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

篇1

经过我国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从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生产,在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另外,生物技术的研发,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也具有相当的作用。比如水稻的杂交技术解决了世界关注的粮食难题。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且多年的累积,也让我们有了冲击国际前沿的实力和技术。

一、我国在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现状分析

我国生命科学起源于医药和农业的方面。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成立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研究机构。70年代的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科研体系。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代表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北京基地(着眼于农业和环境的研究),上海基地(人口和健康的研究),西南基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武汉基地(水生生物和病毒学研究)。

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容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和克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花絮额,细胞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等。在国际上,我国的科学家也承担了1%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而且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唯一一个加入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科学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长cDNA有800多条,已经申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利。

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带动,生物技术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医药生物领域,我国的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有近二十种上市的产品,有二十多中种药物已经进入一、二期临床使用,处于临床试验的也有近四十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

目前在国际上销量最大的医药品种,前十位当中我们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八种,这说明我国的生物科技药物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农业方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杂交水稻的研究以及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甚至是全世界农业技术的前进。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在我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改变不了的一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所以,在人口和健康领域、农业生产发展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业发展在效益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都还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都需要我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应对策

要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树立把握机遇的意识,要认识到这两者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关系民生,关系国家根本利益,甚至有时候能左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们今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

要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及其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放到首要的位置来抓。其次,我们花大力气来研发更新农业技术平台,改造传统农业的生态格局,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和生产。对于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要积极推进其应用和转化,要通过培育一批生物技术企业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要尽一切可能,切实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法律和法规体系,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1,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实现专利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控主动权,2,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和国际接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益。3,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使他们在市场开发和经营方面都能够顺风顺水。4,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评价保障制度,将对其保障不是一纸空文。既要让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给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好处,同时也要在关注生物安全方面所引起的新问题。5,通过加强和国际发达国家质检的合作和交流,开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以此实现和世界先进技术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李学勇. 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中国软科学,2003, 3: 124.

[2]陈竺. 世纪之交的生命科学与中国生命科学界. 生命科学, 1996,8: 123.

篇2

2.环境污染处理与修复。

3.微生物制药。

4.中药微生物技术。

5.农副产品微生物深加工 。

篇3

一、生命科学概述

1、生命科学的概念。生命科学即生物学,是通过分子遗传学为主的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发育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最终能够达到治疗诊断遗传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人类生活、保护环境等目的。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心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1]。

2、生命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生命科学,早期对生物的观察既是生命科学的开始,也是对生命现象研究的开端,后来人们对生物学的兴趣从简单观察转向了实际应用,例如对动、植物的驯化和饲养,但这些观察和应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食物和住所的实际需求,而并非有意识的探索[2]。由此可见,生命科学是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自发产生的,早期最为引人瞩目的生物学研究者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对生物体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深刻地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他研究了多种水生生物的生命史和自然史以及鸡的胚胎发育,开始了生物科学的第一次飞跃和革命。尽管这些研究还只是代表着生物研究的最初阶段,但这是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的研究,所以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动物学之父”。

二、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对伦理道德中公平观的影响。传统伦理道德上的公平,是指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合理享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自尊、机会、荣誉等的伦理道德关系和伦理道德要求,强调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具有作为人的共同点,在此范围内他们是公平的,同样它也要求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要有公平性,而生命科学的发展却给这种伦理道德观的破坏提供了可能。根据当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遗传学家们发现原以为与遗传背景无关的诸多疾病,甚至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性状已被证明与遗传背景有关[3]。譬如武断的个性60%源于遗传背景,具有XYY型染色体的男性容易犯罪。把人们原有的“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转换为“人生而有优劣不同”,从而带来基因歧视的问题。当人类有能力选择下一代的基因成分而制造“完美婴儿”时,社会中现存的有缺陷的人会更容易受到歧视,他们的尊严也会受到打击;再譬如,由于世界各国对基因图谱的公开和共享达成了共识,个人的基因信息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像身份证上的信息一样公开化,这对于那些被检测出有基因缺陷的人来说,就有可能遭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歧视。

2、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武器。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其中生物法应用最为普遍。在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正在广泛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发现了许多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它们分别含有具有不同降解特点的降解质粒或代谢质粒,在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已培育出分解性能高并在混合系统中能够占优势的菌种,如利用重组DNA技术把甲苯质粒中的甲苯降解基因和萘质粒中的萘降解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获得的多质粒细菌降解石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又如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养的新细菌,可以把污染物中的有机汞转变成金属汞,以用于处理含有机汞的废水,同时回收金属汞,从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再如细菌浸矿在采铜和采铀工业中得到应用,经生物技术改造的细菌,不但对金属的亲合力强,耐酸、耐热和抗金属毒性能力都得到提高,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4]。

3、有效解决了能源危机。再生能源是能夠成为二十一世纪能源的一个必要条件,所谓再生能源,是指不随本身的变化或被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如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它们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与其相反,非再生资源的化石燃料、核燃料是随着被人类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特别是化石燃料将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而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现实可行的能源是生物能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但我们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美丽的环境,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洁净、可再生和无污染的新一代能源。中国科学家从一种灌木的果实中,成功提取并加工出与柴油相近但更加环保的燃油,这种新型燃油可适用于各种柴油发动机,并在闪点、凝固点、硫含量、一氧化碳排放量、颗粒值等关键技术上均优于国内零号柴油[5]。生物柴油的燃油无论是用在农用发电机、拖拉机还是汽车,都没有出现传统柴油容易导致的黑烟弥漫的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将进一步影响到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改造现有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来造福人类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作者:陆沐宁

参考文献 

[1] 黄锴.刍论物联网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与管理方式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5):300. 

