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时,结合我国IS015189标准进行建立,建立这一体系之后,不仅能够确保这一科室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满足我国国家对医院的规定,避免这一科室进行质量检验时,得到的检验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医院的发展造成影响。构建这一体系过程中,需要先设定对应的质量管理负责人,具体而言,需要1名质量负责人、几名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下辖几个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小组成员所管理的方向不同,但是相互之间都是协调合作的。这一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对于质量管理负责人而言,其所肩负的任务非常重大,一般都是由科主任担任,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负责各个科室的医疗工作,检查标准就是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医院各个科室工作质量达到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在此基础上,要需要对其他管理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指导,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透彻的分析,并制定短期内的纠正计划,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相关的技术负责人而言,其日常工作内容就是要求相关人员进行的一系列医疗工作在技术方面得到质量保证[1]。其中这一工作由多人共同负责制,主要目的就是在管理中要将医院各个方面的技术工作都覆盖到,避免出现管理漏洞,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设计和发展;在这方面性能评估技术负责人日常检查内容包括检验、免疫、生化等,要求这些方面都要符合专业检测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技术负责人还要对性能评估小组加强管理。对于微生物技术负责人而言,日常工作主要内容就是对微生物专业检测技术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技术问题,针对存在的现实难题,可以向总负责人反映,进而医院进行整体协调,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对于分子生物技术负责人而言,其工作内容就是对分子生物专业情况进行检测,各项指标都要达到规定要求,如果出现问题,其属于直接负责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全部责任。
1.2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内各个岗位的人员设置
对于各个质量管理小组而言,在每个小组内设1名组长,组员人员由现实工作量而定,该组负责人进行统一管理,要求在工作中,在不同方面都满足管理体系的要求,具体而言要达到下面几条标准:①小组成员主要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制定年度室间质评计划,对各个专业组室间质进行评总结,在此基础上,责任人要指导并帮助不同专业组进行质控数据分析[2]。②对于内审组而言,针对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审核其具体运行情况,并对相关工作进行跟踪验证,针对不符合的项目进行关闭和纠正,记录并整理出内审报告,针对当前的最新标准,工作人员要及时跟进,避免出现落后。③对于文档管理组而言,主要工作就是合理使用相关文档,有效控制文档的发放,在此基础上,对文档进行整理和归类,有利于以后的查阅和检索工作。④对于医疗咨询组而言,当完成相关的检验后,医疗咨询组成员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并对临床方面的工作提供咨询,对在临床上得到会诊的情况进行分析,参加门诊出诊以及网上答疑。⑤对于继续教育组而言,对各层的教育计划、培训计划等进行监督,对技师技术情况在年底进行统一的考评,还要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教育工作[3]。⑥对于科研管理组而言,日常工作中要确保科研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提高科学建设水平,并制定和落实年度科研计划,对各个课题组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和督促,对得到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申报。⑦对于仪器设备组而言,工作内容是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使用制度,完善仪器报废制度,同时负责对仪器状态的确认,并建立明确标识,按照这些湿度规定,有效完善仪器档案,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管理。⑧对于试剂耗材采购组而言,主要工作内容是购买相关耗材、试剂,要求各个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都要按照标准化执行,避免出现错误,采购时,对仪器、耗材等进行试验[4],符合采购标准才能签收协议,同时进行验收登记。⑨对于信息组而言,主要工作就是保证各个科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对LIS系统进行维护,定时对系统进行升级,针对存在的故障在最短时间内排除,除此之外,还负责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物价收费的正确关联。⑩对于后勤组而言,对医院内的相关标本进行接收运送,对化验报告单进行分拣,同时还要负责实验室的清洁等工作。
1.3对医院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医院的医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日常医护工作都是以此作为标准,确保各个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一般主任职位都是由检验科的主任担当,具体工作内容是进行医院的科学建设、整体质量管理、医院的行政管理、医院科研管理、医院教育等,是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其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检验科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然后对设施、人员、场地、资金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分配。在医疗体系副主任岗位设置两人,分别管理科研工作和医疗工作,当科研主任外出时,医疗副主任也要进行短期的负责,其下设置1个后勤管理组和6个专业组[5],每个专业组都由组长负责,分配工作时由检验任务和实际情况分布,在设置岗位后要将岗位的责任明确清楚,例如对于临床化验组,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可以设立5个岗位,分别是蛋白电泳岗位、特种蛋白检测岗位、流水线加试剂定标岗位、流水线报告岗位、流水线早班岗位,同时明确不同岗位的汇报关系,保证交接工作顺利的进行,通过对各个岗位细致化的管理,可以将工作放慢,但是效率提高,也避免出现错误。如图2。
1.4分析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对于安全管理体系而言,设置时要严格按照IS015190、IS015189文件设置,安全管理主要涉及3个方面,分别是生物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行政安全管理,主要目标就是强化对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保证检验信息的安全,保证患者资料数据的安全,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等,避免在医院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对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职,主要是科主任来担任,负责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行政管理小组组长,需要1名负责人,对医院内涉及安全的内容进行监督,例如做好防盗、防水、放电等工作,对相关的安全应急设备进行检查,同时要肩负消防逃生培训、生物安全培训等工作,保证各个科室的安全。如图3。
2对各个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细致划分
2.1各个岗位人员每年都设定年度计划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个岗位人员都要制定年度计划,将岗位责任认识清楚,结合医院发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解决方案,设定总体落实工作方针,工作中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努力,在各个时间段达成计划目标,当这些计划都达成后,医院才能得到发展。
2.2对岗位责任进行描述
要制定程序文件,在文件中细致描述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同时将各个管理体系也写进文件中,可以利用图表方式,描述所有岗位分级分层的具体职责,让责任人、管理者、底层工作人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清楚工作流程和相关责任。
3总结
通过以上对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岗位设置分析,发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岗位设置情况,明确岗位责任,减少管理岗位数量,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完善制度内容,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
作者:范晓光 单位: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马聪,马学斌,荣杨,等.我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岗位设置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127-129.
[2]傅谭娉,杨启文,王瑶,等.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质量管理体系介绍[C]//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2014.
