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作者简介】李俊刚(1980-),男,陕西成阳人,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1级在读硕士;郭苹(1983-),女,山东禹城人,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1978年和1983年Hochschild分别提出情绪商品化和情绪劳动的概念,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情绪劳动”这一研究领域。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揭示了以人为劳动对象的工作中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区别于以物为对象的劳动,比如操作机器的生产劳动)。个体工作中的情绪需要管理,为了为组织或者某些固定团体取得预期的利益,个体必须保持颜面的亲和度和适当的肢体语言,从而为别人(通常是服务对象)营造愉悦、安全的氛围。可以看出,这样的情绪劳动是和体力劳动、智力劳动一样的,可以为本团体获得收益,同时也需要耗费个体的精力。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这就指明了,该职业需要付出情绪劳动。目前仅有的关于教师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同时也有一些以高校教师和辅导员为被试的研究。但是关于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却屈指可数。大陆地区仅有的一些研究无论从研究工具上,还是在研究讨论上,都采用企业或者服务行业的研究模式和理论建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归根结底,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关于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的特点没有厘清,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构成没有框架的建构,本文拟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特点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结构进行理论建构,以期促使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相关研究顺利展开。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特点
江文慈在中国台湾地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师情绪劳动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将教师的情绪劳动作为教师成长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意义,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工作者情绪劳动的规则进行了分析,这些成果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建设性启示。各级各类教师的情绪劳动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爱的付出”。江文慈(2001)指出“服务业中的情绪劳动多为了金钱交易的商业考量,然而教师情绪心力的付出,多是为了教导学生、感化学生的。”
Hargreaves(1998)认为,“爱的劳动”是教学活动的基调,与其他处理他人负向情绪的工作相区别,教学中体现的情绪劳动是正向的,应以积极情绪的传递为根本出发点。郑石岩(1994)指出,教育工作需要一种无条件的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原点与归宿。“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孔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为人师表的根本就在于爱学生,就意味着为他们操劳;忠于教育事业,就应无怨无悔地教育学生。可见,教师职业需要爱的付出,也就自然充满了情绪劳动。
Hochschild在进行情绪劳动职业类型的研究时,认为“幼儿看护人员”属于高情绪劳动职业,这是已有文献中最早的关于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论述。不过这种阐述过于表面化,只停留在现象研究层面。虽然Hochschild的研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方向。比如,为什么“幼儿看护人员”是高情绪劳动职业?这体现了幼儿教师与其他类型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情绪劳动特点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
(一)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直接对象――幼儿,最具特殊性
幼儿教师直接面对的教育对象是3岁~6岁学龄前儿童,他们这时候在面对情绪交流时,往往都是以情绪应付情绪。比如当成人微笑时,他们也笑了;当成人悲伤时,他们会产生怜悯,也随着哭泣;当成人愤怒时,他们便出现退缩、沉默,凡此种种现象显示出幼儿教师情绪表现对幼儿的影响极大,也就决定了在面对他们的教育对象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就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间接对象――家长,最具复杂性
教师的情绪不仅仅产生于教师的内心,在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中也存在情绪。但是幼儿教师在人际互动和人际关系中,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这也是由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人际沟通可能是最复杂的情绪劳动。因为幼儿家长是一个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成长背景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复杂的人群。幼儿教师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人群,他们不知道自己下一个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家长,如果孩子不出事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一旦幼儿出了安全等方面的事故,家长的表现就很难预料了。因此,幼儿教师每天都可能需要和这样的家长进行沟通,需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产生者的性别――女性,最是情绪化
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最大的不同可能来自于性别方面。幼儿教师中最普遍的是女性,这也是在研究中需要关注和着重考虑的。因为女性的情绪丰富,通常女性在生活中比男性更加细心,她们更注意细节,这种普遍的性格特点也造就了女性在情感方面敏感的特点。女性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发生情感的波动,极端的例子就是林黛玉类型的,因此她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完成当前的工作。
有研究指出,教师职业是情绪上极易耗损的职业。Hargreaves(2000)指出对情绪的要求,人们在工作场所中能善用情绪,除了个人本身的情绪能力外,还依赖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对情绪的要求;二是所在组织中员工之间如何互动,以帮助或隐藏情绪的表达和理解。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的运用,可能为幼儿提供宽松、舒适的良好心理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也可能抑制其心理、行为的发展。其情绪的运用可能会创设适宜的情绪距离,使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密切互动,相互关怀;也可能造成时空和心理上的疏离,影响沟通。
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模型的初步建构
(一)情绪劳动结构研究现状
