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共设施结构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设施结构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共设施结构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TU391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和利用,钢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钢结构建筑,就是主要承重结构构件采用钢材制作的建筑,主要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一、钢结构行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1、钢结构应用领域增加

(1)交通工程中的桥梁会有所增加,铁路桥梁均采用钢结构,近几年来公路桥梁采用钢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京沪高速、跨海、跨江大桥采用钢桥,高速公路中的护栏、收费站、交通标志的钢结构用量也不少。飞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候车大厅和站台的新建和扩建项目不断增加。

(2)市政建设中采用钢结构的量会增加,地铁和轻轨工程、城市立交桥、高架桥、环保工程、城市公共设施及临时房屋等均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各大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钢材消耗量会明显增加。如北京每年用于高架桥用钢约2万多吨。

(3)钢结构住宅将增加。国家提倡建设节能省地住宅,有关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规范及配套技术、材料基本具备。目前我国仅有几百万㎡的钢结构住宅,发达国家却达到40%-50%。如我国每年竣工6亿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有5%采用钢结构,按多层、高层建筑平均50kg/㎡用钢量计,用钢量将达到每年150万吨。上述数字未将农村建筑用钢结构统计在内。

2、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钢结构产业是符合节能环保型、可持续性发展的行业认识还待于提高。最近几年日本、加拿大、英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发表了很多文章,专门论述发展钢结构房屋的优点,可供借鉴。

(2)设计理念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如目前超高层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在规划、环境、建筑、功能上确有其独特之处。但连接点过于复杂,消耗过多的钢材并给制作和安生带来了更多的难题,也增加了工程成本。

(3)增加建筑钢结构用钢材的品种,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开发高性能建筑专用钢材系列产品,包括优质焊接结构钢、高强度优质厚板、热成型管材、优质可焊铸钢等。扩大冷弯型钢和热轧H型钢的品种和规格,包括大截面冷弯管材(方矩管)、大截面H型钢和T型截面钢、蜂窝梁等新产品。

(4)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装备、计算机管理、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提高。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缺乏,尤其在中小企业更短缺,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技术和企业管理与生产的需要不适应。

二、各类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和技术特点

1、高层重型钢结构

高层钢结构建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反映,往往是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492米,用钢量65万吨);中关村金融中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高度为150m,用钢量15万吨);北京电视心(建筑面积183万㎡,高度为41层,227.5m,用钢量38万吨);国贸中心三期(建筑面积54万㎡、高度为330m);LG大厦(建筑面积25万㎡,高度为110m,用钢量1O万吨);银泰中心(建筑面积35万㎡,高度为249m,用钢量20万吨)、央视新址主楼等(建筑面积50万㎡,高度为234m,用钢量128万吨);广州西塔(高度为432m,用钢量48万吨)等。估计全国每年有200万一300万㎡。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用钢量约45万吨。

2、大跨度、空间钢结构

近年来,以网架和网壳为代表的空间结构继续大量发展。不仅用于民用建筑,而且用于工业厂房(开发区工业厂房、烟草行业厂房等)、机库、候机楼、体育馆、展览中心、大剧院、博物馆等。无论在使用范围、结构型式、安装施工工艺等均具有中国建筑结构的特色。如飞机航站楼、机库、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圆钢管、矩型钢管制作空间桁架、拱架及斜拉网架结构,加上波浪形屋面成为各地新颖和富有现代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最近在悬索和膜的张拉结构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取得新的进展。预应力空间结构开始得到应用。

3、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优点的合理组合。不但具有优异的静、动力工作性能,而且能大量节约钢材、降低工程造价和加快施工进度,是可以广泛推广的结构。对环境污染也较少,是符合我国建筑结构发展方向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建成了世界跨度最大的采用组合结构的公路拱桥,如广州丫髻沙大桥,桥主跨长360m,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在高层建筑方面,建成了全部采用组合结构的超高层建筑-深圳赛格广场大厦,高291.6m,属世界最高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4、钢结构住宅

发挥钢结构住宅的自身优势,可提高住宅的综合经济效益: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质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1/2左右,可满足住宅大开间的需要,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抗震性能好,其延性比钢筋混凝土好,从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看,钢结构住宅建筑是倒塌数量最少的;钢结构构件、墙板及有关产品在工厂制作,减少现场工作量,缩短施工工期,钢结构住宅工地实质上是工厂产品的组装和集成的场所,再补充少量无法在工厂进行的工序项目,符合产业化的要求;钢结构工厂制作质量可靠,尺寸精确,安装方便,易与相关产品配合;钢材可以回收,建造和拆除时对环境污染较少,符合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国家政策。

三、大体量建筑钢结构的稳定设计与施工

稳定性是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设计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一旦出现钢结构失稳事故,不但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根据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的特点,应遵守三项原则。

1、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即必须设置必要的支撑构件。结构构件的平面内和平面外的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2、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按照这些假定,框架各柱的稳定参数及杆件稳定计算的常用方法,往往是依据一定的简化假设或者典型情况得出的,设计者必须确知所设计的结构符合这些假设时才能正确应用。因此设计中所用的计算方法与前提假设和具体计算对象应该一致。

3、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具有一致性。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与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桁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这些都是设计者处理构造细部时经常考虑到的。

4、大跨度网架拱结构作为一种新的大跨度结构,其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大跨度网架拱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得出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斜拉空间网格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杂交空间结构,目前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很有限。斜拉单层网壳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建筑的设计技术构思和变现,是钢结构建筑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钢材产量的日益增加,钢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应该明确知道结构构件的稳定性能,避免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留下一些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彩霞,王丽,郑秀梅.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相关概念[J].山西建筑,2012(5). [2]张才柱,刘泽祺.钢结构安装偏差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2(3).

篇2

3、无缝设计。无缝设计的思路是:“抗放兼备、以抗为主”,也即利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由于钢筋邻位约束,在结构中建立少量预压应力。考虑结构强度及安全,膨胀不能太大,硬化在14天基本结束。UEA替代水泥量10~12%范围内,对强度不影响。其膨胀率ε2=2~3×104,在配筋率μ=0.2~0.8%内可以在结构中建立0.2~0.7MPa预压应力,这一预压应力大致可以补偿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差和干缩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或把裂缝控制在无害裂缝范围内。经实验得出的结论,一般混凝土收缩应力产生裂缝间距都在40~60m之间,一个裂缝产生的间距设一个膨胀加强带,宽度2m,带的两侧铺设密孔铁丝网,并用主筋(φ8@50)加固。目的是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施工时带外用掺10~12%的小膨胀混凝土,浇注到加强带时,掺14~15%UEA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的高C0.5等级。到另一侧时又改为浇注掺10~12%UEA混凝土。如此循环下去,可以连续浇注100~200m超长结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地下室底板等对于裂缝要求较高的结构部位。此时必须加强养护,以防止出现干缩裂缝。对于裂缝要求一般的结构(如楼板),缝以外用掺8~10%UEA,其它施工方法同前。此方法优点是,模板可以周转,加快楼面施工进度。由于楼板厚度较小,加强带两侧可以用模板隔离。

4、设后浇加强带。在养护较困难,受风速和大气温度影响大,面积大的部位,裂缝要求高的结构部位(如地下室侧墙)容易出现收缩裂缝,此处施工应采用后浇加强带(2m宽)。方法为先分段浇注掺10~12%UEA的混凝土,养护14天后,用掺14~15%UEA强度较相邻部位高C0.5的混凝土回填。此方法与传统后浇带设计相同之处是都设钢板止水带。不同之处是后浇加强带的带宽为2m,回填用大膨胀混凝土,回填缝时间14天,而传统后浇带为60天,可以提前45天完成。

二、混合结构超长处理

1、以抗为主方法。《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混合结构长度限值在50m(整体或装配整体式结构),60m(装配式结构)。设计时,对于超过该限值不太大(一般不超过8m)的结构,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情况采取措施不设缝。采取措施的目的是削减温差及收缩应力等产生裂缝的因素。具体方法是加大圈梁纵向钢筋配筋率;加厚屋面保温层;外墙贴外保温材料。

篇3

1.1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敷衍现象存在。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存在对于其重视程度不够,严肃性不高的问题,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经常采取随意性的态度,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得不到相关设计施工人员的重视,甚至有些设计部门认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时可有可无的,只是用来应付相关利益方检查的手段,而设计施工项目经理也不主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相关设计和编制的工作,认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仅仅需要技术人员来制定和执行,而自己只是负责审核和盖章,结果导致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设计和制定成了技术部门技术人员的任务,使得设计经常流于形式,没有从上到下一以贯之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导致生产部门在生产的时候无法按照此进行生产。1.2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投标前与投标后设计相同。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即为投标性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组织纲要,它根据招标方的招标文件进行设计和制定,它是为了能够投标中标设计对象,并且与其签订合同;标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即为实施性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根据施工的合同和施工的方案进行编制,它是为了进一步具体的指导相关的设计施工作业和任务的完成,二者的设计目的和设计作用以及设计方向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标前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是一个承诺性的、合同性的、竞争性的文件,它并不能取代标后剪着结构设计施工的文件。但是目前存在着两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是在投标的阶段就把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制定的非常详细,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针对投标后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这样导致不仅设计缺乏针对性,而且内容上也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二是在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时候,又基本上参照着标前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来进行,这样就失去了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对于对象工程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2重视技术却轻视经济和管理

