处于过度投机阶段,将会扩容,增加发行量,而市场不太活跃的时候,即便是过会了,也不会上市。目前对于艺术品交易所,国家层面上还没有相关监管机构,而交易所自身也是民营企业,没有主管单位,若要做得更长远,就需要用交易所自身的机制来调控。

而对于交易品种,首先从有形艺术品出发,第二批可能会发行无形艺术品,比如著作权,包括文学书的剧本等,目前已经有产权交易所在进行,但是份额化交易还没有。相对来说,无形艺术品会比较谨慎。

《投资者报》:艺术品交易所在中国本来就是新兴事物,投资人和发行商同样不成熟。在这种环境下,汉唐如何选择发行商,还是会自行培养?

汪韶炜: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不论是份额化还是证券化都是这两年才搬到台面上,所以到现在,我们对发行商没有太多资质上的要求,目前主要是艺术品投资公司充当发行商的角色,其关键就是该公司的人才既要具备金融知识,又要懂得艺术。

目前要求发行商中有三位保荐人,或许保荐人目前不具备很好的资质,但交易所将在半年时间内采取自我认定的方式。譬如给保荐人举办公开课程,之后颁发对交易所有效而对社会无效的证书,这主要有利于交易所对保荐人资质的认定。

《投资者报》:海外艺术品市场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不仅是市场规则和条例已经成熟,而且艺术品投资人也比国内成熟很多,国内玩艺术品投资的大部分是不懂艺术的人。既然中国的很多条件都不成熟,猛然蹦出这么多艺术品交易所是否有些仓促?

汪韶炜:无可否认,艺术品交易所是一个新鲜事物,目前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迟早会有条例出台。从历史上来看,政府的规则永远落后于实践,正如《证券法》也是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而不断完善和修订。所以在任何一个市场中,都不是政府先出台条例,然后才有行动。大多情况是先有市场,再有条例。

篇11

(一)艺术市场金融化探索的相关研究

(二)对艺术市场金融化问题的分析

艺术品产权份额化交易模式是当前艺术市场创新发展的热点方向。天津文交所艺术股票的戏剧化表现使其成为当前艺术品金融化探索的重要研究样本。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市场的各种创新发展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投机现象严重,与金融手段联系得越紧密,投机现象越严重,因此最激进的份额化交易模式投机现象也最明显。最初两只艺术股票的大起大落让我们见识到了市场中投机力量的疯狂。目前实践中的艺术市场金融化尝试明显导致了脱离艺术品真实价值的炒作和投机行为,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似乎是格格不入的,持批评态度的研究者也多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艺术与金融没有交集,并且金融被引入到艺术中会损害艺术价值。这不禁让很多人产生了疑惑:艺术与金融的结合有可能吗?其实,艺术市场引入金融手段来进行创新是符合艺术市场发展规律的,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的核心在于,金融手段的引入使艺术市场中资本因素的影响效果被放大了。艺术市场和金融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种种乱象,体现的是资本的逻辑:资本是逐利的。事实上,当前艺术市场进行金融化创新的推动力也主要来自于资本的力量。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异常火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股市楼市等传统投资领域行情低迷,投资者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于是进入到艺术市场中,资本的进入抬高了艺术品的价格,也抬高了进入艺术市场的门槛,艺术品大幅升值的现象使社会大众将艺术市场视为稳妥的投资领域。持有大量资金的职业投资者与普通民众共同的投资需求促成了艺术市场进行各种金融化模式的尝试,资本对利润的追求使艺术市场中的投机氛围非常浓厚,艺术市场创新发展的各种投资、交易模式也深受资本逐利目标的影响,各方参与者关注的并不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而是其升值空间。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对其发行的艺术金融产品曾做过这样的解释: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使更广泛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从理论上来讲,份额化交易模式的确有助于降低进入艺术市场的资金门槛,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市场、进行艺术消费与艺术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市场可以得到大量的资金,普通民众则得到投资的机会,并在艺术投资中建立艺术消费的习惯、提高艺术审美,进而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然而在现实操作中,虽然投资者拥有艺术品的一部分份额,但一件艺术品显然是不可分割的,份额所有者无法对艺术品行使所有权,甚至也无法对艺术品进行审美消费例如借阅、观赏原作。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只在于艺术品的股价,只希望从交易中获利。在资本的运转逻辑下,本应占据核心位置的艺术却成了无关的东西,仅仅只是一个炒作的符号。可以说,当前艺术市场创新发展的问题,表面上是投机盛行,而根本的问题在于艺术的缺席。

