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

篇1

教学目标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首先,高中英语教学中英将英语语感的培训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差异,学生的英语语感非常差,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让学生在模仿、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其次,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影响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种: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动机;传统单调的英语课堂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英语教师所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启迪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灵活性。[2]针对于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现象,需积极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英语教材与学生的实践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产生努力学习英语知识动力。

二、改变英语学习主体目标,实施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传统英语教学中主体目标为教师,一般而言,一节英语课程仅仅由英语教师、黑板、粉笔组成,学生被动的在课堂之下接受知识。这种模式不仅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无法将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发挥,从而无法有效的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时代的发展中,新课程改革的推入明确英语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英语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在坚持英语教学基本原则中,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英语学习之中,让学生与英语学习产生密切联系,从而真正掌握英语知识。

除此之外,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英语教学之中,在因材施教、合理运用教学情景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知识,开展交际能力的基本目标。针对于此,英语教师要进一步改善英语教学的基本结构,为学生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良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因素,其中,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在提高课堂容量的同时,也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展现部分与教材能容相符合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到英语学习情境之中,从而@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积极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把握。相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因此,在英语教学开始中,要按照现实交往的准则开展教学。在英语教学活动的开端如同人们见面互相打招呼一般,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感情,并且能够将学生引入到英语学习的情景之中,为英语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在利用教材内容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之外,还需从英语杂志、英语报纸中选择适合高职英语学生学习的新闻与消息,在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兼备听、说、读、写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

四、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需注意的内容

(一)加强对学生口语的训练

从本质上而言,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口语作为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关键因素,是英语教学中最为主要的内容,英语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口语的训练,让学生在模仿、练习、阅读中掌握英语语音的规律,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二)选取直观的英语教具

高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的,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比较直观的教具,比如利用各种挂图、调查表,让学生能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真正感知客观事物,能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英语知识。

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有在积极将教学活动打造成学生喜爱的形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完成。

篇2

一、交流情感,激发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二、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背诵,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针对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所以。要有教学改革的新结果出现,就必须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三、课堂提问,提高效率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处在教学的对立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专注于教,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学得是否有效果。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种以教定学的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效率会大打折扣。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必须让师生真正互相交流、沟通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教学效率。提问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获取学情,知道学生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清楚看到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学生也可以自我检验,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提

问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很多教师对此缺乏深入研究。忽略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流于形式主义,缺乏提问的实用功能。由于初中语文学习内容多,又面临高考,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就不能顾及课堂提问的质量。教师的问题缺乏思考性,直接能给出答案。提问多针对好学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机会少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是“填鸭式”的,起不到任何效果。

四、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想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就必须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在培养尖子生的同时,不能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他们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辅导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怎么成功,在其他各门学科中都有亮点,所以我以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热情、极度的耐心来对待他们,在教学中我循循善诱,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给予他们指导与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关心、集体的温暖,与此同时,对他们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在压力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要学会”,而且“学会学”,最终充满信心地向前进。

五、合作交流,促进学习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切可利用资源,通过对各种学习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篇3

教学理念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中职学校要根据时代精神不断革新教学理念,用先进的理念做引导,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首先,语文教学中要有民主的理念。中职学校要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多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开放性较强,没有固定答案,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保证学生的发言权。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要明白,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有的理念与措施都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师要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学校传统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掌握一切,上课之前备好课,按部就班的讲完自己准备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学生要做的就是听课、写作业,语文教学没有活力,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此,中职学校一定要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思想,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和学不分家,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对错,而更应该关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职学校学生在个性上往往要比普通学校学生的个性强,教师要能够紧紧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课堂不产生厌烦情绪,而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

中职学校中的教学评价机制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以考试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成果。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就会产生考核标准不清晰的现象,而且单从一张试卷也很难真正看出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因此,中职学校要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考核。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要仔细观察,精确掌握每个学生的语文功底,根据差异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开展分层考核。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教师看到每位学生的进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另外,要对学生开展全面考核,不能从一张简单的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从听力、朗读、背诵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考察,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实现教育的价值。

二、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语文课本不断改版,去掉了很多难懂又没有趣味的知识,增加了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内容。这种革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契机,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课本中涉及的知识比较多,无法在课堂上把每篇文章都讲得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专业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个体需要灵活决定教学内容,并适当融入课外知识,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适当选择一些名篇名著,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要选择一些当代时文,传递当代信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最后,要选择一些综合性的文章,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决定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每轮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听写结束以后哪个小组写对的字数越多哪个小组就获胜。背诵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在考核学生对诗词的背诵情况时,同样可以使用比赛的方式。例如在考核学生对《将进酒》的背诵情况时,可以选出几个评委为背诵的同学打分,不仅要考核背诵的流利程度,还要考核背诵时的感彩。这样,学生就会把背诵诗文当成乐趣,提前做好准备。这种竞赛方式能够将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效果很好。

