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引导以及学生后期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即课文涉及的基本知识,例如作者的背景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中某些字词的用法、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古人的一些优秀品质、学习他们的一些语言特色,以便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进行授课的前提,同时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以便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备课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考虑、周密计划的工作,比如教师要考虑到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等等。此外,文言文备课与普通的的白话文教学备课就不一样,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等等。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大纲的要求,《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对于文言文也要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如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较少,知识积累也相对薄弱,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的讲解需要更为具体、详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再次教师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比如《狼》这篇课文,老教材把本文当做文言文单元进行教学,新教材则将这篇课文放置在了动物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备课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备课方法。
三、做好课堂教学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但这个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教师的讲解教育。比如对于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介绍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一定的文章背景,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比如《狼》的作者蒲松龄,教师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认识到他的生平,比如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后来做幕宾,但也不甘为人所用,就设帐教学,直到70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聊斋志异》的介绍则要让学生认识到书中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其实就是“借物言志”来表达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文言文篇目,教师应该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初步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方法。比如可以采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让他们对于文章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同时对于文章的难点进行总结,以便教师进行释义解惑。所以需要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也可以通过小组、同桌的组合来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好,对于简单的就略述,对于难点就要详述,以便学生能够听得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常用词的分析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于疑难词的理解,比如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定用法等等,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进一步理解文中形象
笔者认为,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对于文中形象以及思想的分析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所以笔者就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比如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小组交流,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发言、辩论,让学生重新认识文章的整体结构脉络,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中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做好归纳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师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这个例子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狼》的教学之后,笔者就让学生找一些自己知道的与狼相关的词句,大家便总结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等等,这些成语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形象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多总结、多交流,同时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而努力,以便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篇2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一、少教多学,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益。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新课程改革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科学地分配好教与学的时间,在如何使教师的“教”尽可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方面下功夫。即在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地活动和自主学习。教学中要追求“精”而不是“广”,教师的主要精力要集中于基本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的重点应放在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上。教师应相信学生,把时间更多的交还给学生。
自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朗读的益处很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积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上述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故要十分重视朗读,尤其是学生的自读。为什么要强调尤其是学生的自读呢?因为教师的范读多了,学生自主品读的实践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而读书是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教师读书开始。不先入为主、不设条件,就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需知,朗读对理解文意十分重要。在朗读时要特别强调停顿,即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读破,例如“段于鄢”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郑伯/克/段/于鄢”,郑伯、段分别是两个人,“克”意为“攻克”,如果不注意读为“/段/于鄢”那就错了。又如《曹刿论战》一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一战”,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可/以/一战”,“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可”即可以,“以”即凭借,如果读为“可以/一战”那就错了。
因此,文言文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自读,通过自读让学生去体会那些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
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同一目标发展,对学困生来说时间不够,对优秀生来说,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因此,如何让优秀生吃饱、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抓好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等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在为各个层次学生分别设计好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仔细考虑好课堂上如何对学生提问等具体问题。
上课时,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上课,在教师的心中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层次的问题。积极鼓励每个学生达标。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有所得,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笔者们经常强调,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对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前提。现在的文言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非常贴近学生实际,但毕竟涉及广泛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由于学生生活面不够广,因此老师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减负成为共识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文言文课,在今天的学科体系中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提高课堂效率尤显重要。如何提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老师们的思维放得开,敢于自由、大胆地创造,敢于相信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灵动,学生就会和老师们一起幸福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讲解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初中文言文,短则数十字,长则几百字,里面的知识点、内容肯定很多,而教学时间又很有限,故在教学时,不可能同时也没必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因为学生手里有文言文翻译书等工具书,所以教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工具书上没有,而学生又理解不了的内容上。大致说来,初中文言文的重点及难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字词含义
1、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故教师要善于从词性、词义等方面归纳整理,然后讲给学生。如“之”字有以下意义:(1)代词,可以代人(他、他们),也可以代事和物(它、它们、道理、情况等)。如:学而时习之。(2)结构助词,的。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动词,到,往,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如:何陋之有?(5)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6)语气助词,放在句末,凑足音节,不译。如:公将鼓之。虽然“之”字有上述六个义项,但(1)(2)(4)均不太难,故讲解时重点是要讲清(3)(5)(6)三种情况。
2、古今异义
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词义扩大,如“江”“河”两个词在古汉语中分别专指长江和黄河,在现代汉语中则泛指一切江河;第二种,词义缩小,如“妻子”一词在古汉语中意为妻子和儿子,在现代汉语中则指男人的配偶,仅有“妻”这一含义;第三种,词义转移,如“汤”在古汉语中指热水,在现代汉语中则指菜汤、米汤等。
3、词类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叫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有以下三种:
(1)名词
名词的活用主要有四种情况: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例如“愿为市鞍马”中“市”本是集市、市场之意,是名词,这里是“买”的意思,用作动词。②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生死”与“肉骨”是“使死人复生”,“使骨头长肉”。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客我”是“把我当客人”。④名词用作状语。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是“每日”的意思。
(2)动词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①动词用作名词。例如“虽乘奔御风”中“奔”是“奔驰的快马”。②动词的使动用法。又有两种情况: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中“活之”就是“使之活”,也就是“救活他”的意思。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黎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中的“食之”不可能是“食子路”,而只能是“使子路食”,“见其二子”则是“使其二子拜见(子路)”。
(3)形容词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四种情况:①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攘除奸凶”中“奸凶”是“奸邪凶恶之人”。②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例如“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尽”是“吃光”。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必先苦其心志”中“苦”是“使……痛苦”。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美”是“以……为美”。
概而言之,学习文言文的重点是落实字词的含义,而理解字词的含义用法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进行,不能泛泛而谈。
(二)牢记主要文言句式
初中主要文言句式有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和被动句,这几种文言句式并不十分难判断,故只作简述如下:
1、省略句
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于”,在形式上有以下三种:
(1)承上省略。在复句理,前面出现了,如果后面的与前面相同,那么后面的就可以省略,这种省略叫承上省略。例如: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吴人)败诸雍澨。
(2)蒙下省略。在复句里,后面出现,故前面省略,这种省略叫蒙下省略。例如:七月(蟋蟀)在野,八月(蟋蟀)在宇,九月(蟋蟀)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3)对话省略。这与现代汉语省略句的形式完全相同,故不再赘述。
2、倒装句
主要以下四种形式:
(1)谓语前置。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
(3)状语后置。例如:苛政猛于虎也。
(4)宾语前置。例如:何陋之有?
