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篇1

患者,曹××,男,56岁,以“头痛、间断恶心呕吐15天”为主诉于2010年1月1日19:20入院。15天前外出时突然出现头痛、意识不清,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SAH,对症治疗后神志转清、头痛减轻,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查CT示大部分出血已吸收、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入院时患者神志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强明显,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医嘱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等治疗。于1月5日行CTA检查示前交通动脉瘤。于1月7日09:10咳嗽后出现面色青紫、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神志转清,给予留置导尿。1月8日复查CT示:第三四脑室新鲜出血,轻度脑水肿。1月11日在介入科行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前交通动脉处动脉瘤大小约4mm×3mm。现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诉头痛可忍受,体温波动在36-39.4℃之间,颈强,克氏、布氏征均阳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食欲好,每日间断睡眠约6-7小时,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应用,应用后能自行排便,于1月19日再次出现头痛后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经心肺复苏神志转清,于1月20日转往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动脉瘤夹闭术。

2 护理诊断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2.1急性意识障碍

2.1.1预期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意识水平。

2.1.2要点 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2.1.3措施 (1)评估和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2)病床安装床档,加强基础护理;(3)必要时使用约束带;(4)保持呼吸道通畅;(5)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

2.1.4效果评价 患者神志清楚。

2.2疼痛

2.2.1预期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缓解或能应付尚未完全缓解的疼痛。

2.2.2要点 疼痛的性质、部位、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应用止痛剂效果。

2.2.3措施 (1)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3-4周,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2)评估和记录疼痛发作的部位、时间、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3)对病人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表示关心;(4)尽可能减少刺激,减轻疼痛;(5)提供安静的病房环境。

2.2.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头痛减轻可忍受。

2.3体温过高

2.3.1预期目标 患者的体温保持正常。

2.3.2要点 热型伴随症状降温后的效果。

2.3.3措施 (1)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下降时应随时测量记录,遵医嘱静脉补液;(2)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3)定时翻身叩背,做好尿管护理,应用抗菌药物时注意霉菌感染;(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协助口腔护理。

2.3.4效果评价 体温趋于正常。

2.4便秘

2.4.1预期目标 病人排出成形软便,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4.2要点 患者排便的次数、性状、量及应用缓泻剂的效果。

2.4.3措施 (1)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热水刺激排便;(2)鼓励病人多饮水;(3)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4)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5)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以防意外。

2.4.4效果评价 患者每4-5天排大便1次,能掌握预防便秘的措施。

2.5生活自理缺陷

2.5.1预期目标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5.2要点 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心理接受能力。

2.5.3措施 (1)向其讲解绝对卧床及在床上进食,大小便、洗漱的必要性;(2)帮助其接受必要的辅助;(3)在病人大小便时提供隐蔽性环境,并在大小便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体征;(4)根据病情为病人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5)协助洗漱、梳头。

2.5.4效果评价 患者能接受长期卧床的生活方式。

2.6恐惧

2.6.1预期目标 患者主诉恐惧感较少或消失。

2.6.2要点 及时了解病人的感受,重视病人的主诉。

2.6.3措施 (1)给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诱发再出血的因素,使病人得以了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2)给病人讲解DSA检查的必要性及DSA的相关知识,减轻恐惧感;(3)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4)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在病人恐惧时或治疗过程中,留在病人身边以增加安全感;(6)在诊断性检查或手术过程中,简明扼要的进行解释。

2.6.4效果评价 患者主诉恐惧感减少。

2.7潜在并发症

2.7.1要点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突然出现再出血的表现。

篇2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2-68岁,3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临床症状减轻28例,加重2例,死亡2例。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 护理要点

2.1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2 护士应了解病人入院原因,引起心衰的诱因,如有无发烧、咳嗽、咳痰;询问病人既往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是否有夜间睡眠中憋醒,日常生活及体力活动后心慌、气短甚至休息状态下也会发生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以上症状常是左心衰病人的主诉。对于右心衰的病人,应了解是否有食欲不振、体重增加及身体低部位如双下肢、腰骶部水肿。

2.3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也是引起心衰的诱因,护士应询问病人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较强的应激原和较大的生活事件发生。慢性心衰病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体力活动受限,心衰程度越重,体力活动受限越严重,甚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因此,久病的病人常易处于绝望、不安、悲观等心理状态。而长期活动受限也易使家属忽略或漠视病人的病情。

2.4对于左心衰病人应评估是否有紫绀、双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率增快等体征;对于右心衰病人应评估颈静脉充盈情况、肝脏肿大、水肿的部位及程度。

2.5了解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有心衰客观的证据。对使用利尿剂的病人还应定期评估电解质平衡问题。

3 护理措施

3.1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心功能I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

