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经济专题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参加论坛的代表主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境内外分析师、业内专家;国内、国际买家、服务供应商;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等。论坛规模约800人。
与往届相比,本届服博会更加注重创新与务实,呈现七大亮点。
一、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趋势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数据密集型加工和互联网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促进企业智能化腾飞的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互融互通和战略转型的高度概括。本届服博会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为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企业需求,第七届服博会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系列商务活动和培训研讨类活动,旨在帮助买家和服务供应商及时了解行业新动向,创造更多商务洽谈机会。
三、打造国内行业前沿趋势的权威平台
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是服博会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活动,已成为国内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的重要平台。
今年,美国高德纳公司的重量级分析师,将分别参与主题报告、高端对话和专题讨论环节,特别甄选、对比分析境内外创新服务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引导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垂直行业,推动产业融合。同时,分析师还将与国内外知名买家、优秀服务外包企业高管一起,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发,共同探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走向专业化
深耕垂直行业是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本届大会将继续关注热门细分领域,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云生态、智慧健康、跨境电商、电信服务、对日外包和人才培养,组织8场行业专题研讨会。
五、创新商务活动形式,为市场化提供保障
创新丰富商务活动形式,提升商业价值,是服博会未来实现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应企业要求,第七届服博会将开展包括一对一买家预约洽谈、买家专场座谈、服务供应商(园区)案例分析、一对一分析师咨询和小型商务餐叙会等在内的系列商务活动。
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目前,已注册境外分析师和买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伊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篇2
3、加大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建设。整合审计机关信息化专业人才、审计业务骨干,组建数字审计攻关团队,将审计知识、审计经验 、审计规律与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功能、信息化规律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大数据分析攻关、数字化审计攻关、联网审计攻关、信息系统审计攻关等,充分发挥攻关团队作用。
1、完善网络平台建设。要紧跟“金审三期” 工程的建设步伐,增加审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完善联网审计平台,建成数据分析室,健全数据中心库,更新办公电脑,添加笔记本电脑,使用正版软件,加快建设审计会商系统、审计指挥系统、审计网上监控系统。
2、完善审计模拟室建设。构建完善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导,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突出审计专业特色,注重学习体验和分享,符合在职审计干部学习培训特点的模拟实验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模拟审计实验,加速提升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提高审计攻关水平。
3、完善审计信息化制度建设。制订完善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信息化队伍建设制度、审计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制度、数字化审计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审计数据库建设管理制度、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篇3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并且其已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网络环境下,文献载体的数字化和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对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固守传统的地方文献保存和利用方式,是不能适应时展需要的。地方文献是以地域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的主要信息来源。地方文献展现出了一个地域的历史、发展历程以及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发展缓慢,地方文献工作处于瓶颈期,没有实质性进展。
2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资源数字化建设意识淡薄
县级图书馆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工作模式及工作思路跟不上现代化图书馆发展步伐,服务内容单一且服务手段落后,同时在经费和技术上有困难,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国家和省、市级图书馆的事情,所以县级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
2.2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
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馆员年龄偏大、新生力量不足、思想僵化、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完整、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等问题。县级图书馆缺乏既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致使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县级图书馆得不到有效应用。县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低,没有能力进行数字化、网络导航的工作,很难开展数字化服务,难以适应“互联网+”及大数据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与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不相适应。
2.3资源建设和服务纵深不足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向着纸质文献资源、数字资源、虚拟资源三者并存的方向发展,但是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以及服务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地方文献资源仍是以纸质文献为主,所提供的服务也是纸质文献资源的借阅以及地方文献书目数据的检索、查找及简单的参考咨询等。其视听文献、电子出版物、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加工整理和利用无从谈起,也没有将地方信息的网络资源纳入本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意识,更没有专人进行此项工作。目前,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没有向纵深发展,满足不了人们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深层次信息需求。
2.4网站建设滞后
县级图书馆网站是展示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并且方便用户使用的一个平台,建立网站能够拓宽用户使用资源的途径。目前,我国有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网站推出了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内容,但是建立这些网站的大多都是省、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网站建设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据笔者调研,其所在地区没有一家县级图书馆建有网站,这与时展极不相称。
