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离任审计常见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离任审计常见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离任审计常见问题

篇1

1妊娠是女性一生中的特殊阶段

妇女妊娠后,在新生命孕育的过程中,经受着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变化,对其身心影响很大。因此,做好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和保健,对保护妇女和胎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1.1妊娠期常见生理反应和心理问题

1.1.1将为人母的复杂心理:发现自己怀孕时的心理状况往往是既高兴又担心。正常怀孕后,妇女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将为人母的喜悦。同时也深感难以承担母亲的责任而感到惶惑和紧张,有的担心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胎儿的正常发育,胎儿是否健康,是男孩还是女孩等。尤其是生育年龄较大的孕妇更容易产生各种猜疑和紧张害怕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与心理状态可能成为流产、早产的诱发因素,也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及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等。

1.1.2停经及早孕反应:健康的已婚妇女,月经正常,如有停经现象,首先应考虑是否妊娠。妊娠停经6周左右有乏力、头晕、嗜睡、恶心、择食、流涎、食欲不振、呕吐等现象,且多发生在早晨,称为早孕反应。一般在12周后自行消失。

1.1.3尿频及的变化:妊娠期间,因为子宫增大,前位子宫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后位子宫压迫直肠出现便秘;同时激素的影响会使胀痛或疼痛。

1.1.4中晚期妊娠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腹部逐渐增大,自觉有胎动,并逐渐可以触到胎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妊娠中晚期还常出现下肢浮肿、贫血、下肢痉挛、便秘、腰背酸痛、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等。此期,孕妇增加了对分娩的恐惧与担忧,尤其对分娩引起的疼痛、损伤和小孩的健康很担心,因此睡眠常受影响。孕妇也很敏感,需要亲人和医护人员的关怀。

1.2心理护理与保健

1.2.1保持良好的妊娠心态:婚后妊娠既是正常的生理生活现象,也是每对夫妇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怀孕后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不要因过喜而激动,也不要因一些小事而自感悲伤。许多研究表明,孕妇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有时甚至因此发生难产。所以,妊娠期要做到心宽、开朗、随和,始终以平和的态度为人处事。

1.2.2关心孕妇的情感生活,避免不良情绪的危害:怀孕期间,孕妇需要来自家庭、亲友、丈夫、同事、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给予体贴、关怀和理解。尽量减少家庭琐事对孕妇的劣性刺激。在这一非常时期,要打消孕妇所有的顾虑与恐惧,解除精神紧张与压力,帮助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1.2.3孕期营养:孕妇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对女性就非常重要。一旦怀孕,孕妇就必须摄入自己和胎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如果出现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和智力发育,还容易造成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和胎死宫内。因此,孕妇要保证每天吃好,饮食要多样化,要选择各种各样新鲜的营养丰富的食物,其中尤以蛋白质、糖、钙和多种维生素最为重要。少吃含糖高、含盐多以及精加工的食品。

1.2.4合理安排孕期生活,做好产前检查: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为使孕妇安全度过这个时期,孕妇要预防疾病,防止病毒感染;要谨慎用药,尤其是头三个月,正是胎儿各器官发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胎儿对药物特别敏感。但若病情需要,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以免贻误治疗,给母子带来不良后果。不要吸烟、大量饮酒,且要避免接触放射线。

着装要宽大舒适、寒暖适宜,不宜系紧袜带和裤带,穿紧身背心,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引起静脉曲张,限制胎儿活动而致胎位异常。

孕妇每天要保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卧室空气要流通,室内温度不宜过冷或过热。并且要注意睡眠姿势,从怀孕六个月以后,一定养成左侧卧的习惯。

产前检查是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避免孕期和临产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当确定早孕时,应及时做早孕检查;从妊娠20周开始,孕中、晚期检查,每4周一次,28周后改为2周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观察孕妇的心身变化,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了解胎儿的胎位是否正常,孕妇骨盆是否够大,为决定分娩方式做好准备。产前检查按常规为12次,如有异常可根据医嘱适当增加。

2分娩是妇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事件

由于影响分娩的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心理状态,这些因素相互适应和协调才能正常分娩,否则会导致难产。因此正确认识分娩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尤为重要。

2.1分娩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娩期妇女的心理比较复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产妇又是一个较大的生理变化和精神刺激,产妇既紧张、害怕,又喜悦高兴。喜的是终于可以见到肚子里的宝贝了,害怕的是唯恐分娩引起身体损伤及死亡,如害怕分娩时的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有生命危险等。还会担心小孩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存在等等。因而情绪紧张,常处于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易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2.2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及保健: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产妇临产时的精神状态,认为产妇的精神状态对分娩过程影响极大。如《竹林女科》中指出:“人有疑虑,则气结血滞而不顺,多致难产。”因此,产妇临产时要镇静,要有充分的信心,切忌惊忧惶惑。

加强心理护理 消除精神紧张的具体方法有:

2.2.1热情向产妇介绍医护人员、病房与产房环境及设备,让产妇感觉在这里能得到最好的照顾。

2.2.2分娩时,要耐心解释临产各产程的生理过程,每次检查、护理及治疗的目的。架起产妇与医生之间联络的桥梁。

2.2.3给于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减少和消除紧张和恐惧,让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接受指导,密切配合,促进产程顺利进展。同时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需求。

