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任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管理的任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管理的任务

篇1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 task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建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是指组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进度、造价、质量目标得到最佳匹配的实现。

1、目标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项目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交付等各个阶段采用规划、组织、协调等手段,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总目标的顺利实现。目标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职能,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为保证既定计划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调整活动,也就是项目控制机构按预先设定的目标值,对被控对象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查和分析,将实际状况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调节和纠正,以使其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

2、成本控制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管理本质特征可以由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出来。首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其次,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3、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是业主与参与项目实施各主体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文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组织项目实施的基本手段。合同管理包括合同文本的选择,合同条件的协商、谈判,合同书的签署;合同履行、检查,变更和违约、纠纷的处理;总结评价等。由于工程业主和参与建设实施的有关单位在合同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责任、利益不同,因此各自对合同的管理的视点和着力点不尽相同。业主方的合同管理,服务于项目实施的总目标控制,视点在合同结构的策划,以便通过科学合理的合同结构,理顺项目内部的管理关系,避免产生相互矛盾、脱节和混乱失控的项目组织状态。其着力点在于支付条件、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施工合同管理的视点在于工程价款及支付条件、质量标准及验收办法,不可抗力造成损害的承担原则、第三者损害的承担原则,设计变更、施工条件变更及工程中止损失的补偿原则,其着力点在施工索赔。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合同法律的基本知识,学会应用法律和合同手段,指导项目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相关的经济合同关系。

5、信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管理是项目目标控制的基础,其主要任务就是及时、准确地向各级领导、各参加单位及各类人员提供所需的综合程度不同的信息,以便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动态地进行项目规划,迅速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并及时检查决策执行结果,反映工程实施中暴露的各类问题,为项目总目标服务。为了做好信息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采集制度以收集信息;做好信息编目分类和流程设计工作,拟定科学的查找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6、组织协调

建筑工程项目组织协调是项目管理的职能,是管理技能和艺术,既属于沟通管理,又属于控制过程,也是实现项目目标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项目参与单位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主要矛盾,动态地、有针对性地通过组织沟通协调,排除障碍,化解矛盾,充分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能动作用,协同努力,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的运转效率。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活动顺利进行,需要处理和调整众多复杂的业务组织关系,主要包括:(1)外部环境协调,如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资源供应方面的协调、生产要素方面的协调和社区环境方面的协调等;(2)项目参与单位之间的协调;(3)项目参与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及个人之间的协调。

7、风险管理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规模的大型化和技术的复杂化,业主及项目参与各方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工程建设客观现实告诉人们,要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就必须对项目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系统评价,以提出风险对策,形成一套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程序。在许多单位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对风险认识的差异、判断风险发展趋势的不同、管理者所处的不同岗位获得的信息不同,或者因管理经验与水平、现场处置能力、协调关系能力、责任心及利益分配干扰等客观情况的影响,许多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与认识不到位,造成错误地认识,甚至认识不到潜在风险,或者麻痹大意,疏于职守,有的已造成较大损失时才向上级反映,贻误战机,从而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扩大了经济损失。因此,要准确、及时地发现风险并进行实地评估、分析,通过系统的监控方法和组织内部的有效管理,把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程度。

8、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并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

9、环境保护

工程建设可以改造环境、为人类造福,优秀的设计作品还可以增添社会景观,给人们带来观赏价值。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存在着影响甚至恶化环境的种种因素。因此,应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强化环保意识,切实有效地将环境保护和克服损害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空气和水质、扰动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网等现象的发生,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项目管理者必须充分研究和掌握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环保法规和规定,对于环境方面有要求的建筑工程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决策阶段,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及其对策措施,并评估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严格按建设程序向环境管理部门报批。在项目实施阶段,做到主体工程与环保措施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运行。

二、建筑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系统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系统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首先确定建筑工程项目总目标,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方法将总目标层层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可执行目标,将其落实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负责人,并建立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目标控制系统。另一方面要做好整个系统中各类目标的协调平衡和各分项目标的衔接与协作工作,使整个系统步调一致、有序进行。

1、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确定

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必须明确、可行、具体和可以度量,并须在投资方与业主、承包商之间达成一致。确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目标,实际上也就明确了业主努力的方向。通常不允许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仍存在不确定的目标和对目标做过多、过大的修改。如果必须改动项目目标,则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必须就项目的全部变动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因此项目的投资者和执行者,都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的探索和目标系统的建立。

2、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系统的建立

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系统建立过程包括建筑工程项目构思、识别需求、提出项目目标和建立目标系统等工作。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是从构思开始的,国家政府、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为实现其发展战略都可能需要建造某些建筑工程项目,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构思。在项目构思的基础上,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方的具体需求进行识别和评价,形成理性的目标概念,使投资方的需求更加合理化。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和建筑工程项目环境的分析,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系统是一种层次结构,是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子目标再分解成可执行的第三级目标,如此一直分解下去,形成层次性的目标结构。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系统可采用工作分解结构 (WBS)方法进行建立,WBS是一种层次化的树状结构,是将建筑工程项目划分为可以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单元,通过控制这些单元的费用、进度和质量目标,达到控制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目的。

3、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目标管理要求目标系统中的各级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相联系,各级目标对应建筑工程项目组织机构中相应级别的职能部门。高级管理人员制定建筑工程项目总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组织中的各级职能部门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而职能部门的人员则根据本部门目标确定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成果。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系统,而且不同目标可能相互冲突,因此必须在多个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就是多个目标协调一致的过程,这种协调包括同一层次的多个目标之间的横向协调,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纵向协调,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协调等。

篇2

l、创新管理模式,以档案管理工作为核心

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好,主要在于上级部门是不是有足够的重视。目前,一些水务系统各个工程构建处都将档案管理任务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去开展,明确相应的责任,抓住根本问题。第一点,强化相应的保障模式。为强化对水务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领导,各工程构建处组织了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部门,且构建了责任落实人头制度,且匹配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阶段性的进行任务,对所有参建部门档案管理进行目标控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及模式化。第二点,要紧抓住责任落实。每一个工程构建处高度关注档案管理责任制的分配情况,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程度纳入到常规的日程上来,把档案管理工作及工程构建一并进行部署、分析、测检落实。有规划的召开相应会议,主要查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里的一些欠缺之处,总结原因,拟定完善措施,分析下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还要形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重视、整体规范,分层落实的工作理念。第三点,加强物质保障工作。为满足水务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需求,各工程构建处从经济的帮助、设备匹配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还要拨出专款进行配置专用电脑及办公自动化等相应设施,用以提高档案管理模式与新时代进行接轨。