3网络环境下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对策
3.1树立特色资源网络共享观念
县级图书馆管理者要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将促使文献信息环境发生重要的改变,也必将为地方文献建设带来重要、深刻的影响。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服务意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充分认识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及互联网技术在地方文献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特色地方文献的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基础,是进行数字资源共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无时限、跨地域的广泛共享本地的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选择。
3.2强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员是数字资源的管理者、传播者和导航者,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还要进行数字资源的服务,必须具备图书馆学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1]。因此,县级图书馆进行高水平的资源建设及培养专业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分期分批地派其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相关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技能及网络信息检索技巧,从而加快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力和服务水平。
3.3加强地方文献资源收集
3.3.1创新地方文献收集方式。传统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获取方式主要有订购、征集、复制、交换、索取、捐赠、呈缴等。县级图书馆按照传统方式收集地方文献困难,导致地方文献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收集:①呈缴本制度。由地方政府通过法令、规章制度等法律形式制定本地区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呈缴样本应成为收集地方文献的稳定来源。②行政部门发文。政府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网站等媒介关于地方文献的征集函,号召各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向图书馆捐赠地方文献资料。③图书馆通过颁发捐赠证书、组织地方文献专题展览、座谈会等活动,与社会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互动,鼓励其主动捐赠。如:满族著名作家赫连佳新的著作《关东秋叶》是一部关于关东大地和老北镇的故事,北镇市图书馆以作者亲自向图书馆赠书活动为契机,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平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地方文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更多的人捐赠所著所藏的地方文献。
3.3.2重视地方文献网络资源的收集。网络上的地方文献资源越来越多,类型也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这些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范围广、分散杂乱、信息重复的特点,有传统的纸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电子书刊,也有本地网站上有关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大多分布在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设立的网站上[2]。县级图书馆可以对地方文献的网络信息进行系统的挖掘、筛选,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地方文献数据库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把网络上丰富、流动的信息资源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转化为本馆的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也使其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3.4加速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地方文献数字化是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信息基础,为县级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内容。假如我国各个地区的县级图书馆都能够把馆藏中具备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专题数据库,并且通过网站进行网络服务,能很大程度促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县级图书馆要把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3]。
3.4.1通过网站推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县级图书馆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是其数字化建设的信息基础,其越有特色就越有生命力,可以通过特色文献资源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后续力。县级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应重视对地方文献资源的推广,对地方文化及地方文献资源设置专栏进行宣传,并且将分布于各政府网站、地方旅游网站、网上论坛等的网络资源通过站点之间的相互链接统一集中在其网站平台上,进行网上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3.4.2完善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是文献资源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工作。目前,县级图书馆基本上都采用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大多数建立了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通过书目数据库揭示本馆的全部地方文献收藏情况,既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检索服务,又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县级图书馆在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过程中,要力求突出地方文献特点,如:对普通主题文献以地名为主标题著录607字段;增加660字段、661字段、314字段、334字段;在地方文献书目记录中增加690字段,并设专库。
3.4.3重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县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应根据经费、人力、设备等条件逐步推进,应先完善地方文献书目检索系统,再着手编制各种重要的地方文献专题索引、题录,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在书目数据的基础上,不仅要对地方文献的主题、分类等进行详细著录,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更好地揭示馆藏;对某些地方文献进行文摘或提要式录入,有的进行全文录入,加深文献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有能力的县级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步骤地建设一些有较大利用价值的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根据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网上的地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下载或链接、分类、组织,建立相关的地方文献数据库;或者围绕一个或者几个有关本地的历史文化专题建设数据库,通过网站提供检索服务。如:本地区名人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等。
