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与信息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

篇1

体育科技期刊是体育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是传播体育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体育科技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体育科技期刊如何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对体育科技信息化的需求,将体育科技信息及时,高效、准确传播给读者。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加快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

3.1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过程。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有刹愫义:一层是用信息技术作为服务的工具;另一层含义是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两层含义是递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题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延伸。两者分别是体育科技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此,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是不断发展的,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2 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对我国体育科技期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介,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时效性好,可与读者直接互动交流特点,弥补了传统纸质期刊的不足,因而我国传统纸科技期刊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现有条件下,信息化对促进科技期刊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3.3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正处在传统的体育科技期刊向现代的体育科技期刊转变期,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程度不高。中国体育科技期刊建设起步较晚。体育科技体育期刊基础较弱,发展滞后。最根本的是要促进体育科技期刊技术的集成化、现代化、信息化。这才有利于传统体育科技期刊向现代化体育科技期刊迈进。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有待完善。信息化技术关键应用不普及。目前已建成的网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网站缺乏高质量的数字化体育信息资源,所建的数据库不能共享。立足于我国体育在文化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的客观情况,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鼓励、组织建立行业的或综合性的体育信息网站,开发和整合国内外信息资源。

4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4.1 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是信息化是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顺应这种趋势,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进程,然而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其最终目标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期刊改革。二是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的目的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其最终的目的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体育科技期刊,实现期刊改革、创新。三是聘请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把相关专业、水平相当的体育科技期刊进行合作,如合作开发软件,互通数据库。体育科技期刊也可以和各大网站合作。

4.2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实现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是科技时代体育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科技期刊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各部门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实现高效、持续的发展,体育科技期刊也是如此。要做好体育科技期刊工作,必须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育科技期刊的管理要实现信息化,不仅需要有信息化管理的思维模式,更需要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只有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融入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做好体育科技期刊工作。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法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平台。运用网络技术,通过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对体育科技期刊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建立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网页。

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建成后,就可以向数据库输入期刊自创办以来的相关信息,使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和读者通过点击期刊数据库网页的页面,就可轻松获取所需信息。

4.2.1法规管理 法规管理主要是指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法规与内部管理规定。使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可随时学习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读者,

4.2.2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主要是指人才档案与人才分工,是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的真实记录,人才档案是期刊工作的历史性记录,由期刊工作者提供相关信息,如个人简历、、学术论著、学术观点、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工作量统计等。建立人才档案后,期刊领导便可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特点,分派工作,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提高期刊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4.2.3信息管理 加强体育科技期刊的信息管理,对体育科技期刊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搜集、加工和整理,从而使杂乱无序的信息成为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信息情报,这就要求期刊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知识结构。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相当程度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能够面对浩如烟海的期刊、稍纵即逝的信息,进行迅速采集和正确分析、筛选、利用,不致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信息,由于工作人员的能力所限而被白白地浪费掉。同时体育科技期刊工作人员还要精通一两门外语,掌握信息化管理手段,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 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4.2.4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体技术和光盘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以其信息储量大,存储内容生动、易上网等优点,成为国际出版界的热点、 目前,我国电子出版处于起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期刊出版社必须采取措施,争取早日多出版电子期刊。期刊工作者还必须创造条件,建设科技期刊的联机系统,开展网络服务,使体育科技期刊进入Internet。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体育科技期刊信息化管理步伐,为能进一步繁荣为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多作贡献。

4.2.5 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主要是指宣传服务管理与跟踪服务管理。宣传服务管理包括开展科技期刊的导读服务,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主动吸引读者产生阅读行为,并积极地影响其阅读行为,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并利用多种宣传工具,定期举办文摘、导读简介、宣传索引、新刊推荐等宣传报道,并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和体育科技期刊宣传活动,如举办学术活动、开展期刊评论、设立咨询导读机构等,让读者获取最新的学科动态和体育科技信息,同时将服务活动录入数据库中,以便读者了解。

跟踪服务管理包括跟踪服务对象,深入了解课题,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期刊信息,然后对所搜集的庞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炼出高质量的体育科技期刊信息,保证读者听需信息的全面性、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把读者请进来,倾听他们对所提供信息的意见反馈,提高期刊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论

进入信息时代,伴随局域网、广域网的相连,部分图书馆已实现了体育科技期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范围发生了前所末的的变化,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给读者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途径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期刊信息服务方式已发展为电子信息化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科技期刊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谁的信息多、质量高,提供的服务好,谁就会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作为现代的体育科技期刊工作者,更应该随时了际科技信息,充分认识在纸工作向在机(网络技术)工作转变的发展趋势,面对纷繁多变的信息时代,努力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加工,学会信息化管理,力争更好快地获取信息和管理信息,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篇2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篇3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电力管道数量逐年增加,电力管道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加强电力管道的资源分布、使用情况的管理日益迫切。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掌握电力管道的实际情况,协调和规范电力管道的管理、评估、规划,都是目前电力管道管理面临的现实

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电力管道管理水平,有必要对电力管道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研究,采用有效手段对电力管道进行管理模式、技术模式的提升。该文就是从电力管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出发,对电力管道的信息化道路进行探索研究,并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和相关应用平台开发了电力管道规划建设管理系统,以提高电力管道管理水平和解决目前电力管道管理方面存在的

问题。

1 传统的电力管道管理手段

电力管道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的特点,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传统的电力管道管理手段主要是手工管理模式和文件管理模式。

1.1. 手工管理模式

过去,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电力管道建设大量的设计、施工与竣工资料和图表一直采用人工管理,在资料或者档案室存档;随着电力管道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人工管理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管理要求,手工管理很难做到科学的管理,各个属性的关联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管网图与城市地形图相一致的动态管理,更谈不上为城市各部门提供电力管道的综合信息服务。

1.2 文件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以CAD为基础,进行二次软件开发,表明电力管道的走向、间距,电缆排管剖面图,电缆穿孔位置,填入相应的其他技术资料,并可动态维护。这种模式虽然有使用灵活的优点,但通常为单机版,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有效监督。