[2] 黄国琼,秦宇彤,罗长坤.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02):13-15+30. 

篇4

(一)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

1.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的现代化。我们要根据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实现生命科学课程、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更新和现代化,不断容纳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兴领域,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基础,尤其是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新的前沿领域或新的学科生长点,要坚持反映现代、融入前沿的原则,课程内容更新、更现代化主要是通过教材更新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把编制新教材(或外文原版)放在核心位置,创新现代化的课程、教材新内容和新体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编写了高水平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等教材,其中《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当时被列入国家教委生物学科重点教材,另编写有国家级生物学教材3种,规划编写45本教材。清华大学将培养学生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课程纳入精品课建设计划,2005年就已立项建设精品课共105项。

2.课程内容国际化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生命科学的前沿、新兴领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学与国际组织开展农业科学合作研究[1]。清华大学为使教学内容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教学内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早在2000年以前,生物化学课程选定A.L.Leeehnig的Principle-ofBiochemistry作为基本教材,这门课程的教材与课堂板书全部采用英文。其他的几门必修骨干课和部分选修课也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教材作为参考书并随时更新。清华大学大四开设高水平的选修课10门:生物工程导论、基因分子生物学、膜生物学、分子酶学、神经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等。以下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大四现在开设的课程,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现代化。

大三:生物化学(下),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普通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免疫学,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大四:生物技术制药基础,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生物学综合实验。还开设选修课为:生理学实验,免疫学,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生物技术制药基础,现代生物技术导论。

(二)基础科学知识居重要地位

基础科学的知识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863”计划的八个领域,大都是从基础科学实验室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的遗传密码研究出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出来了,遗传工程研究出来了,这些都是在原子、分子的结构研究得比较清楚的基础上,掌握了规律。我们必须加强基础、素质教育。使学生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北京大学始终把加强基础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把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重要专业必修课定为主干基础课。课程改革要加强增大基础课的比例和教育。各高校主要采取大一、大二加强基础科学知识的教育:开设公共必修基础课、理科必修基础课、专业必修基础课。

(1)早在九五期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8门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并确立了15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2)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则是在低段开设专业基础必修骨干课程7门: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开设基地班重点建设课程: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3)经十多年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课程在大一、大二更加强化了课程的基础性。大一开设:高等数学(一、二),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物理学(一),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学野外实习。大二开设:物理学(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概论及上机,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普通物理实验,生物化学(上),生理学,生理学实验,生物统计学。

(三)课程、教材综合交叉

科学发展一方面不断分化和更加专门化,分支学科层出不穷,又高度交叉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许多高科技的研究开发,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突破而出成果。

1.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渗透

前沿科技领域呈现群体突破的态势,导致新学科诞生。生命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新的交叉、边缘学科的兴起和发展。这些科学往往代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2.多种方法、思维研究

自然科学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的现象与规律是多维的、复杂的,仅靠现有的生命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来开展研究,很难系统地、全面地、准确地揭示真正的生命本质。因此,未来生命科学要将手段、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纳入重要的领域,予以优先发展,大力提倡学科交叉,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思考生命活动的规律,鼓励发展原创性方法和技术。主要涉及的学科如认知科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学等。要注意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的碰撞与融合。

3.课程和教材交叉融合和渗透

我们必须根据生命科学综合交叉化趋势,创新交叉综合的科学知识、课程和教材,不仅在学科内、还要在学科间构建相互交叉融合、相互联系渗透、综合的课程。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来设置的植物学,由植物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重新编制改为植物生物学;同样动物学也改动物生物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地班”将生物化学中信息及调控部分放入分子生物学,将内容扩展后开设了基础分子生物学。

(四)课程、教材、教学计划多元化

各高校生命科学院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科学的、灵活的设置课程。1.必修计划大一、大二开设公共必修基础课、理科必修基础课、专业必修基础课。例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现在本科四年开设的课程:(1)基础课大一、大二开设公共必修基础课,理科必修基础课和专业必修基础课。

大一:高等数学(一、二),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物理学(一),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学野外实习。

大二:物理学(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概论及上机,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普通物理实验,生物化学(上),生理学,生理学实验,生物统计学。(2)专业课大三、大四开设必修专业课。

大三:生物化学(下),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普通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免疫学,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大四:生物技术制药基础,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生物学综合实验。2.选修计划低段开设通识选修课。

