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工程质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质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工程质量

篇1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

1.1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认识不够正确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通过相关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来检测出建筑工程是不是存在着质量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利益的有效保证。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资料能不能过关的最初阶段,甚至愚蠢的认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仅仅只是表面性的给与建筑工程一份合格的报告而已。而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不仅仅严重的阻碍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更从本质上抑制了建筑业自身的向前发展。

1.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的门槛不高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行业,最缺乏的是专业人才。其专业的人才、企业的结构以及企业的制度都还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认识还不够正确、到位,所以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的门槛不高。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已经获取了检测资格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单位在管理、技术以及相关的检测设备等等方面,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而工作的质量也同样存在着差异性。

1.3在市场当中存在着不正当的竞争

在展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陋习,而这些都严重的导致了不正当竞争的出现。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单位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虽然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仅仅只是展开检测的企业、单位与被检测的企业、单位,但实际上,两个企业、单位之间又同时存在着委托与被委托的潜在关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检测企业、单位往往经不住经济条件的诱惑,从而不能够公平的、公正的把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关口,出现一些帮助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弄虚作假的现象。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措施

2.1重视人才

社会在发展,竞争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激烈,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这一点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单位来说,也不例外。然而就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目前的形式来说,极度缺乏的就是全面的、专业的人才,这也是严重抑制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这样,大力的培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才,成为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发展过程中的途径。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另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培养人才,集聚人才,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稳定的职业检测团队,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2.2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使试验室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较常规管理手段,强化了管理效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业务分工明晰,责任落实到人,工作量统计准确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数据共享,过程台账无纸化,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成本控制,人员量化考核等手段。与此同时,各种资源如人员、仪器、设备、财务等也被纳入有效的管理之中,从而提高试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树立了试验检测机构的新形象。

2.3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必须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大力推行检测行业类的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采用及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及采用国外及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人员的技术学习。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然而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以降低检测行业在政策变动上所带来的风险。

2.4正确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从过去传统的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企业、单位的转变,都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定位,那就是技术型的服务性企业、单位。正是因为这样,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单位必须及时的、全面的建立好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并且积极的借鉴、利用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方法来协助自身的向前发展。只有真正的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观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真正的发展。

2.5树立服务观念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因为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以及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所以使得一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这个角色定位。正是因为这样必须改变观念,要将检测工作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要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不能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3、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改革的建议

3.1规范检测机构

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检测机构,对检测行业的规模和工作范畴进行细化。各个类型的检测实验室要建立相应的等级,对实验室的职能进行调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规范化机构试点工作方案和计划;要及时总结机构规范试点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为今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规范化打好基础。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从着力提高本地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能力,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角度出发,积极做好检测机构规范化试点的指导、帮助、支持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机构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实质性成果。

3.2完善检测监督机制

(1)加强行业监管的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做到准入严格,监管有效。可考虑建立网上监管体系,不合格数据自动上报,监督站亦可随时通过网络调阅审查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实时环境参数。

(2)建立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评审制度。

(3)建立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定期经常性检查制度。

(4)加强政策制定执行的针对性与引导工作,促使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建筑业的整体进步服务。

(5)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不具条件的检测项目或检测机构,要坚决责令其停止出具检测报告。

3.3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1)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为此,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为检测人员提供资源保障;必须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作好人才储备工作,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

(2)坚持质量教育,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使质量教育经常化,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靠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新兴的行业,其工作的性质不仅仅是对自身企业、单位负责,更应该秉持为国家、社会以及人民利益负责的态度,来展开科学的、真实的以及公正的检测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主动的树立好全面的、综合的质量意识,并且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的发展,也才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正常的社会生活生产,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是决定一个建筑物生命周期长短的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被忽略的因素,只有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其监管力度,才能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保证。在施工时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不论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其后果和危害都是无法预测和想象的。然而,我国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却存在着各方负责人的违法质量行为,造成了建筑的质量通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建筑安全,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不到位,质量监督力度亟待加强。

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

1.1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关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我们主要遵循由国家制订并的质量标准、法律法规,并且还由各地方的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建筑工程实际状况而制定的有关规程和法律法规等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监督过程,我们会发现其中会出现很多法律中并未明文规定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罚措施,或者某几个法律之间相冲突的情况。这说明我们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还有较大差距,缺乏一个统一的处罚标准和具体的处罚措施。

1.2 质量监督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的质量监督管理意识不够,往往通过降低质量标准去追求经济效益,在施工活动中容易发生违反相关规范的行为,产出的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极易诱发质量事故。

1.3 监督系统人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就需要配备一支具备较强的执法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施工现场质量监管队伍,然而在我国的建筑企业中在监管人员的储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原则及主体

2.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2.1.1 “质量第一”

低质量的建筑首先在安全上就没有保证,无论外表有多美观,始终不能给用户安全感,因此要坚持质量第一。

2.1.2 “以人为本”

这里强调的是提高一项建筑工程中各个参与单位自身的责任感,通过增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2.1.3 “预防为主”

很多工程都是建成之后进行质量过关检测,出现问题要进行补救措施,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开支,如果事先对建筑设计的合理度、采购施工原材料以及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能有效降低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补救。

2.1.4 “公正守法”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原因,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质量问题,管理人员在处理的时候必须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2.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主体

