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内训师培训心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训师培训心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内训师培训心得

篇1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教育模式趋向了现代化,不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框架模式中,例如课程教授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这个特定的主体,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已经取代了讲授者照本宣科的惯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过程,而教学更是在历练中不断进步完善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向同行请教,主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身上凝聚了诸多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运用在自己工作范围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而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讲授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把教师本人的学习心得和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自己看书获得的信息量,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不管在任何场合进行教育培训,讲授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讲好一门课,开好一个讲座,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俗语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拥有一个良好的、扎实的文学功底或者知识技能是最起码的,认真做好前期准备是毋庸置疑的,你所准备好的素材知识有用、有趣、有料是开好一门课的前提,内容设计、讲义制作、讲稿内化等先决条件必须是胸有成竹的,满怀信心的去接纳,勇敢的迈出那一步,以充满热爱、充满自信的去进行教育教育。用郑板桥画竹的故事来说,就是要做到其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

关注学员的需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学员在有效的讲授中学习知识,在交流活动中增长经验,在互动体验中提升能力。

其次,心态好与否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好的心态会让你在教学过程中如鱼得水,展现自己,反之则会导致犹如千金链锁住了你的身躯,扭扭捏捏,囫囵吞枣,施展不开。所以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之外,还要注重自我调整。例如事前做好自己的心里建设,深呼吸,面带微笑,放松心情,走状态路线。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台风是基础。要注意声音的音高,音量,语速快慢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眼神专注,集中,在面对听众人数少时,尽可能与每一位做对视交流,时间大约控制在三到五秒,与每个听众达到一对一的交流,如果人数过多,则尽可能将你的视线停留在后排学员的位子上,切忌眼神迷离;表情要放松,自然,尽量保持微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记得都要面对听众,适当走动,避免挡住视线。这些基础的教学态势语是养成一个稳定台风的必要条件。

最后,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导入便是这堂课的导火索,导火线引的好,那么这堂课便能上的好,引的不好,这堂课的效果虽差强人意,却也不是那么尽善尽美,所以讲授时要注意:

1、要注重新课的引入。导入可以是场景再现的回顾式,可以是案例分析的分享式,可以是视频呈现、图表或实物展示的直观式,也可以是游戏破冰的互动式,引经据典的启发式。好的新课引入,应该关注到学生的需求,联系工作性质的实际和行业的区别需求,应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其内生动力,在今后工作中学以致用。

2、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从行业的的特点和工作的性质入手,内容覆盖范围要广,但不可空洞笼统,要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与学的共鸣,激发创新性思维。

3、要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双边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然地参与和融入课堂,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或提出疑问,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回馈作出进一步的反应,从而在老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沟通中把课堂推向前进。

4、结合行业行情使用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借助多媒体,用多样化和形式化呈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中显示主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片等,而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则应以必要的口头叙述或者标明鲜艳颜色形式来强化,从而有效展现多媒体教学的便捷性。

5、课程结束时,要照应开头,行动展望,正向鼓励,教师在一堂课里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主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教育者一个人的舞台剧,注重的应该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内化了什么,习得了什么。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那么这一堂课毋庸置疑是成功的。

此外,在讲授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语速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语速过慢,学生思维不集中,不连贯。因此,在课堂上应该调整好语速,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要善于维持课堂秩序和气氛。通过举例、发问、变换语气语调等方式进行秩序的维持,还要严肃课堂纪律;适当的距离。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讲台,拉近和学生的空间距离,不仅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提高听的效率,而且可以让教师自身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员,尊重学员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工种,要站在学员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态,要善于发现各行各业的闪光点,多一些真诚多一些理解。总之,作为一个讲授者,首先要一如既往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充满激情,上出来的课才会充满活力;其次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爱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必备的素质;然后还要有勤学求精和虚心请教的精神,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下述情况: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现场教具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正确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所讲内容的符合性,适用性,认真钻研行情,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使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向立体,重点突出,难点易解。在讲授过程中,必须与多媒体、PPT、教具紧密结合,使讲授内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涌现,使教学中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生理过程通过课件而形象、生动、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可见,正确运用讲授方法,要根据学科、行业、工种的特点,不同的教学,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领域及其已形成的学习趋势,结合行业、市场理念,明确关键讲什么,怎么讲,科学的传授,艺术的传授,引导式的讲授。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还要灵活,要做到对教学的针对性,严密性,启迪性,趣味性,确切性。

篇2

5分钟演讲,一个重要的课题!时间的掌握,内容的充实,互动的自如!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令人印象和深刻,真不容易!

在第一天的演讲练习中,意外的,我发现自己平时充满创意的写作脑子竟然不太管用,到了台上仍然不能收放自如,这点非常让我困惑,我就不相信可以顺手拈来写作的我不能做好演讲,但是,事实就是偏偏不行。

第二天,问题又更多了,发现虽然我有平时写作的根基,内容充实不是问题,但是在表达思维方面过于跳跃,下面在听讲的同事根本就不能完全明白我说的话……

已经到了最后紧张的第三天了,天,我几乎这几天晚上都没有睡觉……在反复琢磨着该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对于平时又没有经常演讲的我,怎么办呢?

呵呵,自我提升原来是这样简单!

您有耐心地观察吗?在一个团队里,有人亲和力很好,有人表达非常清晰,有人很会讲故事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有人逻辑性非常强,有人声音很动听……

但是综合所有优点的选手却很少,但是更少的就是我们感受到了这一切的优点,但是却以为理所当然;很多人都认为拥有这些优点的,都是天生的,或者都是运气,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其实通过努力,可以拥有

人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往往会逼出自己的潜能,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于是我决定厚着脸皮向他们逐个请教,我在课堂上听到老师对每个人优点的点评还有缺点的分析与提高,课上我就拿本子记下那位同学的名字和优点;课下就拿着本子还有自己要演讲的命题

反复向他们每一个人请假,

针对自己演讲的内容,还有自己的不足,逻辑性不够强,表达不够清晰,我反复请教了几位具有这样优点的同学,让他们对我要表述地内容用他们的方式再表达一遍,对比自己原来的表述,我再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再请教他们为什么写作跟演讲不一样,写作好的人就不一定演讲很好呢……等等……

最后,在最后的毕业典礼上,我意外地在30多名选手中名列前茅,在短时间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其实这些全靠我请教的各位高手的帮助,

想想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在内部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理财高手出了大单的新闻,例如谁谁又营销了500万基金,或者保险等……其实我们往往看到后都有一种心理反应,就是感觉他肯定是在撞彩,他真好运;他就是老有出大单的命;其实我们当中很少很少人真正去请教一下他们本人的;为什么会出单,细节上怎么操作的,很少人去关注他们背后失败了多少次;当然也有人说,谁肯教你吖,

其实事实上我们不一定要咨询出最大单的人的,我们可以从有业绩的人问起,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故事,不是吗?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多问一句,或者在别人意气风发的时候去请教,很多成功地秘诀就是这样来的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165例,男86例,女79例;年龄3岁~69岁,平均26岁;室间隔缺损修补3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32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2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15例,瓣膜成形术16例,其他心脏畸形矫治术8例;转机时间31 min~12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 min~90 min。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取胸骨正中切口,经升主动脉根部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4 ℃含钾停跳液灌注,每隔20 min重复灌注1次[1],心脏表面加冰屑保护心肌。心脏停跳后进行心脏内操作。

1.3 结果 本组病人痊愈出院164例,因术前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于术后死亡1例。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护理准备 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1 d到病房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热情回答病人和家属的询问,向他们介绍成功的实例,耐心解释手术意义和手术配合的重要性,尽量取得病人的信任,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参加医生的术前讨论,了解手术的术式、方案及配合要点,熟悉手术步骤,对每一步要用到的器械物品做到心中有数,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处理措施,具有处理心脏外科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2]。

