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力工程分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力工程分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力工程分类

篇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产业的基础,承担着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据统计,2009年1月至10月我国电力工业生产简况如下:

“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从电网的“十二·五规划”可知,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高速的态势,伴随着社会对电力工业也将保持旺盛的增长需求。电力项目按照超前规划、适度发展原则进行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能源的高效开发及利用,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繁重,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信息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电力项目信息管理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随着电力项目的计划、启动、规划、实施等项目生命周期活动内容的展开,大量项目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各种各类信息会不断地产生,需要对其进行诸如收集、分类、加工、过滤、归档、储存等处理,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所谓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项目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等内容。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力项目信息处理技术在电力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又为大型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理念、技术支撑平台和全面解决方案。

1.1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项目信息管理是涉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参与活动的人员等要素,是多要素、多学科、多手段的管理活动。项目信息管理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它要运用许多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四大基本原理:

1.1.1信息增值原理信息增值是指项目信息内容的增加或者信息活动效率的提高。它是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收集、组织、存储、查找、加工、传输、共享和利用来实现的。

1.1.2增效原理项目信息管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开发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对包括信息和知识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要素的渗透、激活与倍增作用,从而能够节省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企业效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3服务原理项目信息管理与一般的管理过程相比,具有更强烈的服务性,项目信息管所有过程、手段和目的都必须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必须通过服务用户来发挥作用。

1.1.4市场调节原理信息管理也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信息产品的价格受市场规律的调节,信息资源要素受市场规律的调节。

1.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特征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具有管理的一般性特征。例如,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等,在信息管理中同样具备。但是,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行业的管理类型,又有自己的独有特征:与电力企业制度紧密结合,设备及人员信息需要高度集中。正是有了信息的集中统一,才使得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电力项目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设备、人员的相关信息,使电力运行安全可靠。

2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是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它通过提供作为决策依据的统一的信息来为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日常的作业服务。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向主管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为项目服务。

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了“条码(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各个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一个“条码”,内部存储特定的代码,标识着设备的状态、参数等所有内容。当工作人员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掌上电脑)到现场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由于巡检器机身小巧轻便、操作简单方便,十分适合现场使用,同时它还解决了巡检到位问题以及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设备缺陷管理和设备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了。

2.1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巡检器(掌上电脑)、客户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组成。

2.2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2.2.1巡检内容的编制灵活

巡检路线按部门、专业、巡检员分类;

每一条巡检路线按设备、部件、项目分层组织;

每一条巡检路线可定义巡检或点检两种模式;

2.2.2巡检项目齐全,巡检工作人员录入方便

系统设定了“观察类”、“记录类”、“代码类”、“测温类”、“测振类”五种巡检项目类型。

2.2.3强大服务器软件的信息处理与统计功能

①信息查询信息查询是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部分,通过不同的查询功能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所需的结果。系统提供五种查询方式:工作查询、异常查询、缺陷查询、结果趋势查询、漏检查询。

②考核统计功能主要功能是对巡检工作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的统计,以便考核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异常统计。

异常统计用于统计设备有无异常情况或是有哪些异常情况;路线统计、到位检查、工时统计用于统计巡检工作人员到达巡检现场各个检查点的时间,以及在各个检查点耗费的时间。

漏检统计用于巡检人员在应巡检周期内未检查项目的条数,以及哪些已派发而未下传的点检计划。

③报表功能系统设计有各种完善的报表,并且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各种报表。

④缺陷管理系统可以按巡检人员、巡检日期、缺陷类别、设备等方式作为检索条件,方便地统计设备的缺陷情况,同时也可以将设备缺陷转给其它系统,以便与其它系统集成。

3结论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承担着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电力工程建设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任务紧迫,环境复杂,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业主对项目质量、工期、安全、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应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方法和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工程建设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进行。信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工程管控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入工程信息的挖掘利用,可以强化工程信息整合处理能力,推进工程效益的有效管控。本文结合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完善的管理程序。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是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单位用来辅助对变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的信息系统。此系统的使用将改变以往设备大修制定计划需要再三催促各部门上报计划,而各部门进行上报时又需要翻查大量资料统计设备信息,不但工作效率低还有可能漏报的状况,现在大修计划的制定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管理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借助系统的帮助不但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第一手现场资料,而且可以快速地进行处理。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美)维埃拉著,董明等译:《SQLServer2005高级程序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2]刘,熊璋,王剑昆.《基于智能标签的射频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计算机工程.2003,29(20):162-164.

[3]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管理规范》,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

[4]董士波编著,沈维春主审.《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5]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6]《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便携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7]徐莉,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篇2

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有两种分类理论为: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分类理论的研究者认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把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物质(能源或能量载体)、有毒的物质等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限制能量的释放或者控制危险物质的方法来防止第一类危险源的产生。但是有些情况下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防治措施会失效,而导致这些措施失效的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普遍认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三方面。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其在生产、生活中为利用能量,而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有序流动,转换和释放能量。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1]。

三类危险源分类理论认为,除了上述两种危险源之外,把由于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策等人类活动的不安全行为、失误造成的系统失稳、失衡的情况称之为第三类危险源[2]。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来源

