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技师技术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厨师技师技术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厨师技师技术总结

篇1

一、前言

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主流处理技术是填埋和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不

能利用资源,还会产生渗沥液及臭气,长期污染环境。垃圾焚烧发电可以利用垃圾的热值产生电力,减量化、无害化效果也很明显,但是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效果还不明显、垃圾热值较低的现状来说,其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其产生的烟气和飞灰也存在环境风险,如果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运行,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注重源头分类,二是要改变生活垃圾的焚烧方式,即进行某种方式的预处理,分出垃圾中热值较高的部分进行焚烧,这样,垃圾焚烧炉的造价就会大幅降低、焚烧温度会高而稳定、炉渣的无机化程度会更高、发电效率会更高、环境风险也会降低。生活垃圾消解(湿解)处理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二、我国的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我国的生活垃圾属于混合垃圾,含水率约50-60%,其中厨余垃圾约占60%(含水率约70%),可燃物(塑料、竹木、纺织品等)约占20%,还有少量无机物(砖石、玻璃、金属等),成分极其复杂,但依比重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类:

1、轻垃圾(可浮于水面):主要包含塑料、竹木、纺织品、皮革、油脂等;

2、重垃圾(会沉于水底):主要包含砖石、玻璃、陶瓷、金属等;

3、易腐有机垃圾(消解处理后会变成泥土/浆):主要包含厨余垃圾、废纸等。

可见,影响垃圾焚烧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厨余垃圾,将其剔除是预处理的主要目的。

三、生活垃圾消解(湿解)处理技术介绍

生活垃圾消解处理技术也称为湿解、蒸煮、湿热、热水解、steam autoclaving处理技术,即在压力容器内利用高温高压水蒸汽与生活垃圾直接接触并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力(一般≤8kgf/cm2、174℃)一段时间进行处理的技术,可以起到消毒、减量化、使易腐有机垃圾粉碎、脱水、分解的作用,而其它成分变化不大,从而使分选变得非常容易。

目前国内外都有使用消解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工程案例,各自的工艺有很大不同:

1、国外:采用卧式旋转消解罐(从蒸压釜改造而来),其直径可以很大,罐内壁设螺旋抄板,垃圾经水平输送机装罐,罐朝一个方向不停旋转,即可装满;消解处理完毕,泄为常压,打开罐盖,罐朝相反方向旋转,即可排净垃圾,再进行干式分选。此工艺垃圾在装罐前无需分选,装、排料不存在堵塞的问题,处理过程中罐可旋转,使反应均匀,所以处理时间较短;但装、排料耗时较长、装料密度不大,效率不高,占地面积也较大。

2、国内分为先消解后分选和先分选后消解两种类型:

2.1、先消解后分选工艺:采用立式固定消解罐,生活垃圾只需剔除少量粗大垃圾即经若干输送机装罐,消解处理完毕,泄至一定压力,迅速打开罐底的排料阀,垃圾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喷爆排净,再进行干式分选。此工艺摒弃了繁杂的预分选工序,简单、实用、处理量较大;但装罐过程耗时长、效率低,喷爆过程容易堵塞、震动大、浪费蒸汽、产生大量臭气、厂房和设备布置较困难。

2.2、先分选后消解工艺:与先消解后分选工艺的区别在于先经过繁杂的机械甚至人工分选,将生活垃圾大致分成三类:轻垃圾、重垃圾和厨余垃圾,然后将厨余垃圾进行消解处理,其优点是所需的消解罐总体积变小了、排料也不易堵塞了,但现有分选技术分选效果较差,所以此工艺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四、生活垃圾消解(湿解)处理技术的改进设想

从上述介绍可见,各种生活垃圾消解处理工艺都各有优缺点,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需要取长补短并有所创新,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提出了如下改进设想:

1、采用造纸行业通用蒸煮设备蒸球作为消解罐,它实际上是一种立式旋转消解罐,其装料口可以加大,装料时旋转朝上,生活垃圾可以不经分选利用抓斗(垃圾焚烧发电通用装料设备)经漏斗直接装罐,速度很快、靠重力压缩装料密度也很大,消解处理完毕,泄为常压,打开罐盖,将罐装料口旋转朝下,垃圾靠重力即可排净;处理过程中罐可旋转,使反应均匀、时间缩短;这样就避免了立式固定消解罐的缺点。

2、将消解处理后的垃圾直接排入水池中进行水选,垃圾在水中依比重不同自然分成三类:浮于水面的轻垃圾、沉于水底的重垃圾和悬浮于中间的泥浆(由易腐有机垃圾形成);泥浆利用特制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可形成含水率低于40%的均质泥饼,即可用作营养土,也可作为燃料焚烧发电,这样就避免了干式分选形成的泥土杂质含量高(难以作为营养土)、含水率高(不稳定、热值低,需长时间堆酵干化)的缺点。

3、可将上述水池作为水解酸化池,使泥浆在其中最多停留三天,就可使大部分易腐有机垃圾由固相转变成液相并酸化(因为消解处理后的易腐有机垃圾分子小、温度高,所以生化反应速度很快),然后再压滤脱水,这样形成的泥饼量更少、更稳定(当然热值也变低),其压滤液的悬浮物(SS)含量很低、外观澄清透明(温度仍较高),可送入快速连续厌氧反应器中进行产乙酸、产甲烷反应生产沼气(可用于发电),停留时间最多只需一天就可完成反应,其沼液浓度很低并且无沼渣产生,大幅降低了污水处理费用。这样做的效果是现有“全混式”厌氧处理技术无法比拟的。

上述设想的效果未经实践验证。

五、生活垃圾消解(湿解)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1、消解处理技术最好与垃圾焚烧发电相配合:利用消解处理产生的轻垃圾和泥饼焚烧发电,可使焚烧炉较直接焚烧生活垃圾缩小至少五分之四,也无需昂贵的垃圾焚烧专用炉排及喷油助燃,使用普通的燃煤往复炉排或流化床炉就可焚烧,消解处理所需的水蒸汽可使用发电后的低压蒸汽,产生的臭气也可抽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理,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和环境风险。

