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习小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商管理学习小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商管理学习小结

篇1

1、接送70中教师。这学期以来,接送教师50余次。每天6点多出发去70中接赵老师,吴老师,(有时候接沈校长)再到北二环接王让平老师,之后返回学校。准时准点,无一次迟到或意外。

2、学校活动的拍照录像。这学期学校活动拍照的共19次,还有部分教师照片以及学校外景拍摄,学校买了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拍摄了很多照片以及录像,并做了宣传视频发到网上,公众号。

3、网站及公众号。这学期给学校申请了新的网站,以及公众号。现在在用的共有2个网站,以及2个公众号。这学期学校变化很大,网站学校动态、照片改版已经更新,并持续更新。公众号基本每天推送学校最新的动态和伙食照片。

4、中学部和小学部修网。给中学部新安装了两条宽带,维护修理数次。给小学部每个办公室维护拉通网线。给3楼网络招生部接通电脑,拉通网线。并维修10余次。

5、维修电脑。这学期给各位老师以及门卫维修电脑几十余次。其中包括重装系统十余次。开机硬件维修,帮助老师清理病毒,修复软件。

6、小升初的网络报名。给六年级的学生网络报名,联系家长,沟通信息。

7、中考摇号。这学期临潼的中考摇号在咱学校,联系教育局领导,去西安培训,准备机器,认真落实摇号工作,保证工作的圆满成功。

8、这学期去教育局开会4次。管理更新学校教师系统。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其任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半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经过半年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篇2

(一)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工商管理学科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知识的学习者则显得视野太过于狭隘和眼光不够深炯。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的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那些教材上的相对比较系统成熟管理学知识,而对管理学理论发展前沿则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他们把精力放在管理学知识“是什么”(what),而不是聚焦于“如何”(how)发展和创新管理学理论。又如,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对创业实践跃跃欲试,但对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却不感兴趣,管理学知识的应用就更加无从谈起。缺乏管理理论指导的创业实践是盲目的,而且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这样的创业实践需要承担更大的商业风险。

(二)痴迷于典型企业案例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主要是指教学者以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案例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对案例材料进行判定、分析和研究,揭示案例中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很适合于教授工商管理学课程,并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然而,高职学生片面强调案例的重要,忽视理论知识学习,这导致他们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缺乏理论依据。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流程管理》时痴迷于单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并认为管理学教学和研究必须要有单案例分析,完全没有意识到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存在。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很长的篇幅,而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使用太多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二是高职教师的科研水平相对不高,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比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分析。

(三)纠结于数学公式推导

质量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质量管理》课程时,会遇到很多有关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数学公式,而教科书上也没有给出如何推导这些公式,因此他们就往往纠结于数学公式的推导。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加上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没学好,这导致他们在学管理学专业课时出现的数学公式感觉很陌生。由于高职学生不知道这些数学公式是如何得出的,而且这些公式相对复杂,这使得他们对后续的数学公式在管理现实背景下的应用失去了兴趣。如果说数学专业的学生侧重于数学公式的推导的话,那么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则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公式的应用上。

二、纠正认识偏差的措施

在发现高职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后,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帮助学生们纠正偏差,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主要促成以下思想认识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造、从案例分析到数理统计和从数学推导到公式应用。

(一)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新

知识学习者是理解和记忆知识,而知识创造者则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管理学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高职学生不应仅停留在管理学知识是什么的问题上,而应该关注如何创造知识。教材一般反映的是较成熟的理论,而最新学术期刊一般能反映本领域前沿、热点和新的理论成果。因此,笔者建议高职学生应该到图书馆阅读一些权威的学术期刊,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高职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撰写文章和教材,而不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读者。

(二)从案例分析到数理统计

尽管案例教学法在丰富教学内容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把管理学真正从艺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还得依赖于数理统计分析技术来证实研究结论的一般性。因此,高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一些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比如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高职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面向操作层面的课程,诸如“生产运作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会计、电子商务”等,教师应该用大量的图表来进行讲解和过程分析;涉及到数学方法时,应有现实背景丰富的例题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方法和技能;面向决策层面的课程,诸如“战略管理、技术战略”等,教师应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从数学推导到公式应用

篇3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一所民办三本院校,近年来其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能正视与一、二本高校的客观差别,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改革与创新,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建设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1 实验室建设与升级工作完成

2012年5月,我院工商管理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并对原有的“ERP物理沙盘实验室”进行了全电脑化、网络化升级改造。同时,学院还为两处实验室新配备了用友SCM供应链沙盘(含电子版)、金碟商道ERP沙盘(含电子版)、贝腾创业之星电子经营沙盘三大系统,从而将我院的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验实训教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1.1 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

该实验室配备实验实训模拟软件情况:

(1)用友SCM供应链管理沙盘,该课程的模拟经营中,三家企业(生产制造商、渠道分销商、终端零售商)共同组成一条供应链,然后开展供应链之间的对抗与竞争。

(2)“创业之星” 管理实训软件课程通过“创业之星”领先的商业模拟引擎,让学生在虚拟创业空间里,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在这里,创业不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真实的体验与实践。

1.2 ERP沙盘实验室

该实验室在原有物流沙盘的基础上,新引了金碟公司的《商道》ERP实训软件。《商道》是一款企业经营模拟软件,参加该软件实战模拟者作为虚拟公司的学生,需要在电脑提供的公司经营现状基础上,对该企业的各种资源,各部门职能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并参与同行竞争、竞赛。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原有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有机协调起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个实验室的优势是摆在工商管理系面前的全新课题。