3.4.4为其他网站提供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地方文献作为区域文化资源日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县级图书馆根据馆藏内容和读者需求编制各种专题资料,成为地方文献工作的首选。以北镇市图书馆为例,北镇市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北镇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北镇旅游官方网站“辽游网”,北镇市图书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为其提供各种专题资料,展示北镇市的历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向游客全面推介“祈福灵境 养生宝地 辽宁北镇”,宣传北镇市的旅游产业,服务地方旅游经济。
3.5与省、市级图书馆合作,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县级图书馆可以将其收藏的珍贵地方文献送交上级图书馆,一方面其可以不用再购置专门设备,另一方面也不再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数据的规范和数据库的安全,从而减少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县级图书馆通过与上级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对馆员进行长、中、短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促进县级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省、市、县实现三级联动,积极引导和扶持县级图书馆,如:向县级图书馆读者提供登录账号,使县级图书馆读者能够享用网络图书馆资源,实现服务层级的扁平化及服务资源共享[4]。
4结语
篇4
1.新闻节目紧扣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宣传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各级各部门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把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大力宣传“以港兴市”战略,全面推介我市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空间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军港优势、社会基础方面的优势等。关注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程,重点围绕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情况进行全方位报道。继续保持外宣工作五市第一的成绩。
2.专题节目深挖内涵。围绕全市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精心组织策划专题,进行深度报道。通过开展网上调查、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制作更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专题节目。不断规范、丰富、创新电视专题制作办法,用“常办常新”的节目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办精、办好《山海情韵》和《生活有约》,争取形成品牌栏目。
3.广告节目确保公信。进一步充实《城市立交》、《社会事业周刊》、《经济与生活》、《车视界》栏目内容,拓宽社会参与面。遵循合法、真实、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广告播放管理,坚决杜绝各类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广告节目播出,加大公益广告的创作播出力度,弘扬城市文明,创建“绿色荧屏”,保证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
4.影视节目力求丰富。继续争当“省统一供片先进单位”,充分挖掘频道资源,根据三个频道的定位分类引进、合理配置影视资料。严格按照“弘扬主旋律”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外引资料的质量,丰富外引资料的内容,把好各类节目的审查、播出关口,确保不出现任何舆论导向上的失误,实现节目多样化,宣传高效化,荧屏精彩化。
5.电台节目扩大容量。抓住农村小广播喇叭普及的契机,加大对“三农”节目的报道力度,多策划、编播与农业有关的实用技术和致富经验类节目,满足群众的收听需求。继续打造《行风在线》品牌,耐心做好问题回复工作,提高《行风在线》的影响力。不断创新资讯服务和娱乐互动栏目,形式倡导鲜活,内容突出精品,打造听众喜爱的品牌节目。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争省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
6.党建频道彰显特色。坚持“弘扬时代旋律,传播党的声音;教育党员干部,推动党建工作;服务发展,惠及人民群众”的频道定位,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结合建党90周年活动,大力宣传一批作用突出、事迹过硬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适时报道农村干部开展“四问三诺”主题活动和全市党员开展“四比四创”主题活动情况,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深入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关政策法规,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加大干部挂职、干部培训、市民创业、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品牌创建等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在经济发展一线的科研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金牌技术工人,在全市营造“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实施网络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
始终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扩张力和传播力。
7.有线无线双路覆盖。继续推进农村小广播喇叭工程,加快网络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提高无线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有线无线双路覆盖。
8.数字高清双向发展。在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闻、党建和影视三个频道的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数字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迈进,为全台网络化、数字化、制播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9.增值业务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开展广电网络的多功能开发,超前谋划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努力拓展数字电视宽带上网及视频点播等增值业务,促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完善信息服务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10.投资更新齐头并进。进一步加大设备更新与投资力度,提升电视录播、直播实力,逐步实现对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现场直播,进一步扩大电视的影响力。充分发挥400平米演播室作用,引进舞美灯光等设施,尝试承接市内大型活动的录播,增加创收来源。
三、大力实施人才兴台工程,全力推进广电事业实现新发展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人才。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增强宣传力量、提高服务能力、提升节目质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
篇5
二是做大网络。主要是加大了三个工作力度。一是加大有线网络合资整合力度。我们与威海广电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荣成广电宽带网络有限公司,依托威海广电的资金和市场优势,为我们进一步拓展网上增值业务、建立大网络大市场多功能高效益的有线电视网络搭建坚实平台。二是加大服务园区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做到了全市园区和重点工程建设与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同步推进。先后完成了寻山至西龙家、阳光商贸城、黎明小区广场、八河水库至石岛湾段等地下管道工程的预算、设计、绘图工作,共建设地下管道32000多米,铺设光缆26000多米,今年以来无偿用于全市园区建设和重点工程资金投入达300多万元。三是加大数字电视宣传推广力度。我们克服技术、地理等困难,于今年春节期间为鸡鸣岛开通了数字电视,开创了我市数字电视开播的先河,并在张高丽书记来我市考察观摩期间顺利为石岛宾馆安装了数字电视,成为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企事业单位。同时还根据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电视发展的意见》,力争使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数字电视全覆盖的县级市。