其次,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在讲授《项链》这篇经典小说时,教师就可以问大家对女主角玛蒂尔德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为了一条项链耗费了整个青春,自食其果。还有的同学认为玛蒂尔德能够认识自己犯下的错误,直面困难,值得我们尊敬。教师可以将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并就这个话题展开辩论,这种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语文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提升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中职学校要革新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健全考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阅读课是小学语文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农村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只注意知识的教授,而教师对学生发展不重视。这就导致了许多农村的孩子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他们普遍缺乏在实质需要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这就导致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很差的结果。如何去提升阅读课的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而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在教学实践做出了以下的尝试。

一、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影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也有很多的方面。第一,农村的语文教师的质量普遍不高。对于新式的教学方式,崭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他们大多都不了解,即使了解了他们也无法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和目的。第二,大多的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的传统,但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教学被认为一场十分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在上课以前对教材充分的吃透,以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实质情况作出一份周密和系统的教学计划。而许多的农村语文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学理论,更别说灵活的使用多种的教学方式了。农村语文教师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中经验教学,单调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许多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依靠给学生布置许多的习题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围绕着教科书和大量的习题展开的。在日常的课堂中,教师只是机械的将只是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的大量的课外时间都在重复的练习一道又一道的习题。第四,农村教学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由于经济的原因,农村的教育经费不足,这导致他们增加教学设备十分困难。许多的农村学校的教师依旧依旧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全部的教学工具。没有电化教学。第五则是农村的文化氛围缺乏。在农村,许多家长全部的心思都在改善自家的生活条件上,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上心。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的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外界的压力和约束,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理想。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在过往的传统教育之中,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师的。由教师讲授书本上的知识,而学生“被动”的被灌输接受知识。而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者”,教师的话不容置疑,每一次的课堂都是由教师组织讲授以及贯穿自己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单向,被动的,这导致了课堂环境会处于沉闷,无趣的之中。这样的情况也拉大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所以,教师应当变换自己在语文课堂之中的角色,将课堂完完整整的还给学生,有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自由的发言和思考问题。而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来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尽最大的力度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就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在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上才会积极性的,主动的去思考。学生才会从以往被动的学习的模式中转换成主动学习的模式。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的阅读方案作为自己在进行实质教学时的指导方案。

三、提高阅读质量的措施

语文是文学艺术中一种特殊的方式,它能够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很多的内容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对于教师而言,就必须将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拉近与课堂之的距离。对于学生他们而言,语文课的趣味性也大大的提升了。而学生的求知欲与主动学习的兴趣也大大的提升了。例如:笔者在上到《落花生》这一节课的时候,笔者创造了以下的境激发学生学习。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笔者接着向学生介绍《落花生》的作者许第山的生平和喜好。接着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参加过一些花生的育苗,移植,施肥。灭虫,收割等等一系列的活动?有哪些的体会呢?花生的外表不华丽,它的果实也不算甜美。但许第山为什么要写它们呢?”除了这样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外,还有一些也能够帮助学生的学习。例如:合伙探究,这种方式就将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作为前提。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讨论,探索,思考来学习。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不论是哪种方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的学习质量。

四、结语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尤其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区,他们独特的人文风情能够让教师向学生传授自己民族的文化。语文教师对于日常的课堂中,应当灵活使用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才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世界,学生的综合质素才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1.增加具体的假设环境条件

例如,在进行“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技术性操作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经历结合到课堂实验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内容时,创造一些环境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致更加浓厚,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到生物实验的知识和操作。

2.对比学习,获得发现

对事物进行比照是在高中生物的技术性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办法。在对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比照和细微察看,从中获得新的体会和理解。比如胃蛋白酶,它存在于人的胃中,是用来分解胃中蛋白质食物的,而有时候当人体发烧时,会觉得没有食欲,不太想吃东西,这其实就是因为温度较高,使胃蛋白酶变性,失去了活性。那么,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当自己生病时,身体会有什么反应,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实验中,接着,老师可以跟学生解释说这是因为酶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引出实验的主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后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证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性较高,对内容的把握也更加准确,使学生的归并和整合内容的技巧得以提升。

3.利用声音与图像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细胞的分裂有周期性,当纺锤体染色体呈现出来时,子染色体就会被分配出去。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讲述,学生是很难吸收到知识的。要是老师借助声音和图像技术进行生物的教学,那么学生比较容易直接接受,教学课堂也比较生动活泼,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二、生物实验教学结合实际的几个实例

