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其次善于处理教材,构建学生学习的逻辑思路;
三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渗透。政治课有其特殊性,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从理解——认同——内化,让学生真正领会与认同当代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2、课堂民主
实现课堂民主,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师生良好的交互。目前教师惯用手法为:提供情景、设计提问、组织活动,以营造气氛,但实现效果不佳,过于追求新课程的“形”,但忽视了新课程的“神”。应从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强调思辩性,反对低幼化。
具体表现为:
图无厘头的调侃,滥用赞扬,引起廉价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民主吗?
教师肤浅的提问与学生照本回答,能体现课堂民主吗?能说明学生已经懂了吗?
课堂活动越多越好吗?不能刻意追求,应该水到渠成,宁缺勿滥。
3、探究与合作
不是每节课、每项教学内容都应该组织探究活动。在组织课堂探究活动时,应该想到:活动是否必要(值得探究)、是否探究(有嚼头)、是否有效(探究有结果)。
另外,有两点感想:
一、处理好新与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新旧课程不是对立的,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在于要将新课程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从知识和试题角度,本身没有新旧之分。教学方法也没有新旧之分,不能因为新课堂而丢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决定形式,不能什么内容都要用多媒体,都要组织活动。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值得重视
篇2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获得知识木身产生兴趣时,刁一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并达到学习效果。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时代性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生活实用性,讨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力-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课的实用价值,力求做到学利一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及生活感悟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幸福而且是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富于兴趣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刁一能卞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知识源于生活、源于社会,人的思想品德就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中彻底走出来,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聚焦的话题,并围绕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融入社会上的焦点、热点,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知识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增强情感因素是有效教学的粘合剂
教学过程中,情感就好似融化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问的催化剂和薪合剂,从而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为人是课堂中教与学的主体,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材,人的情感更为重要,运用情感因素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学科一般就是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所要解决的,假如“感情”因素被忽略了,则很难做到“达理”。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我们怀有一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平和的态度、渊博的学识穿梭于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才能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政治课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四、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可以学生达到“动脑”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首先,从课堂讨论题的设计入手。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又能够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学生之问的讨论、交流,加之教师营造的良好讨论氛围,适当点拨,层层引导,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转化并提高学生个人意识与能力,从而起到辨是非、明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尝试角色移位。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体会教师的艰辛;也可以教师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最后,在课堂讨论的形式上,可采取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身心投入。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师生在双边互动中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卞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卞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卞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己经成为我们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目前尽管己得到同行们的认同,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己有的知识背景把握不准,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瓶颈。因此教师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可以少讲、略讲,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摒弃书本案例。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减负成为共识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的思维放得开,敢于自由、大胆地创造,敢于相信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灵动,学生就会和我们一起幸福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恭文.新课改下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 魅力中国. 2009(16).
[2]刁淑颖.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新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11).
篇3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政治教师怎样备课呢?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对教材价值的研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试,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理想行为,比如导人新课、重难点突破、学生得到锻炼、落实思想教育落脚点等。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黼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播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
总之,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而要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同学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如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
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所听,就得让学生有所说,那就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尽管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也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例如,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意识的反作用”知识点时,前面已讲过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观点,可是我们造房子时却是先有设计图后有房子,这是不是等于说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于是在一部分学生心中就会产生疑惑。如果教师不去及时了解并排除学生的这些疑惑,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话。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师生没有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麻木和丧失。
其次,要求教师耐心而善断。教师必须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轨道中。要注意倾听学生说的内容,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的迟疑和犹豫。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你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例如,讲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学生就提到“种蛋得蛋”。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合理部分。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喝彩,学生怎会不进步呢?
