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必修一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有几节课特别难,比如:第一章中第三节,第二章中的第二、三、四节,这几节是必修一的重中之重,也是会考中经常考到的内容,因此对于这几章,我打算放慢速度,尽可能的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
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积极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对试卷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1)到(5)5个班级,其中(1)班是普高班,面临会考压力,而其他4个班是综重班,不需要会考,所以我在讲课时,对1班大力强调会考,并且加大练习程度。
高一年级每个班近五六十个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特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三、教学策略和措施:
篇2
本课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主线索,将洋流这一“水”要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规律、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一呈现,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为人类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通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观看太平洋沿岸巨型水母的分布及影响视频,提出:水母为什么会大规模地到达日本呢?
(设计意图:通过水母对日本渔业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设计悬念,引发问题。)
回顾知识点:洋流的概念和洋流按性质分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例题1:判断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例题2:用等温线表示出北半球的暖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洋流基本概念的回顾,学生自编题目,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题2中让学生找出问题的题眼,提高学生的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和绘图的能力。)
探究活动1: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绘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增强素材的直观性;观察世界洋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动手画出洋流模式图,并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活动2:世界大洋实际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图有哪些地方不一致?画出北印度洋的冬季及夏季的环流。归纳北印度洋洋流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模式图与实际大洋洋流分布图的比较,引导学生找出模式图中无法表示的如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3:(2011年高考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设计意图:一轮复习中加入高考题,使学生直面高考,对高考题有一定的认识。该例题既可以反馈洋流分布规律,又可以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探究活动4:海洋污染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洋流对人类活动既有利也有弊,那人类该如何趋利避害呢?看图思考: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路程短,共花了37天; 第二次横渡大西洋路程长,共花了22天,为什么?(设计意图: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及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都是洋流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探究活动5:20°S附近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有哪些洋流对气候的形成起了作用?延伸: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厄尔尼诺现象的学习,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即水与气两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探究活动6:在世界洋流图中标出世界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并分析讨论其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学生理解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即水与生物要素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对洋流这一要素的复习,从而掌握某一地理要素的复习方法。即掌握了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才能把握住一个区域的整体特征,人类在对该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时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篇3
问题二: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假期旅游若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2.教学课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4.课文分析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1)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紧密联系本课内容,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体现其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
6.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问:什么叫自然带?如何形成?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带?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教学背景中的3个预设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成果,推荐代表并尝试回答。
教师:对上述回答进行点拨评价,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以及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度地区自然带排列,思考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对比思考后尝试填表并回答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
(联系实际)百度视频搜索:西北绿色。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西北地区植被应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教师:点拨总并结。
学生:观看视频:非洲自然,思考植被有何变化?为什么?
教师:点拨并总结,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填表、回答
篇4
一、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
理论课程设置必须优化理论课程结构,既要排除与艺术设计学专业不太合适的美术学类综合基础课程,又要突出专业个性,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如《设计学概论》可作为一年级的普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学理论的基本概况并掌握所需的相关知识,不必单独开设《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程,毕竟高职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在二年级阶段,根据专业技术方向开设各专业相匹配的理论课程,环艺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装饰史》、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服装史》、动漫设计专业开设《动漫概论》等。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针对设计专业特色深入研究教材,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区别于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首先教材的选择要合理,要选择较适合高职艺术生的教材,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编写教义;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定位总结教学经验自编教材,这是值得肯定的尝试,从源头上确保了教师讲授的是与高职艺术生学习目的和文化水平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的搭配,优化了理论课程结构。
