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机电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09-02

教育理论中高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选修课又分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与专业无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均可选择。专业选修课又称为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内容一般与所学专业相关,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较高。黑龙江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专业选修课又细分为专业指导性选修和专业任意性选修两类。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是各专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的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是依据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设置体现专业方向与专业技能的课程。我校电气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总计27.5学分,学生至少修读需25学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学生个人意愿选择余地较小,但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专业必修课。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指导性选修课课程之后,一般为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授课。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尤其是毕业班学生选修课存在“选而不修”、凑学分等现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酱油课”。作为一名以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为主的青年教师,在四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1.黑龙江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介绍

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即第1~4学期夯实通识教育平台,第3~6学期搭建专业教育平台,第6~7学期按专业方向模块分流指导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后续学习和拓宽就业范围奠定基础。在重视学科基础、搭建专业平台的基础上,设置了电气控制和电力系统2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加强工程应用的针对性。

2.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地位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采用学分制,毕业要求总分修满167学分。课程平台包括最低修读4分的通识教育平台和最低修读118学分的专业教育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共有3个类别:学科与专业必修课程(67分),专业指导性选修课程(25分),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26分)。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总学分的15.6%。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共分为两个方向:电气控制方向和电力系统方向。每个方向设置课程15门课,总学分37.5学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至少26学分。其中每个方向的三门课选课率达100%,学分3.5学分,是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中的“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试卷考试。其余12门课考试方式为考查,学分在1~2.5学分之间。专业任意性选修课9门课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含三门选修中的“必修课”),6门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比例为40%。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所占考查考试课中的比例达50%。因此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出勤率低。[1,2]以黑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选课积极,但学生参与课堂的出勤率低下,2007级和2008级“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选课达86人和88人,均超过学年总人数的80%,然而实际到课人数仅为选课人数的40%。第二,学生考试应付老师,学术报告敷衍了事。由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通常以提交学术报告作为考试形式,因此存在大量网上下载拼凑,甚至全篇照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了“酱油课”,课程变得可由可无,混学分现象严重,与教学目标初衷相违背。

三、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应对政策

1.明确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

高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混学分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明确与加强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的宣传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新生入学学习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教师在介绍课程体系时应强调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向低年级学生灌输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学生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和必修课强调不应区别化对待。由于必修课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要求不同,考试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考查课因考试轻松,通常以提交报告为主;授课安排在大三下和大四上学期,因此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形式、口碑均有更详细的了解,甚至在网上或学校论坛里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写的选修课“攻略”。再次,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出勤率低和区别化对待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设置更具有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大纲的调整,新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如我院新增课程“新能源发电”,而这类新课程老教师不愿意讲授,担当新课程的就只有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也是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不利因素。因此学院应积极动员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讲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与学习兴趣

出勤率是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合理优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时安排。笔者在“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毕业班教学中发现,大四学生第一节课到课人数最多,9~10月最少,11月人数又增多,12月考试。究其原因,9~10月学生以找工作为主,11月份多数已和用人单位签约后才重返课堂。教学安排可根据每年应聘高峰实时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出勤率。第二,师生角色对调,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四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学生分组,每节课由一组学生完成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增加学生参与度。此外,学生遇到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可与同学协调互换分组,可解决部分课堂学习与找工作的冲突。第三,应用型工科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荣誉感和认同感。

3.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为多样化

我院专业任意性选修课15门课程中有12门是考查考核。考查考核方式以提交学术报告为主。以下几种教学尝试有利于丰富考核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考核学术论文题目应具体化,代替宽泛教学专业涉及领域,可有效减少学生网上下载论文,敷衍了事发生的概率。第二,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工程案例分析,仿真设计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实现教学课程考核。例如,“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可以用Matlab完成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以仿真程序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实际动手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课堂学生参与度纳入考核范围,适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

4.巧用毕业设计与大四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关系

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可能有利于毕业设计和考研群体。第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有促进作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内容广泛,立题多样化,教学大纲灵活,教学条框少,可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随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以学术报告、仿真设计、工程案例的形式完成考核,有助于对学生专业兴趣的点拨。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内容做得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大四选修课的老师和学生,可通过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互相挖掘毕业设计的题目,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有利于考研群体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11月至1月,学生往往集中全力应对考研考试,毕业设计放缓。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授课周期是8月至11月份,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报告内容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对应,考研学生在相对不忙的8~11月内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即可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这有利于考研群体既保证了充足的复习时间,又不耽误毕业设计。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培养模式的地位的分析,针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强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重要性;考核形式多样化;通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出勤率的教学尝试;巧妙利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教学促进毕业设计。当然,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打酱油”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种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探索验证。

篇2

机电工程项目及施工工程与一般建筑工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在管理过程、控制方法和分析方法上有着明显区别。相比之下,机电工程项目的系统更为繁琐,涉及专业种类更为丰富,对于材料的需求相对多样。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其工程变化大、施工时间不均和施工面分散的特点也更为突出。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造成了项目管理上的困难,在此之中复杂施工和验收流程无疑影响最大。

由于目前在机电安装的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者往往更重视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使用,加之其他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对于机电工程的管理质量和相应评估也有了更为多样的要求。机电工程项目的复杂性特点被放大,也正是由于机电工程项目的这一突出特点,机电工程对于施工的流程和管理质量也有更多的要求。

3.机电工程前期的管理流程

3.1 施工任务的划分

在机电安装工程准备阶段,对相应的施工合同范围进行明确是十分重要的。包括进行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项目的明确。之后需要总承包项目经理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划分,有针对的落实不同级别的工程任务和管理责任。这两项划分是开展项目的准备工作。

3.2 施工程序的确定

由于机电工程的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各不相同的影响因素,其建设项目属性、施工规模和各类外部条件也会不同,落实到具体的部署和侧重点上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在前期的工程准备阶段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工序制定。机电安装项目的工序往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定项开展。

3.3 施工任务交底

在完成了项目的分工与相应工序的确定后,工程的各开展方要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进行必要的交底工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机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4.1 整体控制措施

机电工程的速度及质量是工程管理中重要因素,往往要求相关的工程项目在一定的期限内达到预期质量,在此之中就需要有关人员采取必要施工管理措施。机电工程的管理措施首先需要在整个工程进行前对各环节进行总体把握,平衡相关的施工要点有效的安排相应的施工推进,完善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则要加强监管,严格遵循前期的工程计划,当遇到问题时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整和改进,从而达到节约时间,保证工期和确保施工质量的作用。

综上而论,机电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往往需要对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事先的总体把撞,对相关工作环节中的时间安排、工序流程和施工计划进行统筹规划,并确保计划的落实。但在实际的施工进度中,施工效果和质量控制往往又要受到工程成本的制约,需要考虑相关的因素。所以机电施工的工程措施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因素,要科学合理的把握工期与项目支出上的平衡。盲目的增减工期常会导致项目支出的失衡和无用开销的增加。在统筹各外部因素后安排合理的工期,加強过程控制以确保既能在工期内完成,又能确保施工质量。

4.2 质量控制措施

在机电工程的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完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施工流程进行监管,明确工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与相关技术指标,全面考虑经济性因素的影响。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质量监测与情况评估,按照相应的工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管控。完善相关的质量监管体系从而保证整个机电土程项目的工程质量。

在实施具体的质量监管措施时,相应的指标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质量控制要以项目目标为前提,以相应的施工技术为衡量,确定不达标的指标项,把握问题的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淘汰管理机制以确保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消除不达标因素的影响进而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