2、完善运行机制,保障档案管理规范进行

总的来说,水务工程档案也是水务构建阶段的实际写照。在全新的态势下要持续更新概念、理念、管理措施及管理模式等,按照相关文件,综合工程构建阶段出现的实际状况,加快水务工程构建档案全面信息化管理,完善水务工程档案资源储备以及网络化、管理模式合理化。

强化水务工程档案规范统一、且对所有档案进行统一的标准、模式化的管理,找到核心点、分层次、分阶段的加以实施,要做到水务工程档案完整、无误,推动水务工程档案管理的全面进程。

3、强化业务培训,提升档案管理能力

要推动水务工程档案团队的构建,这样才可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水务工程档案管理波及的范围较宽,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技术的需求也很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的好坏,从根本影响着档案管理层次水平,同时也影响了工程档案全面的质量,以及一系列管理效益。想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就是要有一支业务水平极强、且工作氛围极佳、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档案专业管理队伍。为达到完成工程档案全面规范化的需要,要对档案工作人员实施业务知识深造,不但要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深入的学习档案全面信息化、水务工程构建等一系列技术,掌握在水务工程构建阶段会出现哪些种类的文件资料,哪一种类型属于有保存及使用价值的,要辅助档案工作人员全面了解文件资料的整理、分配以及保管的措施。

4、重视开发利用,提升档案使用价值

完善水务工程档案管理,终极目标就是要全面利用档案为宿迁水务领域的进程所服务。对档案要进行有效地管理,针对水务工程构建有一定的实际概念及使用意义。水务工程档案材料是在工程构建过阶段形成的,明确的记录了工程进行的各一个阶段的状态。工程资料一经的完成,就会为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做好铺垫,尤其是在工程建设阶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论

经过对档案管理分析及实践中,深刻的感受到收集有价值的材料是完善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拓展档案资源信息、完善信息服务的一个途径。还要让水务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服务能力及服务品质,水务工程档案管理模式化、系统化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档案管理工作程度是评定水务工程管理能力的一项硬指标。在一线工作的档案工作人员还要抱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过硬的业务素养,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军.水利水电工程档案质量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0,16(07):167-172.

[2]李卫平.水务档案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档案,2011,2(04):104-106.

[3]詹卡.水务工程档案库存管理问题初探[J].档案时空,2012,21(04):18-22.

篇3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

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成本预测(包括: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估算,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2施工成本计划(包括: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基础;该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成本计划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施工成本计划的三大指标:数量指标(数值),质量指标(比值)效益指标(差值)。

3.施工成本控制(①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②成本控制的目标:合同文件和成本计划。动态资料:进度报告、工程变更、索赔资料)。

4.施工成本核算(①两个基本环节:ā。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b.计算出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②施工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③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即三者的取值范围应是一致的。形象进度表达的工程量、统计施工产值的工程量和实际成本归集所依据的工程量增加应是相同的数值,④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于分别考核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绩效。

5.施工成本分析

是在施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成本偏差分为局部成本偏差和累计成本偏差。

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要针对分析得出偏差发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纠正。

6.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施工成本降的额;施工成本降低率。

施工成本考核是衡量成本降低的实际成果,也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成本考核也可分别考核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内容

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施工成本管理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为了取得施工成本管理的理想成效,应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通常可以将这些措施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组织措施;

施工成本控制是全员的活动,如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

组织措施的另一面是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

技术措施:掌握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如: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资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济减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运用新材料,使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等。

经济措施;

管理人员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

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

通过偏差分析和未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未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合同措施;

篇4

广义的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长期投资、长期筹资、短期的资本运营、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组成部分。在成本会计当中,人工成本的计量、核算和处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依据经济性质进行的成本分类中,人工成本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活劳动而支出的成本,是产生经营成本的三大组成因素中的重要一环。在企业管理事务中,人工成本本身主要以职工薪酬的形式存在。在会计账户处理过程中,主要进行有成本类科目向费用类科目进行结转的会计账户处理过程。

人工成本本身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相对于固定资产等科目的变动而言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在经济学的视角中属于变动成本也称可变成本一类,变动成本本身伴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工成本的处理和摊销过程同固定成本一样,都需要在产品本身的价格中进行。同固定成本类科目相比,计算过程和摊销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尺度差别。在固定资产的集体和摊销过程中,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将固定成本逐渐计提,从而流入产品价格当中,其价值流动的方式具有长期性

二、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人工成本的管理过程

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部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涉及到成本会计中的产品成本和作业成本等多个方面。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成本处理方式进行成本的核算和账务处理。优化账务处理过程和前期核算过程对搞好成本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管理

产品成本管理过程主要涉及成本的计算、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产品的成本核算过程是产品核算过程的起点,也是全部成本会计过程的重要基础。产品成本的计算构成在财务会计过程中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存货管理过程。产品成本阶段的人工成本核算,应当符合成本会计在产品成本的存货会计核算中的一般规律。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管理过程当中应当主要产生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自身具有的活劳动能够产生的产品成本的人工部分,第二部分是由于企业自身具有的劳动力结构或数量的原因,劳动力不能够满足某一阶段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短期雇佣等方式进行活劳动的使用。

在产品阶段人工成本核算具有资产性、生产性和正常性等特性。资产性是指人工成本本身的会计核算应当伴随着货币资金或其他资产类科目的减少。生产性是指,人工成本的产生必然伴随着一定新增产品的产生,人工成本核算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具有新增产品或可以预期的经营利润的经济事项,经济事项的生产性决定人工成本核算过程应当具有一定的正常性。正常性指人工成本的发生属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经营活动的结果,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计手段进行账目的归集和处理。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应当能够针对人工成本核算部分,完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科目的账账核对、账证核对和帐表核对,一定的账目和核算业务应当直接对应一定的现实的合理的经济事项。

