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学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
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的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聆听 〈〈晨景〉〉 、 〈〈渔舟唱晚〉〉
第二周 表演 〈〈清晨〉〉 、 〈〈晚风〉〉
第三周 聆听 〈〈丰收锣鼓〉〉 、 〈〈快乐的农夫〉〉
第四周 表演 〈〈 赶圩归来啊哩哩〉〉 、 〈〈苹果丰收〉〉
第五周 聆听 〈〈红梅赞〉〉 、 〈〈红星歌〉〉
第六周 表演 〈〈 雨花石〉〉 、 〈〈我怎样长大〉〉
第七周 聆听 〈〈天黑黑〉〉、 〈〈 可爱的家 〉〉
第八周 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 、 〈〈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 聆听 〈〈思乡曲〉〉 、 〈〈乡间的小路〉〉
第十周 表演 〈〈故乡的小路〉〉 、 〈〈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一周 聆听 〈〈可喜的一天〉〉 、 〈〈罗马的松树〉〉
第十二周 表演 〈〈叮铃铃〉〉 、 〈〈雏鹰之歌〉〉
第十三周 聆听 〈〈雨滴〉〉、〈〈踩雨〉〉、〈〈暴风雨〉〉
第十四周 表演 〈〈踩雨〉〉、〈〈雨中〉〉
第十五周 聆听 〈〈乘雪撬〉〉
第十六周 聆听 〈〈踏雪寻梅〉〉
篇2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必不可少,有关机构经过对儿童的长期观察和记录,得出了以下结论,儿童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思维特征
小学生的心理刚开始比较简单,对于事物的认知方面,仅仅存在于静态的事物上,这是因为静态的事物直观易懂,不需要过多思考与研究,他们在生长发育期间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事物外部特征的层次上,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还处于人类认知的初期阶段,思维相对简单。对于抽象的东西,小学生会觉得复杂难懂,费脑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事物的外在特征则会更加能够吸引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开始逐渐向复杂抽象的事物转移,他们会逐渐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感兴趣,想去了解、去研究,抽象化的事物这时开始占主导地位。随着学习的词汇逐渐增多,小学生的思维开始趋向于相对成熟化,从对待动态事物的思想分散转移到想去了解、去学习,并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于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他们,所设置的音乐教学课程不宜过高,要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相符合。
二、情感特征
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要让教育真正以人为本,实效化小学音乐教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人是情感化的动物,小学生本身对于个人情绪的自控能力较差,对情感的感触较为敏感。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能力在逐步增强,他们会因为一些事物而高兴,而悲伤,这是属于他们的感情,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情感方向。比如:让他们做一些事情受到了父母的表扬后,常常会更加亢奋,表现在活动更加积极,做事效率更加高效、快速,参与一些活动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并积极参加、分享劳动结果,希望别人给予自己更加肯定的答复;相反,如果他们因为做错一些事而受到了批评、责备,就会表现出沮丧的状态,常常容易出现低落的情绪。他们爱憎分明,无论对于人物还是实物,都会敢爱敢恨,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是非善恶观逐渐形成,这时应该重点关注他们的道德,向正确的方向上引导,多看一些励志的电影,多读一些励志的书,让他们的心中充满爱,将爱延伸到个人、班级、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身上。
三、性格特征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在逐渐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他人生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时他的性格还不成熟,受外部的影响比较大,很容易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对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由于他们精力旺盛,爱运动,贪玩,常常在遇到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事物时,思想行为不受控制,做一些过激的事,这个时候,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往正确的道路指引,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培养自控能力。在这个方面,不仅仅是学校,校园和社会也应该尽最大努力引导孩子,三方协作沟通,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差,做什么事往往不能一以贯之,常常虎头蛇尾,不能做到最后,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们做到难的题目时,常常产生厌倦的情绪,不想再做,开始烦躁。这时候老师和家长要鼓励他们,陪着他们,当他们遇到不会的题时,给他们耐心地讲解,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心态对于孩子的一生尤为的重要。
对于小孩子的成长,音乐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我们可以讲一些音乐家们成长故事和经历,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家的伟大,从而产生崇尚的心理,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然后,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边玩边学,这样他们会很乐意学习。由于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表演欲望比较旺盛,会更加努力学习,赢得老师的表扬和赞美,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一举两得。最后,我们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性格,塑造他们崇高的精神品格和道德修养,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学到很多东西。
四、结语
篇3