篇2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采用的药物一般为左旋多巴和精氨酸,患儿试验前需要禁食,并且需要多次采血,因此护理方法也十分重要,可以保证激发试验的顺利进行[4]。一般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常规护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现分述如下。

1.1 试验前的常规护理

试验前需要有护理人员准备试验用具,包括干燥洁净的试管、穿刺用具、生理盐水、热水袋以及葡萄糖等,为避免试验的不安全性,护理人员需要对用具进行核对和检查,并且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还需检查试验地点抢救设备的情况,备足抢救用药,在患儿出现低血糖和晕针时使用[5]。

1.2 试验中的护理

第一次采血前保证患儿空腹8 h以上,在首次采血后,给予精氨酸0.5 g/kg(最大剂量

1.3 试验后的护理

采血完毕后,将血液标本立即送检,在试验结束后,嘱咐患儿家属引领患儿进食,但并不宜进食过多,同时交代家属让患儿注意休息[9]。

2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进展

2.1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方法,并且许多报道中,心理干预可起到确切的效果。护理在不断的发展,拘泥于生理的常规护理逐渐无法满足临床所需,当代的临床护理均十分注重患者的生理、心理两方面的护理[10-11]。而对儿童的护理更应注意心理干预。首先,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有创的检查方式,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采血,会给患儿带来痛苦。而患儿忍耐力不同于成人,可能因此而哭闹,依从性较差,劝慰性的语言可能会起到辅助作用。并且活泼好动的患儿也可能因为采血过程中擅自行动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以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2]。李丽[13]观察了心理护理干预在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的作用,该研究侧重点为观察患儿依从性,研究设计为对照观察的方式,观察组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试验过程中配合较好,因此提高了试验的成功率,证实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作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患儿感兴趣的交流内容,劝慰、鼓励性的语言,并且仅依靠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的心理干预作用有限,需要在试验过程中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比较了解患儿的喜好,因此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舒适护理

当代的临床护理对护理质量的要求很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是评价临床护理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以提高患者主观感受为目的的临床护理方法,舒适护理便是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14]。应用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的舒适护理也有研究,芈晓艳[15]进行了关于舒适护理应用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的观察,纳入400例患儿,以对照研究的方式进行观察,结果证实了舒适护理的有效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舒适护理需要在整个试验期间应用,热情耐心的接待,给患儿以及家属良好的印象,并且除了常规的器具准备,还需要向患儿家属讲解试验的要点、配合的方法以及时间等,试验过程采取令患儿舒适的,冬季利用热水袋帮助患儿保暖,而夏季控制室内温度,避免过热给患儿带来不适,采血过程中分散患者注意力,可利用舒缓的音乐等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受等[16]。舒适护理进行的均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操作,但无疑效果是显著的,可以减轻患儿主观上的疼痛感,增进患儿以及家属的配合,使试验进行更加顺利,因此属于较为有效的护理方法之一。

2.3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当代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有效护理方法,在多领域显示出了显著的护理效果[7]。需要注意的是,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是不同的,心理干预仅包含对患儿心理方面的干预内容,护理干预中包含了心理干预内容,但也包含了许多其他干预方法,相对于心理干预更加具有综合性,针对性也更强,因此使护理干预适用性更广,可能对患儿普遍生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应用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也可收到较常规护理更好的效果,国内研究人员黄萍[17]对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观察,选取113例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中显示,护理干预对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到了干预作用,因此说明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2.4 音乐疗法

虽然许多研究采用的护理方法中均包含了音乐在内,但将音乐单独作为一种常规护理的扩展也具有可行性。陈燕玲等[18]进行的一项对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研究中,采用了音乐疗法,并且进行了对照观察以缓解患儿疼痛,减少患儿的紧张情绪,结果中显示,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感受到的主观疼痛度更低,因此证实了该护理方法的可行性。

篇3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1.票据管理不规范

混用收费票据为主要表现。用于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费票据和用于代管代办资金结算的收款收据,是财政性收据的两种类型。收费收据被收款收据代替的现象依然存在于目前审计实践中。这样的漏洞便于单位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截留和坐支。另外,实行电脑票据并没有发挥出使收费票据混用现象完全消的功能,也没有解决混淆资金性质问题,开票与票据发行两个单位没有联网是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直接原因,这就为电脑票据使用单位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2.资料档案保管不完善

脱节的状况出现在前任会计与后任会计交接工作之中,往往出现部分凭证账簿残缺不全的后果出现,是造成互相推诿的直接决定因素;而前任会计离任多时,但对相关材料没有及时交接,时间长了,部分材料就杳无音信,无从查起;另外,普遍导致没有完善保管资料的原因就是忽视会议记录等重要非会计资料,没有装订成册,以活页式档案存在,在个人手中分散,这为某些不法之徒对资料进行抽调与篡改提供便利。

3.固定资产核算模糊

行政事业单位对办公大楼等固定资产进行建造,它们早已竣工,而且已经很早就投入使用,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没有及时办理;某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入账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或者没有处理已经报废固定资产,或长期挂账变卖的固定资产,并且对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理,这样时间一长,账面固定资产就会出现模糊的状况,不能符合实有的固定资产数。还有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擅自处置,对报批手续不按规定履行, 牟取违规利益的现象存在。

