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高中政治知识点,对政治学、哲学知识框架体系掌握更透彻。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传统政治教学采用的是原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填鸭式”教学,主要以完成教W任务为出发点,不利于学生强化政治学习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
一、思维能力的分类
高中政治的抽象性决定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以下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把握能力,丰富课堂,使政治课形象、生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政治的兴趣。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
根据高考考纲,选取高中政治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分析能力越强,解题效率越高。现行人才选拔体制――高考制度制约了学生政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缺乏分析能力,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并不透彻。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些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不完全深入,缺乏深刻的见解,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产生积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在掌握的知识前提下,基于基础的知识点思维,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分析,提出创造性想法。这种创造性想法是一种更深刻的见解,是上升到一定层次的想法,是比分析性思维更高级、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是经过知识积累后期形成的思维。教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用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环境。
(三)实践性思维能力
政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因此培养实践的思维能力,是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实践的思维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发散思维,形成总结性思维。课堂上对此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抽象性知识的掌握。知识被赋予实践性,学生能迁移学习。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经验越多,对知识的拓展越有宽度和广度。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运用概念解释法。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一个知识体系,是由抽象性知识构成的,知识的最基本反映是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最基本、最本质的反映,对概念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对概念的理解能激发分析性思维,有的概念在字面上具有相似性,对相似概念进行分类学习,总结不同点和相同点,本身就是一种分析性思维的学习。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楚地解释其概念,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中发散思维。举例来说,高二政治必修三教学中,对“民族”这一课题的学习,首先对“民族”这一概念学习,民族概念教学要从民族的基本特征开始,然后讲解民族的发展到民族的壮大这一历史过程,接着对民族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如部落、氏族,进行比较分析教学。第二,线索式教学。高中政治课不仅注重个体概念教学,还时刻对学生灌输系统性的知识。高中政治知识具有连贯性,理论体系的教学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马克思体系是最基本的理论体系,教师在对每个知识的讲解中,时刻传输马克思理论体系轮廓,把灵活地运用到课堂内。政治学习围绕马克思理论体系,既方便理解又能解决分析问题。第三,比较法教学。抽象性的相似概念,需要进行比较才能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的特征时,市场经济的四个特征,即平等、竞争、法制、开放,通过分析比较各个特征的具体体现,通过市场交易出现的现实行为反映各个特征。同时,通过四个特征学习联系资本主义市场,从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对比教学,寻找差异,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鼓励学生创造创新个体。政治学习不仅是对概念和理论的把握,更要发现知识点背后的人文主义光芒,只有政治知识富于人性化,学生才能感受到政治中哲学的智慧。可以通过演讲、播放短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教育等。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短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历史感、责任感,才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通过浓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的传递,学生将这种情感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动力,转换为探索知识的创造性思维。第二,不否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学生对传统思维的否定,追求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异思维,这种求异思维通常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越强烈,老师越应站在教辅的角度,通过扶正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举例来说,哲学的辩证知识点教学中,选择传统意义上的真理作为教学素材,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学生对此“真理”提出异议时,善于倾听学生发表的驳斥理由,从而对学生传输辩证知识的教学。第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哲学的学习具有抽象性,知识富有生动性,才能加深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在看得见的素材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建设,创造新的概念形象。对课本内的白纸黑字的抽象概念想象出更贴切生活的具体形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情景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进行想象,即使与理论相悖、矛盾,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对原始概念理解更深刻。
(三)实践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性的思维指不仅在实践中联系理论,还在实践中联系理论之后总结实践性思想,提出实践性的思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第一,以导学式的常规课为主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最基本的实践是对考题的解答。在课堂上,对政治考题进行解题能力的分析,判断学生积累的知识是否具有实践性。构建导学式的常规课堂体系,在这种常规课堂体系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政治学习的难点,运用联系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思考环节加入现实中的人和事物,通过实际现象和事实加深对自学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确定实践的目标,并探索实践方法,模拟实践效果。第二,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主动式的活动课。活动课中心内容是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采用富有实践性的活动形式,不仅培养学生对理论实践的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这种活动课以丰富学生经验和积累实践真知为目的。哲学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活动中设计需要解决问题的环节,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哲学的理论知识,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哲学的实践性。模拟实践教学对教师具有挑战性,对活动课的把控是最重要的,保证学生在实践课上不偏离主题轨道,维持课堂正常秩序,活动形式的编导要科学合理,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的魅力。
结语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学的需求,开展素质教育并非一味灌输知识,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高中政治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并在学习思想政治中不断提高各种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静.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4(8):135.