2 可视化技术在电力管道管理上的

优势

目前主流的可视化技术主要是GIS技术和VR技术。利用可视化技术对电力管道进行管理,可以有效规避传统管理手段的弊端。

GIS作为一种集地理空间特征和各种统计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与信息管理能力。通过利用GIS技术,对电力管道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完成对管道资料图形化的管理,并且管道图形与管道的实际地理坐标相吻合,可以快速的得到管道的实际位置,方便了管道资源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同时,利用GIS技术还可以实现管道的网络分析,可以辅助管道的规划与建设。

VR技术是在立体显示技术、仿真模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等多门技术基础之上综合发展起来的最新技术。它的特点在于以仿真模拟的方式创造出虚拟、真实的环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上的行为使用户产生一种沉浸于现场环境的感觉,并通过与虚拟环境交互,促使虚拟环境实时的变化。通过VR技术,可以真实准确的展现电力管道的空间布局、交叉关系、周边环境,实现逼真的现场效果,帮助用户建立身临其境的感观。

利用GIS和VR技术,可以有效的展现地下电力管道的分布情况、资源使用情况、虚拟的现场的情况,可以利用GIS网络分析的功能,对电力管道的资源使用进行优化。具体优势包括:

2.1 电力管道数据可视化显示

信息可视化是现代GIS的一个重要特征。利用GIS平台对地下管道进行管理,结合实际的地理背景图,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管道的路径走向和管道的横截面图,可以方便的查看电力管道的各类信息,并且可以准确定位管道,及时了解到管道的现状,对管道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利用GIS的图形显示功能,还可以直观的表现电力管道的建设情况、规划情况、占用情况,辅助管理人员的进行决策。

利用VR技术,可以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直观的展现了电力管道埋深变化、管道之间的交叉关系、工井内部结构、周边建筑空间位置等信息,有效实现逼真的现场效果。

2.2 地下管道网络的利用

利用管道的连续性、网络状分布的特征,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可以建立管道网络及管道网络拓扑,在管道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管道的路径分析、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管道追踪、故障分析、辅助规划等高级应用。

比如,以点或以街区位单元,结合管道网络,在指定某两个单元之间实现对建成排管(或局部埋设排管)的路径选择。

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信息化系统的

建设

通过运用GIS和VR技术,同时结合电力管道专业管理的要求和特点,该文项目组开发了电力管道规划建设及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电力管道管理系统、本系统),实现对电力管道的规划、预埋方案制定、开工令下达、管道资源使用、竣工测绘资料上报等业务的可视化管理。

3.1 技术选型

在众多的GIS平台软件里面,本系统选择了美国ESRI公司ArcGIS系列产品和美国Miner&Miner公司ArcFM作为GIS基础平台进行系统研发。

3.1.1 平台选型的具体内容包括

采用C/S与B/S结构相结合的方案构建整套系统,C/S实现电力管道图形信息的维护,B/S提供电力管道的数据、业务办理和各类统计分析信息的展现;

C/S部分基于ArcGis DeskTop、ArcFM、基于ArcFM的Conduit Manager(管道管理模块)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语言采用VB。ArcGIS DeskTop提供了制图、编辑、地图查询等基础GIS功能。ArcFM 和Conduit Manager(管道管理模块)基于ArcGIS DeskTop之上,提供针对电力行业的专业应用以及管道的管理;

B/S部分主要是基于ArcGis Server、ArcFM Server 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语言采用HTML、Flex、Java,平台采用Tomcat 6.0。ArcGIS Server是一套完整的、综合的服务器GIS,支持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空间数据管理、地图显示、空间分析功能;ArcFM Server基于ArcGIS Server基础之上,提供ArcFM管道图形数据的web显示;

电力管道虚拟场景的建立采用VRML语言,开发工具采用的VRPAD和myEclipse;

数据库平台为Oracle9i+ArcSDE。

3.2 主要设计思路

电力管道的图形数据通过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进行存储。系统底层平台使用ArcGIS和ArcFM,同时使用Flex技术、工作流技术、VR技术,以满足电力管道的专业管理需要。

系统的主要设计思路

(1)建立多层应用体系结构

系统运行平台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和基于客户端/服务端(C/S)相结合的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达到满足不同用户层次的用户使用需求,并尽可能的降低客户端费用,降低成本。

建立从低到高依次为数据库(Oracle)、空间数据库引擎(SDE)、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空间服务器(ArcGIS)、行业应用组件(ArcFM)、前端展现(IE)的多层体系结构,充分利用各层次软件资源的强大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建立可扩展的应用系统。

(2)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管理

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系统业务管理的流程化。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能力和应用集成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的调整和配置。

(3)采用Flex技术实现前端展现

ArcGIS Server For Flex是ESRI公司新推出、用于提高客户体验的一套新的应用框架。通过使用Flex技术,并结合ESRI的ArcGIS Server For Flex应用框架,提供丰富的图形显示的能力,丰富客户

体验。

(4)图文一体化应用

紧密围绕电力管道核心业务,在业务审批过程中紧密融合图形数据,实现了业务审批的图文一体化,为实现业务审批提供图形化支持。

(5)VR技术的应用

通过VR技术,真实准确的展现电力管道的空间布局、交叉关系、周边环境,实现逼真的现场效果,帮助用户建立身临其境的感观。

4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电力管道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

系统建成以后在天津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建立了地下电力管道的基础数据库,电力公司管理人员能及时的了解电力管道的走向、未来建设的规划、已有电力管道的使用情况,能最大程度上利用已建管道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投资浪费,节约了资源,同时能够准确的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地下电力管道的走向和位置信息,能有效减少其他专业管线建设时对电力管线的外力破坏。

从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利用GIS技术和VR技术的电力管道管理系统提高了城市电力管道规划、建设与使用的管理力度,规范了电力管道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了电力管道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保证了电力管道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了电网规划和建设的需要,建立了“职责明确、高效有序、信息畅通、管理到位”的工作机制,大大降低各相关部门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电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要求研究[M].国家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

[2]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3]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1.