篇2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基础的且不可或缺的科室,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受到足够关注,但目前在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检验科科室的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多、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管理存在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检验科的发展水平亟待提高[3]。本文就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资源管理
1.1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
检验科的主要资源可以分为固定资源和隐形资源两类,其中固定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建设资金等,隐形资源包括检验科科室的医护人员、服务体系、知识产业结构等。这两类主要资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都是检验科室结构中的重要部分。
1.2 基层医院检验科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固定资源存在的问题
代表检验科硬件部分的固定资源,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固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药品试剂摆放不合格,使用完的药品试剂未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对缺货产品未进行及时补齐;仪器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维护,部分仪器因操作不熟练而遭搁置弃用;工作场地划分不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界限不明确等。
1.2.2 隐形资源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配备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分工不明确;服务质量未能达到大医院的要求;专业知识性人才比较缺乏,科研工作能力欠缺等。
1.3 解决措施
1.3.1 加强合理利用固定资源意识
固定资源是医院检验科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固定资源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提高检查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因检验不合格而遭受的痛苦,更有利于医疗资源作用的正常施展,从而提高整个医院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向更高层次发展。
1.3.2 开发引进更多隐形资源
隐性资源代表着医院检验科的形象,要想提高医院的建设水平,作为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才管理问题应当受到极度关注。改善隐性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1)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2)根据患者需求和各类专业医护人员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合理的分配;(3)提高检验科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4)在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诊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锻炼整个科室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为检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工作的核心,质量管理出了差错,不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更阻碍了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给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4]。
2.1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
一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检验标本本身的质量控制相关,更与医护人员的操作、药品试剂的使用、仪器设备是否达到检验水平、检验方案等紧密相连。许多基层医院检验科对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重视,忽略采集检验标本的时间、采集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对检验标本的处置不合格,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达到检验水平等,这些都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缺乏的表现。
2.1.2 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弱
基层医院忽视了现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对检验科的发展规划不够重视。质量控制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质量体系的合理规划,检验设备的规范使用,检验环境的合理划分,检验过程中对结果、出现偏差等的实际记录,室内质控(IQC)等,这些都常遭到医护人员的忽视。
2.1.3 质量管理体系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的规模小、投资少,检验科检验流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了基层医院普遍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部分检验科没有设置对应于各种样品检验的独立实验室,检验方法相对落后,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未能根据医疗发展而及时更新,高素质检验人才缺乏等。
2.2 解决措施
2.2.1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 QC)小组
成立由高素质检验人才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检验方案、检验操作、结果记录、检验设备等进行监督管理。检验科科室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会议讨论,加强科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对近期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2.2.2 加强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把医护人员质量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医护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对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问题做出保证。让医护人员学习了解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操作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检验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努力去除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观因素。
3 结语
检验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科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医学事业在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无论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应对其建设发展高度重视[5]。
如今,知识经济和医学科学技术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对循证检验医学的认识逐渐加深,检验已不仅局限于医院这个范围内,更扩展到社区服务和实验室诊断中,在疾病预防、治疗、愈后等各方面都有检验的存在,换句话说,检验已越来越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工作已是十分紧要的事情,涉及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尽早解决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问题,对促进检验科的建设发展,乃至对提高整个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中华, 李乐平.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隐患与管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7): 313.
[2] 孙本海. 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污染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5): 152-153.
篇3
PDA;PDCA循环;检验全面质量管理;护理管理
质量是检验生命,样本质量是检验报告准确、可靠有力保证。缺陷样本退回影响临床工作的有序进行,重新采集样本易引起患者不满。在宣教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可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覆盖率[1]。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一直以来都难以实现全面管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检验质量的有效性,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2]。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管理程序,它以高效性、科学性、时效性而在全球得到大力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予了充分肯定[3]。规范使用PDA,使样本送检时间缩短,时限性样本超时率、危急值样本率大幅下降[4]。只有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只有护理部与检验科积极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检验全面质量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PDA功能
吉林市中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PDA健康教育功能,能实现采集前床旁“标准化告知”和床旁即刻“采集时间确认”。
1.2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模型,被戴明博士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Study-Act)”。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制订和组织实现过程,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
1.3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病区2015年5—10月集中采集送检微生物样本,5、6月使用传统宣教模式和以往采集流程,为对照组;7、8月开始实施PDA进行宣教、采集时间确认,并运用PDCA循环进行监管,为实验组1;9、10月针对样本缺陷原因实施持续改进,为实验组2。
1.4方法
传统宣教模式:留取样本前,护士拿着宣教单到病人床旁进行告知。PDA宣教功能:留取前根据类别,到病人床旁依照PDA提供内容宣教,宣教前后各扫描腕带。PDA记录扫描腕带间隔时间,一般为2~5min,视为宣教,低于2min或>5min,视为无效宣教。避免护士为应付宣教进行集中扫描、宣教过于简单或宣教不到位。以往采集流程:护士将所有采集完样本,回护士站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下统一将样本做采集时间确认,导致LIS记录采集时间与实际采集时间不符。PDA采集流程:护士取得样本后,用PDA立即进行采集时间确认,PDA会将采集时间同步回传LIS,LIS记录同时对采集时间进行分析,根据1min平均采集一个患者(3个样本),10min内有超过30个样本同时采集确认时,系统提示进行了集中采集确认,以此保证采集时间准确无误,避免护士回护士站做集中采集确认。
1.4.1P(Plan)计划把握现状:2015年5、6月检验科共接收微生物样本5237例,缺陷样本526例:痰液留取不合格307例;尿液留取污染116例;样本超时15例;容器错误32例;信息错误12例;其他44例。分析原因:痰液样本多由患者自行留取,大多患者留取前没有清洁口腔,或将唾液或漱口水混入。以往护士在患者留取前,只是发放容器告知留取,未告知如何留取及留取具体时间,或把宣教单给患者自己看,造成痰液留取不合格。尿液污染是患者留取前未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未留取中段尿,也有直接从集尿袋里留取尿液。样本超时是留取时间过早或未及时送检。血培养需氧瓶和厌氧瓶条码粘反或位置粘错,机器无法识别。尿培养未发放无菌管,痰培养用咽拭子留取等。样本量少和无样本,是由于病人不知道样本留取标准量,以及疾病原因,病人留不出样本或是留取时间过早造成样本干涸,护士责任心不强将空盒送检。信息错误是医生申请检验项目种类错误造成。设定目标:微生物样本正确留取直接关系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预期在4个月后降低痰、尿样本的缺陷率,提高采集时间准确率,保证PDA规范使用率。拟定计划:完善PDA宣教内容,要求各病区采用PDA宣教。加强全院护士样本规范采集培训,包括采样前标准化告知,PDA采集流程、容器正确使用等。
