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研究性课题可行性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愉悦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是必须主动去学习的。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也是重要保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主发展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习激情和求知欲。学生一旦感到了英语的乐趣所在,自然就会乐于接受它,真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从准备教材、设计课堂提问和情景教学等方式,多花时间和精力,努力创造和谐生动甚至幽默的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很有帮助的,使学生以快乐期待的心情迅速地融入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准备学习,启迪学生进行求知探索。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们必须注意保障教学实效,尽量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材料、时间以及空间。若要真正达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的目的,对教师自身来说,认真充足的备课是基础也是前提。在教学设计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是注重灵活多样的。
1.三个精讲
(1)核心问题精讲。核心问题是构成知识的主要元素,所以教师在核心问题上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理论、背景、构成等方面,从而促进学习效果。(2)思路方法精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在问题的阶梯思路上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疑点难点精讲。疑难点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所以对一些疑点难点的问题,教师也要详细地讲解,争取把困难都在课堂中解决掉,提高课堂的效率。
2.三个不讲
(1)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中可以不讲,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必要再占用课堂时间讲解学生掌握的知识。(2)太复杂深奥的不讲。教师必要合理安排课堂的这45分钟,对于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就只适合一部分学习超常的同学去探索或者教师也可以另安排时间进行一些单独的讲解,但不适合利用正常课堂时间。(3)不讲也会的不讲。这些问题都属于简单的问题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容易就明白的问题,在课堂中也不必要占用时间去讲解。总之,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新知识的讲解和重要问题的讲解中。
三、创设情境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益
以实际教学内容为根据,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进行角色转换,同时用多种直观的教学用具等(例如借助多媒体等),来建立抽象的语言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并且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创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立足生活,高于生活,进而回归生活的情境教学中去求知。创设符合学生知识层次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设符合初中学生年龄个性特点的情境;创建多纬度型的教学环境,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英语的表达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从而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相信所有教师们都是非常明白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手能力,让他们尽量多地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一种以学生开拓思维为核心、提高学习能力为目标、同时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使其和谐统一,尽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看成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展,逐步启发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许多方法习惯等,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课堂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教师可以采用小游戏、小故事甚至分组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使学生们对新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感。
2.知识传授
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上,同样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兴趣进行课堂活动,可以两人活动、小组活动或者模拟对话,扮演不同的故事角色、讲故事、概括文章大意等,将对话变为叙述,变叙述成为对话,又如口头作文、看图说话和组句成文等。
3.知识巩固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对教授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布置任务下去,进行小组间竞争,使学生意识到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有些小小的奖惩方式,例如获胜的小组成员可以参加每月英语之星评选,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满足学生的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更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我们都知道只有对某件事物充满了信心才有可能快乐地去做,并且成功地做成,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充满学习的信心才可能喜欢并学习好。而让他们在学习上感受到成功则是使学生充满信心的最好办法。所以,有两件事我们必须
注重:
1.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思维和感情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对其进行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对于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知识层次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该实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自己能够有信心的层面上获得最好的发展,真正感受到“学有所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要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切身实地的运用英语,例如开办英语角、进行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开办英语小报等,使他们真切地感到“学有所用”。
总之,课堂的永恒追求就是效益。初中的英语教学课堂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注重开展注意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最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胜敏.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02).
[2]谢晓玲.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0(04).
[3]王晓红.浅谈有效利用初中英语课堂40分钟[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0.
篇2
课前准备是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教案,我这节课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还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等)、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疑惑(反应前后明明是不一样的物质,为什么还要质量守恒呢?)教师把这些方面全都要在课前进行考虑、总结,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课堂进度,提升教学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它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还原,从而创设出教学的情境,例如,在进行“酸和碱”的教学时,教师不可能把实验室里所有的酸、碱都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而且有的酸碱还具有腐蚀性,很危险,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常见的酸、碱以及酸碱反应的视频来让学生观看,这种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肯定要比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效果好得多;其次多媒体也具有可保存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提前制作教学的PPT、视频在课堂上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下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这些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如果学生有上课没有听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下载下来进行二次学习,这样的方式间接提升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有很多的知识点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如果要求W生独立完成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时,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疑问,他们不理解究竟什么是溶解度,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最终把大家的建议进行总结、整合,这样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一些。但是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这几点:首先就是小组内的成员分布要均衡,小组内既要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有“学困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合理,难度过大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探究不出来,难度太小又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一定要遵守合作学习的原则。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每个人天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千差万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统一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话,那么总有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化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比较困难的教学任务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普通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对于化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简单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对他们进行指导,保证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有所收获。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采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多元化评价,重在鼓励
在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来进行,这种形式太过片面。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少批评、多引导,保证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改进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学生自己的认知中有哪些缺陷并引导学生进行改进。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才更能激发学生改进现有的问题,提升学习的效率。
总之,近几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教学的额实效性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呢?今天我们就如何保证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做了一下研究,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篇3
一、理论概述
供电可靠率是考核供电企业持续供电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供电企业网架结构建设的最终效果的体现,更是电力供需双方关注的重点。供电可靠率是体现供电可靠性的综合性数据指标,影响该数据指标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人员素质、管理措施、技术能力、网架结构等方面。因此我局为实现年度可靠性计划目标任务,对供电可靠性数据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统计,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并加以改进,。
二、保证供电可靠性意义
供电可靠性是供电企业持续向用户供电能力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供电企业供电能力的满足成度。现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一般是用供电可靠率进行数字化指标考核。
供电可靠率是供电可靠性的定量表示,记做RS-3。RS-3(%) =(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 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 × 100%,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可能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这电力用户对供电企业的期望相一致。
三、提高供电可靠性主要措施
(一)组织措施方面
1、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调整垂直管理模式,对用电营销、配电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已服务为重点、面向用户、反应迅速、“配电营销合一”的组织管理结构,提高故障响应速度。加强对可靠率的指标考核,层层落实,引导职工树立自身的责任感,从而管控年度目标的落实。
针对近年来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我局积极探索需求侧管理方法,广泛应用负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错综复杂的用电环境,通过改善用电环境,减少限电拉路,线路掉闸,最大限度的保障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
2、停电计划刚性执行
加强停电计划刚性执行,推行每月上报下月停电计划,按照工程建设和生产检修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停电检修及施工的工作方法。减少重复停电,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压缩停电区域。
3、强化优质服务
为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要加强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大规模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训,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操作水平。同时,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树立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全局各部门间要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在停电、送电管理各个环节中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缩短停电时间。
4、充分利用春秋查开展外部消缺
用户侧要加强对新接入的用户设备提出重点要求,规范用户设备的入网标准。针对故障多发的老用户和区域进行细致检查整治,完善用户端设备缺陷管理监督流程和缺陷定级的标准,督促用户做好设备维护和消缺。
