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食堂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生食堂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生食堂管理

篇1

近年来,高校学生食堂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食堂规模不断扩大,自营收入大幅增长。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高校学生食堂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从业人员成倍增长。据统计,全国万人以上的高校,食堂年产值都在千万元以上。二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2 目前高校学生食堂存在的问题

通过二十几年的改革,高校学生食堂经营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二是承包给个体经营户;三是引进社会大型餐饮企业进校经营。不管是哪种经营模式,都存在一些弊端:

2.1利益最大化与公益性之间的矛盾

全国高校食堂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基本上都实行了企业化或半企业化的经营模式,食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职工自己养活自己,学校不再支付食堂职工工资,少数食堂甚至还要上缴利润。

2.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差,无法满足就餐者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就餐者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对食品的花色品种和口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大多数食堂从业人员都是从农村招工来的,普遍文化水平低,加之又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所以在服务过程中主动性差,意识性不强;饭菜也是一年四季一个味。一个样,质量普遍不高。

2.3随行就市与饭菜价格稳定之间的矛盾

农副产品的价格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随行就市是其基本规律。而高校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持稳定,不可能每天随着市场进货价格的涨跌而随时变动。

2.4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学生食堂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讲,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经营者提供服务,消费者享受服务,经营者投资并享受产出,消费者消费并享受服务。

2.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缓慢,管理模式落后

高校学生食堂多为高校自己经营,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还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经验型管理方式较为普遍。

2.6食堂规模普遍偏小,创新意识薄弱

近年来,高校食堂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社会上的餐饮企业相比,无论是从数量和规模上看,都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各高校学生食堂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二是发展的政策还不够宽松。部分学校领导对学生食堂的发展重视不够,特别是在资金投入上偏少,从而限制了食堂、特别是大伙食堂的发展。

3 高校食堂社会化经营模式探讨

3.1公开招标,择优引进

将食堂对社会公开招标发包,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的企业化运作形式,既告别纯福利办伙的经营模式,又不要走以食堂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模式。

3.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将食堂承包给不少于3个承包商经营,打破一家独营的垄断局面,使他们在公开、公平、公正中竞争,让师生、经营者和学校三者都能从中受益。

3.3设施统一购置,利润合理分配

在食堂配套设施方面,如厨房设施,餐厅的桌椅、餐具等均由学校统一购置,以便形成整体化,费用由承包商承担,分5~7年折旧;在交纳风险抵押保证金的同时,根据在校生就餐数测算承包费,将承包商的利润控制在20%范围内,从20%的利润中提取40%作为上缴学校利润,用作学校奖励食堂的基金,重大节日学生伙食费的补贴和维修添置设备的补助金。剩余60%作为承包商的利润和用于设备的更新改造。这样学校既没有贴钱,有少量利润,承包商也有利可图。

4,高校食堂社会化管理措施探讨

4.1用制度规范约束

学校在制定食堂招标方案时,除要求投标商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国家《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外,还要落实和执行好在招标前制定的《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从食堂管理人员到食堂从业人员,从硬件到软件,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售出,都有一整套有法可依、行之有效、易于检查监督的规章制度,使学校食堂管理在竞争中日趋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做到时时有规范,事事有规范,处处有规范。

4.2用严密措施作保证饮食安全

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管理食堂,从组织领导到从业人员都要有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加强监督指导、管理督查。

4.2.1严把采购、储存关

米、面、油、盐等7类食品由学校集中采购储存,肉由经学校考察合格的供方送货上门,食堂管理员对进入学校的原料或食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无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虫变、污秽不沽、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进入学校食堂。

4.2.2严把食品加工关

要求承包者必须加工设施配套,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清洗、加工、配制、烹饪,做到生熟分开。加强对特殊食品烹制的监督,如四季豆、鲜黄花菜等食品需煮透、烧熟防止烹制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

4.2.3严把食品销售关

对每天销售的食品要坚持抽检,各取不少于250g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储存24h以上,以备查验。食堂对每顿剩余食品必须实行冷藏,再销售前一定要经高温处理。在确保没有变质的情况下方可销售。按时做好餐饮用具的消毒卫生,未经消毒的餐具不得使用。售饭一律实行刷卡收费,减少售饭过程中的污染。

4.2.4严把卫生预防关

要求食堂从业人员定期体检并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严禁非本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发生。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方案》,以防中毒事件发生时,按应急处理机制使中毒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4.2.5严把饭菜价格及品种关

将饭菜价格确定在毛利润的18%范围内,特殊菜肴加工精制利润不得超过20%:早餐品种不少于5个,中、晚餐主食品种不少于8个,副食品种不少于15个。食堂管理员每天定时检查,核算饭菜成本单价,每星期不少于2次公布市场主副食品价格情况。

4.2.6严把督查奖惩关

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管理、奖惩机制。每学期组织1~2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员每天检查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根据《食堂管理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者,年终给予一定奖励,对每周平均分低于85分以下者定为不合格。对每学期不合格累计达5次者,或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者取消其承包资格,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2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高级中学所,完全中学所,职业高中所,初级中学所,小学所(完小所,村小所),教学点个,幼儿园所,教师进修学校所。现有学生人。其中:高中人,职高人,初中人,小学人,幼儿园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开办食堂个,就餐人数达万多人,目前学生食堂运转正常,经营良好。