Ⅱ级休息应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间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下床排尿、排便;心功能Ⅳ级应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需他人照顾。卧床期间大多数患者愿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3.2饮食护理:以低盐低脂软食为宜,少量多餐,在服用排钾利尿剂时,若排尿过多,限钠不要过多,每日钠盐摄入

3.3吸氧:遵医嘱给予2~4L/min低流量持续吸氧。

3.4长期卧床的护理:长期卧床者应鼓励经常变换,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及下肢被动或主动性活动,以防止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5病情好转后活动量的护理: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者可首先坐起或床边静坐、几天后可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的顺序以锻炼活动耐力。病人每次活动时间、每日活动次数要依据病人对活动的反应及病情决定。活动中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应即刻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且向医护人员报告,便于调整活动量。

3.6药物护理: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地高辛、利尿药,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活动耐力。服用地高辛注意事项:①护士发给病人地高辛时,应先数心率,若

3.7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说明心力衰竭是引起活动无力的原因,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最后发展阶段,重视治疗原有心脏病,减轻心脏负担(如低盐、休息、服利尿剂等)、加强心肌收缩力(服强心药)是治疗心衰的基本原则。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过度体力活动等诱因,可预防心衰再犯。

3.8出院指导:坚持低盐饮食、休息与适量运动相结合,遵医嘱服用地高辛、利尿药、定期门诊复查,有纳差、恶心、心悸、视觉改变应及时来院就诊。重视预防心衰诱因。

4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佳,患者应注意治疗、控制原发病,防止心衰的反复发作。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等。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活动与休息。对于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护士应在病人出院前列出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并嘱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当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尿少、体重短期内迅速增加、浮肿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篇3

1.2排除标准

应有具体的排除条件:①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②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③特征人群(婴儿、高龄、精神病、病情危笃)。④其他诸如住地过远、不便随访等情况。

1.3方法

1.3.1干预方法

1.3.1.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即采用相应的口腔护理液湿润棉球之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口唇、牙齿各面、颊部、舌和硬腭进行清洁。

1.3.1.2观察组

①试验材料:指套牙刷,制成材料为无毒的硅胶,长50mm,顶端呈封闭圆锥形,另一端为圆形开口,外直径为20mm~21mm。在近顶端一侧外壁有总面积达到了19mm×8mm×5mm的菱形刷毛区。②使用方法:使用之前需将牙刷进行清洗,最好煮沸1min~2min,做消毒处理。然后将牙刷套在食指上,蘸水或者口腔的清洁剂之后按照口腔、牙齿、舌苔和硬腭的顺序进行清洁,擦拭的重点为牙齿和牙床交界处以及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使用之后将指套牙刷进行清洁、晾干。

1.2.2观察项目

1.2.2.1口腔炎

采用照明电筒观察病人口腔内有无口腔黏膜改变状况,比如水肿、糜烂等。

1.2.2.2口腔清洁程度

由护士对病人呼出的气味进行评定,0分表示没有异味,1分~2分表示异味较轻,3分~9分表示异味较重,10分表示异味难以忍受。

1.2.2.3牙齿细菌

存在数采用仪器对病人刷牙之后牙齿上细菌的残留数进行检测。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选购婴儿指套牙刷时的要点

仔细查看构成材料,一定要保证是安全无毒的材料制成的产品,因为是入口产品,所以需要保证牙刷上没有污点和斑点。指套牙刷的刷头毛不需要太多,但是一定要保证柔软和富有韧性,以便有效清洁牙齿上的附着物。最好选用后面有疙瘩的指套牙刷,这样可以帮助按摩牙龈。

2.2适当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配合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而言,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烦躁、消极心理,这都会对治疗和护理造成影响,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而言,除了要注意口腔清洁之外,平时的食物最好以易消化流质食物为主,多翻身叩背以防止压疮,四肢和身上的肌肉要常常按摩和运动,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都是可以的。

2.3口腔护理的好处

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同时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溃疡、口臭或者感染等。

2.4婴儿指套牙刷的优点

篇4

1.1卧床因素 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和手术部位的持续牵引、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术后镇痛泵中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刺激胃肠道的收缩,增加胃肠张力,增强肠腔内压,使胃肠推进性蠕动减弱,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骨科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骨科卧床病人中,老年病人占了很大一部分。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科新入院或骨折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1.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病人面对生活的改变,不适应床上排便而容易造成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的便意 。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尽快地熟悉环境,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可让家属、探视者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必要时可用屏风遮挡;打开窗户和收音机、电视机,利用芳香剂除臭剂,避免患者因担心排便声音及气味影响同室其他病人而抑制排便;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宣教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尤其是早餐后,“胃- 结肠反射”最敏感,最易建立生理条件反射,引发排便 ,可使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另外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晨起和晚餐前各饮水300ml温盐水以清洗肠胃,促进肠道蠕动。