1)政府监管主体。政府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2)建设单位主体。建设单位要有严格的筛选标准,从项目的设计到实施各个方面对施工单位进行考察,确保施工前就对质量把好关;

3)建筑工程施工主体。施工主体是建筑的直接生产者,因此就可以将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工作分配给施工单位,以保证建筑质量,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不规范运作的问题,特别是对政府的法令政策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

3 加强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建议

3.1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标准化

立足于政府部门的视角来看,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部门主要由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层次构成,同时还有专业部门的工程质量监督站以及地方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站等。要想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组织结构的标准化,就必须确保组织结构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每一个层次上均应该设置若干个分支管理组织,以至于能使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考核评价组织结构的高效性。

立足于施工单位的视角来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现场勘探、规划设计、现场施工等,这就要求各单位均遵循相关规定建立有效的质量检验部门,并安排优秀的质检人员,提高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要求,严格监督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3.2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标准化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建筑原材料必须满足国家规范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对原材料进行严格地验收。全部的原材料均应该坚持达到“三有”,即“相关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质保书”等。对施工单位所持有的材料采购和使用计划进行认真地审核,确保原材料、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合理性。选择供货及时、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家进行合作,努力协调好建设企业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解决二者之间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应该重视节约材料的使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3.3 建筑工程图纸设计标准化

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直接决定了建设施工的方向,包括建筑的造型、施工的步骤等。因此,确保建筑工程图纸设计的标准化,既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与使用功能,还能有效地减少施工时间,降低施工费用。首先,建筑设计单位应该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增强各个设计院和各分支机构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审核标准,把图纸的范围尽量减少,加大院审的任务,明确各方的责任,坚持认真落实每一个图纸设计工作环节。其次,增强审图单位的整体水平,制订较高标准的审查尺度,争取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审图力度,增加审图范围。并且,鼓励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建立激励机制,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在设计图纸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施工成本的最低化,对各项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缩短施工周期,设计出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施工流程。做到上述三点,就能够确保工程图纸的高质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

3.4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3.4.1 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进行建筑的施工之前就必须保证相关的设计和监督文件达到合格标准;招标投标活动有效真实性、公平性的监督;施工合同文本的监督管理。

3.4.2 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设立重点项目专项监督小组,围绕地基基础、环境质量和建筑主体结构量等三大分布,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指导把关,采取巡回监督,加大对工程巡查和抽查的力度和频率。

3.4.3 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求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检测中也应包括装修、维修的质量,这样才不会让劣质的工程建筑危害使用者的安全和权益,并且竣工后也要定时按期对建筑质量进行复查,最大程度地确保工程质量。

3.4.4 发挥新技术在质量监督中的应用,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

为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够在尽量缩短施工周期的基础下达到标准,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基于全监督机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与网站, 推行和提高监督机构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数据共享。

4 结论

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保证,这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将会大大提高工程的质量,减少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徐洪达,张平.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几点实践[J].硅谷,2012,5:108.

篇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为保障建筑的安全,在建设全过程中对建材、地基等进行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包括:

(一)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随着工程进展按照检验批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

(二)建筑工程损伤检测:建筑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合格后,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通过调查、量测、统计和科学分析找出损伤出现的部位和损伤程度的过程。

二、检测行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从只能检验砂石、水泥、砖瓦、钢材发展到市政工程材料、地基基础检测、建筑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等,检测的内容越来越精细,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二)建筑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承包的工程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分额很小。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企业的试验室正在逐步分离出来, 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检测机构。

(三)市场的竞争,使检测费用远远低于成本,导致部分试验无法正常进行。

(四)检测行业目前的技术门槛过低,造成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虽然现在实行的是见证取样,施工现场的见证人员不仅没有相应的资格,甚至有一些人员连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懂,样品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得到的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

三、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技术

(一)桩基检测

桩基是隐蔽工程,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桩基础在高层建筑和铁路建设中广泛使用,随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基桩检测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桩基检测方面包括:成孔质量检测、桩的承载力的检测、静荷载试验法、高应变动测法、桩的完整性检测等。对于桩基工程的检测技术主要有:成孔质量检测、静载试验检测、低应变动力检测和高应变动力检测等技术。通过对工程的基桩进行检测,可以了解被测桩的桩身完整性和桩身混凝土质量,并初步判断桩端土支承强弱,进而对桩基质量做出评价,以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

(二)砌筑结构检测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前提下,直接从结构物上测试,推定混凝土强度或缺陷以及钢筋位置,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重复测试,它既适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监测,又适用于工程竣工验收和建筑物使用期间混凝土质量检定。

无损检测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应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非破损、简便、快速、便于大面积测试等优点,在混凝土质量检测和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检测技术有超声回弹综合法和电磁感应法等。

(三)地下结构施工监测

1.结构内力监测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内力测试,主要是通过在支护结构构件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监控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

2.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观测

采用测斜仪可以测量不同深度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侧向变形程度。

3.地下水位监测

通常采用布井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根据观测结果,对降水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建筑物的变形检测

1.建筑物的倾斜检测

建筑物倾斜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包括:经纬仪投影法、垂线法、天顶天底仪观测法。间接测定法主要是测定建筑物基础的相对沉降。

