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艺术的特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古希腊艺术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

篇1

众所周知,伟大的古希腊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是古希腊绘画几乎荡然无存,要想了解当时绘画情况,只能参考现存的希腊瓶画。因此,希腊瓶画艺术作为维系历史影像的载体,用时空化的图像语言向世人传达出真实的古希腊文明。当你面对有如神祗一样不朽的希腊瓶画艺术品时,仿佛置身于经过艺术修饰的画景象征世界中,透彻的情感体验和空灵的审美喜悦油然而生。

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古希腊艺术亦如此。如果说神话故事是古希腊地区艺术的土壤,那么瓶绘艺术就是土壤里盛开的花。它不仅盛开了生动的花朵,更向世人展现出一种单纯与静谧的象征意象之境。

初碰单纯的几何风格时期。在这一时期,装饰图案都为几何形,希腊人在陶器上绘制各种抽象的几何图形用以装饰,洞见记忆的内心视像并试着把这种记忆的意象表现出来。后来,符号式纹样开始出现,随着人类意识的进步,又出现了以人物为主的简单的情节性绘画,取材于神话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显示出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原始的哲学思想。意识的物象被人为的表现于外,并传递给他人。可以想象,多么久远的孕育才出现这不平凡的表现意中之象的能力,确切的说,造型艺术的出现就是基于这种单纯表意性。

触碰真实的东方风格时期。这一时期,装饰图案中的形象在表现手法上趋于写实,陶瓶绘画所表现的情景如希腊戏剧的场景一样生动。它将器形、图案及装饰融为一体,表达了极为丰富的图案语言及装饰手法,从几何影形发展到写实的真实影形,创造了独特的影像个性,并最终实现了独特风格、具象和艺术表达的美的和谐与统一。将真实的绘画风格从瓶画中更进一步体现出来,他们相信,真实的美是最美的,它是真、善、美的最好统一,它体现了宇宙间所能发现的智慧和秩序,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所在。

篇2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是在地中海东部爱琴海诸岛屿,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部,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和西西里岛展开的,其历史与整个地中海密切联系。

克里特岛拥有良好的陶土资源,那里的人很早就拥有制陶技术,作品有几何纹样的手制陶器到较复杂的轮制彩陶,达到了当时欧洲最高的工艺水平。克里特人特别喜爱经营园艺和培植菜蔬,因而瓶绘对象多以此为主,植物花纹趋向简练,富有变化韵律,且球形硕口两旁有短提耳,淡雅的浅灰色调上构以简单大方的几何性百合花,与瓶体结合得天衣无缝,显得尤其典雅,稍晚一些则以海景和植物样式的陶器为主。公元前15世纪左右,克里特陶器艺术衰落,因为过于细腻拘泥,逐渐失去了活力。

二、古希腊时期(公元前12―前1世纪)

古希腊是多城邦组成的民主制国家,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它的艺术土壤,对此时期的艺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人们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运用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与社会形态,是今天艺术的宝贵资料。虽然古希腊神话也是人们企图征服和支配自然的一种幻想,但它不同于埃及宗教神话,古希腊神话内容更丰富,不是以单调的故事形式,而是用艺术的哲学形式流传下来,它包含了更多的理智成分和探究自然奥妙的愿望,更多地孕育着历史和哲学观念,同时反映着人们的伦理观和美学思想,用人的面貌想象神,赋予神的形象以人的面貌性格和思想感情。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是基于生活折射出艺术的思潮。

1.荷马时期(公元前12―前8世纪)

荷马时期的陶瓶典雅大方,其形体多样(两耳张口、两耳细颈、扁圆形瓶等),大多是环形波浪线、并行线、交叉线、万字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纹样,而且陶器匠人还陶瓶形体本身结合花纹,表现出完美的呼应。随后象征性的几何契形鸟兽、人形纹呈带状分布,有严肃规整的装饰意味、如哭悼死者、送葬行列、陆战、海战、比武等含有宗教意义的严肃的场面。

2.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80年)

古风时期带有希腊早期艺术那种清晰的力度和才气,焕发着熠熠的光辉。此时期的某些商业动机,艺术题材采用东方习用的花卉、动物、神兽为母题。远销海外的瓶绘带有黄褐色、棕色、棕黑一系列的暖色,稍微有点东方装饰意味的花卉纹样。这段时期可以看作是一个过渡时期。贸易关系使得古希腊人暂时没有摆脱一种程式化的装饰题材局限,商业动机制约着艺术家之手,使得接下来的艺术形式姗姗来迟。当然不仅在于这一个原因,艺术之路本身就是曲折的,不断进步的。在敷色描画时,考虑到器皿的造型和不同的装饰效果,即使描绘复杂的场面,其构图、结构、比例、色彩与瓶身依然呈浑然一体的效果。而艺术家出色地完成了实用及美观相结合的变革。

随着神话体系的成熟,以神话为表现主题的艺术形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并推动着希腊艺术走向辉煌。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所谓的“黑像式”终于拨开云雾,散发出它的光芒。黑绘风格的特点就是在器皿的表层赭色的基础上用黑釉勾画出人体或动物的简约轮廓,然后在被描绘的部分敷以黑色,细部勾勒衣衫和发髻,形象如剪影,装饰感强,虽缺乏立体感,但与几何式相比,更富有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多彩的生活。此时期署名成为风尚,有陶瓶的作者,也有瓶绘作者,可以看出当时分工的细致,也说明当时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公元前530年至公元前525年左右,最早的红绘大师继承并发展了埃克塞基亚斯的传统,表现手法强烈,清爽朗晰,有时又有点造作,有一种暨主庇西特拉图时代奢华的风尚。即使黑绘可以画得相当细腻,但总有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缺乏绘画性,使得更善于表现深浅、粗细、长短、曲直、细节的“红像式”诞生了。此时期的瓶绘家受到社会的尊重,风格兼有开阔和典雅两种。从“红绘”一开始出现,新旧风格激烈的竞赛就没有停止过,多种形式在同一个陶瓶上出现。瓶绘家也不断地对自己革新,投射出古希腊人对艺术的追求在和谐理想的旗帜下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呈现不同的艺术面貌。此时已经对人体有所研究,能够表现剧烈的运动。

3.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90年―前1世纪初)

此时出现具有绘画性的一种手法,就是在瓶身敷以白色,自由地运用黑、深绛、黄、赭、红和蓝进行色彩造型。此时神话题材更加严谨,开始着手于人物精神和面部表情,运用线的透视和明暗手法,表现生气勃勃的真实自然,之前都是“散点透视”,没有复杂的明暗变化和细致的色调关系。焦点透视和明暗手法的采用影响了后来欧洲绘画的发展,推动了新的绘画空间观念的诞生。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长期的战争使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贵族专制抬头,对光荣的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以及未来的怀疑交织在一起,使当时的思潮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人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看待宇宙,科学和神学、唯物和唯心的斗争,艺术的全民性和英雄主义慢慢消失了,社会中的斗争反映到艺术中来了,而各种不同的艺术倾向和流派则反映了不同的,甚至是敌对社会的思想。

公元前5世纪中期出现了白底彩绘瓶画样式,这样的绘画形式给了人一种亲切感,表现手法更加自由,人物形象柔美秀丽,素描关系强烈。在此时期,黑绘风格在技法上巧妙地运用白色勾出线条,描出装饰图案。古典后期出现了一种有趣的题材,那就是对希腊悲剧、神话或当地人日常生活作大胆、怪诞的喜剧处理。阿斯提亚斯的一件红像式巨爵图画就是真实的写照,把这样一个画面作为陶器装饰,说明当时的瓶画艺术已经深深地世俗化了。

其实希腊化时期的瓶绘辉煌页章已经翻过去了,传统意义上的陶瓶在这时期只作为丧葬礼祭品或者运动奖品这些特别用品,因而随着希腊社会阶层化的严重性进一步加深,享乐主义和炫耀思想与以前的俭朴传统起了很大的冲突,从事陶绘的艺术家渐渐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别的工艺行业。

