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仓储物流行业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物流仓储行业现状分析
如图所示,是国家邮政局15年的统计数据,在201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已达1195.7亿元,同比增长33.2%,快递包裹量达84.6亿件,同比增长43.3%。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40亿件,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背后所体现的正是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的现状。
与此同时,在电子商务行业兴起的同一时间,伴随着的是物流仓储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在电商的物流链上,快递业作为前端面向着终端的消费者。同时,支撑起快递行业的配套仓储体系作为后端,保障着前端快递行业的稳定运营。换言之,后端运营的科学性与前端派送的流畅息相关。然而,面对电商行业的超常规快速发展,物流仓储业是喜忧参半。营业额的暴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润,但频频出现的“爆仓”难题却又难以解决。
可以说,传统物流仓储在电商面前倍感压力,传统物流仓储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流、信息流链条日益完善,仓储物流若不能及时跟随时代的脚步,势必会导致整体电商领域的滞后。
如下图所示,根据仓储管理流程图可以发现,传统商业的仓储像是一个临时的仓库,是产品的寄存地,以叉车进行入出库作业,重点在储存而非流通,主要着眼于货物的安全保存。而现在的电子商务的仓储是通过式仓储,本质上是分拣中心加临时仓储,且库存品种多,单品库存少,在库品管理方面就有很高的要求。不单单是简单的快递,更是全供应链的优化,至少也是仓配一体化。故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当下物流仓储的困境,必须从根本上对仓储物流行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优化。
那么,传统物流仓储如何转型升级?追根究底,还是需要“互联网+”的帮助。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让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物流仓储行业相结合,使货物的流动性提高,再配备以高速、高效的物流设施,创造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全新仓储体系,以此加快电商物流行业供应链整体的效率。
二、物流仓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为了能更加明确地了解当下物流仓储存在的问题,我们就N市范围内各大小物流公司及仓储点进行了题为“物流仓储管理问卷调查”的问卷发放与回收。
调查时间:2016年7月6日――2016年8月6日
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
样本容量:148
数据收集方法:收集发放的纸质问卷以及其他非问卷形式的资料
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了可信度和有效度的相关分析,对问卷进行了有效问卷的筛选。同时,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数据图表的制作。并且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本次数据统计过程中,问卷总计发放150份,实际回收148份,有效问卷数148份。通过对这148份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合,我们从“仓储外包”及“智能仓储”两个方面对现下物流仓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物流仓储企业中有62%的企业有着外包,而通过进一步的讯问后,发现当下的电商物流企业主要是将除核心产品外的大部分产品进行了外包。那么为什么这种的方式,如此受到广大电商的青睐呢?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企业自身的仓储场地体量存在有一定的大小刚性,不可能随时随地根据需求的转变而转变,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储场地面积,可以根据货主的需求的进行弹性转变,因此不存在限制问题,单独的企业便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增减。
二是企业的自有仓库地理限制因素太多,相比之下,物流公司遍布许多城市,并且会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做出调整,向价格低廉的地区发展。因此,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储外包服务无疑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不二选择。
三是相较于国外已经成熟的物流体系。国内的物流业总体上还是属于比较低端的、用工灵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素质、技能要求不高。为此,将仓储外包的选择,不仅明显地降低了成本,同时更避免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决策上的诸多忧患。
与此同时,通过对智能仓储普及度的调查,不难发现在被调查的电商物流仓储企业中,有85%的企业已经进行了智能仓储的普及。通过调研分析,智能仓储相较于一般人工的仓储,其所需的人工劳动力可降低20-30%,大大降低了商品缺失的风险。通过互联网技术改良的供应链管理将降低20-25%的工作服务时间。同时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也提高了作业效率。入出库数据的自动采集,降低了人为的失误。整体上,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仓储物流的成本。
但其中只有41%的企业将智能仓储进行了普及。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后得知,当下国内普遍还存在着智能仓储普及率不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企业相较于国外企业,智能仓储的实际效率利用率还不够高,甚至存在着环境污染等衍生问题的存在。
三、现代物流仓储行业优化策略
(一)仓储外包优势及改进意见
诚如上文所述仓储外包是解决“爆仓”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其主要的优势正是体现在弹性高、地理限制小以及成本低。然而若想真正发挥仓储外包全部的优势,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升级。
目前,绝大多数的物流公司信息化建设水平都还很低,依旧停留在依赖EXCEL表格进行功能极其有限的库存管理,使用EMAIL定期或不定期向货主发送简单统计报表的原始阶段。外包后的库存管控对于货主来说,几乎就等同于“黑箱作业”,既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实时性,也无法满足货主的可视化、可交互性要求。
这就要求物流公司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像样的仓储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环境,使得物流公司与企业货主之间建立长期性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实现并维持物流商的仓储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ERP系统的“集成”达成可交互。这种构筑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物流仓储外包体系一旦达成,对于企业的效率提供质的飞跃。
(二)电商模式下智能仓储的优势分析
电商模式下,商品的出入库相较于传统仓储流程要复杂得多,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这就使得电商企业对电商物流仓库以及配套设施的要求变得非常高,尤其在工作量变大的情况下,人工的失误率大大上升,导致企业对于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只需要通过智能仓库依靠着的互联网发达的技术,保证货物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以此便可以确保企业在收到数据时的准备性与真实性,达到合理控制企业库存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企业再通过科学的编码,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时,以此达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目的。同时,运用智能仓库所拥有的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达到掌握库存货物的实时所在位置,保障货物的安全性与时效性。
这种使电商的物流仓储行业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仓库在经过进一步发展后,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广大大型电商的青睐与追捧。
(三)互联网结构下的新兴云仓储
仓储外包与智能仓库在现下发展中已日趋成熟,但是其不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结合仓储外包与智能仓储的优势一个全新的云仓储概念被提出。其主要依托于当下社会所提出的云概念,最初的云概念,仅应用于存储的虚拟云盘。但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也开始与云概念所结合改造升级。
传统的仓储物流已经慢慢被互联网大数据所改变,以前的仓储物流仅仅为客户存储货物等低层次服务;在云仓储的环境下,所有的仓库将掌握所有客户的资源流通,货物进出,财务进账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云仓储将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客户货物的进出仓规律,销售规律,资金规律,现金流规律,乃至推算出全国产品市场变化和行业兴衰规律。
亚马逊是国内最早提出所谓“云仓储”服务并给出明确操作方案的公司,其“云仓储”核心内容按官方定义主要包含两点:一、“卖家按商品实际体积及存储天数支付仓储费用”;二、“卖家仅需就近入仓,亚马逊自动将库存智能分配到全国各仓”。
其提出的第一定义是企业仓储外包所需要的灵活性的极致体现,区别于一般的仓储外包,其更具灵活性,弹性变化更大,无疑迎合了当下企业的需求。其提出的第二定义,是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总体体现。在确保企业库存有效管控的基础上,企业只需要与云仓储企业沟通好如何部署自身的商品在各地的分布,同时保证仓储外包后的数据透明,货物的实时动向。便可以充分发挥云仓储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使云仓储为企业智能分配。
云仓储构建于“互联网+”之上,其本质是以方便快捷的全新形式为企业带来便利。但与此同时,一些技术需求的必要性也抑制了其普及的发展。在物流商与企业之间的数据透明与实时交互正式沟通完成的情况下,相信在仓储外包自身仓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云仓储必然能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使物流仓储的效益得到质的飞跃。
四、结语
当下时代已然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物流仓储作为构建电商行业的核心基础之一,与互联网相结合也是时展之必然。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今后的物流仓储势必会更加普及。各大物流公司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下的这些产品,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仓储效率质的飞跃,实现真正的全面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翟垒垒.智能化转型下我国制作业仓储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5,(04):70-71.
[2]张璨辉.智能化仓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大众用电, 2014,(09):42-45.
[3]付凤海.物联网在物流仓储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电子制作, 2015,(08).