1.结合生物科技的进展历程

当讲到“基因重组”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透彻地明白基因是怎么进行重组与变异的,在课本内容中插入讲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小短文。这篇小短文是描述了袁隆平教授如何利用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培育出杂交水稻,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民带来福音的。这样结合了现实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案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有极大的兴致和欲望想知道基因是如何重组和变异的。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基因的重组和变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

2.结合平时的饮食习惯

在讲“植物的叶绿体”时,课文先给学生介绍了日常常见的蔬菜水果,讲到为什么有些植物的颜色比较深有些却很浅甚至是白色,然后进一步提出了叶绿体的概念,以及叶绿体在植物中的分布和所起的的作用,也就是如果叶绿体多的植物,它的颜色会比较深。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注入。接着,老师可以提出学生日常吃的蔬菜哪些是颜色深的哪些是颜色浅的,颜色越深是不是营养价值越大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深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西红柿、红辣椒、紫甘蓝、芹菜叶等,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比浅色蔬菜的高。采取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度,有些学生还在下课后跟老师说以后在家要多吃一些深色系的蔬菜,改变自己吃蔬菜的习惯。

3.结合周围的生物现象

因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周围出现的生物现象来教学,从而对高中生物实验的知识兴致更高。当学到“细胞的质壁分离”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比如制作咸菜、泡太久肥皂手会皱、蔬菜焉了可以泡在水中使其复原等,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知识链接,更好地将知识吸收。在教“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时,老师可以举出现代医学如何利用DNA来进行亲子鉴定的,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医学上通过对比DNA来判定两个人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从而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是亲人,接下来,老师就可以通过做实验把DNA粗略地提取出来,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会更深,学到的会更牢固。

4.结合生活日常用品

例如在还原糖实验时,为什么需选择的是葡萄糖、果糖(含糖量高颜色浅的植物组织),而不是白糖、红糖?在比较酶和三铁离子的催化效率时,为什么选择的是新鲜的肝脏?在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何选择叶片?为什么要去掉粗的叶脉?进行DNA的提取与鉴定过程时,为什么不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提取时用玻璃棒还是塑料棒?把实验材料和现实的实物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采取老师指点与学生领悟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高中生物的实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日常的实际事物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奚素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师,2010(08).

篇6

一、关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介绍

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就是满足特殊顾客的相关需求。对于学校而言,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所谓的顾客要求就是指社会对有用人才的要求、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学生本人对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相关需求。作为学校,应当积极从顾客的相关要求出发,不断满足顾客在规定范围内的合理要求,从而确保学校自身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相关特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知识性、安全性、功能性以及可接受性。高职教育的质量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质量要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变化性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由于社会中各个企业或不同岗位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学校或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性都必将导致高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性以及多变性。

(二)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在当前社会中,我国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十分鲜明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服务,是为社会服务,也是为学生工作服务,更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二、如何建设一套高效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一)做好三项基本建设

首先是有关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建设完善的组织体系就要不断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应当紧紧围绕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标,有效控制好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了非正式机构以及正式机构这两种不同类型。其中非正式机构主要包括了学生信息员以及质量小组等。而正式机构主要包括了监督机构、指挥机构以及执行机构。在当前社会中,高职教育并没有很长的发展时间,而且由于过快的扩张速度,导致了大量新进补充进来的年轻教师不能充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然后是有关教育质量机制的相关建设。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方面对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严格来说,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属于学术范畴。但由于质量管理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因此行政管理也必不可少。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就要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制度建设上,还要建立一套专属于学术的真正权力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专家的作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最后是关于教育质量管理的环境与氛围建设。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高职院校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可为了应急而弄虚作假并对评估材料任意修改。这样不仅不能完成相关任务,而且还可能造成恶劣风气的蔓延。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管理的相关环境氛围建设。高职院校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学风、师风和校风,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态度,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巩固两个认识

第一个: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是文化落地。加强高职院校中关于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就要积极培育能够深入人心、能够融入组织内部的高质量文化,使高职院校中对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一种精神和信念。大量的事实表明,单纯的物质手段并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形成严重的官僚倾向。加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也不能脱离文化质量的相关管理。建设高质量文化必须以高校精神为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思政工作。

第二个: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制度措施的严格落实。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量的信息被部分高校不加选择地照搬并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缺乏配套的相应措施以及完备系统,从而导致高校的教学活动没有了正确方向。因此,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应当制定一些契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宣传并严格监督,真正确保高校教学质量的稳固提升。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认识,积极从各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各种影响因素积极探索研究,趋利避害。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进而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76—02

收稿日期:2014—01—29

作者简介:马仁听(1971— ),男,浙江临海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而由于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需求,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高职教育进行人才的培养,必须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概念