2.其他检测:建筑物挠度与裂缝的观测,建筑物沉降的观测。

(五)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建筑材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其检验的项目也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要求。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四、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检测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是健全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检测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检测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建立检测机构信用体系应该作为检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实施。

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就是要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发挥信用管理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使信用好的检测单位享受到诚实守信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使信用差的检测单位体会到失信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增加。这样就将检测单位的信用作为资质就位、业务增项和行业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在实际运行中药实行信用动态管理,对发现有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的检测单位,要坚决降低等级和清出目录。这样才能引导检测单位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检测单位的综合实力。

(二)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要认真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它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为了进一步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要分层次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进行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厉查处。实践证明,要想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必须要健全和完善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督促施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标准。

总之,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水平,要科学把握和遵循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规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工程质量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提高工程质量监督资料审核的效率,以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

(三)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四)坚持质量教育,建立质量原理和质量责任制度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意识的提高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二是建立和落实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因此,质量教育经常化和质量管理制度化是我们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五)严格验收工程

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

1.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

工序验收的过程是:先由操作者自检,再交由班组长检验。要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完善签字鉴证手续,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确保质量。

2.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是验收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

分项分部验收要做到规范和严细:首先,保证验收工程的全面性,验收项目的品种和数量不得缺少。其次,从保证项目到允许偏差项目,验收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得降低等级,严禁弄虚作假。第三,建设(监理)单位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参加验收并签字鉴证。

3.竣工工程验收是工程交工的前提

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施工单位的自评。二是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三是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五、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作为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门,要提高认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对于建筑工程中的不良行为要坚决查处,以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017-02

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建筑业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近年来建筑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日益凸显。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一方面会影响相关机构对建筑工程的评价,另一方面会涉及到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的、积极的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的监督以及管理,以推进质检行业的逐步完善。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历程

1.1 过程阐述

迄今为止,建筑领域质检行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将1985年以前看做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质检行业的主要特点是它以另种不同性质的实验室的形式存在,一种属于建筑企业内部实验室,其设立宗旨是为本企业服务;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试验室,具有教学科研的性质。改革开放以后工程质检行业步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建筑业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新的格局促使国家加强了对建筑工程及其所用物质、基建设备的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力度。1985年10月21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规定》的通知,此后各地纷纷建立起从属于各级质监部门的检测机构,无一例外,这些检测机构皆带有政府色彩。2005年l0月18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质量检测业迈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办法》中明确指出,检测机构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性质为中介机构, 它的运行不能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1.2 建筑施工质量检测行业的特点

1.2.1 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检测机构的资格进行认可以及对该行业进行资质管理,政府质量管理的政策也直接决定着该行业检测市场的范围。因此,检测市场并非完全开放的市场,政策导向性是该行业的显著特点。

1.2.2 工作体制单一性

上述我们已经提到检测行业具备浓厚的政府色彩,这一行业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一般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或机构,在我国从事这一行业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民营和外资企业无权涉及该行业。这一现状导致目前我国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1.2.3 地域性强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本身所具有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导致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这就意味着外地机构难以进入本地市场。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2.1 质量检测单位难以承担明确责任

2.1.1 试样代表性的问题

样本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现行标准明确规定了砖砂、钢筋、石、水泥等材料的取样方法。钢筋只送检一根,水泥送样原装一袋,砖、砂、石先挑选、后送样时工程中的常见情况。这种试样的最大缺点就是样本代表总体存在很大的误差。这种误差来自于质检机构与施工现场的脱节,最终导致质检机构只能对送检样本的质量负责,无法确保施工现场的物质是否合格。

2.1.2 试件制作的规范性问题

检测机构在实施检测时仅对样本进行检测,不考察样本的制作、来源等问题。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所选的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的水平,样本是否真正来自于施工现场,送检程序是否合规合法。这些问题都无法给予保障。因此即使质检单位对送检材料出具了合格的证明,也无法保证施工现场所用的材料全部质量合格。

2.1.3 试样取样频率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就是对于所需的物资并非一次购入而是分批采购入场,这些所需物资不仅进场时间不同而且有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如果抽样次数不够,会造成漏检,致使某些质量较差的工程物质用于工程,给工程安全带来隐患。

2.2 部分检测机构管理缺失,对软、硬件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或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单位并不遵守这些规定,在检测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规范实施检测,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另外,有些检测单位缺乏良好的办公环境,并且检测设备已经落伍,面临淘汰,应该进行更新换代,可检测部门由于资金短缺缺少对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导致无法承担大型的检测试验,“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屡见不鲜。

2.3 检测市场不规范

当前质检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恶性竞争,在利益驱动下屡次出具不实报告。当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来自由检测市场缺乏相应法律的约束,不够规范导致有些检测单位在选择检测样本时没有保存应有的职业谨慎,对数据的处理缺乏严谨性,更有甚者对签名都冒名顶替;主观原因在于检测单位对资质的非法利用。比如将资质高价出让给他人,严重者直接将盖章后的空白检测报告有偿供给无资质方使用。一些地区出于保护当地检测行业的目的,垄断经营,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检测质量,不利于检测行业的技术进步。

3 规范和完善建筑施工质量检测行业的对策

3.1 明确质量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法律责任

改善目前监测市场的现状是一项长期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让质检单位担负起施工物资的质量风险责任,将工程检测单位和工程监理作为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检测单位在建设工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明确。其次,在收费标准问题上,需要明确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充分认识到建设单位是委托者,质检部门是受托者。另外在收费方式选择上要合理要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检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质量负责。

