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统计学知识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统计学知识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统计学知识点

篇1

2.教师缺乏对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手段,缺乏科学评价学生网上学习过程的工具,通常网络远程教学平台用点击率和在线时间来统计学生上网学习情况。从实践效果看,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网上学习的真实状态 许多学生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上网学习时间,打开指定的网页后并没有去浏览内容,而是利用某些点击软件保持在线,以便累积在线时间完成指标。这样的点击率和上网浏览时间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3.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网上教学的监控手段,无法掌握教师和学生在网上的教学活动情况,也就无法评价教师网上教学的质量和工作量,无法评价学生网上的学习效果。

4.学生不能及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情况,缺乏网上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对于学生网上学习的导学缺乏针对性,缺少使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快速选择学习资料的手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远程自主学习辅导系统”,该系统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以组成知识体系的最基本单元――知识点为基础,构建学习环境,监控学习环境和评价环境。

二、基于知识点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考虑

1.知识点是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科课程进行分解后的原子单元

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是由知识点的集合与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集合所组成的。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可以分解为对知识点以及知识点逻辑关系的掌握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远程教学平台还不能够充分地表示知识体系的这两个方面,为了充分、完整、动态地表示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我们使用了目前较为成熟的知识体系表示方法和技术,即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工具,建立知识点库和知识点关系库。这样既达到了充分和完整表达知识点的目的,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动态表示知识的要求;使得系统可以根据知识本身的发展,在保留原有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知识库中的知识内容以及所需的教学资源。

知识点关系库用于描述学科课程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课程教材的章节归类,一种是知识点之间本身存在的跨章节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正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导学辅导的基础。这两种关系在数据库中都必须明确加以描述。因此有对应的两个关系库,一个用于描述知识点所属的章节,另一个描述知识点之间跨章节的逻辑关系,即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点作为准备,学完之后可以学习哪些后续知识点。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非连通的、AOV图来描述。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多个或没有父知识点,可以有多个或没有子知识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导学链,使得网上教学辅导平台能够实现有效的导学。

图1所示是教师构造知识点所属章节的平台。在图中,可以看到某章节所属的知识点以及某个知识点的特性描述。如果点击图1中“编辑知识点关系”按键,则进入编辑知识点关系的界面图2。在图2中,当前知识点“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互连”的前导知识点是“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它的后继知识点则在右侧知识点列表中。

2.在知识点库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构建与知识点相关的题库、多媒体课件库、教学辅导资料库、实时答疑知识库等等

基于知识点的题库中所有题目都与知识点相关,即每道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利用这一特点,使得系统可以通过对学生网上测验、作业、期中考试或者是期末考试的综合分析获取一个班级或者学生个体对知识体系掌握的情况,从而有助于实现针对学生个体的计算机智能导学和针对一个学生群体的面授辅导。同时,为开展以学习知识过程督导为重点的形成性考核提供相应的功能与技术支持。

基于知识点的知识库使得我们可以围绕服务于“教”与“学”的基本思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可以获得多种网上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由于题库和知识库都是以知识点为基础建立的,因此促使教师在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自己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分解出知识点,确定知识点的各种特性,例如一个知识点的难度、掌握程度、讲解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配备的例题或者案例、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等,并按照自己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来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设置网上导学路径。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库,为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重用原有教学资源和扩展新资源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不同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要求和自己对课程的教学经验选择原有资源库中适合自己教学要求的资源,屏蔽无用的资源,增加自己教学中所需的新资源。

三、开发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把开发研究的目标定位为:应用成熟适用的教育、网络技术和理论开发体现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理念的,集教学、学习、监管、评价于一体的,为师生乐于使用的远程教学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系统力图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有所突破。

1.改变教学资源单一的模式

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师进行网上教学的重要工作。如果仅仅把教材搬到网上或是把一堂课搬到网上,那么学生就不会选择网上教学这种方式,因为书面教材具有可随身携带,随时翻阅的优势,而课堂面授具有便于师生之间互动,包括感情交流的优势。因此,网上教学资源应该发挥网络以及计算机的优势,网上教学资源应该与书面教材和面授课堂有差异性,体现网上学习的便利性、快捷性、灵活性,使之与书面教材和课堂面授互补。因此,我们开发的系统中网上教学资源的配置是以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对于一个知识点,除了呈现给学生该知识点文字材料之外,同时还呈现该知识点的上层(前驱)和下级(后继)知识点链接,便于学生快速查看相关知识点。此外还呈现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要求掌握程度、有关理解该知识点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可以是动画、视频、音频。图3显示了在学生界面中看到的“计算机网络和路由技术”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资料。

对于教师来说,其他教师已经建立的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再用,也可以随时修改补充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克服制作修改大型课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缺点。由 此可知,一门较为完善的网上课程是多年教学积累才能形成的。

2.提供多种自学辅助工具

(1)BBS论坛

BBS论坛不仅可以由教师组织讨论,也可以由教师授权的学生组织讨论。还可以由被授权的学生授予其他学生组织讨论。充分体现网上的师生、生生交互功能:BBS应该便于学生按照学科课程讨论的问题查询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因此,我们开发的BBS是以学科课程讨论的论题分类的。

(2)智能答疑

在网络教育中答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参与答疑,而且教师的即时答疑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但是实践中,用传统的聊天室答疑,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教师往往忙得不亦乐乎,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是因为传统的聊天室实时答疑方式中,存在答疑讨论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答疑教师人数与提问学生人数相差悬殊,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重复提出相同问题,导致教师重复劳动等种种问题。而一个基于实时聊天室、能够自动回答学生提问的智能答疑系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聊天室的不足。智能答疑系统以聊天室作为答疑系统的平台,将人工答疑和智能答疑结合起来,当学生无法通过智能答疑解决问题的时候则交由相关的教师负责解答,并把教师的答案补充到学习库中,以便将来学生提出相同问题时由计算机自动回答(见图4)。

(3)完善的作业系统

到目前为止,作业和测验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此,本系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网上作业系统。首先网上作业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组卷作业、测验、模拟考试的功能。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章节内容或者所学知识点集合有目的的快速或者精确组卷,也可以随机组卷,供自己检测学习效果并巩固所学知识。此外学生之间可以互测,使学生可以互相激励,以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而这些都是书面作业无法替代的。