三是做活经营。主要是深挖两个潜力。一个是落实奖惩机制,挖掘外联记者的潜力。把完善奖惩机制、调动外联记者积极性作为广告增收的内在动力,出台了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每天广告时段不断档,而且有效保证了广告收入的稳步增长。再一个是坚持多路并进,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针对医疗广告客户大幅度减少、广告收入锐减的客观形势,及时调整策略,注重加强与社会广告公司和知名企业的联手合作,通过开辟专栏集中推介和借水行舟共同参与等方式,实现企业宣传与广告创收双赢。
篇6
(三)是推进网络覆盖,构建了一张覆盖九寨全境所有乡镇和100%行政村的有线(无线)网络,推动了有线(无线)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
二、办好我县广播电视台措施
(一)解放思想,积极进取。首先亟需解决的便是观念上的创新。要打破“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出击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实情,真实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正确反映社情民意,为党政决策提供翔实参考,发挥我台在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重要作用。
(二)努力提高县级电视台宣传质量
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为地方的发展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从基层群众的利益出发,走本土化道路,使采编的新闻贴近群众,为百姓服务,以此带动专题、深度报道等其它节目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7
适应该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需要,鄞州区依托国内外各类培训班和当地教学资源,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高工程。
一、以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班为依托,有序组织区管领导干部进行科学素质培训。在区委党校开办的区管主体班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如,在同济大学专门举办了一期由各镇乡(街道)城建副镇长(副主任)和区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培训班,安排了城镇生态规划与建设、市容与环卫管理等课程。在优秀中青年干部澳大利亚培训班中,专门安排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帮助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消除知识空白点。同时,在定期举办的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专题讲座中相继安排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科学化》等内容,帮助领导干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科学素质。
二、以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为主线,扎实推进基层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突出基层镇乡(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一线基层单位的干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农办、区经济发展局、区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的理论学习,促使新农村建设的一线人员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同时,组织这些学员到模范村、模范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标杆,在具体实践中有典型可以借鉴和学习,促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收集制作了日常卫生医疗知识、实用种养殖技术、科普知识等课件,通过网络点播收看的形式将科学素质培训延伸到农村基层。
三、以周末专家讲座为平台,全面推进机关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针对一般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学历较高,求知欲强的特点,该区在教育培训方面坚持按需施教,推出了公务员“菜单式”综合素质专题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到该区举办“周末专家讲座”,重点突出了科学素质相关内容培训。围绕“和谐鄞州、实力鄞州、富裕鄞州、法治鄞州”等专题,相继推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取向》、《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乡镇)改革问题》、《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将来》、《交往艺术与公务礼仪》、《公务员法》、《宪法》等近10多期培训专题,确保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公务员英语三百句、普通话、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常规培训继续推进,全面促进了该区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篇8
一、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数字档案馆要求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到应用现代新技术的转变,服务方式要求由以本馆(室)为基础的有限被动服务转向网络资源为主的无限主动服务;由以传统的静态、间接服务转向以提供参考咨询和开展编研工作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主的动态、直接、快捷的高层次服务。但是目前数字档案服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档案利用主体需求的提高与数字档案服务内容贫乏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档案利用主体日益庞大起来。从之前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逐步扩展到教育与科研工作者、各类经营者和普通居民。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公众对信息需求的加大,对自由、平等的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的迫切。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也更为频繁,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了解、知情的渴望也更强烈,公众对信息需求面越来越广,需求点越来越深。在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效率、便捷、公众满意度成为衡量服务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数字档案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信息凭证与传递的服务的中介,人们希望在此能够很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档案服务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然而数字档案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暂时不能满足广大利用者多角度、多层次的需要。目前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显然是不尽人意。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单一、落后的问题,缺乏对档案信息深度加工的高品质产品,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一些档案的目录虽然已经上网,但大多数只有条目,没有任何的说明文字和图片,更没有全文,这样只能起到提供线索的作用,不能满足利用者即点即利用的需要。而且数字档案的服务内容还没有形成体系,很多利用者根本看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有些能找到相关内容的,但没有相关的专题,这样让广大的利用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查找自己想要的材料,带来诸多不便,降低了查档效率。另外,数字档案服工作仍处于“以我为主”的局面,建立的绝大多数档案网站扮演的不是信息传播的角色,而是档案宣传者的角色。利用者在网上接触到的一般是有关档案部门、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利用相关情形的介绍,很少有与利用者互动的情况。数字档案服务工作中很少有反馈制度,档案部门不关心具体的利用效果,不存在与外界的沟通。笔者点击了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档案信息网,有的没有设置互动的栏目,有的设了在“与我联系”、“给我留言”等这些网页,但是利用者发表的意见、看法很少,这种状况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字档案服务工作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数字档案服务工作的优势。在服务制度上,不注重利用者的参与,这给利用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影响了数字档案的服务效果。