加强电力设施、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使其安全稳定运行,从而降低由自管设备引起的停电几率。供电企业应当积极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共同长期有效地保护电力设施,降低外力破坏导致的安全隐患,减少停电掉闸事故的发生。
(二) 技术措施方面
1、网架结构合理
首先要重视电网规划,从根本转变电网发展观念和工作方法,通过深入分析当前电网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政府各部门建立畅通的合作机制,保障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按照未来5年测算的经济发展局势与市规划局共同开展编制电网规划,预先将城市范围内规划的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走廊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项目储备,并每年进行滚动修编。
网架架构重点加强 220 千伏变电站双环网的网架构建,实现已500kV变电站电源点的全市布局。110kV输电线路以220kV变电站为电源点进行区域性分布,通过供电营业区域划分来分片供电。各供电区域相对独立,但在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具备负荷转移接带的能力。城区配网主要是理清配电网结构,按照解决局部供电紧张的同时全面提升配电网的环网率和负荷互带能力,对故障率高、运行不稳定的老旧设备线路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坚强电网,供电可靠性将得到提升。
2、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供电企业电力设备主要有变压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及相配套的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如设备发生故障,将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用户正常供电。推广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多采用免维护设备,做好预防管控工作和事故预想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有效办法。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护电气设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装置,所以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继电保护专业全过程管理,对不稳定的继电保护装置及时进行更换;建立档案制度管理开关定值档案,依据用电负荷性质情况和大小动态调整保护定值。确保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可控、在控,使继电保护的投入率达到100%,真正起到保护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
3、提高运行维护水平
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电网调度管控,及时转移、调整重载、过负荷的线路。即时监控线路负荷的变化情况,对超温、过负荷的电力设备进行及时检修,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建立电网事故应急抢修预案,对负荷高峰期有可能出现的电网事故,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已检验调度人员的事故应变能力,提高电网运行安全的可靠性。
篇4
Key Words: innovative;Children's sports games;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07-2
幼儿是我国的希望,幼儿是我国的未来,幼儿体制问题近年来一直被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并一直以来对我国幼儿体质的提高进行多元化的研究和实验。本文为推动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科学化、有效性,实行幼儿创新性体育游戏干预研究,以求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体质与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该幼儿园的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实促进了教职工、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本文从中选取一次创新性体育游戏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能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未创新性幼儿体育游戏的推广可行性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幼儿体育游戏小动物搬家、少林小子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管理学、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学等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为本文分析提供学术背景和科学依据。
2.观察分析法
观察海淀区太月幼儿园大班一次创新体育游戏,进行分析总结。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现状
现在提出开展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提倡整合教学活动,但惟独体育优质课活动却很少,只是扮演其他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在调查中,教师也觉得体育活动难得开展,对体育活动没有信心。许多幼儿园过度要求安全问题,每当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许多老师生怕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活动的权利。由于教师长期缺乏新的体育理论的学习,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造成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到位。幼儿体育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减弱的倾向,教师往往忽略体育活动的本质属性,不考虑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致使活动量小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在幼儿园管理新规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两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下,各幼儿园大都例行此规定,但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多以集体活动为主,使体育活动缺乏儿童化、趣味化、个性化;教师多为体育指导无目的,仅仅是带到活动场地自行游戏,多数无集中安排,更谈不上合理科学的体育游戏指导。很多成为零星式、散漫式、加上游戏本身等待时间过长,孩子们真正有效的锻炼时间却很短。在家庭中,幼儿家长对体育健身益智的作用认识不清。幼儿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周围人的过度关心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三、5-6岁大班幼儿身体发展特点
(一)动作的准确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不端正。
(二)比较明确各种动作的基本要求,能很快理解动作要领。
(三)喜欢各种未经尝试的新鲜玩具,猎奇心强。
(四)幼儿在此阶段,发育还未完全,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类传染疾病。
(五)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提高。
(六)初步具备情绪的调节和自控能力。
四、案例分析
表1 课程设计表
幼儿园创新性体育游戏课程设计
大 班 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上午 下午
小动物搬家
1发展目标
发展往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培养幼儿竞争精神。
2.游戏准备。场地和器械放置方法如图。右侧椅面上各放一小动物玩具。
3.游戏方法
(1)游戏组织
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在平均分成两小组,每小组成一字纵队站于起跑线后。
(2)游戏内容
听到开始口令后,第一组第一名幼儿跑出,依次将右侧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左侧椅子上。跑至对面起跑线后拍同组对面第一名幼儿的手,该幼儿继续跑出,依次把左侧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右侧椅子上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获胜。
4.规则和要求
(1)物品必须全部按要求移动到指定位置。
(2)物品如果掉地要捡起归还原位。
(3)往返跑时最好是步幅较大、步数稳定、重心稍低,这样便于停止、转身、取物和起动。转身时以后腿为轴向前转,重心偏于后腿。
少林小子课程设计
1.发展目标
提高幼儿手臂肌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
2.游戏准备
用粉笔画一相距相距8――10米左右的平行线,用幼儿器械分别设置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等情境
3.游戏方法
(1)游戏的组织
游戏开始后,幼儿分为两队,成两纵队站在标志线处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重量的水瓶“双臂负重侧平举”,依次走过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把水倒到大缸里
(2)游戏的规则
双臂要像扁担一样平,并要坚持很长时间
4.要求
1.双臂负重侧平举”动作的幼儿进行示范,幼儿讨论如何做好这个动作,并学做。教师平等参与示范,隐性指出动作要领:“双臂要像扁担一样平,并要坚持很长时间。并学习在平衡木上走过,走过梅花桩等
2.可分组接力比赛若干次
(一)课程设置与解析
设置:本课次时间为60分钟,5分钟幼儿操,两竞赛游戏时间安排约40分钟,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进行15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本次大班幼儿体育课安排两个游戏,游戏练习时采用分组轮换形式,然后把两个游戏合并成综合性游戏比赛,既是将本班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做小动物搬家,另一组做少林小子,按教师时间指令再交换游戏做,最后将两游戏综合为一体,两组幼儿以体育游戏竞赛形式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获胜队礼物奖励或口头表扬。
(二)游戏解析
1.小动物搬家游戏解析
该游戏主要是发展孩子们反应速度、灵敏素质等方面。根据5-6岁大班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的特点所设计,该游戏符合该阶段幼儿特点。
2.少林小子游戏解析
该游戏设置不仅提高幼儿手臂肌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还运用设置障碍物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等情境教学,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置情境,极大提升了游戏的参与度与孩子们的积极性。
(三)整堂体育游戏课的效果分析
整堂体育游戏课,内容丰富、运动量适中,最后的综合游戏更是让整节游戏竞赛活动推到,孩子们快乐的叫喊着、为自己的队友加油助威、队友不小心摔倒,孩子们上前搀扶,看着他们微微出汗的稚嫩的漫着微笑的脸,我们可以得出,寻找出最适合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是幼儿体育游戏研究者们最大的收获与欣慰。
五、案例得出的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活动呢?首先,教师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全面发展幼儿体质。采用适合幼儿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将游戏以竞赛的形式用于幼儿班孩子们的体育游戏上,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其次,将户外活动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增强幼儿体质,编选适合孩子们的体育游戏才能真正实现体质与智力的综合发展。
(二)建议
针对现阶段幼儿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如何在阳光体育活动下,切实有效的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的问题,特有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要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其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改革要向整体方向发展,把园内体育活动与园外家庭体育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与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应给予幼儿体育教师适当的培训进修机会,培养一支高素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幼儿体育教师队伍。
2.创新形式,激励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的出发动力,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在如何先激发出兴趣。如在游戏前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下游戏背景,根据游戏特点编排合宜的小故事。又如在游戏时,准备多种卡通服装,让幼儿进入角色,仿佛置身故事当中。总之,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
3.改革体育课结构,提高幼儿体育活动效率
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改革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为之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条件。在游戏内容上,应该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以往的游戏内容,如体操,跑步等等。还应注意季节差异,体现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出适宜的体育游戏。在形式上,不应只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模式,可采用一物多玩,使游戏更加多样化。在方法上,要在充分了解现代幼儿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对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多的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教学法,而对于大班孩子,竞赛的游戏方式更加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
4.鼓励游戏创新,逐步挺广科学的创新小游戏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深刻感受到幼儿对于创新小游戏的喜爱。今后,应鼓励幼儿体育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游戏的工作,并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对于内容幼儿喜欢,形式安全易行,效果经过科学检测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性体育游戏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
篇5
[
关键词 ] X线计算机;泌尿系结石;双能量;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9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027-0003
Feasibility study of components in stone by DSCT dual energy judgment
LIU ZongcaiFU JunZENG XianchunWANG YuquanTANG Lei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rodidogy ,guizhou 550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dual energy DSCT judgment component calculus in vivo.MethodsFrom 2012 September to 2013 June underwent CT scan in dual energy urinary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operation, 118 patients with infrared pop analysis (stone 12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DSCT dual energy scan on the post, in the workstation (MMWP) on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analysis and DSCT spectra comparison dual energy scan results.ResultsDual energy technique of dual source CT can accurate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pure uric acid calculi and non uric acid calculi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was 100%), to distinguish pure calcium oxalate stones accurately (sensitivity 100%, specificity 89.8%), pure hydroxyapatite (sensitivity 84.6%, specificity 100%). ConclusionDual energy technique of dual source CT can carry on the composition of urinary stones in the treatment of preliminary analysis, h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calculi.
