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情感与能力三维目标的实现应当体现因人而异的目标,尤其是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统一要求,对全部学生都是按照一个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弊端是无法兼顾中后位置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诱发学生的消极学习情感,尤其是畏难情绪。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目标要求进行了调整,进行分层级要求,在现行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调整为优秀生的学习目标要求,降低难度成为学困生的学习目标要求。这样的方式有效兼顾了不同层面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困生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降低对这一群体的要求,有助于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中,分层要求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其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具有目标引领作用,教师应当从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能力考核、阶段检测等各个方面贯彻这样的要求,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实际。

三、创新教学模式,从“单向灌输”向“重在自主”转变

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地位,是落实新课改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应试理念下的单向灌输模式不同,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他们的学习自主地位。首先,笔者在教学中不再直接进行讲解灌输,而是采取思维方式启发、重难点点拨与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自主互动。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深入思考问题,以及和同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多层次交流互动中纠正观点、完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与点评,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语文学习目标任务,这一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既实现了知识点掌握的目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尤其是在复习教学的环节,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以自己的视角、理解方式以及学习经验,进行更为便捷的复习引导。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自己的复习方面技巧,笔者鼓励他们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是如何理解的,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思维方式上的有效借鉴。这样的角色转变既可以增强学生复习记忆的有效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效果。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充分渗透了学法技巧的指导,将授人以渔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技巧、积累经验。例如在阅读分析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精心选题的,是怎样通过一些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以及如何通过技巧性处理达到表现目的的,这样的渗透过程也是对学生写作技巧方面的有效培养。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在全班开展交流,大面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实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四、创新帮扶方式,从“亲力亲为”向“资源整合”转变

篇2

一、注意自主和创新的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和创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自主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自主的发展和提高。只有自主和创新做到完整统一,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自立、自强、自信、自创的精神。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则加以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路回到积极、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性,对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给予更多的鼓励、赞扬,并善于发掘,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二、确立教学思路,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理论

中国的教育思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太过重视那一张试卷上的累计分数,最终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能掌握的、真正领悟到的实属不多,学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维被强加上枷锁,长期的束缚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泯灭。在当前的教育新时期,我们要转变“应试升学”为“终极目标”的死板思想,把目光从分数转移到培养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学看成是灌输知识、理解知识并识记知识的过程,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目标体系。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言文字的灵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容许学生中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发现,有效地将课上教学与课外熏陶进行有机的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结合课外学习环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进行思考。吕叔湘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呢?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若想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教学教法的创新,那么教师就要打开思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打破封闭式课堂的僵局,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给学生设定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教学情境。

三、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是以简单的活动次数为尺度,也不是以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为标准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高效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古都的秋》时,我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悲秋还是颂秋,学生兴趣大增,通读全文,了解作者后,形成了两派意见,支持悲秋的学生提出了以下论据:(1)全文的景物是衰落悲催的,情感自然是悲伤的;(2)文章整体的风格是悲凉忧伤的。持颂秋观点的同学认为,作者不远千里,辗转回到故乡,其目的也在品尝故乡的秋,再从结尾看,作者甚至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挽留北国之秋,其对秋的眷恋、热爱、颂扬可见一斑。学生见仁见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我适时引导,对作品的分析一定要和作者的家庭背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种观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思维视角,联系到郁达夫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所以,形成了忧郁的性格,再加上当时社会腐朽黑暗,作为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自然是苦闷而消沉,找不到生活的出路,因而郁达夫的悲是发自内心的悲,即便是笑,那也是一种苦闷、恼人、悲到极点的无奈的笑。经过这样的引导、思考,学生终于达成共识,文章是悲秋的颂歌。

四、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知识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而语文学科的积累又大致可分为积累字词、积累素材、积累常识、积累方法、积累思想等方面。其中字词的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却又是容易被师生忽略的地方。想想我们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师生互动,迭起,热闹非凡,但一节课学完了,却少见有关字词的教学或练习;日常学习尤其是复习阶段,一些学生完成所谓的任务后无所事事,可稍加检查就会发现,学生可能连文中的字词都掌握不准确,也许在很多师生看来,字词的学习、积累太“小儿科”。字词教学固然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但字词积累却是不可忽视或轻视的。没有字词积累的扎实根基,就无法建起语文能力的摩天大厦。

总之,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措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活,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都以创新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21世纪新人,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优秀的民族,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吧!