最初对情绪劳动结构的研究是将其分为情绪失调和情绪努力,前者包含了表层伪装的概念,后者则包含了深层伪装的概念。Ashforth和Humphrey(1993)指出,除了伪装以外,真实的表达需要耗费精力,也是一种情绪劳动。Diefendorff等(2005)编制了包括表层伪装、深层伪装和真实情感表达三个维度的量表。Schaubroeck与Jones(2000)则提出一般情绪劳动的要求都是表达正性情绪、克制负性情绪。
Morris与Feldman(1996)引用情绪交互作用模式,将情绪劳动区分四个维度。1.情绪表现的频率;2.对展示规则留心程度;3.情绪表现的多样性;4.情绪失调。不过这仅仅是理论推导,缺乏实证的支持。Brotheridge与Lee(2003)经过因素分析得到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涵盖情绪失调与表层伪装,第二个维度包含强度、多样性、及持续度,第三个维度是深层伪装,第四个维度是情绪表达的频率。
Hochschild及其引发的研究更强调情绪劳动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历程,包含了表层伪装与深层伪装。而Morris与Feldman的理论及其引发的研究则更强调工作中情绪劳动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分为人际工作要求(情绪表达的频率、持续度、多样性、强度)与情绪控制(两类情绪规则:表达正向情绪与隐藏负向情绪)两类。Brotheridge与Grandey(2002)据此将所有的情绪劳动研究分成员工聚焦的情绪劳动(employee-focused emotional labor)和工作聚焦的情绪劳动(iob-focused emotional labor)两大类。
(二)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结构的建构
对于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对于家长的情绪表现,也不在于对幼儿园领导的情绪表现,而在于对工作、对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对自己的一种情绪监控和管理,是目前所有情绪劳动理论或实践研究的盲点。尹弘彪(2011)曾撰文指出了一个相关概念――“自我表演”,情绪劳动时教师运用情绪的自我表演。其实表演的比喻不太贴切,因为舞台上再有表现力的演员表演完之后就能恢复平静,而幼儿教师在进行过情绪劳动之后,这种情绪影响可能会持续,对自己产生一定影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以后的相同情境下的情绪劳动表现。因此在考虑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结构模型时,应考虑这个因素。
借鉴以往情绪研究成果,并结合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建构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模式图如下:
情绪表达模式:是幼儿园对于教师的情绪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应表现出的情绪表达模式。
情绪状态包括两种情况:情绪一致、情绪差异。情绪一致就是幼儿教师的情绪与当前的事件相匹配;情绪差异就是幼儿教师的情绪与当前事件不匹配,甚至相背离。二者都属于情绪表达模式,情绪一致导致自然伪装,情绪差异导致深层伪装和表层伪装。
情绪调节包括三种情况:自然伪装、深层伪装、表层伪装。按照Ashforth和Humphrey的理论,自然伪装是一种真实情绪支配下的情绪调节形式;表层伪装是当感受到的情绪和表现规则不一致时,使情绪支配下的行为按照当前的规则体现出来,而自己内部的情绪体验没有改变;深层伪装就是当面对情绪和表现规则不一致时,个体外在行为和内部感受同时有了改变的行为。
情绪表达行为包括两种:正向情绪表达、情绪偏离行为。无论是自然伪装、表层伪装还是深层伪装,虽然付出了情绪劳动,但最终都能达到正向的情绪表达,还有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的情绪偏离行为是当面临情绪与现实存在差异,而幼儿教师没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将内部的情绪直接表达出来,就出现了情绪失调和情绪偏离,影响工作效果。
情绪劳动后果包括三种情况:情绪协调、情绪失调、情绪偏离。情绪协调是指个体内在情感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规则一致。情绪失调会使个体的情绪功能受到损害,甚至产生障碍。情绪失调在情绪劳动中内在情感与情绪规则间的冲突最大,所付出的心力也最大,长此以往必然有不良后果。情绪偏离是指工作者的内在情感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规则不一致而仅表现出个人的真实情绪。而这些行为后果都会潜在地影响幼儿教师今后的情绪表达模式。
四、今后研究重点与前景展望
(一)今后研究重点
1.整合情绪劳动的概念,促进该领域更好发展
目前关于情绪劳动的概念仍旧五花八门,有研究从职业要求本身进行界定,有研究从情绪劳动的心理加工性进行界定,还有研究从行为方面进行定义。每种定义都能揭示情绪劳动的某个方面,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将这些概念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最能完整展现隋绪劳动的概念。可能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概念会走向融合的。情绪劳动的概念认识问题直接决定了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的情绪劳动的研究,当然也包括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
2.发展适合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测量工具
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中小学、高校工作者的情绪劳动特点和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决定了在测量幼儿教师情绪劳动时,需要专门的测量工具,但是这个工具还没有研发出来。
篇2
在上几个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少,而且社会变迁也少,大多数的家庭生活稳定,家庭关系和睦,老年问题尚未成为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深刻变化,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如失去了配偶,结了婚的子女离开家庭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子女照顾老人,其目的是为谋取老人的遗产;或虐待老人,使其无法生存。这样,就使老人价值观降低、孤独、无人照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近年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研究。例如兴起的科学有老年学,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等等。作为与老年人健康问题接触机会颇多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而心理因素能直接地反映到心理行为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因此,大家都多些关心老年人,为使其能够在祥和的气氛中生活,展开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对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行为(简称适应行为)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行为作粗略分析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以期作抛砖引玉之用。
篇3
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的通知》(〔2000〕9号)精神,自2000年6月起,本市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收支两条线管理。现就有关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额缴拨的实施范围和改革内容
(一)实施范围。
凡按规定参加了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原行业统筹单位除外)。
(二)改革内容。
1.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的单位,基金结算方式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即缴费单位将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上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缴费单位应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全额支付离退休人员。
