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篇1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由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着眼点、落脚点不同,教育的目标、手段、途径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不同,真正把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并非易事。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们所面临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相信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第二,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运用推理、辩证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科学的精神。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教师对“差”的学生要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做人方面的要求也是不断地发展的,应增加新的内容,让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能很快适应这个社会。

第三,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惟一标志。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分数的高低,只是反映一个阶段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某种情况。如果片面地注重学生的分数,那么必然会拼命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知识数量的积累,学生就得死记硬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厌学情绪。

衡量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要看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充分发展。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要看其身心是否健康发展,是否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是否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是否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有独立积极的潜在能力。

只有人们的观念转变了,应试教育才会没有市场,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彻底清除,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实施。也只有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进取心;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4]。离开教师素质谈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师除了要有崇高的师德、现代的观念外,还要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功底。首先,教师需要站在面向21世纪的高度来系统学习教育史和现代教育理论;其次,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最后,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现在搞教师培训,主要注重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改善,而以素质教育为背景,提高教师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师培训并不多。应该在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中,加大提升教师全面素质的培训力度。

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以下几个转变是很重要和现实的。一是从偏向少数“精英”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转变;二是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水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三是从教育和社会的脱节到紧密联系社会的生产、生活;四是教育教学的模式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五是要从过多的统一要求向追求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当然,一所学校能否实施好素质教育关键在校长。凡是出经验的好学校就必定有一位有思想、有实干精神的好校长。好的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把国家统一的教育思想、目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本校的优势、学校的传统、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师资特色相结合提出来的有本校特点的教育思想。好的校长要能够凝聚起有共同理想、有献身精神、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集体。好的校长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套很规范的管理方法。

三、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始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这一双边关系的体现。因此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2,5]。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既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没有缺陷的、合格的发展,又应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法指导为手段,开展教改科研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质疑,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教会学生会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主动求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讨论、尝试练习、复结等方面将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和思维能力。本着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及时的予以帮助和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改进和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重视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的杠杆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应试升学成为中小学教育唯一的价值取向。因而,教育评价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一系列偏差。素质教育评价与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区别,是由于两种不同模式的教育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不同,教育的目的不同,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同,进而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不同使然。在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整体改革战略中,要将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大事来抓,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导向、激励、鉴定、教育和改进功能。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考试的分数,而是其发展的全部领域;对于所有学生来讲,素质教育所关注的不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首先,素质教育评价不能忽视总结性评价“特殊的功能”,仍要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行必不可少的鉴定和教学核定,以检验教育实施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这样要让每个个体在受教育过程获取发展的自信心。因此,素质教育过程必须建立起自激励和它激励的机制,让每个受教育的主体都在不断激励中发展,而自激励和它激励的产生是离不开评价机制的,素质教育评价必须注重其结果的全面激励性。素质教育评价要淡化传统式的横向比较,强调纵向性的发展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激励,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五、创新课程体系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构建适应2l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条件[5]。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迅速吸收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学科、新思想和新方法,不仅包括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以社会需要、学科规律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多样的、发展的课程体系;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适度减少必修课,减轻学生负担,建立和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板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创造力指标。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表达欲、幻想敏感性、幽默感等等。发散性思维则是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同四面八方进行辐射的积极的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和发明可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就要兼顾这两个指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1997年11月21日第一版.

2.刘朝晖,扈中平.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3-8.

篇2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

1.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黄金分割的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情境之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人的直觉相反的数学问题,以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圆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道题:我们知道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假如我们在地球外面套了一个大球,它的大圆周长比赤道仅长1米。问地球和它外面套的大球之间的空隙能不能钻过一只老鼠?

这样的问题学生凭直觉会说:不能。然后引导学生去计算,学生计算后才会发现居然能够钻过一只老鼠,从而让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妙用。

2.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探究,深深吸引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之中,通过探索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利润”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作社会调查,获得利润的知识,自主探究利润问题。

二、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容易逆反但可塑性强,因此情感教育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健康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难于调控情绪,常凭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学习方向,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起来格外主动,情绪差时就厌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善于设置有情趣的数学问题,也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对他们通过谈心进行情绪调整。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我调理,善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勇于面对困难,战胜挫折。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的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问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有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校后通过自学和科研来获得。根据心理规律,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小学直观模仿习惯的干扰,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方法,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观点,并教会他们阅读方法,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防止学生阅读不认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生必须重视培养做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的习惯,把课本中最精华的东西和听课中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随意性强,做笔记可使学生约束精力分散,教师还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组织笔记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质量保证。