北京大学对必修课作了一定的压缩。增大选修课的比例。许多高校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系别的选修课程。大三普遍增大专业任选修课的比例。大四还开设选修课:生理学实验,免疫学,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生物技术制药基础,现代生物技术导论。3.特色优势计划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模式多样化等。

(五)课程、教材知识应用性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中,尤其是选修课中我们要渗入高科技的教育和研究。

(六)课程、教材个性化

北京大学实行灵活的自由选课制度和转系、转专业制度。谋求学力水准、速度的个别化,尤其电脑、网络的运用,学分制及教学计划的多样化,加大选修课比重,增大了课程的灵活化、弹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个性。还有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趋势,课程设置在价值体系上的整体融合趋势。

确立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编制原则、教学培养模式

理科本科学制四年,要着力加强素质教育。许多大学本科教育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要坚持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种数要进一步精简。

(1)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专业基础和通识教育并重。要按科学性原则、高校生命科学课程发展趋势及生命科学、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改革,科学创新高校现代生命科学课程。即要按专业基础和通识教育并重;课程、教材要融入、体现先进的内容和结构,现代教学方法、教材的可读性,即反应现代,融入前沿的课程现代化原则;“综合交叉”的知识结构即综合化原则;课程多样化原则;应用化原则;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大课程的灵活性、弹性化原则;“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即个性化原则;还要求课程设置在价值体系上的整体融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重视思想性;实践性,加强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能力培养原则。我们本科阶段的课程、教材、教师要注意在系统和重点的基础上划分授课范围,减少重叠内容,特别就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和衔接问题。

(2)教学模式多样化。本科教育,要确立“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为一体,把义务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教学模式多样化:有条件的学校,学生进校就定向,确定直读硕士、直读博士人选;实行联合培养,跨学校、中国科学院、外国大学交流培养等办学制度

篇5

1. 生物经济的涵义

生物经济是指建立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基础之上,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及利用,以生产生物技术产品或提供服务,从而满足人类对健康、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可再生资源或环保等方面需求,并形成具有相应规模的生物产业的经济,它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只有当生物产业达到相应规模,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或支柱产业时,世界将真正步入生物经济成熟阶段。

2. 三次产业的划分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及机器等制造业迅速崛起和发展;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将处于第一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3.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在技术创新与放松管制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合为一体,形成新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与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三种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各产业间的边界特征开始逐渐模糊或消失,新产品、新服务乃至新产业不断产生。

二、发达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融合模式考察

经过我们初步的研究考察,发现发达国家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都有一个共同规律,即在发展初期就高度重视生物产业中的农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兼容性。

诺华公司(Novartis)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命科学公司之一,最初由瑞士巴塞尔负责化学和制药业务的两家公司于1996年合并而成,业务领域涉及工业与农业。1998年12月开始,总裁兼CEO丹尼尔•瓦塞拉领导诺华公司在制药和作物防病及种子业务上,采取以产易股、重组、合并和收购等方式,汇集竞争需要的混合资产,和世界上其它几家大的生命科学公司展开全面竞争,取得了领先地位。

诺华作为生物产业的领导者,1982年率先展示了首个“转基因”植物,引发了世界抗虫和耐受杀虫剂转基因植物及制种的研究热潮。1995年,孟山都公司(Monsanto)推出了第一个商品化的转基因产品,诺华紧随其后,1996年推出了自己的转基因植物和种子,证实了自己在生物产业的顶尖地位。诺华公司认为,生命科学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不同产业领域的联合,例如制药、营养品和种子等。要获取更大收益,就要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之间进行广泛融合交叉。诺华的生物学家提出,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和基因组计划的实现,会出现3种类型的转基因产品,第一种类型为提高相关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及种子,如抗寒、抗旱、抗盐碱及抗病等;第二种类型为增加特定商品性的转基因植物及种子,如高蛋白、高油脂含量;第三种类型为植物生物反应器,即将植物作为制造化合物的工厂,使用由阳光提供能源并且不会释放污染物的基因工程植物来取代消耗能源并产生污染的工厂。瓦塞拉认为,生命科学不仅具有改变种子生物学属性和植物保护产业的潜力,而且还具有改变制药和营养产业,模糊食物和药物之间界限的潜力,使人们能够制造出对健康有明显益处的‘功能性’食品。

“在众多的高新技术中,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现代生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速度加快,产业化周期缩短;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互动,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生物产业具有典型的高技术产业特征,科研开发实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生物产业的一、二产业纷纷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使生物技术产业的一、二产业和三产业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日益成为普遍的现实。