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的人工成本项目的核算和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循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首先应当完成对所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审核,对事项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会计审核是进行人工成本核算过程的重要初始步骤。通过会计审核过程应当区分哪些成本属于产品成本,哪些成本属于期间成本。在正常经营范围内产生的人工成本都应当核算进入产品成本。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重要过程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固定成本,进行长期的摊销。当某些经营环节产生的劳动成本支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都在继续发生变动,当劳动成本支出对接下来一定生产经营周期都具有较大影响力时,成本计算应当以固定资产摊销的方式将这一部分的劳动成本分摊到各个时期新增产品的产品成本当中。在人工成本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有效区分,直接成本主要表现为同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工人工资等生产成本的核算,间接成本核算主要包括车间的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管理的监督工作时所产生的制造费用等项目。没有计入直接成本的人工成本,应当向本月的成本中心进行归集,以便进行总成本的加总核算。成本中心的核算过程,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时刻根据生产经营的过程转换,进行成本中心的归集和结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过程中,应当在最后阶段将人工成本向全部产成品进行摊销,生产经营中产生的间接成本和费用,应当核算进入当期的损益类科目中。

产品成本核算中的人工成本处理方式主要涉及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等。针对产量比较巨大、物资和资金使用数量比较庞大的企业,财务工作应当采用品种法,将产品的成本根据产品的种类进行独立核算。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间大型产品的人工成本会计核算,其核算方式是将产品的人工成本分摊到产品的批别中,根据产品生产的批次进行人工成本核算。当企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产品生产过程步骤众多时,应当采取分步骤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分步法主要采取以生产工序的某一步骤作为核算环节的人工成本核算方式,一定的生产工序结束之后,就应当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并将成本向损益类科目进行分摊和计算。

(二)作业成本管理过程当中的人工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是两种相互区别的人工成本核算方式。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人工成本和其他生产成本核算入产品中,而作业成本的计算方式是将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各种生产成本,归结为不同的生产工序或经营管理过程。使用作业成本的方法进行人工成本的计算需要先确认作业内容,并将作业内容进行分类。

作业的识别过程是将企业生产经营中,包含人工成本在内的各种成本进行直接联系的过程。一般作业过程的分类是根据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进行划分的。作业分类过程应当注重作业不同组成部分的同质性,建立“同质组”和“同质数据库”是进行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核算的重要过程。进行“同质组”和“同质数据库”的建设,应当遵循相同类别、相互关联和消耗水平相近的原则进行。其中,相关性和消耗水平都可以通过统计学的基本手段进行相关内容的核算和处理。作业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分配应当遵循一定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进行,作业成本分配率应当根据企业财务工作当中的作业过程资源消耗水平进行确定。

作业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动因分析、作业过程分析和增值分析。在人工成本的计量过程中,具有的作业成本分析需要根据作业本身的初衷、作业的基本过程和作业结果进行核算。其中,作业成本产生的初衷是进行人工成本和其他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分析的重要尺度,作业成本的直接表现是各个生产和经营作业中产生的对外现金流动,增值过程作为产品作业分析的落脚点是对作业的动因的直接检验。人工成本管理过程主要体现于前两个过程,经济资源的增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人工成本的测算是生产作业成本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分析最终服务于作业增值分析。

(三)人工成本管理的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工作是将成本的标准限制额度和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判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成果的经济价值。进行人工成本管理需要将不同的产品或作业环节的人工成本支出,限定在一定的标准额度之内。进行成果的监督,需要将产品的成本使用额度进行测算和控制。

标准人工成本的考核过程需要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标准化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和评审系统等几个基本方面。组织系统的建立过程需要将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建立每个部门的分目标,每一个部门的行为都应当围绕本部门的目标进行。信息系统的改进工作,需要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电子化过程,电子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将对企业的财务工作的核算和处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评审制度是人工成本的标准化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在进行产品本身的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之后,应当根据财务工作的基本内容进行人工成本的评价,根据单位成本的盈利水平设立奖惩制度,促进人工成本的降低和劳动效率的有序提高。

三、结语

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本身属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根据成本管理的基本过程优化包括产品成本和作业成本在内的各个环节,形成成本控制系统,对企业人工成本的降低和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有意义,是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核心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为充分掌握了解营改增相关内容,必须了解增值税及营业税间区别。其中,增值税主要指的是价将含有应税劳务在内的商品在流转进程当中形成的增值税当做是相应的计税参考依据进行征收的流转税。纵观计税原理可以知道,增值税为针对劳务服务和商品生产流通多个环节与新增价值,或者是商品附加价值实施征收行为的流转税。采取价外税措施,即为通过消费者进行负担,唯有发生增值事项才可形成增税。对应的,增值税采用公式为运用销项税额跟进项税额相减所得。营业税则指的是在我国范围之内,根据个人或者是单位提供应税劳务或者是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时获得营业额所征收的税费。对应的,营业税公式为营业额乘以营业税率所得。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现行税制采用增值税跟营业税并行流转税制,征收增值税的主要对象为货物销售,征收营业税的对象为劳务提供。保险行是典型的现代化服务行业,近年来,在我国,该行业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然而实情是我国针对保险行业多存在有重复征税行为。若所从事行业为营业税应税劳务保险行业,购进已纳增值税项目需承担的增值税难以被合理抵扣,基于此形成的增值税及营业税重复征收会让保险行业遭受巨大税负情况,消极影响行业发展。由征收管理税收的角度出发来看,现如今存在的增值税及营业税并行局面让税收征管工作开展陷入僵局。在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商品及服务的捆绑行为甚为突显,形式复杂程度较高,较难准确划分商品服务具体比例,使得两税划分标准面临严峻挑战局面。由此可见,唯有增值税拥有完整链条,方能合理规避重复税费征收,纳税人税负得以充分减轻,产业结构实现优化,现行税制全面完善,征管效率大幅提升。

