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自组织数据挖掘
自组织数据挖掘(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GMDH)是近年来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基于归纳法的智能建模技术。它从参考函数构成的初始模型(函数)集合出发,按一定法则产生成千上万个中间候选模型,再经过选定的标准进行多层网络的筛选(选择),直至得到最优复杂度模型。GMDH可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高阶多项式关系,获得一个对因变量具有解释能力的多项式模型,使用的软件为KnowledgeMiner5.0 (KM5.0)。本文采用最简单的模型形式,即多元线性模型建模。
1.2 SPSS17.0统计软件
SPSS是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分析软件,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生Norman H. Nie、C. Hadlai (Tex) Hull 和 Dale H. Bent于1968年研开发成功。SPSS( Statistic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一种在世界社会科学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软件,其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强大,具有界面的友好性和操作的简便性,支持多种统计图表的结果输出,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是我们用来进行测试分析的理想工具。
2、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思路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成都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建模。由于GMDH建模的拟合精度远超过多元统计方法建模,但其软件KM并不提供统计检验,故本报告同时还使用了基于演绎法的理论分析建模途径——多元统计分析,利用软件SPSS17.0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建模和模型统计检验,以弥补软件KM的不足,从而形成了“KM+SPSS”的综合性技术路线。本文的具体建模思路如下:
(1)指标选取。在运行监测指标的所有指标中,我们选取最能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5个指标进行分析: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亏损企业户均亏损额、亏损面。在信心指数中我们选取2个指标进行分析: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本月实际)、企业总体生产状况(下月预测)。分别探究影响或与这7个指标有显著性的关系的因素。
(2)数据处理。运行监控指标中由于其各个指标的单位不统一,为了简化运算,提高因素分析的精度,本文在SPSS17.0中利用Z得分方法将数据标准化,新的数据记为,数据标准化的公式为: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首先我们确定模型因变量和自变量,在KM5.0中选择一种类型的模型——输入输出模型,以最优的传递函数网络的形式,重复产生大量具有增长复杂度的竞争模型,从中选择出拟合度最好的模型。然后在SPSS17.0中检验该模型的共线性。从而选择出既具有经济含义,统计检验又通过的模型。
3、分规模多元线性回归因素分析模型
本文我们将成都市企业按规模分为中、小、微三种类型,分别构建模型进行研究。
3.1成都市中型企业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将数据输入软件中,进行建模,选择出即符合经济含义,又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由于亏损企业户均亏损额在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的拟合度不高,因此我们在此处暂时不考虑该其指标,其他指标的结果如下:
(1)行监测指标
1+0.463169×财务费用+0.63662×应缴税费;
营业收入=-0.000000+0.258066×利润总额+0.803620×工业总产值
营业成本=-0.000000+0.979458×营业收入
亏损面=-0.000002+2.519412×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1.883192×亏损额
(2)信心指数指标
生产经营状况(本月实际)=-76.258362+1.693996×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下月预测)+0.569140×企业用工短缺人数-0.289976×国内市场订单情况;
生产经营状况(下月预测)=42.096848+0.263786×国内市场订单情况+0.496548×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本月实际)-0.272915×企业用工短缺人数;
3.2成都市小型企业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将数据输入软件中,进行建模,选择出即符合经济含义,又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结果如下:
(1)行监测指标
利润总额=0.0000001+0.492473×用电量+0.629633×工业总产值;
营业收入=-0.000000+0.058719×应交税费+0.149522×利润总额+0.851016×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0.000001+1.125306×营业收入-0.166351×利润总额;
亏损企业户均亏损额=-0.000000-0.260981×应交税费+0.626610×亏损面+0.622096×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
(2)信心指数指标
生产经营状况(本月实际)=-29.882092+0.290382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下月预测)+1.134294企业所在行业整体经营状况(本月实际);
生产经营状况(下月预测)=-41.916710+0.891635×企业所在行业整体经营状况(下月预测)+0.461113×原材料和能源购入价格上涨影响+0.505847×国内市场订单情况;
3.2成都市微型企业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
将数据输入软件中,进行建模,选择出即符合经济含义,又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结果如下:
利润总额=0.000000+0.177800×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0.626276×亏损额+0.638147×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0.000001+0.071836×用电量+0.867915×营业成本+0.13648×户均从业人员;
营业成本=-0.000001+0.990420×营业收入;
亏损企业户均亏损额=-0.000002+0.887616×营业成本-1.355153×利润总额;
(2)信心指数指标
生产经营状况(本月实际)=-37.091003+1.156818×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下月预测)+0.287636×企业用工短缺人数;
生产经营状况(下月预测)=6.474245-0.255008×企业用工短缺人数+0.799071×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本月实际)+0.384108×能源能否满足需要;
4、结束语
从上面的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组织数据挖掘(GMDH)和统计分析的集成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部分模型拟合精度甚至显示为100%,初步发掘出一些影响成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促进和制约因素。
对于运行监测指标选取的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户均亏损额以及亏损面这5个指标,不论是何种规模的企业其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密切相关,而且营业成本越高,营业收入就越高,但是利润总额却不一定增加。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比例。而从企业亏损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率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总的来说,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出制约和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对于企业信心指数指标,我们选取了企业生产总体经营状况的本月实际和下月预测两个指标来分析,在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与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企业所在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预测的状况良好,则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状况和预期也就越好。即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会正向增加企业发展的信心。
综上所述: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利用自组织数据挖掘技术和多元统计相关知识,探究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因素是非常适用的。从模型中决策者可以提取出决策所需要的依据,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使中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强,朱映凤,袁晨.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2]吴勤学,符亚明.基于GMDH网络的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6).