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开始于计划经济的时代,在那个时候经常是有一个单一的指令性文件,仅仅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提高效率。但是当今的时代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已经成为一系列综合的技术,经济以及管理的综合性工程。

3当方面追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形式,却没有注重其深度,内容往往相似,没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离不开实际的工程的制定,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应该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创新力的脑力的劳动。不同的工程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施工条件,所以造成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困难也往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应该有着针对性,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前提之下,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一些工作人员为了偷懒就直接照搬一些通用性的方法和措施,照抄一些专业的书籍和目前已有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从而导致所写的内容言之无物,没有对实际工程的针对性。

4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内容重复,层次混乱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施工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和相对应采用的技术之间内容重复、层次混乱,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施工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和相对应采用的技术应该是具有层次性的,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粗放到细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施工结构设计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全局性,它是第一级的指导性文件;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施工方案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它是第二级的指导性文件;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相对应采用的技术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它是第三级的指导性文件,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施工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和相对应采用的技术之间应该相互统一,这与才能真正的成为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可以遵照的方案。

5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工程,它是一种事情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应该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同时满足设计对象,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在进行项目之前就应该做好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前期准备,调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的规划具体项目的特定条件,制定好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程序,合理的安排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发挥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各项资源各个方面的作用,选择恰当合理的技术进行提高和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效率,在执行过程中要充分的想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根据具体项目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进行积极的调整,做到根据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满足不同的要求,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符合主观和客观的情况,从而能够科学和高效的指导建筑结构设计施工。

篇4

建筑面积:1457.90.00㎡

结构、层数:轻型钢架、一层

开工时间:2010年3月25日 竣工时间:2010年5月25日

建设单位:XX 市龙XX 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公章)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XX 市工程建设监理处(公章) 年 月 日

总监理工程师: (签字)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XXXX 建筑安装总公司

XX 公司(公章)年 月 日

(公章) 年 月 日

总工程师: (签字) 年 月 日

项目经理: (签字) 年 月

编制日期:2010年3月24日

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XX 加工车间 编号:001

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XX 加工车间

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2、专业项目安全施工方案

(1)、基坑支护方案

(2)、模板施工方案

(3)、混凝土施工方案

(4)、结构吊装施工方案

(5)、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6)、工地应急救援预案

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2、安 全 施 工 方 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钢结构及构件吊装方案

钢结构及构件吊装方案

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XX 加工车间

建设单位:XX 市龙泉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XX 市工程建设监理处

施工单位::XX 建筑安装总公司

XX 分公司

甲方代表: 总监:

2010年3月24日

临 时 用 电 领 导 小 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各种机械用电量及所需导线截面、漏电保护器和开关型号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一、现场勘探:

1、XX 加工车间工程,位于XX 镇内 。由XX 市森林山建筑设计院设计,建筑面积1457.90平方米,单层,门式钢架结构。

2、施工用电从外线进入到变压器,再到总配电柜,建筑工程现场范围无障碍物和高低压线路经过,不涉及防护措施。

3、根据施工用电要求和施工中安全措施要求,经现场勘探,施工临时用电采用埋入地下加VG 塑料管护线的措施,从而有利于施工现场的整体利用。

二、施工引进电源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和外线路的位置,要求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引进电源。

三、配电箱

1、类型:本工程配电箱采用动力配电箱,型号是XL-F22-2/200配电箱,电压表量程450伏、电流表100:5。

2、总配电箱的位置要设置在便于工作的位置。

3、从配电箱引出的分岐线路要顺直,严禁打弯盘卷。

四、分配电箱

1、分配电箱应设在机械设备最近的地方或直接固定在机械上便于开关方便。

2、分配电箱必须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厚度应大于1.5mm ,电源进入箱时必须加套管防止电线被分配电箱割坏漏电。

3、分配电箱必须设置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而且要做好防雨措施。

五、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

1、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等其它杂物。

2、在建工程(含脚架具) 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距离下表所列数值: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现场无外电高低线路,如出现上述情况必须桉本规定执行。

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本施工现场采用TN-S 系统供电。

2、现场必须实行三级控制两级保护。

3、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闸制。

4、保证与外电路安全距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电气工作人员应穿戴整齐,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对电气装置定期检修和巡视。

6、行灯电压不超过36V 。

七、电气防火措施

1、合理配置

2、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准放易燃易爆物品,不使用火源。

3、变电室,发电机室,配置灭火器材,并严禁烟火。

4、加强电气设备相间,相一地绝缘防止闪烁。

5、禁止使用电加热取暖。

6、合理设置防雷装置。

八、现场电工岗位责任制

1、对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安全运行负全责。

2、负责现场用电设备的安装、拆除及维修工作。

3、对现场用电负责分配、供给及使用的交底。

4、对分包单位的用电,负责指导、监督,对违反电气操作、使用有权制止和停止供电。

5、对违反电气规定乱接电器的行为进行制止并及时向现场主管领导汇报。

6、对现场所有电气按时进行巡视、检查、维修、登记工作。

九、漏电保护器接法

漏电保护器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一个月的漏电保护器,应认真检查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十、接地与防雷

1、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路线中必须采用TN —S 接零保

护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的患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2、作防雷接地的电气设备,必须同时作重复接地,同一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个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和避雷装置可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保证电气连接并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

3、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大地作相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4、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连接。

5、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要求。保护零线、架空敷设的明设的距离大于12M 时,保护零线必须选择不小于13mm 2绝缘铜线,不小于16mm 2绝缘铝线。

6、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 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的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

7、下列电气设备带电的金属外壳漏电部分,应做绝缘保护器:

(1)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3)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4)室内、外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5)电力线路的金属可护管、敷线的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 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8、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9、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芯线作保护接零,此芯线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10、手持式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在绝缘良好的橡皮电缆内。其截面不得小于1.5mm 2 ,其芯线颜色为绿/黄双色。

11、I 类手持式用电设备的插销上应具备专用的保护接零(接地) 触头。所用插头应能避免将导电触头误作接地触头使用。

12、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十一、配电箱、开关箱及配电线路:

(一) 配电箱及开关箱

1、本工程配电箱一律采用铁板制配电箱必须防雨防尘、板厚度大于

1.5mm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应分别设置,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配电。

2、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方。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 ,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

3、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大于

1.3m ,小于1.6m 。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底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0.6m ,小于1.5m 。

4、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必须可靠完好,不准使用破损、不合格的电器,总配电箱应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或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 ,以及漏电保护器,同时具备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则可不设分路熔断器或分路自动开关,总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应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总配电箱应装设电压表、总电流表、总电度表及其它仪表。

5、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或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开关箱内的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开关箱中必须设漏电保护器。

6、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在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漏电保护器必须按产品说明书安装、使用。

7、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和额定值相适应。

8、所有配电箱均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记;所有配电箱门应配锁,配电箱和开关箱应由专人负责;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检查时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对

配电箱、开关箱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

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按照下述操作顺序:A 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一分配电箱一开关箱;B 停电操作顺序为:

开关箱一分配电箱一总配电箱。施工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经常保持清洁。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挂接其它临时用电设备。配电箱、开关箱的进线和出线不得承受外力。严禁与金属尖锐断口和强腐蚀介质接触。

十二、配电线路

1、架空线采用绝缘铜线,架空线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下、脚手架下。

2、架空线导线截面的选择满足下列要求

(1)导线中的负荷电流不大于其允许载流量,线路末端电压偏移不大于额定电压的5%。

(2)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与相线面相同,三相五线制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3)为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 2。

3、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 ,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m 。

架空线路采用木杆,木杆不得腐朽,末梢径应不小于130mm ,电杆埋设深度宜为杆长1/10+0.6。

4、电缆干线应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5、电缆一律采用五芯电缆,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应做绝缘包扎,保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张力。

6、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采用瓷瓶,瓷(塑料) 块等敷设,距离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 。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不得小于2.5m ,并应采取防雨措施,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 2

篇5

例1:某混凝土框架结构,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大部分柱为构造配筋,设计者从节省的角度对柱纵筋采用HRB335钢筋、对梁纵筋采用HRB400钢筋。这样处理的话施工现场就存在直径相同而强度不同的两种变形钢筋,仅从外观难以分辨这两种钢筋,只有从刻在钢筋上的标号以及出厂铭牌才能区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话就有可能发生混淆错用。在设计阶段施工单位还没有确定,施工单位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笔者建议对某些施工单位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地区不要轻易这样处理。