2.1.2 手术室准备 手术应安排在宽敞的百级手术间进行,术前1 d、手术当天提前30 min进行空气层流消毒,将室温调至24℃,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2.1.3 物品准备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前1 d备专科器械、心内、心外手术器械;复温毯、冰、液状石蜡、骨蜡、补片、体外循环管道、钢丝、引流管、阻断带及线绳、心脏缝合用prolene 线(滑线)、瓣膜线、对于换瓣手术,还要准备各种型号的瓣膜及测瓣器等。术中所需药物和抢救药物准备齐全。电刀、吸引器、电动胸骨锯、心脏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等仪器,确保仪器术中良好使用。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的配合

2.2.1.1 建立静脉通道接 病人入室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于病人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穿刺部位应预留桡动脉穿刺部位,协助麻醉医生做好桡动脉穿刺和深静脉穿刺,用于术中做血气分析、测动脉压、用药和监测中心静脉压。协助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

2.2.1.2 留置导尿,监测尿量 待病人麻醉后留置导尿,尿量是估计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可靠指标,也是衡量体外循环期间组织灌注是否满意的标志[3]。将接尿容器连接到容易观察的位置,准确记录转机前、中、后尿量。

2.2.1.3 安置鼻咽温测温探头 将鼻咽温测温探头插入鼻咽处,直至手术结束。于皮肤消毒前、cpb开始、cpb中维持、cpb停止、关胸、手术结束时等6 个点测定鼻咽温,观察体温变化[4]。必要时用电热毯保温,电热毯调至温度为38 ℃,因与病人的紧密接触,可以减少体温的丢失,防止低温的发生。

2.2.1.4 安置 病人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 选择合适的长形海绵枕纵向置于胸骨下, 将胸骨垫高15°~20°, 充分暴露手术野。将有桡动脉穿刺一侧的手臂平伸于手托架上固定, 各管道保持通畅。

2.2.1.5 认真配制及使用各种药物 人工心肺机转流前需全身肝素化,肝素用量按体重3 mg/ kg计算。在体外循环停止转流前,巡回护士应根据所用的肝素总量准备好鱼精蛋白(鱼精蛋白的总量与肝素总量之比为1.2︰1)。推注鱼精蛋白时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2.2.1.6 密切配合 巡回护士坚守岗位,熟悉手术程序,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物品。术中密切观察各项体外循环监测指标,及时检查和调整探头、各种管道,定时向手术、麻醉、转流医生汇报情况。备好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 熟悉心电监护仪及除颤器的使用并在紧急情况下配合抢救工作。

2.2.2 器械护士的配合 ①器械护士配合手术要稳、准、轻、快[5],提前30 min洗手,整理手术器械,体外循环管道分类摆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防手术感染。熟悉每个手术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误传[6],医护有效配合是在最短时间内成功完成手术的关键之一。②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协助手术医生铺无菌手术单,切开皮肤、皮下、胸骨正中锯开,止血。打开心包,肝素化后插主动脉管,上、下腔静脉管,冷灌针,接好各种管道及排气。当鼻咽温度降至30 ℃以下时可阻断循环[7]。阻断上下腔静脉的近心端,阻断主动脉近心端,降温并从主动脉根部冷灌注,至心脏停跳,冰屑放在心脏表面保护心肌。切开右心房或室间沟进行修补或换瓣手术,复温、心脏复跳、排气、关心房前开放上、下腔静脉,排空气后开放主动脉。拔上、下腔静脉管,最后拔主动脉管,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止血。关心腔,放引流管,关胸骨、皮下、皮肤。

3 小结

心脏直视手术除了要求手术医生要有熟练的技巧外,手术护士的默契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情绪稳定。熟悉心脏外科手术的方法和步骤,熟练操作各种机器及掌握各种药物的浓度、剂量、稀释方法和使用方法,具有处理心脏手术意外的应急能力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陈坤棠,闫玉生,童健,等.300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5,5(4):274275.

[2] 谢海清,谢广超,邹继彬.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护士的配合[j].国际医药卫生报,2005,11(8): 9293.

[3] 曾建萍,魏冬梅,刘美春,等.千例体外循环手术巡回配合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2,1 (1) :3435.

[4] 陈京缦,韩小红,周燕,等.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体温变化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7): 648.

篇4

我院自2010年~2013年,共实施心内直视手术317例,男160例,女140例,年龄2~65岁。房间隔缺损40例,室间隔缺损55例,法洛四联症14例,心内膜垫缺损5例,单瓣置换120例,双瓣置换37例,三瓣膜手术26例,冠脉搭桥+瓣膜置换8例,主动脉置换12例。手术均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2护理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 术前1d巡回护士进行访视,查看患者病历和各项检查是否完善,了解患者病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麻醉方式,明日手术开始时间,术前配合注意事项,鼓励安慰患者,使其调整好心态接受手术。

2.1.2手术间准备 安排在层流百级房间,调整好手术间温湿度,温度调至24℃,适度调整到40%~60%,检查监护仪、除颤器、手术床、手术灯、电刀吸引器性能,术前手术床放置变温毯提前打开进行预热。

2.1.3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 心脏手术对器械要求比较严格,选择专用器械。准备骨蜡、涤纶片、各种型号的缝针、Prolene线、无损伤缝线、测瓣器、瓣膜缝线、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红尿管等。

2.1.4手术室准备和个人准备 心脏手术属于重大手术,不相关人员禁止参观,非重要电话禁止转入手术间,安排心外专业护士参加手术。还要求护士做好自身准备,术前1d注意休息,手术当日要精神饱满,全身心的投入到手术中。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配合

2.2.1.1患者确认 患者进入手术间,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三方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其他操作。

2.2.1.2建立静脉通路 选择粗直血管建立静脉通路,对于静脉通路建立困难者,可以在B超(我科自2012年引入B超)引导下建立静脉通路,解决了开放困难静脉通道的难题。

2.2.1.3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有创操作 协助麻醉医师做好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B超引导)、麻醉插管。

2.2.1.4留置导尿管和肛温线 患者全麻后留置导尿管,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刺激,尿量是估计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可靠指标,也是衡量体外循环期间组织灌注是否满意的标志[1]所以术中观察尿量至关重要,将集尿器顺到手术床头,方便麻醉医师和体外循环医师观察尿量和颜色。将肛温线插入患者直肠,目的是为了能准确观察患者体温。

2.2.1.5安置患者手术 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在肩下垫一软垫,充分暴露手术野,避免患者与金属接触,并顺好各种管路线路,以免影响输液、动脉监测和电伤患者,在患者易受压部位贴上防压疮贴。

2.2.1.6密切配合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各项监护,及时添加手术用物准确记录,熟练掌握除颤器、心脏起搏器的使用。严格执行手术清点制度,确保物品清点无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2.2.2洗手护士的配合

2.2.2.1准备 洗手护士术前掌握明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术式,以便选择适宜的器械和针线,并主动配合术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2]。洗手护士提前30min上台整理手术器械,并于巡回护士清点台上所有物品,确保物品数目无误和器械的完整性。

2.2.2.2开胸配合 正中开胸,切皮,电刀止血,用胸骨锯锯开胸骨,骨蜡填塞骨髓腔止血,电刀电胸骨创面止血,递胸骨撑开器撑开胸骨,未成年患者需要切掉胸腺,以免影响手术操作,打开心包并悬吊,暴露心脏。

2.2.2.3建立体外循环 用游离钳游离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并递上阻断带,递2/3长单针无损伤线在主动脉根部正反各一针缝主动脉插管荷包、在主动脉根部确定部位缝上灌注荷包、在上下腔静脉根部缝腔静脉插管荷包,分别套上鲁米尔蚊钳固定,并分别插管连接体外循环管道,建立体外循环,当ACT大于480s可转机,鼻咽温降至30℃以下递阻断钳阻断循环[3],灌注HK心肌保护液停跳,并将冰屑放入心包保护心肌。