(二)档案信息服务难度的增加与档案服务技术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只是手工翻阅检索工具和查阅案卷的简单手工过程。而数字档案服务是基于局域网的数据管理的工作,数字档案管理和利用都是基于互联网、专用网和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档案中文件检索、信息传递和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要求工作人员要会对档案信息数据库及档案网页的建设、维护与更新,要会完成档案数据库与档案信息查询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的网上传输、下载、原文检索、查阅等工作。数字档案服务工作人员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受到了挑战。工作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数字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做好数字档案的服务工作,发挥数字档案的信息化功能。调研显示,目前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远远不能适应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需要。尽管他(她)们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数字化方面的培训,档案数字化意识已大大加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目前档案工作人员中“技术型”和“中间性”人才严重不足。调研发现,目前档案工作队伍中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还不到5%,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一支既懂得数字化技术又懂得档案专业知识的“中间性”队伍。然而,用浙江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的话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缺的就是那种处于档案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中间地带,精通计算机同时又非常了解档案专业的‘沟通人’,这种人在档案部门非常难得,也非常需要”。如笔者打开某一档案部门网站的“声像档案”后,发现仅有几张图片,没有任何声音,与人们期待的在线音频、在线视频相差甚远,也与建设一个与“e”时代相称的高效的数字档案服务差距甚大。
(三)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开展与资金缺乏之间的矛盾
要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必须配备一定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硬件平台、安全数据库、PKI/CA 、PMI、VPN等。要购买这些设备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基本没有开展数字档案服务工作,这些地区不可能象青岛市、深圳、绍兴市等档案馆那样把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资金缺乏成了这些档案部门实现数字档案服务工作的瓶颈。还有些部门实现了数字档案馆,由于相应的配套硬件和技术人员,档案数字服务工作跟不上。目前我国的档案数字服务工作由于经济的差异,各地区发展很不均衡,有些开展得很好,有些没有开展,有些开展了但比较粗糙,技术水平发展不够等问题。
要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还必须有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目前档案部门自身由于受经费或管理体制的影响,也很少能给档案工作人员有激励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对职业的选择更多地趋向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面对经济待遇或发展前景更好的外资企业、实权机关、高等院校等的竞争,“清水衙门”的档案部门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将档案部门作为就业的首选单位。虽然各高校档案专业近年来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了一大批管理与技术人才,然而,即使是这些“定制”的档案数字化人才,毕业后选择档案职业的也并不多。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四川大学档案学院等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很少。即使不得已暂时选择了档案部门工作,也往往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一有机会就会另谋高就,导致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真正能够起到“主导”、“沟通”作用的双料人才少之又少。
二、提升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水平的对策
鉴于当前数字档案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提高其服务水平。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经费的投入,增加技术资源
由于政府或学校绝大多数人认识不到档案的价值,认为档案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一堆“故纸”,档案的价值被忽略,不受重视,档案被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样的结果使档案事业被社会冷落,处于边缘化的地带。一般地方政府和学校不太重视公共产品(包括档案馆)领域的建设,当各种利益冲突时档案馆又成为了牺牲品。在经费问题上也不象给其它部门那么大方。档案部门(特别是县级市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增强广大民众的档案意识。利用图书、刊物、网络等宣传让人们明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使民众认识到档案是具有潜在和现实作用的宝贵财富,让全社会认识到档案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可以随时、随地为人们和社会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这样能刺激人对档案的需要,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依赖性就越强,可以使地方政府和学校有更多的积极性投资到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来,面对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的形势,档案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建设数字档案服务工作所需要经费的支持,力求使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发展得平衡而又快速。
档案馆自身也要通过多种创收渠道增加收入,如档案部门可以效仿南京大学的做法,可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广大师生开展有偿服务,一方面方便广大师生,另外也为本馆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可通过开展为毕业生拍摄学位照归档,为毕业生拍摄电子毕业照归档;为学生进行学籍翻译、毕业证书翻译;帮助教师编辑出版著作或成果汇编;开发档案管理、学籍翻译和有关软件系统等等方式,进行有偿服务。档案工作人员也可以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和学校的科研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增强档案馆自身的造血功能。
有了经费的支持,档案馆就可以配置适当的信息技术设施,为数字档案的服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提高数字档案服务的人力资源
数字档案服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它给档案部门的服务工作带来了活力,也给档案工作人员带来了挑战。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会上网、打字,它还要求工作人员懂得网络管理技术、应用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等。数字档案服务不仅要求档案服务工作者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独立完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提取、鉴别选择、提炼加工、制作目录、网上传输,最后制作出用户可直接利用的电子刊物、数据文件等可视资料。