(4)导学系统

导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指出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系统提供的导学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教材章节结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定的章节结构和知识点逻辑关系来确定自己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二是计算机导学系统在分析学生日常自测、互测、作业、测验、考试的结果后确定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部分掌握的知识点,并呈现给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难度、掌握程度本身也含有导学信息。

此外,系统提供给教师为作业加注批语的功能,指出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语。这种互动是其它形式的互动不能替代的,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学形式。

3.科学有效的网上学习过程监控手段

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因此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尤为重要。远程教育评价不仅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也是远程教育实施支持服务、监控学习过程的核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式很多。而作业评价比其它形式有着更准确、更及时、更能体现个性化指导,易于操作、易于规范、易于反馈的优势。 因此本系统对于网上学习的监控主要体现在对于作业质量的监控上。为了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系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由教师严格限制作业完成时间。如果学生过期不交作业,则由教师决定是否可以补做。

(2)作业未经教师批阅,学生无法看到正确答案。尽量杜绝学生相互抄袭作业。实践证明,网上作业可以基本杜绝课堂抄袭的现象,因此网上作业所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性高于书面作业。

(3)期中考试或测验,采用随机出题方式和单题显示模式,避免学生作弊。当然如果不是在校进行期中考试和测验,学生可能翻书。所以教师在出卷时应该尽量避免翻书就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

(4)系统自动批阅所有客观题并给出得分,教师在网上人工批阅主观题。由于题目与知识点相关,对主观题的得分有一个评分标准,避免主观随意给分。

(5)为教师提供统计分析工具,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某个学生或某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学习难点,确定面授辅导的重点,及时调整面授辅导教学计划。

(6)为教务部门提供统计分析工具,例如提供测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网上教学效果。

(7)根据教务部门和教师的设置,产生学生的形成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包括教师布置的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

注重网上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对网上作业的评价之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程度的评价。这方面系统平台提供了学生自测情况统计、实时答疑发言次数统计、非实时答疑发言次数统计、网上学习时间统计等功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参与程度。

篇2

关键词 语音控制;无线传输;学习型

通讯作者:蒋清锋(1980—),男,浙江海宁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

0引言

据据中国残联统计,至2010年末中国有残疾人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为247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9.07%[1],此外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2011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因此众多的肢体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对于能够给他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工具设备有着广泛的需求。电视机作为普通的日常家电,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很多肢体重度残疾患者及老年人因无法自己进行操作只能请求他人 ,因此无形中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负担。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有不少关于智能语音电视机的研究[2-3],应该说在技术上能够满足这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电视机价格相对较高,而老年及残障人士往往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一般不太乐意去购买,而市场上众多的电视机语音遥控器也是针对特定品牌的,并不具有通用性。

本文在总结现有语音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万能遥控器的设计原理[4-5],设计出一款低成本、通用、具备学习功能的语音电视机遥控器,以满足老年及残障人士的需求,从而提高这些人群的生活质量。

1系统框架设计

该学习型电视机无线语音控制系统,包括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无线信号传输系统,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红外信号传输系统,整个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的工作模式包含学习模式、训练模式和控制模式三种。

学习模式下用户使用原有电视机遥控器,依次按下遥控器按键,遥控器的红外信号通过红外信号传输系统通过本系统遥控器控制端中的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录入到数据储存模块,即录入遥控器按键的命令。

训练模式下用户根据语音识别控制端的提示音,发出控制命令,经语音识别模块识别处理储存在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数据存储模块,即录入遥控器按键的控制命令。

控制模式下用户通过向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发出控制命令,通过控制端内部的语音识别模块对控制命令进行处理,无线传输模块接入无线信号传输网络,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经识别的控制命令接入红外信号传输模块,经红外信号传输系统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并且通过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传输模块接入无线信号传输网络,将控制状态传递给便携式语音识别的控制端中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再通过麦克风模块实现控制状态的语音反馈。

需要指出的是,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包括语音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麦克风模块以及无线信号传输接收模块,终端既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也可放置在用户居家环境中;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接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红外信号接收发射模块,终端应放在靠近电视机正前方。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系统整体结构图,将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语音识别控制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语音微控制器(MCU)电路、数据存储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路;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微控制器(MCU)、红外信号接收发射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等。在具体电路设计之前,必须根据系统处理器、无线通信频率、信号要求强度、红外载波频率等来进行芯片选型。

2.1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硬件设计

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采用语音芯片作为语音信号处理,语音识别的控制器;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作为语音信号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模块;麦克风和扬声器分别作为语音信号的录入和提示模块;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与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通信模块。

语音芯片及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选择:

为了使语音芯片能处理所有本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本课题的语音芯片必须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较多的I/O引脚以及模数转换功能,故选用美国sensory的高质量语音芯片产品RSC4128,该芯片应用亦较广泛[6-7]。

为了保证控制命令能通过无线信号的形式在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与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之间传输,本课题的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需要稳定的传输频段,较强的信号强度,较远的传输距离,故选用由Nordic公司出品的单芯片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8-10],工作于2.4GHz~2.5GHz的全球免申请频率。

2.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硬件设计

遥控器学习控制端采用微控制器(MCU)作为控制模块;采用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与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红外接收头作为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模块;采用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模块;采用数码管和驱动芯片作为显示模块。

为了微处理器处理所有本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本课题的微控制器必须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较多的中断控制器和I/O引脚,因此,本课题选用美国TI公司生产的MSP430F149芯片作为系统的处理器。

3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与系统硬件电路对应,控制软件的设计也分为相应的两部分,即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软件设计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件设计。

3.1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和原理图的设计,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相关芯片的端口初始化,语音命令的录入识别,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反馈信号的验证等等,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和原理图的设计,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相关芯片的端口初始化,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数码管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反馈信号的验证,如图3所示。

4系统测试

4.1便携式软件识别控制端软硬件测试

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电路原理图主要由语音识别芯片模块、电源模块、无线收发芯片模块、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扬声器模块和麦克风模块组成。测试功能如下:

a)用户语音命令的录入、读取、识别的准确性;

b)电源模块的功耗;

c)无线收发芯片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

d)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的数据丢失问题;

e)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发声和语音录入功能。

按照上述要求测试,结果显示:语音命令录入和读取正常,识别准确率在90%左右;电源模块的功耗在0.1W.H左右;无线收发芯片的数据通信距离在300m左右;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不会出现数据丢失问题;扬声器和麦克风正常。

4.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硬件测试

遥控器学习控制端采用微控制器(MCU)作为控制模块;采用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与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红外接收头作为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模块;采用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模块;采用数码管和驱动芯片作为显示模块。测试功能如下:

a)微控制器(MCU)模块运转情况;

b)无线收发芯片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

c)红外接收头对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功能;

d)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功能;

e)数码管的显示功能。

按照上述要求测试,结果显示:微控制器在8MHz外围晶振的驱动下运转正常;无线收发芯片的数据通信距离在300m左右;红外接收头可以对按键红外信号进行解码;红外发射头可以还原发射按键红外信号;数码管在驱动芯片的驱动下显示正常。

5总结和展望

系统经各项测试后各项指标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电视机均能实现万能控制,而且操作简便,因此对于老年及肢体残障人士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通过一定的改造,可以将此系统扩展至整个家居环境中的大部分电器,例如空调、电灯,甚至还可以加入嵌入式系统,将整个系统基于智能手机设计成控制软件,实现语音触控家居环境无障碍全方位控制,因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残联(2012)25号文件[Z].