再次,要求教师察言观色。捕捉情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中起着中介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能心意相通,则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细心地引导。
篇4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诚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前言所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所设置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体系有必修与选修之分,其中必修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选修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以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其体系之庞杂,涉猎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涵盖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在高中各学科之中,无出其右者。然而,这一切课程的教学都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促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5页)。由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必然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内容目标的实现。若政治课堂教学着眼于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而进行,并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了或有利于实现内容目标、分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则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反之,则课堂教学就是无效的,即使教师和学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应该可以视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篇5
一、在教师自我个性认知中明确教学重点
教师自我个性会在课程教学中形成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活实践,这也决定了教学风格的多样化。思想政治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思想政治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学重点,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1.自身气质方面。心理学将人的气质形象地分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黏液型和抑郁质。胆汁质型的教师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往往具有更加显著的气质优势,这种气质类型的教师可以着重培养自身独有的艺术气质,将自己逐渐发展为艺术型教师。多血质型教师思维敏捷,善于协调师生关系,这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优势并利用情境教学法,向社会型教师方向发展。黏液型教师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对专业学科知识往往有更加深刻的见解,讲求在深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这类教师可以倾向于学者型教师。抑郁质教师情感比较细腻,观察力敏锐,这类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情感优势采用思路教学法和比较法。
2.性格特征方面。根据性格特点可以将教师群体分为三种性格: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理智型教师善于理性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会持一种严谨、细致的态度,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和学科规律,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比较透彻、细致,此类性格的教师可将自己培养成理智育人型教师。情感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保持乐观的教学态度,并能注意到语言和表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善于用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向情感育人型教师方向发展。意志型教师往往能够通过有计划的教学设计层层解开学生的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障碍,因此可以向意志育人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定位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终身变化。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逐步实现“教师个人主动专业发展”。当前许多教师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即使是已有发展计划,也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监督,仅仅依靠教育部门的强制性规定要求自己,造成教师群体专业自主发展停滞不前。
在自我专业发展中需要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自我价值和专业认识、自我专业能力评估、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寻求最佳发展环境、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行动执行、发展结果评估。每一步骤实施之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并加以修正。对未来职业生涯作出规划,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潜质,从而促进个性鲜明的专业成长。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高效教学的自我追求
对思想政治教师来说,专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是课堂教学无疑是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也是展现教师个性的最佳时机。
1.高效教学原则。追求高效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关注学生主体原则。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时刻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形成。(2)关注发展原则。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关注过程原则。教学重点并不是考试分数,而是教学过程,只有教学过程才是构成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职业生涯。
2.高效教学策略。(1)教学立足于实际生活。教师应当将实际生活作为教学出发点,注意开发学生周边的教学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情境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注意课堂提问的创造性、启发性、梯度性,把握提问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做好应答反馈。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通过个性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高效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个性化教学水平,形成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黄丽英,叶晓豪.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5):124-128.
篇6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nkind will move towards an era of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a bridge and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dominant force in 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y the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core has become expand human creative tool of the for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dvantag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Key words course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urse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1 时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信息时代的发展主要是知识经济主导,知识经济客观上需求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而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信息技术的快速成长与应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综合的影响,包括学科教学条件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思维转化,从以往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注重思维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当代教学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需要。所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变革需要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2 新课改革的内在要求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①增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高中思想政治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1.3 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诉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方式。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扩大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领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现德育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的互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扩充教学容量,丰厚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随之提高了。