[4]杨力敏.国内物流仓储机械智能化状况及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 装备版,2012,(09):18-20
篇2
1 服装物流配送
服装行业是时尚产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周期短、快交货的特点,服装商品的季节性和多样性(款式、颜色、尺码等)决定了服装企业需要高效顺畅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撑。
现代化的服装物流,从功能上讲,是在传统服装物流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完成服装产品的“进”“销”“存”“配”作业流程。“进”即完成服装产品的收货、检验和入库,该步骤处于服装生产采购的最后阶段。“销”即销售,完成服装产品的发货或出库操作。在销售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销售电子订单和客户的确认。“存”及存货,货物的储存方式多种多样,物流仓库可采用平面仓库进行信息化储存,也可采用高架立体仓库进行自动储存。“配”即配送,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服饰产品种类、规格呈现出多样化态势。与传统物流不同的是,面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必须具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种类与数量)的服饰货品配送工作。
2 服装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在整个服装供应链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纽带,实现从生产加工到成衣入库以及最终配送至终端销售店铺的系列流程。仓储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人工阶段、机械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智能化信息集成阶段。一般情况下,服装物流仓储管理包括入库、储存、分拣、配货、出库等基本作业流程(见图I)。
3 案例优化探析
3.1 品牌概述及终端销售网络
H品牌是公司总部于2008年创立的时尚休闲女装品牌,目标消费者为25-35岁的都市时尚女性,“爱上旅程,Dream on the Road”是品牌经营理念,H品牌产品见图2。
2010年3月公司总部在上海设立营运中心,负责H品牌的设计和营运拓展等业务,时装的生产加工主要依托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加工厂(牛仔系列产品在山东总部加工厂生产),服装物流配送业务在山东总部完成。
图2 H品牌产品及店铺陈列展
2010年H品牌正式投入运营,截止2012年1月份,该品牌全国拥有20家终端销售专柜,主要分布在华东及华北地区的二、三线城市。
3.2 配货流程及模式
每季度在下达大货生产计划前,H品牌上海营运中心都会举行服装订货会,在订货会上加盟商和区域主管根据所辖终端店铺销售情况完成服装订货需求。
订货会的订货流程如下:
1)设计部完成并提交季度样衣后,营运部通知加盟商和各区域主管参加服装订货会;
2)加盟商和区域主管根据上一年度的销售数据和本季度的服装款式提出订货需求,订单经区域主管审核后提交至营运总监;
3)营运总监根据历年销售数据和市场行情下达大货生产计划;
4)生产部根据营运部的大货生产订单完成服装外发加工,并运送至山东总部仓库;
5)山东公司总部仓库经核对入库、人工分拣等工作完成成品服装入库。
图3 H品牌终端店铺每周在库量与时间关系图①
在季度服装入库后,H品牌物流仓储部会定期完成服装的配货任务,以保证终端店铺新款的覆盖率,一般一周会进行两次配货,分别在周一和周四完成。各终端店铺根据公司拟定的铺货量与库存比设定店铺安全库存。当在库量品类降到订货点时,提出订货申请,具体见图3。
3.3 物流仓库运作现状
H品牌成立初期,物流仓库配置了电脑,但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部门也只有6个员工(H品牌仓库和外贸仓库合在一起)。当部门出现人员离职后,新上任的员工会花费很长的时间熟悉仓库的货架、货品位置等。
H品牌运作的过程中,由于物流仓库位于山东总部,身处上海营运中心的品牌总监及区域主管不能够及时获取产品的库存信息,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仓库有较多库存时而各终端店铺却出现缺货的现象。店铺下达的订货订单因人工分拣、仓储配货等环节耗时较长,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时机,影响了品牌的正常营运。
2011年11月份,通过对总部仓库进行库存统计时发现,2011前三季度库存数量34 526件,库存率达54.5%。较高的库存压力迫使店铺通过更低的折扣来进行促销,2011年7月份销售数据显示(当时店铺数量为19家):当月实际销售1626件,实际成交金额538 238元,单件服装成交价格为331元(H品牌当季单品吊牌均价为762元),折扣率56.6%。除此之外,较为分散的终端销售网络体系也给H品牌仓库配送部门带来了较高的运作成本。
运作初期的H品牌,面临着众多品牌发展初期存在的相同问题。组织架构的不完善、专业人才的不足、企划方案的滞后、货品管理的混乱、较高的运作成本等都阻碍了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为此,H品牌公司拟打算经过系列优化方案改进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延续品牌的发展。
3.4 物流仓储的优化建议
在经过组织架构梳理、服装产品开发流程优化、营销方案设计规划等系列措施后H品牌的运作已逐渐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现如今,以人工管理为主的物流仓储部门已经阻碍了品牌的良性发展,较高的库存影响了品牌运作资金的正常周转,物流仓储部门亟须进行结构调整和流程优化,以便品牌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图4 H品牌公司仓储管理与各部门间的关系
图5 H品牌订货和物流配送流程图
3.4.1 优化建议
首先,人工管理的物流仓储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品牌发展的需求,引进信息化物流设备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H品牌运营现状和发展规划,增加ERP系统终端接口,将山东物流仓储部门链接至ERP系统中,并导入现阶段库存数据。在服装入库和配货的过程中,分拣程序耗费了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人力,(鉴于品牌的发展规模和物流对于品牌发展的重要程度)在该瓶颈处可引进条码扫描系统,通过自动读取服装吊牌中的条码信息减少分拣作业人工操作的工序和时间,以支持终端店铺的快速配货需求。其次,规划整理物流仓库的布局,设置面辅料区、外贸成衣区和H品牌服饰区域。在各自区域分别做品类划分,如H品牌服饰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上装、下装 及配饰区域,以便实施精细化的仓储管理。再者,根据现阶段物流配送周期,重新设定店铺订货点和安全库存,以保证在配货周期内终端销售能够正常进行。另外,销售旺季或天气突变时节应适当增加配货次数。对于畅销款式中追单和补货的审核要做到迅速、及时。最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是物流仓储部门高效运作的有力保证。鉴于H品牌营运中心与物流仓储部门处于不同的地域,及时沟通和协同配合显得更为必要。
3.4.2 规划后的运作流程
规划后的物流仓储部门将是H品牌运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获取物流仓储信息包括仓库成衣的接收、入库、订单拣货、出库以及库存服装产品统计等是服装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任务,它可有效串接生产部、采购部和营运部等部门(见图4)。
方案规划后的H品牌订货和物流配送流程见图5,其中在物流仓储部门中实施入库管理、货位管理、库存管理、出库管理等措施,以便物流配货高效有序进行。
1)入库管理。入库管理是对送达的货品进行数量核对、品质核查和单据确认等工作。入库的产品主要有3种,加工待入库的成衣终端销售专柜退货的成衣产品以及工厂加工剩余的面辅料。在H品牌物流仓储部门接收到加工厂待入库的电子送货单时,相应的入库管理工作随即展开。物流仓储部门根据入库的成衣类别规划存放的货架、货位等,待抵达物流仓库时,条码扫描系统通过读取服装商品吊牌中的条码信息,核查货品的数量,并记录款式、颜色、尺码等相关信息,核查无误后将其传送至物流仓储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若核查商品信息出现差异时,及时与加工厂联系,再次核查并更新信息(见图6)。终端退货的货品经条码识别后归类至同类产品存放的区域;而加工厂剩余的面辅料根据面料类别放置在面辅料区。
图7 优化后的分拣流程
2)货位管理。在H品牌物流仓储部,货位管理是根据仓库划分的区域和货物的品类特性将仓库的储位合理安排,以便分拣员安全准确的进行货物的存储和提取。
H公司将物流仓库设置为面辅料区、外贸成衣区和H品牌服饰区域后,可在H品牌服饰存取区域按照服装季节属性分类存放,并在季节属性中划分上装、下装、配饰等区域。服装货位分配时遵循“上轻下重”和“易取易放”的原则,如冬季库存产品应放置在货架的底层,夏季服饰置于货架的上层;当季的畅销服饰要放置在“易取易放”的货位,以便快速及时地进行分拣和配货。
分拣员在接收到拣货单时,依照待拣的产品属性确定货架的位置,然后根据拣货单的配货要求,利用手持无线终端POS机读取服装商品条码,拣选出需要配货的产品进行集中拣选。分拣过程中,部分服饰会出现数量不足,尺码、颜色不全等现象时,分拣员应立即反馈向上级反馈信息,根据反馈指示结果对出货单进行修正以完成本次的分拣作业,并生成出货单据(见图7)。
较之随机存放的阶段,实施货位管理有助于分拣员迅速锁定待拣货品的货位,然后根据服装品类进行拣选,分拣员的操作工序和作业时间相应减少,而作业效率可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可避免分拣员离职后造成的混乱局面。
3)库存管理。实施有效的库存管理就是需要严格控制面辅料的库存和成品库存。面辅料库存:物流仓储部定期向采购部提供现有面辅料库存明细,采购部在核计采购数量之前可消化掉原有库存数量,即采购数量=需求数量-原有库存数量。成品库存:在每季度企划部门企划前,仓储部提供历年该季度成衣库存的数量、面料、款式、颜色等为企划部提供企划参考,生产部门下达大货订单前应对仓库现有库存有清晰的了解。在季度销售末期,针对现有库存数量营运部可制定相应促销计划,消化部分库存。另外,由于H品牌物流仓储部门与生产部和营运部门处于不同地域,加强沟通与联系,及时反应库存信息尤为重要。
4)出库管理。在H品牌的服装出库管理中,核对入库票据,并依据实际情况提供配货票据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出货后仓库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更新仓库信息,并联系终端销售网络做好货品接收提示,货品接收完毕后提供核实单据并反馈至物流仓库系统。
篇3
自人类社会存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开始,就出现了物品和商品的流通和交换,简单的物流产生,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商品的存储,而商品的存储需要相应的固定存放场所,因此,仓库也由此产生。仓储就是利用仓库及其设备进行作业的一种工作环节,它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物流系统的一个中心环节,是物流网络的节点。在物流系统中,仓储系统又是许多货运枢纽、配送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仓储技术与设备,合理配置仓库的资源、优化仓库布局和提高仓库的作业水平,实现现代物流的五个服务标准,即以合理的价格,在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和规定的时间(right time),以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把正确的商品(right goods)送到顾客(right customer)手中,从而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仓储业发展现状解析
目前,仓储和运输是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最为重视的两个环节。根据调查,我国的工商企业今后所需的物流服务中,仓储保管仍是需求最多的服务之一。于是许多物流公司都在仓储环节上加大力度,致力于发展仓储业。但是,目前我国仓储业的情况是:行业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相比,与社会需求相比,具有不小的距离,仓库发展明显滞后,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仓储设施分布不合理,资源大量闲置。近年来,我国仓储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大型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储系统,形成了相应的体系,企业在仓储行业中的投资据逐年加大,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仓库和仓储设备。在仓储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仓库和仓储设备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的手中,资源相对集中。而拥有仓储条件的企业由于仓库的过度建设导致仓库规模过大,一部分库房无商品存储,仓储设施大量闲置,许多储运企业的库房均出租作它用。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仓储设施供大于求。还有很大一部分仓储企业资源短缺、设备落后、机械化水平低,仅仅是简单的工人操作,经常造成商品不合理的存储导致商品变质或损坏。
(2)库存周期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的仓储作业中,许多商品尤其是原材料存储时间较长,有些原材料要在库房停滞13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原材料的大量积压和长时间要占用企业的设备进行存储,导致企业的仓储设备不合理的过多应用,同时企业的仓储管理人员、理货人员、库管人员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被大量浪费,大大提高了库存的物流成本,成为了企业经营获利的一个阻碍。