1.4.2D(Do)实施①制定《样本采集手册》发放组临床,使各项操作有据可依。②由检验科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保证样本质量。③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成立检验前质量管理小组,由检验科和护理部分别指派人员全程监管。由检验科将不合格样本记录在案,每月由管理组长统计分析不合格样本种类、原因。护理部每月通过PDA和LIS提取数据,监管护士PDA规范使用率及宣教和样本采集数量,并将量化结果与月绩效和年终评先选优挂钩。④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每月邀请重点科室护士长参加质控会,讨论不合格样本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检验科各组长分别包保各病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参加医护共同查房和严重感染病例讨论会。
1.4.3C(Check)检查①质量管理组长对组内成员职责进行检查。查看不合格样本登记是否及时完整,与临床沟通及相关知识培训记录等,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②每次培训后进行答卷考核,护理部对护士进行随机提问,检查留取样本的宣教内容和操作流程等掌握情况。尤其对新入科护士,将此项纳入上岗前考核内容中。
1.4.4A(Act)处理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完善修改检查规程和制度,调整计划,把共性问题或新出现问题列入下一轮PDCA循环计划,实现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2结果
7、8月检验科共接收微生物样本5380例,缺陷样本235例:痰液留取不合格55例;尿液留取污染25例;样本超时120例;容器错误8例;信息错误15例;其他12例。9、10月检验科共接收微生物样本5214例,缺陷样本97例:痰液留取不合格14例;尿液留取污染9例;样本超时26例;容器错误31例;信息错误14例;其他3例。
3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对照组痰液留取不合格及尿液污染比例较多,是护士宣教不到位造成。将此问题作为7、8月重点监管内容,列入下一轮PDCA循环计划。实验组1:痰液留取不合格及尿液污染比例下降,但暴露出样本超时比例上升问题,是规范使用PDA后,采集时间准确,杜绝了隐蔽超时样本。将样本超时作为9、10月重点监管内容,列入下一轮PDCA循环计划。实验组2:样本超时率下降,而暴露出容器错误和医嘱申请信息错误比例上升,是由于9、10月入院很多新护士,缺乏相关检验知识,造成容器发放错误,医嘱申请信息错误是由于检验科一直以来都是与护理部沟通,而未与医务部沟通。下一步监管内容将是加强对新入院护士培训,并与医务部沟通,将医务部纳入检验质量管理体系。通过PDA与PDCA循环融合,降低了微生物样本缺陷率,保证样本采集时间准确率,提高细菌检出率,为病人救治争取良机,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该研究开发了PDA新功能,为健康教育落实提供了强制性手段,通过后台监控宣教时间与采集时间确认的时间间隔,提高PDA使用率,为护理绩效管理提供了量化数据。通过该研究,检验科与护理部、医务部共同配合完善了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是持续改进的过程。对于检验全面质量管理来说,持续质量改进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所以,PDA和PDCA循环相结合提升了检验质量管理水平,使全面实现检验质量管理成为可能。
作者:亢杰 周景鑫 王雪霁 单位: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中心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 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参考文献]
[1]唐翠.应用信息技术加强护理质量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21):9-10.
篇4
2、进行检验科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范的制度、流程和措施。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要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系统学习,对各岗位上的责任人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定期进行考核、检查职责执行情况;
3、通过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增强安全忧患意识,逐步达到监督检查制度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严格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准确性
1、室内质量控制目标:继续做好生化室各个检验项目的每日质控工作,完善临检室各个常规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做到有记录、有失控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2、室间质量控制目标:20xx年检验科继续按时参加卫生部和自治区临检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室和血库的室间质量控制活动。力争所有参加项目均达标。
3、血库配发血准确率达到100%,登记完好率100%;成份输血使用率达到99%;
4、将各室的室内和室间质控结果纳入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提高检验准确性、将科室的化验差错率降到最低点。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作好现有各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并能对出现的各类故障,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及时解决。保证本室各类仪器的正常运行,这样既节省了维修成本也保证了日常检验工作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引进新设备:20xx年争取购进……………
四、增加工作量提高业务收入:
1、标本量:20xx年计划完成……人次,比20xx年完成……人次,增长…%;
2、业务收入:20xx年计划完成……万元,比20xx年完成……万元,增长……%;
3、血库用血:20xx年计划用血……万毫升,比20xx年完成……万毫升,增长……%;其中成分输血率达到99%,(三级甲等医院规定标准为90%)。
五、开展新项目完成科研教学任务
1、20xx年检验科计划开展的新项目有……
2、争取科研课题立项一项。
3、全科在医学杂志5—8篇,其中在统计源和核心期刊3篇以上。
4、申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项,争取获得院内奖项。
5、教学工作:接受来自xx医科大学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实习生管理规范有序。
六、人才培养与业务学习
1、计划引进本科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做好引进人员的培养工作。
篇5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1.3 认真执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办法规定,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作为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认真地做好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通过质量控制的反馈整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2.怎样开展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我们认识到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全面的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医院领导重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必须建立医院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落实必须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协调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医院。
篇6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ISO质量管理体系;院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65-02
如今,全世界对质量的认识逐渐增强,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SO9000系列标准,在各国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统一了质量原理、方法及各质量术语的概念,让其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1]。目前世界范围内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已成热门课题,关系着医院感染的控制和医疗质量的发展。医院感染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全院共同管理、完善的体系[2]。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感染管理,我院引进ISO9001:2000 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建设有效的管理机构
1.1 感染管理委员会
我院成立以院长直接领导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全院感染管理规程、管理制度、感染管理规划,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实施;审定全院感染管理计划;根据相关卫生标准和医院感染的要求,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提出指导性意见;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要课题,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1.2医务管理部门
协助组织医技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在医院统筹安排下,对感染者采取有效地治疗,需隔离患者立即隔离;监督医技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药物使用原则、医疗用品管理办法的要求。
1.3 护理管理
协助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培训;出现医院感染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指导、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护理技术操作。
1.4感染管理科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需要负责全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监督和管理全院的感染防控环节。其职责包括:根据有关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拟定工作计划,并对各部门感染管理组织落实,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考核;对医院出现的感染,及时上报,查找源头,提出并实施控制措施;参与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器械的管理。
1.5 药剂科
对本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定期总结分析,并全院通报;监督临床医护人员严格遵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管理办法;出现医院感染后,对其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备案,保存完整采购信息、输送渠道及药品信息。
1.6 检验科
负责全院常规微生物的检测;医院感染病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向全院公布;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供帮助。
2 过程管理
根据预先制定的院感控制计划,具体流程如下。①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目前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进行总结汇报,详细落实下一个月的医院感染计划和目标,重点讨论解决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②医院感染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评分,作为工作质量考评的依据。③每月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部门、上报率及漏报率,进行发病率、感染部门、漏报率监测, 以及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④对每一项防控措施及实施情况做好文件记录,完善保存。⑤分析和持续改进医院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以减少医院感染对医疗质量的影响。⑥回顾2010年5月—2013年5月2010—2013年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情况,评估近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调查医院管理感染满意度。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医院感染管理满意度