2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2.1 理论基础为整合提供了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的认知活动看做类似于信息加工,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来获得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可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② 建构主义认为由于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活动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就是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把知识的输入和提取与创设情境、会话、协作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2.2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内在的相通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担负着传授相关经济、哲学、法律、政治、文化等知识的责任,更重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德行,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认知的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其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信息技术中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灌输的模式,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材料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意识。
2.3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拥有互联网的已经达到87%,多媒体教室安装已经到了80%,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拥有率超过了36%。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可能。整合优秀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推进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进。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可以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范围。
3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优势
3.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了解、研究、掌握知识并应用实践的所获得的心理特征,可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心理力量。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就会对这个学科持续地专心地钻研,进而提高学生自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学习兴趣被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所吸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切不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自己授课的风格和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兴趣。
3.2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比较多,基本概念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点难点相融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课堂的重点、难点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知识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3.3 有利于扩大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的多样化的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教学知识点,使知识传授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与科研中。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以科学性为基础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不是单纯的合并,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在的相通性,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所选的课件内容,情境是否科学对这一节课影响很大;其次并不是每一节都必须用到多媒体授课,而是要根据课堂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代替学生动手实践,而是要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直接经验。
4.2 以教育性为出发点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教育性表现在可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智慧性教学。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加便捷,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主要是为教育服务的。
4.3 注重个性化发展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流通和利用,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正是符合“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与学生多样化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讨论和发展。好的教育就是应该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需求。学校应该是学习与研究的中心,应拥有更多优秀的课程资源课程信息,办个性化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学习能力,有研究精神的人。
注释
篇7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类、环境的协调统一、持续发展为特征,其中尤为重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主要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其中情感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对人的一生发展意义深远。列宁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主体活动的心理动力,情感状态影响着主体能力的发挥,影响着主体活动的效果。”情感发展是人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促进人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社会的发展表明纯粹的知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对我国教育,特别是对人才的培养重要阶段一一高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尴尬因素影响,高中生对政治的关注很少,甚至出现务实而不谈政治的极端现象。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年龄范围大致是15-19岁,这个时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这些能力的运用都是伴随着一定的价值导向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认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准确性和效率性显著提高。高中生思维能力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高中教育阶段,人格塑造面临由波动向稳定过渡,运用纯粹的理论分析的方法渐成主流,无论是社会学基于尊严和价值而定义的人格,伦理学开启道德和品质视角的人格,还是心理学认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反映个体整体精神面貌的人格,在实践领域均很难明晰高中生人格教育的目标[2]。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家庭等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注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情感的培养少之又少,而实际上情感对高中学生行为的影响力巨大,待问题出现时,往往已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不仅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
1 理论意义
情感作为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个体的基本心理要素之一,是对于外部因素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体验。政治情感培养作为情感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分支,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体现,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卓有成效地开展政治情感培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目标”的延伸,为更好的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提供了有益补充。
2 现实意义
篇8
1.坚持“三贴近”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着眼于学生的需求,把理论寓于社会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教师的作业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2.坚持基础性原则。学习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作业设计首先要满足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填空题或带有归纳性质的解题指导会更受学生欢迎,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无效地抄抄写写。
3.坚持层次性原则。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个体发育和个性差异明显。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如果像传统作业那样搞一刀切统一要求,就会出现“消化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应该通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解决。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设计的基础性必做类作业和发展性选做类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4.坚持时代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要求。此类作业设计一般结合重大时政开展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收集和分享信息,让不同的视角和声音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思想上的升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坚持合作性原则。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要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同学合作,与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常见的此类作业设计有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活动、黑板报或手抄报设计比赛、辩论赛、班级网页设计、旅游方案设计、创建班级简报、上演课堂剧、班级一人一菜自助午餐聚会等。
篇9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本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然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并不能认识到思想政治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或者认为政治学科仅仅是“背诵了就能得高分”。如何让高中思想政治更有“味”,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教师要认识到,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取向,不能把他们当成一块“白板”来对待;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就要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想法,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动向,增强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认同感,让学生在情感上乐意参与教学,进而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理论体系,达到德育的预定目标。