篇3

温克尔曼是德国启蒙时期一位重要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对的解释》以及《古代艺术史》中。在美学观念上,他主张模仿古希腊的艺术,推崇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理想美,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古希腊的艺术之所以这么繁荣,在他看来,这是与希腊整个民族有着密切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温克尔曼开创了欧洲近代真正的艺术史。

一、模仿古希腊

17、18世纪的欧洲主要盛行着巴洛克风格和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巴洛克,原意为“一颗不圆的珍珠”,后词义发生变化,用来指繁复富丽的建筑风格,巴洛克文学与此类似,因而得名。巴洛克文学过分的强调形式,注重辞藻的华丽和文字的雕琢,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封建贵族阶级和宗教上层势力的审美追求。法国的古典主义虽然主张从古希腊古罗马经典艺术中去吸取精华,实质上它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产物,它描绘的题材主要还是帝王将相,所用语言也讲究华丽和雕琢,体现很多的宫廷趣味,所以说法国的古典主义其实是一种伪古典主义。

温克尔曼极力呼吁模仿古代,模仿古希腊,正是针对以上的巴洛克风格和法国古典主义风格提出来的。当时温克尔曼所处的德意志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数百个小朝廷各自为政,封建统治者残暴不堪,资产阶级势利薄弱,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之中,经济落后,政治腐朽。巴洛克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只会满足腐朽封建贵族的低级趣味,给当时的德意志带来更消极的影响。鉴于此,受英法启蒙运动影响的温克尔曼大力推崇古代,呼吁人们寻求艺术最早的源泉――古希腊,争取重构德意志精神界的理想王国,给德意志死气沉沉的民族文学带来一丝亮色。他强调道:“使我们变得伟大、甚至不可企及的唯一途径乃是模仿古代。[1]只有模仿古代,我们才有重兴德意志的可能。

既然是模仿古代,那应该模仿古代的自然美还是模仿古代的艺术美呢?对于这个问题,温克尔曼一反以往理论家“师法自然”的观点,认为模仿艺术美比模仿自然美更为可行。自然是单一的,而艺术是多样的,对自然最精心的研究也不足以获得美的完善的观点,因为“大自然以及最美的人体结构很少完美无缺,在最美的人体结构中也有一些形式和部件可能以更完美的样式在别的个体中表现出来”[2]。不同于自然,艺术可以把众多人体中最美的部分挑选出来,进而通过拼贴,综合成一个更美的整体。所以说“希腊雕像的美比自然中的美更易被发现,它比后者激动人心,不那么分散,而更集中于一个整体。在认识完善的美这一方面,研究自然无疑是比研究古代雕像更为艰难和更为漫长的道路”[3]。

二、追求理想美

温克尔曼之所以格外推崇古希腊艺术,正因为古希腊艺术体现着一种理想美,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正如海水表面波涛汹涌,但深处总是静止一样,希腊艺术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剧烈情感中都表现出一种伟大和平衡的心灵”[4]。“高贵的单纯”其实是指形式方面,注重统一、多样、单纯、和谐。“静穆的伟大”侧重心灵方面,强调在静穆之中体现心灵的崇高。

为了更清楚阐释古希腊艺术的这一特点,他以拉奥孔雕像群为例来做进一步说明。拉奥孔雕像群是1506年意大利人在罗马旧皇宫的地基上发掘出土的。这座雕像刻画的是特洛伊的日神庙祭司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孩子。拉奥孔位于雕像的中间位置,他全身的肌肉都在抽搐着,他的头斜向一边,脸上的表情十分痛苦。左边是他的大儿子,由于一条蛇缠着他的脚,他正用左手去抓那条蛇,企图把脚从蛇的缠绕中脱离出来。右边是他的小儿子,他的小儿子也被蛇缠绕着,他正在奋力的挣扎。整座雕像给人的直观印象便是如此。

在温克尔曼看来,拉奥孔是非常痛苦的,但这种痛苦并没有使他的脸部扭曲,他也并没有哀号,他的嘴微微的张着,透露出的只有惊恐和微弱的叹息。整座雕像的布局也没有狂乱的迹象,而是呈现出稳固的三角形姿势。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温克尔曼认为那是“身体感受到的痛苦和心灵的伟大以同等的力量分布在雕像的全部结构,似乎是经过平衡了似的”[5]。身体虽然很痛苦,可是拉奥孔的心灵很伟大,这两股力量实力相当,均衡的分布在雕像上,从而使雕像呈现静穆的状态,而在这种静穆的状态中更能观照出拉奥孔心灵的伟大。即温克尔曼所说的“身体状态越是平静,便越能表现心灵的真实特征”“在强烈激动的瞬间,心灵会更鲜明和富于特征地表现出来;但心灵处于和谐与宁静的状态,才显出伟大与崇高”[6]。正因如此,拉奥孔雕像才没有表现狂乱的一面,而是呈现出“静穆的伟大”。

温克尔曼概括出来的“理想美”其实是重形式、轻表现的,他认为任何感情的流露都会破坏雕像整体的美,雕像只有呈现静穆的状态才能收到美的效果。但这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与古希腊众多雕塑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并没多少符合之处。不过温克尔曼用统一、多样、单纯、和谐的形式去代替巴洛克风格的富丽、繁琐与雕琢,这的确是他的进步之处。

三、开创艺术史

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他在导言里说道:“艺术史的目的在于叙述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及各民族各时代和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且尽量地根据流传下来的古代作品来作说明。”[7]《古代艺术史》是真正具有艺术历史感的一部著作,对欧洲近代艺术史有着开创的作用。

古希腊的艺术为何那么繁荣,为何能体现“理想美”?在温克尔曼看来,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与这个民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这要归于气候的影响。古希腊位处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适于人类的居住,在这样气候下生长的人类必然具备最优美的体型。艺术家们天天都能目睹这样优美的形体,所以其作品必然也是优美的。第二,这要归于古希腊国家体制的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古希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自由,他们能随便运用艺术来描绘人的形象,对于竞技会的优胜者他们也会给他塑像以示表扬。“在自由中孕育出来的全民族的思维方式,犹如健壮的树干上的优良的枝叶一样”[8],希腊人的思维方式当然有别于在强权统治下的人民的观念,他们往往更富于思考,更有独创性。第三,人们对于艺术家的尊重。艺术家在古希腊享有至高的地位,人们都非常的尊敬,“艺术家的荣誉和幸福不受粗暴傲慢者的恣意行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不是为迎合那些用谄媚和卑躬屈膝的手段跻身于评判团的人的庸俗趣味和不正确的眼力而创作的”[9],他们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第四,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使用艺术品。艺术品往往是献给神祗的,所以具备神圣性。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古希腊的艺术才能够如此的繁荣。

艺术的发展除了与民族兴衰息息相关之外,艺术自身也有着荣盛兴衰的历史。据此,温克尔曼把古希腊的艺术分为四个阶段、四种风格。第一种风格是远古风格,这种风格到菲狄亚斯以前为止,这时期的风格“轮廓刚毅但僵硬,雄伟但不典雅,表现的力破坏了美”[10]。第二种风格是崇高风格,此时艺术家们在处理作品时已避免了僵直,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轮廓,体现出崇高与雄伟的风格特征,代表人物有菲狄亚斯、米隆等。第三种风格是典雅风格,从普拉克西特列斯开始,到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继承者们的统治时期为止。此时更注重轮廓的圆润感,讲究典雅、柔和,并时时到儿童世界中去汲取题材。第四种风格为模仿者的风格。从普拉克西特列斯学派衰落开始,古希腊艺术已经走向衰落。因为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无人能够超越,那紧接着必然是走下坡路。以上即是温克尔曼划分的古希腊艺术的四种风格。

虽然温克尔曼对于古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以及古希腊艺术的风格划分存在着一些可商榷的地方,但他无疑是把握了艺术史的正确方向,是欧洲近代的艺术史的奠基人。

四、结语

温克尔曼是德国启蒙时期伟大的美学家,虽然他的理论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其进步理论的光芒远远盖过他的缺陷。他主张模仿古代、模仿古希腊,追求古希腊艺术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他把艺术的发展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并对艺术自身进行了风格划分。虽然现在他的名字被很多人所忽视,但他的古典主义美学对后世的学者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注释:

[1]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2]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3]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4]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5]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6]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7]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江西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296页.