4.违法支出

两个方面为其主要体现,一种违法支出就是虚假发票形式,最为常见,就是依托虚假发票实现列支出,把现金套取出来,在送礼和职工福利发放等方面运用;另一种是对转向资金进行挤占挪用,往往是在本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购置车辆等方面运用,这种形式也比较常见。长期以往,就会出现单位财务经办员或统管会计都很难解释清楚一些支出款项时间和内容的状况。

二、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问题的措施

1.审计内容上做到五个注重

把审前调查作为注重的内容,通过座谈会等方式对财政收支等方面进行了解,通过此方式对内控制度可信程度进行确定;注重收费项目审查,对收费是否存在违规进行查阅,对票据是否合法进行查看,私存私放问题是否存在尤其是需要查看的内容;注重审计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挤占违法支出行为要坚决杜绝;注重把延伸审计工作搞好,有些主管部门出于对监管的逃避,采取把本单位的支出向所属下级机构列支转移的手段,而把延伸审计工作搞好, 能够有效杜绝贪污和腐化;注重评价内控制度,目前,简单核算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状况,而在实际之中,如果把内控制度建立好,检查舞弊现象就会更加合理与高效的实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应把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视为基础工作来抓。

2.改进统计方法

围被考虑其中,同时消耗较大资金等部门的重点性与针对性也考虑其中,并要形成长效机制;注重账面与延伸审计实现统一,不能仅停留在审核账簿层面上,应向有关单位延伸追查,坚决避免留漏洞的现象存在;逐渐转变手工审计方法的状况,实现计算机审计, 重视各个单位审计网络管理的强化工作,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3.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因此,提升财会人员职业责任等方面极为关键。应结合实际,对专、兼职审计人员进行配备,从而使审计工作实现有计划地开展。另外, 某些审计领导主管依托职务之便, 实施的“小金库” 等行为要坚决杜绝。把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多角度地提高作为追求目标。

4.加大各部门协作,积极开展联手监督调查工作

不定期联手调查有关负责部门是极为必要之举,目的是使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运行呈现在阳光下,合法合理与公正可信真正落实到实际之中。

三、结语

审计工作的完善离不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内容,需要注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充分的发挥出外部监督机构作用,这些方面缺一不可。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要想真正的实现质的飞跃,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坚信在时代进步的推动下,加上国家的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真实和合法以及完整会不断出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郝爱萍. 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 2014(20) .

篇4

1.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1.1企业领导者为了逃避外部监督,往往对内部审计形成了排斥心理,缺乏对内部审计的客观认识。加上我国企业大多倚重于生产管理,使得内部审计的范围无法扩展到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方面,所以导致了审计部门空有其名,而并未发挥内部审计真正的作用。

1.2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等存在或融入到财务部门中,形成了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导致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下降,缺乏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进而影响了审计监督和评价效果的发挥。

1.3企业内部审计缺乏专业的人才。在信息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从事内审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存在专业知识欠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许多内审人员缺少专业训练,相关专业知识面狭小。显然,内部审计人员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审计工作发展需要,内审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财务会计、外语、法律、计算机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培养,招纳更多具备多方面专业知识及素质高的人才,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的约束,提供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导致出现了重大事故。

1.4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松懈。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无法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而现在的内审工作多半执行于事后审计,缺乏对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离任审计,由于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狭小和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松懈,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能难以扩展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因而降低了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5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评价的独立性。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了解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而增大了它的风险性。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几种形式中,内部审计属于审计委员会,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有力的保证,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过程和结果受到影响。

2.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2.1企业高层领导者要转变错误观念,了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必须转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偏差,重新了解内部审计的真正含义及其作用。不能因为逃避内部审计的监督而忽视内部审计。企业管理者应该自觉地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2.2培养企业内部高级人才,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企业要大力倾向于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对称。企业应不断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除了必须精通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外语、法律、企业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组织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实践,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协作、判断事物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优化企业审计人员的管理结构。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样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

2.3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系统

制定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机制,结合自身情况开发新的审计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只有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制定的监督评价标准,才能对审计工作进行评价,使内部审计工作有一套可靠的规章制度可依循,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过授权允许的不予执行;对企业职务进行分工负责,多人管理,使之形成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按时轮换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从岗位轮换中发现内部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形成各部门各环节协调运转。

2.4做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

由单一的内部审计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为了优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而迎合企业投资和管理层次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承担着重大的使命。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揪出问题,还要善于结合实情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还要关注相关单位提供的建设。

2.5提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谋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发挥企业审计的功能,使内部审计高于其他部门而存在,从而维护和保持内部审计的严肃性和独立性。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自身状况,逐步完善全面的内部审计机制,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对企业的监督功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单吉荣.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103.

[2] 黄静.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0,(7):77-78.