篇5
3、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以教学设计研究为载体,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新课程实验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高中地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做好高中地理研修班的工作,加强对新课程实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继续推进校本教研,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中不断成长。
5、加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市直高中地理学科的双周教研活动,组织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叙事、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努力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
二、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通过集体调研、听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会,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以校为本,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结合我市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通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小组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通过活动设计、报告、小案例的征集、评比,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社会实践、社区活动案例。
三、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与研究
教研活动表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地点参加对象
18.28~9.3市直社会实践社区活动调研市直学校教研员
29.4~910市直高中地理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温州十四中市直地理教研
组长或备课组长
39.11~9.17市高中地理、历史教研员会议瓯海各县市区教研员
49.18~9.24高中教研室集体调研市教师教育院附校高中教研员
59.25~10.1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省高中地理教学评比论文上交待定高中地理
研修班教师
610.2~10.8国庆节
710.9~10.15市区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
教学观摩活动温州二十二中市区高一
地理教师
810.16~10.22市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会待定高三地理教师
910.23~10.292009年高考学科研究指导小组会议市教研院研究小组成员
1010.30~11.5市区高三高二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温州二高市区高三
高二地理教师
1111.6~11.12市课改样本校校本教研活动课改样本校有关教师教研员
1211.13~11.19期中考试
1311.20~11.26高中教研室集体调研温州十五中高中教研员
1411.27~12.3市区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教学调研
有关学校高中教研员
1512.4~12.10市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省样本校部分教师代表
1612.11~12.17省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暨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乐清中学各地市教研员
及部分教师代表
1712.18~12.24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
杭州部分教师代表
1812.25~12.31
191.1~1.7元旦市文科综合能力竞赛温州二十一中部分高三学生
201.15~1.21一模审稿会市教研院研究小组成员
211.15~1.21
篇6
1 导 语
利用手机,你随时可以和千里之外的亲友通话。你的声音怎么会瞬间就送到千里之外呢?怎么送出去的?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电视、听到收音机?……这些问题都和两种特殊的物质――电场、磁场有关。初中我们已初步学习了磁场,那么,电场是什么样的物质呢?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设计预习作业题
2.1 复习“库仑定律”,填空
(1)真空中两个静止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 的乘积成 (填“正”或“反”)比,与它们的 的二次方成 (填“正”或“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 上。
这个规律叫库仑定律。电荷间的这种作用力叫做 力或 力。库仑定律的表达式是
,式子中的k是 系数,叫做 常量。
两个电荷量为1 C的点电荷在真空中相距1 m时,相互作用力为 N,差不多相当于 万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2)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
(填“大”或“小”)得多时,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的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带电的 ,叫做 电荷。
2.2 自学“电场强度”,完成练习
请认真阅读课本P10“电场强度”的第1段至第5段,做好重点的标记,认真思考,每段至少提一个问题(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要快,第二、第三遍要慢),并完成下面练习:
(1)你每段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2)最先提出电场观点的人是 ,他的观点是 ,近代物理学的理论和 证实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近代物理学理论如何发展了他的观点?
(3)电磁场和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有什么异同?
(4) 电荷产生的电场叫静电场。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6)电场,看不见,摸不着,要研究电场,你认为我们该从何入手?
(7)认真回忆上节图1.2-1的实验(如图1)。在这个实验中,悬挂起来的带电小球受到带电金属球O的静电力,在不同位置,小球所受的静电力大小和方向是 的;在同一位置,小球电荷量不同,所受的静电力也 。你能用电场观点说明这些实验现象吗?(不能?没关系!请继续往下认真阅读课本)
2.3 做好标记,完成练习
请认真阅读课本 “3 电场强度”的第六段至第八段,做好重点的标记,认真思考;每段至少提一个问题(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要快,第二、第三遍要慢),并完成下面练习:
(1)在上节图1.2-1(见图1)的实验中,悬挂着的带电小球受到 的静电力,这说明
周围存在电场;在不同位置,小球所受的静电力不同,这说明这些不同的位置,电场的强弱是 (填 “相同”或 “不同”)的,即电场的强弱与位置 (填 “有关”或 “无关”):离带电金属球O近的,小球所受的静电力大,我们就说这里的电场 (填 “强”或 “弱”);离带电金属球O远的,小球所受的静电力小,我们就说这里的电场 (填 “强”或 “弱”)。
(2)以上节图1.2-1的实验为例,说明什么是场源电荷?什么是试探电荷?试探电荷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3)研究电场的性质,为什么要从静电力入手?
2.4 完成部分习题,阅读“电场强度”
请先完成(1)至(3)题,然后请认真阅读课本 “3 电场强度”的第9段至第12段,再完成下面(4)至(6)题:
(1)既然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是这个
给予的,我们研究电场的性质,就可以从 入手。上节图1.2-1的实验表明:同样的试探电荷,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所受的静电力是不同的;而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所受的静电力也是不同的。这说明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静电力,不仅和电场的性质有关,还和试探电荷的 有关。显然,不能直接用静电力来描述电场。那么,如何用静电力来描述电场的性质呢?为此,我们还要深入思考,继续探究:
如果试探电荷q1在电场中A点受到静电场F1,另一个同样的电荷在A点受到静电力一定也是F1(注意,这两个同样电荷在A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一定相等,方向一定相同)。所以,它们一同放在A 点,它们总的电荷量是 ,所受静电力的合力也应该是 。以此类推,三个这样的电荷一同放在A 点,电荷量是 ,所受的合力也应该是 。即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3倍……n倍,它在电场中某点所受静电力的合力也应该分别增大为原来的 倍、 倍…… 倍。所以,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与该电荷的电荷量的比值应该有: = = = 。由此,我们进一步推测,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力F,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的比值 应该是不变的,它和试探电荷q应该无关。(你能不看学案,先说说为什么不能直接用静电力来描述电场,再独自把刚才的推测重新进行一遍吗?试试看!)