[2]李杨.基于智能语音识别的云电视系统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0-13.

[3]罗少锋,陈锐.基于多点触控及语音传输的智能电视遥控器[J].电视技术,2012,36(16):33-34,83.

[4]江英才,曾璐.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电视遥控器设计[J].科技广场,2010,11:86-88.

[5]王永华,周卫,詹宜巨,等.一种通用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与实现[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5,2:18-19.

[6]卢艳,黄云龙.一种语音识别声控车模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9-1):200-202.

[7]李瑞峰,李麟.基于RSC4128 的家用机器人语音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7,29(10):30-34.

[8]刘辉.基于nRF2401模块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56-57.

篇3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势必要全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新要求: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统计学产生于应用,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功效。它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然而,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不断增强中职统计学教学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完成好的大课题。

一、统计学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统计学是一门学科交叉的方法论学科,它研究经济社会现象,具有数据量大、内容枯燥、要求学生系统性思维强的特点,而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招生压力大,生源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基本技能欠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弱,客观上加大了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的难度。例如,统计学对于学生中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然而,部分学生要么有基础没兴趣,要么有兴趣没基础,要么没基础没兴趣,如何引导好这部分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充满兴趣地下大功夫来弥补学习基础的不足成为一个难度不小的工作。

(二)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首先,中职统计学教材标准不一。统计是由原来分属于经济学科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分属于数学学科的数理统计学两门学科融合形成的。有些教材,只是将原来的这两类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没有新内容;有的教材,有新内容,但是对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不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统计学教学是一门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学科,例如,它所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被大量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然而目前统计学教学的内容明显重理论,轻实践,只注重课堂“灌输”,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

目前的中职院校统计学课堂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师生之间互动缺乏;教学模式法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停留在过去的形式上,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得到运用;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的创新发展而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四)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中职院校统计学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方法稍显陈旧,实际效果不强,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的出勤、课堂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统计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于学生提高统计实践操作能力作用不明显。

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统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全面贯彻十“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崇高目标;其次,要充分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第三,要创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成为参与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统计教学的基础保障。作为中职院校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提高统计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更新知识、进修、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师资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一味的“填鸭式”灌输不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创新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手段,广泛应用项目教学、互动教学等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变的富有新意,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动力。

(四)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

因为统计学注重应用,所以中职统计学的考试,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首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诚信考试等道德素养层面的内容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业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一个合理的评定。第三,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考核内容和方式。

总之,中职院校统计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中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去自我改进提高,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篇5

【中图分类号】TP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1-01

作为一门包含了多个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机电系统控制基础中主要有离散数学、复变函数以及微积分等。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由于这些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无法具体阐述工程与物理的意义。另外,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其实践环节基本上都是对数学理论知识的验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文章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对机电系统控制基础的课程教学实践展开了具体分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计现状

在大多数的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设计中,都会将模拟放大器、电容电阻作为控制对象,让学生以实验箱为基础进行装置参数和设计的计算校正,从而顺利开展测试模拟实验,在系统性能转变的情r下对其进行认真观察。于学生而言,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对象基本上都是模拟电路,而系统性能即曲线与数据,在整个系统设计完成之后,仍然需要学生进行抽象的实验体验。

2.实验课现状

试验箱控制在目前机电系统控制实验课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形式,其模式具体为:实验讲解、实验验证、实践应用,需要学生按照具体的步骤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进行,在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要求基础上顺利完成实验,从而得到一定的实验结果,并在机电系统控制原理、含义以及性质的基础上对所得数据进行认真分析。该种实验模式过于古板,不利于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核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

二、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实验分析

1.实验组成

对于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实验的组成而言,如果按组成结构划分,可以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按实验台型号划分,包括82sxy电机旋转实验台、DBM200电机-磁粉制动器实验台以及DBM200电机旋转实验台等。

2.实验目的

开展相应实验的目的主要包括: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台硬件部分的功能进行掌握;通过实验获得电机的死区电压;充分了解软件的编程方法,做好程序的声明、调用以及编写等;检测电机转速与电枢电压之间的关系,并求出正转反转的转速电压曲线斜率。

3.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为:首先,在直流电机中一直存在死区电压,开展实验时系统之间的摩擦转矩就会产生死区电压,即0v开始加载的电压到电机开始转动的电压,都称为死区电压;其次,电机的标定就代表着输出转速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输入电压一般都是通过程序输入得到,而输出转速即码盘检测转角与程序计数器时间间隔的比值。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正转和反转时死区电压与电机标定曲线是完全不同的。

4.实验流程

在开展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的实验时,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首先,将实验装置的电源打开,点击桌面上命名为实验的文件夹,之后点击文件正转标定.vbp,之后双击frm文件,实现电压输入,随后点击电机的启动按钮,将电机开启。当电机转动1s之后,点击停止按钮,并记录下电机的转角与时间;其次,增加电机的电压,并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输入电压增加到25v为止;再次,调整电机的正负极接线,并重复上面的步骤;最后,加大负载,重复上述步骤。

5.实验报告

在完成实验之后,绘制出电压转速曲线,并将死区电压、曲线斜率标出,求出电压的转速函数。将负载前和负载后的曲线进行对比,探讨负载增加后是否会对电机的转速标定产生影响。

三、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实践教学改革

1.开展演示性实验

演示性试验的开展方便学生掌握机电系统控制相关知识,并更好的理解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和构成。因此,在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改革时,要积极开展演示性实验,并为其提供相对完整的硬件配置、软件程度以及控制参数等,从而加强学生对曲线和数据的控制,并在分析系统调试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机电系统控制中的工程含义以及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组织数字仿真实验

