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HJ1.4mm〗压疮是机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力而导致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阻碍,局部组织出现持续缺血而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或局部溃烂的情况,属于压力线溃疡。手术中患者在术后一周内会出现压疮,术后3天内出现压疮的情况比较多。和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的创伤小,患者疼痛感低,伤口易于愈合,手术恢复周期短,手术出血量少[1],所以腹腔镜手术受到了外科手术的亲睐,特别是妇科手术,目前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是根据2011年至2012年我院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压疮护理进行探讨,寻找压疮的原因,为手术中的护理提供依据,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手术过程中压疮的情况出现几率。此次研究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80例;年龄30~63岁,平均(45.4±12.1)岁;体重43~86 kg,平均(56.4±9.9) kg;手术时间120~360 min,平均(240±90) min。所有腹腔镜手术中卵巢囊肿剥除术2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结扎术34例,全子宫切除术51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合并盆腔淋巴结清扫21例,其他33例。
1.2 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术前未发生压疮;③无影响压疮评估的皮肤病;④预计手术时间≥2 h;⑤术后住院时间≥5 d;⑥美国麻醉学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Score)1~3级。⑦本人或者家属知情同意。
1.3 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进行从术前日至术后第3天为期5 d的观察。记录患者压疮发生和有关资料;术中资料由麻醉记录单和术中护理单获得。记录的相关内容包括:麻醉方式、ASA评分、术中、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aO2)、术中骶尾部皮肤有无液体浸润、术中低血压的持续时间。术中低血压的标准为:舒张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0%,且维持血压低于60 mmHg≥20 min[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类因素与压疮发生率的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疮发生情况: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术后压疮的有23例,发生率为11.5%。23例压疮患者中手术当天皮肤出现异常者有15例,术后第1天5例,术后第2天2例,术后第3天1例。Ⅰ期压疮20例,Ⅱ期压疮3例,Ⅲ期压疮0例。
3 讨论
3.1 护理策略
3.1.1减少手术床的压迫因素,选择舒适柔软,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床垫,将其铺设在手术床上,不要让床垫出现折痕。此外,患者受压力部位用高度适当的喱垫进行铺垫,缓解压力,术中对喱垫进行查看和调节。
3.1.2 手术摆放: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让患者自己调节,手术中帮助其微调,在保证手术视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等到患者将自己的调节完后,用束带将其进行固定,防止挪动。
3.1.3 保持皮肤干燥:用手术单将过多的消毒液进行擦拭,使用恰当的导尿管,避免漏尿,用导尿管和膀胱连接,往气囊注射生理盐水,当向外拉遇到阻力的时候停止[3]。 产生压疮的因素非常的复杂和多样,这些因素总的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压力、剪切力、潮湿这几类[4]。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进行摆放的时候会受到压力、摩擦力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容易出现压疮。腹腔镜手术应该要针对压疮进行预防性护理,这样能够尽可能的消除压疮,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术后进行预防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井辉. 低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体会[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1(5):400-402.
篇2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静.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容易忽略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6):232~234.
[2] 杨福兰. 手术室中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泰山卫生,2008,32:41~42.
[3] 蒋立云. 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体会[J]吉林医学,2010, 31(33):6115~6116.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行预防性护理;其中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2.6±12.6)周岁;手术时间在5h~8h,平均(4.5±0.8)h。对照组48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其中女性23例,男性25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1.8±11.9)周岁;手术时间在4h~7h,平均(4.3±0.9)h。两组研究对象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探视评估: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根据其身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包含患者的机体情况、心里状态、营养状态、摆放、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预估手术时间等,对可能引起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排查,按照危险因素计分法对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向家属交待清楚,以防止发生医疗纠纷。②手术时,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登记记录,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状况,对有问题发生的皮肤状况要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记录,术中的观察、护理方式以及护理记录均应该存档。③帮助患者取正确手术:手术床上的床单需保持平整、无异物、干燥整洁,可有效防止皮肤受到摩擦力。术中将肢体进行功能位的摆放,固定带松紧适宜,标准为固定后可以插入四指,且固定带内侧需进行衬垫。对受压部位有骨凸时需特别保护以降低压疮的发生。④术中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对患者行动态监测,术中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循环血液颜色、皮肤张力和弹性等进行密切的关注,若发现出现改变应及时进行纠正,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在医生及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仪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低温导致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继发压疮。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现状进行交接班,尽量减少或防止术中受到压迫的部位继续受压。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以及压疮分期进行比较,并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检验。
1.4统计学处理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s)表示,P
2结果
干预组急性压疮发生2例,均为Ⅰ期;对照组急性压疮发生8例,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P
3讨论
术中压疮指的是在行手术治疗时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够翻身,因为手术摆放的原因,对局部皮肤产生的压力过大,加之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即会发生局部皮肤的红肿,水疱、硬结。压疮一般分为四个时期: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溃疡Ⅰ期、Ⅵ期溃疡Ⅱ期[3]。术中压疮的形成常以Ⅰ期为主,严重时也只达到Ⅱ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压疮发生后患者身心受损,心理处于消极状态,增加医疗费用,而国外某些地区的医疗保险已经将压疮划出保险范围。故临床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干预组急性压疮均为Ⅰ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室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急性压疮的发生,间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保证其生命健康安全,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6-958.
