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篇1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教师应该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为之后的教学内容提供必要的参考。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学习即收获,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过程就是“得”的过程。所谓“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环节和片段。“失”在哪里?首先应该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以便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日积月累,就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存在着优化过程。而这种优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反思。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加以选择、判断、解释、运用,能否在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整合中诱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

二、教学反思的分类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互补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特点”时,采取分组讨论(6人一大组,3人一小组)在图上旅行(沿东经15度经线从赤道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出发)的方法,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 参照课本相关地图(年均温、年降水量、气候类型分布),讨论完成:

1.沿途你需要的日用品将会有哪些调整?2.你认为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3.沿途你看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4.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发现向南走和向北走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一样,看到的景观南北差异很大,从而得出结论:本区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季节正好相反。通过这种在图上旅行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例如:在讲“亚洲的地形与河流”时,先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反思的拓展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气候的影响因素”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或生活经验(元宵节时,在广州会见到百花争艳,而在哈尔滨会看到冰灯、冰雕;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很凉”,晚上则相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便于学生接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气候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一知识点。

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的判读及距离的估算”、“‘南米北面’是怎么回事……”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海陆分布”(《地理》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学为例,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借助多媒体制成“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 具体的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 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的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看课本第34页“ 海陆分布图”或地球仪,并按东西半球的分布(一、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大洋;二、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大洋;三、介于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大洲、大洋。)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看课本或地球仪,并按东西半球的分布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 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三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评判)。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图,体验到了轻松舒畅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总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教学的趋势,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篇2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和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阵地,在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为问题导学提供了重要平台,问题导学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一、提出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关键就是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问题导学法并不是简单的提出几个问题,更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设置,设置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与课程目标相适应。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时机提出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情境设置环节适时提出问题,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更显著。例如,在“人口的素质与环境”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蒙古草原由于人为搂发菜、挖甘草,造成草原大面积沙化的事实,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每年的草原沙漠化的面积的具体数字,在学生看到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之后,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的效果更显著。

二、分析问题

问题导学法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如何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供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实质。在地理教学中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实验操作、教师点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等来达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自转”一课时,教师提出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对问题有了答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解决问题

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要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难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地球的公转”一课学习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一组问题:一天中,太阳的高度一样吗?那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一年四季中,中午12点时的太阳高度一样吗?哪个季节高?哪个季节低??一年中所有的白天都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地面的热量与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有的简单,属于生活常识,有的有难度,需要学生讨论、查阅资料甚至动手操作演示。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要注意重难点突出,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四、应用问题

问题导学法提出的问题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得以解决、得出结论后,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如何利用得出的结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把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是问题导学法的最高境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最终归宿。如,有的同学在看球赛NBA比赛时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有时是凌晨,有时是上午,但唯独没有晚上。德国世界杯期间我们观看比赛大都是凌晨2:00左右,比赛难道都在晚上举行?在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一课后,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不同的地区由于时区不同产生了时差,导致了时间上的差异。从而利用这一结论解决了同学们的疑问。

五、反思问题

反思是问题导学法的重要因素,反思贯穿于问题导学法的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反思,能够总结得失,在解决某一个问题后,及时反思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探究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参与是否积极,与后面的问题是否联系密切,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等等。通过反思活动能够发现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反思活动也能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质疑的习惯。因此,反思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重要过程,也是问题导学法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问题的意识,养成反思问题的习惯,构造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3

二、中学地理学习需要掌握的能力

(一)能够分析和把握地理材料

地理是一门生动有趣、灵活多彩的学科,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很大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其中分析和把握地理材料就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就在考察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能够让他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洋流的相关知识时,首先需要弄清洋流的运动路线,可以通过动手绘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模型及图像的重要性,并提高感知材料、分析材料、应用材料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二)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是指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解释或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在中学地理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地理的学习需要逻辑性,不能单纯依靠感性的把握和认识。要对地理有思考和认识,充分理解这些知识,通过思维的加工,达到对事物抽象概括的认识,这对于地理学习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还要具有实践能力,随着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实现,新教材的活动通过实验、演示、参观、搜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量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活动,学生可亲身体验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培养地理实践能力。总而言之,这些能力对于中学地理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能力。