[2]赵国民.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考,2014(6):94.
[3]王远.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旬刊,2016(9).
篇2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要求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中,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高中政治课堂能够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育人”要先育“三德”,即做人之德,做事之德,立身之德。做人之德,就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作准则立身做事;做事之德,当以事业心和责任心为核心,这是至关重要的;立身之德,就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追求发展追求自我完善。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应承担起这“三德”教育的责任,做好对学生“三观”教育的正确引导,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立身,让学生能够辨证地分析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而不是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以后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重视道德教育。“正人先正己”,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自己要独善其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做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做一名传授知识,传播思想的教育家,做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德育目标作为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注重对人生信念的理解。笔者在进行高二《哲学与生活》模块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把知识点分成块,每一块知识设计一个主题,进行主题化教学,如,理想信念篇——认识的过程,爱国主义精神篇——实践与认识,生命的意义篇——实现人生价值,人与自然篇——世界的本原及社会发展规律,学业与事业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等。把每一块知识所选用的教学资料都形成一个教育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次,教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德”教育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三观”教育,因此高中阶段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信念才是高中生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才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在他的读书时代曾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信念,激励自己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要教育当代高中生有一定的时代使命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东西而功利地学习。面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更加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我们政治学科的课堂,发挥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最后,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道德教育渗透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以点到线,使德育目标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抓住学科基础知识这条线,落实基础知识,两条线平行进行,既互不干扰,又相互照应,相得益彰,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笔者在讲《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课时,选用的了当前大家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中日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日本将国有化引起国人强烈愤慨……,首先给学生们观看了一段相关视频,然后层层递进地提出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定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渗透了德育目标,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我发起倡议:当代的高中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坚定了学生的学习信念。整节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学生们的情绪也先是由于观看日本对中国人的残害视频带来的低沉到最后激发爱国热情的高涨,这节教学效果非常好,原本一堂枯燥的哲学课不再枯燥,不仅仅是哲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很好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每个学科的任课教师的职责。当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还可以在教学中引用一些经典名人传记等教学素材,丰富的教学素材发挥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找到心灵的鸡汤,明白人生的意义,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胡金星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篇3
首先,要将学生置于生活中,结合他们过去十几年的经验以及知识的累积,帮助他们融入政治。同时,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话语,为他们点明要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其次,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紧紧抓住课本上的抽象概念来一遍遍讲授。要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与同学们共同看新闻,一起探讨国内外的政治新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最后,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小组讨论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
将生活与政治相结合进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政治信息,从而提高政治的学习成绩,又能使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生活。
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哲学、教育学及心理学依据
1.哲学依据。
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治课作为一门教育课程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是具体的。大量的生活经验才总结出了我们的政治课程,〖HJ1.9mm〗尤其是高中政治课程,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教育学依据。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列宁也讲:“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所以,教育向生活回归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政治素养的形成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形成,它离不开生活当中的活动与人的交往过程。我们所倡导的是让学生占主导地位,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到对政治的兴趣所向。
3.心理学依据。
认知学派研究认为,认知就是意识的加工,在其基础上进行信息获取、处理、转化,然后储存,最后信息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认知。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生活认知,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全面认识生活与政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叛逆期,他们正在逐渐学会批判地看待一切事物,心思更加敏锐、敏感,因此他们更喜欢进行争论,或者独立活动。这样的心理因素也更有利于我们学习政治,高中的政治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
篇4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的经济知识、政治知识和哲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那么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大大降低,学生也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我谈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对策。