艺术市场金融化问题的核心目标与价值

艺术市场的金融化探索显然不是一个孤立的资本运行模式,它关系着艺术市场的运行,关系着艺术家的创作,关系着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实现。单纯的资本游戏只能带来炒作和泡沫。艺术市场固然摆脱不了资本的逻辑,但它还有着更为本质的规则,即艺术的逻辑。艺术,是艺术市场金融化探索的逻辑起点,也是其主要目标,更是其核心价值。

(一)艺术价值

艺术市场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艺术自身的价值,艺术市场原本就是围绕着艺术品的交易展开的。因此,艺术市场的各种创新发展都应该首先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将艺术价值作为艺术市场的核心价值,注意到艺术的特殊性,从艺术出发去建立交易规则。艺术价值是艺术品的核心价值,是艺术家追求的最主要目标。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交易价格,它反映了市场对艺术品艺术价值的评价。可以说,艺术价值直接决定了经济价值。尽管在短时期内炒作、潮流变迁等因素会使价格大幅波动,但长期来说,艺术品的价格是以其价值为依据的,这是传统艺术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艺术市场的参与者只有在努力追求艺术价值时,才能因为艺术价值的实现而获得对应的经济价值。因此,艺术市场的创新交易模式只有在以艺术价值为核心目标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否则只能是炒作的泡沫。将艺术价值视为艺术市场的核心价值,艺术市场的各种创新发展就应该首先关注艺术的特殊性。经济、金融领域的一些成功模式引入到艺术市场中时,对艺术品与一般商品的差异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如艺术品是不可分割的、大多具有唯一性、主要是精神价值、价值评价标准差异巨大等等。因此,艺术市场金融化探索的主要目标就是考察各种金融模式对艺术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找到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结合点,对金融模式加以合理的改造,最终促进艺术的发展。

(二)文化消费价值

艺术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对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价值。近年来艺术品拍卖行情火爆,艺术品价格屡创新高,每每过亿的天价刺激了大众的神经。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大多只是以猎奇的心态来看待艺术品,火热的市场并没有给大众带来半点艺术的熏陶。我们不禁要重新发出这样的疑问: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艺术,那艺术跟我们究竟有什么关系?①让大众享受艺术,既是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艺术价值自我促进的需求。艺术金融化实际上可以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传统的艺术市场的文化消费功能主要建立在艺术品交易的基础上,画廊作为艺术家与消费者的中间商,往往承接了这一功能。画廊是艺术品的销售者,艺术家的作品,而作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廊的经济收益。因此,画廊要发现有价值的艺术家,与其签约,并且为了获得更多、更长久的经济利益,在与艺术家的合作过程中,画廊还会举办作品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发掘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为画廊培养着潜在的客户。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把艺术价值向社会推广的过程,它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艺术品高昂的价格门槛,使其受众的范围比较小。艺术市场的金融化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够降低门槛,使更多的人进入到艺术市场中。而由于存在投资与回报,人们会关注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并在不断的投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产生更高的艺术消费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各种艺术交易平台就不能仅仅是股票交易平台,而应该是一个类似于艺术投资者俱乐部的机构,它除了进行经济、投资的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艺术方面的交流。这些机构可以组织艺术方面的讲座、研讨与展览,并且给大众提供价格层次多元的艺术品可以买较便宜的、自己负担得起的艺术品,也可以投资加入到高端艺术品的部分产权上。建立在内在精神文化消费基础上的投资、消费才是持久的、理性的,这对于当前浮躁的艺术市场来说是迫切需要的,这一基础应该成为艺术品金融化探索的重要目标与评价指标。