3.语言习惯

数学语言是由许多数学术语组成,而数学术语是描述数学现象和过程的专用词语。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是开发思维,增进智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学知识,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先就要经过大脑的加工进行整理。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思维的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身先垂范,在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要反复比较、强调,通过提问、学生讲解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习惯。

4.质疑习惯

不肯或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究、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教师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倡导学生“敢想、敢问”。对提出有深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努力创造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展更高层次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最佳氛围。

5.交流讨论习惯

篇3

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21世纪充满着希望和挑战,是探索、改革、创新的时代,没有创造就无法生存。在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扬教育民主,向学生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积极营造课堂民主气氛,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用素质教育的理念,营造民主气氛,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做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借助体育人格教育的力量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强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予他们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及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工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教学相对枯燥内容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对动作美的体验,能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提高美学修养和对美的认识。美,作为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与精神文明的综合标志,它广泛地寓于德育、智育和体育之中。美与身体的健康密不可分,没有美,健康也会失去光彩。体育运动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独特的美育价值,它可以塑造和展现各种形式的美,如:形体美、姿态美、素质美、动作美、心灵美和行为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进行一般和特殊的美学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对美的需求、美的感情、美的观点、美的欣赏、美的概念,还要向学生灌输心灵美和行为美的思想,培养追求身体美、动作美的愿望,根据美的规律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定美、塑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学中,通过改变练习条件、增加练习难度,使学生体验到坚毅美、忍耐美与勇敢美,并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美感体验,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增强自信心。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篇4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格.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篇5

(一)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

现今国内的很多技校,依然是采取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依然是重知识轻能力,技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英语知识与社会要求的能力严重脱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直接运用于自己的岗位,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技校依然把成绩看作唯一重要的指标,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绞尽脑汁,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会做题的书呆子,在交际能力,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方面十分欠缺。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重视成果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学校的好坏,社会各界都只拿成绩当做唯一判断指标,很多技校为了吸引生源,将所有精力投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导致技校的毕业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经验不足,人才市场中竞争力依然不会很强。

(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守旧

技校应当注重技能的培养,要根据社会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岗位,快速进入状态。但是,现在很多的技校教学内容依然是沿袭以前的,没有根据新时代人才市场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不到实用的知识,而且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高。只是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设定的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有很大差距,让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在教学模式方面,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无法有效地发挥自己课堂小主人的职能,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到的知识自然也不会特别多。英语学习是需要学生全身心参与的,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文化,不断练习,在实际演练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学生应在学校学习中掌握自学能力,这样在工作中也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很明显,如今我国的技校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完善。

二、对技校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素质教育中包括很多,包含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技能素质……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技校英语学习的学生来说,语言素质也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它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环境,要想让学生全面提高,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在对技校学生英语教学时采用素质教育的时候,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课程的设定也应切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必须面面俱到,缺一不可。

(一)转换教学观念,真正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人内心

技校英语素质教学的质量上不去,跟素质教育的难以开展有直接的联系。一直以来,虽然大家一直都在高呼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依然是停留表面,形同虚设,所以素质教育一直停滞不前。要想真正将素质教育深入教学,社会教学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以成绩论英雄,看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培养真正的技校人才,而不是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专家。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让大家明白素质教育的好处,明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以后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的教育模式。真正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好处,大家才能从心底接纳素质教育,真正去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在技校英语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教师,学生,家长都必须转换观念,不是一切以成绩为主,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技校英语教学才能真正实行素质教育。

(二)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容制定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身体素质,语言素质,自学能力……教学计划中要面面俱到,不能顾此失彼,要培养拥有实际技能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真正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学习英语的学生,将来很有可能从事翻译,教师的工作,对他们实施仰卧起坐,提高他们的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彩。要想提高道德素质,教学中要设定一些道德方面的课程,比如职业道德教育等。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设定一些体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语言素质的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技能培养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定,要与素质教育的主旨相吻合,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设定相应的课程,量身定做,培养有素质有文化的技校毕业生。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造师,是学生前行路上的明灯,帮助学生扫除很多阴霾和障碍。技校学生大都是未成年或者刚刚不久的年轻人,社会经验不足,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而且,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想在技校英语教学方面真正实习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也必须跟上,这样,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促进他们自身修养以及素质的提高。

定期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建立健全考核系统,监督教师,让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注意自己的修养,保障老师有足够的素质完成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英语教学需要老师拥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英语交流,解读文化,对文化差异的看法,与外国人交流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技校英语老师一定会面对的问题,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他们才能有足够的能力让学生信服。

