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司经济效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以笔者所在的某路桥公司为例,该公司长期从事基建项目投资和建设,必然存在着单次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周转速度慢等特点。为此,如何实现公司的“产出/投入”最优化效果,则难度明显增大。正因如此,更需要借助公司审计的整体视阈优点,形成与财务管理的共生机制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二者契合形态的认识
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所提出的概念,从而主要反映在公司的资金流通状态上。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公司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处于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上。其中,货币职能在于物资采购且又依赖于公司的资金筹措计划;生产职能则体现为资金长期停留在基建建设阶段,故无法形成商品而进行市场交换;商品职能的关键在于资金回笼,且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二者契合态势的形成可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逻辑结构:
1.1公司审计对资金循环的监管
仍然根据资本循环公式来认识这一监管行为:路桥公司在开展参股项目建设,以及实施其它基建项目时往往面临着寻求外源性资金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商业贷款来筹措建设资金。这是就存在这样几个经济问题:(1)筹措资金的数量和偿还期限;(2)外源性资金与内源性资金的比例等。尽管依托财务管理能在内控环境下进行测算,但若缺少审计环节的整体视阈,将无法充分统筹公司资金的调配活动。当然,针对资金在生产领域的效益性问题,也需要依赖审计本身的职能定位。
1.2监管职能对经济效益的提升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经济效益是从价值层面来看待的。因此,所谓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可理解为,“产出/投入”的价值最大化效应。在可度量的条件下,必然显现为“收益/预算资金”最大化效果。在“会计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的表达式中可得,随着公司审计职能的开展使得在资金筹措成本控制,以及生产环节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其共同决定了总成本控制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即使对于路桥公司的日常经费支出领域,通过审计职能对原始凭证的稽核也自然控制了运营成本的形成。
由此可见,公司审计―资金循环监管―经济效益提升的逻辑路径,便构成了二者契合的关系。
2.认识引导下的审计功能定位
在认识引导下不难发现,简化二者契合关系的逻辑结构,实则在于建立公司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融合态势。之所以强调“融合”意味着,应改变传统对二者对立形态的理解,而转变到审计为财务管理提供第三方信息支持的方面上来。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以下则继续讨论审计的功能定位问题。
2.1审计的监管功能
审计监管功能的提出,主要鉴于它在传统视角下的职能定位。那么它的监管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其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资金使用和资金回笼上。实践表明,路桥公司的建设项目存在着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就使得资金在生产(建设)领域的使用监管成为了重点。另外,近年来所反映的某些收费站行为失范问题,也将资金回笼纳入到了审计监管的功能范畴。可见,这里的功能主要延续了公司审计的传统职能定位。
2.2审计的辅助功能
在遵循传统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公司审计还应创新自身的辅助功能。所谓辅助功能可以界定为,对财务管理的流程优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这实则就改变了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对立形态,而转变为了一种融合态势。具体就辅助对象来看,主要应围绕着公司资金风险管控和资金优化配置来进行。毕竟,审计作为从公司整体经营着手的监管行为,自然能获得更多关于公司发展中的负面信息。而这又成为了优化财务管理的切入点。
3.功能定位下的路径构建
在功能定位下的路径构建,可围绕着审计的监管功能和辅助功能来展开。
3.1审计监管功能下的路径构建
(1)监管资金预算方面。公司需要根据项目进行资金预算,此时就成为内部审计的对象。在监管功能上所提到的融合,在这里便通过审核公司资金划分结构、预算明细表等方面体现出来。审计人员应协同财务管理人员,合理展开对资金结构的设计与划拨。
(2)监管资金使用方面。成本控制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而实现这一点则需要通过强化财务活动来达成。无论是人工成本和物资采购成本,都以资金支付的形式而发生。为此,审计人员便需要根据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针对表面的形式要件和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展开审计活动。这种约束机制,本身就推动了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
(3)监管资金回笼方面。审计环节还应监管公司的资金回笼状况,并及时给予管理层预警。
3.2审计辅助功能下的路径构建
(1)辅助公司资金风险管控方面。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资本循环G―W―G`可知:在这三个环节中,不仅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依次呈现;而且,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同时存在。因此,这就对公司的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诸多公司都面临着提升资本有机构成的任务。公司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通过固定资本重置的方式来实现,必将增大公司的资金投入。从而,审计将为此提供安全屏障。
(2)辅助资金优化配置方面。公司的资金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存在要求。在以市场拉动为主要模式的商品销售形态,使得公司不仅要关注下游的需求方,还要面对上游生产要素的购进渠道。即:在货币功能(G)、生产功能(W)、商品功能(G`)环节中,公司须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若要最终实现“惊险的跳跃”,公司则须科学测算出各领域的资金预算。由此,会计审计功能又体现在:优化配置公司资金方面。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关于本文主题的讨论仍存在其它思路,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探索。
4.结论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公司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先后处于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上。因此,应建立公司审计―资金循环监管―经济效益提升的逻辑路径。具体而言,其路径构建应围绕着公司审计的监管功能和辅助功能来开展。最后强调,应改变传统对审计与财务管理二者对立形态的理解,而转变到二者融合的态势上来。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邵柏清.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3).
篇2
那么,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又具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我们公司的现状做一些探讨:
一、经济效益审计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采用专门程序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对照选定标准,以评价、衡量和证实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活动。
就我们公司而言,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审计通过对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二、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以担当社会责任,追求盈利为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盈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公司作为一个正在做大做强的发展企业,经济活动的投入和成果都十分复杂和庞大,只有做好各项监督和控制工作,才能使公司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因此,加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和经营决策的评审,发现和完善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司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必要。
(一)公司的发展具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肥沃土地
我们公司为建筑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是公司近几年的工程管理特点。施工企业生产流动性大、产品形式多样、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的特点,为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效益审计提供了条件。经过近年的改革发展,公司已经走上了一条长足的发展之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整体处于上升阶段,公司的发展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提出了要求:
(1)公司实力增强、每年完成管理产值正在逐年增长,公司的成长需要监督保障
在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指导下,近几年来,公司每年完成的管理产值由2007年完成管理总产值21亿元到2011年完成管理总产值35亿元,五年间公司完成管理总产值翻了1.7倍,实现了巨大的飞跃。未来三年公司的管理产值计划完成100亿元,在建和已经落实的工程共99项,管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放大。然而,如何管好来之不易的大市场?如何控制好零零星星的各种资源消耗?如何发挥各种投入的效率性?使公司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不刹车、不脱轨,这对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判明公司在管理和资源利用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揭示公司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建筑一道防护墙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手段,也是我们公司发展的要求。
(2)社会资源的广泛利用使得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近几年来,公司加大了社会资源的利用。2011年,公司外雇劳务支出7569.65万元,外租机械及设备支出10541万元,完成工程分包产值20亿元。2011年工程分包完成产值是公司当年完成总产值的57%,社会资源的利用已成强势。管理社会资源,变社会资源为已之力,可能是公司走管理之路的发展方向。因此,管好社会资源支出的这个口子,杜绝公司经营效益的“跑、冒、滴、漏”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3)社会资源利用的审计以风险审计和效率审计相结合更佳。
审计处这几年开展了许多题材广泛的社会资源利用的审计,包括:外雇劳务结算审计、外租机械台班结算审计、分包工程结算审计、外购物资审计等。但审计多以核算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为重,审计的方法是通过对内控手续,结算依据的审核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成了管理风险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的任务。但是,社会资源的利用是否经济?效率是否合理?不开展标准对比和技术分析是无法做出准确回答的。比如,外雇计时工结算中是否存在消极怠工、窝工的费用?外租机械台班费结算中是否有出勤不出力,大车拉小货的费用?采用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是否有不经济,浪费性大的费用?质量、安全标准的采用是否经济等?都是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审计中效率性审计和经济性审计的重点内容,需要审计查明、核实,并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存在潜在的盈利效应,是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审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行性,以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每年在建项目几十个,选择一些风险控制流程长、管理层级多、控制人员流动大、交接手续要求高的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审计,一定能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扩大收入的确认,降低不合理费用的支出,提高业务的经济性,达到真实、准确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目的。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公司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公司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公司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在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公司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局的统一发展方向
2012年,徐彬在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效益审计,促进公司、企业落实深化改革、挖潜增效措施。…审计部门要围绕“深化改革”、“挖潜增效”和“安全、质量、品牌、诚信、服务”等,切实开展好管理和效益审计”。 “帮助企业系统总结好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效益变化原因,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为公司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助推器作用”。
三、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是对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制约、防护、促进和参谋的作用。然而,我们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除了具有这些作用外,还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具体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财务收支的真实核算