4.3 成本控制措施

篇3

二、专业任意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出勤率低。[1,2]以黑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例,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选课积极,但学生参与课堂的出勤率低下,2007级和2008级“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选课达86人和88人,均超过学年总人数的80%,然而实际到课人数仅为选课人数的40%。第二,学生考试应付老师,学术报告敷衍了事。由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通常以提交学术报告作为考试形式,因此存在大量网上下载拼凑,甚至全篇照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成了“酱油课”,课程变得可由可无,混学分现象严重,与教学目标初衷相违背。

三、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应对政策

1.明确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高校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混学分现象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明确与加强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的宣传是有必要的。首先,在新生入学学习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教师在介绍课程体系时应强调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重要性。黑龙江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有责任和义务向低年级学生灌输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学生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和必修课强调不应区别化对待。由于必修课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要求不同,考试课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考查课因考试轻松,通常以提交报告为主;授课安排在大三下和大四上学期,因此高年级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难易程度、考核形式、口碑均有更详细的了解,甚至在网上或学校论坛里出现了高年级学生写的选修课“攻略”。再次,提高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出勤率低和区别化对待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设置更具有时代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大纲的调整,新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如我院新增课程“新能源发电”,而这类新课程老教师不愿意讲授,担当新课程的就只有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也是对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不利因素。因此学院应积极动员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讲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与学习兴趣

出勤率是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提高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出勤率,激发学习兴趣。第一,合理优化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课时安排。笔者在“发电厂变电站二次回路”毕业班教学中发现,大四学生第一节课到课人数最多,9~10月最少,11月人数又增多,12月考试。究其原因,9~10月学生以找工作为主,11月份多数已和用人单位签约后才重返课堂。教学安排可根据每年应聘高峰实时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出勤率。第二,师生角色对调,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四毕业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学生分组,每节课由一组学生完成课堂讲授的部分内容,增加学生参与度。此外,学生遇到感兴趣的用人单位,可与同学协调互换分组,可解决部分课堂学习与找工作的冲突。第三,应用型工科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建立奖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加荣誉感和认同感。

3.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考核形式应为多样化我院专业任意性选修课15门课程中有12门是考查考核。考查考核方式以提交学术报告为主。以下几种教学尝试有利于丰富考核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第一,考核学术论文题目应具体化,代替宽泛教学专业涉及领域,可有效减少学生网上下载论文,敷衍了事发生的概率。第二,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工程案例分析,仿真设计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实现教学课程考核。例如,“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可以用Matlab完成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以仿真程序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形式可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兴趣与实际动手和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以致用,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课堂学生参与度纳入考核范围,适时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所占考试成绩的比重。

4.巧用毕业设计与大四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的关系学好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可能有利于毕业设计和考研群体。第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有促进作用。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内容广泛,立题多样化,教学大纲灵活,教学条框少,可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随着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以学术报告、仿真设计、工程案例的形式完成考核,有助于对学生专业兴趣的点拨。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内容做得好,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大四选修课的老师和学生,可通过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互相挖掘毕业设计的题目,可见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对毕业设计具有促进作用。第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有利于考研群体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从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11月至1月,学生往往集中全力应对考研考试,毕业设计放缓。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授课周期是8月至11月份,如果专业任意性选修课考核报告内容与毕业设计选题相对应,考研学生在相对不忙的8~11月内上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即可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这有利于考研群体既保证了充足的复习时间,又不耽误毕业设计。

篇4

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

2. 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

2.1 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

(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

2.2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

目前我国城市高级民用建筑中的高档办公楼、豪华住宅和星级饭店越来越多,在这些高级民用建筑中,对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但是,我们常常会在一些高档建筑中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楼层走廊吊顶喷淋头、风口、灯具的布置歪歪扭扭不在一条直线上;客房卫生间卫生洁具、五金配件不在装饰缝四角中间;吊顶有漏水痕迹,卫生间门口外地毯有水迹;内墙上同类型开关、插座面板位置高低不一等现象,给工程留下永久的、观感不美的遗憾。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分析和总结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观感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电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不到位,工程观感质量意识淡漠,片面认为机电设备安装后能可靠地运行,达到使用功能即可,与建筑物档次标准关系不大。

(2)水、电、通风专业之间综合布置图的深化程度不够,导致有的风口安装不到位,吊顶内有的灯具因安装高度不够,只能移位安装等等。

2.3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

近年来,我国对建设工程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学校、医院、综合办公楼、高级酒店等建筑,对噪声与振动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而产生噪声与振动的根源主要是设备机房,因为设备机房分别安装有冷冻机组、空调循环水泵、空气处理机组、各类风机、冷却塔、变压器、暖通和给排水等动力机电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由于旋转的惯性力和偏心不平衡产生的扰力,都会引起设备部件产生强迫振动,并通过设备底座、管道与建筑物的连接部分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辐射噪声进行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当今建设工程中不应忽视的问题。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安装施工中遵循的原则

(1)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设备。通过科研人员的技术研究,确保设备的使用价值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设备,保证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

(2)预定计划实施,总体布置,安装主次分明。科学、合理的计划机电设备的安装顺序,确保设备安装的连续性。施工前,对变电所、压风机等主要的设备进行总体布置,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安装井架、提升绞车等设备时,按照主次分明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安装,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工程质量。

(3)按设计的要求和规范安装施工。设备的安装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装时间和材料损耗。

3.2 机电设备安装观感差的预防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一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施工单位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消防喷淋管道、电气线槽、照明等设计图纸进行综合布置,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通风主管道、喷淋主管道、电气线槽尽量不要居中布置,尽量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喷淋头、风口、灯具、烟感探测器安装时,要在走廊两端吊顶上部居中位置用细钢丝拉线安装,使之吊顶上的机电产品安装成一直线。对于客房小走道内的各种管线、阀部件亦要综合布置,风机盘管安装要尽量贴近楼板,一定要保证冷凝水管道的坡度要求,避免管道倒坡或集水盘溢水淋湿吊顶面板,留下水痕迹。

3.3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首先,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隔声、吸声处理,机房门边用高隔声性能隔声门;对于安装在楼层顶部室外的设备机组,应增设消声器、消声百叶,必要时设置隔声吸声屏等措施;对于空调通风系统,合理选用和配置消声器、消声弯头、消音静压箱等消声装置,并控制管道内的气流速度,以避免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其次,正确合理地选用隔振元件,并采用最佳隔振形式,保证有较高的隔振效率;在机器设备下做隔振基座,使隔振元件受力均匀,降低隔振系统重心位置,增加隔振系统整体稳定性,使设备振动受到控制并减少机组本身振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基座应独立,不宜多台设备合用一个基座;最后,设备层平面应合理布局,设备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部位,以减少振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4. 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一、质量保证的依据是规范

要依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3、《建筑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建筑电气照明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等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通过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电气设备施工进行综合分析,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控制,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程序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是执行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规范,确保电气设施使用安全和满足功能要求的保证。要严格按照变配电工程施工程序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线施工程序,电气动力工程施工程序,电气照明工程施工程序、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程序分别进行施工。

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供电干线及室内配电线路施工要求

裸母线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施工图纸要求,裸母线与设备连接或与分支线连接时,应用螺栓搭接,以便检修的拆换。水平安装时母线槽应不少于2个支架,转弯处应增设支架加强,每节母线槽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Ω。

(二)导线的敷设要求

管内导线应用绝缘导线A、B、C相线,颜色分别为黄、绿、红,保护接地线用黄绿双色,零钱为淡蓝色,导线敷设后,线路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能穿入同一管内。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空截面积的40%。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2.5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有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用防腐,隔热措施。