2.5 按摩

2.5.1穴位指压按摩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于每日排便前10 分钟进行, 取穴位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由轻而重, 逐渐加重,3~5分钟后可有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 每次按压可持续数秒至1分钟。支沟穴( 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3~5分钟后见效, 如一次按压效果不佳时, 可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3]。

2.5.2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4]。

3小结

近年来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骨科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敏.骨科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21

篇5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它不仅发生于卧床病人,也发生于坐位病人,容易引起感染。褥疮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全球范围来看,褥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1]。褥疮,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防是避免褥疮发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2]。褥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也有某些病例是难以预防的,如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褥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也困难。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要镇静剂以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调节;要预防褥疮,就要了解诱因及易发部位[3]。护理工作不到位,可引起褥疮的发生。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控制褥疮发生的关键是预防[4]。

1 褥疮的预防与护理

1.1 减轻压力、摩擦力。翻身可防止病人同一部位长时间持续受压。一般两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h,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但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擦伤皮肤。骨突起部位,应用睡电动气垫床,使得皮肤所受压力均匀。也可运用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垫于枕部、肩部、臀部等骨突处,利用垫内液体的波动,减轻局部的压力,并定时更换。使用便器时,应选择无破损便器,抬起患者腰骸部,不要强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上纸或布垫,以防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的危重、昏迷及截瘫患者不宜翻身时,可抬高床角30-40°,1~2h用约10cm的软垫垫于尾底部,使软组织交替受压,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固定的患者,应随时观察局部皮肤、指(趾)甲的颜色、温度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及时调整夹板和器械的松紧,并加衬垫[5]。

1.2 保持清洁与干澡。保持皮肤透气、通风,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及时清除排泄物,常更换纸尿裤,洗澡后擦干,可撒痱子粉,避免患者皮肤潮湿。若没有脓,则视伤口骯脏与易湿程度,每天用碘酒与酒精棉棒换药[6],避免因潮湿刺激皮肤。对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应及时更换,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卫生,以免感染。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每次翻身时要注意整理床面,使之平整,无杂物,防止擦伤皮肤。

1.3 降低皮温垫茶叶枕(隔夜的茶叶晾干包在纱布内),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温,以防褥疮的发生[7]。

1.4 及时检查病情。每次翻身时要注意观察局部受压皮肤,发现异常时,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发展。若有发烧、呼吸急促、神智变化或血压降低,怀疑严重细菌感染,必须马上通知医生。

1.5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或红花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按摩时用手掌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作环形按摩。

1.6 加强营养。营养不良者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褥疮。对长期卧床、恶液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纠正正负氮平衡,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需加支持疗法,如补液、输血、静脉滴注高营养物质等,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应摄足水分,以增加皮肤的抵抗力,才能使伤口容易长肉。

1.7 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大,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一些负性心理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细胞活性白介素-1p明显下降而延迟创口愈合[8]。家属应多体贴、多理解,劝慰和开导病人,使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通过听音乐、戏曲,看电视,读报纸,陪患者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患者的情绪。

2 总结

研究认为褥疮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士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加之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完全能够降低褥疮的发生率[9,10]。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找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法,及时发现潜在性褥疮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把褥疮消化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使护理工作更加合理化与人文化。

参考文献

[1]葛兆霞.褥疮护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2):80-82

[2]许路.褥疮护理[J].光明中医,2008,23(11):1834-1835

[3]杨英.褥疮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22-4823

[4]张于梅.浅谈褥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228

[5]申罗英,叶芳.褥疮的防治及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78

篇6

2骨牵引的护理:保持伤肢外展30°― 40°,足部中立位,保持牵引的有效性,观察滑轮是否滑脱,牵引锤是否着地。防止针孔处感染,每天用75%酒精消毒2次,及时消除针孔处分泌物,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感觉运动情况,同时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

3术前护理:

3.1术前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血糖、血压、出凝血时间等,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3.2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需在床上进食、大小便。因此从病人入院即开始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正确使用便盆,并说明其重要性,以防止术后长期卧床出现便秘、尿潴留,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以防止术后出现坠积性肺炎;

3.3指导三点式引体抬臀(双肘、健腿足);

3.4遵医嘱常规备皮及禁食。

4术后护理

4.1术后 全麻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患足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15°―30°立位,两足间放一软枕,将一小枕垫放在膝下,以便膝关节能有较好的屈曲,使患肢更舒适[1];

4.2切口观察与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详细记录,敷料固定情况,如有敷料脱落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堵塞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详细记录,观察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足趾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及运动情况。

5预防并发症

5.1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炼,可以轻叩背部从而改变肺通气功能。锻炼腹肌,使痰液及时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2预防压疮: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 [2]。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3防止血栓形成:60岁以上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患病率高[3],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因此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同时借助骨科床的拉手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牵引中一律禁止提高床脚进行头低足高的对抗牵引。