[4] 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19710-2005.

[5] 杨群,阎国年,陈钟明.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的技术研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4(8).

篇4

0 引 言

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我国光伏发电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在此背景下,由于光伏电站结构庞大且地处偏僻,急需一套完善、高效、合理的光伏电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光伏电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减少资源浪费,清除管理漏洞,实时有效的监测光伏电站,为光伏电站维护人员提供高效有序的实时信息,使光伏电站运行效率最大化。

1 ECharts特点

ECharts是一个纯 JavaScript 图表库,可以流畅的运行在 PC 和移动设备上,兼容当前绝大部分浏览器(IE8/9/10/11,Chrome,Firefox,Safari等),底层依赖轻量级的Canvas类库 ZRender,提供直观、生动、可交互、可高度个性化定制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ECharts具有丰富的图表类型,支持多个坐标系、深度的交互式数据探索及大数据量的展现,支持多维数据与丰富的视觉编码手段、动态数据的实现和绚丽的特效等。

2 系统整体设计

2.1 系统简介

光伏发电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湖北大学开发的一套基于B/S结构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云服务系统。本系统采用Java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数据库,前台页面使用流行的EasyUI框架,团队开发管理选择SVN,数据可视化展示应用ECharts,系统开发采用SpringMVC框架。该系统是一套通过浏览器和数据库及服务器后台进行实时交互的监控管理应用系统。

2.2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设计的光伏电站管理基于集团级、企业级信息中心设计,其包含运营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平台以及手机App平台。

(1)\营管理平台用于领导层对电站运行过程的全程把控,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相应的决策;

(2)运维管理平台用于运维人员对电站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与电站建设相关的日常办公所需功能;

(3)手机App平台顺应互联网移动办公趋势,建立手机App平台便于随时随地掌握电站运行的第一手数据。

此管理平台是由功能型光伏电站向智能型光伏电站的转变,具备可行性、可靠性,真正实现光伏电站的一体化管理。分布式运营管理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3 系统应用

本系统要求能够实时动态展示数据,由于ECharts是纯JavaScript图表库,因此需要在模型层和控制器中准备好数据,然后通过JSON将数据传送到JSP页面,供ECharts接受、展示。以电量指标分析为例,ECharts展示数据的代码如下:

var fileLocation ='js/echarts';

require.config({

paths:{

echarts: 'js/echarts',

'echarts/chart/line': fileLocation,

'echarts/chart/bar': fileLocation,

'echarts/chart/pie': fileLocation

}});

require(

[

'echarts',

'echarts/chart/bar'

],

function(ec){

var barChart = ec.init(document.getElementById('echartBar'));

barChart.showLoading({

text : "图表数据正在努力加载..."

});

var JH = [];

var SJ = [];

var SW = [];

// 同步执行

$.ajaxSettings.async = false;

// 加载数据 $.post("DLZBFX.do?Time=&Station=",{}, function(data) {

var newArr = JSON.parse(data);

for(var i=0;i

{JH[i] = newArr[i].JH;

SJ[i] = newArr[i].SJ;

SW[i] = newArr[i].SW;

};});

var echartBarOption={

title : {

text: '电量指标分析',

},

tooltip : {

trigger: 'axis'

},

legend: {

data:['计划发电量(万kwh)','实际发电量(万kwh)','上网电量(万kwh)']

},

toolbox: {

show : true,

feature : {

mark : true,

dataView : {readOnly: false},

magicType:['line', 'bar'],

restore : true,

saveAsImage : true

}},

calculable : true,

xAxis : [

{

type : 'category',

boundaryGap : false,

data: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

yAxis : [

{

type : 'value',

axisLabel : {

},

splitArea : {show : true}

}],

series : [

{

name:['计划发电量'],

type:'line',

data:JH

},{

name:['实际发电量'],

type:'line',

data:SJ

}, {

name:['上网电量'],

type:'line',

data:SW

}]};

barChart.setOption(echartBarOption);

barChart.hideLoading();

});

具w效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计划发电量、实际发电量以及上网电量全年的电量增减走势和他们之间的对比。

4 结 语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数据量与日俱增,对数据的可视化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ECharts对数据的可视化展示较传统表格更直观、生动,且可交互,同一份数据可以可视化成多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Robert I. Kabacoff. R语言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杨彦波,刘滨,祁明月.信息可视化研究综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4,35(1):91-102.

[3] 任磊,杜一,马帅,等.大数据可视分析综述[J].软件学报,2014(9):1909-1936.

[4]罗金玲.太阳能光伏发电自动跟踪控制系统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5,5(12):70-71.

[5]孙恩涛,杨雷,王鹏.基于光伏发电的物联网中继器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4,4(7):25-28.

篇5

Information Age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in L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ang Yue

(Guili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Guilin541001,China)

Abstract:The era of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the combined strengths of office automation capabilities of its l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pplication goals,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ideas,the promotion of 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derly conduct of scientific land management,efficient,automated,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Land management;Urban planning

一、信息时代对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强烈冲击

从广义角度讲,城市规划建设及土地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化、先进性与持续性发展,从宏观整体层面来看,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则主要将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空间关系作为主体处理对象。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的最强烈与直接的冲击便体现在其是现代化、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有力工具,能有效推进各类设施的整全建设、优化基础配置,协调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为广大人民提供人性化服务,充分满足他们的各类丰富需求,令生态环境得到最合理的保护,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成熟化发展,当前众多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均朝着应用多样化的方向不断提升,令承担的服务事项日趋复杂,集成化水平远远超过传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服务范畴,综合了人、物、财、知识与信息等诸多优势的企业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纳入员工办公、各职能部门中层管理与领导层决策管理的协同知识平台。