(三)电气照明装置施工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安装技术要求

(1)照明配电箱应安装牢固,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

(2)照明配电箱内的交流、直流或不同等级的电源,应有明显的标志,且应有编号。照明配电箱内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3)照明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接地(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铰接。

(4)照明配电箱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端子上。

(5)照明配电箱内每一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灯具数量不宜超过25个。大型建筑组合灯具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量不宜超过60个。

(6)插座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宜超过10个。灯具和插座混为一个回路时,其中插座数不宜超过5个。

2、灯具安装技术要求

(1)灯具安装应牢固,采用预埋吊钩、膨胀螺栓等安装固定,严禁使用木榫。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灯具的重量相匹配。

(2)灯具的接线应牢固。电气接触应良好。螺口灯头的接线,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需要接地或接零的灯具,应有明显标志的专用接地螺栓。

(3)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灯具的金属外壳需要接地或接零,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到保护接地(接零)线上。

(4)当吊灯灯具重量超过3kg时,应采取预埋吊钩或螺栓固定。

(5)安装在重要场所的大型灯具的玻璃罩,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止碎裂后向下溅落的措施。

(6)在变电所内,高低压配电设备及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

3、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在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开关,应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应一致。

(2)开关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的距离宜为0.15~0.2mm,开关距地面高度宜为1.3m。

(3)在易燃、易爆和特别潮湿的场所,开关应分别采用防爆型、密闭型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4、插座安装技术要求

(1)插座宜单独的回路配电,而一个房间内的插座宜由同一回路配电。在潮湿房间应装设防水插座。

(2)插座距地面高度一般为0.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的插座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

(3)插座的接线

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

2)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板,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上孔与接地线或零线连接。

3)三相四孔插座的接地线或接零线都应接在上孔,下面三个孔与三相线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其接线的相位必须一致。

(4)当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等级的插座安装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必须选择不同结构、不同规格和不能互换的插座。

(5)在潮湿场所,应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溅插座,安装高度不应低于1.5m。

(四)电气动力设备施工技术要求

1、动力配电柜

(1)动力配电柜、控制柜(箱、台)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外壳平整无损伤,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并有产品合格证。

(2)配电(控制)设备及至电动机线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2、电动机检查、接线

(1)电动机检查应完好,无损伤,无卡阻、无异常声响。电动机接线盒内引出端子的压接或焊接应良好,编号齐全、清晰。

(2)用500V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额定电压500V及以下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检查时发现电动机受潮、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作干燥处理。

(3)电机接线应牢固可靠,接线方式与供电电压相符,电机外壳保护接地(或接零)必须良好。

(五)建筑防雷与接地施工技术要求

1、建筑防雷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

(1)避雷针一般用镀锌(或不锈钢)圆钢和管壁厚度不小于3mm镀锌钢管(或不锈钢管)制成。热镀锌镀层的厚度应不小于65μm。屋面上常用的是5m及以下避雷针。在有热镀锌条件时,5m及以下的避雷针应在制作后整体热镀锌。

(2)避雷针与引下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避雷针的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使用的紧固件,都应使用镀锌制品。

(3)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应和建筑物的防雷金属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防雷引下线敷设有明敷和暗敷两种。

(1)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明敷时要求。一般使用40mm×4mm镀锌扁钢沿外墙引下,在距地1.8m处做断接卡子。

(2)建筑物外立面防雷引下线暗敷时要求。是利用建筑物外立面混凝土柱内的两根主钢筋(≥Φ16mm)作防雷引下线,并在离地0.5m处做接地测试点。

(3)引下线的间距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

3、接地体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测量接地电阻,其值应符合规定要求。接地电阻一般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共用接地体电阻应小于1Ω。

四、结束语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有了工程质量的好口碑才会使业主放心将工程交给施工单位去完成。

参考文献

篇6

由于各国科技发展水平、文化风俗习惯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诘屈聱牙,极为别扭。我们翻译的技术资料,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具备本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学习相关专业领域的外延知识,需要“精而广”的专业背景。在机电工程英语的应用方面,除了与公共英语的翻译有某些共同点外,更重要的是要与该专业的自身特点相结合,翻译成中文时,还要与中国工程师和工人所理解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就要积极主动地熟悉这个专业领域的相关翻译知识。比如,冶金方面的专业术语“millhousing”准确意思是“轧机牌坊”,由于对冶金工艺设备缺乏了解,在实际翻译中常常将其译成“轧机外罩”,使得别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了解了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交流起来就不再困难。十几年来,笔者在工程技术交流实践中逐渐领悟到:在不断追求译文所需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对照图形或实物是译者译出“信、达、雅”高质量工程译文的捷径。

3翻译方法及实践

要提高翻译质量,提高交流水平,使译文达到“准确”、“通顺”、“简练”这三个标准,就必须运用翻译技巧及方法。翻译技巧就是在翻译过程中用词造句的处理方法。

3.1引伸译法

当英语句子中的某个词按词典的释义直译不符合汉语修辞习惯或语言规范时,则可以在不脱离该英语词本义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恰当的汉语词语或词组译出。笔者在单位承接的合同技术附件中经常发现这样的表达,例如:Manufacturerwillfixthisproblemduringtherecentshutdownofthefinishingmill.制造商会在最近的精轧机停产时解决这一问题。其中“fix”字典意思为“固定、修理”,这里则可以引伸译为“解决、处理”。

3.2词类转换

技术要求中,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中属于某种词类的词,译成另一种词类的汉语词,以适应汉语的表达习惯或达到某种修辞目的。由安徽铜冠机械公司研制的潜孔钻机和井下无轨设备的英文说明中,笔者对其性能技术特点翻译如下:全方位凿岩,作业范围广(Offer360odrillingcapabilitiesandbroaduseinmining.)这里的动词“use”已转译为名词“作业”,使读者一目了然。

3.3广泛使用被动语句

根据笔者统计,技术资料的句子中谓语至少1/3是被动态。这是因为技术资料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mustbepaidtotheworkingtemperatureofthe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这种译法特别适用于工程技术上汉译英的处理。

3.4大量使用常用句型

技术资料中经常使用若干特定的句型,从而形成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例如It—that—结构句型;被动态结构句型;结构句型,分词短语结构句型,省略句结构句型等。举例如下:Itisevidentthatawelllubricatedbearingturnsmoreeasilythanadryone。显然,好的轴承,比不的轴承容易转动。

3.5为了描叙事物精确,技术资料常使用长句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技术资料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有的长句多达十几个词,例如:铜都铜业黄铜棒设备制造项目中,在德方提供的SN200技术标准中就有这样的长句:Positiontoleranceslimittheextentofdeviationfromtherelativepositionsoftwoormoreelementsoneofwhichis,forfunctionalreasonsorforthepurposeofcleardefinition,usuallyusedasareferenceelementforthetoleranceindications.笔者的译文是:位置公差是用来限制产生偏离相关位置的两个或更多要素,出于功能上的原因或为了限定清楚,这些要素一般作为公差表示的参考要素。