[2]徐晓红,戴丽华.80岁以上病人手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9):809-810.
篇4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2]。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3]。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4];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1.3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4语言行为不规范手术室应该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有些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和同事大声说笑或议论些损害他人的事,对患者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均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5手术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2防范措施
2.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对预防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如交接班制度、清点制度等等,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且要加强学习有关法律常识,这样既可为自己敲响警钟,也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2.2加强责任心,护理记录要规范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现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使医院陷入被动,但及时、完善、准确的记录是最有力的依据。
2.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竞争的也是服务,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这样就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不易产生抵抗情绪,服务质量是患者就医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2.4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5手术中病人的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总之,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为防范护理纠纷,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并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篇6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错误的手术部位:对称性的部位核对不全,病历或通知单上书写不清楚。
器械、敷料等异物遗留体腔:清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清点马虎,操作中不当致器械损伤或缝针丢失,外来器械清点、管理不严。
器械、用物准备不全:手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打包消毒前未仔细检查器械的性能。
发生压疮:手术放置不妥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发生。
标本管理不当:标本丢失,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术中体温过低:皮肤消毒、大量冲洗液、输入大量液体、手术时间长。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漏项、漏签名,与麻醉医疗记录单不吻合,字迹不清楚。
护理责任缺陷:由于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岗位设置方面:由于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发生疲倦及厌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行违规操作,极易发生隐患和差错。
防范措施
术前1日访视病人时,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确定手术部位,术日晨巡回护士再次详细核对(三方:患者、病历、通知单)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所带物品(X线片、CT片)。手术医生上台前再次查对,和巡回护士一同确认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的器官(左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提醒医生和护士要认真查对手术部位。
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对手术室的重点制度如查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等,要求认真学习执行,做到一丝不苟,杜绝违规操作。外来器械的管理,手术室护士要认真清点检查,确保完整性和正常使用。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监督检查作用,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全面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加强对一些易出差错的环节、易出差错的人检查,在检查中做到奖赏分明,使护士的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使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制定防压疮措施[1]:术前访视评估手术病人,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病人发生压疮的几率,尤其是对手术时间长,病人自身条件差的手术病人应采取有效的防压疮措施,如采用泡沫垫或医用高分子手术垫。同时,加强术中的巡视、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受压部位。定期组织新上岗护士学习掌握手术的摆放方法,注意事项,手术的摆放目标是:让患者感觉舒适。
标本管理存放送检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取下的标本,术毕督促主管医生填写申请单并与标本核对,尤其是小标本确认是否保存,不能随便丢弃,巡回护士将标本放于标本袋中,及时用10%甲醛固定并登记。送检标本时,三方查对(病理单、标本、标本登记本),专人送检标本,送检人员送至病理科与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术中冰冻切片标本,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防止出错。
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应采用保温措施[2]:术中注意监测体温,维持体温在36℃以上,维持室温在22~24℃。术前皮肤消毒,控制室内温度;术中采用保暖措施(如暖水袋、保温毯或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术中体腔冲洗时,应注意将冲洗液加温至37℃左右;术中可采用加温设备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加温至37℃,预防低体温发生。