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皆是有因可查的,绝非偶然、独立的。事故的发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那些能直接引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的能量(如电能、化学能等等),能量的载体和有毒物质,即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是指围绕第一类危险源发生的事故,即第二类危险源,同时还包括上述的第三类危险源的作用,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固有危险源、诱发因素、组织因素。

对大量水利水电施工事故的统计研究发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危险源主要为以下7类:高处作业、工程地质条件、生产环境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生产材料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2]。这些因素分别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储存和运输能量的装置、设施、设备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主要分布在以下的施工场所:汽油储量在10以上,柴油储量在20以上的油库;一次性装药量在1以上或者施工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爆破工程;储存炸药在10以上的炸药库;额定蒸发量在1的锅炉设备;制冷、制冰设备;大量液态氨储存地质;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运输过程;大型运输设备的运输过程。

(2)在施工过程中使施工人员或者工具等具有较高势能的设备、装置以及场所等。这些危险源主要分布与:载人装置高度超过10,载人人数超过3人的情况;作为承重用的排架,平台所在的高度超过10,面积超过20的情况;高空作业的高度超过10,人数超过20人的情况;大型的吊机等起重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附属设备。

(3)某些失控的设备、仪器、场所如果失控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重大事故的情况,这包括:高度大于20,坡度大于60°的边坡(容易引发滑坡、塌方、石块掉落)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度、宽度均大于1,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滑坡体附近施工,施工工期超过3个月、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出施工的竖井、斜井和隧洞等施工项目;易发泥石流区域的施工期雨季工期大于1个月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

(4)危险场所、大型的群众集会以及突发事件分布于:重大的集会等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员工、居民的生活区、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大型聚会还有可能导致集体的食物中毒,流行病的感染与传播;突发的不可避免的天气、地质等自然灾害。

(5)自然灾害及危害,包括:高原地区使人产生的高原反应、野外无人区的火灾、雷区的雷电伤害、地震多发区的地震,泥石流多发区的泥石流灾害、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等。

3 水电施工伤亡事故的特点

(1)高概率、高危害、高损失事故较集中。容易形成群体伤亡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放炮、提升车辆伤害、冒顶片帮等四类。四类事故的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为1.54人/次,比统计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高30.5%。其中放炮和冒顶片帮事故居低概率事故。

易形成物毁人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类别有;坍塌、火灾、起重伤害、提升及车辆伤害。这四类事故的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为5.4万元/次,比统计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高1.47倍。其中火灾事故属于低概率事故。

(2)违章事故多。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涉及到人和物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人的方面来看.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安全意识差、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临危应变能力差等。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因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总数的86.9%,其中违章作业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数的63.1%、而习惯性违章则占41.8%。

(3)特种作业人员事故率高。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在水电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特种作业主要有: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机动车辆驾驶。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等。

(4)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于年轻工人中的居多,文化程度低者中居多。

篇3

1投标报价的评分类型

投标报价的评分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招标人设有投标标底的评标,一种是招标人不设投标标底的评标,还有一种是招标人设有限价的评标。

1.1招标人设有投标标底的评标

该方法在对投标报价进行评分时,需要确定评标基准价和计分方法。评标基准价是指评分时的参照物价格,计分方法是指报价评分时所采用的具体计分办法。设有投标标底的评标就是在对投标报价进行评审时,将标底作为评标基准价的。其又分为单一标底和复合标底两种情况。

单一标底是指评标标底的组成是单一的,常以招标人所编制的标底作为评标唯一的参考标底,或只以有效投标报价的平均值(或平均值下浮一定的百分比)作为评标标底。

复合标底则既考虑招标人按照有关规定所编制的标底又考虑了投标人的市场价格水平,一般以A和B两部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评标标底,即复合标底。复合标底的表达式为P=aA+bB

式中A――招标人的标底

B――投标人的有效报价平均值

a、b――权重系数,a+b=1

一般a的取值在0.5~0.7之间,b则在0.3~0.5之间。a、b值具体数值可根据招标人所招标的水利工程规模大小和技术复杂程度直接选定,也可由招标人选取的投标人代表在开标现场抽取a值,总之都应在招标文件中给予说明。

关于B值的选取一般有下列三种计算方法:

(1)对所有经初步检查有效并进行了算术错误纠正后的各投标报价进行算术平均。一般在有效报价低于5家(不含5家)时采用。

(2)当有效报价多于5家(含5家)时,去掉一个最高和一个最低的投标报价后进行算术平均。也可以随着有效家数的递增幅度依次去掉两个或多个最高和最低报价后进行算术平均。

(3)以招标人标底为参考标准,把在招标标底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的有效报价进行算术平均。(如较常用的上下浮动范围为+5%~-8%)。

以标底为评标基准价的计分方法有下列三种:

(1)限制式和非限制式计分法

限制式计分法是指评分对投标报价设置了一定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报价才能得分,超出该范围不得分。具体范围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给出。非限制式计分法则不设范围,即所有有效投标报价均可参加评审。

(2) 间断式和连续式计分法

间断式计分法是指对不同的报价分段给予不同的分数,按跳跃式设置分值。连续式计分法则对投标报价采用内插法来计分。连续式计分法较常用。

(3)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计分法

对称式计分法就是当有效投标报价偏离评标基准价时,按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或减少一个百分点相应扣除同样的分数的方法。