[Key words] X-ray computed;Urinary calculi;Dual energy;Component analysis
泌尿系结石病(Urinary stones disease)作为泌尿外科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简称尿石病,其患病率在1%~5%,且在治疗后容易复发,甚至在治疗后10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0%[1-2]。治疗好泌尿系结石的关键是制定一个好的治疗计划,而制定一个好的治疗计划的前提是在术前确定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目前,检测尿路结石化学成分的方法多为传统方法,即将结石取出后进行体外分析,但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尿路结石治疗方案的预先确定。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技术越来越成熟,双源CT双能量结石成分分析国内外文献偶有报道,归纳后存在不足:①绝大部分研究为体外模型研究[3];②体内结石成分分析或因样本量小、或因结石成分单一[4]而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以红外波普分析尿路结石的结果作对照,研究DSCT双能量判断体内尿路结石可靠性和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6月行CT平扫双能量泌尿系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红外波普分析的患者118例(结石共127颗),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住院部,其中男性71例,女性47例,年龄7~69岁,平均(49.3±12.6)岁。就诊主要症状为血尿、腹痛。排除儿童、哺乳妇女、孕妇及屏气时间<10 s的患者。118例患者均进行红外波普分析和双能结石成分分析,并将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 双能结石成分分析
使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加上双能量扫描模式。双能量扫描模式即A管球管电压为 142 kVp、参考管电流为50 mAs而B 管球管电压为80kVp,开启CARE Dose 4D,球管旋转频率为0.30s/圈,螺距、准直、重建层厚、扫描野以及重建间距分别为0.8、64 mm×0.6 mm、1 mm、210~250 mm和0.7 mm,卷积核B30f smooth。扫描方向为从上而下。卷积核D30f medium smooth。图像重建层厚1.0 mm,间距0.75 mm。后处理工作站为Siemens Syngo Multi Modality 工作站(Syngo MMWP, version 2008A,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经双能量扫描后得到140kV的薄层图像和80kV的薄层图像以及一组融合图像,这组融合图像是通过特殊计算按照70% 140kV的数据与30% 80kV的数据比率融合后得到的。将图像调入双能卡,启动Kidney Stones应用程序,对所需分析层面以及结石分析曲线中的蓝色斜线的位置(系统默认该斜线斜率为1.15)分别作出选择和调节,点击“calculate”,结石样本则被用红色和蓝色标记,所在点的斜率决定了分析结果中结石的颜色。蓝色斜线位置调在尿酸点,则尿酸结石被标记为红色,非尿酸结石被标记为蓝色;若斜率被调节至胱氨酸为结石点,如果结石含胱氨酸成分为红色,不含胱氨酸成分为蓝色;若斜率被调节至羟基羟基磷灰石为结石点,如果结石含羟基羟基磷灰石为红色,不含羟基羟基磷灰石为蓝色;如果调节斜率,结石始终被标记为蓝色,结石则认为含草酸钙盐成分。每一例结石均按上述步骤进行结石成分分析。
1.3红外波普结石成分分析
将结石标本冲洗干净后,自然干燥,将其放入玛瑙研钵中,再加入200~300 mg烘干的溴化钾晶体粉末,将其混合反复搅拌研碎。 将研碎后的样品倒入样品板,置于液态加压器上压片,加压至20 kPa。同时点击计样品采集确定键。结石红外光谱曲线可通过将压片放入结石分析仪器卡槽中由计算机工作站自动得出,完成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对于混合成分结石,依据各种成分吸收峰的强度确定,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根据结石主要成分含量是否达到70%为标准,若达到70%则为为纯结石,若未达到70%则为混合结石[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指标为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红外光谱结果
118例127颗结石中,103颗纯结石,24颗为混合结石。结石包括草酸钙68颗、羟基羟基磷灰石13颗、尿酸19颗、胱氨酸1颗、磷酸铵镁2颗。24例混合结石包括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及羟基羟基磷灰石混合结石11例;一水草酸钙、羟基羟基磷灰石混合结石7例;尿酸、一水草酸钙混合结石4例;尿酸、羟基羟基磷灰石2例。
2.2 双能与红外光谱对比结果
全部127颗结石均被标记显示,双能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表1),草酸钙结石:双能显示纯草酸钙结石74颗,约占全部结石的58.3%,光谱证实68颗,约占53.3%。双能显示纯草酸钙准确性为95.3%,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89.8%,阳性预测值为91.9%(表2)。羟基磷灰石:双能分析显示纯羟基磷灰石结石11颗,光谱显示13颗结石含羟基磷灰石,另外2颗结石双能量显示为羟基磷灰石和草酸钙混合结石。双能显示纯羟基磷灰石的准确性为98.4%,敏感性为84.6%,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表3)。尿酸结石:双能显示纯尿酸结石19颗,光谱证实19颗。双能显示纯尿酸结石的准确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表4)。胱氨酸结石:双能显示2颗纯胱氨酸,但红外光谱未发现含胱氨酸的结石,故均为假阳性。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成因复杂,且不同成分结石成因不同[6]。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结石是根据结石的成因给结石分的三种类型。由此可见,了解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结石意义非凡。首先,在结石诊断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结石成分来推测结石的成因,进一步还可以推测体内代谢情况,然后便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计划,最后研究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可见其对指导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将结石取出体外分析是检测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的传统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CT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已能够通过测定结石的 CT 值来予以鉴别,但遗憾的是对成分混合复杂的结石尚不能够区分[7]。在DSCT的双能量扫描模式下,A、B球管通过对球管电压、参考管电流的滤过和设置的不同,使得双能量 X 线的扫描与数据采集能够同时完成,这样一次扫描采集便能够得到两组数据,而且这两组数据的电流值和采集背景电压都不同。其原理是在不同的 X 射线能量照射下不同成分的泌尿系结石的X线吸收率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导致表现出的 HU 值也不相同,最后经过后台处理软件 Syngo Dual Energy 处理之后利用图像融合重建技术进行有效地图像融合,于是能体现结石化学成分的DSCT双能量特征性重建图像便被构建出来[8]。不仅如此,DSCT双能量扫描的优点也很多,首先便是时间短,一个熟练的放射影像科技师从患者上检查床开始,到扫描结束,可将扫描时长控制在3min左右,这样扫描带来的辐射剂量便被有效降低,并且操作步骤易行、简便。本研究结果显示,DSCT双能量可以准确区分草酸钙、羟基磷灰石尿酸、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类结石。以红外光谱比较,DSCT双能量对于纯草酸钙结石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3%、100%、89.8%、91.9%;对纯羟基磷灰石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4%、84.6%、100%、100%;对纯尿酸结石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100%、100%;说明DSCT双能量对泌尿系纯结石的诊断与金标准红外光谱法一致性强。与周长圣等[11]利用双源双能量 CT 鉴别尿路离体结石成分的研究报道相一致。但对纯胱氨酸结石的诊断,存在假阳性,分析原因可能因本组资料中纯胱氨酸病例较少所致,将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综上,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尿路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1] 张剑飞,邱建宏,丁红,等.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附326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28(5):381-382.
[2] Alaya A, Nouri A, Najjar M F. Urinary stone composi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05 cases[J].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11,49(2):243-248.
[3]Basiri A, Taheri M, Taheri F. What is the State of the Stone Analysis Techniques in Urolithiasis[J].Urology journal, 2012,9(2):445-454.
[4]石华,徐述雄,李凯,等.贵州省708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7):657-660.
[5]Ramakumar S,Patterson DE,LeRoy AJ, et al. Prediction of stone composition from plain radiographs: a prospective study[J].J Endourol,1999,13(6):397-401.
[6]顾方六.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10):717-719.
[7]Boll D,Patil N,Paulson E,et al.Renal stone assessment with dual-energy multidetector CT and advanced postprocessing tyechniques: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stone composition—pilot study[J].Radiology, 2009,25(6): 813-821.
[8] Hidas G, Eliahou R, Duvdevani 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nal stone composition with dual-energy CT: in vivo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X-ray diffraction[J].Radiology, 2010,257(64):394-401.
[9]Stolzmann P, Kozomara M, Chuck N, et al. In vivo identific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 with dual-energy CT: diagnos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patients[J].Abdom Imaging, 2010,35(17):629-635.
篇6
在高中教学中习题课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习题课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做习题进行讲评,能够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弥补学习新课时的不足,解除心中疑惑,并且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下,习题教学已经逐渐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怎样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事。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习题量大不精,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方法指导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习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对习题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得到解题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好以下几点能够有效提高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效率。
一、精心选择习题,做好备课工作
习题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的载体,学生做题能够对他们所学成果进行检测,但是不同质量的习题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以往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做得多才能学得多的思想,总是给学生准备很多习题,而且这些习题类型比较单一,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压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单一的习题所产生的效果也是甚微的,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做好备课工作,对习题进行精心选择。习题课是对知识结构的重新梳理,而不是机械、重复的训练,需要教师对习题进行精心选择。
首先,教师要注重常规题。常规题比较简单,一般来说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现了问题和知识的通性和通法,学生通过这部分习题练习能够为之后的训练打下基础,但是常规题的数量也不宜太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适当安排即可。 其次,教师要注意对习题进行归类。数学习题比较庞杂,如果不注重分类,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容易陷入一种迷茫,做完了都不知道考查的重点在哪。因此教师要对习题进行认真研究,对习题进行归类,把同一个类型的或者接近的习题放在一起,让学生做集中性的训练,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思想和方法,从而能够触类旁通,之后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轻松应对。最后,教师除了备习题,还要备教学方法。对不同的习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