3.2 强化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工程检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工程进场的各种物资首先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抽样,然后按照专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另外对于特殊材料物资,检测机构还负有向有关质检部门报送检验的义务。总之,保证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检测部门应承担的重大责任。

3.3 发挥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检测中的作用

力求设计一套系统软件,该系统检测与监管职能于一身,一方面,利用监管平台提供的加工信息,延伸对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等相关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管,及时了解、掌握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信息和现场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建筑工程检测监管平台,实现包括对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以及企业、个人诚信记录等人、物、事的动态监管。

3.4 提升检测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在企业内部聘请专家进行讲座,注重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吸取工程建设中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所处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有正对性的开展学术研讨。

(3)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4)培养全体检测人员善于总结、实践、探讨的习惯,促进检测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5)树立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理念,坚强对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5 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管理

通过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对一些存在严重问题比如说检测技术水平较低或扰乱市场秩序的检测单位,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另外对一些通过非法手段进行不良竞争的个人或单位必须给予严惩。由于目前我国质检行业存在不合理的收费因素,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与物价局的协商,对目前的收费标准进行合理调整。最佳的收费标准应实现检测单位责任与利益相吻合。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处于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只有树立起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充分意识到竞争的压力,以人为本,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改变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施工设备的精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效率,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与速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情况中,由于成本的原因,许多已经老化的设备都没有及时更新,这不仅使得工程项目施工的效率降低,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给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隐患。此外,许多建筑施工单位还存在着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案不规范、施工执行不到位等因素,这都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措施

3.1加强施工人员的素养培养

在施工前,要对所招聘到的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掌握施工技能,通过必要的培训措施来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要通过必要的措施防止人员流动性高的现象,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材料使用进行必要的培训,特别是在一些突发的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显得尤为关键。要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方案制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加深施工人员了解工程施工严格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对各个岗位的责任签定,要签定责任书,将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层层落实,做到不留死角。要不断的加强各个岗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招聘一些科学素养较高的人员。要做到管理监督到位,确保工程质量顺利完成。

3.2合理优化管理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只有对每个环节都进行必要的安排,才能够使工程得以有序的进行,对于一些施工周期长、涉及材料多的问题,要合理计划,确保每个时间段都能完成规定的任务。对于材料的使用,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使材料的数量能够有效符合施工要求,要加强对材料使用管理的规范,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在入库、出库时都要坚持双人或多人复核,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篇6

加强施工质量检验,提高工程质量,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除认真执行“施工质量检查工作规则”,加强测试的经验和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检测,将建筑工程施工检测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基本原则

工程质量检测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每个项目的质量检测,以便更好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的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

1.1 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就是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把工程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质量作为考核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应是为了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

1.2 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是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参与者的智力劳动和物力劳动积累的过程,人是建设工程质量的创造者,从可行性研究,到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交付使用,都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创造性,从建筑材料的生产、供应到检查验收,都要求有一定技能和管理知识的人的参与,人的素质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质量控制重点,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控制思想。

1.3 坚持以预防为主,工程质量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后效性,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巨大浪费,因此质量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工程质量控制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预防为主就是要加强事前控制,所谓事前控制,就是在进行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选择,并为事中控制创造条件。从投入产出理论来讲,也就是抓好投入质量和转化过程的监督,以必要的投入、良性转化,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材料测试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从建设现状的分析,由于选材和遗漏检测所造成的质量问题也相当普遍。例如,在防水膜各种防水卷材,或预制板槽满时选定的砾石尺寸,抹灰砂泥含量的控制上,只要遗漏检测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个例子,建筑的内墙涂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变色剥落;或者,由于一些装饰砖吸水率太大(>10%)和形状不符合规格,因没有进行施工检测或检测比较草率,所以造成很多新建筑工程外墙砖,釉面砖空鼓脱落的皮肤,爆炸,和灰缝均匀质量青衣缺陷,导致水防渗墙;和在表面的结构施工过程中,升降架口零件表面浇注时,因为没有选择合格的混凝土和没有注意到板负筋位置,然后忽视检测,使升降架出口零件表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所有这些现象表明,必须及时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可以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 建筑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

建筑材料的测试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建设项目的成功或失败。为保证施工质量,材料测试是一个很关键的程序和工程。为了掌握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首先,在产品质量和设备的选择上必须严格遵循“先检查与先测试的原则”的选择,不要购买制造商不明确,质量未知的建筑材料、产品或者设备。其次,材料、产品在使用前,必须符合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果一些特性,尚未完全通过验证的新材料,谨慎使用。最后,为当地生产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应当加强质量管理,实行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体系的确认,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因此,材料测试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建筑材料的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四、工程建设监理的原因及措施

4.1 施工检测的原因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检测工作不到位,一些建筑工程是不符合设计和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导致之前留下隐患没有处理好,之后有故意隐瞒并进入下一个工作程序。这不仅结构不合理,缺乏接受测试,也往往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操作的工程建设。此外,由于施工检测忽视的原因很多,如预制空心板纠正后,吊装混凝土浇注,砾石尺寸没有控制,造成天花板和地面裂缝,造成不必要的安全质量通病,严重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