(3)仓储业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的仓储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而各个仓储部门相互之间缺乏练习与沟通,不能将所有的仓储设备进行联合应用,而是各自有自己的仓储体系,不与其他部门关联。一些部门的仓储资源紧张,在无法满足存储的情况下会进行扩建,而另一些部门仓库闲置,无商品存储,。根据了解,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但有的还在继续投资建新库,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三、我国仓储业发展的整改建议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仓储业必然会着眼于供应链管理,向满足供应链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供应链构筑过程中,必然对仓储环节进行重组,由此导致仓储业的激烈竞争。那么,处于这种环境下的物流仓储业应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物流仓储活动应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仓储是服务性质的行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满足客户需求,按照客户的要求,运用手中的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设备,以吸引客户将货物存储在本企业的仓库或是利用本企业的仓储设备。因此,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所带来的变化,及时捕捉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2)改革管理体制,研究经营管理方法变化的新动向。日本丰田公司在国外进行调查时,在美国的超级市场上注意到,店员向货架上补充的商品不是来自于商场的后仓。回国后,该企业消除了过去生产中中间仓库大量储存半成品的现象,确立了“必要时提供必要零部件”的看板方式。这就是仓储方式采用“即时”(Just In Tiam)思想的先导。类似这些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是仓储企业的经营者应该认真研究和及时吸取,并且中却运用在本企业相应的仓储作业环节当中。
在吸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应当规范仓储管理,形成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合,让商品可以合理的存储可调配,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应用。
篇4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对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的应用及发展进行研究,针对当前的缺陷部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物流行业的建设及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物流企业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时期之中。另外,一些大型的货物运输企业、货物配送行业等,也各自加强了自身物流中心的建设,生产厂家也纷纷的建立起了以物流管理和集中式管理为和核心的物流基地。上述举措,均使得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当前繁荣的发展局面之下,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不足和缺陷,不断地完善物流的仓储技术,并且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2.1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
首先,应当广泛并且积极的引入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仓库式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传统的人工盘点、人工货物的摆放、人工式的整理等,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化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所以还应当加强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设、加强机械化设备和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并且还应当加强信息的处理和收集,增加物流行业的仓储业务流量,以全面增加业务收入。
2.2信息管理及管理机构
另外,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一点也是促进仓储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当中得到重要应用的关键点。结合物流行业自身建设及发展的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将各项资源和信息等有效整合在一起,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避免信息过渡的分割和分散,真正意义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此为基础,将规划的效应发挥至最大。建设起统一化的、标准的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设定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部门,分散的领导其他部门,采用统一管理的模式,使得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均听命于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工作开展更加有秩序,并且对企业内部各项管理项目进行协调。
2.3优化传统的物流仓储布局形式
不断地优化物流仓储的布局形式,且发挥出本土优势,也不容忽视。当前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仓储技术都集中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带,诸如城市区域、交通主要干线区域等等。所以,物流仓储的活动更多的是运用到商业活跃以及信息灵敏等优势,更多的是依靠交通的便利性,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案和政策,逐步地调整自身企业经营结构和经营的方式,采取科学化的规划方式,科学化的制定出各项经营原则,妥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融资形式的扩展、通过对仓库布局以及经济合作形式的调整,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熊阿姨的增长。在必要之时,还应当能够打破常规,使得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展可以更好地得到应用,面向社会经营,更好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4加强物流仓储技术改进
最后,对于现代化的物流行业而言,要想使得仓储管理得到更加重要的应用,还应当不断的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造,使得经营管理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展,应当以仓储式的管理为技术性支撑,以信息化的技术为基本指导原则,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诸如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手工记录和人工操作流程,使得物流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引入。同时,还应当结合市场的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出基本的硬件设施和建设方案,逐步确定得出相关市场的供需关系,建立起完善的、强大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为行业的进步驻入更多活力。
篇5
一、物流标准化实施的实践与发展
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经济增长点,自2003年以后,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2012年,在2011年《手册》的基础上了新版的《物流标准目录手册》,新增了一些其他类物流标准,如国际货代、危险品物流标准等,共收录了667项标准;增加了目录及标准索引等查询功能,如现行的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且共设立了6个分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中,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不但主要负责仓储技术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还负责管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仓储技术在物流仓储标准化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使物流仓储产品的出口得到了增加,使物流仓储产品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物流仓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近些年来,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截至2012年,国家标准委批准了37项物流标准,并列入了“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其中,仓储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归口管理的有11项,经过各方的努力,完成了44项标准研制,7项标的标准由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起草制定。并且,为了指导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市场,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而作为仓储设备的基础性标准,《货架分类及代号》、《货架术语》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实施,促进、引导了行业规范发展。新标准批准实施后,利用《物流标准化电子动态》等多种途径,借助“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网络平台、协会平台,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加大了新标准向社会和业内的宣传贯彻。截至2014年,国家标准委又批准了8项物流标准,如《药品物流服务规范》(GB/T30335-2013)、《物流景气指低臣浦副晏逑怠罚GB/T 30336-2013)等。但是,目前我国的国家、行业标准只是鼓励企业使用,而不是强制企业执行,是推荐性标准。因此,还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需要企业在实施标准后得到产品升级、物流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等实实在在的效果后,加大标准的宣传执行力度,才能顺利实施新标准,才能变成企业执行新标准的自觉行动。
2.标准制定企业指导性增强,参与度提高
对物流业来说,有效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不但面临着很多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目前是我国物流行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物流仓储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物流标准化工作仍然存着很多问题,如牵涉部门多、物流行业涉及面广、标委会双归口管理等体制机制问题。并且仓库货架、托盘、卡车等无法配套,物流各个环节难以实现有效衔接,标准工作与实际脱节,模数尺寸、责任划分等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所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作用,需要尽快制定我国物流仓储标准体系,协调解决、探索物流标准化的规律和特点。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要积极与相关标委会合作、协调,抓住机遇,完善仓储货架系统标准。在《全国物流标准转向规划》中,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已经批准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的11项国标。为此,我国成立了物流国家标准研制起草工作组,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吸纳骨干企业参与标准的制定。2012年,在物流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选择吸纳企业参与标准起草工作,这些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骨干企业,企业参与度逐步提高。
3.物流仓储标准化推动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在优化产品及产业结构、规范企业及行业发展上,标准的编制是国家公益性项目,能够提升相关企业及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物,能够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占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自2012年起,正式实施了有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主持起草的4项物流行业标准,如《货架术语》(WB/T1042-2002)、《自动分拣设备管理要求》(WB/T1041-2002)等。同年,也正式实施了由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物流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使我国物流各相关企业的生产和使用更加先进、标准,如设备生产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对我国物流标准化、物流仓储业等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货架制造业等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企业产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推动了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充实了物流标准化内容,也为国内外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