除了精心选择习题,教师所要做的备课工作还有很多。例如在习题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况等;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每节课都应该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习题课之前,教师要明确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些什么,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题型等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尽量安排一些体现教学重点的习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在习题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秉承这个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教师要改进习题教学形式。传统的习题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讲练结合,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让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够提高讲题效率,但是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对这样的模式逐渐感到疲倦,没有兴趣,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对此教师要对习题教学形式进行改进,用多种教学形式活跃习题课堂,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主讲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习题课上让学生讲题,主讲人让学生轮流充当,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多人,先让主讲人课下进行准备,之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余同学认真听,并且可以向主讲人提问题,与主讲人随时进行交流。学生主讲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开口说话的勇气,。其他有效的习题教学形式还有讨论式、提问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习题课充满活力。
其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重要目的,在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别是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去理解和分析问题,教师尽量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当学生遇到“瓶颈”时,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直至问题得到解决。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思维的全过程,对问题理解和分析更加透彻,这种方式比他们直接得到答案要好得多。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变式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给出变式训练,让学生进行进一步开放的思考,在这样的训练过程能够让学生形成全面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篇7
1 引言
DotNetNuke(DNN)是一个免费、开源、可扩展的CMS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商务网站、企业内网(Intranet)和外网网站、在线内容网站等,几乎可以用来构建任何Web 2.0应用。DNN最迷人的地方是其所拥有的几乎完美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
DNN5.X是目前的最新版本,该版本在技术和设计理念方面体现出了不小的先进性。其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其真正实现了插件式机制,除了核心之外所有的皮肤,容器,业务功能模块,语言包,Provider 都视作为插件,可随时卸载或安装而不影响核心机制的运行,并统一安装,统一部署,统一管理,这也让DNN的产品线得到了完全的扩展。在DNN强大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背后,需要非常优良的体系结构设计作为支撑。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 概述
DNN是目前微软社区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开源项目,DNN是基于来进行构建的,其官方站点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开源项目他同样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商业市场,目前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dnn皮肤市场,模块市场,咨询市场,培训市场。DNN在国内的市场发展虽然相对滞后,但是随着需求的增长,DNN应用在国内这一潜在市场正在形成。
DNN的框架易学易用,利用DNN进行Web站点的建设效率很高。使用官方或第三方提供的DNN模块及其皮肤资源可以非常快速的定制自己的Web站点。在最新版本的DNN5.X中,除了核心之外所有部件包括皮肤、容器、业务功能模块、语言包、Provider 都被当作插件,可以随时安装,卸载和使用,这一过程中并不需要关闭服务器,不会影响服务器的正常运行,真正实现了功能扩展部件的“热拔插”。DNN也因此具有了强大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开发人员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业务功能模块,然后以插件模块方式添加到DNN站点就非常方便的实现了功能的扩展。相比于目前很多Web应用框架,DNN在技术和设计理念方面体现出了不小的先进性。目前,对DNN系统架构进行分析的资料还相对稀少。本文将就DNN支持高度模块化和可扩展的系统架构进行研究和分析。
3 系统架构
DNN是一个相对比较庞大和复杂的项目,从体系结构上看,他仍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3层结构(图1)。在这3层结构中,DNN给开发者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度。开发者可以自己编写业务逻辑对象和数据访问层,也可以使用DNN自带的工具类进行开发。
在表示层(UI),DNN的定制方式比较特殊,所有的模块在加载之后,其表示层都要求使用的控件页(ASCX)进行页面展示。因为控件页(ASCX)本身是中专门用于页面重用的一种文件,这样的设计将非常有利于同一个模块在不同页面上的多次加载。中间业务逻辑层,DNN类库内建了很多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常用函数和工具类。利用这些工具开发者可以大大减少业务功能开发的代码量。在数据访问层,结构设计上使用了提供者模式和工厂模式。该设计的关键是让接口(API)和具体实现分离。可以看到数据提供者抽象类(Abstract Data Provider)结合工厂模式的设计,客观上保证了DNN在数据访问层(DAL)对多数据库的支持。
除了水平层次的3层结构,在纵向层次上DNN提供了一个贯彻3层的工具类---自定义业务对象(Custom Business Objects)CBO。CBO本质上类似一个超轻量级的ORM映射,他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方便的将业务数据映射为数据对象,其原理是利用.net中的反射机制,动态的从DataReader中读取数据,并给相应的对象属性赋值,从而起到实例化对象的效果。当然为了起到通用作用所填充的对象都是object类型的,所以需要用CType进行转换。CBO的使用为开发者提供了不少便利,可以省去不少业务逻辑对象定制的代码量。
从类层次结构和命名空间上看,主要又由以下部分组成。
mon: 可被用于整个DNN应用程序的所有类,比如其中的global实例就是荟萃了所有DNN全局的静态方法,可被直接用于整个DNN应用程序,而global就位于命名空间mon.Globals之下。
DotNetNuke.Data: DNN核心数据层,可被用于扩展数据层,比如我们最熟悉的DataProvider基类及其API就位于命名空间DotNetNuke.Data之下。
DotNetNuke.Entities: DNN核心实体类,主要负责实例化和管理组成DNN Portal的核心实体,其中包括Host,Portals,Tabs,Users,Profile,and Modules。 每一实体都独立分支并形成自己的二级命名空间,比如负责管理模块的实体类位于DotNetNuke.Modules之下。
DotNetNuke.Framework: DNN框架类,主要管理一些DNN框架的扩展辅助类,比如DNN对Ajax的支持,对CDefault的衍生等等。
DotNetNuke.Security: 主要用于DNN的授权及其验证. 其中包括了页面权限(tab permissions),模块权限(module permissions),文件夹(folder permissions),角色管理(roles manage)等等。
DotNetNuke.Services: DNN核心服务,比如异常处理,本地化支持,用户定制(personalization),搜索引擎,缓存优化,Mail分发等等。
DotNetNuke.UI: DNN核心UI,比如DNN特有的Skin 和 Container就分别位于DotNetNuke.UI.Skins.Skin 和 DotNetNuke.UI.Containers.Container之下,除此之外,还包含一些UI设计扩展的辅助类。
4 核心功能的扩展
示意图2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层次的内部结构和各个基本模块相互协作的工作状态。其中在表示层,不同类型的模块:用户控件、皮肤资源、容器都被统一当作插件来进行处理。这些不同类型的资源都可以当作模块,然后方便的进行装卸和使用。
研究DNN的扩展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分析,一方面是基于DNN核心框架的功能扩展,而另一个是基于业务功能模块的扩展。首先,DNN核心框架功能的扩展性主要指的是DNN作为一个Web开发的框架,可以根据开发者需求对Web站点进行基础功能的定制和扩展。包括数据访问层的基本功能,目前DNN系统内的DataProvider只提供SQL Server的访问支持。但是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扩展其他的数据库支持。除此而外还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和扩展站点缓存机制、认证机制、站内搜索规则、站点活动日志等等。这些能为站点的架构师提供友好扩展接口的特点,主要得益于DNN组件模型(ComponentModel)的优良设计。DNN组件模型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抽象基类和接口的集合。在DNN中,为了保证功能模块的可扩展性,在整个架构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用到了提供者(Provider)模型。这种设计模式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离系统内核和的功能性。
内核与功能直接由Provider来进行挂接。Provider的顶层只保留相对稳定的抽象方法和接口,这些抽象方法和接口只关注功能定义,而不关心具体实现。而Provider的底层则使用具体的实现类。顶层与底层之间则是一个契约(contract)层,而Provider的工作核心就是如何根据契约(contract)的指示来选择相应的实现类,然后完成具体功能需求。在具体的实现上,就是通过实现类对象向接口的向上转型来完成和实现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的发现,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中想要完成功能模块的“可拔插”,只需要在契约中进行定制就可。这样一来,系统的层次就显得非常清晰,而且可以让系统具有几个比较明显的优点。
首先,内核和功能性的模块可以做到相对分离、松散耦合;系统内核可以做的比较紧质,只保留抽象层次较高的方法和接口,而且内核功能的添加和删减比较容易;另外,的功能模块可以完全独立的开发和单元测试;极大的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进入到2009年,DNN也更新到了5.X的新版本,与以前的老版本相比,5.X在核心结构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提供者(Provider)模型来说,过去在系统中添加一个新功能的Provider,需要对契约进行描述和定制,这样才能让系统知道Provider的功能。对于开发者来说,手工的撰写配置文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新版本中,DNN重构了一些Provider模型所依赖的核心类使用了接口并且增加了简单的原件工厂模式,为Provider模型添加了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的支持,同时核心构架也提升了对单元测试(Unit Testing)的支持。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对Provider进行测试,而不需要依赖Web环境和配置文件。这不得不说是DNN新增的一个亮点,对于一个开发框架而言,这样的设计将更符合现代软件开发的思想,对测试驱动开发(TDD)的友好将有利于推动DNN进入更多大型应用开发的场景。
5 业务功能扩展
DNN中另一个方面的扩展指的是业务功能扩展,这也是更为常用的一种扩展方式。它主要面向系统功能的开发人员,系统功能的开发人员将业务功能以控件页(ascx)的方式实现然后封装到DNN的模块中,那么这一功能模块就可以当作一个功能单元在DNN站点上进行安装或卸载。安装之后的模块可以在站点的任意一个门户(Portal)、任意一个页面上自由的。这样的设计为开发人员带来不少的便利,首先,他大大提升了业务功能的模块化程度,利于单独的开发和测试。另外,他也有利于站点对各功能单元的部署和管理。
在框架的UI层,DNN将业务功能的开发主要划分成了几个方面。也就是:用户控件、皮肤包模块和容器(Container)。
容器在这里是被当作功能模块在门户或者其他页面上呈现的一个边界。其中可以填入模块的描述信息、行为定义、皮肤文件以及嵌套其他的子容器。
皮肤文件是一个封装好的CSS模块,对模块的呈现效果进行渲染。从下面的关系图(图5)可以看到UI层模块加载的一个具体流程。首先,要先载入模块信息,然后创建容器实例,接着将两者注入到皮肤面板中,皮肤面板主要负责样式外观的表现。最后将功能相关的模块行为加载进去。
在DNN的设计中,每一个皮肤文件就是一个外观的渲染方案;每一个容器就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呈现窗口。这样的设计方式,将非常有利于业务功能开发和外观美工设计的分离。不同的开发人员只需要开发自己所属的功能,而不用考虑其他的模块。而对于站点的部署也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因为每一模块都可以加载自己的皮肤,所以部署者可以为每一个门户、每一个页面甚至每一个模块以及模块内部的子模块选择不相同的渲染方案。而且部署的过程也十分简单,只需要加载皮肤模块并在需要它的地方选择使用它就可以。如此动态的部署方式也为各种个性化站点定制的需求提供了便利。
6 改进
DNN虽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框架,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表现出了一些不足。
首先,DNN的功能部件都是以模块方式存在的,而模块之间的协作离不开模块之间的通信。DNN中模块的通信依赖于IMC(Inter Module Communication),因为IMC在原理上是使用广播――监听的方式进行通信。所以当模块很多,而且这些模块在工作过程中又需要不断相互通信时,通信将很容易阻塞,系统的性能也会大大减低。随着.NET的发展和WCF技术的成熟,笔者实验,使用WCF+Service的方式进行模块间的点点通信可以达到高效得多的通信效果。
另外,DNN中的自定义业务对象(Custom Business Objects)CBO,作为DNN中自有的一个超轻量级的ORM映射工具,在遇到比较复杂的业务数据时并不能够满足需求。CBO对象利用.net中的反射机制,动态的从DataReader中读取数据并给相应的对象属性赋值,从而起到实例化对象的效果。然而,反射机制和动态构造会占用很多的系统开销,从而影响性能。这个时候开发者可以使用.NET 下Linq to SQL或者 Entity Framework来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DNN作为微软.NET框架下一个成功的开源项目,随着.NET技术的发展,DNN也在不断的发展。DNN框架中的很多东西会因为.NET技术变革的需要而不断调整。
7 结束语
本文从整体结构入手,介绍了DNN的系统架构。重点对DNN支持高度可扩展的核心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DNN支持系统功能和业务功能方便、高效的扩展,把所有资源都视为模块,同时实现插件式管理和“热拔插”。与其他Web框架相比在技术和设计理念上都体现出了不小的先进性。DNN还在不断的发展,并不断完善着自身的设计。深入的分析并学习这些优秀的设计可以给架构师更多的启示和灵感。DNN的特点也代表了门户网站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 Walker S,Santry P J,Brinkman J,et al.Professional DotNetNuke Portals[M].Indianapolis: Wiley Publishing,2005.
