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篇1

一 、课堂内容设计应趣味横生

对现面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教材内容补充的余地较大,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地的民俗特点,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在备课时可在趣味性上多下工夫。如:

1、 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2、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吗?

二、教学过程应体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防止出现放任自流的倾向,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过去有种观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到的是知识的结论,但却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初二物理课本上明确指出:“物理课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要实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教师应善于挖掘和调动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初中学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活动课程与物理课有机结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往往是观察和实验,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我觉得,适当增加一些书本外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物理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应采取启发式、探究式

教改的其中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经近年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观察现象(实验)──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猜想判断──分组实验──启发思维──总结规律──练习运用”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始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判断错了,也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障碍作适当的调控,使课堂呈现合作和谐的气氛,发展学生初步的探究精神。当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上述各环节也可变通或有所侧重,平时可把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回家创造条件去做,要把活动课程延伸到课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

一、按照教材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按照教材知识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内容为不同水平和特性的学生所接受,才能转化为他们能够吸收的信息。比如,在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走向社会”“家庭实验室”等栏目,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套教材比较强调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就应该多采取措施、创造条件来尽量完成这些栏目。只有明了教材的特点,教师才能在授课中游刃有余,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在教学中。

二、引导学生开展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提倡探究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时要多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欲望的问题,设计一些让学生互动、探究的环节和环境,从而通过合作探究,引发学生思考、动手,最终将书本上的知识彻底内化。比如,在教授“压强”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用木板和铁钉分别压气球,当木板下压时,很大的力气也不能使气球破裂,而铁钉只要沾上气球就能让他们破裂。通过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压力具有如此的魔力,受力面积等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等等。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辅助,相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三、加强学生动手和自主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多设计一些能够提高他们实践动手、从中发现契合教学内容的环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比如,在教授“阿基米德定律”时,可以让学生使用酒精、铝圆柱体、铜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具,分别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从而引导他们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该定律。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也能够使教学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是突显对教育思想的转变.打破传统的物理知识的传授模式,要突显对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立足基本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从趣味中来参与教学,培养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关心;

二是突显对物理学科具体内容的掌握,新教材总体来讲降低了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但更加注重对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实验教学部分,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理现实,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是突显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地位的转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要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将物理课堂构建成师生互动参与的过程,讲究物理知识的探究,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发现知识、体验物理,提升兴趣.

可见,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为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而对于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必然需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中,将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作为问题,来吸引学生从中探讨、内化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能过于简略,也不能过于文字叙述,而应该在多种教参、教研中,整合教学知识,优化教学方案,突出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和参与积极性.

2改进教学方法的思路和对策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融入生活案例,并从师生间的探讨、交流中来强化课堂环境的搭建,引导学生从参与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

2.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新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物理课程应促

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从实践中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逐步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就需要合作,使合作探讨成为课堂教学方法转变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从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借助于小组合作探究,关注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态度.小组探究的过程是渗透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要从学生的兴趣导向上,把握初中物理课改内容.以生活化的实例入手,从现象中来挖掘问题,梳理教学思路,并从小组探讨中,对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中增强科学思维能力.

2.2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

学案是教师编制的课堂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法,也是指导学生从中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认知能力的参考依据.学案教学方式能够从教材资源中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知识建构和自主学习上提升能力.因此,学案教学在设计上,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学案设计要与新课标相一致;

二是学案内容要强调知识点,并突显重、难点;

三是学案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连续性,特别是对知识背景的拓宽,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习惯;

四是学案设计要具备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通常情况下,在物理学案设计中,要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从学生认知水平入手,有步骤地渗透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层次性、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可见,对于学案设计,本身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也应该从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加以提升,科学设计.