二、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物流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中,现代物流仓储业成了现代物流的核心环节与运营中心。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制定相对滞后,并且其制定周期长、设计范围广,物流仓储标准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物流仓储专业人才短缺,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仓储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中,一些重要技术、管理问题有待全面、深入的课题研究,物流仓储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物流仓储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仓储管理人员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掌握、精通物流仓储的综合知识,如物流仓储管理技术、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等。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物流仓储教育培养体系,在物流仓储标准化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缺少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管理和技术的人才,物流仓储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有些仓储管理人员甚至缺乏对“物流”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导致物流仓储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从而对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的实施产生了直接影响。
2.仓储标准数量少,不能满足仓储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潜在需求巨大,但是现实需求不足。在完善服务功能、降低货损率等方面企业具有较高的要求,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但普遍认为自理物流成本过高,希望物流仓储服务社会化。我国仓储标准数量较少,虽然制定了许多相关条例,但是很少涉及作业规范、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导致物流仓储企业生产部门库存管理不严。物流仓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物流仓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原材料e压严重,如物流流通部门仓库管理不善,导致货物残损,损失严重。同时,加上运输部门不能及时运送、装卸部门装卸不当,导致物流受阻,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阻碍了物流仓储标准的实施。
篇6
近年来,物流业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因此,现代仓储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仓储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清楚的认识和进行研究。
一、我国仓储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仓储企业根据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分为军事物资仓储企业、国家战略储备型仓储企业、生产企业自备的仓库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仓储等四种类型。
无论是军需、战略仓储,还是社会提供的仓储都是物流行业的重要部分。对仓储空间进行科学的调配,有效的整合,根据流量和供需平衡制定仓储计划,既可以保证供需的平衡,又可以节约空间,降低仓储费用。
我国仓储行业发展现状:
1、仓储企业业务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快速增长。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仓储企业业务量不断增加,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货物周转次数等重要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年增幅几乎达到10%以上。
2、仓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国家政府加大了对仓储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民间有识之士也纷纷投入仓储行业,吸收了大批社会闲散资金,仓储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信息技术在仓储业得到广泛应用。自动化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货架的使用、自动识别系统和自动分拣系统的运用,以及条形码、RFID的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供应商库存管理法和零库存管理法等先进库存管理方法已经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
4、仓储行业内部竞争加剧。仓储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这其中既有资金雄厚的外资企业,也有制度灵活的民营企业。再加上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仓储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二、我国仓储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
在我国,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早期的库区规划缺乏专业性,各地已经建成的仓库也存在仓库数量多但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另外还有很多企业为图自身便利会自己建库,因此,导致仓库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出现仓储的区域布局失衡 ,有的地区库存资源过剩,有的地区库存量不足。
2、仓储业现代化技术使用参差不齐
受仓储业规模和投资主体等诸多原因影响,我国仓储的现代化水平发展严重不均。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实力较强,仓储设备先进。现代仓储业需要的设施、设备齐全、机械先进,基本是按照科学的流程安排,自动化程度高。一些小企业设施配备不完善,现代化程度明显滞后,车辆配送模式、货物集装化技术、订单拣选技术以及库区信息化技术落后,仍然有一部分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益比较差。
3、由于计算机自动调配率低,仓储空间利用率不高
由于仓储业自动化低,不能及时掌握物流信息,导致仓储库容利用率低。货物量调配不合理,时间调配不及时,造成有的仓库大批量货物积压,有的空间资源闲置。使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无法发挥,阻滞了合理的货物流动。因此,提高仓储业的自动化水平是提高整个物流行业效率的关键。
4、缺乏高层次的仓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操作型人才,也需要懂得专业化知识的全局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仓储行业的人才矛盾非常严重,人才缺口目前已超过50 万。不少学校在培养物流相关人才时,往往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实践教学这项最重要的技能培训,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没有真正落实,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动手能力弱,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生产要求,间接制约了行业发展。
三、对我国仓储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1、积极改善仓库的管理功能,促进其向第三方物流方向发展
在过去仓储行业对仓库的管理会简单着眼于库房利用率、出入库差错率、商品的完好率等方面,大部分管理标准的制定与统计都流于表面,并不注重商品流转过程中的时间价值对企业的影响。随着现代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知识的发展,这些管理指标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须制定新的仓库管理标准。新标准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应现代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的要求,减少人为性、随意性带来的各种问题,为商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仓储平台。
2、要加强仓库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和连锁经营业的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逐步彰显,仓储作为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物流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信息作为贯穿整个物流行为的桥梁,可以有效建立仓储与其他物流环节的联系,可以使企业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系统化的规划仓储行业的未来发展。
3、拓展物流附加业务,加工、分拣、配送业务
在我国现代物流业中,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它还包含如分拣、加工、包装、配送等附加功能。传统的仓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商家在入库保管过程中提供分拣、包装、加工等其他附加功能,有效降低商家的流通成本,提高仓储企业的利润,实现其向现代物流的转换。
4、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加快人才储备
实现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的转换离不开人才。就目前情况而言, 在很多物流企业中,掌握现代化物流知识,懂管理的高技能人员很少。仓储行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采用定向培养等方法,加强和高校的联系,及时把行业的人才要求转告给培养机构,解决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仓储作为经济支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要提高我国物流仓储行业的竞争优势,就要在管理观念和理念上进行创新,就要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不断在提高人员服务质量等各方面下功夫。同时也要为适应行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提高仓储业的综合能力,努力打造最具现代化的综合型仓储物流。
【参考文献】
[1] 姜超峰.解读全国经济普查仓储业数据[J].中国储运,2006(2)34-35.
[2] 吴会杰,李菁.我国仓储行业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以发达国家仓储行业发展为例.对外经贸实务,2011.8.
篇7
对理货员具有需求的企业及需求占非物流行业理货员总需求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对物流专员需求较集中的行业有:批发零售业(2.7%),其余需求零星分布于快速消费品行业、生药及生物工程行业、原材料和加工行业、汽车及零配件行业。以上数据显示:物流行业用工需求当中28%的岗位为仓储管理类人员(具体岗位名称有:仓库管理员、仓库管理文员、仓库统计、物流专员、理货员等);16.5%为货运及调度人员(具体岗位名称有:调度员、货运协调员、配载员、运作助理、现场监督员、跟单员等);11.5%为送货提货人员(具体岗位有:快递员、送货员、司机);11.5%为货运人员(具体岗位有:空船陆路操作员、业务跟单员、单证员等);7.5%为客户服务与维护人员;13%为市场推广及业务人员;4%是物流配送中心操作人员;7%为物流行业内的质量控制人员、报关报检人员、统计分析人员以及要求较高的具有统筹规划和流程设计能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麦可思研究院”出具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中,关于课程重要性的调查结果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了上面的结论。调查于学生毕业半年后进行,通过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回收及总答题率41%。其中在为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设计的有关课程重要性的问卷中,得出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其统计结果可以理解为:认为不重要的学生,是因为他在工作中无法接触到相关内容。除此外的几种情况在工作中或多或少接触到相关工作内容,并应用到所学知识及技能,只是程度不同。因此,认为仓储管理有用的学生占83%,配送管理有用的占73%,也说明了仓储类岗位是用工需求的主力。除此外,我们已毕业学生就业雇主类型的调查反映:68%为民营/个体企业,19%中外合资/外资企业,8%为国有企业,还有3%为其他形式。
用工需求分析及结论
对以上数据整合后,我们分析得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有四类:规模较小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的仓储管理类和理货类岗位;规模较大的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大型国企或外资企业的仓储管理类岗位;民营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类、货运类和营销客服类岗位;国营或股份制物流企业的仓储类、货运类岗位。
这四类流向的具体分析如下: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行业的民营个体企业一般来说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对仓储管理人员和理货人员的总体需求量较大。这一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起步和发展时间都不长,管理相对不规范,对在职员工要求也多元化。通过对这一类企业的用工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我们对在这一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的回访反馈,我们发现,工作强度大、管理不规范、岗位职责要求不明确是这类企业的通病。但这类企业设置的入职门槛低,行业专业性不强,因此,成为许多物流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目标。机械制造、重工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大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类岗位。