[8]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篇4

一、古希腊时期

(一)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所起源的“爱琴文明”为古希腊的声乐艺术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摇篮。在公元前20世纪至12世纪,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岛、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西部的欧洲青铜时代的文明,被人们称为了“爱琴文明”,涵盖了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两个阶段。这一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这更是古希腊文明的起源。由于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使之能够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黄金地位,一头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使得古希腊文化不断发展,另一头与西方接壤,深入欧洲腹地,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文化所涉及到的美学、哲学、音乐、自然科学、教育、文学、戏剧、诗歌、建筑、雕刻等等方面的都达到了辉煌的成就。古希腊的人们将所有的美德都归功于音乐,他们认为音乐有着感召人类心灵的能力和果效。

(二)古希腊声乐艺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声乐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希腊众多辉煌艺术门类中的头冠。合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声乐艺术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祭祀祈福,人们都会选择合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即英雄时代,古风时代,黄金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多里亚人的入侵使得迈锡尼文明受到了毁灭。此后的300多年里面,古希腊整个陷入到了沉寂的状态之中,封闭和黑暗笼罩了古希腊社会,所以导致存留下来的文字和资料稀少,惟只剩下了反映当时社会情况和人民精神状态的《荷马史诗》。根据传说,《荷马史诗》是由盲人荷马通过收集加以汇总和创作的,他同时也还是诗人和歌手。《荷马史诗》是由两部分组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荷马史诗》描写了古希腊的英雄征战和一系列的神话故事。这部伟大的杰作结构思维严谨,形象鲜明,语言干练,情节活泼,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理性,所以,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英雄时代”。《荷马史诗》中有着舞蹈和合唱的记录,主要是以吟唱的形式流传下来,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三种声乐体裁:弗兰(Fran)——悼歌,旋律较为缓慢;潘(Pan)——献给阿波罗的欢乐性颂歌,旋律较为欢快;酒之歌(Gifirami)——献给巴克斯的抒情性颂歌,旋律舒缓优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于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古希腊文字,可以用文字来记录和叙述历史,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是古风时期。随着贸易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社会经历了大的变革,从原始的公社制度将向奴隶城邦制度开始过渡。随着社会制度性质的变革,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也随之变革,他们不再沉浸于神话的幻想和对英雄的崇拜之中,他们开始追逐人类自己内心中的情感与心理,他们敢于抒发自己心内中的真实写照,抒情诗(Lyric)由此而产生。抒情诗的旋律大多都是来自于当时社会流传所唱的民歌,人们用里拉琴伴奏,演唱形式包括了独唱和合唱等,所演唱涉及到的题材内容有双行体诗,讽刺为主题的诗歌,琴歌和牧歌等等。贵族女诗人萨福(公元前612-557)是创作兼独唱抒情诗的杰出代表,她的演唱题材多以爱情为主题,她非常擅长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曲调情感真诚,忧郁委婉,歌词夸张炫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萨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她的出生地,也是她的家乡建立了被人们视为欧洲最早的音乐学校。品达罗斯(公元前518-442)是将合唱抒情诗这一声乐体裁发展到最高水平的诗人。他所创作的作品稳重华丽,形式完美,后人称之为“崇高颂歌”。

从公元前5世纪起,希腊进入了古典时期。古希腊的社会变革依然在进行,先进的民主制度已经代替了氏族贵族制度,人们逐渐萌发了民主思想,其中,以雅典最为典型。艺术活动已经不再是贵族阶级的活动,艺术活动在平民中开展地更加广泛。一些业余爱好者在一些盛大的集会上也会出新唱歌、跳舞、戏剧的演出。古希腊的戏剧,包括了悲剧和戏剧,是当时古希腊文化发展最大的成就。古希腊的戏剧是由戏剧对白和音乐组成,中间或多或少地穿插一下器乐伴奏和舞蹈等等,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的艺术种类。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传说是古希腊戏剧剧本产生的源泉,但是已经超越了民间的风俗习惯,人们逐渐形成了较高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这也是古希腊文明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个时代,古典时期也被历史学家们视为是古希腊音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悲剧,通常被人们又称为是山羊之歌,起源于祭祀迪奥尼索思的庆典盛世活动。人们身穿着羊皮,把长春藤花戴在头上,以羊角、羊须装扮,伴奏采用的是阿弗洛斯管。埃斯库罗斯、索夫克洛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当时最为出名和伟大的三位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被誉为是古希腊“悲剧之父”,他的创作属于是古希腊悲剧发展的萌芽初级阶段。他出生于希腊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代表作品有《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等等。他的戏剧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英雄故事,以歌颂的力量为主。他的悲剧庄重肃穆,雄然亢奋,与戏剧中所现的强烈的矛盾斗争情节相辅相成。索夫克洛斯(公元前496-406),他一生创作的时间长达六十年,共写过130多部悲剧,代表作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等等。他所生活的时期正值雅典的民主思想意识全盛时期,所以较埃斯库罗斯而言,他的创作有了全新的提升和发展,他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更加分明有力,语言简短明了,他的作品创作风格标志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日益成熟和稳定。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悲剧,代表作品有《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希波吕托斯》等等。他所涉及的悲剧题材内容范围比较广泛,有描写政治、、战争等等的,也有描写处于社会底层平民百姓生活的,还有描写社会世俗道德的。他非常擅长描写女性心理,透过人物内心的表达来反映一些深刻的思想道理,这一点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他的悲剧故事中也会经常运用合唱的形式体裁来揭示故事深刻的寓意和表达思想内涵,用乐器伴奏来引出人物的出场,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歌剧最早的雏形模式。

古希腊悲剧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序词、出场歌、插话、退场词。序词指的是在合唱队首次出场之前的演出,意在说明戏剧背景和强化戏剧中人物;出场歌是接在序词之后,是合唱队进场之后的演唱,意在调节气氛,强调戏剧本身的基调和激发观众的感情,合唱是以齐唱为主,伴奏采用里拉琴和阿芙洛斯管,偶尔会穿插装饰音;插话是在剧情动作表演的开始,前后紧紧衔接合唱,用来划分剧情的层次,相当于现代歌剧中的“幕”;退场词是最后一段合唱唱完以后,作为剧目的结束。古希腊悲剧的结束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演员充当使者报告全剧的结束,另一种是他们所崇拜的神明从天而降,歌舞场地全部升天做为结束。古希腊的悲剧通常三位男演员来演出,他们穿着高底靴,根据剧情面戴不同的面具,搭配不同的服装饰演不同的角色。古希腊的悲剧对于后来十六世纪末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歌剧的形成影响非常深远。在古希腊悲剧发展的顶峰时期,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古希腊喜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大型的喜剧。古希腊喜剧产生的时代是言论相对自由的民主繁荣时代,所以大多当权者和贵族阶级成为了古希腊喜剧所讽刺的对象。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386),被誉为是“喜剧之父”,是古希腊时期最为出名的喜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喜剧,代表作品有《阿哈奈人》,《骑士》,《云》,《马蜂》,《鸟》等等。在他的喜剧作品之中,群众性的合唱、充满讽刺意味的歌曲,抒情缓缓地对白,轻松快乐的音乐及夸张的创作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可以说的上是高雅与低俗,严肃与活泼,美与丑的绝妙结合。公元前323年古希腊结束了辉煌灿烂的古典黄金时代,进入了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希腊奴隶制度开始逐渐衰退,希腊自身的文化开始向东方和西方传播,并且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越多越多的专业歌手涌现出来,集体性的音乐活动随之减少。声乐艺术的发展开始偏向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与表达,感性与理性相得益彰的原则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攻击与破坏,所以导致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发展逐渐退步。

(三)古希腊声乐艺术的特点

1.题材: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和诗歌,多为描写劳动、大自然和爱情为主;后期还出现了许多不同题材的歌曲,如祭祀歌曲、饮酒歌、情歌、结婚歌、颂歌、悲歌及与舞蹈结合的合唱抒情歌、众赞歌、庆贺歌等等;

2.声乐作品以单音乐旋律为主,具有朗诵性质,旋律简单流畅,节奏鲜明;

