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反思是地理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青年地理教师而言,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理教学反思是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1]。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反思”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过程,需要地理教师通过个体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团队的团结协作,最终达到地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专业的成长。

二、地理教学反思的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对地理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的回答各有见解,笔者认为地理教学反思应该透视地理学科的性质,无论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或是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是良好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地理学科都有其独有的基本特点和学科价值。但是地理教学反思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反思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

(一)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步伐不断推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清晰。一线教师,必须打破传统课堂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仅仅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各自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达到新知识生成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

(二)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反思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是整节课达到预设教学效果的关键。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教材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发展程度等方面。如果出现部分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实现所有的学习目标,并且学生的表现很轻松,就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过简单,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关注个体间的差异,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要保证大部分学生实现80%的具体目标。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得太有难度或是太过简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地理教师就要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发现并分析优点和不足,甚至可以在课下再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制定,进行课堂重构,预测教学效果,为下一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提供借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程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明确清晰这一总目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2]。这三个维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不能教条地、机械化地加以分割,尤其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定,往往会被地理教师忽视,常常套用“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等”既定框架,学生没有发自内心感悟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反思:一整节课结束后,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怎样的提升或是升华,那么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节课究竟要如何传递,并且能够传递给他们什么。

(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反思

新课改提出了十大重要理念,也制定了新的课程目标,其中不仅包括总目标,而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细化,但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完成。地理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在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后课时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地理教育不仅是地理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是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这就要求一线地理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时,既要关注对教学内容深度的挖掘,又要考虑到对教学内容广度的拓展。

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也是范例。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们应将新教材看做是参考书,开拓更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因此,地理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教学资源生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把传统的“教教材”观念及时转变为“用教材教”,书只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参考材料。改变教师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课堂过程的引领者。

三、地理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而言,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常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一)自身因素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做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强调反思在推进教学,也在帮助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反思是为了达到教中学、学中教,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工作和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地理教学反思应是地理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等作为认识对象,从而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审视、反省和总结。

然而有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某种习惯性教学行为,思维定势的方式就逐渐“生根发芽”,对之后的教学行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谓习惯性教学行为,就是教师根据已经形成的某些思维结论支配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批判精神与质疑能力恰好是创造性思维最具活力的因素,如果习惯性思维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发挥主导作用,久而久之,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就会走向衰落,惰性就会产生。地理课堂要走出模仿与复制的僵化怪圈,地理教师就必须用批判性的反思教学代替习惯性教学。只有这样地理教学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地理学科才能越走越远。

总之,地理教学反思不仅需要教师思想层面上的认同、思想观念上的重视,还需要行为实践上的落实和自觉主动的坚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地理教师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外部客观因素

1.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

在现代学生减负的背后是教师诸多的付出,教师乏味的工作背后是一系列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升学压力使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压力很大。地理教师的日程安排紧张,平日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工作、学校行政工作等工作事项。这使有些地理教师即使愿意进行教学反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2.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书写的教学设计中的一块内容就是教学反思,甚至“每天写教学反思”被一些学校单拿出来,当做硬性要求。当然,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教师“写教学反思”,但真正“思”了吗,就无法确定。这样的共性趋同,教师们不免将教学反思当做学校布置的任务,教学反思是教学进程中的一个促进点而不是用作敷衍工作任务的障碍,硬性的教学反思对教学毫无作用,真的教学反思是自觉的、有深刻感悟的。

四、结语

反思可以强化自我监控意识,进行教学创新。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我完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实践指导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具体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反思研究不是很多,尤其是对地理学这一学科的研究就相对而言更少。本文定位于对地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探讨地理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读者有针对性的帮助。

尽管地理教学反思对提高地理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地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地理教师的自我完善等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影响地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是主观方面地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运用不够等,还是客观上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学校对教学反思的管理和评价导向等的影响,都使得地理教学反思研究的进行缺乏深入和创新。

篇2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篇3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教学反思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篇4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总结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___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___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二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篇5

困惑二: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后再带问题听课。因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更谈不上讨论。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

困惑三:你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确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

2.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2.1 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先决条件。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素质呢?首先要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学反思要细化。反思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学反思要细化,要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2.2 时时把握调度课堂及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不适合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每学期一到二次为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感性认识大大加强。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保证学生学习地理的投入时间。

2.3 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但要避免动辄讨论,一堂课合作学习多达三四次,学生没有真正地"沉下去"系统地进行讨论、交流,展开真正的合作学习。有时候对问题的深处、难处还未来得及探究,就草草收兵;还有时候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且只有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老师就示意停下来赶忙进行小组反馈,让一些尖子生汇报结果,老师只满足于一两个人能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小组就算过关。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关注的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和结果,而不是探究知识的过程,更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6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篇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36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

1.利用日常的地理常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一般来说,常识性的东西很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地理常识很多,也很繁杂,可以从最常说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开始。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那条河?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洲、最大的洋是什么,等等。

