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篇1

现在随着全球化、多样化脚步的加剧,民族的多样化更加凸显。在这种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凸显出教育需要多元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这样教育才能够获得非常具有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便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世界性的、民族性的音乐教育。多元化、民族化的思想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文化结构中,因而在现当代这样一个文化频繁交流的时刻,教育也不断在自我革新。尤其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中学音乐课程设置也随之进行了涉猎更多更广的民族化调整。

在美国音乐教育体系中,1994年便立法《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要求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规定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世界多民族的音乐。在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体系中,官方在1998年也开始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教育。在欧洲一些国家实施得更早。

近些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家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民族音乐部分。尤其在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因为艺术是一个学生综合发展的一种显性表现,强调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的音乐传统,更是让学生尊重多民族的民风民俗。并且,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树立平等的民族文化观。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新一代学习者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社会视为是一种智力视野的扩展,而是一种社会需求,它的功能是形成一种跨文化理解的均衡,并对国际社会的未来产生直接影响,多元文化教育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每一种音乐传统都有其自身的传承过程,并根据其音乐概念产生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在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我国音乐教育的方向便是需要建立起多元化民族音乐课程,将民族音乐纳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进行广泛的传播。同时,中学课堂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课,生动的民族音乐教育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与价值。再者,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音乐的传播、散播民族文化的传承最为重要的便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如今信息化时代需要各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加强自身民族文化修养。

还要指出的是在中学阶段实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是民族文化继承的现实需要。民族这个词是依赖于风土人情、、独特审美等丰富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历史沉积下的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是建立在独特民族文化基础上的,体现出不同人群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体现着文化、传播着文化。在现如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中,人类越是要发展越要保护传统文化、越要继承延续民族音乐。只有不断的承接历史,才能够在充分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创造。因为,这才是个性创造力和社会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在各民族形成过程中沉淀应运而生,这鲜活的民族音乐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同时,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同世界各民族人民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思想。正是这多样的文化创造出了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民族音乐。例如,我国音乐界现在使用的琵琶、唢呐、扬琴等乐器均是外来乐器,经过历时的沉淀逐渐变化,融合为我国的传统乐器。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自身包含主体性与开放性的特质,因而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授课教师传播两个概念,即:传承与发展。并且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将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引入进课堂,这不仅顺应时展的脉搏,也是教育体系中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从小浸润在民族音乐的母语环境中,并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多元音乐文化。

另外,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建立在多元文化视角上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引入民族音乐教育也是培养民族自豪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因而,工作在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向学生传播民族音乐的地位与功能,使学生真正爱上这朴素、纯净的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高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在性格、情感、个性、意志等都趋于成熟,需要教师为学生开展更加多样的、丰富的课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以前的音乐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把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引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音乐课也一直不受重视,不仅课时很少,而且还经常会被占用,所以高中音乐的教学也十分的不理想。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极为忽视,在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也很少,但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很多高中已经逐步重视起音乐教学,其中音乐的鉴赏也受到学校师生的重视。但是面对当下各方面教学的局限,如何切实推进高中音乐的鉴赏教学呢?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谈几点意见,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些许借鉴意义。

一、音乐鉴赏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第一,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多样性。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视听艺术,每个人的理解和喜好都不相同,也就是不能只进行经典的曲目鉴赏,例如《二泉映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要结合现在学生的鉴赏需求和兴趣方向,有所调整,以此来实现课堂的多样性。

第二,多样性的音乐鉴赏课堂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某一规则或者范式来进行鉴赏,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才是最主要的。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理解进行二次鉴赏,这样学生鉴赏既保持了多样性,又能真正有所收获,看到自己的鉴赏水平与别的同学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从而在懂得多样性的基础上自主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三,多样性的鉴赏课堂需要教师变换课堂形式。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简单的我讲你学,多媒体播放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单一而僵化,学生一上音乐课不是充满兴趣,而是开始犯困,甚至有的学生在音乐课鉴赏的时候学习其他学科。所以教师要促进课堂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现场演唱,通过教师的演唱和多媒体的播放增强学生的感受力,这种多样的课堂开展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鉴赏兴趣。总之,多样性既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学形式,这是开展好音乐鉴赏课堂的基本前提。