4.2 施工预防措施

认真落实施工过程质量检验是一个关键,具体的预防措施是:

4.2.1 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素质,抓好工程质量检查工作,提高质量意识。

4.2.2 在施工,检测人员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技术人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和正确的解决措施和,提高施工过程中,一些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工艺的改进。

4.2.3 加强过程管理,防止形成工程质量问题。

4.2.4 加强施工规范和程序,加强检测人员的学习,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质量问题造成的施工,以保证工程安全,顺利,有序。

五、 现场监督检测和控制管理

5.1 现场监督检测原因

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工作是造成的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些监理单位的工程项目多,人员不到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个主要项目是不严格的审查,或是一些工程没有有效的监督,更有甚者或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检查,就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进入下一个程序,导致许多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一定的项目监理机构和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部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系统,这使得许多建设工程安全质量隐患。

5.2 现场监督控制管理工作

如何有效地加强监督管理和控制,操作方法是:

5.2.1 加强监督机制,内部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职责。

5.2.2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理单位监督管理,抓好监理人员的评价,提高现场施工监理质量。科学的监督检验工作,明确监管计划,监督规则,不可复制的监督,提高监理人员质量意识,有效的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

六、结束语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型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确保每一个项目的安全建设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课题。但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根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控制每一个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是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的基础。质量检验控制方法,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检测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但通过工程质量检测全过程的分析,发现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要么因为检测技术不够成熟从而造成检测数据不准确或测试人员因违规操作造成检测结果偏差;更重要的是追求片面的利益,对检测数据弄虚作假,草率等。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德钧.迎接二十一世纪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新的挑战.工程质量,2009,(2).

[2] 徐波.认清形势,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工程质量,2007,(3).

篇7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普遍关注,而这个问题也成为建设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就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

1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地包括两个阶段,即基础和主题施工阶段,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下面就针对这两个阶段,对建筑工程中的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1.1 在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是一个建筑工程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基础打得不够牢、主体设计得不科学与不合理,那么整个建筑工程也就毁于一旦,即使建造好了,也毫无价值可言,更不会通过施工监理行业的监督与管理,那么质量上让人堪忧不已,那么人们就不愿或不会去选择这样的建筑入住或者建工厂或用于其他方面,最终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失败。在当前时期下,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是那么理想。如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钢筋混凝土不够坚硬、混凝土的混凝速度过慢、表层基底没有处理完好、基板与基柱在搭配上的不够协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失败和无意义,整个建筑即使建成了,那也根本没有价值可言,在质量检测时也自然不会通过的。

1.2 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

如果一个建筑工程不存在基础和主体阶段的种种问题,那么是不是说一个建筑工程就算完满的结束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往往会遗漏掉一个重要的环节或者说是阶段,这就是装修及设备的安装阶段。如果设备安装及装修阶段出现了问题,也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卫生间、地下室漏水,墙体粉刷不够彻底而导致石灰的脱落或坠落,电气安装方面的问题,饰品安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等问题。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产生这些问题必然有它的原因可循。现在针对这些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介绍及分析。

2.1 材料因素及机械设备因素

前面已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材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建筑材料上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那些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材料上的不过关而引起的。如果建筑材料不能够达标,那么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理部门监理时也就难以通过质量的检测,最终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材料方面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目前的住宅工程中,有85%是砖混结构,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据统计,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

在机械设备方面,首先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2.2 人的因素

我们社会的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做一些事情。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人是主要的施动者,也是策划者。因此人的因素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中的一个核心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项目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而这些农民由于先天性的愚昧和无知,缺少一定的素养,更重要的是缺乏建筑技能,没有基本的建筑常识,不懂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规范及准则。这就必然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2.3 方法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例如,铝合金门窗安装中,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其最外面的5mm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使建筑工程的施动者树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意识。因为质量意识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的一项。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因此,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2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以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做任何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但是,当前形势下,法律法规的实施还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制定法规的部门并没有足够的权利管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因此,需要加强制定法规部门的权利,扩大他们的管理范围,尽快地制订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权威性法规。此外,还要严格执法,必须依法惩处那些质量事故责任者,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3.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水平

笔者认为,现今建筑工程质量监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方面。现今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着信息管理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的实施:①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领导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充当着非同小可的角色,他们做出的决定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监理公司的决策,因此在领导负责制的信息源方面,要加强实习质量终身责任制,即不因为领导职位的变动而不去追究事故出现后该领导的责任;②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立此类信息接收平台及互换信息模块,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目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政府、企业等各个方面找出原因,认真分析,不断进行改革和加以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篇8

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具备规范的外部环境。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外部环境来看,还存在不足,相关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资格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导致建筑市场中实际的企业素质不高。现在一些施工资质不够或没有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或者团队,因为没有资格独立承包工程项目,它们就会利用建筑市场管理漏洞,挂靠在一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而具有资质的企业为了获得“额外效益”,他们对此是非常欢迎的。这样的挂靠结果必然会导致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此种现象,相关政府执法部门要对其进行查处,也往往因为取证难,导致执行不力。