3.6技术术语的翻译

技术术语的翻译在工程技术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项目交流中,由于缺乏对英语中技术术语的准确把握,常常不能准确理解一些机电零件的含义,使得同一样东西却有几种名称,很容易让人混淆。比如在铜陵有色公司赞比亚铜矿开发项目中,业主提供的转化后的加工图纸明细表中,把WingNuts(蝶型螺母)说成"翼型螺母",甚至还说成了翅形螺母;把CupPointHexagonSocketSetScrews(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说成"杯状末端的六角型插口的制动螺丝";把HexagonSocketHeadCapScrews(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说成"六角型的内六角螺钉";conduitbox导管分线匣说成"导管箱"。尽管工程技术人员按照字面意思译得很认真,可是他所译的技术资料,专业的技术人员却看不懂。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所具备的机电技术专业知识,并查阅一下《机械工程师手册》、《机械零件》的有关内容的话,是可以不太费劲地将外国机械工程师的"行话"译成地道的中国机械工程师的"行话",而不至于闹笑话。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劳务分包、劳务成本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绪论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整个行业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了,为了争取到一个工程,会以很低的投标报价来承揽工程,所以在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在土建专业施工不盈利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机电安装工程劳务分包成本就变得尤为的重要,他直接影响着项目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效益乃至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所以测算合理的劳务分包成本意义重大,以下将在如何测算合理的机电安装劳务分包成本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一、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依据和流程

1、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依据

成本测算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在成本测算之前要准备充分的资料,以确保成本测算的可参考性,准确性。

(1)、经验数据

劳务的成本的测算必须要依托能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的经验数据,如果都是用定额、造价信息的信息来分析,这样的测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工程竣工以后,要收集和总结一些具体特点工程的费用指标,为劳务成本测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 分包人工费价格信息;

 辅材价格信息;

 小型机具价格信息;

 临时设施费价格信息;

 分包管理费价格信息;

(2)、工程投标图纸及工程施工图纸

图纸做为汇总工作内容及计算工程量的依据,在做成本测算时必须要结合图纸,以图纸为依据为劳务成本测算提供准确的项与量。

(3)、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和工料机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指导性纲领文件,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反应出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案、组织形式及相关的工艺特点、质量要求。

进度计划是工程施工进度的一个书面安排文件。通过对进度计划的阅读,可以反应出工程工期及各个时间段内的施工内容及持续时间,这对劳务分包管理费及机械费的测算提供了依据。

工料机计划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调配方案,是结合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而编制的人工、材料、机械需求的配置文件。主要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的总体配置。

(4)、招投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工程业主为选择施工单位而的要约邀请文件,主要包括了招标工程的名称及合同内容。

投标文件是施工单位对业主招标行为做出的响应的要约文件。投标文件主要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商务标主要包括投标报价文件即工程预算书。

招投标文件是成本测算的重要依据,里面包括了工程的内容和相应的工程量。

(5)、工程合同及相关附件

工程合同主要是指工程施工合同及与劳务施工单位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了工程的施工范围和内容,劳务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的范围和内容,为劳务成本测算提供了范围依据。

2、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流程

收集工程相关的资料─>分析工程招投标文件─>分析机电劳务分包合同─>复核工程量─>按机电劳务分包口径分解中标收入─>目标成本的测算─>汇总劳务分包成本

二、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原则和特点

1、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原则

(1)、范围明确原则

严格区分项目自行施工和采购的范围及劳务分包的施工范围。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发包模式是将人工及辅材发包给劳务施工队伍,主材及设备项目自行采购。

(2)、价格合理原则

劳务成本的组成价格既要体现本社会平均水平的同时又要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劳务的施工技术水平。

(3)、费用构成完整原则

按照劳务分包施工费用的构成,测算的费用要包括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分包工程管理费等必要的费用。

2、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特点

(1)、直接费差异

机电劳务成本价与现行的预算定额在人工、材料、机械含量上存在差异。定额工日单价的制定是依据所在地区的工资结构水平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有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实际的劳务成本由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同价格水平有所不同,但是与定额比较均有很大的下浮空间,如电气工程中的配线工程等。

(2)、取费差异

机电劳务成本价与现行的预算定额在费用、利润上存在差异。费用方面:企业管理费、措施费中的脚手架费是下浮空间较大的项目。尤其是脚手架费,由于机电的施工是与土建的装饰工程交叉工作,施工中可以利用装饰工程的室内脚手架。故此部分费用,机电劳务施工队伍就可以节省下来。利润方面:对于2001安装定额中利润为直接费的7%,而实际劳务的分包管理费很少,就可以满足劳务的管理费用支出。

三、机电劳务成本测算的方法

1、平米包干法

就是采用类似土建,按建筑平米多少费用的方式。因为工程的使用功能不同,系统构成不同等造成各类工程项目的机电安装工程很难得出准确无误的经验数据。但按常规施工类型考虑,结构类型不同的施工工程的平米造价指标,大概也总结出来,比如说住宅80元/平米左右,公建120元/平米左右。

1、中标收入下浮法

此方法是利用已完工程的中标金额与已确定的分包价格作为分析的基础得出的经验数据。我将己完成各类有代表性的工程收支做了详细分析得出经验数据(收支均不考虑竣工结算)即:机电劳务分包的成本基本上等于中标金额中直接工程费用的90%-95%,就是说我们对业主投标所得的收入扣除所有管理费用后,再下浮10%-5%即可作为劳务分包的目标成本。即

机电劳务成本=(中标金额-管理费-项目自购材料)* 95%

=中标直接工程费*95%

适用范围:住宅、公建的给排水、采暖工程。

工作内容:水暖工程的管道、阀门、卫生洁具、采暖器具等安装工作。

机电劳务成本=(中标金额-管理费-项目自购材料)* 90%

=中标直接工程费*90%

适用范围:住宅、公建的电气、通风空调工程。

工作内容:电气、通风空调工程工程的配管、风管、灯具、开关插座、通风设备等安装工作。

备注:由于各个工程投标的情况不相一致,有的工程从投标时利润就比较高,有的工程从投标时就可以分析出今后的利润空间比较小,所以劳务的成本会因此情况而适当调整浮动的比例。

2、经验系数法

通过经验系数的分析结果,总结机电劳务的成本用公式来表达可

简化为如下:

 劳务分包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设费+分包管理费其中:

人工费 =工日消耗量*(投标期人工工日单价下线-5)

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投标期材料单价*0.9)

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投标期机械台班单价

临设费=建筑面积*4元/平米

备注:由于机电定额的工日含量比较高,故劳务分包管理费可以忽略不用单独考虑。

3、实际投入法

顾名思义,所谓的实际投入法,就是将工程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按照其构成分类,将工程施工发生的工程量的消耗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考虑一些管理费用即构成了总的目标成本。

(1)、人工费的测算

劳务人工费=∑分项工程量*分项人工单价

对于劳务施工范围内工程量并不难确定,按照图纸计算即可。工日单价的确定因为不同工种、不同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不同,又因为施工顺序、工艺的要求工日单价也不尽相同。比如说随主体工程预留预埋部分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与土建交叉的原因和施工内容较少的缘故,定额工日基本上是不够的,但是如配线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却要比定额工日节省很多。因为现在大多劳务施工企业的施工时间均不是定额测算的8小时工作日,在工程抢工期间工人都要工作10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且工日内完成的情况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工程中的所用工日也会相差很多,比如说配线工程成熟的工人要比普通的工人每天可以多施工20%的工作量。所以人工工日的确定,尤其是机电安装工程的工日消耗与定额测算的会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大多工程来说机电安装中的大部分施工内容所消耗的工日都会比定额测定的工日用量少,比如说电气工程中的配线工程、灯具、设备安装部分;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安装、设备的安装;采暖工程中埋地管安装、散热器安装;通风空调中的阀部件、设备安装等工作内容。这些工作的细分会为企业今后制度企业自己的企业定额提供很多的经验数据。

(2)、材料费的测算

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

由于现在分包模式,由于机电劳务的材料施工范围只是工程中一些辅材,所以对于材料费的测算重要的是对量测算,因为辅材的损耗比较大,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辅材的消耗量将大大的降低施工成本,比如说刷漆工程定额的油漆工程量,如果管理好的话劳务支出应该可以很好的控制。对于单价按照市场价格计入测算即可。