2 城市学院ERP协会成立

2011年10月,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建立了由专业指导老师负责的“城市学院ERP协会”,正式将ERP教学通过大学生社团的方式延伸至了课外的第二课堂。

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明显地有别于一般的、普通的学生社团活动,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组织。因此,我院成立了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下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以追求管理科学真知与创新、创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ERP协会。

该协会面向学院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同学开放性招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包含土木工程、医疗护理、涉外语言等不同专业专业的近400名学生先后加入了协会,会员年级涵盖大一至大四。同时,协会每个周都会在教室或实验室中,组织ERP教学与练习赛活动,从而彻底打破了第一课堂教学计划对实验专业、年级、时间、场所的机械限制。

但是,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原有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硬件”与城市学院ERP协会这一“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又是一项创造性的任务。

3 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的困难

在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完成、我院ERP第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通过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将原有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有机协调起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个实验室的优势;通过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将两个实验室的“硬件”与城市学院ERP协会这一“软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来全面推进经济与管理学部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目前,该平台的建设还存在以下阻碍:

(1)平台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辩证关系需理顺。目前,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对新时代条件下实验实训教学对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确立实验实训教学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实验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旧思路,从而全面推进我院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2)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各自独立、还缺乏有机联系。同时,已有的实验实训软件,由于制式格式问题只能在各自实验室中孤立运行,缺乏统一使用的平台条件。

(3)第二课堂中的实验实训活动开展还不成熟。实际上,开展ERP沙盘实验第二课堂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外行为,相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在作为第一课堂“补充”、“延伸”和“升华”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打通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的“衔接关节”,就成了科学高效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关键。

(4)师资力量薄弱。从知识要求来看,ERP实验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必须有管理科学、计算机操作、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RP实务、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课程的基础。因此,要讲授好ERP课程,对教师的知识水准有一个很高很全面的要求,然而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上述理论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

4 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思路

如何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我们认为阶段目标为——通过对武汉市内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ERP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适合我院情况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运行与ERP协会管理体系;并引进与吸收多项实验实训电子模拟软件,顺利开展相关教学。

最终目标为:通过创新改革,我们希望建设以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ERP协会有机统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从而全面推进我院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这一工程的具体内容实施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平台制度构建研究:进行教学制度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实验室建设协同。1)进行制度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实验室建设协同。确立实验实训教学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实验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旧观念。2)实施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将相关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学计划。如: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在企业信息化知识积累与人才培育方面的优势,深入合作,将企业信息化成功经验不断推广和复制,从而培养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型人才,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协助输送到迫切需要信息化人才的其他企业当中去。3)坚决取消一些人浮于事的所谓“实训”,加大对真抓实干实训的补贴。

(2)平台对第一、二课堂的“衔接”功能研究:通过组建大学生ERP协会,并为协会配以专业指导老师,从而将实验室转变为连结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的“桥梁”,使得实验实训教学自然延伸到第二课堂中去。1)新生学习。协会将为还没有接触(或因专业限制而无法接触)到ERP沙盘实验的同学,讲授ERP基本原理并组织物理沙盘实验。这项工作首先由教师指导团队成员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传授企业信息化理论知识。2)联赛制度。协会并没有设立严格的上课点名签到制度,但是协会在学期中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安排由专业老师主持的ERP电子沙盘教学比赛,已有ERP沙盘实验经验的同学,可以自行组队参加比赛。3)代表队选拔及集训。协会在每年的四月底或五月初,由指导老师从协会联赛累计积分靠前的学生中选拔我院ERP竞赛代表队。代表队将代表学院参加多项省级、国家级全国大学生企业模拟经营大赛。在参赛之前,老师将对各支参赛队伍(一般3-5支,每支队伍4-5人),进行赛前集中训练。

(3)平台集成管理技术构建研究:面对来源众多的教学软件,我们将建立“集成化的实验室管理平台”。通过统一集成网络管理,来整合学校现有及将要购置的课程实验软件,从而避免实验教学软件单一、零散、孤立等诸多问题;即实现对各类实验软件的统一管理和操作,方便学生进行远程实验,并实现教师远程辅导学生实验。

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正在进一步引进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关实验实训电子模拟软件,并积极着手建立“集成化的实验室管理平台”。

5 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实训课程开展取得的喜人成绩

近年来,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对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了不断建设,借助沙盘教具,将企业真正“搬进”了课堂,从而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我院学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及企业ERP模拟经营大赛上屡获佳绩。

6 小结

本文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的构建,应该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工商管理新型实验实训模拟中心建设”、“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三合一。

这一“三合一平台建设”是在坚持三本高校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与一、二本院校错位发展的整体思路下,强调大力实施实验实训模拟教学(特别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并使其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从而落实我院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篇4

    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体现了融理论、技能于一体的特点。除了基础课外,专业课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小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流通概论》等都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得十分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些课程既注意对实践中各种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同时也注意经营知识、技术、方法与技巧的介绍,从而为学生从事流通经营与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课程的教学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如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调研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书本知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其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也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群体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80%的学员是参加工作后感到知识的不足,或是因为从事工作的学历要求,而来“充电”的。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排除了很多的幻想,更切合实际。他们学习有以下需求:(1)在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2)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而拓宽自己的管理思路;(3)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便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由此可见学习者更看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实践性教学本来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性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教学中引导他们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提倡“过程研修”,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再用理论去引领实践,让知识“盘活变现”,做到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便也是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应有之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