如表1所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
4 讨论
4.1 临床效果评价
我院按照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预防为主,突出责任管理,细节探讨,持续改进,强调各科作用的管理原则[3]。以监测为基础,预防为目标,及时上报病治疗为手段,有目的的开展工作,切实有效的保证医院感染防控任务的完成。研究结果显示自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2年、2013年分别达到89.1%、96.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的提升,体现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上的作用。当将医院感染任务落实到科室人员时,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手中的工作,提升感染防控的质量。切实降低患者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不满意后,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减轻医患双方的负担[4]。
4.2管理效用评价
4.2.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提高全院深入贯彻以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医院感染管理不仅需要关心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职工,还需要将其工作环境作为关注的对象[5]。本院通过职业安全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及关注病人,提供专业防护用品,遵循职业暴露的规程,患者、医护人员、职工在有效保护自己的同时,拉近相互的距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时刻记着医院感染的要求,从细节做起,封闭医院感染的途径,最大可能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4.2.2 医院环境改善,形象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院内感染率的下降,更体现在医院整理管理水平的提高[6]。将ISO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我院后,除了感染质量的提升,还体现在医院环境的改善。医院的病房得到改善和美化,医疗废物、废水排放更加规范、快捷,室内空气、物品的清洁及时守时,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4.3实现由经验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经验管理往往会导致医院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出现用力过度或用力不足,医院领导不支持,员工不配合。依法管理后,我院感染管理的职责明确,操作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管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人。院内各部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以各项法规实行管理。
4.4贯彻预防为主
医院感染管理环节众多,以往的管理以终末监测为目标,忽略了流程管理,无法突出感染管理的重点[7]。本院以预防为原则,分析医院诊疗过程的主线,确定医院感染的重点,并对可能的环节实施监控,专人管理,实现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7-248.
[2]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79-2280.
[3]杨贤云,梅正平,郭延萍,等.精益管理在地市级医院手术室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26-27.
[4]吴安华.提高常规手段执行力应对超级细菌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1):1-3.
[5]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2-125.
篇7
作者:孔琳,翟自霞(河南科技学院医院,河南新乡453003)
检验医学作为临床的辅助科室之一,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检验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国内各级医院的检验科,在许多检测项目上都实现自动化,检验项目种类也从60年前的百多项,发展到目前的近千项,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检测结果。现在检验医学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检验医学的概念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医学统计学和实验室管理等,涉及多个专业和跨专业学科领域。检验医学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所出的数据帮助临床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先进的新技术将应用于检验医学。
2检验医学的发展史
自从18世纪雷文霍克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细菌,细菌学这门新兴科学开始萌芽,并对病原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相继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等新的概念,先后形成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9世纪20年代开始,生物化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对人体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酶等物质的代谢,以及能量转换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和人体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20世纪初,生物化学家对血液分析、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及营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超微结构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血液细胞学、病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均逐步地发展成为基础医学。20世纪20~50年代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缓慢,当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医学检验室,如北京协和、湖南湘雅等医学院校,但无一定的组织模式,大多分布在几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研室内。解放初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初级技术,且仅4000余人,解放后因条件限制,其技术水平仍然较低。1958年国产的581型光电比色计和20世纪60年代初生产的62型分光光度计的问世,为检验医学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9年,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同年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在WHO的支持下成立[1],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质量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各医疗院所普遍建立了检验室,相关检验仪器、各种化学试剂均有所增加,检验质量与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也迅速提高。2001年原卫生部人事司正式确立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正式设立各级检验医师的岗位,明确规定检验医师必须通过全国医师资格统一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并根据有关规定检验医师应参与临床诊疗工作。2003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在北京成立,代表着我国检验医师队伍的管理向国际化、标准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检验医学在临床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学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是诊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衡量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高低,很重要一方面就是看这个医院检验水平的高低、项目的多少以及检验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检验项目不断增多,为医院带来的收益也越来越多,检验医学这一学科及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4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4.1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不断提高
从80年代起,一些医科大学开设了检验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开设检验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了大批检验人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等基本完善,培养相关专业人员的目标已明确,具有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等高学历的专业人员逐年增加,人员总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4.2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各大医院的检验科都分成临床检验、生化、微生物、免疫等几个相对独立的机构,相应的质量控制都日益完善,各学科都能相互协作,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各个检验工作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实验室技术不断提高和质量管理体系逐渐趋于国际化标准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个进步和趋势,同时也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4.3检验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
4.3.1临床检验血常规、尿常规的化验分析都采用全自动分析仪器,告别了手工时代,既节省了病人的等待时间,又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
4.3.2生化检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生化检验也从手工时代逐步过渡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实现了样品处理、加试剂反应、检测反应物、数据处理等连续自动化。检测项目也从单一到多元化,如心肌损伤除了检测AST、CK、CK-MB这几项常规的项目外,又增加了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测指标。血脂的检测由常规的检测项目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加到现在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脂蛋白a等。糖尿病人的化验项目从单一血糖检测发展到糖化血红蛋白等新指标。
4.3.3免疫学检验临床免疫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传统经典的手工方法已被先进的流式细胞术替代,目前可检测T细胞、活化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等;肿瘤因子的检测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各类糖链抗原等的检测;妇幼检测系列如女性性激素、产前筛查、不孕不育检测等,自身免疫项目如抗核抗体及肝病、糖尿病的自身抗体等的测定,均对临床诊断疾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3.4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对病原体的培养和鉴定技术经过不断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在基本能做到标准化、微量化、自动化和系列化,提高了对细菌病原体诊断的敏感性,同时缩短了测定时间,也减少了误差。此外,许多病原体的快速检测也有一定的发展,如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支原体等,为病人病情诊断提供便利。