(二)教育心理学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意义
很多学生受实用主义的影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政治课,认为学政治是被洗脑,尤其是部分选择学理科的学生;也有学生依据简单的经验主义给思想政治戴上“枯燥无味”的帽子。如何让这些学生放弃傲慢与偏见,正视思想政治的学科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区别对待不同学科的意义和价值。政治学科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是观察事物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于自身成长为一名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认知不能靠简单地灌输就能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而是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运用心理学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概念多且杂,一字之差其义大不同,理论内涵深刻,导致一些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找不到提高效率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概念教学,由概念到观点,注重学生的价值认同,再由观点到理论,注重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想学的同时有目标有方向,更能掌握有效的方法。
二、教育心理学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施
(一)充分分析学情,基于学生认知展开教学设计
首先,充分掌握学情,打破学生的各种傲慢与偏见。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比如有些理科生基于“功利主义”放弃政治学习,事实上他们对思想政治科目的内容及性质并不了解。笔者给理科生上第一节课时,设置活动让学生体验,对比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选择背后的不同思维方式,如引用《南方周末》文章《十年之后:文科男VS理科男》,通过展示幽默风趣的图片,以及复旦投毒案中林森浩对自我问题的剖析,让学生明确理科生同样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也可以顺着“功利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思想政治的必要性,如大学通识课、考研、找工作这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同样需要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所学知识。对于文科生,争取对所有学生展开一对一聊天,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感受和看法,了解其在学习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摒弃一些对思想政治学习不利的观点,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有效学习方法。其次,教学设计要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生活实际,做到新颖独特。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的情况下,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进行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新授课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概念教学,再由概念到观点,注重学生的价值认同;复习课由观点到理论,注重体系的构建,梳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发挥自身创造性,设置新颖独特的导入及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教学,笔者先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依次把抽象的基本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信用卡、外汇、消费、消费观”形象化。比如“,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学生容易理解,由它延伸出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由“价值的交换”延伸出“一般等价物”,由“一般等价物”延伸出“货币”,由“货币的发展阶段”延伸出“纸币和信用卡、外汇”,由“货币表现价值”延伸出“价格”,由“支付价格购买商品”引出“消费”,再引出消费观等,最后形成有机的单元知识体系。
(二)营造轻松氛围,开展问题式教学
首先,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察言观色,灵活应变,营造轻松自然且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使理论知识生动起来,同时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幽默自然的回应,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内化知识。教师的幽默感有两种,一种是运用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活化,比如把《经济生活》的教学幽默地比喻成在当前背景下怎么花钱、怎么挣钱、怎么分钱;对于主观题做题方法的讲授,比喻为“进货”与“出货”的顺利衔接与完成“,进货”即内化所学知识,需要理解与记忆,“出货”即准确审题并结合社会生活经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是幽默回应学生的表现,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其次,开展好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一节课如果没有问题,只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那么学生很容易脑疲劳,注意力分散,无从谈“开心”地内化知识,更难以达成德育目标。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已有认知进行设问,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层层递进,营造共同探索的氛围。例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课,笔者让两位学生板书最近两天所购买的物品及相应的价格,然后用层层递进的四个问题探究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
1.这些东西在买之前、买的过程中、买完之后在经济角度看有什么不同?(商品)
2.我们为什么要去买东西?(使用价值)
3.为什么以不同的价格交易成功?(价值)
4.我们拿什么去购买?(货币)
篇10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
课程标准对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是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界定的。对于“三维”教学目标,应注意认识以下几点。
1)“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即由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转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3个目标,也不是教学的3个环节,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知识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鲜明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目标。
3)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过去是学科概念决定知识内容的取舍,现在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优先目标,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强调课堂教学要有一条主线,道理就在于此。
4)“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在讲课前明确出来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6)要把“三维”教学目标落实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课堂教学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课程目标不能得到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地位,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也就是说,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和提升的思想政治课,就不是一堂合格的思想政治课。这就要求必须改变过去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评价课堂的做法,以“三维”教学目标作为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标准。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而不能仅仅是知识目标的高效达成上,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落实,也应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学内容简要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浅尝辄止。教师必须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修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说明和教材本身特点,独特而深刻地解读教材,敢于改变课文的“序”,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善用剪辑学问,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好中选优,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花大力气提炼出教学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把值得学的“精华”细细品味、吸收。但教学内容简要不等于浅和少,它应当与精与炼连在一起,有宽广的包容、深远的蕴含和“以约驭博”的功效。“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教学知识主线清爽了,其他细节知识处理可迎刃而解。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教材重点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适量补充时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语典故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过度补充延伸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学习负担。
3教学素材简练
1)选材要“少”。所选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切合国家政策、地方大事和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上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2)用材求“丰”。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开发,紧凑使用,力求客观、真实地转移生活场景(时间和地点),变换主配角造型和对白,逐步改变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挖掘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识不平衡,唤起已有知识经验,在积极探究问题中生成不同知识,让每一个教学素材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3)组材求“优”。力戒随意组拼素材,力求典型案例生活化、故事化,把课堂营造成一部“电视连续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坚决防止材料用得散,杜绝教学例证满天飞的状况。