篇6

二、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最常运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其具有强大优势。初中生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与个性正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宝贵资源。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或与其他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产生合作的需要,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问题,达成一致见解。合作学习不仅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重要教学策略,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合作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只有学会竞争、学会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成为新型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契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主动探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展开充分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彻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状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构建者,完成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预习。学生通过预习确立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自己的掌握情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中,我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索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而我则做好扶植、引导、调控与评价工作,为学生的独立学习提供条件与保证。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

三、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悟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生物学科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大力发展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桥梁,我们既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同时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感悟生物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增强应用意识,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知行统一、活学活用的目的。

如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我们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初生牛犊不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导入,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又如在学习了食物链的知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这样的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有的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都是食物链。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形成了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7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实达到深入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课常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素质教育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影响素质教育的达成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 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 、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二、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之一。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到面向全体,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的,开展好课堂教学。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习水平标准,以构成学习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概念、原理、法则)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走出去回归自然,请进来现身说法等动态课型,要不断更新手段,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物化”。

1、走出课堂,回归自然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课内外的界限,把数学知识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使课内外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如:教学“利息”一课,我把课堂搬到银行,先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好组长,联系好参观地点及帮助我们释疑的校外辅导员(在银行工作的)。再带领学生参观调查,积累些金融方面的感性知识,了解利息、利率、本金、本息、活期、整存整取等银行所用的专用名词,最后引导到怎样求利息上来,学生掌握方法后,立即帮银行叔叔算一算利息,看看结果是否正确。这样的课堂模式使了解、领会、掌握、应用一条龙,学生学得既高高兴兴又扎扎实实。

2、请进课堂,现身说法

语文教学中有个表演法,语文教师常常请学生把课文中的词、句、片章表演出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资运动,让学生借助动作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意境。我常把表演法请进数学课堂,来个现身说法,让学生耳濡目染。

四、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利用生活原型启发学生摄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可以这样引入,出示: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甲杯水中放入糖21克,乙杯水中放入糖11克,请你说,哪一杯甜?为什么?现在甲杯水20克,乙杯水25克,甲杯水中放糖3克,乙杯水中放糖4克,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更甜呢?

要解决哪一杯糖水甜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每杯糖水甜的程度与什么有关?能不能用一个数表示每一杯糖水甜的程度? 从而引出百分数的概念。这样从比较甲乙两杯糖水的甜度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使学生经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引导他们去探究新知,积极提出问题,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参考文献:

篇8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老师喜欢的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开阔、敏捷,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中应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他们敢想、敢猜、敢说、敢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师生间共同形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品质。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不少学校,物理实验成了薄弱环节,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口授、耳听、笔演”,解题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由于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是在手脑并用的科学过程中形成的,学到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僵死的东西,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动脑思考”,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课内实验延伸到课外实验,要鼓励学生课外用生活用具、玩具做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物理并不深奥。

四、重视学法指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学物理教材、怎样听课、怎样完成物理作业和课外小实验等。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有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的学法指导应站在完善思维过程和优化思维品质的高度,培养学生排除干扰信息、捕捉本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物理观点、物理思想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五、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9

二、构建和谐关系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好朋友,还是学生的指路人。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W质量的高低,与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把握语文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71-02

一、前言

工具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一直以来是大学英语教学纷争不息的话题。杨忠对语言工具性理念提出了质疑,他主张大学外语教学要淡化工具性,强化人文性。而蔡基刚则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鲜明地提出工具性目标。”但是近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素质论。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地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写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目的。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则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无论是工具说,还是素质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一时很难下一个定论。但是笔者认为,语言的特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英语教学的这两个方面。语言的工具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素质也是必要的、可行的。英语的工具性是显性的,而素质教育则是隐性的,这两者的共同存在并不矛盾。既然如此,那么在讲授语言技能的同时,该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大学生的素质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归纳起来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以语言能力教学为主的课程,是否能胜任素质教育的要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工作小组在2006年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外语应该是通识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外语学习去了解他国文化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相似和不同;通过到国外选课的途径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文化和思想将对学生在知识、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扩大学生视野,提供一种看待本土文化的新视角。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和其反映的文化息息相关。同时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我国目前的高校外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是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有益补充。笔者对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使用率较高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两部教材进行了统计,其中所含话题内容广泛,包括学习、生活、情感、人物传记、环境、科技、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内容,虽然不足以以此就完全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加以正确的引导,完全有可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外的人文思想、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其认知能力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其交际能力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积极的语言文化和语言学习情感,提高其审美能力的作用。”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学习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教育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如何真正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大学英语教学上升到大学英语教育的高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基于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语言素质。开拓学生视野,语言同思维不可分,思维是语言学习的真正动能和自然机制。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体现了一定育人功能。董亚芬教授一直呼吁要重视教材的育人功效,教材要选久经考验、百读不厌的范文,突出趣味性、知识性和可思性。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选取富于人文精神内涵的材料作为课文。这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又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毕竟外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外语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不仅仅讲解词汇、篇章结构,还要深入讲解课文所涉及的深层内涵,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要结合英语内容,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插入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使学生对其文化传统中优秀人文素材产生浓厚兴趣。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课文题目为《真爱的考验》,文章描述了一名战地归来的军官面对所爱的女士的考验所做的选择。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去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面对诱惑,该如何抉择;这实际上是教会了学生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为例,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可以被用来引导学生去探讨深层次的内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好处。

