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资金流量分析

篇1

外资房地产企业在我国房地产投资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使得大量的外资地产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使得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由单一间接融资走向多元化直接融资。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利润空间极大,加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外来资本更加看好我国地产市场,因此外资大量涌入并加速流入。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资长金是经营运作的动力。要想使企业持续经营那么保持资金链的稳定和顺畅是其必要条件。外资房地产企业同和其他行业一样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到很重大角色,但是外资房地产企业在现金流量上和普通企业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同时外资企业会在财务报表上侧重现金流量的分析,这也是对当前财务分析的趋势。

现金流量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总数。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营方面产生的现流,二是投资方面产生的现金流,三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除了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活动。房地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销售房屋,转让土地、出租房屋、购买设备,提供劳务等现金流入以及支付营业税、所得税、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构建以及除用现金等价物等的投资。房地产企业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收回投资得到的现金,以现金取得的利息分红,处置固定资产等现金流入和债权和权益性现金投资,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现金流出等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筹资活动是指能使企业资本结构、债务规模发生变化的活动。房地产企业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有发行债券获得的现金收入,借款取得的现金收入等现金流入和以现金方式支付的筹资费用,债券利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等。

二、外资企业房地产现金流的现状分析

(一)资金来源结构单一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支持。虽然现在我们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的房价仍然有持续增长的态势,市场的需求较大,房地产商对房地产的市场仍抱有一定的信心,此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给予支持,在现在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单一的情况下,大量资金需求单一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必然导致资金链缺乏稳定性。

(二)房地产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合理性

为了满足企业的交易动机,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以备使用,但是过多的现金持有量带的机会成本是利息的损失。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要在现金持有量的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在出售房屋和保留房屋实物上进行权衡。

(三)资金使用率。

房地产企业会面临某段时间需要大量资金,某段时间资金空闲的情况,如何合理的分配资金使用率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资金流通,提高企业利润。

三、外资房地产企业和一般企业现金流特点

外资房地产企业和一般企业在经营、投资、筹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资金筹集繁重

由于房地产企业主要是建设房屋,大型的建筑物,所需的资金量通常是巨大的,虽然外资的流入对解决资金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有些企业可能同时承接着多项大型工程建设,加大了资金的筹集难度。如果长时间无法筹集到资金,可能会导致工程的停滞,资金链的锻炼,甚至会导致破产。然而一般性企业只需在初始建立时筹集大量资金,如果企业没有扩建或者购买大型机械设备安排,那么企业只需储备足够的流动现金以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即可。

(二)现金流周转时间长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建设一工程要经历从征地、建设、竣工到交付使用这些阶段,房屋建成后大部分会选择分期付款,在进行租赁经营中,还往往付出一笔维修费,使得资金的收回时间较长,一般来说从投入到收回,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时间。而一般的企业通过原材料采购、生产经营到销售收回货款,大部分的企业可以在一年之内完成,甚至有些企业资金回收周期更短。

(三)现金的流动波动大

房地产企业为了开发一项工程,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资金的使用分配到各个分项目中去,最后也将从这些项目中回收资金。房地产企业由于其周期较长,资金在各个项目之间的流动性较大。而一般的企业资金周转时间较短,可能在购买原材料的同时就有一笔销售款项的收回,相比房地产企业而言,现金的流动性明显较小。

(四)保持现金流平衡性难度较大

房地产企业一般是同时或者是相隔这进行着项目,有的项目可能处于建设开发去,有些项目可能已将处于完工期,现金的流动性较大,不易维持现金流的供销平衡,对这些企业的现金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而一般企业相对能较好的维持产销平衡,因此能较好的维持现金流的稳定。

(五)现金流的管理面对的关系相对复杂

房地产企业与其资金往来关系的不仅仅是供货者、消费者,投资者、银行等,还与迁址居民、设计院、转让土地单位等有关。房地产业的特点导致其不仅与其他企业之间较为麻烦,尤其在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应付应收账款、预收预付账款等比一般的企业要复杂的多,使得其承受的风险相对较大。而一般的企业现金流的管理多是与供货商、购买商、投资者、银行等有关心,相比之下较为简单点。

(六)现金流转方式多

房地产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各部相同,因此现金的流转方式也各具特色,可能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项目之间的货币资金的相互转化方式也不同。比如房地产企业中内设施工单位的就与内部不设置施工单位的差别很大,因此产生现金流转方式较多。而一般性企业现金流转差不多就是按照购买原材料、生产经营、销售商品、收回货款,继续购买原材料这个过程进行的。现金流转方式相对于外资房地产企业较为简单。

四、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改进办法

(一)多渠道融资

房地产企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外资房地产企业虽然在改变了以往房地产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进行融资的方式,吸引海外资金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在资金融资多样化方面仍然亟需改进。要扩大海外融资的在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从单一化融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海外房地产基金的作用,实现房产基金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房产基金不仅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拓宽的道路,也规范了房地产市场。海外基金现在多投资于优质的项目,很多企业吸引不到海外基金的投资。随着房地产业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流向优质房地产企业和项目,为了获得房地产基金,则要求外资房地产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经营,加强自身的规模优势,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二)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外资房地产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判断何时企业需要多少现金的流入、现金流出,确定企业目标现金留存量,使得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满足其开发、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不会因为过多的现金留存导致现金持有成本增加。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使得能面对企业出现的状况,在资金不足时能及时筹集到资金,在资金盈余时,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进行投资。

(三)提高资金利用率

房地产企业一般会同时几个项目,企业购置的机械物资,不是只专用于某个项目,一次性的物资,很多项目物资在项目中是可以通用的。项目所用的物资要合理的在物资短缺和物资盈余项目中分配。这样既可以是闲置资金用于再投资,又可以起到减少多余物资积压库存。对于内部闲置资金,要进行再投资,可以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投资于有价证券,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资金周转,是资金进行良性循环状态。

五、结束语

近些年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但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不是很成熟,房地产行业在面对我国宏观调控和国际环境震荡下受到波动较大,资金链较为脆弱,房地产业要想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保持合理的现金净流量,实现利润,需要企业企业加强自身的现金流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周瑞平.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140一15

篇2

(一)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的驱动类型可分为三种:增长驱动型,回报驱动型,成长回报双轮驱动型。京东从成立以来一直亏损,但是每股发行价格从2014年5月19日的19美元,到2015年11月30日以每股30.68美元报收。显然其价值不是依赖回报驱动,而是依赖增长;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伴随着收入与盈利的高速增长,其市场价值也在同步高速增长,可以推测,阿里巴巴的价值驱动类型为回报和增长双轮驱动型。

(二)自由现金流量

将价值与战略衔接起来加以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自由现金流量(FCF)及其价值驱动因素模型将价值、现金流和战略一体化,提供了基于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度平衡战略观的战略分析思路和描述机制,将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与战略表达很好地进行了衔接,是连接价值与战略决策及其分析的最佳途径之一。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长期资产值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税后经营利润-净投资

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的驱动因素可分解为两部分:税后经营利润和净投资。根据净投资的期限长短,可将净投资分为短期净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和长期净投资(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

二、税后经营利润

阿里巴巴的投资战略为“轻资产、多元化、重长期”,其盈利主要来源于服务费用,而“轻资产”的投资战略决定了其营业成本较低,非控股的多元化股权投资决定了其投资标的企业的亏损不会体现在阿里巴巴的报表上,中长期的投资战略决定了阿里巴巴营业收入猛增。如图1所示,阿里巴巴2012至2015年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4.48%,伴随着GMV增长的是阿里巴巴税后经营利润,阿里巴巴2013年至2015年税后经营利润增长率高达34.12%。

京东采取的自营商业模式注重“价值链的整合”,的投资战略可用“重资产、专业化、重长期”来概括,表现为注重市场占有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彰显了京东牺牲当前盈利以换取未来市场的价值取向。这种投资战略的财务后果是当前税后经营利润为负值,京东的营业成本和销售及管理费用之和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直接导致营业亏损。但其亏损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费用的增加和收购腾讯部分资产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所致,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核算,京东已实现净利3.63亿元。因此,尽管京东的税后经营利润对自由现金流的贡献为负,但这正是京东看重长期利益的重Y产投资战略的集中体现。

三、净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量占用有多大

由于京东执行的是专业化、重资产的投资战略。重资产、专业化的投资主要体现为存货投资比重大,2011-2013年京东存货占资产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6%左右,2014年因新股发行上市,货币资金增加导致存货占比降为18%;上游类金融模式的财务特征是应付账款占全部资本来源比重高,2012-2014年京东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35%-45%之间,同样因2014年发行新股融资导致其比重降低至24.61%。

而阿里巴巴采用“轻资产、多元化”的投资战略和“筹资性负债筹资”模式,轻资产、多元化的投资主要表现为存货投资低,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非常低。阿里巴巴存货投资一直为零,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总资产)的比例维持在0.5%左右,2012年达到峰值,占比也只有1.6%。

四、讨论

京东财务战略特征是重长期的“重投资、专业化、上游类金融模式”,垂直专业化的重资产投资战略决定其投资基本围绕着电子商务领域展开,由于注重长期利益的获取,短期亏损导致了负值税后经营利润,“重投资”导致存货占比高,类金融模式尽管为经营发展提供了资本,但仍不足以弥补负值税后经营利润和巨额净投资。

阿里巴巴的财务战略特征为“轻资产、多元化、筹资性负债筹资”,基于平台模式的轻资产投资使其获得巨额税后经营利润,而税后经营利润构成其自由现金流量的主体,阿里巴巴财务战略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低存货、轻投资、高盈利”投资战略驱动的正值自由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1]徐光华,沈弋.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途径[J].会计研究,2011(2):52-58.