3.体裁:声乐作品多以合唱、齐唱、独唱、说唱和吟唱的形式出现,有器乐伴奏,有舞蹈和戏剧穿插其中;

4.歌手、诗人和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大多都集于一身;

5.因为当时没有标准的固定的记谱模式,歌手采取了以即兴表演为主的歌唱模式。

二、古罗马时期

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随后古希腊全部沦陷。横跨亚欧大陆的古罗马由此成为了古希腊和后来欧洲文化艺术衔接的桥梁。古罗马自身的文化融入了古希腊优秀的宗教、哲学、美学、自然科学、戏剧等等文化,这就使得古希腊文明也很快地在欧洲开展开。在古罗马占领古希腊最早的初期,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受到了古罗马人的轻视和忽略,他们不喜欢古希腊音乐,他们认为古希腊音乐不够威武壮阔。随着古希腊文化的渗透和深入,古罗马贵族阶级中的妇人首先开始接受古希腊的音乐教育艺术,并把音乐教育当成是良好教养和上流社会尊贵身份的标志。很快,这种认识很快在古罗马全部传播开来,音乐在古罗马社会生活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音乐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却不及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音乐甚至成为了连接社会关系和交往生活的纽带。但是在古罗马时期,音乐失去了在古希腊所特有的世俗性、群众性、广泛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民间音乐只处于到了次等地位,歌唱家、歌手和音乐家已经不是音乐生活的主角。在古罗马,取而代之的是上流社会中的贵族阶级、王公贵胄、奴隶主等等,宫廷乐师也就是在这时期出现的。音乐已然成为了王公贵族消遣娱乐的工具。在这些上流社会阶级的家庭中举办音乐活动和演出,充分反映了贵族们享乐奢华的生活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器乐的制造技术和演奏形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与发展,以铜管乐为主,并形成了庞大的铜管乐乐队,为一些重大活动和仪式与大型的合唱团合作一起演出,这也凸显出了古罗马时期音乐艺术的奢华与享乐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声乐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也普及开来,一般是分为三种:有专门拓展音域或嗓音力度的教师,负责改善嗓音音质的教师,和负责训练音乐和艺术表现力的教师,这说明了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已经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公元3世纪,古罗马分裂成为两部分,即东罗马和西罗马。基督教逐渐成为古罗马的主流,取代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所信奉的神明。古罗马对于古希腊文明走向中世纪文明起到了桥梁和衔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大卫•凯恩斯.莫扎特和他歌剧[J].上海:上海三联,2013.

篇5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即和谐","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协调一致"。结合现在的美学理论,一般将上述的审美形态定义为"优美"。古希腊文明发端于爱琴海,以优美为其主要特征,时至今日,魅力不减。那是人类文明的一场过往盛宴,如今的我们只能从那依旧美丽的石雕中,从沉默无语的长柱孤墙中,从依旧清澈的碧海蓝天中,窥见那场曾经的辉煌。

一、古希腊艺术特征形成的社会背景

1、社会历史

古希腊文明从公园前12世纪到公元前30年,历时约1200年。经历了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鼎盛于古典时代。其时正处于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城邦国家要求公民具有健壮的体格和完美的心灵,希腊艺术中往往调和了典雅宁静的气质和阳刚有力的体魄活力,这种审美标准使希腊艺术产生了古代世界理想美的典范,和谐适度而不过分。

2、自然环境

希腊群岛位于美丽的地中海,湛蓝的天空,洁白的沙石,和煦的阳光并温暖的气候都是诸神赐予希腊人的礼物。这等美景之下,人们思想清澈,心胸放达。因此,希腊文明以及希腊文明之下的人类生活都弥漫着一种无形的悠闲和光辉。这当然也潜移默化了,如今著名的希腊文明和艺术。

3、哲学思想

优越的地理环境、繁荣的社会生活使古希腊的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都处于一种和谐融洽的状态。于是,人们享受着神之宠儿的特权,有着足够的时间思考,理性的光芒就如爱琴海面的磷光,闪闪烁烁,灼灼其华。理性的哲学强调理想和法则,于是,和谐成为了古希腊的艺术特征。与古代中国不同,古希腊人并不需要面对很多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环境。因此,他们对神只有崇敬而非谦卑,与神同在的思想从成了"人本主义",进而引发了古希腊人对自身形象的重视。

4、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古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这种国家制度在客观上大大削弱王权的力量,从而保护了平民,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治的繁荣。同时,这种制度也使古希腊宗教呈现出民主化的特点来。因此,古希腊艺术具备了民主、开放精神。在艺术风格上,朴素、简明、写实,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古典主义思想。

二、古希腊艺术中"优美"的体现

18世纪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评论古希腊艺术时说:"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同是极富戏剧性的情景再现,巴洛克风格的《掠夺吕西普的女儿》浓墨重彩,人物动作充满动感,强烈的刺激着观者的视觉。于此同时,古希腊作品《拉奥孔》虽然也是充满了各种元素,可是人物的动作神情却并不狰狞。因为,在古希腊艺术家看来美是艺术家的最高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时显示的丑态,有时往往完全回避激情或加以冲淡,以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1、单纯的焦点

好比行赋,或字字矶珠落笔生花,或下笔生风快意洒然,但总有文眼主旨,否则那句句良言金玉便纠缠不清互相制肘,叫人无从把握了。

如古希腊的神庙建筑,与现今常见的房屋有很大不同,排列成行的圆柱取代了基本的窗户。可是,久久望之并不使人生厌。这是因为这些线条的组合并不是单调的笔直排列,它们与其他建筑构件一起完成了视觉的指向性。这些线条组合并不是正真的笔直,每一段阶梯,都有一点微微上掠的倾向,每一段都比领近那一段上扬少许。三角墙、屋脊、房边,都呈弧形,而每一条圆柱都有一点膨胀的外形,没有一条圆柱是正真垂直的,也没有任何两条圆柱,是正真等距的。

2、背景和前景间的透明关系

艺术品,都有其审美内涵和感性外观。成功的艺术又必须是能够为人所理解,使人产生共鸣的。因此,其审美对象所指向的内容和意蕴同它的感性外观必需相一致,前者对于后者不能显得深奥莫测,后者对前者也不能障蔽和模糊。

优美这一审美形态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背景和前景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对明朗的。古希腊的艺术家为美工作,其中并没有什么极为深刻的内涵。所以,人们在对客体进行观照时,感知觉对于对象感性外形的流连更甚于对其意蕴的参破。现在我们欣赏久远的古希腊艺术品时并不觉得陌生,也是因为如此。内涵和外形的一致使我们可以轻松的了解当时作者的心境目的,于是,我们可以再次品味它的感性外层,不用冥思苦想,从而保持一种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3、优美的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之为物,莫衷一是,终口难调。以著名的断臂维纳斯而言,这个白石雕成的女子虽肢体不全,却极尽美丽之资,神态宛然动作闲适。维纳斯的面容总是娴静温柔,却也带着几分平易近人的熟悉,可以从中看到巴尔干半岛人种的特点。也正是这比例得当的计划,为她平添了几许永恒的魅力。那挺直的鼻梁,丰润的下颌,优美的唇角,吐气芬芳,每一条精心布置的衣纹,每一块隐隐绰绰的肌肉,真实而圣洁。千年前,她便是这样矗立于众人之前,不言不语,千年后,沧桑历尽,她还是这般,优雅动人落落大方。老去的是我们的血肉之躯,她却像是可以超脱红尘,从苍茫的过去一直等到的遥远的未来。

三、古希腊艺术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古罗马。罗马在政治上击败了希腊,却在文化艺术上被希腊俘虏,他们掠夺并直接模仿了古希腊的作品。罗马人崇尚理性,因此他们的艺术品往往都带有明显的实用色彩。可是,至今我们无法将两者的艺术风格完全剥离,可以说,古罗马艺术就是古希腊艺术的延续。直至14世纪到15世纪,正值西欧和中欧国家的文艺复兴时期,其原义就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们就是以恢复到希腊-罗马时期的风格为己任的,而这个"古典的规范"就是古希腊的艺术家们所推崇的优美法则。