4.3.5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的检测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细胞形态学、生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及遗传血液学、血流变学。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以凝血常规测定替代了凝血时间,不再使用以往落后的出、凝血时间测定方法,此外,血小板、内皮细胞、抗凝、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分子标志物的广泛应用,利于出血及血栓栓塞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4.3.6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它促进了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不断发展与改进的同时,带来了许多新技术,它与免疫反应结合后,形成了免疫PCR技术,既有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又有PCR技术的高灵敏度,是现在最敏感的检测方法,避免了PCR技术只能用于检测DNA或RNA的弊端,适合所有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是免疫分析方法的一项进步,目前已广泛用于如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感染性疾病、疗效评估、法医学、肿瘤研究、基因治疗和产前诊断等。
5发展趋势
5.1实验室标准化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实验室标准化是必须的,一个是在管理方面越来越标准、规范,另一个是检验结果越来越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严格按照检验体系认可的准则及要求,可以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5.2实验室质量控制
任何化验项目的检测,质量控制都是实验室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实验室的检测仪器不同,仪器、试剂生产厂家不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等许多因素都会使检验结果不能一模一样,为了尽量减少误差,给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比较准确、统一的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尤为重要[2]。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标本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后的质量评估3个主要过程的质控[3]。这3个环节中,任何1个都是重中之重,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每个实验室都要建立各自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在可知范围内,保证结果的可信度。
5.3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
实验室大规模自动化仪器的使用,是未来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计算机技术与机器二者结合使得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计算机和网络带来的信息化,使得各个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建立起室与室之间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检验质量的准确化,使检验结果更可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
5.4实验室人员的专业化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问世,只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检测,因此高学历的专业人员是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之,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检验医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专业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把握机遇,树立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推动检验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咸宁市30家一级医院检验科(咸宁市各县市区中心卫生院)。
2.调查内容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人力资源配备、设备配置、检测能力、科内制度建设、医院感染管理、生物安全等。
3.调查方法
采用询问检验科负责人、当班技师、医院领导和现场记录的方式进行统计。
结果
咸宁市30家一级医院检验科开展各子专业室内质量控制情况和参加湖北省、咸宁市各子专业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情况见表1。咸宁市30家一级医院检验科人员学历、职称情况见表2(表略)。30家医院检验科共配备有万元以上仪器136台,其分布情况见表3(表略)。咸宁市30家一级医院检验科检测能力情况:所有卫生院均开展了三大常规、血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检测,其中乙肝两对半检测只有一家卫生院使用酶标仪判读,其他卫生院均使用金标法检测,26家开展了肾功能三项,24家开展了血脂两项(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血糖、C反应蛋白检测,而微生物检验均未开展。
咸宁市30家一级医院检验科科内制度建设、医院感染管理、生物安全等方面情况:有15家医院检验科张贴了检验科工作制度和技师职责,所有实验室均未建立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建立医院内感染管理方面的制度,院感设备、设施配备不全,对在操作时发生的血液、体液污染、锐器扎伤等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实验室防护设施不全,有些卫生院由于领导重视不够或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检验科业务用房偏少,造成布局不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没有明显标识和区分,有的医院检验科甚至只有一间房,检测工作台和值班床放在一起。所有实验室均未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院领导、职能部门、实验室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水平不够,预防生物污染的能力不够,直接导致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
讨论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均没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编写体系文件,检验质量管理普遍比较薄弱,缺乏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所有卫生院均未参加省级室间质量评价,只有20家卫生院参加市级室间质量评价,而且参加专业也不全,质评成绩也不十分理想,仅10家卫生院部分项目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而且质控方法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另20家甚至未开展任何室内质量控制。究其原因,标本量小、成本核算、如何开展、无人监督是形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医院对检验科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是所有卫生院都存在的问题,调查的75人中第一学历均为中专及以下,只有10人获得了函授专科学历,除去两个检验专业出身的院长取得了副高职称外,其余在职人员均只有主管技师及以下职称。乡镇卫生院近些年最大的进步与变化是实验室设备有了很大提高,所有卫生院均配置了半自动及以上的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和尿液分析仪,还有的卫生院配置了电解质分析仪、血凝仪、酶标洗板系统。有15家配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8家配置了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可也有部分医院有一些仪器因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电源地线原因、灰尘太厚而无法正常运行,成了摆设,还有的检验科因业务用房分配不足,致使所有仪器摆放在一间窄小的房间内,仪器之间相互干扰,检测结果波动很大。
篇9
目前,美、英、加拿大等国的130多家医院已与中国各院合作,进入了中国医疗市场,全国民营医院已有400家。
境内外资本挺进医疗行业的事实说明,医改形势非常严峻,非常紧迫。不按规则办院,医院不通过国际认证,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乃至被淘汰出局。
中国加入WHO,2004年是最后一年的磨合期,自明年起,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医疗和药品市场。大家都知道,WHO有一个《TBT》协议(通称标准守则),目的是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基础、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国际上还有一个组织,叫国际认证联盟(IQNET),它的正式成员有32个国家的认证机构,我们是其中之一。只要通过同行业评审签署多边协议(MLA)后,按国际标准认证的证书在各参与国之间可互认互换。很显然,标准及其认证均成为市场准入的条件。所以,国际标准的产生,对国际贸易和交流是一个重大的促进。
有关医疗机构的国际标准简介
JCI认证(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全称《美国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简称JCI认证。是美国主持编写的国际医院标准,已有40多个国家的医院接受其评审和指导,有13个国家的医疗机构通过了其认证。现使用2002年第二版,2004年可能要出新版。卫生部已决定将JCI标准作为我国今后医院评审工作的主要参考标准。我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于2004年1月15日收到国际JCI认证证书。目前,武汉同济医院正在策划,准备2004年底通过JCI认证。JCI认证标准是由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国际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西欧、亚太地区、北美、中欧、东欧以及非洲。这些专家制定了368个标准(200个核心标准,168个非核心标准),1033个衡量要素,全面控制和管理医疗质量。JCI认证的目的在于促进医院的领导层、管理层及专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更重要的JCI认证是医院安全与规范化管理的标志,也是商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费的基本条件,只有获得认证的医疗机构,才能获得国际医疗保险赔付。JCI标准能够帮助医院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政策和工作流程。设计认证程序时考虑到了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宗教、文化背景等因素。JCI认证每三年重新授权。
JCI评审的特色主要体现于:
以国际公认的的标准作为评审的基础;
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基于质量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
把要求每一接受评审的医疗机构必须达到的标准列为“核心”标准(在每章以黑体字印刷);
评审过程的设计考虑到要适应各国的法律、宗教和文化等国情;
评审强调真实、可靠和客观。
JCI《医院评审标准》(第2版)主要由序言、引言,医院评审标准(正文)及附录三部分组成,中文译文坚持内容完整、准确、具有专业水准的原则,其编排格式和内容与英文版完全一致。在第一部分,本书全面系统、简捷明了地介绍了JCAHO及其医院评审的相关背景知识 ,读者透过这些阐述,迅速知晓JCAHO及其医院评审的策略、方法和基本程序。第二部分――正文,即医院评审标准部分,该标准按提供医疗服务所涉及的功能进行分类,由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包括:可及与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与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患者的医疗护理,患者与家属的教育)与医疗机构管理的标准(包括: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管理部门、领导与指导,设施管理与安全,员工资格与教育,信息管理)构成。其中每一章节又以概述、标准条款,标准含义和衡量要素的结构展开阐述。一方面让读者通过概述的学习,对相应部分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管理流程建立起一个全面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标准条款及其含义和衡量要素的学习,能准确把握住相关部分的具体要求,明确考核要点。第三部分,则列举了当今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质量评审或认证标准体系的异同,并列举了词汇表,旨在帮助读者获取更为完整的信息,以及方便阅读与查阅。