三、在营改增税收政策推广实施当中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

基于营改增,保险公司采购及管理工作开展颇为受益,与此同时,相较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在系统功能以及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及合规要求、人员操作等多元化领域中更具复杂程度,使得保险公司目前采用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及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面临巨大挑战。人寿保险公司在进行费用收取或者是完成增值税应税服务提供的时候,其可基于明示手段时收取服务接收方增值税,跟各项支出息息相关的增值税不再成为人寿保险公司的成本,由于服务接收以及经营采购形成的进项税能够被合理抵扣,纵观整个产链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纳税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公司经营效率有效增强及经济效益实现优化提升。公司通过统一申报管理增值税可积极整合改进集团内各个单位税务与其操作流程,增值税自身特有征管与以票控税等各项模式,可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公司税务合规与业务流程对应操作风险的有效降低。人寿保险公司管理工作开展进程当中,营改增的实施为其带来全方位考验,其中,营改增针对风险评估以及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以及信息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涉及的多个内容产生很大影响。营改增合规管理工作实施使得人寿保险公司合规成本大幅增加,譬如说软硬件系统升级改造以及人员培训等。营改增要求公司重新评估改造承保以及批改、理赔、佣金、再保、手续费以及收付费、采购、税务等各项核心业务。目前采用的增值税征管模式及相关理念会使公司财税处理遭遇巨大挑战。

四、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流程所受营改增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

财税【2011】110号文件规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若保险业实施简易征收措施,则相关企业不得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催生抵扣链条中断情况,造成重复征税问题;若不进行简易征收,该行业营改增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增值额,可见,如何抵扣及确定增值额是关键所在。纵观可知,就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价值链而言,营改增对其业务流程形成全局性的直接影响。

1.收入及税收流程影响:在新会计执行实施以后,人寿保险公司一般将投连险的管理收入纳入收入进行核算,采用营改增措施之后,充分明确此项收入的税务处理流程。纵观现行实施的税法,就一年及以上健康保险是免于征收营业税的,执行营改增之后,需重新核算免税和非免税业务增值额,并设置调整对应会计科目。应对措施:优化统一科目设置及核算原则,合理修改制定《会计核算办法》等具体制度撮合四,结合增值税下会计处理规则展开重新制定,使得保费以及给付、资本性支出、赔付以及费用等实施有效的价税分离措施,就不含税额与相应销项及进项税额进行分开核算;使得处置财产以及采购及视同销售等多个业务环节会计处理流程得以充分明确;完成衔接过渡方案以核算营改增以前销售长期保险的合理制定。

2.财务管理影响:实施营改增,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的预算考核与经营数据分析,对应表现为,调整考核指标取数口径,同时,分析工作开展应参考结合分离价税之后相关的各类成本以及收入、资本以及费用等各项内容,其跟预算考核取数口径同样是息息相关的。应对措施:在过渡时期,应开展经营分析数据口径对比分析工作;完成营改增实施之后预算考核指标设计的重新调整,并进行相应考核政策的重新制定,让具体的考核工作更为满足公司导向需求。

3.手续费计算及支付影响:重新定义人寿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手续费特别是相关的计算规则及数据口径;影响发票及合同、付款信息等一致性;影响手续费分摊以及手续费发票及支付时点;影响登记保管进项税发票等相应变化。应对措施:有效调整梳理手续费计算规则,使得手续费计算及对应的分摊规则得以充分明确。针对手续费支付流程实施调整,就进项发票获取要求进行嵌入。使得核心业务系统手续费自动计算得以优化实现。构建完善的进项发票记录存档以及认证接收流程。针对已收票以及未收票、待收票等系统设置报表及提示功能等。每日核对发票及台账、收付信息。标示增值税发票信息系统。

4.发票管理流程影响:以票控税。取得并开具、传递并管理专用发票存在有较大难度;涉及的操作流程复杂程度较高,譬如说每张专用发票均要由税务机关认证方实施抵扣,对应的认证流程相当烦琐;若未能实现及时开票则会引发较大合规风险问题;要求全员参与到增值税管理工作中,旨在保障满足规定进项抵扣凭证的及时获取,确保严格管理销项发票;若未能及时获取进项税票,则会催生一定抵扣损失等问题。应对措施:在整个流程开展进程当中,需全面有效管理增值税发票,完成全面增值税发票管理手段的合理制定,涵盖有领用以及保管、开具及寄送、作废及红字冲销、留存等多个流程环节;强化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强化管理采购发票,其中涵盖有针对发票实施的获取移交以及认证报账、退回等内容。

篇6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将真实的工程任务引入到教学中,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工程任务(农业工程、工业工程、服务工程),并包含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任务。将这些任务分解细化到各门课程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即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工程师类性要分为应用型、设计型和研究型3种。应用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建议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介绍了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工程任务课程化载体,专科层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情况。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具备较快适应人事助理、行政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人事助理、行政文员、基层经理、客户服务助理工作,具体业务范围是进行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员的甄选与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文件管理、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经费管理、制度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满意度管理、客户投诉的处理、客户沟通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

(一)专业能力培养与工程任务课程化。根据实施“卓越工程师”的总体方案,结合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上述专业标准,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以如图1所示的“专业能力进阶”培养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工程任务的差异来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能力培养。

(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中实训环节、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这三项实习均以工程任务课程化为载体,以学生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情况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四)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了整个大学三年,主要通过人文素质选修课、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使学生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

三、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全过程采用“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现将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进行介绍:

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人事心理学》、《人员招聘与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专业英语》、《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学》、《管理沟通》、《人力软件操作实训》、《领导学》、《客户服务实务》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必须掌握,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采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程任务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

拓展学习领域包括:《经济法》、《统计学》、《基础会计》、《西方经济学》、《企业文化》、《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管理咨询》、《创业管理》。通过这些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面,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为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学分要求

对于参加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在3年学习期满毕业时,至少修满154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公共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33.5学分

