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班级文化建设成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班级文化建设成效

篇1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作者个人认为“文化”的要素有: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②语言和符号;③规范体系;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⑤物质产品。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③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等特征。

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定义概念,内涵核心又是什么?我非常认同一位同仁曾给的精辟严谨的定义说明。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简而言之:美化课室,庄重仪表,立外在班级良好形象;定班规,立制度,严班风,树班级之内在素质。

一、紧抓班容班貌,学生仪容仪表,课室整洁清新,校园干净优美

各班级注重提升形象,我校外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众口称誉。我校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德育处紧抓班容班貌,学生仪容仪表,把它作为日常事项检查评比,量化计分,计入先进班评比中。这样,各级领导、各班班主任更为上心,安排专人每天认真负责课桌讲台黑板门窗走廊公区的清洁卫生,决不留死角,安排专人检查仪容仪表。很多班级还十分注意美化优化课室,给人耳目一新、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某班主任把课室布置得十分温馨,她还别出心裁地在讲台上摆一盆青翠欲滴的万年青,我们各科教师上课都感到神清气爽。

二、学生积极参与,团结互助,群策群力,活泼创新,奇思妙想,积极向上,安静有序的班风班貌蔚然成风

我校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积极行动起来,定主题开班会出版报,舆论宣传为先导;分小组开班干会明分工划责职;出主意写班歌班词;制班规定守则出台奖罚措施。学生你一言我一句,你想出一个点子我搞出一个妙计,态度热情友好。很多班级都想出别出心裁的班级格言警句,都精心布置整洁课室,设立图书角设计版报,都积极参与制定班规守则、奖罚条例等活泼创新,奇思妙想,积极向上,安静有序的班风班貌蔚然成风。

纵观我校各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两年多以来,笔者觉得最切合文化主题,内容最丰富,成效最明显,印象最深刻的成功优秀案例有:(1)一位教师在班里开展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位教师自己就有一个儿子读初二,这位教师把她班里的50多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倾注所有的师爱母爱,她在课堂最醒目的讲台上挂了一副红字白底的座右铭:“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在她眼中所有学生都是她的好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勤懒之别。结果她班学生被她的母爱所感动,他们把她当母亲来敬重,这样的班级文化渗透大爱,特别温馨,感人历久不衰。(2)还有一位优秀的教师开展“活泼友爱,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位教师是我校拿了心理学B证的政治教师,富有心理学知识和爱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作为心理医师报名参加青年志愿者赶赴灾区,她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开展“活泼友爱,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创新,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成效巨大。我校教师在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确实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取得很多值得总结思考的成功案例。

纵观我校各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两年多以来,学生积极参与,团结互助,群策群力,活泼创新,奇思妙想,共同为班级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身体力行。在此,出现许许多多的“天才”般的奇思妙想、令人叫绝的主意构思和意味深长的活动。这是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内在文化素质)和物质层面(外在形象风采)的成就的最生动最有力的展示说明。

三、抓常规、抓细节、抓落实、抓“重点学生”,对个别“重点学生”采取“盯、防、谈、控、化”方针,突出安全、法制两大课题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故是学校德育的两大难题。我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中紧密联系渗透这两大课题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几年来,我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故中,工作细致,教育到位,措施有力,我校连续多年安全事故零记录,违法案件零记录,实属不易,成绩斐然。

纵观我校各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两年多以来,我校加强了班级管理,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水平和绩效。实践成效生动有力地证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创新模式和成功道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更多、更细、更深入的工作和研究;必须下大力气整理积累总结优秀班主任的优秀案例加以宣传推广;必须继续深化升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形式,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水平和提升成效。

篇2

一、评比时间

2020年6月10日星期三下午半日德育时间

二、活动主题

推行自主管理

培育核心素养

三、参评班级

一至六年级

四、评比内容

1.班级管理文化:重点围绕班级自主管理、班级九部委建设、贯彻落实学校管理文化、实践学校“123473”德育工作模式的具体做法。

2.班级文化建设:重点围绕班风、班训、班级公约、教室布置、图书柜布置、书香班级、古诗词进校园、放学路队管理、路队长设置等凸显班级文化特色。

3.中队文化:重点围绕班级中队角建设、少先队机构设置、少先队活动展现班级中队文化建设特色。

4.生态班级及绿色窗台建设:重点围绕生态班级建设、绿色窗台建设、爱绿、护绿、养绿情况、弯腰行动落实情况体现班级的具体做法

5.“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落实情况:各班教室一体机上方标语“四自”的具体落实情况。

四、工作要求

自通知之日起,正副班主任合作准备此项工作,按照评比内容整理、准备班级解说词,安排1名或多名学生解说,并要求全班学生熟知班级管理相关内容。

评比活动中,学校组建评委组,采取听取现场解说、现场观摩的方法评分,除听取班级解说以外,随机抽取班内学生就评比内容提问,评分结果以单项成绩纳入2020年春季学期班级量化考核。

活动结束后,各班正班主任于6月12日星期五前提交班级解说词电子版一份,发送到政教办邮箱:zjb226@126.com

政教办

2020年6月2日

城关二小班级自主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评分表

班级

班级管理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

中队文化

生态班级及绿色窗台建设、墙壁保护情况

“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落实情况

班级特色

总分

分值

30

30

10

10

10

10

100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三5班

四1班

四2班

四3班

四4班

四5班

五1班

五2班

五3班

五4班

五5班

六1班

六2班

六3班

六4班

评委签名:

城关二小班级自主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评分表

班级

班级管理

文化

班级文化

建设

中队文化

生态班级及绿色窗台建设、墙壁保护情况

“自学自护、自理自强”落实情况

班级特色

总分

分值

30

30

10

10

10

10

100

一1班

一2班

一3班

一4班

一5班

一6班

二1班

二2班

二3班

篇3

学校办学理念为“点亮七彩灯笼,照亮精彩人生”。办学理念解读:“七彩”是指彩虹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也指学校多方面的建设和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灯笼”是指灯笼中心小学,包括学校和学生。“七彩灯笼”一是指学校的“七彩九色灯笼”的各方面建设;二是指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点亮七彩灯笼”是指:全方位建设好灯笼中心小学,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照亮精彩人生”是指:学生通过在灯笼中心小学学习和生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将来人生丰富多彩,事业成功,生活幸福。