在机电控制系统中MATLAB语言和Simulink仿真环境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同时,MATLAB Simulink语言在国内外高校中成为了非常有效的计算机工具,能够为高校学习提供内部函数、模型库,方便控制系统详细分析频域、时域以及根轨迹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数字仿真实验融入到一些基础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应用现代技术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另外,如果将演示性实验与数字仿真实验结合在一起,取得的效果会更加好,能够以传递函数模型为基础的数字仿真设计根据位置的随动系统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2]。

3.完善课程设计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的设计目的为在实际系统的基础上,对设计系统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校正,并有效利用控制理论和相关知识。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以教师所提出的设计思路和要求为前提,利用演示性实验、数字仿真实验获取相应知识,完成设计系统的有效分析。

4.转变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要在机电系统控制基础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而且,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教师要对过程评价引起重视,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信心上面,进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机电系统控制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系统设计、系统调试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仿真实验、演示性试验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的能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篇6

电子学籍系统利用JSP/Servlet构建三层式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构建,如图1所示。

整个学生电子学籍系统采用的是B/S/D的三层架构,在这框架中,首先由客户端主要是Browser向Web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然后Web服务器对这个额请求进行处理,并且将这个处理交给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在应用程序服务器进一步的处理主要是由servlet进行业务逻辑的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返回客户端浏览器。

2、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在每年的招生录取结束后,从上级招生办得到新生的录取数据,系统的数据导入功能在多处用到,如:学生的批量导入、学历基础数据的批量导入、专业数据的批量导入等等。本系统的数据导入采用的是通过Excel表进行导入。功能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上图中,update.jsp获取文件的本地路径,用户发出上传的命令,upload.jsp接到请求后进行处理返回服务器端路径地址,接着有update.jsp将服务器端路径传给save.jsp进行处理,最后iport.java分析Excel表数据,存入数据库。该功能的核心函数代码如下:

3、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整个系统离不开对数据库的访问与操作,系统采用的数据库连接访问驱动类型为JDBC,JDBC是支持基本SQL数据库功能的一系列抽象的接口,最重要的接口包括:Java.sql.Driver Manager(处理驱动的调入并且对产生新的数据库连接提供支持)、Java.sql.Connection(代表对特定数据库的连接)、Java.sql.Statement(代表一个特定的容器,对一个特定的数据库执行SQL语句)、Java.sql.ResultSet(控制对一个特定语句的行数据的存取)。这些接口在不同的数据库功能模块的层次上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使得独立于数据库的Java应用程序开发成为可能,同时提供了多样化的数据库连接方式。图4-7为其工作原理。

4、系统测试

本章对通过对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500名学生的资料录入做为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本测试用例使用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2009年入学的500名学生的资料通过打印、查询和录入做测试。

(1)测试环境与配置

LoadRunner是性能测试一个比较出名的工具,它给出了一个详细的测试过程:包括计划测试、测试测试、创建VU脚本、创建测试场景、运行测试场景、分析结果。所以它基本上覆盖了性能测试的大部分内容,但不足之处是它过于依赖LoadRunner工具,不能跟其他工具集成,也不能由客户根据需要扩展。

篇7

模拟展宽电路虽然比较常见,原理也比较简单,但是也存在着几个比较严重的缺陷:一是输入信号经过单向导电的二极管后会有0.5V左右的电压降;二是特定的存贮电容CH只适用于频率范围很窄的输入信号[2];三是因为要兼顾跟随与保持特性,电路保持效果并不理想;四是电路易受干扰,精度不高。

1.新型峰值保持电路总体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峰值保持器,将输出Vo逐渐增大到输入Vi的峰值水平(ViM)并保持下去。当Vo1为-5V时,输入经A2反相放大后输出正信号,但是因为极性电容E具有存贮电位的作用,输出Vo会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本文设计的峰值保持器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2.峰值判别电路

峰值判别电路的作用是判断输出信号是否达到峰值并产生下级延时电路的触发信号。

模拟展宽电路的输出Vout经模拟开关控制后(Vo),在U100比较器中与经输入信号Vi比较,当Vo大于Vi时,U100输出高电平,当Vo小于Vi时,U100输出低电平。

3.延时电路

延时电路如图4所示。当输出Vo达到峰值时,单稳态触发器U101A被上级峰值判别电路产生的上升沿触发翻转,1Q和1/Q分别由作为各自稳态的低电平和高电平变为自身暂稳态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4.控制时序

时序如图5所示,在0-t1时刻, VoVi,LM311输出高电平,单稳态触发器221A被产生的上升沿触发,1/Q翻转为低电平,控制开启A/D转换,1Q由低电平翻转为高电平,并在保持(t2-t1)时间后跳回低电平,从而产生一个下降沿,触发下级单稳态触发器221B翻转。

5.硬件电路与软件调式结果

模拟展宽电路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通过电压跟随器LM358B得到的输出信号,输出跟随输入信号变化,波形不变,幅度为1.5V。

本文设计的新型核电子学实验系统峰值保持电路,具有对脉冲信号展宽实验长,峰值保持效果好等显著优点,可以对后续模数转换电路提供有效的采集信号,提高了核电子学实验的效果,通过改进也可以在真正的核信号采集仪器仪表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立身之本就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构建人人能学、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立体式教学服务平台是基层电大开展工作的着眼点、是继续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遵循开放教育的内在规律、实现全人、全程服务的办学宗旨具有重要意义。从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的实施环节来看,其所有目的都是落实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服务上面,体现了开放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核心任务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的宗旨。就目前的开放教育的教学来看,其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一般包括面授辅导、网上辅导答疑(包括实时和非实时)、BBS论坛、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资料、学生辅导资料等等。然而,如何构建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全面系统帮助学生以达成完成学业的目的呢?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和构成

1978年,英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专家西沃特首次提出学习支持服务这一概念,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机构的教学服务设施。我国远程教育学专家丁兴富教授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定义为: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通常情况下,学习支持服务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其中学术性的支持服务主要是指由教学人员提供的与学习课程相关的活动,包括课程内容的讲解、辅导和答疑,作业、检测和考试的批改和讲评,教学实验、实践环节活动的指导等;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进行求学咨询、报名注册、选择专业、课程注册、学分认定、学位申请等活动。有学者认为与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相比,学术性支持服务对于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但就现实情况而论二者具有同等的重要作用,甚至,如果非学术性支持做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术性支持服务的有效性。