(二)专业学习领域(含必修和选修):57.5学分

(三)拓展学习领域(包括校内跨学科和系内跨专业两种选修课):至少21学分

(四)企业培养(包括第三学期实习、毕业实习):28学分

(五)毕业设计:14学分

五、企业培养计划

(一)企业实习内容。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设计企业培养计划,大一、大二主要实习项目有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人员招聘与测评》课程中设有招聘工作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企业的实际招聘任务;第三学期实习,学生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到企业实习,以员工的身份工作两个月,完成企业的实际工程任务。

大三2月中旬到4月中旬为顶岗实习,也就是利用8周时间,完成企业(岗位)的顶岗实习。大三11中旬到次年的6月底主要是毕业设计,也就是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拟定。

(二)企业实习考核要求。企业实习环节是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档案管理岗位实践操作、人事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客户服务助理岗位实践操作、基层经理岗位实践操作。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考核以实践总结报告为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写实习周记、撰写实结、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业,总结实习中的心得及遇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实习周记、总结、项目作业交给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评阅。

六、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的制定以“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方法为载体,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以完成实际工程任务为基础,本方案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目标是为我国各行业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

[2]王天宝.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篇7

企业的人工成本财务分析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人工成本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管理提供指导,做好企业的人工成本财务分析能够制定出相应的人员薪酬制度,有效激发员工的潜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与管控

1.人工成本的概念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段内在生产经营活动及提供劳务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总和,它主要包括员工薪酬、福利、员工保险、员工工会经费、教育经费、企业的派遣与离退休人员的相关费用及其它劳务费用等。人工成本的指标分析包括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人工成本的业务收入率及人工成本的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也是企业进行人工成本财务分析时的重要参考指标。人工成本作为活劳动支出的成本,其成本中涵盖了企业相关的产品成本核算与作业成本核算,人工成本的核算需要在账目处理中进行人工成本的登记、转化与摊销。人工成本具有流动性,但是其转化与摊销的过程与方式与固定成本具有一致性。

2.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

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以及人工成本管理中的标准成本控制。其中人工成本管理中的标准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标准限额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比较控制,该项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得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经济价值。人工成本的标准控制是进行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控制的基础,也贯穿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该控制活动能够实现产品成本及作业成本的限额控制。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进行成本的计算、归集及成本分配,该管理过程中包含一系列的成本财务计算方法。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产品中的企业自身拥有的人工活劳动生成的成本部分与短期雇佣的劳务数量成本。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资产性与生产性两大特性,所谓资产性是指企业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中伴有的资产与财务科目变化;而生产性则是指人工成本能够在产品生产中再创造出新的产品价值。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财务分析方式中会用到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进行人工成本的核算。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进行企业所有运营环节中包含的人工成本管理,在该人工成本管控环节中,需要运用统计手段对人工成本各环节的相关性与消耗水平进行核算与处理,而且不同运营环节的人工成本不同。该环节的人工成本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此外,企业的人工成本常受到劳动生产率、企业销售规模、市场工资率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将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薪酬制度,有利于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人工成本管控现状

当前的企业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与成本管控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宏观管理,影响企业收益。

1.人工成本管理市场观念淡薄

企业的市场观念不强,成本的财务分析不到位,人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的人工成本会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中如不能参考市场变化进行及时财务分析与管控将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人工成本管理措施不到位

企业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与管控工作的方法、措施不实用,人工成本核算机制不健全。企业人工成本的财务分析与管理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工成本的管控效果。有些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核算时不能全面的进行产品、作业等各环节的全方位成本控制管理,这就导致在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顾此失彼影响企业整个成本管理工作。

3.人工成本支付不合理

人工成本管理中还存在成本支付不合理的现象。现阶段,企业的人工流动机制尚不健全,因此企业的动态岗位管理水平较低,这也影响了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否则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中的小问题也会发展影响企业的效益与可持续。

三、加强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与管控的几点建议

1.重视人工成本管理工作

加强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与管控,首先需要加强人工成本及其管理的认识。现阶段,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完善之处主要是因为企业对人工成本及其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企业应该认识到人工成本及其管理相关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且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员工的生活利益,人工成本管理还关系到社会财产的再分配;人工成本的管理工作还能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有效的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人工成本相关控制

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比例控制与弹性控制。企业要适时做好人工成本的财务分析,并根据分析数据进行一定的人工成本调整。企业的人工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过高将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当前部分企业并未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以致企业的人工成本比例要高于同行业的普遍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此外还要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所谓弹性控制是指企业进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幅度的控制,将其增长幅度控制在人均增加值及人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以下。这样的弹性控制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收入的稳定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优化人工成本结构

加强企业的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优化企业的人工成本结构。企业良好的薪酬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建立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纳入企业的奖惩机制中,更能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企业在人工成本控制中还要注意员工薪酬的等级化,这不仅是对国家分配政策的落实,更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企业人工成本财务分析与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掌握有效的人工成本财务分析方法,积极进行人工成本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优化企业的人工成本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篇8

一、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导致高职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大部分是没有升入本科而复读又没希望的学生,总体来说这部分学生不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大多数同学却个性活泼好动,具有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些特征,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教学环节,让高职生的个性潜能得到良好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来。任务驱动教学是把学生要掌握的技能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岗位中,通过具体项目实践活动来体验整个工作过程的职业性、真实性、复杂性、合作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嘴就是知识的源泉,知识的溪流源源不断地从老师的嘴里流出来,学生像木槽一样接受知识溪流”,这种教学理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注重教学的结果而轻视教学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则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这样的话,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中,自己动手,相互探讨,并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行动导向的能力教育,其逻辑起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又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就业质量。但是一般的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到完全把学生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能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延伸到每一节课堂中。学生上的每堂课都要求完成一个项目的一环节,并以此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每一个项目都要融入必要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和企业的规范,学生在完成项目技能要求的同时也是完成相对应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的同时。学生通过一个个的项目的实践,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是一种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形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公共事业管理》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项目案例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这门课,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引入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按时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学生都准备自己的策划案例,为每个学生化解难点。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般在上第一堂课就给学生布置本学期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做酒店、或者旅游景点管理案例,而教师也以综合所有知识点的为例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