三、如何实现中学地理的有效性教学

(一)寓教于乐,提升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每一个新问题都乐于主动探究,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地理教学需要深刻认识的问题。地理学案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通过平时常见的生活场景或者基本常识来进行导入,能够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中去。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又如生态问题,可以通过列举黄河、珠江等的水质问题及现状。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以从平时的生活场景中着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样可以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地理学习。

(二)合理、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结构

篇4

一、遵循相应教学原则是前提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是现代教育改革反思的开端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就要积极遵循以下几个教学原则:首先,认知情感的相互渗透原则。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即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中学地理教学是十分关注对学生认知变化及情感升华的培养的,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要帮助学生借助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认识自然与世界,进而使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其次,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以上这一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改变自己主宰者的地位,让学生走进课堂、把握课堂、爱上课堂,进而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绝不仅是让教师单纯地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就结束了,更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实现学以致用,即将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更好地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就要安排学生亲自搜集学习资料,感悟事物的变化规律,体验人类生活的环境对生命的作用,进而切身体会到地理环境对生命活动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与生命有关的知识。

二、有效挖掘教学内容是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挖掘有利于推进生命教育的地理教学内容是十分关键的,具体手段有以下几种:首先,合理运用教材。地理教材本身包含极为丰富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为此,教师就要充分对其进行挖掘,科学地运用教材开展生命教育,如宇宙环境、大气环境、地质环境等,是蕴含着生命价值的教育内容,同时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如全球变暖、酸雨、南极空洞等生态问题都是因为人类不保护环境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教会学生热爱自然,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资源观与生命发展观。其次,实现教材活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用全新的眼光创造性地看待教学、利用教材,充分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努力展现出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情境性。如学习“大力的热力作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问道:“为什么晚霞是红色的?为什么霜冻会出现在深秋晴朗的夜晚?为什么地球上的昼夜温差要比月球上的小?”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学实现情境化,使理论知识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与世界的“沟通”过程中,发现生命、生活的意义,进而实现生命教育的高效渗透。最后,进行教材延展。拓展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切实地进行教材的延展,对地理知识进行充分地利用,如我国的基本国情、新闻报刊等,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资源,渗透于生命教育之中。

三、优化地理教学方案是保障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要将学生的情感感受、学习态度等看做教学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并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实际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享受到生命体验。中学地理教学其实就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地理教学的快速发展,教师就要切实地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优化,如开展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或结合与地理关系密切的活动、节日等,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实践的快乐。如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践行爱护环境行动;或是在“世界水日”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爱水”为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演讲互动中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像这样,对地理教学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发挥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求知欲的调动下,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地理教学改革的号召下,开始回归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生命的教学,这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价值所在,同时是教学目标的最终体现。

四、结语

关注生命、提高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地将生命教育渗入其中的教学趋势,无论是从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角度去说,或是从时代对生命的呼吁来讲,都是势在必行的。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理教学与生命教育的价值,教师要切实地找准生命教育的着手点,使地理教学能够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关键渠道。

篇5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49-01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其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关注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并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予以真正关注,并未采取有效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均普遍缺乏内部学习动机。在此情况下,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往往较为欠缺。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执教“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地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地球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而要先将该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简言之,即教师不需要凡事都给学生一一细致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完全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往往习惯于包办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中习惯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

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养成的。为更好地实现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高中生科学确立自主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定然会得以稳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语言引导方式,让高中生明确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科学确立自主学习目标。众所周知,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地理学习情况也各有不同。例如,有的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学习不扎实,因此,在制定自主学习目标时,应将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学习纳入自主学习目标。又如,部分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阶段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因此,在制定自主学习目标时应注重查缺补漏。高中生制定地理自主学习目标后,教师应对其一一进行审视,不科学的地方应引导学生及时修改、调整。有了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后,高中生便可依据自主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在制定地理自主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地理教师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角色。