篇8
所谓物流,是一个舶来品,由日本的“物的流通”一词简化而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物流大概的意思,但是物流对于经济作用,对于企业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很多人还不知道何为物流,因此,东莞要发展成为物流城市,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物流教育,使物流深入人心
“物流”一词是最近十年来才在中国大陆出现,由于其新潮,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内涵,东莞甚之。因此大力推广物流知识是发展物流城市的首要任务,而要让广大市民了解物流,首先要让东莞众多企业家认识了解物流,知道物流的好处,让企业家们通过对物流的了解使用物流,帮助自己的企业节省成本或者渡过难关。政府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与专家编制物流知识小册子,免费派发给市民,让广大市民知道何为物流;同时可以在各大媒体进行各种关于物流知识的普及。
第二,由政府作为中间人组织相关物流教师与专家到企业进行巡回物流讲座,加深企业家对于物流的认识,同时也加深物流教师与专家对东莞企业的物流状况的实际了解,从而帮助教师和专家更好地制定相关物流策略来帮助企业的物流发展,为打造物流城市奠定基础。
第三,政府应持续加大对普通高校的物流相关专业科研教育扶持力度,以及成人教育等其他各种方式的物流教育,同时应积极推动物流专业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为物流今后能在东莞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鼓励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深合作
目前东莞大部分企业都属于“自营物流”,也就是说无论是运输、配送还是仓储,大多数相关物流业务都是企业自己解决,甚少有企业会把相关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家认为自己能解决“物流业务”,为何要交给别人做呢?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运输和仓储这两个最基本的物流业务来分析“自营物流”与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差别,最终得出结果。
(一)“自营运输”与“外包运输”。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究竟是把运输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是自己做,关键在于成本,但是很多东莞企业家往往还不了解物流,单纯地以为把运输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做就是亏,不如自己做节约成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般企业的外包运输成本和自营运输成本。
第一,假设企业选择自营,那企业要付出何种成本呢?企业本身要购置车辆,要聘请司机,还要聘请相关管理人员,还有各种税收,仅这些成本就要花费大笔。尤其是其中的车辆,其虽属于固定资产,但却是要折旧的,同时车辆衍生出来的成本非常可观,例如车辆每年的保险费、汽油费、路桥费等一系列税费,如果企业购置车辆过多,就会造成更加沉重的负担,甚至当企业业务量缩小的时期,这些过多的车辆每天就会消耗掉企业不少的利润;相反如果购置车辆很少,在业务繁盛的时候往往出现车辆不够的情况,公司不能及时送货,不但会造成客户抱怨,而且会丢失客户,更严重的是因为延误送货导致客户停产,从而导致企业要负责赔偿,这就显得得不偿失。
第二,假设我们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要付出的成本是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费,而业务费就看企业选择哪家物流公司及其和该公司谈判的结果,但是企业不用花费一大笔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也省下聘请司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费用,自然减少相关的税费;同时也不会因为业务量的不稳定而导致车辆不足或过剩等相关的成本,因为物流公司完全满足企业对车辆的需求。甚至于一些交通意外所产生的严重成本也不需要由企业承担,完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
因此,从以上角度出发,一般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是低于自营运输的,当然,我们分析的是一般企业,如果一些大企业业务量比较大,也非常稳定,而且有相关运输人才,那当然自营运输会更加节省成本,这就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东莞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一般中小企业,因此选择第三方物流将比自营运输更加节省成本。
(二)“自营仓储”与“外包仓储”。
东莞是制造业名城,既然是制造业,那众多生产企业就必定需要大量的仓储,如此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企业究竟是自营仓储还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呢?很多企业家,尤其是东莞的企业家都选择自营,大体原因在于认为自己搞仓储比外包更加节省成本,那我们现在分析下一般企业的自营仓储成本与外包仓储成本的高低。
第一,假设企业自营仓储,那要付出何种成本呢?首先企业要租或者购置相对应的土地来作为仓储的必须用地,接着就是建立仓库的各种费用,包括建仓费、相关仓储设备费、管理人员费和其他税费、仅土地购置或者租赁和建仓费,这两笔费用就是庞大的费用,而且仓库的设备购置和长时间的维护费用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这是一笔庞大的一次性投资,要付出相当大的资金和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当然有的企业的仓库与厂房连接在一起,而且面积不是很大,因此费用不是很高。这也是东莞很多企业的情况,仓库与厂房一起,就省下了建仓费,但是企业自营仓库的另外一笔可怕的费用或者说风险,很多企业家可能都没想到,那就是仓库里面储存的东西的安全性。现在东莞的治安情况在各大城市中属于偏低的,而仓库物品被盗事件可以说天天都在发生,如果企业的产品属于高价值产品,那么一旦被盗,就算有保险也补偿不了损失,而为了防盗,企业不得不安装防盗系统,并且聘请大量保安来保护产品,这就是一笔很可观的长期投资。
第二,假设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仓储,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每月提交的仓储费,其他一切如建仓费、仓库维护费等就不需要,同时把企业产品可能被盗的风险转移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总之,产品交给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保管,合同就说明了丢失全额赔偿,至于物流公司本身跟保险公司怎么谈,作为企业客户一方完全不用理会,要做的就是选择一家可靠的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为企业提供好服务。
因此,一般企业选择第三方仓储企业,无论是成本还是风险都可以得到大大的降低,当然也有不少的大企业其本身就具备了发展自营物流的各项条件,那当然比外包节省成本,但是就东莞目前大部分企业来说,选择第三方是合适的。
综上所述,鼓励企业加强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无论是对于企业本身的成本节省,还是风险方面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物流企业的生存也是有赖于各大企业所提供的业务,因此,鼓励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是双赢之举,是发展物流城市的必要举措。
三、政府应出台具体政策与措施大力扶持物流行业
在打造东莞物流城市的这项庞大系统工程中,政府在初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在政策上与具体措施上大力扶持。除了上述提到的两大点外,政府还应该在打造物流城市这项系统工程上从加强物流软硬件上下功夫。
(一)在硬件上,应该加大物流设施的配套和改善。
1.加大运输业设施的配套和建设,原因很简单,在东莞现代物流行业中,最多最广泛的物流行业就是运输业,而运输业除了可以加强自身建设(例如在管理上,人才上,营销上)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为运输业创造良好的运输设施环境,例如加大公路、海路与铁路的基础设施,在海路上东莞政府已经努力在建设虎门港,已经初步见成效了;但是在公路和铁路上,仍然存在大量问题,例如公路方面,东莞市内从事运输业务的物流公司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东莞的红绿灯实在太多,就十几公里莞龙路来讲就十多个红绿灯,而每个红绿灯都会令运输配送在时间上出现误差,而且红绿灯越多,时间误差越大,同时运输业的车辆都是中型或大型车辆,车辆的每次停开,耗油非常严重,从而增加了运输业的成本。对此,政府部门应该着力对东莞市主要运输干线进行重新规划,尽可能减少路面红绿灯,为物流运输业创造快速通道;同时加大改善路面情况,对于路面出现的坑坑洼洼要及时修理,同时严查各种违纪车辆,确保路面顺畅安全。
2.应大力扶持一批优秀的配送及仓储企业的发展,因为第三方仓储和配送业务能够大大整合各个企业的各自组织“物流”业务的行为,减低整个商品流通业物流成本,这就是经济学涉及的规模效应、集约效应。
(二)在软件上,加大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人才,同时出台相应的物流法规和扶持政策。
1.在现代物流行业中,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已经对物流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本上物流行业的每个分支都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例如运输业的GPS技术、储存业的WMS系统、RFID技术等,都是当代主流物流技术,但是物流技术更新换代快,尤其是国外的先进技术日新月异,因此要物流企业得到长远发展,必须大力引进物流技术。同时政府应该出政策或资金支持物流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为我市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和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物流人才的引进,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目前最缺的是高级物流人才,但是正因为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高级物流人才稀缺,所以适宜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为我市物流行业提供建议,培养本地人才,以及支持某些符合条件的物流人才在我市创业,为我市物流业添砖加瓦。
3.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初步发展中,基本处于幼年时期,但是却在这个关键时刻遭遇金融海啸,使物流行业发展进入“寒冬”,因此,政府除了出台政策扶持各大行业外,更应该出台具体的措施扶持在“寒冬”的物流行业,让物流行业渡过“寒冬”。只有渡过“寒冬”,物流行业才能为我市打造物流城市提供基础,否则,打造物流城市就是一句空话。
4.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整个物流市场,对于一些严重阻碍物流行业正常发展的个人或组织要有相应的法律惩处,同时为正规物流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保障,它是让我市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综上所述,东莞要想打造物流城市,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物流及相关物流知识教育,支持各大中小企业积极与物流企业寻求合作与加深合作,同时政府要出台各项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软硬件两大方面大力扶持我市物流行业。物流行业的强大是打造物流城市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崔介何.物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
[2]张旭凤.运输与运输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7.
篇9
仅仅10年间,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大国和快递大国。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背靠高额的网络零售额,有人说,物流行业已是中国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快递年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从100亿件到200亿件,仅仅用了432天。
与之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日均处理量已达到近6000万单。由北京交通大学、阿里研究院和菜鸟网络联合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显示,承担了其中主要递送业务的电商物流从业人员达到203.3万人。
有机构预测,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将会达到3亿单。在这样的量级下已不能仅依靠人的力量,而需要技术、数据等智慧力量。
中国快递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整体质量却难言国际领先,高运营成本也制约行业发展。据菜鸟网络提供的数据显示,以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例,这项直接影响经济体综合实力的指标,发达国家只占8%,而中国目前是16%,有巨大的下降空间。
不得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快递已进入年业务量“200亿件”时代,应思考和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让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达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中。物流行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无人机是噱头还是方向?