2、消解处理完毕后的泄压蒸汽可经管道输送至另一新装料的消解罐内用于垃圾预热,消解处理后的垃圾温度接近100℃,排入水池后可使泥浆保持较高温度,大大提高了生化反应速度,也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3、易腐有机垃圾经消解处理后,在后续厌氧处理过程中短时间内产沼气量比未经消解处理大幅提升,用于发电,会产生显著效益。

4、易腐有机垃圾的分解属放热反应。

由上述分析可见,消解处理耗能并不高;从现有工程实例来看,蒸汽能耗并不是消解处理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生活垃圾消解处理技术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原因并不在消解处理本身,而在于消解处理所采用的工艺,如果能将其工艺调整好,此技术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尤其是生活垃圾经过消解处理,就可以更安全、更方便、更多地回收其中的有用资源,其余可燃物再去焚烧,这对于资源日益紧缺、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状况来说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篇2

xx市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且降雨集中5~9月份,也是暴雨、大暴雨较为集中的季节。水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并且对工程质量可能造成重大影响。xx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xx站,在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过程,历经基坑透水、地表涌水,基坑水淹没到第三道钢支撑,深约8米,一度发生险情,由于应对措施得当,处理及时,成功地避免了基坑安全、质量重大事故的发生。

1、设计情况

xx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xx站是一个“十字”交叉换乘站,双层岛式站台车站,交叉换乘节点为地下三层结构。全长209.35m,标准段宽21.1m,深约17m,交叉节点段宽24.1m,深约24m。围护结构采用“Φ1200@12000钻孔砼灌注桩+Φ600旋喷桩” 形式,基坑使用钢支撑;施工工法为明挖顺筑法,采用基坑内降水。

2、施工环境

xx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xx站位于宝安区新湖路和创业一路的交叉口,沿新湖路布置,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填海片区,人工素填土较厚,路基经过抛石挤淤和强夯片石处理,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管网密布,给水、排水、电力、通信、路灯等,因为地铁施工,前期管线进行了迁改,但地铁施工阶段,仍有2根Φ1800的雨水管、1根Φ800污水管、一组110kv电力电缆悬吊通过主体施工的基坑。基坑外侧为交通疏解路。

二、发生险情的原因分析

1、降雨较为集中,下游排水管网排水不畅,尤其海水面抬升情况下,不是强排,根本无法排水行洪。根据xx市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2008年6月份xx宝安降水资料》深气服咨【2009】03181号,6月小雨7天,中雨4天,大雨2天,暴雨5天,大暴雨5天。暴雨和大暴雨降水时间断,再加上该片区地势较低,造成路面积水,积水深度达600mm,涌向基坑内。

2、悬吊管线处用砖墙封堵,置换井密闭性能差,上盖钢筋砼预制盖板。管沟内和接口置换井内的雨水突破砖墙,大量透进基坑,同时雨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向基坑,基坑外造成塌陷。

3、废弃的污水管道等其它其它管道口未封堵,该管道接收上游的水,水位差较大,形成较大水压力,从桩间击穿,产生基坑透水。

三、应急抢险措施

首先保证基坑安全,有效控制险情,避免发生基坑坍塌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机械损坏,影响到周边建筑、道路、管线安全,作为抗洪抢险的指导思想。

动员全标段的力量抢险,调动全标段的工人、机械无条件投入抢险工作,并且服从统一指挥。本标段投入主要人员、机具、材料,PC200挖掘机4台,25T汽车吊2台,10T门式吊机1台,5.5kw污水泵10台,7.5kw污水泵20台,35kw离心泵2台;工人200人,编织袋5万条,粘土500立方,砂石料1000立方,砼2000立方。

1、把雨水堵在围挡以外和场地内的水挡在基坑外。工人用砂袋把东门、南门、西门筑起砂袋墙,把水挡在围挡之外;用砂袋提高挡水墙的高度,防止雨水进入基坑。

2、启动排水泵,采用强派方式,把场地内的雨水抽排到围挡以外。

3、对场地内地表塌陷部位,用砂石料或砼及时回填。

4、基坑内的水可平衡部分基坑外主动土压力,暂时不抽排,基坑外处理结束,监测基坑稳定后再抽排水。

5、加强对基坑的检测,按照断面危险程度增加监测的范围和加大检测的频率。在管线悬吊部位,无法增加轴力的情况下,增设应变计测量钢支撑轴力的变化;支撑轴力、桩顶位移、桩体测斜按照1次/h的频率监测,并且加大巡查力度,对数据发生突变和巡查中发现可疑情况及向抢险领导小组汇报。

6、由于围挡采用砖墙砌体,地表不均匀沉降,可能产生围挡轰然倒塌现象,危及疏解路上的行车、行人安全,巡查中发现砖墙倾斜、开裂等情况,及时排除。

四、水患综合治理

根据暴雨天发生的险情,认真分析险情发生的原因,作为治水重大问题,彻底根治险情的原则部署实施。

1、雨水置换井改造

挖开雨水置换井,废除原有预制井盖,在上部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井盖,Φ16@100双向双层布置,板厚200mm,具体做法见图。检查口为1m×1m方形,高1.5m,配筋为Φ16@200双向,厚200mm。

2、管线桥背墙处理

在管线桥背墙处,引雨水置换井不均匀沉降造成管缝漏水,以及砖砌挡墙开裂漏水,因此要在管线桥背墙处浇筑钢筋混凝土墙进行封堵。墙厚600mm,长10米,高6米,绑扎钢筋Φ16@200双向双层,并且在既有挡墙上植筋Φ16@200×200,定位钢筋采用Φ12@400×400。

3、基坑两侧漏水空洞、塌陷处理

在基坑两侧由于暴雨期间漏水形成了部分空洞,在空洞处,较深的凿开混凝土路面,用C20混凝土对空洞进行填塞,浅层开挖后,直接浇捣。为达到好的填塞效果,增加混凝土塌落度至180~210mm,提高其流动性,使其更好的填塞空洞及缝隙。

3、电力电缆沟处理

电力电缆沟设计尺寸1000×1500mm,悬吊部分电缆采用Φ110玻璃钢管保护跨过基坑,电缆沟内的雨水通过玻璃钢管外泄,在基坑上方有多个承插口接头,雨水流向基坑。挖开后,玻璃钢管口塞填水泥粘性土,封段长度不小于1000mm。围挡内电缆沟回填粘性土封闭段。