    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

    (一)在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应有的地位

    在工商管理专业每门课的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成为电大课程教学的两翼。在电大的多种授课形式中,无论何种形式的授课,都必须尽可能地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在《统计学原理》的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了解一个企业,对其进行一个专题的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师生交流。再如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更多的案例,同时加入指导学生作专题调研和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教学应遵循“建构理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边学边做,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掌握知识。如《企业文化》,我们就把“企业文化与徽文化”专题讨论会设计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作深入的了解和探讨,结合当今企业实际对如何吸收其精华和扬弃糟粕谈看法做研究。

    (二)在实施中实行“三师”负责制

    实践性教学贯穿电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方的配合和努力。实施中可实行“三师负责制”。所谓“三师”是指专业主管(系主任)、辅导教师、管理教师(班主任),三者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作为专业主管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总负责人,他必须熟悉本专业所开课程的知识点和专业最前沿的理论创新,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总工程师。课程辅导教师是设计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知识点设计出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实践性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还要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实现“第二个飞跃”。但因电大的辅导教师大多是外聘的,一些课外的活动(如参观、调研等)很难与学生一起参加。这就要靠管理教师组织和督促学生来完成,管理教师的职责就是当好辅导教师的助手,成为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实施起保证作用。

    (三)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创新

    由于电大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如资金和实践基地的不足,使得电大开展实践性教学面临不少困难和局限,然而电大丰富的网上资源和人脉资源又使电大开展实践性教学具有相对的优势,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在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上进行创新。

    1.利用学员自身优势,开展专题小组实践活动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员大多来自企业,他们企业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基地。可根据学员分布情况,以一些骨干企业的学员为主组成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如《企业文化》、《统计学原理》、《流通概论》等课程,我们将学生组成了几个调研小组分头进行活动,最终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和活动小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再如《企业文化》,参加本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有两个班级,一个班由辅导教师设计“了解徽商、走进徽商,传承徽商精神”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学生在从事导游工作的学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徽商商埠、商船,以及当时徽商云集的渔梁街店铺遗迹,了解当时徽商经营的盛况和他们的经营宗旨、商业道德,感悟“徽骆驼”精神,从而领悟了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的精髓。另一个班则开展了“企业文化与徽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前,学员对自身所在的工商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徽文化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和运用作了探讨,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写成34篇论文。研讨会上,学生们的发言有理论、有实践,对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作了深入的介绍和探讨,对其精华和糟粕都作了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当今企业实际,对如何发扬徽文化谈了看法。在学习《市场营销学》这门课时,教师组织了从事营销工作的学员,开展了“营销经理谈营销”座谈会,让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课本理论进行分析,畅谈经验和教训,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提高,也给其他学员以启发。

    2.与企业联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运用学习的理论,组织学员为当地的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也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员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它使学习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实际的管理环境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产生兴趣,掌握管理理论的实际内涵,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企业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例如:在学习了《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课后,为了锻炼学员的应用能力,走出校门,我们与当地最大的超市“家得利”超市,联合开展了“我为家得利献一计”活动,要求学员从消费者的角度为超市把脉诊病,以管理者的身份为超市献计献策。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地进行调查、分析、思考。活动共收到各类稿件190余篇。他们从企业文化、销售决策、公关宣传、商品质量、节日促销、文明经商、营业员管理,服务质量、店容店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建议和计策得到了超市领导高度的评价。他们称赞电大学员观察仔细,调查深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超市出了不少好点子,并采纳了学生们提出的不少建议,还承担了活动所需的全部经费,并给学生以奖励。

    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篇5

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体现了融理论、技能于一体的特点。除了基础课外,专业课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小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流通概论》等都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得十分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些课程既注意对实践中各种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同时也注意经营知识、技术、方法与技巧的介绍,从而为学生从事流通经营与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课程的教学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如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调研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书本知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其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也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群体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80%的学员是参加工作后感到知识的不足,或是因为从事工作的学历要求,而来“充电”的。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排除了很多的幻想,更切合实际。他们学习有以下需求:(1)在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2)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而拓宽自己的管理思路;(3)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便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由此可见学习者更看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实践性教学本来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性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教学中引导他们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提倡“过程研修”,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再用理论去引领实践,让知识“盘活变现”,做到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便也是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应有之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

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

(一)在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应有的地位

在工商管理专业每门课的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成为电大课程教学的两翼。在电大的多种授课形式中,无论何种形式的授课,都必须尽可能地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在《统计学原理》的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了解一个企业,对其进行一个专题的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师生交流。再如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更多的案例,同时加入指导学生作专题调研和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教学应遵循“建构理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边学边做,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掌握知识。如《企业文化》,我们就把“企业文化与徽文化”专题讨论会设计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作深入的了解和探讨,结合当今企业实际对如何吸收其精华和扬弃糟粕谈看法做研究。

(二)在实施中实行“三师”负责制

实践性教学贯穿电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方的配合和努力。实施中可实行“三师负责制”。所谓“三师”是指专业主管(系主任)、辅导教师、管理教师(班主任),三者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作为专业主管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总负责人,他必须熟悉本专业所开课程的知识点和专业最前沿的理论创新,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总工程师。课程辅导教师是设计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知识点设计出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实践性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还要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实现“第二个飞跃”。但因电大的辅导教师大多是外聘的,一些课外的活动(如参观、调研等)很难与学生一起参加。这就要靠管理教师组织和督促学生来完成,管理教师的职责就是当好辅导教师的助手,成为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实施起保证作用。