今年“618大促”前,京东通过无人机在农村地区配送,引发了业界对于无人机的关注和热议。不过这个快递行业的“创新”,大家对此看法不一。
菜鸟网络CEO童文红认为,无人机更多是“噱头”,不会是未来城市的主流配送方式。“假如10年后中国的年快递量有1000亿件,都靠无人机配送,那天上会出现什么景象?”童文红说,将来的末端配送,一定是快递员服务加上社区便利的服务网络,这两个都是需要人力;与无人机相比,未来无人驾驶车辆配送可能更现实一些,无人机只能作“锦上添花”的补充。
宅急送CEO陈平表示,不能仅仅说开发一个机器人或无人机快递,物流业就升级了,真正的升级是改变现在的物流模式和网络模式。
不过,在圆通董事长喻渭蛟看来,快递物流企业不考虑机器人和无人机也是不行的,“机器人可以减轻劳动生产力,快递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必须要考虑无人机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认为,未来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是由强大的实体物理基础设施加上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再加上未来商业化的模式构成。 智慧物流不等于自动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智能物流的自动化进程,是从仓储、分拣向运输配送逐步转移的。在仓储领域,亚马逊的KIVA机器人已经投入了实际运营,菜鸟合作伙伴的“曹操”机器人也在试点。不过,从国内看,建立仓储都在“你追我赶”中。
例如,陈平在时隔7年回归宅急送后,大力推动宅急送的仓配业务,在全国布局“云微仓”。在他看来,未来快递一定会是“物流先行、订单随后”,在没有下订单的时候,货物已经布到客户家门口了。
据网易考拉公布的信息,网易考拉海购宁波仓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拟建总建筑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建成后的宁波仓将采用自动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日处理单量将达到20万单。
自动化方面,国内物流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包括顺丰、圆通、申通等企业也正在不断上线投入使用“自动分拣设备”,末端配送除自提箱、自提柜之外,其他还基本处在研发与实验阶段。
不过,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仓储,智慧物流依然离不开最基础的数据。UPS亚太区副总裁陈美丽对于“智慧”这两个字的定义,则是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性。她表示,提高物流的效率意味着是在大量的数据当中进行数据分析,以此做出聪明的决定来提高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
陈美丽解释说,如今中国的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价值越来越高,智慧物流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科技使物流更加安全,其中包括贸易合规、货物完整性。同时,未来的智慧物流一定也是“绿色物流”,物流行业也都在投资新能源车,UPS也于今年投资了新能源汽车。 亟待标准、观念、成本破题
物流行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低技术行业”。到目前为止,也鲜有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物流技术发展、物流工具的各应用方面都具备突出的表现。并且,从行业角度看,智慧物流的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行业标准未统一、观念难形成、成本高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刚刚进入智能物流的原始社会。”汇通天下CEO翟学魂说,就好比人类从树上下来之后,第一件事是先搞工具,把自己武装起来我才能打狮子。而在物流行业里,过去我们所做的运输、仓库,我觉得都是没有数据的工具,所以相当于人类还没有进入用工具的阶段。
而对韵达快递CIO杨周龙来说,推行自动化设备,成本也是问题之一。几年前他们就一直想做智能化流水线,可是怎么算都不如直接用人工,因此物流行业在推行智能化流水线的动力也不足。
篇10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产品产量多年来呈现持续增涨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达60194万吨,同比2012年增产2.1%,但产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少数粮食高产地区。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农产品产量极大,但分布不均匀,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进行支持。
按照产品种类进行划分,农产品主要包括粮油、果蔬及花卉、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其它农副产品六大类。除少数几种耐储存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都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资源来保证流通所需的温度。但是,目前我国冷链资源十分匮乏,现有的冷链资源仅能满足实际需求的20%,并且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且高效的物流模式。由此造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高达35%的损耗,远超国际标准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物流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物流企业间盲目竞争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因其具有保质期普遍较短、易腐烂等特点,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资源完成仓储及运输等环节。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资源极度匮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资源分布极度不合理。据中冷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拥有冷库容量共计2046万吨,冷藏车29444辆,但近45%的冷链资源集中分布在江苏、上海、山东和广东地区,而河南、黑龙江、吉林等主要农产品地基却只有不到5%的冷链资源。
(二)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每一家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操作,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超市常见的冰鲜鸡为例,每一只鸡从生产车间到消费者餐桌都需要经过宰杀、急冻、储存、运输、超市上架、进入消费者冰箱这样一个流程,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操作,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并且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于企业常常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减少必要环节,产品质量自然无法获得保障。
(三)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产品从采摘到运送到冷库的过程中缺乏预处理环节,由此造成农产品在冷库中会发生温度突变,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农产品由卖场收货点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过程中,没有在冷链环境下进行,影响产品质量。
(四)物流企业间盲目竞争
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农产品仓储及运输环节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不具备冷链物流资源的普通物流公司也纷纷抢占农产品流通市场,并且采用较低的价格进行竞争。这些行为一方面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我国高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探究
目前,我国常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普通物流型、冷链仓储型和冷链仓储+配送型,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普通物流型模式,即采用普通运输车辆和普通仓库完成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这种物流模式对于粮油类产品十分适用,但无法应用于瓜果蔬菜、冻肉等产品的流通。
冷链仓储型物流模式是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使用最多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采用普通货运车辆完成货物由原产地到仓储中心的运输环节,但使用冷库储存货物。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增加产品的储存时间,但在运输环节中损耗很大。
冷链仓储+配送型物流模式就是在农产品运输环节中使用冷藏车辆,在存储环节中使用冷库。这种模式可以较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农产品采摘后没有进行加工和预处理,无法降低这个时间段内产品的损耗。
综合上述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终端冷链”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新模式,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产品预处理车间。在农产品采摘后立即放入预处理车间进行加工及降温。2.在枢纽转运地建立冷库。将冷库建立在枢纽转运地,一方面可以方便货物发送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冷库的利用率。3.在冷库所在地设立农副产品检验检疫中心。4.使用冷藏车完成货物由预处理车间到冷库的运输。每台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将车内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水平。5.货物由冷库向商超、卖场配送的环节使用冷藏车。6.在商超及卖场设立高标准展示柜,保证产品在终端环节低损耗。
四、“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终端冷链”物流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预处理车间
需要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预处理车间。预处理车间可以进行四方面的工作。1.对于刚采摘的农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对农产品进行去尘、去污操作,延长保存时间。3.对农产品进行初步降温,减少产品营养的流失。4.对必要的产品进行切割、打包等加工,方便运输。
(二)在枢纽转运地建设冷库
需要在全国的大型枢纽转运地建设冷库。冷库辐射范围内的农产品地基所产生的产品都可以快捷的通过冷藏车运送进来,并且按要求将产品发送到全国各地。同时,在冷库周边设立检验、检疫中心,方便对产品进行检验。
(三)使用冷藏车作为连接纽带
需使用符合要求的冷藏车作为流通工具。在农产品由产地到冷库以及由冷库到需求地的过程中,均需使用冷藏车完成运输。使用冷藏车辆进行运输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还可以增加产品储藏时间。
参考文献:
篇11
在庞杂的商务应用中,很多事物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对上千甚至万台数据终端提供资源支持和响应。云系统的大数据处理可以协助发现可重复的商务事物模式,提高物流管理的智能化。
二、物流管理系统实施云商务模式后的变革
1. 突破物流时空局限
受产业链运营效率影响,物流行业是强调时效性的行业,同时物流行业本身具备地域分散、资源流动性强、时间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地域局限和时间协同局限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云商务系统中的移动商务技术,可以使物流业通过智能终端,持续地改变、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企业由原有的传统集中式管理向网络化、移动化过渡,从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物流资源调度、业务的处理与审批,实现物流管理的移动化。
2. 突破资源局限
物流产业所需资源包括仓储、运输、人力、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在传统情况下,物流信息技术管理只能做到局部的物流资源调度。云商务技术根据管理和计算的需要,动态配置物流资源的负载、数据源等资源,有效提高系统的水平伸缩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整合物流价值链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人才资产、智慧资产等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实现海量数据的挖掘处理,让物流系统通过任何终端最大化地使用与分享内外资源并辅助决策,实现绿色物流。
3. 不受组织局限
物流产业是社会经济运转的纽带,物流系统的运行要服务于原料、生产、商业、消费、服务业等供应链上下游各个行业,所涉及的行业、资源数量和种类都相当繁琐。传统的物流信息系统受组织结构所限,物流运营过程中信息冗杂,资源浪费严重,错误率较高。云商务管理不再遵循传统组织架构,让全员参与物流企业管理。云商务技术基于社交化网络技术,提供各种联系和交流的交互通路,网络化信息通过社交化方式沟通传达,扩大影响力,增强物流行业客户粘性,促进团队沟通与协同,提升管理效率,迅速灵活推进工作,促进商业模式、产业模式创新。
4. 建立物流协同增强企业应变力和亲和力
物流产业链是一个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在物流行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例如整合全部资源进行研发协同创新,充分利用云商务媒体,物流企业能够更敏锐地洞察与响应客户,灵活地应对内外部变化,响应速度更快。云商务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结合,突破了时空局限,实现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使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更容易接近和交流。云商务媒体不仅改变了物流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也改变物流雇主与雇员、产业链合作伙伴间的沟通方式。
三、基于云商务系统的物流管理设计