6功能锻炼:术前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进行膝、踝关节及足趾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直[4]。术后2周可以做髋、膝关节的屈伸运动,2个月后可以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约4个月时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可逐渐增加负重量,直至弃拐行走。

7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注意事项,术后恢复期间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因为这样的动作是重复受伤的主要原因,可使钉子脱出。嘱咐患者不要做盘腿的动作而内收和外旋患肢。睡觉时平卧,不要侧卧,以取得合作。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多吃鱼、骨头汤、鲜牛奶、虾皮等含钙高的食品,多到户外晒太阳,以防维生素D缺乏不利于钙的吸收和骨折愈合,多吃蔬菜、水果、喝适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

总之,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修复能力差。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准备、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使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达到预期效果,提高生存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宁宁 《骨科康复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

篇7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需求、治疗难度和住院费用[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的直接作用联合其他内因、外因共同导致了压疮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科为老年骨科,收治的均为老年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大多合并内科疾病,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大多数病人在家卧床时间已形成压疮。2010至2011年我科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6例,年龄60~90岁,均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有30人,其中Ⅳ期压疮2例,Ⅲ期压疮26例,Ⅱ期压疮8例,经过采取综合处理措施,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控制内科合并症,并结合压疮新型敷料的使用,有30例痊愈出院,还有6例因各种原因未愈出院。

2 护理

2.1 正确评估病人:我院成立了压疮小组,小组成员都经过系统培训,每个科室设有联络员。病人入院后由本科室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评估,再经本科护士长审查后上报至压疮小组,压疮小组成员下到科室进行评估及制定护理计划。

2.2 评估方法:我院采取的是改良式诺顿评分表,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活动能力、灵活性、大小便情况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5分,小于14分为中度危险,小于12分为重度危险,分值越小危险越大。

2.3 制定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

2.3.1 应用气垫床,减轻皮肤局部受压。因老年人有些合并老年痴呆症,经常大小便失禁,这就增加了护理难度,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及时进行清洗和更换,保证床单位的干燥、整洁。

2.3.2 严格交接班,建立床旁翻身卡,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详细检查及记录皮肤情况。

2.3.3 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压疮各期的进展规律、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要点,使之重视和参与压疮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2.3.4 饮食护理。做好饮食调护,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特别是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少量多餐,控制血糖。

2.4 压疮新型敷料的应用

2.4.1 对我科带入的2例Ⅳ期压疮,因压疮部位在骶尾部,病人较瘦,皮肤完全缺失,骶骨已外露,病人非常痛苦,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予病人左侧及右侧卧位交替,对压疮伤口给予藻酸盐敷料及泡沫敷料的共同应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因病人渗出液较多,一般我们每天要换药一次。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压疮伤口被肉芽组织填满后在手术治疗骨折同时给予了臀部皮瓣折叠缝合术,术后骨折及压疮伤口预后良好,并痊愈出院。

2.4.2 对我科带入的26例Ⅲ期压疮,因患者大多合并糖尿病,伤口渗出液较多,刚开始选用水胶体敷料,伤口渗液反而增多,改用泡沫敷料后伤口渐渐好转,一般无特殊情况予3~5天换药一次。有20例患者经过这样换药压疮伤口已愈合,但还有6例未愈出院。

2.4.3 对我科带入的Ⅱ期压疮8例,其中6例采用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净后,用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粉末进行涂抹一周后压疮完全愈合。还有两例为石膏及支架摩擦足后跟所致,采用每日氧疗2次,用雷夫奴尔纱布包裹后一周也痊愈出院。

3 体会

篇8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0岁~75岁,平均52岁;其中9例发生于左下肢,6例发生于右下肢。

1.2溶栓抗凝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确诊,我科一般采用尿激酶20×104U,加入生理盐水150mL,10min内滴完。静脉点滴时注意扎于患肢足部浅静脉,止血带绑于患肢大腿根部阻断浅静脉,使药物尽量由深静脉通过,12h1次,一般连续应用3周后,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此药安全,出血倾向低,剂量为4000U,1天1次或1天2次皮下注射。

2护理

2.1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2.1.1解释

首先向病人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给药方式,让其产生信任感,以取得配合。

2.1.2腿围测量

病人取半卧位,嘱其放松,膝关节伸展约150°,测量双侧膝关节上、下各3个部位:髌骨上10cm、20cm、30cm,髌骨下10cm、20cm、30cm处的周径,并在患肢做好标记,便于每天测量,观察消肿效果。