(一)教学质量

狭义上的教学质量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互动的质量,也就是课堂质量。广义上的教学质量是指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方面得到提高,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等教育中,教学质量是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所投入的人力与物力的质量、通过教育而产出的结果的质量、教学实践的过程质量的总和。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于教学对象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对自我进行的充实与丰富的程度。在学校教育质量总体结构当中,教学质量是其核心内容。

(二)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宏观教学质量管理和微观教学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宏观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学校为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和水平等教学方面制订的质量要求,是学校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提供的指导性文件以及确保顺利教学的政策与管理措施。微观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学校提供教学资源以及制订相关政策,确保学校能够全面、有效地管理具体教学环节,并通过调节控制教学活动,保证学校各方面运作能够协调进行,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

首先,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掌握与高职教育相互匹配的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理论;还应该充分掌握紧跟时代潮流的技术、工艺与知识;在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时,高职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与现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较强技术应用的能力。高职学生既应充分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工作岗位中,把相关的理论图纸等转化成实体物质并进行生产。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监督关系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中,必须具备能对学校其他部门进行监督的权限。而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只是把教育教学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放在常规事务管理中,这样便容易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与学校其他事务相互冲突,还会造成对学校高级与平级部门无法进行监督管理的情况。因此,当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没有得到妥善的监督管理。

(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不足

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大都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等改编而来的,学校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也基本保留了原班人马,这样便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都还停留在之前的管理层面上,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入。另外,原先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所学专业也极少是教育管理方向的。这些非专业人员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大都是慢慢摸索着进行的,没有经过系统性的规划整理。

(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监管不全面

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在实施监督管理工作时都是单方面地针对教学过程,而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应该是要对高职教育中所有的组织结构进行监督管理。在进行教育教学监督管理工作时,除了要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外,更应该对教学质量的源头以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比如在进行教育教学监督时,不仅要对理论教学进行监督与管理,更应该重视对教学实践的监督管理;不仅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还应该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等进行监督管理;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监督管理,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他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只有实行全面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才能构建全面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四、 解决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一)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范围的全面化

在实施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使监督管理的范围扩大至高职院校内所有成员以及与教学有关的一切事务。只有当全体师生对待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态度有了转变之后,才能形成相应的责任感;只有当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等全体成员都形成了责任感之后,才会行之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只有当学校的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层面,而是对教学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以往忽略的层面也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之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得到完整的构建。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成效如何,主要在于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否真正到位。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多给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对具有潜力的管理人员应该帮助其进修,以提高其管理水准。只有全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才能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质量。

(三)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测评机制的有效性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监控,除了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以上的改进之外,还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测评机制。在高职院校全校范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质量测评,能够对全体教职人员与学生起到引导、教育的作用,还能充分检测教学内容是否满足社会的要求以及管理方法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肩负着重担,必须培养出符合社会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在高职教育中,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义波,阮涛,方舒燕.建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2).

[2]李鑫伟.建立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农业,2005(12).

篇8

一、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系统,应当以下述要求及规范为借鉴:第一,不断建立起完善准确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念,即大众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及认可度。第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观性及能动性的,可以实现自我再造的学生。所以教学质量的具体涵义相对于工作及产品质量要复杂得多。第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包含学生实践力及创新力、知识涵义及道德水准的提升等。除此之外,在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的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变革思想认知、质量观、知识本位及每个时期教师的教育及主体观念等。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

(一)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缺乏全员性和系统性。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由于教学质量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及理解的深刻性,因此大部分人都以为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与师生关系紧密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行业、企业及政府之间关系的忽略。此外,由于对教学质量层次性的认识不足,无法提升对质量的充分认知,这就使得有关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仅以教学过程为对象,而对开始及结束阶段的监督及控制明显缺乏力度。

(二)监控体系不完善。

目前各个高校在教学监督及控制上的协调性及统一性都比较差,而且行业及企业的参与度也不高,由于缺少动力背景,很难形成统一系统的评测系统,因此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监控力的关注。国内高校教育教学监督及控制评测系统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评测机制的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方式还不够科学,而且周期很长,这就使得评测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三)监控不全面、监控范围狭窄。

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侧重于监督与控制教学过程,而对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育有重要关系的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形式,缺乏一定的监控。对于国内高校的老师团队而言,他们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强化,而不太关注实践性。通常情况下仅拘泥于教学秩序、理论成效等教学,而对其成效及学生理论的考评监控比较欠缺,此外,对于师生教学中的关系、教材选取及课时分配等都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及控制。