SA8000标准(Social Accoutability8000,SA8000)
全称《社会道德责任标准》。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自1997年问世以来,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其宗旨是明确供方所供应的产品,符合社会道德责任标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预计:2004年5月1日前,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将开始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这对我国产品出口将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因为有50%以上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均表示,尽快实施SA8000后,须重新与中国和众多国家签订采购和服务合同。业内人士说:SA8000是继ISO9000和ISO14000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标准。虽然目前它只涉及人身权益以及健康、安全、机会平等核心要素的审核,但随着对其不断修订和完善,此标准最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道德、社会和环境等范围很广的标准,并很有可能转化为象ISO标准一样的真正国际标准。
ISO900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9000,ISO9000)
全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9000族标准,该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任何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我国已等同地将2000版的ISO9000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00:2000,国内已有近100个医院通过ISO9000认证,并于2003年在京召开了医院实施9000论坛研讨会,与会150余名院长一致认为:要继续探索9000在医院实施的必要性,已认证的医院在会上介绍了认证后的巨大变化。北京已通过ISO9000认证的医院有北京医院、301医院、健宫医院、石景山医院、厂桥医院等。
ISO9000族标准包括《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四个部分,计80个词条、10个部分,12个方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体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八项原则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其中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是最核心的两条。)的具体应用。ISO9000已被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并广泛用于工业、经济、政府、教育、服务、医疗等领域,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截止2001年12月,获得认证的仅企业方面就有40多万家,我国有5万多家,另有10余万企业正在接受评审。
ISO14000(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zation 14000,ISO14000)
全称《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施ISO14000既是组织改善环境、降低污染、节约资源、减少消耗的需要,亦是消除贸易壁垒的需要。我国已将ISO14000等同地转为国家标准GB/T24000,并成立了环境认可委员会和环境注册委员会。国内医院既认ISO9000又认ISO14000的医院有14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ISO14000对医院感染有重大指导作用,该标准用于医院的环境改善,可大大降低交叉感染。
ISO14000族标准,共分6部分,由40余项标准组成,其中ISO140001是核心标准,是认证依据,即《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其它为《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ISO14050环境管理术语》、《ISO14020环境管理―标志和申明通用原则》、《ISO14041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ISO14011环境和(或)质量审核指南》。
OHSAS 18000(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tey Assessment Serieso 18000,OHSAS18000)
全称《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评估系列》由英国、挪威等13家著名认证机构及欧、亚、太一些国家依据近代管理科学理论共同参与制定的。该系列标准引导组织建立现代化制度,预防为主,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目前包括《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OHSAS1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其中OHSAS18001为认证标准。
国内有两家医院正在准备三合一认证,即集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三证同时审核认证,北京有302医院2004年底要通过三证审核,即一体化管理认证。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都是组织总的管理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和互补作用。在三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实践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三者体系整合,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目标是三个体系整合并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核心。
ISO/IEC17025:1999(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 laboratories)
全称《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我国已于2000年等同地转为国家标准GB/T15481-2000,它是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研究室和临床药理基地认可的标准。也就是说:医院的检验科等部门若认证ISO9000标准,是不全面的,虽然其中的运作也符合ISO9000,但并不证明检验科和实验室等具有技术上有效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ISO/IEC17525:1999是在ISO/IEC指南25和EN45001广泛实施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代替了这两个文件。本标准包含了希望证明运行质量体系,具有技术能力并能出具技术上有效结果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应满足的所有要求和标准。该标准分为5部分:(1)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管理要求;(5)技术要求。并有附录A:ISO/IEC17525与ISO9000的条款对照和附录B:制定特殊领域应用细则的指南。
篇10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现状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管理,历来被视作辅助诊断的项目,特别是在一些非三甲医院以及卫生工作站,很多医务工作者丝毫没有意识到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隐患频发,具体问题如下:第一,对检验流程重视程度不足。近年来人们对临床检验有了初步认识,然而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安全检验的相关操作,对医院发放的检验流程手册视若无睹,很多时候甚至只是简单询问患者相关症状,没有进行检验步骤。第二,部分医护人员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严重缺失,某些医院个别检验项目没有详细的质量要求和操作程序,大多数时间流于形式,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给患者造成更大经济压力的同时,影响诊断结果,间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第三,很多患者凭借自身经验对病症进行判断,当医生提出临床检验时,患者以及家属经常认为医院是在“骗钱”导致重大疾病未能及时确诊从而错过了最佳诊断时间。前不久引发舆论激烈探讨的“民航医院杀医事件”,正是患者家属拒绝接受一切检查导致了恶性后果。第四,整体来看,我国医疗资源处于严重短缺的情况,很多医院虽然制定了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细则,然而医院各部门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特别是急诊等科室,医护人员常年缺乏休息时间,在执行上难免出现不合乎规定的疏漏。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2.1提高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工作精度临床医学检验对患者病情确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不断提高工作精准度。第一,检验流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检验器械的使用和校准以及维护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并由医院领导定期检查。第二,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检验质量控制方案,疑似出现重大疾病或罕见病症时,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流程以及结果反复确认,务必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很多县级医院的检测设备功能有限,医务人员水平不够,因此检验结果若是存在不确定性,严禁瞒报或谎报,必须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联系具备资质的医院重新检验进行比对。第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很多致病因素将会被逐渐发现,因此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储备,当患者患有较为罕见的疾病或新型病毒等引发的疾病时能够及时发现,从而为患者争得宝贵的治疗时间。第四,检验设备需要由专人进行看护、保管,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以及化学试剂。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药物可能存在过期现象,设备的精准度会下降,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务必保证检验设备能够随时提供精确数据。第五,检验人员必须对检验试剂使用严格控制,上岗之前需要通过医院的资格考试,人员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一旦出现错误必须进行严厉惩罚,务必确保精准性。
2.2检验人员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该加强沟通由于患者的病情多种多样,很多时候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并不能及时精确反馈出检查结果,或限于患者症状和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在病症没有表征时没能进行针对性检验。因此无论是检验人员还是医生,应该加强沟通,无论发现何种问题首先做到客观陈述事实,通过不同切入角度将所有情况综合分析,尽可能得出最准确的结果。医务工作者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很多错误没有纠正的机会,一旦出现,无法挽回。很多医生随着经验和职级的增加,在业内具有权威性,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判断非常准确,受到社会的尊重。而臨床医学检测人员有时候会被医学以外的其他原因所影响,不敢说话,基于此,医院管理者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首先,临床医学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操作,原则上不允许出现失误;其次,医生需要根据检验结果与患者实际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对照,判断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如果结果相符则正常治疗,如果结果不相符则需要进行二次检验,必要时需组织各科专家进行会诊,务必使诊断结果准确。最后,鼓励所有医务工作者就检验工作大胆说话,在医学范畴内正常讨论[2]。