篇5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成因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董事会形同虚设现象,其成员及董事长、经理等的任命大多数是控股股东或决策机构推荐,抑或直接安排的。内部人、控股股东集控制、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致使董事会的监督和控制职能受到严重制约。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划分不明,前者较重视执行而轻视控制职能;或是决策层和经理层重叠,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缺乏谨慎观念,法律意识淡薄;决策者好大喜功,经营者报喜不报忧,决策随意,缺乏严谨科学性。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误区,重视度不够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重视收入的管理,忽视了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致使对内部控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全局性思考。很多民营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或者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监督,认为强化内控就是要增加管理人员;意识不到其重要性,没有建立相关制度 ,或者仅把它当做是一项制定文件、制度及手册的工作,而不具体贯彻实施。多数企业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支笔”审批,财务及预算审批权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中;或常以内部控制影响办事效率为理由拒绝执行,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人不信任,甚至认为内部控制费时费力,不仅占有人员编制,还增加不少成本费用,不能创造经济效益,从而认定内部控制无关重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保守落后,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民营企业受到家族管理模式、人情关系的影响,人才引进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保守落后,录用的人员多数属于“关系户”,很难量才录用,致使员工素质低下,不能胜任内控的需要。尤其是财务部,“皇亲国戚”格局普遍存在,业务技能较差,甚至连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以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会计监督处于事后“核算型”,财务管理尚停留在报表汇总,简单的分析阶段;会计控制层次不高,范围不广,财务人员参与决策管理的程度不高。

(四)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无视财务、经营和决策风险,对资金管理不加重视,投资盲目随意。决策机制、程序及方法不科学,涉及专业性强的决策在程序操作上没有执行集体讨论、集体联签制度,没有经过专业部门及人士的科学调研论证,就盲目地随意地作出对外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为第三方担保等决策,这种“拍脑袋式决策”稍有不慎便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增加企业风险。

(五)关键业务环节控制薄弱

民营企业在货币资金方面普遍存在“小金库”现象,公账私立、财务舞弊、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及盗窃公款现象时有发生。

固定资产、存货等物资采购方面招投标程序不科学,不严谨,存在弄虚作假,相关人员吃回扣等不良现象。

成本费用控制被管理层忽视,弹性开支居高不下,支出失去有效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一年比一年多,不重视预算或根本没有预算管理,存在多头审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年年超支。

(六)缺乏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与外界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信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信息生成和信息传递不统一,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是系列的信息孤岛堆砌,企业的上下、内外的信息传递受到严重阻碍。

(七)内部监督效果不佳,缺乏力度

内部审计没有受到重视,部分民营企业从成本控制考虑,没有设立专门审计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一般由其他部门及人员兼职,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仅限于年度报表,缺乏离任审计、工程预决算审计、落实举报审计等;方法和手段落后;审计力度不够;审计职能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与合法性上,很少涉及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评价与考核管理;多数民营企业审计人员直接受企业负责人管理,其地位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审计意见完全按照其意志来定,致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

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积极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把决策层和经理层分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管理层的素质和水平、管理能力及组织机构等不同的情况,对企业的审批程序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同时,为了加强对经理人的约束与控制,防止“内部人控制”,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机会,提高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人力资源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为适应内部控制的发展需要,企业应高度重视职工的胜任能力、人品素质等,制定科学的人才外聘、培训、薪酬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制度,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冲破家族影响、人情关系等因素的束缚,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量才录用,为内控的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企业应提高关键人员如财会人员的准入门槛,在职责权限、薪酬待遇、员工培训、考核任期上应实行一体化管理,加强财会队伍素质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地位,使其在行使监督和管理职能时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权威性,促使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三)建立“防、堵、查”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首先,企业应随时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在各经济业务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及措施,建立以“防”为主的风险预警体系;“堵”指的是加强会计事前监督,强化各环节的日常及重点检查,提早堵住漏洞的源头,以免后患;“查”指的是内部审计等督察部门以常规审核、会计报表审计、离任审计及物资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等各项专门审计为手段,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

(四)强化有效沟通,拓宽畅通渠道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关键,而且是对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反映。因而,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应用。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信息传递机制,明确传递的内容、方式、保密要求及各层级的职责权限等;还应制定严密的报告流程,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将信息纳入企业统一的平台,达成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同时企业应拓宽信息畅通渠道,重视反舞弊机制建设,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等方式,鼓励各层级人员对违规、舞弊等现象的举报、投诉,不断改善内部控制建设。

(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重视财会队伍建设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战略目标和保障财产安全完整的基础。财会部门是执行主体,其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控制质量,企业应注重财会队伍的建设。

对关键人物及岗位,企业应实行轮岗和定期稽查;对审批程序、资金预算及付款审核等关键环节应严格把关,建立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杜绝个人独断专行,随意决策;对发票、印鉴、支票等关键物件应专人专管;对现金、银行出纳、收支核准、实物保管等关键岗位应严格控制,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层级授权审批制,金额较大的实行集体联签,金额较小的按层级授权实行集中审批,避免因多头审批而重复报账。

(六)加强内部监督,提高内审执行力度

企业应设立专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人士,并于董事会或监事会直接领导,确保其独立性及权威性,同时应提高审计手段及方法,扩大审计范围,提高业务水平和审计质量。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审计处罚制度,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并加大严惩的执行力度,以儆效尤。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和方法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民营企业只有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具体形势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与对策,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在思想认识、身份地位、工资待遇、制度建设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制约其执行的有效性,具体的问题情况如下:

(一)思想认识问题

会计委派制的试点执行,很多单位在思想层面上存在不统一的认识,譬如某些单位认为属于行政干预措施,但实际上,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不适合会计委派制,这一点与国家“推广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思想认识,势必产生矛盾的火花,影响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持续性开展。

(二)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问题

会计委派制的执行,会计人员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要求会计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行使职权,但没有会计委派人员利益相关的政策与之配套,使得危机委派人员的身份地位未得到确认,同时也存在工资待遇较低的问题。身份地位方面,尽管委派人员具有较大的权限,但其身份地位没有确定,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容易与受派单位管理层的决策意见产生矛盾,另外会计委派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与责任相对应的待遇,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打击会计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制度建设方面