2.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财政部、劳动保障部新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把现行的差额缴拨、全额记帐转变为全额缴拨、全额记帐,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相应做好新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3.按照新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和支出户,财政部门设立市区(县)两级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进行监督管理。
二、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取消对困难企业自筹部分养老金不足予以借支的政策,企业必须在开户行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用于支付基本养老金并专款专用,禁止任何单位挤占、挪用。
(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缴费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离退休人员数据库数据拨付基本养老金。
(三)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财政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基金收、支运行,以保证基金按时足额收缴、拨付。
三、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后,养老保险基金征缴面临巨大困难,应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
(一)区、县政府要建立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检查,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二)全市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扩面征缴作为首要任务。组织专门工作组,开展全市范围的扩面征缴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特别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执法力度。对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进行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三)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欠缴企业名单,便于社会进行监督。
(四)开立社会保险费预留户。按照为困难的国有企业开立工资预留户的方式,财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银行要积极研究,为困难企业在银行开立社会保险费预留户,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足额收缴。
四、做好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改变了多年来的养老保险基金差额结算方式,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准备,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好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核对和帐目清理工作。同时要做好培训工作,特别要对企业讲清政策和操作办法,明确职责,为全面实施创造条件。
篇4
广东省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长蔡练:“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是学校和美特色教育目标之一。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是“诗意校园”的重要内容。学校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把劳动教育的内涵从体力劳动拓展到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之中。例如:学校开设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系列特色课程,旨在通过自制果酒、插花与花语、茶艺等方面生活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爱劳动、会生活、懂情趣的美好情操。学校重视建立班级劳动考核制度。本学期,组织开展“课前一扫”活动,各班级在上课前,完成本班在校内公共区的包干劳动,全员参与到校园卫生保洁中。检查劳动态度和效果,每周班级常规评比,将卫生包干劳动常规化、制度化。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校长卢大锋:根据实践性原则,学校构建了课堂教学、家校结合、定向培养等劳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感知――实践――导行,即通过教师对劳动技能的介绍,初步感知所学劳动技能的内容;通过教师小步子多循环的实验演示,明确每个环节的要点;通过教师的亲自指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相应的劳动技能;通过教师创设与所学劳动技能相关的活动,验证学习效果。家校结合模式: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相结合,各项教育内容均可利用此模式进行。比如学校在劳动课中学习做简单饭菜,课后就可以利用家庭这一延伸的课堂,进行实践性操作。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做好有效沟通,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定向培养模式:主要用于毕业班级。每年学校对毕业生都尽可能提供就业帮助,学校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一旦确定,学校就依据用工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使学生很快地适应工作。
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
主持人提示:作为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劳动技术教育,要想深入开展,必须触动内心世界,成为孩子自己的需要,关键是要激发孩子的自我教育。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校长毛展煜:劳动教育要和坚韧品质、合作能力的形成相结合。劳动实践本身就是艰苦的,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某些艰难困苦和曲折磨难,非常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劳动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们自觉主动地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战胜困难,逐步养成坚决果断、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同时,劳动教育还要和服务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孩子虽小,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责任孝敬长辈,有义务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培养孩子们自觉为学校服务、为社区服务的精神,承担包干区保洁,为社区做义工等。同时,在劳动习惯养成中,培养他们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责任心。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动手能力,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它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强化了班级的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这对于实现中国劳动教学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每一次活动,学生的热情特别高,从原来不爱劳动,怕苦怕脏怕累,到如今能翻地、种植、管理,无不体现着学生劳动能力的质的飞跃。因此,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劳动教育摆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位置上来;要加强劳动教育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质量较高、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课教师队伍;要争取各级政府专项经费的支持,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开课;还要狠抓考核评估手段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劳教考核评估手段,考核学生动手能力,最基础最通用的技能等方面。