二、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传统的音乐课中,节奏感的培养需要老师播放CD、磁带上的音乐或是用钢琴演奏相关的乐曲。这些音乐内容是固化了的,只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改变。钢琴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上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利用它教学,方便、灵活。但也有缺点,如:课堂上教师必须花一部分精力在弹琴上,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而且有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还经常出现节奏、力度上的错误。然而电脑音乐技术音色丰富、演奏简便,如运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可以完全弥补,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理论(乐理)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印象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滑音”教学为例,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音乐软件Wheel控制器做出滑音,在上课的时候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一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这样一来,既省去了老师备课的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将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和创造欲。
现在的音乐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发挥和形成探究的精神。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任务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通过有意识地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传统音乐课是无法达成的。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教育专家对多媒体教学的不断重视,各个校内外专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学习,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和教育技术的提高,同时真正把它应用到校内外音乐教学中,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和改进新学方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让电脑音乐走进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
篇4
校外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一样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化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刚刚开始试行,每个学校大都配备了电化教室和教师。主要是配合语文课、算术课进行教学,采用的方式大都是播放幻灯片。内容主要是几何图形和静止的动画片。在音乐课中也仅仅是播放录音带来欣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室也从过去的幻灯机、录音机发展了投影机、录象机,音乐学科也从脚踏风琴手风琴发展到了钢琴、电子琴。直到现在的实物投影仪、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等。教学领域也从语文算术唱歌发展到了几乎中小学所有学科。而且各校都建立了微机室、语音室各校也都相应的配备了专职的教师。
作为新时期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熟练的运用微机、录音机,录象机,电子琴等教学工具。不论是声乐教师、器乐教师、和舞蹈教师不能单单只会弹弹琴,放录音,特别是器乐教师要精通你单位的所有电子琴和基本掌握几种乐器的使用方法。要学习和掌握电脑音乐。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你的教学水平。
我们都知道,校外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个专业。那么多媒体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尽快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电脑音乐系统用于教学时的准确、客观、迅速、高效等优势和多途径性、可控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都是人脑音乐方式所不及的。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训练,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从理论到实践的各科的学习任务。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并举,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了“量”和“质”的条件。
一、用电脑音乐系统制作音乐伴奏带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一直是我们校外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件棘手的工作。以前我们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和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音乐伴奏带大都是以下几种方式:
1、电台、电视台里录制: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特别是舞蹈音乐的录制从电台、电视台里
制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那里的音乐大都是别人的音
乐很难和你要求的音乐相吻合,但是一旦选中录制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最专业的。
2、作曲家创作、在录音棚中录音:
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它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形成你的音乐。从音乐风格到情绪变化、从音乐的发展到速度力度的改变都可以是你满意。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长、费用高。一般单位难以承受。
3、专业教师自己进行剪接、录制:
这种方法也是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专业教师从别人那里借来或买来的录音带,或者是从收音机、电视机里录制和剪接自己所需要的音乐伴奏带。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别人的音乐,很难和乎你的要求。特别是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调的高低都很难合乎你的要求,而且最大的缺点就是录制的效果及差、尤其是音乐段落的衔接处有明显的不顺畅的感觉和没有接好的痕迹。这种方法是专业教师没有办法的办法。唯一的优点是费用低。
用电脑音乐制作伴奏带的特点
1、以像专业的作曲家一样进行音乐创作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记录、编辑、删除、修改,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复制,这大大的提高了音乐创作的速度和时间,
2、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回放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可以马上听到自己刚刚创作的音乐效果,及时的进行修改和编辑音乐。
3、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录制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录制自己刚刚创作并经过编辑和修改的音乐,有刻录机的可以马上刻录成CD光盘或MD和数码带。
二、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舞蹈学员进行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课一直音乐艺术类院校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音乐舞蹈院校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艺术类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用电脑音乐视唱练耳软件可以对声乐、器乐、舞蹈的学员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练习的难度、程度可以由老师进行设定,回答的对错电脑音乐系统自己给你识别和判断,成绩也可以存储。