3、判断句
主要有以下三种:
(1)……也。例如:夫战,勇气也。
(2)……者……也。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者也。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被动句
常见的有以下五种形式:
(1)“于”字句。例如: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2)“为”字句。例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3)“见”字句。例如:人皆以见侮为辱。(《荀子·正论》)
(4)“为……所……”句。例如: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汉书·张骞传》)
(5)“被”字句。这一类在古代汉语中较少见。例如: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篇3
一、英语语音教学的状况及问题
目前我国的英语语音教学主要是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完成.从中学一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基本上结束了语音教学.该阶段的教学覆盖了英语的绝大部分语音知识.在中学阶段,由于语音知识是语言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考英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进入大学后,除了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外,对绝大多数的学生不再单独开设英语语音训练课程.近年来,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具备了比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设置了第一道难关。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教学材料中英式英语及美式英语发音上的不同使语音学习困难重重,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语音错误。
1、音不够长,双元音不饱满.中学生发元音时,经常发得不到位,长音不够长,不清楚,不响亮;另外,用单音代替双元音,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英语双元音的发音特点所致成, 其发音过程中是个滑动的“前长后短”、“前清晰后模糊”的过程,如 英语双元音/ ei 、ai 、au、.u/ 虽都以强元音为主, 向弱元音方向滑动。将like 误读成/ lɑ: k/ 或/ leik/ , 将down 误读成/dɑ: n/ 。这些错误主要是对舌位及口的开合把握不好造成的。平时要加以练习, 就不难掌握了.
2、辅音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增音和吞音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汉语中不存在以辅音结尾的词和辅音连缀的现象, 而英语中这两种情况却多见, 学生在遇到这类词时, 特别容易在词尾处, 或两个辅音之间加上一个元音/ ?傕 / , 将egg 读成/ eg ?傕 / , 将climb 读成/k ?傕 laim/ 。吞音现象还主要表现在读长音时不够长, 读双元音时后一个元音不到位, 即吞掉元音音素后的/ n、l/ 等音,将aunt 读成/ aut/ , 将girl 读成/ g ?傕 / , 容易引起误解。。
3、单词重音错位。汉语和英语都是有节奏的语音, 不同的是英语的节奏讲究轻重搭配, 而汉语的节奏讲究声调搭配。英语的节奏表现为重、轻读音节交替出现,重读音节之间, 无论间隔多少轻读音节, 每个节奏单元的发言时间大体是相等的。汉语的节奏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连续出现的, 每个音节都需要几乎相同的时间, 要清楚读出来, 音节间界限较明显。学生在说和读英语时, 受此影响, 习惯于将每个音都清楚地说出来, 发音的响度和调门高低都一样, 这就造成听力困难, 妨碍交流。英语单词的多音节特性导致了一个单词具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特点, 重音掌握不准势必造成读音失误。学生常犯的错误是将单词的重音随意移位, 如将interesting 读成/ in ?倕 tristi ?倰 / , 将hospital 读成/h ?偓 s ?倕 、pitl/ 。
4、语句重音不到位, 节奏感差。语句重音是英语语音体系中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者甚至认为, 英语语音教学的核心就是语句重音和话语节奏训练。英语是以重音为节拍的语言, 语句重音的突出和节奏的强弱变化掌握的好坏会影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鲜明的节奏感, 不仅可以使英语说得更优美更流畅,而且还有助于突出重点, 使口头交际更加准确。因此学习并掌握英语语调也很重要,在说话时, 说话人“说了什么”与他是“怎么说的”同等重要, 它表达了说话人的感彩和意图, 如用升调说出“come in”, “sit down”, 所表露的通常是善意的、邀请, 而用降调给人的感觉像在命令。英语的音节没有固定的重音, 句子的升降相对自由, 汉语的语调相对较平稳,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夸张起伏的英语语调。
5、不会运用语音的音变。不少学生发现学了不少词汇, 但听起磁带来就是听不懂, 主要是因为学生听到的单词、短语或句子与书本或词典上所标注的音素音标并不尽相同, 产生了音变。常见的音变有音的浊化、音的同化、音的不完全爆破、音的连读等。英语国际音标辅音中, 包含了6 个爆破音, 其中k、p、t为清辅音,g、b、d为浊辅音。当清辅音与清辅音s连拼时, 为了发音方便而发生了“浊化”, 即要读成sg、sb、sd。音的同化是指一个音受到相邻音的影响, 发成这两个音之外的第三音, 或此音在同一个单词中会出现两次。许多学生对音的同化现象未予足够的重视。连读是又一种在快速连贯的语流中发生的语音现象, 它是随着相邻的音素之间产生语音上的关联而自然发生的一种语音现象。在连贯说话或朗读时, 前一个词的末尾辅音和后一个词的而且还有助于突出重点, 使口头交际更加准确。
