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影视作品的价值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影视作品的价值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影视作品的价值

篇1

(一)地理环境(荒漠、公路、夜晚)《无人区》

作为西部公路片,那么一开场的环境设计必然出现了戈壁黄沙、烈日当空、动物残杀、绵延公路、空无人烟等造型元素,直观的让观众知晓故事发生的地理大环境,紧接着再通过黄渤的服装造型和捕猎工具,以及警察的邋遢造型和公安吉普汽车向观众交待了罪犯盗猎国家珍禽、蓄意制造吉普相撞、草菅执法人员生命的情节背景,吸引着观众主动参与到影片既定环境之后的故事发展。至此,在最后《无人区》片名出现之前,沙漠、隼、车祸、枪支、血迹、吉普等大小陈设道具的逐一出现已经清晰的向观众传达出该影片主要的信息资讯: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正邪较量的故事,无关感情,只有利益。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无人区公路的大量远景交代,如上所说,本片讲述的主题是律师的自我救赎,心灵回归的旅程,整个故事也是其不断历练不断认清自我的旅程,期间充满了残杀,孤独和痛苦。所以公路应该就是律师的内心,从开始的有一些人为建设的小镇、法庭、酒店、洗车行到后面律师一步步走向自然,最后驱车到空无人烟的无人区,一个无人的陌生异样的公路始终充满银幕,除了几个角色外没有多余的路人和车辆,如此才能传达出心灵旅程这一诗意的情感化的表现。另外影片有接近1/3的片长都是发生在夜晚,故事中三路人马的利益纠葛最终也是在夜晚时得到了进一步升级。在环境造型中,夜晚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黑暗,人们生活其中彼此看不到对方,更谈不上交流,这势必和影片之前表现的荒漠、无人公路等意象重叠到一起,体现律师自我救赎之路的神秘莫测,于是罪恶在其中肆意滋长,无人逃脱。

(二)故事环境(法庭、帝豪大酒店、夜巴黎加油站)

律师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场景的安排设置,一开始法庭上道貌岸然的玩弄道德和法律,把自己的资料由新锐律师改为著名律师,用碳素笔添加刑事诉讼精彩案例的第99加1个,他把法庭作为自己满足虚荣和名利的游戏场所,假秩序和伪正义充斥着整个审判过程,由代表正义的法官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可以看出这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法庭,而正常的审判长席位、辩护人席位、被告人和证人席位的默然陈设更是衬托出无人区的险恶以及人性的虚伪。在成功为犯罪者洗刷罪名后的场景陈设是一座铁皮搭建的破败不堪的饭店,帝豪大酒店的名称设计可以理解为是律师其人贪婪欺骗伪善的延续,酒店屋顶和墙面的缝隙处透射出一道道光影映射到两个人的脸上,形成忽明忽暗的条纹栅栏,揭示出在这里进行的是一场见不得人的贪婪罪恶交易,这个场景中,两人谈判的桌面上摆放的大块肥肉和骨头也是精彩的小道具设计,它映衬出在这个无人区里弱肉强食的物竞天择。律师由人到动物的转变最重要的陈设场景就是加油站,这里既有产生厄运的诱饵,亦有回归正义的途径。首先是加油站的美术设计:吠叫的恶狗、悬挂的猪肉、废弃的轮胎、奸诈的一家三口、满口谎言的,无人区的欲望和迷失逐一展现,影片正是用这些不期而遇的受挫失控来反衬出律师迷失后的无助,恰如在一片沙漠的旷野中矗立着一个孤独的加油站,突如其来的给人一种威胁感,而这正是影片《无人区》着重要展现和传达的情绪。

二、戏用道具用来结构剧情

电影词典中对戏用道具的定义:“一部影片中为展现事件、刻画人物、渲染环境气氛而设计、选用的生活用具。”[3]由此可见,戏用道具不同于一般物件和布景中的陈设道具的特征,其功用在于它主要不是用来注释环境,而是用来直接地参与剧情以及和人物动作直接地发生联系的,既有修饰人物的外部造型、渲染场景的气氛情绪,又有贯连故事的情节事件、进而深化影片主题的功能。

(一)刻画人物性格

隼贩老大:作为本片第一反面人物,导演为了强调其冷血凶狠,一出场就特写他的一条带着钢架的腿,随后通过一系列摄影技巧,刻意营造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神秘感,直到法庭审判的一刻,观众才看到那张不苟颜笑的“僵尸脸”。这里我们要特别叙述隼贩老大的随身道具———匕首和吉普。匕首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一种尖而薄的冷兵器,但在古代汉语中,“匕”最初用来指代一种取饭用具,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汤匙,匕首携带方便,短小锋利,加之容易隐藏,所以即使在火炮发达的年代,它仍然是军人无法离手近距离搏斗的最有力武器。影片《无人区》中,隼贩老大的匕首第一次出现就是与律师在帝豪大酒店谈判时用来剔肉的,当律师提出要用小轿车来置换诉讼费用时,隼贩老大站起身来,手拿匕首在太阳光下翻转,恶狠狠地看着律师,随后把匕首上的肉末在皮衣上擦拭干净后粗暴的用其拆下车载电话。这一连串的动作设计,凸显出匕首在隼贩老大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用其吃饭,用其做事,更重要的是用其武装自己,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隼贩老大用匕首在背后偷袭加油店老板,从而夺回丢失的鹰隼,为了让律师受到更大的良心自责,他丢弃手枪选择用匕首去结束的生命,由此,匕首在这里再一次完成了其刻画人物凶残狠毒的性格功用。另外,大道具吉普车作为代步工具在影片中也超越了其使用价值而成为了隼贩老大连杀三人(警察、加油站老板娘、加油站傻儿子)的暴行工具,凸显其凶残恶狠的兽性一面。:加油站的人物设置是律师心路历程转变不可缺失的一环,而影片的结尾律师也是因为拯救而失去自己的生命,那么导演势必要通过一些小道具编排来揭示其人物性格———用于藏钱的小鱼公仔。余男扮演的角色是被婚托骗来给加油站傻儿子做媳妇的,如果不想结婚,每天就必须上班还钱,她就像一条失去自由的小鱼一样被无人区的欲望罪恶所包围,当她悄悄藏在律师的后备箱试图逃离这猛兽横行的是非地时,仍不忘随时带着小鱼公仔,表面看这是她藏私房钱的地方,深层次看这是她善良本性的表征,当为了救赎律师而甘愿把私房钱全交给了隼贩老大时,小鱼公仔的符号意义就变得惟一化,律师的最后救赎就是因为看到被扔到地上的小鱼公仔(善良的)而得到人性回归。

(二)推动剧情发展

影片中戏用道具一直是组织情节,贯连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无人区》中,正是因为有一些关键性的小道具的交替出现,在一步步推动剧情的发展,从而使这部影片成为叙事学分析的经典文本。首先是啤酒瓶,它是律师与卡车兄弟发生冲突的直接物质实体,正是因为啤酒瓶砸坏了律师的轿车挡风玻璃,才有之后的黄渤扮演的隼贩被撞这一情节,也正是因为卡车兄弟的这一举动,律师才报复性的把打火机扔到了装满棉花杆的卡车斗篷里,随后律师在荒漠中打算用汽油焚烧隼贩时,却因为打火机先前的报复性丢弃而不得不重返加油站,正是在这次购买打火机的间隙,律师再次和卡车兄弟发生了械斗,而趁机钻入律师轿车后备箱这一桥段的设计,直接导致随后三个故事人物线索的交汇:a卡车兄弟的一路追击;b加油站父子的一路追击;c隼贩老大的一路追击(a的结果是卡车兄弟一死一伤,律师落单,隼贩和开车去二道梁子,b的结果隼贩死亡,加油站傻儿子和回家,加油站老板拿着鹰隼去二道梁子,c的结果是加油站傻父子死亡,律师被困轿车,隼贩老大和去二道梁子)。在影片的最后一幕,正是因为在加油站买的打火机被悄悄放到轿车排气筒,律师也得以获救,从而去二道梁子最终和隼贩老大同归于尽。同样是打火机的两次丢弃,一次是作恶惹了卡车兄弟,一次是行善救了无辜的。影片《无人区》正是因为有了如此精妙的戏用道具连贯情节,观众才得意充分的感受到其戏剧冲突的天衣无缝。