转贴于 三、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学员打印乐谱。
电脑音乐系统除了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录音和视唱练耳练习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利用打谱软件打印乐谱。
打印乐谱这个功能可以打印出非常专业的乐谱,包括钢琴谱、乐队总谱、乐手分谱、高级的版本软件还可以打印带有歌词的乐谱。这个功能对器乐的学员特别有帮助。原来器乐学员的乐谱大都是教师来给学员用手来抄写,速度慢、准确率差。用打谱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乐谱的功能不但可以打印演出、比赛的乐谱,还可以打印练习、排练的乐谱。
篇5
一、在教学实践中要突出音乐的体验性
钢琴之王李斯特曾说过:"音乐表达感性比用其他方法优越,通过音乐,人可以传达自己心灵所体验的印象,表达出任何内心运动来。"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音乐课非常简单,一台录音机,一盒磁带,外加一根按放音键的手指,就全当是完成了音乐教育的现代化。音乐的特性在这样的课堂中根本无从展现,学生的潜力得不到开发。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能得到实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既然音乐是感性的艺术,那么,音乐课必将是充满感性的。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感性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实现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的教学特点就在于:要求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过程中,不能出现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这样学生会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音乐则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突出音乐的情绪性
总结作曲家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创作就是不断地在自身的心灵中容纳他人的喜怒哀乐作为表达内容。因而,我们的学生应该从聆听音乐作品中了解作品的整体情绪发展。学会在音乐中去体悟,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体验音乐的包容,在欣赏中感觉音乐情绪的波动,是那么的微妙,这同时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例如,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在幼年时曾经目睹他的故乡被毁灭的情景,作品《祭广岛者的哀歌》描写的就是这一悲惨事件。这个作品倾注的是作曲家全身心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发展情绪,用自己的情绪、情感去体验作品,设身处地的感觉,会让人不知不觉中融入音乐的世界。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音乐的特质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身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创造性教育,发挥音乐的特殊功能,发挥音乐教学的意义。
篇6
小学音乐并不是要培养一个个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教学来让学生获得音乐陶冶,使其审美情操得到培养。如果教师太过于理论化,将课堂置身于讲解中,不但忽视了小学生的特点,也违背了小学音乐的课程教学目的。
第二,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而目前有的音乐课堂中,教师限于“分数”的束缚,循规蹈矩地让学生“呆呆地坐着”,只用耳朵进行听,其效果可以想象。音乐是艺术,是时间和音响的艺术。如果课堂中学生不能参与其中感受音乐,那么,音乐就成了限制学生发展的“魔咒”。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动,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第三,构造活动性的音乐课堂。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艺术体,加之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其次,要让合作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常态,让师生在共同合作中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合作能让师生或生生之间相互发挥彼此的特长,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都有积极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改变学生的座位形式,给合作提供基本条件。在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学生的座位都以“秧田型”进行布置,如此,后一学生面对前一学生的背,总体以教师为中心成静态形式分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无法施展。而如果换为“化形”或“弧形”,学生之间面面相对,在以教师为中心,空间得到增大,交流活动得以进行。
第二,优化合作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进行分组搭配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组指导,从而调动基础薄弱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通常以“同质异构”“男女搭配”“自由搭配”等方式来进行,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爱好、基础知识等作为参考依据。
最后,需要在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中或获得收获后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分数”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终点”,因此,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而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让音乐课堂教学获得了新的生机。在这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篇7
一、教学思维的传统性
应该说是目前多数音乐课堂中存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即课堂教学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要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虽然有时教师也会利用一些特殊的音乐教学手段,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竖笛的吹奏,但这也仅仅是机械地为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所必经的教学步骤,毫无新鲜感可言。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不能有效地被带动。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要想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变做起,比如在音乐课上尝试加入对各种中西乐器音色的辨别和使用、利用小道具组织模拟一个小型音乐场景、欣赏中外经典的影视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做一些音乐接力游戏、编几首通俗易懂的音乐儿歌或小合唱、讲授几个著名音乐家的音乐故事、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的音乐采风等,这是很好地完成一堂音乐课的基础和根本所在。