随着研发费用的巨额投入和研发成本的飞速增长,全球生物技术外包研发服务公司(CRO)蓬勃发展,世界很多大的生物企业纷纷将自己的研发业务转移,转向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公司提供的资源生产和专门服务。企业由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部门转移出去变为独立经营单位,或者直接取消由原来企业内部提供的资源或生产服务。特别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暴发,为了降低成本,发达国家加快了生物产业合同研发、合同生产等外包服务的步伐。当今世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已从原来的只互为包含某些制造和服务环节的最初形态,发展成为制造和服务业浑然一体阶段,一批融合了二、三产业的生产业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球从事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制药的特殊专业外包生产机构(CMO)大约有70―80家,排名前20名的厂家约占市场份额的60%,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微生物发酵、哺乳类动物细胞陪养、基因转化及制剂外包的特殊专业外包公司,像Lonza.DSM .Catalytics .Laportate等都是承接有关生物技术生产外包的大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竞争的压力下,纷纷将很多研发业务委托给专业的外包研发服务公司,达到缩短研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全球生物技术外包研发服务公司(CRO)发展迅速,研发外包业务逐年增加,CRO的市场增速高于CMO。据Frost & Sullivan的研究资料,“全球制药产业技术外包服务市场规模,2001年达到98亿美元,2005年达到163亿美元,2001―2005年复合增长率约13.7%。据Frost & Sullivan的最新数据,2005年全球研发外包市场约为187亿美元。

三、我国发展生物经济三次产业融合模式的现状与启示

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首次将生物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提出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新兴生物领域,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目前,我们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大都是单一经营,很少有同时经营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业务的公司,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医药、保健品、食品特别是功能性食品的界限趋于模糊,在以人类健康为基础的产业中,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甚至以植物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生物质材料形成密不可分的大的产业链。诺华等国际航母级公司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业务上交叉融合,共同发展,以获取更大效益的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如果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特别是目前大量存在的单一生物医药、生物种子、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公司认识到国际大的生命科学公司的产业综合交叉发展生物产业经验,一定会使我国的生物产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随着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生物制药研发外包有加快发展之势,跨国公司这方面的业务也加快向我国转移,特别是向我国有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转移,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地区和热点行业。如我国北京、上海的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外包业务快速增长,据统计,2004年上海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务实现产值2.2亿,到2007年,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从29家增加到53家,前三个季度实现产值就达7.5亿。在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AIIiance of Biotech Outsourcing China, ABO)整合了包况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药物安全评测中心在内的16家生物科技外包服务商,提供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到登记和签约生产的“一站式合作研究服务”,2007年生物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与2006年比几乎翻了一番。上海药明康德公司在纽约证交易所成功上市,并被评为“纽约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最佳表现五强”之一;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研发外包公司睿智化学和开拓者化学,受到美国资本运营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 简称TPG)青睐。这些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在国际生物医药分工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另外,生物经济的第三产业还体现在遗传服务业上,它不是以追求高新技术为目的,而是把基因组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和技术转变为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的应用。生物产业中的遗传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经典的‘遗传服务’是指人类疾病的遗传检测和遗传筛选,而生物经济的‘第三产业’,遗传服务已从医学领域走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知识产权保护以至社会关爱,为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而提出的各种需要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专业”。

遗传服务产业是以海量的基因组数据为主要支撑,所以这个产业具有牢固的发展基础。因此它将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生物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通过带动与遗传服务相关的制造业发展,我国的遗传服务起步不晚,所以常用的国产化仪器及其它很多辅助用品、常用试剂等都可满足需要,对于自动化和科技创新有很好的基础。同时,市场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研究。

发展遗传服务产业应该注意的问题:(1)产业政策,遗传服务与其它产业比有很多独有的新特点,并涉及社会、经济众多部门。确定对该产业的支持政策特别重要。遗传服务一般是以民间的独立的企业为主,特别是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因此,需要国家层面的管理,如对实验室及从业人员和对所有服务项目与产品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严格审批制度。对于关键的试剂应该有标准和“批检”制度。同时,还要大力扶持国产设备、试剂的开发使用。对价格问题,要从市场角度,平衡公益事业和企业行为。对重要的保密问题要通过立法保护。(2)生命伦理问题,对中国签署的国际文件与规范必须遵守。建立参与人员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制度,对遗传数据保密和保护。有关部门要建立伦理委员会(IBC),讨论审批有关项目,并向律师咨询,既要开展民众的讨论,又要在决策时果断。(3)加强生命科学的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民众对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了解和信任是遗传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民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既要开拓服务空间,又不能诱导不必要的检测需求。要加大公益性消费引导力度,规范商业性消费引导行为。

参考文献:

篇6

孙博士对记者坦承:他们比较了一些城市,首先选择了北京。因为从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工作并不是仅仅关在实验室就可以做到的。医疗器械的研发涉及到合作伙伴、科研机构以及研究设备等诸多环节,也涉及到和审批及监督单位打交道,这些都是北京的优势。在北京,他们之所以没选择亦庄、大兴等地的园区而选择了位于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园孵化器,则是因为这里背靠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大平台,而且拥有一支比较专业的为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团队。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专业化科技园区,它的成立可谓是应运而生。现代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被喻为新世纪持续成长的“钻石产业”,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技术确定为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成为各国激烈竞争、势在必夺的战略制高点。而发展生物技术对于发展我国农业、加强医疗保障、减轻环境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是北京市政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批复》的精神,发展首都知识经济,所组织开发建设的专业化高科技园区。它以国家生物领域重大项目为主要依托,已成为国家级的生命科学和新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具有高起点、开放性等特征,以建设“中国第一、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为目标,面向世界开放,正成为集生命科学研发、企业孵化、中试与生产、成果评价鉴定、生物技术项目展示,风险投资、国际交流、人员培训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