篇8
1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
为了健康,科学、规范的开发研究型体育课程需要遵循一定得原则,按照一定的要求来选择与组织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具体如下:
1.1自主性
研究型体育课程开发的自主性体现在尊重学生对体育课题或项目的自由选择,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体育课题或项目的内容并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倾注全部热情,认真的学习,研究型体育课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非不要体育教师的指导,忽略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内容选择往往会缺乏规范陷入误区,所以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题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提供体育研究课题指南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1.2开放性
学生在选择体育课题或项目时不设限制条件和具体指向,往往打破体育学科知识序列的藩篱。比如,从来源说,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可以外出到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机构等访问请教,也可以在学校中查阅资料、上网、观看比赛录用及同学老师讨论之中获得。从形式上看,可以是应用性体育课题,也可以是理论性体育课题。从研究意义上看,可以是目前有结论的体育课题,也可以是目前暂时还没有结论的体育课题等。
1.3可研究性
内容的可研究性是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前题。课程开发的“可研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课题与项目本身要有可供研究的价值。第二,体育课题或项目适合学生已有体育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基础,也具有学生参与研究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第三,体育课题或项目的研究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很多方面的积极体验。第四,体育课题或项目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1.4实践性
体育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之研究型体育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体育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学生必须参与体育实践且通过体育课题研究的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和研究能力。
1.5层次差异性
层次差异性一方面体现在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开发在不同学习阶段要各有侧重,使之不断提高、深化,可通过对研究的体育知识、方法、过程和实践等要素的不同强调来实现。另一方面更应体现在同一学习阶段甚至是同一年级的不同学期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构建上。
1.6可行性
要保证研究型体育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必须考虑课程内容有较多的可操作性。如体育资源的可利用性:一是物质资源,如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经费支持、时间保障等条件的具备;二是人力资源,特别是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是否具有组织和指导研究型体育课程的能力,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能力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现有的学生水平能否通过努力使课程有效地实施;此外,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否影响其他课程的整体实施。
以上都是研究型体育课程开发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忽视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几大特点就预示着课程的失败,课程开设的意义亦随之消失。
2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程序
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动员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选题阶段、教师审阅,合并相近题目阶段。(见图2)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图1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程序
动员准备阶段。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开始,首先要由学校领导对参与试验的学生进行动员,主要阐明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特别强调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的价值。其后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选题,为学生自主选题作准备。比如可以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或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学生自主选题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题设计要进行适当指导。然后学生提交课题开题汇报,向老师报告自己的初步设想。学生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体育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审阅,合并相近题目。体育教师通过审阅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对学生所设计的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课题提出意见,要求学生作出修改,直到基本合理为止。但是体育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说明。学生的初步设计方案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学校最好将其原始资料予以保存,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将学生合理的选题收集到后,体育教师要将相近的题目合并,公布给学生,学生自己协商后做出选择和决定人员的组合。
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内容大体上就确立下来。
3小结
研究型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关键就是要尊重上述原则和步骤确立出科学合理的研究型体育课题,它直接影响研究型体育课程的开展是否成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武升.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教育研究1999,08:16-19.
篇9
做好研究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需要帮助研究生充分了解自我,特别是了解自我的性格,这样可以有助于研究生更好的认识到怎么样的工作环境、怎么样的工作伙伴、怎么样的工作内容是与自我最合适的。这对于研究生探索自我的职业发展道路特别重要。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自我的性格,这不仅是对研究生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依据之一,还是研究生自我职业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鉴于此,本研究尝试以电子科技大学工科研究生为对象,借助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探索工科研究生的职业性格特征,并对如何提供给研究生有效的职业指导,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电子科技大学工科专业研究生共395人,其中男生308人,女生87人,年龄分布在23~29岁,平均年龄25.91岁。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7.97%。其中男生301人,女生86人。
(二)统计方法
统计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研究结果
(一)职业性格倾向的基本情况
MBTI中四维度两级倾向的内涵分别是,外倾的个体其能量和注意力集中指向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在行动中和与人交往获取动力。内倾的个体其能量和注意集中指向内心世界,从对情感、思想和回忆的反思中获取动力。感觉型个体是利用自己的感官来获取信息。直觉型个体是通过无意识的想象等超感觉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思考性个体是通过分析某一选择或行动的逻辑结果来做决定。情感型个体偏好考虑什么是对自己和他人来说更为重要的。判断型个体偏好井井有条,偏好有序和有机会的生活。知觉型个体偏向于以一种灵活、自由的方式生活。
通过对测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四维度两级倾向的人数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别。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其中偏好I,N,T,J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说明在接触信息时,更多的学生心理能量指向内部世界(I),更倾向于通过想象、无意识等超感觉的方式来获取信息(N),喜欢通过客观分析作决定,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T),喜欢按照计划,有条理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做事(J)。
(二)工科研究生职业性格类型分布特征
本研究对工科研究生的职业性格类型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人数分布情况见表2。结果发现,INTJ(内向、直觉、思考、判断)是最典型的性格类型,占比例达到41.09%,其次是ENTJ(外向、直觉、思考、判断)类型,占比例为11.37%。ISFJ(内向、感觉、情感、判断)的人群所占比例最低,只有0.52%。其他性格类型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ISTP(6.72%)、ESTJ(6.20%)、INTP(5.94%)、ISTJ(5.43%)、ESTP(5.43%)、INFP(3.62%)、ISFP(2.84%)、INFJ(2.58%)、ENTP(2.58%)、ENFJ(2.58%)、ESFJ(1.03%)、ENFP(1.03%)、ESFP(1.03%)。
3 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工科研究生中最常见的性格类型是INTJ、ENTJ
(一)INTJ型
INTJ(内向、直觉、思考、判断)型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强烈地要求个人自由和自身能力,同时在他们独特的思想中,稳固的信仰迫使他们完成目标。他们有逻辑性,并且思维严谨,足智多谋,能够预见到新计划实施后的结果以及在生活中转变为真实存在的物质的理论体系。然而他们对自身和他人都很苛求,常常基本上用同样强硬的方式去逼迫他人和自己。同时他们并不十分受批评和冷漠的干扰,作为所有性格类型中最独立的一类,INTJ型的个体更偏好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遇到不同意见,他们往往会特别坚定和坚决地持怀疑态度。权威本身不能制约他们,只有当他们觉得这些规则会对自己更重要的目标有利时,才会促使他们去遵守。
科技领域抓住了INTJ型个体对逻辑体系的兴趣。这些领域提供了大量高速更新发展高科技产品及设备的工作机会。INTJ型人往往能够利用他们丰富的创造力来开发天才和富有创造性的系统。
INTJ型的人具有独特的思想、宏伟的远见和远大的梦想。这种类型的个体天生精于理论研究,遇到复杂而综合的概念思维可以灵活运转。在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会是很好的组织者,同时具有远见和独到的见解。对于他们自己产生的看法和制定的计划,他们反而会投入不可思议的专心、注意力和前所未有的能量、积极性。依靠到达甚至超过自己的高标准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就能获取诸多成就。
这种类型的人也与工科专业的学习特点相匹配。
(二)ENTJ型
ENTJ(外向、直觉、思考、判断)型的人是伟大的领导者和决策人。他们能够轻易地观察出事物发展具有的可能性,同时很乐于指导别人,帮助他们使得个人想象成为现实。他们是头脑灵活的思想家和长远计划的伟大规划者。
因为ENTJ型的人思维很有条理,而且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所以他们往往对需要推理和才智方面的任何事情都很精通。他们通常会很轻松地指出当前状况下可能存在的不足,并且立即产生改进方案。他们着力追求精通整个体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它们作为存在的事实接受而已。同时乐于完成一些亟待解决的复杂问题,并且致力于大胆地尝试掌握使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事情。ENTJ型的人会把事实看得高于一切,这类人思维严谨,所以只有通过逻辑的推理才会确信。
ENTJ型的人渴求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他们系统性地制定新计划和研究新情况。他们乐于研究复杂性的理论问题,力求精通所有他们有兴趣的事物。同时他们对于行为产生的未来结果更感兴趣,而不只是事物现存的状况。因为他们具有预见事物未来结果的能力,并且致力于向别人传播他们的观点,感染周围的人,所以他们是出色的组织者,他们往往依照一套相当严格的规律生活,并且希望别人向他们一样。因此他们往往最具有挑战性,同样艰难地推动自我和他人共同前进。
ENTJ型与INTJ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能量的指向,这说明无论是外倾还是内倾的性格特征,都不影响工科专业的研究生的职业性格的培养。
4 基于性格类型上的职业指导
(一)性格的多样性
性格测评的目的是为了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熟悉自己的行为特点,并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去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然而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丰富而且多面的,单一性格或典型性格的人很少,从而大部分人都是混合型性格,只是存在程度上有所差异,测试得出的性格类型只是被测试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罢了。然而即使在已经标准化的量表里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个体应该结合自我综合评价,从而可以更全面地看待MBTI测评结果。
(二)性格与职业的弹性匹配
研究发现,职业上的满足会使个体的工作主动性更强,积极性更高,所以更愿意去工作,效率也更高。但是,性格与职业的匹配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适合某种性格的职业,也没有完全不适合某种性格的职业,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性格发展的时期是终身的,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即使当下性格上与职业匹配性不高,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提高。工科专业的研究生要懂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完善性格中的不足。性格与职业的匹配选择,只能在职业选择上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而遇到个体在其实际的职业选择和自我定位过程中这种情况中,我们还应该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因素。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性格特别适合某项职业,还可以选择与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这都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因素和工作世界这两个方面后作出的职业选择。
(三)职业生涯指导方向
作为职业生涯指导教师,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调整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以本研究结果为例,针对那些与电子技术方向职业匹配度高的性格类型学生,教师可将职业生涯指导的重点放在认识自身性格优势、坚定职业理想、了解工作世界、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上。而面对那些性格类型与电子技术方向职业匹配度不高的学生,在职业生涯指导中,重点可放在学生自我探索、确定职业目标、完善自我管理和个性发展上。
针对职业性格特征的分析并不是为了简单的了解某种工作适合某一类研究生,而是为了更加细化的帮助研究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性格,在看到自己性格优点的同时,也应该完善性格上的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自我,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00-00收稿日期:2006-12-04作者简介:张福远(1978-),男,河北廊坊人,教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比较高等教育、教育社会学研究;宗淑花(1969-),女,河北香河人,讲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如果拨开美国高等教育的美丽光环,笼罩在下面的本科生教育质量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指责就不绝于耳,而其中批评最多的则是忽视本科生教学的问题。