一、以良好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俗语同样适用于高正教学因而政治老师讲好每节课的开头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初步调动起来。据一项调查显示: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开始认真听讲那么学生普遍会认真听下去下,如果课堂的一开始不注意听讲那么整节课都不会集中精神。因而政治教学中政治老师应该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设置良好的导入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教师可以通过选用与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或音乐等来导入本节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如果政治老师步入课堂时精神状态不佳或没有设置良好的导入语,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严重挫伤。例如,高中政治教学中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时候,可以通过相关成语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集腋成裘",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哲学原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以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导学生兴趣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由于喜欢该位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讲解的课程,如果不喜欢或害怕这个老师从而就会对这个老师讲解的道理和知识感到厌烦,这也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在课堂上的表现。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那么学生会对这位老师讲解的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因而一个政治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亲切感。例如,政治老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提问环节、交流环节等来多与沟通关于关于经济、实时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多接近自己,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
三、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政治课堂中讲解的主要内容就是党的理论和方针,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些知识所具有的特征是含义深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候应该充分利用便利的多媒体条件,从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物事迹出发,展示给学生生活中实践这些理论的鲜活例子,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感情。例如高二政治中有一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老师应该仔细阅读其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途径从而选择社会流传的优秀人物事迹。例如,可以选择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最美女教师》的视频资料:她为了救学生用自己年轻的身躯推开了学生而自己却遭遇不幸,感人的视频资料相信学生都会受到启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变激发学生奋进的力量。再例如,在讲解哲学部分"世界是物质的"这部分内容时,政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害人的视频材料来使学生相信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一切歪理邪说在真理面前都会褪色。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避免出现迷信心理。
篇5
一、师生互动内容具有限制性,缺乏情感交流
据研究调查显示,大部分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都十分生硬,互动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甚至有些老师以提问知识点、概念的方式作为一种互动,殊不知这往往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学生厌倦概念的背诵,对于这种“抽查式”生硬的互动还会产生抵抗心理,最终沦为被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知识的传播不能脱离情感的浇灌,教师和学生探讨的问题更应该融入老师的精心准备,使师生互动的过程更具有教学意义,而不是随心所欲、简单粗浅地提问。
二、师生互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根据近年来政治课堂的表现,发现大多数老师仅仅采用问题式互动,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长期以来没有什么特色。其实,政治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容纳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哲学智慧和做人之道,教师们可以放宽思想维度,多多创造一些不一样的情境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实践中学得“真理”。
三、师生互动对象缺乏公平性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这往往又肤浅地与学生成绩挂科。不仅仅是在政治课堂上,许多教师倾向于把更有价值更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好学生”,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差学生”,未免有失公平,同时也剥夺学生一起思考的权利,脱离师生互动最基本的原则。相反地,师生互动更多地应该考虑大局,给予每个学生机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有时给“差生”们一些更多的鼓励是极有必要的。
针对以上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我将提出几个可行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四、精心准备课堂内容,促进情感交流
政治学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除了复杂的政治、经济知识外,还有充满哲学理论、深刻抽象的价值观的渗透,因此,政治老师们一定要精心备课,多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化抽象为具体。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习之余多多关心时事,关注国家政治大事,而不是做“书呆子”,这样能将所学的政治知识与实际接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师生互动时老师也能有的放矢,促进互相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在讲授“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这一章时,我会用课件播放一个视频或展示材料,以主席的一段讲话为材料,让学生以这一章的知识分析,从而实现师生互动。
五、组织课堂活动,鼓励自主探究
无论是哪门学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都不能丢。教师要发挥创新精神,组织各式各样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以所学的知识为背景,从活动探究中不断体验、检验真理。下面我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为例,展示课堂设计的要点: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与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分析价格的变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活动:主题: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
将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走访各大超市或是走进居民家庭,或是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个是以超市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一个是以路人为调查对象,以调查结果为背景,提出问题:(1)张明为什么在冬天购买凉席?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2)徐静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智能手机,却非要等降价再买。”你能给她解释一下吗?(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肉、牛肉的人都多了。”为什么呢?能否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学生分组讨论)