(2)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你能以点电荷的电场为例,用库仑定律证明这个猜测吗?试试看!如果思考十分钟还不能下手,请跳过本题,完成下面练习。
(3)如图2(真空中)点M和点P的距离为r,点电荷Q放在点P,试探电荷q放在点M,则点M处在 (填“电荷Q”或“电荷q”)的电场中,电荷 (填“Q”或“q”)叫做场源电荷。由库仑定律得:试探电荷q所受的力F = ;当试探电荷q的电荷量分别为1 C、2 C、3 C、……n C时,它所受的力F分别为 、 、
……。即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3倍……n倍,它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静电力确实也分别增大为原来的2倍、3倍……n倍, 而 的值始终等于k (请写出 = k 的推导过程)。
由此可知:在点电荷激发的电场中,试探电荷q受到的力F,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的比值确实不变,它和试探电荷q无关(即无论试探电荷q取什么值,比值 都不变);实验表明,在其他电场中,上述结论同样成立。用E表示这个比值(试探电荷q受到的力F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的比值),则有E= ,它在数值上和 库仑的电荷在A点所受静电力一定相同;你能证明你的这个结论吗?试试看。(提示:在E= 中,当q为多少时,E和F在数值上一定相同)
(请先认真阅读课本 “电场强度”的第9段至第12段,再完成下面练习)
(4)为什么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却能用E= 表示呢?
(5)在上节图1.2-1的实验中,把同一电荷放在电场中的不同位置,它所受的静电力方向一般是不同的。这说明,电场不但有强弱,还有方向。那么,我们还能用E= 表示电场的方向吗?为什么?它的方向如何规定?
(6)由上述(1)至(5)题可知:电场强度是用来表示电场的 和 的物理量,它的定义式是 ,单位是 ;它是矢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和 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和 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反;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在数值上和 库仑的电荷在该点所受静电力一定相同。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仅仅由 决定,与是否放入电荷或放入电荷的电荷量 。(填“有关”或“无关”)
3 设计课堂学案(课前科代表发回预习作业。教师根据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以下设计进行适当调整)
3.1 引导学生学习“电场”部分
(1)用大屏幕展示“预习作业题”2.1,先指名回答,再由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
(2)用大屏幕展示“预习作业题”2.2的(1)至(4)。学生先看问题,再快速阅读课本“电场强度”的1至5段,然后一起回答。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先四人一组互相交流,教师再指名回答,然后由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或进行讨论)。
3.2 “电场强度”的教学
(1)教师提问:电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该如何研究电场呢?用大屏幕展示“预习作业题”2.2的问题(7),学生先看问题,再阅读课本“电场强度”的相关内容,然后一起回答。
(2)教师提问:既然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是这个电场给予的,我们研究电场的性质,就可以从静电力入手。那么,我们能直接用静电力来描述电场的性质吗? 为什么?用大屏幕展示“预习作业题”2.3(先四人一组互相交流,教师再指名回答,然后由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或进行讨论)。
(3)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直接回答还是组织讨论。
(4)例题教学(先独立解答,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教师同时指名几个同学上台板演,然后由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或进行讨论):
例题:真空中有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一个与之距离为r的M点放一个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如图3)。
①求M点的电场强度,并在图上标出它的方向;
②如果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为-3q,M点的电场强度如何改变?
③如果移走所放的试探电荷,M点的电场强
度又如何改变?