2、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一般多是同一场合、同一时间在建设单位主持下进行。设计交底时指在施工图完成并经审查合格后,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交付施工时,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就施工图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出详细的说明。结构设计交底不能只拿着结构总说明照本宣科,应该有针对性的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解释结构关键部位的设计意图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施工注意事项;加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设计文件特点、难点、疑点的理解,掌握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图纸会审是参建各方在详细阅读设计文件后,站在自己实施方立场看,图纸表达上存在漏、缺、误或各专业工种间有冲突问题需要设计来解决;实施方可能有没看明白的问题需要清楚;选用材料与市场、施工设备、现场环境等的矛盾或有建设性建议供设计参考等等,设计人当场能答复的或考虑后答复的,记录在案形成文件,经过规定程序后作为与施工图同等效律的文件指导施工。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更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主要步骤。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与施工的协作

施工阶段,结构工程师经常要到施工现场参加隐蔽验收、基础验收、主体验收等工作,在此过程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施工手段要给予支持,对有安全隐患的施工方案要提出异议。有时现场遇见野蛮施工或明显违反设计意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操作,不能简单的认为这些都是施工方面的事跟设计没关系。下面这个案例或许能说明一点问题。

例2:某厂房为单层门式刚架钢结构,建筑面积约2600O,填充墙为高10.8m,厚180mm砖砌体,设计图纸要求“先做主体后砌筑填充墙体”,并有钢柱与填充墙的连接大样。该厂房在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填充墙倒塌事故,倒塌墙体面积约1500 m2,造成5名民工死亡,22人受伤。这是当地建国以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既没有先安装钢柱,也没有另外加墙体支撑系统,砌起了一幅长达140m,高10.8m的大墙,而墙体(包括构造柱和圈梁)厚度仅180mm,稳定性明显不满足要求,最终导致大面积填充墙整体倒塌,酿成惨剧。事后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受到相应处罚外,设计单位、负责该工程的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具体设计人也受到处罚,处罚理由是:施工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设计人也多次到现场参加验收并签字,对如此明显违反设计意图的施工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流程未加制止。

有鉴于此,建议结构工程师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操作时要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发函要求整改,并留下签收的书面记录,不要认为这是多管闲事。如遇拒绝签收的,应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酌情考虑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如工程安全监督站等)反映汇报。

4.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结构类型多、露天作业多、施工环境条件多变、交叉施工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当发生质量问题时,结构工程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处理,通过分析、论证,制订出科学的处理方案尽快予以处理。这需要结构工程师扎实的理论基础,充分了解规范条文的背景和意图。

例3:某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2层和天面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跨度16.4m,两跨,设计混凝土强度C40,采用回弹法对2层和天面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进行抽检,发现有3根预应力框架梁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低于设计要求,最小值为36.9MPa。设计单位认为规范要求预应力梁的最低强度为C40,因实测强度未达到设计值C40,必须采取补强措施。最后参建各方决定采用粘碳纤维布进行加固。设计人员没有很好了解规范条文,造成了不必要的加固量。混凝土规范第4.1.3条条文说明指出:“考虑到结构中混凝土的实体强度与立方体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并参考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试件混凝土强度的修正系数取为0.88”。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按标准养护下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确定,实测混凝土强度结果属于结构中混凝土实体强度,修正为标准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时,可除以修正系数0.88。按实测最小值36.9MPa换算成强度等级为41.9MPa。可见该3根梁虽然实测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强度等级,但即使不作加固其承载力已满足要求,顶多考虑耐久性做适当处理即可。

5、促进结构设计工程师与施工单位的交流与沟通

篇6

基于以上的结构原理,现就影响排锯结构的几个主要因素来分析其优缺点;

一、 影响排锯品质的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锯框的运动,而锯框的运动最关键设计要点是滑轨,现就几种滑轨的方式来分析:

1. 滚轮式:即一个方形轨道用三个滚轮定位,由于滚轮和轨道一定要有间隙,否则卡死,该结构上下、左右都有少量间隙,同时由于滚动面承受的压强大,滚动接触面会产生疲劳损伤,以致滚动时会有振动,间隙随着使用会越来越大。优点:滚动磨擦阻力小,新机调整好间隙,运转较平稳。缺点:滚轮外圆有磨损不均匀现象,易造成滚轮报废;滚轮由于浸在油中不是完全滚动,磨损后间隙调整不及时,锯解不平稳,所以该结构必须用双连杆来定位,四个导轨也需要技师细心调整,才能保证平行度;

2. 摆杆式:即利用上摆杆的拉力和下摆杆的支撑力,使中间摆杆的中点(作为锯框支撑点)在一个近似直线轨迹上运行,但此结构由于侧向承载能力很弱,只能配合双连杆使用。同时其各摆杆绞点的位置度和长度精度存在误差时,其锯框运行的直线度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排锯为框架式结构,安装和加工产生的误差轻易可达2mm以上,由此势必产生锯框扭摆运行,从结果上会产生板材出现锯痕,大小头,板厚偏小,严重的甚至产生断锯条,断拉杆的现象。优点:连杆机构平稳阻力小,运行平稳,上下由连杆定位,快速下刀抖动现象较轻。缺点:锯框运行近似直线,快速下刀会影响锯解质量,不利钻石刀头寿命;由于连杆机构较高,并安装在立柱内,立柱稳定性差; 由于连杆用球面承轴,侧方向定位不稳,精度较差,需双连杆来稳定锯框直线度,存在双连杆缺点

3. V型轨式:一边为V型轨一边为平轨类似机床滑轨。V轨使往下及左右定位,往上有压板,定位有间隙,由于单边定位,锯框两边安装即使不平行,不会影响锯框前后直线运行。优点:直线度高,运行平稳;缺点:阻力大。

4. 静压导轴式:即一个圆柱导轴作为支撑,一个铜制特殊滑套支撑锯框,铜滑套和导轴间隙很小。滑套内充入高压液压油,在滑套内形成一个环形高压油环,使得铜滑套悬浮在圆形导轴上,无摩擦接触。同时,在滑套形成的压力远远大于切割力,所以使用时滑动阻力小,360度定位。优点:直线度高,运行平稳;缺点:对加工和安装精度要求高。

二、 另一个影响排锯锯框运动是连杆,以连杆数量分类,有单连杆、双连杆之分。

1. 双连杆从连杆结构上可提高连杆钢性肯定有好处,但在制造时,永远保证不了两个曲柄两个连杆尺寸一致。更何况连杆内轴承及主轴轴承间隙都是人工调整的,永远保证不了两个连杆推动锯框在换向时同时受力。即先一连杆一一侧往回拉,相应锯框往这个连杆方向摆动,另一个连杆再受力时,锯框即往另一个连杆方向摆动,导致锯框每个往返都产生左右震动。通过用超薄锯条使用情况即可看出以上结构确实存在左右震动,锯条用2.5以上,锯条可以承受双连杆震动。为了追求出材率,锯条往超薄方向发展,推出1.8及1.5,甚至还要往1.2冲刺,这样锯缝小了,出材率高了,同时切割阻力小了,切割更快,切割时振动更小,易碎的板也很少在切割时有拖板现象。但锯条材料使用到了极限,用在切割时有轻微振动的锯型很容易断锯条,即使放慢切割速度还是有锯条断裂。滑轨不带左右定位的一定要用双连杆,否则锯框左右摆动跑偏。

2. 单连杆,由于只有一件,不存在制造不准确导致因连杆产生振动,在结构上一个连杆要比两个连杆截面要大许多,但由于单连杆推动锯框时,切割石材时不可能完全对中,锯框在切割时会有左右扭动。这个力要由滑轨来承担。所以只有左右定位的滑轨才可以用单连杆。

三、 按荒料运动方式,可分为荒料固定式和荒料顶升式;锯框升降,荒料固定式,因效率太低(现已被淘汰),荒料升降式即常说的顶升式。该结构可把锯框在切割时固定牢固,为高速切割提供基础。现在绝大部分排锯都是按顶升式来设计;

篇7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

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占有重要地位,整体结构设计水平的高低对于整个建筑的美观度和安全稳定性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进行正式施工操作之前,需要做好结构设计方案以供参考,如果结构设计欠缺合理性,不但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而且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保证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使用寿命为依据,不断提升结构承载力,并以施工现场施工环境为参考,实现与环境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梁、柱、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因为在实际结构设计中,梁柱的设计关系到整个房屋的承载力,所以一定要保证良好的设计位置和材料的使用。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对土木工程来说,工程建设优,质量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就是核心。施工技术主要分为前期考察、方案设计、后期效果评估以及日常维护等几个方面,为了实现土木工程高质量的要求,需要在施工时结合地基、混凝土以及深基坑支挡技术,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勘测地形,分析环境等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其次,要做好施工设计,设计合理的方案,然后,需要对施工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与防水材料,并且要保证各种材料的质量,当然,还要使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并且要配好混凝土的使用比,焊接钢筋,从而确保土木工程的顺利进行。