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音乐课堂的教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认识音乐;另一方面也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掌握音乐的一个过程。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多数音乐教师往往只注重第一点而忽略了第二点,比如仅仅通过简单的对一首乐曲的欣赏来认识某一个作曲家、做一个简要的曲目介绍、听唱一首歌曲、学习几个基础的乐理知识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一堂原本非常活泼、轻松、有趣的课程变得和其他基础文化学科一样枯燥无味,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笔者认为,音乐课堂的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懂得什么是音乐外,更要加强学生对音乐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适当地做个音乐小游戏、排练一部音乐小话剧或是一个小合唱、简单地进行各种乐器的演奏等。当然,这一点也在后面的教学视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课堂反馈来看,师生间的配合与默契程度都达到了统一,这可以说是真正学习、认识音乐的关键,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音乐潜能的最佳途径。
三、教学手段的单一性
一堂音乐课可以选择的上课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唱、可以玩……这主要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但在目前看来,音乐课的教学在绝大多数地区仍然达不到普遍的理想效果,这其中除了与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有所欠缺,即目前音乐课的教学整体处在“听、看、学”这样一个初级的教学层面,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半是媒体演绎和口头传授。当然,这样的方式笔者并不反对,毕竟这是学习任何学科(包括音乐在内)的一个必经途径,不可逾越和改变。但一味地用这种方式并不适合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因为其缺乏一个最关键的教育要素,就是多样化。笔者在小学四年级时上过一次记忆犹新的音乐课,那节课学生的上课地点被临时改在了一个周围围满座椅的大教室。当学生坐好后,教师便给学生每人发了一件类似于碰铃、小鼓、三角铁这样的击奏小乐器。那节课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教师的弹奏、指挥下用学生手中的乐器为《小青蛙》和《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两首歌曲加伴奏以及学唱。学生很顺利地学会了歌曲,教师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笔者举此例想说明三点:1.教师上课时突然换教室的安排使学生的反应很大,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关注度和好奇心油然而生;2.各种小乐器等教学道具的使用是课堂的最大亮点,使学生在产生好奇心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上课兴趣,产生上课热情;3.采用四周围坐的方式上课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缓解了学生平时紧张、压抑的上课氛围,让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真正体现了音乐课寓教于乐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
四、师生互动的缺失性
篇8
篇9
一 儿童学好钢琴,兴趣是关键
兴趣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潜能的发挥。首先要为每位学琴的儿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一套适合自己的练琴方案,教法灵活多变,循序渐进。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有差异,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如果是比较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选用趣味性强的教程,比如说“小汤普森”,根据书里面的标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四手联弹,这样可以加强曲子的音乐感也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另外以加强艺术修养为目的,让学生多听多唱。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言,例如:弹跳音就像是在拍皮球,把自己的五个手指比作五线谱等加上夸张的表情与学生互动起来,这样才能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在学琴当中规范化的手形、规范指法习惯、科学合理的弹奏方法和姿势、完整的节拍节奏感的训练、教材合理的选用、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的表现等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练琴的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琴尤其要注意基础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这样也会使学琴变为被动。
二 孩子学钢琴,教师是关键
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都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表现欲。从学习钢琴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讲述乐曲所展现的画面,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通过示范来感受音乐,再让学生来模仿,这样逐步来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也不注重研究孩子的心理,只按照老的一套教学方法生搬硬套,这种陈旧生硬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孩子厌恶练琴的心理,人为地为孩子在钢琴上设置了许多的障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考级这个问题,几首考级的曲目可以让孩子学一年,对基本乐理、视唱、听音练耳和音乐素养一点也不重视,这完全偏离了学习钢琴的正确轨道,这种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孩子爱表现的天性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观摩和小小的家庭音乐会使孩子可以通过这一些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一名好的钢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多与外界交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面对不同性格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对于胆子小的孩子就要多鼓励、夸奖他的长处,对于爱骄傲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的缺点,少一点表扬,讲究语言艺术。