经济效益审计被孤立地看成一个审计种类,单独地去实施,不仅认识不准确,也是缺乏效率的。缺乏效率的审计工作在人力、物力既定的条件下必然难于大范围推行。经济效益审计必然涉及到查实账簿资料这一工作环节,只有对账簿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查实后,对节约、效率、效果所进行的分析认定才有意义。因此,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公司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保障财务收支的真实。
(二)有利于堵塞漏洞、节支增效
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被审单位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的审查评价,促进单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来看,它是监督和鉴证,不具有管理的职责。但是,从经济效益审计的实际效果来看,审计评价也好,监督、鉴证也好,都起到了对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为公司堵塞管理漏洞、节约支出、挽回既得利益发挥了作用。
(三)有利于经济责任考核,促进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营承包是公司采用最广泛的经营管理手段,每年公司都与所属二级单位及项目部签订了《经营承包责任状》,承包指标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评定承包责任人的经营状况?借助审计成果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有利于公司提升管理水平,为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故而能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公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因地制宜,不要盲目求全追大
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考虑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构成和可借用的专业力量的情况,在公司审计处现有条件下,可以少开展综合经济效益审计或较大项目的审计,多选择某一部门、某个环节或某项业务开展专项经济效益审计。
(二)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
经济效益审计不应只是局限于最终评价,还应进一步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三)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和评价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是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效益审计开展有难度,缺乏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准确评价效益的关键。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反映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经营风险控制、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的评价体系,通过效益评审,揭示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公司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打开公司的盈利空间。
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的反映公司的经济效益状况;二是有效性,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和确定公司经济效益增减变化的原则,分析公司管理的效益性;三是相关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四是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之间应存在着密切联系,每项指标都应能影响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而又受到其他指标的制约。近年来,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较大变革,供应、销售、投资、资金、会计核算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公司的评价指标体系也要与之相连,形成具有较强适用能力的评价工具。
总之,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深入开展是公司发展的需要。2011年集团公司审计工作会议上,王作然在报告中讲到:针对重点业务或重要环节开展管理和效益专项审计,精耕细作、查深查透当好领导的“眼睛”。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当好领导的“参谋”。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整体管理和效益审计,以点带面当好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推手”。这是我们公司为什么要加强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审计专业管理知识与实务》中石化集团公司审计管理干部岗位资格培训教材编写组
篇3
首先,自来水公司的发展要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同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公司发展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多、更高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企业效益。
其次,自来水公司需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健全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再次,建立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及时的对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自来水公司服务角度看,定期的开展监督会议,提高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增加外界对公司的好感度。
最后,自来水公司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中,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的开展有效的文化、学习活动,为员工提供一个不断学习完善的平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自来水公司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阻碍公司的发展,这就要求自来水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市场经济下公司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提高公司的对外形象,为自来水公司的发展提供基础。
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对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来水公司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要切实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真正意义上做到位政府分忧,从整体上把握好公司发展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员工对公司的认识,按照公司要求,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当员工对公司形象和性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后,员工就会更加自主的把握好自身形象和明白自身的职责,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自然的体现出公司思想,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矛盾时能够从二者之间综合考虑,维护好企业的社会效益。
自来水公司在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将优质服务贯彻到整个公司运营中,努力做好全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供给,使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自身的优势,提高对市场的影响力,从而更加高效的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二、从健全自来水价格形成角度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健全自来水价格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公共事业价格决策模式,在市场环境模式下对价格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改革,把原有的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优化事业单位价格决策体系,提高对价格的调整和管理,保障价格的合理化和科学性,从而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价格调整对于自来水公司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合理的分析自来水的价格,以科学的价格标准对自来水价格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自来水经济效益。自来水价格的调整步骤主要几个程序如下:
第一,提出申请。自来水公司价格的调整需要经济主管部门的同意,所以需要将调价和定价向主管部门进行申请。同时还要对调价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资料分析和说明都要有明确的指出,结合市场经济下公司的发展情况,提出公司调价的必要性。
第二,审核。价格主管部门对公司提出的申请进进行具体的审核,并且通知相关的部门,如审计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对公司提出调价的申请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确定是否调价以及调价定价。
第三,召开听证会议。自来水公司在申请调价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和标准,价格主管部门在调价的过程中也要按照自来水的规则和原则开展工作,价格的调整在符合公司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满足市场的需求,综合考虑公司与社会效益,最终得到合理的、科学的调价实施方案。在得到最终的定价方案后还需要将方案提交到决策符合主体,最招召开价格调整听证会,得出各个部分相对统一的定价方案和修改意见。
第四,递交政府相关部门审批。价格主管部门对方案意见进行修改后,提交给提价决策主体召开听证会,得到最后的统一结论后,将调价方案,递交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批,然后按照规定进行颁布和实施。
自来水价格调整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能够有效维护自来水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符合自来水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标准,有效的促进了自来水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合理的、规范的按照价格调整流程进行操作对于维护好自来水公司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从技术服务角度提高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措施
(一)优化供水管网,提高供水管网的技术化水平
自来水公司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服务水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在技术上加强创新和改进,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供水管网技术,优化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选择最合适的路径,提高自来水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对管网各个环节的优化设计,形成管网最优设计模型,降低施工成本。
成本往往是一个公司降低效益的重要的环节,加强对管网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坚持科学的管理和优化调度的基本原则,合理的布置和优化的选择,减少管网实施成本,从而提高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
(三)科学的评估网管工作状况。泵站优化方案需要在具体实际中依靠经验总结和技术进行优化,对泵站设备和系统要进行全面的维修和诊断,避免其中出现故障引起设备工作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优化自来水设备技术环境,提高自来水工作的经济效益。
优化技术对于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公司长远的发展剧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加强对自来水网管的改造,能够有效的应用与地下水群,提高对水质净化方案的优化,为自来水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合理、正确的选择管径,在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过程中,有效的降低了城市给水建设的成本,在提高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总之,自来水公司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源节流增效益模式,只有按照为节能增效益的模式,企业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抓管理促效益,通过对当前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增加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自来水公司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需要树立主动服务的良好形象,不断细化服务承诺,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内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促使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班显秀,王吉宏,胡伟,李帅彬. 辽宁人工增雨量对年水资源量贡献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4)
篇4
访问网页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看”,“眼球经济”的提法也十分形象。事实上若不是如此形象,媒体上也不会一再出现这个并不规范的词语。
于是又出现了网上社区的概念,网民可以看看社区有什么信息。但是,你一个社区人气旺,还不是一个商业性的公司,你还得有商业性的公司在你的社区做事情。中国现在社区成员很多是学生、网虫,不是商人,他们缺少支付能力,多是聊天和看新闻。看BBS上写的那些东西,多是那些闲人、那些在办公室也不干正经事的在上面涂抹。忙人也没那个时间。所以说注意力经济也要看什么样的注意力,是网虫的注意力,还是商人的注意力,如果是商人的注意力,才是有用的。
网站如何才能聚得“人气”? 这是网站经营者绞尽脑汁思考、变着花样做试验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又始终摆脱不了经营怪圈的影响。无论是哪一类网站,能否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始终是重要的,“眼球”带来“注意力”,但“注意力”最终能否转化为“经济效益”呢?这一点其实更重要。