4、场地排水系统处理

施工场地内废弃破损的排水管挖开检查,封堵场地内废弃的管道,砼回灌检查井,重新布置场地内排水系统。新的排水系统考虑需要的排水量,场地设置1条800×600mm盖板沟和Φ300mm排水管道,必要时考虑强排。

Q=q×bh=0.25×400×35=3500m3

q----日降水量250mm,按照大暴雨设计

bh----场地面积,b长400m、h宽35m设计

T=Q÷vs=3500÷[(0.8×0.6+π×0.32/4)×0.2]≈9小时

s-----排水断面

v----水流速度0.2m/svs-----单位时间内排水流量

5、深层渗漏点处理

基坑内桩间模筑砼加固封堵漏点;基坑外挖开首先封堵废弃排水管道口,其次桩间引孔注浆作为新的止水帷幕。

为防止在桩间出现涌水涌砂的现象发生,在桩间有空隙的部位采用植筋浇筑C20混凝土的方法进行加固。植筋为Φ16@200,钢筋网为16@200×200。

篇3

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二、术前防视护理

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三、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篇4

2、安全播出

健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部主任带班制度》、《机务人员值班制度》、《设备检修制度》、《安全播出奖惩制度》、《卫生工作制度》、《安全防范及防火制度》。将上述制度制框上墙,经常进行学习,定期检查落实,对违反纪律的当班人员在全台通报批评,让同志们自己查找不负责任的思想根源,以此对全体机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机务播出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尤其今年国庆节日、亚运会期间,我台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把这两个节日定为“安全播出保证日”,并开展安全播出竞赛活动,赛出了团结,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干劲,保证了安排优质播出。今年以来,在广电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带领下,先后两次对我台电力线路、机器设备、天线塔及拉线等设施进行检查,查出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万无一失。

篇5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5.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篇6

为保证跨墩龙门吊安全拆除,依据《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1993、《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关规定,特编制本方案。

2 工程概况及设备组成、现场条件

2.1工程介绍、

现场拆除MGH80t-30m-52.5m跨墩龙门吊一套(两台)。MGH80t-30m-52.5m跨墩龙门吊主要参数:(1)额定起吊能力:0-80t(净起吊重量);(2)跨度:30m,最小内跨净空29m;(3)提升高度:52.5m;(4)整机外形尺寸:41m×56m×20m;(5)整机重量150t。

2.2主要结构组成

该跨墩龙门吊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双刚性支腿、桁架主导梁、起重小车、大车走行及操作、运行机构。(1)主梁:结构型式为桁架梁,材质:主梁为Q235B、联接销轴为45#钢调质处理,整体重量55吨,最大单件重量8吨,整体尺寸41m×3.2m×4.75m,单件最大尺寸12m×3.2m×1.75m。(2)支腿。结构类型:双钢支腿;与主梁连接方式:固定支腿与主梁采用销轴连接;材质:Q235B;重量:固定支腿20吨,单件最大重量7吨;单件最大尺寸:12m×0.61m×0.61m。(3)起重卷扬机。双卷扬形式,单件重16吨。

2.3场地条件

根据现场条件,拟将跨墩门吊在桥梁左幅8号墩处拆除龙门吊,8号墩桥面距离地面30米,左(内)侧为大岸庙预制场存梁区,右(外)侧为当地老乡农田,并于12米处有兰渝铁路施工用高压线一条。利用左幅桥面泄水孔、右幅7号薄壁墩作为内侧风绳锚固点,外侧风绳锚固于安装时设立的地锚之上。

3 施工总体部署

为保证拆除作业顺利进行,保证人员、机械不受损失,本次跨墩龙门吊拆除工作由***公司组织、 ***项目设备管理部具体实施。

3.1组织机构、作业人员安排(表1)

为顺利完成龙门吊拆除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对施工机械、工器具的要求:

(1)所需用用的汽车吊都必须经过特种设备检验部门检验并颁发合格证。

(2)所使用的钢丝绳必须有合格证,应无断丝,磨损不超标,所使用的卸扣应无扭曲、变形,且销子紧配合。倒链葫芦应有生产厂家出具的合格证明。

3.3施工进度计划

(1)拆除第一台跨墩龙门吊。1)准备工具、风绳,2天;2)拉风绳、卸螺栓、吊主卷扬,2天;3)拆导梁、移导梁、吊操作室、配电柜,2天;4)拆支腿上三角部分1天两个(含卸连接螺栓),1天;5)拆下段支腿1.5天一侧,3天。

(2)拆第二台跨墩龙门吊。 1)拉风绳、卸螺栓、吊主卷扬、拆解第一台支腿、主梁,2天;2)拆导梁、移导梁、吊操作室、配电柜,2天;3)拆支腿上三角部分1天两个(含卸连接螺栓),1天;4)拆下段支腿1.5天一侧,3天;5)拆解支腿、拆解主梁、整理现场,2天。拆除第一台和第二台跨墩龙门吊,合计总天数20天。

4 施工方案

4.1龙门吊拆除

4.1.1 拆除施工准备

(1)规划拆除现场,施工场地必须坚实、开阔,没有相关障碍物,现场设立警示标牌和拆除警戒区。

(2)施工人员必须身体健康且持有相关作业证件,熟悉拆除方案。

(3)作业中使用的安全带、防坠器、保险绳应经检验合格。

(4)技术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设备和机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具有安检合格证。