(三)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创新

由于电大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如资金和实践基地的不足,使得电大开展实践性教学面临不少困难和局限,然而电大丰富的网上资源和人脉资源又使电大开展实践性教学具有相对的优势,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在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上进行创新。

1.利用学员自身优势,开展专题小组实践活动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员大多来自企业,他们企业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基地。可根据学员分布情况,以一些骨干企业的学员为主组成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如《企业文化》、《统计学原理》、《流通概论》等课程,我们将学生组成了几个调研小组分头进行活动,最终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和活动小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再如《企业文化》,参加本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有两个班级,一个班由辅导教师设计“了解徽商、走进徽商,传承徽商精神”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学生在从事导游工作的学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徽商商埠、商船,以及当时徽商云集的渔梁街店铺遗迹,了解当时徽商经营的盛况和他们的经营宗旨、商业道德,感悟“徽骆驼”精神,从而领悟了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的精髓。另一个班则开展了“企业文化与徽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前,学员对自身所在的工商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徽文化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和运用作了探讨,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写成34篇论文。研讨会上,学生们的发言有理论、有实践,对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作了深入的介绍和探讨,对其精华和糟粕都作了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当今企业实际,对如何发扬徽文化谈了看法。在学习《市场营销学》这门课时,教师组织了从事营销工作的学员,开展了“营销经理谈营销”座谈会,让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课本理论进行分析,畅谈经验和教训,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提高,也给其他学员以启发。

2.与企业联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运用学习的理论,组织学员为当地的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也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员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它使学习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实际的管理环境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产生兴趣,掌握管理理论的实际内涵,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企业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例如:在学习了《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课后,为了锻炼学员的应用能力,走出校门,我们与当地最大的超市“家得利”超市,联合开展了“我为家得利献一计”活动,要求学员从消费者的角度为超市把脉诊病,以管理者的身份为超市献计献策。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地进行调查、分析、思考。活动共收到各类稿件190余篇。他们从企业文化、销售决策、公关宣传、商品质量、节日促销、文明经商、营业员管理,服务质量、店容店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建议和计策得到了超市领导高度的评价。他们称赞电大学员观察仔细,调查深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超市出了不少好点子,并采纳了学生们提出的不少建议,还承担了活动所需的全部经费,并给学生以奖励。

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要提高电大学员的应用能力,应引导学员们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实际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屯溪老街的保护和开发,经营与管理一直是我市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与老街社区联合开展了“老街论坛”论文征集活动。要求学员不仅要用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而且要求广泛地学习和收集资料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各抒己见。学员们积极性很高,为了解老街的经营管理现状,有的上网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市委书记视察老街时的即席讲话,针对问题分析探讨;有的与经营业主面对面地交流询问,更有学生曾多次站在老街口分白天和晚上观察客源情况和游客购买的物品。其中《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和旅游发展》、《老街经营管理之我见》、《从杭州河坊街看老街旅游发展》等征文对老街经营管理及旅游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大胆创意,得到了老街社区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上《企业战略管理》课时,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和一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劣、利弊,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经过充分准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既达到让学生在情景中学理论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辩论能力,最后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这样的学习效果才非常深刻和难忘。

篇6

11支架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来源于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学生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方法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帮助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方法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这些属性按其重要程度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管理职能”部分的教学为例,围绕“管理职能分析”这一主题,在学生对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系统性的概念框架,包括各种职能的基本含义、涉及的工作范围、在管理过程中的体现等。然后给学生设定一个问题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索的空间,按照教师设定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架构,拿出各自基于合理分析和充分论证的方案。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充分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选出相对合理的最佳过程。

21抛锚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的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由这样几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收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源);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还是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在讲到“管理者技能与角色”这一知识点时,如果平铺直叙地介绍管理者有哪些技能要求和角色定位,学生会感到比较枯燥,而且也难以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如果给出一个案例,描述一个出色的技术人员在被提升为中层管理者时遇到的种种烦恼,让学生反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就是一个“抛锚”的过程。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线索,如“收集管理者的层次分类”、“管理者的技能要求”和“角色定位”方面的资料,从教材及各种文献资料中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进而利用自己认为应当了解的知识并结合案例给出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最终搞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技术技能是有不同要求的,差别在哪里,角色转换时产生障碍的本质原因,以及由操作者转变为管理者应如何把握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和信息中枢方面的角色等。

31随机进入式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复杂性和多面性的问题,有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生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随机进入式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多次进入,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生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经营战略分析”部分为例,简述这种方法的基本过程: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如企业基本情况、外界环境、企业战略制定过程基本情况等。

(2)随机进入学习:在给出了基本情境的描述后,可以让学生从企业的市场效应、内部效应、短期效应、长期效应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和自主学习,训练学生对问题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思维发展训练:在这种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①对学生应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有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提问,如“从短期效应来看,企业主要有哪些考虑?”②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你的意思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你对这个问题怎么分析?”“这是为什么?”等等;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可以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角度?”“请对A与B做出比较?”“请评价某种观点”等等。