[2]胡晓华.企业现金流管理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6(9).

篇3

宏观金融资产分类是金融统计中的基础问题。不仅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在相关的统计规范比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政府财政统计手册》(GFS)、《国际收支手册》(BOP)中,金融资产分类也是基础问题。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修订过程中,其中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也在调整之中。这些调整意见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一、目前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的类型

1993年SNA公布以后,其他宏观统计制度均作了修订,在基本概念与分类上与1993SNA保持一致。从有关的核算体系目的和内容来看,SNA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与金融统计(MFS)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最具代表性。下面给出目前的分类表格:

从表1可以看出,MFS是对SNA在金融资产的分类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增加了本币存款与外币存款,金融衍生产品,回购协议和证券出售与其他非贷款等分类。这也说明,金融资产的分类需要细化,这样能够提供更多的统计信息。

二、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的分类调整

本文主张对微观财务会计中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大致分为类。

由于储备资产,如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等,这些一般只是央行的资产,只m现在国家之间交易,在企业财务会计中一般不出现,所以在财务会计的分类中,就没有加人这些资产。保险准备金一般是住户持有的,所以,在财务会计分类中,也没有加入这一类型。本文给出新的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分类,仍然增加了保险准备金、储备资产。这样,一共有类金融资产。下表2列出建议。

对比目前金融统计的分类与建议金融统计的资产分类,可以发现,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1、目前金融统计的分类中没有划分出交易性资产,而在建议金融统计的分类中划分出了交易性资产;2、目前金融统计分类中,股权资产就是股票和其他股权.建议金融统计中建议的分类是经营投资与非经营投资:3、目前金融统计中,债权类资产没有准债权资产,而且区分了非股票证券,贷款,其他应收应付账款,建议金融统计分类中有准债权资产,并且统一债权类资产为信贷资产;4、目前金融统计中,股权类资产没有优先份额,建议金融统计分类中有优先份额。下表3列出对比。

下面简要分析主要类型资产:

(一)货币资产的分析

货币资金是货币发行部门的负债,在宏观资金流量分析中也是单独划分出来,而且可以细分为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就是相当于原来的通货,可转让存款,其他存款。存款还可以根据资产主体的不同分为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住户存款,在央行存款等。

外币资产也分为外币通货,外币活期存款,外币定期存款,还可以按照不同币种进行分类,属于外币项目中货币性项目。如果资本管制的话,外币资产一般只是央行的资产而已;如果资本开放的话,外币资产可以是普通商业银行的资产。外币也是货币,但是由于汇率的变动性,其价值不稳定,经常需要在财务会计中单独划分出来,但是这里没有单独划分出类型。因为,每一种金融资产都是有对应的外币货币性或者非货币性项目,所以,可以考虑在资产内部的小分类中分别增加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下文不一一说明。

(二)金融衍生品的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是能够以现金或者其他金融工具净额结算。或者通过交换金融工具结算的买人或卖出非金融项目的合同,应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处理。衍生工具的特征是:1.价值随不相关的变量的变化而变化;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者很少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并且结算是以金融项目结算。主要分为无条件远期类型合约与期权合约。在国家金融统计中,衍生品金融资产往往没有统计,比如在资金流量分析中。

(三)交易性资产的分析

交易性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债权(债券,票据等),交易性股权(股票,基金份额等)和交易性衍生工具。如果是组合资产,也是可以分解归入以上三类的一类或几类。

交易性资产一方面需要资产本身是可以公允价值计量,一般就是上市可交易的资产。另一方面,交易性资产是根据持有目的来划分资产类型的,就是以短期投资或投机为目的。所以,同样的股票,由于不同的持有目的,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资产。交易性资产是根据公允价值而进行调整价值的,所以出现了公允价值变动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科目。公允价值变动不应计入当期损益,建议应该计人资本公积为佳。

(四)信贷资产的分析

信贷资产主要是包括了贷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股利与准债权资产。加总了目前分类中的非股票证券、贷款、其他应收应付账款。因为,这些债权类资产都是以摊余成本计价,不同于交易性债权资产都是债权性质的,可以归为一类。

这里的贷款资产可以细分为上市的债券与未上市的债权;未上市的债权又可以分为存款性机构的贷款与非存款性机构的未上市债权。上市的债券可以分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根据债权资产的期限,可以分为短期债权与长期债权。

企业可以通过协议购买项目未来收人权的方式来投资,项目未来收入权本身可以有很多种细化的方式,比如可以是项目现金流产生的收人权,项目所在企业的利润分配权,项目所在企业股东的分红收益权等。针对实务与学术情况,笔者认为把它称为是准债权投资为妥。同样,准债权投资应该是以摊余成本计价,就是以递延费用的方式分期摊销。准债权投资属于信贷资产,也不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

(五)经营投资的分析

股权投资首先可以分为交易性股权投资与非交易性股权投资。非交易性股权投资分为经营股权投资和非经营股权投资。以确定性价格回购的回购协议一般不认为是股权投资,而认为是债权投资。股权如果附带上对赌协议等浮动条款,可以分开处理,一部分是股权投资,一部分是或有事项。债权如果附带上对赌协议,可转换协议等条款,同样也是分开处理。

经营股权投资,简称经营投资,区别于投资经营,落脚点在于投资,而且是金融投资。经营投资是一种形式上是股权投资,真实目的是经营活动的方式,就是中间性组织的方式。中间性组织就是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可以有虚拟企业,战略联盟,企业集群,企业集团,特许经营,企业网络等方式。

本文设定经营投资的主体只能是机构(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这是便于统计的方便,也是便于法律制

度的衔接。虽然个人投资人往往是企业创办人,或者是企业长期经营人.实际控制人等,但是个人投资人一律设定为是非经营投资。经营投资只能是机构之间形成的中间性组织关系。

经营投资一般不以转让股权为目的,但是也可以转让股权,关键是不能开展连续性的以转让股权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就是把投资当成自己的主营业务。类似企业转让固定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一般的非预料的转让经营股权投资的收益,建议计入营业外收入。

经营投资的机构投资人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是企业集团与共同控制的企业群。如果是企业集团的经营投资,那么随着企业集团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控制标准,直接控股与间接控股的区分等问题会有明确界定,。企业集团采取核准或者注册的方式成立,集团公司对于其子公司的关系就是经营投资,意味着集团公司参与子公司的管理活动,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模式;如果是一般参股企业,则不认为是经营投资,而是下文的非经营投资。

还有一种经营投资是以共同控制的形式存在的,就是若干企业共同控制一个企业,共同参与管理这个企业,这个控制关系就是经营投资。共同控制企业的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不宜认为是共同控制,可以借鉴目前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以20%为界限。共同控制的数额必须是20%以上,而且持有目的必须是参与管理被投资企业。这样,集团公司参股的企业如果是20%以上,也可纳入经营投资的范畴。同样,个人不能成为共同控制的主体。

需要特别注意,共同控制必须是至少两家以上的共同控制。集团公司一般是国有控股公司,非营利组织控股公司等,如果是许多企业参股集团公司,这些参股集团公司的关系一般是非经营投资,但是,如果这些参股符合共同控制的要求,那么也属于经营投资。当然,优先份额权是不可能经营投资的,因为它没有参与管理。