篇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的下滑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走势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于2011年8月~10月组织实施了“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截至10月15日,全国共有1,742家出口企业参与了调查。这些企业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4.6%和95.4%;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8.2%、41.8%和50%。职务系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4.9%。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调查样本基本情况见附录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调查是8月至10月进行的,因此调查数据反映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出口企业的相关情况。此外,由于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纺织、服装行业中,因此本报告对这些有代表性的行业进行了分组分析。同时,本报告还对中国主要的出口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进行了分组分析。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比2010年明显回落,其中“珠三角”地区出口企业、小型出口企业和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困难相对较大;与2010年相比,目前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数量和生产量增幅放缓,订货减少,设备利用率有所下降,库存略有增加;受到成本上升、税费负担较重和融资难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缩小、资金紧张状况更加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年以来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基本回落到2009年的水平,不过与当时不同的是,2009年调查反映出来的出口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外需市场明显下滑,造成出口企业的订货减少;而目前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偏紧、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也可以从目前出口企业订货情况好于2009年,而资金要比2009年更加紧张这一数据中得到印证。
调查还发现,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出口企业对未来国际经济形势较为担忧,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也比前几年更为谨慎。与此同时,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加快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出口企业经营者的共识,但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大了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特别是偏紧的资金环境对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尤其是长期投入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企业家希望政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实减轻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税费负担,营造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出口企业2011年总体经营状况
1、外贸出口需求不足,出口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回落
今年以来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需求比2010年有所下滑。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目前外贸出口需求“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企业经营者占58%,比2010年多了6.7个百分点;认为“合适”的占26.3%,认为“很旺”或“较旺”的占15.7%,均低于2010年(见表1)。
表1 2007~2011年企业外贸出口需求情况(%)
很旺
较旺
合适
不足
严重不足
总体
2011年
0.8
14.9
26.3
50.2
7.8
2010年
2.0
18.6
28.1
45.9
5.4
2009年
0.7
2.4
5.5
59.7
31.7
2008年
1.8
14.8
21.8
53.0
8.6
2007年
12.7
48.3
20.9
16.7
1.4
“长三角”地区企业
1.1
15.2
29.2
48.5
6.0
“珠三角”地区企业
1.5
11.3
21.2
56.1
9.9
“京津冀”地区企业
0.6
14.3
24.8
46.6
13.7
大型企业
2.2
16.1
22.6
51.8
7.3
中型企业
1.2
13.6
27.6
49.5
8.1
小型企业
0.4
15.8
26.1
50.0
7.7
纺织业
0.9
10.3
21.6
48.2
19.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9
11.1
26.5
49.5
12.0
机电行业
0.6
15.5
篇3
财务分析报告是指财务部门及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经营的效率与效果、企业对外所欠债务及股东留存收益状况、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状况进行总体的评析所形成的规范的文字和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一定时期财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有代表性的分析结果进行概括与总结,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敏感人群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交易决策等都有重要意义。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是:
1.为企业改善与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及决策依据。企业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研究能够分析揭示出企业以往生产经营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效果、支付及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了数据及信息依据。管理层可针对严谨缜密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财务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是企业经营者向企业权力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的书面材料。财务分析报告一方面总结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业绩,阐述了本期或一个阶段内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或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财务分析报告揭示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经营及财务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
3.为企业外部或潜在的财务报告使用人(包括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提供参考。
二、编制财务分析报告前应关注的重点
1.要充分了解财务报告及其分析报告的阅读对象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分析报告的关注重点及文字表述也应予以微调。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人员要以大量的基础财务资料为素材,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以财务分析特有的方法为手段,分析研究基本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其成果的变化过程。
2.了解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阅读者所需要关注的重要信息。在撰写分析报告前,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同各个层面的分析报告阅读者进行沟通,捕获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信息”。努力实现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和主营业务服务,这也是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
3.在编写分析报告前,要有一个清晰的财务分析框架,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是采用比率分析框架,财务报表是一个完整的报告体系,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汇总了公司在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利润表汇总了公司在某段时期的收入和费用。管理层为了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助的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也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习惯上称为损益表比率;第三种比率反映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个“存量”项目加以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存量”项目作为来自资产负债表的余额,不能准确地反映这个变量在一定时期的流量变化情况,因此采用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余额的平均值作为某个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的分母,可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的整体情况。下面提及的保障比率、周转率和盈利能力比率均属于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都需要采用“存量”项目的平均值。
4.财务分析报告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为基础的,所以应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及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从业务的角度分析财务数据形成的原因,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懂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就数据论数据,无法分析数据背后所表达出来的企业经营业务存在的问题。另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是通常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蕴含着相关业务的增减变化。财务分析人员只有通过对经济业务的了解和熟悉,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才可进一步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得来的专业的分析报告也可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
1.财务分析一般要遵循“查找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对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建议和措施”的步骤。因为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揭示问题,而是要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财务分析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一般采用重点交集原则及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企业财务及经营数据的异常情况。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对于重点数据交集的事项作为重点问题予以把握,对于重点问题要着重分析,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篇4