4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最早是孔子所创,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所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进一步解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种方法致力于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不难看出,启发式教学方法带有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现代广告学”课程的教学中,在讲到“不同种类的广告媒体”这一部分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在应用中挖掘知识点,进而达到掌握该部分知识的目的。首先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现有10000箱方便面,如何将它变成现金?起初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哪怕只是萌芽),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随着学生思考的深入,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暴露出来的对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不准确之处,并及时采用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如从如何利用各种广告手段加以引导,将学生从毫无边际的思考中拉到设定的轨道上来。当学生初步了解了各种广告形式后,会产生初步的想法,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问题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学生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搭起系统性的概念框架,这包括启发学生应当从哪些方面深入思考,如不同种类的广告媒体的运作过程、优劣分析、制作过程、成本、适应范围、传播方式及在营销促进中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果学生在自己设定的情境中遇到困惑,教师可以随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向着“可行性、社会效果好、变现效率高”的方向推进。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充分讨论,选出相对合理的最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独立分析、思考,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案的评价,搞清了好在哪里,同时也在对不同广告媒体的比较中掌握了该部分知识的核心内容。

51协作式教学方法工商管理类的许多课程常常需要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和角色扮演等不同策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这个过程为学习者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用多种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这种机会显然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能力的训练提高大有裨益,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对于21世纪新型人才至关重要的合作精神。常用的协作式教学方法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应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1)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与启发式教学方式结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多向交流,以进一步挖掘主题的内涵,促进知识意义的生成。课堂讨论中应当注意:①创设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②将讨论引向深入,并一步步生成后继问题。③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引导学生“学会做什么”,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要代替学生思维。④当讨论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⑤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用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切记使用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词语)。⑥在讨论结束前,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学习过程做出小结。在工商管理课程中,许多案例教学环节往往是这样进行的。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习的内容和学习主题的要求。

可以采取两种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一是师生角色扮演;二是情境角色扮演。在学习“公司治理”课程中“公司兼并与收购”部分时,可以采取师生角色扮演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准备,查阅一些兼并与收购的案例,并对其过程做出整理、分析与评价。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经过师生角色换位,当学生把某个问题给别人作了详细讲解之后,往往会对该问题有新的体会与理解。学习“管理沟通”课程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沟通事件中的各方,是运用“情境角色扮演”教学策略的很好实例。

(3)竞争:在工商管理的某些课程中,需要贯穿适当的课堂练习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时,可以采取竞争的方式。例如,在“项目管理”课程“网络图绘制”的教学中,当学生明白了绘制网络图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后,等于在岸上明白了游泳的方法和要领,是否真正学会游泳还要亲自到水里实践。那么,这就需要由教师先提出相关信息,由学生进行一个绘制网络图的课堂练习,学生之间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练习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不尽完美的方案,让学生将自己的方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来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方案。其他学生可通过对手实力与自己实力的对比,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在这种全神贯注的过程中,可以使学习效果比较显着。

(4)协同:工商管理的许多专业课程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是进行分工合作,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沟通与协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篇7

一、培养目标定位

对于以技术本科作为办学定位的高校来说,培养的毕业生目标岗位主要是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或大型企业中中层和基层的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宽的知识面,还要求其具有适应目标岗位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鉴于此,本文认为技术本科的财务管理专业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制造企业财务工作的的专门人才。

二、能力培养模式

1.知识技能体系

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一系列资金运动、资本运作的管理,是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从此定义我们就知道财务管理培养的人才与传统的会计人才在功能上将有所区别,更侧重的是管理技能的培养。

(1)会计学

会计被称为“经济语言”,熟悉会计报表是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财务会计信息的记录、分类、整理、归纳、分析和报告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运用财务工具进行财务分析,并且掌握国内外同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因此课程方面要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等。这些专业课程相互衔接,将知识连贯成一个信息化的系统,从而达到为我们的经济决策提供出有用的参考信息。

(2)金融学

财务管理的学科名称源于理财学,而理财学属于金融学的范畴。因此金融学是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对金融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包括对基本金融理论、货币银行、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这些知识能帮助认识金融行业的发展规律、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尤其是证券投资产品方面。

(3)管理学

财务管理属于工商管理这一学科大类,很显然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必不可少。该知识主要是能帮助我们了解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一般运行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的特点和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在将来的公司战略管理、营运管理方面起到知识的补充作用。

(4)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学中最重要的工具。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定量学科,与会计学科相比, 财务学更加强调高等数学的运用。

(5)计算机技能

作为21世纪的新型财务管理人才,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不仅仅是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和进行文档处理,更需要精通常用的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神犬等。不仅要能熟练操作日常的账务处理,对于复杂程度相对更高的财务分析、成本时时监控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都要做到运用娴熟,从而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相关软件对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监控、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跟踪。

(6)外语技能

我国现在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已成普遍商业活动,财务人员会经常遇到跨国财务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注重专业英语的学习。

2.实践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是一门为实践而存在的学科,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必要。目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专业实习等。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解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等优点。案例教学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实验教学法

建立财务管理实验室,通过基础实验、单项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实验安排,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

(3)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再现课本中所讲述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财务管理教学中, 采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模拟一个与现实相同或相近的情境(如一个虚拟公司),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模型(如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展开与现实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领会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运用。

(4)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往往和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是对大学四年系统学习的总结。专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习,就是通过校企结合的办学方式,学生在固定的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由于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许多商业秘密,实习单位对此持谨慎态度。学校可以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与企业合作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或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基地,为企业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等方式,使企业成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分散实习则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以保证学生确实完成了实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能力评价模式