2.3强化对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初中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改将“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方法,提升物理实验效果.强化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必然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改进:

一是实验教学方法要渗透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处理.传统的物理实验多是对物理问题的验证,特别是经典实验,在简单的重复中展示物理现象,课堂教学单一,学生缺乏自主性.转变实验教学,要从问题处理上,强化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现象及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

篇4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学习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目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二是认知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三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结合上述三种教学设计模式和新课标,应当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探究式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前期设计;二是执行过程设计;三是反馈和评价设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方向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必须注意四项原则:一是教学目标要符合物理课程的目标;二是在各个领域上的目标要高度融合;三是以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分层目标设计;四是教学目标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要比学生目前的水准高一个档次。例如,在讲《什么是力》时,要针对教学内容,也就是力的概念,将教学难点进行细化,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制定教学目标,即一是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二是要认识到力在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是深入了解力的效果是什么。

二、以教材为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就是设计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时,应当以教材为基本点,结合生活实例设计教学内容,使内容更加具体可操作。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浮力》时,应当以生活中的游泳圈或者漂流瓶为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探索为什么游泳圈和漂流瓶可以在水上漂浮,这就是将教材和生活实例紧密结合。

三、建立互动探究课堂,增强合作意识

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当注重设计研究学习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索能力,目前比较适合探究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支架式教学策略,也就是首先搭好架子;二是抛锚策略,也就是从真实性的问题入手;三是自上而下策略,即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讲《电路》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出问题,如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电路的并联与串联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试验或者分析,找寻问题的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四、合理教学情境,增强探究的有效性

探究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性原则,就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科学合理;二是适用性原则,即教学情景的设计既要满足教学内容,又要适应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学情境的设计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为基础创设情境;第二种是通过模拟科学创设情境;第三种是通过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和学生自身知识的矛盾创设情境。例如,在讲解《地心引力》时,设立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大家感受月球上失去地心引力时人是处于何种状态的,进而引导学生对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说法进行分析。

五、整合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是一切教学的基础,教师获得教学资源既可以通过书本和教材,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磁现象时,应当大量收集国内外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国外针对磁现象的所有著名理论和公式,一定要充分收集,并与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并收集与磁现象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磁现象。六、建立高效教学评价机制初中物理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指示,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应当符合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选拔和对比;二是放弃单一评价,注重综合评价;三是不能过分依赖标准化,而是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录。还有,就是一定要设计课后教学反馈,这是寻找教学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一环。例如,讲解《力的概念》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针对与力有关的任何知识,都可以质疑;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巩固练习。例如,创设牛拉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到车跟着牛前进,牛是否受力,让学生主动讨论,提出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找寻教学难点和下一步的教学重点;三是布置课后作业。一方面要对重点难点有所布置,另一方面还要布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主动去寻求与力有关的其他学习点和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意识。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视阈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有效的、探究式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做好从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到评价设计等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一、新课标下物理高效课堂的特点

高效课堂强调的是高效率、高质量。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传统教学者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师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合作关系,教学方式也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践行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特点,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合理处置教材重点、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课堂教学明确、详细、符合学情和标准要求。要运用各种灵活实用的教法,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性;既要激发个性,又要注重情感与知识、技能的融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从教师层面分析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实施以后,初中课堂教学成效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教师尚未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也没有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也比较低效。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制约了物理高效课堂的实现。在实验教学中,一般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与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的机会很少,既无法深入理解实验的本质,也无法感悟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另外,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片面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质量,使得初中物理课堂变成了应试学习的天地,制约了学生科学素质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从学生层面分析

一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高,因为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逻辑性比较强,知识内容枯燥、难理解,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学生会逐渐对物理产生厌学或惧学心理。没有了学习兴趣,也就相应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行性,这直接阻碍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概念和公式比较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概念与公式的实验推导和论证,则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也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三是初中物理知识尽管只是基础知识,然而,部分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或者思维转变慢,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也制约了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计备课预案,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