其实,优美对人们的影响在心理层次。美之为美,不在希腊罗马的地域概念,不为古往今来的时空所限,而是人们与生俱来对于和谐适度感的爱好接受。现在,当然不能说如今艺术品的优美就是继承自古希腊的手段法则,可是,那远去背影和曾经的潇洒气度,永远值得现在人们珍惜追忆。

参考文献

[1] 万书元《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篇6

一、《悲悼》在创作主题上对古希腊悲剧的传承和超越

奥尼尔崇尚古希腊悲剧,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的命运观,认为命运是既定且不可更改的,对现在有强大的支配力和束缚力,人在命运面前无可逃遁。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揭示了人与命运的冲突,人间巨大的痛苦和挫折都与命运有关,人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在命运齿轮的碾压下展现出悲剧色彩。奥尼尔认为现代生活和现代社会同样也是一种命运模式,人受到周围环境、祖辈仇恨、社会习俗和等各方面的影响,正常的情感无法自由释放,人性被扭曲。在欲望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冷漠疏离,甚至相互残杀,并且在仇恨积累下引起一轮又一轮的残杀,造成无数循环往复的悲剧。

奥尼尔将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的悲剧主题放到现代的环境里,用现念重新改写了古希腊命运悲剧。《悲悼》中笼罩着浓重的命定氛围,孟南家族成员如同受了诅咒般的陷入命运的漩涡,重复着一代又一代的悲剧命运。孟南家族成员被家族的罪恶和自身的欲望制约着,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又是复仇者,他们试图冲破现实的牢笼,但结果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人生轨迹在出生那一刻便已经注定,他们没有选择权,最终都成为家族神秘力量的牺牲品。孟南家族三代成员犹如命运链条上的一环,他们被一种神秘的力量驱使着相互仇杀,而每一轮仇杀的结果又成为下一轮仇杀的起因,使他们难以摆脱命运的束缚。奥尼尔将古希腊悲剧中的宿命论引入自己的创作,并赋予其时代特点。在奥尼尔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他认为现代人比脱不掉的命运悲剧来自人类自身的精神危机。《悲悼》揭示了物质世界和人的灵魂的矛盾,并指出物质的丰富无法弥补人类精神上的空虚,欲望的泛滥失去遏制将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他沿用《俄瑞斯忒亚》的悲剧来警示现代人,在一个私欲泛滥的社会中,在一个被虚伪的到的控制的家庭中,人的正常情感被扭曲异化,亲密的家庭成员会变成相互追逐和杀戮的对象,人们会陷入悲剧的怪圈。奥尼尔将古希腊的宿命论中支配人物生存还是毁灭的考验指向人物内心,指出如果人对自身的欲望不加以修正和克制,那么人类的悲剧将如古希腊悲剧一般一直延续下去。

二、《悲悼》在叙述模式上对古希腊悲剧的传承和超越

奥尼尔借用了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的叙事模式,并利用时代特点对其进行了置换,仿照其模式创作了《悲悼》三部曲。可以这样理解,奥尼尔用《悲悼》三部曲对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进行了现代化的加工,努力探究新时代下造成人类悲剧的根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奥尼尔曾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中明确表达了《悲悼》是以《俄瑞斯忒亚》为蓝本进行创作的,他这样写道:“利用希腊悲剧的一个古代传说情节。作为现代心理剧的基本主题――伊莱克特拉的故事?――美狄亚故事?有无可能在这样一部剧本中找到接近希腊命运观念的现代心理学的处理方法,以便今天不相信诸神或因果报应的观众们能够接受并感动?”[2]

从外在结构上看,两者都采用了三部曲形式,《悲悼》的三部曲《归家》、《猎》、《祟》以《俄瑞斯忒亚》的《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为蓝本,情节环环紧扣。从内部结构来看,奥尼尔在创作《悲悼》时创造性的借鉴了《俄瑞斯忒亚》中的“谋杀――复仇――追逐”的叙事结构,并赋予其时代特点,探索新时期仇恨和谋杀的社会根源。在《俄瑞斯忒亚》一剧中,阿伽门农将女儿献奠因而被妻子仇杀,克吕泰墨斯特拉因为谋杀了丈夫被儿女杀死,俄瑞斯忒亚因为杀死母亲被复仇女神追逐。这一切的背后又潜藏着阿伽门农家族的诅咒,这使得剧情呈现一种圆形的封闭模式,所有人都自觉或不自觉中被拽入命定的悲剧漩涡。奥尼尔接受了这一叙事模式,在《悲悼》中加入适合自己时代的表达方式,使这一古老的悲剧主题重新散发光彩。

在人物设置上,《悲悼》与《俄瑞斯忒亚》基本对应:艾斯拉・孟南对应阿伽门农,克里斯汀对应克吕泰墨斯特拉,奥林对应俄瑞斯忒斯,拉维妮亚对应厄勒克特拉,两个故事同样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得胜归来的丈夫回家第一天晚上就被妻子谋杀致死。之后又以复仇为主线,家庭成为另外一场残酷的战场,仇恨滋生,欲望蔓延,家庭之间夫妻相杀,父子相残,母女相互仇视。从细节表现方面上看,古希腊的悲剧演出始终保持着歌队,歌队在剧情推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奥尼尔在《悲悼》中引入这一变现手法,对其进行现代化的加工,使这一古老的叙事手法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那就是贯穿全剧的“申纳杜”。“申纳杜”的旋律与古希腊歌队的吟唱非常相似,奠定了剧作的悲凉气氛。每当歌曲响起,就预示着孟南家将有人死去,剧情顺势进入一个。奥尼尔对歌队的继承体现了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敬意和在戏剧创作上的不懈努力。“申纳杜”这一旋律的运用突出了喜剧的主题,丰富了戏剧的变现方法,使剧本传承古希腊悲剧氛围的同时具备了时代化的特点,实现了在叙述模式上对古希腊悲剧的超越。

三、悲悼》在创作风格上对古希腊悲剧的传承与超越

古希腊悲剧最大的魅力在于希腊剧作家在敬畏命运的同时,将英雄对命运的抵抗视为人性中高贵和勇敢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刺瞎双眼并自我流放的俄狄甫斯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给人类带来光明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才能成为后世最高尚的殉道者和圣者。古希腊悲剧一个显著的创作风格就是宿命论,即以“神谕”的形式出现的无法改变的既定的未来。黑格尔曾经这样评价古典悲剧:“在古典艺术里用神谕形成内容”。神谕承载着丰富的内容,预示了悲剧的发展方向,在艺术的起源深处与其他叙述方式区分开来。从美学意义上理解,“神谕”包含了内聚布局的全部奥秘,是悲剧中最为普遍的艺术原则,也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核心。

二十世纪与古希腊时代相比变化巨大,但是在寻求人生存在意义方面却是相同的。奥尼尔热爱古希腊悲剧,他的戏剧与传统的希腊悲剧既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了时代特色与根本不同。“神谕”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戏剧领域。《悲悼》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将古老的悲剧主题与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文化以及个体和社会心理发展特点融合到一起,探究隐藏在人物悲剧之后的神秘力量,让古老的悲剧在现实的土壤中萌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悲悼》三部曲中,“神谕”化身为“神秘力量”,传统悲剧中的斗争对象“神”转变为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人类内心的欲望,而悲剧主角也从高大的英雄形象转变为剧中的平凡人物。

《悲悼》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段时期处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物质主义泛滥初见端倪,宗教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精神信仰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的产生。奥尼尔对这种美国式的悲剧深有感触,在古希腊的悲剧基础上加以创新,找到了接近古希腊宿命论观念的现代方法。“神谕”这一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动力化身为《悲悼》三部曲中的神秘力量,推动了戏剧冲突的产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孟南家族希腊庙宇式的大宅映射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神秘力量――“神谕”的滋生的土壤。在女主人克里斯汀眼中,孟宅不是温暖的家,反而更像一座坟墓,一座供奉家族仇恨的庙宇;女儿莱维尼亚将其视为祖父建造的憎恨与死亡之宫;作为家族见证之一的老花匠萨斯说的更为透彻:“自从那所房子盖成以后,那里面一直是有邪气的,而且那邪气不断地滋长”,连纯洁的海丝儿也惧怕这座宫殿:“你一进来就觉得有种冰冷的东西抓住你似的――”。这种神秘力量作为孟南家族代代相传的遗产,使孟南家族成员陷入命运的怪圈,机械地重复着祖辈的悲剧。