三、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为有效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之后,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以稳步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余时间应积极搜索和归纳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南方地区红壤的特点描述较多,在自主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几个简单的字词对南方地区的t壤特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很容易发现“酸、粘、薄”是南方地区红壤的典型特点。三个简单的字,即将南方地区红壤的特点进行了有效概括,也利于学生记忆。事实上,自主学习方法很多。不同的高中生,他们所喜爱的自主学习方法也往往不尽相同。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自主学习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地理自主学习过程中,高中生需要不断反思、总结,反思自身在地理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自身在地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有益做法。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亦会得到有效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可建议每位学生每周写一份自主学习反思总结报告,在反思总结报告中,对本周地理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可采取QQ流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引导学生在QQ群内积极交流自身的自主学习心得,共同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也应积极对自身的地理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将自身的反思总结情况及时分享给学生,激励高中生更为积极地进行地理自主学习反思与总结。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目标、选择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这里需要明晰的是,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坚持方能得以有效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不应操之过急,而应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作者简介:宋风菊(1968-),女,河南许昌人,讲师,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一、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观念

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认知建立的时刻,而地理又是一门学习难度较高且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学科,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因此为了教学效率最大化,学生也通常是依靠教师准备好的思路进行问题的探究,这也造成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一再弱化,使学生在地理观的形成上迟迟得不到正确培养。地理观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为何物的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降低在地理知识上的学习难度,也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串联,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间的规律性,同时在地理建模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的思考角度。总的来说,地理观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地理形成深刻认识,地理观的培养也就成了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道:“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学习方法的掌握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观念建立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仅能在卷面上取得高分但没有与之匹配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当前是对拥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追求期,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对学生在素质上进行培养的关键,是对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契合。实践能力作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因此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地理实践能力的灵活运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三)能够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前文提到过去由于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导致地理教学理念功利化严重,教学宗旨在“育人”方面有很大的偏离,往往导致最后培养出的人才只能在试卷上取得高分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在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错误教学理念的摒弃,同时我国在初中阶段的新课改也逐渐推出并得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将初中地理的教学重点拉回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并且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实现了教书育人中的“育”字,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建设和思想启迪以及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引领,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引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学生思维角度的引导

教学设计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本堂课的整体走向和具体环节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的重要环节,是对整堂课在流程上的概括,教学设计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对教学节奏的把握,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而要想做好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核心素养做好贯彻把握。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思路以及课堂中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等,以初中地理的教学大纲为整体纲领,细至课堂教学中的话语设计,在其中做好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常会导致在精神上无法保持长时间集中,而地理又是较为抽象难懂且各部分知识点衔接紧密的学科,稍有走神就会使学习节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很好的解决方案。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削弱了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更透彻的理解,锻炼了学生在问题探索上的多元化和逻辑化。

(二)在问题探索中做好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传统的地理课堂上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上进行了较大的限制,在面临问题进行探索解决时对效率的盲目追求也导致学生在思路上基本都是按照教师给出的模板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拓展的极大打压,对于人才培养也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中的渗透也必须贯彻在问题探索解决方面。地理知识拥有较强的逻辑体系,并且在生活中有较多的映射,如果一味地促使学生在固定思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思考和探索,就恰恰丧失了地理这一学科的最大魅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逻辑意识的锻炼正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时也要注重做好对思维拓展的引导。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地理问题进行解决,再结合地理中的知识进行思维上的拓展,有效促进学生在地理核心思维上的进步。

(三)在课堂练习中做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

课堂练习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当堂课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最佳方式,也是每堂课都必备的教学环节,在课堂练习中会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待改进的地方。地理在学科特点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其学科知识虽然运用到问题解决中通常解出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并不代表其在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步骤上也是唯一的,“殊途同归”的情况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并不少见,而过去正如前文提到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受限于课堂时间的紧凑和为了教学管理的方便,常常会让学生按照同一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这种量产化的培养方式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备流程。通过教学来锻炼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其他地理问题的敏感度,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来引发解题方式上的创新,继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想,有效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提高并且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贯彻是对初中阶段学生在地理能力培养上的重视,也是推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地理知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高质量的地理教学对于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有着较大的帮助,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贯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从地理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及用地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提升,由此可见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作为地理教师更要明确认识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价值,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来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贯彻落实,为打造高质量的初中地理课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军宗.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生主体地位回归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4).

