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教学随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二 教学过程中切忌责骂和过度的批评
责骂或过多的批评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笔者在班中曾做过小学生生活情趣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喜欢教师说的话是:“好好努力吧!”、“你真聪明!”“谢谢你!”最希望的是教师不要太凶和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一件事。可见,承认学生的能力并加以适当的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意愿的秘诀。教师的责骂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心情忧闷,学生最讨厌“谁会像你这么蠢!”“你丢尽了我们班的脸!”这类责骂的话语。更不要对学生说:“你为啥这么不喜欢做功课!”这种暗示性语言会给学生错误的印象,认为自己真的讨厌学习。若看到学生比以前学习有进步,要称赞他:“你最近真用功呀!”假使他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可以说:“这次是你准备得不够充分,下次再好好努力,没问题。”等话语安慰学生,鼓励他继续努力。
三 对学生要与他自己比较
篇2
当我眼睛的余光飘过第三排左边的晨阳时,只见他神情慌张,正快速地把一本藏在课本下的书放进抽屉里,我分明看见那是一本时尚小说。按照班规,在课堂上看小说应该没收。
小说就在他的课桌里,不会跑,准能抓个正着。而这时的他低着头,正襟危坐。
晨阳的文学功底不错,他写的作文经常被当做范文读,只不过眼前的他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对。一个人一旦被一件东西迷住便很难摆脱,何况是孩子。“你不要大声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的坏典型。”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是的,一旦他成为班里的坏典型,他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想到这里,鲁迅笔下饱受精神虐杀的“小兄弟”形象一下子出现在我的眼前,而“小兄弟”的悲剧绝对不能在这里重演。
可能是感到应该来的暴风雨好久都没有来,他抬头瞄了我一眼,又低下了头。他已经把书放回去了,这就证明他的注意力回来了。就在那一瞬间,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故意错开视线,把脸转向另一个方向。
几年以后,在一次聚会上,晨阳说:“林老师,还记得那次在你的课堂上,我看小说的情形吗?我是不会忘记的。看着你从讲台上走下来时,我忐忑不安,感到大祸临头。可你好像没有发现似的,从我身边走过,就像一阵风拂过我的心田,使我觉醒,又重新回到课堂,回到学习之中。”
他们听晨阳说完,都说我是个好老师。
“是吗?”我故意反问了一句,摆摆手说,“我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好?”
晨阳接着说:“林老师你不知道,我们这帮学生可调皮捣蛋了。有一次你在上课,白雪把你画成老巫婆。你让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才把画夹在课本中。”
白雪却指着晨阳说:“你还说我呢,林老师,他总是学你走路的样子。下课时,他跟在你身后,一边学你的样子一边向同学们打手势,我们只能在你走进办公室后才敢笑出声音。你没有发觉吗?”