从3月底到6月初,公开信息显示,肖亚庆已有6次对国企进行调研的经历。记者发现,这也是肖亚庆自去年2月担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以来调研最密集的一段时期。李锦向记者提及,今年国企改革进入全面推进落实期,国资委主任密集调研既有总结经验的意图,也有“督战”改革的味道。
从肖亚庆的调研足迹来看,实体产业类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情况也是最主要的关注点之一。
今年以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明显向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55829.7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利润总额8247.5亿元,同比增长24.8%。
去年以来,在实体产业领域,央企兼并重组不断推出。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国企的重组整合主要也会在实体产业上展开。
篇5
Key word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5-02
0引言
由于油气开发生产过程的特殊性,使得油气开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收益回报期长和生产成本变化规律特殊等特点,同时,石油产品自身具有相似和同质性,很难通过产品差异和质量形成竞争优势。因而,努力控制生产成本,进行科学生产经营决策成为当前油气开采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求的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整理数理,当前关于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质量过程化、生产经营决策定量化三个方面。
1生产成本结构优化方面
生产成本是油气开采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风向标,近些年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相对于国际石油巨头,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在开发技术和生产经营方面还存有较大差距。为了有效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国内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展开行业对标,总结国外石油企业成熟的生产成本控制经验。
冯红霞等(2002)选取国外11家石油公司与国内油田进行对标分析,并指出了国内外油气生产成本的主要差异。结合国外油气生产的经验,他指出要缩小与国外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差距,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成本。主要的控制措施有:①扩大成本控制空间,将勘探开发成本纳入生产成本管理范畴;②综合调整老井产量,降低自然递减和开采成本;③加强精细油藏管理,提高措施的有效率;④推行成本作业法,降低生产操作成本。
李志学等(2008)比较了国内外油气会计准则关于油气生产成本构成的差异,并借助国内外石油企业的历史数据信息,分析研究了影响油气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同时,他指出虽然国外石油企业巨头的生产成本近年呈现递增趋势,由于其在勘探开发、生产管理方面的优势,相对国内石油企业仍有很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基于此,总结了国外石油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经验:①在全过程中成本中确定合理的生产成本比重;②实现生产成本与国际油价的联动;③保持储量结构的优化。
邴绍献等(2008)借助以往的历史数据资料,横向比对了国内外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并对生产成本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重点对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壳牌公司的生产成本项目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生产成本攀升的原因。他强调虽然国外石油巨头的生产成本近些年有所上升,但是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仍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具体表现在:①资源结构合理;②经营管理体制创新;③投资决策优化;③采用降低成本的先进生产技术。
综上所述,国外石油企业在生产成本结构合理化方面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在成本核算方面,将勘探开发等成本都纳入了生产成本考核范围内;在成本变动方面,实现与国际油价的接轨,保持对油价的敏感,以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和生产成本;在资源成本方面,一方面要扩大资源储量空间,优化资源结构,另一方面要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老油田的措施产量。
2生产经营质量评价方面
对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的合理评价,是决策者进行科学方案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对生产经营评价多偏重对经营结果的衡量,缺少对整个生产过程和运行质量的综合考评,这也将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生产决策。为此,国内有研究对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改进调整,并对运行成果进行了经验总结。
张玉顺等(1996)指出为保持油气开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科学的石油预警评价体系,并将其分为油气资源利用和生产能力利用两大部分。接着他又进一步将整个体系细分为资源探明程度、储采比、生产趋势值和产能消耗系数等4小类指标,用以更合理的评价油气开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最后,他指出合理的生产能力经营和利用,要充分考虑市场客观需求,据此调整油田的经济寿命周期,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李兴国等(2002)指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结果阶段,应将经营评价扩大到生产的全过程。整个生产经营评价系统除了生产成本、总量产出和经济效益等投入产出领域外,还应涵盖勘探开发、工作质量和运营质量等过程领域。他指出为了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要对各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并且还设置了用以体现整体运营能力的景气指数指标,以便能从整体和分项对生产经营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杨其平(2010)认为要实现油气开采企业低成本生产经营,必须要建立起低成本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促使油气开采由生产任务型向综合效益最优型转变,从而实现生产成本需求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均衡。他提出要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必须开展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核,具体有:①成本管理覆盖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强调事前控制与事中管理;②建立生产经营状况预警机制,以进度计划和预算费用作为标杆,适时调整投入规模与方向;③强化生产过程中重点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成本的高效使用率。
此外,还有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数理统计分析模型,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和动态生产能力进行了经营评价和预测分析,借助评价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应对措施。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均认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应仅停留在结果考核层面,而应扩大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广泛的开展事前和事中控制,在萌芽阶段解决各种质量和管理隐患,所以,要求开展对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和运营中过程质量的评价研究。
3生产经营决策制定方面
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是油气开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针对各个开发生产阶段,都需要作出重要程度不一的生产决策。这些生产决策具体可到单井或班组,也可到整个企业或油田,决策形式也可分为定性、半定性和定量等形式。由于油气开采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生产决策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油气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保障决策思维和过程的系统化和层次化,有研究对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内容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唐军等(2001)在考虑生产经营费效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开采企业最高经济极限原油产量的决策分析模型,用以比较生产操作成本与产出收益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将生产成本、管理、财务等各种费用进行归类,提出了油气产品的完全成本,并利用历史资料统计和实际数据,建立了油气开采成本预测模型。通过预测产量与经济极限产量的比较,对油田或单井的经济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决策。
常彦荣等(2006)针对传统的产量生产监控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实时跟踪产量变化,并能给出异常波动预警的生产运营监控体系。该体系能更有效的进行事前控制,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预测信息与报警提示,能使生产管理部门的决策行为更加主动有效。通过体系的实施效果反馈,可以看出这种预测管理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
褚冉冉(2009)从气田开采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大牛地气田的勘探开采实际,引入动态盈亏平衡模型,实现了生产经营决策的定量化管理。通过对资源投入和生产成本结构的分析,建立了涵盖投入、生产、产量和效益的决策分析模型,不仅实现了对整个气田生产经营决策定量化,还能对单井经济单元进行效益分类,提高了对气田开发高风险性的有效控制能力。其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气田的勘探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更注重定量化的系统分析,结合获取的历史统计数据和现场实时数据,建立量化的决策模型,有效减弱了决策者的主观片面性。通过建立涵盖油气开采全过程的评价模型,能够及时、全面、客观的掌握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利于科学决策的做出。
4结论
生产经营管理作为油气开采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油气开采企业未来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为切实有效的提高我国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本文中,将对国内外成熟的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参考文献:
[1]李志学,芦伟.我国油田生产成本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外的对比[J].资源与产业,2008,10(4):40-46.
[2]邴绍献,李志学,王兴科,芦伟,赵小军.国内外油田生产成本结构对比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5-9.
[3]冯红霞,曾唯一,幕庆涛.国内外油气成本对比分析和油田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4):18-21.