(三)深化影片主题

影片《无人区》的主题是一个“社会人”的自我心灵救赎。通过由人到动物再到真正的人的转变,讲述了一个披裹着虚伪外壳内心装满了钱权交易思想的“社会人”在无人区这一缺失社会秩序的环境中堕落为一个自私的原始野性动物,随后经过不断的厉炼自我,认清自我,最终为了做一个真正有尊严的人而自我牺牲的故事。那么我们接下来通过影片中关键性的两件戏用道具来剖析这一转变过程。1.眼镜的文化寓意徐峥作为从文明社会来到无人区的闯入者,必须要从一出场就显示出自身与这里的不同:西装、皮鞋、衬衫、领带、手机、眼镜等都是创作者为他设计的彰显其都市律师身份的随身道具。这其中,眼镜这一道具的设计在影片《无人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眼镜除了其视力矫正的医学功用外,在消费文化里,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佩戴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最宽泛的意义,眼镜是一个人社会阶层高、学问高雅的象征。律师就其属性而言:一是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二是经国家“司法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三是经国家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执业证书的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份职业。影片中,徐峥扮演的律师角色正是带着这一职责走入无人区,本来应该是替冤死的警察伸张正义,惩处罪犯,维护秩序。但其一心想着出名发财,功成名就,不惜违背律师这份职业的神圣责任。因此,在影片中眼镜的一次次掉落、断裂到最后的破碎,正对应着影片人物一步步远离文明、人性堕落的行为举止。在与卡车兄弟的第一次斗殴中,眼镜被打落到地上,出现了裂缝,但律师并没有丢弃,随后当轿车把黄渤扮演的隼贩撞倒在地时,律师的眼镜也掉落在地上,至此以后,律师再没有捡起眼镜,而剧情随后就是律师想尽一切办法决定焚烧隼贩。影片中的另外一条线索也要引起我们的思考,隼贩老大正是借用在事故现场捡到律师的眼镜,从而跟踪其行踪并进而嫁祸其撞死加油站傻儿子,最终影响到警察对现场的错误判断。这样的情节设置,自然对本片主题的理解更多了一层阐释,正是因为律师一开始对罪恶的姑息和对利益(轿车)的强夺,才会在随后一步步的追逐中迷失自我,完全成为被罪恶所利用的一只猛兽。2.佛珠的文化寓意佛珠是佛教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而记数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佛教信众在朝暮课诵和平日念佛、持咒、诵经时,都会在每念诵一句佛号或咒语时,波动手中的一颗珠粒,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计数。除此之外,在当下的消费文化里,佛珠更多的是帮助持用者起到制心一处、熄灭妄想、净化心灵,找回原本无染自在真心的作用。对佛教信众而言,一串佛珠携持在手,自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反省,警醒道念,时时处处展现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对一般的社会大众而言,佛珠还意味着“弗诛”,意思是说,当人们将佛珠佩戴在自己的身上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爱惜生命,爱护生灵。可见在漫长的历史延续过程中,佛珠已经包含有一种高尚的人文关怀。影片《无人区》中,律师佩戴的佛珠第一次出现是在法庭辩护时,当警察被其充满技巧的诉讼语言激怒后说道:事实是什么样,你心里面比谁都清楚。律师为掩饰内心的紧张,把佛珠拿到手上慢慢地捻搓起来,而这时处于被告席的隼贩老大同样为了掩盖心虚,把手铐的链子放在手中慢慢捻搓,这一表现蒙太奇的运用可谓精心独特,邪恶和伪善的沆瀣一气可见一斑。佛珠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公路边,律师准备用汽油焚烧杀手尸体时,行为紧张的他拿出手腕上的佛珠,哆哆嗦嗦的祈求菩萨保佑自己不要留下证据,在这里律师首次暴露出自己身处无人区的恐慌害怕情绪,此时他只能寄托希望于佛主的普渡情怀,这也是导演运用佛珠道具的原始意义。佛珠第三次出现是律师和卡车兄弟在加油站斗殴过程中被扯断的,影片进行到这里,律师已经完全暴露出动物的自私本性,第一次焚烧的中断并没有唤回他的良知,当他毅然返回加油站购买打火机准备再次实施焚烧行为时,其自身已完全的泯灭佛珠所代表的慈悲之心,因此导演选择佛珠在这里断落,随后隼贩老大也借此线索找寻到律师的踪迹。

篇2

1 系统组成

1.1硬件组成

在系统中需要使用的硬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心处理设备:专用计算机

视频素材形成设备:影视专业摄像机

图像素材形成设备:数码照相机

音频形成设备:录音机等

专用设备:扫描仪、打印机等

1.2软件组成

操作系统:Windows

音频处理软件:CakeWalk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综合处理软件:Photo2VCD,Nero,我形我素等

2 功能分析

家庭电影视频制作主要有4个过程:采集、合成、增加特殊效果和输出在Premiere中可以把各种不同的素材片断组接、编辑、处理并最后生成一个AVI或MOV格式文件。

1、确定视频剧本和准备素材数据文件。

2、启动Premiere系统,打开剪辑(Clip)子窗口进行素材的浏览和定义,用项目(Project)窗口记录素材和以后的编辑操作。

3、将素材逐一排列在构造窗口的轨道上。如果需要在两段素材间加切换或过渡特技,此时要将两个素材分别放置在视像的不同的A或B轨道:对静止图像要设置持续时间。

4、定义切换特技效果和参数。

5、利用剪辑(Clip)菜单中提供的滤波器对视像序列进行特技处理。

6、利用标题(Title)窗口和标题菜单生成标题文件,该文件数据包括文字和几何图形。

7、为视像配音,将声音素材片段置于建造窗口的声音轨道道上,调整效果和同步位置。

8、预演,修改和调整。

9、保存项目文件,防止意外丢失已有的操作状态。

10、视频(Make Movie)。首先进行编译参量设置,而后进入编译。生成AVI或MOV文件。

2.1硬件功能

目前使用的家用计算机均具有较大的内存和较快的CPU,安装有声卡等多媒体硬件,配置稍高一些的家用计算机还具有图形3D卡等。需要说明的是,在笔记本计算机上有一个视频接口-1394口,而这种接口在台式计算机上不是标准配置,需要再单独安装一台1394卡。1394接口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接收摄像机的视频输入信号,目前市场上的数码摄像机及视频处理软件均支持这种接口的工作。

DV摄像机的主要功能是捕获视频图像,其生产厂商、型号、样式很多,所具备的主要功能也接近:照相机主要完成静态图像的获取,数码照相机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入到计算机,普通照相机的图像需要使用扫描仪才可以输入计算机:录音机完成音频素材的采集,在形成音频素材时可以使用传统录音机,也可有计算机声卡上连接麦克风,进行音频输入:扫描仪的主要功能是将图片、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为下一步使用做好准备。

2.2软件功能

Windows:是系统软件,为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提供全面支持:

CakeWalk:是一个用于编辑、制作音频文件的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以制作单声部或多声部音乐,可以在制作的音乐中使用多种音色。该软件可用于制作MLDI格式的音乐。用户可以方便的制作出规范的MLDI文件:

Premiere:是一种将视频和音频制作合为一体的非线性音视频编辑软件,可以完成音视频编辑合成、字幕创作、片头制作、MTV制作等功能:

PhotoShop:是一种平面设计软件,它具有强大的绘图、校正图片及图像创作功能。该软件主要完成对由照相机形成的图片的编辑加工工作,如进行修复、特效处理等:

Photo2VCD:可以把图片连同配音制作形成VCD文件(MPG格式),这种文件可以由刻录软件处理形成VCD或DVD片,在家庭VCD机或DVD机中播放使用:

Nero:一种刻录软件,使用该软件可以在刻录机上形成VCD或DVD盘片:

我行我素:一种视频输入、处理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1394接口,从DV录像机上获取图像信息:

3 系统构成

基于上述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家用计算机多媒体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

篇3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影视音乐的作用下,有助于提高影视作品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当前,多部影视作品是由于音乐的知名度而受到关注,有力的推动着影视作品的成功。如:《栀子花开》、《匆匆那年》等音乐的知名度较高,使影视作品为上映之前,便受万众瞩目。由此可见,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作者认为,进一步对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和美学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帮助相关人员制作影视作品时合理选择音乐,将音乐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

(一)主题歌曲的形式

主题歌曲是影视音乐中常见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主题曲、片头曲、片尾曲几种。在影视作品播放期间,社会大众从影视作品中进一步了解音乐。如,《万万没想到》影视作品上映期间,其主题曲《大王叫我来巡山》十分火热,传唱度较高。在某种程度讲,影视作品制作者在选择主题音乐时,希望通过歌曲能够将影视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或内容加以表现,有助于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提高影视作品的收视率,更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题歌曲是影视作品剧情的浓缩,在故事情节串联过程中,可以融入影视音乐,不仅能够增强故事情节的感染力,而且耐人回味,情节连接顺畅。在影视作品中,播放主题歌曲,还能发挥试听的作用,对提高影视作品和音乐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1]。

(二)场景乐曲的形式

场景乐曲是影视音乐中的又一重要存在形式,与主题曲不同的是,场景音乐多出现在影视作品播放过程中,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场景音乐运用过程中,能够使故事情节更具表现力。例如,在影视作品《红高粱》中,壮汉迎亲路上配合着音乐抬花轿的场景,音乐与壮汉的步伐节奏相一致,将迎亲的喜庆氛围彰显,同时能够表达壮汉们的活泼性格,不仅为后续剧情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增强人物塑造的效果,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另外,场景乐曲在影视作品烘托环境氛围中的应用不可或缺,可促进剧情的升华,使受众保持高度集中,置身于情境中。如,恐怖类影视作品中,在营造紧张、恐怖氛围时,插入的场景乐曲,可增强影视作品的恐怖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影视作品的收视率[2]。

二、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

就影视音乐的元素而言,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等是主要构成元素,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影视音乐各元素有机融合,才能增强影视音乐的表达效果和提高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对推动影视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功能美;二是形态美。