云商务系统的物流管理,从宏观到微观,整合物流资源,将包含雇主资源、仓储资源、配送资源、运输资源、服务资源和财务信息资源等各个产业链资源集中到云商务技术的信息池中,将各个产业链资源在云系统中重新规划、编排、组合,统一搭建部署在云商务平台之上,搭建一个由雇主资源系统(服务云)、仓储服务(仓储云)、配送服务(配送云)、财务信息(财务云)等几个服务功能域组成的“物流管理云”,并通过一个服务终端提供给各个环节的用户使用。
基于云商务的物流管理系统建设,应从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层入手。
1. 设施层(LaaSLayer)
这一层又分三个子层:硬件层、虚拟化层、虚拟系统层。
硬件层:将物流系统各个参与机构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信息资源以资源池的形式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共享、使用资源。
虚拟化层: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从而提供更细粒度的资源:虚拟CPU、内存、存储、虚拟网络等。
虚拟系统层:由于虚拟化技术的引入,IT的基础设施不再需要将物理资源直接暴露给外部使用,而是以业务驱动、资源动态调配的方式来提供计算资源,虚拟系统则是资源分配和提供计算能力的最小单元,通常包含通过虚拟化创建的操作系统、ACP程序及业务应用。
服务器:要求服务器具备较高的性能,通常使用小型机来运行I/O带宽,内存带宽要求更高的数据库系统。
2. 平台服务层
云平台提供了开放、可靠的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提供统一的应用平台装配机制,解决不同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异构、管理多样性问题,具备与中间件产品的集成能力。这些中间件基础软件所提供的服务在云平台中都作为平台服务的一部分,共同为业务开展提供强劲支持。
3. 应用层
基于基础设施层与平台服务层的能力,云平台可以支撑多种类型的应用,包括雇主服务系统(服务云)、订单管理(订单云)、配送服务(配送云)、仓储服务(仓储云)、财务信息(财务云)等几个服务功能,同时也包括行业审批、电子监察软件、应急指挥、数字城管、办公自动化0A平台以及未来的SaaS等应用。
(1)服务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面向物流产业用户(雇主、客户、公司、个人)提供多样化的(查询、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服务。服务云能够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并根据物流用户的需求,进行业务能力的评估,提出合理的时间、服务(配送、运输、仓储等)方式,评估价格,在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完成在线下订单。
服务云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做好物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云建立分类管理的客户信息档案,做到企业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迅速响应机制。
服务云对客户信息档案进行数量分析,从而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做好物流业务预测报表,进行物流资源的调度。
(2) 订单云。订单云在物流业务完成过程中,完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任务交接、记录、说明工作,同时也是物流任务的监督凭据,实现物流业务的计划性控制,使物流活动处于有序、流畅、高效的状态。在接收到物流任务后,订单云系统自动生成订单,并在接收、仓储、配送、回访等环节,进行订单的交接、拆分合并、送达、回收和监督工作。
(3) 配送云。配送云主要完成运输设备资源管理和运输路线管理。配送云利用资源池和移动定位技术,对所有运输资源进行登记、定位和管理,
其中包括所有固有车辆、协作车辆和临时雇用车辆。根据云数据的计算方法,对货物、车辆承载能力、配载方式、最佳路径进行选择搭配,从而得出最优化的运输工具选择、运输路线地图、承运商选择及管理、运输作业调度、运输移动定位、单证管理、货物交接等方案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进行配送题方案的订制。
(4) 仓储云。仓储云具备企业物料资源计划的功能,按照用户的需求,对物流运作的业务规则和法则进行设计,对信息、资源、出入库、存货等系列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库内作业、拣货作业、越库操作、月台管理、上架管理、收货处理、补货管理、加工管理、循环盘点等。
仓储云管理系统打破传统数据管理的资源配置局限问题,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定位技术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仓储管理的精准度。同时仓储云可以发挥云商务技术的管理模式重新定义特长,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量身定做仓储管理商务模式,实现真正的灵活管理。
(5) 财务云。财务云系统通过针对物流产业中各个物流资源体系的多套核算体系的设置,实现物流企业外部财务报告和内部考核报告分离。当物流产业链、物流企业组织架构发生变化时,通过新增核算体系来快速响应变化的财务需求;根据物流企业不同的会计政策,为物流产业建立多个账簿,帮助物流体系中的各个企业快速出具不同制度下的财务报告;通过智能平台设置,对一套物流业务单据生成多账簿的会计凭证,实现物流业务的即时发生,产业链中订单、财务即时核算的管理需求;通过物流企业、组织间交易关系设置,充分实现物流企业间交易的结算,帮助物流供应链企业正确考核不同组织的经营绩效(参见图1)。
这种云服务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业务量大且集中。实现所有硬件资源与应用体系统一部署、统一管理、业务和IT解耦,提升物流价值链管理能力;IT运维变得简单。物流产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云计算平台监控大量信息,无需像以前那样逐个检查,同时以前的很多人工操作也可以让云商务管理平台自动处理,提升IT运维效率;基于云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供各类用户随时随地享受社会服务资源,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作为云商务的信息枢纽,全面提升物流产业链的效能。
四、实施云商务系统物流管理的关键问
1.建立云商务系统管理思想
云商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管理部署架构,具备更灵活、闻效的商业服务方式。云商务系统整体规划物流产业,设计系统,并协调物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和功能模块,改变业务交接方法和响应效率,便利信息查询和共享,各个环节都可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还能保护商业信息的安全性。
2. 科学规划物流业务流程
云商务系统的物流管理理念集成与优化了物流产业资源,整合了服务器、虚拟化、存储、数据库、企业管理、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物流服务等物流资源,这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具备能够安全管理、高可用性、弹性计算、性能管理的云商务计算架构,才能够达到云商务系统预期的目的。
3. 各类型层的人才培养
实施物流管理的云商务系统,需要用户维护、配送、仓储、运输单据、财务及其他环节的决策人员、部门主管、业务员等的共同参与,这些人员都要重新认识物流产业链的业务流程组合,适应云商务管理模式。对原有物流行业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云商务技术中IT人才的引进与配合,培养各个云商务物流管理层次人才梯队。
五、结束语
篇12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融资模式不仅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新的利润来源与业务市场,更重要的是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在这一背景下,资金需求量巨大的钢铁行业也纷纷试水供应链金融,探索产生了新型的库存质押业务,由此产生了“贸易金融化”的发展浪潮,以致大量外资银行和国际商贸巨头也纷纷加入钢贸融资行列。2012年,在经济宏观环境恶化影响下,钢铁价格持续下行,国内钢铁行业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在钢铁业务较为集中的华东、华南地区,钢铁行业爆发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纠纷风暴”,众多钢铁生产企业、钢材流通企业以及物流仓储企业涉及其中,其涉案金额和涉案企业数量之多让人为之惊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的问题有向铁矿石、有色金属、煤炭甚至农产品行业蔓延的势头。主流的中外资银行都发生钢贸企业贷款坏账,银行集体诉讼大批钢贸企业、仓储企业利用虚假仓单质押骗贷。时至今日,各家银行仍对钢厂、钢贸商以及钢贸物流仓储企业重点监测和关注,企业贷款难度日益增大。鉴于此,由供应链金融所派生出的钢铁存货质押业务虽然给钢铁贸易与仓储物流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其具体流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管理漏洞,给业务操作和风险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造成钢铁行业重复质押现象泛滥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由于在供应链中没有起到相应的监管作用,钢贸物流仓储企业难辞其咎。无论钢厂、钢贸商走向“贸易金融化”,还是银行走向“金融贸易化”,都离不开物流仓储企业这个媒介,选择合适的物流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流程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现实的市场状况下仍然没有形成对物流企业进行全面评价的选择体系。在委托监管模式下,物流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仓储企业,大量的仓储场地为租赁而来,真正拥有自己的仓储场地的物流企业很少,属于轻资产公司。银行对于物流企业进行融资审查时,往往重点考察物流企业的硬件条件,比如物流运营条件、存放货物的安全监管条件、仓库是否能提供符合质押物的仓储条件等,却忽视了对更为重要的企业内部管理等“软件能力”的考察,比如日常管理规范化程度、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程度等风险防控能力等。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我国仓储企业的发展现状所决定的,由于我国物流仓储业起步晚、发展慢,物流仓储企业多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管理理念落后,风险管控能力欠缺;另一方面是源于商业银行对物流仓储企业考察的片面性,现有的商业银行对物流仓储企业的考察指标体系还无法对其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在这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风险管理的漏洞,使不符合资质的物流仓储企业被纳入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催生了钢贸企业与物流仓储企业勾结,向商业银行进行骗贷,从而导致重复质押、虚假质押的问题频发,爆发“钢贸危机”。一旦被骗,追偿难度极大,要么被追偿对象没有偿付能力,要么以员工个人行为为由拒绝赔偿。在本次钢贸危机的洗礼之后,整个钢铁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钢铁厂、钢贸商以及银行对物流仓储企业的要求更加严苛。而涉及钢厂、钢贸商、商业银行的钢铁流通体系和供应链条中,物流仓储业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任何钢铁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物流仓储企业的服务,物流仓储企业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极大地影响着,甚至是决定了整个钢铁业务的开展,钢厂和商业银行会越发深入地考察物流企业的监管能力指标,尽可能地降低由物流仓储企业导致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2.物联网技术对钢铁仓储物流业务的重要意义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存货质押业务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信息不透明导致资金流、物流等信息资源不能够及时的共享,银行收集企业的交易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成本增大,不利于钢贸商掌握真实的市场库存情况,增加经营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钢铁物流仓储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整合的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平台,将物流、仓储甚至包括生产等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现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GPS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发展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的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与信息共享的网络。物联网又是互联网基础上的业务和应用,物联网将互联网的用户端从PC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以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通讯,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从实际的应用价值来看,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联网研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国内对物联网的关注和探索也在持续升温,政府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促进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主体积极投身于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作为物联网技术最具实践应用价值的产业领域之一,传统物流仓储行业可以借力物联网技术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升级改造,从而提升物流仓储的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推动业务功能与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大大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运输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货物的可视化跟踪和运输能力的智能调度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在仓储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仓储空间的利用进行优化,提高库存管理能力,降低仓储成本;在配送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货物拣选时间,提高货物拣选效率,提前了解预期送达时间;在销售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货架和货品的自动智能识别,实现敏捷反应。