2.2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2.2.1心理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必须立即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所以在溶栓中需要护士的耐心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注射前应耐心细致地解释扎止血带的作用和肢体正常血液循环特点,消除恐惧感。溶栓时药液必须扎于患肢足背浅静脉,并在患肢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后,再加压滴注,10min内滴完,这样是为了阻断下肢浅静脉,药液由深静脉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

2.2.2护理

溶栓期间,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这种能使髂骨静脉松弛不受压,对缓解静脉的牵拉有一定作用,同时下肢抬高更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按摩及剧烈活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2]。

2.2.3严密观察病情

资料表明,溶栓治疗虽然安全,但仍然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如我科常用的尿激酶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病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一过性意识不清时应考虑肺栓塞,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还应严密观察患肢动脉搏动、脉率、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淤斑。抗凝期间遵医嘱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性,严密观察病人口腔黏膜,全身皮肤有无异常出血,皮下淤血、碰撞而致伤淤、血尿、大便变色等凝血障碍征象,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向医生报告,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2.2.4穿刺部位的护理

溶栓时,多选择患肢足背静脉,为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以免多次穿刺引起血管破坏,但注意穿刺不成功时,拔针后针孔护理很重要,不应只注意针孔,应四指并拢,以掌面充分压迫针孔及周围区域5min,以保护所穿刺静脉。

2.2.5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由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因此护士除了需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还要加强饮食指导、皮肤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3-6]。告诉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易产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所以饮食要注意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基础上进食适量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并可一天数次按摩腹部,呈顺时针方向,促进肠管蠕动,避免大便干结及腹胀;每天给予温水擦浴1次或2次,保证病人舒适感,能活动的地方,如上肢及健侧肢体,鼓励病人尽量主动活动,并定期按摩骶尾部,以保证皮肤完整性。2.3出院指导建议病人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可过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

3结果

篇9

我院自2001年3月~2006年1月成功地对253例病人经股动脉穿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积累了很多经验,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53例患者中,男150例,女103例,年龄在32~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53例,其中心绞痛123例,心肌梗塞130例。方法:确定穿刺部位后,常规消毒皮肤,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Seldinger法经右股动脉穿刺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常规连接心电监护。

结果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253例病人实行手术均获成功。在253例病人中,左主干病变8例,左前降支73例,左回旋支病变6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54例,左前降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20例,左前降支加左回旋支病变18例,左前降支加左旋支加右冠状动脉病变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8例。

护理

术前准备和指导:① 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准备,与之沟通,简要介绍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及指导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②手术前1日或手术当日给予手术区皮肤准备,剃除双侧腹股沟和会毛发,以防术中污染,术后发生感染。③术前晚口服或肌注镇静剂,以保证睡眠,练习用力咳嗽,以利术中促进造影剂的排出。④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应在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补液,患者排尿不畅而发生排尿困难。⑤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离子,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⑥术前碘过敏试验,足背动脉标记。⑦ 手术当日正常进食,但不能过饱。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必须住进CCU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术侧下肢伸直并制动平卧24~48小时,指导患者饮水。② 给予补液。补液治疗可以促进体内造影剂的排出,以免造成肾脏的损害,补液量1000~1500ml,患者可通过饮水补液,同时给予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时,调整好滴数,尤其对于心功能差的病人,补液速度不宜太快,30~40滴/分为宜,防止心衰发生。③ 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1例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诊PTCA后出现。病人表现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心电图表现ST段改变等急性血管闭塞表现,遵医嘱立即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后缓解,并给予严密的观察: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术后出现的心绞痛立即描记心电图,并与术前的心电图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变化,给予止痛、镇静治疗;术后要勤测血压,发现血压下降要查明原因。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④观察出血倾向。患者返回病房,要严密观察穿刺处出血情况,有无出血及血肿,倾听病人的主诉,如患者出现腹痛及穿刺处胀痛,应立即查看,观察生命体征,以防腹腔内和腹膜后大出血及发生出血性休克和动脉栓塞并发症。⑤避免血栓形成。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下肢的皮色、皮温及有无肿胀。有些患者加压包扎下肢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形成。术前与术后要测量下肢的周径,以作比较。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有无不明原因的相关部位的疼痛,尽早给予处理。⑥排尿困难是术后病人常遇到的问题。老年男性患者多合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本组出现排尿困难67例,主要原困是术后卧床,患者制动,排尿姿势改变,术前未进行床上排尿训练,致术后排尿困难。给予诱导排尿仍不能正常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对于老年男性,导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另外,对于烦燥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防止导尿管脱出,造成尿道粘膜损伤。本组有2例烦燥不安病人留置导尿,经过专人守护,精心护理,及时拔除导尿管,避免了尿道粘膜的损伤。⑦心理疏导。手术是病人的一种严重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绪和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给术后的康复造成影响。针对此类病人要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向病人和家属宣解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及早康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2岁;胸椎结核7例,腰椎结核29例;病史1~15个月。其中部分截瘫患者12例。