这时候,他们把当时不敢同老师讲的故事都一股脑地搬了出来,如数家珍。坐在这些学生们中间,我好像也就是一个大孩子,在他们的谈论中我也不时插一句“是吗”,“真的吗?”他们都大笑说,“是的”,“那当然了”。
篇3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学生就一头雾水,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文章内容提纲挈领,都串联了起来,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还学得有兴致,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此外,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以书为纲,以生为本。
3.1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把头探到墙外,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篇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学校的两个含义做注解:一是指专门的学校,二是指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他提倡:生活即教育,把远离生活的教育形象比作“鸟笼式”的教育,并指出了:“行是知之始”。在对孩子的“六大解放”之中,他提出:要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学问。
反思现实学校中的教育,学生大多沉浸于“书本世界”,演变成应试的“机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以考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学生同生活的分裂。学校教育只是教育这座冰山的一角,生活的教育应是冰山中最为坚实的部分。青少年学生需要在玩中学、做中学、实践中学,在活动过程中认识世界,体验求知的乐趣、成功的愉悦、挫折的磨练。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我们应从广阔的生活课堂中寻找教育的灵感和智慧,注重学生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语文课恰恰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精神之旅的重要载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在体验中感受活的语文,在探究中思考、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融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
当我们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校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将幻化出无穷魅力和生命力。或许,下面两则案例能为我们对“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提供些许帮助。
北京某一民办公助初中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语文学科牵头,所有任课教师全部参与策划。比如,某年暑假,活动主题为“感受西安”。暑假前一个月的在校时间,学校各学科都围绕这次活动主题开展教学。语文课学习古今关于西安的名篇,学习西安籍作家的作品,感知西安深厚的人文内涵;地理课了解西安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风土人情,学生自己设计行程的最佳线路;历史课知晓西安作为古都的兴衰变迁以及对今日发展之借鉴;数学课计算西安之行的所有费用支出、分组活动方式以及省钱方略;英语课模拟英语导游,成就数篇“西安游”的英文导游词,音美课欣赏一切关于西安的艺术作品……在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之后,假期伊始,全校师生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奔赴西安,一个星期吃、住、游在西安,去触摸去感受鲜活、立体而完整的西安,回校后完成数千字的考察报告,由语文学科组评改、展出。
在那次学校参观学习,每每由衷欣赏那里学生的活力和大气。抛开应试的障目之叶,大教育观指导下的教育带给学生开阔的视野和襟怀,必然会弥散“胸中有丘壑”的大气。如此一以贯之的实践活动,怎能不培养出有丰厚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公民?
某校初一语文组策划了这样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为:走过四季,拥抱自然。准备工作包括:收集自然四季的景物图片和人类活动的图片;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自然四季的景物特征;在网上收集歌咏自然四季的诗词歌赋以及文人墨客借自然四季来抒情的文字,并且写读后感,观看《人与自然》《探索》《动物世界》等影像资料,并且写观后感;每个小组办一份手抄小报,将自然、四季之美用图画和文字固定在纸质材料上面,邀请生物、地理老师进行相关指导,加强对自然四季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当学生们用三周时间进行了充分准备后,在期待已久的课堂上,异彩纷呈,迭起。学生自拍、自编的影像资料展示掀起了课初始的第一个,学生们用手中的相机、摄像机拍下了现代都市和乡村的四季气氛以及校园的秋天,并配上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小荷才露尖尖角”“湖光秋月两相和”“儿童冬学闹比邻”。接下来,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集体完成观看上述资料之后的《观后感》(小组内众人思考,一人执笔),而后小组展示,观后感质量相当不错。下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生成问题的环节,在展示了收集到的古今描写四季的诗词歌赋之后,探究两个问题:古诗中“伤春”和“悲秋”的诗歌很多,为什么诗人对“春秋”尤为敏感?现在的四季与诗词歌赋记忆中的有何不同?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课堂达到了另一个。
篇5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及随文练笔的兴趣
受小学生年龄较小的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要比高年级学生更容易分散,为此只有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必须注意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并不断提高文本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文章内容中去,从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趣味。对于学生来说,自愿接受教师的指导,可以让他们的阅读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而且可以将这种阅读技巧应用在日常的随文练笔中去,进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合理设计阅读教学的文本和情节
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扩写是语文教师常用的练笔手法,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更进一步的写作,在扩写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合理的展开文本阅读。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展开文本内容与情节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随笔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练笔点出发去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故事情节的写作。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再现叶公见到真龙时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他们亲身感悟和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学生完全理解这则寓言中的内涵意义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写,将文本中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拓展,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悬链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充分发挥文本情感的作用
篇6
一、初中随笔训练特点