第一周,教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喜爱选自己的案例。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很多学生非常感兴趣,一个星期后都把自己想做的案例主题选好了,我对学生的选择进行了分类,并让相似选题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选题案例,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

第二周,让学生都拿出自己的案例思路、首先教师要以一个公共事业管理案例示范怎样去操作,然后让学生思考构思怎样依照老师的方法去展开思路。最后教师要收集所有的学生案例规划并仔细观看和修改,必要时跟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评价。这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思路和方案,为以后的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适时进行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不仅是在整个大项目完成后的事,也应该贯穿于项目过程中每个小项目完成的时候。每完成一个小项目时教师都应该及时让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并且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给出评价。教师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作品,还要对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其中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参与积极性、服务程度以及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行业的动态对本项目难度作一定的提升,加入新技术和新行规,这样学生做的项目还能与时俱进,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三、任务驱动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

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上(分别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使用发展目标,从而不会像分班前那样,对老师需要照顾基础差的学生而反复讲述某些简单问题感到索然无味。而对B层次的学生而言,由于针对基本目标,教学难度降低,教学速度放慢,使他们不会因为听不懂、跟不上而轻易放弃学习。任务驱动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可使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的采用、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更加优化。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更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学生能力,从而提高了师生合作及交流的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篇9

工作过程;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改革;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85-01

目前,我国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还需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任职能力。

1 高职院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开设现状

随着商贸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客户竞争,也让企业意识到客户关系对于企业的利益价值,从而增加了对客户关系管理人才的重视。因而,各财经类高职院校都开始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目前,《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开设存在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体系零散。各财经类专业在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时,困惑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在设计教学内容体系方面比较零散。

(2)过度依赖于CRM技术平台。由于无法理清具体的工作过程,因而,较多财经类专业在开设《客户管理管理》课程使偏重于CRM软件的运用,过多的强调技术层面,而忽略了阐述管理客户关系的理论和思想,且不能让学生真实的了解企业具体的工作内容,同时缺少了相互互动过程。

2 基于工作任务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设计改革

基于企业对于客户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及现实教学的需要,而《客户关系管理》教学还较为零散,笔者博采众才,本着抛砖引玉的思想,在借鉴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成功企业实践专家的经验结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典型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客户关系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客户关系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因而,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即客户开发、客户服务、客户维护等,从而形成该教材的教学体系。具体教学情境如表1。

表1 教学情境

序号学习情境学习子情境学时合计学时

子序号子情境

1认知客户关系1解读客户612

2探析客户关系6

2构建客户关系1识别客户群体832

2选择目标客户8

3开发目标客户8

4完善客户数据库8

3维护客户关系1实施客户服务1028

2恢复客户关系10

3做好长期关怀8

总学时72

2.2 考核方式

2.2.1 重视过程评估

课程考核方式采取“态度考核+课堂表现+项目考核+团队合作”过程评估体系,对每个学习情境的学生通用能力培养、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课业训练都进行评估考核。

2.2.2 过程考核体现公平、实效

(1)过程考核标准由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创建和实施考核标准。

(2)学生可以根据评估标准评判教师评分是否正确、合理。确保在评估考核中每个同学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公正地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

2.2.3 采用“校外企业、校内教师、学生自己共同参与式”评估

(1)引进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参与项目考核的评价。

(2)教师参与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课业项目的考核。

(3)通用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打分,来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

3 改革实施效果验证

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改革,继而也在本校营销专业学生适用实施。从教学结果来看,改革效果还是显著的。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以前的软件教学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客户关系管理相应岗位技能。

(2)学习收获更明晰。改变了传统的软件教学不知为何而为,知识体系架构缺乏的现状,让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辅以实践,生强化了知识架构,使收获更为明晰。

当然,由于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此,就该门课程的研究仍有待继续完善,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体系、完善考评体系,培养学生具备客户关系管理相关岗位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任职能力,从而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篇10

1.引言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发展的产物,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尽快、全面的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可以使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获得强大的技术推动力,极大的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

2.无人机遥感技术

无人机是指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技术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利用无人机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快速获取地理、资源、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完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分析的技术。

无人机遥感技术平台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飞行器分技术、测控及信息传输技术、信息获取及处理、保障技术等。

目前国内主流的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在放飞场由人工遥控无人机起飞,进入航线后切入自主飞行状态,利用惯性导航平台及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复合导航技术控制无人机按照预定航线自主飞行,并实时将飞机的飞行数据传回地面控制人员,无人机完成遥感作业任务后,切出自动飞行状态改由人工遥控降落到回收场。

2.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

(1)使用成本低廉。整套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购置费用大大低于卫星和载人飞机,由于其对场地和人员运用操作的技术要求也比载人飞机低的多,且技术较为成熟,因此日常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可靠。目前的无人机基本都采用电驱动和燃油驱动两种方式,电驱动一般采用锂聚合物电池驱动直流电动机带动无人机飞行,电池可重复充电若干次。

(2)安全作业保障能力强。由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采用自主和地面遥控两种作业方式,并且可以随意切换工作方式,因此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操作人员可在需要进行作业的高危地区控制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工作,不需要人员进入现场,从而回避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3)遥感数据精度高。由于无人机可以控制在低空飞行,所携带的精密遥感设备可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资料。这种高分辨率影像资料可以让技术人员获取较小空间尺度上的地表细微变化、使得通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来监测地质和人为活动对水利工程周边的影响成为现实。

(4)具备机动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无人机遥感技术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转场迅速,起降条件受场地限制较小,在广场、公路或其他较开阔的硬质地面均可完成短时短距起降,快速获取遥感数据。

(5)能够克服云层获取数据。在很多地区由于受天气影响, 导致云层较厚, 像卫星光学遥感等方式无法获取数据。而无人机可在云层下方飞行,完全可以不受多云天气条件的制约,从而可以克服云层获取遥感数据。

(6)可实现大区域、长航时及定点、定区域遥感监测。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民用无人机可实现持续飞行 1 600 km,滞空时间16 h以上,飞行前可一次性设定超过100个航点。在飞行完原设定所有航点后,技术人员可实时上传新航点,保证飞控技术的持续工作,避免了无人机降落后重新设定航点的操作环节。