二、做法和体会

1、领导重视,管理规范。我市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州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食堂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抓好学校食堂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领导。明确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确定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制订的《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规程》,对食堂在经营管理、价格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卫生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监督管理等七个方面作了比较规范的规定。

2、注重宣传,监督有力。一是认真宣传文件精神,针对当前物价过高,特别是猪肉等肉类食品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各学校总务处及时把相关文件精神传达给食堂承包人,要求其宁愿出现亏损也不能趁机涨价,同时还必须保证饭菜的质量和数量,让学生老师吃得饱,确保学校稳定;二是双管齐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学校由后勤总务管理人员定期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安全、卫生检查。对食品的卫生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要求,并如实填好检查表,在检查中发现问题有权要求承包人立即整改,并且要求承包人在检查表上签字认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去了解他们最真实的内心想法,共同做好学校的食堂监管工作。

3、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各学校总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食堂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检查,从饭菜的质量与数量、粮油的采购、物品的摆放存放、餐具的消毒、制度的上墙、生熟墩的分离、从业人员的衣着穿戴、个人卫生、剩菜剩饭的处理、下水道是否畅通、三防措施的落实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存在的问题、有待改善的地方、好的想法与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由学校主管部门及时与承包人协商解决;做好学生用餐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排队有序就餐,严防拥挤、烫伤事故的发生。同时,提倡学生自带碗筷,严防传染病的发生。

物价上涨是事实,如何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面前确保学校食堂饭菜的质量却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有学校严把进货的质量关,减少中间环节,加大监管力度才有可能峰回路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关乎民生的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稳定发展。

 

篇3

一、高校学生食堂经营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优势突出,目标人群广泛且稳定。高校学生食堂拥有广大的在校生作为保障,学生人数多且数量稳定,食堂设在高校校园内,方便师生就餐。因此,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占据了规模可观的消费者市场,也垄断了广大的消费群体。

2.管理人员经验相对丰富,了解师生需求。为顺应学校的长期发展需求,高校大都成立了后勤集团,统一管理学校的食堂、维修等后勤事宜。食堂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是高校的所属员工,队伍相对年轻,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团结、奉献和吃苦耐劳精神。所以,管理人员凭着对学校的了解与热爱,对校内师生的需求尽心关注并竭力满足。在经营管理上,始终坚持师生为上,在保障食堂安全就餐的同时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二)劣势分析

1.经营理念相对陈旧,服务质量低。学生食堂的经营大多延续了以前老式校园食堂的经营理念,经营的菜式多数以份饭为主,如几荤几素的搭配。现在的90后学生从小便生活在蜜罐里,家中父母老人变样调理其饮食,造成这些学生对饮食的要求标准极高。而且,大多数学生厌倦了古板的“几菜一汤”的就餐内容,喜欢新奇,流行,时尚的饮食品类。如:黄焖鸡米饭,麻辣香锅,奥尔良烤肉饭,特色砂锅等。所以,目前以份饭为主的就餐内容不能满足大众学生的多样饮食需求,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质量较差,造成一部分学生顾客的流失。

2.经营垄断,缺乏竞争机制。后勤集团作为一个集团公司,学校对其在经营规模和政策扶持上的优势,使得后勤集团的食堂在经营上有一定的垄断性,为了保障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及安全,私人部门很难介入高校食堂的经营,一般的私人部门很难与其竞争,使得学校的后勤集团独立经营食堂,不会面临挑战,也必然缺少危机意识,没有意识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三)机会分析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随着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高度重视,逐渐加大对食堂的投入,竭力改善食堂的基础设施,如更换桌椅、增加座套、增设电视机等。食堂环境的改进直接增加了学生到食堂就餐的动力和兴趣,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且稳定了就餐人群。

2.后勤产业化推进有助于食堂经营创新及客户细分。随着高校的扩招,后勤产业化的推进使得食堂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食堂经营者有更独立的经营自,对于食堂的创新和产品客户细分都是一个外在的机会,有助于扩大消费群。

(四)威胁分析

1.周边环境挤压校内市场,订餐软件竞相涌入,直接冲击传统食堂。“饿了么”订餐软件俗称餐饮界的“嘀嘀打车”,既方便又实惠,学生动动手指,操控手机或电脑便能轻松订餐,并享受打折优惠及送餐上门的优待。虽然传统食堂部分档口也加入了此软件的运营行列,但由于受学校集中管理的约束及校外餐馆的挤压,在配送环节上没有抢占先机并增加营业额。学校周边餐馆以其多样化、低成本高服务以及味美价廉等特点抢占了高校食堂的资源,而针对地理优势的不足,很多校外餐馆都会自主开展温馨的配送服务和增值服务,进一步加剧了与后勤食堂的竞争。