广东省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长蔡练:我校的劳动教育,不拘泥于传统的说教,以特色主题活动、特色课程设置等渠道进行,充分创设体验情境,教育方式生动有趣,说服力强。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品尝劳动的成果,逐步养成热爱生活、感悟道德、热爱劳动、知行合一的好品格。学校秉着“行胜于言”的精神,坚持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活动与每年的“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按时开展,使之常规化。把劳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进行,固定课时、场所,开发校本教材,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学校在“行胜于言”的探索与实践中,使劳动教育常规化、制度化、课程化和生活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日益成熟。
劳动教育不能止于校内
主持人提示:劳动是一堂大课,它的教室是全社会。要真正体现劳动的意义,还须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社会之中去历练、感受。
篇5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本学期学校开设了一块开心农场,各班有一块种植地,开展劳动竞赛。
二、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学生的纸工作品有二幅被选为大运会纪念作品。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如每天包干区清洁和保洁进行被评比。
(3) 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篇6
目前生活在农村人,但大多数人是不愿意重视农业劳动,而是喜欢外岀打工,同时独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更是将孩子视若掌上明珠,百般呵护,所以在这两种环境影响下,促使生活在农村学生易产生两种现象:一是他们本有的争着参加劳动和总想动手的强烈劳动愿望受到制约,这方面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从小很少动手,促使依赖性増强,家里所有做事都是要大人帮着做,家长成了孩子们的代劳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愈来愈差,进而造成不爱劳动、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比比皆是。
三是面对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态度不端正,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劳动的成果不珍惜的现象。学校通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劳动实践活动,才能促使学生传变不爱劳动、厌恶劳动、轻视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现状。
1.利用综合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蔬菜作用、生长过程、种植方法,引发学生对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组织学生在班级小农地学会一些蔬菜种植方法,安排学生学会管理蔬菜一些技能。
2.我们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家里蔬菜地继续种植一些常见蔬菜,培养学生种植蔬菜的兴趣,同时学会一些种植、管理方法。
3.邀请部分有种植经验的家长到学校参与劳动种植,家校联系劳动实践。学校不定期地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不仅向家长传达关于劳动的教育理念,还呼吁家长配合学校监督学生的劳动过程,并进行拍照记录。同时学校还要求班主任每周对班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并开展班级劳动评比,让“劳动"二字深入人心。
二、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三、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照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四、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1.学生参与本次种植实践活动非常积极,很多学生都强烈要求参加活动。活动后很多学生提岀了他们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到植物种植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平时吃着水果和蔬菜并没有任何感觉,但通过这次的栽培,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也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有学生谈到通过这次栽培活动増加了我的责任心,也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等。
2.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釆取的策略是: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他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帯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篇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教育孩子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学校,重视孩子独立性教育,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鼓励他们劳动,认识劳动价值,学会帮大人做些家务事。瑞士也有一句教育名言:“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瑞士有不少父母把自己十六七岁的女儿,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户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高中。
国外教育孩子的理念,是我们教育所要弥补的。受此启发,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重视家庭教育。双休日和寒暑假,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带领孩子进工厂、下田地,学习工农伯伯勤劳、俭朴、勇敢、顽强的品质。我每年寒假或暑假都要带孩子回农村的老家,向他农民爷爷、农民伯伯学种田,砍柴除草。虽然他脸皮晒黑了,难看了,但培养了他的承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对孩子,父母该放手时须放手。放手就是让孩子有独立面对世事人情的机会,能够在风雨砥砺中成长,而这正是一种比溺爱更为深沉的爱。