3.3 课堂练习学案(用大屏幕展示。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教师指名回答,老师进行点评,或引导讨论。如果时间较紧,可部分或全部改为课后作业)
(1)下面关于电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其周围就存在电场
B.只有电荷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产生电场
C.A电荷受到B电荷的作用,是B电荷的电场对A电荷的作用
(2)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试探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B.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C.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电场力F的方向相同
D.由该定义式可知,电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电场强度的大小成正比
(3)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B.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C.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D.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有无试探电荷无关
(4)把电荷量为Q的电荷,放到电场中的某固定点M,所受到的电场力为F。已知M点的电场强度为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M点换上-Q,M点电场强度方向发生变化
B.若在M点换上电量为3Q的电荷,M点的场强将变为3E
C.若在M点移去电荷Q,M点的场强变为零
D.M点场强的大小、方向与q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
3.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进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场是存在于 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我们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我们利用电场的这一明显特征,通过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特点,来探究描述电场
和 的物理量――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定义式是 ,它是矢量,既有 ,又有 。在静电场中,它不随时间改变。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仅仅由 决定,与是否放入电荷,放入电荷的电荷量 关。
3.5 布置作业
(1)E= 和E=k 有何关系,它们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请从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大小、方向及自己要注意的问题,写出关于电场强度的小结。
(2)认真完成课后的“问题与练习”1~3题。
电场的概念及其特性的描述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本设计把它和学生熟悉的电视等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电场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了亲切感,并产生了学习电场的欲望和兴趣。然后,又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预习学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又为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之一,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思考,相互交流,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对于电场内容的学习及随堂练习,尽可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稍加指导即可。
篇7
1.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地理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
2.和蔼的教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谈话应和蔼可亲,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的,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如果学生答错或不会的,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切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与和蔼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当然也就容易创设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
二、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教学气氛要生动活泼。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地理教师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教学方法。例如,高一地理关于地球运动的教学,就可运用具有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图式法进行地理教学,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各种日照图的解答方法。同时还可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通过几种教学方法的变化,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地理课堂的效果如何,常常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有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结构,在课堂中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观察、实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从而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1.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识,围绕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以帮助学生收到以纲带目的良好效果。例如,高一地理气候的教学,就应该抓住气候的分布、特征、影响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设计就能体现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性、启发性、思想性的统一,从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篇8
二、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与实施,深化教学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地理学科教学常规,使XXX市地理教师的教学能按照教学常规进行。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地理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本学期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1、重点抓好七年级地理的集体备课,组织研究课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活动;2、通过实施初二会考提高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质量;3、组织高一、高二教师研究教材,开公开课,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4、组织高三教师学习新的《考试说明》及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有关文件,明确高考导向与试题改革的特点,组织好苏、锡、常、镇模拟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评价工作,分析、总结前一阶段学生复习情况,召开XXX市市高三地理教学专题复习研讨会,研究下一阶段复习教学策略。
三、切实进行课题研究,引导“新课程改革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地理课程资源建设”的课题研究,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深化“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提高课课堂教学效益;引导教师开展“改善学生学习方式”问题的研究;运用新课程理念,修订了《XXX市地理》,进行乡土地理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整体研究;本学期将组织部分地理教师研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四、根据学科基地发展规划,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基地的建设。
五、做好“XXX市教研——地理”网页的维护工作。
具体日程安排:
二、三月份:
1、高三期末试卷分析,交流高考信息、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
2、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研讨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研究性学习方法。
3、高三地理研究课。
4、完成高三一模试卷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5、七年级地理新课程培训。
6、完成《XXX市地理》改编工作。
7、地理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正式启动。
四月份:
1、召开XXX市市高三地理教学专题复习研讨会;高三地理研究课。
2、七年级地理研究课。
3、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
4、高一地理研究课。
5、初二地理研究课。
6、组织部分教师外出交流高考信息。
7、暑假作业编写。
五月份:
1、完成高三二模试卷阅卷及分析评价工作。
2、高二地理研究课。
3、组织高三教师交流复习教学经验,讨论下阶段复习教学计划。
4、相关年级期末、会考试题的命题工作。
六月份:
篇9
(二)基础太差,我们的教学是功利性的教学,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中考里地理是作为考察学科不记录为中考成绩,那谁会好好教,谁又会好好学呢?高一的地理教学设计又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上的。可以说他们一点地理常识几乎都不存在。
(三)高一地理教学学习的内容又是高中里最难的部分,自然地理——难度大,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多。教材枯燥 ,多为原理性的知识。难度大,要求高。对一个刚从初中进来的学生,要他们在短的时间里,把学习习惯由感性思维转为理性思维。由以前以记忆为主的转为高中以理解、运用为主的学习方式。确实很难,难怪学生在选择分科是感慨选理科物理要命,选文科地理却很难。不晓得怎么办。
二、解决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的建议和措施