[4]李兴国,张克录.油田生产经营运行质量的评价体系[J].统计与决策,2002(11):11.
[5]杨其平.浅谈油田生产单位低成本经营的有效途径[J].内江科技,2010(5):145.
[6]罗佐县,张礼貌.近年来中外石油公司生产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9):39-41.
[7]段鸿彦,高兴军,程仲平,杨纯东,李洪海.用置信度加权平均方法预测油田生产动态[J].特种油气藏,2003,10(5):42-46.
篇6
一、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相结合
1、偿债能力的分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筹资方式是负债筹资,如果企业资金流转不畅通,不能到期还本付息,则企业信誉就会下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用现金流量和债务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否有足够偿还到期债务。具体可以用以下两个比率来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总负债 。以上两个比率值越大,表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但是并非比率值越大越好,因为较其它资产而言,货币资金的收益性最差,如若企业货币资金数额过大,则可能是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不能充分运用现有资产,而且投资活动管理存在欠缺,使企业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货币资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
2、支付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货币资金除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外,还用于购买货物、支付工资、缴纳税金、购买设备、分配利润等等。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货币资金,那么正常的经营活动就难以维持,更无发展可言,投资者就违背了投资的初衷。所以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入,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进行比较。
首先,用企业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减去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其余额即为企业可用于投资及分配的现金。 在不考虑筹资活动现金收入的情况下,它们的关系是:可用于投资、分配利润的现金=本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偿还债务的现金流出-经营活动各项开支。如果企业本期可用于投资、分配利润的现金大于0,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就足以支付本期债务及日常经营活动支出,企业经营基本正常;反之,当企业本期可用于投资、分派股利的现金小于0时,则说明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加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收入不足以支付企业债务和日常支出,需要通过筹资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
二、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比较分析
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指标与损益表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客观的评价企业盈利的质量。 盈利质量分析是指企业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盈利质量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比若大于等于1,说明会计收益的收现能力较强,利润质量较好;若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部分收入没有收到现金,或者净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利润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威胁企业的生存。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比值大,说明销售收入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比值小,说明企业销售政策过于宽松,欠款回收不利,存在大量应收账款,资金周转会有问题。
篇7
以下根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对三大财务报表的解读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资产负债表的快速解读
1、 资产项目构成分析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在流动资产分析中,报表使用者可以把流动资产的项目大致分为4类:货币性资产、短期投资类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信用资产、存货资产。将上述资产项目的增减幅度与流动资产总额的增减幅度做出比较分析,从而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增减幅度的原因。比如:企业中的货币资产的增长幅度(或短期投资类资产)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将增强;企业中的信用资产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资产的增长幅度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的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如果企业中的货币资产的增长幅度(或短期投资类资产)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存货资产的幅度小于0,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接近其他指标,说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增强,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增强,企业加快市场回收工作,增加现金回笼,流动资产的结构有很大改善。
如果企业当年的资产变化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或者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变动而引起,说明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方向转移。报表使用者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形式。因此,建议报表使用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2、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构成分析
企业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该企业。其特点为:企业必须偿还,在偿还本金时,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在财务报表中一般将其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在流动负债的分析中,报表使用者可以将流动负债简单的划分为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收款、应付税金、应付工资、预提费用),融资环节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收益分配环节的流动负债(应付股利)。如果企业流动负债的比重中营业环节的流动负债的比重比较大,那么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为营业性质,成本比较低。在构成中,如果其他应付账款、预收款、应付账款占流动负债的比重任意一项增幅达80%以上,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开展的不理想,欠款增多,资金压力比较大;如果融资环节的比重上升,那么表明企业的短期融资活动增加,企业的经营业务波动性提高;如果收益分配环节的比重上升,企业的收益分配的负担将有所提高。
在分析中,报表使用者还可以将企业的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合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来源是长期还是短期,来源与内部积累还是来源与外部筹措,从而揭示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比如:流动负债大于45%,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小于55%,表明生产者经营性负债水平比较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重要性增强,风险增大;流动负债位于30%---45%,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于55--70%,表明企业资金结构位于正常的水平;流动负债小于30%,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大于70%,表明企业资金结构的稳定性很高,独立性较强。
二、利润表的快速解读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营业外业务=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我们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1、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都为正,或者经营性利润>0,投资收益>0,营业外业务〈0,即当期收益为正。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较稳定,状况比较好;
2、如果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为正,而营业外业务亏损多,致使当期收益为负数,表明虽然企业的利润为负,但是是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所导致,够不成企业的经常性利润,所以,并不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状况,这种亏损状况是暂时的;
3、 如果经营性利润大于0;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小于0;致使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小于0,当期收益小于0,说明企业的盈利情况比较差,投资业务失利导致企业的经营性利润比较差,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够稳定;
4、 经营性利润〈0,投资收益〉0,营业外业务〉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0,说明企业的利润水平依赖于企业的投资业务和营业外业务,其投资项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报表使用者应该关注其项目收益的稳定性;