我们在上期曾谈到,产品的生产者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要从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过程入手。对网站来说,就要分析浏览者的行为模式,掌握“知,明,喜,行,惯”的消费者认知过程,使你的最终产品——服务、以及由此产生的品牌来吸引消费者,这就涉及如何培养和保持顾客忠诚度的问题了。因此,网站要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要素之一就是品牌和服务,甚至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服务来支撑,而服务的形式则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将所有的服务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推出、调整并提升。这一切都需要与网站的知名度、内容、定位等联系起来,这样网络企业的经营模式最终也就回到了传统产业的经营上来。
篇5
从表中可以看出,赵矿公司2011年综合成本总额55260万元、2012年综合成本总额57400万元, 2012年与2011年比较看,成本增长2140万元,增长幅度为3.87%;2013年综合成本总额50096万元,2014年综合成本总额47555万元, 2014年比较2013年成本总额降低2541万元,降低幅度为5.07%;2015年综合成本总额37179万元,2015年比较2014年成本总额降低10376万元,降低幅度21.82%,不难看出赵矿公司综合成本从2013年开始呈逐年降低趋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年度是2015年,这对于生产区域越来越大、开采深度越来越深、生产过程越来越长、地址条件越来越复杂的“老矿”来说,这样的成本降低幅度是历史未有的。
二、针对自身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加强成本管理,采取超强措施降低成本,2015年取得新突破
赵矿公司以节支降耗为重点,降本增效工作逐步细化和深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为公司降本增效奠定了基础。在降成本工作推进的深度、速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行超常举措、硬性措施。
1.强化材料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材料费支出。以市场化精细管理软件为平台,实现内部提质降本增效。一是加强经营“三按”管理,强力推动基层区科预算、定额控制和费用承包。二是继续实施井下集中修、发、储循环管理,坚持周转材料和设备结构件不上井,坚持废旧支架“拼接改”和旧坑木复用,最大限度的压缩材料投入。三是抓好现场经营管理考核标准的落实,强化设备、配件的跟踪管理和动态平衡,杜绝丢失和浪费。2015年加强“拼、接、改”力度,发挥井下“十调”现场调修、调剂作用,改进井下1500辆矿车轮对的油封堵,节省成本近200万元。
2.加强用电管理,减少电费支出。大力推进“躲峰填谷”和节电工程的落实,优化井下排水方案,搞好水仓清挖工作、利用废弃巷道建设蓄水闸墙,提高蓄水能力,建立制度并严格考核,最大限度实现谷段排水,实施对水仓扩容改造工程,封堵散水,减少漏水量。安装喂水泵、高效节能泵,提高躲峰排水能力,用电峰谷比保持在1:1.58以上,2015年节约电力成本200多万元。
3.推进减人提效工作,降低人工成本。一是积极探索减人提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力推进劳动力“四个转移”,加强劳动组织和劳动纪律管理,特别是加强优越工种的治理整顿,充实到生产一线。二是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减人提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通过各种承包制,调动各单位自我压缩用工,提高劳动效率。四是推动机关机构改革,推行岗位兼并带,将冗员充实到基层单位,实现既定减员增效目标。2015年减人提效工作发挥成效,节约人工成本8367万元。
4.严格控制费用性支出。一是严格财务预算管理,刚性执行财务预算政策,全方位压缩和减少各项费用开支,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费用,减少费用支出。二是依据生产工作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租赁设备、设施数量,努力控制设备租赁费。三是组织对闲置设备和废旧物资的处理,明确界定留存、售卖、修旧利废等不同种类,对让售废旧物资实行“招投标”,确保效益最大化。2015年节约设备租赁费27万元、设备修理费359万元;实施通讯网络设备设施及资费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加强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办公费、餐饮费管理,费用实现了3年连降。
5.努力降低运输成本。改变开拓矸石和洗后产品倒运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产品倒运费109万元。
6.努力降低后勤管理成本。积极组织更衣室改造工程,4900多名员工实现刷卡洗澡,供水耗电量下降40%。实施水源热泵,每月节省费用30多万元。每年节省标煤5400吨,节省人员16人。半年可收回成本。
篇6
近几年,作为世界上水果罐头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我国水果罐头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而且反映在品种、技术、企业和市场等方面的变化中。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对水果深加工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消费量更是增长迅猛,而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及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产量及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M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拟对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建,提出了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新引进罐头生产主要工艺设备190台(套/组),年加工能力将由原来的14000吨增加到24000吨。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风险水平等做出判断,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为此,本人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体系与M公司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实际密切结合,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对本项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二、项目概况
本项目选址位于S镇的经济开发小区,选址区域内自然条件适宜,交通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适宜项目建设。本项目总的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其中,将建设一座库容量为5000吨的冷库(含速冻间),建筑面积为4300平方米;气调库1100平方米;冷库配套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扩建800立方米污水处理池,购置安装制冷和气调设备,并根据生产产品的需要购置罐头生产设备、包装设备及检测设备等。
本项目冷库设计高9米,层高2层,框架结构,外饰面采用高档自洁净墙涂料,内墙采用瓷砖饰面,达到卫生标准。保温层采用熔重40公斤/立方米聚氨酯保温,内墙保温层厚度120毫米,外墙保温层厚度180毫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设防。污水处理池有效容积800立方米,采用厌氧工艺,砼浇筑,内壁刚性防水。冷库制冷设备使用某冰山集团活塞式氨制冷设备,低温冷藏库温-18~-21℃,气调库库温1~3℃,确保贮藏后果品硬度、口感、外观等综合指标符合国际市场标准。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现行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项目实际,本文将选取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动态指标,以及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等静态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的计算对本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做出分析和判断[2]~[3]。所选取的各项指标汇总详见表1。
经估算,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前净现金流量第1年为-4530.0万元,第2年为-301.8万元,第3~11年为2694.8万元,第12年为6563.9万元;本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税后净现金流量第1年为-4530.0万元,第2年为-593.1万元,第3~6年为2403.4万元,第7~11年为2401.8万元,第12年为6218.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可得,本项目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6.2%,税后为30.6%,均大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10%;本项目的税前财务净现值为9227.8万元,税后为7466.2万元,均远大于0;本项目的税前投资回收期为4.05年,税后为4.50年,均短于同行业类似项目的平均投资回收期水平。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状况良好。
经估算,本项目计算期内的年均息税前利润总额及年均利润总额均为1980.28万元,年均净利润为1683.2万元,年均利税总额为2118.88万元;本项目总投资5420万元,项目资本金为2420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及相关数据计算可得,本项目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6.54%,资本金净利润率为69.55%,项目投资利税率为39.09%,均明显高于本地区类似项目的盈利水平,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经济效益状况良好。
表1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汇总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说 明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时,项目才可行。
财务净现值FNPV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才可行。
投资回收期 反指标,只有当指标值短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总投资收益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才可行。
资本金净利润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投资利税率 正指标,只有当指标值大于等于行业平均值时,才可行。
注:上表中CI表示现金流入量,CO表示现金流出量,i为基准折现率。反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越差;正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越好。
四、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根据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销量、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收入和税金等计算项目的盈亏平衡点。该盈亏平衡点一般用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4]~[5]: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反映了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盈亏平衡点越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强。
本项目计算期内的年均固定成本为3173.86万元,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6390.0万元,年均可变成本为11097.2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为138.6万元,则本项目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由此可见,只要当本项目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61.58%,项目即可实现盈亏平衡,项目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整体风险程度较低。
(2)项目敏感性分析
项目敏感性分析主要考察项目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价格、产量等主要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项目对某种因素的敏感程度,一般敏感性系数来反映,其计算公式具体如下[6]:
本文对本项目的敏感性分析主要针对项目基本数据中的销售收入(产量或价格)、经营成本及固定资产投资这三项不确定性因素,分别考察这三项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或降低5%幅度时对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以判断其单因素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敏感程度。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详见表2。
表2 项目敏感性分析结果表
序号 不确定性因素 变化率(%) FIRR(%) 敏感性系数
基本方案 30.6%
1 销售收入 5% 43.9% 8.69
-5% 17.3% -8.69
2 经营成本 5% 19.6% -7.19
-5% 41.6% 7.19
3 建设投资 5% 29.5% -0.72
-5% 31.7% 0.72
综上分析可得,当这三种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幅度为±5%时,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最低为17.3%,仍然高于规定的基准收益率10%,由此可见,本项目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项目整体风险较小。
在这三种不确定性因素中,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对销售收入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经营成本,最后为建设投资,这就要求M公司必须密切关注水果罐头市场的变化,对市场的未来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并以此指导项目改扩建及以后的经营管理,以切实增强本项目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M公司还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降低人、财、物等方面的成本消耗,以提高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状况。
五、结语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人通过对M公司24000吨水果和蔬菜深加工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对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知识体系及实践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可以通过指标分析全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通过项目不确定性分析反映项目的风险状况等,从而为相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4.