不对称式计分法是指当有效投标报价偏离评标基准价时,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或减少一个百分点时按不同的幅度给予扣分或加分的方法。通常增加时扣得分多,减少时扣得分少。也有增加时扣分,减少时加分的情况。还有增加时扣分,减少时先加分,当减少到某个值时再扣分的情况。其中不对称式计分法在水利工程招投标中最常用。

1.2不设标底的评标

招标人不设标底的评标是指其报价的评审不是以标底作为评标基准价的,而是以合理最低投标价作为评标基准价来选取中标人的。合理最低价是指不低于工程成本而又相对于其他投标人最低的价格。

1.3招标人设限价的评标

此方法是指招标人虽然不设标底,但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给定一个上限控制价的方法,超出其上限控制价直接废标或按无效标书处理。有些水利工程不但设置了上限控制价还同时设置了下限控制价。该方法将所有有效报价的平均值作为评标基准价。它是单一标底法中两种形式组合产生的另一种评标类型。

2各类投标报价评分办法的优缺点

2.1设有评标标底的优缺点

(1)以招标人编制的单一标底评标法优点是便于业主控制工程投资,使中标单位的报价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业主对工程各方面的管理。缺点是标底易被泄露,得知标底的单位极易中标,对不知道标底的单位造成不公平。此方法适用于各类水利招标工程,招投标法开始时用得较多,现招标人为了避嫌很少采用此法了。

(2)以各家有效投标报价的平均值作为单一标底的评标法优点是正常情况下中标价格相对较低,业主节约投资。缺点是不利于业主对投资的控制,容易导致有些单位出现围标,恶意抬高或压低投标价格,造成国家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或施工中因中标价格过低而产生停工、偷工减料等影响工期和质量的情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往往以各家有效投标报价的平均值下浮一定百分比作为评标标底,阻止恶意抬高报价的出现。此方法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工艺较简单的项目。

(3)复合标底评标法则更好地将招标人标底和市场价格结合在一起,使中标价格更加合理。这种方法即便于业主控制投资,又克服了单一标底的缺点。特别是现场抽取a值的办法更体现了招投标的公平性。缺点是不能完全杜绝围标现象的发生。该方法是招投标中最常用的方法。

2.2不设标底的评标的优缺点

该方法的优点是便于业主节约资金,减少了围标现象的发生。缺点是合理最低价较难确定,给定标造成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人为操作的空间大,发生关系标的机率大。此方法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小,施工工艺较简单的项目。不适用于大中型水利工程招标。

篇4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

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

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

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4.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

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篇5

2.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实施

电力工程档案主要对各类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电力工程成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进行记录,使电力工程的各环节信息记录在案,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及效果有据可查,以达到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扩大电力工程成果应用的目的。科学规范地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从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类别的划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规范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

由于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随意不规范归档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电力工程管理机制,也不能适应信息化形势下电子档案查询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企业文化及特点,在传统的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方式,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更加符合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及归档时限实现整个电力工程资料归档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创建纸质及电子档案两种方式,真实有效地记载电力工程的信息,通过信息手段为企业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2)科学合理地划分电力工程档案的类别

包括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验收过程。电力工程档案应按照“分门别类”进行存储及管理,便于保存、统计及查询。基于这一目标并结合供电企业当前开展的电力工程,将电力工程各类档案分别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整理、保管,便于查找、统计和分析。

(3)建立标准一致的电力工程档案

电力工程档案的规范统一对于电力工程档案归档、后续查询及成果应用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标准一致的系统化电力工程档案模板以及电力工程档案装订顺序对于了解电力工程进度、电力工程效果及电力工程评估、改进意见都具有直观性及针对性。电力工程档案应根据电力工程类别分别制定各类标准化、系统化的档案。

3.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通过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评选的办法,实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升电力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开展电力工程档案的评先评优,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如电力工程档案的标准性、完整性、分类的准确性、信息的丰富性,进行年度综合评选。对于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同时作为电力工程档案范例进行公开展览并组织学习,促使各电力工程负责部门按照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按时保质地完成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另外,对于未按标准、未按要求时限对电力工程档案进行整理的,将列入绩效考核指标对电力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

4.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不断加强电力工程过程精益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电力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促进各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严谨有序,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电力工程档案记载着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电力工程情况,对管理人员研究、了解电力企业整体员工队伍素质及电力工程情况,以及为经营决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数据,同时有利于确认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第二,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各项电力工程工作中真实的历史记录,电力工程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过往的一个个电力工程案例、一份份电力工程评估表及改进意见书可以为今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力保证案卷质量,为电力工程档案的借阅、复印及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刻意追求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2.专业人才不足

在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影响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不足

我国档案信息化技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平台和科学完善的检索工具,从而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利用受到限制。目前要实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及资源共享。

4.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许多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不重视,加之档案管理的经费有限,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这成为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普及利用的关键性因素。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系统更新缓慢,影响了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三、新时期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1.增强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

管理者对档案信息化要予以充分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科学计划,企业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

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整理,因此,电力企业不仅要对在职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养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知识及电力工程知识三门知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从多方面努力建设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综合型人才为骨干的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

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提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

4.增加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大量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不仅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投入,促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相互结合,还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严格防止资金不合理和浪费现象。