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低效的原因

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该系统利用率高,能明显帮助学生学业的进步;其二是在该系统中,师生双向互动率高,能够实现时时、处处都能学习的目的;其三是网上课程以及教学资源使用率高。然而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呢?基层电大构建的学习服务支持系统是否受到了学生的足够重视与有效利用呢?无锡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部在2008年做了一个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60.22%的学生喜欢面授课的学习形式,甚至有近20%的学生认为面授的时间安排太少,同时有 46.77%的学员认为面授课的质量一般。他们对网上教学情况的调查来看,学生每周上网浏览网络资源的时间平均 0.15 小时,流媒体资源的点击率 19.4%,chat 这种适时答疑的在线比例为 34.6%,BBS 答疑与讨论的参与比例为39.7%。该校在网上展开了“无锡电大最受欢迎的网上课程”的评选,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课程学员投票仅为个位数。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们超半数以上喜欢与教师面对面的授课形式,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并不喜欢这种教学支持服务所提供的活动形式,当然,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也不敢恭维,几乎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授课的质量一般。而网上授课调查结果普遍显示参与率低,师生互动率低,资源浏览率低,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不认可,相对的体现为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低效性。更可堪虑的是这种现象在基层电大是普遍存在,甚至有些边远省份电大的形式更不容乐观。调查情况表明学生可能更喜欢面授的形式,但实际情况是:基层电大的到课率普遍很低,甚至个别地方的到课率达到个位数,而且对教学效果认可度低;当我们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活动时,却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如此低的参与率至少也说明这种支持服务是十分低效的。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自认为从学生的角度着眼,为学生提供了包括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立体交叉式的交流平台、多层次的教学服务手段在内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为何如此低效呢?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忽视学生的真实需求。很多学校提倡以学生为本,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基本上还是以学校为本,忽视对学生群体现实状况的调查研究。例如有些基层电大从来不做调查分析,对于学生的现代媒体技术的掌握无从了解。还有些学校新生入学形式化,走过场,并不能解决新生对于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陌生感,对于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了解更是无从入手。二是电大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流程不能全部谙熟于心、了然于掌,甚至个别教师对于网络授课、网上论坛的操作也只是懂得皮毛,达不到纯熟驾驭网络资源来引领学生学习的境地。三是缺少全局性、整体化建设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理念,使得网上资源支离破碎,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

总体而言,学习支持服务活动应贯穿于教、学、辅导、评价、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贯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始终,以达到随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目的,只有以此为目的建设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才是有效的。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应从以下两方面考量:其一是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提供支持服务。一般来说,学术性支持,应涵盖资源服务支持系统和学习过程服务系统,具体包括对教学人力资源、学习内容资源、服务设施资源、导学与自学支持、实习与实践、学习考核评价、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评估等环节;非学术性支持方面主要包括学员事务管理与服务支持和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务与学籍档案服务、注册挂起状态唤醒服务、数据信息供给服务、奖助、心理辅导、校友关系、职业发展支持、毕业学员跟踪服务等。从学校的视角看,似乎学术性支持服务更重要,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出发则非学术性支持更为贴近需求,尤其是在入学阶段,学生们由多年习惯了的学习方式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远程学习环境,尤其需要贴心指导和服务才能使他们渡过懵然状态顺利进入学习过程。当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规划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需要,围绕其个性特点、需求和学习行为规律,科学规划和设计完善的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适配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其二要以学生真实的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个别基层电大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做需求分析、不做市场调研,只凭主观臆测就开始行动,既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又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实质性助益,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是否有效,归根结蒂要由学生进行最终判定,并且通过他们向社会传导涉及开放教育方方面面的完整讯息。若要便捷高效地运作支持服务系统,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则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必须以学生真实学习需求为导向和出发点,使各项具体的支持服务工作都能达到“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的目的,真正吸引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内容资源,激励他们主动、快乐、持续地学习。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需要教师(包括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的全程参与管理,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流程与工作环境是系统构建有效性的关键。在新生入学阶段,辅导教师就要让学生迅速熟悉这个系统的环境和和学习过程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辅导,让学生学会利用系统的服务与支持,学会与教师在网上交流、查询、浏览、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源、了解如何参加网上讨论等基本学习技能,为今后学习做准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辅导教师还要了解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流程以及评价方式方法等,以便随时与学生沟通。在学习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联系,引导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以达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迅速提升。同时,教师还要使用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课外答疑,如电话短信答疑、固定时间值班答疑、网上论坛答疑、E- mail 答疑、在班级的QQ群中进行答疑等等,以利于学生能够随时获得相关的帮助。

从电大系统建设的角度而言,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则需要全局全系统为着眼点,本着考虑整体系统运作的观念进行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时空上相对分离,教学实施主要依赖各环节的现代信息传输媒介,而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在业务工作层面则几乎涉及到中央电大、省级电大所有的业务相关部门,这就要求基层电大在统筹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时必须基于全局、整体的观点,要上下联动,步调一致。既要将努力完善自己的系统建设,又要使之成为大系统中的一员,与其它各系统相互支援、顺畅运作,为基层电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周蔚. 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远程教育杂志, 2008,(03).

篇9

电教设备具有价格昂贵、种类繁多、更新换代快,保养困难,库存要求高等特点,并且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教设备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电教管理所涉及的信息量也同时剧增,单纯依靠人工已经很难有效的进行管理,因此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对于电教设备进行管理,势必要在电教设备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的概念。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电教设备进行统一的信息采集和编码,然后集中施行高效的登记和管理,达到提高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作用。

一、总体功能和设计思路概述

首先在对高职学院电教设备使用情况和管理流程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需求分析。高职学院的各种电教设备分散在各个教室和多个库房当中,并且每一件设备有可能出现过多次变更使用者和使用班级的情况,因此在设计阶段,电教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必须完善,并且切合实际工作需要,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

通过对于电教设备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的分析,整个系统必须能够具备以下功能:第一,能够快速统计出现有各类型设备的总量;第二,能够方便快速的查询出各类电教设备的库存和使用情况;第三,能够跟踪查询某件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班级和地点的变更经历;第四,具有新购设备入库登记和报废设备注销功能;第五,表格导入导出和打印功能。

为实现以上功能,首先要完善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必须合理地设计出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数据库,理顺各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并且每个数据表都要精心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字段和主键。