2.3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现阶段临床医学检验收费较高,特别是一些针对重大疾病的检验需要通过进口设备辅助进行,很多患者无法承受,一旦经过检验发现并不是预先设想的疾病时,患者难免产生“医院骗钱”的想法。基于此,应该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第一,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逐渐将更多的临床检验环节纳入医保,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第二,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临床检验的重要性,同时对医生制定严格的规范要求,通过传统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症时,不必通过昂贵的器械进行辅助检验。第三,对诊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应该包含患者发病前后的生活、工作情节以及饮食、作息规律,为诊断提供详细的参考,如果患者听取医生建议接受检验后未检测出病症,需要通过复盘对医生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必要时予以惩处。
2.4开展全过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优化还需要引入全过程管理理念,由此开展的管理需围绕检验前标本信息、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具体检测环节、检验报告展开。在检验前标本信息的管理中,在标本由送检人员送至检验科前,需对标本开展细致核对,同时对电子医嘱、所用抗凝剂、所用防腐剂、检测项目、采集方式、送检时间等方面信息进行检查,只有核对无误,方可将标本送检。在收到标本后,检验科标本接收人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核查,以此判断标本有效性,保证签字接收的标本有效,并拒收不合格标本;在实验试剂与实验设备的管理中,医院需要在每一批检验试剂入库后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录入工作,涉及的信息包括批号、数量、有效日期、生产日期、购买日期等,该批实验试剂的库存量与有效使用期需要由计算机管理系统动态显示,包括试剂能够在有效期内投入使用。为保证医院试剂采购及时开展,应提供详细库存量等依据,提示即将过期的试剂,实现更加系统化的临床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工作效率提升、每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均可由此实现。在具体的临床检验操作中,需严格遵循现用原则、结合仪器设备使用配套试剂,配合采用分类管理模式的相关设备管理,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即可得到更好保障。在设备仪器管理中,还应引入数字信息化技术,设备仪器参数的及时录入、定期更新与升级也不容忽视。还应做好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工作,设置专门人员负责相关工作,配合针对性建设的仪器设备使用台账,即可对仪器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随之开展的仪器校正需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计量法要求与规定;在具体检测环节的管理中,需建立健全医院检验科的操作考核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工作管理制度,检验科工作可由此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由此分析具体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即可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差错登记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配合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训,检验工作者的责任感可大幅提高。此外,具体检测中的重要环节控制管理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基于暴露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即可保证调整和改进的及时性;在检验报告管理中,需开展数字化检验报告管理,保证服务器系统能够及时录入患者检验结果,且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核对报告单相关指标结果正确性,只有通过核对的报告单方可发出。
篇11
1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需要借助实验室认可体系,通过实践-考核-总结的正反馈环,制定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医学检验专业实纲。在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我们首先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教学理念,将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纳入到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中,将其作为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学管理人员以ISO15189认可准则为依据,制定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考核;最后,通过结果反馈,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实纲,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为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的检验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观念,就要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指导学生既要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继而通过临床带教老师客观的成绩考核和结果反馈,修订新的医学检验专业实纲,持续改进,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为:
2.1课题组教师优化、整合既往相关经验,并在实践中持续改进,编写修订覆涵15189内容的《实纲》
首先,课题组成员根据15189实验室认可的具体内容,总结既往实习带教的实践经验,寻找15189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各实习环节之间的结合点。将该结合点既体现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同时也纳入到学生的实纲中;其次,根据认证体系各要素与实习间的结合点编写实纲的试行版,并制定包含实验室认可、符合实纲试行版的实习计划;然后,备课,向全体实习带教教师讲解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的具体内容,严格依照实纲试行版及实习计划内容进行实习带教,并且对学生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束时的表现进行考核,同时对实纲试行版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探讨实纲试行版的优缺点,寻找实纲试行版的不足之处并找到纠正措施;最后,通过持续改进,优化相关具体实施内容,在试行版基础上修订《实纲》。
2.2借助ISO15189实验室认可体系,根据实纲试行版
及具体实习计划,规范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学生入科后首先进行培训,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后通过考核,考核合格后依据制定的实习生轮转计划将他们分到各专业组进行轮转,学生在各专业组轮转期间要按实纲要求掌握本专业组的检验项目,掌握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的报告,还应学会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学会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学会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每个学生在每个专业组轮转期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养成按作业指导书操作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在各自的岗位要学会本岗位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在实习过程中如何发现不符合项,如何分析不符合项的原因,如何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
2.3加强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实习生培训与考核
国内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这个实习阶段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学生走向工作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不仅要加强实习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培训临床工作中的质量控制、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生物安全防护能力、实验室信息系统使用等[3]。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操作加强学习效果,如在不同专业组要进行质量控制讲座,在全科范围内要进行方法学评价和性能验证讲座、CNAS-CL02认可准则的解读、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如何内审等一系列培训,在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并评价,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和实践绩效考核。每个专题培训后进行笔试考核,实践考核由教学管理组带教老师进行评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学结和心得体会,最后,发放问卷调查表,采取毕业后追踪及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进行调查。
3教学效果的评价
本中心通过持续改进,编写新的《实纲》,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并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合格,专业和管理实践考核均合格,并具备一定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的学生,大幅度提升了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素质,提高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通过将ISO15189认可准则中的相关要求与临床检验本科生实习阶段的规范化培训要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很快地融入检验科的该项工作中,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标准化的检验操作,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单位快速适应它的ISO15189的申请工作。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在培养实习生的方法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总之,应对临床实习这一关键阶段加以重视,顺应检验医学发展趋势[5],及时制定相应的培养规划,如此才能保证和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输送适应新的医学诊疗环境的优秀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民,倪红兵,崔明“.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的优化组合教学[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4(1):88-96.
[2]郑培烝,曹颖平,王梅华.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393-2394.
[3]于霞,曹登成,刘成桂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新模式探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4(3):372-373.