(三)艺术市场整体价值

篇12

艺术品往往具备较高的异质性,其价值难以度量且专业门槛高。首先,艺术品种类繁多。字画、珠宝、古董等都属于艺术品范畴,同一种类艺术品内部又存在着不同风格的区分。以中国画为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其中花鸟画又可细分为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其次,市场上的艺术家众多,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艺术家队伍也日益壮大。最后,即使是同一艺术家的不同作品,也存在风格或是水准上的差异。

艺术品还具备了专业和高资金门槛的属性,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工艺技艺,收藏和投资者要对其真假优劣、价值高低做出判定,需要具备相当的艺术学识和市场经验。理性的投资者往往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美术、文字、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除外,投资艺术品的资金门槛较高。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长期以来都是有钱有闲者的专利,距离普通收藏者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局面,但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门槛依然难以逾越。随着我国高净值群体的不断壮大,国际拍卖场已开始出现中国富豪的身影,国内高净值人群也开始成为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投资成本不菲

艺术品投资流动性差,交易范围狭小,交易频率较低,交易门槛较高。当前大部分投资者将购买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或是投机,买进艺术品是为了高价卖出获得超额收益。然而艺术品的升值周期较长,通常为1~3年且同一艺术品一般不会进行频繁的交易。较之股市,艺术品市场缺乏成熟的公开交易平台,买卖存在一定障碍,导致艺术品买卖的困难。与股票和债券的高频率交易相比,艺术品交易频率很低,交易的次数也十分有限。股票在交易时段都能交易,而艺术品交易只能通过拍卖会、画廊、艺博会或私下进行。加之艺术品的圈子很小,如果涉及某个画家的某种形式,则圈子就会更小,一旦被套牢,相当一部分收藏者或投资者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出手机会,割肉往往不可避免。

艺术品的交易成本也绝对不菲,艺术品的鉴定、估值、运输、保管和保险等多个环节的费用都较高。其中,通过拍卖渠道购入或变现艺术品,交易成本较高,而拍卖的相关费用则包含法律、保险、图录、复制、关税、广告、包装和运输费、测试、拍品调查和询价以及税收等。

艺术品的保管成本也较高,艺术品的长期保存十分不容易,因此为保证艺术品的安全和品相完好,必须支付一定的保存费用。不懂艺术品保存或缺乏相应条件的投资者还需委托专门的机构为其打理,这一部分的费用也相当高昂。

回报不一

近年来,“艺术品比炒房赚钱,艺术品比黄金抗通胀”的说法甚嚣尘上,其实艺术品投资的实际平均回报率在扣除通胀因素后,一般在0.6%~5%,优于国债但可能低于股票。如果剔除艺术品投资较高的交易成本后,收益还可能进一步压缩。此外,艺术品投资收益还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即越高端的艺术品回报越高,这也是艺术品投资的杰作效应,高端的画作往往比便宜的作品回报率更高。总体而言,从纯财务回报的角度来看,艺术品的收益并不高。

艺术品作为精神产品具备极强的欣赏功能,不仅可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通过艺术品收藏来陶冶精神生活,获得较高的精神回报。艺术品还是避险投资选择池中的主要选择,可抵御通胀和传统市场的动荡风险。由于艺术品和传统金融产品之间较低的相关性,艺术品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设置越来越深入人心,逐渐为财富阶层所接受。作为财富人群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与股市及其他金融商品有反向互补的特性,市场分散且间隔明显,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结构性金融产品。