在生命科学园里的生命园孵化器公司于2003年7月成立,注册资金为1100万元,孵化物理空间面积11000平米,提供孵化服务的企业面积超过5万平米。其宗旨在于加速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帮助中小型生物医药科技企业成长。孵化器公司还承担着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具体运作,并于2004年4月正式面对留学回国创业人士展开服务。

充分发挥专业园区特色

生命园孵化器公司坐落在生命园创新大厦,这座大厦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多功能的会议室、报告厅、公共企业展示区域、公共休息区域等共享空间,同时还建有专业的公共服务及技术平台。

生命园孵化器副总经理范兰丰先生介绍说,生命园孵化器是生命园公司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目的是为了丰富生命园区的产业服务功能,健全园区服务体系,定位就是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我们专注于生物医药,100多家公司全是生物医药企业,而且生物医药基本上涵盖了生命科学的方方面面:有做医疗器械的、有做新药的、有做耗材的,还有做诊断试剂的公司,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的外包公司。”正因为大家都是在生物医药产业,100多家公司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效应。

范兰丰不掩饰这个孵化器的高起点,“既然我们处在北京中关村,这样的话,我们要吸引团队,肯定就是全国最优秀的团队到我们这里来。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以留学生回国创业为主,差不多70%的企业都由留学生团队创办,筛选也很严,经我们筛选后入驻的企业比例能达到10%就不错了。”范兰丰说。

按照范兰丰的说法,显然这个孵化器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那么其到底有哪些优势?范兰丰告诉记者,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在全国生物医药行业,甚至在世界生物医药行业来说,是很有名的一个地方,生命科学园为孵化器搭建了一个大平台。其次,孵化器的工作团队是一个专业的团队,针对医药企业开发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服务,包括专业平台、人才引进、还有基础设施如实验室建设等。“在北京你想找到上边有纯水,下边有污水处理,然后又通风,还有废弃物回收,并形成了非常好的一个服务体系的孵化器并不容易,说实话,选来选去可能不会超过3个。”

那么孵化器的团队是怎样一支“专业”团队呢?范兰丰告诉记者,目前孵化器的工作人员有12个人,其中学生物、化学,或从这些行业出来的有7个人。另外还有几个人,虽然不是相关专业出来的,但是这么多年和生物医药行业打交道,也学了很多东西。

“专业”的另一个表现是,生命园孵化器公司不仅从房租和服务中获得收入,近年也开始涉足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2008年他们投了一个项目,2009年底退出,获得的资金是原来的三倍。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这支团队对产业有了更深的把握。

几大服务体系同时发挥作用

篇7

协会历史

1995年7月,近40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旅荷中国学者聚集在荷兰生命科学之城瓦赫宁根(Wageningen)召开了“首届旅荷中国学者生命科学学术讨论会”,旨在促进旅荷中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增进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并于会后成立了“旅荷中国学者生命科学学会”,推选钟筱波(现为美国堪萨斯大学医疗中心教授)、党志超(现为荷兰国家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院物质评估中心的高级评估师和工程师)、漆小泉(现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徐超(现为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留学生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并招募会员,为促进旅荷中国学者和国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积极工作。

2010年,学会更名为荷兰华人生命科学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Association of Life-Sciences in the Netherlands,英文简称为CALN,以下简称“协会”),并于2011年8月25日在荷兰工商局(Kamer van Koophandel, KvK)成功注册。

协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自发性的学术性非营利组织,为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Chi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Europe,FCPAE)成员。协会的各项活动得到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处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与荷兰境内主要的中国学联、其他学术团体、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内相关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为在荷生命科学领域学习、工作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为中荷科学合作搭建桥梁。近年来,协会也在积极与欧洲其他专业协会,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共谋发展,为国服务。

组织结构

为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协会根据多年发展经验,编写并完善了《荷兰华人生命科学协会章程》。章程规定协会实行会长负责的理事会制度。协会设会长1名,负责统筹各部门工作;荣誉会长1名,作为顾问,为协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理事会成员6名,分别负责办公室、学术部、宣传部、联络部、信息部和财务部工作;每个部门具有2~5名干事协助部门负责人开展具体工作。

近年来,随着留荷中国学生人数的上升,以及协会影响力的扩大,目前协会登记注册会员已达300余人,分别来自荷兰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生和学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大量学者也有加盟。众多会员已成为行业专家甚至领军人物,活跃在荷兰或中国的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或企业界。

宗旨及主要职能

自成立之初,协会一贯秉承“为在荷华人科学工作者专业交流、寻找合作契机提供平台”的工作宗旨,团结集体力量。目前,协会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术交流活动,为会员提供工作信息,接待国内来荷访问团,组织“春晖计划”回国访问创业团队,引荐各种高层次人才(不限于生命科学领域)回国工作等。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增强会员之间的了解,并促进合作,为广大海归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构建起海外华人与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桥梁。