高中生课业负担大,政治课需要记背的知识点又多,教师应该把握机会,改善上课“教师一边倒”的模式,精心准备内容,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有效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效率。
篇6
2.为了改变这种应用状况,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保证其积极探索
进行动手实践,保证其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及其获取,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学模式特别注重的是活动式教学。很多教师往往进行片面化的教学,认为单纯一节课的活动越多越好,比如,仅仅进行活动、讨论、发言等这几个步骤的重复,进行案例的统一性的教学,比较流于形式,从而不利于课堂活动的良好开展,从而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的麻烦,不利于学生的相关知识及其能力的掌握。新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其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相关学生活动的开展,这些活动式辅的活动,更倾向于学科课程、学科教学的辅助。从心理学因素来看,高中生的心理与小学生及其初中生的心理是不同的,高中生的心理比较成熟,其思维比较深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仅仅为愉悦学生而愉悦学生,也不要仅仅因为讲课而讲课,需要让学生深入的轻松,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问题的思考,保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行其过程及其方法的体会,保证其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的树立。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仅仅是一个步骤而已
但是其重要性确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技巧的应用,进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进行学生相关问题的回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高中政治新型教学体系的健全
1.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解释。
进行课堂概念、原理等的深入学习及其讲解,可以进行举例法的应用,进行难懂道理的转换,保证学生的深入了解。教师需要进行多种手段的应用,进行学生感性的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的了解,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进行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增加,进行学习气氛的营造,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比如,比较常见的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其正确表述,可以说成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需要进行错误的正确认识。为了克服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必须在某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强制性的记忆,进行学生的政治思维的训练。
2.在实践教学中,哲学的词语含义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用语、文学用语存在很大的差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情况,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解释及其分析。比如,在进行唯物史观的学习过程中,针对人民群众的概念,有的学生提出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历史必要性,他们属于人民群众吗?教师可以抛出上述观念,进行学生人民群众定义范围的界定,所谓的人民群众就是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或者没有留下明显痕迹的人,如果是某些标志性的人物,比如拿破仑,他就不是单纯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群众。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资料的搜集,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及其动脑,比如,针对5年高考3年模拟这本书,教师可以详细介绍一下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及其事例,让学生更加轻松的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要选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起到高中政治学习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遗失发票是否丧失维权资格”等等学生喜欢的内容,既联系了教材,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引导学生看新闻、看经济节目、看经济纠纷案例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7
一、 把生活带入课堂教学
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贴近并回归生活,这样就能使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鲜活生动形象起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比如学习“生产与消费关系”时,我们可以引用连续剧购物成为流通领域的话题,如《咖啡王子1号店》的播出,带动了购物的销量:咖啡,咖啡机及相关的很多产品。《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的播出是饼干系列产品销量猛增。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学习“抽象的哲学常识”时,我们就必须列举很多例子,如果这些例子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抽象空洞、枯燥乏味的观念。
要做到把生活带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就不仅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如腐败、偷漏税之类消极的东西,反而还要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从正面加以引导,使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从思辨中感悟真理,提升认识,扬善抑恶。
二、 创新课堂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
我认为,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其首要出发点,就是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态度和对于教学思维的理解。在如今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已经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听。
这种模式的转变,首先就要转变授课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发散与创新教学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性地建设新思维的课堂。这种课堂不再是师生固定角色,而是在课堂上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在时间允许下,学生可以把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或是知识点的理解说出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也能对授课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契机。总的说来,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打破固有模式,创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资源配置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已经会让政治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了,但是高中政治的知识点相比于其他科目仍然略显单调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课件与案例就可以应付的,授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不要觉得课件等貌似偏离知识点的课堂内容是浪费教学时间。我们要明确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如何能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点。所以,课堂教学,当以引导学生们接受知识点为重,不要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当作摆设。
另外,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间应当优化资源配置,互相交流心得与观点,这些都是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与此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尽可能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们上政治课的欲望。
四、 培养课堂教学氛围,优化互动模式