(一)功能美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具有功能美的美学价值。首先,音乐旋律能够发挥影视作品造型功能。如,影视作品在烘托激烈紧张氛围时,能够有效融入影视音乐。《人再囧途之泰囧》作品中,有激烈打斗的场面,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能够烘托场景氛围,而且将影视作品推向,深受观众的喜爱。其次,音乐节奏元素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协调的功能。节奏元素在影视作品中运用十分灵活,且节奏类型多样化,如语言节奏、音响节奏等。仍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例,在打斗场景中,音乐节奏十分快,但影视作品的镜头放慢动作,使紧张氛围和对阵动作形成强烈反差,但卻增强影视作品的协调美效果。再次,音乐和声元素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色彩描绘的功能。如《走西口》影视剧中的《走西口》主题曲,能够对亲人、爱人之间的依依不舍情感细腻表达。最后,音乐调式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存在,具有规定性的功能,赋予影视作品以独特的意义[3]。

(二)形态美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呈现的美学形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喜剧美、荒诞美几种。不同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所具有的形态美有差异性。如,《凤穿牡丹》影视作品中的《琵琶语》,是对优美的表达,与主人公美好爱情的向往相呼应,可以为受众营造美的意境空间。《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影视作品中片尾曲《永远的战士》的引入,彰显中国军人的伟大精神,是影视音乐中崇高美审美价值的表达。在喜剧美审美价值表现中,《西游记》的《猪八戒背媳妇》音乐,是节奏跳动和演奏断奏的有机结合,将猪八戒背媳妇的幽默诙谐场景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人以愉悦的享受。《武林外传》是古装剧,但出现现代RAP的音乐,具有荒诞美的特征。虽然歪曲故事情节,但荒谬音乐形式的融入,仍然是影视作品故事情节和影视音乐主题思想的完美结合,为受众展现与众不同的影视作品形式[4]。

三、结论

音乐是影视作品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充分发挥音乐的重要作用,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简言之,只有对音乐作品加以合理选择,才能增强影视作品的效果。现阶段,国内影视音乐的应用尚不成熟,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通过对影视音乐存在形式及其美学价值等系列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影视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有机融合,以推动我国影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晓银.浅析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及其美学价值[J].视听,2015,(03):73.

[2]孙煜.《电影音乐,一段历史》—译介及其音乐美学相关问题的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3.

篇4

(二)文化丰富影视创作的内容影视创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乐于民,尤其是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需要的影视创作不仅仅是趣味性,更多情况下人们注重于影视作品的内涵。文化元素的植入可以丰富影视创作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观众。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本身是介绍美食的影视作品,但是,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之中,不仅仅介绍了当地的美食,最大限度的融入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特色给《舌尖上的中国》这一影视作品增加了更多的文化特色,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这是该影视作品备受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通过影视创作推进文化传播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影视创作相关人员文化传播意识影视作品创作需要影视创作人员来完成,要想通过影视创作来促进文化传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影视创作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让他们了解影视创作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影视创作对于文化传播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引导他们了解文化元素对于提升影视作品文化底蕴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影视创作相关人员创作出更多可以促进文化传播的影视作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传播意识:首先,定期进行宣传指导,引导影视创作人员认识文化和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提升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传播意识;其次,广电总局等影视管理部门应该做出相关规定,引导影视创作向文化产业积极靠拢,增加影视创作的文化价值,提升影视作品的品位;最后,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让影视创作人员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之中文化元素的重要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他们自觉将文化元素融入影视作品之中。

(二)鼓励拍摄各种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纪录片纪录片是影视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也是影视创作中进行文化传播最为方便的一种体裁。为了更好的利用影视创作来进行文化传播,社会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拍摄各种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纪录片,以此来提升影视创作的文化性,使更多的人通过影视作品来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我国现阶段已经拍摄了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大型纪录片,例如《丝绸之路》、《万里长城》、《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这些大型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促使现代人们更为深刻的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明,促进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传承,对于文化传播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影视创作之中应该积极鼓励相关人员创作并拍摄更多有利于文化传播的纪录片,以此来发挥影视创作的文化传播作用。

(三)给予具有文化传播价值影视作品更多的资金支持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经济背景的影响之下,人们在进行各项事业的过程之中更多的是看重其经济价值,影视产业也不例外,人们创作影视产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但是,在进行影视创作之中融入过多的文化因素,或者那些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影视作品往往喜欢的人比较少,这就会影响其收视率,这就直接降低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例如,《成吉思汗》、《东归英雄》等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影视作品,其拍摄成本巨大,但是由于收视率较低,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会是制片方赔钱,这就造成很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夭折。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并成立相应的专项资金,针对一些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影视作品补助,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影视创作人进行该类作品的创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播。

(四)影视创作中注重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积极提升影视作品品质,融入文化因素,促进文化传播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实际的鼓励与引导过程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尤其是要注重文化因素的选择。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时代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属于先进文化,我们更应该积极宣传。为此,在进行影视创作之中要做到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并发扬时代文化,从而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播目标。例如,《亮剑》、《士兵突击》等励志型影视作品,在实际的创作之中就将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既告诉我们应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更应该掌握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达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提高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底蕴影视创作人员是进行影视创作的实际人员,他们的文化底蕴直接决定了所创作的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为了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影视作品文化宣传的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高影视创作人员的文化底蕴,使其掌握更多的文化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这些影视创作人员创作出更多有利于文化传播的作品。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对影视创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引导相关创作人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这些创作人员自身的文学底蕴,为之后的影视创作提供相应的文化基础;第二,积极引进国外具有文化传播价值的经典影片,通过这些经典影片的引进来提高国内影视创作人员的意识,并从中学习相应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篇5

跑马圈地年代的过去,整合时代和超竞争时代的来临,营销体系从点效率向系统效率的转变,从跑马圈地要市场效率的时代向整合协同要管理效率的时代转变。

跑马圈地的时代,市场的机会空间很大,市场上驰骋的都是占地为王的枭雄,企业的管理就是简单的给地盘,给任务、不关注实现的手段,只关注结果,而且是分兵作战,卖彩电的有自己的队伍,卖空调的也有自己的队伍,在某种意义上是靠“人海战术”,是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在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竞争对手无法抗衡的前提下,市场的效率得到充分的释放。

笔者服务过的某大型家电企业的小家电群就是这样的运作模式,通过产品事业部进行事业的不断扩大,每个事业部只运作2-3个产品,事业部之间没有横向联系,都有各自的队伍在同一区域开展业务,在争夺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的同时,在经销商资金资源、终端陈列资源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内部竞争。

现在随着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当市场空间逐步变小,竞争环境日益恶劣时真正进入了微利时代,单兵作战把队伍铺上去,销量并没有真正的增加,反而企业出现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市场空间的争夺利益小于内部竞争导致的不规模和不协同后,人力资源、经销商资源、终端资源的相互割裂就造成极度消耗与浪费。此时,市场效率的营销模式必须向管理效率的营销模式重心转移。原因在于以单一产品运作研产销的模式在销售增量上已经没有优势,而且人员队伍的直接和间接成本的增加已经超过了市场和竞争增量的前提下,必须依靠整体的运作,特别是营销体系的整合运作,从队伍的整合到经销商资源的整合一直到终端资源整合要效率。

二、家电行业多产品运作面临的挑战

1. 转型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系统思考

从单兵运作的市场效率型企业组织模式转变成多产品运作的组织模式,企业往往是从人员成本、通路成本费用上升,利润下降的角度出发,简单的理解为“精兵简政”对整合面临的问题缺乏系统的思考,导致多产品运作后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的组织体系运作混乱,内部的协同不但没有产生,反而是导致原有的单兵作战能力受到了抑制,人员积极性、公平感减弱,骨干员工离职现象频繁出现,在销售和利润体现上还不如单兵作战时期的简单相加。整合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企业的合并,所以我们需要对面临的问题首先做系统的思考。

2. 多产品整合运作面临的组织问题包括:

1.) 首先是协同运作的组织管理理念惊人的缺失

中国的文化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以往的单兵作战的营销组织模式是符合这种文化习性,管理是简单的,只需要人盯人的感性管理。但是面对多产品运作的复合组织模式就显得无所适从,原来的优势就转变成新模式运作的劣势。

笔者曾服务过的一家著名小家电集团在转型过程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以前的产品事业部是基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放权体系,整体的小家电共用一个企业品牌,同时也是产品的品牌。局外人看似乎是一个企业整体,似乎应该很有管理体系,其实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都是单独运作,而且管理上是简单的基于个人能力信任感的人脉化感性管理,只是由于集团层面整体的品牌运作得力,给外界一种整体上很有管理秩序错觉。家电企业是接受培训较多的行业,但是以往接受的培训,营销人员吸收的比较多的是策略体系上基于个人的市场操盘能力,而缺乏整体运作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技能,整合之后中层到基层营销管理者协同管理概念缺失达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2.) 其次是营销队伍的转型问题

面对多产品协同运作后,整合的营销团队怎么来形成,如何来形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营销团队,如何使得原有营销人员从猎手向整体运作所需的职业化选手转型,如何使营销人员从一匹匹独狼变成协作的狼群,真正提升整体的竞争能力,这也是整合之后营销在队伍建设上所面临的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区域经理江湖老大习性的难以改造,以及营销队伍状态难以从单兵作战到整体协同的转化。