(六)非经营投资的分析

非经营投资一般可以有控股投资,共同控制投资,重大影响投资,参股投资等,与目前的分类一致。由于股权投资的会计准则建议采取了综合权益法,所以即使分类细致,会计处理也是简洁的。即使是控股投资与共同控制投资,也不一定就是经营投资,因为没有持久性的参与管理,就不是经营投资。所以,很多并购基金、股权基金也不是经营投资的主体,只是非经营投资的主体。

如果考虑到优先股,有限合伙企业中有限合伙份额,信托份额等优先的份额权,这些份额权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但是偏向股权,所以还是认为是股权为佳。一方面,优先的份额权清偿顺序在普通份额权之前,收益分配也在普通份额权之前,一般无表决权。另一方面。这些份额权也是收益与风险不确定的,更接近股权。虽然优先的份额权一般认为是股权,但是很多时候需要单独划分出来。比如,在计算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时,主要涉及到普通股;在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也是将普通股、优先股、债权分开计算。信托份额是指委托人出资份额与受益人的受益权的加总,需要把信托理解为一个企业实体才能容易理解。所以,在经营投资与非经营投资中,都需要细分出优先份额权。

这样,一共有三大类股权,包括了经营投资,非经营投资与交易性股权。经营投资就是以中间性组织参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的投资活动,而非经营股权投资则是投资时间较长,长期仍以转让为目的,这就是创业投资的范畴,而短期持有的股权投资则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畴。限于篇幅,一些细节不展开分析了。

(七)保险准备金的分析

保险准备金是新增加的资产类型,分为住户对人寿保险准备金,对养老金净股权,保险费预付款与未结索赔准备金。一般认为人寿保险等准备金是债权,这个问题不大,至于对养老金的要求权,到底处理为股权,还是处理为债权?其实无论处理为哪种都不是问题,因为对养老金的要求权被划分为保险准备金的大类,不同于其他金融资产中的股权或者债权。这一点有点类似于交易性资产的处理。

(八)储备资产的分析

储备资产分为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了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因为这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的类型,需要加入。至于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储备资产中出现的外汇储备,可能有外汇、外汇债券等形式,这些是可以到时重新调整分类的。关键是分类中,各个资产的界限不能有变化。不同的资产的组合,也可以有新的资产类型。

三、金融资产流量核算

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分类主要就是宏观资金流量核算与宏观资金存量核算。本节分析资金流量表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资金流量分析虽然脱胎于企业现金流量表,但却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分为实物交易与金融交易两部分。实物交易其实就是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加值核算的部门细化;金融交易才是本文的重点。

目前我国的资金流量表还是比较简易的,与美国、日本相比,机构部门和金融资产类型的划分都是比较粗糙的。对于机构部门的细分,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重点在于金融资产项目的细分。

事实上,在曹小艳提出的方案中,只是协调了资金流量核算的国外资产与国际收支核算的资产项目。本节涉及了资金流量核算的国内资产。上表4其实也是简表而已,可以再细化下去,但是分类一般不需要根据经济主体的不同来进行,因为在机构部门的分类已经体现了经济主体的不同。上表除了在货币资产科目列出了外币资产,其实在每一类资产中(除了储备资产),都是有对应的国外资产,这是需要注意的。所以,完全可以把资金流量表与国际收支表合并为一个表。那样,资金流量表是最综合的一个表,除了不能包括投入产出表以外。下节的资金存量表还会囊括国家资产负债表。

本文提出的改进不同于目前资金流量的最大之处在于:

l、加入了未上市股权。

目前,国家的资金流量没有统计未上市股权,未上市股权占得比重很大,缺少这一部分,会导致国家部门间融资结构分析失真。这需要国家统计体系的完善。股权分为交易性股票,非经营投资,经营投资。其中后两类还可以细分下去,比如未上市普通份额可以细分为未上市普通合伙份额,未上市普通股权等。

2、加入了交易性资产。

这在微观企业与个人的交易性资产是很常见的.但是宏观上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信息失真的。必须观察社会总体的交易性资产的总和。企业的交易性资产加总即可,个人的交易性资产,一般直接设定普通散户的上市资产为统计对象,大股东的上市资产一般认定为经营投资。需要注意,资金流量核算虽然是流量核算,但是并不包括金融资产的二手交易,因为,交易性资产有很多是二手交易,所以,交易性资产的流量核算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存量核算。

3、加入了短期债权与准债权。

短期债权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这些不在目前资金流量中反映。事实上,这些短期债权,现代金融中发挥作用很大,加入进去才能准确反映资金流量总和,否则会导致信息失

真。同样准债权的规模也不少,也要加入进去。

即使短期债权的数据可以获得,如何加总统计流量也是难点。本文认为,股权与长期债权的流量核算本身也有不少问题,因为,发生在年初的金融流量与发生在年末的金融流量在统计上没有区别,但是在经济实质上区别是很大的,将来的流量数据如果能够增加发生时段的信息,必然能够更加完善。所以,目前的短期债权最好是以每个企业的半年度平均值作为统计流量数额,具体而言,就是短期债权的时间加权总和再除以半年时间,这种方法,相当于假设股权与长期债权平均发生在年中;这种方法,也是借鉴计算企业每股收益的思路,当然,国家核算比起企业核算困难许多。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分为经常交易与金融交易部分。本节的重点自然是金融交易。同样,在本文金融资产分类的基础上,可以给出该表的金融交易的修改建议。

资金流量表和国际收支核算表是相应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前者是各部门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支配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综合,后者是各种国外账户的综合。有学者比较了资金流量表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并且给出了两者互相协调的建议。前文指出,资金流量表和国际收支核算表完全可以统一在一个表内,让资金流量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的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的大部分信息。

目前的资金流量分析主要是按照金融工具的手段与形式分类,而国际收支核算中的金融交易项目则主要按交易目的和功能分类,这与本文建议的资金流量分析是一致的。目前的金融资产科目主要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直接投资相当于经营投资与非经营投资,证券投资相当于交易性资产。其他投资相对于信贷资产。

可见。国际收支核算并不需要太大调整,只是需要根据前面的研究,细化分类,统一名称。以求一致。重点在于如何在国际收支核算中认定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意味着投资者致力于长期目标而对境外企业进行投资。直接投资分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各国关于直接投资的分类大同小异,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少,本文不一一介绍。按照目前中国的规则,是把10%的投资权益作为确认直接投资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但本文认为该标准太高了,虽然容易操作,但是不够精确。其实,直接投资就是本文提出的经营投资与非经营投资的总和。所以,建议可以将直接投资分为经营投资与非经营投资,认定经营投资与非经营投资,直接从企业报表人手。这是最理想的方法,计算的直接投资应该数额更大。一般的对外投资,比如QDII,QDLP,个人的数额较大的长期投资等都是经营投资的范畴;如果是集团公司对境外子公司的投资,那就是纳入非经营投资的范畴:如果一般的散户的股票投资,企业交易性股权投资,那就是属于证券投资,准确的说法,应是交易性投资。

四、金融资产存量核算

(一)资金存量表的分析

目前虽然没有资金存量表,但是有国家资产负债表,部分内容相当于金融资产存量核算。但是,国家资产负债表并没有机构部门的细化分类,所以,还是需要专门的资金存量表。

资金存量分析应该也是在本文提出的金融资产类型的基础上展开,需要增加未上市股权、交易性资产、短期债权与准债权的总量。这才是完整的金融资产存量。关于存量核算,有时比流量核算提供更多的信息。存量资产如何定价是关键。

无论是金融统计,还是财务会计,都有不少关于金融资产定值的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是市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两大类。总的原则是:对于交易性资产可以市价显示,对于其他资产,应该是以账面价值为主,适当考虑增加市价显示。最好的方式,多提供几套数据进行对比,这样的统计信息就是最完善的。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分析

国际投资头寸表是全面记录一国对外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存量,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存量核算要考虑由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价值的变化,也就是价格变化,汇率变化与其他变化。这个问题是与资金流量核算一致的,关于金融资产定值的方法,也与资金流量核算一致。特别是,直接投资统计,最好能提供两套数据,一个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的数据,一个是市价为基础的数据。这样才能全面反映直接投资情况,账面价值便于计算,易于反映投资之问的关系;市价便于进行金融稳健管理,方便计算可能的资本流量。

五、金融市场统计

前面指出,金融资产分类主要是资金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分类的依据主要是交易目的和交易功能,但是目前基于金融丁具的手段与形式的分类,也是需要的,而是主要应用在金融市场统计中作为弥补。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地方。金融市场可以根据交易层次不同.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根据交割方式不同,分为公开市场、议价市场、店头市场和第四市场;根据地理区域不同,分为地方市场、国家市场、同际市场。但是,金融市场统计中,最重要的是根据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的分类,就是金融资产的分类。