4.1.2拆除步骤及过程

(1)拆除顺序。切断总电源拆除电器部分拉固定风绳拆主卷扬拆主导梁拆驾驶室、配电柜拆支腿顶部三角区拆上联结拉杆拆下联结拉杆拆支腿下段解体主横梁及支腿安全存放

(2)拆除步骤。1)设备、人员进场。50吨吊车进场,拆除人员进场,检查人员、设备相关证件,整理风绳、卡环、钢丝绳头、气割、电焊机、卷扬机等施工工具,同时对拆除场地及存放场地进行平整。2)拆除电器电缆、选择吊点。将卷扬小车开至左幅桥面中心上方停止,再将龙门吊整体纵移至地锚位置,使吊具及两个地锚三点一线,然后切断总电源,拆除设备上所有的电缆线,然后进行吊车各吊点位置勘查,所选吊点应符合起吊平衡、牢固、安全的原则。3)安装风绳。50吨吊车将木板放置于三角支腿连接处的工作平台后配合安装风绳。横向Φ19.5风绳分为上下两层共20道、纵向Φ19.5风绳8道仅下层安装。首先将风绳一端用钢丝绳卡固定成环状,下层横向外侧风绳通过10吨卡环与门吊支腿上预焊的耳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卷扬机预拉、10吨手拉葫芦与地锚连接后拉紧,横向内侧风绳的固定时,右侧预先在桥面相邻的两个泄水孔内双道缠绕Φ28钢丝绳头2根,用10吨手拉葫芦将三道风绳拉紧固定;左侧风绳通过Φ28*24米绳头与右7号薄壁墩缠绕后,再用10吨手拉葫芦将三道风绳拉紧固定;沿轨道纵向风绳通过5吨手拉葫芦于轨道旁的预埋地锚连接拉紧。纵向、横向风绳必须对称同时拉紧手拉葫芦,基本保证对称风绳的张紧拉力相等,避免第二道主导梁起吊瞬间支腿左右晃动,以保证主导梁拆除后支腿的稳定性。同时将大车行走台车用夹轨器固定并利用70角钢与轨道电焊加强连接,防止纵向移动。4)拆除主导梁。①预卸第一根主导梁与支腿顶部连接螺栓,仅留四角的固定螺栓,其余全部将螺帽拆除,仅留螺杆于连接板中。同时通知180吨吊车进场。180吨吊车进场后,先将主卷扬小车提至桥下,再用50吨转至指定存放位置,再将主导梁通过两根Φ43*15m钢丝绳与180吨吊车吊钩相连,稍微带劲后停止,拆除四角螺栓拆除及其余螺杆,并在主梁两侧加装导向绳,防止起吊过程中主梁旋转,待螺栓全部拆除后起吊主梁,同时安全人员警戒现场,主导梁落至离桥面两米时,吊车旋转,将主导梁落于桥面运梁车之上,旋转过程中密切注意风绳,主梁不得与风绳碰撞。②同理拆除第二根主导梁。在拆除第二根主梁时,两台50吨吊车同时解体主导梁,并将解体后的主梁吊于桥下,放至制定存放位置。5)拆除支腿顶部三角部分。主导梁拆除后,180吨吊车将除驾驶室及配电柜拆除放于桥下。再用Φ25*10m钢丝绳头2根将支腿顶部三角部分与吊车吊钩相连,带劲后开始拆除上层风绳,同时拆卸支腿连接螺栓,待螺栓全部拆除后起吊,放置于桥下,由50吨吊车移至指定位置并拆解存放。同理拆除另一侧支腿顶部三角部分。6)拆除下段支腿。① 用一台50吨吊车和180吨吊车在桥面上同时用Φ25 *8m钢丝绳头将下部支腿于吊车相连,同时带劲后停止,再用25吨吊车拆除支腿上联结拉杆,上联结拉杆拆除后,桥面180吨、50吨吊车将支腿略微提起稳定后,再用50吨吊车拆除支腿下联结拉杆,拆除下层风绳、割除焊接的70角铁,然后50吨吊车将支腿底部提起,将支腿沿轨道方向移动,同时桥面180吨(或50吨)吊车落绳,使下部支腿安全落于地面。下落时两台吊车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避免与另一个支腿碰撞。②同理拆除另一根下部支腿,同时50吨吊车拆解下部支腿,最后安全存放。③依照上述方法,拆除另一侧下部支腿。

(3)按照第二步“拆除步骤及拆除方法”拆除另一台跨墩龙门吊。

4.2吊车高度及钢丝绳受力验算

4.2.1吊车负荷计算

龙门吊主梁总重为55吨,按主梁左与主梁右重量相等计算,主梁左与主梁右重量分别为G1=27.5t。

吊钩及钢丝绳重量为G2=1+0.5=1.5t。

根据LMT1300(180吨)全液压汽车起重机工作特性曲线图,180t吊车在臂长为44.2m、工作半径为12m的起重工况下,额定起重量为32.6t。

G1+G2< 额定起重量,所以吊车负荷符合要求。

4.2.2起吊钢丝绳选择校核

根据初步计算,结合现有钢丝绳,拆除吊装主梁起吊绳选用 6×37―φ43-1670 长15m,每根钢丝绳单股使用,吊点选择在主梁上弦处,两吊点相距16.5m,起吊钢丝绳与主导梁夹角56°,两根起吊钢丝之间夹角68°,起梁绳上端距导梁顶面垂直距离11.14m。

钢丝绳夹角:θ/2=arcsin(8.25÷15)=34?

钢丝绳与主梁夹角为:90-34=56?

则钢丝绳实际承担重理论为:27.5÷2÷sin(56?)=16.59t。

因此钢丝绳选用6×37+FC―φ43-1670钢丝绳最破断拉力为118.5t。钢丝绳实际的安全系数为118.5÷16.59=7.14>7,满足7倍的安全系数。

4.2.3起吊高度校核

按照上述方案,左幅8号薄壁墩处桥面距轨道顶高30m,主梁顶面至桥面距离按26m计,主梁顶面距吊钩距离按11.5米计,吊车钢丝绳及吊钩最小高度2.5米,第一片主梁吊装拆除时必须提升0.5m,共计:40.5m。臂杆顶部至桥面44.2m,吊车吊钩剩余高度为3.7m。

根据180t吊车性能表,起吊高度满足要求。

5安全保证措施

5.1安全保障体系及人员组织

跨墩龙门吊拆除时,必须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机构。具体安全保障体系框图(图1)。

5.2安全防护措施

(1)吊装工作区内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起重臂下严禁站人;(2)身体不适作业人员不得进行高空作业,作业人员必须按既定施工方案作业,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防护用品;(3)吊装过程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信号清晰,吊物绑扎牢固,上面严禁站人和摆放物件;(4)设备工具摆放整齐、合理,做到安全、有序;(5)构件吊装到位后要求放置稳定,严禁将构件浮放某处。

5.3拆卸过程注意事项

(1)论证拆除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提高各项防护措施的技术参数;(2)拆卸作业中,应严格按拆卸顺序进行,作业时严禁抛掷物件。(3)起重机安检有效、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4)吊装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指挥信号规范清晰,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