对古希腊悲剧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命运有多强大,痛苦有多深重,而是在命定的苦难与悲剧面前,人的取舍与抉择的态度。如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自出生时的命运已然定格,但是最打动人心的是他对未来的取舍与抉择。没有命运的强大无以凸显悲剧英雄的伟大和崇高;没有对灾难的反抗,读者也很难体会到人类在斗争中的蓬勃的生命力。悲剧就是在命运和人类尊严之间寻求立足点的艺术。每一位悲剧作家笔下的作品都是一部人性与命运挣扎对抗的画卷,也是一部人性和命运的辩证法。普罗米修斯日夜忍受啄食内脏的痛苦却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俄狄甫斯以自毁双目并自我流放的方式来弥补他无意间犯下的大错,使得他成为悲剧艺术殿堂里的巨人。人类在命运的重压下寻求自由意志释放的出路,构成了命运的预定性和行为的自由性之间的矛盾,即必然与自由、目的与结果的矛盾,形成希腊悲剧的核心。在奥尼尔的笔下,主人翁莱维尼亚在周而复始的罪恶循环中没有选择与其他家庭成员一样以自杀的方式去结束惩罚,而是选择紧闭门窗,住进这所充满罪恶的死亡之宫,用生的方式去清偿孟南家族的罪恶。在她看来,死亡是逃避惩罚,而以活着的方式去面对罪恶才是真正正直、有意义的行为。莱维尼亚选择与死人同住一起,直至孽债偿清,这种选择在奥尼尔看来是可以与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相媲美的,他曾这样评价莱维尼亚:“我自己认为我给了那美国式的厄勒克特拉(莱维尼亚)一个值得她拥有的悲剧结局。这个结局对我来说是这部三联剧中最成功和不可避免的,她上升到了那样一种高度和我在她身上给予的信心,她历经挫折,但并未屈服!她以孟南家族命运屈服的方式战胜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她具有悲剧意义。”[3]

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很多方面都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无论是主题、叙述模式还是创作风格,奥尼尔都从古希腊戏剧中汲取营养,但是奥尼尔的创作并没有简单停留在对古希腊悲剧的模仿上,他立足古希腊悲剧,以现实为基础,对古希腊悲剧进行进一步的革新,从而创作了更具时代特色的《悲悼》三部曲,揭示了文学史上文学创作的传承性和时代性不可逾越的事实。

【参考文献】

篇7

在距今约300万年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然而科技自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在于人能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并用于生产劳动。在打制石器,对弓箭、投矛器等远射程复合工具的运用和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过程中,远古人类的大脑得到锻炼,手也变得更加灵巧,这些都促使其有能力在长期生活的洞窟描绘出粗犷、生动、神秘的图象符号。火的利用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有巨大的意义。原始人类对火的利用,使他们逐渐改变了生食的习惯,增强了体质。用火照明和取暖,使他们摆脱了对黑暗的恐惧,也为洞窟绘画提供了光源。用火烧过后留下的黑色木炭、红色的火烧土或矿物质、动物血、土壤等,再掺和动物油脂制成颜料,绘出了至今色彩仍鲜艳夺目的欧洲洞穴壁画。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窟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壁画、科斯凯洞穴壁画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这些壁画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的手法,刻画原始人类熟悉的动物形象,达到了史前艺术的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欧洲原始人类“最高科技水平”在绘画当中的运用。

二、爱琴文明时期的科技与绘画

在公元前2500年后,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冶金、金属加工、建筑技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复杂的金银手工制品和绘制非常精细的图案,举世闻名的“瓦菲欧金杯”上面就饰有人类捕捉和驯服野兽的精彩场面。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米诺斯王朝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克诺索斯宫,宫中的墙上绘有美丽的壁画。这些壁画艺术家对壁画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他们把这些壁画直接画在潮湿的石灰泥上,并涂上一层薄薄的透明液体,以防止褪色和干裂,所以这些壁画虽然经历了3000多年的历史,仍然色彩鲜明。宝座殿墙上的《怪兽图》《巴黎少女》《斗牛图》等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大胆鲜艳,体现了较高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但由于对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不了解,画面人物动作呆板、比例不够协调,但爱琴文明时期的绘画技术和表现方法对古希腊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自然科学对古希腊、古罗马绘画的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欧洲美术从古希腊开始。希腊美术的地理范围以爱琴海为中心,因此被视为爱琴美术的延续。古希腊艺术的表现内容多以人为主体,他们热情、真诚地表露出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以及人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马克思认为:“希腊艺术在某些方面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彰显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一)古希腊人在数当中发现美的奥秘

在延续和发展爱琴文明的基础上,古希腊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几里德(EuclidofAlexandria)创造了几何学;阿基米德(Archimedes)发现比重原理、机械学杠杆原理等,他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称为数学之神;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Ptolemy)创立的地心说统治了欧洲天文学界1400多年。这些都为希腊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性、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希腊人的探索中,数、数学、几何学在他们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数成为他们认识和衡量世界的基本准则。无论是人体、建筑、雕刻还是绘画,均以数的观念来作为判断美的标准。雕塑、绘画、建筑、音乐中比例关系的发现更坚定了艺术家的这种美学信念,著名的黄金比就是希腊人发明的。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对此进行过初步的研究,他们坚信数有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和谐的特性,因此他们认为美来自和谐。他们还对天体运动做出了美学解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音乐”和“宇宙和谐”的学说,认为“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Eudoxus)第一个系统研究了黄金分割这一问题,认为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0.618。如果客观存在的物体符合这一比例的话,物体就会显得更美、更协调。在当时的艺术家看来,最完美的人体是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头顶到脚底的距=0.618;最漂亮的脸庞是眉毛到脖子的距离/头顶到脖子的距离=0.618,许多希腊人体雕塑比例也是如此,人们所熟悉的《维纳斯》就符合0.618的黄金比例,使这座双臂虽然断失的雕像,在她优美、典雅的身姿和表情里,展现了女性无与伦比的美丽,成为青春、和谐的永恒象征,完美地体现出人类的高贵和尊严。

希腊盛产蜂蜜与橄榄油,需要大量的容器来盛装,使得制陶成为当时一项很重要的工艺。因此,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古希腊绘画,只能从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陶器上欣赏到。古希腊在陶器上的绘画被称为瓶画,有“黑绘”“红绘”和“白底彩绘”三种表现形式。由于对数的研究和运用,在“黑绘”和“红绘”风格时期,画面人物造型比例也多遵循0.618的黄金比例,在表现女性人物的时候,大腿修长,体型优雅匀称;在表现男性人物的时候,都表现得身材高大,肌肉发达,四肢灵活强健。黑绘风格大师埃克塞亚斯(Exekias)的作品《掷骰子的游戏》,是很有名的陶罐绘画,画面两个人物对称而又不失变化,画面人物体格强壮,身材匀称,人物造型流畅而又丰满,体现了古希腊绘画优美、和谐、匀称、典雅的美学标准。

(二)解剖学对古希腊造型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不满足于对人体比例的研究,他们对人体解剖对画面人物造型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赫罗菲拉斯(Herophilus)是希腊最早有名的解剖学家,他当众进行了600多次解剖表演,刻苦钻研了人体结构和动物结构的构成关系。在医学解剖的影响下,古希腊艺术家对画面人物的表达又增加了新的美学判断标准。他们都普遍认为:“美是观照的对象,艺术是对美的模仿,对真的认识同时也是对美的体验。”在雕刻方面,雕塑艺术家对人体骨骼、肌肉和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米隆的《掷铁饼者》《维纳斯》就是当时人体艺术的经典代表作品。当时的瓶画作品也表现出了艺术家对画面人物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黑绘风格时期,艺术家在黑色的人物轮廓上面用线条刻出人物或动物的结构、肌肉、肢体运动的相互关系;在红绘风格时期,艺术家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动态表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现出头、颈、肩的运动关系和躯干部分、四肢部分的肌肉结构,人物更接近写实的手法,解剖也较为准确。代表作品有《战士的告别》《伊娥和门农》《艺伎图》等。