2.2.2.4心内操作 经右心房切口进行心内操作,根据手术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物品,洗手护士要全神贯注查看手术者的每一步操作,要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在手术台上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突况时要准确的传递器械,及时和主刀医师沟通,做好相应准备。心内操作完毕后,排空心脏内的气体,开放升主动脉,准备除颤板进行除颤复跳。

2.2.2.5撤体外循环 心脏复跳后依次拔出灌注针头,上下腔静脉管,然后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最后拔出升主动脉管道。

2.2.2.6关胸 检查无出血,放心包和纵膈引流管,清点台上所有物品,无误后进行关胸。

3结果

3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现象

4讨论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属于高难度手术,手术步骤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术中变数较大,所以要求洗手护士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方式,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缝针、缝线,并准备好各种应急物品以备急用,为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洗手护士还要熟悉掌握心脏的解剖,每个手术的手术步骤,手术医师的习惯,传递器械时要主动、准确、迅速,确保与手术医师做到正确配合,在配合时要做到眼到,嘴到,手到。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总之如果护士不熟悉手术步骤、解剖结构,或与手术医师配合不好,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长手术时间,所以护士熟练有效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篇5

一、入职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1.职业道德问题。医院是以医疗为主的服务性行业,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的立身之本。无德无以立身,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要注重对新员工的医德教育,提高新员工的医德素质,使其树立一心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医护职业又是高风险的职业,医疗质量服务水平,与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密切相连。因此,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2.心态问题。新入职的员工,可能对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个人发展空间如何、能否融入新的环境等问题都会产生疑虑。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让新员工全面了解医院的情况,了解岗位工作的要求与流程,以及工作制度及行为规范,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使新员工能尽快融入到医院的工作氛围中;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3.安全感问题。新员工刚到单位报到后,从生活条件包括居住饮食到周围人际关系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通过入职培训,让新员工尽快建立起安全感和归属感,适应医院新的环境。

二、入职培训的内容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自进入医学院校开始,所受到的教育就是救死扶伤,奉献为先,一切为了病人,保持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由于新员工的组成多为80后,社会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设置,各种利益冲突相对集中和增多,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员工在医院实习过程中耳濡目染,也不能幸免,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的说教方式已不能引起共鸣。医疗职业是一个特殊性职业,其工作对象是有鲜活生命、复杂情感而又深受疾病困扰的病人,他们直接掌握着人的生命权和尊严权。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医德规范,时刻为病人着想。医患关系是特定医治关系,如果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医患沟通不和谐,就会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在入职培训时,应根据年轻人的特点,利用患者角色互换来进行教育,站在病人角度去体验一次看病全过程,使新员工设身处地体会患者的感受,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增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2.稳定新员工的心态。培养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是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新员工大多数都怀着美好的期望参加工作,对新的工作岗位既感到新异又感到陌生,但在工作现实和新环境中并非像想象中那么如意。从不担风险的学生转变成直接面向患者承担医务人员,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新员工往往会产生有压力感,无所适从,期望值有很大的落差。另外,这些80后年轻人学历都高至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有所欠缺。新员工还未融入到医院的大家庭,对医院的上级领导更感到陌生。为了让他们尽快从一个局外人转变到局内人,从入职开始就为他们安排好食宿,让他们进到医院就有家的感觉。我们为他们举办一个欢迎新员工仪式,邀请医院领导和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让院领导作动员讲话,介绍医院概况、服务宗旨、未来发展规划,让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介绍本科室的基本工作流程,让新员工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彼此有一个互相认识的过程。人力资源部门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员工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以及福利保障等和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交待清楚,让新员工做到心中有数。请科教处的主任讲解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科研项目申请和论文书写的一些问题,使新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特别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新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使新员工能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制定出不脱离现实环境、切合实际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在不违背集体利益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人的个性,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通过这些方式和手段,稳定了新员工的心态,使新员工的流失率大幅下降。

3.专业培训。第一,作为新员工和经验尚浅的年轻医务工作者,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的几率会多一些。为了更好地杜绝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我院对临床医护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医疗安全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时,我们邀请医务科长为新员工讲授《医疗安全教育》,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医疗纠纷作为案例学习,以真实的事件为题材,引导新员工吸取经验教训;还讲解各种医疗法律法规、防范医疗纠纷的技巧以及医患沟通技巧,让新员工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第二,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专科越来越细化,如今新入职的员工有的职称已经是中级,过多注重专科知识,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不够。为适应现今医疗行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重点强调对新员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各科室主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落实。第三,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参保患者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新的医保政策不断出台,在医院涉及到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如医保处方的开具要求、医保门诊药费的费用控制等等。请医保办的专业人员为新员工举办医保知识讲座,详细讲解市医保下发的有关政策的基本知识和医保管理制度,熟悉掌握医保用药范围和诊疗项目,并结合医务处进行的临床医师培训,使新员工自觉规范自身的医疗行为,同时请医院的医技科室主任专门介绍医院目前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开单要求及适应症,让新员工熟悉医院的各项工作流程,以便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三、培训总结及效果评估

为了对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实施的全过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了解培训是否达到目的,培训结束后与新员工进行座谈,征求新员工意见,总结经验,了解培训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为今后的入职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还有30%的学生音准概念较差,那就是不注重对人的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大脑没有音乐的音响体验与记忆,就体会不到乐曲的律动,即大脑对这种节奏和旋律的感知太少,缺乏听觉上的预想,没有形成经验的积累。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诸要素的训练和培养,增强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加听觉经验的积累。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是一种基础训练,它主要通过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来培养和增强这种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要通过一系列的听辨、模唱、默唱、视唱等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而更重要的是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也就是说,人的素质、环境、教育只是内心音乐听觉形成的前提和条件,而积极主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才是形成良好内心音乐听觉的关键所在,要通过亲身的感受与体验,对音乐各种要素的感知和领悟逐步在内心积累下来。转贴于 通过音乐表演,能够倾听音高的走向及它所形成的旋律线条,加强大脑对各种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要素的认知;通过音乐欣赏,能够增强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加深各种音响在大脑中的痕迹,强化对音乐音响的记忆并从中获得经验。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当然,它的形成还受多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篇7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篇8

The Applications of Fixed-bed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or Training of Nurse /XIAO Ye,LOU Bang-xiu,ZHAO Jua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94-9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xed-bed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 for pending sign a contract nursing(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raining of nurse).Method:62 persons from July 2010 to January 2013 which were completed in professional diploma in nursing college,unable to care nurse training to be a separate staff,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2 pers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30 person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ook the fixed-bed management education mode,the control group was took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Result:The theory,technolog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raining of nurse; Fixed beds

First-author’s address: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 621000,Chin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疾病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护士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所在科在优质护理服务前提下,结合本科疾病特点,对培训护士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通过跟、学、做相结合,教会她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建立以患者为中心,规范自己的言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责任行为的培养,注重细节,提高安全意识。为此,2010年7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科通过对护理大专或本科毕业的代培护士进行分床管理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1月完成大专以上护理专业文凭,无法单独进行护理工作的等待签合同人员(护理执照未考,护理执照已合格的人员但在笔者所在医院未完成注册的护理人员,简称待培护士),由护理部安排到笔者所在科6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人,对照组30人,两组护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一人带教模式。试验组实行集体带教,固定床位管理教学,创造独立环境,提高待培人员积极主动地服务理念。试验组具体带教方法如下。