二、启发式教学

首先,音乐鉴赏还需要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也就是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音乐的鉴赏,在聆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评价,而不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完全忽视学生的接受和表达。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民族乐曲或者地方经典曲目并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曲目听不出基本的欢快情感,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了基本能力测试的成绩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一来,音乐鉴赏就等同于考试和背诵了完全丢失了基本的艺术鉴赏气息。

第一,教师在课堂鉴赏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打拍子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基本的乐曲节拍与节奏,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然后再通过为学生讲解音乐的乐器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一步步理解音乐的形式和情感。这种引导的启发过程最为重要,学生就能借此掌握如何进行音乐鉴赏。

第二,启发式的鉴赏形式还需要教师采取实物教学,因为音乐鉴赏本身就和乐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发音难以分割,教师为学生展示乐器,并且让懂得乐器的学生为同学进行演奏或者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演奏的技巧和手法,对学生的鉴赏进行现场启发,激发学生的鉴赏思维,从而起到良好的鉴赏效果。

第三,启发式教学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存在,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且及时给出学生肯定和鼓励,积极鼓励学生敢说感想,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于自己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感受音乐的变化。例如,在鉴赏《二泉映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为学生展示声调的变化,启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乐曲。启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可替代,要为学生营造自由的鉴赏环境,如此启发效果才能达到理想目标。

其次,音乐鉴赏离不开班级整体的互动,互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状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度以及彼此之间的默契、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相激发都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当前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并没有实现互动而是比较沉闷的以教师为主讲人,学生只负责云里雾里地听一节音乐课,并不能对自己的情感和音乐审美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的互动。

篇3

单就音乐而言,其鉴赏可以认为是赏析与鉴别、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讲,音乐的鉴赏既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技能,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例如学生在上课之前高唱斗志昂扬的歌曲,品鉴歌曲所带有的情感,将之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激励自己前行。此外,还能够通过音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用音乐感受异域风情等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使用最优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一、准确解读音乐作品

在音乐的鉴赏中,首要的就是给音乐作品进行定位,并对音乐作品进行精准的解读,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之前“吃透”教材,对音乐座屏进行精准的解读。在音乐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目标教学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等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对整个音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吃透”作品,把握整体,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品析。例如,在鉴赏谭盾的《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教师就需要查阅谭盾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并参照教材去理解谭盾的设计意图,教师将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这些背景材料进行作品的品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气氛的渲染,例如,在进行抗日音乐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音乐作品的背景转变成抗日的图文,渲染气氛。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与否也影响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最先要考虑到的是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其次要考虑的就是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包括学生的文化素质,即对作品创作中事件发生背景的理解,还包括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作品的深度与鉴赏难度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音乐特色和音乐包含的情感,有的音乐作品表达感情直白,直抒胸臆,有的作品借景抒情,有的作品表达委婉,前后存在着较大的起伏,学生不容易把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设定教学的目标,保证目标可行、具体,略微高于学生的能力,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身心发展的需要。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赏析《1997天地人交响曲》时,因为学生基本了解这段历史,教师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解读,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目标设定为:(1)指出作品中使用的乐器;(2)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3)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音乐所描述场景;(4)准确描述整个作品的情感变化。对于较容易的作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提升,对于较难的作品,教师要由浅入深,步步引导,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将音乐鉴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在音乐作品中,很多作品可以与艺术、文学作品联系起来,高中音乐作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伏尔加船夫曲》的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和美术经典《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相结合,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船夫的表情、神态、动作,推测船夫的心理活动。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并且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可以配乐进行演唱,例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就可以配乐演唱,教师给予学生特定的旋律,让学生把优美的诗词唱出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体味其中的情感,联想其中的画面。

(二)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也不是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音乐作品与舞蹈的结合,可以将枯燥的音乐鉴赏理论与枯燥的答题技巧训练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舞蹈。音乐鉴赏与舞蹈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动脑,又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脚,活动起来,在浓郁的气氛中走进音乐世界,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例如在进行《保卫黄河》的音乐作品鉴赏中,教师可以借助《黄河》的舞蹈,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伴随着作品的旋律而动,感觉其中的震撼。

(三)结合想象进行教学

篇4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在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篇5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他们对“流行美”的需求还很多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教师理性思维,紧跟专家方向调节学生需求

1、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篇6

1.2劣势(Weakness)