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科学应用旨在全面实现规划管理相关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令其各项行政公文的查询、收发、督办管理能高效进行,通过部门内部的消息、邮件及文档信息化管理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交流及无纸化办公的科学目标。在各项规划业务开展中图文一体化的综合审批主力包含一书两证的审批、批后管理、综合监督检查等业务,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辅助下该业务可实现全过程的带图作业,令管理人员全面开展针对业务图形的形象化浏览、实时查询、综合编辑、精细化计算机全面分析,当然该系统同时包含针对图形操作的权限管理功能。另外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还具有针对复杂业务数据强大灵活的统计查询功能,可根据管理者、操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将各类资料按照既定文档格式进行打印及输出。同时其具备综合的自动建立归档的档案管理功能,可将各类行政办公及业务审批构成的资料、文档、图形等重要的文件进行自动归档处理,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查询、调阅及统计处理。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兼具对土地管理及城市规划各类图形、审批业务数据、局内信息的,为相关规划部门构建门户平台,创设动态新闻、服务指南、规章制度、办事规程等综合栏目,从而充分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浏览查询的丰富需求。依据规划数据的相关建库规范及要求,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对各类规划图形及属性数据进行整理收集、综合应用,展开空间层面的信息统计、查询、浏览及分析编辑处理,对各项编制及研究起到科学辅助作用,并提供丰富的图形信息综合等优势功能。

三、计算机技术在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适应性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人性化发展,其为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实现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及审批的办公自动化创造了有力条件。例如C/S模式结构的科学应用,令计算机系统各类瓶颈问题得以合理解决,与B/S模式结构相比,前者应用的一大优势在于不过分依赖企业的外网环境,即无论能否连接外部网络,其均会正常发挥自动化服务职能,因此我们应依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及功能需求进行适应性应用。Visual Basic是一类集可视性、面向对象技术与实践驱动方式于一身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可广泛应用于Windows环境的程序中,具有效率高、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可快速、准确的开发既定环境下图形界面生动、丰富、功能强大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因此在城市规划及土地实践管理中我们应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及综合开发。

四、结语

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令新一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全面融合了知识、协同管理、门户等精髓内容。由此不难看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再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全面纳入了崭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思想,重新展现了优势价值,因此我们只有用发展、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应用管理,才能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建设工作水平。

篇6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还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其中还包括了对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法律条款和社会约束力,同时还有政府同市场的关系、科技管理的基本结构、社会所发挥的力量等等,这些原因共同约束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科技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从细致的方面分析,我国在科技管理体制正常运营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科学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相符,所以,这导致所有的科技资源投资并没有在市场机制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第二,社会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而市场调节会出现非常多的弊端所在,这样就会导致科技的官僚化严重。在科技管理中,高层的监督不够完善,使科技总体设计、战略重点的意见和建议不够完善,对市场发展没有指导作用;第三,在科技创新主体选择上,企业自主创新机制还不够完善,而科研院的运行机制还需要多样化的支持,存在内部管理僵化,没有办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这样也会导致科技创新的发展。只有分析出我国现在在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根据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探索、研究和解决管理中的情况和问题,才能找到最适合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也能为我国科技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稳定的环境发展。

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必须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做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需要根据社会要求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这主要涉及的整合体系包括企业、科研机关以及与科技相关的机构,然后根据自己体系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和结构,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同其它体系进行交流和沟通,然后发挥自己在其它体系中的优势,保证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科技价值的创新。第二,就是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调节还是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市场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一定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然后,满足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一定要明确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指引科技正常发展,然后在法律、经济的管理之下健全宏观管理制度。第三,要完善科研机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我国已经存在的关于科技研究学院和机构应该承担起科技发展的重任,首先要在自己内部进行创新和改革。在科学项目的激励过程中,一定要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激情,这样才能有创新的思维。同时,还需要健全对科研学院的内部评估制度,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监督,有效促进科技的长久和谐发展。这时候社会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研究投资力度,然后促进我国在科技项目上的不断创新。

三、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思考

1.明确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目标。在进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目标的创新,必须要把科学技术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然后保证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科技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制度的创新技术还需要市场经济的检验,尤其是在对科技管理上,必须要符合市场对科技的要求,还要满足我国国情发展。在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时,还需要把商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投入到科研活动之中,进行发展和创新,让科研活动创新更有动力,推动着制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协调好政府、市场、科技院校以及需要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整合整个市场的资源,才能把每个层次所需要的结合起来,然后充分调动起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起创新科学管理方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创新信息人才的培养,这也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对人才的管理才是科学管理的根本保障。2.创新过程中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进行科学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我国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政府应该尊重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尊重市场规律,然后制定出创新的职能。同时,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政策以对创新进行法律保障,通过进行科学管理制度的创新,然后把科学资源运用到经济体制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科学制度领域的技术创新。而科学管理的政府领域还需要不断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的建设,然后通过制度的规范约束,并且还要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这样才能建立起最佳的管理和评估机制,规范整个科学市场。而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科学管理制度创新的,使科学管理制度更加合理,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3.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的时代模式还需要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在发展处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科学技术有效管理;第二,就是要用创新体制的管理,保证创新管理体制可以在市场中不断发展;第三,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安全。科技管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社会的需求,这一趋势还需要管理的效率,这需要加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信息的管理更加高效。在进行信息管理中,还需要掌握全面的信息技术,在这个时候要掌握信息量还需要掌握信息的有效性,最后,就是科技竞争力的发展,以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是掌握到以后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样也就是能够提高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总之,本文主要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中必须要做到的几点是: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确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创新,再就是进行人才的培养,最后就是企业的有效管理,这些方面相互协调找到各自的地位,这样才能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找到最佳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然后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提升,这样才能获得科技的创新,让我国在科技管理上有更大的进步,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同时,为我国科技管理在世界上的地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Visualiz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ang Yakun

(Specialist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angshan College,Tangshan063020,China)

Abstract:A GIS-based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and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property database,GIS visualization system mod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ntegration of data,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positioning system and system visualization client implementations.