2.建立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语言自身的规律和功能来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能力是衡量语言水平的核心。无论是母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其最终目的是掌握语言交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完善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单纯以应付考试为目标,无异是舍本逐末,误入歧途。要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语言实践和训练的时间和空间;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在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一切语言操练活动的主体,而且在模拟的或实际的交际场合中,学生的主观意志、态度、情感以及他们目标语水平等变数都会影响到他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或语言功能的发挥。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让学生在其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见解和情感。笔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三个“自”一体化的活动,即“课前自行准备学习活动”“课堂自觉参与教学活动”“课后自主复习教学内容”。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会有“英语能力退步了、什么也没学到”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花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少了,另一方面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利于他们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大多以基础学习为主,时间长、学时数多,很多学生会感到厌烦,尤其对那些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来说,更觉得课堂学习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在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被压缩为6~8学时的现象。减少学时不是有效的办法,各高校不妨设置一些更人性化、弹性化课程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需要阅读国外专业文献的学生可以选择科技英语等课程;喜欢人文知识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学、文化等课程;需要出国所需语言类的学生可以选择阅读、写作等技能课程;做到各取所需,学生才会有较强的成就感和收获感,学生才能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4.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很重要,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去营造一种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对此,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效。首先,举办各种规模的英语演讲赛,包括院级、校级以及与其他学校联合举办。举办英语演讲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加强了校际的交流与沟通。其次,在校内举办“英语文化活动月”,英语文化月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充分地调动广大学生欣赏英语、应用英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应用能力,很好地营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5.提高英语教师业务能力,改变教育理念。“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三大责任,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改变教育理念,同时不断努力提高其人文素质。而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得以和谐发展,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潜能能够充分发挥。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观念比较超前,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很强,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很难立足于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外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中外文化的传播者。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转变,要求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要以自身的气质、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在受益于知识的增长的同时得到文化思维的熏陶。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确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研究大学英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化地发挥这种作用,对素质教育在大学中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先行者,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课堂课外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唯有这样,我们在教授外语的过程中,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知识与提高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才会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教材内容陶冶性情、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使他们懂得要做事,就得先做人。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2]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

[3]戴中明.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3).

篇11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综合配套的工程建设,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并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在目前,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结合各个特定的地区的实际进行。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人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在目标所涉及的对象上,既要重视学生群体的一般素质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发展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更要重视后天素质的开发,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当前实际来看,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应注意解决好如下问题。

1、改变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思路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普遍采用年级组或教学专业组的方式来编制教师,在教学分工上就直接把素质教育的担子压在了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因此,应当改变当前的教育思路与教育模式,使其核心思想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走。班主任的工作是带领、协调其它教师,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

2、改革素质教育的内容

当前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有不少课程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行应试教育之实。比如,在我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的英语、电脑课程。这类课程是否应当纳入中小学学习值得商榷。至少在素质教育运用较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就没有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而且学生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也严格受到控制。其它的历史、音乐、手工等课程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也都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素质教育方面,我国的教育界可以通过与先进国家沟通交流,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素质教育方式。

3、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有很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都比较传统守旧,很难接受新的事物,这些都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他们不仅仅要懂得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育部门应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交流教学经验和共享资源,提高学历层次。还要健全教师的学习制度,开展各种互帮互学活动,在两所或几所学校间开展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定期评比。特别要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练说正确流利的普通话,练写漂亮的毛笔字,练画形象的简笔画等。同时还要不断拓展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才艺,让他们尽可能做到能说、能读、能讲、能写、能画、能弹、能跳、能唱、能审美。另外还要加强师德建设,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养和素养。