要做好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很关键的一点是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档案部门在招新人时可以采用档案工作人员职业准入考试制度,对想进入档案部门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上岗资格考试。考核范围与考核要求必须规范化,考核结果及证书颁发应公开透明,取得准入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档案工作。其中,档案信息化基础知识、档案信息化基本技能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职业准入考试制度,不仅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整体水平,而且可克服用人上的随意性。对既精通计算机同时又非常了解档案专业的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实施优惠政策,加强对其的吸引力。二是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培训。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学校进行系统学习的,档案部门应该为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搭建各种工作交流平台,特别要与数字档案服务做得好的部门进行交流。研讨和交流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专题会议、网上讨论、现场观摩、联合研究、同行部门之间的访问交流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讨、交流,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推广经验、认识不足,努力进取,提升现有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素质,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服务工作质量。对于省里组织的数字档案培训,尽量让工作人员去参加。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培训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工作人员要定期参加各种类的培训,并要将参加的培训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提高了,相应地数字档案的服务功能也就增强了。
(三)建立以利用者为焦点的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关系资源
数字档案服务较之传统档案服务的优点是有网络作为媒介提供服务,档案部门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以利用者为焦点的服务体系。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档案服务工作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新天地,档案部门有条件进入一个动力十足的新型运作模式,使得数字档案服务既有效率又方便快捷。首先档案部门要花精力采集各类有用档案的信息,而且要扩大到现行文件、资料、社会公众服务信息、数字图书馆等,再是将这些丰富的资源数字化,建成馆藏目录查询系统,给利用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可以查阅和分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具备很好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档案馆,没有丰富的档案信息,它的服务功能就无从谈起。再站在广大利用者的需求立场上,对丰富的馆藏进行归类,提炼出大众所需的档案信息知识产品,尽可能地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浓缩、提炼,做成专题,以引导利用者在海量信息世界中,快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部门在网络上不仅提供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还应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给利用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以满足利用者的多元化需求。
档案部门要借助网这一数字平台,通过其提供的多种传播手段,网上档案原文传递、数据库在线阅览、读者者论坛等,这样档案部门与利用者之间提供了可进行即时沟通与交流的 “公共话语”的空间。利用者可以通过网页中的“用户留言”框、电子邮件等即时性通讯工具向档案信息传播者发表自己浏览网页信息后的想法,档案部门也可以做出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利用者的满意度。数字档案服务的咨询系统设立自我服务和帮助系统,可以提供利用者与服务人员的互动平台和自动引导利用者如何查找资料,还可以让档案部门及时了解利用者的服务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相应的服务手段和方式,让数字档案服务的水平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档案部门还应加强外部门的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信息。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提高档案馆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
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介为档案信息传播与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数字化素养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各档案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尊重利用者的需求,创新服务手段,让数字档案服务水平和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蒋国勇等.数字环境下高校档案队伍建设研究[J].云南档案,2011(3).
[2]冯秀娟等.浅析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手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3]郭玉秋等.从七个方面加强科技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08(21).
[4]娄丽霞等.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途径[J].山东档案,2007(3).
篇9
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建立相对完整的文献保障体系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前提,必须要有丰富的反映本地区旅游经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文献资源做保障,近年来,图书馆结合新疆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致力于新疆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建立了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和塔里木大学“学科性”的西域民族特色文献库。
目前,该书库纸质图书馆藏已有2万余册,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22个大类,主要包括新疆历史资料、新疆民族民俗资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资料、新疆各级统计部门出版的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新疆各地包括地方特色产业、旅游业、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等地方文献、海内外学者探察研究新疆的相关资料以及历代贤达在新疆的著作及其作品的研究资料等等。但是,随着信息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图书馆还应不断的加大对该书库的投入,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积极与市政府史志办、档案局、旅游局等单位联系,更加广泛收集并加工整理反映该地区特点的文化遗产、文献古迹、文物古迹的相关各类图书,照片、影像等资料,再利用图书馆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搜寻古籍、挖掘方志、传说等历史信息,追根溯源、形象地再现历史,引导游客在景区中走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隧道。