[2]杨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7(42).

篇7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一直有被忽视的情况,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要提高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就要认识到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利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地理实验的作用以及发挥乡土教育对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

1. 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注重知识的教学,初中地理所采取的普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大量抽象化、概括化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很难同时进入教学状态,造成师生间思维、知识、技能等环节的中断,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地理教育的教学信息具有开放性,当今科技的发展使新的教学信息的获得对教师与学生来说具有时效性,尤其像地理教育这种贴近生活的信息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入互动式教学。

2. 互动式教学的实践

互动式教育十分强调师生之间与的协调互动,强调实践和创新,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化教育,因此互动式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首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以探索各种地理问题中各种复杂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注重考查学生使用分析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和反思的能力。在解决地理问题时,一方面要进行信息的提取处理,另一方面要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体会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即知识的重组和迁移过程,从而实现互动式教学。

三、注重地理实验

1. 地理实验的重要性

地理实验对地理学科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验的常态课并不多见,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实验较少,除了课时有限外,笔者认为现有地理实验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实验设计与中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地理教学实验可以更加规范。

2. 地理实验的操作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中要求,地理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需要学生从做中体会到的。在教学中,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满足了地理课堂这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实验能够将原理知识呈现为现象让学生亲眼看到,学生在记住现象的同时思考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而学生是真正的课堂主宰者。

四、乡土地理教学

1. 乡土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标注入了乡土地理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他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由于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仍在持续地影响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乡土地理教育除使学生具备若干乡土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参加乡土建设所必需的能力和观念,如与乡土实际结合体现有关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有关的法令教育等。

2. 乡土教育的教学实施

篇8

新课改实施后,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做了新的规定,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当前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网络信息广泛进行传播,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德育的范畴,利用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对于地理教学乃至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本着以德育教育为灵魂的准则,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可以使地理教学把握正确的方向。

一、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基本内容就是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够以牺牲德育知识为代价。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内容讲解尺度的把握,要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有意识地设计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不能将德育教育轻描淡写,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地理教材的每一个具体内容上,所以也不要企图简单的几节课就完成德育教育任务。地理教材中可以联系到德育教育的内容有很多素材是可以用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比如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图片和一些史实影响等,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学地理中我国国情的地理面积和地图形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具体讲解我国哪些领土是失而复得的,同时介绍一下现在仍存在着哪些争议领土,让学生树立起爱国意识,增强民族情怀。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可以通过我国地理教学来激发。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可以让学生们感受的中华民族的昌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同时了解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利用资源较少的现状,让学生深感责任重大,需要肩负起民族兴衰的重任,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分析地理事物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对地理事物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理性认识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辩证关系,理解坚持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物质观的教育,尤其是学习到“宇宙是物质的”、“自然界的物质组成”等内容,突出强调物质观;运动观也应该被广泛了解,比如涉及到地理教材中的“地球的自转”、“海水的运动”和“物质循环”等,世间万物都是在运动的。同时联系的观点也可以从高中地理知识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例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高中地理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很好地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开发教材中的可进行德育教育的部分,看准时机,和学生共同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温习问题。

三、通过亲身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学习地理知识就需要让学生学到可以应用于社会实践以及帮助生活的地理,这也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理念。同时,地理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许多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例子。比如现在我国的几大主要城市,每一个城市都会涉及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可利用资源非常紧张。每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卫星城,人们逐渐搬出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最高;许多城市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系,甚至在解决这其中的许多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正式我们的地理知识,同时在全国各地存在的真实案例都可以放在课本中作为我们学习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乃至于整个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在地理教学时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同样,通过有代表性的、真实性的案例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记忆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地理教学的一个最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设计和体验地理活动中的感悟。比如在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全球定位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汽车中的应用、手机中的应用等,这个应用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GPS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帮助,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的应用,同时也能够掌握好知识。