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行事,在维护患者权力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确保护理安全。护士正确认真、客观真实地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详细填写与患者有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入室前的一般资料、手术区备皮、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术中输血输液、手术者、麻醉者及麻醉方式,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等应与麻醉记录单相吻合一致,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析手术室现有和潜在不安全的护理问题,重新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护士素质教育,重视专科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积极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外;还要对新开展的手术,组织学习并参加外科术前讨论,了解手术配合要求,适应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新仪器、新设备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科理论技能及应急能力。
篇7
1.2器械物品的准备问题 术前物品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物品准备不齐全或者因仪器性能不良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误手术时间。
1.3 “手术护理记录”的问题[2]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隐患。
1.4 手术安置不当的问题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
1.5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等。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当留下客观详细的记录。
1.6 送检标本的遗失问题 标本是进一步确诊手术患者病情的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会延误诊断失去抢救的最好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会传达不准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7 大手术时患者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制动或者全麻等原因,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但还是会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以及手术时间长等原因,还是会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8 语言行为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讨论与手术无关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对服务不满意,都会引发护理缺陷。
1.9 消毒隔离问题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术后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类似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从患者被接进手术间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个环节都要有两人以上进行认真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仪器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3 明确手术记录的内容,建立术中医嘱本 由巡回护士书写,及时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点情况,并查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4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不要只为了术野暴露,而忽视了患者的体会,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可建立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定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缺陷。
2.6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认真登记并把标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内,贴好标签,填好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人送病理科。送检人和接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负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不要让患者皮肤接触到金属,随时检查,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灼伤。
2.8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缺陷的发生。
2.9 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各化验检查结果;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③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后访视有利于护理问题的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体会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有半点马虎。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篇8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74
手术压疮是指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受压部位于术后6 d内的组织损伤,其中以术后1~3 d最多见,成人在身体持续受压≥2 h都会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小儿皮肤娇嫩,厚度仅为成人厚度的10%,并且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少,薄而缺乏弹性,若小儿因手术需要保持几小时不变,就会大大增加压疮发生的可能性[1]。所以,小儿术中压疮一直都是手术室护理中的一个难点。本研究将手术全期压疮护理运用于手术患儿,真正做到 了“无缝隙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148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70例。年龄6 d~10岁,平均年龄(2.3±0.8)岁。心血管疾病39例,呼吸系统疾病30例,胃肠系统疾病28例,外科疾病40例,其他病症11例。手术:平卧位68例,侧卧位42例,俯卧位26例,截石位12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压疮护理干预,如口头教育、基础护理、按时巡查、卫生指导等。试验组患儿予以手术全期压疮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访视和评估(1)术前访视。情绪紧张可引起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组织分解,也是压疮的重要诱发因素。术前1 d对患儿进行访视,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与患儿的交流和信任,减少第2天手术时患儿离开父母时的哭闹和恐惧心理。(2)术前评估。运用《Braden评分表》对手术患儿予以专业评估,内容包含营养、移动、