协会拥有自己的网站caln.nl,定期新闻、学术交流活动信息、回国发展或为国服务信息等。从2012年开始,协会定期在网上通讯,并通过邮件系统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

主要活动

2011 春季论坛

篇8

《现代生物技术》课程主要阐述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发展前景相当广阔的学科,也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1]。生命科学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如何深化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充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2]。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现代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的经验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要真正使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必须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和单纯以验证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创新”为目标的新型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民主、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模式[3]。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提问、故意设置教学障碍让学生解决或以专题讨论等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工具,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

生物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因此在授课时,采用了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模式[5],将生物技术种类繁多、操作过程复杂的特点图片化、直观化、形象化,使教学特色更加绚丽多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更加突出[6]。如在细胞工程教学部分,给学生播放“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等视频资料,使学生爱看易懂,印象深刻,从而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也能弥补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的遗憾。

三、密切联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新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紧跟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7]。将生物技术最新成果引人教学当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生物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科学难题的能力。

四、结合实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学习

一是对生命科学实验课教学计划进行整合与优化,改革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实验,突出创新性实验。要全力设计并推出一批新颖的探究性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引导他们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再发现。

二是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新的实验方法改进原有的传统实验,使传统的实验产生新的知识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宜提出一些富有创新的课题,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去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假设,并根据客观事实辩证而缜密地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8]。教师还可利用学生对有关实验现象产生的好奇心,启发和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综合等。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因一两次错误而气馁,更不要因一两次失败而放弃,要耐心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实验错误或失败的成因,使之逐渐形成百折不挠的科学探索精神。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指导教师宜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特点,进行能力的最优组合,例如将分析能力强的学生与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既可实现能力的优势互补,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还可让具有一定实验能力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他们在真正的科研实验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此举一方面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以科研促进教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总之,通过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实验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大量精力的投入,完善的理论——实验教学体系一定要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在大学中更应该强调的观念是,“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重于传授知识本身,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现有证据、假设、概念提出的任何挑战,无论是否幼稚,都应该受到鼓励和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韩新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8,35(1):I18—120.

[2]薛永刚,樊建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4):7 9.

[3]董志峰.互动式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4:88—91.

[4]魏晓鸣,云健,王巍.民族高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教学改革[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1):87—90.

[5]齐惠云.运用启发式教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8,8:893.

篇9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人类第一次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我,对于由“A、T、C、G”4个字母组成的无字天书的海量信息的理解,对人类基因组中冗余序列的功能的判断等等问题的思考和甄别,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人类自我的认识高度,进一步拓展了人类在认识自我上的思维空间。

1.2有利于提升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的理解和尊重

作为医药类高校,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理解,对生命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专业思想,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1.3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命现象的本质探索

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生态失衡和大量物种灭绝等问题,而解决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理解和对其本质的把握都需要大学生具备相应的生命科学知识和基础[3]。开设生命科学通识教育课程,将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学理论和进展引入课堂,使学生了解本世纪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以便在专业学习中发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面,既是完善自我知识结构,认识自然科学核心内容的需要,也是培养既了解生命科学又具备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这类通识教育课程的重点不在于具体传授了多少专业知识观点和内容,而是要传授给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因此,要想吸引学生选修此课程,就必须从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2个方面下功夫,力求内容新颖,方法得当,通俗易懂,在授课时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深入浅出,从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去介绍以上所述内容中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这样学生才更易于接受和理解[4]。根据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情况和知识基础,把学生分为医药类、文史类两大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医药类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重点讲述生命科学的一些新成就和新进展,以及生命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基因编辑技术、干细胞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生态系统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基因治疗、动物克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学、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初步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同时争取对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科学启迪作用,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生物学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文史类学生,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安排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生物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如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营养与健康、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人类遗传学与优生、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命伦理及社会决策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自身;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新发展及其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增强社会公民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篇10

自人类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在各门自然基础学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使生命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在提升人类身体健康素质,尤其是在医疗工程建设,减少疾病发生,尤其在改善人类身体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战略性进展和重大成就。而在人体生命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契机与影响。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上,现代生物技术对体育界的渗透与影响,已经成为不少学者专家的重要研究领域。2012年7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2012国际体育科学、教育与运动医学大会上,现代生物技术与竞技体育发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立足前人研究成果,对现代生物技术与竞技体育的结合发展进行讨论,为体育竞技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提出新思路。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1、作为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自上世纪50年代DNA螺旋结构被揭示以后,迅速发展,并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也迎来新机遇。其中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发展基础而创立的生物技术工程也频频取得捷报。而作为生物技术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则是人类生命探索的重要途径。

2、现代生物技术则在多个学科领域相互交叉发展,不断渗透。现代生物技术对体育科学的研究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学者们大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中的理论,在氧化应激,自由基,细胞凋谢等理论上知道运动实践取得重要成果。