篇6

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的筹备、招标、设计、施工、运行等内容的展开,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产生,例如项目相关的文件、报告、合同、照片、图纸、录像等等,甚至在与工程有关的各种实物产品中也包括了大量信息。为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处理方式包括收集、分类、加工、过滤、归档、储存等,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出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

所谓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电力系统从各个环节与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电能质量的技术治理与控制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电能质量具有动态性、相关性、传播性、复杂性等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2 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在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从概念上来看,这主要是指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将面向项目相关的人员和主体提供,因此,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服务。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电力工程项目的日益增长,掌握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电力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也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工程管理信息化产品。然而,由于电力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业务内容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产品,并通过建立系统间接口,将各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联结,从而搭建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电力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而现有信息管理平台要么缺少系统管理思想,要么对专业模块的开发深度不足,尽管系统具备收集大量信息的能力,但却不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 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的软件应用

以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为例,我们可以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效率进行一些探索。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工程进度是工程的一条主线。建立一个以进度为主脉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把各类工程信息与进度关联,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决策提供了较科学、充分的依据。然而,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及其他环境、社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因素等,如何将这些信息及时整合,反映与实际进度对应关系,以利于决策,是目前进度信息管理急需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对于电力工程的进度管理,采用专业软件进行信息管理的方式正成为一种趋势,目前这些软件包括微软的Office Project、Primavera Systems、Ins的P3、梦龙等等。从功能上来看,采用软件处理有助于挖掘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限制条件,通过进度计算方法,实现对工程进度的制订、跟踪、预警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加强在电力工程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类信息的联结整合。但是,由于这些软件并非专门为电力工程信息管理而开发,因此,在加强软件的项目适应性和操作性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改进工作。项目人员在应用这些软件时,也特别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4 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的电力工程信息管理

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不仅体现为项目全程的信息管理手段,同时也体现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应用上,我们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联合硬件和软件开展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标识器)、巡检器(一般应用PDA)、客户计算机等组成,而配套的软件部分则包括网络、防火墙、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库等。其管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应用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在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有独特性征的“条码”,且其内部存储了代表设备状态、参数的代码。接下来,当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巡检器是“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装备,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解决了人工巡检往往难以到位的问题,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缺陷管理和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

5 结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本文阐述了电力工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和工具的重要性,并结合其硬件和软件运用以及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通过在电力工程建设期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也有助于进行全过程的工程管控。不仅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还可以在后续的电力工程生产运行中进一步协调信息资源,逐步形成电力建设发展的知识库,为电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件收集不全,不符合成套性的要求、文件内容存在失真现象、工程文件归档范围混乱、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财务工程竣工决算工作被动延时,间接影响竣工决算报表编制质量和效率等等。下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立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竣工决算编制规范化

1.总体规划。针对竣工决算相关资料进行规范化的统筹管理,以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建设环境,以全面支撑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系统深化应用为核心,充实完善工程财务档案管理需求,统一规范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标准,从工程财务资料档案的收集、管理与查询三个方面提高对工程财务档案数据的管理效益,兼顾一定的监督与提醒机制,促进集成工程财务档案外延业务系统,着力打造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运行高效的电力工程财务档案信息系统,实现电力工程财务竣工决算编制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集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2.管理目标。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在建立和完善电力工程文件、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统一制定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建立流程、统一系统基础信息,在线实现电力工程财务档案全过程管理,包括对工程文件、档案的实体管理,管理流程主要有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工作、在线实现对工程文件、档案内容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利用,实现以工程文件、档案等知识资产为载体的高质量和高服务,全面提升电力工程竣工决算编制的及时性和规范性,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沿着高质量、高效益的良性方向发展。

3.具体做法

1)创新完善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健全的工程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性,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根基,也是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依据和基础。结合管理提升活动和信息化建设要求,重点加强现有工程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的修编完善,进一步建章立制、查漏补缺,规范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创新完善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模式,提升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2)制定工程财务档案信息标准,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根据制定的工程财务档案信息标准,将相关信息标准植入信息系统,设定档案编码、分类规则,自动建立档案资料索引并结合灵活的自定义组合查询功能,首先需要制定工程财务档案信息编码和分级管理标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审核基建相关部门提交的工程财务相关资料无误后,处理日常的付款业务,并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便于审计与查阅。该流程环节中,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外部导入、在线OCR分析扫描原始凭证等手段对日常业务中产生的资料按工程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并按照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决算资料两大基类,建立多级分类的集中存储与管理。系统对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各阶段的财务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根据每个分类制定编码规则,提高归档管理以及查询效率。分类遵循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分类归档。

3)固化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流程标准,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工程财务档案工作流功能,能有效地保证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明确档案资料提供方与接受方之间的责任;理顺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机构与各档案生成单位和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责。规定兼职档案员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组卷,定期移交档案室;专职档案员负责各部门、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负责档案管理、资料编研、提供利用、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档案文件材料内容的审核。电网建设工程尤其是大中型基建时间跨度大,要想提高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即要求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做到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实现全过程管理。工程竣工决算阶段,财务资产部以“竣工决算编制与审核资料清单”为依据,审核基建相关部门提交结算资料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在保证所提交的结算资料无误的情况下,以其为依据按工程项目进行竣工决算编制,并将相关结算资料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日后的审计与查阅。