Keywords:Library management;Function;GIS visualization

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于高效服务的需求,图书馆检索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很难满足用户在错综复杂的图书馆环境中准确获知图书资料的地理位置的需求。因此,利用GIS技术的地理空间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表示能力。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可视化对象,所处的地理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描绘,空间位置、地理坐标和书名、类别、藏数等逐一记录,是当前图书馆管理技术探索的热点。

一、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定位

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应着眼于文献资源具有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的可视化能力。

(一)空间信息检索

系统除直接在系统中查询、检索属性数据如图书资料、部门及类别设置、馆舍状况等信息外,可对图书文献资料进行空间信息的查询。

(二)空间信息显示

系统除分层显示图书馆的综合地理信息及专题信息外,还可将用户的查询信息以地图、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在网络客户端进行显视,使用户更全面和深入认识图书馆环境和资源,即时获取更为所需的资源信息。

二、图书馆可视化功能实现的技术方案

(一)系统架构

图书馆可视化查询可建立在基于原有图书馆信息管理内容之上。可以把GIS系统软件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模块直接接驳原有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其系统结构的组成如图1。

如图1所示,系统把图书馆内各种图书文献资源的地理位置信息组成空间数据库,同时组建相应的图书属性数据库,两个数据库中同一种图书资源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互相对应,再将这两个数据库由GIS系统予以关联管理。系统可根据用户查询/分析的搜索请求,同时提取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相应数据,分析处理后将地理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化为图形、图像或模拟现实三维的地理位置定位图书位置,在网页浏览器或图书馆局域网客户端进行显视给用户。

(二)数据库建立

可视化系统数据库由两个子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组成,两个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是能准确、集约的表示图书馆的地理位置信息,并易于在客户端还原显视。

1.空间数据及模型

空间地理数据一般由图形表示,由点、线、面反映现实空间实体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及拓扑几何关系。图书馆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可采用模块化的分层形式,将地理空间信息分解为若干层面,进行逐层描述、管理和表达。空间数据的采集也应根据图书馆地理空间的特点,将图书馆的空间数据分解为:地理背景层、建筑物层、楼层、阅览室层、书架号层及书架层等,每个层依情况又可细分为若干子层,对应各实体空间层。数据模型将图层与其实体空间属性及文献信息属性相关联,通过系统就可以查询图书馆内任何楼层、任意阅览室、任意书架上、任何一本文献有关信息,并获知该资源的实际获取路径。

2.属性数据及模型

属性数据是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地理特征信息和资源描述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关联的各空间分层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库,对应于空间模型与空间实体的地理特征信息,数据可以采用二维关系表的形式直接在数据库中存储和管理,如建筑物属性表、楼层属性表、房间属性表、及书架属性表等;另一类是普通的文献资源属性信息,它不包含有地理信息,与常规的数据库文件数据基本一致,如图书存放信息、基础设备信息、部门信息和多媒体属性索引等。

(三)可视化功能的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实现指经过网络,在客户端界面以何种媒介形式对功能进行实现。可视化图书管理系统可由菜单和GIS地图两种形式组成。用户从网络登录图书馆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查询页面,查询方式可选择为菜单或GIS地图。

1.菜单选定

①输入检索条件,即属性信息,可进行名称查询、模糊查询和复合条件查询;②服务器经过与属性数据库交互及多层过滤得到查找对象;③将查找对象在浏览器的GIS图进行表现。

2.GIS地图

①系统分层显示图书馆空间布局图,用户可打开浏览任一图层;②用户在浏览器的GIS图上选定目标;③服务器从属性数据库中获得信息,动态生成显示查询结果。

三、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将原有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文献资源状态的检索查询升级为在网络客户端以图形、图像等虚拟现实形式呈现。比单纯的基于属性数据库的信息管理系统更为直观,信息容量更大的优越性。基于GIS技术的可视化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智能的信息咨询和管理系统。

篇8

一、以资本约束为导向,实现贷款定价精细化

1.树立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严格执行经济资本控制。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用于覆盖非预期风险带来损失的权益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基层行应高度重视经济资本在资产业务考评中的重要作用,在经营中要严格贯彻执行经济资本控制。一要严格执行经济资本增量控制计划。尽量将经济资本配置到低风险业务上,限制高风险资产增长,同时减少存量资产占用的经济资本。二要努力提高经济资本回报率。在分配经济资本的基础上,设置经济资本回报率指标,对各项业务进行评价,既要考察其盈利能力,又要充分考虑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并将绩效考核和经济资本回报率挂钩,使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的单位或业务得到激励或发展。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增加值。要保持实际经济资本回报率高于最低回报要求,确保经济增加值为正值,同时要力争实际经济资本回报率高于系统内和同业平均水平,确保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2.夯实资产客户管理基础,实现贷款精确定价。每一笔贷款发放前,客户经理在掌握客户经营状况以及对信贷质量完整性进行审查的同时,应严格按照客户类别、信用等级、融资品种、贷款期限确定贷款价格和最低经济资本回报要求,确保贷款投放效益。各基层行要以经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针对每个客户制定差异化的经济资本回报要求,探索多元化的定价模式。以资产业务的发展带动中间业务,使有效客户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品功能得到充分释放。

3.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精确评价客户管理效果。在信贷资产的贷后管理阶段中,除继续关注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贷款本息收回情况外,须建立贷款客户经济增加值档案,根据每个贷款客户在贷款年度内每年带来的净利润与经济资本成本的差值汇总形成该贷款客户的经济增加值,按年平均经济增加值对资产客户进行后评价;按照合同要求核查客户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以及日均存款,对客户经济资本回报率达不到预算要求的客户进行原因分析,追究相关客户经理的管理责任,对达到预期标准的客户,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二、以全过程风险控制为着力点,确保信贷客户管理精细化