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腰椎手术采取腹膜外入路显露病灶,清除腰大肌脓肿及死骨,侧前方植骨内固定。胸椎结核采取经胸入路,手术方法同腰椎手术,但术后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前需要系统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大多数患者在卧床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尤其伴有部分截瘫的患者。针对病人的这种心态,护士安慰、鼓励病人,在与病人和家属交流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此疾病的正常转归,手术的原理,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①术前抗结核治疗尤其重要,必须督促患者按时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并注意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②患者因需要长期卧床,指导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练习床上大小便,开胸患者还应同时练习咳嗽排痰;③术前1 d备皮,备皮范围应注意术中须取髂骨植骨,因此会皮肤必须准备,备皮时防止损伤皮肤;④完善相关检查,术前备血400~800 ml;⑤术前常规禁食、禁水,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术晨留置尿管;⑥为预防感染,术前30 min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

2.2 术中护理

2.2.1 熟悉环境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的,对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于出现烦躁情绪的病人,护士可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给病人以亲情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2.2 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面色、生命体征SpO2及出入量,充分考虑出血的可能,备齐用物。保持静脉通路畅通,观察滴速及病人的全身反应。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的渗液,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了解患者切口疼痛情况,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速度、引流量的多少。观察引流管水柱的波动,并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扭曲,确保引流通畅。水柱停止波动24 h并且无气体、液体引流出,胸部X片确认肺复张良好,可以拔除引流管。

2.3.2 护理按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 h,全麻病人头偏向一侧,6 h后开始翻身,每2 小时一次,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脊柱手术后翻身不同于一般的翻身法,要点是:脊柱保持平直,勿扭转、屈曲,至少2人互相协助翻身,扶住肩和臀部直线型翻动。

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4.1 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因此,术后需要动态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切口局部情况如渗出液的量及性状,切口有无红肿、硬结。

2.4.2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作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4.3 防止结核慢性窦道形成。结核术后形成慢性窦道者并不鲜见,窦道长期流脓,经久不愈,尤其放置内固定者。因此术后观测切口尤其重要,及时发现切口的结核性脓性渗出,并与脂肪液化相鉴别。及时清除结核性渗出液。

2.4.4 预防泌尿系感染。伴有部分截瘫的患者术后因放置导尿管时间长,有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应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尽早开始训练反射性膀胱收缩功能,每2~4小时一次,2~3周后拔除导尿管,鼓励病人感觉膀胱充盈的情况下,用手按压排尿。

2.4.5 保持大便通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弱,护理诊断:有便秘的危险。故应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关心病人排便情况。鼓励病人多进食蔬菜、新鲜水果及含纤维素类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番泻叶或开塞露通便。

2.4.6 预防褥疮。因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要求绝对卧床,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所以我们常规给病人应用气垫床,术后6 h开始更换卧位,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受压部位、定时更换。侧卧时,身体与床呈45°角,并在肩、背、臀部、双下肢垫枕,使患者感到舒适。

2.5康复指导

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指导病人行直腿抬高练习,主要锻炼股四头肌;术后1周可以指导腰背肌功能练习。

2.6 出院指导

脊柱结核术后,需要椎体与植骨块融合后方可使脊柱负重,因此术后患者需要继续绝对卧床4~6个月。过早起床负重可能出现内固定无松动、脱落并可导致结核复发。出院后应继续按时、规律、全程、足量口服抗结核药物,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卧床期间应进行床上四肢肌力锻炼和腰背肌功能锻炼。当允许患者起床后,应指导病人早期不做过度弯腰负重动作,尽量减少脊柱弯曲,以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

3 结果

该组35例患者均平安渡过了手术期,未发生结核复发、慢性窦道形成、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

篇11

1 一般资料

我科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消渴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辩证施护,治愈率高达91%,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一般护理

2.1 病区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2.2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刺激。

2.3 节制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节制饮食。根据医嘱所制定的热量供应、分配原则,合理进食,形体肥胖者警惕本病的发生,控制饮食,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

2.4 生活有规律,多参加户外活动。

2.5 内衣要宽松、柔软,鞋袜不要太紧,注意足部护理,不要用碱性的沐浴露。

2.6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测试尿糖及用药

3 辩证施护

3.1 上消(肺热津伤)主要症状:烦渴多以,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护治法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施护要点:清淡饮食,适当控制食量,多食具有清热养阴的蔬菜,如苦瓜、菠菜、番用茄、白萝卜、鳝鱼等,忌辛辣食物及烟酒。可用鲜芦根、麦冬或生地、玄参泡水代茶,以生津止渴。若见神疲乏力、气短等,为气伤之象,可用生山药250煎水代茶。或用生山药、粳米熬粥食用。保持大便畅通,必要时以大黄、玄参泡服,适当运动,可配合气功。