在笔者服务过的那家小家电集团,过去做市场,开发出某一项产品,只要以分山头的做法设置产品事业部,以独立的队伍把人铺上去,机会牵引人才,机会造就企业,不惜内部对经销商和终端资源的恶性竞争,用非常规的市场运作方式打开外部的市场空间,抵消内部的消耗,对企业整体而言,市场是不断扩大、利润不断增长。而组织的内部管理是简单的基于人的管理,给你一段时间,一定资源,完成销售目标极大的激励,然后看结果,不行就换人。这样的结果是企业营销的各层级都是单兵作战的个体集合,没有协同,笔者刚进入该企业时候,对严重缺乏制度化管理的情况深有体会。

从整体的市场环境看,在超竞争状态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由于利益关系被动转型,原先的人力资源素质特点往往变成了转型的瓶颈。

首先,多产品运作在组织机构的管理岗位设置必然是“精兵简政”,管理的岗位减少了,特别是多个单品区域分公司合并成区域市场一个多产品运作的分公司,区域经理的岗位减少了,原先的人员的角色转化就出现了困难,不能继续担任区域经理的人往往是离职,对企业来说,多年的培养成本就是不少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真正所需要的有协同管理理念和能力的,能整合运作多产品的职业化的营销人才又严重缺乏,整合之后能担任区域经理的人选往往是销售额做的较大的原有区域经理,并不是具有这样协同能力的营销管理人才。

其次,过去单兵作战时代,一个区域平台人员较少,业务模式简单,在转变成多产品协作运作的营销模式后这就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基层的营销人员以往操作一个产品转变成操作两个以上产品,在能力上是否支撑,在资源分配上是否协调等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原先完全以感性和兄弟情节为纽带关系在面临组织整合后,在需要建立理性规则下,单兵作战到整体协同在文化、思维习惯上、行为方式上原有的业务队伍都面临转型的挑战。

3.) 总部支持和管理职能发育问题

以往的单兵运作,企业的中间环节与高端专业管理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发育,过度的扁平化使得企业中层职业能力与高端专业管理能力无法发育。多产品运作不是简单的队伍合并减少成本问题,涉及的是伴随营销模式的转变,整体的业务模式的转化,总部的支持职能和统一管理和必要的控制职能都必须发育。由于市场前端的经销商资源、终端资源的整合,带来的应该是在市场策略、广告支持、促销支持等各种支持和管理职能的整合功能发育,这些都需要在组织结构和形态上得到落实以及配置专业的营销策划和管理型人才。

笔者曾经咨询的小家电集团在以往的单兵作战时代,集团总部往往只具备整体企业品牌的推广功能,而且也只是在广告形态上的策划功能,对整体的地面促销缺乏资源共享的规划,同时对经销商和终端资源的管理一方面缺少系统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而且有过一线营销经验的市场策划人员。

同时,由于基于IT的信息系统缺失,整合之后缺失的整体管理状态,多产品之间的协作关系没有有效进行管理导致丧失了对市场的整体控制能力,使得企业整体运作多产品的营销专业化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偏弱。

总部支持和管理职能发育不全,关键还在于企业普遍认识上还缺乏战略眼光,认为这些功能的发育还是成本而非投资。

三、家电行业多产品运作的操作思路

1. 思想上对整合的之后组织变革的系统理解

从单品运作到多产品协同运作,营销模式是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转向精兵简政与资源集约型,战略的实施路径的改变对组织方方面面的影响,要树立“整合需要协同效益,协同需要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理念。

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家电企业转向多产品协同运作,要求企业从分兵作战的“人海战术”转向整体协作的“精兵简政”,从营销的散兵游勇转向营销的团队建设,从单一掠夺资源、无节制的资源投入与损耗转向资源集约与整合。“精兵”,就是要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员工的能力建设,提高员工的人均效率;“简政”就是本着“谁接近市场谁拥有权利,谁配置资源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基于市场与客户进行授权赋能,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后的组织建设。团队建设,就是要使营销人员从“独自外出的猎手”变成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群狼”,致力于提高营销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与整体业绩。所谓资源的整合与集约,就是要从单一掠夺资源、无节制的资源投入转向提高资源的有效性,对营销资源进行有效的多产品协作运作管理,要真正把营销资源上升到经营管理的层面,经营营销,包括经营客户资源、经营人才资源、经营信息与品牌资源等。

2. 从经销商、终端资源的跑马圈地、内部争夺客户资源到终端资源多产品的精细化组合管理

过去企业对市场的占领与扩张是一种粗放式、跑马圈地式的,同一个区域市场,经销商、终端资源在企业内部各自运作的队伍中存在严重的内部恶性竞争。转变营销模式后,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支携多产品运作的队伍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在于对经销商资源、终端资源进行精细化的组合管理,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抓住核心客户;在于经销商、终端资源管理要做到精细化、模板化、标准化,对经销商、终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要对潜在客户进行培育管理;对经销商、终端资源各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有效整合与结构优化。

3. 组织上发育高端专业整合营销管理能力,对整体营销管理和专业支持、管理职能的重视

整合后企业的营销组织变革的核心,而是要通过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通过发育总部高度的市场策划、培训和管控协调能力,解决市场前端普遍的多产品运作的资源使用矛盾和管理协作矛盾,强化组织对市场的有效规划与控制,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而不是以往简单的扁平化人脉管理;通过发育高端职业管理能力,使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承担起营销责任,提高营销执行力。例如总部的市场部是整合之后需要重点发育的职能部门,通过市场部的单产品策略分析,多产品策略资源整合使用方案等一系列的策略方案指导区域市场的操作。同时市场部又是整合产品运作的市场信息分析者,根据动态的市场环境及时在战术上对各区域市场进行指导。

4. 考核机制设置上的引导,达成市场集中运作和分产品专业规划的有机结合

管理上有至理名言“你想要什么就考核什么”,整合之后新的营销模式要形成牵引机制,即告诉营销人员企业的整合运作的目标在什么地方,企业对营销人员转变能力的期望是什么;激励机制,即如何通过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结合使得营销人才把舵产品运作的协作关系结合在一起;在组织的考核机制上就需要把整合之后的业务操作要求和转业职能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层层分解的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同时在绩效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运用上形成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篇6

戏剧人物处身其中的富有情绪感染力的时空环境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但是,剧本不能以铺扬的文字渲染时代的和社会的环境氛围,必须把这一切浓缩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来的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雷雨》写的是一个金玉其外的封建资产阶级“模范家庭”,在一天之内突然显露出深藏其内的各种不可收拾的败絮,爆发了一场巨大而尖锐的冲突,造成了极其惨烈的后果。剧本精心安排周鲁两家的特殊关系,设计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并着重繁漪的心理轨迹,十分强烈地通过展示其与周萍、周朴园、四凤、鲁妈及周冲等不同人物关系与命运的冲突,构成戏剧跌宕和感情起伏。剧本把人物放置在激烈的戏剧情境之中,意志和性格的较量蒸腾出一片狞厉可怖的气息,带着“雷雨”气势的戏剧冲突以及带着“雷雨”色彩的人物性格,是该剧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剧作家把长达三十年的生活进程,概括在时间上不超过一天、空间上不越出两家的剧里,情节发展跌宕曲折难以预见,人物行:动突兀奇特变化多端,显示了剧作家善于刻画典型环境和利用事件造成戏剧情境鲜明而强烈的动势的功力。我们知道,事件是情:晓的重要构成因素,任何剧本都不可能没有事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开幕之前,已经有了老王猝然死亡的事件,开幕时又发生了鬼魂事件。契诃夫的剧作里,虽然没有莎士比亚剧作中那样严重的事件,但也有一些看上去似乎十分普通的事件,如《樱桃园》中的新兴爆发户砍樱桃树事件。《雷雨》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是从周萍离家到矿上去这件事引起的。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事件!在这个被周朴园自诩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里。它实在有着非同一般的震撼力量,是它直接震动了繁漪的心: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周萍,并且说到做到。她不仅在雷雨之夜赶到杏花巷十号关上四凤的窗户,使周萍被鲁大海和侍萍发现,而且当周萍与四凤准备一起出走时,她锁上大门,叫来周朴园,有意无意地导演了一场惨烈的悲剧。同时,这一事件还连锁反应地引出其它事件,触发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从而使现在的事件和过去的事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股特殊的合力,有力地撞击着各个人物的性格。就像盛夏闷热天空里突然骤起一堆浓厚的乌云,朝着地面渐渐地压下来,一场真正的雷雨瞬间从这堆乌云里进发了。在这凄惨的雷雨之夜。人生的悲剧像霹雳发出控诉与呐喊,无情命运的雷雨冲刷着肮脏的世界,从而使剧中的情境充满了雷霆暴雨般的动势。

篇7

一、影视欣赏在英美文学课中的引入必要性

从文学价值来看,外文影视作品在课堂的导入,一方面利用影视语言与文学文本进行联系,并从影视语言中来渗透文学意义;如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表现在影视画面及构思上,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影剧本来呈现影视本身,在以图像展开中传递文学的魅力。正如李果所言“影视作品的思想和审美价值是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的”,对于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从影视艺术创作形式中,来挖掘影视作品主题、思想和叙事风格,从中来展开文学课堂的知识衔接,发挥影视作品与文学著作之间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影视作品的文学文本,特别是对于名著改编下的影视,从文学批评视角来阐释对原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原著及影视作品的文学对照中来研究和分析文化差异性。同时,影视作品为文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特别是在影视作品文本的探析上,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鼓励学生从自我理解、鉴赏中广泛交流。如我们从影视作品中来探讨莎翁的原著,从影视文本的语言特色上来挖掘原著的思想与题旨,从文学叙事及影视作品的文化功能、艺术感染力等方面来推进“影视文本与视觉”的互动。