4)制定待办处理提醒机制,提高工作流审批效率。建立健全工程财务档案收集工作制度,将归档制度的有关规定细化到每项工作的标准程序中去。每项工作结束前都有一个收集整理和移交相关材料的程序,并将其列入工作质量的考核,使工程财务档案收集真正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保证工程财务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要求。通过灵活的消息提醒机制保证工程财务档案资料收集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中财务处理环节的效率。

5)实现数据多维查阅功能,提高工程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确保数据的重复使用,有利于发挥和提升工程财务档案参阅价值。通过工程财务档案资料的借阅、移交功能,记录档案资料在传阅、移交过程中的详细信息,为工程财务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会需要或产生大量的业务相关的多媒体资料、电子附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如合同、工程结算资料、纸质账单、发票等,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系统通过多维度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与管理,实现了工程财务档案资料从摘要、标题、内容等各种信息内容中进行全文检索的功能,并通过工程财务档案查询功能,实现按工程项目、资料类型(结算或决算)或其他口径查询与审阅相关文档信息及电子文件内容的应用,如:按工程项目与文件名称组合查询出多个工程项目下的“物资结算报告”,某个时间段收集的资料列表及归属工程等,大大提高了工程财务档案的利用效率。

6)设计固化工程财务档案编研方案,提高工程财务档案分析利用价值。将适当的文件在适当时机提供给适当的业务活动。利用工程项目文件、工程财务档案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挖掘客户利用需求,设计并在系统中固化编研方案、完善反馈制度,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加强对工程财务档案信息使用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反馈信息的收集分析,提高工程财务档案分析利用价值。

二、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效

通过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电力工程资料零散、分部门存储的管理机制,实现了所需工程材料及数据的共享,所有工程材料都信息化分类存储到系统中,可供直接调阅、打印等日常需要,避免了跨部门借阅材料带来的不便,而且保证了所有原始凭证的安全性。依托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从工程项目发生财务支出开始,将工程管理相关批复文件、合同全部收集录入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管理工程财务资料,实现按时提醒、及时收集、规范管理、高效查询等功能,满足了财务部门及时准确编制财务竣工决算工作需要,工程竣工决算编制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结语

在信息化广泛应用的今天,工程财务档案资源对各个单位工程财务管理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突出。电力工程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财务档案管理模式,探索提供一种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同步进行、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工程财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财务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全面提升了工程财务管理水平。

篇8

2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

(1)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质量优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技术中,质量优化技术即对电能进行质量优化。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各个指定对象的电能存在差异,对差异化的电能加以分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以实现质量的评定,继而提高质量优化的效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质量优化系统。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用户端的具体情况,以选择匹配的用电接口,把用户评估与电能质量相结合,以实现质量优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必须符合操作标准,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高效运转。(2)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柔流输电技术。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即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了电力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双重标准,促进电力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经过专家的多次试验和研讨,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交流电压的输电过程。柔流输电技术更好地作用于高压变电,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电力来源。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需要以清洁能源作为电能源头,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把控制技术与电力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智能电网中的运行装置加以分类控制,实现针对性的有效调节,以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稳定进行。此外,柔流输电技术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供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提高了电网系统中线路传输电量的效率。(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目前,直流电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直流电的电流传输形式保证了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需要转换电流,可以采用控制换流器。控制环流器的使用,为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使用提供了设备支持。换流器核心功能的发挥依靠原件中的管段,进而提升了电力输送的效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服务于近距离或远距离的直流传输,主要应用于远距离的输电工程中。(4)能源转换技术应用策略。把电力工程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需要采用能源转换技术。新能源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又一能量来源,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系统的运作效率。能源转换技术的使用,在为智能电网提供发展动力的同时,协调了电网运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新能源的使用实现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低污染、低消耗,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电力系统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电力供应。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提高了电能的供应水平,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电力工程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满足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

作者:乔永祥 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白亚峰.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策[J].科技风,2016(24):128.

[2]闫珺.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4(17):60-61.

篇9

电力工程;档案资料;案卷质量;信息化

1电力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存问题

1.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信息化意识不强是影响档案信息管理的关键因素。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只注重档案数字化,而忽略了相关发展配套技术。这种信息化建设只是流于形式的存在,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工程建设的需要。

1.2缺实用、有价值的电力档案编研成果电力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主动地、广泛地、系统地开发利用电力档案信息资源,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就目前情况看,缺少实用、有价值的档案编研成果。过去,档案部门也搞过一些初级编研成果,但随着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这些编研成果已经远远跟不上电力档案资料管理发展的需要。

2加强电力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2.1重视电力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在电力会议上,必须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各部门及参建单位积极配合档案工作,并经常深入档案室了解档案整理情况,对档案人员的辛勤工作提出表扬和鼓励。电力工程档案与项目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工程形成的档案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而逐步增加。由于文件形成与收集部门太多,为了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和齐全,档案人员明确有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从工程开工就注重收集档案,坚持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并遵循工程档案形成的规律,及时敦促相关部门移交档案,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2.2构建档案管理的网络体系电力档案工作是电力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障该工程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权益,以及见证各阶段历史真实面貌的维护工作。针对基建期间电力工程档案资料的要求,为了加强工程竣工文件的管理,确保工程竣工之后能按时、准确、完整、系统地做好竣工文件的移交、验收工作,档案室要求各参建单位按照文件规定及相关评价标准,规范表格,规范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并加强与施工、监理、设计、调试等单位的工作联系,对电力工程项目进度及时跟踪,对各单位项目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随时抽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各单位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不合规范的,及时反馈给各参建单位整改,避免事后不必要的返工。