1.2.1 从心作起,培养职业素质 待培护士由护理部安排入科后,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连续工作,工作强度大,突发事件多,造成许多护士身体不适,如腰背痛、便秘等,不规律的饮食易导致胃部疾病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1],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岗前教育,使她们熟悉环境及院规,学习礼仪和服务技巧,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抢救设备的管理等理论知识。同时了解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科新技术、新动态,使培训护士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展望,激发其工作热情。让她们学会真正面对患者,用心感受职业气氛,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学会关爱每一位患者。

1.2.2 明确任务和目的,改变自身观念 改变护理工作的从属性,待培护士是进入临床工作的临界状态,合理安排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参与患者管理及专科护理查房,有利于激发工作激情,体现个人价值。

1.2.2.1 改变带教模式,激发工作激情 以前对于待培护士的管理,只是由一位老师负责带教至独立工作,这种管理教学局限了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发现优点。笔者所在科结合专科护理培训特点,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进行小组的教学培训和小组综合培训相结合,在护士长的管理下,由1~3名老师固定教学,待培护士3~5人一组分管自己的相应患者,通过竞争对比,激发工作热情。在此期间,其他专科老师将不同的优点展现,老师要求每次交流会轮流由待培护士进行小讲课,由老师选择进行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2],通过理论、技能、出入院患者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可提前结束培训,提早进入临床工作,这能激发工作激情,增加责任心,体现个人价值。

1.2.2.2 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培养主动学习 根据护士的心理,结合患者的情况,实行待培护士从1名较轻的患者管理开始,在带教护士的监管评估下,运用护理程序,通过识岗、临岗、协岗、顶岗,有计划、按步骤,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生活护理到护理基本技术、从单一护理技能到综合护理技能[3],通过优质护理,完成患者的入院介绍、检查告知、治疗、护理、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宣传,以及出院指导。在这个连续过程中,护士的责任行为表现在能应用医学护理理论、熟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医嘱录入与执行无差错、严谨细致的交接班等,富有责任的行为可防止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4]。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经考核合格后,分管的患者可增至2~3位,尤其在得到患者的认可后,激发的学习热情会更高,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满足患者的需求。进入良性循环,增加其执业信心。

1.2.2.3 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与专科护理查房 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大,特殊药物种类繁多,加之以老年患者居多,是各类不安全事故的高发科室,专科护理查房是教学的一种形式,让待培护士参与专科护理小组,成为小组的一员,能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专科护理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护理科研中,同时也增进师生关系,让带教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实习质量[5]。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护士理论、技术、患者满意度等考核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培养,改变护理工作的从属性,待培护士是进入临床工作的临界状态,合理安排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使之学会做人、做事,成为个人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的护理人员,让她们主动去适应现实环境。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长,在护理操作时,用积极的安全文化接受差错出现的必然性,主动地寻找系统内潜在的危机[6-7],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后,意识到服务对象的这些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解及处理,最终强化护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防范护患纠纷意识[8],能很好的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有利于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实践证明实行固定床位管理教学模式,激发了待培护士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她们会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患者的疑惑。通过患者的认可,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其执业信心。这种方式进入良性循环,能迅速提升待培护士理论和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待培护士懂得用良好的情感去感染患者,构建和谐医疗环境,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天使,而使她们成为一名合格护士也是培训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莜莹,许晓洁.规范工作流程有效缓解ICU护士心理压力[J].现代医院,2008,8(1):126-127.

[2]王雪.以护理本科生为视角提升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6A):1526.

[3]邵红英,田维忠,房兆,等.地市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研究,2013,27(8C):2671-2672.

[4]徐晓霞,马俊卿,朱慧香,等.浅谈护理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24(1A):5.

[5]谢勇琼,高金姣.亲子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240-241.

[6]梁珍红,叶旭春.安全文化研究及其对我国护理的启示[J].护理杂志,2007,24(10A):43-44.

篇9

1.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概况

1.1加强党员思想基础建设,注重党员的思想教育

关于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总书记在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报告会上曾经明确指出:第一,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第二,则是要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坚持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1.2依据党员类型,实施特色教育

我国的党员依据其自身所在的领域和具体岗位的不同,也有着类型各异的区别。因此在党员的教育上,国有企业也采取了分类施教的相应方法。首先在国有企业内的党员具体可以划分为高级管理层的党员、行政机关层的党员、生产线的党员和离退休性质的党员等,因此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党员应该注重在党性教育培训中实施不同的方法。

1.3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完善机制建设

国有企业首先注重的是本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在对企业内部党员培训时应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应该注重把党性教育和企业内部的文化观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以党性教育来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2.我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今经济竞争不断加大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改革中不断的获得活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是在国有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其自身并不是方方面面都兼顾的很好,由于其生产经营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给其企业内部的党员培训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改革。国有企业现今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培训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也有许多的新考验等待解决。

2.1国有企业的党员多且分散,组织其接受培训有一定的难度

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且部门类别较多。各个部门间各司其职,党员比较多且流动性相对来说就比较大,若不能够获得较连贯的党员培训教育,其效果也是不好的。而党员的教育培训需要相对固定和连续的时间安排,这就给国有企业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造成的一定的困难。

2.2国有企业内部党员的自身学历有高低,其接受能力也不一而同

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员工数量较多,这就造成了国有企业的党员年龄和学历不同,因此在进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的党员进行分类培训。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2.3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较单一,党员培训师资有限

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使用的还是以往上党课、学习党的文件和看看党员教育的录像带等老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基础阶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长期这样的培训教育,就难以满足党员学习的需求,而且由于企业内部党员培训的师资相对比较匮乏,这就造成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实用性也比较差,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对实用党性知识培训不足的后果。

3.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性的途径探索

3.1注重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国有企业内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无论其方式多么灵活多变,其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一些比较偏向于书本知识的理论往往对参与培训者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注重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3.2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发展进步,这些优质资源都可以利用到党员的培训教育中。这些迥异于以往的培训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党员培训的影响力,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党员能够获得更多有用的资讯,并且互动性也能够大大的得以提高,这就可以使党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现实,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党员教育论坛或者博客来进行学习,这种灵活且多样化的网上学习法,不仅能够改善时间难统一的难点,还能够使更多党员干部积极的参与互动。

3.3注重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期连贯性

在国有企业内部应该注重建设完善的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机制,才能保障党员培训的连续性和获得知识的完善性,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完善健全的学习培训机制,并且加强党务培训者的学习能力,以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党性建设,最大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整个企业的党风党纪建设,并成为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

篇1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60-03

新入企员工的培养是企业开发新人力资源、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过程和环节。贵州电网公司一直以高校毕业生选聘为主渠道,逐年补充适量新入企员工。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每年新员工入企数量呈递增趋势,从2007年至今,每年新员工入企人数平均为600人左右。目前,从公司对新入企员工的岗前培训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师带徒”培养模式还是“轮岗实践”模式,在知识和技能培训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新入企员工的配置目标和培养方向不够清晰,培训内容不够饱满,策划组织也不全面。因此,为使新入企员工能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快速胜任拟配置的工作岗位,对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工作的研究与策划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1.新入企员工缺乏规范化的岗位培训

2010年之前,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进入企业后,仅进行了全面集训的入职培训,并没有将新入企员工按照拟配置的岗位进行划分,集中、规范地针对各个配置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新入企员工在完成了入职培训后,便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工作,绝大部分新入企员工在一年的试用周期结束后,仍然处于岗位迷茫期,无法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

2.传统的岗位培训实施效果欠佳

2010年之前,新入企员工可通过“师带徒”、轮岗实践、参加岗位培训班三种途径进行岗前学习,但这三种模式都存在弊端:

(1)“师带徒”的培训模式对于新入企员工而言,虽然能够学有所用,见效快,但是学徒的学习受师傅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受限于一家一派的经验,造成了学术交流的局限性,不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师徒之间密切的生活思想联系,也使徒弟难以突破师傅的思维和经验,有时不免还会有门户之见;且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数毕竟有限,难以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另外,这种模式下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质量难以控制,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2)轮岗实践的培训模式虽然能够让新入企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熟悉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找到其中的衔接点,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每个员工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个性,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与开发都必须符合、顺应这个特点,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发展,否则就是拔苗助长,不利于员工专业技术的发挥,还会造成管理混乱,难以实行准确的业绩考核,无法把控新入企员工的专业学习情况。

(3)参加岗位培训班的新入企员工是与该岗位的老员工甚至是技术骨干一起培训,虽然这种培训模式为新入企员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使新入企员工得到一定的激励与鞭策,但是整个培训思路重在岗位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适用于入企不久还没有熟悉企业和岗位的新人。

二、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研究目标与意义

为适应贵州电网公司发展和大培训要求,建立公司系统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的常态机制和培训体系,打造培训品牌,创建培训精品,树立培训标杆,推进电力培训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需在理论研讨和实践提升的基础上对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模式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和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根据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推进新入企员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各岗位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以实训基地现有设备为重点的指导性培训的研究,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培训效果,优化其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逐步建立在全网范围内有效利用企业内训师队伍资源和实训基地进行整合教学的培训评价新模式。其研究目标及意义具体分为:

其一,全方位的培训,让新入企员工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机制,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促使新入企员工具备一定岗位胜任能力,缩短新入企员工的成长周期。

其二,培训方向直接指向岗位,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实现理论知识、技能实操的模块化教学,通过培训,促使新入企员工具有岗位执行能力。

其三,建立驱动力强、富有生机的互动式培训教学,搭建新老员工交流平台,使新入企员工更具有创新解决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其四,引导新入企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员工岗位培训实践,成为贵州电网公司的一个培训品牌和标杆,并在全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入企员工培训常态机制已经建立,对全网其他培训项目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借鉴与辐射作用,形成了标杆效应,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较好地推进了电力培训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对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三、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研究特色与创新

该课题的研究与策划是在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培训与评价管理“六统一”原则要求下,依照相应岗位胜任力模型、岗位培训标准和评价标准而制定的培训实施方案,具有自身特色与创新。

第一,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模式的建立。本课题的研究,将培训全过程、全因素(全方位)、全员管理与监控的内涵渗透融入其中,对培训过程的规范性、有效性、动态性进行探讨研究,开创了“三全一持续”培训新模式,“三全”为全过程、全因素、全员管理与监控――“全过程管理”包括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需求调查、设计策划、组织实施、评估改进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管理;“全因素管理”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课程、授课质量、综合服务、管理手段、管理标准和学员学习、生活、活动,以及学员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作风、纪律等可控因素的全方位管理,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全员管理”包括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教师、培训学员、后勤服务人员等人员的管理。“一持续”是指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持续改进”,在动态调控、总结完善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第二,将培训学员与企业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培训评估的基础,并尝试将学员培训后的个人成长及职业发展情况纳入其中,研究设计多层次、全方位的反馈评估体系,确保培训评价系统的良性循环运行。

第三,培训与评价相结合,培训成果得到实质性转化。针对电网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开发集群式的新入企员工技能职系培训课程体系,基于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注重科学性,研究探讨岗位培训与考核考评体系的紧密结合,全面考核,成果转化,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

第四,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流程与监控体系。构建了闭环的培训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与监控体系。即培训需求调查、项目设计与策划、项目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反馈四个环节。通过对四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使各项管理指标有据可查,各环节工作质量可测可控,形成规范、有效、持续改进的培训过程,构建闭合、完整、合理的培训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流程。

四、新入企员工岗位培训流程建设

为切实做好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根据公司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工作流程,使培训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的培训模式主要根据《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管理规定》、《贵州电网公司作业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和技能职系作业员各岗位的培训标准,以公司组织各岗位内训师开发的培训课件、培训项目书和授课计划为依托,通过该岗位专业内训师进行有的放矢的理论授课和实操指导,帮助新入企员工掌握该岗位应具备的专门知识、相关知识、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及相关技能。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授课、实训、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按分阶段、分模块的方式进行培训。分阶段培训主要指培训分为理论阶段和实操阶段;按模块培训,主要分为知识模块、实操模块、个人辅导模块、测评模块和强化辅导模块。

知识模块:通过培训讲师授课让新员工掌握该岗位必备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

实操模块:在知识模块培训结束后开始。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该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个人辅导模块:培训中,个性化辅导贯穿全过程,其侧重于:知识模块阶段,针对每位学员的能力短板,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实操模块培训阶段,辅导学员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实操各项目的要求,促进培训效果转化。

测评模块: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知识及技能测评,以检验培训效果是否得到有效转化。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包括综合测评、心得体会评价、培训课程考试。综合测评:根据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分。心得体会评价:在培训结束前由学员撰写并提交心得体会,据此进行评价。培训课程考试:以知识部分的闭卷笔试和技能部分的实操考试为主,还可进行答辩测试。

强化辅导模块:除正常培训活动外,培训中还将穿插课后练习、课间辅导等。在此基础上要对员工的学习结果进行考评,考评的结果对应有关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在培训实施及班级管理方面也基本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新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办班基本流程(如图2):制定具体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实施方案、手册安排该岗位内训师备课学员报道发放培训手册内训师理论授课理论复习考试内训师实操指导组织用人单位观摩交流实操考试培训交流总结培训成绩评议培训结业。

为了规范、加强新入企员工培训的建设和管理,贵州电网公司制定了《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管理规定》。针对分点深化阶段的培训,为加强培训班学员日常管理,维持正常培训秩序,保障培训的顺利完成,制定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模块培训班管理办法》。

五、研究成果

该课题目前已经应用于2010年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技能职系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这次针对技能职系开展的培训是公司对新入企员工培养计划的一个创新型培训,培训实施主要由以下培训模块组成。

知识模块:提升该岗位员工的法律规程、专门知识及履行岗位职责等所需的相关知识。同时,使内训师对课程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件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编制出本岗位的教材。

实操模块:实训基地老师一对一指导式培训,让学员掌握该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该岗位员工掌握实操设备的使用,迅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和其他相关技能。同时,使内训师对实操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件做进一步的完善,并编制出本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个人辅导模块:贯穿全过程,开展专人个案辅导,帮助学员尽快胜任该岗位的相关工作,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员更好地改善和提升自己。

测评模块:学员培训结束后,将对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测评,对学员在整个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和专业模块的培训过程作出合理的监督和考评,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强化培训效果,形成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成绩。分点深化专业和岗位模块测评成绩=综合测评成绩×30%+培训课程考试成绩×60%+心得体会评价成绩×10%。从2010年10月至今,已举办了15期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班,培训了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继电保护、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电费核算等17个岗位的新入企员工,共培训2824学时。从学员撰写的培训心得可以总结出培训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是认清自己现在的位置,看清自己将来所要走的路;二是明确自己的角色,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以及怎样获得职业的成功;三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四是人际关系得到提升,自我人格魅力得到提高。此外,在培训期间,内训师除了完成授课任务之外,还完成了该岗位的培训教材与评价题库的研发任务,共计完成了13个岗位的教材编写并出版,完成17个岗位评价题库开发,为新入企员工的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0年分点深化阶段岗位培训得到了用人单位、授课教师以及新入企员工三方的一致肯定,整个培训得到了三方的一致赞同,缩短了新入企员工岗位成长周期,有效地提升新入企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最大程度发挥了新入企员工培训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点深化阶段岗位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是公司针对新入企员工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虽然已经根据培养方案顺利完成了培训,但通过几期培训班的举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必须及时地、系统地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第一,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难。学历教育是岗位培训的基础。在现实的工作中,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难以接受全面的岗位培训。由于各单位送培的新入企员工未按专业进行拟配置岗位,因此有不少新入企业员工缺乏必备的专业基础教育,或者绝大部分新入企员工的专业与现从事岗位专业不对口,内训师在进行授课时,无法把握授课的内容与深度,专业不对口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专业知识较其他学员吃力,给开展岗位培训带来很大难度,培训很难找到与所在岗位正常培训多层次知识结构的结合点,因此,部分学员情绪不高,参与度不够,培训效果欠佳。