目前会计委派制度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具体表现为没有区分委派会计管理主体和委派主体,即会计委派制究竟为谁所管理没有明确界定,影响会计委派制的有效执行,另外没有统一规定会计委派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增加了委派会计和被委派单位关系协调难度。通常情况下,会计委派制在实施执行之后,需要进行后期的管理,但现有的建档制度、报告制度、轮岗制度等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使得后期管理工作难以贯彻到位。

(四)激励约束机制方面

会计委派的激励约束机制中,是否与企业利益挂钩的问题,成为机制落实的症结点,因此与企业利益挂钩的会计委派制,给串通作弊提供了可能性,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而没有与企业利益挂钩,难以调动会计委派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方法,已经成为会计委派制构建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否则会计委派工作将寸步难行。

二、会计委派制的问题针对性策略

鉴于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提高会计委派制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人员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求进一步提高会计委派制的执行水平。

(一)提高思想认识

作为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可以说是会计委派制稳定执行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我们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评价。实际工作证明,会计委派制对受派单位和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会计监督的弱化和会计信息的失真等。笔者认为,想要推广和实行好会计委派制,就必须客观对待成效和问题,从实践当中研究问题的解决之道。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加强会计委派制的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改革,选择正确的会计委派形式,实现会计工作赋予它的重要使命。

(二)明确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

为了解决委派会计人员的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问题,在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同时,需要转变会计委派人员的身份,提高其工作地位,使其能够脱离单位的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同时解决会计委派人员的之忧,以政府公务员标准重新定位其核心作用。至于工资待遇方面,受派单位需要负担其工资奖金,另外按照岗位技能和固定浮动工资制度,据会计委派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创造的经济效益等情况,衡量委派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解决工资发放数额的问题,全面提高会计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

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必不可少。为了确保会计委派工作取得成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首先是对会计委派管理主体和委派主体进行明确界定,将会计委派管理主体定位为中介性质的服务机构,专门管理会计委派工作,譬如会计管理局、会计管理委员会等,委派主体则是会计委派的派出机构,通常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次是会计委派人员职责权限的统一制定,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资本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财务会计活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制定完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并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会计法》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活动,以提高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的水平。再次是会计委派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譬如聘用制度、选拔制度、报告制度、考核制度、轮岗制度、开支审核制度、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离任审计制度等,为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会计委派激励机制需要重点考虑考核制度的问题,从工作业绩考核的角度,形成会计委派工作的重要激励内容,在此需要综合考虑考核制度是否公平,以及能否起到提高会计委派工作人员积极性等作用,这样就能够判断会计委派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会计主管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程序,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会计委派工作人员,并作为奖惩和晋升的依据。笔者认为,会计委派工作人员的考核需要讲究公平性和公正性,针对不同会计人员的差别性需求,采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综合性的激励方法。会计委派制度需要结合具体的会计工作,依据相关的职业规范要求,形成会计人才数据库,以便有效监督管理会计委派工作,这也是会计委派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必要措施。会计委派工作讲究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需要执行亲属回避制度,站在客观的工作立场,或者采用定期轮岗制度,减少串谋作弊的嫌疑,而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者,必须给予适当的行政处罚或者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需要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和追求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够形成健全的约束工作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委派制的执行,在思想认识、身份地位、工资待遇、制度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譬如思想认识问题,很多单位在思想层面上存在不统一的认识,影响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再如会计委派人员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与责任相对应的待遇,却迟迟不能到位,严重打击会计委派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鉴于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提高会计委派制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会计人员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求进一步提高会计委派制的执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军,王朝霞,邓世全.委派会计走向何方——忠县卫生局会计委派:现状、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3(02):171—172.

[2]杨书寒.对县域公积金管理部强化财务监管的探析——推行会计委派制[J] .经济师,2012(05): 158.

[3]黄霞.浅议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对江苏华东地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2(08):89—90.

篇7

民国初年,西方列强趁中国国力衰微之际,以借款名义,附加多种政治经济条件,联手干涉中国的盐务,客观上导致近代中国盐务首次大规模改革。改革的结果,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盐务的近代化。

善后大借款导致中国盐权旁落

1912年初,就任临时大总统。上台后,他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财政紧张。2月27日,时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赴上海与英、法、德、美四国(后增加俄、日两国,美国中途退出,最终借款国家为五国)银行团代表谈判借款事宜,借款担保品为盐税,由此拉开了中国政府善后大借款的序幕。

这场借款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四国银行团虽然同意借款,但却提出了附加条件:即对以后中国政府所需借款,四国银行拥有优先权。在英国政府的一份外交备忘录里,裸地道出了其利用借款控制中国经济的野心:

陛下政府意见是,对善后借款应该附加以下规定:

(一)中国政府必须统一在善后借款最后拨出之前,决不再洽谈或缔定任何垫借款合同。(二)盐税或者其他可以作为担保的税收,应该在外国专家帮助下由中国政府实行改革。从事征收工作的专家、顾问和外国人员,一律作为中国政府官员。(三)中国政府应该将所收借款使用明细书,提交银行团和各国政府,并对用途给予概要说明。(四)善后借款第一个用途就是用来偿付垫款。(五)任用管理对外债务的外国总查账员等人时,必须由外国政府或银行团提名,中国政府任用。……