[2]崔淑梅,滕玉波,门晓杰,等.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进一步研究[J].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2004(5):38-39.
[3]赫丛喜,薛红艳.投资项目论证中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100.
[4]周亚力.投资项目评价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5 (10):141-142.
篇7
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以及施工经济效益的管控问题是施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从各项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以及施工效益管控现状来看,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缩短,而施工内容不断复杂,工程施工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许多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杂乱无序,材料设备以及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不科学,为施工造成过度的成本消耗,施工开展的经济效益下降。面对目前的施工管理现状,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在开展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过程中充分把握好施工管理的具体内容,从而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
一、施工现场组织管理的具体内容
当前时代背景下各类工程的施工开展都充分引入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升施工的整体效率,因此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论是在管理方式上还是在管理内容上都与传统的过程施工具有很大的差别。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涉及到的是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总结多数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当前施工的现场组织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人员的配置、施工设备的定期维护、施工技术开展要点控制与管理以及施工验收。在这几项的主要管理内容中,施工材料的管理以及施工人员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不论施工方式如何变化,材料与人员始终是工程施工的关键性因素。对施工设备的管理检测与维护是随着科技与施工结合的产物,许多的工程现在已经或是正向着自动化施工趋势发展,各种大型施工设备为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因此对设备的管理与对材料管理一样重要,在施工前一定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修与维护,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引发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更应当根据施工的具体实际对施工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施工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可以避免对设备造成不必要的磨损,在施工完成之后对设备的再次进行检修,主要集中在设备功能的修复上,降低施工过程的磨损带来的成本消耗。此外在现代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越来越复杂,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开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十分重要,技术要点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设备的操作技术上以及人工施工的准确度上,开展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一方面应当提升管理人员的宏观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性考核,防止施工失误带来的工程损失。最后对施工验收阶段的现场管理主要集中在质量上的检测,并根据要求及时监督返修施工的质量。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保证施工的高质量顺利开展更应当着重从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对施工经济效益的控制。开展对施工全过程的经济效益的管控在形式上以及管理因素上更为全面,经济效益管理效果更为明显。
二、从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出发加强对经济效益管理
施工经济效益的提升除了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加强成本管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对成本管控方案的落实,否则再科学的管理方案也只是一纸空文罢了。在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中,针对相关的施工经济效益问题可以从创新施工现场的管理手段、加强对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以及完善施工监督机制三方面着手。创新施工现场管理手段是针对现代化工程科技引入程度不断提升的采取的管理上的应对措施,对于施工过程中科技化程度较高的施工环节,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管理应对措施,创新现场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例如在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程量大,牵扯到的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环节较为复杂,那么工程管理人员在配置人力物力时,单凭人力手段无法科学完成各方资源的配置,这时可以采用三维建模技术也就是BIM技术实现工程信息的全面反映,并根据反映出的高层建筑工程量信息,结合建筑施工特征以及计算机对各方建筑信息的计算结果,合理配置好相关的施工人员,安排合理数量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资源,这样技术的应用能极大提高施工现场的协调组织工作开展的整体效率。其次,在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过程中,为了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施工技术开展的管控上进行,施工技术的控制不仅关系到了施工工程的整体质量,合理高技巧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更能有效降低施工资源的损耗,提升施工效率。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应当根据施工对象的具体情况定位好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再根据相关的施工理念选择同一范围能最适合、最高效的施工方式,在施工开展时,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环节进行过程的监督,及时纠正施工失误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在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既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又应当具备相关的技术水平,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完成。最后,为了提升经济效益管理的效率,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组织管理时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采用科技手段实时监督施工,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中针对相关的管理条目附着一定的监督条款,这样一来既能及时开展对各个项目的监督又能提升施工监督机制的针对性。
三、结语
从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中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施工开展的经济效益,在对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过程中应当创新施工现场的管理手段、加强对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以及完善施工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徐骋.加强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与经济效益的思考[J].安装,2006,(3):20-21,11.
[2]李勤柱.浅议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中的经济效益[J].山西建筑,2003,29(11):95-96.
[3]谢忠勇.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的有效组织管理探讨[J].化工管理,2015,(11):108.
篇8
从企业角度讲,企业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各项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皆可用价值链表示。企业各环节的价值活动既是发展竞争优势的基本单元,也是形成成本与创造顾客价值的关键以及企业利润的来源。同时,企业价值链并非简单孤立,而是存在于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系统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1]价值链所表现的总体价值是由各种价值活动和利润所构成,比较竞争者的价值链,就能从其中的差异看出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由此,企业需要在拟合企业定位与策略的基础上,分配资产与成本至各价值活动,界定调适价值链,创造差异竞争以获得竞争优势。
从产业角度看,任何产业都是一系列价值活动的耦合,这些价值活动在提供附加价值的同时也产生成本,同时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企业价值活动项目的选择,反映出其策略性意图,进而引致产业价值链存在差异。由此可见,价值链分析不仅是一种将企业分割成多个策略性价值活动以便于了解成本动因和产品差异化的各项冲突的方法,而且可以将价值链理念运用于整个产业发展分析。
客观上,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与产业的竞争力。有鉴于价值链涵盖企业内部价值创造的各项活动,而产业链从产业角度出发却包括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种中的不同生产环节,将其置于斯密-马克思-杨小凯的分工分析框架看,价值链与产业链联系非常紧密。客观上,随着市场竞争深化,为了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势必将那些辅助或非专业化环节进行切片外包,或将非专用性资产出售,企业只专注自己最擅长的价值环节。如果那些切片环节或处理的资产仍在原企业周围,从原料采购到最终销售服务等整个价值链环节都由不同企业来独立运作,最终将形成一条完整的由不同企业分工协作完成的产业链。由此可见,产品价值链在表面上被切片分割,实际上通过集群和更加细化的分工,诞生了更加灵活、精细、更有生命力的价值链。如果这条产业链集聚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且相对完整,就形成本地产业链,产业簇群成为该价值链的载体。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专业化产业簇群的成长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古典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切片分解过程,将原来古典企业内部不同环节的价值活动不断地外包,自己只专注核心价值活动环节,让那些专业化生产或服务公司去做其他环节,体现为分工的企业专业化和产业迂回化演进,尽管价值创造环节增加,但效率成倍提升。
如果这条产业链的切片价值活动环节跨越国界并伸展到全球,就会形成全球产业链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考察产品从概念、设计、生产、销售直至消费全部价值不断增值过程的全球价值链。此时,跨国公司便成为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载体。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与市场等方面的差异,将价值链的各活动环节设立在投入产出比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与市场整合。这是因为,在企业价值链中,各价值活动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果企业把增值活动的每个生产点都集中布局在该增值活动的最佳地点,则可以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2]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对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分工产生了巨大影响,跨国公司全力抢占产业中的高技术与高附加价值的价值活动环节,而将低技术与低附加价值活动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样,跨国公司就专注于核心主业的发展,将没有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环节切片外包,以求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并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得以迅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当今跨国公司的经营全球化过程正是其通过全球价值链切片分工、分散其经济活动区位的过程。在这种价值链分工区位分散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架构重组与区位调适,推行全球一体化生产经营,这就可能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价值链垂直地域分工格局,而这种分工格局又将强化跨国公司各种经济活动区位的全球价值链分散化。显然,跨国公司内部这种价值链垂直专业化分工格局势必对东道国带来影响。
与传统的国际分工比较,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具有不同的特征: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以最终产品表现出来的行业间与行业内的分工,其全部价值活动环节在一国范围内完成,而跨国公司的价值链分工,是在全球范围按照价值链上不同价值活动环节进行的国际分工,在这种分工体系下,单从原产地或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例已经无法判断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与所获利益,一国关注的重点是其在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中承担的角色与功能的重要程度以及能否通过分工角色与功能的转换来实现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升级。[3]