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劣势,即教学中仍存在着的有待解决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效用低,高中生主动参与性不高。有一位高中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道:第二节课是音乐鉴赏,我想,睡觉的时候到了。从这位高中生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音乐鉴赏课引发不了她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她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音乐鉴赏”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其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和单调,在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实际情形中,音乐课变成了“聆听课”、“欣赏课”和介绍似乎与音乐有关的各方面知识的“常识课”。可以说,以“音乐鉴赏”为主的教学形式建立在聆听基础之上,基本围绕着对音乐的“赏”和“鉴”展开教学活动,并没有在该独立模块中体现“演”、“唱”、“创”等其他多种实践形式,这也就使得我们看到的“音乐鉴赏”课是学生听完说感受,老师讲解学生继续听讲的课堂景象。

2高中音乐教学以“音乐鉴赏”为主的机遇与挑战(OT分析)

2.1机遇(Opportunity)

在音乐现实生活中,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在当今时代日趋频繁,多元音乐文化不断渗透到音乐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时下流行的音乐电视节目和音乐选秀比赛中尤为凸显。这些流行的音乐电视节目和选秀比赛格外受人关注,而高中生也不例外,对这些“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评判实际上就是一种音乐鉴赏的过程。同时,现代社会生活以国际化、信息化为特征,在蓬勃发展着的文化演出市场里,每天都上演着国内外各色以“音乐”为载体的演出,新媒体的出现也为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表演形式提供了快速传播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高中生获取到越来越多的音乐资讯和音乐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加以鉴别和评判,区分哪些音乐是低俗低趣味的,哪些是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哪些音乐是真善美的代表,而这正是“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势,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7

一、加强作品理解

作品是学生音乐鉴赏教学所必须的,音乐作品作为鉴赏的客体,不同的音乐鉴赏者会对同样的音乐作品产生有差异的看法,音乐鉴赏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音乐鉴赏事实上就是不同鉴赏者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鉴赏音乐作品,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拓展和延伸。只有教会学生理解和鉴赏音乐的方法,才能提升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

音乐是带有丰富感情的艺术,这种感情不靠视觉进行传达,二是通过声音进行传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音乐的传递是一个抽象转换为形象的过程。对于视觉来说,听觉是十分抽象的,视觉是眼睛能够看到的,而我们感受音乐这种看不见的东西,只能通过听觉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的画面在脑海中进行呈现,就是抽象变形象的过程。音乐鉴赏者对于音乐的体验是没有办法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因而在音乐鉴赏中,抽象转变为形象的过程是最为复杂的,很多鉴赏者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自身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差,所以理解不了音乐作品描述的画面和作者创作的意图。所以说,高中的音乐鉴赏课,要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不同类型作品的体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教会他们理解音乐作品的方法,将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描述并提出一定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将学生与音乐作品进行联系,保证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在不断积累和学习中理解音乐,提升音乐作品鉴赏能力。教师在理解和鉴赏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和鉴赏。

二、拓展音乐视野

音乐作品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歌词和旋律这样简单,音乐作品的内涵在音乐鉴赏课中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的音乐鉴赏课,教师的授课视角不能被作品本身所局限。因而每一个音乐作品都不单纯是声音的产物,它还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历史情境下出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而我们看到的作品本身是作者对这种情境的感受,是作者通过历史情境的体会,深入理解当时的故事情节,由此产生的个人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音乐作品应运而生,可见,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自身的文化积淀对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十分重要,高中生的文化和文学底蕴都不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增强,为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故事的声音,还要以作者的个人阅历、生活经验和文化底蕴作为生存的沃土,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实则是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作品的方法,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在鉴赏教学中,也不能袖手旁观,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的音乐视野,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自古以来,我国的山水画作品都十分注重写意,中国的音乐作品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创作方式,音乐作品的鉴赏,就不能忽略这一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不能忽视作品欣赏后的音乐感受。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还需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会音乐作品中写意带来的感受和体验。

三、体会音乐之美

高中开展音乐鉴赏课,目的是向学生讲授音乐鉴赏的概念,教会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音乐鉴赏教学,使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内在美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利用音乐鉴赏,升华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音乐鉴赏的首要条件是读懂音乐作品,而读懂作品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一)完成鉴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就是一个完成音乐鉴赏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更好地完成鉴赏活动任务,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学生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最后,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音乐鉴赏。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努力十分重要,教师要认真地教,学生也要认真地学,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深入理解