除此之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里依然存在很多片面性的监督及控制的评测,对其指导意义没有太多关注,运行中明显欠缺一定的稳定性及连贯性,很难支撑及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健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是目前高校应当面临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学校领导、监督组、教务处、教研室及学生等进行全方位指导,系统评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情形,而多层次指建立在教研室基础之上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单位,主要包含学校、校系及教研室三个部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负担起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责任,逐渐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保障系统。将其划分到各个不同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过程及相关环节实行规范性管理,削弱对教学质量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对评价方法进行完善。

建立健全网络评测体系,实行科学的评测时间,保障评教课题的充分性,扩大评教主体,保障全体师生、企业工作人及毕业生都能参与,实现过程性评测及终结性评测结果相互融合,其中结论可以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反馈,提高评测结果的可观性、科学性及真实性等。

四、结语

本论以论述的形式,阐述了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的策略,这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但是由于高校在专业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学过程也有所不同。除此以外,高校对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等都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对于老师的教学活动、目标及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极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影响,需要不断强化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及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晓江,祝西莹,赵居礼.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篇9

就目前而言,将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放在美术教育发展首要位置不仅与当前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相符合,还能有效结合新课改标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清楚掌握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研究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①有效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发展。保证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直接也是最重要手段,只有在保障美术教学质量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全方位高素质美术人才,因此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②符合现代化素质教学目标。在当前素质教育教学规范下,美术教师教学务必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作教学最终目标,基于这一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符合;③有效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从现阶段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实际现状着手,教学有效性是有效促进国家美术事业发展重要前提保障,以此来提高美术教学整体效果。

提高美术教育教学有效性措施

1.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教学方案与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最终质量前提条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务必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以该目标为基本教学方针,结合有效教学模式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课堂效率。我国目前美术教学课堂实际现状,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课后教学成果,因此务必重视教学目标制定。例如教师根据当前教学教材章节详细内容,制定与实际最相符合教学质量标准,切实落实课前基础准备工作,以此满足美术课堂有效性需求。

2.重视学生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实际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案,还应当重视学生真实感受。学生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人翁地位,教师务必考虑到每一学生独特个性,重视发挥各自特点,尊重发挥学生个性化特质,以此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课后布置家庭作业时,可根据每一学生爱好制定各自任务,不断对任务形式进行优化、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综合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与实际绘画操作能力;另外,想要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还可将国家优秀,著名画家作品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开展艺术鉴赏。例如:齐白石画家《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徐悲鸿画家《愚公移山图》、《八骏图》等。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可以利用科学措施合理支配学习任务,满足学生好奇心、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改善教学模式

新课改标准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情境。小组教学模式是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手段,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例如,学习美术教材某一章节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将各特长与爱好存在差异学生安排在一组中,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特点,通过这种交叉分组方式,相互影响,满足各自需求。

4.全方位评价教学质量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除了优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引导者与评价者的角色,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对教学整体质量与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性发言。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认识到某一章节学习缺陷与不足,下一次能够加以改正。合理且客观评价是一种有效、科学手段,正确应用评价模式,为学生持续学习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重要依据。例如美术教师先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教学课堂,在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后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同时为学生辅助提供美术材料帮助学生自主进入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主动向教师阐述学习过程中存在缺陷以及需要完善部分,最后教师集中总结。

结束语

篇10

建立师资培训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过程的监控,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教师培训,注重培训后的研讨交流,做到一名教师得到培训其他教师也能受益。比如我们学校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教师,在培训结束后都要和同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心得和收获。

2.重视教科研活动

教师教科研情况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校内涵和办学水平的标准。职业学校一定要重视教科研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应用的研讨,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重点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职业课程模式、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的研讨,加大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保证职教教科研经费的落实,对确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一定要重奖。

3.加强双师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职业学校应做好名师工作坊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坊效应,充分发挥双师型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给予适当激励,督促他们通过教育教学岗位上的刻苦研究和改革探索提高自己的水平,起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应为骨干教师创造良好的教科研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发展给予大力扶持,提供多种学习、观摩的机会,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开展教科研的交流、研讨和比赛活动,为他们提供锻炼提高、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专业及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1.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

职业学校要有合理的专业体系,学校要加强精品专业、骨干专业建设,积极开拓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发展学校的专业群,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据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订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笔者学校针对当地实际,改造了一些传统专业,新建了以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型专业群,专业建设效果明显。

2.注重课程专业化

中职学生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因此职业学校要围绕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界定专业课程内容,以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目标,以需要来确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兼顾部分学生对升学和继续教育的需要,尊重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选择。课程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确保课程紧跟社会发展,确保每门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用因素。同时可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摒弃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新的专业技能课程。

3.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一定要重视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新形势职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材进行改革,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重点促成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各级精品课程。