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随笔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即对随笔写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即将自身所见、所思、所感等内容融入到随笔写作中,继而由此来丰富写作内涵,并就此寄托自身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此外,徐董梅老师在《关于初中语文随笔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总结出了初中随笔训练的特点,第一,即要求教师在课堂随笔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制定系统性的训练活动,继而由此更好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随笔写作意识;第二,初中随笔写作的特点亦体现在满足初中生心理特点及从多角度体验生活[1]。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实践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随笔本选择的过程中应依据自身喜好选择大小适中且精美的本子,继而由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在语文随笔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通过对彩笔、贴纸的运用来装饰随笔本,最终由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随笔写作习惯。再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命题过程中应突破语文课本的限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切中学生兴趣的命题目的。例如,某教师在随笔训练过程中即要求学生依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过程来描述蚂蚁搬家的经过,继而由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点内容,因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其化为课堂教学重点。同时充分发挥课本资源安排学生进行早课阅读训练,继而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并引导其在随笔训练及作文写作过程中将自身所掌握的语言运用手法应用于其中,达到高水平创作状态。例如,在人教版语文第七年级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即要求学生结合课内阅读材料描述自身对人生的思考。此外,在语文作文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注重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及图书馆路径阅读中外精美小说,继而以此来丰富自身语言应用能力。
(三)增强评改的多样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中学生在写作水平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实施灵活的评价机制,最终由此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并引导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全身的投入到其中,达到高效率写作训练状态。此外,在随笔训练评改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亦应优化讲评方式,即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观点,并通过评价他人作文写作状况的基础上来发现自身作文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某教师在开展作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安排学生两两交换批改,并纠正随笔训练中的错别字、病句等等,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2]。
(四)随笔训练实践操作举例
在“读爱”命题随笔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命题进行了铺垫,即阐述了“家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因而我们可以分享家庭故事来共同感受我们家庭中所营造的温暖氛围”。在命题铺垫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风筝》、《散步》等几篇文章展开了阅读行为,继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较好的思考家的定义,并由此来触动自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在“读爱”随笔训练过程中可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感情。此外,在此次“读爱”随笔训练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为学生呈现了《可口可乐――以家为主题》的视频片段,继而由此来引导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能更为深层次的感受到家庭所带来的温暖,且最终将“爱”的主题更好的诠释出来。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中丰富课堂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应强化对其的有效实施[3]。
结论:综上可知,当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从增强评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途径入手来应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并引导学生在此环境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提升整体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有效地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之前,首先需要制定明确有效的随笔训练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结合学生客观状况,给他们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比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参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事物观察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训练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种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三观观念的养成,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能够让学生充分激发和释放自身的学习潜力,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中国有句古话“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优异的写作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文章写作兴趣,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逐步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一,作文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自身较为喜欢的笔记本,用以随时记录自身的所思所想,通过学生对笔记本的喜爱,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随笔训练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作为写作兴趣。第二,在让学生进行随笔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训练初期注重素材的积累,教师适当布置一定的作业,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内容延伸,让学生在阅读自己文章后发表相应的看法,并进行一定的讨论,让学生共同进步、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素材的积累
素质是写作的基础,素材缺失,写作也便无从谈起。当前,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比较抗拒,是由于他们的写作技巧和素材积累相对比较缺乏。因此,教师要引导广大学生不断精选素材积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掌握和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随笔训练提供必要的素材积累;同时,因为单纯的课上阅读很难满足他们的写作要求,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对自身认为比较经典的阅读部分进行记录,为写作水平的提升积累充足的素材积累。