三、提高语音教学效果的对策
语音教学内容大体可包括:字母和音位的发音、一般的读音规则、音位组合、音节、重读、语调等内容。中学生开学初以学十六字母为开端,因此音标教学常以字母教学切入点、。但惯用的教法是先教字母,后较音标;罕见的教法是先教音标,后教字母;而字母、音标对比来教,这种教法开始流行。持这种教法的人认为;字母表中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读音里,英语因素占整个国际音标的一半。由此可见,良好的字母教学是音标教学的成功的一半。以下笔者以实际教学体会进行语音教学策略的探讨。长期到处中学语音教学实践表明:字母、音标同步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比较适合个人的教学风格。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本人主要采取模仿与元音归类法实施教学。首先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模仿英语本族人的标准发音,比如选用原版录音、录象带。用录音机、录象机、影碟机、电脑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进行语音教学,可以解决教师发音不准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的排除了母语的干扰,同时又发挥了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的优势——善于模仿,勇于模仿,而这恰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和有利条件。模仿间歇,教师可将二十六个字母实施元音归类,包括按元音字母语音归类与元音因素归类两部分,现归类如下:
A.元音字母读音归类法:
Ⅰ.Aa Hh Jj Kk
[ei eit ?偘 d ?偛 ei kei]
Ⅱ. Ee Bb Cc Dd Gg Pp Tt Vv
[I: bi: si:di: d ?偛 i: ti: vi: ]
Ⅲ Ii Yy
[a ?偖 wa ?偖 ]
Ⅳ. Uu Qq Ww
[ju: kju: d ?偙 blju:]
Ⅴ Oo:[ ?偓 ?偙 ]
B:元音因素归类法:
Ⅰ[a:] Rr
Ⅱ[e]:[ef el em en es eks zed]
Ff Ll Mm Nn Ss Xx
笔者在教授英语教法时,将A、B二法合二为一。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或模仿录音的方法,先学习[ei ai ?傕 u I:e a: ?偙 ,u:]的发音,适当利用描述法,对发音要领进行描述,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语音的理性认识,在反过来用来相应的字母巩固所学的发音,如:用字母A,H J K等巩固音素[ei]的发音,再加上[p,b,t,d ,k,g,f,v,s,z,t,d]等辅音音素教学的。字母教学阶段可以完成二十四个音素的教学,当然在以后教学中还应不段断复习、巩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音标和字母之间很有强的互补性。这种教法使学生既巩固了字母,又使音标意义化。值得注意的是汉语拼音会对辅音音素产生较大的干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学生的语音模仿训练,而模仿刚好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学生的语音模仿训练,而模仿刚好适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音标教学的第二阶段进行比较分析,避免混淆,突破难点,强化巩固研究表明,学习的迁移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当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时,才具备了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如果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作用,或新旧知识间的负迁移是由于它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引起的,老师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采取措施,排除负迁移干扰,促进学习。如/e, ?倞 /;/i:,i/;/i:,ei;/;/i:,ai/;/e,ai/;/s,θ/;/v,w/对于这些音素,老师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语音对比练习,使学生弄清相近的音及易混淆的音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式上的区别。比如/e, ?倞 /这一对音素,老师在讲解发音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后,可让学生进行如下对比操练: /e/--一/ten// ?倞 /--一/t ?倞 n//e/--一bed/bed// ?倞 /--一bad/b ?倞 d/ 也可以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句子练习来巩固音素的发音,如: This bed is bad.This is a bad pen.还可以通过有节奏的加长句来重复练习某个感到困难的音,如针对/e/这个音素,可以重复作以下练习: He sells eggs.
He sells hen’s eggs.
He sells the best hen's eggs.
He sells the best hen's eggs every wednesday in the market.