面对如此苛刻的借款条件,北洋政府的临时参议院大多数人认为,银行团所提的监督条件,是列国对清朝政府尚且没有提出过的、却向新的民国政府提出了,这断难接受。最后他们决定:“在和银行团的交涉到了万不得已时,也只可以对预借承认监督条件,外国人的监查员须于五个月后撤销。大借款成立时,决不许有监查员。各种事业中虽可设置外国人的会计师,但须由中国自主地加以任用,不过事先可征求银行团的同意。”也认为:“六国财团不外借口救济中国,而试图垄断利益,干涉内政。即如在一定期限内,不许从团体以外的方面获得借款,便是其中一端。至于盐务和关税,同样须在外人手里经营,可谓干涉内政太甚。”

在这样的情况下,尝试通过别的渠道借款。8月30日,经过秘密谈判,驻英公使刘玉麟与克里斯浦财团在伦敦签定了一项1000万镑的借款合同。该项借款虽也以盐税作为担保,但并无银行团所提的监理中国盐政的条款。

这份借款,立即在银行团中掀起轩然大波。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对克里斯浦借款活动拒绝支持,同时命令驻京英国公使朱尔典向政府施加压力,逼迫其取消借款合同。最终,中国政府取消了克里斯浦的第二期债券的发行,并赔偿克里斯浦财团15万英镑。北京政府的财政就此再度陷入恐慌境地,不得不再次回到了银行团的谈判桌前。经此一事,银行团索价更高,不仅要求中央盐务稽征需由外国人监理,各产盐地方也要设立稽核分所,由洋人会同管理,并增加外籍职员的名额。

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被刺,南方革命党人由此接连掀起反袁,急需借款来扩充军备。4月22日,命令赵秉钧等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严重出卖中国的《善后借款合同》条款,从设在北京的汇丰银行借款2500万英镑,借息5厘,85%实交,扣除赔款、借款、垫款和盐务整顿费,实际剩下760万英镑。合同规定:在47年借款期内,不得向银行团以外进行政治借款;借款用途由银行团代表监督;借款以盐税、海关税和直鲁豫苏四省中央税作抵押。

《善后借款合同》条款中,对中国盐政的侵犯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二是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以中国人为总办,外国人为会办,所有发给的引票、款项收支非得洋会办签字不生效力;三是在各产盐地设立盐务稽核分所,以中国人为经理,外国人为协理,所有秤放盐斤和盐税征收存储事宜需得洋协理同意;四是征收之盐款应存入银行团之银行或其认可之存款处,非有洋会办会同签字,不能提用;五是稽核分所经协理及总分所其他员司之任免,由总会办共同定夺。

时人评价这种侵犯为“古今万国所罕见”。这样,中国的盐务行政管理权,完全落入外国人手中。

英国人丁恩执掌中国盐务大权

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德国人担任副会办,法、俄两国各一人担任审计处顾问,日本人在总所未能占得一席,就在分所中多用日籍人员作协理以为补偿。银行团及各国公使要求北京政府与稽核所各有关洋员签署聘用合同时,对每一职位的职责范围不作详细规定,以使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债权人的利益为所欲为。

丁恩,苏格兰人,自年轻时起就在英属印度殖民地政府服务,治理印度盐政多年。1906年,清政府派代表团到印度考察盐务管理时,就是由他出面接待。1913年初,由中国驻英公使出面,聘请已年逾花甲的丁恩担任中国盐务顾问兼盐务机关会办。4月初,双方签订了聘任合同。6月下旬,丁恩抵达中国后,发现他这个总会办并非如他受聘时认为的,是中央盐务机关的长官,而只相当于盐务署办公厅下面的一个附属机构。原来,几乎在聘请丁恩的同时,财政总长周学熙奉之命,拟定了盐务稽核造报所的章程和盐务稽核造报总分所的办事细则,并核准施行。按此章程,稽核造报所的职权仅限于审查盐税收支账目,与盐的产销等行政事务无关,盐税仍由各地盐运使征收,稽核造报分所不过在盐运使收税的四联单内签字而已。而且,稽核总所受盐务署领导,人事、经费均由盐务署转呈财政部核准发给。

丁恩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财政部拟定的稽核造报所章程和办事细则是在借款合同签订前公布的,违背了借款合同第五款的精神,应予以修改或取消。他一面向银行团提出报告,要求银行团向中国政府施压;一面就稽核造报所章程和办事细则提出抗议:(一)按照借款协定,稽核所总办及外籍会办应为盐务署首长,但现在稽核所仅为盐务署一附属机构;(二)按照稽核所章程,总办及会办仅为会计稽核及督察之官员,与产运销等实际行政无关;(三)盐务署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引岸制及其积累的既得利益等关键问题所在。为此,他提出要撤销盐务署,稽核所直接受财政部领导。为此,他拒绝在聘任合同上签字,表示:“在我认为尚未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借款协定的规定有效执行之前,不准备签字。”