(四)提高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写作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教学,会依靠书本或是资料中的文章段落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就使得学生在对所学习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中对示范段落的模仿程度过高,缺少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的作文不成功。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在随笔训练和写作中要加大对学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将所学的写作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运用到,还要将其在语句中运用做到创新,将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法加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如课文《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的……草软绵绵的。”其中运用的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将初春中小草刚生长出来的形态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春意盎然的氛围。借此课文中的学做技巧,教师安排秋冬等有关四季景物的描写的作文写作或随笔练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仿照《春》中上述段落描写方式基础上进行感动,加入学生自身对秋天中植物、冬天中雪花等物形态的理解,做到写作的创新,激发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8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一种比较常见而且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具有情境性和短小性的随文练笔,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体验感受,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这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能帮助小学生培养提高写作能力,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创新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找准练笔点
首先,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加工重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也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如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第十三课《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中描写人类看到火光时欣喜若狂的场景,想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黑暗寒冷之中的感受,并以第一人称来写下普罗米修斯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勇敢和同情心,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其次,利用填写文本空白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些文章为了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对于某些场景会一笔带过或留下悬念。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这不仅能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文字驾驭的能力。比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文中那个曾经瞧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在看到徐悲鸿的画后非常震惊,却没有详细说明他为什么会震惊,教师就可以利用这处空白点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写出震惊原因,加深学生对励志内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设计出一段读后感式短文,并让学生进行填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动情节作为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如《九色鹿》一课中,九色鹿对国王说了一番义正辞严的话语,如果你是那个国王会怎样做?并让学生充分利用文中的诸如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等词语进行写作,培养学生正直守信的道德思想。
最后,利用课文中描写矛盾心理或争执过程的片段,以多角度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描写矛盾双方的心理,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模仿练笔
小学生思想、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经常会出现语言逻辑不清等错误。因此,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模仿,以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其一,模仿文本语句练笔。妙语美文离不开丰富优美的词语,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那些精妙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如《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中,运用了大量的词汇描画一位和蔼的老人,可让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姥姥进行描写刻画,提高学生对新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二,模仿文本结构练笔。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用的文本结构不同,语句结构也不同,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等结构形式,但单纯这样进行介绍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通过文本结构的模仿,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现代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并进行一到两段的仿写,提高学生精简语言的能力。
三、续写练笔
续写是较为常用的一种随文练笔方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小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是能够进行续写练笔的好材料。如苏教版第三册中《狼与小羊》这一则寓言中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到底狼有没有把小羊吃掉?学完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续写文章,给故事一个结局。可能有的学生会写可怜的小羊被吃掉了;有的学生会写小羊在父母的帮助下战胜了狡猾的狼。但无论最后的结局如何,都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羊战胜狼的这个过程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既能让学生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又锻炼其写作能力。
篇9
“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
“练笔”的作用有四:(1)弥补基础训练中作文训练量的不足。统编教材中每学期安排8次作文,实践证明是不够的;“练笔”的设置,使作文训练量增加50%以上。(2)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练笔”次数的增加,使观察的对象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多进行片断练习,为基础训练中的作好铺垫。从与课文的联系来看,“练笔”内容、写法、与课文内容、写法更密切,可以直接仿写,因而难度小些,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则和课文直接联系较少。先易后难,能促进迁移能力的初步形式。