3.2 中消(胃热炽盛)主要症状: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护治法则:清泻火,养阴增液施护要点:节制饮食,主食控制在每日8两,饥饿时可嚼服黄豆、花生。地骨皮50克煎水代茶。保持大便畅通。有疮疖、溃疡及时处理,注意观察体重的变化。

篇12

脑出血常常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病因引起,是一种致死、致残率极高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其发病迅速,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很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患上该病,即使能挽救回生命,也需要进行长期的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方式、方法对老年人恢复健康相当重要。笔者选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出血患者70例,进行了临床护理工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筛选2012年2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脑出血的老年患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在43~68岁之间,平均年龄50.3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完全瘫痪21例,不完全瘫痪35例,体温升高28例,高血压40 例,瞳孔异常18例。经治疗后治愈52例,治愈率为74.3%,10人留有后遗症,其中完全瘫痪1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11.4%。

2 护理方法

护理重点:脑出血后的一个月中极有可能发生再次出血,再次出血的致死率极高,所以护理的重点除了基本护理外,最重要的便是预防患者再次脑出血。消除复发因素,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保证老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心理疏导,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患者无运动,肠胃活动也受到影响,大便容易干燥,大便用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所以必须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大便顺畅。

急救期护理:急救期患者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所以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保证呼患者吸道通畅。在发病24~ 48h内避免移动患者,如果必须搬动时,要轻抬轻放,注意患者头部保护,其他时候要绝对卧床,避免出血面积扩大。患者咽部有痰时,要行侧卧位,床头太高15到20度,以减少脑流量和出血量,避免窒息。按照医生要求,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降低颅内压和止出血药物的静输,控制水肿面积,防止形成脑疝。

日常基础护理:由于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所以基础护理尤为重要,①要严密观察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瞳孔、呼吸、呕吐物等的变化,详细记录检测结果,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当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时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②要做好皮肤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容易形成褥疮,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要定期清理床铺,确保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对于完全瘫痪的病人要定时翻身拍背,观察容易发生褥疮的受压部位,定期给予按摩处理。③要注意预防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和尿路的感染,老年者痰多且不易排除,对于意识恢复的患者指导其正确咳痰,避免用力过大;对于意识尚未恢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但要注意方法方式,吸痰次数不宜过多,动作要轻。对于需继续导尿者,要做好尿道口护理,并确保导尿管的无菌消毒处理,定时更换引流袋,避免细菌滋生感染。④要注意营养均衡,做好便秘处理,老年患者本身肠胃功能较差,加之长期卧床,所以膳食营养一定要合理均衡。意识恢复无障碍者可进普食或半流食,宜选择清淡食物,少食多餐,进食不要过急,以免引起呛咳,饭后帮助病人漱口。对于吞咽困难者,应给予鼻饲,注意检测胃管位置以及胃内是否出血等情况,合理的营养供给对脑组织的恢复、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便秘者,要做好通便处理,避免由于用力过大诱发再次出血,可以适当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可采用灌肠措施,对吞咽功能无障碍者要鼓励其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⑤每天要对老年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减少病菌在口腔内的滋生以及病原微生物在咽部残留数量,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的概率。

康复护理:脑出血会造成神经损伤,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差,恢复较慢,长期的意识障碍和卧床,对患者恢复产生了更加不利的影响。为使瘫痪肢体早日恢复功能,减轻后遗症,在发病48h后,应当进行康复护理,按摩患者的四肢肌肉和肢体关节,使其进行被动运动,预防肢体废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要加强对失语者的语言训练,反复练习听读,耐心指导发音,强化外界刺激,并与其进行由简到繁的语言交流,采用鼓励法,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心理疏导: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发现身体瘫痪或失语时,常常伴有较大的心理波动,情绪比较不稳定,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避免因情绪激动引发再次出血。先稳定其情绪,耐心讲解脑出血有关知识,使其加强对病残的认识,意识到进行康复训练,部分功能仍能恢复这一点,并列举本院脑出血后成功康复的病例,树立其康复的信心。

健康指导: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其了解脑出血的基本知识,强化防复发意识,无论是治疗过程中还是今后的康复过程中,都要避免情绪激动、体力和脑力劳动过重等诱发因素,注意饮食平衡,戒烟戒酒,指导家属配合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循序渐进,由简入难,不可急躁,并持之以恒。

3 讨论

脑出血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变化难以控制、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当发现老年患者脑出血时,要保持镇静,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送医救治。由于老年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治疗后的护理过程相当重要,影响着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

通过本次70例老年脑出血的护理工作,笔者认识到老年脑出血护理工作需要做到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周到的日常护理,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并需经常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共同配合,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出院,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篇13