1.严把客户准入条件,建立信贷客户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贷款调查是风险过滤的第一个环节。目前,基层行贷款调查人员在调查环节调查的内容应更加全面、详尽,调查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一要严格审查借款主体,从根本上杜绝冒名贷款;二要确保贷款需求的真实性。在贷款额度上,银行必须按照客户的真实需求发放贷款;在贷款用途上,要根据申请人的经营情况、经营环境、经营目标等进行专业判断,认真考察借款人以往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及相关贸易背景,判断贷款用途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根据贷款用途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认真审核。三要全面考察、了解客户的现金流模式,更加精细化地判断其现金流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判断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同时对担保、抵押情况进行精细化的调查,确保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四要努力提高调查报告的水平。调查报告是后续环节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将直接影响贷款的审查与发放。

2.细化风险评价,强化贷款真实性审查。基层行要通过量化的标准和系统的测算实现风险评价的精细化。有权审批人要着重验证调查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审查贷款主体的合法性、贷款需求与用途的真实性、验证借款人情况与贷款结构的匹配性、贷款安排的合规性、贷款安排的风险水平。

3.遵守贷款新规,强化支付管理。目前,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新规规定了贷放分离的原则,使贷款支付成为相对独立的环节,基层行应按照新规要求设置独立的责任部门和岗位,负责支付审核和操作。一是要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进一步细化各类贷款的支付方式、支付条件。二是要注意到支付方式选择方面的灵活性。三是严格按照先落实支付条件再进行支付的原则办理支付。四是在贷款支付过程中,如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方法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变更贷款支付方式、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篇9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兴趣,让学生轻松进入课本角色

新课标英语要求英语课堂是学生的“大舞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与他人交流,提高口语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环境,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将认识与情绪联系起来,把课前几分钟作为熏染学生的“前奏曲”,充分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新课标英语第四册《HAPPY BIRTHDAY》这一课时,预先设计了“生日聚会”的场景录像,由学生扮演课本中人物的角色,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互相问好、了解朋友后,欢快地唱起了《HAPPY BIRTHDAY》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他们开心地唱着,开心地跳着,在一起分享着糖果。看完这生动的画面、精彩的表演后,我问学生:是否愿意扮演剧中的人物?是否愿意参加他们的聚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我便轻松地把孩子引进了氛围,使他们通过与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演练,发现了新知识,理解了新知识,欢快地进入到这节课的新授内容角色之中。学生们喜欢这样的开课方式,急切地想知道老师这节课要给他们展示什么,期待着教师带给他们精彩的节目,这就为下一步教学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上,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不仅是单一的传授者,而且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只有靠自己学习、思考、实践,体会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得到心理和语言素质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媒体,使其“声、光、影、像”于一身、具体、直观、生动、形象、信息量大、时空量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对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授新课标英语《IT’S MORE EXPENSIVE》这一课中,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如果直接生硬地讲解语法概念,学生势必产生陌生的感觉,这对掌握课本知识不利。因此,我使用了预先制作的课件帮助教学。屏幕上先是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外国女孩,她在商店里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随后出现了两条漂亮的裙子,一条绿色带花的裙子是50元,一条红色的裙子为80元。 小女孩走到绿裙子前,高兴地说到:“WOW!It’s beautiful,I like it.”走到红裙子前:“It’S beautiful too,I like it very much. But it is more expensive.”最后小女孩选择了漂亮的而且便宜的裙子。播放两遍后,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自己动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并初步掌握了句型。然后教师再指导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最后再利用电脑播放Sam一家挑选电脑的课件,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对比东西价格时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

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是指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构建资产管理体系,进而完成对资产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处理等各项任务,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高效性及精准性,解决了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提高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以及工作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构建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具备多项功能,除了可以完成对资产信息的处理之外,还可以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能与其他财务管理系统完成对接,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任务较重,涉及到大量资料的核算处理,在传统管理方式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人力完成的,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管理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失误现象,资产管理信息化方式优化了运行程序,使数据信息运算处理更加高效、便捷,同时还能避免失误现象,保证了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及精准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是资产价值的体现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人工管理方式很难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做出科学调整,无法实现资产使用价值,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完成数据共享,进而做到对资产信息的全面掌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现象,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使各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更加清晰明了,实现了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二、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中的体现

(一)规范资产管理工作

资产管理信息化是将资产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设定一个标准流程,对财务制度进行统一规范,并将其在软件中进行定义,保证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信息的有效、准确传递,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信息的真实性。

(二)优化资产管理模式

信息化资产管理模式具有共享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资产信息的传递,保证了资产信息获取以及传递的及时性,并且在传递过程中很少出现错误现象,提高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度,是对资产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实现资产动态监督

信息化技术可以完成对资产动态情况的全面监控,了解资金收入以及支出的全部过程,在对各项资产信息进行查找以及对比时变得更加方便,将资产管理的被动监管变为主动控制,降低了风险发生概率,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

(四)协调资产管理过程

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对不同形式的资产进行准确定义,明确不同单位需要完成的资产管理任务,充分发挥出财务部门的协调作用,通过逐级管理和模块管理方式,完成不同单位及不同等级财务部门的资产管理,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

三、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要实现更加科学精细的资产管理效果,就需要提高对资产管理的全面认识,加大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意识不强,无法做到对资产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二)监管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监管制度可以对资产管理进行约束,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监管制度,在资产购建、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缺乏对资产的监督以及考核,资产分配及调用不合理现象比较常见,容易引起资产流失。

(三)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资产使用需要进行科学的配置,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对资产信息的动态情况也不够了解,资产调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资产使用率较低,无法充分挖掘出资产的使用价值,不能带来相应的资产经济效应。

四、基于信息化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管理意识,履行自己的工作义务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资产收入以及支出的记录,保证资产信息核算和实物管理的同步进行。使资产管理人员经过不断的学习,做到对资产管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严格规范自己,并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巧,做到对资产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并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管理的实施进行相应的变更,避免出现资产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严重脱节。

(二)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资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无法与外界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资产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延时性,对资产信息的掌控力度不足,风险控制难度较大,难以满足现阶段资产管理需求。通过信息化资产管理形式可以对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找出成本预算、绩效考核、风险控制等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的关系,保证不同财务管理环节之间具有良好的衔接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明确各项资产具体来源及去向,做好资产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价值;制定统一的资产定额标准,并制定完善的预算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资产的了解及控制力度,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三)增强动态监控力度