三、制度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

1.完善各类制度

制度是一个职业学校的内涵,要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做到事事有规范,时时有考核,处处有管理。推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从教师到学生的管理,从教学质量到教科研氛围的形成,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可执行的制度,要做到常规制度精细化,管理制度合理化,评价制度人性化。科学精细的管理制度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篇11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Mass Education

GAO Xiaoling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schools were analyz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context of this paper,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ntrol analyzes and research,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s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pecific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urrent popular education colleges should set up a special qualit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philosophy, a reasonable position to strengthen univers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nagement philosophy,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build a unified integrated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rame and then constru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Key words mass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y

1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概念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教育发展正向着大众化趋势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需要结合大众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不断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符合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并服务于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当前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基础在于培养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人才和丰富教育管理质量体系,教学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结构的核心,同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对宏观教学质量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宏观教学质量管理是指高等院校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规格和相应的社会需求,针对教学质量发展的情况要求合理开发不同的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比如知识基本要求,能力结构和教育发展水平,进而可以据此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形成纲领性指导文件,制定相关政策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保证基本教学要求和规范办学条件。微观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指高校人事主管部门根据教育质量的要求,合理提供人力和物力资源等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相关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强对各类学校具体教学环节的综合管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的调整和控制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当前我国社会背景进入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由于受到大众化教育内涵和定位不明等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研究,同时需要结合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背景,深入探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体系建设,并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理念的指导,可以形成不同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并形成相应的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因此,对教学质量管理概念的准确把握是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质量是高等教学发展的核心和基础,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所体现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教学质量是高校整体工作质量的基础,是落实学院制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重要途径,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三是针对学生群体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绩效水平;四是高等教学管理需要提供齐全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五是提供社会服务,同时还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其他功能方面。通过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内涵的分析,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进行了清晰的定位,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需要基于教育与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要符合具体特定的社会条件,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影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效益目标管理,也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等。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这个特殊的条件下,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需要适应大众化发展的思想,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加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

2.1 科学定位高校教育教学发展

高等教育的科学定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定位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优势和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文化和技术的发展趋势,确定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合理制定学校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进而确定高等教学培训目标、规范标准和教学模式。同时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需要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内部相关政策和标准以及制度等进行合理设置,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建设促进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并且要合理考虑外部发展环境,才能构成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定位。

2.2 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

在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水平和终身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学科的设置,形成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教育发展模式的学科专业体系,创新高等教育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允许学生跨专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可以适当采取合理措施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时间,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类学科教学计划,优化学科课程结构,完善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比例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优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科专业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学科之间交叉的优势和特色,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与高等教育办学定位更一致,充分体现高等教育办学优势和特色,更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3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高等教学质量管理需要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育标准综合管理和评价体系,特别是针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结合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按照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其纳入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明确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标准,同时在建立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多注意维护基层教学工作质量,加强对其他教学环节的关注,促进每一个环节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加强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从学生入学登记到在校学习以及到毕业考试、就业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和控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在线的、动态的教育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此外,针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服务水平,高等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上还体现在毕业生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上,针对高等教育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项工作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各个方面过程的服务措施。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过程和服务过程的质量,才能保证高等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进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4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监控系统。教学质量控制应充分体现在学校学院教学质量工作之中,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需要以学生学习质量控制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专业课程以及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还需要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评估,对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效果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督管理。由于高等教育教学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等重要环节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过程中需要结合整个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体实际,建设情况必须准确地反映学校教学质量工作状态,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学习效果、就业情况以及教学资源利用现状,实现对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监督评估,反映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此外,要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对教学质量的分析,加强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形成学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判断学校教学工作水平和价值,也可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渠道,使高等教育教学系统真正成为一个信息回收系统,促进每一个工作环节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得到体现。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众化教育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要分析清楚问题的症结,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就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增加教育质量管理投资,创新教育质量管理理念,把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最重要的地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素质,注重学生主体,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促进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永彬,陈龙根,徐世浩.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篇12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内涵

高校的成人教育,大都是在学校普教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和管理工作。学生素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校政策等方面都影响着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控制好教学质量,就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及时反馈加以修正,建立起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以监督和管理,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按照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将质量监控体系从内部监控体系和外部监控体系两个方面理解,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机体系。具体而言,其内容理解如下:

(一)内部监控体系

成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一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教学的学院、生活管理和服务工作部门等提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二是专业设置、课程要求、新生录取、学生管理相关文件、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下达、毕业论文要求、毕业生就业信息等教学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三是任课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管理人员队伍和其他服务人员队伍的质量也是同样需要重视的。人员队伍的质量控制通过培训、聘任、考核、提升等途径实现。四是树立全面质量观念,提高人才素质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实现终身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意识来实现质量控制。