(3)、机械费的测算

在机电工程中的机械均是一些小型的吊装机械、起重机和小型机具,因为发生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小,参考定额中的综合费用即可。也可以按照实际投入的设备明细来测算。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对于机械合理的进出场时间,合理的安排进出场时间是影响机械费的重要方面。

(4)、临设费的测算

对于临设部分的测算,要按照劳务施工范围的要求和公司对临设的CI形象布置要求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来测算。比如说临时用配电箱和配电箱防护棚的施工要求安装;施工区、生活区的临设水、电、消防的布置。

(5)、分包管理费的测算

此项测算比较简单,对机电工程的分包管理费,按费用定额的规定,分包工程管理费(包工不包料)按人工费的26%记取。但是根据经验数据,劳务的分包管理费一般按人工费的10-15%考虑即可,甚至更少。

篇8

当前,在建筑工程中,只有搞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机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要点、施工程序等。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活动覆盖了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准备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要制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并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方案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施工方案,在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向甲方(建筑学名词,指的是建设单位或者出资方)汇报并进行改正,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工程的每个环节施工前,都要对照图纸进行施工前的分析,并将图纸的设计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在施工前还要挑选好机电安装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对进场的材料和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施工条件的材料,严禁入场,还应该做好管道的埋设工作,并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随时对即将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进行盘点,对于缺少的材料要尽快进行补充,保证施工工程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之前,要提前做好如下的准备工作 :(1)对于各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2)要详细的了解有关于施工内容的准备工作,提前检查机械设备的是否有损坏,能否正常工作,是否能与施工材料合理的配置。(3)对于建造结构要计算出埋管线的地理位置并在表面做上标示,根据先前做好的预埋电气管线图,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工艺对其进行开线槽、墙面开洞处理、桥架穿越楼板的连接以及建筑物防雷设备的接地焊接等相关的工作。(4)制定电气、给排水、采暖工程的作业工艺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作业,注重各工序间的衔接。

二、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和建筑工程、装饰工程一起都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对于工程顺利开展和施工技术的良好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覆盖范围广

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电气、排水、通风、消防、采暖、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

2、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

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

3、技术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

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三、机电安装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1、电缆的敷设

电缆在敷设前,应首先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盘长,查看是否与设计相符,并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进行敷设;当使用牵引头等机械牵引法敷设较长或者大截面的电缆时,其最大允许牵引强度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敷设电缆时应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在温度较低时施工,容易引发绝缘损伤和外护套开裂等事故的发生。通常规定敷设温度最好能高于5℃,在敷设前24h内平均温度和敷设现场温度不应低于0℃,如施工现场温度无法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的加温措施或者尽量避开寒冷期施工。

在电缆敷设时,有时需对电缆进行开断处理,在电缆开断处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密封处理;在电缆敷设时还应关注电缆封帽、外护套是否完好,如发现其出现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防止电缆的受潮和进水。当电缆敷设完毕以后,如其它基础建设仍在进行,应防止施工工具、机具、钢钉等损伤电缆,并做好对电缆损伤的预防工作。

2、配电箱(柜)的安装

配电箱(柜)的安装,适宜在工程的地面施工结束后进行。墙柱上的明装箱适宜在建筑施工完成后进行,对接线箱和暗装配电箱,适宜在抹灰装设前并根据实际抹灰厚度进行。配电箱(柜)的安装应位置准确、部件齐全,同时保证箱体的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盖应紧贴墙面,零线通过汇流进行排接,确保无绞接现象的发生;当配电箱、分线箱和接线箱如有引出管需要进行开孔时,必须使用开孔器,并严禁采用气焊或者电焊开孔。

3、照明器具的安装和接线

照明器具通常有吊灯、吸顶灯、壁灯以及花饰型组合灯具等。在安装中,应检查照明器具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应严格要求器具和配件的齐全度,构造、线路、外观也应完好、无损伤和缺陷。

照明器具接线时,注意导线在分支的连接处不能承受额外的磨损和压力;多股软线的端头应挂锡、盘圈,并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弯钩;照明器具内导线应保证绝缘良好,严禁漏电现象的发生,灯具配线不能外露,并确保灯具能够在承受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仍能安全运行;接线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保证正确,电容器需并联在镇流器前侧的电路配线中,不应串联在电路之内。

4、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工艺流程主要为:装设接地体-接地干线的安装-基础接地装置的安装-电阻测试。安装过程中应由专人进行负责,接地线的埋深不能少于0.6m,接地极和地下管线的距离应大于1.5m,穿越道路的接地线埋深应大于1m;接地线穿越楼板、道路、过墙或者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均应设置保护管进行保护;接地线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其搭接的长度应大于扁钢宽度的两倍,至少需要三条棱边焊接,并在焊接处刷涂防腐漆;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其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5、机电安装中电气的施工技术

电气的施工是机电安装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的内容包括高压变电装置的安装施工、低压配电装置的安装施工、备用供电系统设备的安装施工、避雷装置的安装施工等方面。

6、建筑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建筑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而言,管道系统的安装首先需要展开有关管道接口强度以及密闭性性能的可靠性检验工作。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建筑机电安装过程当中应采取的实验方式为试压处理方式。通过水压处理,确保安装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管道综合性能的稳定发挥。在此基础之上,现场施工作业人员首先需要完成有关预埋孔洞的处理作业,在模具安装作业的基础之上进行预埋件的安装作业,配合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确保管道安装有效。

7、机电安装中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

给排水系统施工中应与相关专业做好交接验收工作,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所有外墙套管均需做好防水措施。

8、机电安装中通风工程施工技术

所有通风设备在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核对,只有当基础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安装。在设备安装前还应严格按照相应设备安装条款要求进行检查,并清洗干净。

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一项工序较多的复杂施工过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随着建筑业的现代化和机电业的发展,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将日渐突出,加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也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关键部分,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顺利投入使用,及建筑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抓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机电设备安装工作,确保机电设备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05-02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通信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实际上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是计算机控制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离散控制基础理论;二是实现技术,主要包括通道接口技术、现场总线、人机界面等系统实现技术。课程涉及面很广、知识集成度高,是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1-3]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现状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跨学科专业课程,涵盖内容丰富,但由于各专业的要求不同,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侧重内容应有区别,这样才能达到各专业的培养目的。

目前多数高校选用课程教材内容主要是数字滤波、数字 PID、最少拍无差系统、Simth算法和达林算法、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内容,这部分是建立在一整套完整控制理论基础上的。[4]此外还包括接口技术、现场总线、人机界面等偏重于应用的内容。自动控制等专业培养目标侧重于设计计算机实现控制算法、编制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硬件及接口设计、控制软件,选用此类编排内容的教材比较适用。而机械电子专业方向,机电专业以装备及其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课程以了解与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装备控制中应用为其主要目的,选用此类教材不能体现专业侧重点。同时机电专业有自己的专业设置要求以及本专业特有的先修基础课程,与自控类专业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如何根据机电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及其深度,调整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及应用技术的关系,是目前机电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控制系统应用技术为基础,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深度以应用内容的需求为标尺,使理论教学内容能够支撑且覆盖该课程涉及的主要技术,使理论教学的深度能与机电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今后的就业需求相符合,同时还要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机电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1.机电特色的控制类课程教学体系调整