二、影视作品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导入原则

影视作品的导入不是随意的,要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实际,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正确导入,帮助学生从影视欣赏中提升英美文学素养。课改大纲提出文学课堂的教育目标,旨在从原著中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通过文学批评方法来促进学生语言及人文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对西方文学、文化的正确理解。因此,在进行影视作品导入中,需要从教育示范性、文学审美性、作品体验性等方面来综合把握。

(一)注重影视作品选材的开放性、精炼性

不同影视作品所传递的思想主旨是不同的,在英美文学课堂导入影视作品,首先要明确开发的选材态度,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明确,从中选择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品中,来丰富对原著的理解和学习。如对于原著的改编电影,有忠实于原著的翻译式改编;也有开放式改编且整体框架与原著一致,还有参照原著素材进行自由式改编。通常来讲,对于影视作品的选择多以尊重原著为主,而对于文化多元化、雅俗边界模糊化的今天,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拓宽影视选材范围,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审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另外,对于影视作品的提炼,需要结合课程教学计划,有选择性的截取和整合影视素材,避免不拘一格带来误导。因此,在课前需要对影视作品进行全面审视,从文学著作与影视文学解读中准确把握放映内容。

(二)观评并重、收放合理的播放原则

在课堂上导入影视作品是需要谨慎的,如果不加合理的剪辑素材,课堂观影则变成冗长的影视课,或者说变成纯粹的娱乐形式,失去了影视作品在英美文学教育中的生动性。因此在放映上,要从教学目标和知识点,通过暂停、回放、突显师生互动、互评,从观、评中合理控制放映节奏,引导学生从观、评中欣赏并思考问题,从中来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对于影视语言及影视内容进行批判性探讨,激发学生的文学思辨力。

三、影视作品在文学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英美文学课堂中对影视作品的正确导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教学需要,举例来探讨影视作品欣赏与文学互动的方法。

(一)从影视作品探析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影视作品导入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和互动。如在学习《嘉莉妹妹》时,通过设置问题:如果让学生做导演,对于嘉莉妹妹的饰演者,你会选择哪位明星?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对影视剧的探讨热情,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氛围;通过解析《嘉莉妹妹》原著中的段落,让学生从饰演者中来进行分组交流,也可以通过投票方式来选择最合适的演员,并为该“导演”提供小小的奖品。实践证明,利用学生阅读体验与影视作品欣赏,来布置得当的教学任务,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集体参与积极性

影视作品与文学阅读整合,其目的在于激发全班成员的学习热情。如以简・奥斯丁的作品赏析为例,在活动组织上,首先提前三周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组课下阅读和观看相关作品。如《简・奥斯丁生平》、《成为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爱玛》等原著及影视作品;其次开课前15分钟进行作品及原著内容PPt演示,特别是通过原著与影视画面间的整合,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来探讨其异同点;再次,细分各组学习任务,并从思考题中让学生从探讨中汇集成卷;之后进行课堂探讨和交流;最后对各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并以专题方式来探讨学习心得。

四、结语

影视作品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导入,利用图像来展开作品的文学脉络,并从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关联度中,从文学视角来洞晓作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审美,帮助学生从中感知英美文学课堂的魅力。

篇8

2爱国主义教育

成长于温室中的年青一代,多数人未曾经受过风霜,不曾懂得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影视作品恰能为我们展现英烈如何誓死保家卫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祖国曾遭遇的灾难,更加清晰地认识祖国的内忧外患,“青年学生只有对可爱的国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着学和肉的了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深厚的感情”。[3]

3集体主义教育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总在诠释着“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意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人心齐,泰山移”。在其潜移默化的集体主义教育中,利于克服个人主义思想,更好地践履一切言行都要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一个人的荣辱直接关乎集体的形象,而集体亦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4自我教育

现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思想上积极进取,要有创新意识,并且能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影视作品在现实生活的传播中促进着青少年及大众的自我教育能力,更加深入地汲取各方优秀文化,充实精神世界和完善自身修养,其在促进自我教育的同时,将受众的生活经历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正能量相契合,使之对自己再认识,再教育。

5审美教育

“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审美鉴赏的施教中,内化、融合了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积淀。良好的影视氛围……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形成高品位的综合文化素质。”[4]在影视作品的传递过程中对真、善、美的认知,帮助我们分辨美与丑的区别在哪里,正直与邪恶的区别又是什么,我们应当借助影视作品的魅力来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

6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在影视作品中时常会表现学校教育的情节,“教育歧视是一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教育歧视不仅体现着个人道德水平,同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影响”。[5]尤其会对青年人的不成熟的世界观形成错误的认知。影视作品在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时,尤其是对尊重、平等等观念上的引导显得十分突出,通过正能量的传播,使人更加充满自信。

7端正历史观的教育

“中外影视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有一些作品与中小学语文、历史等教材中的课文相吻合……真实地描绘了历史事件。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中国的历史。”[6]在这些影视作品中能真切地体会近代中国受西方侵略的真实历史,摆正我们的历史观,使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荣辱,正确对待是非,同时对德育教育也起着积极作用。

8勤劳节俭的教育

“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相对宽裕的物质条件,使青年学生淡化了传统的勤俭务实美德。”[7]影视作品将朴实、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进行很好地演绎,让我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不忘本。中国有句古话“成由节俭败由奢”,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勤俭关乎到事业的成败,也关乎国家的兴亡。

9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职业竞争意识越来越强,青少年能够正确面对职业竞争,与影视作品的影响密不可分。”[8]在今天就业形势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有些人对工作嫌脏怕累,担不起责任又自以为是,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有些人站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态度不认真,自己的工作任务总是拖拖拉拉,影响自己的工作质量。实现正确选择职业和就业的引导是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

篇9

一、定义与实质

在美国,影视作品的衍生品被称为“后影视产品”,即根据影视产品而开发出的形式多样的娱乐产品。由于从时间先后顺序上讲,先有影视作品,而后再根据影视作品本身开发相关的娱乐产品,所以被称为“后影视产品”。后影视产品的特点在于,能够让人联想到特定的电影情节、场景、人物等等。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后影视产品的形式一再打破传统的观念,形成了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的产品体系。从传统的海报、影碟、唱片,到新兴的主题公园、电子游戏,后影视产品不断地挑战消费者的想象力极限。

笔者认为,从“后影视作品”的实质来看,基于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情感而开发的一切下游产品均属“后影视产品”。情感包括喜爱、好奇、想要亲身体验、想有更深入的了解等等。“后影视产品”均衍生于影视作品,跟普通产品不同,它们均被赋予了产品附加值。

根据影视作品进行衍生开发的元素多种多样,不仅限于对人物、剧情、道具的衍生,还包括文字作品(如台词)、音乐作品、摄影作品(如剧照)、美术作品等等。应该说,从影视作品前期策划到宣传发行的全过程中,由制作团队创造出的一切物质、精神的财富,都可以作为衍生品开发的元素。

二、影视作品的衍生品类别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衍生品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笔者将衍生品的主要形式总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基于剧情体验类型、符号消费类型、深度了解类型以及再创作类型。下面将对每一类型进行逐一介绍。

1、基于剧情体验

这种衍生品类型主要是基于观众想要亲身体验影视作品剧情的心理而产生的,这里的剧情是指广义上的,比如对某个场景的体验、对风俗习惯的体验、对饮食文化的体验、对服饰文化的体验等等。这种衍生品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影视旅游,一类是游戏。

① 影视旅游

关于影视旅游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和重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此,笔者挑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和公认度的定义。伊文思(Evans)认为,影视旅游(Film-induced Tourism、Movie-induced Tourism、Media-induced Tourism、Screen Tourism)是指由描述吸引物的电视、广播和影片所引致的旅游[2]。刘滨谊认为,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3]。综观多种定义,影视旅游的外延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影视旅游是指对影片拍摄的外景地进行的旅游,而广义的影视旅游还包括以故事发生地、影视城、影视拍摄技术博物馆、影视主题公园以及影视节庆等为吸引物而发生的旅游。

从实践看,大约1/5赴英国游客受到电影或者电视宣传的影响[4]。通过电影《勇敢的心》到访华莱士纪念碑的游客数量从1995年的4万人次增加到1996年的20万人次;《达芬奇密码》的播放使罗斯林教堂的游客数量从2003年的38万人次上升到2005年的12万人次;《哈利・波特》的播放使北约克郡高沼铁路的游客量从2001年的245万人次上升到2004年的303万人次[5]。

同时,影视旅游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带动能力。美国权威旅游期刊《旅游研究学报》的一份报告指出: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在上映一年之内,其标志性拍摄地可以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平均75%的经济效益增长。

② 游戏

根据影视作品研发游戏产品也是衍生品开发的一大策略。游戏属于文化产品中消费者参与、互动度最高的形式,消费者可以自己扮演影视作品中的各个角色、体验剧情、与其他角色进行互动等等。不仅如此,游戏以其虚拟性,可以拓展影片中很多被限制的元素,比如自然风光、室内场景、支线剧情等等。游戏类别很多,根据游戏方式、游戏平台、游戏内容等可以将游戏划分为很多种类。对于影视作品改编的游戏而言,通常适合的游戏类别有动作游戏、冒险游戏、模拟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策略游戏等五大类。制作游戏从根本上说,就是延伸消费者对影视作品的体验,如果能开发好,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实度,为后续的衍生品开发创造很好的条件。