由于资产使用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需要掌握资产信息的动态情况,根据资产具体使用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实现事前评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保证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应用信息化管理形式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高效性和及时性作用,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体系,对各项资产的来源以及去向做好记录,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根据资产信息的变化情况,再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对资产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四)协调整体管理过程

资产管理所涉及到的资产项目较多,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自我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要对整体工作进行协调,才能保证资产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管理漏洞或者管理重合现象。因为资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部门的管理责任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明确不同部门所需要完成的管理责任,在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实现资产的全面性的深入管理,才能保证整体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

五、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是实现理想管理效果的基础,信息化管理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优势,提高了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及精细化,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为核心构建资产管理体系的时候,要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及时了解资产的动态情况,并对整体管理过程进行协调,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资产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义迪.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2]钱敏,魏玉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7).

[3]陈秀梅.论如何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J].当代经济, 015(09).

篇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14-02

一、引言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增加,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也在日益增长,科研经费的来源也日益多样化,这也使医院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更加凸显。医院在科研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科研管理工作业务,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本文讨论了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了对策。

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课题申请时不重视预算。科研人员在申请课题立项时,往往容易忽略对经费预算的科学规划。在争取课题时,对项目的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考虑较多,对项目资金的预算问题考虑较少。往往为了项目的完整性,随意编制预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前期编制的随意性,导致执行过程中预算的可操作性太差,不能很好地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在项目结题时,又会出现没有按照前期预算来执行的情况,导致不能按时结题。

2.信息化水平低。很多医院已经普及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可以满足财务基本收支核算的需要。但涉及科研经费管理的软件较少,大多数医院还是使用常规的“科研经费登记本”的方式对科研经费收支进行管理。这种科研经费管理方式比较繁琐、费时费力、准确率也不高,使得信息使用人员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传统科研经费的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科研管理的要求。

3.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首先,编制项目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的时间相隔一到两年。在这期间科学的发展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导致开支与预算不相符。当课题负责人报销时发现经费项目预算与实际有偏差,就需先去科研部门审批预算调整,再去财务部门调整项目科研预算。这些都会给课题负责人经费报销造成困扰,同时造成三方重复劳动,影响科研项目的完成进度。其次,课题负责人、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及时使用。很多时候科研经费已经到医院的账户,但是财务部门无法区分科研课题,而课题负责人又没有及时来认领,导致科研经费的实际到账时间会推迟,甚至耽误了项目的实施进度。

4.管理手段落后。由于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很多,科研经费类别也五花八门。这使课题项目管理更加复杂,增加了科研处和财务处编制预算的工作量。在预算的执行过程存在着财务监督功能欠缺:未经批准擅自调整预算,报销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不规范等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权限保证,财务人员虽了解项目经费使用规定,仅凭课题组成员提供的报销凭证,对项目经费使用也难以监控,不能界定经费的真正用途。

三、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对策

通过建立医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

1.科研经费建账及预算编制,建立科研经费的基础档案。在科研经费到账后,财经处需要在预算系统中分项目建立项目档案,科研项目档案包含科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来源、立项年度、结题时间等要素,每个科研项目设置专门的项目编号。项目基本信息建立之后,编制预算金额总金额,同时录入差旅费、材料费、劳务费、设备费、会议费等分项目预算金额。

2.科研经费的报销与审核。科研预算管理系统和网上报销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实现对科研经费的网上报销、审核;同时,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可以实时监控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报销人员登录网上报销系统,选择科研经费报销审批单。然后,按报销类别填写相关报销信息,填写报销金额后系统会有相应提示,提示是否符合预算。如果超出预算,系统也会提示超出了多少。报销单据填完后会先发送到科研部门审批,再按照流程一级一级的审批,最后,由出纳付款。这样的流程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及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科研人员对项目经费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避免经费超支。

3.科研经费预算的查询。为不同的使用人提供不同的查询权限是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对项目负责人来说,能通过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实时查询经费的预算结余及使用情况,便于更好地安排后期经费的使用计划。对科研部门来说,能结合经费开支情况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对未及时入账的科研经费及时督促入账,适时督促课题负责人经费的使用进度。对财务部门来说,能及时在线对科研经费的进行账务处理,查询经费到位情况,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审计管理部门来说,能有效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通过科研管理系统查阅项目开支明细,监督相关开支是否合规。

4.科研经费资源共享。科研经费预算系统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共享。系统具有统计分析的功能,方便科研数据查询,可以为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科研项目经费超支比例、科研成果,以及是否按时结题等信息都可以实现共享,为医院的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管理等提供参考信息。同时,可以将课题相关信息与医院的人才管理数据库相结合,为医院员工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提供相关数据。还可以为相关科室的学科建设评估、重点学科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为未来实现医院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奠定基层。

四、结语

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要管理好医院的科研经费,必须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同时,医院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者转变思路,对业务人员也要进行信息化的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思想意识,以适应医院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哲毅,徐利民.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3(3):56-57

[2] 李清明.科研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4):94-95

[3] 王建超,周芸.公立医院科研经费信息系统建设的财务视角[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3):106

[4] 谢新敏,胡克,王领.医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对策[J].现代医院,2015(3):136-138

篇12

二、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

信息技术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投入学习,更有效地优化教学。

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用《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来导入《孔雀东南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视频来引出《小狗包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进行审美熏陶。

三、信息技术的利用有助于充分拓展学生思维,增加课堂容量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以电脑、投影仪、视频展示台、音响等组合,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传输为一体,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可以全方位地提供发散思维材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身临自然、社会历史环境,并从中寻找联想的起点、创造的灵感,提高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多媒体向大家介绍其他的相关人物事件,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以前多课时的内容现在较轻松地就很快完成了。

篇13

1 引言

高校信息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最初主要用在财务管理领域。随着信息管理便捷、高效、安全等优势的体现,后勤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领域也开始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科研管理解决了过往学校对各学院的横向及纵向项目缺乏实时跟踪、管理不力等难题。