上文已经提到过,授课教师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式,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但思维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固有模式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这种思维转变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着重培养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总的说来,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局面。但这种局面是需要长时间构造的,尤其是学生这一环节,面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单调与其他课程的压力,学生极易成为被动接受和不得不接受知识点的局面,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调动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依靠某一次的课堂提问或是偶尔的互动,而是要每时每刻地进行教学互动。而教学氛围,就是提供这种教学互动的基本保障。授课教师应当形成一种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应当尽可能让学生们接受并逐渐熟知。
篇8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试图掌握某项技能或者知识,培养兴趣,参加这项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积极求知的欲望。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那么他的能力能够发挥到80%以上,然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却仅仅发挥20%,学习也是一样。假如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或知识点不感兴趣,不但会遏制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动性和活跃度,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
首先,善于旁征博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法,借用能够让学生身历其境的实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思想政治方面的课程比较生涩、趣味性不足,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思维情景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统一,学生经常会发觉这样的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创新就更谈不上了。比如,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教材中的哲学知识时,就可以通过通俗的方式讲解书本知识,把一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口口相传的哲学道理,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情意绵绵的民谣,优美动人的音乐,妙趣横生的谜语,发人深省的漫画,还有国内外比较重要的大事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长久活跃的状态,增强求知欲和大跨步的创造能力,为学生创新进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其次,设置疑问要求学生回答,鼓舞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回答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是够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法,擅长在每个关键时刻给学生设置问题是老师的一把宝剑,创造学习障碍和难点,从而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在头脑中迸发,鼓舞学生追寻真理,在自主发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创新和思维的习惯。上教育思想课时,教师可以融合教学内容选一个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这些好的学习习惯都对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只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备课,不拘于格式,大胆创新和开拓,最终使学生在课堂上迸发最璀璨的火花。
三、教导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同时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篇9
要做到把生活带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就不仅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如腐败、偷漏税之类消极的东西,反而还要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从正面加以引导,使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从思辨中感悟真理,提升认识,扬善抑恶。
二、创新课堂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
我认为,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其首要出发点,就是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态度和对于教学思维的理解。在如今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已经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听。
这种模式的转变,首先就要转变授课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发散与创新教学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性地建设新思维的课堂。这种课堂不再是师生固定角色,而是在课堂上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在时间允许下,学生可以把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或是知识点的理解说出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也能对授课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契机。总的说来,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打破固有模式,创新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资源配置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已经会让政治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了,但是高中政治的知识点相比于其他科目仍然略显单调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课件与案例就可以应付的,授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不要觉得课件等貌似偏离知识点的课堂内容是浪费教学时间。我们要明确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如何能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点。所以,课堂教学,当以引导学生们接受知识点为重,不要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当作摆设。
另外,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间应当优化资源配置,互相交流心得与观点,这些都是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与此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尽可能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们上政治课的欲望。
四、培养课堂教学氛围,优化互动模式
上文已经提到过,授课教师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式,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但思维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固有模式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这种思维转变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着重培养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总的说来,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局面。但这种局面是需要长时间构造的,尤其是学生这一环节,面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单调与其他课程的压力,学生极易成为被动接受和不得不接受知识点的局面,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调动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依靠某一次的课堂提问或是偶尔的互动,而是要每时每刻地进行教学互动。而教学氛围,就是提供这种教学互动的基本保障。授课教师应当形成一种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应当尽可能让学生们接受并逐渐熟知。