良好的备课预案能够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从如下两点设计备课预案:一是充分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然后,再将各知识联系点、切入点、重难点等逐一进行明确,理清教学思路,以便准确把握知识脉络、教学思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流程;二是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巧设悬念的趣味问题和游戏方式等进行课前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吸引到课堂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语言描述、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节奏的快慢、对时间的把握、例题的设置等,为课堂教学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兴趣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先导,改革后的物理课程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以情感策略为主线,做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物理现象,从而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只要物理教师循循善诱,便能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而实验操作能力也是中考重点考察的五大能力之一。初中物理教师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强化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将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避免出现“纸上谈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课堂高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多媒体能够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展示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体现物理世界的奥妙。因此,要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扬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创新改革,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导向下,以学生为本位,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从而真正构建教与学完美统一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认识不够,缺乏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目前,在初中物理W习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自身对于新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还有对于物理学科的体系学习和思维模式没有形成具体的认识。

2.当前初中学校物理实验器材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动手实验

当前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由于资金或物资缺乏的原因,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往往很多过程重要、体验性强的实验内容往往都因为缺乏器材和材料等无法开展,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动手参与物理实验的需求,很多实验课程最后只能“纸上谈兵”。

3.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

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直存在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都存在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往往这样的课堂模式趋向于枯燥、单调的学习印象。

三、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对策

1.立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设计与过程

初中物理课程在开展学习活动时,需要充分的了解并吃透新课标对于物理学习的大纲要求,坚持以新课标的物理大纲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指导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的注重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转变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实行“双主”原则。

2.结合信息技术,转变课堂枯燥氛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资源优势。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把很多枯燥、抽象的物理理论和内容,转变成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融合,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转变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3.落实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是考察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初中物理教师要切实的转变传统考察内容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或者重要参考依据,忽略其他考核内容的考核标准,把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思维、课堂表现、作用完成情况、考核成绩等科学的分配考核分数比例,优化考核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考察。这样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初中物理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结语、

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程教育应该全面的坚持以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积极有效的开展各类课程开发和课程研究,研究和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中的过程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的与新媒体技术等有效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枯燥模式,打造时代物理课堂的趣味性特征,转变学生要学生为爱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反思,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锋. 渗透STS教育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00)

[2]李大光,何薇撰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编].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

[3]翟拥军,陈桂仁.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年03期

篇7

一、生活是物理教学的起源与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每时每刻所接触的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对社会问题能做出思考,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1]

在新课与复习课中,物理课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的更加明显。例如,《摩擦的利和弊》新课引入:2008年2月某县公路段一组巡查人员在检查道路时,因路面结冰,导致巡查车失控,坠入30多米的悬崖,两名工作人员殉职。你知道造成这一惨祸的罪魁祸首是谁吗?这样的例子在新课很多。

再如,笔者在复习课中联系到60周年国庆阅兵的知识有:光的直线传播(队列)、气压与流速的关系(飞机能从空中飞过)、物态变化(飞机在空中飞行,人们就看到一道长长的白线形成尾迹云)、波(参加国庆活动的车辆、人员都配载了GPS通信系统)、压强(坦克有宽宽的挂胶履带)、密度(国庆60周年纪念币)等;在复习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兴趣,能够使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2、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注科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自身,这是“科学探究”的根本出发点。可以通过一些参观学习式的活动,走出学校,到工厂、电站、科技馆等科技含量高的地方参观学习,从而让学生深刻领会“探究性学习”对人自身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中,通过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制作科技模型、教学仪器等。如学生从电视中了解到我国的神州七号胜利上天并返回后,对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自豪不已,自发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火箭升空原理,并制作出以水为动力的“水火箭”,其探究意识令人赞叹不己。此外,学生还自主设计制作了“潜水艇”、“水平器”、“喷气式飞机”等科技模型,办起了“科技小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在“调查访问式”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启发点拨,设置情景,师生共同对如“家乡和家庭用电现状及安全隐患”、“喷灌技术在菜地中的使用”等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猜想、设计,进而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使探究活动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发展是教学的最终追求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变“知识性教学设计”为“发展性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渐进式发展,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后劲的发展等等。