5、 经营性利润〈0;投资收益〈0,营业外业务〉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0。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差,虽然当年盈利,但是其经营依赖于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持续下去会导致企业破产;
6、 经营性利润〈0,投资收益〈0,营业外业务〈0,致使企业的当期收益〈0。说明:企业的盈利状况非常差,企业的财务状况值得担忧。
三、现金流量表的快速解读
在现金流量表中,企业的净现金流量是由经营现金净流、投资现金净流、融资现金净流三者合计组成。由于现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基础,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各个项目的现金状况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分析对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很重要。
我们对企业的现金流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 为"+",融资现金净流为"+"。这种公司主营业务在现金流方面能自给自足,投资方面收益状况良好,这时仍然进行融资,如果没有新的投资机会,会造成资金的浪费。
2、 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为"+",融资现金净流为"-"。这种公司经营和投资良性循环,融资活动的负数是由于偿还借款引起,不足以威胁企业的财务状况。
3、 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为"-",融资现金净流为"+"。这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通过筹集资金进行投资,企业往往是处于扩张时期,这时我们应着重分析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4、 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为"-",融资现金净流为"-"。这种公司经营状况虽然良好,但企业一方面在偿还以前的债务,另一方面要继续投资,所以应随时关注经营状况的变化,防止财务状况恶化。
5、 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为"+",融资现金净流为"+"。这种公司靠借钱维持生产经营的需要,财务状况可能恶化,应着重分析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是来自投资收益还是收回投资,如果是后者,企业的形势将非常严峻。
6、 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为"+",融资现金净流为"-"。经营活动已经发出危险信号,如果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来自收回投资,则企业将处于破产的边缘,需要高度警惕
篇8
1.经营能力。经营能力通常是指包括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人们通常将经营能力看成企业生产管理状况好坏的重要途径,并通过经营状况对企业的经营进行评价。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经营评价是以财务评价为主。如日本的“五性”分析法、美国的沃尔评分法、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等。此后,随着经营评价的发展,人们在传统的财务评价的上,开始融入非财务性的指标。如霍尔提出的“四尺度”论,从质量、作业、时间、人力资源四个角度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价;戴维?P.诺顿提出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经营评价,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融合的方式,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价显得更加客观、准确。
2.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根据供电企业的经营现状,可以将供电企业的经营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产品方面无差异性。与传统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相比,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供电企业来讲,其生产的方式是单一、大批量,并且产品不存在差异。而对于一般的生产经营企业来讲,却拥有自己的产品体系,并且产品是多样化和多类别的。对供电企业来讲,但是对于供电企业来讲,其产品单一,并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差异,只能提供电能。虽然存在一些经营性的项目,但是对供电企业的收入贡献来讲,这些项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由此可以说明,对对不同的供电企业来讲,其产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不存在差异化竞争的问题,即便竞争,也只能是成本领先竞争。
第二,生产连续性。对电力能源来以,其不能储存,产品的供需必须瞬间完成,并严格根据需求来确定生产。因此,针对该特点,对供电企业来讲,在产品方面不存在任何的库存、搬运等经济活动。
第三,电价具有指令性。鉴于电力产品还存在公共属性,从而使得定价存在带有极强的行政指令,而缺乏市场定价的特点。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的定价完全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和结合自身的成本进行自主定价的。正是这种行政性的约束,给供电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多约束和限制。
第四,生产运营稳定性。供电企业属于公共服务行业,如果中断,势必给人们生活和企业活动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对供电企业来讲,必须要保证其电力输送和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五,行为目标具有公共属性。对供电企业来讲,除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外,供电企业还承担着社会公共责任和政策调控的智能,而不能严格地按照市场经原则去经营。
结合经营能力评价和供电企业经营的特点,本文则从供电企业经营业绩、内部运作和发展潜力三个角度对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M行评价。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模型
1.指标体系设计。在科学性、完整性等原则下,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等对供电企业的经营能力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从而得到下表的体系。
2.权重确定。根据目前主流的权重确定方法,选择AHP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该方法简单,并且可将较为困难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基本步骤是构建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每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得到判断矩阵。
A=(aij)n×n (1)
(上接14页)
其中,aij>0,aij=■。
求取特征值λmax:
AW=λmaxW (2)
由此可以推导出:
λmax=■ (3)
3.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赋予不同指标权重,然后结合建立单因素评价集,从而得到不同指标权重下U与因素评价V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R求得综合评价的结果。
B=A?R (4)
其中,R=r11 r12 … r1mr21 r22 … r2m… … … …rn1 rn2 … rnm (5)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广东某供电公司2014年的经营状况为例进行评价。根据计算可以得到D1相对于D的权重和综合评价结果。
W=(0.14,0.48,0.38)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B=(0.37,0.28,0.25,0.10)
篇9
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市场环境日渐开放,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要求越来越苛刻,财务透明度要求愈涨愈高,面对这些挑战,将业务智能技术与企业经营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工作紧密结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1]。石油化工这一传统行业更是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情形,如何从僵化的体制中走出来,如何将现代化的管理注入其中,是石化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针对石化企业现状,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是一般性的解决方案,决策支持系统在其他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对于石化行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石化行业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不能够完全照搬现成的应用中的其他行业决策支持系统[2]。本文讨论了一种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实现了对石化企业决策过程的有效支持。基于本文框架,已在中石化下属某子公司成功建设了“生产经营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良好地支持了企业的运作。
1、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虽然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基础信息化系统[3]。这些系统称为在线事务处理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4],其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帮助企业经营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但是,这些分散的系统存在着以下问题:(1)系统分散,无法有效整合,形成数据孤岛。(2)随时间增加,产生海量数据,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3)系统之间存在冗余,增加维护成本。(4)各系统之间交叉领域的数据无法有效存储,只能以EXCEL表格形式或纸质文档存储。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如何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使得业务人员(包括管理者)能够充分掌握、利用这些信息,并且辅助决策,是决策支持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通过数据和数学模型的应用,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5]。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数据结构化不高,说明不充分的问题,其通过使用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决策支持系统不是为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的,其面向的使用人员不需要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就能很好地使用此系统[6]。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对用户决策改变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用户可以方便地改变各种参数以获取不同的策略。