英语音素中有些是汉语空缺音,即汉语中无类似音,这些音素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经常会忘记这些音素的发音,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其他已经学过的音素,化难为易。如/θ, ?倞 /的发音难点在于口型的掌握,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作上下齿压舌训练,舌头迅速伸出,上下齿压住舌尖,气流由舌齿间的窄缝泄出,教授这组音素时,老师应不断巡回,观察学生的舌端伸展到位情况,以便及时鼓励或纠正。在学生掌握了这组音素的发音后,还要及时强化巩固,老师可以设计“音素一单词-一词组一句子”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强化练习,及时巩固。比如:
/θ/一three/sri:/一 three thousan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three / ?倞 /-一mother father brother一 My father mother brother has three thousand three hundredand thirty three books.
这样通过练习一句话来反复练习困难音素,学生既不感到单调又起到了强化巩固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比赛的形式来练习,比赛可在多层次中进行,这样一句话可以反复练习多遍。不仅当堂练,这些困难音素要反复练,老师可在每次上课前留个五分钟左右来复习这些音素。
篇4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对于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创造力和团体协作力等方面的培养为目标,设置不同的环节,以求达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对他们的科学知识储备进行提高之外,对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地重要。因此,在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减少演示,增加操作
很多初中的科学实验课堂,教师往往会考虑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非常紧凑和宝贵,他们认为,如果让学生自行实验会耽误很多知识讲解的时间,于是大部分的初中科学实验课堂都是教师演示为主,殊不知,过多的演示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积极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师减少协助
除了减少演示的频率,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动手之外,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还应该要减少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协助。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孩子的阶段,在很多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从旁指导。尤其是在化学课上,有时候,会有一些例如腐蚀类或者是反应类的化学实验,由于不放心,教师往往会给予过多的协助,过多的协助和指导实际上同演示一样,都会降低学生们的自行实践,独立实验的能力。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青少年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课堂上有义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在团队中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说,在学习初中物理中有关大气压的内容时,有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分组,然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拉住不同半球,并且有人记录实验过程。这样的小组合作会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过程
除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之外,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针对着初中生心理发展开始加速的特点,对他们的创兴能力和创造性的开发也犹为重要。
1.实验过程的开放性
什么是实验过程的开放性呢?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设置开放的实验,让学生将实验过程延续到课外。比如说,生物实验课堂上要做的蚯蚓实验,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实验的前期和后期活动,通过这样的开放性实验,学生们能够在没有课堂时间压力的状态下,发挥其自身的实验创造力。添加很多新想法。
2.实验步骤的多样化
很多科学实验是不仅仅有一个实验设计方法的,如果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实验过程的标准化,不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实验步骤的设计,那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性培养。
3.实验原理的综合性(多学科)
我们知道,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主要也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但是,学生们日常的生活是综合性的,仅仅是用某一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最好能够将实验原理有一个综合性的开发,联系各个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们对实验有一个综合的联想。这样,就能够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思维发散。
三、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前面所说的,都是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设置,实验活动过程安排以及教学理念的一些优化。但是,我们知道,实验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对象又是初中生群体,那么适当的教学过程方法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科学实验教学原理能够有效实施。
1.现代化的教具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辅助教具开始出现在初中教学课堂中。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要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具。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进行实验的讲解辅助。这些教具的使用不仅仅能够为教师的讲解带来方便,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
2.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仅仅是靠着科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时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培养出一种生活处处皆科学的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也能够进行大量的科学思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实验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情景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验的设置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实验的取材,操作上也尽量采用生活化的物品,这样学生就能够养成随时随地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尤其是对于他们的科学学科的学习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能力提高以及学习过程,还有他们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多元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对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视。
四、结论
针对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初中时期的思维发育的特殊性,新课程标准提出为科学实验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除了传统科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指导方式以外,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对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改革。
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减少教师的演示和协助,并且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进行小组的团队合作;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注意实验过程能够尽量具有开放性,而实验步骤具有多样性,不拘泥于标准的答案,而实验原理也要尽可能地联系各个学科,有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法优化方面,除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具使用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况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设置,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一个多元化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秦国成.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2007,(17).