篇12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获得了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微生物检验。但随着微生物检验项目增加,影响检验标本及检验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故加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临床实践与检验诊断紧密结合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经验,旨在说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择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人员7名,其中,男2名,女5名,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为(39.5±2.2)岁;同期临床医生55名,其中,男28名,女27名,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为(33.2±2.9)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及诊疗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全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信息,确保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2 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应定期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微生物学科室医生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咨询检验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处理临床医生对于相关检验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咨询、答疑和反馈,并定期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微生物科参与临床病房巡房、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3]。此外,微生物检验医生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向临床各科室诊疗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检验数据转化成为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3]。
1.2.3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积极主动地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可将各科室分配到各个专业沟通点,定期由各专业主管对相应科室进行重点沟通可意见询问,同时详细填写沟通记录表,并由定期科主任与各专业主管召开临床回馈信息讨论会,做好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回馈给临床[4]。
1.2.4 加强检验培训和学习 医学微生物检验项目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应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还应积极主动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微生物检验相关资讯和服务,而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应定期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知识和技能[5]。同时,应加强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1.2.5 构建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网络技术等建立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也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查房、墙报园地以及简讯传递等形式,增强医学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检验知识[6]。建立专门的网络留言薄,及时将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医生、护理人员、同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协助临床各科医生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阅读以及分析,以解除其对于检验资料的错误认识或者疑惑,协助其及时、正确地判别检验报告中的各类信息,并正确地理解报告中较为罕见或者少见的菌种,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准确判断药敏实验结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7]。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前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
2 结 果
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显著降低(P
3 讨 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分析和检验各类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各项标本均是由临床医务人员所采集,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均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及检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只是阅览检验报告,护理人员则负责将检验单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而对样本留取注意事项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检测,对于检验异常结果缺乏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当临床科室对于检验科提出质量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解答,从而无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或者及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变异因素。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指责等,而应及时补救工作,以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指标参考范围的设置,均应由临床医生以及检验人员沟通和相互配合,方可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全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组建临床沟通小组、加强检验培训以及构建沟通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之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达80.8%,较此前的34.6%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仅为3.8%,较此前的15.4%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可促进微生物检验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更新,促进微生物的快速发展。加强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地收集完整、合格的标本,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并更好地判断和利用检验结果。与此同时,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微生物学检验更就具有针对性,使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红彪.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6.
[2] 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7,164.
[3] 洪继波,陈海泉.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491-5492.
[4] 曹慧玲,史恒芳,李岷等.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5] 花南霞,陈翠.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70-2671.
篇13
1.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要求从管理上落实有关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融入到具体实验室工作中,做到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2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多例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和泄露事故,生物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室布局设置不合理,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病原体分级管理混乱,临床标本管理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健全,相关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是我国医院检验科共同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并运行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或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并将其事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建立并实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及相应的实验室活动,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从而保证人员及环境的安全健康。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点就是做好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工作。
2.1实验室布局与安全装备
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接触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标本,要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的病源,通过实施两级隔离使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一级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实现;二级隔离通过实验室的建筑、空调净化和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
实验室建筑装饰、通风净化、排水排气、供电通讯等要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要求。同时,根据实验对象和工作性质要求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划分符合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特殊实验室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与布局。
2.2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系统化文件,是开展各种生物安全活动的依据,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形式上与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样,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种记录、表格、标识等。
2.2.1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文件,为政策性文件。主要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制定,包括批准页、修订页、目录、前言、方针和目标、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方针和目标反映生物安全管理上总的原则及重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明确规定检验科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为生物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组织保证。
2.2.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2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描述各项活动的途径,是管理手册各要素的细化,是管理手册的支持,为各层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支持性文件和各类记录。
2.2.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3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围绕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要求,描述具体的工作现场如何完成某项实验操作,主要供具体操作人员使用,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生物安全相关活动的操作。
2.2.4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4层次文件,为证据性文件,是对实验室活动和管理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标识系统用于标示危险区、警示、指示等的图文标识,也包括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标识。记录、表格统一编号分类、统一管理,定期发放回收。
3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