教学风格的养成,极易推动培养教学氛围的形成。而这种教学风格,就犹如一面旗帜,让学生感受到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更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同时,互动模式也要开拓思维,进行革新和转变,进行更深的优化。互动模式不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么简单,互动不仅要存在于课上,也要存在于课下。为了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仅仅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是不够的。授课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们的联系,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并为下一次课堂教学做下铺垫。授课教师应当以学生接受知识点为出发点,以长期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种独有的教学风格和长期的教学互动。这些,对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课堂质量是有推动作用的。
参考文献:
[1]薛丽高中生政治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7)。
篇10
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趋势——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高中学生处在认知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成为学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构建政治生命力课堂
1.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书本,报纸、电视和网络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等得到的信息,学生有时候不能马上消化,有的学生会把这些信息带进课堂,可贵的是,在这些信息中有很多都涉及教材的重要知识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或学生就要积极地搜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特别是通过网络等工具,搜寻一些最新的时事要闻。可以让学生自己评论,然后大家评,最后老师根据教材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思考的好习惯。
2.使用比喻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喻是汉语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对某一事物使用跟它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说明和描述,从而使其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针对比较抽象的原理、概念,可以通过比喻增强其趣味性。比如,在讲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时候,可以将其比喻成“量体裁衣”。将生产比喻为人的身体,将生产关系比喻成衣服。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高不断增长,衣服也应该随着身高变化不断调整尺寸。这也就能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3.高中政治教师个性特质要求的激励培养方案。
务实和灵活是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必备的个性特质。这一个性特质要求的激励和培养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自己和学校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从政治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企业中的员工。它具有更强的责任性和公益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希望,对一个学生教育的失败会影响几个家庭和几代人;教师承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社会的兴旺、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中学政治教师更是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职责。这份特殊的沉甸甸的责任是教师进行自我激励的不竭动力,会促使中学政治教师不断自我发展,培养自身务实和灵活的气质以更好地适应中学政治课的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的激励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身的发展进步,仅依靠良心和道义来维持的职业是难以长久的,学校对教师必须有系统的激励培养方案,这是成功教学的更有力保证。对中学政治教师务实、灵活气质的激励培养,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和措施:
(1)学校应向政治教师明确这两种气质对政治课教学和德育目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工作目标的明确可以提高工作绩效,只有认识到务实、灵活气质是合格政治教师的必备素质,才会有往这方面发展的强烈而持久的动机。这就是由认知引起需要,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带动行为的真理之路。
(2)学校对政治教师务实、灵活的气质要求有明确的考核和度量标准。气质可以由行为反映出来,务实、灵活的气质反映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就是看其教学内容是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是否灵活恰当。测评考核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学校组织学科专家、学校领导组成考察团,定期或不定期地听课检查;二是学生对政治老师教学效果进行不记名的测评打分;三是政治教师自己的反思和审查。这三方面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相信会有较公正的评判。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标准明确,利于教师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是奖惩的标准,不然,“干多干少一个样、千差干好一个样”,必然会挫伤教师进步的积极性。
(3)学校可以采取专门培训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政治教师的务实、灵活气质进行优化培养。一方面提高其政治理论和教学理论修养,使政治教师可以由内而外地表现出这样的气质。另一方面参观访问政治教学卓有成效的名校,取经学习,借鉴间接经验。
篇11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为例,每一单元可以用如下的“一句话”来概括。
第一单元: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这个作用一方面是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一方面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横纵两条线,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文化传播,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但是无论是传播还是发展都不是照搬照抄,其实质是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她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我们的文化生活有喜有忧,因此,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可以用每个单元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就更简单一些了。
如《政治生活》可以串联为:国家公民与政府,人大党与民族宗教,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
《生活与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串联为:物质意识和规律,实践认识和真理,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主体,价值、价值观、判断选择与实现。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勾勒出基本的框架体系,便于及时回顾与复习。
高中政治课中有很多枯燥的理论,如果仔细揣摩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可以用很通俗的语言来表述,便于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很多繁杂的体系,总结为一句话、一首小诗,有时尽管语言并不是那么的优美,但是学生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过目不忘,可以极大地减轻背诵的负担,赢得学生的喜爱。
以《经济生活》为例,我把前三个单元的知识概括总结为首尾相连的这样一首小诗:“商品货币为消费,消费不能没生产,生产需要人和厂,厂里分配要公平,公平分配靠财政,财政收入靠税收。”
然后稍作解释,指出“人”是代指劳动者,“厂”代指企业,再分配需国家参与,而资金需财政解决,这样一解释,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而且很难忘记。
在指导学生掌握考试答题技巧时,我曾经根据自己的经验,编写了两首打油小诗,很受学生喜欢。一首是针对选择题的,诗曰:“三分靠技巧,七分靠知识。平时多背书,考试多排除。抓住关键词,排除干扰项。涂卡慢慢来,千万别慌张。”
另一首诗是主观题的答题技巧,诗曰:“原理写在前,材料紧跟后。原理靠背书,材料试卷中。抓住关键词,千万别写偏。”
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处处注意课堂语言的精炼。特别是政治教师,我觉得语言更应该简单、易懂、富有亲和力。