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

对于土木工程建设而言,对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要点把控,都要求做到准确无误,所以,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关系,在施工阶段做好优化配合工作,从整体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整理。要知道,土工工程施工过程对于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其本身包含的要点非常广泛,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应用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施工方法和技术要点的合理把握和运用。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土木工程包含建筑领域所有建设类型,所以,结构设计和技术要点管理就成为土木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维度,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结构,才能确定使用相应的技术来完成建筑。因此,合理性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前提,科学性是技术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结构科学与技术合理的有效搭配才能制造出完美的建筑,两者共同构成土木工程的核心。在土木工程不断发展的完善中,深基坑支护具体构成结构设计也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设计水平有所提高,精准度提升,安全性水平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滞后性,施工技术水平有限,经常受到经济因素影响等问题,致使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受阻,施工技术与现场实际适应情况不断降低,这些严重影响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具体构成结构设计发展,为了降低结构设计受经济、技术、设备等的影响力度,需要得到设计单位及施工人员充分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具体构成结构设计的水平,把深基坑支护作为发展依据,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与现场适应性水平,从而推动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具体构成结构设计的长足发展。

4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关系的协调措施

4.1加强对钻孔灌注桩基础的设计

钻孔灌注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高低。在实际的施工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图纸和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从成本以及技术出发,大部分施工人员会选择旋挖技术,它采用的桩承载力更强,质量要求更高,其使用价值与价格是相符的。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施工图纸上将相应的设备进行明确标注,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

4.2在施工设计中加入深基坑支护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是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深基坑支护是深基坑施工的保障。在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过程中,针对每个施工环节、每个施工工序都要严格把控,对于那些关键工序和重点工序应该设立停止点,以确保基础工程的每项工序能够顺利实施。因为我国占地面积大,幅员辽阔,这就造成了地质多样性,所以,对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操作来说,需要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管理,精准把握设计参数和开挖深度,做好排水工作,兼顾四周围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定性,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可以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小组划分,对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包括施工的时间和具置,制定详细施工方案,把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提前分析,制定紧急预案体系,如此,就可以对突发性问题进行有效应对,还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证施工质量,也不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一举两得,实现共赢。

4.3设计与技术协调需要加强工程监管

想要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建设工程结构设计内容和施工技术之间实现协调发展,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众所周知,无论何种工程项目,在施工操作的时候都离不开合理的设计图纸作为依托,因此,要求设计工作者提前对施工现场做好勘察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合理的可行性观点论证,全面考量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要求项目施工单位在工程完成以后,加强对每一个细节的监管力度,在施工技术方面保证设计结构要点得到有效落实。第一,制定的施工方案一定要科学合理;第二,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施工操作标准要求,优化结构设计;第三,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和位置,使用最佳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有效结合结构设计和应该运用的技术,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建筑整体使用性能。在对工程进行施工建设的时候,不但要做好项目结构的优化工作,还应该与施工技术不断融合,实现协调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新型施工技术,加强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把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发展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肖丽媛.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59.

[2]杨春苗.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J].江西建材,2014(23):18.

篇8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设的概念

土木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学科,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土木工程的目的是形成人类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功能良好且舒适美观的空间和通道。它既是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象征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超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巨型大坝、复杂的地铁系统不断涌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演变为社会实力的象征。土木工程包含了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要对工程的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符合居住或者通行,结构设计的合理和科学性是前提,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保障,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建造出完美的、合格的房屋、桥梁、公路等。

2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有效结合

2.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通常情况下,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一般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式设计,部分地方用到大理石、沥青等土木工程材料。根据力学性能,对建筑物设定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是建筑施工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能给建筑物带来良好的视觉美感,还能提高其相应的建筑学性能,达到抗震抗压、防漏防潮、冬暖夏凉的优点。在房屋结构设计中,梁柱的选择和设置是十分关键的,梁柱横截面积小,但承受的房屋整体压力较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设置良好的位置,保证梁柱能承受起一定的压力。实际的梁柱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填充法,可根据房屋高度和压力适当调整梁柱横向和纵向的力,还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为后续房屋美化和装饰提供便利。在道路以及桥梁的结构设计中,同样也要保证路基或者桥墩的坚固和稳定性,根据不同的压力选择合适的路基材料或者桥墩类型,满足其结构力学性能。

2.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贯穿土木施工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的工程探测到后期的竣工验收都需要施工技术过硬,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研究房屋建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是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等问题的,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的实施,例如横梁的和截面积的设置,对于连接节点的强化,混凝土的稀释度等等,这些都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具体的土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土木工程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2.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合理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配合上良好的施工技术,能够确保工程的低成本、高性能以及高效率,这就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在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而科学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能够简化施工程序,优化施工质量,从而到达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仅仅只有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无法顺利完成整个土木施工全过程的。结构设计好了,如果施工技术不到位,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土木工程会存在很多漏洞,而弥补施工漏洞就会给土木工程带来工期延误、成本加大的问题。所以一个土木工程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协调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系,提高土木工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要求其全面掌握整个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状况,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设计,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加强对施工阶段的管理,以保证土木工程的顺利开展。

3如何协调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关系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都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所以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协调上要进行全面合理的考虑,才能实施,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3.1深基坑支护设计目前国内大多数施工建筑队伍对于土木工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内容上,一般都不会再施工合同或者施工图纸上展示出来,这给施工造成了极大的难度。首先在施工结构设计上,设计人员或者单位必须要根据图纸上所标注的建筑实物,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工程施工能力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法,同时还有根据基坑侧壁的土质和高度,给施工队伍提出有关支护的原则性建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基坑支护设计中还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进行结构设计,以此提高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是,现有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无法跟上计算机结构设计的步伐,造成了结构设计领先于施工技术的局面。针对这种问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单位和技术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掌握先机的深基坑支护知识,更新理念和方法,根据计算机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出适合的配套的施工技术,保证土木工程的有效实施。

3.2着力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行业仍存在着理念滞后、技术欠缺的缺点,国内标志性建筑业无法同国外相比,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上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创新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理念,以此来解决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协调问题。当然,事在人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相关设计院、施工队着力于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水平。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避免将过多的主观因素带入施工过程中,以免施工出现问题和误差,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设计院要创新理念、更新技术,创造出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对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培训,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传输给一线的施工人员。

3.3引进钢筋机械连接技术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是目前一项高端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目前国内大部分土木工程都能设计出相应的钢筋机械连接结构,但是由于操作技术不到位,很少有土木工程施工队伍具体的实施过,国家建筑领域的相关单位也没有对这种技术进行有关的技术指导和约束,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普遍不愿意采用。但是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操作简便快捷,使用性很高。如果国内对这项技术有合适的引进和正式使用,将对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统筹配合方面带来一次巨大的突破,也是土木工程行业中一项新技术的飞跃性发展。

4结语

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完美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推动了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所以,在土木施工环节中一定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同时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对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苗.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J].江西建材,2014(23):18.

篇9

某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商住两用合体综合楼,主体楼设置30层,地下车库及储藏室共2层,该建筑物总高为102 m,总体建筑面积为61 000 m2。在建筑物四层上面安排了转换层,其结构形式为厚板式,在厚板式结构层上面为剪力墙结构。经过对转换层进行测量,其平面尺寸为38.70 m×38.20 m,总体建筑面积为1 490 m,转换层在边柱部位的厚度为3.1 m,其他部位均为2.2 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了C40,每立方米的浇筑量为2 860,核心筒位置是用双板层建造的。不管高层建筑属于哪一种类,都必须在整个建筑结构里进行转换层的安置。不过由于转换层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就需要在安排转换层时必须严格在整个施工阶段把握施工工艺,利用模板进行支撑、制作钢筋将其绑扎之后进行固定,还可以利用混凝土浇筑,并且在整个施工工程里对裂缝进行控制等措施全面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以及转换层的合理安排设计。