篇4

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通过分析资金流量表,可以清晰地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及其相互关系。该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部分,前者反映商品流转状况,称为实物交易部分;后者反映资金流转状况,称为金融交易部分。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如白重恩、钱震杰)、探究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如李扬、殷剑峰),都更多地研究实物交易部分,因为通过该表可以全面地展现收入在各部门之间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而研究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则可以观察到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各部门资金余缺状况及其投融资格局变化、金融市场工具发展情况。正因为资金流量表能够全面反映资金在不同机构部门之间的流量与流向,以及资金的余缺情况,具有许多其他统计报表所不具有的功能。因此,利用资金流量表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研究对比某些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很好地发现趋势性、苗头性问题,从而为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现有的单纯研究资金流表金融交易部分的文献较少。最权威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年报上的前一年度资金流量分析,该分析主要集中在当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此外,如李宝瑜、张帅(2009)试编了我国2000年和2005年两年的“部门×部门”矩阵表,探索性地分析了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数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部门间金融资金流量格局、部门间资金流入流出动态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林发彬(2010)通过资金流量表考察了各个部门的资金流动和整个经济的融资格局,结果发现我国金融结构不尽合理,存在一定金融抑制现象,但也指出这意味着我国金融发展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上述文献要么集中研究某个年份,要么按照表中分类逐个分析。本文则一是取现有全部年度序列数据对比分析,二是就某些重要指标重点分析金融发展态势,如融资规模问题、融资结构问题、资本外流等,以期探究中国宏观金融发展的一些脉络。

在数据的处理上,需要指出的是,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由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并最早于1998年在第一期季报上向社会公布,为了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该表经过多年准备和5年试编,在1996年核算体系全面转轨之际,开始正式编制。2004年经济普查后,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再次对1992年以来的资金流量表进行了修订,并出版了《中国资金流表历史资料(1992-2004)》。将最新的2010年资金流量表 和最初的资金流量表对比,资金流量表在金融交易的设置方面作了微调,这部分是由于统计口径或者统计指标的变化所致,一些则是为了加强资金流量核算与国际收支的相互协调,提高整个统计体系的数据质量,使该体系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因此,本文研究的数据序列起止为1992-2010年,选取的指标尽量在整个序列年份都保持稳定,部分必须分析的指标,如无完整的序列年度,则按照实有的时间跨度分析。数据来源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中国资金流表历史资料(1992-2004)》和2007-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年报》。

二、主要宏观金融指标分析

(一)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

篇5

经济学家认为,在资本社会,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四个方面。在我国试行改革开放初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者,大批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使得外资企业的数量迅猛增长起来。下面笔者就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金内部控制、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分析外资企业的资金控制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控制

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应实行严格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计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也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而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以及日记账的登记;内审人员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以及银行账项的定期核对。会计主管负责收支项目的审核、各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检查,对账单、调节表、盘点表、印鉴保管登记簿等资料的及时性检查、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印章的保管等;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以及其他各项支出;会计系统利用会计档案的保管与核对,授权审批程序、现金盘点及掌握银行存款的动态等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对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进行全面控制,确保收付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性、可靠性。

(二)授权批准制度控制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明确规定会计及其相关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日常状况下对正常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特殊授权是指特殊、紧急情况对正常或非常经济业务事项的特别授权,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同时,这种授权方式也常常蕴含较大的风险,一般都比较谨慎。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连带责任制度,以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或挪用。

(三)货币资金预算制度控制

货币资金的预算控制旨在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货币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会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的流转和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或减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后,财务部门负责人应认真监督预算的执行,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并对重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修正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现金内部控制

现金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分离,这也是现金使用安全的保证。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流程,它们通过银行形成两者的有效联系。

(一)现金流入控制

现金的流入控制就是要搞清楚现金的来源、形式、金额等。同时,对于已取得的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每笔现金收入都应及时向客户开具正规发票,及时核对。为了实现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负责开发票及记录的岗位与负责保管现金款项的岗位严格分离,同时,严禁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员直接接触现金。为了保证现金收入及时正确地存入银行,公司财务部门的出纳和会计应该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将收入交存到企业的账户。

(二)现金流出控制

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在每天若干笔资金的支付中,现金支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判定哪笔现金支出合法、合理,而哪笔现金支出有问题的关键点是看现金流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这笔钱为什么要支出。判断现金流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的依据主要有五点:一是审查现金流出范围,首先看是否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其次看是否符合对例外事项进行的特殊规定,保证满足所有现金支出的需要;二是审查支付申请是否有理有据;三是审查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四是审查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五是审查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

(三)库存现金控制

企业的库存现金必须在规定限额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能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不得坐支现金收入,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应进行现金账款核对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具体来讲主要是检查账款是否相符,是否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等现象。对于超限额留存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如果账款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三、银行存款内部控制

(一)银行存款收入控制

1.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控制

企业的收入及销售收入除了现金形态外,更多的会以支票、本票、汇票、银行转账、境外外币汇款等形式结算,企业应按照《银行开户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开设银行账户,不得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私存,以防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户中为个人谋取私利。

2.银行存款管理责任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项收支款项,除允许以现金方式直接结算外,其余款项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为加强银行存款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建立银行存款管理责任制,销售部人员负责销售;由出纳人员专门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入业务;会计部门做好银行存款的核算工作,随时掌握银行存款的动态和余额,搞好企业资金的调度和收支平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供应;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对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促进企业加强银行存款管理,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银行存款支出控制

1.银行账户的管理

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同样,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要得到正式的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或注销账户。

2.票据及印章的保管

各企业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门设置备查登记簿,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备查簿需作为会计档案加以管理。保管支票簿的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同时,企业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并且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以免舞弊,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每一次印章使用都应作记录。

3.银行存款的核对

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收支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会计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和调节。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会计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或支出账等不正当行为被掩盖。同时,企业也应重视与客户之间的对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及时。

四、内部报告控制

适时运用内部报告控制方法十分重要。企业应要求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除了报告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是否符合审批制度、现金余额是否账实相符等,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资金流量分析

篇6

传统货币乘数理论由于简化了银行的行为,导致其对有关现象难以给出合理解释,需要建立包含银行如何调整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货币乘数的模型。

(一)传统货币乘数理论

传统货币乘数理论认为,货币乘数m可表述为:m=1/α,α为法定存款准备金,0

(二)五部门资金流量均衡分析

假定一国为封闭经济,经济部门分为五类:家庭、企业、政府、非金融企业、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五个部门间存在广泛的资金往来,将不同部门的资金来源与运用编制成矩阵,构成了资金流量账户。行为交易内容,列为交易部门,每一项交易的货币量分别以正负号同时计入对应交易部门,正号表示贷,负号表示借。因此,资金流量账户每行和每列的交易量之和均应为零。具体编制如表1所示。

从资金流量账户的横向看,可以得到如下几个均衡方程:

S=I+B (1)

等式(1)表明,整个社会的资金来源于家庭储蓄,家庭储蓄转用于净投资、弥补财政赤字。

CP+CB+CG+CH=M0 (2)

等式(2)表明,家庭、非金融企业、政府以及存款货币银行持有的通货都由中央银行提供。

DP+DB+DG=DH,R=α*DH (3)

等式(3)表明,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存款形成存款货币银行吸收的存款,其中一部分以准备金的形式上缴中央银行,形成了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LP+LB+LG=LH (4)

等式(4)表明,存款货币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从中央银行贷款,实现对外贷款。因为家庭、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现金漏损率不同,当面对外在冲击时,银行会将贷款从现金漏损率高的客户转移到现金漏损率低的客户,由此影响货币乘数。

BB+B+ZBJ=BP+CB+HB (5)

等式(5)表明,非金融企业、政府、银行向家庭、存款货币银行融资。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影响银行资产结构,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债券结构调整回避中央银行的冲击。

IRB+IRP=IRH (6)

等式(6)表明,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保险准备金是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当银行面对外在冲击时,银行会对这部分资金的挤占或挪用,以应对外在的冲击。

BR+BRB=BRH (7)

等式(7)表明,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证券准备金构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成为银行资金来源。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以应对外在的冲击。

JSB=JSH (8)

等式(8)表明,非金融企业的结算资金也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银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以应对外在的冲击。

从纵向看,根据资金流量账户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等式:

S=LP-(CP+DP+BP+IRP+BR) (9)