作者单位:518026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手术室
赵宏波:女,本科,主管护师
活动、潮湿、剪切力、感知觉及摩擦力,所得评分≤12分或手术时间≥3 h时,必须告知患儿家属有压疮发生的风险,并同时对其讲解压疮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签署《压疮风险告知书》。巡回护士要填写《压疮风险报告单》和《压疮风险护理单》,并向手术室压疮小组上报,共同制定压疮防护措施,实施护理干预,并在压疮风险护理单上记录。
1.2.2术前准备(1)防压疮用物的准备。因我科压疮小组已将各种小儿的摆放用物拍成图片,并装订成册,巡回护士只需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压疮小组给予的方案,参照图片,就可以准确地准备好与患儿相匹配的高分子聚氨酯凝胶垫,如床垫、隧道垫、H型一体垫、头圈、腋下枕、踝枕等,还包括赛肤润、泡沫敷料、水胶体凝胶、3 M眼贴辅料、无菌棉垫、脑科头架(颅脑手术用)、温毯(控温毯、水毯、吹气温毯)、液体加温仪等。(2)调节室温。术前30 min将室温调至25 ℃左右,湿度50%~60%。体温过低,容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增加压疮的发生,所以术前将室温调至28 ℃左右,待消毒铺巾后再将温度降至22~25 ℃,并且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控温毯或吹气温毯。
1.2.3摆放(1)平卧位的摆放。患儿麻醉后,平躺于铺有高分子聚氨酯凝胶的床垫上,肩颈部垫以凝胶垫枕,踝关节和膝关节下方垫以合适的凝胶踝垫,以减轻足跟部、肩胛部及尾骶部的压力,头部垫“O”型凝胶头圈。(2)侧卧位的摆放[2]。患儿麻醉后,置于合适的侧卧位凝胶“隧道”垫上,下侧上肢从凹槽中水平伸出,避免肩部受压;头部垫“O”型或“C”型凝胶头圈;双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垫隧道垫,受压
侧髋关节下方贴上泡沫敷料,以保护骨突处。(3)俯卧位的摆放。首先在平车上给予患儿气管插管全麻后护理,再给患儿双眼涂眼膏,并贴以透明眼贴膜,在术中重点受压部位、骨突处用赛肤润喷雾1次,用手指轻轻按摩局部1 min,再将患儿翻身稳放在手术床的H型一体凝胶垫上,使患儿肩锁部对齐垫的上缘,髂前上棘对齐垫的下缘,两侧肋缘对齐垫,使胸腹部不受压,保证呼吸、循环通畅,以防腹压过高而至出血过多。下肢摆放后使大腿与背部成20°~30°,膝关节自然屈曲约110°~120°,下肢远端放置凝胶脚踝垫,保持脚背、脚趾悬空不受压,且在膝关节贴泡沫敷料,可减轻膝关节部位受压,防止压疮的发生。在臀裂处贴上透明膜,防止消毒液流入灼伤会。上肢自然弯曲置于头部两侧,头部放置适宜规格的马蹄形凝胶头垫上,额颧部与头圈接触,气管插管位于马蹄形凝胶头圈的缺口处。(4)截石位的摆放。患儿麻醉后,全身置于高分子聚氨酯凝胶的床垫上,头部垫“O”型凝胶头圈,双下肢截石位架上垫以合适的凝胶垫,骶尾部和腘窝处垫泡沫敷料。以上均需在垫下加铺恒温毯,新生儿加铺吹气温毯,同时要在垫上铺无菌棉垫,以免患儿皮肤直接与垫接触,造成散热困难而诱发压疮的发生。在摆放前,均应在患儿的受压部位喷涂赛肤润液体辅料,并用指尖轻轻按摩1 h。
1.2.4术中护理巡回护士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避免压疮发生的潜在因素[2]:(1)注意患儿体温维持、手术室及病房温湿度监控等,尽可能防止患儿出现低体温现象。(2)采用37 ℃温盐水冲洗患儿体腔时,要注意“少量多次”的冲洗原则。(3)运用消毒液消毒时,应避免过量消毒液流到患儿身体最低处,致使患儿皮肤受潮湿刺激而引发病症。(4)患儿的四肢要防止伸降台或手术医师的随意压迫,并且手术床倾斜度幅度的调整应尽可能小且轻微,最好控制在10°~25°,可有效降低患儿皮肤的剪切力与摩擦力。(5)在手术进行2 h时,手术室护士最好用双手托起患儿受压部位5 min左右,使受压部位悬空,但必须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患儿局部长时间受压及术后因压力解除、血供恢复可能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1.2.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检查患儿受压部位皮肤。发现异常情况或已发生急性压疮,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并外涂赛肤润。填写压疮护理单和压疮报告单,在压疮护理单上详细记录其部位、面积、分期等情况,并与病房床位护士当面交接班。填术压疮登记表,并立即上报压疮小组,科内压疮小组成员在24 h内上报护理部,巡回护士和压疮小组将在术后定期对压疮患儿进行随访,继续追踪压疮发展情况和其后续治疗,直至痊愈,并总结本次压疮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改进措施。
1.3观察指标由医护人员采用压疮观察记录表,对两组患儿的压疮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起将“手术全期护理”的理念运用于小儿术中压疮的防护,其主要护理工作包括术前评估和访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4个阶段[3-5]。“手术全期护理”的概念即护士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其在手术前期、中期、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护理活动[6-7],使小儿压疮的护理有了理论性的指导,真正将小儿压疮的防护工作做到了“无缝隙护理”。我院手术室通过运用“手术全期护理”的理念,对患儿术前进行评估和访视、术前物品准备、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支持及持续性的护理措施;术后继续跟踪随访。通过4个阶段有针对性的重点防护,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术中压疮的发生。对医院而言,做到了优质服务,提高了患儿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对患儿而言,降低患儿的压疮发生,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手术室而言,对患儿实施更安全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减低风险,提升科室形象;对个人而言,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增进护患沟通,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晓梅.小儿术中压疮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90-91.
[2]乔春玲.机械通气患儿枕部压疮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50-51.
[3]刘勇.循证护理在儿童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2,33(11):1553-1554.
[4]田甫翠,杨贵红,肖冬玉,等.儿科CCU压疮高危病人预防性应用贴膜护理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36):4180-4181.
[5]汪霞.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前后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11):1975-1976.
[6]郝雪梅.小儿发生手术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5):34-36.