二、“练笔”的切入
找准切入点,确保随文练笔的情趣性。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切入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就教材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落点:
1、练笔的点要选在情感喷发处
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2、练笔的点要选在空白补充处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
3、练笔的点要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4、练笔的点要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
5、练笔的点要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三、“练笔”的方法
1.从读悟写
阅读教学要贯彻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
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指导学生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杨梅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特点的,并注意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
回头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有利于把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上来。
2.从扶到放
(1)扶。先摆出一种水果,让学生当场观察、练笔。老师当堂巡视,发现典型,然后讲评。采用对比讲评法,先讲评一个好的片断,评好在哪里?是怎样写出样子、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的?再讲评一个差的片断:差在哪里?要怎样帮助修改?以上的扶,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
(2)放。课后练笔,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来写,然后带到班上在小组中交流,把写得好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
四、“练笔”的评价
讲究评价策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随文练笔的实效性。
1、鼓励性评价
每次的批阅,我习惯于将学生的作文分成优、优、优下、良四个等级,当遇到精彩的文章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个大大的“好”字,或用红笔勾出其中精彩的词句,并在旁边注上,生怕一时的马虎而错过每一个精彩之处;当遇到学生出现难题征求意见时,我总是耐心而中肯地在空白处写下我的建议,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当学生稍进步时,我总是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出现退步时,便会用劝告的语言提醒他……
2、提供展示平台,群众的评价,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篇10
随笔写作,是散文的一个分支,随笔是可以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领域来写的,随笔写作就是来源于生活的一种写作方法,就像是在抒发当时想要表达的感受,所以就是要赶快写下来,要不然就没有了当时的那种感情表述,所以一般来说,随笔写作都是要真人真事的。
随笔写作是语文写作中很重要的形式之一,和传统的作文比较,随笔写作更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的特征,随笔写作不仅能够寄情于景,还能够用一些事实来议论,而且在字数,篇幅长短都没有很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随笔写作能够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一些学术性的知识,这样子,就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随笔写作的特征:
1、语言表达的自由性
随笔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和灵活,因为随笔写作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学生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来不断的积累素材,这样就有助于提高自身写作的水平。
2、随笔写作的题材要比较灵活
随笔写作要比一般传统的写作更具有灵活性,这样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注重生活细微的小事。
3、随笔写作表达情感更为自由
我们通常都会用一些文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情,就像是随笔写作一样,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子,就能很真实的反应学生内心所看所想,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学生对生活中事情的领悟和感想,所以在一些写作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写作的弊端
现如今,很多学生都已经陷入了写作教学的弊端,深深不可自拔,如今,我国任然是处于应试教育其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太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就感觉学生的成绩是大过于一切的,比较少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一般人都比较注重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不断补充,很少有人会注意语文作文的提高和要求,有时候,有些老师会告诉学生,判卷老师看作文看得不会那么仔细的,只看前两段和结尾,中间的就是大概看一下,所以,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不是特别注重语文作文,所以,这也是一种教学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被用来学习一些自己不会不懂的知识,空闲时间是越来越没有了,看一些课外书籍的时间是几乎没有的,首先,在课堂上是不允许看的,其次,有一些家长更加杜绝他们口中所谓的“闲书”,所以,留给我们看课外书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的,可是,老师们,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多看一些课外书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一些写作的灵感就是从那些课外书中来的,灵感是一触即发的,没有时间去看课外书就像隔绝了我们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一样。
很多随笔写作的题材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的,很多学生从小来自父母的陪伴就是比较少的,更不用说是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了,所以缺乏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也对我们的写作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四、随笔训练和提高写作水平的关系
很多写作的例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初中生应该多参加一些生活实践,只有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多多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小人物,才会有更多的生活感悟,这样不仅会增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所帮助。
有时候,自我教育要比老师的教育得来的感受要多,这时候,学生不仅自己要努力,老师也要加以不断地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的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用到随笔写作中,这样子就会有很多感情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是最真实的,最不矫揉造作的,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的,这样子对写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篇11