(二)外部监控体系

影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很多,包括国家、政府及各级教学主管部门所指定的政策和管理制度,社会相关部门所提供的支持等,这些外部因素对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与之相对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建立组织学习、贯彻政府颁布的有关管理制度、发展方针等宏观导向、制度监控体系;及时分析掌握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动态,根据毕业生所学知识在用人单位的运用操作相关信息的反馈,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目标等工作体系。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意义

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教育教学体系日趋规范,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障;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促进了成人高教办学机构不断重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办学机构重视办学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壮大,教学点(函授站)的设立审核不严格,教学场地和设施条件差、教学管理松散;教学点任课教师在教学质量方面的意识欠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了成人高教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没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将会严重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高等学校办学就如同企业的生产线,产品质量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当始终把它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保持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能使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对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以及管理制度都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教学管理部门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提升,从而使教学进程得以优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得以实现;其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再次,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将得以完善和规范,从而提高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手段;最后,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促使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他们学习的意识:“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将为社会所淘汰。

三、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方法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意识

质量问题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的重点,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新时期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矛盾凸现出来。首先,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越发感觉到提高教学质量任务的艰巨性,深深体会到“质量就是核心,就是生命线”。由此可见,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是高校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其次,由于高校在成人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相当有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来保证日常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得教育效益得以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是解决高校成人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因此,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强化质量监控意识,制定详细的监控标准。根据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监控点可分为显性监控点和隐性监控点。显性监控点是指教学计划、授课考试、毕业论文等指标;隐性监控点是指教师的责任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指标。

(二)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目前,从多数高校制定的现有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来看,理论性较强,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行为如何处理尚未做出更多的表述,应当进一步对原有制度进行细化。当然,在制定惩罚措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奖励机制的建立。对在教学工作中有较强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会,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互相交流共享,从而使教师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三)强化教学实施的质量管理,完善监控环节

对教学实施环节的监控,包括对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以及教学设施质量的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控包括对招生阶段的生源质量、开课前阶段的教学计划质量、授课阶段教师队伍的质量、日常管理阶段教学管理等的质量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设施质量的监控包括教学场所、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图文信息资料的投入、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教学设施质量的保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四)聘请教学督导,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目前,普通高校的教务处都下设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对全日制学生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过程、教学辅助过程进行质量管理,通过收集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建议。

成人高等教育也应当同理,高校成立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督导组,由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聘请专人担任教学督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院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实行轮流听课,最终将每位督导的意见进行汇总,查找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院,当然教学点也是重点进行教学检查的对象。有了教学督导,可以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客观评估,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并加以反馈,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13

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质疑甚至非议,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的、首要的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工作方针和“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的要求,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我们遵循质量管理的“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人员的能力”等三个条件,积极建立质量提升导向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一、革新理念: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行政监控是以教育行政为主,引进第三方参与的技术性的质量监测与评价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分为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监控和评价。就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来说,此种监控与评价属于组织内的质量自我提升与组织目标自我实现的措施。外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相对于学校来说,是组织外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但由于教育评价的专业性较强,组织外还缺乏相对专业和权威的教育评价机构,本应由外部监测与评价的教育评价仍然是由教育部门的相关机构来承担,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教育评价,未能切断二者间“胎联式”的血缘关系,往往会出现评价的“晕轮效应”。基于上述认识,必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宏观评价同时兼顾微观评价。作为行政区域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对具体某所职业学校的质量评价,主要关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关注专业教学的实施是否按照课程计划的实施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以及该校的社会舆论评价,并就区域多所职业学校作出质量的质性判断后进行布局调整和制定相关应对政策。监控和评价指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的审批和专业课程计划的实施与教学视导;二是教学管理者(主要是职业学校校长)的任命和教师的调配;三是教学测试和师生测评。有时更多的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深入职业学校进行涉及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的监控。

(二)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形成与提升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监测与评价主要是依托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来实现的,所以职业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过程评价监控为主,兼顾结果的终极性评价。但形成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基础的学校内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常因监控主体单一、监控视角片面、监控体系不周、监控方法缺少可操作性以及监控工作的倦怠等导致效果的降低。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价,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必要的。考虑到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的制约因素较多,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从主要因素入手,侧重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