解决措施:加强对新员工培养思路在基层单位的宣贯,以保证基层单位在对新入企员工进行拟配置岗位时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同时积极与基层单位沟通,在开班前及时掌握送培学员专业学习的基本情况,以便内训师更好地把握授课内容,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第二,学员易产生疲倦状态。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时间平均在20天以上,学员与老师均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培训,期间无休息时间,学员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易产生疲倦状态。

解决措施:针对学员产生疲倦状态的问题,建议重新调整培训时间安排,各个模块课程结束后,安排统一的复习时间,使学员能有充足的时间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同时,也利于维持中心(学院)各培训部门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内训师的调派与实际工作相冲突。内训师在培训期间接受封闭式管理,长时间脱离生产岗位,也严重影响各个基层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解决措施:建议培训期间不对内训师进行封闭式管理,采取流动上课模式,尽量将同一内训师的不同课程统一安排,以保证内训师离岗时间不影响其本职工作。

第四,部分岗位的实操培训项目缺失或缺乏先进性。技能职系的培训重点在于实操技能培训,实操培训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操设备,但是在培训期间,很多岗位的内训师反映一些岗位的实操培训项目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主要原因在于实操设备老化与欠缺,例如培训软件未装入生产管理系统(学习版);而已经建好的中心(学院)实训变电站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实训变电站没有进行标准化建设,不能正常使用五防操作票系统等,这些都对实操培训的效果有所影响。

解决措施:根据不同岗位开展实操培训的情况,对于老化或欠缺的实操设备,应结合当前贵州电网生产的实际情况,更换或补充主流的实操设备,使实操设备的软、硬件环节都做到与生产现场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对于新建好的实训场所,应组织生产单位技术骨干配合厂家开展设备调试工作,逐步完善其各项培训功能,并且做到与生产现场的高度一致性。

第五,内训师的授课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目前,17个岗位共计127名内训师担任了理论与实操的培训课程,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内训师的授课技巧普遍不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有所欠缺,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加强对内训师的再培养,真正打造一支优秀的内训师队伍。

篇11

2019关于企业文化拓展培训心得体会

拓展培训的启迪

拓展培训感想之心态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绿色”教育

2019年暑期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新八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曾经坐车经过收费站的我,以为收费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重复性操作,现在的我终于明白收费工作虽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但就是这看似平凡的工作,要做好并不容易,要做的出色,更要付出辛勤的努力。

在这次培训中,每天的课程都是满满的,让我觉得特别的充实。因为收费站的管理都是半军事化的,所以培训过程中,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军训,虽然每天都特别累,但是,军事化的锻炼让我明白了纪律的重要性,规章制度在一个收费站所起的作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作为高速公路上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在有限的空间里遵守规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与个人更好的发展。而这规矩就是工作纪律,它作为全体职工执行力的可靠保障,也体现出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和良好形象。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和了解各项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工作,营造出和谐的收费环境。

培训过程中,各个所里优秀的内训师还给我们讲了课,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服务礼仪在收费窗口当中的应用》。之前没有进入收费站工作的时候,每次经过收费站看到收费员整齐的服装,和蔼的笑容,标准化的手势都会觉得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给人轻松自然的感觉。如今,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了,深知服务礼仪在服务行业的重要性。

篇13

“TTT?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中文版版权所有人

“SCD?通用标准课程开发教程?”版权所有人

刘子熙职业训练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研究员

刘子熙是谁?对于咨询培训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他是耀眼的行业明星;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来说,他是值得信赖的专家顾问;对于参加过他的课程的学员来说,他是令人终身难忘的职业导师;对于活跃在讲台上的职业培训师们来说,他是楷模和榜样。

然而,不同于一些娱乐明星式的培训“大师”,上述光环并没有照耀到“职业训练和组织学习”这个精专的小圈子外。用刘子熙的话说,“我用20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这样的专注就是对“专家”一词的最佳诠释。本刊访问的,就是几乎把全部职业生涯都献给了从事培训师职业训练和组织知识管理的TTT先行者、启能顾问创始人刘子熙。

逐梦“智业”20年

本刊记者:业界给了您很多称号,比如“十大”“第一人”等,但我注意到您似乎从不使用这些称号。即使在主场平台,您也只是引用过“中国TTT先行者”这一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刘子熙:十分感谢业界同人的厚爱!我只是在“职业训练和组织学习”,也就是广义的“TTT”这个领域,比国内同人起步稍早一些而已,所以“先行者”这个说法我可以接受。我更期待年轻的朋友们能够与“先行者”同行,与“前驱者”齐驱!

本刊记者:刘老师,听说您在北大攻读的是法律专业,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人力资源和职业训练方面的培训的呢?

刘子熙:我和HR管理可以说是缘来已久。我在1988年进入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做了不少与HR政策法规相关的文字工作。1992年进入咨询培训行业后,通过两三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要想真正提升中国企业培训的水平,必须从系统规范地提升培训师队伍的素质抓起。我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培训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当时我心中有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人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和民族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产生影响。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任何个人的梦想都必须找到支点和杠杆, 才能转化为集体的愿景并变为现实。于是,我在1994年引入了TTT课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中国企业培训的实践,开发了“TTT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中文版,成为被业界所熟知的品牌课程。

到现在这一课程已经经历了20年。2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企业界的组织知识管理水平,都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TTT”中文版课程也已发展出多个版本、多个系列,拥有多种辅助产品和专业服务。

本刊记者:您刚才提到的梦想,到今天实现了吗?

刘子熙:如果从个人职业梦想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说这20年我为中国企业界的组织学习发展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产生了影响。我可以坦然地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不留遗憾。然而,和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组织学习发展和知识管理水平还有明显差距,不同行业、不同法人治理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在培训管理和组织学习发展部门的建设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快速成长的要求。可以说,梦想还在,初心不变,但任务和途径必须做出调整。

本刊记者:任务和途径要做哪些调整呢?

刘子熙:过去以“个人职业素质的提升”为中心,现在必须转化为以“组织系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过去通过“队伍建设”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转化为兼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资源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系统思路。简单地说,就是变“个人成长”为“组织发展”,变“靠人救火”为“靠系统消防”。这个梦想不再只是一个个人的“职业梦”,也不只是帮助更多的个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而是要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提炼个人心得,总结部门经验,沉淀组织智慧,是通过智慧整理、复制和传承,创造民族企业振兴的“智业梦”!

本刊记者:您刚才提到“培训管理和组织学习发展部门的建设”,这似乎也是本刊要解决的问题。那能否请您从企业大学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您所说的“智业梦”呢?

刘子熙:结合启能顾问的实践总结,简单地说,就是把握四个字:人、课、事、物。

改善人:从“上马”到“策马”的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人”是否是指企业大学的负责人?

刘子熙:我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负责人当然是企业大学建设的关键,但受历史、环境、传承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的情况差异颇大。我们与其谈企业大学负责人的素质提升,还不如更加务实地谈谈怎么帮助这些负责人更好地履行职责。我这里谈到的“人”,是指企业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据我们了解,国内不少企业大学的师资来源大致有专职、内聘兼职和外聘特约三种。在您看来,这三种人当中哪一种是企业大学师资力量的基础呢?