四、利用榜样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育德之人,其必先有德,这样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够更加明显。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构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的模范作用可以深深地感化到学生,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治学严谨,态度谦虚诚恳,有着很强的进取精神,对待学生必须公平公正,让学生钦佩教师的为人和作风,让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度增加。比如在学习到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支持和拥护,在学生心中树立积极的印象,让学生看到教师热爱祖国家乡的伟大情怀,同时对于具体的知识要客观分析,体现出客观分析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着重要的含义,地理教师必须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把德育教学落到实处,始终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德育教育任务的艰巨性。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分析教材中的有关思想道德的教育素材,把握好地理教学中素质教学的内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争取达到最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田黎鹂.试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教学[J].学周刊.2011(13)

篇9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老师就有以下要求:老师需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在课堂上,运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开发,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更快提高,只有更多的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多更深刻,通过自己进行学习来加深印象,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和改进,学习经验和技能都是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的,一定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让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就是通过实践把这些与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教学结合起来。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的去查找资料,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这样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则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处于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今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4.有利于日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升入高中后地理教学过程存在着衔接问题: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的观点不同,学习态度不同;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内容联系问题;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不同;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的意志力和学习品质不同。因为存在着上述这些问题,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会觉得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则有利于今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前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要明确当堂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准备。利用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解决课上学习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开展针对性学习,在学习难点和重点前做好心理准备。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知识,也可以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取得较好效果,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善于总结过去学习的重点内容,做到课前预习不只包括当堂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

2.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要做到平等,保证课堂气氛的轻松与和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多利用表扬少批评学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要体会学生的思想,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将教材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鼓励每一个学生进行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鼓励学生课后反思

学生的课后反思在学生课后总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反思就是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重新认识课上内容,也对今后的复习巩固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要求教师做好学生课后反思的鼓励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当堂所学内容。可以采取让学生填写课堂所学内容的做法,以此考察学生在课上掌握知识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也可以明确自己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后反思过程中。再有,教师还可以应用评价的做法,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课后反思,可以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时,达到积极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今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质疑的条件。所以,对于中学地理老师来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自己的地理知识。其次,地理教学还需应用启发式方法,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教给学生应该问什么,应该怎么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提问。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但准确性不够,这时教师就需追问学生,引导学生提出准确和深刻的问题,全体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引导中发现质疑方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策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在看到自学的效果后,就会主动投入到自学过程中,可以促使自身提高地理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伟超.浅谈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篇10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课标,使地理教学焕然一新,让平时的地理课堂既有利于师生互动,又能让我们的学生应试胸有成竹,使地理教学这门艺术不留遗憾,独具魅力?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要敢于进行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以下是我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地理创新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尝试一: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养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必修一“月相”这一内容,是作为课外活动要求部分。在课堂上,我针对该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亮面圆的一面的朝向,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由于大多数同学来自乡镇中学,地理基础较差,所以很多同学顿时感到很迷惑。这时候,我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精心设计好的表格,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在天气晴朗的农历上半月上半夜和农历下半月下半夜观察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亮面的朝向,然后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通过一个月的实践观察,大多数学生能直观地发现:农历上半月的月亮上半夜可见,月亮在西半天空,亮面朝西;农历下半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见,月亮在东半天空,亮面朝东。有几位同学经过合作,用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他们对月相的观察结果(如图),很有创意,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好评。

教学反思:月相的变化这一地理规律比较抽象,如果老师没有为学生创设情景,没有让学生进行月相变化的观察实践,而是直接由老师来讲述,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学生直观地发现了月相变化规律,这个收获比单纯的老师讲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于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各抒己见,不必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但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尝试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实践探究能力,能够独立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着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指导高一(2)班某小组确定的《墨江河水质污染问题分析》这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引导他们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和生产实际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很受启发,并在老师的全程指导下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在结题过程中撰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课题报告。