(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是行政性评价同时兼顾专家的技术性专项评价。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是职业教育行政的载体,也是职业教育行政的执行主体。行政性的评价是以荣誉性承认为目的,通过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行政性评价结果的确认,建立奖励与惩罚机制,以此来激发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虽然行政性评价是信度较高的质量认证,但多为终极性的质性评价。此外,由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表现形式不只是知识性的学业成绩,还有可视的动作技能和物化的产品,更有经验性的能力体验和情绪化的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的信度还须建立在深度的、全方位的专项技术性评价上。因此,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和社会第三方(主要是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才能真正构建以教育行政为主、引进第三方参与的技术性的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二、评价体系:建立在以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相统一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可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是指标的确定。对于指标的确定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量:一是明确性(Specific),即评价指标是不是具体明确的。二是可测量性(Measurable),即评价指标是不是可以测量。三是可获得性(Attainable),即评价指标能否达到,其所需要的信息可否获得。四是关联性(Relevant),要求评价指标与工作紧密相关。五是时限性(Time-bounded),即评价指标有无明确的时间限制。其次是指标体系的建构逻辑。基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终极性评价同时兼顾过程性评价,评价体系应分为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终极性评价指标。第三,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数量。指标设定的数量未必很多,往往是“关键的少数”,同时兼顾指标的指向,主要维度的指标都必须有所反映。第四,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与分值以评价等次来确定。

(二)评价方法:工具性承认与荣誉性承认相结合。职业教育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意识形态、职业教育者的思想或教育制度、措施等都属于教育事实。以变革教育事实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实践,都是与价值取向相对应的教育价值倾向性的选择,通过教育测量(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而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获得承认。监测与评价不可量化的,可采用荣誉性承认,尤其是要以职业学校做出的成绩以及对发展的贡献为特征。行政性的荣誉性承认实际上已成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重要形式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评价对象:分类评价和整体综合相结合。行政区域内的职业学校因其所属部门和办学层次的不同,对象类型较多,又由于行政区域层级和范围的不同,职业学校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各级行政区域内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由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并对辖区内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分别进行评价,监测与评价数据应能反映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由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区域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力求较为全面、科学、完整地监测与评价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随着职业教育在县级层面的资源整合与布局调整,未来趋势是县域只有1~2所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应在地级市或者省级层面展开。

(四)结果运用:激励与惩罚相结合。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作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所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其行政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检验一个地区、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二是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把提高质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基本依据。围绕“基本标准”和“基本依据”,对职业学校资源配置、教职工的薪资待遇、职业教育管理者的任免等进行激励和适度的惩罚。

三、评价方案:质量提升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学监测与评价的特征分析

(一)方案的架构设定

架构是指方案中涉及的诸多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呈现形式,表现为关系与要素两个方面。

1.关系的确定。根据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及制约因素,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由于职业学校是办学的主体,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形成载体,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其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实施的监测与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过程(包括教育资源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的监测与评价。二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形成结果的监测与评价。对前者的监测与评价,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基于职业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等管理活动过程和效果的确认。对后者的监控,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具体的监测手段和行政措施进行直接监测。监测手段如学生学业水平的统测与抽测,行政手段诸如专业设置的申报与审批、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备案审查、毕业证书的发放验证等。为此,我们设计了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考核两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2.要素的选择。对于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筛选出主要元素,并作为检测与评价的监测点。本指标体系共有教学文件管理、教学环节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教学场所管理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92个三级指标。对于职业学校教学结果的监测与评价,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出发,兼顾实现“就业与升学”的两个满足,同时从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就业导向”特质出发,重点监测就业,并梳理出二级监测点如专业思想、技能考工考级、校企对接等。本指标体系共有就业考核和升学考核2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中涉及就业考核的专业思想、考工考证、校企对接、专业能力竞赛等4个指标和指向开学考核的单科成绩、综合指标等2个指标,计6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再设立12个三级指标。

(二)运行机制的建立

1.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组织体系。建构三个层次三级监控组织。第一层次,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领导组。主要由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第二层次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施机构。主要由行政区域的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科室(包括行政科室和职教教研科室)组织实施,其中行政科室侧重于组织,职教研究科室是指导。第三层次,基层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组织与执行机构。主要由行政区域的各职业学校具体实施,负责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反馈等工作。

2.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体系。对每个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时段原则上为一年,监测与评价方式以学校自查和县局考核相结合、工具性承认与荣誉性承认相结合、常态评估和实地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以获分多少确定学校最终获得的等级。

3.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动力机制。主要由利益动力和精神动力组成。其中,利益动力机制是根本,精神动力机制是主导。为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强调监测与评价结果的运用,尤其是要强调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建的引导和利益的分享。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结果,综合决定学校评估的等级,评估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整改”四个等级。优秀等级的学校授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等学校的荣誉及奖品,学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上浮两个百分点,在各类评优评先和组织安排的参观考察、进修培训中优先考虑。良好等级的学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上浮一个百分点。对评估等级为“整改”的学校,一年内必须接受整改复评,整改复评不通过的学校负责人将被教育主管部门提醒谈话一次,连续三次评估仍为“整改”的学校负责人接受组织处理。各职业学校可以参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奖惩措施制定校内细则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