物联网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理论界、产业界的研究与投资热点起源于2009年8月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论,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的物联网产业正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目前中国物联网技术以及基础建设投入在全球领先,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建设不断加快,对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到基础。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的“重点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标准”项目中明确了将采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的钢铁物流行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拟定,可以预计物联网技术在钢铁行业将大有所为,并将改变现有的产业体系和产业格局。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给钢材装上“物联网身份证”的方式,通过电子条码的扫描即可轻松查询钢材的生产厂家、生产时间、具体型号等详细信息,实现钢材从出厂到到达终端客户手中的全程可追溯。
传统的钢材物流管理模式中从钢材出厂到到达终端用户手中的过程,存在管理混乱、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运输风险大等管理弊端。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过程可视化跟踪管理和智能调度:从钢材运输开始,货主能够凭借货物的电子标签,从信息集成平台上查询到物流状况;一旦钢材进入仓库,设备读取到货物上的电子标签信息,便会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该货物存放的具体区域和位置;在货主对钢材进行提取时,货主只要提供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便能快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到该批货物的存放信息,方便快捷地对货物进行提取;当仓储企业将钢材运出仓库时,经过电子设备的扫描,便能从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生成出货单,减少手工填单造成的误差和管理漏洞;在钢材完成出库,准备进入运输时,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货物数量和要送达的地点对运输方案和运输线路实现职能优化规划。物流网能够将电子商务、物流、财务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得物流仓储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化、公开化。
3.物联网技术对钢铁物流仓储行业的考验
运用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已在政府和企业形成共识,国内的钢铁物流业在迎接智慧物流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将面临诸多考验:
第一,物流行业的物联信息如何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共享的问题。在现有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中,不同行业、领域的物联网局部应用是独立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但建立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和一套信息共享标准对于钢材物流市场来说是必要的,这不仅是物联网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钢材物流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实现货物的流通过程的监管和可追溯。另外,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物流信息的共享也是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各行业与全球的其他同行业进行对接与互联的实际需要。
第二,如何在物联网物流领域进行多种技术的整合集成。目前较为主流的物流网感知技术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蓝牙、传感技术、M2M技术、视频技术等也将得到发展,如何在物联网物流领域实现多种技术手段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上的集成,是有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第三,一切涉及信息共享的技术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安全的隐患,物联网技术也不例外。由于物联网中涉及的信息会在业务流程参与方之间进行传递,这就需要对信息的使用和操作权限进行严密规划,挖掘可能会对业务流程参与方造成潜在不利影响的因素,并根据信息使用和操作情况进行处理,对业务流程参与方之间的保密协议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约束业务流程参与方行为,保障各自利益的目的。
篇13
一、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1)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内涵。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一般指的是物流企业在对其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所产生的成本进行控制。物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一般从仓储成本、物流搬运成本、货物包装配送成本以及物流运输成本等部分入手,对这些部分所产生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务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成本最低化的目标,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物流企业由于其服务的瞬时性、无形多样性导致其成本也具有同样的特殊性质,提高了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难度,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时需要格外注意各个环节,进而充分降低其成本。
(2)物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意义。物流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企业的成本控制便尤为必要。首先,有利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通过加强成本控制能够降低货物成本损耗,进而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物流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其次,有利于其优化企业管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流转效率,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运作吸引客户,进而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收入。最后,有利于物流企业优化物流运作,完善企业物流系统,使物流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高成本控制,从而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物流仓储成本控制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仓储成本的控制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对于物流的仓储位置选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般仓储位置的选址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但是很多物流企业盲目选址,一味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选址,导致仓库与企业实际不符,造价增高。有的物流企业仓库设置过多,导致一些仓库空闲,引起了资源浪费,增加了物流企业整体成本。另一方面,部分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能力不够。这一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仓库内机械化不够,更多的是靠人力操作,管理人员工作量大,作业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信息化不够,在仓储过程中经常出现货物流失、损伤等情况,给物流企业增加了成本。
(2)物流搬运过程成本控制问题。物流企业货物搬运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7%以上,而物流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于企业整体成本影响较大。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在管理上的问题导致货物在搬运时出现损伤情况比较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增加。货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管理水平不高,货物损伤率十分高,使物流企业不得不遭受相应赔偿。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机械化水平不够,物流搬运时消耗的劳动力过大。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机械设备不全,在货物搬运时更多的是依靠人力,导致搬运效率不高,成本增加。
(3)物流运输成本控制问题。物流运输成本占物流企业整体成本很大部分,比例甚至会超过50%。但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这方面的控制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物流运输方式选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选择运输工具不科学。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运输时更多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应变,导致运输成本无端增高。此外,由于运输方式的不正确,很容易出现货物损坏的情况,导致企业面对索赔纠纷,间接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运输空载情况较多,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物流企业运输空载率过高,导致企业不能充分利用货运工具,造成物力、人力浪费,增加了物流运输成本。
三、物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对策
(1)加强物流仓储成本控制。物流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加强物流仓储成本控制。一方面,合理选取物流仓库位置。物流企业在选取位置时应综合考虑选址地方的经济影响、自然状况、客户因素等各方面,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合理确定位置。通过合理的仓库位置,使货物能够安全储存,降低货损率,提高仓库使用效率,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仓储的管理。物流企业通过良好的仓储管理水平能够保证货物质量,降低货损率,提高货物储存作业的效率,进而降低物流企业货物仓储的成本,提高物流仓储的整体效益。比如,物流企业在选仓库地址时可以考虑地址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自身承担经济情况综合确定仓址,并通过加强仓储管理全面降低仓储成本,进而加强整体物流成本的控制。
(2)加强物流搬运成本控制。物流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还要重视搬运成本的控制。一方面,物流企业要注意对搬运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提高其专业素养,提高其搬运能力,降低货物的货损率。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操作机械,减少货物搬运次数,提高搬运效率,降低货物碰损情况。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引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消耗,从而减少人员劳动消耗。通过机械搬运来代替大量的人力,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能够提高货物搬运的连接性,减少货物损伤的情况,从而间接降低货物搬运成本。比如物流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物流企业搬运经验,引进先进的机械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机械搬运的方式来提高搬运效率,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3)加强物流运输成本控制。物流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企业成本中占据很大部分,因此必须加强物流运输成本控制。一方面,物流企业应该进行信息化管理,对物流车辆进行信息化控制,不断提高车辆的使用率。物流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网,以便其能够及时进行监控、调度,从而快速整合物流运输信息,进而快速做出反应,从而减少空车率。比如物流企业可以采用GPS技术对物流运输车辆进行定位,从而及时知道运输车辆情况,提高车辆业务量。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做好货物运输计划,合理的选择货物运输方式。在选择运输形式上,物流企业要结合运输形式的方便性、经济性以及客户需求性并考虑自身发展情况进行选择,量力而行,选择最合适、最经济、最便捷的运输方式,从而保证物流安全快速到达目的地,提高物流企业运输能力,进而增强竞争力。
作者:施岩 单位: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