篇7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我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并制作了各种有趣的教具,如:单词卡片,实物(图片),头饰等教具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2,课中备课,灵活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每上完一单元,我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学后记,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三,认真上课,体现以人为本。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便要求,英语课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词汇,句型的听说认读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为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巧设导入,培养兴趣。每节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做游戏,唱英语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洽在学习英语的氛围内。

篇8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形象

地、感性地认识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都对计算机存在很片面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结合课本上生涩的知识,尽可能地以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表达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课程时,利用3D动画,将计算机主机箱模型中的各种硬件一一拆开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模拟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的场景,将计算机的工作序列和数据流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电脑是这样工作的呢。对于其他的操作课程,也可以把一些较难和重点的操作录制成Flash格式演示给学生看,课后可以用USB拷贝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形象地演示步骤较多、较复杂的操作,又可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开展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导,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格式排版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字体、段落格式、艺术字设计等内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这几个任务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个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将一段文字设计成版面优美的黑板报让学生掌握以上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又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了这些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Flash的学习中,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作任务典范,让学生综合运用形变动画、运动动画、引导动画、蒙版动画、ActionScript等知识自主创造Flas。有趣的动画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任务与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的各种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地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个“任务”如果设计得太难,虽然覆盖了教学知识点,但是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能力,使得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从而就会丧失探求知识的动机。

“任务”设计得太简单,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任务”应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按照清晰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竞赛性质的任务。例如,在上课初期进行“扫雷游戏”竞赛、打字速度竞赛等,让学生能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拘束的课堂气氛,“填鸭式”教学会使得学生思维堵塞,反应迟

钝,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

在课堂上,经常将一些当前网络流行的一些PS娱乐图片、游

戏等作为切入点,结合所学课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迅速集中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天资和努力程度不同,学习成绩难免参差不齐。可以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来帮助其他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优生通过传授知识而使自身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又可以弥补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而且,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过程,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得到持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对学好信息技术增加了自信,激发了更大的兴趣,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佼佼者。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各种灵活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上,能融会贯

通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手段上,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使计算机信息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强夯法基本思想源于古老的夯击方法,用夯击法加固地基土或土工构筑物是我国在公元6世纪就己经采用的施工方法。在人类生活的西安半坡遗址上,即发现原始公社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建筑的柱基垫土经过夯实。进入文明社会几千年以来,中国就一直用夯实法,用夯、俄加固地基,并用其修建土工构筑物,如堤、坝、台、墙,秦阿房宫前殿遗址即为东西宽1300m、南北长500m、面积60万m2的大夯土台基,最初的万里长城及以后的长城心墙也多用土夯实筑成。

二、强夯技术的特点

①适用各类土层:可以用于加固各类砂性土、粉土、一般粘性土、黄土、人工填土,结合其它技术措施也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

②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工业厂房、民用建筑、设备基础、油罐、公路、铁道、桥梁、机场跑道、港口码头等工程的地基加固。

③加固效果显著: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可以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消除湿陷性、膨胀性,防止振动液化。

④有效加固深度:结合国内外的工程情况,强夯法加固深度一般均可以达6-8m。

⑤施工机具简单:强夯机具主要为履带式起重机。

⑥节省材料:一般的强夯处理是将原状土施加夯击能量,无需添加其它建筑材料,从而节约了建筑材料的购置、运输、打入地下的施工费用,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⑦节省工程造价:由于强夯工艺无需建筑材料,节省了建筑材料的购置、运输、制作、打入费用,因此工艺造价低廉。

⑧施工快捷:只要工艺合适,强夯工艺无需建筑材料的制作,其施工周期最短。

三、强夯法的工程应用

由于强夯法是一种主动加固方法,该法自诞生以来,以其经济易行、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便捷、节能环保、质量容易控制、适用范围广、施工周期短等突出优点,在全球各类工程的地基处理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3.1.强夯法加固砂土液化地基

在我国华北地区,砂土液化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重要问题,一般砂土液化厚度在地表以下7-9m,若采用强夯工艺,其消除液化的程度与挤密碎石桩作用效果相当甚至更好,基底处地基承载力也相对较高,基本上可以满足一般设计要求;同时,强夯法加固液化地基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

3.2.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

强夯法在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减少地基变形量、提高地基强度等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特别是在我国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利用强夯法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已成为主要手段。

3.3.强夯法加固抛石填海地基

强夯法加固抛石填海地基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80年代我国在强夯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之一就是强夯法加固抛石填海地基。

3.4.强夯法加固砾质粘性土回填地基

对于砾质粘性土回填地基,场地多采用分层碾压的方法,但作用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工期很长,施工困难,费用也较高。采用强夯法取代分层碾压或其它工艺方法时,其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而且也比较合理。

3.5.强夯法加固山区非均匀回填地基

为了加固深厚地基,特别是山区非均匀块石回填地基以及抛石填海地基,就需要采用高能级强夯技术。我国于1992年底在三门峡火力发电站采用了8000kN,m强夯技术,用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处理面积达193万m2,处理深度达11.5m。随后该能级强夯技术在我国普遍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6.强夯法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

强夯法在早期应用于饱和软土地基时,采用直接强夯的方法,由于其渗透性差而导致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土体抗剪强度大大降低,往往会出现橡皮土,强度恢复与提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处理效果如何,从具体的工程实践来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有。

四、强夯法的研究现状

由于强夯法的机理较为复杂,其应用迄今也只不过是近30年的事,因此,有关强夯法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至今尚未形成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一般针对某一个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研究则较少。强夯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机理上,主要利用某种理论对强夯加固机理的某些方面进行研究,如夯锤与地面的接触应力、夯击能沿土层深度的分配、强夯加固深度、强夯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等。尽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如Menard、Scott、Skipp、Gambin、钱征、张永均、王钟琦、郑颖人等在强夯加固机理的理论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更多的则是通过依托个别实际工程的强夯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些针对性强、推广有限的结论,这极大的限制了强夯理论的发展及强夯法的推广应用。

目前对强夯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强夯过程中夯击能的传递机制;

(2)强夯过程中土性改善机制;