一、功利主义的驱使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之所以将本科生的教学置于边缘地位,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惟利是图”。这种功利主义的驱使让学校和教师对本科生的教学都无法热衷起来。
1.对经费和排名追求―――忽视本科教学的幕后黑手
美国研究型大学经费来源主要有五条渠道: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学费、私人捐赠以及学校的销售和服务。以1995年为例,联邦政府及他渠道对大学投入的研究经费总共为269亿美元,而大学本身的投入为39亿美元,只占总投入的14.5%[1]。可见,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大学外部的支持。大学在获得外部经费支持的同时,一些不利影响也相伴而生。其一,外部对大学的投入明显带有实用主义倾向。这迫使大学潜心于见效快、易赢利的应用型研究,从而忽视了基础研究。其二,效益至上企业精神被贯穿到大学的管理之中。大学过分强调这种精神势必会导致教师太注重个人可见业绩,而忽视教学。其三,联邦政府对大学研究经费的资助大幅缩减。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后联邦政府对研究型大学的经费资助不到以前的60%[2]。为了缓解财政危机,研究型大学不得不以更快更多的研究成果来换取外界的经济援助。然而,本科教学与外界的经济支持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忽视本科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大学必然要施展浑身解数。其中开展研究项目、建设一流的学科、追求大学的排名为各大学所热衷,因为这些与研究经费的申请直接挂钩。于是申请项目、引进知名教授,以此来提高学科和大学的排名,就成了大学获取研究经费的主要手段。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Clark Kerr 认为,这种盲目的追求是造成本科教学被荒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他的著作《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中写到:由于一个学校的品牌是争取科研经费的门面,这就需要引进一流的研究教授。于是造成了大学花大价钱去挖“明星研究员”的情况[2]。然而,这些重金聘请来的大牌教授不愿意从事本科教学,大学只好再聘请专门的“教书匠”来应付本科生的教学。由此可见,研究型大学为了在研究经费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份额,纷纷将精力投入到研究项目的建设、学科排名的提升等领域中。而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因为不能得到实惠就自然居于次要地位了。
2.不合理的晋升与报醚机制―――教师远离本科教学的“罪魁祸首”
人们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追求更高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这本来无可厚非,美国大学的教师对此也同样津津乐道。问题并不在于此,而在于研究型大学不合理的晋升和报酬机制,使教师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产生了偏差。
首先,来看晋升机制。在美国许多大学教师梦寐以求的是能够获得一个“终身教授”的职位。然而这极为困难,申请者需要做多项独立科研、发表高水平文章、指导博士生等工作才有机会争取到“终身教授”的职位。这些晋升的条件中,科研和学术是最重要的因素。2001年美国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对研究型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中教师在回答“你为何重研究,轻教学?”这个问题时,许多教师都提到:感觉教学并未被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奖励太少、在晋级中分量太轻[3]。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要想获得晋升机会就要在科研和学术上大做文章,本科生的教学自然就受到了冷落。再来看教师的报酬与学术和教学的关系。在研究型大学研究者与“教书匠”的收入差别很大,研究型教授年薪可以到20万美元,但是以教学为生的“教书匠”教一门课只有三千美元;还要面临失业的危险。所以在研究型大学,同事们将专心于本科教学的教师戏称为“奉献型教师”[4]。这种不合理的晋升与报酬机制长期存在,教师的思想中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即要想迅速提高自己的收入与威望,就要以研究为重。长此以往,对本科生的教学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二、分类和评价机制的偏好
1.缺失的分类标准―――本科教学遭遇冷落的隐患分类机制会使事物产生一种“升级效应”,也就是说会产生一种追求更高类别的趋势。美国大学的分类机制,也同样对其产生着“升级效应”。但是,由于这种分类标准将某些重要的因素排斥在外,于是造成了在追求升级过程中的一些隐患。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确立研究型大学的两条标准:一是该大学是否设有研究生院,二是该大学是否为大学协会会员。1970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报告,其中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分类的两个量化指标:博士学位的授予数和科研经费的数量。1994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1987年的分类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分类标准。新标准将研究型大学区分为研究型大学I 类和研究型大学Ⅱ类。[1]
从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分类的不断修正中,可以看出虽然分类的量化指标系数在不断变化,但是主要是以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和数量,以及得到研究经费的数量两个方面作为标准。而分类标准中对本科教育的相关条件却只字不提,这无疑为美国大学在追逐研究型的过程中忽视本科教学埋下了隐患。
2.有失偏颇的评价机制―――把本科教学导向低谷的无形之手美国大学的评价在世界上是最丰富的,其中以《美国新闻》的评价被认为最具权威性。笔者就以《美国新闻》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例来说明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影响。其大学评价指标包括7项指标,分别是:同行评价和学校声誉(25%)、师资质量(20%)、在校生的回返率和毕业率(20%~25%)、新生质量(15%)、学校资金(10%)、毕业率的增长(5%)以及校友捐款人数的百分比(5%)。从这7项评价指标中可以看出,没有一项指标是直接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在校生的回返率和毕业率”这个选项中提出两个维度:“其一是一年级新生的回返率;其二是6年的毕业率。”第一年的退学率往往是4年中最高的,回返率占这一标准的20%。另外,美国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毕业少至3年,多至七八年。因此,6年毕业率成为衡量大学质量的另一重要标准,占此项的80%。于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回返率和毕业率,就成为了能够代表学校教学和服务质量的标准。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也就是说本科生的教学对于大学评价影响不大。
三、学术观念的偏差
大学是学术的圣地,教师或多或少都摆脱不了对学术的倾慕,而学者型教师正是美国所倡导的大学教师形象。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绝大部分教师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学术起始于对知识的发现,即研究。因此,研究成了学术的最初含义与重要内质。教师往往把研究等同于学术,由此导致学者的职责就是研究。进而推之,学者的责任感越强,就越乐于把研究视为个人之事,就越易于出现自己埋头搞研究的现象。美国大学的大批教师正是因为有此学术观,才表现出重研轻教的行为。从另一方面而言,把学术等同于研究的学术观是排斥学者以教学为重的,因为教学不是研究,本科教学尤其与学者的研究存在着诸多差异。
然而,“学术二研究”吗?对这个概念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大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如果将学术与研究划等号,则无法解除大学教师认识的内心矛盾。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学术范式,重新界定学术的内质。基于此,博耶先生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即学术包括发现、综合、应用知识与教学四个方面[7]。这种新的学术观,将学术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发现―综合―应用―传播,四者交替进行、相互作用、不断循环,构成了学术健全的身躯。而教学就是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于是教学就成为了学术研究过程的一个环节,也就不能被排斥在学术研究之外。如果研究型大学的学者们都能以博耶的范式来界定学术,把教学看作学术研究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给教学以足够在重视,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就不会受到今天这样的冷落了。
综上所述,美国研究型大学对功利的追求导致的短视效应,缺失的分类与评价机制以及狭隘的学术观是造成许多研究型大学教师只顾研究不重本科教学问题的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篇11
Keyword:The new lesson mark, interest in the athletics, research, measure
前言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但是据了解,近几年来,有很多老师都说中学生不怎么喜欢上体育课。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而且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多数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也没有多大地减少。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欠佳。有些地方的教学改革却是做形式上的架子,而忽视了实际教学效果。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清楚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下面介绍一下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及对策。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增城市华侨中学高一、高二、的部分学生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 观察法3、归纳分析法
三 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增城市华侨中学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的情况
通过对增城市华侨中学的1280名观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男生有450人左右,约占人数的35.2%。女生有154人左右,约占人数的23.7%,感兴趣人数约占整人数的29.8%;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男生有830人左右,约占人数的64.8%,女生有496人左右,约占人数的76.3%,不感兴趣人数约占整人数的65.3%。
(二)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原因:
教材问题
教师问题
教学条件问题
学生个人因素
教学组织中的创新问题
家庭因素
(三)教材的更新改革不能符合每一个学生。
教材的更新改革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教材内容结构、目的的选择与构建方面,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但问题就在教材的改革不可能都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从而就影响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学。
(四) 教师的自身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关,而且与体育教师关系还大。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等因素。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五)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同等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和教法上,如果教学条件差,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场地、器材的数量和质量与场地、器材安排适当等,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周围的环境问题之类的教条件。这些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否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前提。
(六)学生个人因素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除了客观因素外,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往往表现为:
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
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能玩;
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七) 在教学组织方法上不够创新
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是行为的动因”。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该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因为:1)教师创新方法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练习方法和供学生参考,使其择优而行,以适应学生运动能力,使每个学生在生理上获得,在心理上获得满足。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2)教法创新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3)教法创新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4)教法创新与学法创新相结合,对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5)教法的创新要注意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获得艺术地创造和谐愉快教学环境,使学生既喜欢体育课又喜欢体育教师。
(八)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社会学认为,少年儿童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人生目标、价值观念乃至人格特质等,都可在家庭环境中得以初步形成。一些家长不喜欢体育锻炼,也不喜欢过问孩子的体育活动情况和子女一起进行家庭式的体育活动。而且有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认为:体育锻炼会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无心向学,倒不如多的看书为好。大多数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运动产生消极的作用,从而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而至厌学。
四、提高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措施
(一)在教材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在这个方面里,教师应怎样抓好呢?一般来说有几点:1,体育教材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娱乐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因此,教材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篮球的投篮、足球的射门、跳远的远度、投球的命中率等等。2,钻研教材不仅要把握教材的魅力,还要钻研教材的价值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等。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备课的结构也要很注意,在教材的娱乐性同时,将兴趣导入到课首。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特别重视课的开始部分的心理活动,在处理教学起点时常采用趣味浓厚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结束时设置悬念于课尾。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知、技能传授的终止,特别是体育知识、技能有特殊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师在课堂尾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实践。
(二) 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等要自我增值
1、教师的职业水平: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才能保证示范动作的准确规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准确而规范的示范动作,就能准确地感知动作表象,从而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应充分发挥其多种教育的功能。同时,也给我们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目前,在原有的运动项目中,增加了羽毛球、网球、棒垒球、地掷球、门球、轮滑、独轮车、攀岩、健身操等这一内容的变化,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动作,掌握多种技能,自我提高。