篇5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对于传统文言文来说,往往是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将文言文课上成翻译课,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极为枯燥。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说,应该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依据文言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便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以采取文言文诵读的方式、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相提问的方式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牢固性。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也是较为单一的模式,先对文章作者进行介绍,然后诵读、对语句进行疏通,之后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将“三个中心”作为教学的基本点。其一是将知识作为中心,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二是将教师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只关注灌输;其三,是将课文的诵读作为中心,在课堂上只强调学生记忆,忽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三、灵活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缺点和优点,如果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比如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设置,不断引导学生探求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诵读培养学生感知力
通过对文言文文本的诵读进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是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对文本进行诵读、熟读是首要任务。对文言文进行反复地诵读,将无声的文字幻化成有声的语言,直至读出感情,读出作者的心声,这是文言文阅读的境界,这种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1)要仔细听读课文,这是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环,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声情并茂,教师要用自己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2)要明确节奏、合读课文,也就是要学生边标画节奏,边对课文进行泛读,要在读的过程中将文章大意弄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将句子读破;(3)要分读课文,可分组也可竞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朗读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探寻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篇6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则是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定位在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上,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重翻译,忽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文言词汇、句式的积累,又要注重文章结构内容、艺术形式的赏析。如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分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串讲的方式,读一句,讲一句,要求字字句句落实清楚,从字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篇章,从小到大,甚至课前就给学生翻译的本子。这种过分注重词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法,仅重视理性分析的语言学习过程,只关注知识的掌握,不注重学习主体语言的规律。
2.脱离课本,过于重视艺术欣赏的传授
另一方面,文言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形成很有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些教师脱离课本,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很有兴趣,但是收获不大。
三、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
1.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的创新
新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工具。第二个层面是接受和继承文学遗产。第三个层次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分。因为处于起始阶段的初中,学生既无文言文积累,更谈不上文言文语感,因此教学重点应定位在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词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师观念的创新和自身角色的转变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学资源设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是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学生的引导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发挥课堂讨论的引导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讨论这一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交流形式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教师,在课堂讨论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讨论问题的价值有一个衡量标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评价、筛选,有意识地将一般问题引向深入,将旁逸问题引向课堂,从而保证师生研讨的问题明确且具有价值。讨论应该尽可能深入,在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导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
(3)教学中古今互动,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要古今互动,学以致用。学生之所以经常误用成语典故,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出处,不明意思。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注意迁移,多同现代汉语联系,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3.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这个意思。可见反复朗读,能够帮助领会文章要旨。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弄清其义,效果比教师指点还要好。
4.培养学生良好的摘抄习惯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十分重要,它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人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总结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策略需要根据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篇7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弄明白每个字词的实际含义,以及每个句子的大意,从而应付必要的考试。但是,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大大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背离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的。
出现这种教学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忽略了语感的培养。文言文教学不具有计划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流程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模式也不够丰富,这就导致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缺乏深入研究与探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中也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沉闷,即使文言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生而言,文言文学习还处于初始学习的阶段,所以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激情。首先,教师要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初中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就不会显得过于生疏。其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主要是学生对语句停顿没有丰富经验,因此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可以采用诵读、吟诵与默诵等方式,也可以是全体阅读或个人阅读。要想进一步突出教师对文言文的规范化阅读,可以让学生进行齐读、朗读与默读。
2.教师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语文,特别注重字的读音。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有先入为主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正确的规范化朗读,这样一来就可以强调读音,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初中语文《童趣》一文,“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在现代汉语中句中“强”字读作“qiáng,但是在本文中却读作“jiāng”,由此可见很多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字在读音上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异音字。
在学生具有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自发性地阅读,真正读懂文言文,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指明朗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熟读之后再进行整体阅读,保证阅读的质量。这种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给出合理化的评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改变逐字逐句翻译的习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意境设计,让学生在既定氛围中进行文言文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感学习,实现译文与原文结合的教学模式,再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翻译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删减与保留、增加与替换,从而对语句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参考工具、文章的背景环境,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文言文的语言。另外,出现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点拨与引导,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让学生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调整,利用增加或补充的方式对文言文进行语句疏通。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结合语文具体的教学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坚持从学生的角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实现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更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过程――谈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效的措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2]刘桂清.文言文教学应在读“上”下功夫――评一节高效的识字课[J].陕西教育(教学).2010(11).
篇8