等式(9)表明,家庭的净储蓄资金分布在现金、存款、保险和证券保证金、银行贷款。

I=(CB+DB+IRB+BRB+JSB)-(LB+BB) (10)

等式(10)表明,非金融企业投资分布在现金、存款、贷款、证券和保证金。假定非金融企业不持现金、存款、证券、保险保证金、结算资金,则企业投资资金都来源于银行贷款。

B+(CG+DG)=(LG+B) (11)

等式(11)为政府预算等式,表明政府通过从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取得资金,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假定政府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多少就是发行国债的多少。

LH+BH+CH=(DH-R)+IRH+BRH+JSH+LCG+ZBJ (12)

等式(12)表明,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自家庭存款、客户的保险和证券保证金、结算资金、资本金、中央银行贷款。银行可能挤占或挪用对这部分资金,对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影响。

M0+R=CB+LCG (13)

等式(13)表明,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唯一提供者,它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以及对存款货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向社会提供货币。

从五部门资金流量账户等式可以看出,面对中央银行的冲击,如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等,银行为了利益最大化,会调整资产、负债,对冲中央银行的冲击,进而影响货币乘数。

(三)资金流量分析与货币乘数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即M0、M1和M2,M0是流通中现金M1=M0+家庭、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政府财政存款,M2=M1+家庭、非金融企业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各种保证金,货币乘数是M1和M2与基础货币之比。基础货币HB包括通货和准备金(包括定期存款准备金和活期存款准备金),从式(2)可知:

HB=R+CP+CB+CH+CG (14)

将等式(10)、(11)整理可以得出非金融企业持有现金是:

CB=(I+LB+BB)-(DB+JSB+IRB

+BRB) (15)

DB+JSB+IRB+BRB是非金融企业的资产之和,I+LB+BB是其负债之和。

将式(12)变形可以得到:

CG=(LG+B)-(DG+B) (16)

(B+LG)表示政府资金来源,(DG+B)表示政府资金运用,现金余额是其债权净值。

从式(13)可知,存款货币银行持有的现金为:

CH=(DH-R)+(IRH+BRH+JSH+LCG

+ZBJ)-(LH+BH) (17)

其中,DH+IRH+BRH+JSH+LCG

+ZBJ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LH+BH是其资金运用,所以存款货币银行持有的货币是其净债权。

将式(15)、(16)、(17)代入(14)式进行整理,可以得到:

HB=准备金+对央行债权(净)+债券投资-政策性银行债券-信用债券投资

(18)

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银行对央行债权(净)+债券投资-政策性银行债券-信用债券投资) ≈(1-银行资本充足率*风险加权系数-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资金比率/准备金率+债券投资率-政策性银行债券投资率-信用债券投资率) (19)

从上述公式可以发现: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货币乘数下降,但银行可以通过减少债券投资,或提高对政策性银行或信用债的投资比率来对冲准备金率的影响,从而保证自身货币乘数基本不变。当资本充足率提升时,银行货币乘数会下降,但银行通过挤压非银行同业存款获得货币放大能力,比如吸收证券保证金存款、降低风险加权系数等,来获得货币放大能力。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的实证检验及微观分析

(一)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检验

本文选取2006-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检验。文中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央银行年报、季报,中国金融年鉴,上市公司年报、季报,计算出我国货币乘数。

过去10年,我国货币乘数基本稳定在基础货币的4倍左右,受准备金比率影响很小。2001-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从5%上升到20%左右,但货币乘数变化不大,这是传统货币乘数理论难以解释的,只能从货币创造的微观方面进行说明。

(二)货币乘数稳定性的微观银行行为解释

前面对货币乘数的分析得出了货币乘数基本稳定、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影响不大的结论,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面对外部冲击时,会改变资产负债结构、减少外部冲击,保持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

1.银行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应对准备金率的冲击。面对外在冲击,银行通过压缩债券类投资的比重来提高货币创造能力。在债券投资结构中,银行通过压缩央行票据比重,同时通过提高政策性银行债券和信用债的比重,稳定货币的供给。

2.银行通过挤压证券保证金存款获得货币扩张能力。前面的分析说明,证券保证金也是银行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融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从一定程度上看,证券保证金给银行带来的同业存款成为银行调节存款余缺的储水池。在存款准备金率大幅度上升带来银行对存款需求大幅度上升时,银行通过发行和推销各种理财产品的方式吸引证券保证金。股东权益占比变化不大,而净应付金融机构款项占比在0.6%-6.4%之间,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证券保证金占比的变化,大约在0.57%-5.8%之间,说明银行通过挤压证券保证金获得存款,提升货币扩张能力。

3.资本充足率不同的银行,其货币扩张能力不同。从公式(19)可以看出,当央行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高时,货币乘数会下降。但资本充足率比较高的银行,不会因此减少货币供应。所以不同资本充足率的银行,货币扩张不同。由于国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以其调节货币乘数的能力弱,城市商业银行的能力最弱。

结论与建议

2006-2011年,我国货币乘数基本稳定,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比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存款货币银行面对外部冲击所进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当面对央行的外部冲击时,存款货币银行通过资产结构调整和挤压证券保证金来获得更多存款,弱化了外部冲击的政策效果。不同资本结构的银行应该对货币冲击的能力不同。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抗压能力较强,调节自身货币供应能力也较强,货币乘数较大;相反,资本充足率不高,调整货币供应能力较弱,货币乘数较小。由于货币乘数基本稳定,即使基础货币减少,银行也能够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把货币供应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乘数影响很小,中央银行应该减少对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使用,这符合世界各国弱化准备金率作用的基本趋势。

参考文献:

篇7

一、收入分配流量分析

1.收入初次分配分析

2004-2008年我国GDP从16万亿元翻了近一番,剔除价格影响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如此巨额的最终产品首先要在各部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获得初次分配收入。从国民收入总量上看,这五年间的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本国的生产成果主要在国内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除了2004年是负值以外其他年份的均为正值,且增长很快,2008年达到2183.4亿元,是三年前的2.5倍。说明从2005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和劳务输出迅速增加,尤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据资料统计2008年是2005年的3.7倍。但这以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对外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从国民总收入部门构成上看,我国各机构部门――企业、政府和住户部门的收入分布为:企业部门由于支付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以及财产收入以后,原始收入所占份额明显低于增加值在GDP中所占份额,这五年中处于22.93-25.26%之间;政府部门获得生产税净额,其原始收入份额保持在18%左右;而住户部门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部门在57―59%之间,这是因为通过收入的初次分配,居民获得了大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2.收入再分配分析

收入再分配是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转移收支进一步在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所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和经济总体的可支配总收入。从我国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量上看,2008年比2004年仍然增加了近一倍。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收入逐年攀升,到2008年达到3180.79亿元,是2004年的1.68倍,究其原因,国外其他经常转移净收入(各国政府、住户间的捐赠、汇款等)2008年是2004年的1.81倍。

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可支配总收入的部门构成基本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企业部门在支付了所得税之后,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降至年均20%左右;政府部门在收到各部门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可支配收入份额比初次分配收入的份额上升2-3个百分点。而住户部门由于每年缴纳所得税和获得经常转移净收入基本相当,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和国民收入中基本一致,还是58%左右。通过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全社会当年创造的增加值发生了由企业部门向住户和政府部门的大规模的流动。

二、可支配总收入使用流量分析

可支配总收入的使用去向包括最终消费和总储蓄。

我国最终消费总量五年间也翻了近一番,其中居民消费支出一直保持在70%以上,但却处于逐渐下降势态。另一方面也看出这些年政府消费的增长势头不减,据资料统计2008年政府消费达到41752.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6.3%;国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剩余的部分构成国民总储蓄,这五年来国民储蓄率的上升趋势迅猛,到了2008年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是用于储蓄,即平均储蓄倾向为0.523,平均消费倾向只有0.477,与世界发达国家多在20%以下平均储蓄倾向比,我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偏低,而平均储蓄倾向偏高。这种情况提高了我国运用自有资金进行非金融投资的能力。

从国民总储蓄的部门分布看,住户部门最高,年均42.97%;其次是企业部门,年均42.16%;政府部门最低,年均14.86%。可见住户部门在国民总储蓄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住户部门在收入分配中获得的份额较大;而政府部门总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比重是下降的。这将对政府部门的非金融投资起抑制作用,因为政府部门储蓄是其非金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三、总投资(资本形成总额)与资金余缺状况分析

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机构部门的自有资金――总储蓄。资金来源与非金融投资之差则为净金融投资,它可以度量一个机构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