1、注重引导,让学生能力渐进发展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既要重视备教师的“教”,又要重视备学生的“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上《探索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如“我们要研究的是一个物理量和三个变量间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分别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第三个变量的关系”。学生自然的就会得出利用水为材料的设计方案,教师可进一步引导,“水的比热较大,在相同的条件下,实验效果一般,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学生很快就会用酒精或煤油来代替水,然后教师就可以再次引导“用温度计测量煤油的温度升高多少来判断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不够直观,也不方便,能否进一步改进?”,学生很快就会用细玻璃管来代替温度计。这样,既可以与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又锻炼了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2、拓宽视野,将学生思想引向深层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要求讲述流利,答疑解惑耐心细致,教师要有宽广的备课视野。只有拓宽备课视野,我们才能完成从技术表层到思想深层的腾越。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才会为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其探究能力带来不尽的内驱力。

例如,笔者上《电路图》中“串、并联电路”时,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如何让两盏灯一起亮起来。先是让学生察看清楚桌子上的各种仪器,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学生在相互对照各自连接的电路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无法控制灯的亮暗情况、只能点亮一盏灯、电源短路等不正确的操作过程。在这认识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这样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发展其探究能力和相互比较分析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相互合作科学素养。这种横向比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资料,还有联想的思路、搜寻的眼光和撷取的习惯,将会给我们的探究能力带来不尽的内驱力,这当然要求我们教师对科学实验操作有深刻的理解。

篇8

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小实验”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其中“小实验”指的是那些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的一些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的物理小实验。新课标中的初中物理课本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以人教版教材课本为例课文中就出现了30多个物理小实验;加上课后习题中的就更多。这些物理小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排。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云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的教育思想,想方设法的让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做实验和体验学习;新课标中的这些物理小实验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但有些老师却忽略这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材中精心安排和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特点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小实验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下面就对这些小实验的特点进行归纳:

1、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物理的小实验都是伴随着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进行,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其内容都紧密配合了新课标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材大都取自于日常生活。例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

2、实验材料取自日常生活,容易实现

这些物理小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非常容易得到。例如:硬币、筷子、尺子、鸡蛋、玻璃球、易拉罐和包装盒等。这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后或回家也有条件制作、设计和研究这些物理小实验。

3、实验形式灵活多样,便于操作

初中教材中的物理小实验主要有3种类型:制作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研究测量型(如:测量自己的步行速度、探讨真空不能传声等)、应用思考型(如:找重心、纸锅烧水、筷子提米等)。这些都是很容易操作、设计和完成的小实验内容。

二、课程设计中安排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实验大都是内容贴近生活的,用的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教学设计,操作起来又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论文范文。所以学生做起来会具有亲切感。小实验的效果也都是比较所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初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相对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还比较占优势。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形象的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小实验都是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所谓“所闻不如所见”学生通过小实验能形象生动的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亲自操作小实验能够更生动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另外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巩固。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初中课本中的物理小实验都是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这对调动学生的双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鼓励学生多课本上给出的小实验进行改进,在自己生活中发现替代物品或自己设计实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好机会。

4、有助于养成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小实验的内容和所需要的器材都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学问。在进行小实验的教学时,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题材,寻找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这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三、怎样在课程教学中设计好初中物理小实验

由于小实验的数量很多,可能老师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再者,小实验的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用以课下学生自己练习比较合适。所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就是在家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己操作这些小实验。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程中的物理小实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可以留给学生回家进行实验。(1)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找一个小角落作为一个自己的小实验室,专门进行这些小实验。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说服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2)在学校每个班级可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置实验角,用来展示同学们在家进行的小实验的成果。可以利用课间,课外活动时间由作者向同学们解释实验步骤。物理课上大家也可以一起来讨论这些小实验。(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运用Moodle、Claroline等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使用这样的教学平台教学设计,无论学生在不在学校都可以随时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得到拓展。

2、组织多彩的实验作品展览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小实验作品展览和评选活动。从学生作品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实验。学校的评选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等级。能够按照课本上的例子进行小实验并能解释实验现象,说说心得体会的算作初级水平;能够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包括对仪器结构或者使用替代材料等)效果良好的算作中级水平;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己实际小实验并展示给同学的算作高级水平。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