篇9
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手术室共行手术18715次,发生安全隐患46次,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手术室共行手术19963次,发生安全隐患3次,基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致发安全隐患的因素并且探究相应防控对策。
1.2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就手术室而言,其基本伴随如下7个层面的安全隐患:①在接送患者的时候可能搞错手术部位:因为在进行手术之前,可能会给予患者进行服用镇静剂,如此就使得那些神志不清的患者或者小儿会容易搞错手术间;②伴随电灼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因为伴随不当的电凝刀操作可能会使得患者伴随相应的灼伤;③伴随用药错误;护理工作者在执行医嘱的时候因为大意而使得药物使用伴随错误;④伴随输血错误:给患者进行输血的时候并未就血型进行认真的核对;⑤有异物遗留于患者体腔内:没有认真仔细清点手术器械以及相应物品,也没有依据相关制度进行严格的交接;⑥标本伴随遗失现象: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没有就获取的患者标本进行认真保管,致使其被错放或者遗失;⑦患者伴随压疮现象:在手术治疗的时候,若没有让患者采取适当,很容易致使其伴随压疮或者皮肤受损现象。
1.3相应风险对策
1.3.1重视对护理工作者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帮助护理工作者提高安全意识,让他们将患者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起来,同时,也严格依据手术室中的相关工作流程[1]。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在一些容易伴随差错的时间和环节中,进行相应的超前监控措施,并且对护理工作者做好相应的超前教育。另外,将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起来,对每个月中没有伴随差错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应奖励,对手术进行中伴随差错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应惩罚。
1.3.2重视对护理工作者法律理念的加强:对护理工作者定时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从而让他们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护理,也更好的保障好患者的权益。同时,给予患者提供学习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让他们能够懂得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让整个手术室处于一个知法和守法的和谐氛围当中。
1.3.3重视护理工作者业务能力的提高:就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而言,不但要理论知识过硬,更要技能娴熟、操作标准。伴随着不断提高的护理要求以及不断开展的各项医疗新技术,就护理工作者而言,要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自身的护理知识,从而使得自身思维广度得以提高,另外也使得自身的观察敏锐力得到相应加强,能够更为妥善的处理好相关突发事件[2]。因而,应该对护理工作者进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加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让自己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和充实,另外,还要定期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要让他们待岗并且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学习。
1.3.4合理安排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就手术而言,有着相对较大的护理工作量,也有着相对较长的工作时间,因而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者会长久的处于高压力状态之中,就会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护理质量[3]。所以,应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实施弹性排班制,对他们的生活问题及时关系,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工作心态投入工作中,进而使得自身护理质量得以保障。
1.3.5认真核对患者信息:①护理工作者在接患者时,要对其各项资料进行认真的核对,尤其是那些年龄较小具有较差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更要认真做好核对,切忌将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儿置于一张车床,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医师以及麻醉师和护理工作者三者共同对患者的资料进行认真核对。②在手术室中,要对各项制度进行认真的核对,在手术室中会有相对较多的口头医嘱,护理工作者接到指令时要对口头医嘱进行相应重复,在用药之前,要和医师进行相应核对后才能对其进行用药,用药过后要保留药瓶。对患者输血的时候,需要输血科工作者和麻醉师以及护理工作者三方经过认真核对,确定信息无错,才能进行输血措施。③认真核查患者手术时用到的药品以及器械,在手术完毕进行切口关闭措施之前,护理工作者要认真核对所有物品,待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关闭手术切口。④手术时,护理工作者要将医师切取的患者组织做好认真保管,在手术之后做好相关处理并且装入标本袋以及病理单,和医师一起将其送入病理科,并且与医师一起做好交接记录。⑤手术时,要帮助患者调整最为舒适的,从而使得其呼吸顺畅,循环功能得以保持并且能够将手术视野暴露出来,采取相应固定措施,防止患者因为受压而伴随压疮事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手术室安全隐患和相应防范对策后,和实施前相比,实施前(2013年)和实施后(2014年)手术总数分别是18715、19963例,患者接送错误4例(2.1%)、0例(0%),电灼伤6例(3.2%)、1例(5%),用药及输血错误8例(4.3%)、0例(0%),异物遗留体腔3例(16%)、0例(0%),标本遗失7例(37%)、2例(0%),压疮18例(9.6%)、2例(1%),差错率46例(24.6%)、3例(15%),手术室护理差错率得到了明显降低,P<0.05。
3讨论
伴随着不断转变的护理模式,护理工作日趋完善和规范,有着更为广泛的服务范围,因而也更加彰显了安全护理的重要意义,因为其和患者的生命密不可分,一点疏忽就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4-5]。因而,就护理工作者而言,需要重视安全隐患的及时分析并且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使得患者的安全和效益得以保障[6]。2014年,我院手术室实施了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风险对策,积极分析在护理过程中伴随的各项安全隐患,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发现,在实施手术室安全隐患和相应风险防治对策后,和实施前相比,我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率得到了明显降低,P<0.05,可见,和以往研究相似[7-8],积极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合理对策,效果较好。综上所述,重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成效更为明显,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作者:张剑飞 单位: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房迎辉.手术室护理中心理护理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48.