新的能力培养模式要求采取新的能力评价模式跟踪培养效果,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决策判断能力等。

传统的考试方式基本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评价全靠分数,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挥。财务管理专业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形式、内容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在一定比例的笔试基础知识的考核外,可增加如以公司实例撰写分析调查报告,从不同角度对公司理财状况提出改进建议;结合上市公司数据资料计算财务比率,分析财务状况,预计企业发展趋势等实际处理问题的考核,可以是单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分组进行,合作完成。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仅期末一张笔试卷的成绩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出现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高分低能”的怪现象。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凡是在答案中有创新和独立见解的学生,评分时应予以鼓励,不要过于强调面面俱到。在学生最后成绩评定中,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的考核,减少学习的功利性,充分发挥考试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正面引导与监督功能。

四、小结

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一个年轻的专业,探索提高教学效果,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要不断持续研究的系统工程。目的是既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又适应所属行业财务管理特点要求的专门人才,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在企业财务人才差异化需求中获得发展。由于财务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超级秘书网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篇9

一、研究背景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围绕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

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除了有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数据统计学等众多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高等院校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而“翻转课堂”就是一种完全颠倒传统教学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拓展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或称“反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FCM。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翻转了过来,即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自主完成概念和知识点的学习,课上则进行知识内化,解答疑惑,讨论汇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和深化。

鉴于“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笔者运用“翻转课堂”对本课程进行了探索和设计,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二、《市场调研与预测》采用FC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空前激烈的形势下,市场调查与预测成为企业一项经常,已渗透到项目开发、营销策划及企业日常经营等诸多经济领域。企业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无疑对高等院校市场调查预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偏重理论,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只应付知识点的试卷;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实践呼唤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模式变革和创新。

而翻转课堂改变以往教与学的形式,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利用视频课下自学的学习形式,通过完成教师设计和推送的任务获取知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讨论互动,教师点评学生学习任务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学生的探索创新、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自我展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从当前《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的实践来看,课堂中具备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条件和可行性。首先,课程具有较强应用特点,大部分内容适合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便于组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类型的教学活动。其次,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与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强,擅长登录多种网络平台,搜索利用信息资源。同时教师也能够优化常规学习资源的制作和管理。

三、本课程整体设计

笔者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法对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整体教学流程包括课下知识传递和课上知识内化两部分,这两个部分又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活动完成。

(一)课下

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体系和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资源学习和相对应的任务,以此达到初步的知识传递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阅读学习内容导读部分;观看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参加研究项目,分四阶段完成实践性任务;练习测试题库。

1.学习内容导读。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前面都放置学习内容导读,包括具体书目章节、相关论文及案例等,并以提问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本章节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和关键问题。

2.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制作PPT课件和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一部分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学资源,一部分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例如,在哈佛、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等中,就寻找到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学生接触到国际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内容。

3.练习测试题库。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导读、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后,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测试题,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发现疑难之处并进行记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支持寻找答案或带着疑问进行课堂进行互动解答。

4.实践性研究任务。对于每个章节都布置相应实践性任务,并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项目的其中一部分,研究主题是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的。例如《人口老年化背景下杭州老年公寓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杭州地区八零后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调查研究》、《杭州市民图书消费情况的研究》等,各项任务突出市场调研与预测方案的策划、市场调研的组织与实施、市场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报告的撰写四个阶段和流程,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工作的各项基本技能。

(二)课上

课堂上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1],因此,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具体情况,设计出利用情境模拟训练,独立探究的交流和小组协作的展示等来完成学生知识的内化,并进行教师的评价反馈。

1.情景模拟训练。选择课程教学的一些内容,在课堂设计时通过创设各种真实情景强化学生的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访问法中的焦点小组访谈时,过去的做法是给学生讲授这种方法特点是什么、适用条件和如何做就可以了。而现在推举10~15个同学作为被访者,2个同学作为调查者,课堂进行某课题(如大学生信用卡观点的焦点小组访谈)的情景模拟活动,其他同学观看并开展评议、分析扮演者处理是否恰当,提出更好的建议。

2.独立探究的交流。学生在课下对某一专题进行独立探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部分学生口头汇报。要求汇报人把解决实践性任务所用的技术、方法及方法理解详细地讲解出来,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内化。例如:在学习深访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知名企业家进行深度访问,将操作流程、深访提纲等细节进行准备,做成视频或材料,最后总结此方法的经验,并进行课堂汇报、讨论。

3.团队化组织协作的展示。课程突出市场调研与预测方案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数据整理与分析、报告撰写四个阶段,采用团队化组织形式,要求以3~5人为一组,进行任务分工与协作配合,完成一个调研与预测项目,撰写调研报告。以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研究成果。

4.反馈评价。课堂上的评价由老师、学生共同完成,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通过评价内容深度,完成时间,掌握程度,学习中成果表现,小组学习中成果的表现和成果展示形式和内容,提出建设性的修正、补充,达到知识的内化。

四、实施和效果评价

笔者在浙江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和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四届翻转课堂实践,包括2010-2013级学生,总体人数332名本科生。包括创设实施教学环境,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收集相关数据,检验其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问卷内容如表1所示。

①、②、③题询问的是学生对“翻转课堂”方法引入本课程的适应度,见表2。结果显示,学生对FCM方法普遍认同,适应性良好,这与课程本身知识点不难有关。

④和⑤题询问的是学生的知识获取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是很满意的。见表3

在回答对“FCM教学法最大的好处”时,学生开放式回答大都集中在“激发学习的兴趣”、“自由独立的安排”、“知识内容的扩大化”、“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了解相关行业情况”。