加强学校的劳动(劳技)教育。当今学校虽不提倡上世纪70年代的“半工半读”教育,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劳动(劳技)教育。劳动(劳技)教育能以劳积善,以劳促智,以劳健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更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实践性,真正抓好劳动教育,就要让劳动教育从理论回归到实践。从国家宏观角度看,应该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家法定课程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增加“尊重劳动、歌颂劳动、劳动光荣”等内容在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教材中的分量,并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推进。
篇8
在实施“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轨的当今,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通过各个学科的协调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今后教学的方向。劳动课以它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的独特优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劳动学科的自身特点,劳动学科能更好的体现出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出发,构建起“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主线,以训练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体力劳动对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智力、审美的情感”由此看出劳动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以提高素质为目标
劳动教育是教育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偏废的一个方面。目前,学生中有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宠爱条件优越,几乎没有劳动知识和能力,更缺乏劳动实践。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热爱劳动。所以,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方面是利用劳动课要劳动的特点,通过学生动脑、动手、付出体力、创造成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劳动实践中发展智力,陶冶情感,磨练意志。简而言之,要寓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于劳动教学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开设好劳动学科将推动学校劳动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由此可见,上好劳动课,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将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劳动课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立足于素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为途径
为了达到设计劳动课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对课堂结构做了如下的构想与尝试。
2.1 激情导入,引入新课。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又轻松地学习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因人因时因课而异,常见的有展示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组织相关活动等方法,精心架设“兴趣”的桥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因此,抓住两条线,即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重点在教学准备、原则、内容、方法及模式方面提出标准蓝图。如用展示直观教具的方法,在新课讲授之前把本节课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学生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欲望,从而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
2.2 讲解示范,传授新知。劳动课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体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践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所以新知识的学习安排应该是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了解了劳动的步骤和方法,但每步具体该怎样去做,还需要教师给做出样子。教师的示范操作一要具备规范性,即准确无误;二要具备可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如讲《西裤的缝制方法》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看到科学标准的操作过程,我在课前认真练习多次,制成录像带并配有解说词,课堂上放出后,每步做什么,怎样做的,图文并茂,学生边听边看,效果非常好。
2.3 实际操作,掌握要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实际操作要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特别是重点部分更应多强调,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要领。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实际操作,掌握要领的舞台。
四、以社会实践为目的
中学劳动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离开了社会实践,即使教师讲得再透彻,学生听得再明白,不进行社会实践,要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是一句空话。为此,中学劳动课必须以学生的社会实践为目的。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篇9
为了落实全员育人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发现并呵护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一、劳动主题:
课程主题:设计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旧物。每一件旧物,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件旧物里,都驻着一个老灵魂。它或许承载过你往昔的记忆,或许刻录着你经历过的风雨……但当我们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不断向前,大多数人并不能够定期的、合理妥当的处理自己生活中的旧物,更多的是将之堆放,然后渐渐把它遗落在身后。如此,不仅挤占了我们学校、宿舍里有限的生活空间,还浪费了这些旧物的剩余价值,造成了不同程度上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对我们过往的一种亵渎。
所以借对旧物的改造,让我们在提高物品利用效率的同时,重温旧物所承载着的记忆与感动,表达出对自己的希冀,也让生活变得更有味道。
二、劳动内容
根据学校的劳动课安排,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本次劳动课内容的安排如下:
1.变废为宝:将校园内或宿舍内废弃的东西经过创新设计;
2.旧物改造:将闲置的东西进行改造设计,令其重新发挥作用;
3.改良设计:对现有的使用体验不好的产品,进行改良设计,符合用户需求;
三、劳动范围及参与对象
工业设计专业XXXX级学生
三、劳动课时
1周
四、劳动要求
1.指导老师清点上劳动课人数,认真记考勤。
篇10