在后台数据库设计完成之后,就要实现各个功能模块,设计时要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流程,采用先模块后系统集成的方式。也就是先进行各个功能模块的独立设计、实现和调试,然后再进行整个系统的整合,最后实现各模块之间的统一集成和调试验收。

二、系统实现

(一)数据库设计

首先,根据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总结出如下数据字典:

系统用户数据:电教设备管理员所使用的身份数据,包含的数据项有用户编号、用户等级、登陆口令、权限代码。

电教设备数据:设备类型编号,设备编号、购买日期、使用班级、使用地点。

报废电教设备数据:设备类型编号,设备编号、购买日期、报废日期、曾使用班级、曾使用地点。

其次,根据数据字典以及选用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出数据库以及各数据表,本系统选用的是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其中各数据表为:系统用户数据表、电教设备数据表以及报废电教设备数据表。

(二)设计前台管理程序

前台管理程序选用Visual Basic6.0进行设计,共分为如下几个模块:系统登录模块、设备信息查询模块、设备登记注销模块、导入和打印模块。

系统登录模块首先需要调用系统用户数据表中的用户编号字段和登录口令字段进行验证,将存储用户输入的用户编号和口令的两个变量currentusernum和currentuserpassword与用户数据表中的userid以及userpsw字段进行比对,必须匹配才允许进入系统。

设备查询模块依照用户的指令,根据输入的关键字按照要求对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检索,此模块需要通过ODBC数据源连接后台数据库,并通过SQL语句进行检索、遍历数据库信息,最终将检索到的目标数据集并提交给本模块,反映给用户。

设备登记注销模块同样需要使用ODBC数据源与后台数据库连接之后,通过对数据表中新增记录的各字段进行赋值以及对数据表进行refresh和update操作,实现新数据的保存。同时也可以使用delete方法对无效数据记录进行删除。

打印和导入模块将用户需要打印的数据,通过前台控制命令打印成预先设置好的输出格式,同时也可以将其他软件(如excel)表格,导入到数据库相对应的数据表中的,因此,在导入时必须要求其他软件表格的字段与数据表中字段匹配。

三、本系统实现后的意义和作用

本系统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可以对高职学院的电教设备进行统一的、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电教设备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使电教设备的各项信息清晰明确,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在为学校的管理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对于高职学院电教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开启了通信大发展的时代,使社会对高职通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电子技术课是高职通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领域课程,是完成好通信技能培养的奠基石。开展电子技术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开设的现状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高职通信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应用职业能力,包括熟悉元器件与性能、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熟悉电工电子一般应用、熟练使用常见仪器仪表;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专业领域课的学习奠定电工电子基本理论知识。

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囿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电子技术课普遍采用了“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的分设方式。仍然遵循着课程、实验、实习分离开设,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验,另一学期再实习;一位老师讲授理论,另一位再指导实验实习。在教学内容上,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的理论知识体系严谨慎密,但实验基本以实验箱验证测试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生常常是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很难将实验上升到知识;实习则用1~2周,完成某单一电路安装为主。在教学考评上,一般以单独的理论笔试、实验验证操作、实习操作等终结性考核为主,辅以平时出勤与纪律的考核。与本科相比,高职学生底子相对薄、基础相对弱,对单纯的知识讲授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电子技术的学习。

学科化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和授受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精英教育时期,以及在学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进一步放宽入学门槛,高职学生普遍趋于行为导向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强,对策略性体验型知识易于掌握。因此,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就亟需改革传统学科化的课程组织模式和授受式的教学模式。

二、通信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需求

通过对高职通信类专业面向的主要从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分析提炼岗位工作典型任务,登逋ㄐ爬嘧ㄒ蹈谖坏暮诵闹耙的芰Γ分析核心职业能力所在的专业领域课程,建立通信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对电路与电子知识技能的主要需求关系,如图1所示。

三、以目为载体的电子课体系建构设计

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就是把项目作为学习载体,教学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重构以项目为载体的电子技术课基本思路是:先选择合适的载体,即设计出能承载图1中技能和知识点的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教师对项目任务进行“布置、引导、提问、检查、小结、反馈”,从而达成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电路电子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四个部分: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路和常见仪器仪表。但高职通信类专业一般只包括图1所列的24个基本知识点。为此只需对应选择相应的有效载体,如图2所示,可选择7个项目24个子任务,来承载24个知识点并完成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电子课教学模式构建

选定了7个载体24个子任务,逐一明确每个任务引导知识点,其设计思路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但还需站在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去组织教学。先引导知识点,再采取“关联、主动、合作、对话”的方式去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即在在关联方面,情境化的设置,体现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主动方面,让学生领受任务任务阅资料制定计划,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具体实施。在合作方面,小组讨论提升团队能力。在对话方面,学生展现项目,书面和口头总结策略、步骤,展现成果。

实现电子技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路径:一是要设计编写项目任务所需的引导讲义;二是要准备项目任务书材料;三是要建立任务所需的教学情境并做好准备;四是要合理教学调度安排。通过项目设计、任务引导、情境设置、学生咨询决策计划、讨论实施总结、教师点评、布置作业等步骤,达到“让我去做,我会理解”的目的,从而实现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评价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必备的重要环节,既要达到考核目的又要能调动学习积极性。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后,需要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也需要知识考核和项目动手技能相结合。考核方式的设计,着重要体现完成任务与掌握知识并重,知识融于任务过程。避免改革后出现轻知识的情况,考核方式建议包括:平时成绩由任务引导的准备与提问、分工与提交的任务方案计划、任务总结发言情况、作业练习等环节构成;项目成绩由任务进程中的观察记录、制作项目结果情况、操作规范情况等构成;笔试成绩由单元知识测试、半期笔试、期末笔试等构成。

六、结语

实施高职通信类专业电子技术课教学改革,着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过程评价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设计。突出学生参与电子项目后再上升到知识的过程,契合了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愉悦度,从而提高电子技术技能和知识素养,为后续通信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爽,朱凤武,郭瑞娟,孙上媛.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高教学刊,2016(9).