1.“隔靴搔痒式”——练笔笼统空泛
面对记人类或者抒情类文本,教师在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总是习惯性地安排总结性的随文练笔:想对课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心中涌动着怎样的话语?学生看似埋头奋笔疾书,其实语言空洞,如同隔靴搔痒。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微笑》时,学生都被叶欣的精神所感动,学生在总结性话语中都出现了相似率极高的“叶欣您真伟大”等套路式的语言。
这种随文练笔,学生只是将课堂中的发言进行逻辑性整理,语言上并没有获得本质的提升。加之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只能泛泛而谈,使得练笔成了重形式而轻实质的形式主义。
2.“拿来主义式”——练笔机械僵硬
仿写作为学生尝试语言运用的基本手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得法,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潜在的言语图式。一旦陷入机械主义的泥沼,则可能适得其反。
如教师要求依照《天安门广场》中方位描写的方法写一处地方时,绝大部分学生则将思维的重心落在了另外的广场的描写上,甚至连物体的方位与名称都无限相同。
这样的仿写已经毫无创造与运用的影子,完全成了纯粹的应付和机械的模仿。
3.“随心所欲式”——练笔不着要点
阅读文本时,在文本的留白处将文本未明之意或作者未尽之言表达清楚,就能完善文本的价值意蕴。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率性而为,要么选择的切入点不准,导致耗时耗力,要么选择的练笔时机不佳,出现效益逆行而得不偿失。
例如,在教学《田园诗情》时,学生都被文本优美的笔触所感染,此时教师设计练笔:如果来到此处,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学生纷纷拿起笔,有的要纵情高歌,有的要拍照留念,有的要翩翩起舞……
学生的思维看似奔涌。但细细斟酌不难发现,这样的练笔既不能与文本体验荷兰异域风情的核心价值相契合,也不能有效内化文本语言,强化文本表达方法。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但无助于文本的教学,只是一场闹剧。
二、随文练笔低效现状的对策探究
1.依循核心价值,悉心选择练笔内容
随文练笔的价值有着两个重要指向:其一,是对文本解读的外显。随文练笔是借助教学之“文”达成语言之“练”的,学生创造性语言的生发其实正是对文本解读的外显。其二,是对表达方法的践行。随文练笔致力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激发的运用,借助文本的语言倾吐正是践行这一价值的历练过程。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该练什么、怎么练,都要结合单元课程目标和文本特质具体恒定。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依据希腊神话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上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增设了其他诸神前来劝慰的场景,让学生想象:面对诸神的恐吓、劝慰,普罗米修斯会以怎样的语言对待。这样的随文练笔将人物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有情感的倾吐,更有人物形象认知的总结,可谓一举两得。
2.扫描思维盲区,精心搭建练笔平台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错综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如果教师只顾向学生抛出练笔题目,而无视学生内心情感和潜在思维,就会使学生始终蜷缩在文本固有的世界中而无法自拔。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文本的严重禁锢,其随文练笔的过程就会出现套公式的语言表达套路,从而使练笔陷入机械模式中,缺乏学生天真生命应有的灵性。
例如,在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学生被“缓缓摘下军帽”时所表达出的对大黑骡子的至深情感所感动。一位教师选择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可学生始终难以下笔;而另一位教师只在动笔之前先引导学生想象和大黑骡子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舍的镜头,学生则词如泉涌。
与大黑骡子之间的情感成了学生思维的盲区。在这样的认知盲区中,学生语言堵塞,难以下笔也就顺理成章。而想象彼此相处的镜头,则有效填补了这样的盲区,教师的这一设计无疑为随文练笔巧妙地搭建了“支架”。
3.顺应信息图式,匠心遴选练笔时机
随文练笔虽然是一种小型作文,但也是创作主体生命涌动和情感外显的过程,需要创作主体拥有适然的心境才行。因而,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需要教师谨慎选择,把握时机,将随文练笔设置在学生思维认知的深刻处,情感奔涌的处。
篇12
1.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识字情境
字总是出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因此,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将字融入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看图,教师引导学生说话,用普通话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再用几句话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然后,让学生在这些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不仅能认识字,还能辨别该字的字义,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识字效果特别好。
2.在快乐氛围中高效识字
新课程改革理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在识字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编儿歌识字等形式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特别好。如:我在教“看”念“手放目(眼睛)上火眼金睛看、看、看。”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使学生对“看”字识记得非常扎实。这样的识字过程儿童非常喜欢。因此,学生对识字的兴趣特别浓。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更巩固。
二、教给方法,主动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识字,学到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1.形象记忆法
如在教象形字时,教师出示相应的简笔画,把汉字形象化,学生很快便识记这个字。比如,教“车”“水”“日”“月”等等。
2.儿歌识字法
诵读儿歌是低年级孩子十分感兴趣的活动,我根据汉字的特点,编一些符合儿童情趣的歌诀,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记忆质量。比如,教“坐”时学生诵读“二人土上蹲,坐坐坐。”
3.比较识记法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据大多数。在教“狼”时我会把“娘”“粮”等字拿出来作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便会给学生的识字带来乐趣,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得到激发。他们会在学习中主动寻找汉字的规律,在快乐中识字。
三、规律识字
我们知道汉字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而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采用挂图,出示“石、木、禾”等字,然后再出示“杨、李、雾、霜、蝶、蜂”等字的画面,随后用自制的卡片同抽象了的古字比较,最后再出示楷体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知道了形声字、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学生很快就记住生字了。
四、正确书写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
间架结构不准确,失去汉字的美观。还可能使学生书写不流畅或多笔少划,汉字书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书写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也有益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若忽视书写指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只能闻音知义而无法书其形,字形,这就为以后的习作教学埋下“祸根”――写错别字。