问题找到了,怎么解决呢?我一般是分三步做,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改变教法,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提高成绩。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你想知道日月星辰是怎样运行的吗?为什么会有日升月落。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你想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美丽风景吗?你想领略各国风情,文化特色吗?你还想知道现在正在发生世界大事的国家的情况吗这就是我们地理要讲述的内容。学好地理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地理就是专门研究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与我们人类之间关系的学科。
我还给学生说清,地理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高中不存在副课,地理是必修课,它对于我们的学业很重要尤其是打算选择读文科的学生,高考地理是一百分且是文综里最难也是最好的分的学科。鼓励他们 地理最难在高一以后会越学越容易。提高积极性。
(二)改变教法,激发兴趣。走出教室感受自然。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不仅要在课堂学习,更应该到外面去感受实际。我们当然不能像古人一样游学。但我们可以利用周末,春游等机会去感受自然。如周末我常和同学们一起起去爬山。和他们谈论山势的高低变化,地形起伏,各部为的名称,山脊,山谷,鞍部等等。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山顶坐看风起云涌,花开花谢,草木枯荣谈天气变化成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变化。在山巅远眺县城新貌,指点城市道路布局,城市规划,各功能区的合理性及不足之处。即让学生加深教材的理解,又加深我们师生之间的友谊。
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里抽象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教学更有广阔的空间。我利用网络将正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小情,每周制作一期课外读物,把正在发生地的地理背景时化的由来。让学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纵览国际时讯,把握时势变化。我让学生看过利比亚战争风云,伊朗危机和叙利亚冲突等等,把该国地理形势,位置特点作出评价。满足高中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责任感。
还有建立多个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如利用我校的仪器建立天文气象观测小组让一些学生观测星辰运行,记录天气变化,气温高低,风向及风力变化。环保志愿者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对校内外进行清扫,亲身体会环保人人有责。利用我们留守孩子多的特点鼓励学生假期出去陪陪父母,看看世界,回来让他们谈谈自身对外面的理解。将实践和课本结合起来。
(三)循序渐进,提高成绩。毕竟高中是要成绩的教学过程,高中阶段练习涉及面广,知识要求高,难度大。所以不能光有兴趣还要有刻苦努力,在作业布置方面我尽可能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联系分三个层次,包含基础题,主要来自课本,基本没变化。考查学生对教材熟悉程度。中档题,对基础题加以变化,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把握程度。高考题及创新题,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且对不同层次题目,不同层次学生要求也不同。
三、结束语
总之,我希望通过我的一番努力会让学生对地理越来越感兴趣。我还给学生说清,地理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高中不存在副课,地理是必修课,它对于我们的学业很重要尤其是打算选择读文科的学生,高考地理是一百分且是文综里最难也是最好的分的学科。鼓励他们 地理最难在高一以后会越学越容易。提高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钟吉.“L-O-V-E”教学法的构建与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1期
[2]昌盛华.中学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技巧[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1期
篇10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性和高效性学习。 针对高中地理这个学科而言,教师要在课堂高效性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地理课堂往往是忽视学生的因素,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课堂的互动性。
下面我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高效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显性标志应该是要有知识上的广度、深度,又要任务安排上的密度,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效度,它应该有信息量大、情感体验丰富、思维量高、学生又乐于其中的特点。它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主动、创新的学习力;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运用,而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能力。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新方法
1.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任何科目都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而地理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地理课堂须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还应教会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地理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就能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而教师在课堂上更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把地理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在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性质、防御方法和关联性时,可选择利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四川汶川地震来进行分析。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这次大地震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引导、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安排学生查阅汶川地震的有关资料,自己也要查阅和此次地震相关的资料,做到有备而来。
2.拓展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正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拓展其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学习。
把课前准备工作交给学生。为了能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 查书刊、剪报纸、看录像、上网搜索等。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在高一地理中关于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搜索信息,要研究就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三部分内容:一是从古到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二是人类开发宇宙的空间资源情况;三是在开发宇宙中如何来保护宇宙环境。学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纷纷向我提出许多有关宇宙探索的问题。我将每个班学生都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每组选一个课题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规定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五天后汇报收集研究结果。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个小组收集、研究活动都开展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有的搞调查、有的剪报纸、有的上网下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教学,各班级的同课题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图片文字等的交流。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总是愿意花很多时间听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因此,与学生关系良好的教师,其教学也较为容易,学生对这门课的积极性也较高。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增加交流,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且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出现的问题
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我们的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让教师不得不做出新的调整,时刻准备应对新的问题。
1.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多了更多的质疑和对抗,经常会偏离教师所安排的环节和预设的答案,而这些偏离和对非预设答案的讨论必然要花掉课堂上宝贵时间,这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进度带来很大的挑战。
2.就是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时遇到了新的问题,导学案的使用让我们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导学案所安排的问题过于专业,问题难度设置无梯度、问题情境无实在意义、内容安排追求面面俱到、学习目标设置过于依赖考试大纲、导学案设计与素质教育目标不相对应等等。对于这些,要努力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使己的教学不能脱离教材、脱离考试大纲,同时也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应该在保证教学进度、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给与学生拓展的空间和思维延伸的时间,以学生为本,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那些看似偏离教学的答案所显示的学生的真正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会随之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同时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模式也在渐渐发生变化,地理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正确合理的地理教学观,进行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者、知识建构者、愉快的收获者;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我建构新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促使学生的素质取得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宏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研) ,2011(12).