就国内而言,根据《画皮》研发的网络游戏《画皮世界》算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款游戏由中国十大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之一的麒麟游戏于2012年正式推出,是全球首款集群式网游,即在东方新魔幻世界背景下,以原有的MMORPG类型为基础,集合各类经典网络游戏玩法,如SNS社交、回合对战、卡牌对战、宠物对战等元素。游戏开创七大行业领先技术,独创画皮玩法、暗恋系统、占星术等特色元素,呈现越来越丰富且庞大的游戏体系。该游戏上线仅3个月即荣获2012金翎奖“玩家最喜爱十大网络游戏”。

当然,由于游戏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于青少年,所以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影视作品,更适合于开发游戏衍生品。

2、符号消费

让・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也是后现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消费社会》等著作中,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6]。我这里指的符号消费,是狭义的符号消费,即通过利用影视作品相关元素的符号价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此类衍生品主要包括道具、玩具、服装和家居用品等等。

影视作品中,有些道具不仅仅是只具有其使用功能,还具有一定特色、并承载了观众的情感诉求,这样的道具就适合进行衍生品开发。如《失恋33天》中的猫小贱元素,是在影片拍摄之前,为了后续衍生品开发而故意加进影片的。猫小贱是影片中男主人公送给失恋的女主人公的礼物,是一款非常具有男性特色并只适用于女性的抱枕。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一款抱枕完全可以作为送给单身女性的特别礼物。

同样,对于道具的衍生品开发,也有失败的案例,如《让子弹飞》中的麻匪面具,这款面具可谓本片中的一大特色道具,完全可以用于后续衍生品开发。但由于制作方这方面意识不够,让武汉一个商家抢占了先机,该商家设计出由1-9筒麻将组成的面具,并且率先将其命名为“麻匪面具”,在购物网站上进行销售,受到网友的极大追捧。虽然商家构成侵权行为,但是制作方衍生品开发意识不到位,也是造成自身损失的一大原因。

由符号价值衍生出的玩具、服装和家居用品等,更多的是直接将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显示在商品上,以此产生符号消费。如蜘蛛侠、蝙蝠侠造型的玩具,《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穿的各种款式的衣服,以及印有喜洋洋、灰太狼的各种文具、书包、服装等。

3、深度了解

消费者对于自己喜爱的影视作品,往往倾向于更深入的了解它,比如想看原著、想知道拍摄的幕后花絮、想收藏影视作品的原声带等等。为了满足消费者想要深度了解的诉求,制作方可以研发出相应的衍生品,主要的类型有书报刊出版物和音响及电子出版物两大类。

① 书报刊出版物

这一类型的衍生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影视作品小说版、影视作品制作花絮集锦、影视作品前传、影视作品后续篇以及主要角色的剧照集锦等等。例如《奋斗》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爱情励志电视剧,这部剧的剧本不是根据文学原著改编的,而是由石康专为该电视剧创作的。由于这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后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石康借着电视剧的影响力,创作了小说版《奋斗》。

② 音响及电子出版物

音响及电子出版物是衍生品开发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主要包括DVD、电影原声带等形态。影视作品在播出或上映之后,通常都会发行DVD以赚取版权费用。有的影视作品音乐元素比较丰富,其音乐作品具有单独开发衍生品的价值,这时候发行原声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比如2001年播出的电视剧《薰衣草》以及2002年播出的电视剧《流星花园》,均推出了电视原声带,2011年热播的《后宫・甄传》同样推出了电视原声大碟。

③ 衍生剧

顾名思义,衍生剧就是根据影视剧剧情衍生出来的新剧,衍生剧的开发时基于观众对某个配角人物、某个支线剧情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心理,或者是对整部戏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生活大爆炸》中,主线剧情主要讲述谢耳朵和室友的生活,而衍生剧则以邻居Penny为主角,讲述她展开演艺生涯追逐梦想的故事。通常情况下,衍生剧会利用前序剧目的演员,有时会借用剧情主线,这样运作有利于借助前面剧目的知名度,迅速抓住部分观众。

4、再创作

对于一部喜爱的影视作品,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观看自它改编的其它艺术形态。所以,成功的影视作品,可以进行其它艺术形式的再创作,主要包括电视剧、电影、动画片、舞台剧、广播剧等艺术形式。

影视剧再创作不是简单的将原故事的人物、情节照搬到其它艺术形式中,而是需要注重其它艺术形式本身的特点,对原故事的人物、情节进行第二次的艺术加工。影视剧再创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坚持其文化品格。所谓坚持文化品格,就是保持或增强原作的思想深度、人文内涵以及艺术品味。第二,提升审美价值。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真、善、美的价值与力量。第三,重视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做到取材选择热点化,道德取向传统化,叙事方式的时尚化,营销推广的市场化[7]。

三、衍生品注意事项

1、运营模式

“后影视产品”虽然是在影视作品播出之后才与消费者见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影视作品播出之后才着手相关衍生品的开发。相反,一系列成功的衍生品开发,往往从影视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就已经开始酝酿了。《武林外传》就首次开创了我国文化全产业链模式。《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的构成要素包括:有文化或有影视基地、有相应的剧本、有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的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一个品牌的整体运作,必须有完整而清晰的规划,在最初的创作阶段,郝亚宁就与编剧宁财神沟通,要求在人物、情节的设置上符合后续网游、动漫等产品的开发。事实证明,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确实起到了“鱼头”的作用,而且也打造了一个文化产品全产业链模式的成功案例[8]。

2、注意细分市场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会有相当多数量的“粉丝”,衍生品的开发应该对众多的“粉丝”进行市场细分,使衍生品开发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粉丝”的需求,以求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按照本文的观点,影视品衍生品开发基于消费者对作品的情感诉求,针对消费者不同的情感,应该开发出不同种类的衍生品。

3、尊重衍生品产品形态的研发规律

衍生品的开发,虽然其内涵都是基于影视作品,但是从产品形态上,却多于影视作品相差甚远。制作方在研发衍生产品时,必须尊重其产品形态的设计、运营规律。比如,影视旅游,就是影视与旅游业的结合,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其运作模式更多的是旅游产品的运作模式,所以制作方要充分尊重旅游产品的研发、运营规律,以求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影视作品的改编,也要尊重其它艺术形态的创作规律。比如将电视剧改编为电影,就要充分尊重电影创作的规律,不应把电视剧的创作手法原封不动地搬到电影上。

4、注意知识产权

一部影视作品包涵着很多受版权保护的部分,除了影视作品本身作为一个作品被整体受到保护之外,和影视作品相关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等都受到版权保护。而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进行有效的使用,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商业产品。影视品衍生品的价值构成,其区别于普通产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一切内在价值全部“衍生”自电影,正因为有了电影定的人物、情节、形象、道具,才赋予了普通产品以特殊的价值,而这份附加的“增加值”便是知识产权的价值。(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孔朝蓬.大电影产业链的完善之路――长影集团影视资源衍生价值开发与影视文化拓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7(4):159-166.

[2]EvansM.Plugging into TV tourism[J].English Tourism Board.

[3]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4,18(6):77-81.

[4]Holloway J C,Humphreys C,Davidson R.The Business of Tourism(the 8th Edition)[M].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9.650.

[5]Page S J,Connell J.Tourism:A Modern Synthesis[M].Hampshire:Cengage Learning EMEA,2009.79.

篇10

一、影视文化是承载社会价值观的大众文化

影视作品承载着人类生活的各种信息,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或文化消费的手段,而且体现着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承载和传播着各种社会价值观念,而且在交流和传播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点和社会规范方面起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其特点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深远。

在今天,电视已经介入到世界的多数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视文化传播的及时性、快捷性、同步性。是任何文化媒介都不可比拟的。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的电影作品可以通过DVD、VCD等形式被复制保存,并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电影播放中的时空限制,为电影的观看和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与传统的艺术相比,影视文化是一种贴近百姓的艺术,它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游戏广场。影视文化在传播中,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甚至是视频短片、MTV,它们以多种形式存在同时还承载了许多的文化理念。影视文化传播用直接、真实、生动的形象再现生活、记录事态、传播信息。让观众从直观化的视听中得到真切的认识和感受。无论是新闻报道、专题讨论、实况转播,还是故事片、科技片、系列片等,都为各类形态的文化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表现空间。影视文化的兼容性使它成为拥有综合性手段最多并得以全方位展示的文化载体。

二、市场化条件下的影视文化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影视作品也由原来单纯的政治类影片向情感、娱乐等类型转变,更趋向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影视作品在反映大众生活的同时。必然考虑收听率、收视率、上座率,它决定了影视作品能否在商品社会中生存下来。影视作品的商业化以及市场经济对文化的渗透,导致某些影视作品生产者价值观扭曲,将追求商业价值观作为唯一目的。特别随着影视产品迅速普及,电脑、光盘、互联网等主要媒体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影视作品中的许多思想观点、情感取向和审美取向,极大地影响乃至改变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对社会新思潮、生活新风尚、新时尚的塑造,是其它任何媒体力所不及的。