多数初中生虽然有对物理实验很有兴趣,但物理理论知识还不够,实验操作能力也不强,目的性也不强;所以要开展家庭小实验,教师的辅导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辅导,学生做实验会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不能深入地从表面现象分析科学原理,也就不能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开展家庭小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最好对下列问题做出指导: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的原理;③实验材料的选择;④实验操作中的要点;⑤安全注意事项;⑥观察的重点;⑦实验现象的记录与实验总结等。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两个家庭小实验设计的例子,让学生参考教师的例子去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按照老师的例子去做、对老师的例子进行改进和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家庭小实验,学生才能真正的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家庭小实验也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四、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一课中有观察小孔成像这一实验。在一个空罐底部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口上, 做成一个针孔照相机。对这个小实验的教学,教师可以作如下的实验设计:

1、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1)实验目的:自制教具,观察小孔成像现象,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2)实验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3)实验器材的选择: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的、容易加工的材料论文范文。因为课本例子中的铁罐或铝罐打孔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替代材料。

(4)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小孔与屏之间的封闭性,不要有其他光干扰成像。小孔不要扎的过大。

(5)安全注意事项:注意不要被使用的尖锐、锋利的工具伤到。

(6)观察的重点:观察像的方向、物距的大小对像的影响、孔的大小对像的影响。

(7)实验现象的记录与实验总结: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小孔成像的规律。

2、布置作业教学设计,让学生回家进行实验

(1)利用家中现有的器具自制一个能观察到小孔成像的针孔照相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装和重新设计。

(2)利用自己制作的针孔照相机观察小孔成像现象。

(3)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①观察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②观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所成像的大小的关系。③观察小孔的大小对所成的像的影响。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自己总结小孔成像的规律。

3、对学生作品进行评选

让学生各自展示家庭实验的作品,并组织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效果进行评选,选出最佳实验作品奖,给予学生鼓励。

4、给出教师作品示范并组织讨论该实验。

教师提供一两个设计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一下每个实验作品的优缺点,并进一步讨论像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一起总结一下小孔成像的规律。

安排好物理小实验的教学可以有效的辅助物理课程教学的进行。物理小实验的进行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杜艾琳,浅谈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第558-559页.

[2].刘瑞琴,浅谈开展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做法和体会.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第104页.

[3].左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2):第127-129页.

篇9

就是用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精确表达学生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形成怎样的态度和认识等学习目标。并在教学活动前必须把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以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2.确定教学内容

由于新课标中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所以确定物理教学内容时物理教师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①教材内容应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②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③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⑤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⑥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⑦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3.设计教学策略

(1)物理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a、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挖掘所讲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了解该知识的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选取相关资料做“活化剂”,在上课发生或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引入。b、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c、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d、哪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 e、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f、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等。

(2)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一般情况下物理知识的教学常用讲授法,物理规律的教学适用于探究法及发现法,物理现象的教学适用于演示法和实验法。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做与不做,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

(3)教学媒体的设计。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加深中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尤其是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同时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再好的设备离开教师精心的准备也将失去它的作用

4.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主要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新规律,然后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切实加强集体教研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

(1)集体备课内容。①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学习《课程标准》,通览教材,研究教材,在弄清《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弄清教材内容中的每一个栏目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等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②对每节课实行分头备课,再集中讨论,确定大的框架。每一节课的备课都确定中心发言人。任课教师作自由发言,经过讨论,进一步吃透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反复研究教材,分析要让学生经历什么过程、体验什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然后分析学生的智能水平,心理活动,换位思考、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交流。③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知识。

篇10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教师要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教师首先要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其次要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会有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使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

四、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进行物理教学实践时,有时教师会发觉物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物理新教材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等结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其推导过程是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按教材的体系、线索平铺直叙地讲授,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结论内化成学生的世界观也只会是空谈。在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中,我经过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决定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充分思考,让各种观点充分碰撞,让他们接受以上结论。