劳动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情感,学会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完成。实践性是劳动课的一项基本原则,实践为主是劳动课教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学生主体”教学思想的体现。劳动课教学实践证明,只讲不做,哪怕讲得再精彩效果也会不佳。会说不一定会做,一动手问题就暴露。劳技课以“实践课”为主要模式,有利于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有利于劳动技能转化为劳动习惯。每次劳动前讲明本次劳动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参加劳动的兴趣和自觉性。通过劳动实践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使学生热爱劳动,为养成劳动习惯奠定思想基础。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培养坚持劳动的意志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劳动实践,学会劳动技能,感受劳动成功的愉悦。在劳动评议中表扬认真劳动、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劳动的学生,不断调动他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二、劳动教育阵地从单一的课内教育变为课内与课外、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同心协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学生养成一定的劳动习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同心协力、相互配合,改变只在教室里进行劳动教育的做法,努力使课内劳动教育向三个方面延伸,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教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劳动知识、技能运用于课外生活中。如中年级学习“打扫卫生”一课后,要求学生会洒水、扫地、抹桌子、擦玻璃、倒垃圾,除承担本班教室内部的卫生外,还要承担班级卫生责任区的清洁卫生,实行轮流值日,坚持一日两小扫,一月一大扫,养成讲卫生的劳动习惯。还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给校园里的树木花草浇水、除杂草、松土,组织课外劳动项目兴趣小组,如编织、刺绣、烹饪、种植、饲养、小木工、缝纫、科技制作和科学小实验等。二是学校与家庭结合,学生的自理生活劳动大都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家长在培养学生自理生活能力和自我服务劳动习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求家长阅读孩子的劳动课本,成为孩子校外劳动实践的指导教师,督促孩子自觉参加家务劳动,达到家务劳动“十会”要求。为使家、校一致、相互配合,可建立“劳动教育联系卡”,请家长逐周评定孩子家务劳动情况,使家、校情况相互反馈,指导和监督形成合力。三是学校与社会结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工厂企业,带领学生给农民采茶、捡茶梗,参加校办工厂劳动。开展“红领巾一条街”、“楼道小队”活动,为军烈属和五保户送温暖活动,等等。在这些劳动和活动中,学生加深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培养劳动习惯的目标要求要从笼统的单一要求变为有计划的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既是学习的一般规律,又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必由之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短期到长期、由简单而复杂的渐进过程。那种全校“一刀切”的统一要求,全校“一锅煮”的同一内容,是不可能达到良好效果的。小学劳动课本把大纲规定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简单的生产劳动等有计划地分别编进三年级以上的各册课本中,把课中的同类内容按照年级由低到高的顺序综合排列,就构成了现在比较完整的小学中高年级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系列。按照劳动课大纲和教材编排序列,循序渐进地进行劳育和习惯培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学生力能所及、乐于接受,技能容易学会,习惯易于养成。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教好一册册课本,而不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就等于隔断了构成小学生良好习惯生长的链条。如果不注意使教学内容往课外、校外延伸和巩固,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就会因断断续续而难以养成。因此,劳技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系统地整体把握劳动课教学大纲,驾驭劳动课教材,按照大纲和教材训练序列进行教育教学,使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培养劳动习惯要因人而异,讲求实效,提出养成目标宁低勿高,安排训练内容宁易勿难,提出习惯要求宁少勿多,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培养,实现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目标。
篇11
如在教学“泥团捏塑造型”时,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的导入情境是向学生展示一组由往届学生捏塑的各类小动物造型,作品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学生瞪大了眼睛,感到万分惊讶,议论纷纷:“真像!”“真好看!”“谁做的?”“怎么做出来的?”一连串的赞叹和问题冒了出来。笔者立即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进行激发:“只要注意捏塑的步骤和技巧,我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好。”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在接下来的捏塑过程中,笔者边指导边鼓励,学生则认真仔细,捏塑的作品非常成功。
2 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和智力特点,挖掘教材本身的创造性因素。笔者在平常的教学中非常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有趣的线体造型”实践课,教材的要求是提供相同的材料,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作品。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模仿老师,完成的作品往往雷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次,笔者依据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尝试改变教学实践,事先准备多种造型,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各种造型的愉悦,引导学生产生遐想,同时又激励每个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进行造型设计,在造型结构、作品意境等方面进行自主创造。结果学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异、造型独特的作品。
3 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习和创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激励、探索、创新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掌握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强化协作精神,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例如在“柳条编织”的教学中,按照“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制作步骤及要求,然后学生按要求操作。笔者改变这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设计造型,再动手付诸实践。如此一来,创新意愿异常强烈,不同的制作方案异彩纷呈,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的释放。