1.总投资状况分析

非金融投资是围绕非金融资产进行的交易。非金融投资主要是生产资产投资,即总投资――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包括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增加。在我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资本形成总额的90%以上,我国这些年来资本投资的热度越来越高。2008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是2004年的2倍;年均增长率均为18.97%。即使如此仍低于该时期22.67%的年均国民总储蓄增长率,我国的资本投资是有国内资金作后盾的。从资本形成总额的部门结构看,企业部门最大,年平均68%,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都比较小,年平均分别为20.79%和11.19%,均与实际相符。

而从资本投资与其资金来源储蓄的部门构成看,住户部门年均储蓄的构成高出该部门资本形成总额年均构成22.18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年均储蓄的构成与该部门资本形成总额年均构成相比则低了25.85个百分点。可见,住户部门一定是资金盈余部门。而企业部门一定是资金短缺部门。那么住户部门到底有多少资金借给其他部门?而企业部门用于资本形成的资金又有多少来自其他部门?我们通过下面的分析得出答案。

2.资金余缺状况分析

就各机构部门而言,其筹集的资金与其非金融投资规模不一定相等:资金来源大于非金融投资,说明该部门投资资金有余;资金来源小于非金融投资,说明该部门投资资金有缺口。显然,通过资金来源与非金融投资之差,可以度量各机构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把各部门资金余缺合计起来,相互抵消之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经济总体的资金余缺。

2004-2008年这五年来我国经济总体处于资金富余状态,尤其是后两年,更显示出我国资金量的充裕,向国外贷出的资金净额分别达到28486.2和28949.39亿元。

从各部门情况看,企业部门(这里指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部门合并以后的状况)是资金最短缺的部门,年平均资金短缺率34.49%,说明其用于资本形成的资金平均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其他部门,2006年达到最高值-42.34%;政府部门是资金盈余部门;且盈余率越来越高,2006年竞达到了71.66%,超过了住户部门,这与这几年各级政府收入渠道的增加有很大关系;除了2006年,住户是最大的资金富余部门,年平均资金盈余率63.59%,说明年均有近三分之二的资金借给其他部门,尤其是近两年超过67%,从而形成了这些年居民储蓄存款连年攀高以及全民炒股等局面。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显示:2004-2008年我国收入初次分配总量――国民总收入主要来自当期的生产成果――GDP,而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近似为零,企业、政府和住户三者的初次分配额比例为1.36:1:3.27;在收入再分配环节,通过各部门内部的经常转移流出流入形成可支配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收入对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在总量上基本没有产生影响,企业、政府和住户三者的再分配额比例为1:1.01:2.83,表明通过收入再分配企业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主要流向了住户部门。在可支配收入使用阶段,最终消费率和总储蓄率年均各50%,且这些年国民总储蓄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最终消费的增长,尤其是住户部门的储蓄率,远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平均储蓄率。而在国民总储蓄的支出去向中,85.39%是用于非金融投资中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这些年非金融投资中生产资产投资占GDP的平均比率高达43.12%,而流向国外的净金融投资仅为7.44%。以上比率是否适宜,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因此投资率偏高,消费率下降,符合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许宪春.中国资金流量分析[J].金融研究,2002(9).

篇8

会计核算模块: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人民银行外汇管理规定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提供会计凭证制作、分权限审核、查询及打印等功能。利用系统分级设置的机构、业务类型、管理会计、预算项目等编码,在会计凭证编制的同时,提供自动集成或更新有关内部管理与控制所需要的会计数据信息功能,以构成分级核算、统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

法定报表及法定财务信息披露模块:该模块包含个别会计报表和汇总/合并报表两部分。提供一定的手段来定义不同版本会计制度所对应的会计报表;提供各基层单位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功能;与法定会计核算模块连接,并利用系统先进的财务智能化优势自动处理业务整合活动,自动使数据从各个单独的报表直接传送至合并报表;利用灵活完善的报表生成工具,充分挖掘会计信息,提供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财务分析功能,能够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向公司利益关联方提供能体现公司获利能力的各项财务信息,以实现公司报告的透明度。提供不同版本会计制度所对应的会计报表及企业内部自定义各类报表的定制、生成和输出;提供各基层单位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功能,将基层单位财务报表与法定会计核算模块连接,自动核对更新报表信息,并自动使数据从各个单独的报表直接传送至合并报表。

应收账款管理模块:从分经营单位、分责任人、分欠费对象等多维角度,提供应收款项状况查询、供应商信用管理和账龄分析功能;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账,提供基层专业人员编制催收计划、登记催收记录,以强化对应收账款债权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统计和具体业务核算规则,提供计提坏账准备功能;提供单据审批流设置功能,支持应收账款核销审批工作流程。

其他应收款管理模块:可处理职工差旅借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提供对其他应收的挂账审批、账龄控制、清理催收、坏账核销等会计核算、查询、统计及财务管理功能。

应付账款管理模块:提供对应付款的挂账审批、账龄控制、清理催收、坏账核销等会计核算、查询、统计及财务管理功能。

资产管理模块:提供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及账实统一管理,提供有关资产的折旧与摊销、修理、更新、报废、盘点等的日常管理和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等功能;提供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功能;通过本模块折旧率参数的不同设置,支持折旧政策的变更和折旧方法改变的功能;支持固定资产集中核算和管理的需求,满足商业集团的操作流程;在资产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依据公司制定的资产管理政策,提供对资产使用机构资产数量、结构、分布及变动的管理功能。财务分析模块:财务分析模块是管理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下属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服务,面向集团的财务分析决策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实现。财务分析模块主要通过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实现法定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可以随着业务的执行同时生成,互相参照,及时、准确地向各单位决策层与管理层提供有关与资产负债管理、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业务经营结果、风险防范与控制等管理会计主题有关的决策辅助数据。

预算管理及控制模块:该模块由下属企业使用,集团层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块。业务系统中的业务预算数据的数据传递接口,根据业务预算数据提供编制基于业务活动的管理费用预算的功能。根据对费用科目的可控性分析,寻找可控科目。能够辅助识别可控业务费用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的计算关系。能够辅助识别可控管理费用项目的成本动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关系。预算编制提供灵活的模型维护功能,用于维护各类模型,例如计算、模拟分析公司战略计划确定的各项分类别、有层次的经营指标以及根据利润费用率来确定的费用指标。提供预算调整功能。提供预算控制功能,通过与其他子系统的互连以及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实现实时预算控制以及事后监督预警。能够管理与控制预算控制的例外情况。预算分析模系统提供以实际的各项考核指标的基本数据为基础,编制各层次和部门年度财务及业务数据清单;根据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基本数据和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提交相关数据及公司总体财务数据(含报表),对各层次、部门、各项业绩考核指标的基本数据及年度报表进行汇总、录入处理。计算总体业绩考核指标,编制主要业绩考核指标汇总表,同预算指标和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及差异比率,并将之细分至各层次、部门;对年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编写年度差异分析报告;对各层次、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全年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估。

二、集团资金管理系统

集团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规范资金业务的流程和标准,加大资金监控的力度,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统一结算和统一借贷,在整个集团内部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主要模块包括:

资金预算模块:资金预算管理包括资金预算编制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和分析等内容。通过资金预算可以预测各期间现金流量情况及资金需要,有效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费用支出及资金运用,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资金预算内容包括资金来源(如经营收入、往来占用、融入资金、投资收入等)和资金流向(如经营成本费用、往来占用、融资偿还、证券/实业投资、购置资产等)。按预算期间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预算。

资金账户监控模块: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在工行、建行、财务公司等多个金融机构开有资金账户,有的企业在一个银行开有多个账户。目前银行提供了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端,可以实现网上划款、按单个账户的查询(余额、明细)、数据下载,但无法直接看到股份公司所有下属单位在所有银行的存贷款余额等总体情况,不利于公司总部对资金的及时掌握和调度。为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在公司范围内资金的统一调度、有效利用,必须集中对下属企业在银行的开户情况、账户种类、账户头寸和业务流水进行全面监控,为及时掌握所有分子公司在银行、财务公司存贷款业务的全貌,需要一个能将银行、财务公司业务数据集成在一起的资金监控系统。

筹资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涉及以下方式:授信管理、信贷管理、票据管理、筹融资管理。该系统主要通过对集团所属分子公司资金授信协议的管理,及时掌握各公司授信额度及使用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为公司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辅助手段。信贷管理系统是针对信贷管理部门(财务公司)而设计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存贷款合同管理、客户管理、业务处理、计息、合同跟踪与监控、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等。本系统可作为业务系统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系统集成使用。