[2]刘维静.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及安全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91-92.
[3]孙利萍,王哲慧.临床护理路径式带教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41-42.
[4]孙园园.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18-219.
[5]朱静,曹建平.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228-229.
篇10
术日晨间交班时,由巡回护士报告风险预案上报内容,其他护士可给予相关补充提示,护士长最后把关,全体参会人员签名,上报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保存,一份报送护理部,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全面审阅预案上报表的具体内容,特殊病例护理部进行现场分析点评和提示,以确保高危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⑤风险防范措施:术日,护士长根据风险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如压疮危险度高者,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在摆放时给予协助;高危跌倒坠床风险者,在高风险时段内增加1名巡回护士负责专人看护;大出血风险者安排专人联系取血及输血工作的配合;低体温风险者,补充内容等。术中,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巡视高风险手术患者情况及巡回护士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2]。术后,科室风险管理小组长和巡回护士分别于术后次日访视患者,了解其术后恢复情况、镇痛泵使用情况。⑥护理部跟踪评价:术后2~3d护理部到病房进行访视,通过查看患者、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对存在问题和患者意见建议一访视情况及时反馈与手术室护士长,特殊病例由护理部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召开点评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通过对高危手术患者的全面评估,找出患者在手术过程的潜在风险,针对潜在风险进行讨论,同时提前制订了防范措施,培养了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护士对高危手术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术前准备工作做得更完善,术中配合更能得心应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护士能应对自如;术后护理部的跟踪,起到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及促进作用。通过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即对高危手术患者实施评估-分析-讨论-上报-跟踪的管理方法,更是落实手术室责任护士包患者的具体措施。
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对减少手术护理并发症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本组病例中有1例脊柱肿瘤患者俯卧位手术,术后胸壁受压出现小水泡,1周后痊愈。观察组俯卧位手术皮肤出现压疮3例、高龄患者术中改全麻诱导期滑落坠床1例、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小腿电灼伤1例。由于大多数患者进入手术室存在紧张、恐惧心理,高危手术患者更是如此,故手术期间各环节坠床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4]。手术室风险管理通过管理小组成员术前干预,术中巡视给予检查指导及参与高风险手术的配合,从而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保证了高风险手术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降低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本组病例中有1例脊柱肿瘤患者俯卧位手术时间8h,胸壁受压出现压疮,经护理部风险管理小组评定为难免压疮。同时院风险管理小组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如建议主刀医生早上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在适宜时段松动受压部位缓解压力等。以上建议得到了医生的理解和配合,也解决了护理人员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能提高医生、手术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其结果是可以演变的,若处理得当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5]。我院护理部于2011年总结近年来发生的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制定高危手术患者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此制度的执行,有效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访视工作更加认真,术前评估更加全面,护理计划更加详实,护理措施更加得力,护理结果收效满意。综上所述,实施高危手术护理风险预案上报制度,即对高危手术患者实施评估-分析-讨论-上报-跟踪的管理方法,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静 单位:枣庄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
篇11
1 临床治疗
1.1 2011年8月10日,患者女性,63岁,体重75公斤,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一次性电极片黏贴于右侧臀大肌处,手术时间为4小时。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发现患者骶尾部皮肤发红,面积约3*4cm2,立即给予30°侧卧,避免局部受压。术后二天随访皮肤恢复正常。
1.2 2011年9月27日,患者男性,71岁,体重64公斤,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输尿管重建术,臀部垫有垫,手术时间为5小时。手术结束检查皮肤发现骶尾部皮肤发红,面积约4*5cm2。返回病房,与病房护士检查交接后给予压疮常规护理。术后4天随访,皮肤恢复正常。
2 原因分析
2.1 手术室的特异性因素
2.1.1 手术时间 二位患者腹腔内粘连严重手术比较复杂,手术时间≥4小时。Schoomhoven等发现时间>4小时,没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的发生率[3]。
2.1.2 手术 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仰卧位和膀胱截石位最易压迫骶尾部的皮肤,是术中压疮的好发部位。
2.1.3 麻醉 患者经全身麻醉后,暂时丧失了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自身防御能力降低。术中应用的物,可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形成压疮。
2.1.4 不当的护理 膀胱结石位患者臀部的垫较硬,加重了局部皮肤的受压,高频电刀附件电极片的黏贴位置不合理,臀部皮肤的接触面不平整。会消毒时过多的消毒液造成臀部皮肤潮湿,诸多因素提高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2.2 患者的自身因素
2.2.1 体重 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当患者体重增加时,皮肤的受压程度也相应增加,压疮的发生率提高,而直肠癌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和消瘦,皮下缺少脂肪组织的保护,也促进压疮的发生。