(7)实现多种任务的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为多种小型遥感传感器提供了良好的搭载平台,如多光谱仪、热成像仪、气象传感器、大气采样器、合成孔径雷达等。使用者可以根据任务性质和任务目的针对性的选用相应的遥感装置,从而保证了多种任务的综合应用,实现了该技术运用范围的最大化。

3.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无人机遥感在水利工程防汛防旱应急抢险中的应用

无人机在防汛防旱检查中,可克服交通不便、情况危险等不利因素,迅速赶赴目标区域,立体地查看目标区的地形、地貌和水工建筑物、堤防的完好程度。利用机载遥感装置,可实时向后方传递影像、图片等信息资料,监视汛情旱情发展,为防洪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来源。小型无人机携带非常方便,在到达一定区域后将其放飞,操作人员可以在安全地域内操控其飞行,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和监控,大大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防汛抢险中的人身安全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

3.2 在水利工程水行政执法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水域大多有着面积较大、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特点,其巡查和执法工作很难做到全面细致。水利部门可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定期或者适时获取该区域的遥感影像,通过逐年影像的分析比对和对适时影像的研判,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水利管理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痕迹的动态演变情况,同时遥感影像也可作为水行政执法的依据。当前,污染物向江河湖泊非法排放情况日益复杂、变化频繁,以往人工定期巡查的方式根本无法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无人机遥感技术对排污口污染状况的实时监测可以快速跟踪突发水体污染事件,捕捉违法污染源并及时取证,为水行政执法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平台。

3.3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无人机遥感的高分辨率影像以及高精度GP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工程管理单位全范围了解重要水工建筑物以及边坡挡墙、防汛道路等水利设施的完好状态,根据所获影像反映出的问题及时采取加固、维修和改造的措施,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水利设施险情的发生。在水利工程运行期间,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工程运行期间上下游周边水域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在一些泵站、水闸运行期间,其周边水域的水草等水上漂浮物可能会在进水口不断大量积压,如果任其进入流道会对运行中的闸站产生机组效率下降、水泵叶片损坏,闸门门槽卡塞等一系列不利影响。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适时掌控周边水域水草漂浮物分布情况、为提前组织人员打捞,清除这些水上漂浮物,为保证闸站正常运行提供最直观的图像依据。又如在太湖流域,蓝藻的生长周期短,一旦出现爆发性生长,其影响范围广,对周边城市的供水安全会造成很大压力,而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的适时监控可以准确判断出太湖蓝藻爆发的影响区域,为随后开展清除打捞工作、开启闸站加快水体流通等科学调度提供最直接的图像资料和决策依据。

4.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规划

虽然无人机遥感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但作为新兴技术领域,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一先进平台,为水利工程管理服务,还有相当多的路要走。总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统一部署。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区域以及需求单位的情况,制定无人机遥感技术的采购、运用以及日常管理的规划方案,实现单次飞行,多重任务,一机多用,信息共享。做到该技术运用范围的最大化和使用成本的最优化。

(2)构建平台。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到的不同数据,搭建一个基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平台,通过开发多种类的后期内业应用软件,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完成遥感信息的拼接、校正和解译工作,在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技术成果。

(3)培养队伍。通过技术培训等手段培养一批既懂水利业务知识又懂航空遥感技术、既懂外业飞行又懂内业处理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专业队伍,确保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可靠运用。

鉴于无人机遥感技术有着其独一无二的应用优势,随着无人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技术支撑,将能够有力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现代化。

篇11

  

一、国际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特点  

  

(一)技术性强  

在国际工程承包的招标文件中,对适用于该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等都有较详细的要求。不同的类别、项目性质和咨询公司的设计概念可能各不相同,采用设备和材料的标准也有差异。  

(二)程序复杂  

国际工程的物资供应程序和手续复杂,大致包括:计划、初步选择货源、初步询价、比价、推荐供货商、报送业主或监理批准、谈判及签订合同、办理进口许可、开具银行支付信用证、港口接收和商检、办理免税、清关、内陆运输及仓储、现场物资的调拨及管理。  

(三)货源广泛  

国外的物资供应渠道十分广阔。同类产品有许多国家和多家工厂生产以及众多的商经销,质量和价格在不同品牌和规格下差异很大,给物资采购部门提供了竞争择优的机会。  

(四)价格影响因素多  

国外的产品价格不仅与其型号、规格和质量有关,还将根据订货数量、交货方式、付款条件及服务要求的内容不同而变化;同时,还受国际市场需求、币值汇率变化等影响;甚至运输方式及其费用、税率和保险等也都是不固定的。  

(五)资信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国家和不同厂商在资金、信誉、经营方式和作风等方面各不相同,有些大品牌厂商往往比较注重信誉,有些厂商或商则惟利是图,缺乏诚信,容易出现交货延迟、质量不满足要求等问题,部分采购项目甚至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国际工程项目的唯一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采购的每个环节都要谨慎,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不可掉以轻心。以笔者曾参与过的利比亚西部陆上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这是本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EPC 总承包工程项目,业主与监理严格按照欧洲标准进行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在大量物资的采购供应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影响采购成本的问题。  

(一)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1、与设计部门  

项目开始之初,由于受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影响,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很多长周期设备的采购工作会提前进行,与供货商签订定单有时采用的技术规格书和数据单是过程版文件,与业主批复的最终版文件有差异,如果没有及时对设计文件状态进行跟踪或与设计部门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就可能造成供货商生产出来的货物到达现场之后不满足技术文件的要求,造成了货物返厂或在现场进行改造。  

2、与施工部门  

一般施工是在项目所在国进行,而采办工作多数时候是在国内完成,造成了施工与采办的脱节,以至于出现了项目后期很多增订材料的情况发生,增加了大量的运输等过程费用。  

3、与试运部门  

在试运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关设备厂商派出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现场调试,如果与试运部门缺乏交流与沟通,往往会造成技术服务人员提前进场或者延迟,形成了技术服务上的大量资金浪费,也容易影响试运的顺利进行。  