2.3严格制定并认真履行档案管理制度要把项目公司的管理方针真正贯彻落实到电力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在工程一开始,就结合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及上级有关项目管理文件,业主单位档案部门编制了《项目管理体系文件》等11个档案管理相关标准,收集、整理了主要档案法律法规。结合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施细则明确各参建单位在电力工程竣工档案形成、归档、移交等方面的各自职责及工作要求,规定了竣工档案的移交范围、内容、时间、组卷编制规范等具体要求,并明确提出电力工程的竣工档案应符合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及基建达标和专项验收标准的要求。

2.4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业务水平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要求档案人员确保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更要求档案人员做好档案的科学分类、整理和立卷工作。为此,档案人员除了要熟悉和了解电力工程建设和生产的流程,还必须了解电力工程所涉及各专业的部分知识以及各专业、各单位工程竣工文件形成的过程、内容和范围。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优劣,特别是各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流动大,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大大影响整个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电力工程档案工作始终坚持全过程的档案培训教育与业务指导,档案管理委员会采用多种形式对电力工程档案网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在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经常性地利用各种机会对施工单位资料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工作,并组织各施工单位之间进行现场交流与互相取经活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配合监理方有计划地组织对各施工单位形成的施工文件包进行检查和指导,确保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案卷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5全面做好工程档案的归档工作严格审查各参建单位的档案,从其是否完整、齐全、准确,案卷质量及规范性等方面逐卷、逐页进行。尤其是原材料出厂证件及现场复试报告,档案人员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原材型号、规格、复试报告与跟踪记录一一核对,对不合格的案卷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完成。在竣工文件正式移交前,执行文件编制方(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建设单位质检部门(工程部、档案室)三方会审,做好竣工档案的交接工作。做好施工图接收和管理。档案室负责接收全部施工图,了解施工单位所承担的施工项目,按照合同要求,分发给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并填写分发领用记录,同时也提供施工图的查、借阅,并对施工图进行整理立卷。设备文件的收集和整理比较复杂,档案人员应做大量细致的工作:①及时掌握设备到货和安装时间,并深入现场了解、核对每一台设备的型号、规格及出厂编号。在尽量将设备的合格证、出厂试验报告、说明书、图纸等收集齐全的前提下,做到与现场标识一一对应,以便机组投产后开展大小修和技术改造时设备文件的查阅。②对不熟悉或分类拿捏不准的设备文件,虚心与各专业专工沟通,广泛听取各专工的意见,使设备档案分类合理,便于查阅和利用。③对于不符合归档要求和缺少的文件材料,与物资部配合,一一催促有关厂家进行整改并补充齐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达到了齐全、完整、准确和系统,案卷质量符合要求,能够真实地反映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和面貌,而且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检索,并在生产运行、维护和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了比较显著的作用。

篇10

1 工程测量的基本认识

简单来说,工程测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是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相关项目管理以及后期工程监督等方面的各个需要测量的环节所做的数据获取的技术应用过程。而工程测量在交通、铁路建设、建筑项目等关系到国民经济方面所得到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下面详细介绍下有关工程测量的具体分类标准和内容。

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序下其分类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设计阶段工程测量、施工阶段工程测量以及完工后工程测量。在设计阶段所要做的工程测量,为了达到为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做好基础资料的准备的目的,要重点对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和地质等各个方面做一个全面完善的数据测量和信息采集。然后,到了施工阶段,其工程测量数据首要条件就是准确,在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数据检测和测量的同时,还要预判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影响,从一个积极的角度出发,做好工程测量,从而更好的预防工程问题的发生。往往工程竣工完成之后,是易于忽视很多细节问题的。所以在完工后的测量工作也不能忽视。除了日常对工程的管理方面,还要对工程的维护维修等方面做好测量的相关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麻烦。

工程测量的分类较多。在实际工程中,要切实结合工程的真实条件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式。合理的选择可以更好的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的产生,也可以避免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非开挖技术管道探测概述

2.1 探地雷达法

探地雷达法顾名思义是有雷达的高频电磁波进行扫描探测来发现所探测区域的地下物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探地雷达除了要检测所需要扫描的物体,还要对其周边的物质进行扫描,就会发现物质之间的电磁差异。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先从目标实体发出一定波段脉冲波,当脉冲波接触到被检物,探地雷达会收集和分析反射回来的波段,从而确定被检测物质的具体情况,最后对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得到详细信息和情况。其中,雷达图形用脉冲反射波来表现,波形的正负峰值分别以黑白色表示或以灰阶或彩色表示。电磁波的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随着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波的双程走时、振幅与频率推测地下管线的存在和位置。

2.2 磁梯度测量法

磁梯度测量法是一种通过对比和其相对物探测获取磁梯度从而客观评价其有效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到建立对管道深度和形态等相关情况做到良好测量的基础上,也是工程项目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工程测量方式。非开挖技术以及铺设地下管线等方式,可以在地下区域附近产生强大的磁场。而磁梯度探测时其磁力探头会相对合理地从小空间进入相关区域然后进行探测采集数据,为工程施工提供很多便利。