用收藏的心态去投资

篇13

2012年12月底,北京汉唐艺术品交易所了最终的清理方案:决定以实际买入成本价,协议受让投资人所持有的份额化资产。此外,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多数文交所亦在此前采用回购投资者持有文化艺术品份额的方式进行清理。

至此,全国清理整顿文交所工作已然接近尾声。但作为艺术品份额化的始作俑者,天津文交所的上市品种仍在进行交易并未停牌,且并未出台投资者所关注的“清理”方案,而是在近期了《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协议转让暂行规则》,同时对《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暂行规则》进行修订。

天津文交所创始人、股东之一雷原说:我觉得最终可能会保留下来,就像股票交易所只有上海和深圳两家一样,毕竟整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扼杀。”

份额化交易存与亡

眼看曾轰动一时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如今“忽喇喇似大厦倾”,作为这一交易模式“创始人”的天津文交所,却在清理整顿之后,变成了最后的“幸存者”。

所谓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方式类似股票,即将艺术品权益拆分成份额后公开发行、持续挂牌交易的方式。

根据天津文交所的上述《暂行规则》,在天津文交所上市的艺术品份额产品有可能转变为协议转让交易模式,即让转让双方在天津文交所电子交易平台上通过申报达成协议完成转让,规定艺术品份额协议转让交易单笔申报数量不得少于5万份,最终份额化的艺术品将通过要约收购、竞拍等方式退市。

对于急切盼望份额清退方案出台的投资者来说,转让协议的方案让他们很难接受。

对于投资者而言,协议转让的方式很难达到艺术品最终退市的目的。首先,目前大多数艺术品份额的价格远远低于投资人当时买入价格,按照这样的价格转让投资人将承受巨大损失;其次,规定转让的申报数量不少于5万份,少于5万份的散户没有解决方案;第三,要达成要约收购,单一投资人的持有量必须达到67%,但是现在最大份额的持有人都不超过10%,更多的大份额仅持有5%-6%,离要约收购的条件相去甚远。投资人称:“哪有投资人愿意付出那么高的成本进行要约收购,收购了整件艺术品拿去拍卖,拍不了高价怎么办?一开始天津文交所对艺术品的评估就存在泡沫。”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已经对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明确禁止,但天津文交所一直不愿放弃自己的创新阵地,曾向专利主管部门提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专利申请。

雷原透露:“天津文交所对自己开创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得以保留很有信心,文交所在今年还为其上市的多件艺术品购买了巨额财产综合保险,包括苏绣《富春山居图》、崔如琢《林峦醉雪》、翡翠“福豆”及翡翠珠链,保险金额分别为3795万、5405万、3450万、7360万元。”

回购方案各异

与天交所不同的是,作为首批开展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之一的深圳文交所,在整顿中率先执行了按成本价进行回购的方案,随后各地文交所纷纷效仿。回购份额这一清理方案得到了联席会议的肯定,称此方式“妥善化解了风险”。

汉唐文交所也采取了这种解决方案,将在2013年完成与投资人签署《份额化资产转让协议》,以实际买入成本价支付投资人资金的工作。以上市的“冠中版画”为例,份额发售总数量为340万份,保荐商持有66万份,向投资人发售274万份,每份价格为1元。若是最初中签申购成功的投资者,按照1元每份的价格回购;若是上市后买入的投资者,则按照实际买入成本价回购。

据一位汉唐文交所的投资人透露,汉唐文交所执行董事郑惠文对于以实际买入成本价回购艺术品存在异议,他曾向投资者提出五种方案,包括拍卖、将上市品种交由基金公司负责逐年退出、转板香港市场、采用T+5交易模式及将书画类上市品种拆分为单幅作品作为交易品种,但这几种方案均遭到投资人拒绝。

此后在北京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之下,汉唐才采取以实际买入成本价回购的方案。但郑惠文表示,自己对于目前回购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不知情。

然而,回购工作并非由汉唐艺术品交易所执行,而是由北京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领导小组派驻的第三方工作人员操作,此举是为了确保回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障投资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