2、教师自身的形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强烈的影响力,学生会模仿教师示范的技术动作,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生就对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上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体育教师的威信:1)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2)体育教师要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和渊博的知识并善于传播知识。3)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4)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热爱本职工作。5)有敢于拼搏、不断创新的积极进取的精神。6)要成为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以上方面条件才能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教师的威信是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成功的无形巨大力量,才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和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四) 让学生了解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上好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五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体育课的课堂效率有普遍提高 ,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是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 、教师和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3 、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手段。
4 、 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二)建议
1、 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广度的和深度,切实使全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2、 采取新型的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使学生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摆脱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
3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切实了解学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学内容,切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
4、 加强教师基本功的锻炼,加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在科研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广州体育学院2004—1饶纪乐
2、《高中女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归因研究》体育函授通讯2002-18(2)84-85杨莉敏
3、《浅谈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体育师友 2001(2)21吴杰婵
4、《体育教学中的形象教学》体育师友罗宏中
5、《谈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体育师友2001(4)7高松、杨渝晴
6、《高校田径选修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师友2000(1)邓泽祥、李志敏、崔曼峰
篇12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结合奎伊(Quay,H.巴)等人的研究成果,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把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攻击型的问题行为,如上课爱出风头、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等行为;另一类是内向性退缩型问题行为,包括过度的沉默寡言、胆怯退缩、过度焦虑等。后一类课堂行为如上课时凝神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胆小害羞、不敢回答问题的退缩行为等,虽然不会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但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不少教师比较重视直接干扰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却比较轻视没有直接干扰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其实,后一类问题行为更值得引起教师们的注意,因为这些问题行为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为此,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很多问题。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有与其他课表现共性的方面,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也有其相应的特点。诚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一般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通常,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教师方面。在新教材《GO FOR IT》的使用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提早出现分化,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放弃态度;教材篇章少,文本缺乏,不利于初一学生课堂学习中有所依靠;每个单元的词汇量大,增加了记忆难度;教材的语法分布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等等。教师由于缺乏对教材的理解,教育理念的深入,备课时的预设不够等,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行为。因而绝不能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看成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的失策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方式方面
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枯燥,不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较差,课堂语言含糊不清;教师缺乏活力,精神不振等等。在课堂上,你跟我读,我说你答的对话交际,也局限于机械性的,更谈不上意义操练或实际运用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对抗。这些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如果教师缺乏正确的课程观以及教育观,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对待,引发畏难情绪,由此诱发他们的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外向性对抗行为,直接于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使教学变为无效、低效活动。
②低效的课堂管理行为
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的管理,也是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放弃管理的责任,放任学生,使课堂未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因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规则的行为;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体罚,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冷酷,从而诱发学生攻击性问题行为。教师一味的放任自流或课堂管理不当,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却是一生的影响。作为教师,要的是责任心和爱心。在课堂上,多一份爱心去关注你的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你的爱戴,少一些问题行为,少一批问题学生。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研究学生课堂人际交往的特征,笔者设计了《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把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种行为表现归纳为8个大类,具体为:听课、回答、质疑发问、讨论、思考、操练或交际、做小动作等,来观察问题行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行为。
按设计的方案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观察,观察任务具体由任课教师承担,该教师观察记录20多节课,重点分析5位有明显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和12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统计结果见下表:
注: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以上数据为观察对象在课堂上的平均数。
(2)学生的身心因素。课堂中大量的问题行为还与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可能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有:
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或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学生感到厌烦。另外,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而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再则,一些英语学习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或竞赛中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常以问题行为来寻求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
2.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1)教师方面
①合理运用课堂评价,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实现教学互动的双翼
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方法,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巧妙的驾驭课堂,这是避免新课程下大量的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的途径。在英语课堂上,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另外,学生的成功经验,通常会激发他们的愉悦情绪,降低挫折水平,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学生的失败所导致的挫折感往往是有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适当的成功率,尤其是将课堂活动规划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难的适度范围。教师对学生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适度选择,有助于学生的成功感受,进而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通过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实现教学互动的双翼。
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充满童话色彩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关爱,尤其要关心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因为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可以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协调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
①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提升教师教育智慧
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以轻度为主,因而大部分问题行为只需教师运用一定的影响方法便可得到制止。在英语课堂中,结合英语学习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暗示 、转移注意、创设情景等方法有效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既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把教师的教育智慧提升到新的高度。
②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是指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任务是排除阻碍个人潜能实现的障碍;调整个人的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心理辅导的成败取决于师生向认识距离的缩短和情感隔阂的消除。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信心,诚恳待人,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还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去看待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地、积极地矫正自身的课堂问题行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篇13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1-008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产业安全链重构:突破跨国“链主”纵向控制的理论和对策研究》(08BJY08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R&D的行为模式和技术转移问题研究》(06JJ790018)。
一、引言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指的是某一区域内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与联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统一货币体系的过程。它是以欧元之父蒙代尔等人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一场货币体制革命。该理论认为,最优货币区是指由一些彼此间经济比较开放,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较为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地区所组成的独立的货币区[1]。这种最优货币区的主要特点是,在该货币区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区内各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协调,各成员国之间采用固定汇率制并保证区内各种货币的充分可兑换性[2]。目前,将区域货币一体化变为现实的是欧洲,1999年欧盟的建立和2002年欧元的正式流通,标志着欧洲大陆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货币联盟。