2.3 地震波人工探测法

这种方法就是相关技术人员创造出相似的地震波信号,使信号在各物质之间对抗阻抗值的差异显现出来,继续形成一个弹性震动薄面。在此基础上,待弹性波震动速度以及抗阻值达到某临界点时,便可得到测量的结果。另外,地震波探测法不仅可以在地上使用,而且在地下一样可以发挥作用。

3 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

3.1 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一,工程测量对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准度要求很高。操作失误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和差异,将对工程施工、设计等各阶段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损失。所以,在电力工程测量中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准和操作水平影响很大。

第二,施工作业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在施工中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风沙和雨水会对测量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数据有所偏差,从而必然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和建设带来很多不便和损失。

第三,电力工程测量要求数据精准,那么就必须首先保证测量仪器运行使用良好。测量仪器无疑是影响电力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2 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测量工作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人员、仪器、相关文件、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在测量之前就制定好相关的方案并做好各项准备,可以防患于未然,很好的保证电力工程测量工作的进行。而对于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也是事前工作的一部分。在这项工作中,要选择技术水平高并现场操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之后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合安排。在实际的施工和审查阶段,相应的工作人员要能做到实地考察根据所得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确定施工等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二,电力工程测量中仪器和人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了在仪器的选择上要符合工程使用的要求之外,还要及时对仪器进行维护、校对和更新,保证其准备性和精准度,尤其在测量工作进行之前。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电缆测量的非开挖技术及电力工程测量的质量管理和技术应用的相关内容。电缆测量技术以及电力工程测量技术在现代电力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作为这方面的工作人员还需结合实际,不断钻研,总结经验,积极发展电力工程测量领域,使我国的电力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项目建设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发展。电力工程档案是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从立项、审批、招招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反应真实反映了施工(建筑、安装)过程和项目真实面貌,也是工程竣工后电力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维护、扩建、改进等工作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是维护电力企业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凭证。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标准较笼统

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是一项巨大的工作,涉及面较广,对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严格。在电力工程档案管理领域,尽管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依据,入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228-200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虽然这些技术规范和标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但规定仍较笼统,依据不全面,未能在有关具体操作上进行详细规定,这也导致了档案管理缺乏操作性等。

2、缺乏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管理制度体系

由于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多,,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面广,存在各施工单位归档工作的要求和做法不一致现象。在工程建设的前期阶段,在开工建设前设计单位已开始产生档案,但由于设计工期紧,设计单位经常出现未按要求进行工程档案的管理。设计方案不规范变更,为档案管理和利用埋下了隐患。工程施工阶段由于施工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轻视,导致基建档案的施工记录不够详细、完整。对于升版、后补图纸,无专人进行管理,即使有管理人员,也会存在因临时更改文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图纸文件得不到更改,最终使得失效文件继续流转下去。工程验收档案交接阶段,验收交接档案蜂拥而至,面对大量的工程档案,验收时间紧,任务重,最终导致档案人员不追求工程档案的价值性,对于档案的正确性没有时间核查,甚至对于重要资料没有存档的现象。

3、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网架的不断扩大和加强,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输送电力能源的任务不断加重,档案服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手段也更加现代化。但在实际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档案的编制与管理能力,仅仅局限于收集、整理、分类、保存、利用等,使得原本珍贵的信息尚未发挥作用。档案资源效应形同虚设。档案相关的政策、规定、专业业务知识的及时学习,缺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程档案收集工作。档案管理不够专业化,缺乏在每一项建设工程开工与结束之间,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等部门沟通现象,更很少介入工程建设活动中去实时了解工程建设动态,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单项工程验收、评审活动。

三、解决电力工程档案管理问题的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的制度体系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要实施一整套统一的、科学的以及实用性强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方法,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秩序、有规划地进行。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特点和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管理职责,建立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深化职能,加强各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沟通。做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机制。根据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做到集中管理、集中规划,将档案的一切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与规范化。要不断完善工程的管理制度,当电力工程开工的时候就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并要紧跟工程的进度,在电力工程竣工的时候,档案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事前、事中、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各种有利的机会对电力工程的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与整理,遇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改与整顿,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的档案的管理人员要与电力工程施工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确保施工档案的顺利移交,可以通过定期会议或者到现场指导的方式加强学习与沟通。

2、将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进程同步,建设项目申请立项时,即开始电力工程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审查工作,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完成项目文件的归档、验收工作,从工程建设源头控制基建档案管理质量。建立工程合同制、监理制、契约制等约束机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需移交的电力工程档案材料数量、套数、归档时问和质量要求等事项,并规定工程款的百分之五作为电力工程档案归档的准备金,不提交齐全完整的电力工程档案不予付款,有效的控制、监督、检查电力工程档案的质量。采取电力工程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工程计划中,纳入工程规章制度中,纳入岗位责任制中;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与工程立项同步,与工程建设进度同步,与基建工程工作检查同步,与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同步。