篇3

教师观念的陈旧老化,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单调、呆板、效率低下。我们应当摆脱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要想真正转变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语文业务素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及学习中。然而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普遍积极性不高。②课堂上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新课改鼓励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其中就包括网络资源。但在教学中有时过于依赖课件,只要一上课就必须用课件,也不顾课堂的实际需要。每天忙于制课件和用课件,而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设计的思考。于是课堂就从沉闷无趣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花哨而浮躁,从而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纯粹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特点,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参考书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只认同结论,思维断层严重,对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应用过程中总是不得法,学生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甩掉枯燥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加工厂”的作用发挥,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之上,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观念要让学生铭记在心。语言的描述,语句的表达,字词的辨认,语境的分析,尊重一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并增强实践能力。

三、改变教学行为,构建知识结构

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要寻找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思维区别于以往任何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仅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堆砌,叠加,要将知识扩大,加深,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对教师讲授不认同,会出现排斥和封闭的心理,要让学生敞开心扉,就要重视他们“我”的存在,给学生空间,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勇气,这也是从人格角度教育学生的必要措施。

四、语文教学精心设计提问体现训练过程的创新

目前,阅读课上的多数提问要么过深、过宽,问题间跨度大,不连贯,学生无从下手,回答困难,不全面;要么过细、过碎,抓不住主线,成了变相的“注入式”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就要从吃透教材实际、吃透学生实际入手,处理好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辅助问题间的关系。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主要问题的难度要面向中等程度以上的多数学生,辅助问题的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照顾差生。这点应引起教师重视,因为好多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经常得不到老师的注意而造成的。但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设计,提问都要精当,学生的读要充分,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训练过程。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还要注意学生与教师的反馈系统,既鼓动学生质疑问难;又要注意学生与学生的反馈系统,既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自我反馈系统,即培养学生自问自答自查的习惯,经常训练,学生学有兴趣,积极性高。

五、要有强烈的热情和责任心

篇4

很多高中生不喜欢语文课,在课堂上不好好听讲,而是写别的科目的作业,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这不仅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换言之,他们在课堂上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要知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老师辛辛苦苦地讲课,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既然高中生在语文课上没有这种主人翁精神,那么老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这点,也就是说,老师需要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只用听就行,这对于每天都要听好多节课的高中生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更别说要有多高的兴致了。既然要开展创新教学,老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让高中生不再反感语文课。例如,老师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经常提一些问题,让他们知道在语文课上不是仅仅只有“听”,还要“想”,要思考,这样既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上来讲课,其他同学在下面听讲,若有不完整的老师再加以补充,如此,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这课堂的主人。通过这些具体方法开展创新教学,培养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我们都知道,这些产品的出现是为了服务各行各业,当然教学界也不例外。比如,多媒体的发明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有着极大的好处。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是一个老师,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对这些,高中生早已是很熟了,因为太熟悉,所以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既然要进行创新教学,那么老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不感兴趣的地方,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恰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毕竟,对于高中生来说,新鲜的东西比较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更愿意去接触。在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奇感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自然就会好好听课。创新教学就是要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那些不能发挥课堂最大有效性的部分摒弃,换成能够促进大家学习的元素。在高中语文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屏幕将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呈现于同学们面前,融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这种创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更有意思。

三、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过去的高中语文课上,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只用坐在下面听课,老师要求课堂上鸦雀无声,最好是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质量。其实不然,语文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的万千动态都体现在语文课上,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泼的。进行创新教学,就是要改变这种“静”的状态,老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将班上的同学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比如,如果一个班60人,就平均分为6个小组,每组10人),提出一个问题,或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可以讨论,看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样,小组之间竞争,组内合作,原本的“静”态就会转变为“动”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知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通过这样的创新方式,让高中语文课变得活泼而有趣,同学们既能学到知识,还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篇5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篇6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篇7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8