(三)光学研究对画面透视的影响

古希腊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平面的媒介上表现物体体积和纵深感的研究。欧几里德于公元前300年左右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初步探究了视觉透视原理,著有《光学》一书。书中研究了透视问题,掌握了斜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等,认为视觉是眼睛发出光线到达物体的结果。托勒密(Ptolemaeus,ClaudiusPtolemy)探究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也著有《光学》一书。他创立了将球体图形投射到平面上的技术,为科学绘制地图奠定了基础,为他以后的著作《地图集》的制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并且一直沿用了近2000年,这也为古希腊艺术家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把立面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找到了合理的科学依据,也就是我们今天绘画当中经常遇到的立面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而产生的透视变形问题。古希腊艺术家通过对透视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在陶罐上能够表现动作各异、变化丰富的人物姿态,突破了以前绘画中的呆板姿势。画面人物常常处理成有透视感的侧面,侧面人物左右手能够分清,被遮挡住的那只手只描绘出一部分,使人感觉有一定的空间感。侧面人物肩部也不是畸形的正对观众,而是能够体现出物体的体积和纵深感,能够分清人物是侧面站立还是正面站立。西方美术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观念就是这样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得到进步和发展的。

四、罗马绘画对古希腊绘画的传承和发展

篇8

一、线条在岩画中被使用

线条是一种概括力很强的一种造型因素,早期人类绘制岩画更多的是应用一种朴直的线条来达到一种最为质朴的情感。首先,岩画对于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的社会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其次,岩画中那些古朴纯粹的造型语言――线条,对于我们现在的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原始社会形态出现的这种绘画里学习到很多东西。岩画在欧洲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三万年前,其中以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最为著名,我国的岩画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并且分布的也是很广泛的。“拉斯科洞穴发现于1940年。原始画家用黑线描绘出野牛、野马、驯鹿等动物,可见线条在原始绘画中的作用”①。出自原始画家之手的线条粗壮简练、气势磅礴具有律动感,坚决肯定,散发着早期人类社会原始的野性。对于形象的概括更加生动,体现出原始人类社会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热情与崇拜。艺术是不会说话的哑巴,艺术必须用别的方式说话,原始人类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用线条这种绘画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更加说明了线条在原始美术中的重要地位

二、 中国彩陶中线被使用

“彩陶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发现,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艺术品。中国彩陶的大约是在7000多年到4000多年前的时期。”②彩陶上的纹样也是对我国绘画起着深远影响的因素之一,它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的祖先有着一定的意识转变,对于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说到中国的彩陶不得不提的是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也就是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还有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和半山类型。前者是我国河南省仰韶村首先发现的,所以学者们称之为仰韶文化。后者是在青海大通县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故此得名。二者是中国彩陶文化的经典,在美学角度上来说也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的,而且两者也是中国彩陶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代表。其中,仰韶文化中的半坡类型彩陶是在以一种十分朴素简单的黑色线条勾勒出如蛙、人、鱼、植物等具象的纹样,也有一些如三角型、 圆形、直线等抽象的图案。可见在中国彩陶对于线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线条之所以在中国彩陶的纹样中被这么广泛的使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线条的伟大的艺术魅力。仰韶文化中另一个类型也就是庙底沟类型彩陶,庙底沟文化被称做国画之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件河南发现的一件彩绘陶缸,陶缸上用充满野性的,阳刚的粗线描绘出了一个石斧和一条被白鹳叼住的一条鱼,又用相对比较阴柔的细线画出了一只白鹳用线十分朴实稚拙,在刻画描绘对象时也显得十分生动,尤其是在白鹳的刻画中更是绝妙地在白鹳的眼睛处用粗线描绘,使得这幅作品更显灵动,其造型也是简练概括体现出原始绘画的稚拙之美。马家窑类型彩陶决大多数不是人物而是抽象的几何图像纹样,用线条来表现水波、旋涡等图案,运用线条来表现华丽的视觉效果。半山类型彩陶用粗犷的线条来表现出几何图案,很像山川河流。马厂类型也是用线描的形式来在陶器上进行绘制图案和纹样的。可见,线描在人类早期绘画作品的应用广泛度上是非常广的,也可以说线条这种造型语言对于彩陶的绘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三、线条在希腊建筑中被使用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古代希腊人在文学、艺术、科学上都拥有十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对欧洲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任何国家艺术的发展与形成都与历史环境、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民族性格特点等分不开,古希腊也不例外。古希腊是城邦国家,像所有城邦国家一样,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体为希腊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动力。城邦国家要求公民除了拥有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一种完美的心灵,这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审美标准的一种典范。古希腊的艺术家对于人体也有较早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的竞技使艺术家们有机会研究健美的人体。

古希腊美术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荷马时期,然后是古风时期,其次是古典时期,再次是希腊化时期。

荷马时期是根据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来命名的,是氏族社会的末期,同时也是神话形成的开始,是造型艺术的萌芽时期。古风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发展和形成时期,建筑上发展和形成希腊典型的建筑形式围柱式。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荣时期,艺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力山大帝国,随着帝国疆域不断扩大使得希腊艺术文化向东方传播,与东方艺术文化交融。这一时期希腊艺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其艺术技巧上更加纯熟,题材上更为广泛。同时希腊艺术家们对于如何用线也随着各个时期逐渐趋向成熟,具体表现在建筑和其他造型艺术等。

希腊造型艺术中对后世最具有影响的要数建筑和雕塑艺术,这里我来浅谈一下建筑艺术中线条的应用以及它的深远意义。希腊建筑的特色在于围柱式,围柱式就是建筑周围用柱子环绕,其最重要的就是柱式,这种柱式的雕刻充分说明了古希腊艺术家们对于线条审美功用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古希腊柱式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它们不单单是希腊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整个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笔。

多利亚式,该柱式没有柱基,柱身挺直粗壮,显示出了一种男性化的阳刚之美,从中可以发现古希腊艺术家们运用粗线条把男性阳刚的、健硕的、刚劲雄壮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多利亚式柱式的柱身刻有垂直的粗线更加显得该柱式的挺拔,这样看来古希腊艺术家们对于如何用线条的审美功用来表达某种审美趋向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在建筑中运用线条来体现一种对人本身的赞美。

伊奥尼亚式是一种女性化的象征,古希腊艺术家们用一种苗条的,纤细的线条语言来赞美女性婀娜的妩媚的生命状态。伊奥尼亚式柱式的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有着潇洒飘逸的卷涡,就好像是女性头发,柱身上的凹槽就如同少女身上的裙褶,这曲线和直线的搭配实在是绝妙,运用直线把曲线的袅娜、飘逸表现得如此深刻,显示出了古希腊艺术家把握线条的能力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科林斯式是从伊奥尼亚式之中演变发展出来的,其柱头更为华丽,用线更加和美,柱头型如花篮,四周装饰着锯齿状叶片。科林斯式是与伊奥尼亚式复合柱式。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中对于线条的运用也是十分成熟的。

四、线条在中国古典绘画的应用

线条在中国古典绘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线条也就没有中国古典绘画,因为在国画中线条也就是白描是国画的造型基础,就像今天我们学习西洋画中学院派素描的地位一样不可动摇。中国古典绘画艺术是线的艺术,使线条来具有一种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既是国画的精髓所在。

中国绘画选择了笔墨语言,而笔墨语言又规定了用线的方式,那么就会有一定的原因。其原因在于线条虽然不能如实地表现丰富的色彩和明暗变化,却可以表现这些变幻不定的表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骨,这就是中国画中线条最主要的特征。自古以来,中国画对于线条就有十分精到见解,比如说工笔画中对于衣纹的处理并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为之的,而必须按照人体的结构,身体的比例来进行一种对线条的组织,组织过后的线条会更加优美,更加生动。