此外,我还与学生共同设计地理小实验,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大气热力环流”,“调查学校家属房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是否正确”等等。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既让学生重温了课本知识,也感受到了自己探究生活现象和地理知识联系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反思: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对实践数据的处理,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性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可以建立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材料,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形成的能力、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及新的知识又由学生很自然地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地理学科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篇11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处理不到位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材处理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从过来的地理教材处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是不注重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准备。在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活动题材,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但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从而就使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三是对教材缺乏正确有效的整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地方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教材之外的资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让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式地记笔记,或是直接在教材上划横线、斜线,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滞后

一是教学手段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这些地区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陈旧,主要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很差,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甚至连教学模型、挂图都没有。二是教学方式老套,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不当

一是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缺乏规范性。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职称晋级等方面受歧视,难以享受到像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一样的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如帮助和激励学生,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佳,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甚至是采取随意打骂等体罚学生身心的行为。由于教师评价缺乏鼓励性,加上评价方式粗暴,极容易挫伤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就会使教学评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与教学评价的初衷相距甚远。三是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书面形式的期末考试和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仅仅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导致地理考试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指导地理教学

农村人们的思想保守落后,认为地理只是“副课”。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重要性。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际意义,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课程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改变家长及社会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根本看法。

(二)引入农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将网络资源或地方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增加教学内容,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可以将有趣的地理史料、逸闻趣事和农村丰富的地理资源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如通过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要求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答常见的地理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供评价效果

一是提高地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必须与其他科目一视同仁,充分使其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多鼓励,少批评,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足或错误,要多引导、多点拨和多帮助和宽容,而不能够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如组建地理行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所在农村地区的地理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建议进行改革地理考试。将学生的地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块,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值,狠抓教学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地理实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即使是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城区教育而言,发展速度要相对滞后得多。从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应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那么如何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呢?经过五年的科学课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合作是科学教师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的捷径。

一、专业知识是合作的背景

什么叫合作?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曾经人们用“深圳速度”来形容中国内地建设速度非常快,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圳教师,也必须以“深圳速度”成长起来,不然就会被淘汰。原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就必须向地理老师请教,因为非自己原本的专业,所以在知识的储备和严谨性等方面肯定不如专业教师。有的时候课程的要求不容你花大量的时间看相关的书籍、上网搜索或认真钻研,另外,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对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来讲,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结果。反之,非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或特点也会对地理专业教师的课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带来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新局面。

二、了解学科的特点是合作的前提

科学课程是学科教学的一个新事物,在教学前期,必须要了解相关地理教学的特点。从2004年起,笔者所在的区教育局连续三年暑期对综合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目的就是为了让科学教师系统了解教材地理知识体系。笔者两年作为主讲教师,让教师了解到科学课程的地理知识主要是自然地理知识,从学生最熟悉的地球开始到与地球相关大气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总体来讲,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科学课中的地理知识呈现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过程,即:图表、文字材料等的感性认识理性分析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结论相关的知识体系知识的检验和应用,特别关注图像的认知与处理。

教师只有了解学科特点才具备学习合作的前提,不了解学科特点将无异于盲人摸象。

三、合作环节多样性是合作的关键

科学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虽然没有大纲那样具体、系统,但它体现的发展性更需要教师通过跨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解决。合作是双赢的,笔者认为科学科中的地理知识教学应该在备课、听课、评课和反思中多方面的合作,这样科学教师的成长会更快。

首先,进行集体备课,由地理专业的老师对一个学期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让非专业的老师明确课本讲的是什么样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采取哪些教学手段等。有了预备知识,非专业老师心里就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

其次,非专业教师要虚心地听取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这些地理知识的,毕竟“隔科如隔山”。在此过程中非专业老师模仿他人的教材处理方法,比如教师以地球仪为太阳,以自己为地球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在公转,既形象又直观,但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可以怎么改进?