4、与业主  

与业主在理念、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交流沟通不是很顺畅,经常会受到业主的干涉与阻碍。如在进行供货商推荐时,如果业主提供了VENDOR LIST的,往往会比较被动,一般会被要求尽量选择清单中的厂家,会造成材料设备费用的增加;如果业主没有提供VENDOR LIST的,我们在推荐供货商时往往显得力度不够或资料不完整,很难被业主认可通过,造成了采购周期的加长。

(二)对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国际工程项目中多数供应商为国外制造厂商或其商,受时间、地域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无法进行货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以及交货进度的督办。在利比亚项目上有很多采购的设备材料到达现场验收之后不能满足技术文件上的要求,造成了返厂修理或者重新订货的情况,增加了大量的采购费用;有些供应商在签订合同时会什么条件都承诺,但在实际交货时又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延迟交货。另外有些采购合同是与中间商签订的,中间商与制造厂商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也会造成上述情况的发生。  

(三)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际工程项目采办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受语言限制,有经验的老同志无法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采购,现在多数为新毕业或工作几年的大学生,项目管理及采购经验不足,中间断层局面严重。  

  

三、加强项目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的建议  

  

篇12

一:简述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换一种说法就是劳动成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者需要提供劳务的活动中,投入的劳动力使用过程中需要的全部的经济费用。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持人工成本和企业利益的平衡,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财务管理角度,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保证企业人工成本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水平。

我国企业的相关法律,规定人工成本的范围应该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员工教育经费、员工工资总额、员工住房费、社会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员工福利费用和其它的人工成本支出费用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员工工资总额。通常情况下,人工成本有专门的分析指标,作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数据。主要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包括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和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进行反映;人工成本结构指标,可以实现全面的人工成本水平分析和控制;人工成本效益指标,可以对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和人工成本费用率等进行分析和控制。

二:企业的人工成本与控制

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控制,主要的依据就是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控制。根据需要人均支付的人工成本费用作为对比分析的是绝对指标,通常情况下,比较前期的和现在的绝对指标是纵向对比,相同企业在相同时间下进行的绝对指标的对比,被称为横向对比;对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在不同的相关指标中占的比重进行的对比分析是相对指标,跟绝对指标一样分为纵横对比。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这两种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提供有效的管理理论和参考依据,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

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与控制,应该在企业经济效益和投入的范围中,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水平,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增长进行考察,保证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课控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人工成本投入,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一方面,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人均增加值和销售值的增长;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的增长,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总的成本管理和人工成本管理目标一致,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人工成本的增加会造成总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的减少,企业的总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可以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考察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和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在总的成本中占的比重和人工成本的费用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确定指标的差异程度。根据对比分析出的综合偏差率,确定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状态,结合企业成本管理中实际的人工成本管理情况,对企业现行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水平,实现财务管理角度下,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企业人工成本与控制措施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下,实现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明确人工成本的核算范围,主要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对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规定详细的核算标准,有利于提高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和准确性。企业的人工成本项目,包括员工的培训费用、薪酬、社保、招聘费用、税金和其它的费用等。财务管理角度下的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管理,主要包括员工的固定工资、激励奖金、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和年终奖金。员工的薪酬是自己劳动所得,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从另一种角度说,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肯定和奖励。

做好财务管理中的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精简,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才能有效的实施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实施。例如,企业中存在人员冗杂,工作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的问题,容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和工作能力下降。这对这种问题,企业应该在人工成本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对员工进行管理,削减劳动力素质和工作效率较低的员工,或者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工成本控制和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现代化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现对人工成本的控制。高效的工资分配制度,可以按照员工的职称和级别,建立完善的工资分配制度。员工的工资,应该符合企业对学历、工龄、职务和职称等的要求,根据员工工作能力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工资标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实施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实现对工资总量的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总结

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对人工成本的认识,结合企业实际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现状,按照相关的管理法规,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企业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储剑锋.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28(04):27-28

篇13

实践中,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两方面,综合考虑建设工程合同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无效建设工程合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建设工程的合同无效。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我国相关法律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非常严格。《建筑法》第13条规定,根据建筑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工程业绩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在取得相映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如果承包方不具备法律、法规对其资质要求或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发包方所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当无效。在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时,对承包方的资格审查主要是承包人有无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否具有与所承包工程相适应的资质证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范围,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即,在施工中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根据合同效力补正理论,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使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合同无效。

《建筑法》第26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取得法定资质的条件,但使用各种办法借用其他企业的名义对外承揽工程。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建设市场的秩序和建设工程的质量。为此,《解释》第1条第(二)项规定,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使用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名义承揽工程的合同无效。借用企业资质的

具体情形很多,《解释》并没有具体概括,司法实践中将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认定。

(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依据中标无效的中标结果签订的施工合同无效。

《招投标法》和《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对于工程的招投标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法律规定必须招标的工程,不能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形式规避招标。审判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把握。中标结果无效的情形通常包括:招标人或招标公司泄露标底的,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等。中标是当事人签订施工合同的前提条件,中标无效必然导致施工合同的无效。

(四)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建筑法》明确规定了禁止承包人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所谓非法转包,是指承包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转让给他人施工或者将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的行为。违法分包是指建设工程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分包人,或违反合同的约定和未经建设单位认可,将其承包的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其主体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的。

根据《解释》第7条规定,具备劳务作业法定资质的承包人与总承包人、分包人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当事人以转包建设工程违反法律法规为由请求确认无效的,不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劳务分包合同不属于非法转包或违法分包,不会导致劳务作业分包合同的无效。

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处理

《合同法》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被撤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建设施工合同本身的特点,对无效建筑工程的处理,应根据建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结合工程的进行情况及造成无效的原因来具体处理。

(一)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

当事人双方均不得继续履行,可按照缔约过失原则处理。一方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双方均有过错的,按照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合同已开始履行,但尚未完工

如已完成部分工程质量合格,发包方应该按照完成的比例参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折价支付工程款。如已完成部分工程质量低劣,无法补救,已完成部分应拆除,承包方无权要求支付工程款。已完成部分质量不合格但经修复后可满足质量要求的,由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已完成工程部分的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