在回答“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学生开放式回答没有一人提到。

五、小结

本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后,实际效果和学生的主观评价都得到积极肯定,说明以实践性、操作性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中FCM方法有优势。它以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得到体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再进一步完善调整。

首先,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的心态和满腔热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实施中,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视频录制、资料的删选、学生的交流指导和课堂活动的细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这对教师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都是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持体系,认真研究组织各种课外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并引导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课堂上答疑、指导、控制并有效评价反馈,使学生能够真正得到知识深化和内化。

其次,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中,在工商管理实验班中采用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班教学中。他们学习积极性高,态度认真,对老师布置的课下学习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到位,课堂上发言积极,汇报踊跃,思维活跃,互动性强。这说明FCM模式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及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FCM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要求教师做出更积极的努力、更精心的设计和探索。

篇1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学院2009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物流管理”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8-0098-01

目前,“物流”一词已在我国流行起来。在运输与仓储行业内,冠之以“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等企业组织不断涌现;在制造与零售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公司设立了物流部门;而政府和学术界也愈来愈认识到物流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将日益显现,它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效率必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1993年,“物流管理”专业就取代了“仓储运输管理”专业第一次在我国高校的专业目录中出现。同年,北京工商大学成为全国第一家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大学,从此,我国大学开始进行物流管理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但对非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仍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物流管理的教学这一问题,武富庆、唐凯就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教材选用等问题进行了谈论。[1]钟波兰分析了物流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从精心准备教学案例、有组织地展开案例讨论、适时的点评与总结、客观的考核与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2]陈建军、范小君、张平也就物流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3]卜苏华则认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注重“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4]胡健歆、李树田则认为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应着重以技能应用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5]王智利从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就互动式教学如何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展开运用进行了探讨。[6]侯思萌就物流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7]

中国计量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高校,本身并没有物流管理专业,仅开设“物流管理”课程作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管理类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学校的校选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选修课,如何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以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是教师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计量学院“物流管理”校重点课程的教师通过社会调研,并结合四、五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明确学生学习“物流管理”课程的目的

对于非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讲,本课程仅能提供他们认识物流管理的一个平台。该课程的教学应当是以知识普及为主要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边的物流现象,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因此,在教学内容体系设置时不能片面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而使得内容过于庞杂且枯燥。应针对所选课程的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的取舍、难易程度的确定,并利用身边生动的案例来讲述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借用这些案例阐述物流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非物流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小组教师在总结多年物流管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非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课堂传授部分和自学部分。具体内容见表1。

三、授课原则

基于非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了解一些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把握一些授课原则。

1.教材的选取

“物流管理”是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课程。其中,定量分析中涉及大量的数学工具,不易引起学生兴趣,授课过程也会相对枯燥。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和参考资料时应多选择案例较为丰富、知识阐述更为浅显易懂的教材作为授课的主要参考教材。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视情况向其推荐其他参考书籍供其自学。

2.授课内容

本课程为选课课程,授课时间为32个学时,时间较为有限,不可能在课堂讲解所有物流管理知识。因此,对于课程内容要有所侧重,适当删减。删减的原则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知识引入点,以其感兴趣的相关物流现象及相关问题可用哪些物流知识来讲授相关知识点。此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工具,给学生播放一些物流视频,增加学生对物流过程的直接感观。增加企业实践的案例教学讨论,通过“提前一个星期向学生提供案例资料―课堂知识点讲授―案例分析问题引入―课堂分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作业布置

篇11

(一)管理无盲点,层层落实,全面规范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经济管理分院成立了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指导。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实习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点有关问题由带队老师定期向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汇报,并建立重大问题应急反应机制。学院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老师定期到各实习地点巡视指导,了解实习生的相关情况,处理相关问题。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济管理分院制定了一系列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规范,以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管理到位、教育落实。具体制度包括:实习计划、实纲、学生实习守则、实习考评制度等。

(二)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服务社会“零距离”

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并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经济管理分院充分调查与分析社会需求后,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05级的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制定了2007—2008学年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05级“鱼凫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方案》。经过前期学生自愿报名、选拔组班、岗前培训,46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在鱼凫国都温泉大酒店为期一年的实习,并同时完成了必修课程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达成了学校与企业间、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间、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零距离”结合,真正实现开门办学,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接轨,并尽可能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学生完成学业的成本以及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同时,方案的科学有效实施,也有利推进了05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地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创立学生科研方案,鼓励学生实践研究

2008年,06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思维创造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结合,思考创新并形成阶段性成果,经济管理分院在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驻金苑酒店实习生中首次实施了“实践课题研究促进方案”。根据方案,分院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课题研究促进基金,用于学生实践课题研究的资助和奖励。学生课题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实习企业的日常管理、部门运营、对客服务、产品创新;实习团体学生成员的管理方法研究与正向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可行性模式探索等三个方面。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两年来,共计有12个学生课题小组通过了学院审定,正式开题并顺利结题。

二、企业一线实践,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选派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一线,不断实践提高