加快旅游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会有更多的人将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和获取方式限制,选择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也应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快旅游文献资源数字化的进程,形成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动态的、方便信息需求者使用的虚拟馆藏,巩固相对完备的旅游文献保障体系。具体措施:¹将拥有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建设本馆旅游信息数据库、专题索引数据库等,使本馆特色和优势得以充分展示和利用;º将网络上分散的最具时效的国内外旅游资源动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构建最优信息,帮助决策者及时调整规划和营销策略;»建立地方旅游资源信息网站,不仅在对外宣传方面有积极作用,还可以帮助游客了解或者投资者了解地方旅游资源提供详实的文献依据;¼为了避免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图书馆可以与当地的各类信息机构联合,建立地区旅游资源信息开发中心,方便信息需求者获取所需信息。
篇10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我区支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职能要求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2、场地建设
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3、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371号)要求和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办发〔〕178号)文件中关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完成设备配备工作。
4、经费保障
(1)设施设备经费
主要设施设备购置配备经费由中央财政担负,场地建设、机房装修和相关设施经费由区财政担负。
(2)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5万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运转、维护、流动服务补贴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3)设备安装
设备的安装、调试由供货单位负责,省分中心监督完成,区文化和财政部门验收认可。
四、具体标准
1、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2、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区级支中心建设费用由区财政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2、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4、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篇11
打破户籍限制,要转变目前的财政拨付方法,均等化地减少福利,由各地公平承担成本。
户改高调谁都会唱,但没有哪个地方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愿意放开户籍制度,任由农民工迁入。《财经国家周刊》报道,2012年4、5月间,国家城镇化专题调研组完成了对浙江、广东、江西和贵州等8个有代表性省份的调研,该专题组在全国不同城市发现“户改几乎遭遇所有市长的反对”。
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财政体制不健全,户籍制度直接与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由上级支付,按其户籍人口核定。因此,地方政府如果要扩大城镇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只会主要考虑本地户籍农业人口。目前大城市容纳外地儿童就读,已经算是“宽宏大量”。改变目前财政拨付办法,向拥有儿童的家庭发放教育券,可以在打工地使用,减少流入地的财政负担,是较为公平的办法。
目前的体制是适应旧有户籍制度的管理体制。从2008年10月1日起,嘉兴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有所区分。重庆的户改实践在养老、教育等方面依然出现一系列操作难题,而杭州扩张城区面积之后,企业在招工时对户籍所在区依然有所限制。
身份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容易,但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很困难。对于政府而言,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前期需要支付的大笔费用;对于农民而言,是失去土地的不甘心不放心,是放弃农民优势生育权的无奈。在惰政之下,我们看到可笑的一幕,已拥有城市户籍的人仍有宅基地与承包地,甚至笔者了解到的最可笑的情况是,已经出国获得所在国身份的人,仍然拥有浙江某农村的身份证与承包地。惰政能够让资源的浪费与紧缺奇妙地融合为一体。
社科院的《城市蓝皮书》指出,假设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城镇化率以0.8%到1.0%的速度推进,2002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今后20年内还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至少需要40万亿至50万亿元。必须指出,这是不计入通胀只计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数字,实际数字可能远超出这一数字。
篇12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作为开展教育、传播文化和提供信息的有力工具,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塑造社会灵魂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针对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图书馆资源的要求,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主要包括国家图书馆,省、直辖市、自治区图书馆,地区、市、州、盟等行政区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内收藏图书学科广泛,数量众多,读者成份多样。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公共图书馆具有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国家、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三个主要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通讯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地查询,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图书馆迥然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静态书本式文献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超时空信息服务的新面貌。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将分散于各个国家、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机链接以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行业面临巨大的竞争环境与发展机遇。数字化为图书馆管理、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为传统文献资源的整理、加工、检索、借阅等方面,提供了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数字资源以其海量存储和不受时空限制的多种服务形式,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范围,丰富了服务手段,有效缓解传统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网络化数字化使新型信息提供者对公共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发起了挑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多样化,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选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应注意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更新陈旧的服务观念和藏书观念,完善管理模式,树立科学创新、以人为本的新型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应把握良机,创新服务、增强自身活力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创新服务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重新确定服务目标,选定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内容和改善服务方式的新颖特别的服务。创新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创新促发展,也是公共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主要体现在创新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技能、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对象、创新服务内容等五个方面:
(一)创新服务意识