面向机电专业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应从装备控制应用角度出发,密切结合装备自动化需求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以上原则,在教学中提出将运动控制卡和工业PLC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理论与运用结合的载体。一方面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保障学生已掌握先修部分专业应用技术知识,尤其考虑到工业PLC、运动控制器是机电专业常用、最典型控制应用系统,课程内容可与此结合,将工业PLC、运动控制器的应用作为教学案例使用。先修课程包括“电工电子学”、“机械控制工程”、“单片机原理”、“数控技术”、“PLC 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其中鉴于“数控技术”课程目前涉及均为封闭式数控系统,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补充介绍机电控制中使用面广、开放式的运动控制器(卡)。

另一方面,课程以先修课程中所涉及的、与计算机相关的数字处理与控制技术为主要授课内容,重点介绍数字化后信号处理、数字控制理论及其实现,并通过各个理论教学环节与先修机电控制运用技术紧密结合,实现硬件和软件结合、控制原理和典型应用控制器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并将先修课程有关方面的知识有机集成在一个完整的机电控制系统内,使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掌握数字控制器的机电应用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强调理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性较强、强调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应增加机电综合实践环节,并鼓励学生参加其他开放实验以及科研项目,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巩固教学效果。项目选题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密切结合装备自动化实践。

2.机电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设定

在原有教学内容体系基础上,针对机电专业控制理论基础薄弱、专业需求有别的状况,对教学内容作一系列的重新规划及调整。强调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机电传动控制实际需求,优化知识结构、充实机电控制的实例,做到理论和实践运用的对应与相互关联。

对于机械电子专业,拟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1)输入/输出通道接口技术。这部分内容在“电工电子学”和“单片机原理”课程软硬件基础知识上,以单片机、PLC、运动控制卡上典型常用的接口硬件,如A/D、D/A、通讯口、触摸屏、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等为例子介绍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技术细节问题。

篇10

一、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学科和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二、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机电设备安装存在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机电设备安装的基本装配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实现电气工程项目的电流传导,在安装建筑工程项目机电设备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这些设备的机械作用,尤其是这些设备的电热效应。一是安装时需考虑设备的机械效应,更要注意螺栓、螺母出现联接不紧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各个部件之间的松动,从而使得电阻不断增强,最终导致设备通电时过度发热、外接触面不断氧化、电阻不断增大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在情况严重的时候可能会烧熔螺栓、螺母联接处,出现接地短路等相关事故;一些一次设备在联线的时候也非常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二是螺栓、螺母出现联接过紧的现象,这种情况之下容易使螺栓出现过度疲劳,最终出现螺牙滑丝或者断裂等情况。

2、机电设备的振动问题

对于机电设备中的泵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壳体与转子同心度差、定子与转子相互摩擦、轴承间隙大以及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对于电机而言,比较常见的有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定子与转子之间相互摩擦、转子不平衡等问题。在泵操作过程中因实际参数与泵所标注的额定参数相差较大,就导致泵的不稳定运行,因此操作人员使泵在规定的额定参数下运行。

3、设备连接出现松动

机电设备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连接,其中包括设备自身的连接和没备与电源的连接。一般在安装过程中都会使用螺栓和螺母将设备牢牢固定住,连接不能够过紧也不能够过松,若连接过紧会使螺栓和螺母逐渐失效,容易出现滑丝和老化的现象,以此使设备出现松动,继而引发振动和噪声过大的情况出现;若连接过松,连接也会失去作用。机械效应是连接过程中的重点考虑对象,同时在连接过程中还要对电热效应进行充分考虑。连接过松会使设备和电源之间的电阻明显增大,连接的接触面因为面积过小,在发热之后容易出现氧化的现象;设备连接也可能会因为电阻的明显增大而出现熔化的现象,因此设备会面临短路等故障,不利于设备的运行。

4、机电设备安装中的超电流问题

一是一些杂物留存在泵内以及轴承损坏等原因可能导致超电流情况的出现;二是电机在功率过小、电阻过高以及电流整定过小的情况之下也有很大可能引发超电流问题;三是机电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之中由于工艺密度过大、需求过高等问题可能导致泵能力无法满足所传送的介质需求,最终出现超电流问题。

三、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审查安装施工图纸

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查安装施工的图纸,找出图纸当中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者意见。在审查安装施工图纸的时候,要配合各个施工部门进行分层次检查,根据每个部门提出的细节问题,然后进行统一解决。机电安装工程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容易因为粗心而带来安装隐患,譬如水管和电缆的安装,其中水管的坡度和电缆的架桥走向是安装的症结点所在,安装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地展开安装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安装施工当中容易出现的质量影响问题。另外,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也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方案,消除安装施工问题,避免建筑工程受到大幅度的影响,这样也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机电设备方面的需求。

2、预防设备异常震动和造成过大的措施

首先要将隔声门安装在设备机房中,以此将噪声最大限度减小,对于室外设备应该及时在设备中安装消声器,隔声屏等降低噪声的设备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安装在设备周围,在为空调通风系统安装消声器之前,首先要选择符合标准的消声器,并且对管道内部的气流速度实时控制,使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噪音过大的情况。

对于设备振动的防范措施可以在安装之前先选取防振元件,在安装过程中使用的隔振措施要符合建筑对环境的要求,以此为前提使隔振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还应该将隔振的基座迅速安装在设备底部,保证隔振系统的稳定性,设备的正常运行也能得到基本的保证。

3、强化质量意识

管理人员应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使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品牌效应十分重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项目部管理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抓好产品质量。同时应配备(或者兼职)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校核土建、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基准线―标高线、轴线、吊顶线是否正确,并依此基准放出具体机电产品安装的基准线。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所安装的设备和管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当然,制定严厉的工程质量奖惩制度也是很必要的。

4、提高电气设备安装施工的管理水平

提高电气设备安装施工的管理水平的措施有:第一、应该把电气设备的安装任务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来把这些任务切实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人员身上。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构建工程质量的管理机制。第二、在安装施工的过程之中,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做好现场施工的方案,并且做好统筹协调的工作,把工程合同的任务量同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来进行想用的结合。第三、应该注重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电气设备的相关施工图纸进行设计研究,给正常的施工做准备。

5、试验与检测

机电安装工程的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即通过各种试验、检测的方法进行了检验,以保证其使用功能。为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好以下工作:试验、检测的项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应进行试验、检测的必须进行;现场试验、检测均应有相应的记录;现场试验、检测应编制专项方案,并获得建设(监理)批准;现场试验、检测的方法正确,所用仪器、设备准确。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业主不仅关注居住场所本身的功能,也开始渐渐重视建筑物附属物的施工质量,如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等。人们往往要求这些设备不仅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形象,还要做到震动和噪声的最小化。因此,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加强和完善技术的管理,确保设备安装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包含了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决定建筑的使用质量高低。

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的专业较多,包括工业、民用、公用工程中的各类设备、给排水、电气、采暖、通风、消防、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最终是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及施工设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与建筑构筑物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和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及相关工程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历和经验。机电安装工程贯穿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部分在结构工程结束以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所以对整个工期有重要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关键作用,要求施工地位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

2、机电设备安装施工问题剖析

2.1螺栓联接问题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设备最基本装配,其用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安装时需考虑设备的机械效应,更要注意其电热效应。(1)螺栓、螺母联接时,压接不紧、联接过松都会使部件间的装配松动,增大接触电阻,造成通电时发热、接触面氧化、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甚至在严重过热时,会烧熔联接处,引发接地短路、断开等事故;对于那些一次设备和母线,其联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T型线夹和接线相等也都可能受其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事故。(2)螺栓、螺母联接过紧,容易使长期在机械力和电磁力作用下的螺栓产生金属疲劳,出现剪切或螺牙滑丝。