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不可避免地感到混乱、空虚、压抑和无所适从。影视以其便利的形式和条件,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以其独特的影响力日益成为学生们重要的思想源、心理依托和感情寄托的对象。大学生喜欢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影视作品,因为影视作品反映着大众的世俗生活,反映着物质消费和娱乐的合理性,许多影视作品中影视人物的行为思想为学生所追逐、所渴求、所效仿。但在消费文化的狂热鼓吹和利润的驱使下,往往会使影视文化走向浅薄、粗俗的一面,沦为享乐和满足感官欲望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渗透,推进“文化殖民主义”。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影视传播的途径增加,由于网络文化的无序性,西方文化的渗透与意识形态的入侵更加便捷,使西方精神文化产品、价值观念触手可及,很多青年大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影响,从而淡化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打破了我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点。由单一的价值观信仰转为多样的价值观信仰:由充满理想主义的价值取向转为求实务实的价值追求:由集体本位转为重视个人价值:由重义轻利转向义利并重等等。

影视文化较强的感观刺激特点,与青年大学生爆发式的激情和青春期的特殊心理,一拍即合,社会上媚俗取利的作者投其所好。粗制滥造影视作品,诱导青少年陷入艺术欣赏的误区,就拿“异类影视片”来说,这种以暴制暴处理社会和生活矛盾的简单方式、渲染和夸张的武功、以及黑社会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极度扭曲、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刺激,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异类影视形象成为学生的青春偶像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生鲜明的倾斜,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教育所传授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所起的作用。异类青春偶像主导着受教育者的情感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教育与情感行为上产生矛盾和背离。

三、发挥影视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积极作用的对策

1、影视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导,唱响社会主旋律

篇11

就我国电影创作来说,大部分是改编自非经典的文学作品,并在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还促进了文学作品的迅速发展,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二、 改编经典文学作品应注重保留原著艺术价值

(一)影视作品可以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创作题材

相对于非经典文学作品来说,经典文学作品更能促进影视作品和影视市场的发展,能够给予影视作品创作更多的创作素材。我国获得成功的影视作品大多数是以非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创作题材,但是在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极大促进着影视作品和影视市场甚至是经典文学的发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典文学的影响势必会长久永存,而影视创作在改编经典文学作品过程中不但能够传扬经典文学作品,而且经典文学作品还能够推进影视作品的迅速发展,并能招徕更多的观众。在电影发展中经典文学作品也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时不仅要对非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造,还可以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以促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双赢。

(二)应充分遵循原著思想内涵以及艺术价值

我国影视作品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相对较少,并且改编的经典文学作品思想内涵和质量都相对较低,这不仅是因为改编者在改编过程中没有给予“经典”足够的重视,导致改编游离于原著的“经典”之外,从而导致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普遍质量较低。[3]部分改编者认为只有以原著作品作家的视觉上来看待作品,完全照搬着原著作品的内容才是尊重原著和原著作者,其实不然,尊重原著作品和原著作者指的是在改编过程中保留着原著的精神内涵以及艺术价值,始终保留着原著作品中的精华内容,摒弃原著作品中的糟粕内容,从而对原著作品进行视觉化改造。文学作品体裁和影视作品体裁有着较大差异,如果完全照搬着原著作品的内容和模式,不仅会损害原著作品,而且还会使得影视作品丧失独特的艺术特色。正如语言翻译,直译是无法表现出原著的价值和精髓,而意译则更能表现出原著思想内涵。

三、 分析文学改编成电影对当代文学产生的各种影响

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母体,而文学精神与品格则是衡量影视作品的主要标准。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汲取文学作品中的精髓部分和思想内涵,影视作品则能够大力传播原著作品中的文学精神。

现阶段,国内影视领域中的影视作品多以文学作品作为创作题材而改造的,结合我国电影改编文学作品热潮的发展历程可以得知,1956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结合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著作的同名小说《祝福》进行改编的,此后影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逐渐以文学作品作为创作素材和创作源泉,并推进着影视作品的迅猛发展。美国著名理论家普洛斯东论证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大多数都能够获得很大成就,在获得金像奖十部影片中便已经有五部是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同时那些影响力深远的经典文学巨作也相继被影视创作者加以改造。知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广泛被影视作品用作改编素材,改编次数高达13次,而著名文学家普希金和莎士比亚等所创作的作品更是被不少影视制作者搬上荧幕。现阶段来说国内稍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都相继被改编成为电影,制片人也充分结合文学作品的精髓展开全新创作。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应当要发挥出影视作品的舞台艺术特色对文学作品进行改造。

四、 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意义

伴随着消费语境逐渐形成和消费时代的到来,影视作品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影视市场发展需求和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在创作电影时可以采用娱乐化叙事方式来展开创作并满足快节奏时代的基本需求,娱乐主要是指对于现实生活中不会产生影响并且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方式。当今忙碌而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渴望通过娱乐来释放出自身的压力和情感,并能够在这种娱乐消遣中获得享受的。[4]消费语境的形成和消费时代的到来促使着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更倾向于娱乐性,而电影创作也逐渐由原来的政治意识形态叙事转变为娱乐性叙事。

(一)娱乐化

在消费语境逐渐形成和消费时代里,我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娱乐性的特色。而部分叙事文艺的文学作品在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情感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唐伯虎点秋香》,这两部本来是属于戏曲作品,但是电影在改编文学作品过程中变换了作品中的基调,并将其主题换为爱情主题,而原著中原本儒雅的人物形象也被改编成为武林高手,影视作品改编得荒诞。影视作品《三毛从军记》是改编自漫画电影《三毛流浪记》,并充分体现出“三毛”的人物形象特征。影视作品是站在孩子角度上来对战争进行刻画,而电影中冲锋杀敌与战场阵亡等都是由三毛演化而形成的,从娱乐中获得战争的另外一种感受。

(二)流行化和感性化

在对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结合消费时代大众市场的普遍需求,应要使得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充满着娱乐化的特点,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故事内容创作得更加诙谐和娱乐,从而创作出创新且符合大众要求的影视作品。当前社会正处于消费社会,其中消费社会具有娱乐化、流行化以及感性化等特征,能够促使影视作品生产出更多符合现展要求的作品。通过喜剧化的方式来阐述历史,从而满足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周晓文所创作的《秦颂》,向世人呈现了娱乐化的历史,极大满足着时展的基本要求。该部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我国经典文学巨作《史记》作为题材,而实际上该部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重新构造了历史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并增添了许多描写,比如高渐离和栋阳公主在影视作品中奇妙的生死关系并不是原著作品中所有的。影视作品营造着离奇事件和古朴氛围都是对历史进行娱乐化与传奇化的处理。同时还有陈凯歌所创作的《荆轲刺秦王》和张艺谋所创作的《英雄》都改编自文学巨作《史记》,对历史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进行了娱乐化处理,使得影视作品更具备观赏性。陈凯歌和张艺谋两人在制作影视作品过程中都是以电影导演视觉来看待文学作品,并在不违背原著思想主题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来进行虚构性的创作,并想通过虚构的影视作品来表达自身对于历史发展的观点,不仅让影视作品保留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还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全新创新,这不得不说在电影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当前来说以历史主题为创作思路而展开的虚构故事不仅为社会观众提供了娱乐看点,戏说历史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是时代社会人们的娱乐品。

(三)平民化

国内知名导演冯小刚所制作的贺岁大片非常贴近社会民众生活,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成为当前社会普通大众所热衷的消遣娱乐产品。而他所制作的影视作品中也大部分都是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譬如《夜宴》则是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改编。导演冯小刚所制作的贺岁大片都是使用喜剧方式和策略展开电影创作,并始终将电影类型定位于喜剧作品。在1997冯小刚制作的贺岁电影《甲方乙方》,该部作品是其在大陆地区所创作的第一部贺岁电影,该部贺岁电影在上映后票房便一直高居影院榜首,在1999年他所创作的《不见不散》和2000年所创作的《没完没了》都受到观众的喜爱。其中,导演冯小刚在创造贺岁电影的过程中受到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影响相对较大。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语言和行为在王朔的描述下显得尤其生动和和迷人。王朔在细致观察生活上对冯小刚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也促使着他所创作的贺岁片都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冯小刚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通常在夸张故事中添加包袱,这使得电影故事情节更具有游戏性和娱乐性。在其创作的贺岁影片中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也能获得成就,这满足着当前社会普通民众的心理,普通民众也渴望获得成功,导演冯小刚所制作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让社会普通民众找到了情感寄托,因此其所制作的电影受到了广泛民众的大力支持。

结语

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影视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以文学作品作为创作题材和创作思路,但是因榈缬昂臀难Я秸咴谝帐跣问胶鸵帐醣局噬嫌凶藕艽蟮牟煌,因此想要使影视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就需要改变文学作品创作形式,并以影视作品舞台艺术特点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这样才能够保持着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各自的艺术魅力。同时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应当要充分保留着文学作品内在思想精髓和艺术价值,并对其故事内容进行全新创作,从而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影视作品,不仅能推动着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还能够大力宣传文学作品,两者相辅相成,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庄君孙媛.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兼谈文学改编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J].品牌(下半月),2014(8):76-78.