办学目标:构建灯笼文化,弘扬灯笼精神,培育灯笼新人。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文学社、舞蹈队建设为抓手,以乡村少年宫活动为平台,以体育节、艺术节为载体,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

多措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 一是“红灯笼”文学社建设。成立文学社,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二是“橙灯笼”运动天地建设。学校坚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每日大课间,每周落实教职工文娱体育活动,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三是“黄灯笼”古诗长廊建设。学校注重传承和弘扬祖国的经典文化,把校园东架空层建设成“黄灯笼”古诗长廊,墙壁立柱涂刷一新,营造古色古香的读古诗环境,并配有班级背诵古诗展示栏。四是“绿灯笼”人行道建设。从小教育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其意义是重大的。主校道左侧添置四组花箱,既富有观赏性,又起到隔离人行道和车行道的作用。主校道右侧根据学校情况精心设计文化石头,刻有灯笼校徽和“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标语。五是“青灯笼”缤纷花园建设。四季常绿、环境优雅,花圃小径错落有致的植物园,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校道两侧、校园南面新增植树绿化面积,校园北面新建小花园,花圃小径优雅别致,校园四季常绿。校园花木配置艺术化的植物标牌和人性化的提(警)示语。学校重视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翻新修建连廊,增设电子广告牌,装饰了“登登”“珑珑”吉祥娃娃,在二楼设计并装饰了英语知识长廊。七是“紫灯笼”《三字经》长廊建设。《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在教学楼西架空层,在每个柱子上安装了多幅《三字经》内容。八是“金灯笼”书屋建设。孩子们走进书屋,从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把W校玻璃室一楼建设成“金灯笼”书屋,为书香校园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九是“银灯笼”书吧建设。书屋与书吧,是我校师生课余时间最向往的好去处。教学楼中部的二楼楼梯间增设开放的“爱心书吧”,中午对个人开放,下午对班级开放,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文明有序管理。

精神文化建设 一是结合灯笼特点,提炼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七彩灯笼、精彩人生;校训:点燃自己、照亮他人;校风:水晶灯笼、表里如一;教风:开灯启智、爱他正己;学风:张灯结彩、快乐学习。二是设计校徽、校旗,拟定灯笼文化标语,如:“我是灯笼人,我爱灯笼”“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点亮灯笼,照亮一生”等。设计灯笼卡通人物――“登登”“珑珑”。

篇4

我们现在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XXX人,明年在校人数就可能达到XX00余名,教师共计99人,在XX区算是大学校。学校占地28.5亩,场地很小,基本满足不了学生活动需要了,200米跑道撑不开所有学生活动,所以初三要在前小广场和门口的小路上进行体育活动。虽然目前学校硬件落后,但我们办学水平不落后,甚至是超前的。我们初中教育教学成绩从2004年稳居全区首列。赢得来全区同仁和精武镇老百姓的赞誉。多年来,我们抱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思想,通过"主题管理,和谐发展"特色管理模式,践行"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的办学理念,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风格,"顾全大局、严管厚爱"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学校工作汇报:

1、文化引领

学校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孕育了"和谐进取,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这就是"文化",,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就不能算是学校;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在13年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我们的愿景:要把XX中建设成充满书香气息和儒雅氛围的学习化校园;建设成师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成长乐园;把XX中建设成区一流,XX市著名的学校。

一年来学校从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课堂文化的全面创建让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信念".这信念中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

2、明确地提出了学校三个发展目标:和谐进取争创一流的学校发展、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三会三有学生的培养目标。即会梳理、会思考、会做事;有礼貌、有责任、有成绩。

3、德育工作以"和谐"为核心工作目标,确定在规范的基础上,和谐、稳定,向文明迈进的主题工作思路。

1)。 积极探讨主题管理模式及班级文化建设

德育工作以主题式管理为主要模式,在学校月主题、周主题主线的基础上,开展了起始年级以"规范立志"为主题、中间年级以"自律成长"为主题、毕业年级以"责任文明"为主题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提高班级管理层次,拓广班级管理和宣传的阵地。成功的举办10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和班主任论坛。

2.)开展了学生形象工程的教育

在我校以"规范、自律、责任"为主题,以仪表仪态、大课间活动、个人日常表现为抓手的养成教育的基础上,确定了工作主题"抓实形象工程,教育见成效",制定了我校516学生形象标准。""5" 指5个形象,即晨会前、候课、课堂、午休、放学后五方面的形象,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基础。"1"指我校系列活动,包括阳光体育及各种实践活动,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强化载体、展示平台;"6" 指6个文明,即着装文明、语言文明、就餐文明、课间文明、如厕文明、习惯文明。以上"516"工程涵盖了学生行为规范的方方面面。通过班级对抗赛、小组PK赛、个人擂台赛、课堂监督卡、班级日志、成长足迹卡、家校联系卡、纠错罚单、三省卡等等管理机制规范学生在校言行,导其行入其内,学生规范的言行势必延伸到学习的自觉。

3.)践行"日有所思、日有所获"学生成长档案卡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下,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目前成效是:学生会梳理、会思考、会做事、有礼貌、有责任、有成绩。在区教育局组织的"互比互看"活动中受到好评。

4.)文明学生、三好学生评选工作,鼓励先进,树立典型。

5.) 体育、艺术教育有成效

组织了校14届田径运动会。今天区运动会,取得了运动成绩团体总分初中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精神文明风尚奖。大课间活动无论是做操还是冬季长跑都给学校增加了朝气,获区级评比一等奖。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

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引下,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发了我校18类课外活动小组。在此基础上,形成美术社团付中画社和梓馨社、书法社团墨馨社、剪纸社团巧馨社、舞蹈社团、足球社团七个学生社团,并活跃在各级各类的展示和比赛中。另外,我校的第八届校园艺术节在天津日报、西青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对促进班级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墨馨社获得天津市10000元活动基金。

二、教学工作以"课堂"为核心工作目标,确定在狠抓落实的基础上,探讨"合作互动式课堂"的主题工作思路。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坚持做了:

1.)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全员参与

每学期开学初, 35岁以下青年教师都要进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活动宗旨有三个"强化",即:强化专业知识、强化整体建构、强化系统梳理。学校规划所有青年教师用六个学期累计三年时间熟练掌握本学段教材结构及课标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三步五环节"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从教学实践中改变一些形式化和低效化的课堂现象,学校本着先规范后创新的思路,提出了"三步五环节"课堂模式。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点拨引导、评价反馈五环节,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拉进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教学论坛、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说做课比赛、读书沙龙、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提高。

4)月清测试以及考后的三会(教学分析、学生会、家长会)极大保证了教学成绩的稳定提高

5)毕业班的体育训练、课间、中午的培优扶差,以及付中老师们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保证了历年中考文化、体育成绩双第一。

6)教学开放日增强了师生和家长的沟通

诚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以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迎接家长。开放日我们向家长呈现所有任课教师的所有科目。我们敢于在家长面前亮相,不怕家长揭短,不搞活动演习,向家长展现真实的付中课堂面貌和学校管理,打开门办学,诚心诚意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通过两届活动信息反馈,家长对活动的满意度、教师表现满意度、教学方法和手段满意度均在97%以上。

三、后勤工作以"服务"为核心工作目标,确定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的主题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学校发展的思想,强化自觉服务意识,变后勤为先行,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确保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

1.师生用餐饮水,质量、安全有保障

2.楼内学生厕所以及楼道卫生有保障

3.学生活动设施安全有维护

四、人事工作以"团队"为核心工作目标,确定在聘任制的基础上,探讨"先评后聘"的主题工作思路。

1.班主任评聘方法

为了调动老师们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我校在班主任的聘任上采用先评后聘原则,分为自评自荐、他评他荐、聘用上岗三个步骤。

2.工会及教代会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凸显。通过开展"征求建议"活动,就教职工提出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职称评定、教师待遇、学校文化建设、评优方案、奖励方案等方面的建议,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研究讨论、制定修改方案,将修改后的方案在校园网上公开,号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再征求意见,讨论修改,逐一及时加以落实。各项规定出台必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3.年底评先:评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辅人员、学习型教师、优秀师徒对子星。

4.学年工作亮点评选:各处申报工作亮点并述职,评出校级"十大亮点"工作。

5.开展教师群体活动(大课间教师活动、0

五、党建工作以"旗帜"为核心工作目标,确定在践行"承诺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1.履行党员承诺

2.负责党员卫生责任区

六、安全工作以"幸福"为核心工作目标,确定在规范、细心的基础上,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主题工作思路。

1.疏散演练

为了提高学生在突发安全问题的逃生技能,我校在每个学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

2.安全教育(从学校到社会,从教师到学生和学生家长)

学校每学期统计学生出行方式、发放安全常识和家长信、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开展交通安全征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设施的安检和维护

七、今后的主要工作

1. 以各项制度为依据,做好常规工作。常规工作的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检查、督促、完成;第二层次,探讨、评价、提高。

2. 以绿色教育为核心理念,推进特色工作。主题管理、和谐发展。主题管理是具体的(德育:班级文化特色;形象工程进一步深入;日有所思、日有所获学生成长档案卡再完善。教学:打造三步五环节课堂模式;学风建设)

3.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化重点工作。学生规范文明、学习成绩提高这是两条生命线。牢牢地抓住文化建设载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级凝聚力。人人有责,把学生形象工程落实好,通过三步五环节课堂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成绩。

篇5

班级文化是班级灵魂之所在。班级文化既包括显性班级文化,如环境文化、教室布置、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也包括隐性班级文化,如师生的精神面貌、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等。

显性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特别对新学校、新班级而言,是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班集体建设成功的关键。

显性文化中的环境文化建设具有陶冶功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浸染作用。学生长时间生活在班级环境之中,良好的环境及其所蕴含的意思,会感染和影响学生,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让置身其中的学生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在学生之间互相感染,就会蔚然成风,形成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

显性文化中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具有规范功能,尤其是班级公约,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班规班纪、班级立法是班级成员价值取向的反映,符合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大多数班级成员的观点,为多数学生所认同,因而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班级制度文化不但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纪律行为,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校外行为,乃至对学生今后在人生道路上、在社会生活中对各种问题的态度倾向、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显性班级文化建设除具有上述陶冶功能和规范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和同化功能。审美功能是指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化功能是指通过班级文化的创建,班级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互相影响、互相感染中逐渐发展成为班级的共同倾向。

基于以上认识,遵循以人为本、和谐统一的原则,把班级显性文化建设作为有效载体,积极探索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极大发挥了显性班级文化建设的陶冶功能、规范功能、审美功能和固化功能,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具体做法是:

一、设立班级形象标志,凝聚班级誓词

班级是学生长时间学习的场所,初中生从初一至初三,在这三年的学习时间内,其团体凝聚力如何打造?电视剧《亮剑》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就是任何一个团队就要有一个核心灵魂所在,班集体内所有成员都围绕这一核心去努力。为此,我们一改传统的班别标志,而赋予一个班级以新的形象标志,即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班级全体成员经过充分酝酿、思考、讨论,给班集体命名,这个名字集中了全班每一位同学的智慧,既是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也是班级精气神所在,起到一种感召、激励的强烈的驱动力。

如:

琢玉书苑:取自《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子不学,非所宜。就是把班级每个成员意喻为尚未雕琢的玉石,在这个班级中通过教师的精心“雕琢”。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块精美无暇的“美玉”,成为优秀的人才!

星海起航:代表了每个学生从这里起航,去自己的青春,创造最美好的学习生活。

Newlvy:意思是常春藤,是美国东北部著名大学的中心,表明了这个班的学生向往世界著名大学,并为之努力奋斗!