银行团接丁恩报告后,于1913年8月27日派代表与内阁总理熊希龄交涉,提出应立即取消盐务稽核造报所章程和办事细则。五国使团还以中外籍稽核总会办共同辞职相要挟,要求取消盐务署长及与借款协定冲突的规则。对于银行团所提要求,熊希龄基本同意,只是坚持要设立盐政署长一职。他认为政府必须要有一领导,管辖各省盐务局长。1914年2月,新的稽核总分所章程颁布,完全按照借款合同第五款要求,甚至有增无减,将稽核所地位尽量提高,使洋会办权力无限扩大,从而使丁恩及银行团所提要求在根本上得到了满足。比如,新的盐务署稽核分所章程规定,“中国政府盐务收入账内之款,必须有总会办会同签字之凭据,方能提用”。《章程》中还特别规定,各地方稽核分所华洋经、协理二人等级、职权均相平等,而借款合同英文本中并无这样的词句,1913年4月聘任奉天、两淮等处稽核分所协理时,曾明白规定彼等乃襄助华经理办理一切。新章程这一规定,使得洋协理的地位上升,成为各分所的主宰。

继盐务稽核总分所章程之后,北洋政府财政部先后又颁布了盐务署顾问章程、盐务署官制等章程。在制订这些章程的过程中,财政部反复与五国公使及丁恩进行协商,一切以其意见为准。在他们的要求下,甚至在盐务署官制颁布以前,单独颁布了作为盐务署官吏之一的盐务署顾问章程。由于这一系列章程的颁布,使得善后借款协定中不平等条约被固定下来并扩大化,五国银行团控制之下的盐务稽核所的权力不断加强,从此成为管理中国盐政的中枢机构。在其操纵下,在聘用直、鲁、晋、浙、闽省洋协理所订合同中,除许外人管理盐税外,凡管辖盐官、盐场及缉私掣验一切盐务行政全权悉予外人。此前订立的奉天、两淮等处稽核分所洋员合同废止,按照上述原则重新订定,以扩充其职权。

此时,虽然盐务署仍旧设立,但权力已被架空。丁恩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盐政的最高行政长官。

丁恩与国内各派的斗争

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欲盐政办理妥当,最要者须将全课(除地税外)无论若干,于未起运之先即于产地悉数征讫……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

从这份条陈可以看出,丁恩坚决反对中国固有的引岸制度,积极主张采取印度方法进行改革,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鼓励竞争,降低盐价,增加销售额,提高盐税。 的内阁成员 前排右起:唐昭仪、胡惟德、刘冠雄、王正廷、 后排右起:魏宸组、王宠惠、段祺瑞、施肇基、.图/ 高延智/CFP

实际上,国内改革盐务制度的呼声也非常高。此时,改革派熊希龄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兼财政总长,张弧任盐务署长兼稽核所总办,张謇为农商总长,梁启超为司法总长。地方上各省盐运使也多由改革派出任。许多盐政改革专家云集北京,讨论制定《盐专卖法》、《盐税法》、《制盐特许条例》、《私盐治罪法》、《运盐条例》等法律条例。然而,国内改革派的官方专卖方案,受到丁恩的坚决反对。丁恩认为官方专卖制不仅不能达到增加税收降低盐价的目的,而且还会导致种种弊端。中方盐务署顾问景本白多次与丁恩商讨,但最终双方并未取得一致。因此,这些改革方案虽经盐务署同意,但因丁恩的反对而未能公布实施。

中方的态度让丁恩对自己所坚持的改革方案也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他没有因自己经验丰富、有银行团做后台就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也没有因年岁已高、视力不佳、语言不通等困难,就坐镇京师,遥控指挥。为了解中国盐场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使自己的改革方案更切合中国国情,1913年7月到1915年3月,他就带着后来担任过盐务总所巡视员的缪秋杰,考察了包括长芦盐场、东三省、山东、上海、广东、福建、两淮、云南、四川等地的盐场,几乎把中国所有盐区都跑了一遍。针对各地特点,提出自己的整顿意见:即在坚持“自由贸易,废除专商垄断”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特殊情况,对盐商势力强大之地暂不立即改革;对本已废除引岸制度边远地区,设法维护自由贸易制;对两淮、长芦等地,则主张实行渐进主义,首先统一税则,尽量于产地一次完税,然后再逐步废除引权。为此,他决定“择定一处先行试办,若能收效则其余各处不难迎刃而解”。他选择长芦盐区作为首个废除引岸的试点。

1913年12月11日,他给财政部上了条陈,极力主张废除专商引权,改行自由贸易政策。并向盐务署长张弧提出,在1914年1月1日首先将长芦引商革除。 20 世纪20 年代日海精盐商标。2009 年2 月8 日, 江苏南京图书馆,《朝花夕拾:老商标・老广告・老字号》大型民国商标广告展。 图/刘建华/FOTOE

1913 年4 月,以盐税、海关税作抵押,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签订《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 图/ 孔兰平/FOTOE

此举,立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首先恐慌的是拥有引岸专利权的长芦盐商。他们“大都并不运盐,而只将引权租给他人办理,自己则坐享租金,…… 今一闻引权将被撤销,遂不免惊骇万状矣”。于是,盐商们接连开会,要求长芦盐运使保全引地,实在不行也要先有限保证旧盐商来组织公司运盐;同时,通知各省盐商共同反对,长芦、两淮、两浙、两粤等各地引商来京开会,分批进见张弧,要求保全引权。他们还买通报纸,大造舆论。如天津《大公报》就发表了言辞激烈的社论:“政府如将引权收回,盐务利益将随东西洋之水长流,一去而不复返矣。”又攻击丁恩的条陈“实欲招徕外国有力资本家,假借华人名义经营盐业,而华商将被淘汰”等。长芦的盐商们甚至到丁恩的寓所进行“运动”遭拒绝后,他们就一面上呈财政部及大总统,一面筹集巨款四处运动。据当时的《盐政杂志》透露,长芦盐商仅对张弧一人就曾秘密凑了100 万元,张得此钱后,用其中三四十万修建了一所宏丽的大厦。得到好处的张弧,表面上对丁恩的提议满口赞成,实质上却借口准备仓促,要求推迟到7月1日实行;后又以反对力量太大为理由,建议改革政策应逐渐施行。1914年4月20日,张弧提议,直隶、口北、河南等官运引地74县于7月1日先行开放自由贸易。