2.利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比如,我国的少数民族:维族人喜欢舞蹈,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四楞小花帽,喜欢穿牛仔衣和皮靴,习惯把右手放在左胸上,表示尊敬。藏族人喜欢吃糌粑,喝奶茶、酥油茶、青稞酒,喜欢穿长袍,献哈达是藏族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利用天气气候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天气是变化无常的。有时晴空万里,而有时又瞬间乌云密布,倾盆大雨;有时风和日丽,而有时又狂风大作。我们还会发现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如同样一座山,高度不同,生长的植物截然不同;有的地方终年积雪,而有的地方又终年炎热,这些自然现象都说明了一些地理上的有关知识。

二、关心、爱护、尊重学生是学好地理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我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爱心,才能感化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同样,我们的地理课也需要对学生付出爱心,需要我们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重教师,喜欢教师,爱戴教师。也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能喜欢教师所上的课。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一个教师,他们又怎么会喜欢那个教师所教授的课呢?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乐意上教师的课,我们教师就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也可以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法宝。

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

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课,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通教材内容,以娴熟的教学技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因此,要想上好每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精心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即教师要学习课标,研究课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做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的设计。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主要包括教学情景的导入,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板书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以及课后反思等。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此,教师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思考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这个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不可轻视。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四、熟练掌握地图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理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掌握好运用好地图。这也是取得地理课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能熟练运用地图。要能达到熟练运用地图,一是要多看地图,二是要亲手画地图,熟练地画出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如能熟练地画出重要的铁路干线、重要的河流、每一个省份的位置,等等。地理知识丰富而繁杂,能把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在地图上,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不管是重要的山脉、气候、河流,或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只要一提起,就能在地图上展现出来,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说明充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教学成绩自然也不会差。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学生实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就一定能使地理课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篇8

“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的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导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地理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联系生活世界,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例如,我在上“大洲和大洋”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观看了在宇宙中看地球的壮观视频,学生在感慨地球美丽的同时,我引导他们在地球上寻找陆地和海洋,学生很快就回答我绿色的是陆地,蓝色的是海洋,这为我接下来开展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再如,我在上“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课时,我问学生们:“大家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呀?”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自行车,有的说私家车,有的说公共汽车,还有的调皮的学生说火车和飞机,我对他们的答案全部给予了肯定,顺理成章地引出对交通工具的归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举两得。

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

“地震来啦!”我在上“日本”这一课的过程中,讲到日本地震的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大喊了这么一句,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随之把目光聚到他身上,问了一句:“地震来了!你怎么还坐在那里呀?赶紧逃生去吧!”这个学生就问我:“老师,我要逃到哪里去?”我顺势就让班级的学生寻找答案,他们有的说赶紧躲到桌子底下,有的说赶紧往外跑……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解释:躲在桌子底下是非常不对的,我们应该躲在桌子旁边。学生非常不解,我就在黑板上简单画了“黄金三角区”的空间安全区位,学生恍然大悟。我得感谢那个调皮的学生,是他活跃了课堂气氛,把一个非常有用的生活常识“巧妙”地带进了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结束

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举个例子,在学习完“中东”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看了几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中东战争的图片,让他们归纳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冲突多多。联系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石油多、水资源匮乏、宗教矛盾、领土争夺等几个关键词,准确的总结应用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又如,“河流与湖泊”一课教学结束时,我提到了我们生活的故乡――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它的水文信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简单制作一份关于治理和保护它的方案。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世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中去,这才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最佳体现。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而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与生活相融合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地理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承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地理教学, 2012(4).

篇9

篇10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发展或进步,对学生的长期进步和发展是有成效、有效率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任课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假如学生不愿学或学了没有收益,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无用的教学。同理,学生不但学得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或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教学。新课改以来,在广大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取得了不菲的实效,但是,有些课堂上了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仍在发生。切实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和教育教研部门必须关注和研讨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十多年来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对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几点愚见。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长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地理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要做的所有工作,如长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特别是师生关系融洽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会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而爱学这门课,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2.充分的课前准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一些规律和原理都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必须充分准备,特别是一些教具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合理的备课。备课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教材处理、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上。地理教师要认真对照课程标准和教参,钻研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学难点重点,明确施教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和盲目,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年龄特点、态度、兴趣等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

4.教师准确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新课改着力于过程、体验和探究,这要求教师树立合理的师生观,教师应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确保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的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关注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1.引人入胜的课堂导语。不论初中还是高中的地理课通常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两节或下午,此时的学生一般比较疲劳,或者课间激情未消,往往每堂课最开始的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时段里,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如何从一开始就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呢?一节课的导语尤其关键,可以充分利用音像、多媒体、语言的魅力、学生好奇的事情,以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新课。

2.诙谐趣味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传授相关知识,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精练、通俗、准确。快乐使人轻松,快乐更能增添魅力,适当运用一些诙谐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紧张的学生们得以放松,让昏昏欲睡的学生得以清醒,可以使地理课堂满堂生辉。