书香乐园:既富有诗书文化气息,又有班集体是大家共同生活学习的乐园,名字浅显易懂,韵味深长。

忠信学堂:教育每个学生忠于祖国,报效祖国,做人讲诚信。体现了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

弘毅书屋:取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强调了做人要刚强勇毅,自强不息。

学思书苑:取自《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要端正,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创建高雅的班级环境文化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因此,设计班级环境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追求一种高雅的情调,融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让每一个教室都富含人文情趣。

比如我校充分借鉴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元素,在教室南北两面墙壁,设计了四幅条屏,两幅山水、梅兰、竹菊等图画,两幅意蕴深远的楹联,以古色古香的红木条框作装饰,营造一种古林、高雅的班级格调。每个班级条幅具体内容的选用,由全班同学讨论商定。

比如:初三四班的教室内悬挂的两幅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画,一幅是《竹子――润物细无声》,另一幅是《兰花――幽境飘香》。两幅楹联是:愿望不是行动的彩虹,行动才是果实的汗水。

三、营造和谐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学校的班级制度文化体现在“班级公约”的制定上,我们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充分体现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培育君子、淑女型优秀学生。

以此为基点,针对当前初中生普通存在的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不懂得规范的现状,首先,学校在开学之初倡议各班深入开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大型讨论活动,组织演讲。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每个班级经过充分酝酿,制定出各切合班情班风的“班级公约”。因为每个班级的班级公约都是由学生参与制定出来的,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规定,因此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生命力强,时效性强。

举例:

四、实践证明班级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篇6

一、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概述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导致微时代背景下班级管理出现系列问题[2]。首先,教师对于自身角色面临的文化转型把握不够精准,出现错位现象。传统班级管理中一般采用的是班主任为中心的负责制,事无巨细一人解决,也称之为“家长式管理”,学生易产生畏惧心理。该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造成了教学与德育的二元对立局面,严重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次,对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阻碍。学生是班级管理现代模式的中心主体,然而现实中并没有将班级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管理仍处在萌发层次。第三,现有班级管理制度受成人社会影响,明显存在层级特征,依次为班主任、班干部、大部分学生和问题学生。最后,普遍存在的班级管理一大问题就是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不仅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和机制运行,还左右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与班级精神凝聚力的大小。尽管素质教育与课改不断发展,但教师往往站在监督者、惩戒者的高度,对班级管理问题作出评判,而未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陪伴者、引导者的身份去解决。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有不对等沟通的色彩,造成师生对立的结果。

微时代技术媒介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班主任一要及时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根据班级实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并与家长保持多渠道沟通,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始终把握住学生这一根本。二要做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的工作,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离不开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打破了教学与德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坚实壁垒,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须予以引导和辅助,有助于班级秩序的维护。三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合作学习能力,提升自我修养水平[3]。学校可以通过微课、慕课、MSN、QQ、微信、翻转课堂、微博等微媒介,对学生开展多途径的微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微教育的便捷高效,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有所感悟。教职人员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可以针对微教育理念做专题性研究,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深入了解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管理媒介,并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验证,摸索出适合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4]。合理规避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弊端所造成的管理漏洞,与学生共同创建焕然一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班级健康有序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常见模式与问题

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遵照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所采取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职能手段,其常见模式及问题如下。

1.随意型――“人治”

作为班级成立阶段的管理者,教师主导的班级管理基本依靠工作实践中累积的管理经验,使班级工作得以如常运转,形成随意型管理模式。传统型教育管理体系中,实行班主任中心负责制,班主任的工作绩效与班级管理成果是直接挂钩的。班级管理事无巨细都由班主任一人过问解决,虽然德育工作效率较高,但形成家长式管理,且与教学割裂开来,并不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部分教师在从事具体班级管理工作时,受限于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个人性格等因素,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呈现一边倒的发展态势。多数教师因年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执教与班级管理中,对待学生采取亲切随性的态度,意图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沟通屏障,但却没有把握好分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像话家常,过于宽松。还有一类情况是教学管理者在与学生接触时,唯唯诺诺,对于学生不合时宜的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生怕影响个人工作评分。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说一不二,教师工作被动,失去对学生的合理管控。亦生亦师教育观的过度解读与应用,造成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过度依赖[5]。

2.制度型――“法治”

师生逐步相互了解以后,选拔班委成员,建立起班级契约,班级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班级管理工作的零散经验。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指导下,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每个班级成员,将班集体全员纳入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从细节处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中形成相对合理、较为完善、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的班级管理工作制度。虽然制度促进工作高效完成,但制度具有强制性与权威性,教师发出指令,班干部执行传达,学生只有听从。这一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会伤害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班级管理工作开始由过于宽松的“人治”阶段过渡到过于严苛的“法治”阶段,与以生为本的微教育理念并不相符,给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6]。

3.内省型――“德治”

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班级管理影响匪浅[7]。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从空间上为教师、学生营造了丰富、与时俱进、独具个性的班集体生活环境,班级精神文化则从时间上对师生关系的建立、道德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班级精神、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更深层次的影响。班级管理在进入到“德治”阶段后,班级精神文化的渗透作用逐渐凸显。教师逐渐从班级管理的繁琐事务中抽身而出,专注于教学教研,班级事务的管理职责开始分散到班干部、合作学习小组及至每个班级成员肩上。通过举办多类型的集体交流活动,增进班级成员相互之间的情感,加深对班级精神的体认,强化班级管理对于共同心理契约的认定,把强硬的行为规范与管理制度内化为发自内心的能动自律的道德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疏于引导、放任学生独立解决,对班级文化建设并不重视。而学生虽然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但对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认识并不成熟,加之年龄问题,无法发挥自我反思的内省主动性。看似高度自觉,实则一片混乱,难以形成具有人文情怀、和谐、高度自觉的班级管理模式。

4.和谐型――“自主”

从原始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到和谐型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变迁在矛盾运动的作用下不断革新。和谐型管理模式作为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借助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成员道德自律能力的提升,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理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宽容、创新、和谐、融洽的生存环境,并树立理想目标,指明发展方向。当然,这并不代表班级管理的和谐状态是乌托邦式的存在。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紧跟微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方针,遵循民主、自主、可持续、高效等管理原则,用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尝试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引导[8]。

三、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在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班级文化、学习生态环境、学习平台的创新。结合常见班级管理模式及问题的梳理,提出由微教育理念指导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如下。