二、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当前,飞速的技术进步、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国际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等推动了全球价值链和迂回生产网络的强化延伸。对于后发东道国而言,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全球迂回生产网络一方面有助于利用全球市场来赚取更多外汇、多元化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因此而掌握新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将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置于更大的竞争压力之下。
(一)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积极推动效应
1.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跨国公司通过海外投资,将后发东道国的部分企业纳入其垂直专业化产业链中,对于东道国企业而言,是一个吸收经验、积累学习效应的良好机遇。通过看中学与干中学效应,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助于提高后发东道国国内的人力资本、改善国内企业的知识诀窍与管理技能,从而为后发东道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人力资本基础。随着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不断向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延伸,后发东道国企业会因该产业的知识与技术含量的增加而促使原有产品将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转变,产生要素逆转效应,促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2.对外贸易创造效应
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价值链分工所产生的垂直专业化生产贸易已经占据国际贸易的较大比例,而传统的国家间的产品贸易则呈不断萎缩之势,这表明国际贸易的层次已由终端产品转移到中间投入品,贸易的本质已从为了贸易而贸易转变为为了生产而贸易。全球贸易供求链从地缘时代“区域性分割的分工式结构”朝着网络时代“全球化枢纽的互动式结构”的演化说明,在全球迂回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国际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跨国公司将其供销渠道、产品研发、市场和信贷关系等经济联系带进后发东道国,创造了该国外资企业及其国内配套企业产品进出口的贸易创造效应。这种对外贸易创造效应在为后发东道国赚取外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地理流向、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促进了后发东道国的制度变迁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国民经济增长效应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跨国公司因价值链分工在东道国进行的投资可以视为东道国生产要素存量的增加,与国内生产要素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在短期内能够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引入知识与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的新增长理论体系中,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也会在东道国通过人力资本、公共基础设施、创新激励和技术扩散等机制在短期与长期皆能促进后发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此时,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可以被认为是资本存量、技术诀窍和相关技术的有机组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大量的重要制度都可以写成经济增长函数的变量,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从更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和供给对东道国的制度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东道国的制度变迁效应,如果这种制度变迁卓有成效,则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二)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负面阻碍效应
1.人才流动挤出效应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在相关行业中进行扩散和移植,充分利用各国的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来提高其竞争优势。跨国公司看中东道国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成本相对低廉的熟练劳动力,运用相对较高的工资的示范效应,产生东道国大量的人力资本与熟练劳动力流向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开设的下属机构的集聚效果,在对东道国企业造成运营成本增加的同时,引致东道国企业严重的人才挤出效应。对于东道国而言,尽管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有利于东道国享有技术扩散效益,但却可能导致大量的科技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由本国的企业、科研机构向跨国公司的下属机构流失。
2.技术核心效应
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尽管跨国公司带来了相对领先的生产设备、产品研发与制造技术以及效率较高的管理经验而有利于后发东道国企业积累“经验效应”进而推进产品更新与技术进步,但跨国公司往往对东道国采取有选择有节制的技术战略,严格控制着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东道国企业很难成功模仿或者通过模仿也受益不大,而东道国的下属工厂与下属机构只能够生产的低级的中间产品和零配件,无法触及更为复杂、更为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工艺流程。同时,由于大量的科技人才向跨国公司的当地研发机构流失,可能不仅无法带给东道国先进的扩散技术,反而可能带走先前积累的大量基础研究成果,被跨国公司所利用而产生技术的逆溢出效应,[4]从而产生在技术上的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核心-效应。
3.要素价格收敛效应
跨国公司在推进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进程中,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资源与要素的整合配置。东道国比较丰裕而跨国公司母国与他国相对短缺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会因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呈上扬趋势,东道国比较短缺而跨国公司母国与他国却相对丰裕的经济资源与生产要素会因跨国公司进口在东道国市场供给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东道国市场上,先前相对丰裕、价格较为低廉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熟练劳动力的价格将上升;先前相对稀缺、价格较为高昂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资本等的价格,通过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具有比较优势的他国进口增加供给而下降,由此产生较为强劲的要素价格收敛效应,进而进一步打压后发东道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空间。
4.价值分配低端效应
跨国公司依据整条全球价值链最佳、非局部最佳的角度进行分工,从战略定位、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与升级、制造方式、市场营销、增值服务、品牌、上下游企业集群、资源外包、产业依赖等几乎所有匹配因素都在其考虑之中,通过公司内部化战略来克服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以降低交易成本。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力图创造内部市场,通过内部“转移价格”战略,使产品在其组织体系内实行内部化转移,既实现对东道国税收支出的最小化又强制占有与之合作的东道国企业的利益,从而导致后发东道国的价值分配低端效应。
三、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后发东道国的启示
目前,经济全球化突破了国家和地域的司隔,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加深,从而呈现出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可以说,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仍然是后发东道国的现实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后发东道国的政府与企业应如何建立有效应对方略。
(一)后发东道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首先,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职能。在引导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同时,政府需要成为积极制度安排的供给者、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创造者与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者,而非直接参与者或干预者。政府需要通过产业政策等调控手段来进行总体布局,研究产业前景与产业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关注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链条空间分层问题,促成产业聚落合作,结合本土企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为国内外企业牵线搭桥,坚持有序招商引资,把握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其次,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政府需要遵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深入清理、完善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对国内企业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不符合公平与公正的侵权行为实施坚决打击。
第三,完善人才培养与利用体系。在加大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训以及海外留学人才引进等以增加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供给为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创新和完善用人机制,帮助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四,深化技术创新机制改革,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与产品研发。一方面要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与科技资源配置,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与成果转化机制,加速建设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把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扭转技术逆向溢出效应,抢占产品研发高端进而掌控价值链高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挥竞争优势为其成为未来的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的领头羊,采取各种手段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发挥灵活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增强其成长性与竞争力。
第五,加快公正、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建设。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商会与行业协会等现代中介组织已经成为经济主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沟通协调、信息服务、公正监督、行业自律等职能,既可以降低企业交易费用、提高各价值活动主体的协同效率,又可以应对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价值分配的低端效应。
(二)后发东道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首先,必须掌握价值链的变化趋势,优化策略以抢占先机。这要求东道国企业站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角度去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评估企业价值链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吻合度,提高自己与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达到知己知彼,避免出现忽略自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状况。
其次,必须善用知识链的整合优势,通过协同竞争结盟,创造加乘附加价值。这要求企业联合价值链下游各相关主体,注重协同竞争,发挥协同竞争优势,增强竞争能力。
第三,必须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并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篇9
1.充分利用优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5%以上。
2.猪肉达无公害标准,应达到NY/5029-2001标准。
3.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725-775g,料肉比2.9:1以下。
4.通过合理制订饲料配方,减少了重金属铜、砷、锌以及N、P的排泄,使土壤板结程度降低,可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因药残对人体的影响,有效推动畜产品安全生产。
二、项目推广应用及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本项目在试验、推广阶段,通过饲料厂和无公害养殖基地的使用,使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达743.3g,料肉比达2.81:1,无公害基地出栏的生猪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标准,结果表明该产品能适应无公害养殖需求,且使用该产品后,生猪的胴体品质均有所提高,容易被屠宰场和顾客接受,相对价格高0.4元/㎏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5.542%。从推广以来,共向三个饲料厂(**华达牧业有限公司、**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正达饲料厂)和三个无公害养殖基地(**进贤畜牧良种场、安义畜牧良种场、银三角种猪场)提供约530吨预混料和相应饲料配方,累计新增产值2241.9万元,新增收入114.83万元,新增利税161.22万元。