针对当前科研管理系统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全新的“碎片化”建设方法及建设思路,以解决问题驱动为数据链,形成整个业务流程的数据闭环。同时,采用远距离相互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 基于“碎片化”的科研管理系统设计

碎片化服务的特点是截取信息的关键片段,建立最小服务单元,使信息化的处理流程更加清晰,对角色、权限的定位更加快捷。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定点定时定人的各种推送服务。同时,在理清数据源头、规范数据标准、保持数据一致方面优势明显,由于业务应用的碎片化,每个业务需求都可以单独定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降低了建设周期和维护成本。

2.1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架构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碎片化服务、开放平台、数据库、云服务为主要框架。“碎片化服务”是整个业务流程的支撑;各课题组与科研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开放平台进行交互;按照国家及学校的信息标准模型构建后台数据库,并以应用服务的建设为牵引不断进行更新迭代;云服务为各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个人信息存储和管理服务。

2.2 信息“碎片化”处理

将大数据进行碎片化,本质上一个信息碎片管理与加工的过程。为了从“巨量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碎片,将“巨量信息”分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信息碎片,在有意义的信息碎片中进一步提炼出表征关键信息的碎片,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信息的碎片化处理是一个层层深入挖掘信息的过程,首先需要在“巨量信息”中挖掘有意义而舍弃无意义信息碎片。大数据时代信息碎片的筛选将碎片进行分类管理,使信息碎片变得条理有序。由于科研课题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关键信息碎片的筛选一般应由相应的学院或课题组在信息平台上直接进行采集、编辑、分类等工作,并由管理员统一审核、编辑与等处理碎片信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相应学科或课题的体系。

在数据库检索过程中,关键是对碎片化的指向进行分析,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指向归纳,碎片信息犹如人体的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一个部件都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如果把碎片知识比作积木,要想搭建高楼大厦,那么还需要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设计与加工,要在汲取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应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使碎片化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碎片体系化。

2.3 信息平台软件设计

信息平台为“碎片化”服务提供了接入与运行的基础环境,由管理中心、流程控制中心、互联总线、应用组件、数据库、云服务等六大核心功能中心组成,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对系统进行个性化配置,如本地化部署方案、数据接口的提供、身份认证及安全管理等;流程控制中心可以犹地对科研管理流程进行增添、删除、修改流程中的活动节点或更改业务逻辑,重新验证发生变化的流程定义的正确性、合法性等;应用组件,包括校内主开发及第三方企业开发的各类应用,为科研管理系统提供各类应用工具;互联总线负责管理各类接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如财务系统接口、学生管理系统接口等等;数据库提供运行数据支撑;云服务提供各类便捷的云端存储、管理、配置等功能。

3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设计

3.1 信息安全风险来源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威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以假冒身份、寻找“后门”、盗窃账户等方式不经许可,对系统进行入侵。

(2)数据破坏。以非法手段对数据进行破坏,导致整个系统的数据发生致命错误,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信息盗窃。通过隐蔽隧道,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窃取,危害极大。

(4)传播病毒。利用软件的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或散播病毒。

(5)服务攻击。攻击者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作业流程,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

3.2 系统安全设计

高校课题中不乏牵扯到国家安全的保密性项目,一旦信息泄露,将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系统的安全设计是重中之重。本文介绍的科研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以下手段保障信息的安全:

(1)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结合档案归类、保密等级切实建设好电子档案数据库是保证电子档案安全的重要途径。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可采用分布式存储、灾备技术,及时对电子档案建立可靠的数据备份,实施异地保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自然灾害、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等,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提高远程访问的有效性,增强电子档案数据库系统的容错率。根据管理人员职责,分别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分配有效的操作权限,合理划分对电子档案数据访问的控制权限。对于每个电子档案文件,必须标示文件生成过程,以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2)创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应包括用户模块、分级管理人员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和系统认证模块。用户为了获取相关档案的利用,必须将其身份信息与利用请求发送给系统,系统根据请求内容将用户信息和请求转发给相应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验证用户信息的真实性和请求的合理性,利用远距离相互认证与密钥协商机制,证实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并与用户共享会话密钥。管理人员利用自主控制策略,实现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是一次性的,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用户解密后,获取签密文件,但是无法阅读签密文件,只可以验证其有效性。如果验证该文件确实是管理人员签发的,用户把签密文件转发送给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自动解密该文件,验证签名的有效性,获取访问消息,从而得知用户能够得到档案的类别及其范围限制等。管理人员的工作密钥和系统的密钥必须定时自动更新,以保障管理系统的前向安全性。如果通过验证,系统启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访问相应数据库,最后生成利用文件。根据利用文件内容、用户身份信息、管理人员身份等,自动产生认证签章,并且运用数字水印技术,在文件上生成防伪水印。系统自动完成档案利用的记录,包含利用者的身份信息、访问时间等,从而建立可靠、完整的档案利用记录。为了提高电子档案的保密性、可靠性,应实现分级审核和权限审核等功能。

(3)电子档案系统要配备先进的入侵检测系统。电子档案系统要配备先进的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来自网内外的非法入侵行为;安装的杀毒软件要及时更新病毒库,真正做到御(敌)于网外;加强电子档案系统的审计系统建设,设置自动启动的电子档案操作日志;从安全日志中分析入侵事件或非法访问,运用网络取证等手段有效遏制入侵、破坏电子档案系统的犯罪行为。

4 结论

“碎片化”使数据流庞大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大数据信息进行分解、筛选、管理,建立各学科、课题的关键碎片化信息,并构建相应的信息体系,提升了数据库的指向和管理效率。

信息平台提供了各种便捷的应用工具和云服务,可以高效的对互联接口及科研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吴秉健.信息碎片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08).

[2]陈远,袁艳红.网络信息碎片化机理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01):247-248.

[3]许剑茹.信息碎片化语境下移动终端导示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