2.物价上涨,经营成本上升,餐饮定价无法做到随行就市。国家经济处于调整期,物价上扬, 米、面、油、菜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快,用人成本提高。通胀压力增大,经营成本上扬,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渐提高等诸多因素,最终将导致食堂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后勤餐饮定价无法做到随行就市。而这种成本的上升最终将转嫁给在食堂消费的学生。学生的不满情绪将直接影响到食堂就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食堂经营管理对策

(一)丰富饭菜花色品种,提升服务质量

定期做好学生就餐意向调查,及时掌握当今时尚流行的就餐品类,了解学生关注喜爱的美食小吃,第一时间更新饭菜的花色品种。增设地域风情美食档口,满足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学生口味需求及新鲜感的追求。加入安全合理的订餐软件进行辅助经营,合理实行配送服务,适当赠送搭配用品。

(二)部分档口实行对外公开招商引资,为食堂注入新鲜血液。

可以抽出部分档口作为特色美食窗口进行公开招商,引入外来竞争者。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增加原有档口的危机意识,促进其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推行餐饮供应班组招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适当的招商引资,能将物价上涨的压力适时地转嫁给外来的竞争者,保证学生用餐价格的持续平价。

(三)提高食堂员工素质,加强食堂的全程监督管理

从原料采购到食品加工,再到现场售卖实行全程监督管理,严格把关食堂员工的身体健康,本人素质,操作规范及服务质量,按照操作流程规范准确到位的进行每一步工作。并让学生参与食堂管理,每学期开一次学生听证会,由校团委牵头、学生会成员参与监督。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加强食堂管理的定期检查与实际评估。责任落实到人,签署责任状,一旦食堂发生相关事故,严肃追究当事入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更换食堂经营负责人。

三、食堂经营管理创新点

一是增设2~3台微波炉,方便饭菜变凉时学生自主热菜。或者,学生自带的外买菜品也可以放入其中加热。

二是定期以不同主题组织开放美食节活动,如云南特色美食节,重庆风味美食节,台湾小吃节等。

三是增设情调小水吧,提供冷饮类食品,如奶茶,咖啡,冰淇淋等,增加休闲小吃如披萨,汉堡,薯条,鸡翅鸡块等等。

四是食堂内电视在学生集中用餐时可以回放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综艺节目,如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增加学生的上座率。

参考文献

篇4

第三条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第二章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第四条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第五条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第六条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五)制售冷荤凉菜的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必须有凉菜间,并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的设施设备。

第七条食堂应当有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第八条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九条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第十条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第十一条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

第三章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第十二条学校分管学生集体用餐的订购人员在订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

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要按照订餐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第十四条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第十五条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

第十六条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第十七条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普通高等学校食堂的凉菜间必须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应有专人加工操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每餐的各种凉菜应各取不少于2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十九条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第四章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十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一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二十二条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五条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六条学校食堂应当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第二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食品卫生法》和本规定的要求,加强所辖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并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应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对所属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

第三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具有对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应定期深入学校食堂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第三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重要环节应重点进行监督指导。

加大卫生许可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对卫生质量不稳定和不具备卫生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不予发证。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要加大监督的力度与频度。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三十三条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要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规定,、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对不符合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而发放卫生许可证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下列用语含义是:

学生集体用餐:以供学生用餐为目的而配置的膳食和食品,包括学生普通餐、学生营养餐、学生课间餐(牛奶、豆奶、饮料、面点等)、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时为学生提供的集体饮食等。

食堂:学校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专门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的实体。

食堂从业人员:食堂采购员、食堂炊事员、食堂分餐员、仓库保管员等。

篇5

第三条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第二章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第四条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第五条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第六条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五)制售冷荤凉菜的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必须有凉菜间,并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的设施设备。

第七条食堂应当有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第八条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九条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第十条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第三章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第十一条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第十二条学校分管学生集体用餐的订购人员在订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

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要按照订餐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第十四条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第十五条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

第十六条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第十七条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普通高等学校食堂的凉菜间必须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应有专人加工操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每餐的各种凉菜应各取不少于2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十九条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第四章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十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一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二十二条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五条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六条学校食堂应当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第二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食品卫生法》和本规定的要求,加强所辖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并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应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对所属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

第三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具有对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应定期深入学校食堂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第三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重要环节应重点进行监督指导。

加大卫生许可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对卫生质量不稳定和不具备卫生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不予发证。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要加大监督的力度与频度。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三十三条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要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规定,、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对不符合卫生许可证发放条件而发放卫生许可证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任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对违反本规定,造成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下列用语含义是:

学生集体用餐:以供学生用餐为目的而配置的膳食和食品,包括学生普通餐、学生营养餐、学生课间餐(牛奶、豆奶、饮料、面点等)、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时为学生提供的集体饮食等。

食堂:学校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专门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的实体。