2、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2.1 系统总体构架
石化企业属于流程型企业,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投入不同的原料配比,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而市场上原料与产品的价格也是实时变化的,这些基本的特点决定了其决策支持系统都需要哪些功能模块。
首先,需要构建数据仓库来整合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IT基础资源,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基础;同时,现有的信息系统必定不能完全满足决策支持系统对数据收集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数据录入模块,工作人员可以将系统必需的数据通过此模块录入系统,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使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图表等形象化的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呈现给管理人员,因此,展示模块也是石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石化企业的行业特点,决策支持系统中最能体现其决策支持本质的模块应该有分析模块和测算模块,分析模块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需求形成自定义的图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测算模块是指根据企业现在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下一步如何调整原料采购、生产结构才能使得利润最大化。系统整体结构框架如下图1所示。
2.2 数据仓库建设
如上所述,现在石化企业已经普遍实施了各类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经过长期运行,已经产生了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是非常有用的。这些数据中既包括大量有用的信息,也包括大量无效或冗余的信息,因此,就需要建设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的建设是实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时变的、永久的数据集合[7]。其与数据库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数据库是面向事务的,而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石化企业的业务主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生产,供应,销售,库存,装置运行情况,财务等。关于这些主题的数据分散地存储于各个系统中,需要经过抽取,清洗,转换等步骤形成各个业务主题数据仓库[8]。
针对各个业务主题建设数据仓库是整个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仓库的建设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各个业务主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这些因素决定了决策支持系统能否很好地支持企业的运作。
2.3 数据录入与展示模块
数据录入模块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仓库中数据结构的完整性和扩展性。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一般都不会完全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从现有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形成的数据仓库是不全面的,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录入相关数据,保证数据仓库的完整性。同时,在石化企业中,报表系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类系统,这类系统提供数据的方式一般是以EXCEL报表的形式,因此,需要在决策支持系统中提供EXCEL报表整体录入功能,方便数据的维护。随着时间的变化,企业的业务主题可能会发生细微变化,例如原料种类的增减,产品种类的变化等,需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录入模块进行调整。
数据展示模块是一类在信息系统中很常见的模块,这类模块通过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以及数据表格等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展示出来。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展示模块也是必不可少的。展示模块中展示的数据应该包括能够反映出企业基本情况的常用数据,具体来说应该包括:采购数据展示,生产数据展示和销售数据展示。这些数据应该按年、月、日分类展示,通过年数据、月数据可以查看生产经营的历史情况,通过日数据可以查看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了解企业状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4 分析模块
展示模块所呈现的信息都是固定的格式化的信息,管理人员通过这些信息只能了解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当面临一个具体的决策问题时,这些信息是不能满足管理人员需求的。因此需要分析模块来解决管理人员如何获取信息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做到的是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数据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解决问题。
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最直观最方便的方式是图表,但分析模块中的图表不同于展示模块的图表。在分析模块中,图表必须是可以自由定义的,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图表中的数据项,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通过图表展示出来,数据库中存储的是结构化的数据,其中包含的信息是非结构化的,分析模块可以帮助决策者将这些非结构化的信息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并且不需要决策者了解有关数据库查询的知识。
2.5 测算模块
石化企业属于流程型生产企业,其基本的生产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装置使原材料进行规定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最终得到满意的产品,具有计划相对稳定、连续生产等特点[9]。当前的决策会影响企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需要提前做出精确的生产经营计划,这是决策支持系统测算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石化企业的生产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测算模块可以在不同的两个层面上进行开发,分别是企业整体层面和产品生产层面。测算模块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在企业整体层面上,从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决策支撑。原料采购测算模块中,应统计并预测不同产地原油的品质以及价格变化,从而决定应采购何种原油及采购量。生产测算模块应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变化,基于企业现有原料及生产装置能力,决定生产何种产品。销售测算模块应根据市场变化,预测各地区各产品的销售量,结合生产测算模块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库存成本在石化企业总成本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何安排原料及产成品库存安排,是库存测算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生产层面,需要依据企业的生产经验,进而抽象出具体的生产公式,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库。其可分为企业总流程生产测算,产品链优化测算和单产品优化测算。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测算模块可以对企业总流程进行优化分析等,也可以针对单一产品链进行优化测算,例如烯烃链、芳烃链等。对产品链可以进一步分解,对单一产品进行优化测算,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使得在原料固定的情况,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测算模块是对数据库与模型库的综合运用,模型库决定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性,模型库的建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
3、结语
石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必须依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的基础,贯穿决策支持系统整个构架始终的是对数据的使用,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对这些数据加以整合利用,从中提炼出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辅助决策。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本论文只是从整体框架上进行了讨论,具体实施时需要开发人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1]曾德华,郑晓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113-121.
[2]田军,葛新红,程少川,汪应洛.我国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的进展[J].科技导报,2005,23(7):71-75.
[3]杨丽欣.构建石化销售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1,6:37-40.
[4]王文亮.OLAP技术与OLTP技术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40-41.
[5]杨善林.智能决策方法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刘博元,范文慧,肖田元.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241-244.