文言文包含了优秀的文化,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性,使得其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发挥的作用还是较低,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够,只重视字、词的解释,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效率不高。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其艰涩难懂,学生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学习的热情不足,往往是教师充当教学中的主要角色。为了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将文言文学习转变为学生的需求,降低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抗拒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讲述古人的逸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归园田居》的时候教师可以现讲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对理解课文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岳阳楼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文言文的句式表达与白话文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文言文诵读,从而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对于领会文言文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的韵律性较强,古人一般都是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强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之前学生通过辅助工具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生僻字注音解释,首先由教师通读一遍,学生注意教师的语气、停顿和读音,然后学生自己进行诵读,时刻注意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有所掌握。例如,学习《天净沙.秋思》中,虽然文章的字数较少,但是每个字中包含的内容和感情是非常丰富的,通过反复的诵读学生脑海中能够产生文章描述的画面,对作者情感也能有准确的把握。
三、发挥引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同样的,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教师也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当知识的探索者。但是文言文教学与一般性语文教学是有区别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如果教师不加以辅导往往很多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惧怕心理。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该充当引导作用,利用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扮演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例如,在《五柳先生传》学习中,课文内容较长,学生在断句、字词方面的问题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时引导,辅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学生采取其他方法进行解决,如查工具书。
四、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说,创设情境的难度更高,教师不仅自身要对文言文了解够深入,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情境教学,教师必须坚持走进故事、走进人物。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秋节的相关情境进行回想,试想如果在一个万家团员的时刻,却不能与家人团聚,心情会是怎样,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同时提出一些其他关于月亮表达团员的诗句,让学生对比品位其中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李白的《静夜思》。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
五、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初中课本中选取都是非常有名的文章,这些佳作经过几千年、几百年的流传,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其中不仅凝聚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包含了较高的语言艺术,学习文言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情趣。大量古诗词的学让学生在有意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情感体验和感悟,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和情感之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进行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加强个人审美情趣。例如,在《诗经》相关篇章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感受诗经的形式美,同时学习诗经中一些优美、韵律感强的语言。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字词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知识性的东西,还需要传递优秀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师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李晓舒.走出沉闷课堂感受古文神韵——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篇9
一、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动力
良好的开端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精心设计,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名言名句,甚至可以用幽默的笑话,总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导语,才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学生所熟知的成语“水落石出”来进行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追溯成语的起源,从而将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让学生产生阅读文章的欲望。另外,教师要抓住学生喜好听趣闻逸事的特点,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起到激励思想的作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补充背景资料,加深学生体会
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对文章的再创作过程,同样需要知人论世,文言文由于距离现代的年代久远,而且语言难懂、思想深邃、内涵深刻,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无法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围绕文本内容对其进行背景资料的拓展,拓展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实际上,背景资料不但可以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还可以包括作者的创作动机,以及他人对作者和作品的评价等等。要尽可能的拓展知识背景,为读者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找到通道。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推荐《宋名臣言行录》中对范仲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相关介绍:“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通过阅读这段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抱负,从而为更好地学习《岳阳楼记》奠定基础。
三、多样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故事法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比如《记承天寺夜游》《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等,教师要抓住这些作品故事性强的特点,采用故事教学法,以讲故事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由教师讲,学生听,然后由学生自己讲,然后学生互评,看一看谁讲的生动感人,最后选出故事讲的最好的同学。讲故事的语言可以用现代汉语,也可以用文言语,也可以采用古今混搭的方式,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效果。
2. 演读法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狼》这几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文章,完成自学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课本剧表演,一边演出一边解说,再现文章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加入学生自己对文章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行即兴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 绘图法
文言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图画创作,然后再将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与《爱莲说》这两篇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绘图法在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与才艺方面找到结合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开端,产生疑问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这篇文言文时,有的学生认为“欧阳修虽然身为太守,但是不务正业”,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太守与谁游玩,醉翁之意为何?”一句引入现在的某些社会问题,如:很多国家干部以考察为由,进行公款旅游,而欧阳修身为太守却出去游玩、不务正业。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给欧阳修评分。有的学生给他打出了40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解释:“欧阳修不务正业,不为老百姓谋福利,却沉迷于游山玩水。”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关键性问题:“欧阳修与谁一起游山玩水呢?”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们都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真谛,欧阳修与自己的子民一同出游,并“醉能同其乐”,恰恰说明一州人民生活安定富足,体现了欧阳修的励精图治,而并非不务正业。由此可见,通过质疑与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并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玉峰,宋艳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3).
篇10
针对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作了一个思考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真的只是“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为什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如此之差?现有语文课本中所引用的均是脍炙人口、传诵后世的千古文章,为何不能引起学生的丝毫兴趣?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迁移能力比较薄弱,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当今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难题。
一 文言文教学中的思考
1.初中文言文存在硬性教学模式
现阶段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通常在授课前一天教师会叮嘱学生回去“阅读”全文。所谓的“阅读”即是熟悉下文章句子的大概结构,以便于明日授课“句句落实”的时候学生能“跟上”进度不会掉队。次日课堂学生便成为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更不要指望他们能够理解所谓“古训”。这让笔者想起来了所谓的“八股风”,它就是这个格式就要这样写,引用到此就是:它就是这个句式,词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记住就好了,考试就考这个,然后怎么怎么样。殊不知这忽略了学生自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试问单纯为了考试,中考课外部分学生应该如何作答?