篇6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现场操作性强、具体实用、投入少而效果明显,是一种基本的通用管理方法[1],主要用来提高产品安全、改善品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节约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其魅力在于快(效率提高)、省(节约成本)、好(环境卫生、产品安全)、强(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团队精神)、优(形象、效益双赢)[2],也适合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学校食堂就餐师生众多,就餐时间集中,基本采用预先烹制、集中存放、自行选购、即购即食为主的供应方式,更易引发食物中毒风险,所以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要求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为探索实施“五常法”管理对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水平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6-2008年间杭州市实施“五常法”管理的部分大、中学校食堂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杭州市大、中学校中管理意识和硬件设施较好的87家食堂推广实施“五常法”管理,并从其中随机抽取36家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五常法”管理实施方案 市、区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各学校食堂成立了“五常法”管理推行小组,由学校领导、食堂负责人、厨师长、采供负责人等组成,进行培训。培训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为员工上岗前培训、年度培训;外部培训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由相应的“五常法”管理专业公司或经“五常法”管理的专业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五常法”管理成效良好的单位,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推广。最后由卫生监督部门根据《浙江省餐饮业“五常法”管理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审。

1.2.2 “五常法”管理实施方法 (1)常组织。将厨房内物品按高、中、低使用频率实行分类分层管理,确定食品及原辅料最高、最低用量,确定所在场所的必需物品,去除非必需物品,消除潜在危害,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或误用。(2)常整顿。厨房内所有必需品分类集中放置,整齐且有标识,有合理容器,有“名”有“家”。保证工作中必需物品在30 s内随取随用,杜绝物品乱堆乱放,提高工作效率。(3)常清洁。厨房实行区域责任制,定期清除工作场所,保持环境、物品、设施、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发生污染。促使工作场所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4)常规范。厨房内以视觉、安全管理和标准化为重点。采用透明度、视觉管理及园林式环境,包括利用创意和全面视觉管理的方法,使食堂的各项现场管理要求实现规范化持续化,进而使管理达到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5)常自律。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工作场所,持续地推动前“四常”至习惯化,有助于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个人品质,养成工作认真,规范有序的习惯。

1.2.3 方法 对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各食堂卫生情况分别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卫生部颁布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2 结果

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的食堂卫生面貌显著改善,管理者更加重视自身管理,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各项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度,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见表1。

“五常法”管理实施还彻底解决了原先厨房“脏、乱、差”的顽疾(厨房墙面油污满积、地面油腻潮湿、物品随处堆放);由于实施了先进先出的合理备货操作规程,所有食品原料和调味品均有明确的数量规定,食品原料库存减少,确保了食品的新鲜,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3 讨论

3.1 “五常法”管理是促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 本次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食堂卫生状况与浙江省实施“五常法”管理较先进的绍兴市施行情况[3]基本一致。“五常法”管理十分注意分门别类、标签标识,与丹麦推行的餐馆Smiley标识计划[4]相类似,符合国际潮流,有利于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该管理体系的实质是企业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自主管理(非强制性)的一种形式,其核心在于强化企业的食品卫生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倡导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应以企业主动加强自我管理为主的理念,这与《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要求[5]完全一致,对改善监督管理力量不足的现状具有现实促进意义。它也将促使监管部门从传统低水平的、行政命令式的监督管理向科学绩效式监督管理转变[6]。

3.2 “五常法”管理应作为学校食堂有效防制食物中毒的新管理模式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食物供应量大,就餐时间集中,食物制作必须提前准备,很难保证在2 h内完成,这也成为发生食物中毒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重视基于HACCP原则的重点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管[7],如粗加工中的洗菜池分池清洗,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中心温度,冷菜制作间内的温度,隔餐及隔夜冷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要求,砧板、刀具、抹布等用具的消毒方法,以及从业人员皮肤外伤感染、发热、咽喉疾病、腹泻的处置规定等要素。由于“五常法”管理充分考虑了这些要素,与HACCP管理相辅相成,有效杜绝了食物中毒的发生隐患。实施“五常法”管理后,所有学校食堂均实现了食物中毒事故的零发生。

3.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巩固“五常法”管理的关键 “五常法”管理是学校食堂最实用、最易操作的管理模式,且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明显成效,但更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因此必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实施经验,务必要做到以下5点:一是完善领导和“五常法”管理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统一工作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五常法”管理规范制度,提高“五常法”管理的适宜性;三是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意识和能力;四是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利用率;五是加强内部考评机制,使“五常法”管理工作与员工经济收入相结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卫生监督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餐饮企业实施“五常法”的情况进行评估,起到类似专业公司的“外审”作用,以及时纠偏、督促巩固,使学校食堂管理和技术实施规范、有效、有力、有序、有为,进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4 参考文献

[1] 何广明,著. 现代管理“五常法”.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79.

[2] 王晓红,罗燕生,吴丹,等. 餐饮业推行“五常法”管理的做法与思考.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74-75.

[3] 徐来潮,吴丹,李珂,等. “五常”管理体系对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53-255.

[4] 秦富,王秀清,辛贤,等. 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5.

[5] 杨明亮,孙秀发. 五常法与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6):463-464.