2 转换层的具体施工技术

2.1 模板工程

2.1.1 底模板以及支撑系统的设置

设置支撑系统时,可以利用钢管脚手架进行主要的支撑工作,将脚手架的大小控制在48×3.5 mm,然后根据有关的参数标准等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例如需要计算立杆、剪刀撑等指标。在立杆的顶端位置需要设置顶托,底端需要铺设垫板,主楞骨要利用大小为100 mm×100 mm的方木,次楞骨主要采用大小为50 mm的厚方木,而且要求将厚度为0.6 mm的塑料薄膜铺设在大小为12 mm的竹胶合板模版上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底部温度的散发。通过立杆的方式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这种做法可以创造有力的施工条件以及满足荷载的需求等。要求保证纵距在560 mm之间,双立杆之间的距离在270 mm左右,步高控制在850 mm左右,横向距离要保持在400 mm左右。要求双向扫地杆之间的距离在3 600 mm之间,与此同时要设置相应的双向剪刀撑。针对转换层安置在边梁部位的情况,要将转换层的厚度规定在3.1 m,而且需要做好对三层外挑1 080 mm的安置工作,在竖直的方向上将其固定在三层楼板上面,与此同时还需要将10槽钢按照规范进行安置,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立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在处理边梁的混凝土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工作,确保支撑系统起到正常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支撑起转换层。

2.1.2 侧模支撑

转换层需要设置在16.21 m的标准高度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出现胀膜等现象,确保混凝土达到相关的质量等要求,施工过程中使用全钢的高度为3 170 mm的侧模。与此同时要做好侧模的固定工作,利用规范的锚固螺栓对其进行固定,此外在链接锚固螺栓以及混凝土等时要注意正确的方式,保证整个支撑系统的稳固。把二、三道螺栓固定焊接在钢筋上面,如果结构无柱,则需要把第二螺栓固定在梁上准备埋设钢筋的位置,把第三螺栓固定在10槽钢处。针对大模板散热过快,易加大混凝土表面和环境的温度差距,甚至超出25℃,这就需要在施工时将钢模版进行拆除,有效的控制二者之间的温度差距。

2.2 钢筋的制作以及绑扎钢筋的技术

在主体结构进行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钢筋,因此其施工工艺是如果制作钢筋以及绑扎钢筋需要用到的技术。所以,首先需要将一些U形的钢支架按照一定的距离固定在钢筋的四周,主要用于确保钢筋的垂直程度以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除此之外还能够在绑扎转换梁钢筋的过程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在对转换梁的钢筋进行绑扎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高层建筑在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2.3 混凝土施工准备

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在施工之前不但要准备好使用材料、所需施工机具以及施工工艺技能等,还应该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材料及设备进行合理分配,如:水泵、测温设备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施工方案的编制进行合理设计,这关系着施工操作的实施过程。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将重点放在降低约束,划分尺寸等方面;并参照相关的参数指标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温度做好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将材料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2.4 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防裂技术以及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梁核心中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的现象,需要在梁中沿着竖直的方向设置两套专门用语降温的循环管道以及水箱回路,其中循环降温管的管径规定为25 mm,而且要求管道在两个方向上的间隔距离要保持在50 cm,在对混凝土进行加温过程中,需要利用降温管尽量的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输送出去,最大限度的把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到最低程度。可以将20%以上的水泥通过与14.75%的粉煤灰掺入进行替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混凝土的水化热以及水灰比最大程度的降低,与此同时还能更加便于和易混凝土。还可以参入一定量的缓凝剂,这也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一个有效方式,同时还对水化热的峰值起到延缓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在梁底模以及梁侧模等位置加盖2层塑料薄膜等,作为其保温层,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散热以及蒸发等过快的现象,防治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距过大。根据相关数据可以知道,该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夏季八月份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胶合板的内外部温度差距一直在22~30℃之间变化。在对混凝土表面养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的8 h之后,加筑120×120 mm(h)砖进行维护工作,而且养护时间必须在一个星期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测量工作,在监控时可以利用JDC- 2电子测温仪,通过在整个平面上设置9个测试点,然后在每个测试点上在安装3个测温传感器、探头等,该工作需要在对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就进行埋设。混凝土的整个升温过程中需要利用测温仪每2 h测试一次,在混凝土降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测温仪每4 h测试一次,在后期阶段只需要每个6~8 h测试一次即可,在测量混凝土温度时还需要对周围大气的温度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测试数据可以知道,在实际测量中心,其测试最高温度达到73.8℃,板底和板面的温度分别为55.6℃和50.3℃,说明混凝土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距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的使用功能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在主体结构上进行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但是由于转换层的设计过程中相对复杂,施工时还要遵循常规的施工工艺技术,所以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进行设计和施工。在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往往需要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载,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位,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入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对于促进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篇10

1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阶段,新建建筑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引起的加固越来越多,拆除重建显然不是首选,不仅浪费资源,建设工期也会无限延长,随着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逐步展开,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通过结构加固可以使得老旧建筑提高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扩展使用功能,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1可提高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

由于建筑使用环境差别大,在长期外环境作用下,尤其是沿海碱化侵蚀,甚至建筑长期使用不当且不能够正常维护,其耐久性必然降低,通过有计划地实施结构加固补强就能较好地解决工程耐久性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既有建筑结构鉴定加固工作,能够很好地预防结构坍塌失稳,确保使用期内的正常使用。然而加固后使用寿命如何界定的问题尚有待商榷,因为涉及新旧建筑共同存在的问题,有关规范提出过加固后延长30年使用期的规定,中石化设计院在处理东营某小区燃爆事故加固方案中采取了原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减去已使用15年即35年设计使用期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办法。

1.2是新建建筑处理质量隐患的需要

在新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混凝土施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较多,特别是主体结构施工或验收前实施的回弹检测以及补充抽芯检测判定混凝土标号远低于设计值的情况,处理这类问题主要依靠结构加固,目前加固的方案主要有粘贴碳纤维,除非确有凿除重新浇筑的必要,碳纤维加固的好处是原设计截面积不改变,容易被各方所接受。

1.3是处理燃爆、火灾等突发事故伤害的需要

目前由于燃气爆炸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其会导致财产损失大甚至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社会影响恶劣,相关部门在处置突发应急救援的过程中,首先是安置救助工作,接下来紧急的事情就是鉴定结构安全和财产损失,分析事故原因,结合房屋受损程度尽快实施加固工作(见图1)。

1.4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需要

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中,一些老的建筑受制于原有建筑技术和材料供应的影响,加之常年风吹日晒,外墙开裂脱落,结构构件锈蚀,抗震性能不足,但建筑风格独特,确有保留的意义,通过结构加固和改造,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结构加固还可以通过墙梁置换扩大使用空间,但就抗震能力来说,不同历史时期受到当时技术、经济等各方面制约,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差别很大,原来的一些建筑很难满足现在的抗震设防要求,尤其是汶川地震后,国家对学校、医院等提高了设防标准,目前各地对学校、医院原有建筑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局部或整体加固(见图2)。

2建筑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

2.1先鉴定后加固的原则

结构是否需要加固及加固深度应通过结构可靠性鉴定确认,通过结构鉴定分析,判定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引发的原因,是结构老化还是燃爆破坏后再行制定加固方案。

2.2加固方案要经当地施工图审查机构确认

招录队伍开工前要先行施工图审查,确保加固设计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单位拿到图纸后要熟悉现场并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

2.3加固工程应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质量合格和环保节能

加固工程结构本身存在种种缺陷和损伤,其可靠度低,也可能因增加新的荷载而导致承载力不足,因此在选择结构加固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结构的实际状况和加固后结构传力体系的改变,确保结构可靠[1]

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对策

3.1深化施工图节点设计并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既有建筑加固工程与新建建筑具有很大差别,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实施;二是加固方案一定要和原有建筑结构型式吻合,尤其是砌体结构大空间转换;三是必须先行结构鉴定(见图3)。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固方案中要有如何原结构构件的拆除、保护和保留,新旧建筑的连接结合节点处理,例如在某疾控中心办公楼改造加固中,施工人员在实施原有结构混凝土柱型钢包括中盲目切割柱与墙体的钢筋拉结后简单用砂浆封堵,降低了柱间墙体的抗震性能,受到了相应处罚。

3.2构建全过程工程质量管控体系

编制的施工方案要突出质量管控环节,明确报验及验收环节,建立明晰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3013和相关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科学制定施工质量目标,落实好五方责任主体职责,加固工程分为拆除和补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实施都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不得野蛮操作,拆除需要专用设备器具的不能用简单的破拆替代,拆除原有构件墙体时一定要熟悉原有建筑图纸,如果没有图纸的一定要先探查再行下道程序,无论破拆还是隐蔽都要报监理签验,留好图片影像资料,某加固工程在拆除原有地面时盲目操作导致个别预制楼板损坏[2]。

3.3做好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工作

在一些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进行很好的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加固施工属于专业操作比较强的行业,需要常年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切不可从劳务市场盲目招揽零工,即使是常年作业的技术工人也要针对具体项目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因为每个项目的情况不一样,结构型式、改造模式、使用情况等都要通过培训指导让每一位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掌握。例如碳纤维粘贴需要专用设备操作,对材料的性能及使用要求要领会,原有建筑的拆除破损要注意保护既有承载构件等,新区医院加固改造别提出静力切割技术,该规定要求:本图中所涉及的拆除必须采用静力切割拆除,严禁采用振动拆。