[2]庄晓燕.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篇11

电梯系统检修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职业技能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传统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项目式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固定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模式贯穿始终。这种教学形式枯燥、呆板,学生缺乏主动;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教学缺乏活力。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轻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二、项目式教学

电梯系统检修课程特点是内容庞杂、理论性强。电梯的结构原理必须根据电梯实训设备进行对照讲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以就业方向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订必须在对电梯专业人才就业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高职院校电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电梯安装、电梯维修、电梯调试、电梯销售、电梯检测、项目组织、质量验收、施工安全等方面,因此,把电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具有电梯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相关岗位专业技能,适应电梯安装、维修、维修保养等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2.以工作内容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就业岗位中的工作内容为导向,电梯系统检修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电梯的结构原理、功能作用和国家标准;熟悉并严格遵守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操作规程;按照维护维保计划对电梯进行规范性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具备紧急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2.项目式模块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实用性、拓展性等因素,合理分析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按职业岗位活动制定学习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学习中学习岗位职业技能。以项目带动知识点学习,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并有机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应注意:项目教学的内容应与岗位实践技能相结合,应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项目教学的过程应与岗位要求有直接联系;项目教学的方法应是教师下达任务,辅助指导学生自行组织学习;项目教学的成果应有明确具体的展示;项目教学的评价须由教师和企业技能专家评价及学生互评和自评组成。

在电梯系统检修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结合,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结合,依据“任务引领、结果驱动、突出能力、内容实用、做学一体”的原则,将职业需求的工作过程融入到项目学习中,实现“理实学”一体化教学。

4.以传统顺序梳理课程体系

在项目式模块化后,电梯系统检修课程的知识点被具体化、零散化、破碎化,因此,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非常有必要对课程整体进行梳理概括,以传统教学的顺序进行二次讲授,建立完善的电梯专业课程体系。

5.以科学的评价机制指导改革结果

传统的笔试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更不能有效地激励和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项目化教学评价机制引入企业,建立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教学结果评价机制。课程成绩须由专业教师评价、企业技能专家评价、学生小组互评、平时项目成绩累计参评组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应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既要反映考核结果,也要注重反映平时学习情况。

电梯系统检修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滞后封闭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12

诊断原则首先采用现代医学的偏头痛诊断标准,然后再进行中医的辨证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具体参见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性疾患诊断标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具有以下症状者为瘀血型偏头痛(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头痛反复,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或细涩。

适应证

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禁忌证

同时患有其他类型的急慢性头痛病者;孕妇。

操作方法

器械准备 采用0.30mm直径,长40 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

操作步骤

腧穴定位阿是穴。

针刺方法 ①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②使用直径0.30 mm、长40 mm的不锈钢毫针。③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攒竹穴横透至阿是穴。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④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

关键技术环节

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

注意事项

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篇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育手段的丰富是教学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已经不断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CAI已成为新时期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迫切需要。组建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实现CAI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教师摆脱“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全面、准确的教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

1 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部提出要加速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现在各地政府都不同程度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也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媒体教学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各种电脑设备、显示设备、音响设备等组合使用,按教学要求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投影设备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显示,得到了声音、动画、视频等效果,为我们提供逼真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很多学校都陆续建成或准备建设多媒体教室,使用效果也不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使用不方便,由于设备品种多,品牌杂,摆放位置不统一,使用时要通过遥控器或中控系统进行控制,或由于分批建设,不同批次设备的操作方法不同等,对使用者要进行设备的使用培训才能上课,教师在上课时有时会感觉操作繁琐。

2)教师使用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由于对计算机认知能力不足或年龄稍大,上课时不能熟练使用设备,遇到小问题或故障时无法应对,对使用多媒体有畏惧心理,导致不敢用或干脆不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造成了教学资源浪费。

3)维护成本高、效率低,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上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使用频率很高,但大多还不能做到由专人使用和管理设备,因为使用习惯和使用环境的不同,造成设备故障率较高,损耗严重,由于学校的维护人员不足,很多维护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维护的效率不高,设备的完好率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

2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对比

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于投入的资金不同,设备的配置也不一样,多媒体教室按使用面积为60~80平方米,使用人数为40~70人为例,使用类型可分为经济简易型(低端)、实用标准型(中端)和扩展应用型(高端)。具体如下:

1)经济简易型(低端):最简单的配置就是在教室内配置一台PC电脑、一台液晶投影机、一幅银幕(手动或电动)。其他的信号源设备如扩音设备、DVD机等可根据需要选择,设备的使用采用遥控器操作和面板操作相结合。这种配置能播放PPT、文字、图像、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及教师课件,其优点是投入的资金量少,每套只需投入1.3~1.8万元,可逐步增加设备,教室的线路基本不用改装,安装方便,可单机运行。缺点是上课时要花时间来对各种设备进行控制操作,教学的效果打折扣。液晶投影机的灯泡寿命短,往往使用2000至3000小时后亮度就会衰减和下降,还有液晶投影机在使用时要保证使用完关机后要有一定的冷却时间,防止直接关闸断电,否则会严重影响投影机的液晶板和灯泡寿命,更换,维护所需二次投入成本高。

2)实用标准型(中端):系统由一台PC电脑、一台液晶投影机、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系统等组成,主要功能除了具备经济简易型的所有功能外,可以增加网络功能,通过计算机中控系统将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能实现控制所有相关设备的操作,如一键开、关机,控制扩音系统和电控银幕等辅助设备。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台可将图片通过投影机显示出来等,能在电子白板上触摸书写,使用配套软件可以任意标识、批注课件的内容,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多媒体教学互动。该套配置约需2.5~3.2万元。其优点是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缺点是同样存在投影机的维护问题,白板如要进行书写和触摸操作必须要近距离使用,由投影机投射过来在电子白板上的反射光亮度高,会对教师的眼睛造成影响。还有白板平时都是置于教室内放置,不能像投影银幕那样可以卷起升高保管,其板面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3)扩展应用型(高端):采用计算机技术与触摸屏技术相结合的大屏幕触摸教学一体机,可用手指、触控笔、或其他任何非透明物体触摸书写,一体机可选择带外置抽拉式电脑模块,不需要配备PC电脑和投影机,只需搭载中控系统,实物投影仪,音响系统等,可实现电脑、投影、电子白板功能、通过网络及电视模块也可与多种信息网相连,如互联网、校园网、有线电视网等,增加网络学习及电视娱乐功能,而且由于一体机采用了LCD液晶技术,使输出显示可实现高对比度、高亮度、分辨率达1920(H)*1080(V)的高清输出。该套配置投入视一体机屏幕大小,在50至70寸大小范围内,约需资金3~5万元。其优点是功能强大,布线简单,交互使用容易,缺点是需投入的资金较多,书写反应有一定的延迟,一体机将液晶屏体,书写模块,计算机模块集成,对维护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对屏体保护要重点保护,对雷电、外部撞击、外部硬物划伤等环境因素在使用时都需要特别注意。