2.学生对文言文自主学习积极性较差
大多数初中生乃至于高中生认为,文言文是极为枯燥的。他们宁可去学习“鲁先生”或者干脆去写作文,之乎者也什么的,他们感觉实在是无法接受,当然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自己要去学习这种文章。但委实不知道自己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如成语心旷神怡、明察秋毫、任重道远、落英缤纷、豁然开朗等。
而一些词义古今完全相同,如《陋室铭》除少数双音词外,大多是单音词,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的词古今完全同义,如山、水、高、深、上、入、苔痕、草色、谈笑、往来。教师应加强引导,使学生明白古今语言的联系。
3.严重忽视文言文诵读及文言文词汇用法积累
现今的语文文言文课堂上,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做笔记,几乎没有学生诵读或者思考的时间。这种完全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诵读文言文的语感,更不用说体味文章所流传至今的千古蕴涵,就连同类用法出现在不同文章中学生都难以准确的做出知识迁移。纵观历届中考试卷,课外文言文虽然降低难度从直译变为选择,但仍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 实践教学中的经验积累
1.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威力就在于使人积极地去寻找满足他们所产生的认识和需要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学习文言文也如此,与其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实行“个人承包制”,不如合理的分配师生资源。在次日准备教学的课程中,比如《出师表》一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首先由教师在放学前布置预习任务,将《出师表》一文中涉及必须翻译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句告知学生注意;(2)让学生放学回家利用网络搜取《出师表》作者简介及分析,历史概况,并要求学生写出对当时局势的看法;(3)次日课堂让学生分成若干组试译课文段落,明显差错由教师指出说明。这样学生结合课余时间查询的各项资料,以及对历史时段的了解和译文中的不解,让学生在记忆正确释译时印象更为深刻。
2.善于引导学生诵读文章发现隐含其内的“国魂”
任何流传至今的古文都有其灵魂所在,这也是传诵千古的原因之一。正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如《荀子》中的“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体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又如《岳阳楼记》之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陋室铭》、《爱莲说》等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都应由教师合理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慢慢体会。是读准字音、读清句意,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在多次诵读中能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怀和我民族引以为傲的“国魂”。
三 结语
其实文言文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一种兴趣教学模式,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除了将字词用法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传授给学生,但最好是在学生自我发现障碍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学生去鉴赏,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篇11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提升“研学”效率
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一方面,是通过教师的教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间接促进的方式,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要想实现以上两个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提升“研学”效率。学案设计实际上是教师对课本解读的一种纸面呈现方式,好的学案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升效率,教师应当理解教材,对教材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并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1]。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学习目标设计应当保证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不能设置的过高或过低。尤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应当保证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单纯性和清晰性,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对文言文的鉴赏和频度。以《口技》为例,其学习目标设置如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通顺阅读全文;②积累文言知识,培养诵读能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①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灵活应用;②口技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感受其魅力,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思考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第一课时重在“研学”,采用自由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以读代教,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第二课时重在品鉴、欣赏,细品文言文言辞之美,欣赏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通过这种目标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学生思路清晰,课堂明朗有序,从而深化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般,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对于文言文来说,可采取故事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以此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2]。例如在教授《岳飞》一文时,可以利用歌曲《精忠报国》来导入新课,这首歌曲歌词豪气干云,让人听起来热血沸腾,学生听后会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构建出岳飞奋勇杀敌的场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氛围推向了。
三、先测后教,检测基础知识
在新课导入之后,教师可以用课堂小测验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研学”情况,测验内容可以是文言文字词的积累、文章创作背景及文章大意等,以此让学生在研学的过程中扫清文言文中的字词障碍,能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3]。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仔细鉴赏文言文的文字之美,品味文中蕴含的情感。四、层层递进,分层达标此部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不管,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和探究[4]。
(一)初步感知
以《陋室铭》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三种阅读方式:(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读出注释的字音;(2)重点字词的精读。如要求学生读准“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等短句及重点字词。(3)试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并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感情。通过上述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形成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和拓展迁移奠定基础。
(二)深入认识
在学生对文言文形成了初步的感知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文章,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5]。在此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需要在学生思维卡涩、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点拨,带动学生的思维。同样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教师可以如下导学提纲:小组合作解读和探究全文,先进行自主探究,之后小组交流讨论:①概述全文大意;②为什么妻子、小妾和来客都夸奖邹忌好看;③邹忌是否被蒙蔽?为什么?④邹忌进谏时的语言有何妙处?上述导学提纲设置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概述全文大意,考察学生对文章的宏观掌握,之后设计的问题衔接自然,过渡圆润,能够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课文。
(三)拓展迁移
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拓展和迁移,能够打破文言文本的局限性,融入学生自己的想法,拓展新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深化“后教”的效果。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拓展迁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打开学生拓展迁移的思路,形成最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文言文本的人文教育价值。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教学为例,在拓展迁移这一环节,教师可进行如下设置:(1)悟一悟。学过本篇课文之后,你能够例举出与之相类似的人物或故事吗?(2)写一写。人的一生必然伴随着风雨和困难,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打算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综上所述,本文以引导式教学法为依据,探索了研学后教背景下引导式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明确了各个环节的教学要点。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感知认识迁移”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诗棋.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D]渤海大学,2016
[2]姜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代军垒.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
篇12