4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篇11
如,在学必修一中《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内容时,我并没有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解本节内容的思想政治概念和知识要点,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你们肯定遇见过这种情况,下雨时,露天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常常会低价出售;苹果遭遇冰雹减产后,价格是去年的好几倍;禽流感期间,鸡肉的价格是一跌再跌;同一种类水果,刚上市时会是几元钱一斤,大量上市后,会变为几毛钱一斤…….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不胜数,那么,你们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市场上东西的价格一变再变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马上激起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也会在可感知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课堂教学效果势必会达到理想状态,这就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具有大量枯燥、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果我们只是利用传统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和口头语言进行讲述,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现如今,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走进广大教师的视野,并得到广泛应用――即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图象、文本、动画等于一身,可以将思想政治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点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自然也比传统说教式好得多。
如,教学必修三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节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了世界不同国家中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传统节日、语言文字等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看完资料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不同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样,我们通过为学生创设直观式情境,使学生理解和欣赏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体会到了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并深刻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这句话。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篇12
通过这样的探究问题的设计,学生一方面理解了货币的本质、职能等知识,另一方面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二、高中政治课合作探究活动设计要坚持生活化原则
笔者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十多年,在每一届高一的第一节课上都对学生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你的生活,是你的智慧,是你瞭望社会的窗口。不少学生对政治课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大道理空道理,脱离生活。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生活化原则,把政治课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高中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变成社会的舞台。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问题时更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探究材料,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看了能引起思考,能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学以致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政治素养。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例如笔者在设计《政治生活》第三课《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合作探究活动时做出如下安排:(1)你或者你的家庭曾与哪些政府机关打过交道,政府的服务态度怎样?(2)在你所居住的社区,你认为政府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3)假如你是某市的市长,你将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
篇13
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政治资源
高中政治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枯燥,这也给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根据需要对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改革,将时事政治资源更好地运用进去,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符合政治学科性质需要。
政治这门学科本身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比较强,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政治教学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将理论学习与国际、国内的一些时事政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2)符合现代教学改革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更加重视学生中心位置的体现,要求教师教学的时候一切从学生出发,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时事政治运用在教学之中,可以通过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时事政治的使用,也能够改变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
(3)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高中生本身的辩证思维以及认知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进行政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将时事政治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实行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摒弃以往错误的想法,进行探讨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时事政治的使用是符合新教学模式需要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时事内容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若能够将时事政治的内容运用进去,能够将鲜活的时事和枯燥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政治知识时会更加容易。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民生问题,这样不但能够传递文明的进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还能够克服课本知识的滞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3)把握合适的时机引入时事政治。
课堂教学一般只有四十五分钟,引入时事政治是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的。通过研究发现,在上课前十分钟以及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引入,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原因分析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在上课的前十分钟,有的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思想也比较分散,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甚至很多学生想的还是上课之前的事情。而时事政治往往比较新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是在这个时候能够将时事政治引入进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精力更加集中,从而给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下课前五分钟,学生往往会对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困惑,若是这个时候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进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4)时事政治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确保选择的时事热点针对性比较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并且经常会发生一些重大事项,所以时事政治的内容和层面都比较丰富,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料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时候不能盲目,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时事政治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到环境保护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雾霾问题引入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选择时事政治的时候,选择内容不必太多,但一定要保证其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二是确保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新颖,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增加。时事政治对时事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便要求教师选择的内容必须新颖,并且符合教学的需要,要考虑到时间和空间两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能够以小见大的时事政治资料,选择那些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并慢慢地进行拓展。若是时事政治的资料和学生生活相贴近,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激发出来,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时事政治运用进来,不但能够改变高中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所以,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政治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作者:方德玲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