3、提高专业档案人员素质

随着电力工程档案工作的领域拓宽,档案服务的范围扩大,在档案管理这方面不仅要有档案专业人员还要有工程建设、监理、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等,不同专业人才的相互配合高效地利用现代化的专业技术知识,使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培训,,在完善本专业能力基础上,积极提高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水平,做到合理的规划、分类与管理。。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提高专职档案人员的素质,学习工程档案相关的政策、规定及相关的业务知识,一方面要善于与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等部门加强沟通,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经常走进工程施工现场,把握工程建设进程,主动参与到工程建设验收与评审活动中。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变化做好资料变更记录,要以全身心的注意力观察工程建设的变更动态,对于需要变更的资料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使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有秩序、有规划地开展起来。同时,要完善兼职档案人员网络体系,增强企业员工档案意识, 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归入企业管理工作中,主动更新知识结构,使档案资料发挥对企业的发展的服务作用。相关的档案工作人员要注意掌握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服务。

4、对档案管理行业加以重视

四、结束语

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电力工程工程项目管理的真实面貌。在新形势下,应当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汇集,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才能有效地减低管理的风险,促进电力工程建设稳步的发展。

篇12

一、一类:主要适用于平房及木结构老中式楼中的电气线路。符合下述1-3项者即可列入一类。一类院占50%的街、巷定为重点地区。

1.进户线与表内供电干线的绝缘层大部分脱落,芯线裸露。

2.檐头架空线绝缘层全部脱落,檐内干线绝缘支持物破损、脱落。

3.檐内干线四十年中从未更换过。

4.电表容量在0.5A/户以下,未增容者。

二、二类:主要适用于平房及五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的电气线路。平房符合下述1-2项,列入二类;楼房符合第3项列入二类。

1.表内在檐下的瓷夹配线绝缘老化,受力时成粉状,阴雨时与瓷夹板间滋火。

2.檐头架空线绝缘局部脱落、芯线裸露。

3.五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中,进户箱及闸具破损、烧蚀,电表容量在0.5A/户以下,表内干线严重老化,发粘、硬脆。

三、三类:符合下述1-3项列入三类。

篇13

一、新经济形势下的电力工程营销策略论述

1电力工程营销的服务策略。市场营销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总结,那就是“服务是营销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进入到市场参与激烈竞争的电力工程企业来说,首先一定要创新营销服务策略。创新营销服务的第一步就要做深入开展并且做好优质的服务工作。电力工程企业的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用电情况,并且在发生问题时能够主动的为客户排忧解难。营销部门还要做好定期的走访调查工作,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并向客户普及安全、快捷用电的相关知识。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责任人制度,这个制度主要是针对线路的检修和变电的维修等日常突发状况或者是定期维修提出的,责任人制度能够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和电能销售量增加的目的。2电力工程营销的价格策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市场营销中最基本的营销策略,也是目前市场竞争中常用到的营销手段,这种策略要求企业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营运活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所要出售的产品的价格,以此来刺激消费者进行更多的消费,达到获得丰厚经济利益的目的。但是在我国,电力工程企业的产品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指目前我国的电力价格是由国家管理制定的,电力工程企业在电价方面没有自主决定权。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价格策略,就要求电力工程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目录电价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国家的电价政策,特别是针对国家制定的相关电价优惠政策的应用要及时、灵活,以此来扩大家庭和单位在电力上的消费。另外,我国的电价分类复杂,电价的调整频繁,这些问题不是电力工程企业能解决的,要针对这些问题对消费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3电力工程营销的产品策略。市场营销营销的是产品。因此,要产品策略是电力工程营销的基础策略。我国电力工程企业具有特殊的公用公益性质。因此,电力产品的种类比较单一。因此,在产品策略方面的创新,没有办法从数量和品种上进行,只能针对这单一的品种进行优化。优化的方式首先的就是要提高电压的合格率,尽可能的减少谐波的影响,提高电能的质量。要在行业内坚持“同网同价,优质优价”的原则,并且所生产的电力产品质量最低要求达到合格的标准,努力提高电网的性能和相关技术含量,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达到提高电压电能质量和稳定性的目的。另外,有的客户可能对电压会有特殊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采取措施满足客户自身的特殊要求之外,还要尽自己的可能为客户提供相关协助,更好的满足客户对电能电压质量的要求。4电力工程营销的渠道策略。渠道是营销活动的通道,对于电力工程企业来说,营销渠道的增加就是电网网点的增加和输电线建设的增加。因此,电力工程营销的渠道创新首先要加快相关输电线和配电网的改造工作,从而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供电的正常进行。目前输电线和配电网的落后、老化陈旧对电力的销售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在城市中老配电网的居民用户中一表多户、入户线径小等问题都影响着客户的正常合理用电,电力工程企业可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对城市电网进行积极的改造建设。近几年,农村电力市场也在快速发展,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和建设是扩大电力工程营销渠道的有力措施,扩大农村电网的覆盖面,采取措施提高农村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电压的质量。5电力工程营销的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理论的市场渗透战略是开展电力工程营销策略的有力指导,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特性等策略鼓励消费者增加对电力的消费、增加客户市场,不断的对电力市场进行渗透,强化促销策略的开展,运用灵活的促销手段和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二、结束语

电力工程营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且在电力工程企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电力工程营销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市场营销理论,从服务、价格、产品、渠道和促销五个方面,对电力工程营销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做出了简要的分析。综合而言,当前电力工程企业要积极的推进营销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索志勇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辽源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