一、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引导以及学生后期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一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狼》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即课文涉及的基本知识,例如作者的背景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文中某些字词的用法、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师要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例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危险情况,要灵活的处理,要勇敢机智的与恶势力进行斗争,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二、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是进行授课的前提,同时也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以便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备课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考虑、周密计划的工作,比如教师要考虑到大纲要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等等。此外,文言文备课与普通的的白话文教学备课就不一样,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等等。就拿《狼》这篇课文来讲,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大纲的要求,《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对于文言文也要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教师要根据这些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较少,知识积累也相对薄弱,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的讲解需要更为具体、详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再次教师也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老教材把本文当做文言文单元进行教学,新教材则将这篇课文放置在了动物单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备课的时候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三、进行课堂教学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新课改将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但这个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教师的讲解教育。比如对于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介绍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一定的文章背景,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比如《狼》的作者蒲松龄,教师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认识到他的生平,比如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后来做幕宾,但也不甘为人所用,就设帐教学,直到70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聊斋志异》的介绍则要让学生认识到书中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其实就是“借物言志”来表达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狼》这篇课文,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停顿。采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3、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让他们对于文章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同时对于文章的难点进行总结,以便教师进行释义。所以需要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同桌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好,对于简单的就略述,对于难点就要详述,以便学生能够听得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注重常用词的分析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于疑难词的理解,比如对于文中的通假字(如“止”通“只”)、多义词(如“少时”是“一会儿”)、名词作状语(“犬”-像狗一样),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内容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进一步理解文中形象
笔者认为,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对于文中形象以及思想的分析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部分。所以笔者就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比如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小组交流,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发言、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屠夫从遇狼、惧狼到“御狼”、杀狼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中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四、归纳提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师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笔者也深有感触,通过这个例子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也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在《狼》的教学之后,笔者就让学生找一些自己知道的与狼相关的词句,大家便总结出了很多例子,比如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等等,这些成语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形象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多总结、多交流,同时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而努力,以便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篇13
(7)论君子——《论语》串读 吴永福
(9)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言岚
(11)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整合的创新 郜??br> (13)《大学语文》鲁迅专题授课的几点收获与思考 陈亚萍 段朝霞
(15)基于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口语教学探索 张丽
(18)品,《老王》教学的简约风格——余映潮老师执教《老王》 曹月芹
(21)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魏婉棉
(23)专题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研究 陈露 张晨
(25)从莫言获奖感悟:让语文理性的回归 王云雨
(27)教科书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程鑫
(29)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向箭锐
(32)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 莫云
(34)敢问农村语文教师素养提高之路在何方 苏红平
备教导航
(36)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探究 张俊珍
(38)《魏公子列传》教学思路及说明 王冰雪
(40)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诗词的豪放风骨 胡亚玲
(42)由“同行”说开去——简论古汉语多音字读音与意义的关系 杨辉
(44)《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线索设置艺术探微 文建设
(45)由一堂课管窥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钟水长
(47)“一个”阿q的“种种”角色 李晓奎
(49)探寻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以四堂《在沙漠中心》异构课为例 张寰宇
(53)构建诗意课堂的几点思索与尝试 杨丽娜
(55)从《散步》五则课例中浅析语文课的有效拓展 朱媛
(57)依据语感特性 培养语感能力 周莉
(58)我教学生这样背诵《阿房宫赋》 罗?
(60)“独立寒秋”之“独立”赏析 蔡恒
(61)多少愁恨如春水 满纸血泪就华章——对李煜《虞美人》的品读与思考 袁安彬
(63)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刍议 张婷
(64)“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西江月》一词中的“别”字赏析 朱文玉
(66)谈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艺术 周雪梅
(68)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余满仓
(69)论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拓展教学的有效性原则——以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 吴玉南
(71)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教材 吴少桂
(73)
诗词色彩美之赏析
(74)《金岳霖先生》一文的细节析疑 刘红丽
(76)浅说古诗中酒意象及其文化的赏析 杨扬
(77)让语文课堂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应寨铃
(79)课堂提问艺术?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简迎春
(81)浅析诗歌中的“想象·诵读·品评” 吴建方
(83)浅谈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嵇素贞
(85)让课堂成为美的发源地 张灼花
(87)诗美的积淀与选择 邓春浓
(88)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打造语文和谐课堂 史俊英
(90)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包永杰
(91)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语文课堂 房颖
(93)论如何上好新职业素质培养环境下的语文课 魏劲松
(95)让对话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云龙
(97)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杨金平
(98)教师是语文课改的关键因素 刘肃善 何永国
(100)课堂教学不惟模式,惟高效 蒲仲慧
(101)有效课堂教学之根本 李福伟
(103)做个轻松高效的语文教师 王存法
(105)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刘俊林
(107)浅谈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练习中的应用 王燕玲
(108)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吴玉梅
(110)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安东升
(111)浅谈农村中学校本教研中语文公开课评课活动 祁辉君
(113)语文教师动起来才能造就灵活课堂 吉守金
阅读教学
(11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崔文龙
(117)中职语文课外阅读再审视 鲍源泉
(119)从“读书人是幸福人”论当代学生的读书 王海安
(121)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 骆汉忠
(123)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平台构建的现实追求 李杏珠
(126)以苏教版中《雷雨》(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袁书春
(127)重视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李兴存
(129)阅读·悦读·跃读——也谈课外阅读 胡志峰
写作教学
(131)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 金冠芬
(133)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素质之我见 黄荣光
(134)作文:追求真实的生活感受 易风云
(136)对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突破思考 张建辉
(138)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践研究 彭一晗
(13
39)写作,需要让学生自由表达 石建善 刘玉秀
(141)记叙文的“模式化定型” 付永东
(142)向教材学教法 向经典学技巧——从教材古代议论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夏炯
(14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徐萍
(146)引领学生抒写个性化作文 黄新霞
(147)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作文 王国
教材课程
(149)黄金时代渐逝 无限感伤萦怀——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送考》主题重解 魏静
(152)“速”当作“迅速,快速”解——苏洵《六国论》“速”字含义辨正 汤振洪
(153)挖掘资源丰富课堂 研究拓展深化教学——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陈蓉
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
(155)谈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复习 潘秋霞
(158)浅析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张山姗
(159)毕业班语文复习的困惑及对策 刘颖
无
(f0002)杏坛学人风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