五、巧设作业,巩固识字
篇13
小学 随笔 训练 作文 教学
随笔训练是一种灵活而自然的作文训练形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写作空间,也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透过随笔练习来不断展开对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并且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欲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特定的训练内容融入到随笔训练中,以展开对于学生某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同样能够取得很好的作文教学成效。
一、针对素材积累展开的随笔训练
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这是很多教师都会关注的一个教学问题。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对于生活具备更好的观察与体验能力外,也可以将观察的任务有针对性的融入到随笔作文中,让学生带着具体的意图来作文,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写作主题,也会潜移默化的展开对于学生某方面能力的训练。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都还十分有限,对于写作素材的获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渠道,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好的写作素材与写作资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习作更加充实具体。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写的过程便是对于生活细节的一个回顾的过程,这也会让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更加深刻,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有更好的积累与丰富。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多与生活相结合,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来对人、事、物进行揣摩描述,把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并要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写作源于生活,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写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以《我的假期生活》为题进行作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假期的生活,在平时积累的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展开写作。透过这样的随笔练习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这也会让学生领会到更多从生活中积攒素材的方式。
二、针对观察感知展开的随笔训练
随笔训练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观察与感知能力展开,这同样是作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小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与瞬间往往缺乏敏锐的捕捉能力,对于生活中很多内容的感受也比较浅,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的文章中缺乏情感的表达,整篇文章平平无味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化解这一问题,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来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受能力,要在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中来增强学生对于生活中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的体味。这才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构建,观察与感知能力的具备对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很有意义。
随笔训练和写作教学中,需要教师培养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秋天的树叶》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不同种类的树叶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颜色、形状以及气味,并通过幻灯片播放一年四季树叶的变化,让学生观察秋季和其它季节有何不同的地方。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要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观察与感知事物的方法与角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够更为细致与敏锐。这些都会使学生能更好地开展写作,并且是对于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构建。
三、针对写作技巧展开的随笔训练
随着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不断丰富,自身的观察与感知能力的不断强化,这个时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更多好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很多教师会发现,学生的习作很乱,无论是文章的整体结构上还是段落内语言的安排与设置上都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学生写作技巧的缺乏。因此,教师可以在随笔训练的过程中深化对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要让学生们对于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有良好的掌握,并且能够逐渐将其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将会让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也是学生从随笔训练中获取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收获。
在随笔训练中,展开对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时,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正确判断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开头应能够做到统领全文。随后,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写作方法,比如:自然形式、抒情形式、写景形式、设问形式和设疑形式等等。在结尾写作时要注意首尾呼应,保证简洁有力和令人深思等。开头和结尾是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整理一些优秀范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揣摩与摘抄,使其深入地了解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写作技巧,也是好的写作中应当具备的特征,深化对于学生习作技能的训练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
【结 语】
随笔训练是一种很好的作文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到随笔训练中,这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透过有效的随笔训练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并且让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好的观察与感知能力,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部分。教师也可以将写作技巧的教学融入到随笔训练中,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并且让学生从随笔训练中有更多成长与收获。
【参考文献】
【1】徐蓓春.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