篇12

影视批评是以影视作品欣赏为基础,以影视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影视现象(包括剧作家、影视剧创作、影视欣赏以及影视理论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创造性艺术文化活动。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判断,也是一种审美判断。正是在这种文化价值及审美判断的过程中,影视文化才得以在娱乐形式层出不穷、文化消费市场日趋多元的今天,作为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最广泛的受众和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此可以看出在影视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影视批评正以其丰满的形式和独特的美学风貌,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电视化的选择和审美责任。在此笔者浅谈一下在审美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审美要素。

一 加强自身的审美文化素养

批评者在面对一部作品时,对影视作品思想内容的解析是不难的;难在要把创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所有的审美感受通过理论形态表达出来。因此除了必须具备对作品研究能力的思想修养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审美文化修养。

影视批评是建筑在影视作品基础之上的,而今天的影视作品市场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百花齐放,竞相争入观众的视野,所涉及的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艺术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而注入到审美全过程中,就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从地方特色上说,我国民族多、地域广,在文化的发展上受到了民族和地域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各国影视文化大量涌入中国,这无疑是对影视批评者们的一个重大考验,作为影视批评者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了解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养,绝不能人云亦云地随意发表言论,必须从专业的视角准确地评论这类影视艺术文化的优劣得失,分析影视作品的文化背景、产生原因、成功缘由等。如近年来韩剧在中国市场上的流行。韩国的民族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比较相近又各有不同,相近之处是方便了中国观众更快地接受这些外来的影视作品,而不同又使观众在欣赏这类作品的时候产生阻碍。因此作为影视批评者就需要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去比较中韩影视作品之间的异同,为观众提供批评标准和审美指向,如果影视批评者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及审美文化素养,就不能正确评论这些影视作品,甚至还会发出不妥的批评声音。

从时代特色上说,著名批评家丹纳强调,批评要关注时代、种族、环境三大要素。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时代性很强的艺术,影视批评者更要具备审判时代的审美文化的能力。影视作品在我国产生以来,已经历了几个时代,其间也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比如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喜看崇高伟大的英雄历史题材电视;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崇尚改革创业的实干精神,审美趋向了现实主义;90年代的电视题材日趋大众化,一部《渴望》成为万人空巷的观看品,这是因为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的人们需要真情的滋润,焦躁的现代人心灵需要真情的抚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观众的审美从崇尚经典转向了平凡的生活,审美的日常化就成了影视批评的价值取向。如果抓不住时代的特征,无法解读时代的审美特性,那么影视批评者发出的话语正确性与先进性就难以让人信服,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电视批评家。因此在批评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具有较为专业的审美文化素养,不能人云亦云、胡言乱语,而是从精湛的审美眼光去分析影视作品的要素,说出能够经得起历史时间过滤的观点,这才是影视批评者应具备的文化审美素养。

二 强调影视批评的从属性

影视批评应从属于影视创作者及作品本身。克罗奇说:“批评和认识某事物为美的那种判断的活动,与创造那美的活动是统一的。唯一的分别在于情境不同,一个是审美的创造,一个是审美的再创。”影视创造是从生活到艺术。影视创造者在生活中的发现,他对生活的评价、认识都蕴涵在影视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影视批评者评析影视作品则从艺术到理论。他以影视作品的客观内容为基础,结合理论基础,运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审美经验,进一步丰富艺术的意义和内涵,将作品中的美感通过理论形态作再一次的复制。正如批评家对任何影视作品的解释都只能是主体的解释一样,审美批评说到底仍然是主体批评受到影片本身的制约和限制,大体只能按照原作的思路进行。绝不可能脱离影视作品,漫无边际地再创造。具有深刻审美体验能力的批评家,只能从艺术体验中激起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而这种审美感受同创作者创作时的审美感受是相吻合的。

影视批评不同于社会学批评,其是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的,一般是就其思想内容、主题表现等方面的大致把握;影视批评的使命则在于把握作品的美学特征。把握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批评家同创作者,甚至在脾气性格上是否存在某种默契,一个审美能力强的批评者,在批评中对作品所作的审美描绘,应当包括创作者创作时的审美感受,使创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美学因素通过批评者的评析被清晰地表现出来。一个真正优秀的影视评论家能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去照亮影视作品,去理解影视作品。

影视批评是一种特殊的影视实践活动,它必须借助影视作品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受到影视批评对象的牵制。就从根本上要求批评家的理论主张同创作者的创作基点具有一致性,而创作者始终是批评家的最后评判者。如果批评家的评论与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不合,也只能以创作者为准。因为创作意识是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指导思想,它不可能事先同批评家商量,以批评家的意识去创作。因此影视批评的艺术再创造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有限的创造”,它使批评者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三 强调影视批评的真实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什么是真实?它是指事物的原来面目,“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因此任何艺术都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影视批评也同样如此,只有真实美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影视批评者又被称为“观众的指导者和把关人”。如何使创造者和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批评中作品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真实的鉴赏,引起受众的误读,首先遭到毁灭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作品本身,因此影视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化生活、粉饰作品,而是为了进一步鉴赏评析影视作品的实际状况,使受众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在进行影视批评时应该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地夸大作品或贬责作品,更不能以个别现象来反映整体美的本质,特别对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分析,不仅要找出美好的一面,而且对缺点、不足的方面也应该有所选择地分析,红花虽好也要绿叶陪衬。影视作品中典型人物和身边人物是有联系的,不能为拔高作品的典型人物而贬低其他人物。

四 审美视角的独创性

影视评论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作品,或是随意地评述,而是要抓住最具有特点的人物、事件、艺术表现手法等来开展批评,以真正显示出批评的真挚感情。真正能给受众以美的影视批评,不仅体现在审美对象的内容真实上,而且应该在题材、角度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上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歌德认为:“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好题材之后,想方设法地选表现的角度,使读者压根儿没有想到这个题材里会发掘这么多好东西。”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影视批评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一般的阐释和透视上。如果仅仅做到这一点,那只是与影片处于同一层面的分析与解剖,没有发现也更谈不上提升。当前影视批评普遍存在“自说自话”和“无效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批评家们缺少一种独特的视角。影视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批评家在审视作品时,则应注入新的审美创造意识,选择新颖的题材,选取与之相应的新视角,这样就能给人一种新鲜、新颖的感觉,就好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一经发掘,使受众感到惊异。

现如今,面对影视市场的纷繁复杂,艺术价值的评定对于提高观众鉴赏、指导艺术发展都将起到重大影响。列•斯托罗维奇说:“价值之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是因为它们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定向。”人们把艺术价值比作是海洋上的导向航标,它能引导影视作品与观众审美心理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谭霈生.戏剧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欧阳宏生.电视批评:理论•方法•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篇13

(一)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影视作品视角独特,诠释的内容经典。作品的大部分素材源于生活,将身边具体的生活艺术化抽象化,并且部分作品带有科幻性质,将宇宙的未知领域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影视作品与地理教学二者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一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面对一幅幅精彩的影视作品画面,学生往往更想挖掘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东西,迫切想定位画面的地理空间,想了解该区域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以及该区域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二能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将繁杂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作品《日本沉没》解释了日本下沉的原因;作品《国家地理重返危机现场:南亚大海啸》解释了南亚地区引发大海啸的原因等。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能力。大量影视作品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信息源,根据需要,学生在头脑中会将信息加工过滤重组,筛掉没用的东西,留下重点知识。四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学生通过观看《星际迷航》《重返地球》《2012》《后天》《未来水世界》等影视作品,引起无限遐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对未来做出大胆猜测:东非大裂谷会引发乌干达,赞比亚沉没。加利福尼亚湾内的裂谷会把加利福尼亚半岛撕下甩入海中。海地国家一分为二等等。

(二)影视作品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地理思想教育是地理教育的灵魂。虽然在地理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要求,它是地理教材深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影视作品能唤醒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类世界,进一步理解环境、资源、人口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全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如学生欣赏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美丽中国》《泰山》等作品会增强爱国爱家的热情;欣赏《BBC:海洋天堂大堡礁全三集》会增强海洋意识及全球意识;欣赏《可可西里》会更加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二、影视作品应用于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影视作品类型的选择

影视作品类型多样,内容不一。有的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纪录片。有的作品内容超越了社会生活,将身边的生活艺术化。所以教师在选择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地选取影视作品。一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差异,接受能力及教学大纲对本年级学生的要求。初中地理重在讲“地”,以识记为主,教师面对初中生群体尽可能播放一些内容浅显的影视作品。高中地理重在讲“理”,以理解为主。教师面对高中生群体时可以播放一些反映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作品。二要考虑作品所描述内容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学习易受外部环境的驱使,引导正确与否会直接导致中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尽量选取能正面反映社会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尽量减少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三教师选择影视作品时指向性要强,要充分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别是那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决不能为了猎奇而乱加选择。

2.影视作品播放的时间

影视作品的选取最终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师在播放影视作品的时间上要尽量与教学的进度吻合、同步。笔者认为最好在新课讲授之前播放,因为观看后,作品中的事物现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借助作品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原理、规律有初步了解。气候类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同时也是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在学习气候类型之前教师不妨先播放反映热带、温带、寒带等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纪录片,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迷人的非洲》,学生会看到旱季时的枯黄草原和雨季来临后的葱茏繁茂的草原画面以及地球上古老而独特的树种――猴面包树,为学生理解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旱雨季分明的特点及其他相关知识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