篇9

一、现代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集团普遍采用集中式的资金管理方式,目前集中式的资金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报账中心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母公司财务部,母公司通过报账中心解决统一报账、统一收支问题。这一模式又分为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两种形式。

(二)结算中心模式

在集团企业内部设立结算中心,由中心办理企业内部各成员单位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中心作为集团内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在这种模式下各成员单位保留各自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银行账户,有财务管理权。

(三)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独立法人的特性决定了其可以对外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集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开设银行账户,办理结算业务。与其他资金管理方式相比,财务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承担集团更多的理财职责。

(四)“现金池”模式

“现金池”这一模式引自国外,主要运用在外汇资金管理中,他可以实现跨国公司不同成员单位之间外汇资金实行集中运作的需求,可以降低对外融资和汇兑的成本、提高外汇管理能力,适合跨国企业和涉及较多外汇资金结算业务的大型企业运用。

二、资金管控体系的层次划分

(一)资金监控层次

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整个企业集团实时资金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资金调动。这一层次目标可以通过建立资金统一结算系统来实现。

(二)集中管理层次

这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资金预算控制,减少实际的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率。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建立资金预算系统来实现,使资金的预算和结算可以结合起来,发挥预算的控制职能。

(三)理财与风险管理结合层次

这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集中理财管理和统一风险管理,将投资、融资、资金配置与风险分析与预警结合起来。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建立风险识别以及资金预警机制来实现。

三、资金管控体系的构建

(一)搭建资金统一管理平台

资金统一管理平台是资金管控体系的基础,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一般企业集团都采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模式。在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下,所有的集团成员单位都要对外部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只保留必要的结算账户,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结算方式。在结算中心开立虚拟户,外部资金全部归集到中心的虚拟户进行结算。在财务公司模式下,集团内各单位撤销在外部的银行账户,统一在财务公司开立账户,财务公司按照金融机构的规定为成员单位办理结算、理财等金融业务。集团公司可以按照对子公司的不同控制权,分别采取资金归集或监控管理,可以在不干预各子公司经营自的前提下,对子公司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有效地调节资金流向和盘活沉淀资金,防止资金流失和体外循环,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率。

(二)建立资金预算系统

资金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生产经营情况,对一定时期内资金流出流入所作的具体安排。资金预算管理是资金管控的核心,失去了预算的约束与控制,资金管理就失去了调控的依据。完善的资金预算系统有助于明确资金运行路径,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预算将各种业务活动通过价值的形式进行表现,根据需要可以设定为不同时期如年、季、月,按由下向上的路径由各分子机构汇总到集团公司。借助信息系统,资金预算可以包含上报、调整、考核等多项功能,并且通过资金预算系统实现对资金实际收支的自动控制。

(三)建立资本管理系统

资本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与投放,在实现了资金集中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就成为资金管控的重心。对于资本支出要牢牢把握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要通过战略分析来达到企业财务收益和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资本支出要根据重要性程度进行决策权限划分。此外各分子公司对集团资本的争夺会形成集团内部资本分配市场,对于一般产业型集团,要根据战略导向来安排各分子公司资本投入金额和优先次序。对于资本的筹集要把控住资本筹集的总量和时间安排,其次是合理选择筹集方式,降低筹资成本。

(四)建立数据汇总与分析系统

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公司每天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根据组织的不同需要,必须将数据进行汇总、提炼、分析,形成有利于决策的有用信息。设专人对日常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包括对日常现金流量的检测,建立现金流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针对资金预算加强对现金流源头的结构性分析和流入规律的把握、分析成员单位资金归集渠道、回笼速度、风险控制点;做好资金存量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金流向分析、资金头寸预测分析、资金安全保有量分析、内外部融资情况分析、内外部结算情况分析等。

(五)设立资金预警机制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行为操作的依据,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这不仅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规范性,在发生风险状况时也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首要参考。

2.建立规范的资金预警报告制度。设立信息传递的有效路径和渠道,建立自下而上的两级报告制度,即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要求及时的向集团资金管理部门报告资金收支情况;资金管理部门要按规范的程序向上级管理者或相关业务部门报告整个企业集团的运行情况。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要根据其严重程度在第一时间向企业集团管理层报告预警信息。

3.制定资金风险应急预案。要防范、化解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突发性风险,必须提前制定一个或多个应急预案,以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应急预案一般要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风险应对人员以及应对措施。

四、资金管控体系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改善与重塑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控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企业里的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经理层等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构建资金管控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核心人员关注资金与风险管理,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经营风格,营造现代、科学、先进的企业文化。

(二)有利于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资金风险是企业管理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资金管控体系中的信息分析与预警机制有助于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帮助企业集团识别和应对风险。比如通过信息分析系统可以发现异常的数据波动,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和评估,通过预警机制,建立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方案。

(三)有利于加强企业集团的控制活动

预算是企业运营活动的总控制器,通过资金管控体系中的资金预算系统可以从源头到末端实现全覆盖、全过程的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活动的资金控制。在预防性控制方面,通过资金预算的编制可以形成一个集团的资金状况表,包括各单位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融资情况,存量资金情况等,帮助企业集团提前做好资金的调度、周转、调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发现性控制方面,通过资金预算追踪,对比预算数据与执行数据的差异,以图表、文字的形式出具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信息采集与沟通效率

资金管控体系可以为集团公司提供大量的汇总信息,改变了以往只由下级单位单方面提供信息的情况,由此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有利于实现整个集团公司的信息共享,既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出具的资金报表、预算执行分析等各种数据为经营决策提供分析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下级单位编制资金预算、分析经营情况提供信息支持。

篇10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 负债经营。

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二)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三)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二)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三)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11

二、民间融资与支付市场关联度分析

(一)主体关联。民间融资只有以市场的身份进入市场经济的圈内,才能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分清主体关联的契合点。民间融资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其中,最常见最原始的民间融资模式是自然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是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的基础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出于亲友间救的借贷,这种方式的借贷利率很低甚至为零。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民间融资模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然人对法人、法人对法人、法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无论是哪种民间融资模式,其中各个主体参与民间融资的过程中,其行为都因主体身份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支付平台、支付工具等支付市场产品或要素。民间融资对个体融资关联不设门坎,又无法律保障,是主体关联缺陷之一。

(二)资金关联。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家庭和民营企业的自有闲置资金,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低,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闲置资金流向了民间融资市场。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小微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所需资金,即使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大企业,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繁杂等原因,也无法及时满足临时资金需求,这种状况导致很多企业转向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资金的民间融资市场。整个民间融资市场中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过程,都离不开银行账户、支付平台以及支付工具作为中介。如前所说“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并借助支付平台”。

(三)风险关联。由于民间融资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几乎不受国家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社会。具体来说,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基础上的民间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借款主体,缓解暂时性的资金紧张局面,且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性较强,这部分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而以追求高额利息为目的民间融资风险相对较高,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诱发金融风险,对当地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民间融资的资金结算、交割及支付行为,可以判断其有无非法集资现象、是否发生集中兑付、是否投向“两高一剩”行业或涉嫌洗钱等,从而做出风险高低的判断。

(四)政策关联。民间融资作为正规和传统金融的补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引导、规范、阳光、透明是民间融资未来的必由出路。因此,从支付市场和支付监督层面,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都必须有包容的情怀,对其中的风险和不规范的地方既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又要促进其规范化、阳光化、合法化。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包括支付监管部门应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与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借贷活动,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三、支付口径下的民间融资风险演变与完善监管功能的必要性

(一)榆林市民间融资风险演变过程。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榆林市煤炭价格大跌,昔日的“黑金”风光不再。与此同时,榆林市房地产价格也爆跌,“以钱生钱”的击鼓传花嘎然截止,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并发生了多起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该案爆发后,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如多米诺骨现象,一系列非法民间融资集资案件不断浮出水面。据统计,2014年榆林辖区市县两级人民法院累计受理民间借贷案件12955件,累计新发非法集资案件91起,涉案金额51.07亿元,民间融资风险仍在不断扩散。可以说,非法民间融资给榆林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公安机关在调查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发现其名下有105个账户,有12亿多元不明流出资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支付系统的漏洞,特别是支付结算环节、账户管理环节的漏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支付市场监管功能,降低民间融资风险。