2.2.2 年龄 老年患者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缺氧,因此老年人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
3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尽可能对所有的择期手术进行术前访视,重大手术、疑难手术等必须在术前一日访视患者,掌握患者的综合状况。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休息、骨科骨牵引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遇有异常情况,应与病房护士沟通确认,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避免因紧张和恐惧心理出现身体僵持等现象,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
3.2 术中护理
3.2.1 合理放置 骶尾部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放置要着重注意这些部位的合理放置,避免局部受压。膀胱结石位臀部抬高垫中号软垫为宜,避免放置过硬垫。
3.2.2 注意保护受压部位皮肤 放置完成后应再次确认床单是否平整干燥,患者身体与床面是否呈点状接触,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导致压疮的发生。手术应注意患者皮肤干燥,防止消毒液、渗液、冲洗液、汗液等浸湿床单,导致压疮及意外烧伤。
3.2.3 避免不适当的手术姿势 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和护士无意间会把患者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支撑点,以便于手术或器械的传递,而患者局部受压骨骼隆突处的压力也增加,压疮的风险提高,因此手术医生和护士应保持恰当的姿势,相互提醒,相互督促,以最好的手术过程换取病人的安全。
3.2.4 正确使用电极片 黏贴电极片的位置要合理,膀胱结石位、仰卧位等放置后应避免在臀部黏贴,可选择肌肉较丰富的其他位置,减少受压部位皮肤的摩擦力,也便于术中观察,揭除电极片时动作要轻柔,防止人为对皮肤意外损伤的发生,减少术中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
3.2.5 加强术中对患者皮肤的观察 巡回护士在手术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温度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尽可能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3 术后护理
3.3.1 手术结束后应仔细检查受压部位、骨骼隆突处,估计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有异常,巡回护士应护送患者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以使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
3.3.2 术后三天内回访 手术护士应详细询问术中发生压疮的患者,仔细检查压疮部位的状况,掌握压疮的进展,与病房床位护士友好沟通,使患者的护理得到延续,促进压疮的尽快愈合。
4 体会
手术室作为医院特殊的职能部门,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降低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为了防患于未然,除了加强责任心,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术中压疮的各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不良因素,降低围手术期的发生率,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高效。
参考文献
[1] Schoomhoven L.Defloor T.Gryrpdonck.MH.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due to surgery[J]. J Clin Nurs.2002.11(4)479-487.
篇12
1 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
通过学习报道的手术室护理安全差错或事故案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总结可能隐患如下:
1.1 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前没有针对性的根据手术的方式选择熟练的护理人员或手术室新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即参加疑难、危重患者手术,或护理人员对新的仪器设备和应用技术掌握不够,使手术配合生疏,延误手术时间或造成不当操作。或者手术器械准备不全,缺物或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手术监护、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准备不足,器械没有调试到最佳状态或摆放不合理。
1.2 对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造成各个环节的问题:接患者时,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核对患者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所患疾病等,导致接错患者或错放手术间。或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核对患者手术通知单和病历、导致备皮备错、左右侧搞反。执行口头医嘱时应重复核对,用药、用血不能麻痹大意,以致误用。术前关闭体腔时清点有误,导致物品遗留患者体内。
1.3 术中操作常见隐患:手术时间往往较长,摆放不当可导致压疮发生。不恰当的安置约束带或摆放造成局部神经损伤,俯卧位患者易呼吸受压不畅。术中用物准备不准确,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利,结扎线韧性不好,钳轴节螺丝钉不牢。使用电刀时不注意固定于安全位置,导致非正常使用时灼伤手术患者。不注意电刀与易燃物隔离,如用碘酒、乙醇,导致使用电刀时着火烧伤。或患者皮肤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
1.4 转送患者中安全隐患:对转送患者重视不够,各种管道未恰当安放,导致管道受压、折叠而引流不畅甚至脱落,对患者固定不到位导致患者摔伤,过床时不严格操作导致患者撞伤或者坠床。
2 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2.1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使人有制度可依,按制度办事可以避免各种常见的安全事故。①查对、清点制度:接患者时应注意核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患者入手术间查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对于摆侧卧位时注意核对左右侧。术前查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对于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术前亦要仔细检查确保完备无误。术中注意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术后清点术中用品齐全无误后方可关腹;②安置原则是安全、舒适、功能位,术野暴露好。注意软垫保护受压部位。术后检查皮肤,对受压部位重点检查,对能观察到皮肤发生压之不褪色红斑的患者进行早期、重点预防,防止压疮进一步发展[1];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手术间消毒、禁止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④使用电刀时注意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金属部分接触,手术结束后,要将电刀功率调至零。再次使用根据手术需要设定调节输出功率[2];⑤注意小件物品、器械的保管,放置于容易清点的位置,对针线安装小心谨慎,避免弹掉;⑥转运患者时要注意恰当安放,注意对患者制动、固定,过床时小心防止患者撞伤或者坠床;⑦对工作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差错进行教育,对造成后果者安责处分。对表现优良者进行奖励。