(3)强夯设计参数的确定,特别是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

(4)土性对强夯的适应性,一般认为采用强夯加固粗粒土没有问题;

(5)强夯的力学模型;

(6)在夯击能作用下的孔隙水变化机制;

(7)强夯时振动影响范围的研究。

五、强夯法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强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已经在工民建、仓库、机场跑道、铁路和公路路基、港口等工程领域得到应用。同时,强夯法的关键技术要集中在高能级强夯技术研究和饱和软土复合地基的强夯技术研究。

5.1.高能级强夯技术

篇10

神华黄骅港三期工程是神华集团十大工程之一,是黄骅港建设“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综合大港的重大举措。三期工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24座设计直径40米、高43米的大型储煤仓,这是国内首次在煤炭输出港建设的巨大储煤筒仓群,在环保节能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实施意义重大。

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于10月2日圆满完成了2860根筒仓桩基础的施工工作,经静载检测、超声波检测以及大应变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一、工程概况

黄骅港三期工程筒仓采用圆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共计24座筒仓,筒仓内直径40m,高度41.95m,基础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基础。每座筒仓基础桩基119根, 总桩数为2860根(含4根电梯基础灌注桩)。

灌注桩直径为1.0m,桩长为50m,桩顶标高为+3.90m,桩底标高为-46.10m。单根桩设计混凝土方量:39.25m3/根(不含超灌量)。设计采用后压浆形式提高桩基承载力,采用桩端、桩侧复式压浆方式,每座筒仓119根桩基础中,桩侧一道压浆环的有12根,桩侧两道压浆环的有107根。

后压浆总体施工顺序与桩基施工顺序相同,单个筒仓先进行外圈桩基注浆,即仓壁下部桩基,再进行内部桩基注浆。FY2型灌注桩单桩压浆顺序为先对桩侧第二道环(-20m)压浆,然后进行第一道环(-33m)压浆,最后进行桩端压浆;FY1型灌注桩单桩先进行桩侧(-20m)压浆,再进行桩端压浆。各道压浆工序间隔时间均不小于24小时。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桩基数量多、布置复杂,施工难度大

每个筒仓119根桩基础,布置在直径40m的圆形范围内,桩基布置有周圈圆形布置形式和圈内成排布置形式两种,紧密程度不一,间距大小不一,增加了施工顺序安排的难度,对相邻较近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二)后压浆灌注桩工序繁多,各项检测穿插其中,相互制约,加大了施工进度控制的难度

后压浆灌注桩工序多达30多道,每道工序必须检验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较以往普通灌注桩增加了后压浆的多道环节,桩身砼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超声波检测,后压浆必须在声测检验合格后进行,且承台相邻部分桩基的后压浆受临近承台桩基施工顺序和快慢的制约,必须统筹考虑,协调施工。后压浆工艺本身要求各道环之间压浆尚需停顿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压浆完成后需要20天才能进行静载试验。每个筒仓均需要进行静载试验,试验合格才能进行承台开挖。由此可见桩基施工各环节制约因素非常多,进度控制难度空前。

三、施工工艺总结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灌注桩施工工艺主要抓住以下施工控制点:

1.在成孔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地层适时调整钻具类型、进尺速度、回转速度、提放速度、泥浆配比等参数。在砂层分布广、厚度大的区域选择回旋钻机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了塌孔和扩径的质量风险。在砂层相对薄的区域选择潜水钻或磨盘钻,在施工至沙层时放慢进尺速度、回转速度、提放速度(控制在正常速度的一半左右);增加泥浆密度等,避免塌孔。

2.钻机施工前根据地质资料及以往在此地区施工经验配置泥浆,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粘度控制在18~25S,循环过程严格控制泥浆中的含砂率不得大于6%。并对钻进过程的泥浆指标及时检测,对照地质资料分析及时进行调整粘土掺入量,确保泥浆稳定。

3.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区分段成批进行加工,每根桩钢筋笼分三段进行加工,检验合格后在现场搭接焊连接。注浆管、声测管按设计要求固定在钢筋笼上,注浆管采用丝扣连接,声测采用套管焊接连接,外包防水胶带,连接质量可靠满足施工要求。

4.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施工班组、现场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层层把关,对灌注桩的孔径、孔深、孔斜及沉渣厚度进行检查,保证成孔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当沉渣厚度大于100mm时,进行二次清孔。

5.混凝土采用罐车直接运输到现场浇注,配备足够罐车并铺垫钢板保持道路畅通,确保连续浇筑。灌注采用导管水下浇筑工艺,过程中导管埋深严格控制在2~6m范围内,施工人员在上拔导管前,认真测量混凝土顶面上升高度,待计算埋管深度后,决定导管拆除节数。

(二)后压浆施工工艺

1.注浆管、声测管制作及安装。压浆管采用直径为DN25的钢管,超声波检测管采用DN50无缝钢管,长度较钢筋笼长200~300mm,钢管的连接采用外套粗钢管焊接连接。注浆钢管顶端套丝,并用管堵封口。注浆钢管与钢筋笼加劲箍用14号铁丝绑扎固定。注浆管固定于钢筋笼并对称安装。声测管与钢筋笼加劲箍点焊固定。

注浆钢管和声测管上端高出桩基施工地面20~30cm。桩底注浆管下端安装压浆管阀,压浆管阀底端深入桩底20~25cm,管阀用胶皮密封,以防止桩身混凝土水泥浆液堵塞注浆管。桩侧注浆钢管下端采用套丝安装三通与桩侧压浆管相连。

在吊放钢筋笼过程中,严禁撞笼、扭笼、墩笼,钢筋笼应竖直缓慢下放,快到桩底时,钢筋笼不得扭动,以免管阀在进入土层时受到损坏。

2.水泥浆配制。后压浆水泥选用32.5矿渣水泥。进场水泥按检验批进行试验检测,现场水泥堆放均做到下垫上盖防潮措施。

配制水泥浆液时先在搅拌机内加足水量(350~400kg),然后边搅拌边加入水泥,共加入水泥500kg(10袋),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搅拌罐上放置格栅,避免水泥结石、水泥袋等杂物混入。水泥浆搅拌完成后,将压浆管件与桩基压浆管连接,开始对桩基压浆施工。