三 教师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学习钢琴
篇10
校外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一样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化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刚刚开始试行,每个学校大都配备了电化教室和教师。主要是配合语文课、算术课进行教学,采用的方式大都是播放幻灯片。内容主要是几何图形和静止的动画片。在音乐课中也仅仅是播放录音带来欣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室也从过去的幻灯机、录音机发展了投影机、录象机,音乐学科也从脚踏风琴手风琴发展到了钢琴、电子琴。直到现在的实物投影仪、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等。教学领域也从语文算术唱歌发展到了几乎中小学所有学科。而且各校都建立了微机室、语音室各校也都相应的配备了专职的教师。
作为新时期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熟练的运用微机、录音机,录象机,电子琴等教学工具。不论是声乐教师、器乐教师、和舞蹈教师不能单单只会弹弹琴,放录音,特别是器乐教师要精通你单位的所有电子琴和基本掌握几种乐器的使用方法。要学习和掌握电脑音乐。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你的教学水平。
我们都知道,校外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个专业。那么多媒体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尽快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电脑音乐系统用于教学时的准确、客观、迅速、高效等优势和多途径性、可控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都是人脑音乐方式所不及的。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训练,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从理论到实践的各科的学习任务。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并举,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了“量”和“质”的条件。
一、用电脑音乐系统制作音乐伴奏带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一直是我们校外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件棘手的工作。以前我们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和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音乐伴奏带大都是以下几种方式:
1、电台、电视台里录制: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特别是舞蹈音乐的录制从电台、电视台里
制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那里的音乐大都是别人的音
乐很难和你要求的音乐相吻合,但是一旦选中录制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最专业的。
2、作曲家创作、在录音棚中录音:
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它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形成你的音乐。从音乐风格到情绪变化、从音乐的发展到速度力度的改变都可以是你满意。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长、费用高。一般单位难以承受。
3、专业教师自己进行剪接、录制:
这种方法也是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专业教师从别人那里借来或买来的录音带,或者是从收音机、电视机里录制和剪接自己所需要的音乐伴奏带。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别人的音乐,很难和乎你的要求。特别是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调的高低都很难合乎你的要求,而且最大的缺点就是录制的效果及差、尤其是音乐段落的衔接处有明显的不顺畅的感觉和没有接好的痕迹。这种方法是专业教师没有办法的办法。唯一的优点是费用低。
用电脑音乐制作伴奏带的特点
1、以像专业的作曲家一样进行音乐创作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记录、编辑、删除、修改,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复制,这大大的提高了音乐创作的速度和时间,
2、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回放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可以马上听到自己刚刚创作的音乐效果,及时的进行修改和编辑音乐。
3、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录制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录制自己刚刚创作并经过编辑和修改的音乐,有刻录机的可以马上刻录成CD光盘或MD和数码带。
二、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舞蹈学员进行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课一直音乐艺术类院校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音乐舞蹈院校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艺术类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用电脑音乐视唱练耳软件可以对声乐、器乐、舞蹈的学员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练习的难度、程度可以由老师进行设定,回答的对错电脑音乐系统自己给你识别和判断,成绩也可以存储。
三、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学员打印乐谱。
电脑音乐系统除了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录音和视唱练耳练习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利用打谱软件打印乐谱。
打印乐谱这个功能可以打印出非常专业的乐谱,包括钢琴谱、乐队总谱、乐手分谱、高级的版本软件还可以打印带有歌词的乐谱。这个功能对器乐的学员特别有帮助。原来器乐学员的乐谱大都是教师来给学员用手来抄写,速度慢、准确率差。用打谱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乐谱的功能不但可以打印演出、比赛的乐谱,还可以打印练习、排练的乐谱。
篇11
一、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一)、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北京市的各中小学、幼儿园电教设备齐全,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三)、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四)、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五)、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器官,加强刺激,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使活动主体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它们所传播的信息,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六)、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促进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七)、音乐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咱们从小讲礼貌》