接下来就是评课,在此过程中非地理专业老师可以对地理专业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授课教师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在这种合作中不但自己可以进步,而且可以让非地理专业的教师能够在同样的课型上得到极大的改进。另外,老师之间也可以个别评课,但要毫无保留、一针见血。笔者觉得这种交流可以使非专业教师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最后要反思教学,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自己首先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并与专业的教师探讨改进的想法和措施。比如演示影子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粘在黑板上的火柴,这个活动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如何给学生讲光的直线传播呢?这又是物理专业的问题,物理专业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与地理教学方法相比较、改进、整合,这样又可以促使地理专业教师的成长。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做到“教学相长”,使自己在非地理知识的教学能够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通过上述的几个过程,经过笔者学校近五年的实践,非地理专业的科学教师都能够将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这无不得益于学校科学科组教师的合作,它成为非地理专业教师在科学教学上成功的捷径,也促成了“大家搭台,好戏连台”的教学新局面。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一个组织若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合作学习,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尝试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便可强化及扩充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并改变整体组织行为,增进组织的适应及革新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合作有改善教学系统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促成教师更快专业化的功能。

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与同事进行共同合作。合作可以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开发教学资源。这成为新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捷径,这个捷径不仅仅在地理教学知识与技能成长方面有效,而且在其他专业上也是行得通的。

参考文献:

篇13

一、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困境分析

就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看,呈现出了很强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特征。从教学大纲多年以来的演变角度看,建国初期要求教育体系培养出一幅社会作为主要宗旨和目标的教育指导方向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综合发展为主要表现的教学目标。这种变化标志着我国的教育目标从为国家服务向着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转变,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也必将服从于这种转变,体现其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虽然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体系之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得到确立并得到一致认可,但是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地理本身的学科特征以及其在教学内容体系中相对的独立性,都导致了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并未能够完全走出僵化处境。

首先从教学材料角度看,课本仍然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依据和工具,但是对于当前的学生学习和能力塑造需求而言,单纯的文字和静态图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并且对于地理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所降低,这在当前这个竞争的大环境下必然不再适用。虽然多媒体的引入给予了教学活动以无限的可能,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领域,情况却并不容乐观。即便是在资源丰富的互联网上,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素材仍然十分有限,高中地理教学举步维艰。

其次从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来看,传统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核心的形式并未得到任何改变。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在争夺着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的争夺战之下,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充分重视课上的教学时间,因此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都围绕效率展开,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最多的知识。而这样的动机直接导致了课堂之上信息的单向流动增多,即教师认为教学活动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课堂之上的讲授和说明。这便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难以走出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二、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有效性

通过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窘境分析,可以看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教学活动展开的效率,它不是单纯追求教学活动向前推进的速度,而是将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衡量依据的一种新型教学指标。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室朗读教材和单纯指出教学重点,即便是再快的教学速度都不足以称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反思,切实找出教学的真正需求并且对当前的教学活动加以改进。

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虽然高中教学面临着很大的高考压力,但这个教学目标仍然应当以我国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作为主要参考,即应当以学生自身素质的建设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指导方向,并且以高考作为重要衡量手段。只有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才可以避免任何的无用功现象发生,任何将通过考试是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活动,都是我国教育发展方向偏移的表现。

其次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地理学科同样存在起自身发展的思维特征,对这种思维特征进行掌握,是切实建立起学生素质的重要准绳,同时也是能否顺利有效地在高中阶段展开地理学习的重要保证。有鉴于此,教学应当更多向学生展示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而不应当单纯向学生展现相应的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考虑为学生构建起相应的情景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展开因果层面的逻辑推导和思维,并且注重通过这种逻辑推导和思维活动来塑造起属于地理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毋庸置疑,这种思维方式的构建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和地理学习的顺利展开必将大有裨益。

最后,必须重视评价这个教学环节。学习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出现,其效果同样服从于相应的激励理论。根据马斯洛激励层次理论不难发现,像要切实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激励,不仅仅需要用分数、经济等激励手段,更应当采用认同、赞扬等相应的精神层面的激励手法。这些手法相对于其他激励方法而言更具实效性,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分辨出正确的行为方向和方式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辨别出最为有效的学习行为。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