1.2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

建筑企业从事工程建设,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其履行社会公益的方式。建筑工程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法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按照法定的建设程序和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人员没有法定的从业资格,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等现象,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但是某些企业却将法律规定置于脑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些企业效益至上,对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1.3建筑工程施工中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时,企业既要制定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随机采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的建筑企业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建立预防机制,更无安全应急预案;不少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自我保护措施缺失;有的施工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不按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设置安全防护网;有的安全防护网的材质、抗冲击力、网目密度、阻燃性等不合格;有的防护网超过使用年限后还在使用,导致防护网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功能,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2.1抓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

当前,对建筑企业具有管理权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国家各级政府,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切实发挥政府监督与执法的职能作用。2.1.1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企业和人员市场准入和清出,实行市场准入清出与工程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形成各部门监管合力;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与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许可管理、施工许可证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动态监管、信用管理等各环节的联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统一、规范、公开、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对存在企业资质证书违规挂靠以及倒卖行为的建筑企业、单位或个人,政府主管部门要按规定给予严肃查处,责令其停止施工,吊销其企业资质证书,并予以经济处罚。2.1.2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系,加强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对于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肢解工程、违法转包、层层分包等违法行为,政府部门也要依法给予坚决的惩处。有的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建筑工程项目,他们往往会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获取建筑工程的中标,这样的中标价格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而企业在工程招标之后,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他们常常采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压缩工程合理工期、降低工程质量等手段进行施工,往往导致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发现中标价格不正常的,政府部门要履行其职责,进行严格的监管。

2.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2.2.1建筑企业要大力推行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2.2.2加强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监督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无论采取怎样先进的建筑技术都不能保证建筑质量。因此,自始至终都要把好建筑材料的进场关,未经检验及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产品不得用于工程。对于进场的原材料和产品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并做好防潮、防火、防冻等工作。对于已经变质的原材料严禁使用。2.2.3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动态管理制度。动态质量管理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旨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控制施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动态质量管理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每天巡视、检查有关施工情况,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与QC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制定对策,采取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动态质量管理活动贯彻到全员、全过程,广泛运用PDCA循环,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2.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2.3.1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因此要培训、优选施工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要抓好施工技术管理,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加强对工程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确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2.3.2制定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对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工程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编制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努力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经审批后加以实施。对采取特殊施工工艺的项目,尤其要高度关注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异的控制问题,预防群柱失稳问题;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等。2.3.3要实行安全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要把施工安全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内容,并与奖惩制度挂钩,形成有利于项目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采用竞赛、表彰、奖励等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工人都重视安全管理,遵守安全法规,从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篇9

到目前为止,越南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参考中国标准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经验,结合越南现行的建筑法规,以一般建筑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作为基础,采取以下步骤来评价越南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a)建立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清楚地规定各种评价方法,列举各种有关评价质量的准则。工程质量评价应按照工程建设特点,评价工程的各主要部位,列出主要质量指标,评价则按分值来表达结果。(b)评价体系建立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质量给予评分,并专门为这项工作设计1套评分方法。通过该体系的评分系统可以对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客观地比较各工程之间的质量。优质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92分。优良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85分。统计相关资料,作为以后分析相关内容的数据基础。(c)该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内容与意义:第一,评价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评价范围含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包括基础设施等,要求承包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施工。评价结果以百分法显示。该评价体系主张对工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每次检查结果,留作档案。检查后的所有不合格部分都将不被验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目的是要让承包商提高警惕,从头到尾要把工作做好,不可怠慢。第二,评价体系的运作。评价体系主张独立运作,客观地实现检查工作,不可与项目的其它部门拉拢关系,例如设计组、考察组、施工组、监督组、项目管理组等,以免影响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的专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有相当认识。评价单位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有合法身份才可以依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和取样抽检流程:在对工程各部分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先确定评价方法,诸如取样法、统计法等。取样法必须前后一致,根据设计图和施工进度,在该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阶段选取样本。所检查部分必须具有代表性。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内容开展,要保证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是完善、合理、公正的,并且符合评价流程。

篇10

1、钢筋质量检测内容

1.1 钢强度检测

测试钢的强度通常用于钢筋取样,然后将样品送到钢拉力测试实验室中,对钢的抗拉强度、钢筋伸长率和屈服强度等进行测定。因为钢筋采样对结构承载将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选择测试地点应为非承重或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现场取样也应考虑到该样品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应在钢筋混凝土的最小力作为一个取样点,并在取样后采取加强的措施。

1.2 弯曲试验

根据钢筋试件的直径大小选择好相应的弯心并按规定的方法安装固定好,再根据钢筋试件直径的大小调整好弯距并用扳手固紧;将试件放到试验位置、关好防护网罩,按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完后将试件取出检查其外观特征(按完好、微裂纹、裂纹、裂缝、断裂五种试验结果判定)并记录好试验结果。

1.3 断后伸长率检测

在测定伸长率时,首先要将钢筋试样拉断,然后将断裂的部分拼接起来,一定要确保断口连接的紧密性,最后选取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断后标距L。通常情况下,如果断裂处到标距的距离不低于原始标距的L1的1 /3时,则测量结果可作为参考依据,反之测量结果是无效的。倘若钢筋试样断后伸长率不低于标准值时,则断裂处不管处于何种位置,测量结果都视为有效。