3、在现代生物技术对运动员身体技能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评价中。作者指出在人们全面认识运动引起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基因调节机制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对运动员疲劳,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及其免疫功能进行基因转录水平上的诊断,可以较早地了解运动员在技能上的变化,从而调整训练方式,以此刺激运动员的潜力,取得好成绩。由此可见体育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现代竞技体育发展新方向

1、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与人类的物质精神紧密结合,各国对于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也不断增强。在运动成绩的构成系统中,有人的身体,心理,技术等竞技因素,还有营养,膳食,休息,恢复等生活性因素,更有工具,仪器设备,运动服装等技术性因素,而在这种种因素背后,无不牵涉对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依赖。而原始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无法适应新的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模式已是必然选择。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从单一的运动员赛场较量,逐步发展成为场外教练,其身后竞技团队之间的较量。这种新的较量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则体现在各自竞技团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运用。运动营养补剂的研发一直是竞技体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竞技运动员使用国际奥委会非禁用的营养素和特殊保健品作为提高运动强度和体力恢复的手段已十分普遍。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在营养补剂的研究中,利用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可以设计出更加有效的补剂配方,更好地发挥营养补剂的生物活性,提升运动能力,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以及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对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到运动对蛋白质三维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人工手段干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改造营养物质,使之更符合运动项目特点,实现运动营养药物的创新。此外,生物技术芯片已经开发运用于监测运动员心理情感,身体变化,这方便教练团队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心变化,增进教练员对运动员的了解以及替运动员提出高效的训练方式。这些高科技含量的“个性化”设计无疑增添了运动员获胜的筹码。纵观近年国际赛事,运动员身后团队的科技较量亦成为一大亮点。

四、现代生物技术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再给竞技体育带来发展新机遇时,也同时带来新的问题。现代生物技术一方面在兴奋剂检测上取得重大成就,专用于检测兴奋剂的检测生物芯片研制成功,并且我国已经开发出兴奋剂检测生物芯片。这是一种蛋白芯片,可同时对9种刺激剂和麻醉剂进行检测。经过对1 300多例运动员的实际尿样检测表明。该蛋白芯片与经典的气质联用方法的符合率达到100%。但与气质联用方法相比蛋白芯片具有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的优势,可以满足大型运动会对运动员进行大规模筛查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上,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运动相关的基因,它们有的与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有的关系到运动速度能力,还有的则与肌肉力量产生联系。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世界顶级运动员都或多或少携带有一些特殊的“增强表现”的基因。对于动机不纯者,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他们提供另一条直达名利的更加有效的捷径.运动员在接受基因治疗后,获得基因改变后的“功能性”强化,这将违背竞技体育的出发点。

2、现代生物技术也给竞技体育带来伦理性问题。竞技体育本身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这是自奥林匹克运动以来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共识。然而,随着生物技术发展,通过对运动员的基因治疗,进行所谓的“基因培优”,通过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改进,是运动员有更佳表现。那么这些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竞技是产生的争议则远远不是停留在公平层次,而是对人伦扭曲的争辩。他们由于国家等政治因素的干预而成为“非自然人”,如果准许其参加比赛,则是对自然人的公平假设将不复存在。如果将他们禁赛,对于基因改变的”运动员”来讲,这是一种歧视,由于非自身意愿改变基因,种种事端将会引发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五、实现现代生物技术与竞技体育发展新思路

1、加强现代生物技术新进展与竞技体育研究成果有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是非常迅速的,并在各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国家在此领域的研究由于人财物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地位,像 HGP 和克隆技术等,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它的进展,特别是其成果可能运用于与体育相关的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加强在此领域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现代生物技术对竞技体育的作用,并能像兴奋剂那样,反对兴奋剂,或反增强基因型运动员等有充足的技术和思想准备。

2、加强对生物技术利用的监管以及对竞技体育项目的管理,一方面从立法和国际条约规定下手,增强对生物技术滥用的打击力度,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对于竞技体育的规则进行严格管理,牢牢把握竞技体育的精神,反对一切形式的违反竞技体育精神的行为。

六、结语

21世纪,现代生物技术与竞技体育的结合发展将会更进一步实现。尽管结合发展中存在争议与分歧,但是它在运动医学领域中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制定,运动心理过程中身体机能和状态的评价,运动性疲劳的诊断,运动员营养补剂,运动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运动员的心理品格测定及干预等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此外,它将会对解决体育中的众多难题提供更科学的方法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词侠,吴纪饶,王志峰.《现代生物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7,3:19.

[2]熊正英,等.DTT、Tau和Vc对小鼠运动耐力、心肌自由基代谢及血清GOT活性影响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70-372.

[3]Lee JH,Hwang Y,Cheon KA, Jung HI. Emotion-on-a-chip (EOC): Evolution of biochip technology to measure human emotion using body fluids .Med Hypotheses 2012 Dec;79(6):827-32.doi:10.1016/j.mehy.2012.09.002. Epub 2012 Oct 1

[4]Friedmann T,Flenker U, Georgakopoulos C,Alsayrafi M, Sottas PE, Williams SA,Gill RD. Bioanalysis 2012 Jul;4(13):1667-80. doi:10.4155/bio.12.146.