3 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设计思路

一些学校早期建成的多媒体教室经过几年的使用,已经到了升级改造或重建的阶段,新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必须考虑一个周全的建设方案,应做到以下两点:

1)深入调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实际上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其过程涵盖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多个要素,学校应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提前深入到兄弟学校和生产企业进行需求调研,提出适合学校使用的可行性报告,根据调研报告及资金来源情况,学校全盘考虑,对建设目标与建设周期作出统一规划,确定建设方案,由项目组按照建设计划逐步实现。

2)设计全面、配置合理、操作规范。多媒体教学系统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还需考虑学校的使用环境和应用水平,在设计时应遵循经济实用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理念。由于科技发展迅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故设计要适度超前,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合理预算范围内,尽量选择适用的、成熟的产品,避免采购过于高端的产品无法使用或难以维护,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项目实施过程必须规范,要履行建设方案论证、执行政府采购程序、项目过程监控、验收与反馈等工作程序,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4 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方案

我校原已分批建设有类似经济简易型多媒体教室,经过5~6年的使用,由于使用频率高,设备损毁严重,很多设备已经进入老化期,必须更换,因此,改造多媒体教室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因学校使用自有资金,在设计方案时结合实际需要和教室环境的基础设施,并兼顾系统的经济性、实用性与扩展性,提出“平板智能电视多媒体教学系统”方案:具备系统控制运行和单机运行两种模式,使用对开型推拉黑板(带锁),嵌入时下流行和技术成熟的平板智能65寸LED电视机作为显示设备,配合原有的中控及音响设备,输入设备可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采用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加装路由器,可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网,教室内安装信息盒,内置HDMI(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的缩写)和RJ45接口,方便教师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课和上网。

5 实施效果

1) 教学方式灵活,操作使用简单

“平板智能电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电视机被嵌入到推拉黑板内,除了可以加强保护,节省空间外,这种“亦屏亦板”的模式还可实现传统和现代两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切换,对于部分喜欢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或根据课程需要可选择黑板板书教学形式,边写边讲,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需将中间黑板推至两侧(两侧的黑板亦可板书),打开电视机电源和功放机开关,使用无线话筒,用笔记本电脑接上HDMI线,电视机可自动搜索输入设备并与电脑屏幕内容同步显示,即可得到文档、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的展现,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由于电视机屏幕可以做到高亮度,高分辨率和可视角度大,在教室内除了前排两侧位置稍有反光(将教室前面的窗户拉上窗帘即可减少反光),大部分位置都能清晰观看。

2)方便接入媒体,扩展应用功能

本套设备在使用时除了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有线连接外,还可通过无线互联技术与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使用HDMI线可进行高品质的有线连接,但教师必须站在笔记本电脑前进行操作,虽然也可使用电子教鞭、激光笔等进行无线操作,但使用基本局限于讲台周围,这样会束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配置一台带WIDI(Intel Wireless Display全称为无线高清技术)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显示的智能手机,结合电视机的Miracast(无线显示技术标准协议)功能,可以实现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无线连接,这样,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的使用就可以扩展出无线触控教学功能,而且无线连接可以让教师远离屏幕的强光照射,保护了眼睛,让教师能够从由走下讲台,拿着平板电脑在教室内边移动边教学,也能使用拍照功能作实物展示,进行局部放大讲解。教师真正融合到了学生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了使用触控教学一体机的效果。

3)维护保养容易,运行成本低廉

本套系统兼容性和适用性强,成本低廉,65寸智能平板电视市面价已跌入8000元以内,平板电脑基本上在2000元左右,整套设备含改造在内一次投入资金可控制在15000元以内,可以实现触控教学,是一套高效实用教学工具。省略了PC电脑和投影机的维护,避免了投影机更换灯泡的二次投入的问题,设备维护重点是做好电视机的日常维护和液晶屏体保护,由于电视机在采购时签订了延保两年协议,因此在3年内电视机的整机使用无忧,保修期后如果电视机损坏则可以更新为新型号电视机。另外,本套设备运行已经不依赖中控系统,因此,不需要再对中控系统进行投资改造。

4)融入网络资源,提升使用效果

我校已建成较为完善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考虑利用现有校园网,不需重新布线,通过教室内路由器接入网络资源,升级系统功能。学校网络中心为各教室分配使用统一的IP地址,方便进行集中化管理和远程控制;各教室可以访问局域网内的服务器,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出口访问Internet,上网遨游,增加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目前可以做到由网管通过集控软件统一控制各教学系统电源,实现定时开、关机,通电后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依赖于网络中心服务器,各教室既可集中化管理使用,也能独立使用。下阶段我校将进行校园广播项目建设,届时在主控中心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平台,对多媒体教室的实行统一管理。可实现对多媒体教室远程控制、状态监看、远程维护、远程开关、云媒体推送等集中管理。结合广播系统的使用,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将流媒体资源库内容提供至多媒体教室客户端,可进行视频广播、课件广播、优质课程广播等应用点播,还可以对公开课进行直播,创建“名师课堂”,构建“一班连多班”的校内网络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出来让每一个班级都能用得到;并可通过互联网延伸至校外,将教育教学和社会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该系统的使用效果。

5)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HDMI线进行有线连接时,由于智能电视的显示模式是大多设为16:9模式,笔记本电脑连接后如果在放PPT时没有满屏显示,应该在“文件”的“页面设置”将页面的横向幅度适当调大至满屏显示。②无线连接时所使用平板电脑应该配置触控笔,屏幕尺寸适中,以10.1寸为宜,因其具有触控、手写功能,必须使用Windows 8以上的系统和带有安卓系统的双系统平板,才可方便地运行各自系统的软件。③智能手机虽然也可方便用无线连接方式接入使用,但由于屏幕过小,教师使用也不方便,平时用来放PPT、图片、视频的效果还是可以的,不建议用来做上课工具。④由于智能电视已带有安卓系统类的操作系统,内部运行类似电脑工作一样,在使用完应尽量通过遥控器关机或通过按电源按钮关机,以便让内部硬件逐步断电,禁止直接拉闸断电,造成系统或硬件损坏。

6 结束语

经过合理配置设备,获得高性价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学校教学过程的必备利器,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提升教师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随着云技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的趋势,我们也要紧跟时展的需要,构建出适应新时代的新型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