更新教学观。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上、教学方法上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上,目前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身上仍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都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这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更新学生观。在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上,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好其中一些辩证关系。例如对待课堂上学生“插嘴”的问题,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认为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只会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这样的班级才是守规矩的好集体。事实上这样的鸦雀无声、平静无波的课堂无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特别善待课堂上学生的“插嘴”。因为“插嘴”的学生,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身心投入、积极思维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比那些脑子里也许还在想着如何坐好才能受到老师表扬,张着嘴等老师“喂知识”,甚至于“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室外事的学生要好得多。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这种“插嘴”,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的这种“插嘴”受到批评或指责,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会使他们以后连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了。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民主教学、互动教学、奖励学习兴趣的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变机械的、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研究性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享受学习的过程和快乐。课堂教学民主体现“三主意识”,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民主,通过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有以下途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教学民主就是纸上谈兵,因为教学双方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学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1)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要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有所得,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必须置身学生中间,指点路径,共同讨论,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甚至有意出错,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究原因想对策。既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学生的共鸣点,奖励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体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层的永久的。特别要鼓励那些不积极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去学习。

3.讲究多维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也有规律可寻。

(1)教学设计要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常常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2)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鼓励质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摒弃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思考问题。激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怀疑,放手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路径,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使学生在寻常出发现不寻常的知识。

(3)注重实践,提倡尝试。语文教学中,可以布置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形式多样,别具一格,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

(4)着眼于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实践能力

篇9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即按照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知识传授仅限于教材,教师主宰着课堂。这样,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是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学生的思维受到控制,这样的教学势必阻碍创新?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

把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的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2.变狭义的读写为广义的读写

语文教学大胆突破传统的仅仅限于教材和课堂内的狭义读写,变为广义的主动延伸到课外的新读写。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指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真正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后要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巩固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指导学生及时反馈阅读情况,反省阅读的方法等等。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地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更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而涵养自己的品德。

二、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兴趣对学生求知、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课堂的点点滴滴。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生有了兴趣和习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其创新的潜意识。

4.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

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在倡导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学,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语文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如果抓住了课堂,利用了课堂,可以省时且高效,让教师享受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

1.实行三解放,树立新观念

一是解放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尤其是要重视作文教学,要及时布置有启发性、开放性的作文,让学生张开富有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去书写作文命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在单向灌输盛行的课堂,充斥课堂的是教师的滔滔不绝的声音,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忽视和压抑,这有悖于教育规律的。我们要以问题为纽带去组织教学,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解放学生的身手。好奇、好动、好玩,这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难免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啊。因此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解放学生的身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实践、去表演。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的作用,不是主宰的作用,课堂的主人始终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降低自己的地位,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望而生畏。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多引导学生、多诱导学生、多指导学生、多合作学生,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器官,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

篇10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篇11

虽然语文教学不同于歌舞、电影、体育等其他艺术形式,但是语文教学有其独一无二的魅力特征。改革后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不仅增强了文学性,还增加了感情的成分,内容也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有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的,有为理想而努力拼搏的,有对大自然的向往的,有对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关注的,有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刻探究的,有对自身情感深度剖析的,有把目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的……这些课文无一不夹杂着作者的复杂感情,或激动,或愉悦,或哀怨。无论是从《诗经》到《乐府诗集》,还是唐诗、宋词以及小说到现代散文,感情都是文艺作品中的砥柱。

由于受到过去落后教育模式的影响,使我们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师生往往认为语文的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记住学过的生字及学过的古诗词即可,从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语文其实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优美的诗词都是诗人、词人透过发散的思维、美好的想象来创作完成的,这些都需要有思维能力的支持。

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要打开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视野,采用多种思考模式来思考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这种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专业,其次,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感受,走进学生的心灵。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之所需。

篇12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所以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会超常发挥,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以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诗时,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漫的形式,让两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捧着条幅“:上联是鉴赏现代诗歌方法技巧;下联是考虑在座同学全部知晓。横批:请同学们回答。此屏幕已打出学生一片哗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立即进入状态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感情。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调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鲜明生动的形象(意象)。品位诗歌意境,感受意境之美。”这样一个小的情景设置既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学习诗词内容进行了复习,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鉴赏诗歌的途径、方法,也最终明确了本节课笔者要教学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者有目的,学者有目标”,两者达到了,说明这堂教学效果就有了。诗人罗伯特・弗罗斯说过:“学生是已经有了某种知识程度而想更上一层楼的人。”这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观点是一致: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加之以相应的欲望(学习目标),如果此时教师给入必要的帮助,先进的教学理念则学生就会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学习者有目标就能够达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性教学的话,学生会语文教师的主动帮助就能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以上便是通过恰当、巧妙的导语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巧妙情景设疑,激发自主探究