相对于社会上其他行业来说,图书馆工作是一项业务相对单一、单纯的公益行业,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敬业乐业,以人为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流程要围绕用户展开,强调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是图书馆的生命线,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的主要对象。读者的流失不仅会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损失,更会弱化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淡化其社会教育的功能。因而,要全方位为读者服务,要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要有以服务读者为荣、以服务读者为乐的服务理念。礼貌待人、勤奋好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图书馆管理人员礼貌待人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彬彬有礼,热情待人既是图书馆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应不断扩宽服务领域,将服务延伸到城市的各个基本层面、各种公众场合,摒弃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单一模式,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洪流,使阅读服务多元化,以各种形式推广阅读,规划丰富多彩的各项阅读活动,经常性地举办讲座、展览、影视播放、公益演出、教育培训、专业咨询、读者论坛等多种文化服务,并形成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欣赏者、阅读者和文化创造者,最终提高本区域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创新服务技能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危机意识,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适应数字化阅读的趋势,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加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社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一切新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水平和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从而创新服务技能。拥有一支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的人才队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计算机能力、信息的管理与组织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和咨询能力。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既能为广大读者快速、准确地提供纸本资料,又能指导读者通过电脑快速、准确、灵活地检索资料,满足读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博学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储、通信技术、数据库等现代高科技工作技能,努力成为复合型图书馆管理人才,从而提高服务技能、技巧和科研能力。
(三)创新服务方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利用图书馆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努力改变原有的服务方式,变传统单一被动服务为主动开放式的多元化服务,如各地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当地农业生产、科学种田、脱贫致富、企业信息管理等开展咨询服务,开展送书下乡服务或为老人、残疾人开展定期送书上门服务等。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数字化服务、联合在线咨询服务、自助借还图书、网上预约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手机短信服务和电话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四)创新服务对象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由于人们的职业与工作、身份与地位、所受教育与知识水平、兴趣与爱好、信息素质的不同,人们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各项用户服务尤其是创新时,需要深入地了解调查和重视不同服务对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仅要面向一般普通读者,更要关注政府部门、企业及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开展创新服务。如乡镇基层图书馆服务主要针对面向农民的服务,要着眼于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县级图书馆可以创新情报服务,为地方领导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等等。
(五)创新服务内容
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提供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体的外借、阅览服务,兼有一些参考咨询服务。而现代图书馆资源除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还收藏了电子型文献、特色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因此,服务内容不仅包括文献借阅服务,还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信息检索服务、网上书刊预约、文件Email传送、专题服务等服务,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馆藏资源。同时,依靠图书馆的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来创新服务,如举办专题讲座、专题沙龙以及各种活动节等。图书馆通过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充分利用馆藏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望与需求。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开发文献资源,充分发挥本馆的文献优势,服务于工农业生产,拓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渠道,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13
(8)数字 无
政策
(9)发改委商务部:及时投放储备蔬菜平抑价格 无
(9)河南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2月前完成备案 无
(9)商务部首批药品流通行业5项标准 无
商贸要闻
(10)安永报告:2013年ipo活动有望回升 无
(10)科脉御商助力中业爱民提升规模效益 无
无
(11)平安银行产学研合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无
(11)美国运通《2013全球商务旅行预测报告》 无
商会动态
(12)“2012中国商业经济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无
(12)201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信息宣传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无
封面专题
(15)零售业如何适应新节奏——中国零售市场竞争变局隐现 颜菊阳
(20)缓行中的传统零售商亟待转型 黄苏萍
(22)点燃零售业再增长的新引擎 郭戈平
企业天地
(25)勇于创新 共谋发展——林德携手海烟物流二十年风雨兼程 吴晓
管理研究
(26)支付机构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评估研究 徐芳
特别专题
(28)2012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落幕 吴晓
海峡两岸
(30)中国茶之故乡 华刚茶之精粹 姜丽丽
无
(32)弘扬茶人精神给予好茶最美的延续 姜丽丽
华夏旅游
(34)新旅游style迎新春 姜晨
(36)感受农家文化王家第一大院 姜丽丽
(38)石京龙滑雪场 姜丽丽
(40)滑雪的乐趣 姜晨
(42)乔波冰雪世界 姜丽丽
(44)严冬火锅成宠儿 姜丽丽
人物在线
(52)朱天喜:坚守禅武医文化的传承之路 闰方博
书讯
(56)“吃货”天堂——美食梦想地——成都 吴晓
无
(58)善事一生 酒鬼相伴 无
(60)筹措新篇章酒鬼借“危”完美续航 吴晓
(61)天赐琼浆玉液人间“酒鬼”得福 无
(62)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 闫方博
(63)闲饮普洱
寒冬 李伟丽
(64)玉雕大师·仵应汶 无
(66)钧瓷大师·阎夫立 无
(68)孙菊生·绘画欣赏 无
(70)单克义·书法欣赏 无
(72)姜金军·绘画欣赏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