4 在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美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科学地与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联系或跨学科的体系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把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渗透引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5 走出课堂,发挥学生的技术实用性
篇12
一、实习劳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实习劳动对于高职护理学教育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对接的平台。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学生要有足够的能力对病患的日常生活护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做出反应,为病人的康复提供必要的服务,为医生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在临床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于护理人员的实际需要,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能力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一)实习劳动是理论知识教育与工作岗位结合的重要环节。教育理论所提出的中心问题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深刻地反映出高职教育的本质规律。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有担当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对于高职护理学教育而言,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人的康复质量,对于社会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是向新一代人才传授理论知识和经验能力的过程,若仅有理论依据而轻视实践,则培养出的人才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学生虽然有着满腹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将其与工作实际进行结合,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劳动是实现学生理论与知识结合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从学校迈进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对自身在护理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或认识的误区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合格护理工作人员。(二)实习劳动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以实践为主,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受到丰厚的待遇,往往养成了怕苦怕累的习惯,劳动观念不强,而护理行业又是劳动强度相当大的一个行业,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强化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帮助学生面对社会的挑战。(三)实习劳动可以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开始逐渐提高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积极奉献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要求,而通过实习劳动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社会劳动中感受到奉献社会所带来的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心,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新时代青年。(四)实习劳动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医院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往往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历和临床护理经验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积累工作经验的主要机会和来源也就在实习劳动这一环节。因此,在劳动实际中积累经验,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更加快速的适应护理工作的岗位,提高就业率。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劳动价值弱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现阶段,大学生大多数出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对孩子优厚的待遇和功利主义心理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大学生的劳动观念不强,不愿意吃苦,从主观上不愿意参与到劳动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不强。(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模式单一。大多数职业学院将专业技能的教育列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劳动本身的教育,缺乏利用劳动对学生人格进行培养和刻画的意识,忽略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仅仅采用传统的说教教育,不能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过程中,无法锻炼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更有甚者采用粗暴强制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不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方式。
三、在实习劳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实习劳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劳动和就业素质,就需要在实际劳动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学生不怕吃苦,谨守初心的作风,并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临床护理行业。通过实习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护理工作对于病患康复的重要性,加强对本专业的理解,从思想上做到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珍惜学习的时光,为正式迈向工作岗位,服务社会,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将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纳入对学生的综合测评体系,但对学生毕业所需要的实践学分要求并不是很高,许多学生在第一个学年就可以轻松完成毕业所需要的社会实践劳动学分,无法满足新课标背景对学生实践劳动时间的要求。学校应积极向社会各界寻找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劳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劳动,并利用好志愿汇等网络APP对学生的实践劳动进行管理和登记。