1、情景设疑促学生发展。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拿到今天的素质教育来说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方法引领指导下,不断深层次发现“疑”,然后不断思考,让学生不断进步;同时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给学生设的“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再别康桥》这节课时,笔者先是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的标题想一想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随后要求学生把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用作者的原话表述出来,然后要求举例来说明一下。经过笔者的层层提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欣赏到了《再别康桥》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的情感。最后看到学生基本上对此诗歌有所认识了,笔者要求学生在把握这首诗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首诗的‘美’,于是笔者继续设疑并引导学生诗歌“美”的地方还不止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一点,它的语言还富有音乐性。这一问题的提出更让学生觉得此诗歌的语言清新、流畅自然。这就是教师的设疑的结果,教师没有费力劳神的去讲诗歌怎么美,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自我觉得美。

2、激发学生自我探究意识。新时期素质教育课堂就是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学习。具体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逐渐摆脱教师、教参的依赖,做功课、看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变得独立和有所创造,这是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效果。

篇13

1.1模式固定化,不能表达学生自身

现在高中写作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要求学生按照某些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是写作变的程式化没有新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表达自身情感和灵活写作,影响了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本身就是就是一种表达情绪、生活的方式。发挥这种作用能让学生把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与习惯

1.2存在局限性,写作主题单一

现在的写作都是基于一个给定的题目或材料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却不能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写作。不能实现写作中自身特长和风格的发展。可以尝试自由,或是按照主旨进行练习。

2给高中语文教学写作带来滋养和契机

2.1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受与文章之中。注意培养他们去感受生活与周围的人事物,促使自己心灵的成长、成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作者写了一段自己夜里观荷赏月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文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散文通便体现着当时的景色的清澈寂静,亦能使读者感觉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情绪。全篇浑然天成,荷叶上流动的月色,岸边斑驳的树影,景中的游人好是一幅图画。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倾注于文字给我们带来这样的良辰美景。

通过语言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并不是一夕可以取得的,是要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之下,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会日益精进。因此在闲暇时将在自己的感受诉诸于笔端,既表达了自己又得到文学上的成就感,是一件蛮惬意的事情。

2.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写作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除了学习语文知识外历史地理等文化的课学习是其良好的根基。要注重教导学生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狼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在人生经历中成熟,才能在写作中体现阳光健康的人性之美,生活之美。

3以兴趣主导,强化写作教学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一个原因是对写作没有兴趣,把写作当成是一中完成学习任务。兴趣是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做某件事情的内在动因,写作兴趣的养成可以摆脱这种不好的现象。养成写作兴趣最好的是获得成功的写作体现,比如老师的表扬,得到一些人的肯定与奖励,都是很好的诱因,学生便想写敢写走上一个良性的轨道。

4强化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4.1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读取别人已经完成的文章,有目的选取其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阅读,吸取前人的成果,借鉴其写作手法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在学习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写作的长处爱好,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

4.2强化教师在写作课堂的作用

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关于题材和主旨的分析建议,学生来完成本次的写作任务。在一定时期的写作学习中,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向老师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影响有时是长期的。指导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宗旨,比如坚持写自己的切身感受,对生活人生的理解。

4.3强化分类教学方法的运用

可以分类对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比如景物描写,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的运用。写作手法的练习,如比喻、夸张等。对于文体的锻炼,熟练掌握议论、散文、记叙等文体。扎实基本功的练习可以使写作能力稳步提升。

5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写作思维是一种抽象但却真实存在于写作过程中的,其具体的体现在拿到作文题目时,对文章的构思立意素材和结构的布置上,它的养成并不像学习词句、文体手法那样形象鲜明。其实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通过自己的摸索逐步构建,完善成熟,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写作是其的载体和体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其的锻炼,总结培养写作思维将对写作提供大的推动力。

6提升学生与文学相关的素养

音乐美术绘画属于艺术的范畴,很多好的诗歌散文都蕴含着音乐美、图画美,能够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不可能不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素养。所以要在写作中体现源于艺术的美,就要让学生建立其对美的欣赏评价理念。体会音乐的节奏美,绘画中生临其境的图画美,并学会在写作中使文章体现来自于他们的灵性之美。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写作正是其良好的体现和载体。要实现写作的创新,需要教育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发展高中作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