[5]张缨.《基因与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35。

[6]W. Miller Brown THE CASE FOR PERFECTION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2009,36,127-139.2009 Human Kinetics, Inc.

[7]Muller-Platz Misuse potential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sport. Drug Test Anal 2011 Oct;3(10):643-4.doi:10.1002/dta.353.

[8]Macedo A,Moriggi M,Vasso M, De Palma S,Sturnega M,Friso G,Gelfi C, Giacca M,Zacchigna S.Enhanced athletic performance on multisite AAV-IGF1 gene transfer coincides with massive modification of the muscle proteome Molecular Medicine Laboratory,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ICGEB), 34149,Trieste, Italy.Hum Gene Ther. 2012 Feb;23(2):146-57.Epub 2012 Jan 26

篇11

医学生物技术是由生命科学与医学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理论及实验知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储备。为此,在实验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一些与现代医学相关的交叉前沿内容,如医学微生物、医学免疫、实验诊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等,通过这些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通过对新技术的讲解与示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为今后的工作以及科研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课程整合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传统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之后,实验教学地位不明确,其内容大都为重复性验证实验,并且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紧密。这导致许多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忽视了生物技术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我们尝试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将发酵工程中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纯化”、基因工程中的“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绘制”、酶工程中的“目的蛋白的诱导及SDS-PAGE电泳”相联系,通过对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不但将各门课程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形成体系,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对实验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放实验室

建立开放实验室创新平台是促进医学生物技术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大多数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时间与形式均存在不确定性,即实验课时间开放,其他时间不开放,或是根据教师的科研实验安排开放实验室,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标准。我们尝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同时开放了医学免疫学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临床输血实验室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医学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从实验的准备到结果的分析,绝大多数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议,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不仅能使实验室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篇12

首先,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1000多万市民对副总理兼科技部长金先生率领的政府科技代表团一行的来访,对尚副部长和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韩生物技术合作论坛暨中韩生物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中韩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韩建交15年来,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而也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年,与仁川广域市结为友好城市。目前,在的投资企业达到2300多家,投资总额42亿多美元,集中了三星、LG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成为企业在华投资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4万多人常住。同时,在中韩科技、教育、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仅这个月在举办中韩交流和合作活动就有3项。今天的会议将进一步推进中韩科技交流和合作;5天后我们还要举办"中国--友好周";下旬,釜山市长许先生访问,签定港口合作协议书。中韩扩大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利两国繁荣昌盛,也将有力推动东亚区域合作。

年,新区被纳入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要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推进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正在兴起。今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亿吨,集装箱700万标箱;一年多以后,乘坐京津快速铁路,京津相通只需半个小时;二年后,在组装的空客A320飞机将升空起飞;三、四年后,轿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辆。新区的开发开放为与企业和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加快生物技术创新,发展生物经济,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是新区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科技教育发达的地区,在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现代医药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前几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了“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已成为这个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每两年召开一次。我市已与国家科学技术部等部委合作,在新区共建6平方公里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在尚勇副部长全力支持下,占地300亩、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开工建设。我市已和中国科学院共建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在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方面有很高的水平。我们真诚地欢迎有志于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企业、研发机构到特别是新区创新创业,参与到这些基地建设中来;真诚地欢迎的专家、大学、科研机构与的学者和机构合作开展研发工作,加快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造福人类。

最后,预祝中韩生物技术合作论坛暨中韩生物技术项目合作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篇13

其次,应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思维,但是由于高校对应用性教育认识不足,对教师的应用性教学要求也不高,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模板过于单调,不仅无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现代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教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最高程度的尊重。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教学内容基本上都保持一致,学生无法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无法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这与应用性教育并不相符,如果长时间的应用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最后,这是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应用性教育方式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培养相应的专业性人才,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着重学术性人才的研究,因此教师注重的是理论讲解,而忽视实践应用。再加之,高校扩大招生之后,专业人数的增加,使得毕业论文有关实验性方面的研究设备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进行试验。因此毕业生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都不是很强。因此高校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应用性教育方式。

2 应用型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性教育措施

2.1 制定应用性人才培养导向

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到了多种学科,因此综合性非常强,在基础上还结合了多方面技术,比如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所以生物工程专业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非常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性人才。也正是因为生物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技术多样,所以高校必须要制定“强化基础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导向。生物工程技术看重的是试验,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该学科的教学基础是生命科学,主要教学原理是工程学,同时根据事先设计改造的物体,为人类进行服务的一门学科。

另外,生物技术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诸多产业,如:农业、能源、环保、化工、医药、卫生、矿产、材料、食品等等,这些产业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不同。目前我国有近250个高校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生物技术人才,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凸显各校特色,实现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多元化、特色化,以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的特色,包括农业特色、能源特色、环保特色、化工特色、医药特色、矿产特色、材料特色、食品特色等。

2.2 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需要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对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根据学校的学科特色,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对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制、学分、学位、教学进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和安排。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彰显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