高中音乐鉴赏,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从更高的高度进行音乐作品理解。高中时期是学生积累艺术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加强音乐的理解,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这是音乐鉴赏课的根本目的。高中的音乐鉴赏可分为三个层次。感官、感情和理智。这样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界定音乐鉴赏的层次。听到一段音乐,能够鉴别其好坏,这就属于感官上的鉴赏,而如果鉴赏者能够和音乐作品产生共鸣,那么鉴赏层次就上升到了情感层次,再进一步从理智角度进行音乐作品鉴赏,鉴赏就上升到了理智层次。

四、结语

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音乐情操。因而高中的音乐鉴赏课,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音乐语言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和情感,教会学生音乐作品鉴赏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乐作品鉴赏。由于高中生认知基础、环境和方式的不同,他们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正是音乐鉴赏的多元化体现,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包容这种多元化,正是这种多元性使得音乐作品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这才是音乐鉴赏的内涵,同时也是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在高中教学中,音乐课一直是一门不被看重的学科,由于高中生的课业繁重,而音乐课却是一门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一直存在被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占课的现象。同时在音乐课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在教学器材方面的提供达不到教学标准的要求,也对高中音乐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始终承受着来自高考的压力,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与练习上,无暇顾及音乐的学习。另外,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只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介绍,导致音乐课堂枯燥无聊,W生不能在课堂上欣赏音乐,久而久之,也就是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同样的,在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完全放弃了教学,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欣赏音乐。虽然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但是用音乐欣赏完全取代音乐教学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这样的做法虽然让学生听到了音乐,但却无法完全理解音乐中的含义,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延伸教学内容

在新的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学科综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更广阔的音乐学习空间,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误解了学科综合的概念,盲目的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历史文化、戏剧表演等方面的社会调查,这样的课堂延伸往往偏离了主题,对于音乐教学并没有很大帮助。比如在介绍云南彝族的民歌时,教师给学生过多的介绍了云南彝族的民族服饰和风俗习惯等知识,教学内容缺乏音乐性,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正确的,也偏离了学科综合的本意。

(二)学生缺乏参与感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类的学科,其本身的特性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学方式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学习音乐是一种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只凭借教师的讲解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双方都不够重视学习的效果,导致在学习中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虽然也按照课程教学标准完成了教学,但学生却并没有得到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氛围沉重呆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都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备课,在课堂上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音乐的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营造活跃的气氛,通过设计更多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放松,既有助于缓解他们考试的压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知识体系陈旧单一

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仅仅凭借对课堂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结合多种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知识体系,往往都是以教材为根本,配合一些相关音乐的鉴赏,教学内容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音乐鉴赏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中以音乐为本

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始终保持课堂的音乐性,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合理的运用学科综合的理念,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适当的结合作品的背景,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鉴赏。但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丰富而忽视了对音乐本身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就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开展互动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实践的机会,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来帮助学生去研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发的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在遵循教学原则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小结

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方法和效果,注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潘来好.分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成功(教育版),2013,(16):376.

篇9

一、现阶段音乐鉴赏课程设置的缺憾

如何在这个迅猛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效益倍增,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音乐艺术之精神还能有其文化效度,成了中国音乐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反思现阶段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文化系统的课程至今没有建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缺憾,主要表现如下。

1、教材建构: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阴阳之道"的缺失

目前国内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教材主要有"人教、人音、湘艺"三个版本,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编写角度,但从各基本单元内容来看其建构无不淡化甚至是丢弃了中国音乐艺术"阴阳之道"的美学特质。

2、教学内容: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意象性"、"区域性"语言内涵的剥离倾向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将中国音乐语言独特的结构根基剥离的倾向,仅限于音乐作品节奏、速度等一般要素的分析,缺乏对其作品内容的深度开掘。比如在现代京剧《杜鹃山》和歌剧《后宫诱逃》的比较中,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剧情的发展,核心唱腔的特点,而很少想到其音乐语言的生成特点。

3、教学方法:忽略了中国音乐艺术精神之"感物之心性"的心理需求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特别强调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绘画、音乐与哲学等学科的综合,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接受音乐教育。于是有的音乐教师就认为,音乐课所涵盖的文化面越广,所涉及的学科越多,就是综合。一首器乐作品配上一幅世界名画,一段歌曲演唱配上一句诗词歌赋,美术、戏剧、电影、语文、历史、地理等纷纷挤进了音乐课堂,综合演变成了肤浅的罗列,牵强的硬塞,机械的拼凑。