学生们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明礼貌的真正含义与做法,比起教师的说教来,要深刻的多。
(八)、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是又一片广阔的天空。
三、当前音乐教育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电教设施浪费的问题。有的学校,电教设备齐全,但得不到恰当的应用,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设备在角落里存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一些老教师还滞留在80年代的教学水平上,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情况是表面上的敷衍,没有落到实处。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反映,缺少电教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数量太少,也太费工夫与材料,希望教育部门能尽早多提供教育用的软件。
参考文献
1.胡礼和 《现代教育技术学》 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0年6月
2.秦 姓 《中外音乐教学法》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9月
附: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育目标
感受和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目标:
1、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2、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3、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4、 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5、 的音。
6、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目标: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目标: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目标: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表现
内容:演唱
目标: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目标: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目标: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能够配合乐曲、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内容:识读乐谱
目标: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创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目标: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内容:即兴创造
目标: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内容:创作实践
目标: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目标: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篇12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准确、具体,更要适度。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实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不利于学习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1.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2.可在目标中将学生学习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二)注重学生审美体验。
前苏联的音乐心理学家苏霍姆林基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的美的能力。”捷普洛夫认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与前提。《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特别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因此,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鉴于此,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1.采用多种导课方式。感情导入式、表演式导入、悬念式导入、故事导入法等。2.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创设情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3.运用视听效果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4.用比较聆听法,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5.将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并体验美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造。
音乐贵在创造,创造是在巩固运用已知内容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更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善于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音乐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1.节奏创作2.创作不同乐器声响。
篇13
1.融理论于实践,发挥教改实效性
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吴斌说:“音乐教师的使命是以音乐育人 ”。只有将完整的教育体系理论融于实践中,充分发挥教育改革的实效性,才能达到以音乐育人的目的。
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审美性。审美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去评判一首歌好听不好听,而是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在音乐的学习中享受到美的愉悦,美的陶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带给学生第一是直观美,教师将美的仪表,良好的教态,生动的语言,正确的讲解,优美动听的歌声和伴奏带到课堂上让孩子觉得音乐课就是美的享受。第二是音乐美,一堂音乐课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但又不能枯燥死板的传授,而是在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联想、想象、创造、情感各种音乐审美愉悦体验;在参与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中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觉、理解、鉴赏和表现、创造能力;在了解多种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过程中感受歌曲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第三是情感审美,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处处突出情感因素。教师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和演唱、演奏传情,才能让学生受到情绪感染后自然而然的萌生表达内心的情感的欲望。达到一个润物有声,育人无痕的境界。