盐商们对此并不满意,认为实行自由贸易,盐价必然跌落,低价盐必然会侵销他们的引岸,威胁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继续在政府内运动。当时的北洋政府,有许多身居要职的官员本身就出身盐商或手中持有数量不等的引票。对于丁恩所提改革方案,他们碍于借款合同限制,不得不采取敷衍的态度,表面上同意进行改革,但暗中却竭力阻挠。

这件事也惊动了。他在总统府开财政会议讨论开放引岸问题时,认为“此事不宜采用激烈手段”,最后形成一个折衷办法:规定直隶、河南两省贩运盐斤商人为3000-5000人,由地方官吏或盐务署审查,必须为真正华商;凡持有审查证券者,准其照章纳税购盐,运销直豫两省,其地点和数额不受限制;所有旧盐商及其伙计、子侄等均承领此券,以保证不会失业。丁恩同意了这个办法,希望通过自有竞争降低盐价,使中国人认识到废除引岸的好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张弧借口“审查选择需费时日”,操纵贩盐证券的发放,开放引岸70 多天后,持证券之人还不到原定名额的30% ,而且本来只说旧商等可以“承领此券”,实际执行时却变成旧商等“皆有请领证券的优先权”,而自由商人却受种种限制。当时的《 盐政杂志》对此评论说,其结果使盐的运销“仍归一二豪商之手”,认为这是“假改革”。 1915 年4 月,丁恩派副会办德国人斯泰劳赴天津调查芦盐运销情况,发现有一家长利公司只向芦纲公所(盐商组织)购盐,转包散商运销,并不直接售给自由商人。继而查明这家公司的股东有重要人物在内,公司由一批北洋官僚组织的,和盐务署长张弧有密切关系。

丁恩又派华洋高级人员到直豫各地调查,发现各盐店售盐无不克扣斤两,掺水掺土的情形相当普遍。他认为,这些流弊的产生,就在于盐务署操纵运盐特许证券,于是一再提议取消贩盐证书,允许任何商人照章纳税由场运盐,对各盐店违法事项必须予以严惩。心虚的张弧答复说:“长芦74县未能施行完全自由贸易办法实有困难之处,请勿施猛烈改革致起洋商将营盐业之谣言。”丁恩毫不退让,坚持己见。

就在丁恩与张弧就开放引岸问题争执不下时,一向反对改革的周学熙重任财政总长。周本人就是两淮著名大盐商。他上台后抓住长利公司及芦盐提价等把柄,把张弧参劾、撤职,对于丁恩在整顿盐务中所要求采取的措施一概置之不理,并以盐务署督办名义取消了开放芦盐引岸的计划,改为芦纲商人公共承运。开放长芦引岸试点宣告失败。丁恩在其《改革中国盐务报告书》中评价此举“财政总长取消前项取缔办法,不啻准许各专商侵蚀国课也。”

此外,周学熙又策划盐商为急于称帝筹措款项的报效1000万两白银(“报效”兴于清末,指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各地盐商以“报效”名义给政府捐款,要挟官方对盐商的利益予以照顾)。当时,各地盐商手中所持引票均为前清所发,后,并未得到民国政府承认。为得到巨款,答应于旧票上加盖民国印信,并担保永不废引。丁恩认为“盖商人借报效之名,辄要求种种权利,政府退让一步,则有遇改革之时即多一层困难”,因此坚决反对。稽核所张弧等人也持反对态度。最终财政部没有颁布这一措施。国内的盐商们因此对丁恩恨之入骨。一直到丁恩离任返英后多年,盐商们仍然对他攻击不已,说他的自由贸易“皆空谈,毫无把握”。

民初盐务改革成效及评价

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盐税征收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首先,创设并完善稽核机制。这一机制改变了此前“盐政收支,既无考核又不统一……提用款项,听凭各省随意挪移”的乱象,保证并加强了中央财政(包括外国银行团)对我国盐税征收、开支过程的控制,改变了过去涣散、混乱状况。其次,革除了征榷环节一些陈规陋习。丁恩在视察奉天盐场时,发现该地区1913年1-5月应缴税款中拖欠60%,6-8月欠税更达80%,于是立即建议就场征税。熊希龄采纳了丁恩的建议,于1913年10月9日颁发部令,实行丁恩主张。再次,统一了税率。民初盐税税率极其紊乱,全国盐课厘杂税目多至七百多种,仅山东一省,商办、官办税费加起来就有73种。1915年1月1日起,全国施行新税率。经几年努力,往昔税率紊乱、轻重不均状况已有较大改善,“已呈统一之象矣”。改革后,中央盐税收入激增。1914年达6848万元,比清末最高年份的1300万两(合1950多万元)增加两倍半还多,1915年为8050万元,1916年为810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