篇7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生集体用餐食堂的食品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评价5年来我市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我们在接管食品安全职能后,对全市21家学生集体用餐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前后比较,现将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1户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各类学生集体用餐食堂作为调查对象,职业中专食堂2户,城市中学食堂2户,农村中学食堂17户。其中A级4家,B级14家,C级3家。

1.2 方法 使用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中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制作调查表,选取2个量化评分表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8项,包括: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原料采购与储存、卫生设施、专间要求、环境卫生、加工过程卫生、餐饮具及消毒;量化前分值来自餐饮服务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档案资料,量化后分值来自现场监督检查量化调查资料。其中评分85分以上为A级,75~85分为B级,60~75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学校集体用餐食堂量化管理前后各项指标均值进行比较,数据表明,学校集体用餐食堂实施量化管理后,餐饮服务控制系统明显完善,信誉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1 通过此次调查,参照学校食堂等级评定标准,有1家B级单位达到了A级标准,3家C级单位全部达到了B级标准。表明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B级以上食堂增多,C级食堂显著减少,学校食堂信誉度得到了上升。

2.2 学校食堂量化管理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均值情况

2.2.1 A级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卫生管理均值为20.64,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为25.83,增值5.19;设施和布局实施前为63.25,实施后为70.12,增值6.87;环境卫生实施前为11.46,实施后为12.75,增值1.29;餐具消毒实施前为12.83,实施后为13.97,增值1.14;原料采购管理和加工实施前为71.36,实施后为89.58,增值18.22;专间要求实施前为15.28,实施后为19.32,增值4.40。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2.2 B级单位实施前卫生管理均值为17.38,实施后为20.12,增值2.29;设施和布局实施前为58.27,实施后为62.02,增值3.75;环境卫生实施前为10.12,实施后为11.36,增值1.24;餐具消毒实施前为9.89,实施后为10.79,增值0.90;原料采购管理和加工实施前为58.88,实施后为65.31,增值6.43;专间要求实施前为9.18,实施后为12.32,增值3.14。各项指标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个别学校已接近A级水平。

2.2.3 C级单位实施前卫生管理均值为6.00,实施后为19.35,增值13.35;设施和布局实施前为45.54,实施后为60.22,增值14.68;环境卫生实施前为8.59,实施后为10.04,增值1.45;餐具消毒实施前为7.23,实施后为9.33,增值2.1;原料采购管理和加工实施前为43.84,实施后为57.69,增值13.85;专间要求实施前为5.21,实施后为6.43,增值1.22。各项指标大幅度提高,基本都达到了B级水平。

3 讨论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引起了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成立了领导组织,配备了专兼职卫生管理员。并逐步加大了对食堂基础设施的投入,对食堂进行改建和扩建,增设较先进的卫生设施,能够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索证验收登记制度,不明来源、“三无”、过期等不合格食品原料得到有效控制,促使了学校餐饮服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总的看,建筑布局和卫生设施分值的增值较大,说明通过开展量化分级管理,有力地促进各投资进行布局改造,重点是增设了加工操作的区域面积,并调整了操作流程。餐饮具消毒分值增值不大,消毒设施虽然不断得到完善,但消毒制度执行的不好,这也是今后要加强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

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把卫生监督指标化、数量化和具体化,使监督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便于监督、检查和考评,达到了科学监管的目的,提高了餐饮服务监管水平和效能。调查结果表明,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学校学生食堂餐饮服务整体管理水平效果显著,对加强高校学生食堂自身建设、自身管理,提高学校对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餐饮服务安全意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原监管职能划转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此次综合评价表明,无论职能怎样划转,对学校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都应继续推广。

4 建议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各级学校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食品安全工作有了明显提高,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校集体用餐食堂的管理:

4.1 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餐饮服务工作的认识,加大对学校食堂基础建设力度,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学校规划、建设(包括改建、扩建)过程中统筹考虑食堂设施和条件的改善,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要求,设置食品原料处理、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配备相应的冷藏、清洗消毒、防蝇防鼠、洗手等设备或设施,改善食堂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4.2 严格规范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准入,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许可条件和程序,审查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凡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发许可证。对未办理许可证经营的,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理。

4.3 认真落实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从业人员的责任,确保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4.4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继续推行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对各级学校食堂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设施、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要督促整改,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学校对外承包食堂的,必须严格按照准入要求,并把保证食品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承包人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4.5 全力防控食物中毒事故。各级学校要依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制定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防控食物中毒事故的能力和水平;要经常进行自查,采取措施排除隐患;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有关责任人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6 加强监管信息通报和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食物中毒事故信息通报、报告制度,及时将学校食堂许可情况、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情况等向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要重视和认真处理学生、家长及社会反映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的课堂教学虽有很大改观,但课堂上学生参与思维活动还不够积极,有些教师还是越俎代庖,课堂上把一些内容讲得详而又详。殊不知,这些做法剥夺了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机会,容易养成学生依赖的习惯。只有在高度自觉思维的行动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发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注意变换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以充分暴露师生双方的思维过程。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对全部学生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具体做法便是开放教材,开放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师不要独霸讲台,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脑、动嘴、动手,去想、去说、去做,让他们自学。比如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出试卷,这些课堂教学经验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起很大的作用,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没有后进生,只有“差异”