例如,在当地的图书馆做志愿图书管理员、为当地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给当地福利机构捐献物品等等。在实习劳动过程中,要精选适合的单位开展合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获取最新的学生实践情况和数据,了解学生的劳动情况,并设计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对积极参与社会劳动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督促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二)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岗位的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对毕业生的劳动能力、职业道德、诚信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重点就放到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校要加大力度开展劳动道德专题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对于护理工作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医护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并且承担有一定的风险。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疏漏,极易引起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上述几点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自我表达等能力,提高其专业技术,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其所从事的岗位。学校可以组织实习生定期下基层、进社区开展劳动或者义务活动,也可以邀请医院中优秀护士实行劳动交流并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三)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社会劳动期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工作,能为内心带来极强的震撼,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晚上可以在学生总结工作经验之余,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情绪,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与娱乐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正式进入企业后可以尽快融入集体中,建立感情,更好的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细致的护理服务。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劳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要提高对学生实习劳动环节的重视,在实践中完善实习劳动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出实习劳动的育人作用,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思想、有担当的医疗护理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徐嘉玲.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护理学生实习阶段劳动教育的途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9:62~63
[2]刘素芹.江苏省卫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南大学,2014
[3]储珍珍.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9:287~288
[4]张娜.民办高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以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9,23:121~122
[5]高洪贵,张永杰.服务型乡镇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范研究[J].三晋基层治理,2020,7
[6]梁佩佩,沈宝国.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分析和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
[7]胡莹瑾,吕丽,胡月阳,狄娜,李艳,李辉.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
篇13
Ma Yinye
【Abstract】We should improve our children’s consciousness of work, make them develop excellent habit of work and the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rough knowing about, observing and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work.
【Keywords】Quality educationHabit of workConsciousness of work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大量具有创新人才的时代。我们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在幼儿园里,老师安排劳动活动少,使得幼儿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对此颇有体会。通过实践,我总结到:为什么每年新入园的幼儿是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在生活能力方面却是越来越降低。这就是,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致于到了幼儿园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们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幼儿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幼儿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在自然角落放上劳动时用的工组、材料等等。这样,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幼儿脑海里的劳动意识。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幼儿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幼儿了解周边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2.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这一点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我们在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兴趣。首先,积极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通过“美食城”、“娃娃家”、“小小修理铺”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劳动能力,如种植园地栽青菜、浇水等有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幼儿参与活动,幼儿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并把幼儿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幼儿带回家。这样幼儿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