3.4作好质量过程控制工作

结构加固工作是全流程控制,既涉及对原有建筑的破拆,也涉及新建部分的施工,一定要强化过程控制,结合设计交底和现场实际,对应每个环节都要做到报验,遇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及时报设计会商处理意见,严格执行相关结构验收规范的标准要求。下面列举关于碳纤维施工检查的具体要求:(1)材料要求: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必须选用聚丙烯腈基(PAN基)12k或12k以下的小丝束纤维,严禁使用大丝束纤维;结构加固用的纤维复合材必须采用满足加固规范要求的连续纤维与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复合而成。(2)检验要求:使用前必须按加固规范相关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进行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检验时,实测的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C=0.99、保证率为0.95的要求

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安全管控对策

4.1加固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规定,国务院和住建部分别出台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规程》(建质〔2014〕154号)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于指导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2020年国家、省、市政府相继出台并了政府工作人员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安全,重点夯实属地管理责任,把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下移到乡镇街道办一级,住建部还出台了文件,规定了建设单位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4.2加固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加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除了满足新建工程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外,更要针对加固工程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安全对策,首先原有建筑结构型式是什么?哪些部位需要拆除?哪些结构需要重新支撑等等,例如在区疾控中心旧楼加固改造中检查发现悬挑混凝土板下未加支撑就在上面堆放拆除后的废砖料等,再者,要看原有建筑是否在使用,对于正在使用的功能建筑务必要做好施工动态安全隔离,确保使用人员和施工人员双安全。

4.3加固工程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安全技术交底要做好,操作人员一定要熟悉加固方案图纸,查看施工现场,做好必要的施工围挡,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做好拆除旧料的收集运输,不得胡乱抛掷,每天开工前都要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安全技术交底要经过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下面是几个加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具体案例要求。焊接安全管理要求:(1)焊接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2)电焊作业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使用护目镜和面罩,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3)焊接作业时须配制灭火器材等[3]。施工安全管理纪律:(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2)2m以上的高空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3)高空作业,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方能投入使用。(5)不懂电气和机械操作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6)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把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4.4做好安全动态化检查

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动态化检查,重点检查临边、临口围挡,检查安全帽佩戴,检查是否正确系安全绳,施工单位要配备专职安全员巡查,监理也同步检查跟进,确保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排除。

5结语

综上所述,结构加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其设计和施工更显紧密,施工现场存在边使用边改造的情况,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加固后的质量验收评定需要更加明晰的规范文件指导,新技术新工艺亟待突破,结合近几年参与的加固案例,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兴棣.建筑物鉴定加固与增层改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篇11

一、简述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

建筑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到混凝土后浇带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温度以及不均匀收缩会引起现浇钢筋混凝结构发生裂缝,如不对这些危害很大的裂缝加以预防,整个工程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内容严格执行,在地板、墙体以及梁板之间设置一个施工缝,将混凝土结构分成几个部分,在内部构件发生完全收缩后,再进行施工缝的混凝土浇捣,以这种形式将单独的结构连成一体。通常低温天气是最佳的施工时间,同时也可以确保施工效果。还要注意将含有铝粉的混凝土添加到水泥中会提高水泥的强度,而且必须杜绝不同混凝土之间因出现裂缝而削弱其结构强度。

普遍使用的后浇带分为三种类型:沉降后浇带,这种方法旨在解决沉降差现象;温度后浇带,这种方法主要解决因温度发生的拉裂问题;伸缩后浇带,此法用于解决一些大面积建筑的同时受温度影响以及砼收缩产生裂缝的后浇带施工中。

二、后浇带技术分析

(一)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后浇带技术的设计分析

在进行设计后浇带技术时,必须以严格遵守设计原则,保障其实际的作用效果。在前期,应做到结构细化,量化,以减少温度和收缩力对混凝土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为前提,确保实际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在后期施工中,进行浇筑时,必须对温差和收缩应力进行再次计算后再进行结果叠加,使其低于后浇带混凝土抗拉应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有效的避免裂缝发生,又可以避免永久伸缩缝的设置,保障了工程的整体性。在设置后浇带施工时,要以实际工程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后浇带的作用效果,避开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使内应力分布均匀,通常状况下,后浇带的宽度应控制在0.8——1米之间。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分为平直、T字、V型等。在选择后浇带处的钢筋材料时,最好选择搭接接头火势直通加弯的形式,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对其影响过大而发生胀缩、干缩等质量问题。针对沉降后浇带方面考虑,都会将焊接位置预留出来,结构沉降稳定之后,对其内部钢筋材料进行焊接。挑选一些受力小、不易变形的位置进行后浇带的设置,与此同时还要避开积水多的地方,必要时可以通过添加防水剂来提高后浇带的防水能力,杜绝渗水漏水情况的发生。在混凝土结构趋于稳定后,一般情况下在两边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两个月进行浇筑工作。

(二)后浇带技术的施工分析

由于后浇带施工的工程量小,耗材少,施工简单,因此往往很多施工企业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难以保障后浇带的结构质量。因此要求施工在开工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混凝土搅拌设备、运输设备以及振捣设备等等,这些设备在后浇带技术的运行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确保其齐全性,安全性;在进行浇筑之前,应清除后浇带接缝中的堵头板、杂物、垃圾及铁丝网等杂物清理干净,之后用水清洁湿润其表面,以避免杂物对后浇带结构的影响,确保建筑的整体性,避免渗水漏水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施工中,要将混凝土材料的试配工作做好,所有计量要确保准确性。在搅拌混凝土材料时,其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上,从而保障材料能够搅拌均匀。在结束搅拌后,为了降低混合料坍落度受损,以及水分的缺失,必须在一小时之内参加工程施工。在浇筑过程中,振捣工作一定要到位,保证材料分布均匀,从而确保结构的密实度。

三、后浇带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标准的设置

由于建筑高度和长度的不同,在设置后浇带道数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在施工便利的位置,避开竖向结构的构件。其具体要求有: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具体的后浇带形式,凹形、凸形、平直以及阶梯式。其次、满足收缩的应力以及温差后,使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出后浇带结构的间距以及位置。一般后浇带的间距为20—30米,宽度在0.8—1米之间。第三、确保后浇带的梁和板之间保持连贯不能断开状态。如出现梁与板之间的间隙过大,则可以先把受力的钢筋断开,在补齐混泥土结构后进行焊接;如两者之间的间隙较小,便可一次性进行钢筋配足,确保后续施工的进行。第四、进行基础垫层施工时,要先将基础垫层降低50—100厘米,主要目的在于清除积水垃圾以及对施工裂缝进行处理。第五、尽量保持板结构为斜缝。

(二)后浇带技术应用于基础梁以及地板中

在基础梁及板的后浇带施工阶段,一般采用压型钢板为侧模木方为支撑。具体施工技术要点有:首先、将基础梁、底板中的钢筋网片实施固定,在利用模板、密致材料进行充实填满,以避免砂浆流入其中。同时,为了确保基础梁及底板的防水功能,最好将底板下垫层加厚40厘米,并铺设橡胶止水带及防水卷材。并将止水带设置为20厘米宽,伸入内部结构10厘米。其次、在完成混凝土结构浇筑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于后浇带的两侧砌筑皮砖,同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使用在皮砖上方覆盖多层板。再使用防水砂浆将其空隙堵严,避免水及杂物被带入到其中。最后、当后浇带两侧的压力值达到1.2MPa时,就可以拆除压型钢板。在进行浇筑前,需要先将杂物清除干净,并采用高压水柱进行检验。

【结束语】

综合以上叙述,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施工项目的日趋增多,因此,后浇带技术也被广泛的推广起来,其不仅解决了主楼高层与地层裙楼之间的连接问题,而且对于楼群之间的沉降差异问题也能很好的解决,以及因钢筋混凝土收缩或变形引起的质量问题等等,利用后浇收缩带或者后浇温度带可以将工程质量提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简化工程施工步骤的实施,由此可见,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彻底从根本上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相关施工企业务必要对前人的经验进行高度总结,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制定各种有效的施工方法,进而将后浇带施工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

参考文献:

[1]栗四海,李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357.

[2]曾照.论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271.