刘子熙:按照你的说法,内聘兼职人员是基础。先不谈人力资源配置和预算,仅从专业能力的适应性、针对性来看,内聘兼职师资也是另外两种力量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一般谈到的“内训师”这个角色,就是指你所说的“内聘兼职”师资。他们不仅是企业大学师资力量的基础,也是核心和主力。

但这个队伍拉起来不那么容易!本色做人,角色做事!队伍建设要从选对人开始,再从胜任角色要求的角度进行持续性的改善训练,以达到“改善人”的目的。一般来说,除了高管在企业大学做挂职领导外,内训师一般都来源于中基层管理者、岗位标兵及业务骨干。但这些人并不全是内训师的恰当人选。启能顾问在和很多企业大学合作“内训师培养”项目时,积累了一些内训师选拔的经验。我们将之总结为“四看”:一看个人意愿,“我愿意”是前提;二看业务水平,“我够格”是基础;三看职业素养,“我适合”是条件;四看组织规划,“我发展”是目标。如果按照“四看”原则筛选人选,队伍建设在选人环节就不会出现大问题。现在看来,很多企业大学或组织学习发展部门在选人环节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忽视候选人的自主意愿,多采用行政命令和指标摊派的方式;二是过分强调讲台职业素养,在选人伊始就用候选人的试讲呈现作为选拔依据。

本刊记者:个人意愿的作用我能够理解,但强调内训师的讲台职业素养难道有什么错吗?

刘子熙:讲台职业素养作为选拔条件当然没错,但考核的权重和时机要适当。从权重上讲,忽视企业内训师和职业培训师在培训技能要求上的差异,过分强调讲台职业素养的作用,重了。从时机上讲,在引入培训师素质提升训练,也就是“TTT课程”之前考核内训师的讲台职业素养,早了。

把握“人”的要素,指的是企业内训师的队伍建设。在“四看”原则选拔合适人选后,再通过“TTT课程”改善内训师队伍的讲台职业素养。重在“改善人”。

本刊记者:恕我直言,几乎每家上规模的企业,不论是否建立了企业大学,都会引入内训师培养计划。这不是大家都已经在做的事吗?

刘子熙:你说得既对,又不对。确实,企业组织普遍引入了“TTT课程”,但冠之以“内训师培养计划”,可能并不属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培”了,却没有“养”。启能顾问曾经多次被应邀救场,为一些企业的内训师培养项目做效果落地服务。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和相当多的企业大学在进行内训师队伍建设时,往往重在引入“TTT课程”,却忽视了课程效果的转化。重技能训练,轻素质养成;重课堂学习,轻讲台实践;重现场培训,轻持续改进的现象非常普遍。

本刊记者:确实如此。这个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

刘子熙:多年来,启能顾问为诸多国内著名企业提供了相关专业服务。这些企业涵盖了不同的所有制性质、法人治理结构、行业类型、规模和发展阶段。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央企,也有地方企业;既有大型上市公司,也有快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通过总结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的经验,我们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有效,且在相当大范围内普遍适用又具有很好的实操性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刊记者: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刘子熙:当然!我们不仅乐意,也极度期待这套方法能够帮助广大企业的学习发展部门和负责任的同业咨询培训机构。简单地说,这套方法就是“扶上马,送一程”。

所谓“扶上马”,就是为内训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理念系统、理论体系、方法技巧和行为规范,也就是培训师的“道、法、术、器”。我们的品牌课程―“TTT?国际职业培训师标准教程?”中文版,经过20年的磨砺和蜕变、沉淀和创新,被很多学员誉为“万课之王”,因为它创造、积累了大量的话语概念、心法理念、手法技巧、语感口诀、流程步骤、理论模型、工具表单等。我们进行过7次重要的版本升级,局部的调整和改进20年来从未间断,可以说我们的研发改进是建立在海量实践反馈的基础上的。我本人和我的授权导师、认证班学员已累计为超过10万名企业面授学员和7000余位认证班公开课学员授课。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和企业界的旺盛需求比起来,还远远不够。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咨询培训机构和职业培训师加入到了TTT训练的行列中来。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负责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并有较系统的课程体系支撑的。尽管在训练风格、话语系统、功力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殊途同归,在支持企业内训师技能提升方面,我们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扶上马”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送一程”,这才是要和读者分享的重点。我们针对内训师一次学习深度不够、训后成长动力不足、个体瓶颈难以突破三个关键问题,找到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本刊记者:您所说的这三个问题,确实是企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反馈较突出的问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您的“秘方”了。

刘子熙:其实,有效的方法并不神秘。我们的策略是:一课四训、四讲评估和讲评改善。首先,运用“一课四训”夯实训练基础。所谓“一课四训”,就是指课前预训、课上正训、课后自训、多次复训。课前预训,把课程相关的基础理论、背景知识、记忆内容、问题线索让学员做预先的准备性学习;课后自训,围绕课程的训练目标,制定课后复习巩固、实践养成的阶段性计划;多次复训,有效整合组织内同一课程的实施阶段和批次,让学员带着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后的感悟和困惑再次回到课堂,以终为始,不断提升。我们发现,在引入了上述机制的企业,训练效果得到了明显深化。这套机制不仅适用于内训师培养,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核心技能训练课程。

本刊记者:听起来都是浅显的道理,借助细致的安排和资料准备,形成标准的模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么,“四讲评估”和“讲评改善”又是什么呢?

刘子熙:“道可顿悟,事须渐修。”培训师的成熟需要一个从业余到专业,从刻意到随意的过程。“四讲评估”就是一套简单易行的支持内训师走向成熟的方法。第一讲是“视讲”,借助视频回放,自我找错、修正;第二讲是“试讲”,要求多位内训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要点进行集中呈现,由内部专家、讲评顾问现场提出点评、反馈,这一步相当于坐堂问诊,对症下药;第三讲是“示讲”,也就是标准示范课评估,是内训师从“新兵营”走上“战场”的关键点;第四讲是“实讲”,在实战中持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讲评改善”既是“试讲”环节的个体辅导形式,又是一种有别于正训的学习过程。借助经过启能顾问系统培训和认证的“讲评顾问”的现场点评,所有参加试讲和观摩的内训师能够近距离地体验到课堂所学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观人识己、触类旁通、高效精进。

实践证明,这套方法真能让内训师从“上马”到“策马”,这就是“改善人”的目标所在。

优化课:从“菜单”到“菜谱”的体系建设

本刊记者:“改善人”的目标如果能够达成,企业大学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就有了保证?

刘子熙:如果训练效果达成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内训师的个人能力水平,那么这样的“保证”其实就是没有保证。保证有效训练有两条路径:一是提升人的能力,二是降低人为影响。即使内训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状态呈现有较大差异,训练依然能够达成预期的基准效果,这样的教学质量才是有保证的。

本刊记者:如何做到呢?

刘子熙:优化课。

本刊记者:您要把握的第二个字,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对吧?

刘子熙:可以这么说,但我更倾向于强调组成课程体系的课程标准化教案的建设。请注意,我用了“标准化教案”这个词,它有别于课程清单、课件和教材。近年来,很多企业大学从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出发,围绕岗位的“素质能力模型”和“学习路径图”来设计课程清单。这是一种理念的进步,课程开发的目的不再只是培养员工的技能,而是培养岗位;不再只是静态着眼当下胜任,而是动态考虑职业发展。但仅有课程清单是不够的,好比一家饭店,仅有菜单是不能开张的,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名背后,必须有标准化的菜谱,这样端上桌的菜品才有质量和口碑的保证。“标准化教案”就是菜谱。

本刊记者:那不就是课件和教材吗?