后进生是最让教师感到头疼的。但是,有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在学校时所谓的“后进生”,走上社会以后发展得未必比别人差。为什么学校里的“后进生”和他们以后的发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原来学校里衡量学生、判定“学生”的标准偏狭隘,如果我们摒弃了那种狭隘的衡量和判定标准,就会发现学生之间只有差异。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心理特点(如气质、性格、能力)和心理活动过程(如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现实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在同一领域会有不同的的水平,如在学习领域会有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其二,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特长,如有的学生文科不行理科行,有的学生读书不行但活动能力狠强。正是学生的这种差异,与社会对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具有适应性。

既然学生中有差异,那么消除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偏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努力考了好分数,教育者不但不表扬,反而不信其真,加以嘲讽;懒散的学生,忽然吃苦耐劳,教育不但不承认他有了进步,反而断定学生别有用心;调皮捣蛋的学生,做了件好事,教者不但不喜迎“浪子回头”,反而归结为“瞎猫碰了死老鼠”。更有甚者,有的教者将班内的学生划分为“好生”和“后进生”,而长期将“后进生”置于 “冷冻”地带,真的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种心理偏差,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动摇了他们的信心,加重了他们的自卑。要消除这种心理偏差,教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肯定,巧用激励。

三、利用共性,发展个性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个体的主体性是个人生活的灵魂,没有个体的主体性,就谈不上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是个人价值的自我确证,是个人的自由,因而也是社会自由的保证。自由首先意味着责任,一个无自我责任能力的主体组成的社会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或专制主义。因此,个体主体的发展是健全、公正、民主的社会建立的基石。任何个人,不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是生活的主体,而生活的真谛就是自我选择。当然,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产物。为此,课堂教学中应以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为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充分重视学生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认真扶持和发展,树立并积极实施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树立“发展的”“未来的”教学观,树立“独立的”“开创的”“求异的”人才观,树立“课堂教学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制约强度与速度”的积极观念。

篇9

针对初中学生的感性认知的特征并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积极开展学生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改实施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即要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性认识。课堂活动的开展正好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也符合初中学生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认知特征。那么如何开展历史课堂学生活动?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明确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概念

正确的把握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概念是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前提。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是指在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这就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地位,即它只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来评价一节历史课中,学生活动的优劣呢?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优劣不在于形式的多样而在活动的质量,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得历史思维,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根据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影响,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指学生的身体活动,这一个层次的学生活动主要是使学生通过体验、接受刺激从而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这类学生活动在进行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到巨大的作用。以“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为例,向学生展示秦始皇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秦始皇个人的事迹,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层次,是指学生思维活动,这一层次的学生活动是指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和交流进而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历史思维则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当然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活动是建立第一个活动层次的基础之上。同样以“秦帝国的兴亡”为例,在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之后,就给学生一个充分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秦始皇和秦朝历史的理解,逐渐形成历史思维。

第三层次,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活动,这一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评价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活动。培养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就可以实现的,其形成要学生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去认识以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一活动中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充分表达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空间,因为只有发现其缺陷和不足才能提出改进,才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在学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层层推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学生活动的三个层次是和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相对应的,因此在实施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三个层层的递进关系。老师课前要充分备课,科学的设计学生活动,同时在学生活动进行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同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中,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

篇10

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我以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力指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以从听、说、读、写、交流等渠道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环境影响等途径,促进学习品性的提升,已达到产生新思维、新行为之目的的动态能力系统。是动态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尺度。

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学习效率、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实现,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可见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渠道。

怎样通过有效课堂教学解决学生学习力,随笔写作课“纸飞机,飞呀飞”和数学课“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节公开课为我们做出引领示范作用。

一、情境设计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构成,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获得成功的内在素质。写作文是中学生很头疼的一件事,不爱写、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纸飞机,飞呀飞”这课却让写作的学生过了一把瘾,写作时间到了,教师几次三番让大家停笔,只见学生埋头书写,旁若无人,场面令人激动不已。这种场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归功于本课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叠纸飞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创设。当学生每人领到一张彩色的纸,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看谁叠得又快又好,学生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这一环节结束,教师让学生将刚才叠飞机、飞飞机时所见所听所感写下来,情景设置一方面,为学生创设公平、安全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说其所想,充分表现自己,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将学生积极性、学习动力完全调动起来,有效地激活、指向和强化了学生的写作功能,25分钟学生写完500~600字,也就可以轻松实现了。

二、真实、有效的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这里的真实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学习过程衡量。一节好课必须是真实的,首先,是反应真实的教学过程,真实的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存在,学习中真实问题存在。其次,是真实的课堂,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生成,课堂瞬间的美展现出来,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异彩纷呈。随笔写作课“纸飞机,飞呀飞”就是一堂真实、有效的好课。在玩一玩、写一写、展一展三个教学环节中,展示学生上课真实面貌,叠飞机时,有的学生可以会4种叠法,而有的学生一种也不会:展示文章时,结果更是存在很大差异。正是真实的课堂,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一样得到尊重,一样都有展示的机会。在真实的课堂中,教学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水平和能力,教学有时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断的磨合中,体验知识的过程中慢慢提高。