1.重构课改,审视微教育理念

新课改从思想道德、文化学习、个人修养等不同侧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细致全面的要求。微博、微信、微课、慕课、虚拟社区等微媒介手段的不断涌现及应用,需要教师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手段、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教师不能僵硬教条似的照搬微教育理念,而应该以学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共同制定民主、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规范[9]。以微教育媒介平台的新颖、方便、多维立体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透过德育工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来重构课改,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管理成效。

2.翻转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翻转课堂凭借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媒介平台,呼唤传统教育的“课上”与“课下”活动,包括经验引导、概念剖析、意义探究、应用实践等框架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录制教学视频进行线上教学与教学互动。比如当下推行的微课、慕课、QQ教学与微信教学群等,利用学生对于微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熟知程度与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营造微教学氛围中的线上课堂[10]。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利用这些微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收到反馈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作出教学评价,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凝聚力。

3.丰富媒介,创设微模块管理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微媒介平台及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微课堂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维度虚拟学习及班级管理社区。虚拟班级管理与主题学习的开展,可以达到有效辅助现实班级日常事务的处理、联动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比如班级精神的编辑与推送、学习成绩的在线查询、班级成员间的即时通讯、班级重要事件与学习日程安排的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堂虚拟主题学习及班级管理社区动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情况,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及在校表现,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的班级管理与主题学习相互监督,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微媒介丰富了班级管理的方法,协助师生创设教学相长的微模块管理,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推动班级文化建设[11]。

4.注重反馈,以教评推动教改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多元化的教学对象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班级管理新模式时,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坚持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习班级自主管理[12]。教师要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注重倾听学生的教学反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班级管理的能力,促进微教育背景下教改的推行。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班级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班级事务处理的自主参与,挖掘学生自主管理的潜力,形成微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合作学习与课改重构的强劲助推[13]。与此同时做好班级文化的相关建设,利用微教育时代的发展特色,不断丰富教育媒介手段,将班级管理内容量化为主题模块,并针对不同模块类型的教学评价作出教学反馈。纵深推进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互动,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关军,袁金祥.班级管理的境界变迁: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 刘惠娟.班级管理共同体及其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王忠惠.微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出路之审视[J].教学与管理,2014(16).

[4] 彭廷银.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2(1).

[5] 顾东臣.“亦生亦师”教育观下的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6]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7]邓.班级文化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8] 袁川.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9] 唐春吾.合作管理、大胆创新、充分自主、勇于探究――论新课标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0]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篇7

在创建过程中,房山区做到了五个结合。

一是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2014年,房山区教委颁布相关文件,部署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具体要求,列出了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的“任务书”和“时间表”。截止到2015年4月,有26所中小学被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2016年1月,房山区又有17所中小学参加了第三批评审。

二是理论建构与务实推进相结合。理论建构是学校创建工作的难点,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房山区依托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刘永胜、吴`校长工作室,以及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资源,先后三十几次开展创建指导活动,引导全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向上生长”的目的是“向下延伸”,所有申报学校都反复经历了“实践―指导―修改―再实践―再指导―再修改”的过程。这种结合使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三是典型示范与全员参与相结合。创建之初,房山区教委就制订了交替引领、共同提升的推进策略。首先,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以区级现场会和走进示范校的形式,分享创建的过程和成果,创建以来共举办21次走进示范校活动。其次,以第三批的创建引领第一、二批的文化生长,使学校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在创建过程中,房山区教委邀请了第一、二批示范校的校长作为入校评审的评委,同时打通学段设置,中小学相互走进。这种既分批次又不分批次的全员参与、交替引领模式,使校长队伍迅速成长,学校办学实践和理论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四是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创建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做学校文化的“薪火传递者”,又要汲取时代元素,做未来公民的“生长孵化器”。为此,房山区教委一方面要求各学校带领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共同追寻学校历史,思考学校未来;另一方面请专家走进部分学校,点对点地进行指导。

五是督导评估与奖励激励相结合。首先,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体系,每学年由兼职督学随教委督导组一起入校督评,通过听汇报、听课、查档案、看展示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文化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其次,为了鼓励学校的创建工作,2014年起,房山区教委对市教委、市财政局拨付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经费”进行重新分配,对被评为示范校的学校进行奖励,对自主申报的学校进行补贴。督导评估、资金奖励等措施推动了学校创建水平的提升,调动了学校创建的积极性。

实践扎根,百花齐放生态美

在学校文化建设创建过程中,房山区中小学校长重视学校文化的系统推进,积极努力寻找各自学校的文化特质,立足区域资源与文化发展实践基础,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建构个性化的适宜学生成长的学校文化。秉持学校文化“心中有人”的价值理念,努力让学校文化落地生根,百花齐放。

坐落在有“京西南第一水乡”之称的长沟镇的长沟中学注重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整合地域独特文化资源,建构了“钟毓教育”文化品牌;始建于1847年“卓秀书院”的良乡一小进行文化寻根,基于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卓秀”文化理念体系;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学校变革与学校原有的“体验”教育特色基础,以追求教育本真,形成了以“行于实,方乃成”体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育人体系;窦店中心校的“1+N”体现了文化的融合和辐射作用;良乡四中基于学生成长期待,立足育人目标实践,提出“明礼・立责”文化育人实践体系;史家营中心小学立足房山区域生态旅游资源,挖掘资源优势,开发了学校特有的“百花”课程体系,如利用毗邻国家4A级景区圣莲山这一资源,开发了“房山圣莲山风景度假区学生教育计划书”“走进圣莲山”综合实践课程,使资源变成学校的有效课程,体现了文化的生态性;良乡三小、房山四中都是基于打造现代学校而形成的学校文化体系,如良乡三小的“服务教育”、房山四中的“生态教育”等。

内涵发展,文化建设见实效

一是形成了“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区域教育核心价值观。心中有学生、有教师、有家长,始终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让教师得到解放,让家长成为最坚实的合作伙伴,是房山区中小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

篇8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职业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1986年共青团上海市学校部召开了“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拉开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序幕,随之许多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展开了深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校于2006年10月借助新校区落成的契机,启动了“与学校一路同行、让文化启迪心灵”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学校精神、营造育人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了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学校深厚文化积淀的教育资源优势,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及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1.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1.1教育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影响力很强的精神规范,它规范着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工作与学习行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着导向作用。校园文化中蕴含着教育目的,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同化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平常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校园氛围体现了学校每个成员的价值观、集体荣誉感和精神面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将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引导到学校确定的目标上。