篇12

1、地质报告资料准确分析与评判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是整体结构设计重点,上部结构设计目前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包括动力分析,且能运用电子计算机电算程序进行各种计算,包括计算机CAD进行绘制图纸。但是对设计人员来说,地基基础设计远比上部结构困难,主要原因是地基情况比较复杂。虽然经过地质勘探,但地质勘探人员在编写地质勘探报告时,一般均持谨慎态度。作者曾对大量地质报告进行评估,发现安全系数有的偏大,而有的偏小。设计人员在采用地质报告参数时,一般也均采用偏于安全的策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没计人员只审看地质报告中提供的地基参数,未能进行进一步详细分析研究。地质工作者往往对勘探整个建筑物范地基作总的评价,实际上在这个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也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在采用总的地基评价时,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这也是部分建筑物施工后出现问题原因之―。设计人员在地基开挖后应参与现场验槽,这也只能看开挖层的土层状况,对其持力层和下卧层土质也是不能了解的。为了确保地基基础设计安全可靠,往往采取较保守的观点,作者现场观看工程地质勘探整个过程时,发现不少土样在勘探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出现各种裂缝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在地质报告中,有的土质样本出现异常现象,明显低于邻近勘探点的强度,如果不加分析而盲目采用,这时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要比工程地质报告大得多。

某市地基条件较好,表面为杂填土外,其下大都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等风化凝灰质粉砂岩等,其岩性差别较大,包括岩石硬度,以沉凝灰岩类层最硬,凝灰质砂砾层次之,粉砂质泥岩最软。该岩层可作为高层建筑持力层,设计人员应对地质报告进行充分分析,理解地质勘探人员的意图,必要时应与他们进行商讨,才能提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某商业大厦主楼为高层建筑,地面22层,顶层旋转餐厅,地下2层,楼群高7层,主

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箱形结构.落在第四层中等风化凝灰质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棕红―棕灰色,岩芯呈l0~40cm不等柱状,采取率一般可达80%以上,矿物蚀变减弱,不同岩性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地质勘探报告中表2-1提供第四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各钻孔土样编号及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采用天然湿度试样,这是由于岩样进水易开裂,不能采用饱和试样,按国标《建筑地基基础没计规范》GBJ7-89附录五进行统训并按附录九公式(附9-1)计算

frk=Ufr-1.6450fr

计算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由表1可得:

样本数n=15、平均值 ufr=12.41Mpa、标准差 frk=4.63Mpa

容许承载力设计值 f=0.18frk=800kpa

分析表1,钻孔ZK-7二组土样,差异较大,孔ZK-8,frk=4.79Mpa又偏小,导致其值偏低的原因是由于钻孔取样时直接破坏岩性,人为造成岩芯裂缝,而且该钻孔部位并不在高层建筑的范位之内,因此我们在高层地基承载能力评价时,应将钻孔ZK-7、8的数据不列入计算之内,则参与土工试验成果评定的数据个数为:

n=llufr=ll.99Mpaofr=2.51Mpafrk=7.70 Mpaf=1.38 Mpa

此值为地质勘探报告f=800KPa的两倍,为了谨慎起见,将上值取平均值,则:

1.59 Mpa+1.38 Mpa+800 Mpa

3=1.25 Mpa

设计时取1.20Mpa,其值为地质勘探报告800KPa的1.5倍,符合实际情况,比较合理,

土体完工之后半年,证明上述论点是正确的。该地区地基情况较好,应充分利用地基实际承载力,降低高层建筑总造价。

该区地基普遍较好,但个别地段还存在铰差地基情况。局部地段尚有滑坡地质构造,设计人员应予重视。在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中详细地了解和评价地质报告是极为重要的。由于高层建筑一般有地下室,作者认为若采用筏形基础不如采用混凝土箱形基础。采用筏形基础时,由于该类型基础结构刚度比箱基要小的多,因此其结构耗钢量往往偏大,技术经济指标不好,而且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室防渗处理也比较困难,不如箱形基础,钢筋混凝土外立壁防渗远比筏形基础好处理,减少地下水渗水的隐患。作者曾对多个高层基础设计作过比较,得出上述结论。

2、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

近十年来,随经济进一步开放,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一般均设有地下室,

其深度均在5m以上,为了给深基坑开挖和箱形基础施工创造条件,必须对深基进行支护,其支护系数不仅仅需要承担土的主动土压力,而且常需要达到防渗的目的,防止地表潜水地下水渗入基坑,其支护费用高达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超过千万元,大约占工程总

造价10%左右,沿海地区冲击平原,地下水较丰富,地表以下三米以内为杂填土,其下大部分为饱和软土,一般多为淤泥,因此给土方开挖和基础施工造成很大困难,故深基坑需达到防渗目的,支护方式目前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搅拌桩,或两者相结合,起到挡土支扩和防上地下水渗入基坑内。

2.1支护系统侧压力

2.1.1支护系统计算理论

支护系统的侧压力包括主动土压力和水压力,土压力计算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挡土墙理论库仑公式和朗肯公式,这是由于目前尚无完整和成熟的支护系统侧压力计算理论,但是应当指出该两套公式均按平面内受力推导的,而深基坑支护属于空间问题,故两者不一致,其次是挡土墙是先施工后填土,设计人员对填土可提出一定质量要求,因此土的内摩擦角ψ和土内聚力c值均已知,其值较稳定,因此挡土墙计算公式求得较精确,可靠性高。深基坑支护在原地基土上施工,在地表面以下3米左右之内均为杂填十,在市镇地区杂填土多为砖瓦碎 片与城市垃圾,其比例有的高达70%以上,其成分与埋深也不均匀不稳定,勘探单位提供地质报告中凡是杂填土均不列出力学参数,故内摩擦角ψ和土内聚力c均无值,然而在应用库仑和朗肯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时要用该两值,当杂填土较厚时,这给深基坑支护系统设计增加难度,因此其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差。作者认为杂填土内聚力值c应取零,不予考虑。对国内外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扩失败实例分析来看,除支护设计有误和施工时技术措施不妥外,其中有一条是地基土和地表潜水不稳定,设计时选用参数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深基坑支护设计可靠性较差有直接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土压力目前采用计算理论不能满足设计使用的要求,其可靠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仍依靠施工技术人员的经验,这有待于科技工作者通过科研和实践相结合基础上提出较为完整的计算理论。

2.1.2 地表潜水产生的水侧压力

挡十:墙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水的侧压力,因为在设计时挡土墙背后土体采用排水技术措施,设置排水盲沟(如砂石盲沟)和排水管,将墙后土体中潜水及时排出,不但大大降低地表潜水产生的水侧压力,而且墙后土质含水量也比较稳定,故土的力学参数和相应土质也相应较稳定。深基坑支护不但要求承载墙后土的主动土压力,而且要求达到防渗要求,以免地表潜水流入基坑内,故基坑支护系统要承担土中水产生的侧压力,这一点与常规挡土墙设计有较大差异,挡土墙施工后其工作条件较稳定,而基坑支护条件往往多变而差,如挖土施工顺序,地面施工条件等,地面堆积过多施工机具和材料,在支护系统上行使汽车,施工用水直接渗如地下,挖土机械在挖土时超挖等,因此深基坑支护系统附近土体水分处不稳定状态利支扩系统工作状态多变。:

沿海地区地下水较丰富,地基土多为淤泥,处于饱和状态,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产生侧压力,杭州市某大厦高层基坑支护出现较大事故,当时正处于雨季,一场大雨后Φ900m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顶部出现较大位移,致使附近建筑物出现较大裂缝,作者从现场考察后经过分析,土体中水分突然增多,造成围护桩后水侧压力迅速增人,是造成这次事故主要原因。冈此在富水地区,深基坑支护系统应该考虑地下水产生的侧压力的作用。

水压力取值大小国内文献尚无具体规定,若取值过大,基坑支护费用将增加,若取值过小,安全系数过小容易出各种重大事故。地下水对深基坑支护结构作用的侧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结构和土中含水量大小,土的密实度、空隙比e、液性指数Ic等土参数与地下水产生的侧压力有极大关系,e和Ic值大,说明土中自由水比例大,土中自然水能直接传播静止水压力,当e和Ic值较小时,上中空隙间水多于自由水,空隙水是由于受土中电子吸附作用,附着在土粒间的土粒表面,故空隙水产生的水压力不直接传播静水压力,这是由于土粒之间空隙水产生水压力儿乎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目前尚无大量实验数据建立空隙比s和液性指数Ic与土静水压力建立相对函数关系,这有特于科研工作者作深入研究。

2.2 水压力测试

如何确定土中水压力大小,尚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作者认为最好在见场测量土中水

压的大小,本文根据有关材料作简略介绍如下。

2.2.1 测压计工作原理

电测式测压计在孔隙水压力作用在该仪器的特殊金属薄膜上,由薄膜产生变形引起电阻值(或电感、电磁值)的变化,这是一种力传感器,如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生产的电测式侧压计,由这种力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通过动态应变仪接收放大,由示波器输出记录信号,测试饱和土孔隙水压力的数值。