篇10
一、应用一:计划工作检查
基层单位都需要根据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来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规划。在制定或者实行计划的时候需要根据一些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相关的数据主要是通过综合统计工具获取,再对计划工作执行状况进行检查,这样才能明确计划的执行是不是到位,从而强化计划的管理。而且还能够根据计划执行的状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此同时,通过计划工作检查还能够明确组织对计划提前完成的潜力,保证基层单位经济管理能够顺利的开展。我们以一个刚建立的企业为例,因为企业刚刚成立,必然在基层经济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其他各个部门也是刚成立不久,就会对于经济管理工作推卸责任,不能很好地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导致出现的问题一直拖下去,肯定会影响经济效益。假如这个企业从开始就采取相应的综合统计工具,对于企业各个部分以后的发展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就能够相应的减少基层经济管理的问题,保证企业能够按照计划来进行生产和经营,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二、应用二:对比数据找差距,促发展
1.跟本单位历史数据比较。运用综合统计工具,基层组织可以把当前的生产经营数据跟以往的经营数据进行比较,明确组织当往的发展状况,对本单位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明确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之后,就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资源,提高单位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随之降低的就是资源的浪费率,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如果基层单位还处在萌芽和成长期,就需要紧抓这段有利时期,增加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把规模进一步扩大,争取获取更大的利益。当对比数据发现单位处在衰退期的时候,就要改变单位的发展方向,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尽快实现产品的转型和升级。
2.跟国内同行业比较。在基层组织中,借助相应的综合统计工具能够方便组织进行横向的比较,这样的比较能让组织清楚地确定自己在同行业中位置,认识到自己单位跟其他单位之间存在的差距。还能找出自身的发展优势,认清发展劣势并给予改进,使得基层组织在复杂的经济管理中明确发展方向,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也能全面提高组织的竞争实力。这些基层组织通过综合统计工具,对本组织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市场需求、组织的规模和竞争能力跟同行业其他组织相比较,清楚地认识到组织现有的生产水平,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前进的目标,使得整体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比如,在生产经营结构方面,通过运用综合统计工具,找出跟同行业相比在生产经济结构中的差距,这能够及时更新和调整组织结构,让基层组织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再比如,在销售方面,基层组织能够利用综合统计工具,在产品的销售方面跟同行业进行比较,明确自身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不是存在问题,产品销售是不是顺畅,看组织是不是能够继续扩大再生产,通过这种方式继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假如产品处在相对滞销的状态下,就要尽快地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3.跟国际同行业比较。在进行基层经济管理的时候,要运用综合统计工具,跟国际同行业中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对比,找出组织在经营中的缺陷。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不断对组织的技术进行创新,进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让组织在竞争中立足。比如,某组织的生产工艺一直处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但是通过把自身的技术水平跟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相比发现本单位的技术水平也不是特别先进。当这样一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要进行认真的调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组织的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篇11
现金资产比率=现金类资产÷资产总计×100%
2013年现金资产比率=1,764,640,567.12÷16,455,348,315.56×100%=10.72%
2014年现金资产比率=2,334,452,484.17÷16,243,077,506.30×100%=14.37%
2015年现金资产比率=1,819,769,267.93÷13,766,008,708.13×100%=13.22%
现金主要是企业用于直接偿还债务、材料采购和支付日常经营必须用现金支付的资金。过现金量多或过少对企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现金本身是不会产生利润的,所以,占用过多的现金容易造成生产经营上的浪费,从而导致现金的闲置,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不足又会对日常支付造成影响,进而造成财务上的困境。
二、现金流量分析
(一)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
根据哈药集团现金流量表对哈药集团2013、2014、2015年现金流量汇总如下:
现金流入:16,565,450,422元、16,381,999,346元、15,041,595,434元;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16,107,211,726元、16,380,267,177元14,977,281,704元;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359,158,695元、1,732,169元、6,313,730元;
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99,080,000元、0元、58,000,000元;
现金流出:16,867,981,543、15元,784,168,675元、15,556,600,929元;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出:15,965,572,029元、15,244,167,589元13,317,266,304元;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出:656,747,758元、386,594,093元、290,752,280元;
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出:245,661,755元、153,406,993元、1,948,582,345元;
哈药集团连续3年的现金流量的定基百分比数据和环比百分比数据如下所示:
2014、2015年定基百分比(以13年为基数%)
现金流入:98.89%、90.80%;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101.70%、92.98%;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0.48%、1.76%;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无、58.54%;现金流出:93.57%、92.23%;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出:95.48%、83.41%;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出:58.86%、44.27%;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出:62.45%、793.20%。
2014、2015年环基百分比(以上一年为基数%)
现金流入:98.89%、91.8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101.70%、91.43%;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0.48%、364.50%;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无、无;现金流出:93.57%、98.56%;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出:95.48%、87.36%;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出:58.86%、75.21%;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出:62.45%、1270.20%。
根据数据对哈药集团进行定基发展趋势的分析,哈药集团的现金流入量在不断减少,2015年筹资获得现金流入与2013年相比有所下降,这说明企业对于筹资的依赖性有所减小。
现金流出量也在不断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快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减少速度,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尽流量在逐年下降,值得引起企业的注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减少了55.73%,说明企业为保持自身的稳定缩小了投资力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呈快速增长,相比2013年增长693.20%,说明哈药集团面临着借款到期额逐年增多的风险,也可能是由于哈药集团用更多的现金发放股利,从而影响了内部筹资。
对哈药集团进行环比发展趋势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入在不断减少,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的减少速度不断增加,其速度与总现金流入的速度几乎相近,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2014年与2013年相比比较平稳,2015年小幅度增长,2015年与2014年相比大幅度增长。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2015年与2013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是2015年与2014年相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有明显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的减少速度在不断增加,2014和2015这两年减少速度比较平稳,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减少速度2014年比2015年都有所上升,但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2015年与2014年相比呈大幅度增长,使得整体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呈现不稳定的趋势,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全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哈药集团2013、2014、2015年现金流量各个项目净额分析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41,639,697元、1,136,099,588元、1,660,015,400元;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97,589,062元、-384,861,924元、-284,438,550元;
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46,581,755元、-153,406,993元、-1,890,582,345元。
从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13-2015年哈药集团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逐年增多,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为"+",投资现金净流为"-",筹资现金净流为"-"。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虽然良好,但企业一方面在偿还以前的债务,另一方面要继续投资,所以应随时关注经营状况的变化,防止财务状况恶化。
(二)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哈药集团2013、2014、2015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汇总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5,274,026,475元、15,597,386,661元、14,239,489,991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16,107,211,726元、16,380,267,177元、14,977,281,704元;
营业收入:18,091,934,502元、16,508,912,525元、15,856,207,778元;
应收账款:2,619,279,400元、2,386,915,274元、2,427,064,010元;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9,661,035,870元、8,952,955,481元、8,689,862,984元;
现金流出:15,965,572,029元、15,244,167,589元、13,317,266,304元;
存货:3,321,755,725元、3,342,856,511元、2,226,600,986元;
篇12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通过企业财务分析,找出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②预测企业未来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在当前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借助财务分析的手段对各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帮助企业当局做出正确的决策;③掌握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使领导心中有数,并将其作为决策、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或者只注意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变化,而没有真正把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当作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而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也不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对财务分析过程的综合性认识不够。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会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i,刁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的财务分析,往往是由财务人员坐在财务室里,面对几张报表和有限的资料对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而财务分析人员可能根本不了解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致使其分析的结果作用非常有限。一般而言,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对内部有关部门进行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财务分析,这样的分析结果才能比较切合实际地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财务分析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技术问题