1.2团结凝聚作用

将德育教育的理念变成一种精神形式溶于校园文化。通过价值观念、人生观、道德观念和群体意识的培养,使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认同感,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1.3激励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为师生员工提供了巨大的文化空间和活动背景,对师生员工的生活信念、精神愿望、道德理想与行为规则有着强大的感召力,以此形成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一种潜在力量,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促使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制度,维护学校形象。

2.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

职业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员共同参与,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2.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引领,着力体现学校历史传统与发展

学校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愫,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汲取精华、史为今用、传承光大,体现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创建和谐校园的融合,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特色、风格和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历史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

2.1.1成立组织机构,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明确活动要求和目标任务,以保持、发扬学校人文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

2.1.2创建学校品牌文化,凝聚学校主体精神

学校对办学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识别标准进行全面统一设计,使学校精神与文化底蕴形象化、直观化,形成学校特有的品牌文化。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徽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在醒目位置建造校训石、校风墙,渲染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

2..1.3编撰校志、举行庆典,传承学校历史文化

学校历经九十余年办学历程,由一所普通职业学校跻身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进而成长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在坚持中不断发展,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编撰校志,记录创造学校历史的常人轶事,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利将来持续发展。

学校利用建校八十八周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契机,举行庆典活动,开展《走过八十八年》征文,《光阴的故事》老照片征集,设计制作《走过八十八年》画册及大型展版,拍摄校庆宣传片《传承博爱再铸辉煌》,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回顾、梳理、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更大的创设空间,充分展示学校历史文化风采,彰显办学理念。

2.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营造学校人文风貌与学习环境

按照“校园文化立足整体和谐美、绿化环境表达人与自然美、室内布置营造视觉艺术美、人际交往弘扬文明向上美”的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与专业文化学科建设相结合,着眼于环境文化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

2.2.1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注重专业文化建设

本着典雅秀致、诗意画境、简洁经济的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加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投入。首先注重校园绿化工程建设,使绿化面积达学校面积的37%。绿化工程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近,形成常绿与落叶树种结合,乔、灌、花、草、藤互相补充,以自然植物绿茵草地为主,辅以石板小径、亭台长廊、休闲小站,寓情于景,点面结合。其次,环境氛围注重体现学校精神,力求校园文化达到无处不在,学校大门摆放“用爱和知识守护生命”的校训石;学校主厅正面布置醒目的徽标和“民主和谐、踏实进取”的校风,背面是“医学生誓词”;办公区域,走廊上镌刻教风“厚德博学 敬业爱生”;在学生宿舍楼梯过道、教学大楼走廊墙壁、图书馆阅览室等处张贴图文并茂的励志格言、名家名言;办公大楼墙壁,悬挂反映学校历史文化、校园风貌、主题活动的各类照片,再现学校的成长发展。第三,学校实训中心改造时注重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特色、专业精神、学校历史等用照片、图例、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诠释,将校训的理念渗透到每一处;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礼仪风范等,置于室内醒目位置,形成专业文化学习氛围,使师生在实训教学区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2.2强化学科建设,提升专业文化

围绕学科建设与课程改革,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课程资源建设融为一体,凸显学校传统文化、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学校举办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等多项专题研讨会,组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医患沟通、交友之道等学术讲座,提升专业文化素养。

2.2.3培育职业精神,提高师资素养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的成长融为一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培养教师的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相结合,养教师的精、气、神,育教师的技、能、德。。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开展以“青年教师职业身份认同”、“青少年叛逆行为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组织专兼职青年教师设计展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举行青年教师师德宣誓、优秀教师表彰、“金秋读书节”征文交流等活动形成浓郁学术氛围、励学敦行。

2.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搭建教育活动平台与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所呈现的精神追求,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召唤、期望。要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认同校园文化中包含的发展目标、团队意识和价值理念,达到启迪心智、陶冶心灵的效果。

2.3.1强化教育德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良好品行的有效手段。。学校组织颂英烈活动、医学生宣誓和入团宣誓仪式,传承职业道德文化;举行国旗下讲话、养成教育,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校园;进行“感动校园触动我心”学生自我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体会平凡中的感动;举办 “金秋读书节”购书、征文、名著欣赏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通过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对理想的美好追求,将一份职业精神、道德情操、责任爱心传递给学生。

2.3.2彰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班主任素质拓展训练,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激励班主任用爱心、责任心与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二是充分发挥各班级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各班都有目标明确、励志奋进的班风,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班会。

2.3.3组织文体活动

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女子排球赛、男子篮球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关爱宽容、竞争向上的意识;开展“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点燃青春激情,展现亮丽风采;组织“放飞梦想,守护生命”纪念文艺汇演,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弘扬学校传统,丰富校园生活,展示学生风采。

2.3.4规划职业生涯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规划职业生涯,采用“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呈现对美好未来追求的向往之心,体现文化气质、人文情怀与职业精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习生报告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周等,使学生明确今后的工作职责。

2.3.5组建社团组织

本着“激扬青春活力,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学生大众”的宗旨,组建篮球社、文学社、英语沙龙社等四大类二十七个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的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能力特长、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篇9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分析总结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将学风建设与教育、管理、服务、育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其纳入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要采取规范流程、细化工作、扩大宣传、正确引导等措施,在全校开展学风建设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分阶段执行全年学风建设工作

一是执行学风建设准备阶段,从新生入学开始至军训结束,重点在于新生的入学教育、班级建设,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执行强化、检查学风阶段,从新生正式上课至第一学期结束,以教学周为单位分为五个步骤,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工作要求和重点检查项目,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执行巩固学风建设成果阶段,从第二学期开始,以教学周为单位,分四个步骤执行。分别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同时结合评优评奖等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四是执行总结交流、推进学风建设阶段,在一学年结束之前,组织召开各类经验交流会,探讨工作成效及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工作。以上四个阶段的学风建设执行过程及具体内容见下表:

(二)多渠道开展学风建设宣传工作

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有机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校园、班级和宿舍三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风建设宣传阵地。首先,校园文化宣传阵地的作用在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和勤奋学习在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系列专业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以及学习方法座谈会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校团委鼓励建设以专业为导向的学生社团,开展和学业有关的竞赛活动,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强化专业宣传教育,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其次,班级是学风建设的基本单元,创建优良学风班是学校学风建设工程的着力点。建议为各个班级安排固定晚自修教室,落实晚自修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通过教室板报、宣传栏展示班级建设成果,使之成为班级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最后,宿舍文化建设是学风建设工作中敏感而又重要的地带,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可以由学生组织承担对宿舍安全和卫生检察监督和评比的任务,以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宿舍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结合“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开展“优秀宿舍”和“优秀个人”的评比活动,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三)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方式

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具备较高的教育管理水平,同时性格开朗、思路开阔活跃,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真诚关爱学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目前,大专院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时间精力受限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方式,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设立辅导员(班主任)连任制。对于人数较少的专业,可以由一名辅导员(班主任)负责该专业三个年级全部班级的管理工作。这种带班模式虽然班多、人数多,但是学生专业相同,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同时由于有共同的辅导员(班主任),各年级的学生之间沟通较为便利,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择业就业等方面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和有效帮助,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辅导员(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工作量,便于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班级整体管理和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关注上。经过实践证明,辅导员(班主任)并没有因带班数量和人数的增加而降低工作质量,反而和学生的沟通更加顺畅,管理工作得心应手。另外,可以实行“学生辅导员”模式。对于人数多、班级多的专业,可以为新生班级配备同专业高年级“学生辅导员”,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生辅导员需要经过严格筛选,选聘的学生不仅要求责任心强、有耐心,还要求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优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具有说服力。学生辅导员工作可以涉及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环境、协调宿舍关系、专业学习辅导等方面,他们和班级学生年龄相仿,生活圈子接近,比较容易相互理解,在专业学习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生活中也可成为学生鲜活的榜样。同时,担任学生辅导员的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都可以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经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不仅能在细节上弥补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某些方面的不足,还能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进程。

篇1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1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020年我国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求,大学生作为最具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1]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国内多所高校也率先组建了以工程培训中心、创新实践基地为代表模式的新型校内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中国矿业大学的“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从2009年实施至今,在广大参加基地建设教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下,“基地”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旨在以基地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讨。[2]

一、基地建设思路

基地培养人才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不断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作品、创新思想等创新教育成果为目标,努力建设一个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多形式训练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基地教育理念

基地贯彻“过程培养”的教育理念。实行自学+指导+辅导+研习,即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长辅导、团队研习、竞赛(活动)检验、专家点拨(评)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注重贯彻“过程培养”的理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另外,要逐步探索形成“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高年级与低年级融为一体、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融为一体、校内外会员融为一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形成不同层次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体系及培训、培养流程,力争在基地的各类实践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

2.基地文化建设蕴含教育理念

基地文化墙的建设体现出基地的教育内涵,如图1所示。

以各类创业成功人士的照片拼成的三个字母图形,体现了创新、创业、实践的教育理念,基地以类似的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以文化这种氛围、这种无声的语言鼓舞学生奋发向上,让文化这种力量推进学生前行。

二、结构建设

结构是基地的全体成员为实现基地目标,在基地管理与指导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基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是一种松散型结构。组织结构图及功能如图2所示。

1.素质拓展中心

所有会员进入基地都要接受培训,参加实训、实习、论坛(讲座)、研讨会、夏令营等。

2.创新训练中心

会员一般都要参加基地项目和基地教师指导的院、校、省、国家级训练计划项目活动等。

3.学科竞赛中心

会员选择参加院、校、省、国家甚至国际性经济管理类相关大赛,参赛活动由各社团组织。

4.技术信息中心

会员参加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维护,为师生、市民、企业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

5.创业实践中心

会员在条件成熟时选择组建若干个团队(工作室、网店、小微公司等形式)开展创业活动。

6.综合管理中心

负责基地所有事务管理,包括会员管理、基地规划、宣传、外联、日常管理、档案管理等。

三、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基地以推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宗旨,以学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思想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与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出发点,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只啃小专业而知识面狭窄,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等情况,基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举办赛前培训班等形式,为学生填补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在此用在基地人才培养上也非常合适。基地构建了以“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块,在各模块中辅以不同内容加以训练和培养,在基地中逐步形成“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长辅导、团队研习、竞赛(活动)检验、专家点拨(评)”闭环的学习系统,做到学生的问题在基地中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疑释惑。构建的基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1)德育首位。林崇德教授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无论在哪类人才培养中,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位,为此基地也将德育视为首位教育,对加入基地的学生,首先在面试时对其品德进行考核,通过辅导员等不同渠道了解学生的品德,进入基地还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学生灌输如何做人、如何感恩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了解,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即使能力再强,他的前方道路都不可能走远。在基地培养中,通过给学生安排工作,也能锻炼和考验其品德,付出总有收获,基地的任何机会永远为品德好的学生准备着。

(2)能力本位。在能力本位培养模块中,主要从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几方面培养,通过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基地与协会活动、GMC、三创比赛、网站开发与维护、文化建设创意设计、产学结合、实践创新项目、各类活动策划、现场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基地日常以公司形式运作,要求学生将基地视为一个小型的公司,如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公司”“利益”(基地成果)最大化(精品),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并且要有想去做还必须做好的韧劲,这些都是需要能力的。

在实际的基地运作中,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求学生写活动策划书,甚至要去找赞助,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由不主动、没有创意、写不好到主动去做并能做好,每个策划书都写的非常规范,宣传资料及LOGO的设计都有创意、活动的形式有创新,还能到企业去找赞助、了解社会,大胆去实践。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文化品位。文化是一种力量,无论承认与否,这种力量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文化左右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文化表现为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爱好,一种习俗,甚至一种制度,一种组织等等多方面的内容。[3]基地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外,还必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因此,基地可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组织基地论坛、校内外会员联谊、微博、风采展示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