3.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师主导课堂,有效的教学需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些课堂学生看似个个参与其中,但思维活动停留在低层次上,纯粹参与活动而没有深层次的思考,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遇到的每个问题,一旦有其思维参与教学,学生就会有所收获,这样的教学却是有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一堂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4.有效精练的课堂练习。练习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环节有益的补充。课堂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有效精练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练习时,除了题目的多层次和形式多样,同样训练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猜一猜、赛一赛等形式,以保持学生的兴奋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耐人寻味的课堂结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结语对于一堂课也同样重要,好的结语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概括深化,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也会给学生以很好的启迪,能为下一课设置“伏笔”。把课堂总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因此,要想取得教学的成功,切不可轻视课堂结束语这个环节。

有效教学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天路。总之,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才为目的。地理教师必须从课前扎扎实实的准备、踏踏实实的教学过程和认认真真的课后反思等方面寻找地理有效课堂的出路。只有这样,讲课才会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27.

[2]张秀红.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的方法与实践[J].中学地理,2010,(28).

[3]蔡慧琴,饶琳,叶存洪,等.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90-92.

[4]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04,(5):10-13.

[5]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篇11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许多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1.为了整合而整合

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照搬照抄,毫无创意

许多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喜欢利用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但对下载的课件不是稍加修改就是照搬照抄,完全跟着别人的想法走,甚至于教案都是根据别人的课件来撰写,没有丝毫的主见和创意。

3.华而不实,追求“技术含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一些地理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好玩”一点,“花”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用于公开课教学或优质课评选活动),不惜工本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制作,在整个课件上加入许多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运动着的图片或背景音乐,以为这才是“新”、“奇”,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转贴于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地理教学“整合”,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整合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只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业务进修,提高电脑操作技能,才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正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要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此教学中,我们看到往往是:学生盯着电子屏幕,教师则在学生教室后面或机房里充当播音员和解说的角色,课堂气氛活不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切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一味地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观念,但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手段,以辅代主,会造成教师、学生被机器所束缚,成了课堂的“仆人”。

篇12

2.教学资源比较缺乏,教学资源应用不合理

由于学校对地理课程不太重视或是经济条件所限,相关仪器设备配套较少或是根本就没有,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地球仪及地图都没有配备,即使配备了也不知道如何将相关教学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讲解,不仅如此,学生在学校中也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包括网络和电视。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失,相关地貌,风土人人情的展示能给学生较直观的映像,但在应用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应用频次低、单次应用容量过大,导致课堂上虽然热闹,但是课后忘得也快的局面。

二、对策

1.诱发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虽然许多学生都不太喜欢学地理,并将之作为“副科”学习,但只要地理老师肯开动脑筯,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喜欢上地理。教师要通过读书看报、浏览互联网等方式,多关心时事,结事当今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地理事件,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所了解,并进一步认识地理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的联系,学生认识到这一层,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还可以以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实例穿插于课堂中,废除以往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实事证明,学生们对发生在周边的事物更有兴趣,以此为导入,学生们会感觉到地理知识“学有所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也会更有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2.地理教师要努力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是教师对自己应有的要求。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加强业务知识上的学习,作为一个地理教师特别还要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在教授地理课的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以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互动,在互动中与学生产生共鸣,最终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校管理者也要给予地理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提高业务能力与整体素养。

篇13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地理学科感兴趣了,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以新课的导入作为出发点,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比如将唱歌谣、讲故事或者玩游戏等趣味性比较浓的教学方法,作为引子进行新知识的导入,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举个例子,在教学“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历史故事――“孔明借东风”,作为新课的导入点进行导入,让学生意识到季风气候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优美风趣的语言或者是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二、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名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名优秀的教师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道路。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同样也是如此,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基础,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进行反思。此外,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此外还要勇于创新,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法的使用等,都要勇于探索,以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把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都激发出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泼,以顺利实现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既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业务素养,也需要教师时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学生才能主动且自发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

三、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很多地理事物或者是地理景观等,有一大部分都是不能被学生所直接感知的,尽管新的教学理念已经走进了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是,限于资源有限,很多地理知识还是需要依靠教师使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且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把学生的思绪引向神圣的地学殿堂中。结合地理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既有自然知识,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要以情动人,使用生动的语言,饱含感情将这些知识展示给学生,激发他们对于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旅游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我国一些优秀的旅游景观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促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多媒体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动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活跃地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这章内容时,可以让一些有过旅游经验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将其参观旅游景点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顺势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新知识的讲解中,通过讲解,学生将对各地区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发展资源进行授课,比如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进而再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再如,在组织学生探究“正太阳高度角”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讲解,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太阳高度角与热水器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太阳高度角与楼距或者楼高的关系”等。结合这些生活现象,让学生们大胆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明白其中的缘由,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深化知识,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翔,胡茂永.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