2.初中音乐应加强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教育家穆赛尔说 :“音乐教育的中心是欣赏课”。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它实现了音乐概念和音响的统一,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课加强音乐欣赏教学,也是音乐教育本身的需要,通过欣赏能让孩子们充分理解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而且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参与、感受、模唱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能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达到音乐教育的审美目的。比如:在欣赏《龙船调》的时候学生通过用方言朗读歌词和演唱歌词发现了方言和方言歌曲的联系,以及歌曲的旋律特点;在试唱过程中感受到到了山歌的魅力,体会到了划船的节奏感和歌唱的律动感。通过对白部分的体验、音乐场景的表演感受到了经典民歌的魅力。应当注意的是在欣赏课中要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
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上孩子们能够自由的在听中创想音乐,他们往往能够自觉自愿地,有时甚至是不知不觉地进行音乐表现与创造,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音乐表现力。学生在一堂欣赏课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不断肯定自我、实现自我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从中获得音乐审美愉悦。比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时候,第一段有的同学听到的是峰峦起伏的山岭,有的同学感受到了渐渐明亮的晨曦,有的同学嗅到了春天早晨的温暖气息。第二段有的同学感受到的是欢歌跃舞的情景,有的同学听到的是热闹非凡的集市,有的同学感受到了辛勤劳动的热情,还有的同学听到了庆祝丰收的喜悦。孩子们通过聆听模唱出了音乐的主题,还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把抽象的音乐变成了直观的线条。
3.在音乐教学中借鉴、融合国外优秀的教学法
音乐教育和国际先进的教育体系接轨也是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长期一板一眼没有创新的教学方式会让音乐的课堂变的索然无味。我们在理解了新课改的思想,新课标的理论之后,再去了解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融入这些教学方法,创造出更有效,更适合我们国家音乐教学发展目标的教学方法。
比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
在合唱教学中融入柯达伊教学法,利用柯尔文手势强调学生的音准和音程感就能够把困难的二声部合唱变得直观、简单,还会在无形中让孩子们爱上双声部歌曲。
在欣赏教学中融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和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些理念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不仅能让孩子在随音乐做动作过程中欣赏音乐、即兴作曲等,还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培养孩子们敏锐的听觉、准确的节奏感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卡门序曲》的时候,学生可以在主部出现的时候用手掌模仿大镲的演奏,感受密集的节奏和大镲配合在一起带来的热闹场面。在音乐第一插部出现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钢笔、三角板可以模仿三角铁的演奏,并作为乐队的三角铁演奏者感受乐曲中活泼跳跃的儿童形象;第二插部出现的时候发现可以通过踏步等身体的律动来感受这段音乐表现斗牛士凯旋而归的进行曲风格。最后学生在自主模拟全曲中感受到音乐的要素、特点也发现、记住了《卡门序曲》这回旋曲式结构的音乐。再比如在教学《大海啊,故乡》时,可以引导孩子们发现自然的音响为歌曲配上前奏和伴奏。
“教无定法”,在运用别人优秀的教学模式的时候,立足于实践,将这些教学体系独特的魅力相互交融混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寓教于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达到音乐教学的三维目标。
4.让初中的音乐课彰显地域特点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应该意识到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必要性,让音乐课堂彰显地域特点。
“最高品质的音乐素材是用母语演唱的民谣。”让本地区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进入音乐课堂,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本土音乐蕴藏着的深刻文化内涵、掌握本土歌曲独特的演唱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很多承载着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歌曲不再因为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局限性而失传。
就本地区而言,咱们的学生里有一大部分是彝族,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一直受到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许多学生会用彝族语言唱本地的民歌、会吹木叶、会弹月琴等。如果将这些地方的音乐文化要素融入音乐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喜闻乐见也能实现弘扬民族音乐、体现个人价值和地区特色的优势。我在教学《摇篮曲》的时候加入凉山地区母语的《摇篮曲》让学生了解传承本土的优秀艺术作品;在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时候结合咱们凉山地区迎客为场景的《嘎哟啦》和以送别为场景的《留客歌》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不同地域、环境与生活习惯不同,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等不同是造成音乐文化差别的原因。在学习《阿西里西》的时候让孩子们用月琴伴奏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这样不仅让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了解各国音乐文化,也弘扬了民族音乐。
综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如果我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音乐的种子,经过培养,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沐浴着音乐的阳光雨露,就会长成音乐的参天大树。这就需要我们搞好音乐基础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有效的、高质量的音乐课堂,在音乐的环境氛围里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从而达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