2.2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或动、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会导致接触面电热氧化,增大接触电阻,灼伤、烧蚀触头,引起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及同期性达不到要求时,将使触头过热、延长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甚至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3)安装检修不慎,会使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开路,产生高强的过电压,对设备安全和人身造成威胁。(4)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的装配错误,装配时不慎掉入的杂物卡住机构等问题,也将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5)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及高压管等安装时,不慎掉入如螺帽与钥匙之类的杂物、器身及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在安装中损坏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破坏,造成恶性事故。

2.3超电流问题

(1)泵内有异物、泵内轴承损坏、泵的转予与壳体相摩擦等会引起超电流。(2)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及电源缺相等也会引发超电流。(3)工艺操作中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现象,使所送介质超过泵设计能力,导致超电流。

2.4振动的问题

(1)泵的问题,多见泵内轴承间隙大、转子不平衡、转子和定子相摩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其工艺操作参数与泵的额定参数偏离太多,就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2)电机的问题,常见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3、提高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的措施

3.1安装施工的遵循原则

3.1.1按要求选设施

经有关科技人员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共同研究商定,以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保证为设各和设施选定取向,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

3.1.2预定计划、总体布置、主次分明

经多方面考虑、技术论证,科学、有序地计划安排每项机电设备的安装施工顺序,不可随意改动,影响工程进度的连续性。

开工前,需对变电所、压风机等主要设备的安装做出充分准备,为顺利旆工创造条件。如先确定电源、动力源,再配备井架、提升绞车等,只有这样按主次分明、轻重缓急,有序、合理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

3.1.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施工

严格按设备安装的设计技术要求施工,尽量减少时间浪费和材料耗损;对没有特定要求的,按常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以及规范进行安装施工,不可因赶施工进度而颠倒工序。如:井架安装,按常规作业方法和工作顺序,在基层组装完成后,利用测绘仪器进行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以确保施工质量。

3.1.4保证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与安装的施工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以掌握一般的安装知识和安装标准,保证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如,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机械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电气部分,严格按规定规范接好设备供配电电源电路,在电路安装完成后进行设备试运转,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检修。安装后,再对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安全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3.2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3.2.1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

为合理、有序地组织好多个工种的施工作业,必须做好全面的布局计划,施工程序需按常规先难后易、先大后小、先高后低;施工作业过程中,按施工作业要求和先后顺序安排阶梯式流水作业;各工种及各专业需按布局要求在指定标高位置上进行各自的设备安装。最好是根据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并进行合理化的探讨确定,按其所示进行施工,以求有备无患、事半功倍。

3.2卫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熟悉了解,如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或商讨处理意见,并随之及时调整准备工作的安排;对工程涉及的资料表格、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和标准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核查确认。以便为下一步的工作创造条件;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向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总体工程的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人员流动大的特性,按照工程进度情况分段进行交底。

3.2.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已会审的电气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以及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若在施工中发现图纸中有问题,需及时提出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但不可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有旁站监理;严格推行实施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工艺标准、规范、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注意在平时及时收集并整理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和隐蔽签证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以防监督流于形式;做好施工目志的记录。

3.2.4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在出厂时无法完成总装及负荷试验,即便是使用过的设备,也难免因拆卸、搬运或再次安装而改变原始安装状态,因此,已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必须尽快进行调试。不仅是解体装运的初装设备在安装后需要进行调试,所有新增、自制、更新、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都必须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调试。且调试前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合理性、完整性、安全性及渗漏痕迹等,以保证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主要调试其工作质量、可靠性能、操作性能与经济性能等。还需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及负荷进行试验考核,以正确检验并保证其性能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条件要求。

通电调试,本着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空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的原则,严格按规程操作配电屏、配电柜及设备的送(受)电,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需在送电及受电双方监理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调试,以确保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3.2.5验收过程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再进行一次自评、自查,之后再向项目监理部门提交竣工报告及竣工验收报验单。经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并按照督促意见,对检查出的施工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后,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再次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最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若有竣工验收后的工程移交前未及时完成整改,需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并在监理督促和跟踪下,进行工程移交后的整改完善。

篇12

机电设备成为建筑工程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施工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工程质量,加强与完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以此来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主要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它所涉及到的专业与学科也非常多,主要包括民用、工业、工程中的各种设备、给电气、排水、消防、通风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机电设备虽然存在其固有特征,但它的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过程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以及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最终以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机电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新兴技术。此外,大型工程对于装配、吊装以及检测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验收与其它工程验收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于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以及售后服务手段的区别。但由于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技术工种、材料的多样性以及工艺的复杂性等原因,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各施工单位以及相关单位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与经历。机电安装工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在结构工程结束后开始施工,并在装饰工程开始以前基本结束,因此对于整个工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对于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设备问题

1.隔离开关安装时操作不当、静触头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导致接触面发生电热氧化,灼伤或烧蚀触头进而引发事故。

2.安装检修不慎,使得电流互感器的绕组发生开路,产生强大的电压,对设备以及人身造成威胁。

3.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的装配不正确,接触压力、插入行程、分合闸速度以及同期性能达不到要求时,使得触头过热,延长了熄弧时间,导致绝缘介质分解以及压力骤增,进而引发断路器爆炸。

4.安装主变压器的主变吊芯以及高压管时,不小心掉入螺丝帽或者钥匙等杂物、套管以及器身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在安装中损坏或者安装错误等,都会降低主变压器的绝缘强度,导致局部绝缘被击穿或者破坏,造成恶性事故。

5.在具体装配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时,如果装配错误,或者不慎掉入杂物卡住调节机构,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事故。

螺栓连接问题

螺栓与螺母连接是机电设备最基本的配置,主要用于电气工程中传导电流,在安装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机械效应,还需要考虑其点热效应。

1.螺栓与螺母连接时,压接不紧或者连接过松等问题都会导致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增大接触电阻,形成通电时发热、接触面氧化以及电阻继续增大的恶性循环现象,在严重过热时,会烧毁连接处,引发接地短路等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和母线连接线的并沟线夹、设备线夹以及T型线夹等也都有可能受其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事故。

2.螺栓与螺母连接过紧,会使得长期在电磁力和际协力作用下的螺栓产生金属疲劳。进而出现剪切或者螺牙滑丝现象。

振动的问题

1.电机的问题

电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以及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等。

2.泵的问题

泵的问题主要是泵内轴承间隙大、转子不平衡、转子和定子相摩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问题。如果其工艺操作参数与泵的额定参数偏离太多,就会导致泵的运行不平稳。

超电流问题

1.工艺操作中密度大、粘度高以及需求量高等现象,使得所送的介质超过泵的承载能力,导致发生超电流。

2.电机的功率偏小、过载电流的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以及电源缺相等问题也会引起超电流。

3.泵内有异物、泵内轴承损坏、泵的转子与壳体相摩擦等也会引发超电流。

建筑机电安装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编制施工流程图以及施工要求

为了合理、有序的组织好多个工种的施工作业,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布局,施工顺序需要按照先难后易、先高后低、先大后小依次进行;施工作业过程中,按照施工作业要求和先后顺序安排阶梯式流水作业;各专业以及各工种需要按照布局要求在指定的标高位置上进行各自的设备安装。最好是根据这些要求和程序编织出施工流程图以及具体的施工要求,并进行合理化的探讨和确定,按其所示进行施工,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设计图全面的了解,发现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或讨论,并随之调整工作的安排;对于工程涉及到的技术文件以及资料和表格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进行核查确认,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向施工人员进行总体工程的技术交底,并根据施工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依据工程的实际进度情况分段进行交底。