三、课堂上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提升学生学习转化力

这里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师生的一问一答,而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下,教师与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过程,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效的互动。数学课“平面直角坐标系”,老师将这一章节的知识进行整合,课前要求学生要预习三部分内容:第一个主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历史背景及拓展知识,第二个主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第三个主题是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三个不同的小组课前进行互动交流,交流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部分时,老师发现学生自学只能看到课本上相关的内容: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给点找坐标、给坐标描点、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以及对称点等零散的内容,学生很难搞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老师在课上利用游戏的形式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挖掘坐标系的本质和内涵。如:老师选定第三组第四个同学为坐标原点,以他所在的“行”为x轴,以他所在的“列”为y轴,并规定了正方向,让每位同学找到自己的坐标。然后老师依次提出以下问题,让满足条件的同学站起来,并观察有什么共同特点。

1 所有横坐标是1的同学站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点都在一条直线上。老师说明,由于横轴又叫x轴,所以横坐标一般用x来表示,所有横坐标是1的点组成的直线可以记作直线x=1,这条直线平行于y轴。

变式练习:所有横坐标是-1、-2、2的同学站起来

2 所有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同学站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点也在一条直线上,老师说明可以将“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翻译成符号“x=y”,这条直线记作y=x。

反复变化条件,让学生体会在坐标系中,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对应的,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接着让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同学站起来,如纵坐标比横坐标大1并且纵坐标是横坐标的2倍,这时有一个同学,学生会发现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恰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再让满足两个不等条件的同学站起来,体会不等式组与平面的对应关系。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形象的理解点与坐标对应、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不等式(组)与平面对应,体会到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与前面刚刚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师生互动质量高,效果显著,有效的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将抽象的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形象化,教师真正从“怎么教”关注学生“怎么学”上,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最基本目标的实现,即在每节课上,让学生学到最多、最深入、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学生将零碎的书本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为高分、为应试而教学,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确实在应试中短期内能给学生带来分数的回报,然而这种回报也是建立在浪费大量精力与时间的基础上,更可怕的是仅有的、可怜的一点灵感与灵气在这年复一年的消磨时光中消失殆尽。而高效课堂与少慢差费的低效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两点上:

篇11

一、传统哲学认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与不足

1、传统哲学认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类型的划分

(1)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学生是教师加工塑造的对象,是教学的客体。这种理论对学生获得较稳定的系统知识,确能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但它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

(2)主导主体观。这种观点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观点是在教育学 (包括教学论)中国化努力的背景下出现的,是对苏联“主导主动说”的改造。

(3)学生主体观。这种观点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唯一主体,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则为“自然的仆人”,不去干涉学生的行为,只引导、顺应学生的需要。

(4)双主体观。这种观点试图克服教师主体观与学生单主体观各自的缺陷,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主体和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主体与客体原为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的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0世纪80至90年代,主体、客体概念引入教学论研究,产生了激烈论争,这应该属正常现象。但几乎每一种观点都有其逆命题(质疑),并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似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公婆之争”。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课堂教学的本质

依据知识管理的概念及组成因素,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即知识层面的管理和组织员工层面的管理。

1、知识层面管理的主体包括教师、一般知识员工(教学辅助人员,如电教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和学生;而知识(教学内容)则是二者共同的客体对象。

教师作为主体其管理职责主要负责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知识项目目标,即确定教学教学目标。(2)完成知识(教学内容)的外化过程。(3)与教学辅助人员和学生等管理主体交流信息,相互合作。对于客体(教学内容)而言,他们共同担当起管理主体的角色。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一般知识员工也是知识的管理主体,主要管理自己工作范围的知识。

学生是知识管理和学习的主体。知识管理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其主要职责为:(1)整合个人的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个人的学习竞争能力。 (2)优化个人知识管理和学习的方法、过程。(3)善于检索知识、评估知识;善于组织知识、分析知识;善于综合和消化知识,及时将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编码化。

2、员工层面管理的主体包括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学生,与前面不同的是,他们同时又是管理的客体。随着教学程序时序的变化,他们的主客体关系也随之变化。

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为:以学生为客体,分析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年龄等特征,为个别化教学提供基础;分析教学辅助人员的技能,为教学知识资源共享、隐性知识的编码提供基础。

教学辅助人员作为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在于协调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主要职责在于:善于接受教师传授的显性知识,熟悉不同教师的授课经验和特点,而此时此刻,在他们的眼中,教师就是他们认识和管理的客体。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1、知识的传播过程