几年来,经济管理分院先后选派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游红霞、杨胜龙、万婷春、王婷、叶春近等于2004年至2010年间分别前往遂宁市明星康年大酒店、成都温江鱼凫国都大酒店、广西南宁最佳西方(精品)红林大酒店、广东汕头金苑大酒店担任酒店实习带队指导教师,除了做到有效地规范学生的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习管理与考评外,均在酒店担任了一定职务负责相关工作。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收获了专业领域和酒店业管理服务方面更为丰富的理念和技能。04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带队老师万婷春在进行实习生管理的同时,更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国际五星级红林大酒店培训部担任培训助理一职,顶岗工作达半年时间。通过酒店实际工作的锻炼,她对整套酒店培训管理工作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掌握,熟悉酒店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政策、程序及酒店人事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全面了解酒店的整体管理运行体系及各部门基本情况;对高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还具备了酒店行政人员专业素质及实际工作经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星级酒店培训管理人员。

(二)以实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完成实践锻炼后,专业教师们纷纷将实践收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管理》、《茶文化与酒文化》等多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建,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补充,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与欢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杨胜龙、万婷春将酒店企业培训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在学院2006年度名师示范课竞赛中杨胜龙老师获院级一等奖,在学院2007年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万婷春老师获院级一等奖,在学院2010年说课比赛中叶春近老师获院级二等奖。

三、育人创新,终获累累硕果

经济管理分院推行在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不仅通过顶岗实习了解到了更为丰富的行业实际,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更锻炼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积累了实践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真正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学生专业水平

通过一线服务实践,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们把实践中的所思所得写成了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2004年以来,实习学生共上交实习小结、实习报告达650余份,完成与实习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0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郑蒋萍以实习酒店红林大酒店大堂吧酒水种类为研究对象写成《大堂吧酒水种类可增加性的调查》一文被评为04级优秀毕业论文。05级旅游2班学生崔文婷将在金苑酒店前厅部的实习工作中的思考所得写成《金苑大酒店前台接待服务工作探析》一文被评为了校级学生优秀实践论文。

(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酒店的实际工作锻炼中,学生们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陌生的生活环境锻炼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在与同事、上司的相处中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酒店复杂的工作环境更是最好的教材,学生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着职场生存之道,完成了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认知改变,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

篇12

2. 在上一点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从相关课程在《会展管理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切入。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从公共课到基础课再到专业课,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知识框架体系。《会展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以会展业为研究对象,涉及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经济学等知识点,这些科目或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习,因此一方面能帮助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并从会展业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对还未修读的知识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3. 民办本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严格按照高教委相关规定,沿袭专业基本课程框架,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动向,重基础,重理论,同时重实践,重能力,即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会展业人才比较宽泛,从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到支持人才,需求大且要求多样化,而随着旅游与会展的不断融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展管理知识,无疑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 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人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 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融人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 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引入会展业,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篇13

二、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在外语教学中,影响语言学习和应用的因素不容忽视,应当把语言特定文化因素的内涵揭示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目标语的言语表达规律、模式及特征,使他们得以顺利逾越两种截然不同文化差异的障碍,提高语言的转换能力。有鉴于此,高职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增强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一)语言文化教学的常规关系模式及其应用

1. 语言文化教学的常规关系模式

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常规关系模式”(the model of stereotypical relation)认为,语言表达要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推理过程的参与才可以顺利实现。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看,把语言中的文化常规关系进一步分成两大类是很有意义的:人类取向的常规关系(anthropologically ofiented stereotyoi-cal relation)和学科性取向的常规关系(academically oriented stereotypical relation)。人类取向的常规关系指人们生存发展的方式以及同这一方式相联系而形成的历史传说、价值观念、社会契约、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文艺音乐活动所表现出的相互关系。学种性取向的常规关系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的学科概括所形成的常规关系。由此可见,常规关系同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语言文化教学的常规关系教学模式的项目包括:a. 人际交往,b. 性别区别,c. 社会生存,d. 活动方式,e. 社会规约,f. 价值观念,g. 学科概括。这种常规关系是人类活动的自然现象中各种事物间关系的定型化的表达,对于这种关系的认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集体意识,成为人类文明的表征。

2. 语言文化教学的常规关系模式的应用

就外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语言文化教学的常规关系模式的核心。Hanvey(1979)认为,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第二个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觉察觉;在第三个层次,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在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个层次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

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开设课程、举行讲座、举办展览、开展课外活动等等。但是,最有效的还是结合日常的外语教学从事文化对比,使学生不仅在理性上对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而且能够自觉地汲取语言中的各种文化信息。

文化概念关系的模型及其应用,文化概念关系的模型如下:

文化概念关系模型显示,社会互动以及对这种互动的满意度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它是受到文化因素。如文化价值观、社会关系规则以及知觉等方面的影响。这一研究还证实了在文化价值观、社会互动规则、知觉、社会互动及社会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文化概念关系模型的应用:

文化概念模型可用来识别中西方旅游市场之间主要的文化差异;确定这些文化差异的主要维度及其指标;建立能为旅游者和东道主之间的互动以及关于这种互动之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提供深入理解的文化模型;识别纳入以客源国为目标的每一项营销策略的主要文化主题。

中国涉外旅游日常发生的大量翻译不是笔译,而是口译――尤其是导游翻译(guide―interpretation),换种角度说,是涉外导游词的汉译英,即一种典型的跨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障碍不仅涉及拼写、语法和词汇等,而且涉及语用失误(pmgmatic failure)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意义。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比较分析:a. 地名和景点名称拼写;b. 景点与历史人物名字的翻译;c. 语用意义;d. 诗词翻译;e. 文化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