三、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分析指标
新增产值=3个饲料厂新增产值+3个无公害养殖基地新增产值
新增利税=3个饲料厂新增利税+3个无公害养殖基地新增利税
每头猪用预混料数(㎏)=出售时增加体重(以增加85㎏体重计算)×料肉比×4%
推广应用的猪头数=总推广的预混料数(kg)/每头猪用预混料数(kg)
饲养每头猪新增加收入=每公斤毛猪新增纯利润×出售时体重(100kg)
每公斤毛猪新增纯利润为0.207元,见下表:
表1经济效益分析
组别全期平均全期平均增重全期饲料平均饲料成本总成本纯利润
耗料量(㎏)增重(㎏)单价(元/㎏)(元/㎏)(元/㎏)(元/㎏)
对照组197.9771.731.9495.3795.4653.735
试验组198.4170.611.9835.5725.6583.942
注:4%预混料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850元/吨,对照组猪肉市价为9.2元/㎏,试验组猪肉市价为9.6元/㎏,总成本包括饲料、药品中、水电等费用。
由表4可见,毛猪增收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3.942-3.735=0.207(元/㎏)
2.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分析数据来自推广应用单位和统计数据
新增产值=132万元+320万元+528万元+230万元+861.9万元+170万元=2241.9万元
新增利税=15.84万元+47万元+69.5万元+15万元+2.58万元+11.3万元=161.22万元
因为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料肉比达2.81:1,因此,每头猪用预混料数(㎏)=85×2.81×4%=9.554(㎏)。
篇10
1.1 经济环境
1.1.1 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各项建设行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始终处于持续稳定增长的状态之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日益提高,在此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我国的财产险也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宏观角度而言,我国经济的持续上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生产总值与日俱增,大大推动了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步伐。另外,随着我国投资项目的增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建筑项目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了安全风险,人们保障自身的权益和经济安全,纷纷进行保险投资,这就在一定意义上为财产险公司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有效促进了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1.1.2 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趋势和广泛应用,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加深并拓展了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规模也在趋于成熟,有效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前进。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保险资金逐渐成为组成金融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随着金融发展规模的加大而增加。金融体系与财产险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一方面,金融体系的完善减小了财产险公司承担的风险,拓展了投资获益的渠道。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是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必要工具。
1.2 社会文化环境
1.2.1 中国居民文化水平和保险意识的提升。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以及保险知识的宣传,我国居民的整体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保险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保险行业的印象有了质的改善,不再谈之色变。财产险也在极大水平上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同,并逐渐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保险行业是广大人民群众防范风险以及保障财产安全的有利手段,随着保险项目的增多,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更具稳定性、保障性。近年来,随着意外事故发生概率的持续上升,使得人们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保险行业由于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切实保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购买保险逐渐成为我国居民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加大了中小型财产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力度,基于此,要求保险公司不仅要创新保险产品的宣传手段,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为服务质量的提升起着促进作用。
1.2.2 中国人口分布集中,贫富差距过大。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但是人口分布来说,相对比较集中,这对于保险行业是极其有利的,便于保险的宣传和推广,且可以节省宣传成本。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大,富裕的人购买保险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而贫穷的人却没有能力购买保险,这种两极分化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可以说,这种现象是对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拓展业务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旦拓展成功,将会使得保险行业升上一个新的高度。
1.3 技术因素
1.3.1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的发展更加趋于科技化、全面化、专业化,保险行业也不例外。科学技术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财产险公司的效率,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使得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保险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软件进行客户信息的管理和存储等工作,进而有效保障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现阶段,大部分财产险公司已经开通了网络营销业务,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进行业务交流,以此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1.3.2 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运用。随着将计算机等先进通讯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开发,数据处理能力也不断增强,数据挖掘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帮助保险人员在海量的数据中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节省数据查询时间,有助于保险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目前,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业务经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少经验和决策能力,而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为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运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中国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发展策略建议
2.1 增强创新意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保险企业要不断向前发展,除了要保障服务质量之外,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就目前而言,保险企业趋于保险金融集团化是必然的,但是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现有的保险市场中占得比例还很大,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然而,中小型财产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相同保险产品的比比皆是,无法有效满足保险行业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阻碍了保险公司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险的需求更加个性化,这就要求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具有灵活性,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对保险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增强创新意识,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可以使得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制定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为吸引更多的客户而努力。
2.2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还为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众所周知,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规模小,业务人员少,服务水平有限,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资源,还可以通过先进通讯设备与客户在线沟通,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另外,中小型财产险公司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售后服务水平,随时掌握客户的实际情况,从而体现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积极主动的售后服务态度。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详细论述可知,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保险行业中的比例较大,并随着人们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并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挑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中小型财产险公司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培养创新意识,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调整战略结构,以此实现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宇星.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8.
篇11
1 高速公路ETC系统简介
ETC是在高速公路减少收费路口处车辆拥堵现象,加快车辆在收费口处通行速度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其主要采用车载电子标签装置对车辆信息和代付款协议等重要信息进行记录,当车辆插入IC卡后,在车辆通过电子收费口处时,利用收费口处的无线通信和车载设备之间通信联系,根据相关的收费系统在车辆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直接扣取相应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用,实现高速公路车辆收费的电子化。不停车收费系统主要有电子托收、联网分账、全路段封闭等优点,可以提高车辆在收费路口的通行速度,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所以在实行不停车收费时,能够为车主节省时间,同时也能够节约一定的人力、物力。而且在收费路口处不需要设置服务器,监管人员只要在电脑上进行数据核实。对高速公路收费而言,使用ETC收费系统能够降低工作成本,但如果电脑出现问题和系统漏洞,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ETC在国外的应用
2.1 ETC在国外的应用
ETC主要是在20世纪欧美国家开始发展,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2010年在韩国的釜山ITS世界大会上,展现了世界ITS的发展方向。现在日本的全国范围内都使用ETC系统进行收费,其收费点超过2000个,用户数量已经达到4000万辆,预计在2015年,日本的ETC产业贸易额将达到数千亿日元。而在美国则是使用E-Zpass系统来实行不停车收费,其中有23条专用的ETC车道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网络所收费用占整个月平均交易量的45%左右。
2.2 ETC在国内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车流量激增,在使用传统的收费方式时,高速公路收费通严重堵塞,在某些特殊时期更是天天堵。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在高速公路的服务管理上也越来越先进,但在大部分已通车的高速公路收费处,仍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收费方式。根据相关统计报告,单广州一个地区因停车收费而导致损失的车时达到数百万小时,在这期间导致的汽油浪费量更是以亿数计。
2007年,原交通部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并于2010年顺利完成。在示范工程的引领下,ETC技术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实践证明,实施ETC是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节约土地和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公路网络化管理、发挥路网整体效益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力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的重要载体。
3 我国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的发展现状
3.1 ETC缺乏统一