4、确立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定标准

应试教育一个比较强大的职能是筛选,就是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留下,给予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被淘汰。但是,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应试教育以成绩为标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天性和自由天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极力避免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就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评价也不能仅仅以其学生的升学率或者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比率作为依据。所以必须建立一种能全面测量学生素质的评价机制,来评价教师与学校。

5、加大投入力度

篇12

二、领会英语素质教学的实质,积极实践英语素质教学。

1.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课题产生兴奋和期待,就会形成一种渴求知识的内在需求和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富有动感的画面,加上惟妙惟肖的形象,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效果。二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比如把课本中富有情节的内容、故事、剧本等让学生分角色地进行表演,这样做对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有良好的效果。三是举行灵活多样的竞赛。比如“朗读模仿秀”、“识词妙记大王”、“主持辩论赛”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兴趣具有非持久和非理性特点,一般不容易上升为信念、意志等对学习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只是手段,目的是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信念和意志等。

2.遵循教学原则,有序地强化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听、说、读、写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培养英语素质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训练中,要把握难度,要遵循相关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度操练。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听的素养和潜能的培养。“说”的训练不能“空”对“空”。首先学生要有说的动机和欲望,即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愿望。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说的形式,如复述课文或故事概要,课前有准备的小演说,话题即兴说,等等。在“读”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长期不懈地坚持阅读与教材同步的读物,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课堂限时阅读,课后自选读物,美文时文欣赏,网上阅读,等等。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和领悟能力。在写作中,要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与母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英语中许多惯用句法,更要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表达同样意思的能力。我经常在课堂中贯彻这样的思想,让学生操练。

3.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这三种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注意力不仅对丰富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有意义,对开发学生潜能也很重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更要培养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观察力,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利用一切有利手段,如实物、电教设备、肢体语言等来增强学生的感受。英语学习需要记忆,记忆过程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教师要磨炼学生的意志,不断传授和介绍有益、先进、科学的记忆方法。同时要准备和精选复习材料和习题,以供学生巩固,满足学生记忆的需要。

二、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新策略。

1.创设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多说、多听、多练英语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使其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

2.注重引导,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地刺激学生求知欲。巧设悬念是刺激求知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教阅读时,在让学生正式开始阅读前,教师先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或要求学生预测相关信息,等等。这样学生就会迫切想知道答案,阅读的效率明显提高。

3.把愉快教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用英语做游戏、猜谜语、设计宣传海报、漫画故事结局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让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篇13

一、应试教育阻碍实现素质教育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素质教育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正处在积极探索和建设之中。但素质教育是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我国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社会环境、应试教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其中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的深层次原因。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一些学校对待素质教育态度积极,行动迟缓,认为可以说说不可真做,就是真做也不在主课中做。一些家长竞争目标不断提高,竞争重心不断偏移,不仅想让孩子上大学,而且想上好大学,从幼儿园阶段就让孩子上各种校外辅导班。素质教育难登教育之门,传统观念为其存在之源,社会意识为其盛行之由。

二、小学素质教育应对应试教育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应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入手,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完备的外部环境、前提条件和实施场所。

1.社会应当引导方向,推广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社会应给出一个较清晰的概念,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要改变对学校和人才的评价观念,不再给学校必须应对应试教育的压力,同时不能放任一切权利,不致于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给学生减负、减课业、给学生权利。社会要从法律上确认学校与家长在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解开学校、教师的手脚。提高民族素质,实施小学素质教育,关键是要社会转变教育观念。

2.家庭内注重素质教育,家长改变思想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求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要求家庭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小学生在家里的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家长更要改变思想,在为儿童选择学校时不只是一味地看学校成绩、升学率等,要注重该学校的教师素质、文化底蕴等。家庭的改变亦是应对应试教育持续的关键之一。 转贴于

3.小学校园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场所,是应对应试教育的关键

小学校园应贯彻实行素质教育,把培养“自强、自立”的学生作为目标。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学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要求,改革教学思路和模式,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1)学校自身,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音乐、美术、体育、课外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填鸭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标准上,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把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全面衡量一个学生;再者,要改革小学的办学体制,形成基础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格局。

(2)现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老师要以身作则,有终身教育的意识、责任意识。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为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3)学校要构筑高效率的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人的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教育要在内容上、方法上和各个环节上由单一走向多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确定科学的教育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育,例如多媒体、网络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启发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和发展性,提高课上的实际利用率。

小学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实现素质教育有一定差距。相信经过种种措施一定会完成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小学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不仅美观、有特色,而且富有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

参考文献

[1]袁征 等《小学素质教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