2.2 定期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安全制度培训,对科室内存在的违反安全操作的行为进行指正。学习最新医疗简报,了解新的手术是护理动向及安全事故。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2.3 提高专业技能:熟练的专业技术可以避免术中护理操作失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新上岗护理人员,应在熟练护士的带教下多次开展工作,经训练熟练并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单独开展工作。注意护理三基培训,并针对各类手术的特点针对性的定期培训术中护理配合要点。科内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关注最新护理要点。定期组织技能操作培训,对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优良者每月奖励。
3 结果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院2006年开展手术室安全管理以来,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安全事件,有效的配合了手术的开展。
4 小结
??? 手术室是安全隐患较多的科室。通过分析手术室安全问题,制定恰当的管理措施,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行护理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并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为患者减少痛苦,并减少安全事故给护士及医院带来的事故责任,确保手术护理的安全,并为医院带来社会效益。
篇13
压疮即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坏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摩擦力、剪切力及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1]。因此,压疮的预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我院2013年上半年对压疮防治实施早期管理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把好入院压疮评估关。
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早起关键,要求护士对入院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采用norton评分法,评分范围在5―20分,分值越小表示发生压疮危险性越高;15―19分说明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但可能性较小;13―14分为中度危险;12分以下为高度危险病人。评分小于14粉的病人及院前压疮,护士长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1.2 严格压疮预报和压疮报告工作
护理部将压疮预报和报告工作作为考核护士长工作的指标之一,将之纳入每月质量控制内容。如发现因迟报、漏报、瞒报导致压疮加重,护理部将该科当月的基础护理质量分记为零分,并于当月护士长的奖金挂钩。
1.3 压疮的监控与跟踪工作
护理部收到压疮预报和报告表后,及时记录,使护理部掌握全院各科病人的皮肤情况,并每天有重点的进行监控和跟踪,督查已预报的病人预防措施及已经发生压疮病人的治疗措施是否到位,根据病人的痊愈情况解释跟踪。
1.4 实行24小时连续监控
白班由责任组长检查病人的皮肤及压疮防治措施到位情况,以监控责任护士的工作;护士长通过晨晚间护理检查压疮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以监控责任组长的工作,夜间由夜班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的交班重点,有目的监控高危病人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不断改进防治措施。
1.5 手术病人压疮的预防工作
控制手术病人在术中发生压疮也是预防压疮的一个重点。护理部要求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术前注视工作,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手术制定手术病人术中压疮预防的方案,预防压疮的发生,严格要求手术室与手术科室对手术病人的皮肤做好手术前及手术后的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
1.6 强化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对压疮的早期预防的意识
1.6.1 加强培训提高压疮的预防措施。有研究显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相当缺乏,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采取科室小讲座与护理业务学习,压疮会诊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强化护士对压疮的早期预防的意识,并要求护士全面掌握压疮的评估及导致压疮的因素,压疮的防治措施等知识,将压疮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护士上岗前的常规培训内容[2]。
1.6.2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早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病人积极配合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入院后护士尽早教会病人及家属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压疮的发生,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
1.6.3压疮防治措施。如有院外带来或可疑压疮可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轻者用:气圈、气垫床、局部减压、定时翻身、红花酒精帖服、按摩、温和灸、温水擦身、红外线照射、换药、清洁床单元、指甲护理等,及时填写压疮转归表[3]。
2 结果
2013年1-6月压疮预报500例中,除高危13例有1例发生压疮外,其余均为发生压疮。院前压疮17例及院内发生压疮1例中,17例治愈,1例压疮疮面明显好转,未发生因压疮而引起的投诉和护理纠纷。
3 讨论
3.1 前馈控制
压疮防治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压疮防治的管理办法。
3.2 规范管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护士、护士长、病人及家属了解压疮防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压疮的防治,对已发生的压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病区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夜班护士长、护理部之间加强沟通采取有效监控手段,及时修正防治措施,环环相扣,预防压疮的发生及促进压疮的愈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总之压疮的防治要求护士和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压疮防治管理路径从评估、预报、监控、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操作模式,使临床压疮管理更规范更科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