五、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

篇11

一、合理分组以奠定教学活动基础

要想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式教学,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制订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起着关键作用。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的小组规模

初中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在四十多人左右,在此建议最好是将学生分成6~8人构成的小组。

2.小组成员的构成

小组人员的编排不要局限于学生的座位,要以全班学生为范围,小组成员的搭配要有互补性以及差异性。

3.选取综合能力强者作为小组长

学习小组构成后,从中选取一位“领军人物”是极为重要的,即小组长。小组长对促进整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组长的综合素质要强,既要有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又要有过硬的知识本领。

二、有序、有组织性地展开小组活动

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绝对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尽管此种教学模式已被沿用多年,但仍然有很多时候出现教学效率收益甚微。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教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需要性原则

所谓需要,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课程内容需要,要加强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用性,而非一味地作秀或是教学表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方便学生理解。

2.恰当性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时间都具有固定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合理计算时间。要做到合理控制小组合作次数、把握最佳合作契机以及紧扣教学重难点。

3.计划性原则

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于是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管是何种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保证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且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4.有效性原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乐于读书、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提问”等。同时,教师还必须处理好独立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独立基础上的合作,是共享的、互补的,这样才能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行之有效。

总之,一堂高效的课堂是离不开巧妙的教学设计的。物理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要注意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竞争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云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篇12

一、创新在教学设计的立意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的前提,也是每堂课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机械接受知识。对于物理原理,只知道在作业中运用,不知探其究竟。课上,学生习惯于老师"满堂灌",被动接受,不主动积极质疑探讨。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遵照畅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规范操作,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先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新课改的推行,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挑战。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给学生“玩”的权利、“做”的任务、“说”的机会,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变为主动的探求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为依据。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熟悉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知识与技能”培养方面,不光注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还要对物理学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广阔的发展趋势、物理以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都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认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继而喜欢物理课。对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握适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应用实践创新的能力。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方法比只教会知识更重要。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我们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化需要。这就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质疑探讨的研究方法交给学生,放开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会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根据教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创设轻松地课堂氛围,采取互动教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易得到知识。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探求知识。在其中让学生快乐学习,并且学有所获。

二、创新在因材施教的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课堂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材施教”是一个永恒的教育科研问题。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宗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各有特点,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形成等方面都有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落实新课标有着重大的助推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都有学习的权利,都有知识渴求和知识欲望,我们应重视他们,并采取妥当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对学生都有信心,在设计问题、指导方法方面因人而异,是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进步。

三、创新教学评价的制度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开动脑筋解决出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新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作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考试如何改革,考试改革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既然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考试,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导向作用。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时,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才科学合理。以往考试只注重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过分地强化了考试的功能,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这就使师生不得不实施应试教育。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用发展性评价来改变这种严重阻碍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的观念,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树立信心,实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总之,我们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多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物理教师,要有一种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一定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13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理论下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开展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综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应当摒弃传统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方法,将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更要注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尤其从初中物理这一重点,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学科而言,学生更应当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物理科学研究,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物理思维观,综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初中物理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并用之于生活实际中,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例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再让学生就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分享交流。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

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同时课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在知识教授方面,教师应当把握教学分寸,因为,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学生学习往往抓不到重点,此时,教师应当对基础知识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来进行层次划分。其次,才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以及学习的心态好坏问题。

而学生心态问题是相对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心态是迥然不同的,学生在对待学习方面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来探究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此同时,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应对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相对较为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在新课标中重点提出对学生情感的发展,这便联想到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突破,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环境变得充满声音以及色彩。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科学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因为,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使用,便会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位置,让整个课堂变得为多媒体而服务,失去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也丧失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因而,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方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还原物理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运动过程,例如:教师在讲授声的传播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整个过程,在画面中配以相关文字,这样便使得整个教学画面既生动又形象。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其他设备进行教学,例如:示波器、音叉之类的,这样用实物与画面相结合的演示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真正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来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有效利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筱萍.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教学的一些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