(二)对榆林市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动与区域民间融资风险趋势分析。榆林市跨行清算资金流量分析。通过对榆林地区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分析,2011年到2013年资金流动波幅最大,也是榆林市民间融资最活跃的时期,而进入2014年回落又十分明显,榆林市民间融资进入最低谷的清理、处置时期。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量与榆林民间融资起伏波动变化是一致的,也从中说明榆林民间融资的变化轨迹,可以通过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加以证明(见图1)。榆林市跨行资金流向分析。通过对榆林市近十年跨行资金流向分析,流出金额和笔数位居前六位的省份有内蒙古、北京、山西、山东、上海、江苏。而排在前三的省份恰是能源富集地区和房地产价格火爆地区。因此,从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流向中也可以看出榆林市民间融资资金究竟流到何处,这点与实际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见图2)。图1和图2显示出榆林区域民间融资异常变动轨迹,与榆林当地民间融资活跃期、发生风险期相向运行。榆林市民间融资趋势分析。据统计,近两年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然居高不下(见图3),未办结案件存量仍然较大,民间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任务依然艰巨,如何从民间融资危机中走出,还任重道远。

(三)完善支付市场监管功能,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支付体系是由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支付清算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等要素组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银行账户体系是支付结算的基础,银行账户资金收付离不开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工具应用离不开支付清算系统,银行账户、支付工具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的维护与正常运营又离不开支付服务组织,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是保证支付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完善的支付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民间融资风险发生。同时,民间融资风险隐患案件,也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支付市场监管力度。因此,对于民间融资领域存在的风险,可探索从支付市场角度入手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督管理。

四、加强支付市场监管、有效防控民间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在法律政策层面强化支付市场监管。一是对非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制定基本法律约束,即以盈利为目的金融行为必须实名登记,运作公示,破产保障,资金必须通过公共支付系统以专用业务类型报文交割并接收监督,法律部门有查询或冻结权。二是法律界定分类监管权,授予某一主体统一监管职权,其它从属监管职权,防止“龙多不治水”现象发生。三是设立最低民间融资准入门坎,为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条件,比如设立民间融资专用账户,资金必须通过支付系统,强制使用资金用途并以专用报文发送,资金路径明晰且可查。

(二)在现有《支付业务风险提示》基础上,研究制定《民间融资支付业务监管办法》。一是建立民间融资资金异常交易和支付业务风险监测与排查机制,主要通过监测系统定期、不定期对大额支付交易资金进行识别、排查和预警。二是建立严密的民间融资账户管理真实性核查机制,主要是建立类似于征信管理查询系统的全国性企业、个人账户管理查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监管机构检查和案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三是建立对金融机构民间融资支付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对因管理不善、监控责任不落实。导致非法民间融资行为、事件和案件的机构,支付监管部门有权责令该机构退出支付市场或严肃查处。四是建立支付市场监管系统与反洗钱监管系统共享机制,以强化对非法民间融资和洗钱犯罪的监管。

篇12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西蒙提出,其研究侧重于理论性的探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而罗宾。库珀于1998年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是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了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战略成本管理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这“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

具体而言,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企业投资立项、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成本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其目标是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资源和环境,对于内部的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等予以了更多的关注,然而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一种差异性选择,随着信息化建设加快,企业对外界信息相对对称,随着行业与地域的隔阂与限制的逐步消除,企业从政策、信息独享、专有权等特殊渠道获得利益的方式越来越少,而对几近相同的外部市场环境,如何通过提高内部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成为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战略成本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和保障。

我们施工企业面临的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施工企业的毛利水平普遍较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脚跟并取得较快发展,除了实施积极的发展战略,如差异化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的基础上,最根本的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工作,降低消耗,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经营成果,这也是施工企业唯一能自主可控的方面。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对属于一般竞争性企业的施工企业来说,是做强做大企业的不二选择,是企业走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在目前情况下尤其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尝试作业成本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的主战场是工程项目,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管控水平是企业工作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人、材、机等要素结合项目实际深入细化核算单元,由原来的事中控制、事后核算改为深入到项目作业层面进行成本核算,如采取工序承包、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等方式制定作业成本,通过消除非增值作业来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由于我们现在施工中机械化程度比以往有较大提高,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企业应在人员的培训上下功夫,提高工程、计划、物资设备、财务等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积极实施作业成本核算和企业管理,使工程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二是注重过程中成本的动态控制与分析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不仅仅是施工过程发生的直接成本的控制,还要包括设计成本、维护成本、质量成本甚至还有审计成本等的控制。在施工的设计阶段,要加强与设计院的沟通,因为设计图纸对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着眼于创效点和扭亏点做足功课,做到提前计划和预算控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人、材、机等费用的对比分析,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避免返工成本的发生;在项目交工决算阶段,做好与业主的变更索赔及调概调差工作,加强对外劳务的结算控制,同时注重外部审计对最终决算值的影响,从而确保项目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与战略成本管理相适应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

大家知道,企业的组织结构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效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提高流程效率则是关键。建立以业务流程为向导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改善,企业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企业贯标认证,规范梳理业务流程,利用ERP等软件使企业管理层与项目部之间,管理机构内部或项目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快捷,特别是对物流的管理和资金的监控,做到集中统一,通过信息化来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使业务流程更加合理、流畅。

四是降低资金成本,实行现金流管理

篇13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集团企业都没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资金的流转和运营缺乏统一的控制,造成了财务预算结算方面的严重缺失,无法实现资金畅通,也没有通过一个完整的平台对资金运营实行有效管理,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风险。此外,大多数集团企业在管理细节方面也存在问题,预算过程过度分散,即使执行全面预算,但仍旧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在管理细节方面相对落后,出现问题后没有相应的手段来处理,使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立足于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深刻认识,从规避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探索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优点和缺点,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在风险方面的优点和缺点

(1)资金集中管理对企业集团防范风险的好处和优点。在企业集团采用集中统一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时,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企业内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调度、控制和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效地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对企业发展很有利。从集团的整体来看,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同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资金,实现企业与各子公司、各部门之间在资金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合理对接,避免产生疏漏。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统一调度,能够解决一些资金过度分散的问题,财务部门在预算时候能够从企业整体出发,减少资金风险。此外,如果集团子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可以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有效降低内部融资成本等问题,将各子公司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起来,采用科学内部调拨的方式进行分配,这样带来的融资成本要远远降低,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在财务方面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2)资金集中管理对企业集团防范风险的劣势和缺点。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资金集中管理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集团内部所有存在的资金问题。在实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新的问题会随之出现,带来很多新的矛盾,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那么企业集中财务管理便无法发挥出预期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对集团总部财务部门业务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大量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平台是资金集中管理必不可少的前提。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资金集中管理的运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信息不畅,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总部对资金有很强的支配能力,这带来了使用风险。在企业机关内部资金调拨方面,一旦债权人为企业内部,那么这样便无法得到相应的资产赔偿,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造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点措施

(1)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资金管理的控制体系能够使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正常运营。在企业内部深入完善内部资金控制体系,对资金的分配使用、调拨结算等起到有效的防范控制作用。在资金内部体系建设中主要包括加强与银行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树立牢靠的资金后方保障,在企业集团内部还要对资金使用制度明确规划,在关键环节给予有力控制,尤其是对大额资金要特别给予重视,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资金使用办法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权限审批制度,要加强内部会计核算,在资金风险控制方面加大控制力度,建立相应的预警信息,对资金信息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预警,对资金合理调配,对不合理的分配及时取消,做到能够快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还有防止风险的发生。

(2)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集团在资金筹措、资金积累等方面的资金管理方式比以前更灵活。在企业集团集中运作的情况下,对资金统一管理也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资金配置风险、运营风险等,建立资金风险防范机制非常重要,要将资金周转运营中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进行完善,建立资金运作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合理评估这些潜在风险可能对企业集团造成的损失和损害范围,针对不同风险提出具体的目标和防范手段。针对大额的企业资金流动,一定要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要实行联签机制,实行层层负责把关的管理体系,有效预防风险发生。

(3)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平台。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我国各大企业集团中的资金管理均是以信息化方式实现的,在公司内部建立资金管理平台,以软件平台作为资金管理的工具,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对资金管理系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金管理系统中,资金的集中监控功能可以有效反映整个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各部门各环节的资金使用都能得到准确地把握,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可以对资金余额进行分析,为各个部门提供相关的有效数据。资金流量分析功能,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比对,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资金流向分析功能,对资金流向进行按时分类方式结算,为企业上下级之间明确资金使用方式提供合理依据,也为财务预算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管理使用效率,提高了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成为企业对内部资源挖掘的重要方式,要在清晰认知集中管理优点和缺点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运行,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方面的风险,更好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对资金集中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