刘子熙:不仅仅是课件和教材,它们之间是有概念区分的。我不是为了玩文字游戏,而是要强调一套可以最大限度标准化、降低人为影响的课程文案有着丰富的组成内涵,包括要点培训目标、授课计划、课程纲要、演示文稿、培训行为配置表、《讲师手册》、《一课四训学员手册》、资源素材库、试题库等内容。这些工具共同组成了标准化教案。在受过基本技能训练的内训师手中,它们的效能就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有机结合、运用,才是有效训练的根本保障。

本刊记者:对企业大学来说,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标准化教案”体系呢?

刘子熙:启能顾问的品牌课程―“SCD?通用标准课程开发教程?”,提供了完成上述目标的方法论。我今天想要指出的是,很多企业大学和组织学习管理部门在课程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误区:一是开发立项盲目,二是开发思路僵化,三是开发成果单一。

本刊记者:请您具体谈谈这三个误区。

刘子熙:首先,开发立项盲目造成了资源浪费。有的组织学习管理者对实施开发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判断有偏差,想要一下子把“菜单”上的每一道菜全都变成“菜谱”,不仅不经济,而且不现实。有的企业开发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作,甚至低效率重复开发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就需要对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岗位要求和企业人力资本现状有系统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通过“定标找差”,确定首要开发目标,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资源,加强内部开发力量的有效协作。

其次,开发思路僵化弱化了课程效果。很多开发人员秉持按图索骥的写作模式,忽略了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要知道,只有以终为始,才能用以致学,保证开发成果的实效性。

再次,开发成果单一限制了成果应用。大多课程开发成果表现为一个课件加一套讲法的套路式设计,对不同对象、不同课时、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侧重点的需求缺乏对策。只有实现“一课多套”“一套多效”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开发成果的效能。

企业大学需要借助部分核心项目,在外部专家的支持下,逐步把上述能力内化。启能顾问通过一些典型课程的“联合辅导开发”,为一些企业大学和组织学习管理部门成功地植入了“标准化教案”体系的开发能力。

本刊记者: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子熙:结果虽然简单,过程却很复杂,所以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项目的实施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准备。开发立项后,我们在TTT?课程和SCD?课程的受训学员中―结合他们在组织内部的管理层级、岗位任务、资历水平―选择种子选手组成几个不同的课题小组,用项目启动会的形式布置资料、准备任务要求。第二阶段,定标找差。以问题为线索,根据需求调研和问题分析的结果,确定课程的核心要点和训练目标。第三阶段,整合配置。完善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安排,包括课程的纲要架构,相关资讯的收集、补充和整理,素材的整合、演绎,训练进程和讲授模型的设计、安排。第四阶段,标新立异。通过话语再造和视觉重建,形成课程的个性化呈现系统,包括标题目录、概念口诀、图形建模、工具表单等。这一步不仅是课程水准的保证,也是企业大学品牌化课程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第五阶段,评效定型。通过对“标准化教案”的完善和对内训师进行“说课讲评”,发现问题、征集反馈,并通过适当的修订完成出品验收。

创新物:从“基本功”到“撒手锏”的资源建设

本刊记者:子熙老师,您开始时提到企业大学建设要把握的四个字“人、课、事、物”,“改善人”和“优化课”您已经做了阐述,现在请您谈谈“事”和“物”吧。

刘子熙:这两个字我们很少谈起。近年来,启能顾问提供的专业服务,大多围绕内训师队伍建设和基于标准课程开发的课程体系建设。但实际上,针对企业大学的资源工具建设、制度机制建设,我们也组织了“刘子熙职业训练发展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做了深入的研究。

我所说的“事”是指制度机制建设,而“物”是指资源工具建设。我想先谈谈“创新物”,也就是用创新理念进行企业大学的资源工具建设。为什么要创新?是因为大多数的企业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问题。过去我们谈到课程以外的资源工具建设,多指书籍、音像制品、E-learning这些知识内容载体,或最佳实践式的典型案例。其实企业大学的资源工具建设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的研究团队根据资源的特点和作用,将其分为七大类:交互工具类资源、案例素材类资源、微课简训类资源、精华呈现类资源、教学工具类资源、教辅工具类资源、资讯整合类资源。

本刊记者:这个分类确实很细致。具体都有哪些内涵呢?

刘子熙:我简单举例说明吧。交互工具类资源指E-learning平台、移动客户端以及最近兴起的基于微信基础服务平台的深度开发应用;案例素材类资源指基于标准格式的最佳实践案例,用作课堂教学资源的素材案例,企业大学自主制作的音视频素材等;微课简训类资源包括口袋书微课、微视频片段微课、动画演示微课这样的自学资源,也包括用于互动训练的“简训”课件包,比如启能顾问开发的“壹图易训”系列简训产品;精华呈现类资源是指把组织知识管理的精华成果,比如理论模型、口诀口号等内容,用海报、贴纸、文具印刷等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工具类资源是指在课堂正训和课后自训环节都用得上的工具表单、玩具式教具、仪式化工具、辅助复习记忆工具等,比如启能顾问开发的“元智方”“明言牌”“践诺环”“忆知笔”等;教辅工具类资源是指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用于课堂氛围营造的工具资源,包括个性化的桌牌名签、课堂展架、条幅挂旗、竞赛展板等,比如启能顾问开发的“易名牌”系统可以在一个桌牌名签上自定义企业LOGO、核心理论模型、课堂纪律约定等内容,只要按照相应的格式要求指定存储包含学员名单的电子表格或数据库文件,就可以通过激光打印机在预制的桌牌专用纸上批量输出整班学员的桌牌名签;最后还有资讯整合类资源,包括企业大学的专刊、学报、学术资料汇编、网站和自媒体等内容,强调建立大数据观念,借助通过标签信息储存在云端的数据流,实现海量资讯为我所用。

本刊记者:听您这样“简单讲”,要落实可不简单。这对于大多数企业大学来说,恐怕短期内都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刘子熙:你说得没错。资源建设这件事,“做全”很难,“全做到位”就更难。这也显示出企业大学和外部专家机构合作的必要性。当然,我对你说的“七大类”,可不是为了吓唬读者,做不到的事何必强人所难呢?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巩固企业大学建设的成果,沉淀和传承组织智慧。但短期目的更多是为了显示成绩、扩大影响、提振信心,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其实并不难。

本刊记者:具体怎么做呢?

刘子熙:借巧力,戒蛮力。中国功夫强调“四两拨千斤”,战略博弈有时可以利用“撒手锏”技术形成不对称优势。资源建设也是如此。在扎实做好基本功的同时,如果能集中人力、物力,重点落实突出本组织企业大学建设成果的特色资源,形成吸引眼球的效果,追求一定范围内的轰动效应,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设计呈现精华的海报、推广玩具式教具、利用微信公众号联络组织成员等,都可以成为彰显企业大学资源建设成果的撒手锏。

成就事:从“救火”到“消防”的制度建设

本刊记者:再请您谈谈企业大学的制度机制建设吧。

刘子熙:这是“成事”的关键。关于这一点,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制度标准体系、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等因素因地制宜,难有普遍适用的灵丹妙药。我只简单谈一点,影响企业大学制度机制建设的观念误区。

角色认识误区。企业大学推动组织学习发展,是为了解决企业在绩效、行为、认知层面存在的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扮演“救火队”的角色,而要成为“消防队”。

本刊记者:救火不就是消防吗?

刘子熙:救火是消防,但消防不只是救火。消防部门常讲一句话“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总方针。救火只是“消”,等问题出现后再解决,往往陷入被动。所以关键在于“防”,靠一整套严格的制度机制,防患于未然,则掌握主动。回到企业大学的制度机制建设,我们应当拿出战略思维,运用我常讲的“首善”理念,对涉及组织学习发展的制度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考虑,形成制度闭环,这样“人、课、物”的建设才能有保障和依托。很多企业大学的管理者认为应该先做事,再定规。其实规矩要先建立,然后随着“做事”的发展加以改善。

本刊记者:刚刚建立的企业大学需要建立哪些规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