篇12
高中政治课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活动设计”比较多,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把教学内容活动化的理念。就《生活与哲学》这个模块来说,涉及到的活动设计达到90多个。那么,如何认识、处理、使用好这些活动设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笔者在教学中的粗浅看法。
一、忽略或者干脆不用
有些活动设计比较陈旧,不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政性,就可以干脆不用。比如,教材第23页的探究材料,其中有些内容比较难,不符合高中生的思维认知,就可不选用。再如,教材第35页的第一个探究材料,有些内容比较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不利于高中生思考,也可不选用。
二、重新改编以后再使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活动设计进行重新改编再使用,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比如,教材第58页的两个探究材料,一个说的是木桶,一个说的是宋代人冯湛造船的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我在备课时,结合学校的“五一运动会”,让学生思考探究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班如何报名参加运动会的项目才有可能夺得团体总分优势?另一个是接力赛中怎样选拔运动员、怎样组织每一棒就有可能获胜?这两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会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自然而然参与热情就高,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直接采用
有些活动设计,如支撑教材观点的,可以说是教材素材之一,就必须要选用。比如,教材第20页的两个探究材料就属于这种情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探究四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可以掌握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然材料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必须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活动设计就是知识点的补充和完善,也要直接采用。比如,教材第13页的的两个活动,其中孟子的话就是考察的知识点,用来考察主观唯心主义;朱熹的话,也是会反复考察,所以学生要有意识地记忆,知道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四、更新完善以后再使用
时代在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也在进步,所以对有些比较陈旧的数据、资料、人物事迹更新以后使用效果更好,也能更好地体现这门课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学生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教材第94页探究材料二说的是好民警邱娥国的先进事迹,我在备课时换成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罗阳的先进事迹,学生比较喜欢,一则时间贴近学生,二则学生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有所了解,容易认同教材的观点。再如,教材第105页活动设计――她的成功之路,我用西北师大附中自强不息的好学生刘大铭的事迹做了更新完善。因为是同龄人,学生们更能认同刘大铭的事迹,更能明白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五、拓展以后使用
教材第48页的活动设计是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后,各国并没有停止对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追求,让学生明白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但是我在备课时,并没有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了资料。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学生都会陷入思考,他们自然明白,既然追求真理永无止尽,那么就要学会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再接再厉!这样对学生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他们自己思考获得的认识,比教师直接“灌输”的要起作用得多。
篇13
一提到思想政治课,大多数人都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内容抽象空洞、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怎样才能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改变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
1.把生活带入课堂教学
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贴近并回归生活,这样就能使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鲜活生动形象起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比如学习“生产与消费关系”时,我们可以引用“大长今滚动韩国经济”的消息:据官方统计,2005年4月,在《大长今》的热潮下,到韩国旅游的香港人较去年同期增两成。即使不能亲到韩国,在香港街头,也有很多韩国食品店大张旗鼓推出“长今餐”,服装店售卖韩剧中不同角色的服装、洋娃娃等各种玩意儿,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学习“抽象的哲学常识”时,我们就必须列举很多例子,如果这些例子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抽象空洞、枯燥乏味的观念。 要做到把生活带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就不仅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如腐败、偷漏税之类消极的东西,反而还要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从正面加以引导,使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从思辨中感悟真理,提升认识,扬善抑恶。
2.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方向
2.1 明确教学目标。只有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够打破瓶颈,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意义。对于高中生来说,进行政治社会化是成长路上必须的一环,也是成为社会公民的必要环节。世界许多国家的德育课尽管叫法不同,其目的都一是为了建立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理想社会,使青少年关心国家,认同社会,以国家利益为大前题,积极负责地参与社会义务。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树立现代民主、文明的意识与精神,继承科学的政治理念,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2 归纳知识体系。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大知识体系,涵盖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商业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有着清晰的脉络分枝,德育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样一个宏观窥探中,教者和学者都不容对其小视,才容易做到德育和智育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既有分,又有意。
3.让政治课堂充满时政魅力
时事政治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政治课结合时政教育,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那么如何让时事政治与课堂巧妙地结合呢?
3.1 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要闻。 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在新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要闻后,我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开展新闻会,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也使学生自己口头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人格魅力
4.1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范围,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都在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将为各国的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设法予以清除。中学政治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适应信息社会教育改革的需要,加速自身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为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