线条固然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但线条在不同画家的手中就会变的具有人性化的意趣。比如说古代画家中最享盛名的民间画工的“祖师” 吴道子,他被奉为“画圣”,产生吴道子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的盛期。唐太宗、武则天以来唐代社会日益向上发展,是一个充满自信具有激情的时代,绘画及雕塑艺术本身也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无论写实技法及吸取生活形象等方面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可见,盛唐时代是具备了出现伟大的艺术家的条件,吴道子便是这时期涌现的众多的杰出艺术家之一,而成为这一历史时代在艺术方面的伟大的代表者。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

中国画对于线条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传统线描技法十八描就记载了十八种如何使线描生动的技法,这更加说明了我国传统古典绘画中线条的重要地位。

五、线条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

线条决不是中国画的专利。东方绘画中的线条具有装饰性韵律性,西方绘画中具有很强理性特征。

线条在西方美术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希腊的瓶画还是在荷尔拜因、安格尔的作品中,线条都是其重要的绘画语言。

希腊瓶画:希腊瓶画是希腊古风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为陶土的本色,使形象的轮廓突出,就像我们平时看的剪影一样,细部再用线条勾勒出来。瓶画大多数表现的是具有情节的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运用线条十分流畅秀丽,表现出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和十分细腻的心理情感世界。

荷尔拜因:荷尔拜因是用线的大师,也是我十分崇拜的伟大艺术家之一,其作品用线灵动绝妙,线条的虚实排列十分考究,虽然在美术史中其名望在与他属于同时期的丢勒之下,但其用线之考究,我个人觉得在丢勒之上。其实不仅在绘画上而且在一些理论书籍上也有专题论述,比如说抽象艺术的开山鼻祖康定斯基就著有理论书《康定斯基论点线面》。达芬奇也在其著作《论绘画》中有过要认清轮廓的来龙去脉,讲究线条的完美与曲折,清晰与模糊,粗与细的说法。

六、中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具有韵律感和装饰味;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可以把这两者进行对立的比较,可以说用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互贯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华丽的艺术美感,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历史环境和不同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20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不仅要了解我国传统艺术,还需了解西方我们美术。“西为中用”。

注释:

①《外国美术简史》第13页.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

术史教研室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修定版

②李凇著.《中国美术断代史》第1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

参考文献:

篇9

正文 :

风格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是谈论艺术的总体性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和特点。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风格上呈现出了其独特的样态和特点,那么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在雕塑中又是一种怎样的风格。我在此仅作一个简单的谈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雕塑的背景。他们都是古希腊神话里的悲剧人物,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其女儿安提戈涅违背天条,埋葬了其哥哥波吕涅克斯的尸体。父女两人最后均自杀而死。他们是有古希腊雕刻家所创造的,而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塑艺术,体现了“美即和谐”的古希腊思想和“庄严恬静”的艺术境界。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具雕塑。它作为一件古希腊时代的艺术品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像越过了苍茫的时空,来自遥远过去的使者。它质朴优美的形体,激起了人们无限的惊奇和对于茫茫远古的遐思。让我们试着理解和体验它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的魅力。

在雕塑中,俄狄浦斯的双眼已被挖去,一只手向上抬起,指向远方,另一只手向后伸展,并与女儿安提戈涅的手交叉在一起。看着他们,我想起了科克托的话:“风格是灵魂,而我们的不幸在于,灵魂却呈现于身体的形式。”这里我认为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的身体却是他们灵魂呈现的最好形式。俄狄浦斯那高高挺起的胸膛和隆起的肌肉展现出了一个帝王的无比英勇的气势。然而,他略向下低的头颅空洞的双眼则展示了由于王位两子相争和爱情而痛不欲生的一个父亲和一个男人的形象。其表现极为形象,刚强而有力的表现出了他的痛不欲生。在他身后的就是其女儿安提戈涅,她圆润的身体展现了无比柔美之感,与其父亲的强健有力形成鲜明对比。雕刻家通过高超精湛的技巧,是这具雕像完全宣泄了一个父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儿一个女人所表现出来的爱望 金钱欲望 权力欲望和亲望。

苏姗·桑塔格认为:“一切艺术都基于某种距离,即于被再现的生活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她可以说是抓住了风格的关键。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都是古希腊雕塑悲剧风格的作品,所以雕刻家采取了零距离的表达方式。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交叉着的双手,不仅决定了雕刻家主题观察的角度和方式,无疑也在告诉我们他们二者之间的亲密情感。让观赏者能设身处地的与他们一同受难,一同悲苦。

篇10

拜占庭绘画在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之后,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承,在后人继承逐步发扬光大过程中,又显出自己的特有的艺术特征。拜占庭绘画具有造型呆板、色彩华丽、线条僵硬等特点,充满着古希腊艺术的影响。《弯曲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充满皱褶的衣服裹着身体,并且绕肘和膝,标出阴影以塑造脸部和手部,圣母宝座的弯曲,不掌握希腊和希腊化的绘画技术就画不出来,他非常细致地从绘画技法考察中得出结论。镶嵌画《查士丁尼皇帝和侍从》古希腊对拜占庭绘画的影响荡然无存。画面中查士丁尼与他的12名随从,画师有意回避曲线,刻意使用直线,画面人物的站立姿势和衣服皱褶,都用直线描而成,13个人就如同13根垂直的平行柱体,13人的面部表情,木讷呆板,眼神令人窒息,人物造型僵硬,肢体隐藏在道袍,毫无个性。《提奥多拉皇后和侍从》,色彩稍显丰富,但非现实中的色彩。两幅镶嵌画的明显特点就是:用二维平面表现人物,背景、环境等三维性因素完全没有显露,看不出任何生动和活泼迹象,给人们一种压抑窒息的情绪,整幅画表现的就是理性和秩序,教育人们要遵守规定秩序,言行举止一切要听从安排,要理性服从,要对上层社会言听计从,不得有任何越轨和冒犯之意。观看者与其说在欣赏绘画,还不如说就像一个犯错的孩子,在面对自己严厉的父母,古希腊艺术中人性、和谐的精神已经荡然无存。即便贡布里希的那幅画,坐在圣母怀中的圣婴,也表现出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婴儿似的脸庞下长着一双通常只有长者才有的睿智眼睛,他左手老成地伸出两根手指,似乎在指明道路。其实,这并非是在表现一个世俗中的婴儿,而是一个婴儿的精神寄托。应该说,拜占庭绘画吸收继承古希腊艺术,精髓就是古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和古希腊艺术的思想内涵。拜占庭绘画方法就是要按照理性和秩序要求进行创作绘画,要用直线而不是曲线、人物造型要刻板而不灵活、色彩装饰要趣味而不繁杂,要用画面语言和视觉形象传达理性秩序。

三、瞬时性描绘被固化成永恒性

在拜占庭历史长河中,拜占庭的绘画艺术和罗马帝国一直充满着矛盾,拜占庭绘画艺术要创造偶像,而当局要反对树立偶像,到公元九世纪时,提倡树立偶像和反对树立偶像的矛盾斗争,达到白日化,拜占庭绘画艺术不断妥协,表现形式更加程式化。那时处于罗马帝国的迫害,贫穷的人们往往只是期望得到一点点看得见的恩惠,在那时就经常被描绘成鱼、葡萄藤、或者羔羊。鱼的形象意思就是要用很少的鱼和饼让很多人吃饱,他们用绘画表现时,往往就会选择众人分鱼的场景,他们选择线性叙述的某一个瞬间,而非永恒性的定格。不但要符合故事的叙述逻辑也要符合生活的经验逻辑,即使拜占庭早期,对瞬间性描绘依然存在,创作于四世纪中期的一幅镶嵌画《善良的牧羊人》,虽然头顶圣光,却像普通人一样侧身坐着,他穿着希腊式长袍,两腿优雅的交叉,左手弯曲着扶住十字架,右手轻抚脚下的羔羊,处处充满对曲线的热爱,从衣服皱褶的纹理表现可以看出,古希腊时代的绘画技法还未消失,人物背景也是真实可信的,特别对岩石和植物的细致描绘显然是场景;善良的眼神朝向画外左方,不像查士丁尼那样面对观者,色彩也现实的反映出了羔羊的白、岩石的灰和植物的黄绿,与后来追求色彩装饰味的镶嵌画大相径庭。总之,那时的艺术家喜欢一个睿智、善良的牧羊人。

篇11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着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着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篇12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篇13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着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着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