施工中的对策

根据已经会审的电气设计图纸以及有关技术文件进行合理施工;严格实施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坚持执行并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需要专门人员监理施工;及时收集并整理资料,特别是建筑工程的验收资料以及建筑工程签证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未经有关人员在工程验收表上签字,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做好施工日志的记录。

通电调试

机电设备在出厂时无法完成总装以及负荷试验,即便是使用过的设备,也难免会因为拆卸、搬运或者再次安装而改变原始的安装状态,因此,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必须要进行调试。调试之前需要再次检查装备的合理性、完整性、安全性以及渗漏痕迹等,保证调试工作安全顺利的进行。通电调试主要是调试其工作质量、可靠性能、操作性能以及经济性能等。还需要在施工现场对其空负荷以及负负荷进行试验考核,保证其性能能够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的条件要求。

通电调试,本着先单机后联调、先就地后远方、先手动后自动、先遥控后负载以及先点动后联动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配电屏、配电柜以及相关设备的送电,送电单位有由专人负责并统筹安排,调试人员需要在送点以及受电双方的监理人员都在场的情况下完成调试,以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验收过程

施工承包单位在其工程具备了竣工验收条件时,需要再进行一次自评和自查,之后向此项目的监理部门提交竣工报告以及竣工验收报告单,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施工问题及时进行整编后,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以及工程实体再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最后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如果有竣工验收后的工程在移交前没有及时完成整改,在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后,做甩项处理,并在监理人员的督促和跟踪下,进行工程移交后的整改完善。

总结:

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机电工程需要安装施工的各种设备包括变压器、暖通和排水等动力机电以及相关的系统设备。其主要部分的安装施工是在基本工程结束后开始进行,在装饰工程开始之前基本完成,其工程的实际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景强.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

篇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综合国力和人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娴熟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成为当今高教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我校机械类和电气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现状,开展机电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一、机电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高级人才,在广大以教学为主导的本科院校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过多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课堂理论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宽广、专业面过窄,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忽视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成功的教育。高教课程改革应该使我们的本科专业基础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保证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把学科之外的知识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地融入学科教育中。

二、明确培养目标

21世纪,学科交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具备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当今社会对合格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机械、电子、检测、控制等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某个学科领域或某个行业的通用性人才,其制定原则应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全方位并且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将工程实践带入课堂,探索课程教学创新模式”为宗旨,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导。在近年来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已经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

(一)合理规划专业课课程的教学

依照拓宽基础知识层面,浅化专业知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想法科学设定教学计划,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在课程体系方面:对相关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提高知识传授效率,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设置更多的能够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选修课和一些理工交叉、文理渗透的跨领域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对未来的判断进行选择,同时增加新知识点的传授。

(二)设置创新实践课程

设置一系列创新实践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建立起大工程观念,加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专业知识在各种创新实践课程中能够获得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实践,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推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路,重点培养学生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科学规划制订课程教学计划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各高校的学科教育应当加强知识的渗透交叉,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多种学科、多个方面熏陶的成长环境。在设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机构设计、课程设置时,应依据上述培养原则,培养学生们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学一年级按工科要求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人文知识、军事体育、外语和数理基础;大学二年级按机电类专业要求设计大平台专业基础课等通用专业基础课,并结合这些课程的应用性开设相对独立的实验课、实训与课程设计。建议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并提前到大一开课,使电类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知识,为从大二开始参与电工、电子类创新活动打下基础;大学三年级按专业特点可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程要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梳理,灵活设置多个方向选修课课程,每个学生到三年级下半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继承和就业意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一组方向课程进行修学;大学四年级,学生应不再以课堂学习为主,而应以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主要学习形式,提倡学生开展以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担任实验室助教、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优劣的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体现和对本专业知识整体的把握和运用。

同时结合本校培养方案,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电工技术》、《模具CAD/CAM》、《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传感器应用》、《测试技术》、《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液压传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过程的力度,帮助学生创造出更多实践和创新的机会。例如安排了1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2周《电气专业实习》、3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又增加了理论、社科、经管等各方面的课程教学,例如设置了《情报检索与利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中荷机电开设的《工程素养》等课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可有效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系统性、开放性课程的设置,增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结合,促进了课程之间的结合,通过学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获得重要的价值分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概念和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掌握程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彻底理解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技能的培养为主体,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室是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有利平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可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学生可通过开放的实验室满足自己的需求,提高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

结合我校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改进后的电气专业实验教学主要有:电气专业实习、金工实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微机原理系列实验、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仿真与CAD、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机械专业包括:金工实习、机械专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先进设计微机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模具CAD/CAM、计算机绘图)等。其中:

第一阶段:主要对象是新入学的大一理科的所有学生。主要教学内容是电子工艺的实训、实习。包含:万用表使用、焊接技能训练、电子元件识别、测量,示波器等设备检查、测量简单电路故障,常用工具、测量仪器的使用等[4]。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和感知认识,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通过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电气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金工实习、电路实验、电气专业实习印刷电路设计与制作、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机械专业包括:金工实习、机械专业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等。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课的相关训练内容,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完成单元电路实验的能力。

第三阶段:依据扎实基础、扩大范围、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提出了课程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思路。电类专业:开设微机原理,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实验、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系列实验、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课程设计、控制系统仿真与CAD、EDA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电子系统综合设施等试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仿真软件,设计组装的系统电路板等工具,建立“软、硬、虚、实”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对现代电子技术进行设计。机械专业:开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液压控制工程设计、模具CAD/CAM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机械先进设计微机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实习(工程应用软件、模具CAD/CAM、计算机绘图)等。在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能单独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制作,在虚拟和现实的电路中得到锻炼和时间,使学生在初期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加深,达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践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实践学习中的软件硬件水平,在“机械”、“电气”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构建新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创新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培育出基本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强、具备创新精神的实践型高级技术人才。

在调研中,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普遍的反映是,毕业生面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符合当今时展的人才应当是具备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实践教育过程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我们针对本专业的学生安排了较多的创新实践课程,形成连贯性的实践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各项实践方面获得系统训练。并且结合本专业要求增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增设更多的专业实验课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新添置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台上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完成多项控制与结构性能的测试实验,熟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使学生掌握机电工程的基础知识。开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积极倡导学生们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相关竞赛活动。实践教学把学生的探索性学习作为基础,运用类似于科研及实践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目标任务交待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学生依照实际工作程序,一起制订计划、共同或者分工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变成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创造活动、实践活动,每个人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达成项目目标的过程。在课程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既参与了全程实践工作,又有自己独自承担的任务,应将任务分解,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任务的分配方案,既要发挥每个小组组长的作用,又要积极调动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主动性。

实践教学过程跟传统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学任务的实施其实是一个探索过程,借鉴基础上的创新过程、对课程中学到知识的应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以及实践现场会很“混乱”,与传统教室教学的氛围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老师的知识基础、随机应变能力、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过程的操控能力、对学生的点评能力等,都有很高要求。因此,教师的备课过程就十分重要,要准备项目,又要对项目进行深刻研究,对项目操作实施的过程了如指掌,对实践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充分准备,同时对有可能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备预案等。

实践教学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是在全面考虑学生如何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培养目标上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与从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些能力和素养是学生职业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指导学生,全面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实现学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六、结束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包括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和实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科技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本科教学中高校教师不但起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职责,还应该起到树立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科研教学互促进。因此,高等工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进研究型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郭涛,刘乃安,等.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N].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128-131.

[2]冯金福.应用型本科院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N].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41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