2、钢筋检测要点

对于钢筋的检测要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进行,要求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针对不同材质的钢筋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不能混淆乱用。计算钢筋的强度应用钢筋公称面积来进行计算。在目前的钢筋材质中,往往出现钢筋的实际直径小于公称直径的情况,所以如果按照钢筋的实测面积来计算,钢筋有可能是合格的,按照钢筋的公称面积来计算就有可能是不合格的。如果这种测量结果的钢筋使用到工程中,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钢筋的弯曲试验应该按照产品的要求进行,不同等级、不同尺寸的钢筋有不同的要求,根据等级选择相应的弯曲压头。重量偏差检测的样品必须从5根不同的钢筋上面截取,长度应该逐支测量。

3、混凝土质量检测计划

对于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按照科学、有序、合理、有效的原则,结合具体施工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温度变化、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等实情实况,进行针对性和区别化具体定制,同时对于检测方法的选择和选取,也应该结合施工队伍本身的特点和施工建筑标准、施工工艺水平等进行提前的量身定制工作。一般来讲,混凝土检测计划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检测对象、检测区域、检测布置、检测顺序、质量标准、数据统计、结构配比、技术参数等,再者,训一划还要同时考虑到对检测人员的提前培训,以确保检测人员本身的技术过硬和水平符合标准,以避免因检测人员本身的失误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

4、混凝土质量检测内容

4.1 含水量检验

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含水量是混凝土材料形成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也是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重头戏之一。具体的来说,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加入水进行搅拌之后,很容易硬化,并能不断的提升其使用强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控制好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含水量,防止出现硬化问题。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能,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保证所从事的检测工作可以充分的保证其使用性能。

4.2 强度检验

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随养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混凝土实体强度的检测方法较多,大致有回弹法、射钉强度检测法、钻芯法、超声法等几种。这其中回弹法以其不破坏原有结构,操作简单及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广泛的应用于混凝土检测中,其检测的准确率较高,特别对于泵送混凝土其检测准确度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

(1)回弹法检测

回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回弹法在混凝土的质量检测过程中,一旦确定了使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就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对混凝土的要求值来选择回弹仪,前提是要保证选择的回弹仪有国家质量检测证书和生产许可证。回弹值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抗压强度都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回弹值越高,混凝土的强度越大,混凝土的质量越好;反之,回弹值越低,则混凝土的强度越差,那么混凝土的质量越差。因为回弹法只是对混凝土外层部分进行测定,对内部无法检测,如果仅仅依靠回弹法对其进行检测,一旦混凝土内部结构存在质量缺陷,则会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在混凝土质量检测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选择其他的方法加以配合、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百分百的实现检测结果的客观、精准和满意。

(2)射钉强度检测

在采取射钉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要特别注意对混凝土造成损伤,此外,还应注意防止表面和混凝土内部的强度有差别等方面因素。由于钢筋和硅表层的较大石子,导致射钉无法打入,从而影响检测的结果,所以通常由于诸多因素难以检测到混凝土真实强度,具体检测方法应当按照规范要求,通过回归曲线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满足取点合格,达到最好的检测效果。

(3)钻芯检测

钻芯检测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例如,存在怀疑的试块抗压强度测定结果、使用时间较长的建筑工程,以及混凝土自身质量、施工技术管理不当与养护不到位等情况都适合用钻芯检测方式来确定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建设要求。在钻芯取样时,应控制好取样位置,应尽量选择钻机放置与操作简便的位置,并且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以此来提高质量检测结果的代表性。

5、结语: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必要环节就是对钢筋与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不是很复杂,但是在检测的某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的任何小失误都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错误,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及安全。因此,检测技术必须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提高建筑工程中钢筋的质量,同时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美霞. 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及质量通病的防治[J]. 建设科技,2014,21:76-77.

篇1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提高施工质量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建筑业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现代建筑业及房地产市场中,如何才能生产出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存活与发展,是每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的严峻课题。质量管理概念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管理技术,其地位和作用将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得更加重要。美国质量控制协会将质量管理定义为:产品的质量满足特定用户要求的一切性能和总和。质量的标准是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日本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用经济的方法来生产适合买方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的生产手段体系。我国的质量管理定义为: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由此看来,质量管理不是单一的产品质量管理,而是广义的包括所有质量活动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职能。产品质量应从五个方面来衡量: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建筑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特殊产品,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波动因素(人员、机械、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的影响,工程的质量波动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过允许的偏差值范围就会产生不合格品,而建筑产品的质量是环环相扣的,某一环节不合格将最终影响建筑产品的整体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

1、复杂性。为满足各种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建筑工程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各地的气候、地区条件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如建筑物的开裂,可能是设计构造不良,或出现计算错误、地基沉降过大、出现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干缩过大、材料质量低劣、或施工质量较差、使用不当、周围环境变化等,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

2、严重性。发生过程质量问题往往会给单位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有的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的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有的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会使建筑物成为危房、甚至不能使用,最为严重的是使建筑物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所以,要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3、可变性。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多随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等变化而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大梁上出现裂缝,其数量、长度和宽度会随着周围环境对钢筋的腐蚀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的断裂,以致引起结构不满足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