篇11
以区地理学科中心组为核心,以全区中学地理教师为主体,以各校地理教研组为基地,以集体备课、解决教学的问题为载体,以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为中心;学习理论、引领方向,培训骨干、带动全体,创造典型教学案例、促进日常地理教学改革,及时反思交流、认真总结积累。
三、重点工作
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研究;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研究;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四、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指导水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以提升教研品质。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 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读《地理课标》、《考试说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理解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质,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2) 研读和实践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争取高三地理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聚焦课堂抓质量,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总结、分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及本学期初“自主学习调查测试”的质量,反思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调整新学期的教学策略。
(2)认真分析总结近三年的江苏地理高考试卷,对比08、XX年高考地理试卷,找出命题变化的趋势和命题的思路,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3)组织好教师集体备课,尤其要关注薄弱学校高三地理教师的备课、上课和试题的选择。
(4)深入学校进行高三专题研讨,重点督促检查有关“规定动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5)做好地理教学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及时沟通、及时传达;
(6)认真完成本学期模拟考试等各次重大考试的阅卷、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研制度。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公开课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教研活动的形式和质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梯次的教师培养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学科专家的巡回送课、听课、评课活动,把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落实到全体、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平时、落实到实处。
4、高二地理教学强调夯实基础,重视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增强读图、绘图、地理计算的训练;加强对地理图表和文字表述的训练;能够从提供的新的素材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读和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注意尝试着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5、高一地理教学要求低起点,小坡度,宽底面,严要求;注意培养年青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关于初中地理教学
督促区内各校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设好初一、初二的地理课。考虑到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特别是专业地理教师各校人数较少,关注、关心初中地理教师的成长,努力为他们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
7、其他工作
(1)选择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
(2)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
五、主要活动安排(见附表一)
六、各年级教学进度及课时建议(见附表二)
附表一:主要活动安排
月 份
主要活动内容
八月份
1、 制定工作计划 2、高中地理教学研讨
3、参加苏州市暑期教师培训 4、苏州大市初中地理教师学科把握能力决赛
5、 参加大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九月份
1、组织暑期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卷阅卷,并做好成绩统计分析
2、召开全区地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望亭中学)
3、高三地理集体备课活动(局三楼会议室)
十月份
1、 承办苏州大市地理学科教学基本功竞赛决赛(陆慕高中)
2、组织完成区“中学地理课教学设计”比赛
3、 组织区初中地理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 期中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2、参加苏州市高三地理教学研讨会(木渎中学)
3、参加苏州市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1、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研讨活动
2、高中地理教学调研
一月份
期末统测、阅卷、统计、分析
附表二: XX年下半年苏州市地理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
年 级
教 学 内 容
课时/周
备注
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
2
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2
高一年级
地理·必修·第1册
3
高二年级
必修三、选修一
5
选科班级
高三年级
篇12
第一、教师要熟悉初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以及地理高考大纲,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学科体系及切实可行的衔接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有计划的实施。教师最好能把教学要用的系统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找出需要精讲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任何学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的循序渐进过程。教师要研究初高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学习特点,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偿试和推行已经论证过的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加强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通过建构模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探究类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要舍得花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和突破,这样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要做到初高中教学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熟稔,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
篇13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