其实不同文化、不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的艺术境界,而学生对其也有着"感物之心性"的本能需求,当综合被机械的解读,音乐鉴赏也就失去了其学科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新课改后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的探究

1、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也称为错位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即由"师讲、生听"改为"生讲、师生共听"的教学形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欣赏环境包括视觉欣赏环境和听觉欣赏环境,音乐课堂的欣赏环境应该足二者的结合,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它更具灵活性。安静的环境、音质好的音响是欣赏音乐的首要条件,它可以促使学生感受意境,享受音乐。除此之外,音质清晰的音响往往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引起人们想投入音乐中的欲望。

(2)与学生共同学会聆听。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肢体动作将音乐的美传给学生。教师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是建立美感的重要基础。另外,欣赏时,教师应用各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走进作品,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如启发他们从旋律、音色、节奏、音型、情绪意境和结构特点等引起联想和想象,并通过这样的启发来引导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欣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3)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了解学生的内在音乐心理状况,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行为表现做出最佳解释,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取得最佳音乐教学效果。

(5)引进"小组学习"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发交流活动。使学生发挥其新奇独特的创造力和大胆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2、通过比较进行音乐鉴赏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体裁

篇10

一、情境+演示

音乐是一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学科,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独特之处,音乐课的授课意境便要采用独特的教授方式。教师在课前可以搜索符合新课导入的课外资料,例如视频录像、道具模型、音乐背景等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习的学习兴趣,比如《贝多芬》,教师在课前可以将贝多芬人生经历的视频截取一段放给学生看,然后将其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给学生讲解,在学生逐渐了解贝多芬的身世情况后就会对他的作品产生热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感悟产生情感,再进行赏析,便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音乐的殿堂。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和神圣。

二、引领+鼓励

任何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都离不开一位正确的引导者,教师是整个环节的主导者。尽管学生已经身为高中生,对于非高考项目的考试,仍缺少主动性。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音乐意境的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都需教师采取适当的引领和带动。因此,教师精彩的引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的引导会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篇11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55-01

1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此外,音乐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它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以审美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先有审美对象才有审美意识,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而音乐鉴赏就是接触大量音乐作品的主要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操,要放到影响社会风气,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上来认识音乐课,来看待音乐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无不表现着人类积极的情感,如贝多芬的 《命运交响曲》表出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草原夜色美》表现了对和平宁静的夜色的热爱,《我的祖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者的憎恨等,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想情操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

令人遗憾地是,目前许多学校除了音乐特长生之外,其他学生很难上一节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常常应学生要求学唱一些流行歌曲,一些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熏陶、重音乐技能而轻音乐审美能力的倾向,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还缺乏音乐学科特点,采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音乐,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2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

要改善这种现状需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入手。因为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订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具体可有以下几种:

第一,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增加了课堂密度,更以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使音乐欣赏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如欣赏京剧 《贵妃醉酒》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因为平时学生很少接触京剧,光靠教师讲解以及聆听名段,学生很难理解和喜欢,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风采,让学生真正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感知音乐形式美的能力是强调音乐记忆力的训练与知识技能的积累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转化为音乐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变化是实施这一教学中的极其关键和有效的策略。“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训练学生“音乐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枯燥的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第三,启发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艺术正如科学一样,目的主要是理解。在对音乐作品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时,所得到的是人生其他体验极少能提供的,分享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观察,就是要从审美的层次体验音乐,并对审美对象有具体的、深入的思考,审美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的这种思考合情合理,从而促进将来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因此,启发学生挖掘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对其进行分析理解和给予恰当的评述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篇12

音乐能带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音乐,人们能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修身养性。音乐教师应该以高中音乐鉴赏课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音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上好音乐鉴赏课呢?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课前准备

开设音乐鉴赏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更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并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上课前,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乐器

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对乐器的认识仅限于少量的在流行音乐中常出现的伴奏乐器,如吉他、MIDI键盘、爵士鼓、贝斯等。以乐器介绍为切入点,往往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有关乐器方面的课前准备工作的:(1)收集最近较受学生欢迎的动漫配乐或大型交响乐,这些乐曲往往运用了数量众多的乐器,它们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乐器的良好素材。(2)准备常见的乐器,以备在课堂上演奏,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乐器的音色。(3)剪辑乐器演奏视频,包括单一乐器演奏、多种乐器合奏等。