1、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归根结底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科学技术是由人来创新的,制度也是通过人去制定和执行的,只有提高人员的素质,才能使新技术、新方法和政策法规得以应用和贯彻实施,才能进~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此,必须注重加强对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政策观念强,行业道德高尚,能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其次,还应加强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其不断在建筑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人员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有了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加上实施工程全程管理和加大工程质量监督与执法力度,就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制定一部健全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质量保证体系是为适应外部质量保证要求,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它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任命企业质量保证总工程师:②任命项目质量保证工程师;③选定质量保证模式:④质量体系要素分解和质量职能展开;⑤编制质量保证体系文件;⑥建立项目质量保证机构;⑦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或完善。

(2)质量保证组织方案的确定。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机构及其管理系统,选择如下设置方案:①质量保证工程师;②质量检查员。在质量保证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设质量检查站,派驻质量检查员,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和检查;③试验管理员。设置专职试验管理员,负责原材料和成品的试验工作;④计量管理员。建立计量组,设专职计量管理员。

(3)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篇12

一.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现状

1.建筑工程设计质量不高

当前,很多工程设计质量不够重视,存在工程设计文件不齐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和图纸不吻合、部分工程的抗震概念设计考虑不周、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不尽合理、构件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等现象。例如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存在通病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施工管理混乱。如:施工现场成品和半成品乱堆乱放、随意损坏,严重的影响整体工程质量。例如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后不经拨正就进行灌缝,所用混凝土的碎石粒度不加控制,造成天棚和地面开裂等。

3.建筑工程质量粗糙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工程质量主要存在屋面漏水、厨房、窗户和外墙渗水、抹灰脱落、外观粗糙马虎、表面横不平、竖不直、凹凸不平、线条弯曲、框洞不周正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1.施工企业的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近些年开发企业发展迅猛,难免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质量、法律意识淡薄,经营思想不端正,放松管理,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经过调查就发现了有的房屋因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导致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2.施工单位资质差

有些施工单位无论是技术、管理、设备,人员等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难以创造出高质量的房屋。一些设计、施工单位经营思想不正,利用自己的牌号大量转包开发项目,有的项目甚至是多次转包分包或者肢解得七零八落。同时,有的施工单位人员波动大,队伍稳定性差、有的以包代管、有的以包拒管,导致技术力量和工程质量都滑坡。

3. 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

几乎每一宗质量事故均可找到技术、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具体原因,然而引起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存在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挂靠高级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等。另外存在有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部分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生不廉洁行为。如:一些地方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收受开发商或施工单位的好处以后,循私舞弊,乱开口子乱送人情,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地方的劣质工程或危房居然被评定为优良工程或合格工程,这些行为助长了质量下滑的趋势。

4.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

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建筑市场带来了混乱。个别商家为谋取利润,经销伪劣产品,提供假出厂合格证,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次充好,如: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等。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用在基础上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加强相关部门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力度

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规划、建管、造价、招投标、建筑执法、房产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服务,形成“综合治理”态势。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

2.加强建筑工程企业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需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和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树立创优意识和为用户着想的思想,严格管理,精心施工,坚决消除工程质量通病。杜绝无资质施工队和低资质施工企业与较高资质施工企业之间乱挂乱靠的现象。要切实推行工程总承包制,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杜绝包而不管和管而不力、管而不严的现象。

3.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实行质监工程师制度,对监督工程师的资格条件要严格要求。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通过考试、考核,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技术注册资格,方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建立监督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质量监督队伍,使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判断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上级质监机构要定期对下级质监机构、质监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要进行整改,有关人员要调离岗位或降级、降职。就技术装备而言,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以数据说话。

篇13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及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等,即决策、组织、管理、技术等能力大小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计划、财务、质量、试验、机械等主要管理人员的个人经历及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2)材料因素。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等,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即建筑材料质量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很重要的影响。(3)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等,是进行施工生产的手段,工程机械的质量与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机械设备。(4)方法因素。方法因素主要包含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施工方法是否合理,工艺是否先进,操作是否得当,都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在对工程实际进行研究和分析,再次基础上选择能解决施工难题,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且保证工程质量的方法。(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影响工程程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一时社会环境,如建筑市场规范程度、政府工程质量监督和行业监督成熟度等;二是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三是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四是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构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体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建筑市场的复杂性日趋凸显,我国的《建筑法》在建筑实践中的适应性不强、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弱点逐步显露出来。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2)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第一,施工人员的控制。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受过正规教育,必须持有通过严格考核后获取的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建筑企业必须有着一套完整的项目经理任用制度,慎重地挑选项目经理,明确项目经理职责,使其能有效明晰工程目标和责任。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同时,加大施工操作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力度,特别要在施工队伍中宣传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提高其质量意识。第二,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合同所规定的材料品级标准对材料进行审核,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二是材料进场应索取材料的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检验单;三是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采集样品,并按规定送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侧,发现不合格的材料要立即予以处理,并重新采购。(3)机械设备的控制。首先,设备购置过程中必须按设计的选型购置设备;其次,从对设备各项指标的检查验收到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再次,机械设备的选择应遵循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最后,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4)施工方法的控制。首先,建立健全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及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自始至终地都纳入质量管理范围;及时检查与分析资料。其次,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再次,无论是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或图纸修改,都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组织有关方面研究,确认其必要性后,由监理工程师变更指令方能生效予以实施。(5)施工环境的控制。环境监控是指工程技术环境的监控及现场管理环境的监控,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又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减少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合理布置,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实现文明施工,从而达到环境的监控,以保工程质量第一。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