(1)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我们知道,企业财务报表是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并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信息进行提炼加工而成,反映的是货币化的信息。而在当前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下,单纯依靠货币化的信息来评价企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结合本企业的具体状况,对有关报表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并结合一些非货币化的信息对企业具体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
(2)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财务比率的构建应当重视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而言,分子、分母要满足以下三种逻辑关系:①构成分子、分母的两部分要满足配比关系。比如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关系。②构成分子、分母的两部分要满足计价基础一致的原则。比如在计算存货周转率时,其中的销货成本和存货都应该按历史成本进行计价,而不能对其中的存货按现行价值进行计价。③构成分子、分母的两部分在本质上是关联的。比如在计算销售净收益率时,就应该将一些不随销售额变化的固定费用包括在净收益中。但是目前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少重视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不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点构造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致使一些分析结果根本不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3)财务分析人员对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理性的分析。财务分析本身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只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当注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问题,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情况。而我们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只是将分析结果与一些常规标准进行比较,没有对这些问题本身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滥用一些标准。
3、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
(1)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好不容易组织力量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其结果是,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2)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多方面的,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多方面的,财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应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比如企业管理当局在考虑偿还债务能力时,只是考虑企业偿还债务能力的改善;而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比如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改善。其结果是,企业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的决策,使企业好不容易从一个极端中逃脱出来,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因此,企业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时,应将企业看做一个系统,采取系统的措施,避免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管理正朝着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财务分析工作不仅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业务活动和各个业务环节,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诸如产品知识、技术知识、财经税收法规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掌握企业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尽管近几年我国财务人员的总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提高也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改进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
虽然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从以下这几个方面人手将有助于改进企业的财务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财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积极组织、协调各业务部门对财务分析的配合,支持、帮助财务分析人员熟悉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提高财务分析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从而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如果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较高,有时候根本没有必要按教科书中的条条框框进行分析,甚至只要通过直觉就可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故企业领导要重视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选择优秀的财务分析人员。同时,企业应在选择优秀财务分析人员的基础上,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适应本企业的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分析能力和对各种来源的财务分析数据的合理修正能力;也要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3、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
篇13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前瞻性的依据,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有大型的、管理手段先进的公司,都非常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定期进行财务分析或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例会。本文旨在结合企业财务分析实际,指出现行企业财务分析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提升财务分析的地位,强化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二、现有企业财务分析的不足
财务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财务素养和一定的生产经营综合知识。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分析人员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出来的分析报告常常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和其他部门管理者的关注,财务分析变成了仅仅为了分析而分析,例行公事,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和各个管理部门却常常为缺乏决策数据参考而苦恼,财务分析与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严重脱节。现有企业财务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着局限性。基本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首先,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无非是取实际数据与历史数据、预算数据、行业平均数据进行对比,而往往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指标或者公式是否合理,是否切合本公司的实际,比对指标是否科学等。其次,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资料,忽略了对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人、流出的分析和评价,忽视了企业价值的增加,而片面地沉迷于利润表数字的增大,导致决策者误判形势,错误决策。
2.重历史数据分析,轻前瞻性分析。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更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未来,为未来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而现有财务分析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数据的分析,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生产经营决策的各个因素的变化等缺乏有意义的分析,失去了财务分析的导航作用。
3.重数据比较,分析不够深入。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一般而言都是数字描述较多,但数据分析的力度很小。通篇大多是比绝对值的大小,比相对值的大小,有深入一点的,也只是拿某个比率的分子分母比较一下,简单分析一下因素的影响,没有继续深入追究比率大小背后的深层原因,即产、供、销上的问题,没有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因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等缺乏了解,结论与生产经营脱节。
4.模式和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5.缺乏可比性。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因为计算指标的口径不一致,财务指标缺乏可比性。
三、现有企业财务分析的改进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根据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模式,静态指标主要是反映历史成本的财务状况,动态指标主要是反映不能直接体现现金质量的收益成果。因此,企业应考虑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一是要重视企业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对一些格式报表上无法反映的情况进行说明。二是要尽量完善表外披露模式,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三是考虑增加专用报表,如对于人力资源、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财务状况等进行专项报告。
2.财务分析人员应提高职业判断力,加强对生产经营的了解,以便使分析更有针对性。一方面由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不深入,做出的分析不能切中要害;另一方面现在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深入推进,财务人员工作细化、专业化程度加深,每名财务人员不仅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够了解,对其他同事的工作接触也很少,对财务各个模块的衔接关系所致甚少,因此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所在。
3.拓宽财务分析内涵。
(1)基本财务报表数据结合附注内容进行分析。如财务报表中揭示的存货信息,实际上是众多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明细科目汇总而成的,因而在财务分析时,必须结合附注中存货的构成进行分析。
(2)表内分析与表外分析相结合。企业财务经营成果的变化,其起因并非都是财务方面的,更多的是企业非财务性的因素导致的。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都是定量的,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化,使定量标准经常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结合定性标准的应用。
(4)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企业经营和理财的过程和效果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
4.专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不再局限于每月一次的综合分析,而是将专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在现有月度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发现某些项目数据异常,可随时发现,随时分析,形成专项分析报告。在对高度概括的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时,可针对某一指标的异常变动进行深入挖掘。
5.注重前瞻性分析。前瞻性分析需要了解未来的市场状况、生产经营状况、流动负债尤其是需要到期立即偿还的借款、企业的投资计划、企业现有现金流和未来现金流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是否面临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否需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投资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