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几乎为零,亚洲各国也正是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惨痛的后果中认识到了亚洲进行货币合作的必要性。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东盟10+3的财政部长通过了日本提出的东亚货币互换协定,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一笔备用贷款基金,各国出资额将按照其外汇储备额比例分摊,在亚洲地区发生短期资本急剧流动等情况下相互提供干预基金,建立一个预防新的货币危机的监督机构。“清迈协议”是一个以双边货币互换为核心的紧急融资框架,按照这个协议,亚洲地区已经缔结了多个货币互换协定,其中,2002年3月日本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缔结的日圆与人民币之间的互换协定意义最为重大。在2002年7月召开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出一项提案,为未来以单一货币为目标的亚洲货币体系描绘出大体的轮廓,这项提案认为大约到2030前后出现单一亚元、亚洲央行和货币同盟。2008年5月,第十一届东盟+中日韩(10+3)会议集中讨论了“清迈倡议”多边化的资金总规模,东盟和中日韩的出资比例,并于会后发表了《第十一届10+3财长会议联合声明》。拟构建“东亚外汇储备基金”,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区金融危机。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正在逐步蔓延,亚洲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因此,研究利用区域货币一体化和经济政策协调来遏制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的冲击,保护区域内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尝试引入经济特征指数,并采用层次赋权方法(AHP)计算经济一体化指数,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通过与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初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比较,结论表明,尽管亚洲最优货币区的建立尚存在大量障碍需要克服,但东亚地区已经初步具备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1.最优货币区理论
分析一个区域经济能否实现货币一体化,首先必须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同一化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加入最优货币区,必须对加入后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权衡,这是因为,统一货币区的形成,一方面能给参与者带来汇率稳定的好处,但另一方面,也会使参与者失去一定的经济自[3]。我们以某国加入最优货币区的决策过程为例,来说明经济一体化程度对加入货币区决策的重要性。如果某国与一个已经建立的货币区中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资金流动十分畅通,那么,某国加入这个货币区后,通过稳定汇率和统一货币的发行,可以使某国与货币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资金往来减少不确定性,这将为某国带来极大的收益。也就是说,某国与货币区内成员国的经济贸易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统一货币区给中国带来的收益也越大。
另一方面,某国加入货币区后,必须让渡一部分经济自。假设出现一个未预期的供给冲击,使某国国内出现失业率上升和消费萎缩的局面,但某国又不能够自主调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就是加入货币区所导致的损失。但是,如果某国和货币区内其它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在其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比较大,那么,国内的通货紧缩可以通过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而成为拉动区域内贸易的有利因素,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资本流出,在货币区内其它国家找到投资机会,失业的状况也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而得到缓解。因此,某国与货币区内成员国的经济贸易一体化程度越高,加入统一货币区的损失也就越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图形表示这个结论。
图1、经济和贸易一体化程度与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和损失
如图1所示,收益曲线的斜率随着经济和贸易一体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损失曲线的斜率随着经济贸易一体化程度增加而减小,两条曲线相交处(G点)就是收益与损失相等处,一国从此处开始可以做出加入货币区的决策。因此,G点也是形成最优货币区的临界点。
2.东亚建立最优货币区的现实可行性
在亚洲,东亚、南亚、西亚和中亚地理上相对独立,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上都有明显差异,经济发展也各有特色[4]。既有中国、印度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国,也有韩国、新加坡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既有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东盟国家,也有以出口石油资源为主的西亚“欧配克”。从经济合作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来看,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亚洲来说是最高的,因此,亚洲的货币一体化,应当从东亚的货币合作出发,走次区域一体化向区域一体化过渡的道路,而不可能像西欧那样一次性地全盘一体化。
考察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宏观经济基本面,这包括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其次应当考察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最后是分析东亚各国的贸易依存度状况。
(1)宏观经济基本面
东亚共有10个经济体,既中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国土总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亿。从人均GDP来看,在东亚地区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当然,韩国作为“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视。除以上几个经济体外其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比较大,其中,日本的人均GDP是人均GDP最低的印尼的40倍。从经济发展态势来看,近十年来,经济增长率比较高的国家有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且这几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控制的也比较好。从总体上来说,除日本外,东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比较一致,但在通货膨胀方面,各国差异比较大,印尼和菲律宾的通货膨胀明显过高。通货膨胀率的不一致,表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存在较大差异,这给货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协调方面增加了难度。
(2)产业结构趋同程度
除了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各国的产业结构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一国产业结构会极大地影响其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实施,如果各国的产业结构相差太大,相同的政策措施会对各国产业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那么各国进行宏观政策协调就会遇到很多障碍,也就相应加大了政策联动的成本。
20多年以来,东亚各国的产业结构变迁都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传统农业大国如中国、印尼、菲律宾都基本了工业化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急剧下降。其次,除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以外,东亚各国基本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最后,服务业在东亚各国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在一些国家已经超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总之,产业结构趋同化是东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东亚实现货币一体化最为有利的一个先决条件。
(3)国际贸易依存度
实行区域货币一体化,最直接的动因是实现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稳定,以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成员国之间贸易依存度的高低,是衡量建立统一货币区是否必要的根本标准。同时,成员国之间贸易依存度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加入货币区的收益和成本问题,因此,任何区域共同体的设立都必须考察区域内贸易在本国贸易中所占比重。东亚各国的区域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进口和出口的区域内贸易已经达到了贸易总额的45%以上[5],而且,在贸易依存度指标上,东亚各国体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各国数据都达到了很高的趋同度。与西欧1979年时的状况相比,东亚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已经基本达到了当时西欧的水平[6][7],不仅在贸易比重上相差无及,在占GDP比重上也仅是稍微落后。
三、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定量测度
为了进一步定量测度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我们采取层次分析方法计算综合反映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一体化指数”,并将其与1965年欧共体成立时经济一体化水平相比较。
在经济一体化程度测度方面,由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因此,要得出综合性的经济一体化指数,必须对选定的经济特征变量设定权重。在这方面,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个较好的工具。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在能源政策分析、产业结构研究、科技成果评价、经济发展规划、人才考核评价以及发展目标分析等许多方面,AHP应用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利用AHP设定指标权重的思路是:首先建立地区经济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个经济特征变量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后,计算综合经济特征评价指数。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前面对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定性分析,我们宏观经济基本面、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依存度三方面来描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而三大一级指标内部又包括一些二级指标(见表1)。
2.确定各指标权重
设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是,在判断矩阵中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设定的标度为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通过得分加总就可以得到指标权重。首先给出判断矩阵标度的含义(见表2)。
接下来,我们分别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打分(见表3、表4、表5、表6)。
通过打分,可以计算得到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7)。
3.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的计算和比较
通过计算各经济特征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出区域内各国家的经济特征指数值,进一步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可以由区域内各国家经济特征指数值的差异来确定,因此,经济特征指数的方差就成为度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可行指标。该数值越小,表明各国之间的经济特征差异越小,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具体方法是,首先计算各国家的经济特征指数值Ei:
然后再计算Ei的方差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
结合东亚的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数据,我们计算得出其2006年经济特征指数值分别为27.14、34.55、26.44、32.19、35.20、20.59、22.28、17.89、34.17、23.89,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为39.52。应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计算出1965年欧共体成立时,其成员国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为34.93。由此可以发现,目前东亚(包括东南亚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已经接近欧洲共同体成立时的水平,可以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在时机成熟时考虑发行仅在东亚内部流通的共同货币。
四、结 语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重新引发了人们对区域经济政策协调的讨论,这不仅需要我们对衍生品金融创新的风险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同时,也对各国在危机爆发时的区域政策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一轮的金融危机风险,作为全球瞩目的新兴经济体,东亚地区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金融风暴之后,更有理由着手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货币一体化进程。我们认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的形成大致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例如东亚货币基金EAMF(East Asia Monetary Fund),用以应对类似目前的全球金融风暴和流动性紧缩危机;二是建立起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MR的东亚汇率联动机制EAERM(East Asia Rate Mechanism),初步实现区域内货币政策协调;三是最终过渡到东亚单一货币区EACA(East Asia Currency Area)[8]。
总之,虽然现阶段建立起完善的单一货币区的条件还不具备,但东亚各国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区域货币体系,通过区域层次的货币合作,确保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最终实现货币合作的目标。尽管东亚地区的相互贸易依存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劳动等要素自由流动尚需进一步的发展,经济货币政策有待进一步协调,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东亚正在成为本世纪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联系正逐步加强,尤其是贸易自由化进展迅速,这些都为货币合作以及建立货币区提供了经济基础。货币合作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货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互动作用也已经被欧盟一体化的经验所证明,因此,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徐明棋.最优货币区理论:能否解释东亚货币合作?[J].世界经 济研究,2003,(10).
[2]Tamim, Bayoumi. A Formal Model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J].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Staff Papers, 1994, 41:537-554.
[3]Mundell, Robert.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 51:509-17.
[4]颜华国,蔡宏波,林舒.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基于Frankel-Rose内生性假说的新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08,(3).
[5]林桦.从成本与收益看东亚货币合作的前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Goodhart, Charles.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 [J]. EuropeanEconomic Review, 1996, 40 :1083-1090.
[7]Martin Feldste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and Monetary Union: Political Sources of an Economic Liability[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7, 11:23-42.
[8]陈淼鑫.最优货币理论及东亚单一货币区的构想[J].财经研究, 2002,(2).
Feasibility Study of East Asia Monetary Integration: Based on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Xu Bin1,Zhou Shaodo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