2.流行音乐音频、视频文件

上课前,教师可以把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集合在一起,通过对其旋律、节奏、和声的梳理,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这样,能够使流行音乐带给学生的新奇感减弱。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传统古典乐与西方古典乐上。例如,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周杰伦演唱的《台》与容祖儿演唱的《挥着翅膀的女孩》,经过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这两首歌曲的和声进行是一模一样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流行音乐往往只是在旋律方面变动,大多数流行音乐的和声走向、节奏变动都有规律,将其与千变万化的古典音乐相比,高下立现。

3.其他教学辅助资料

教师还应专门为音乐鉴赏课整理一些资料以辅助课堂教学,可将其制成课件在课堂上穿插讲授。课件内容包括:(1)音乐基础理论。(2)课中出现的乐器(附图),该乐器的历史源流,用该乐器演奏的著名乐曲。(3)关于配器的知识。

二、授课过程

高中生已经初具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他们希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希望得到师长的肯定。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互动交流,使其学会如何欣赏音乐。

1.巧举例子,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例子,巧妙导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鉴赏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笔者选择用SHE组合的《不想长大》MV引入课堂。SHE组合的《不想长大》借用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音乐,填新词而成。充满现代感的MV视频片段与学生脑中古典音乐“严谨、典雅”的印象产生了激烈冲突,学生们感到非常震惊,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此时,笔者介绍莫扎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莫扎特的生平,然后再对《第40号交响曲》进行详细分析。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提问,笔者再一一作答,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2.闭目聆听,传授学生技巧

音乐需要用心去聆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聆听音乐的技巧:在不了解乐曲背景的情况下,可以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发挥想象力,边感受音乐边想象自己喜欢的画面;在了解乐曲背景的情况下,要带着“问题”去听,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鉴赏音乐《天空之城》。该乐曲为日本动漫电影《天空之城》的配乐,很多学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笔者在没有介绍电影情节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第一次聆听。音乐起初属于小调,中途转到大调,最后回到小调结束。由于小调的音乐带有忧伤的情感,不少学生在听音乐时联想到了生活中不开心的事,而有的学生联想到的是浪漫的画面。接着,笔者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电影剧情及该乐曲为哪些具体情节配乐,然后让学生再一次聆听乐曲。这一次,学生们是带着“问题”去聆听的(乐曲对烘托气氛起到了什么作用?乐曲是怎样用节奏和旋律表现电影画面中的元素的?……),音乐给学生的感受与上一次聆听时的感受有了很大的不同。这样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欣赏音乐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发表听后感,提高学生能力

篇13

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能够加强审美,理解音乐中要表达的意境,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然后产生一定的共鸣。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通常是在课堂上由老师一人讲授,没有跟学生的互动,学生不能够表达自己,教师也不能够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的方式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而不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思考然后产生共鸣。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也就不能够被现代的教学理念接受。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该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上应该是在课堂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互动。将教师一人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倾听,变成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感悟。其中,教师仅仅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唱等形式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审美,并且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和音乐鉴赏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得到提高,也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互动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也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培养。然而,怎样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改变师生关系,加强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切实的行动和效果。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因此,改革的内容就应该从教材开始。但是又不仅仅将教材进行改革,而应该结合教学理念和方式来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淡化自身在课堂上的作用,从主角变成配角。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上课前进行精心地准备,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加弄好,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和表达更加积极和活跃,学生也就才能够真正地在课堂中占据主角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补充课外知识,而不仅仅在教材的范围内进行音乐知识的提高。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也会给人带来共鸣。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或者一些好的音乐,让学生进行赏析,既跟教学的内容有关,又拓展了思维和视野。将教材的内容跟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加强个性培养

在教学开始前,应该先给学生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的心情放松,更好地进入课堂教学氛围中。轻松的音乐也是一个引子,营造出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使用一种教学方式到底。而应该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并且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够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还能够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更容易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而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而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给学生分等,只跟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互动。每一个人对每一段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而不是将自己的感觉强加到学生身上。这样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每一个人的领悟能力都不同,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能够分析出自己的感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对音乐的赏析更加的准确。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活动,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国外的好的音乐,让他们抛开语言的桎梏,仅仅从音乐的本身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让学生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的音乐基础内容之中,而是将这些乐理知识融汇到具体的音乐实例中去进行赏析。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