野中郁次郎(Nonak)教授基于知识的二分法,即把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出了SECI模型,他把知识习过程分为四个知识的转化过程,即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综合化和内在化。社会化是指隐性知识向另一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外化是指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综合化是指显性知识向另一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内化是指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知识传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会随着教学程序的变化而变化。在知识传播的外化过程中,教师是组织管理的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组织管理的客体。首先,教学内容大部分并不是显性的,所以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教师对于知识的编码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劳动具有创新性。教师既要对知识进行显性编码,还要对分析和认识学生。其次,学生即将要进入教师中的认识范围,是认识的对象即客体,教师仍是主体。这时,学生自己还没有进入认识状态,仅仅是教师认识的对象,不能给他戴上“主体”的帽子,因而不具备双重身份。教师与学生、教材的矛盾,是这一层的主要矛盾。教师总是虚拟要把学生塑造成某种模型,解决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的矛盾,期望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在知识传播的综合化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时既是组织管理的主体,也是组织管理的客体。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不断进行交互或交流来完成编码后的显性知识(客体的教学内容)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整个管理过程的矛盾统一体,教师不再是管理的唯一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管理的客体对象,教师和学生又同时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首先,教师把预先编码好的显性知识传播给学生,在这一单向认识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其次,学生同时又以所接受的显性知识作为认识对象,这一单向认识上,学生是主体,编码后的显性知识是客体;再次,学生在认识显性知识的同时,也把教师作为认识对象,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语言及行为方式、性格特点以及向教师质疑等,教师便成为学生认识的客体。

篇12

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生,而且都是遵规守纪的学生,不了解成绩差、不守纪律的学生是如何想的。我们不能容忍学生上课说话,但他们可能认为说一句话没什么。老师从自己心理上根本没把自己当老师、把学生当学生。

二、摆正自己的位置,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英国著名剧作家肖伯纳在莫斯科旅游时,与一个小女孩十分投缘。分别时,肖伯纳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肖伯纳聊了很久。”不料小姑娘也学着他的样子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肖伯纳很吃惊,深有感触,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地位,都不能自负和骄傲,而应平等待人,保持谦虚,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三、别把教育当成较劲。

比如课堂上我们批评学生时学生会小声嘟囔,说“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接着就会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地去教育学生。如果碰到个别有个性的学生会顶撞老师,于是一场战争就展开了,结果这个学生就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而课上的时间也就浪费了。但课堂上如何处理?可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来定:如果影响不大,可单独提醒,用目光示意,敲敲他的桌子,可以课下处理;但若是影响到一部分人时,就要针对这一问题的危害,很严厉地教育学生。

学生这么难管,那我们老师怎么办呢?

我有几个想法,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要爱学生,从心理上真正地爱学生,并且让学生懂得老师的爱,要让学生学会传递爱,这样,我们工作就会有不同效果。

当然,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我们真得很爱学生,但我们为什么总会感觉学生不体谅自己?其实,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的爱他体会到没有?也就是说,只有爱心并不行,还要有技巧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爱。我管理学生的原则是接纳、改变,即接纳每一名学生,包括接纳每一名学生的情绪、错误。

具体做法如下:

篇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商品经济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学校里的学生同样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已不再单纯,他们见识广,接受新知识快,现在又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要让他们一味地顺从老师,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就很难了。我深深感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再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反思我意识到,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爱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师生关系和谐的调节剂,是师生和谐相处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才可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我认为老师爱学生,要严爱优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后进生最缺少、最渴望的便是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每个班都有几个后进生,他们常常让老师头疼,我除了关心他们,我还发动班里的干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同时在教学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克服惰性,促使他们在互动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其他同学一起进步。

二、热情的鼓励和适度的表扬

热情的鼓励和适度的表扬能让学生找到自信,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多用鼓励和表扬。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的,而大多数学生又有自卑感,对自己缺乏自信,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使他们认识自我,找到自信,肯定自己的价值。在课堂上我常常用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How clever!等用语予以及时的肯定,让学生多一些成就感;同时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为了肯定差生的进步,当他们答对了一个问题,哪怕是极简单的问题,我常用大拇指表扬他们,然后率同学们为他们鼓掌予以鼓励。因此,教室里经常响起阵阵掌声,这既鼓励表扬了同学,增强了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榜样作用,另外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个子矮,上课精神不集中,不动脑,不动手,作业总不完成,听写总不能过关,下课在教室总看不到影子,放学经常被我留下的学生,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觉我不论使多大的劲,花多少时间,效果总是不佳,每次考试,他都是班上倒数第一或第二,一学期下来,成绩毫无起色。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在偶然中我找到了契机,一次英语课,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我的目光在教室里来回扫视,一眼我就看到了他,我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Is he tall?”谁料他居然答对了“Yes, he is.”教室里立即想起了掌声,然后我又带领同学们把“程星策加油!”“程星策加油”的喊声响彻在教室的上空,那时教室的气氛多少让我感动,我拿出棒棒糖奖励他,他的脸通红,他被同学们的掌声和喊声包围着,多少有点激动。接下来他又得到了几次棒棒糖奖励,慢慢地我发现他上课开始记笔记了,单词听写也能正确几个了,课文也能读,有时还能背了,慢慢地他的成绩在上升,从倒数第一到第三,再到倒数第八,最近一次是倒数第十名,他的微小进步让我感到欣慰、满足。

三、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而教师要有现代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老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在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只要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英语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英语、追求英语目标、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