由于车祸或外伤,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肌肉萎缩、生理功能发生各种衰退,反应迟钝等原因,极易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特别是老年人又因各项机能的减退,骨折愈合缓慢,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为了减少或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患者早日愈合,除了及时合理的治疗外,护理工作也很重要,特别是功能锻炼,极为重要。

1 心理护理

创伤、住院与手术易造成患者恐惧、多疑、担忧等精神症状。如生活上不能自理,需长期卧床需要他人照顾,担心拖累家庭及子子易出现情绪低落,易产生抑郁。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如手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等。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应细致而耐心解释,不可了管制。关心并尊重病人,经常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多问候,注重细节,帮助解决一些问题,消除病人的疑虑,让病人感觉亲切温暖,调适好心理状态,稳定病人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2 饮食护理

2.1 骨折早期:伤后1周内,饮食以清淡为主,配以蔬菜、豆类、蛋类、水果、瘦肉等,给病人补充一些粗纤维食物,如白菜、芹菜、燕麦等,食物应软质易消化,忌食酸辣、油腻食物,不宜过早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母鸡汤等,否则会导致肿胀消退减慢,影响骨痂生长,延迟骨折愈合。

2.2 骨折中期:伤后2至3周,应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优质蛋白来源主要是鱼虾、瘦肉、蛋类、奶类和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质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同时也要补充维生素A、D,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骨折的愈合,指导病人吃一些虾皮、海带、动物内脏,以供给机体矿物质,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2.3 骨折后期:伤后3至5周,饮食上可解除禁忌,可给予骨头汤、母鸡汤等,也可配以辛辣调味品,以增进食欲,刺激胃液分泌,有利于病人营养及能量的补充,满足骨折生长期的重要。对于特殊病人,如合并糖尿病、肝肾疾患、有特殊及特殊饮食习惯的病人,饮食上应注意搭配合理,既要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又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易发并发症的护理

3.1 预防压疮的护理:骨折病人不能活动,皮肤抵抗力低,易在受压部压如骶骨尾部、肩胛部,足部出现压疮,应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牵引病人应教会用健肢做支撑抬起臀部,受压部位势以软枕,股骨骨折病人如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一天即可向健侧翻身,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两腿间垫以软枕,骨盆骨折病人应利用牵引床抬起上半身,按摩骶骨尾部。脊柱病人在翻身时,肢体应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扭曲、旋转,以免引起继发性损伤,护士应经常检查受压处皮肤情况,保持病人皮肤清洁。

3.2 预防呼吸道感染:老年人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患,骨折后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应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定时翻身叩背,做有效咳嗽,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 预防泌尿系感染:由于卧床、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加之膀胱功能减退的老年病人,排尿后残余尿增多而导致泌尿系感染,护理过程中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对于留置导尿人病人每天应做好尿道口的护理。

3.4 预防深静脉血栓: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少,易发生静脉血栓,应指导病人做足的背伸、跖屈及踝关节的运动。骨折固定或手术后,做肌肉的等长收缩,配合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及潮红,多为静脉淤滞所在,做好交接班记录,必要时以同一平面周径,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功能锻炼

4.1 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早期做握拳及时和腕关节屈伸练习。外展型限制肩外展活动,内收型限制肩内收活动。肱骨干骨折病人固定2周内,练习指、掌、腕关节活动,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固定2-3周后,练习肩肘关节活动,伸屈肩肘关节。尺桡骨干双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初期可练习上臂和前臂肌肉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动作,2周后开始练习肩、时、腕关节活动,禁忌做前臂旋活动。4周后练习前臂旋转及手推墙动作,7-9周后,X线显示骨折愈合,即可拆除外固定,充分练习腕关节活动。

4.2 下肘骨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2天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天后,可做轮椅下床活动,3-4周后可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置换术病人应鼓励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及臀肌的收缩运动,足的背伸、跖屈运动,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6周后可弃拐行走。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应指导有计划地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足趾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去掉牵引及外固定后,教会病人用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保护病人谨防跌倒。

4.3 脊柱骨折: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应进行肌肉的按摩,方法是用双手鱼际轻轻按摩受压部位,反复滑动。禁忌脊柱前屈、旋转活动,指导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做下肢关节的内收,外展运动,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和旋转活动,练习手指的伸、屈、握拳、捏、握等动作。

5 出院指导

由于骨折愈合需较长时间,而有些老年病人由于骨折质疏松,恢复缓慢,有很多康复治疗都在家中完成,应注意病人出院指导,教会病人锻炼方法,复查时间,根据X线摄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肢体负重,对于手术病人,应告诉骨折临床愈合后何时取内固定物。另外,还要指导用药、饮食及皮肤护理情况。指导注意事项,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