2.2.2 测压计的率定

测压计在正式使用前应采用平衡电阻,对测压计内阻不平衡进行调整,平衡电阻的阻值应经过计算确定。每个测压计出厂时均标有率定系数,可是由于应变仪和示波器参数不完全一样,所示要对新购买的测压计进行率定。其方法是利用加压设备将测压计的进水和压力表并联,然后进行分级加压,根据精度要求,一般以lOKPa为单位,逐级加压,绘制率定曲线,为了提高精度,应经过多次反复加荷后求出串定系数K,这需要采用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2.2.3 测压计的安装和埋设

在土中安装和埋设前必须在测压计引出线附近进行密封防水处理,为了确保仪器进水口畅通,防止泥浆堵塞进水口,应在进水口处用中砂形成一道人工过滤层,用钢丝网包裹。

埋设前在埋设点先进行钻孔,钻孔埋没深度在测点标高下100mm以下,在孔底填砂,将测头迅速放入孔底,再在测头周围和上面填砂,并适当压实:最后用粘土将钻孔严密封好。若在一个钻孔内不同深度埋设多个测头,应将每个测头上下填砂,各测头之间用原土填塞,其密度应尽量与原土相同。埋设时测头电线不应拉得过紧,并应注意测头放置平整,及时调试仪器,确认工作正常后方可填砂。由于测力计在埋设时需钻孔和填砂填土,必然会破坏原土孔隙水的水压力原始平衡状态,为此应在埋设侧压计后停歇10d左右,使其埋设侧压计部位水压力恢复到原始状态,此时测得水压力才能准确地反映土中水压力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设计深基坑围护结构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且拄术经济指杯较好。

2 3深基坑围护结构安全系数

2.3.1现状

目前建立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理论,仍借用挡土墙设计方法,故没计人员在设计时仍采用挡土墙设计安全系数,但也有不同意见,有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挡上墙是永久构筑物,而基坑围护是施工时所采用的临时性技术措施,故应采用较小的安全系数。从国内深基坑围护大量实例来看,其安全系数相差较大,有的过大,有的过小,凡是深基坑支护失败实例来看,往往与其设计安全系数过小有直接关系。

2.3.2 安全系数选用

深基坑围护安全系数的确定由设计者自定,作者认为安全具体确定应与现场具体情况而定,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或煤气等市政管网.工程地质报告中提供土质参数较差时,应选用较大的安全系数。作者认为不能盲目套用工程地质报告有关参数,应对现场土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合理地选用各种土质参数,特别是土的内聚力c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减,以提高计算结果可靠性,提高支护结构安全系数。

2.4 深基坑支扩结构选择

篇13

由于在我国应用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时间相对比较短,相应的具体施工技巧与设计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虽然钢结构工业厂房拥有的优点比较多,可是其属于一种材料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缺点,比如易锈蚀、防火性能差等,这些因素必须在施工与设计过程考虑。本文则将其划分为两大部分进行讨论。

一、归纳钢结构工业厂房的优越性

钢结构工业厂房的主要优点在摘要部分有所涉及,具体来看,从施工速度上,能够工业化批量生产钢结构构件,安装快捷,施工简单,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从其自重上,可以减少大约三成的建筑物结构质量,尤其是地震设防烈度比较高与地基承载力低的地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相比有着更好的综合经济;从环保方面上,钢结构体系这是环保型绿色建筑体系,从其自身上钢材这个材料拥有高效能与高强度,因此具备特别高的再循环价值,这样就导致并不需要借助制模施工。

二、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图纸的重要性

不管工程是属于什么性质,图纸则是属于工程设计的依据。在设计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组织施工单位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会审图纸,将施工图纸当中的“错、漏、缺、碰”等检查出来,力求在施工之前解决这些问题,将因为图纸问题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减少。钢结构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必须针对制作阶段与安装阶段,在这其中的制作工艺从其内容上来看还应该将制作阶段各个分项、工序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包含其中,加上各项具体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制订的措施。

三、钢结构工业厂房支撑系统设计原则

为了对钢结构厂房的空间工作作出做出有效保证,导致钢结构厂房的整体刚度有效提升,将纵向水平力传递与承受,从而对过大杆件变形有效防止,避免压杆失稳,从而可以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保证,必须按照厂房架构的形式,设置车间吊车、厂房的高度、跨度、振动设备、温度区段的长度等这些情况对可靠的支撑系统进行布置。在厂房的所有温度区段还应该设置稳定的柱间支撑系统,将其和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的布置做到相协调。下柱支撑的位置是决定厂房纵向结构变形方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温度应力的大小,最大限度的在温度区段的中部设置下柱支撑,从而让吊车梁等纵向构件可以按照变化的温度实施相对比较自由的往区段两端伸缩。如果温度区段有着并不大的长度,那么往往在温度区段的中部设置一道下段柱支撑,可是温度区段其长度比一百五十米大的时候,那么为了对厂房的纵向刚度保证,则应该将两道下段柱支撑设置在温度区段内,相应其位置也应该最大新都在温度区段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内进行布置,而为了对过大的温度应力避免,这就必须在两道支撑的中心距离规定在七十二米以内。

四、针对钢结构工业厂房抗震性设计的重点

在设计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抗震要求当中必须注意:从整体布置方面必须要求厂房结构的质量与刚度做到均匀分布,从而做到厂房有着均匀的受力,协调变形,最大限度对受到不均匀结构刚度对抗震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厂房的横向结构比较适宜采用钢架或者是使用屋架与柱有一定固结的框架,从而做到对钢结构的受力性能充分利用还可以减少横向结构变形。除此之外,从一般情况来看,钢结构厂房的破坏并不是由于杆件强度不足而往往是因为杆件失稳造成,因此合理布置支撑系统,从而对厂房整体稳定性的结构保证,这一要求对于钢结构厂房显得特别重要。另外,基于地震的作用下,往往会存在着低周疲劳作用,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应该高度注意其对厂房的影响。在设计机构连接点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对节点的破坏不先于结构构件的全截面屈服保证,还应该让结构构件可以进入塑性工作,这样就可以将地震能力充分吸收,将其抗震能力发挥。

五、设计钢结构工业厂房耐热能力的重要性

在之前篇幅当中已经提到钢结构工业厂房有着比较差的防火能力,如果钢材受热达到一百摄氏度以上的时候,伴随着升高的温度,相应钢材的抗拉强度也会降低,从而将其塑性增大;而当温度达到二百五十摄氏度左右之后,则会略有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而却降低塑性,则会呈现蓝脆的现象;如果出现温度比二百五十摄氏度以上,钢材就会呈现徐变的现象;钢材的温度达到五百摄氏度以上,那么强度则会降低,从而塌落钢结构。有鉴于此,如果钢结构其表面温度是处于一百五十摄氏度以上,那么则会实施防火及隔热设计。针对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施工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着特别繁冗的问题,在这里也仅仅是分析研究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六、埋设施工过程当中地脚螺栓的问题

由于钢结构工业厂房建筑稳定性的根本所在就是看是否拥有坚固的地脚螺栓,地脚螺栓的精度直接关系钢结构定位,埋设地脚螺栓还应该对其精度进行严格保证,具体的埋设地脚螺栓其精度为:标高±5.0mm,轴线位移±2.0mm。安装柱地脚螺栓之前,那么还应该把平面控制网的所有轴线投测到柱基础面之上,全部实施闭合,这样就可以对螺栓的安装精度进行保证,随后按照轴线放出柱子外边线,等待安装钢柱地脚螺栓的承台架子搭设好之后,在钢管架子抄测所需标高。

七、归纳吊装钢结构的注意事项

具体来看,吊装钢结构的过程当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必须弹出柱脚的地板十字线,弹出地脚螺栓的中心线,清理干净柱脚剪力孔,等到钢柱就位之后,将标高进行调整,紧固螺母。将某一个区域范围内的钢柱吊装完毕之后,吊装连系杆,从而可以对钢柱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保证,这样就导致吊装钢梁的时候钢柱并不容易变形。将钢梁进行吊装,两对钢梁空中对接,初拧高强螺栓,使用四道缆风绳拉紧第一根钢梁,有效预防钢梁倾斜向一边。

八、解析吊车梁系统的安装难点

针对钢结构工业厂房进行施工的时候,安装吊车梁就必须严格根据规范从柱间支撑跨,柱间支撑安装连接之后已经对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空间刚度单元形成,在此处安装其主要具备两个优点,一个就是对安全保证,另外一个则是对吊车梁按扎U谷不会影响柱子的垂直度保证。而且在安装的过程当中,针对端部截面误差比较大的吊车梁底部还应该配调整垫块,相应的这个垫块在调整吊车梁系统之后还应该对其实施焊接固定。根据事先测放的定位线精确对中。连接制动系统还必须固定调整吊车梁之后正式对接。借助高强螺栓连接吊车梁和制动板,为做到对连续施焊对高强螺栓连接有效预防,并且实施初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