3.注浆设备及注浆管的选择。(1)高压注浆系统由浆液搅拌器、带滤网的贮浆池、高压注浆泵、压力表、高压胶管、预埋在桩中的注浆管和单向阀等组成。(2)高压注浆泵系统的选型:高压注浆泵是实施后压浆的主要设备,高压注浆泵采用额定压力16MPa,额定流量75L/min的注浆泵。焊制铁质储浆池,浆液出口设置水泥浆滤网,避免水泥团进入贮浆筒后吸入注浆导管内而造成堵管或爆管事件。(3)高压注浆泵与注浆管之间采用能承受2倍以上最大注浆压力的加筋软管连接,其长度不超过50m,输浆软管与注浆管之间设置卸压阀。

4.开塞。成桩2天后实施压力注浆(时间为预估值,以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70%为准),但不宜迟于成桩30d后。被压浆桩离正在成孔桩作业点的距离不小于15m,并宜间隔进行。注浆前,为使整个注浆线路畅通,先用压力清水开塞,用高压水冲开出浆口的管阀密封装置和桩侧混凝土(桩侧压浆时)。开塞采用逐步升压法,当压力骤降、流量突增时,表明通道已经开通,立即停机,防止大量水涌入地下。

5.注浆。开塞后立即进行注浆,开一管注一管,不允许全部开塞。注浆连续进行,压力由小到大逐级增加。注浆水灰比为0.7~0.8,注浆正常压力桩端为2.0~3.5MPa,桩侧为1.5~3.5MPa。注浆流量为75L/min。FY1型灌注桩单桩总注浆量为4.0t,桩侧(-20m)注浆量为1.5t,桩端注浆量为2.5t。FY2型灌注桩单桩总注浆量为5.0t,桩侧第一道环(标高为-33m)注浆量为1.0t,桩侧第二道环(标高为-20m)注浆量为1.5t,桩端注浆量为2.5t。

6.终止注浆。(1)压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2)压浆总量已经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注浆压力的150%并维持2min以上。

本工程需后压浆灌注桩2856根(4根电梯桩基不需后压浆),设计压浆总量为13992t,实际压浆量为14088t,超压系数为0.7%。

四、施工技术管理总结

(一)组建测量联队,加强联测,确保测量定位精度

由于本工程桩基础数量大,间距小,对桩基定位要求很高,为避免各个分部间的测量存在误差,由测量主管人员成立联合测量小组,定期组织复核各个控制网点,对由高级点引测的加密控制点进行测量验收。通过联测有效避免了系统误差的产生,确保了筒仓工程整体测量定位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二)抓典型施工,促工艺优化

为了做好后压浆灌注桩技术管理,总结优化工艺,项目部先后组织了灌注桩典型施工与总结和后压浆典型施工与总结。各分部根据自身施工机械特点及地质情况,通过典型施工优化工艺流程,调整完善工艺参数,对典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典型施工总结会进行了推广,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从根本上保证了施工质量受控。

1.水泥浆水灰比参数优化。后压浆典型施工过程中,初定水灰比为0.6~0.7,按此拌制发现水泥浆比重偏大,达到1.7,注浆困难。随后通过加大水灰比进行试拌,当水泥浆水灰比达到0.8时,水泥浆注浆顺畅。经与现场监理及设计的同意后,在压浆水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水灰比调整为0.8。

2.桩侧压浆环尺寸调整优化。在典型施工过程中,发现有2根桩的桩侧压浆环没有打开,分析其原因为:侧环位置处于砂层范围,灌注桩成孔过程此位置形成局部轻微扩孔,混凝土超出桩身直径将桩侧环包裹而无法打开。

对此,经过工艺研讨,决定将桩侧压浆环直径由原来的100cm,优化为105cm,并增加注浆环开孔数量至6个。同时根据地质资料在砂层分布较厚,易发生扩孔现象区域,在成桩2~3d内,用清水开塞,打通桩侧注浆环。

3.侧环打不开的补注措施。针对典型施工中2根侧环无法打开的桩,采取了补注措施,第一道环(-33m)压浆阀打不开的,由桩端补注压浆1.0~1.5t;第二道环(-20m)压浆阀打不开的,由桩侧第一道环补注压浆1.5~2.0t。确保单桩压浆

总量。

(三)强化技术交底,促工艺落实

鉴于施工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为严格贯彻施工工艺纪律和标准要求,通过强化工程技术交底,对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进场技术培训和教育,使施工人员明确质量控制和操作的重点,切实将工艺要求落实到操作层,交底覆盖到操作的每个人员,不留死角。

五、意义

篇11

1 儒岩变电站基本情况

110kV儒岩变电站位于梧州市市郊,占地约2200平方米,变压器容量2×31.5MVA,三个电压等级,110kV配电装置室外布置,35kV及10kV配电装置室内布置。儒岩变电站站址所在地土质主要为泥质沙岩,土壤电阻率在站确植疾痪匀,在320-600Ω・m之间变化,而且受季节气候干燥变化影响较大。

综合考虑架空避雷线和主变中性点分流因素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设计要求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为0.5Ω。儒岩变电站站内接地网按施工图纸施工完毕后,实测接地电阻为3.3Ω,不能满足0.5Ω的设计要求。

2 利用外扩电解地极降低接地网电阻

儒岩变电站的土壤电阻率在320-600Ω・m之间,如果要达到设计0.5Ω的要求,采用传统向外扩展接地网的方法,根据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计算方法,需要向外扩展接地网约21万平方米,从经济上,技术上都不可取,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采用打深井配合使用降阻剂的方法,从经验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使用外扩电解地极组的方法,只需要22支电解电极,比较少的占地就可能能满足要求。外扩电解地极组包括四个部分:电解地极、接地线、离子回填料、阴极补偿装置等。

2.1 电解地极

电解地极为铜管或塑料管,直径65mm,管长1.5m,管内装有离子化合物,管的两端各有3个呼吸排泄孔。

电解地极埋于地下0.8m,电解地极上面回填离子回填料,电解地极通过呼吸排泄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使电解地极内的离子化合物变为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从呼吸排泄孔排出,在离子回填料的吸取作用下,均匀的流入土壤,在土壤中形成了成片导电良好的电解质土壤,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电解质导电通道,大大的降低原来土壤电阻率,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