从基地的角度来说,文化品位培养模块是探索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创新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是学生拓展知识、提高品位、健全人格和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基地人才培养上,也必须注重文化品位提升的培养。

2.建立“333”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4]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充分注重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图4为基地的“333”人才培养模式,“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体现在培养形式上,“因材施教”体现在三类人才和三层次培养上。

四、基地作用与建设成效

1.基地作用

(1)基地能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层次(本科、研究生、MBA、校内、校外)的学生联系在一起,团队学习模式创新效果更加明显。

(2)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学生淡化了班级、专业,减弱了归属感。加盟基地后成员和导师之间交流密切,可增强归属感,同时也能更好地实行个性化教育,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还可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增强了教师对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强烈意识。

(3)了各类比赛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团队意识,还能使学生主动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另外,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4)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开发能力、管理素质。

(5)积极向上的基地文化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6)基地从过去的零散指导转变为集中指导,发挥了团队指导的功效。

(7)通过基地的日常管理,锻炼了学生的资料分类管理能力,以及起草各类制度的能力。

2.基地建设成效

(1)基地自身建设成效。基地文化建设颇具特色,如LOGO设计、基地旗子的制作、文化墙的建设等;基地还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如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发展规划、基地指导教师职责、管理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基地干部招聘制度、基地例会制度、基地成员考核奖惩制度、基地成员考核细则、基地学生活动项目审批制度、基地大型活动项目管理制度、基地例会考勤制度、基地干部理论研习制度、GMC赛前培训考核条例、基地实训室管理制度等。

(2)学生培养成效。三年来,基地平均每年接收各类培训学生约2000人,进入基地参加各类比赛的学生约1000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学生近200人,基地内获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4项,其中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10万元资助。另外,已有部分学生进入到创业阶段,如囧工作室、网店、小薇公司等,都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营收入。

参考文献:

[1]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篇11

我校着力打造以“温情校园、梦想家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建寝室之家、班级之家、留守儿童之家、教职工之家,既教育了学生,也感染了教师。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凝聚、激励功能,使校园环境建设成为文化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美育管理、生活管理、环境管理。校园内建起诗词长廊,将三字经、弟子规刻于校园内石碑上,让学生低头、抬头都能读到经典。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有班级风貌展示牌,做到教室的整洁、干净,室内都张贴有名言警句,励志标语。有班务公示栏,班级量化考评表,学生的作品展示等,每周一次的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对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着“润物无声”的渗透力,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班集体的热情。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要求学生寝室做到布置美观、制度上墙、床位卡上床、地上无污迹,卫生打扫实行承包责任制,环境卫生做到常态化。宿舍文化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健康成长的“家”,我们每间寝室都有一个别具匠心的名字,一个健康向上的口号,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使得全寝室成员为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向上的寝室之家而共同努力。宿舍实行星级评比,将宿舍的公物管理、内务整理、环境卫生、午睡晚睡纪律等纳入“星级文明寝室”评比,评比结果与班主任考核挂钩。“星级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在学生当中引起了极大的积极性,唤起了学生营建文明、洁净、卫生的“五星级寝室”的热情,成为我校“和谐家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以习惯教育为主线,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实现“习惯育人”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触及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为此,我校努力从细微处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把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卫生、饮食、语言、作息、交往等习惯,学校卫生必须是全天保洁,学生能够无意识地拾起地上的纸屑,能够自觉地排队进出校门,能够安静地在食堂用餐,能够用心地在校园书吧看书、记笔记......争做学校的纪律监督员,环保小卫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勤动脑、动手,学生学会了学习,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4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活动育人”

育人先育德,活动是育人的载体,我校德育处根据本校的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德育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提高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学校开展的各种节日庆祝活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学生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家的热情;“校园之声广播”是用他们自己的故事感化着学生的心灵;主题班会、文明班级评比、星级寝室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积极进取的精神;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师生的心灵都受到洗礼;运动会的举办有利于学生增强健康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各种专题知识讲座及演练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学校每年面向初一新生开展的军训活动,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作风。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善良、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每个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到学校附近的“猕猴桃基地”和“蓝莓基地”开展义务劳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劳动的艰辛,增强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

篇12

篇13

完善的集体,有利于造就完善的个人。作为学生,他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把班级建设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为打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深思熟虑。

一、用爱体现教育,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学者、作家、演员,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明火药,但每个人应当成为自己行业上的能手――此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孩子都会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作为班主任要发现并挖掘出来,把它放大并使其得以发挥,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骄傲,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班级里的英雄,这样才能让他们在班集体中真正愉快地成长。考试中拔得头筹的同学是班级的英雄,但在运动场上坚持到最后一个冲刺的学生同样是班级的英雄。我们班级有很多以特长命名的雅号:“学习达人”“灌篮高手”“爱心天使”“绘画圣手”“魔方斗士”“耐力小将”……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每个拥有雅号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遇事积极、与人热情、于心阳光。

能够做到这点就需要班主任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爱心去关注学生的特长,用爱心去弱化学生的不足。在一个活泼、友爱、向上的集体中学习,在一个到处充满热情与真挚的环境下成长,学生就会体会到温暖与热情,对生活充满信心,进而也会用同样的热情乐观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拥有健康阳光的人生。

二、用行诠释民主,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

要创造一个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这样才能协调一致,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

首先,换位思考,师生互动。一方面,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解决与学生的矛盾;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理解这样做的理由,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可以针对那些与老师有矛盾的同学开展“今天我是老师”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畅谈感受,比直接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者,规范班制,自主管理。制定详细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班干部的选拔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推荐、演讲、投票等方式选出师生都信赖的班级干部,教师在旁予以指导和监督,帮助树立威信,这样在班级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自主管理,形成良好民主的班风,班主任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还有,早晚班会,反省自查。利用每天早晨上课前或下午放学前的几分钟时间,明确或反省当天的任务或目标的实现情况,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这点贵在坚持,成效自有分明。师生共同努力,在班级管理中用行动体现民主,在过程中学会包容、忍让,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三、用心营造和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为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人才”,那么能力又如何培养呢?在活动中培养。作为班主任要重视起来,在指导学生认真学好习的同时,还要组织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练自己的毅力,强健自己的体魄,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