上海的新世纪运输公司已经为公司的100多辆运输车装上了电子标签,因为这些车每天的往返基本都在苏沪之间,在安装了电子标签之后出入也变得相对方便一些,司机买了沪通卡之后再过收费站就不需要缴纳现金,在正常情况下看来可以减少在过收费站使用的时间。但实际情况是;运输车在过收费站时,车辆的速度并没有得到提升,因为收费站并没有将ETC车道单独开辟出来,也就是虽然理论上可以进行不停车收费,但在实际收费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另外,目前ETC系统只是应用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中,目前在中国实用ETC的地区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在实际中,根本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快速通行。
3.2 ETC的使用率不高
ETC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使用和节能减排的作用,但是ETC系统的推行之路并不顺利,大部分人并没有主动安装电子标签的意识,所以ETC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
3.3 收费广场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ETC收费系统的收费广场设计并没有贴近实际情况,设计规模普遍偏大,虽然主线道路的车流量是很大的,但是收费广场主要还是以人工收费的方式来满足同行的需要,但在收费站采取增加同行车道数量的方式,来改善交通拥堵的现象,也使得ETC系统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强烈。我国的传统收费场所设计一般来说是它的电动栏杆安装在收费亭后两米左右,离收费窗口距离两米,而且有效通信区域长度四到五米的地方,这一措施是为了保证抓拍线圈和电动栏杆之间只能有一辆车,虽然这种控制逻辑较简单,但是能达到ETC车辆直接通行,非ETC车辆人工收费之后通行的基本保证,不过这样就造成了后面的车(ETC车辆)会由于不在通信范围之内无法通行的情况,从而阻碍了ETC系统在中国的发展。
4 我国高速公路ETC的经济效益
智慧交通是一个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办法。其中国内ETC的实行为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和效益。对于道路的使用者来说,实行ETC能够快速通行,降低油耗,节约时间。对于道路的运营方来说,实行ETC能够节约人力成本,节约土地建设,增加通行能力,让付费方式更加便捷和轻松,提高了企业的形象,降低了现金的支付,能够有更准确的运营数据服务。
随着ETC的实施和发展,人们的出行更加节能环保,开车的人节省了油费和时间,交通出行成为绿色交通出行。
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进行收费用以还贷和维持道路的养护管理费用的支出,是国家认可的合法行为,也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对车辆通行费用的征收和收费制度的完善,对于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高速公路企业管理的理念。对于一般公路而言,其主要是反映社会公益,而对于高速公路来说具有比一般高速公路更高的效益,也就是级差效益,也就是说高速公路除了具有一般公路的基本用处之外,还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性,这也就决定了高速公路可以按照市场化来实行企业化管理,所以对车辆通行费的征收也有着其公平合理性。
对于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在经济效益上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也就是公路的使用者、公路的经营者和非公路使用者效益。对于收费公路经营者来说,只有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降低收费成本,才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非公路使用者,则可以从社会效益方面考虑ETC的实行。比如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当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耗油量与慢速行驶的耗油量是不同的,车辆通行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ETC)所产生的油耗必然大大少于慢速行驶传统人工车道等待缴费所带来的燃油耗损情况。公路使用者在车辆运营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的环保节能建设。
另外,实施ETC还能够在客运中减少客车等待缴费的时间,车主能在运输上得到时间效益,乘客也能减少在车上浪费的宝贵时间,相对地,乘客也能得到不浪费时间情况下的时间利益,燃油消耗中节约的成本,货运途中节约的时间效益,客运途中司机和乘客共同节约的时间效益,构成了ETC为我们所带的经济效益。不论是车主还是乘客,在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里面,都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不乏可增加我国GDP收入的经济活动。
因此,我国高速公路ETC的实行,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这种经济效益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年增长的。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增长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增长,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5 结 论
本文就我国高速公路ETC的发展现状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先说明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再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高速公路ETC系统的经济效益,高速公路ETC系统的使用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国内外ETC应用的调查研究而提出的ETC市场优化模型,给出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对我国ETC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行ETC不停车收费、建设多重式收费车道、全国联网的未雨绸缪、分账式电子通行证、自动发卡等技术都是高速公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给道路运输及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浅析我国高速公路ETC发展现状与经济效益[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篇12
1、销售目标
今年的销售目标最基本的是做到月月有进帐的单子。根据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把任务根据具体状况分解到每月,每周,每日;以每月,每周,每日的销售目标分解到各个销售人员身上,完成各个时间段的销售任务。并在完成销售任务的基础上提高销售业绩。
2、建立一支熟悉业务,而相对稳定的销售团队。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一切销售业绩都起源于有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建立一支具有凝聚力,合作精神的销售团队是企业的根本。在明年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和谐,具有杀伤力的团队作为一项主要的工作来抓。
3、完善销售制度,建立一套明确系统的业务管理办法。
销售管理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销售人员出差,见客户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完善销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让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工作有高度的职责心,提高销售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4、培养销售人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自我提高的习惯。培养销售人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目的在于提高销售人员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推荐,业务潜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5、在地区市建立销售,服务网点。
根据今年在出差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约好的客户突然改变行程,毁约,车辆不在家的状况,使计划好的行程被打乱,不能顺利完成出差的目的。造成时间,资金上的浪费。
以上是我的销售工作计划,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公司销售经理新一年工作计划2020范例【二】
一,市场swot分析
(1),优势:企业规模大资金雄厚,价格低,产品质量有保证。
(2),劣势:产品正在导入期,各方面还不成熟,客户不稳定,条件有限(没有自己的物流配送)。
总之老品牌占山为王,市场,客户稳定。要想在这片成熟,竞争非常激烈的无烟战场上打出一片天地。我们必须比别人付出10倍的艰辛。
二,产品需求分析
1,童车制造业:主要是:儿童车儿童床类。
2,休闲用品公司:主要是:帐篷吊床吊椅休闲桌等。
3,家具产业:主要是:五金类家具。
4,体育健身业:主要是:单双杠脚踏车等。
5,金属制造业:主要是:栅栏、护栏,学生床等。
6,造船业等等。
三,个人工作计划
1,以开发客户为主,调研客户信息为辅,两者结合,共同开拓钢管市常
2,对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勤拜访,多和客户沟通,稳定与客户的关系。对于重点客户作重点对待。
3,在拥有老客户的同时,对开发新客户,找出潜在的客户。
4,加强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和客户交流时,多听少说,准确掌握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要求,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
5,多了解客户信息,对于重点客户建立档案,对于潜在客户要多跟近。
6,掌握客户类型,采用不同的销售模式,完善自己和创新意志相结合,分层总结。
四,对自己工作要求
1,做到一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下次不要再犯。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状态和需求,再做好准备工作。
3,对所有的客户工作态度要端正,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为公司树立形象。
4,客户遇到问题,不能直之不理,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把我们的客服带给客户让他们感到我们公司温暖。买者省心,用者放心。
5,要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同事友好,对公司忠诚。
6,要和同事多沟通,业务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强业务的技能和水准。
7,到十一月份,要有两至三个稳定的客户。保证钢管的业务量。
8,十月份是个非常严峻的时期,业务刚刚开始,市场刚刚启动,对市场中的客户还不太了解。希望争取拿到一至二个定单。
9,在年最后一月中要增加一至两个客户,还要有三个至四个潜在客户。为下年打下坚实的基矗
五。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采用:“重点式”和“深度式”销售相结合。采用“顾问式”销售和“电话式”销售相结合。
公司销售经理新一年工作计划2020范例【三】
今年将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对于公司支持自己竟岗销售主管之举动,本人也有了一个如何做好销售主管的工作计划,在此列出以下几点:
一:基层到管理的工作交接
在本项目做销售已有半年之久,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体,包括已成交客户和未成交的潜在客户,把已成交客户的售后工作及潜在客户的长期追踪服务,移交给一名替代自己的新员工手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及稳定的客户资源链,已达到能够快速的上手接任自己的工作。
二:金牌销售员的认定及培养
对于新上岗的几位新同事,选出一名具有潜力值得培养成为优秀销售人员的新员工,并能够做出令公司满意的业绩,以替代自己。
望公司近两天多搞一些培训活动让新员工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好观察出最具价值的人员出来,人员选定将在25号之前选出,望公司多给予支持。
新员工认定后将有为期20天的员工培训,3个阶段,每阶段7天,其中休息一天,时间为晚上2个小时,并在白天注意观察他的工作情况,已做好记录,待培训时做好总结,通过对于新员工的高要求使其快速提高,以达到公司的目的。
三:高效团队的建设
主管已不再像销售一样单单靠自己去完成公司指定的业绩,而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团队心态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现场管理等。自身总结出以下几点来做好团队管理工作:
1、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主管不应该成为"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我都独自承担"的典型,主管越轻松,说明管理得越到位;奖罚分明公正,对每个人要民主要平等,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在生活中,项目主管需要多关心多照顾同事,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2、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项目主管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或者监督者,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如果项目主管自身都难以遵守,如何要求团队成员做到?
3、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项目主管要给员工规划出一个好的发展远景和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使之与项目目标相协调。
四:落实自身岗位职责
1、应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公司最大效益为目标,对公司应具有绝对忠诚度。
2、协助销售经理共同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服从上级的安排,竭尽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3、主持售楼部日常工作,主持每日工作晨会,沟通上下级及售楼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并保持团结协作、优质高效的工作气氛。
5、及时传达公司下达的政策,并不断的考核。
6、负责落实楼款的回收工作,督促销售人员的贷款流程的正常进行。
7。做好每日的来电、来访登记及审查工作,负责销控表的销控核对,统计每日定房量,填报各项统计表格,以保证销售的准确性。
8。负责组织销售人员及时总结交流销售经验,加强业务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9。负责处理客户的投诉,并在调查分析后向销售经理汇报。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自己还将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快速进步,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的、另公司上下级认可的项目销售主管。最后对于领导在百忙之中有此雅致来看自己的工作计划深表感谢,祝愿公司领导工作顺心,身体健康!