电解地极的设计有效期按管内离子化合物数量及呼吸排泄孔大小、数量,以及电解质溶液排出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儒岩变电站所需电解地极数量n:

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n=1/[(1/R1)×R×K]

其中:

R为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值,R=0.5Ω;

R1为1套电解地极电阻值,R1≈0.08ρ,儒岩变电站的土壤电阻率在320~600Ω・m之间,为可靠起见,并考虑季节变化干燥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ρ取600Ω・m;

K为电解地极效应系数,

当 ρ

当 200≤ρ

当 500≤ρ

当 ρ≥1000Ω・m 时,K取5,

固K取4.5;

n=1/[(1/R1)×R×K]

=1/{[1/(0.08×600)]×0.5×4.5}

=21.3

n取22,也就是,儒岩变电站所需电解地极数量为22组。

2.2 接地线

接地线采用50×5mm镀锌扁钢,作用是把电解地极连接起来并与变电站站内接地网连接起来。儒岩变电站22组电解地极分为4段分别与站内接地网连接,电解地极与电解地极之间距离约为30m,4段电解地极的接地线总长度约为700m。

2.3 离子回填料

离子回填料作用是把电解地极中的电解质溶液从管中吸出来,另一方面,离子回填料本身电阻率只用8Ω・m,起改善土壤电阻率的作用,加强电解地极与大地的有效接触。

2.4 阴极补偿装置

儒岩变电站设计了两套阴极补偿装置,以补充电子,从而减缓金属构件的腐蚀速度,达到较好电化学防腐效果。

儒岩变电站外扩电解地极工程施工完毕后,实测接地电阻为0.75Ω,接近了0.5Ω的设计要求值,但还没有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及防止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

3 采取绝缘措施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

儒岩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已经达到0.75Ω,接近了设计要求,为了降低成本,不再采取措施减小接地电阻,为了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可采用均压、绝缘等技术措施。儒岩变电站接地网本身已经设计了方孔等间距均压带,因而这里着重考虑采用绝缘技术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

为了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儒岩变电站在110 kV隔离开关及断路器铺设了沥青操作平台,站内道路也使用沥青路面,35kV、10kV开关柜前铺设绝缘垫。

4 采取均压措施防止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

弱电设备比较容易受雷击或反击而导致损坏,有效防止弱电设备比较容易受雷击或反击而导致损坏的方法,除了尽量减小接地网接地电阻之外,均压、屏蔽、限幅、隔离等技术也很有效。儒岩变电站接地网电阻以达到0.75Ω,接近了设计要求,如果再继续减小接地电阻,将要投入比较大的成本;而另一方面,屏蔽、限幅、隔离等技术措施,弱电设备的生产厂家已经考虑得比较充分,因而儒岩变电站防止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的技术措施就着重放在对整个变电站接地网的均压上。

为了达到均压目的,儒岩变电站设计了一个二次接地环网,二次接地环网由四部分组成:主控室接地环网、35kV及10kV高压开关柜接地环网、高压开关站接地环网、各接地环网之间的联络线。

弱电设备的机箱、隔离变压器的外壳、二次电缆及通讯电缆的屏蔽层铠装层、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接地等都接在二次接地环网上,使得所有的弱电设备处于一个等电位,从而有效地防止雷击或反击的损坏。

5 结语

儒岩变电站为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综合处理提供了一种成功模式:首先采用外扩电解地极降到0.75Ω,接近了设计值0.5Ω;然后,采取绝缘措施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采取均压措施防止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既节省了投资,又能满足运行要求。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需要与之配套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2007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省教研室根据《纲要》要求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在全省使用,这标志着新一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少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教法、学法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从全局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发展仍然是外力推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发现,由于总结性评价效力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失去有效监管,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发展。目前,建构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2.多年中考评价实践,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淮安市是江苏省唯一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中考的地区,六年的信息技术中考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信息技术硬件配备、信息技术教师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构建完善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其目前所采取的机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却无法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通过总结淮安市信息技术课列入中考后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立足本地课程发展现状,合理借鉴省内外成功做法,逐步完善全市总结性评价方案是可行的,也是可以进行实践检验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某项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明“总结性评价要强调对教学和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防止仅仅把评价当成对学生甄别或选拔的手段。”

在本研究中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含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定,旨在发现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指导教学。[1]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三、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2]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

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

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

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 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

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

评价流程如下:

(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

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

(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

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

(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

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

(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

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3]

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2.教师和学生作品评价的能力还需要提升。尽管课题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但由于评价能力对师生而言都是高层次的能力,因而在一些实验校还存在师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篇13

一、一个人面对新的城市、新的工作,所有都将是新开始,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悉及粗通的过程,万事开头难,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的、踊跃的心态是干好所有工作的基础。刚开端的多少天是关键,于是我努力把自己的心态调解到最佳,以适应新的环境、应答新的工作挑战。

二、在这期间,在财务和内勤上我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严格按照财务轨制的请求,办理费用报销,现金、支票的收付业务。

2、每月第八个工作日按时作好单位职工的薪金发放。

3、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月末编制出纳报告单。

4、填写税务申报表。

5、实现财务负责人交待的工作。

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期,我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功能。出纳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难,以前的工作教训对我从事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很多事件还需要从新意识跟懂得,学习跟实际彼此融合才华产出成果,成绩的获得离不开单位领导的耐心教诲和无形的言教,离不开公司同仁的关心和支持。

三、要作好出纳工作绝不可能用“轻松”来形容,绝非“雕虫小技”,它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财务收支的关口,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恳求:一.学习、理解和把持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度,一直先进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常识技能。二.学会制订本职岗位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发挥财务操纵、监督的作用。三.出纳职员要遵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出纳人员要有较强的保险意识,现金、有价证券、票据、各种印鉴,既要有内部的保留分工,各负其责,并相互牵制。四.很好的沟通才能。特别是和工商、税务、社保等单位的外联沟通才干。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遵照以上的基本四点外,我还要始终的尽力学习国家出台的新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提高的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和今后公司发展的工作。

以上是我对自己两个月工作的一些领会和总结。在当前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将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与公司的发展同步。同时,我要特殊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仁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撑和关怀,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确实定和激励,我诚挚的表示感激!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