公司销售经理新一年工作计划2020范例【四】
为了实现明年的计划目标,结合公司和市场实际状况,确定明年几项工作重点:
1、扩大销售队伍,加强业务培训。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核心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无人则止,加大人才的引进超多补充公司的新鲜血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在留着合理的人才上下功夫。在选好人,用好人,用对人。加强和公司办公室人沟通,多选拔和引进优秀销售人员,利用自己的关系,整合一部分业务人员,利用业务员转介绍的策略,多争取业务人员,加大招聘工作的力度,前期完善公司的人员配置和销售队伍的建立。另外市场上去招一些成熟的技术和业务人员。自己计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榜样的树立和新榜样的培养上,一是主要做好几个榜样树立典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是有可塑性的,并且人是有惰性的。对销售队伍的知识培训,专业知识、销售知识的培训始终不能放松。培训对业务队伍的建立和巩固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定期开展培训,对业务员的心态塑造是很大的好处。并且根据业务人员的发展,选拔引进培养大区经理。业务人员的用心性才会更高。
2、销售渠道完善,销售渠道下沉。
为确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自己平时就用心搜集信息并及时汇总,力争在新区域开发市场,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额。合理有效的分解目标。
某某三省,市场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区,在这三省要完善销售队伍和销售渠道。一方面的人员的配置,另一方面是客户资源的整合,客户员工化的重点区域。要在那里树立公司的榜样,并且建立样板市场。加以克隆复杂。
其他省市以一部现有业务人员为主,重点寻找合作伙伴和一些大的商。走批发路线的公司在销售政策上适当放宽。
如果业务人员自己开拓市场,公司前期从业务上去扶持,时间上一个月重点培养,后期以技术上进行扶持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进行维护。
3、产品调整,产品更新。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不是我们想买什么,而是客户想买什么。我们买的的客户想买的。找到客户的需求,才是根本。所以产品调整要与市场很好的结合起来。另外,要思考产品的利润,无利润的产品,它就无生存空间。对客户来讲,也是一样。客户不是买产品,而是买利润,是买的产品得来的利润。追求产品最大利润的合理分配原则,是唯一不变的法则。企业不是福利院,所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就是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赚钱才是硬道理的转变。
一个产品的寿命是有限的,不断的补充新产品,一方面显示出公司的实力,一方面显示出公司的活力。淘汰无利润和不适应市场的产品。结合公司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产品要往三个有利于方面调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有利于业务人员的销售、有利于客户的需求。
产品要体现公司的特色,走差异化道路。一方面,要有公司的品牌产品。一个产品能够打造一个品牌。所以产品要走精细化道路。
4、长期宣传,重点促销。
宣传是长久的,促销是短暂的。促销一时,宣传一世。重点的开展促销活动使产品在一个市场上树立起名气,就是品牌意思。结合市场和疫情发展变化,使产品坐庄,到达营销造势的目的。就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当然最主要的工作重心还是在产品的宣传上,具办各种知识讲座。利用公司网站,把产品及时出去,利用互联网产品上市等信息。
5、自我提高,快速成长。
为用心配合销售,自己计划努力学习。在管理上多学习,在销售上多研究。自己在搞好销售的同时计划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及销售实战来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再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篇13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外生性视角的研究
所谓外生性视角是指把管理层股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研究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代表人物主要有Stulz(1988),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McConnell和Servaes(1990)等。主要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最早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建模分析的是Stulz(1988)。他建模发现,公司绩效先随着内部人持股的增加而增加,当内部人持股达到某一水平后反而开始下降。
Chen、Hexter和Hus(1993)采用1976、1980和1984年《财富》500家大公司作为样本,检验了管理层股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托宾Q值是管理层股权的函数:当股权在0%~5%之间时,托宾Q值上升;当股权增加到12%时托宾Q值下降;当股权超过12%时,研究结果随着样本年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Griffith(1999)检验了CEO持股对公司绩效有重要影响这一假设,发现公司绩效是托宾Q值的非单调函数。具体说来,当CEO持股0%~15%时,Q值上升;当CEO持股上升到50%时Q值下降,超过50%时Q值再上升。McConnell和Servaes(1995),Steiner、thomas和Lorenz(1996),Myeong-Hyeon和Cho(1998),以及Holderness、Kroszner和Sheehan(1999)都发现,美国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内生性视角的研究
早期的研究忽略了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近期的研究文献试图克服早期的缺陷,开始从新的角度去分析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它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管理层股权的内生性问题上。内生性视角认为管理层股权水平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而是行业、规模、企业战略、治理结构乃至政治、文化、法律等诸多微观和宏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
Demsetz(1985)和Cho(1998)认为,所有权结构是在均衡中被内生所决定的,它取决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如行业、投资机会、成长性、商业风险和信息不对称,所以公司的管理层股权和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关系。
Kole(1994)提供了所有权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证据,表明公司绩效决定所有权结构,而不是被所有权结构所决定。Himmelberg等(1999)拓展了Demsetz和Lehn(1985)的研究,加入了一些新变量解释管理层持股比例。他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来控制各种可能无法观察的异质性,例如股东监督管理者的能力、无形资产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运用二次方程、分阶段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来预测公司的绩效。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与资本/销售收入、研发费用/销售收入成反比,而与广告费用/销售收入、净利润/销售收入成正比。当控制这些变量并消除固定公司效应后,管理层持股并不显著影响公司的绩效。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是否相关,但是也没有形成权威和一致的意见。由于采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结论出现很大的差异
(一)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关系
袁国良等(1999)以1996年和1997年年报为依据,随机抽取了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些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包括董事、监事和高层经理)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目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基本不相关,而且,即使非国家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也非常低。他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性质是造成管理层股权激励不明显的重要原因。李增泉(2000)以1999年年报披露的848家上市公司中的799家和748家公司为样本,分别研究了经理人员(仅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持股情况、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并不与公司绩效相关联,持股制度虽然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但大部分公司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都比较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魏刚(2000)以1999年年报公布的816家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并不相关。陈湘永等(2000)发现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EPS,ROE)之间基本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徐二明、王智慧(2000)则从另一角度,选用公司的战略绩效(相对公司绩效、公司的价值
成长能力)作为业绩衡量指标,分析了其与高管人员持股的关系,认为业绩指标与高管人员持股之间没有获得任何预期的正向关系。
(二)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刘国亮,王加胜(2000)通过对经理人员持股比例、职工持股比例与公司ROA,ROE,EPS的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公司经营绩效与经理人员的持股份额正相关。吴淑混(2002)研究表明,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总资产利润率ROA)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关系。张宗益,宋增基(2002)认为企业绩效与经理持股比例存在立方关系。许承明和蹼卫东(2003),张俊瑞等(2003)分别发现公司经营绩效与董事长、总经理的持股呈正相关关系。堪新民和刘善敏(2003)将经营者界定为董事长和总经理,选取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衡量上市公司的主要经营绩效指标,发现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有显著性弱相关关系。上海荣正证券公司(2004)的研究报告也指出,董事长总经理的持股市值与公司业绩呈弱正相关关系。黄小花(2004)的研究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4.41%的范围内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在4.41%~32.88%之间时,关联程度还有所加强,而如果管理层持股比例大于32.88%,则与公司治理绩效负相关。徐大伟等(2005)则发现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在0~7.50%的范围内,上市公司经营绩效ROE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在7.50%~33.35%之间时表现负相关,大于33.35%又恢复为正相关。
三、结语
从上面的综述看出来,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早而且比较广泛,因为国内股票1999年才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层持股,对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但是他们得到的结果都相差很大,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管理层股权的界定不同
有的界定为股票所有权,有的除了股票所有权之外,还包括股票期权。根据Sanders(2001)的研究,股票所有权和股票期权的风险-报偿特征不同,存在不对称风险效应,因此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股权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作用是不同的,股票所有权将使公司管理层更趋向于风险回避,而股票期权将导致公司管理层追求风险,因而股票所有权和股票期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出,对管理层持有的股权的界定不同将导致不同的管理层股权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
(二)公司经营绩效的测度指标不同
在研究中有的使用ROA等会计指标,有的使用托宾Q值等市场指标。使用会计指标还是市场指标来测度公司经营绩效将导致实证研究的不同结果。因此使用会计指标测度公司绩效其随意性相比使用市场指标而言要小。
(三)解释变量设置不同
管理层股权只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激励机制的一种形式,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其它诸如董事会、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等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形式。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种监督激励机制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研究管理层股权与公司绩效关系时,解释变量设置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
(四)研究样本不同
不同研究人员所选用的研究样本是不同的,无论是样本规模、样本公司的特征、样本期等都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还发现样本数据的口径也经常不一致,有的是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有的是考察时间序列,有的则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应该说,研究样本的不同也是导致实证结论差异的原因之一。
(五)计量方法不同
在研究中,有的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有的使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有的则采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有的采用单一方程,有的则是联立方程。计量方法的不同无疑将导致实证结果的差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