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

篇1

根据《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的精神,高校必须把国防教育课与德育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军事理论课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相当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对军事理论课根本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么把课时予以最大限度地压缩,要么把本该小班授课的形式改为大型讲座,将军事理论必修课与讲座混为一谈,从而使得军事理论课教师无法将知识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导;而由于一系列传统的、现代的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等教学手段无法运用,使中学阶段从未接触军事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们更觉抽象乏味,学习积极性无从提高;更有甚者把军训看成国防教育的全部,认为军事理论知识教育可有可无。所以,如何探索出一条促进国防教育课学科建设的新途径以改变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角色定位,如何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军事理论课教学者们面临的头等大事。为了使高校国防教育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探索出增强国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立法,逐步完善法规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影响21世纪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国力的、且涉及面宽又无直接效益的复杂工程。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必须制定可操作性的法规,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主管部门的行为,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权利及义务,这样才能把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涉及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法规主要有:《国防法》、《国防教育法》、《教育法》。这些法规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都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专门性法规,而用于指导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尽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是正式法规,各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很难统一。因此,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尽快出台一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法》,规范高校国防教育的性质、内容、目的及必要的教育经费保障等,使高校国防教育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

要加强和规范高校的国防教育,就要建立和健全从国家教育部到高等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相应的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议在国家教育部、高教委设立国防教育司,省、直辖市教育厅及高教工委设立国防教育处,各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国防教育部(暂由原人武部组成,可以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的形式),下设两个教研室即军事理论教研室和军事训练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与实施,军事训练教研室负责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教官的来源可以与当地军事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储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的学生军训教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严密的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国防教育保障实施机构,保证高校国防教育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三、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确保教学保障经费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必须依据《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计入总学分,凡军事训练课和军事理论课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取得学籍。教学保障部门还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高校国防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为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目前,教育经费的缺乏,是制约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篇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29-02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探索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对于认识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普及高校国防教育,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作用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要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把高校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高校国防教育是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依据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此,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军事理论课――集中军事训练――经常性国防活动”三位一体化教育,将素质教育内容进行了具体落实,特别是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更是集中进行了强化。实践也证明: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2.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今,由于社会人才需求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素质教育摆脱了应试教育以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为培养对象,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状态。它要求学生用更多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试图通过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增强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出人才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也鲜明反映出合格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防教育恰恰是一种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兼顾的教育形式。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修养。这使得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能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素质教育,使高校素质教育得以更加完善和谐地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并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全体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也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渗透作用。同时,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强化遵纪守法意识、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国防教育的开展,使得高校可以更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内容,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领导机构、教育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然而,在当今国际国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1.认识存在偏差,国防观念淡薄。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问题主要体现为国防教育目标狭窄。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内容上侧重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没有将高校国防教育目标定位于更高层次的人才素质培养,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国防素质教育体系。学校认识的偏差使得高校国防教育在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编制配备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有问题。同时也导致高校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参与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的热情不高,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受阻,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

2.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育、技能训练、国防活动等途径,教育方式单一。同时,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也更多采用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将国防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军事技能训练缺乏长效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军事技能训练缺乏连贯性,不能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3.教育队伍匮乏,教育保障不力。在多数高校,从事国防教育活动的专职人员配备不齐,通常是以一支“杂牌军”形式出现,主要是学生工作辅导员、部队专业干部、学校党政领导兼而代之,教育队伍保障不到位。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职军事教师,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只能应付了事,教育成效不明显。就专职军事教师队伍而言,也存很多问题,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学历结构偏低,职称问题更是突出,军事教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使得教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4.学科建设缓慢,教育后劲不足。从1985年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试点到今天,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国防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挤占了高校部分教学资源,部分高校主张将军事理论课与“两课”合并;高校军事教师的职称评定、科研方向、学历提高等问题因没自己的学科依托而面临困境;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客观要求必须寻求国防教育学科的建立。

三、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创新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要在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争取各方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关键、促实效,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水平。

第一,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认识,完善高校的教育功能。普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成效,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国防教育工作。首先,强化国防教育是高校重要职责的理念。明确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高校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国防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与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现途径,在充分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范围,并系统性地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二,创新国防教育开展形式,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成效。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要紧跟时展的新要求,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内容;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新军事理论课的授课形式;并通过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素质培养、考评机制实施等途径不断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同时,要积极利用新生军训、大学生征兵、军事技能竞赛等环节作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切入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把国防教育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娱乐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化、系统化。

第三,加强专职国防教育队伍建设,保障高校国防教育良性发展。具有较好素质的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要不断健全国防教育机构,配备专职国防教育人员。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国防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国防教育专职人员既要有学历要求,又要具备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同时,不断提高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开展军地联谊、调研学习、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等途径实现国防知识的共享,尤其要充分发挥部队单位、军事院校的专业优势为普通高校培养高层次军事教师,进而逐渐建立起一支符合时代要求、政治过硬、专业精湛、作风优良的国防教育队伍。并从政策上、职称上、资金上给予扶持,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学术环境,引导国防教育队伍健康发展。

第四,推进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夯实高校国防教育基础。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科定位,清楚高校国防教育与“两课”的关系;规范学科规划,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确定学科建设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细则,使其既能指导全局又能关照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规范,教学条件的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学科建设创造条件;重视科研团队培养,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通过科研水平提高来推进学科建设速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国防教育新机制,构筑国防教育新体系,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号:JY10-101]

参考文献:

1.梁仕新,张丹虎.浅论高校国防教育的着力点[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3)

2.杨玉中.浅谈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4)

篇3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医学肿瘤学;教学

[ABSTRACT]ObjectiveTo enable medical students to master correlated knowledge on oncology,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n the subject were explored for five-year-schooling students. MethodsReform and exploration were carri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e. the hazard of tumor to mankind; tumor is preventable and treatable; the extensive relations between oncology and other courses of study; principle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umor; and new progress in tumor therapy. Re-sultsThrough the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ways of improving clinical oncology teaching for five-year-schooling medical students were suggested. ConclusionOur stud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linical ability for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education, medical, undergraduate; medical oncology; teaching

目前,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肿瘤学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然而,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尚无肿瘤学的独立课程。医学上有关肿瘤的知识散布于病理学和临床教学内容中,缺乏系统性。我们希望开设“临床肿瘤学简明教程”课程,使同学们对肿瘤有更为系统全面的了解,明确各主要检查和治疗手段的优势和不足,掌握综合治疗的原则,为日后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期和活动状态等情况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报告如下。

1 以肿瘤的危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肿瘤对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危害日趋显著。仅对我国而言,20世纪50年代初期,肿瘤仅处人群死亡原因的第9~10位;70年代调查资料显示,肿瘤已占我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而某些省市,如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及上海市人群肿瘤死亡已居各种死 因的首位。近年来,恶性肿瘤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肿瘤病人约有160万,每年死于肿瘤者约130万人,现肿瘤病人约200万人。大约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肿瘤[1]。鉴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对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研究。有关肿瘤发病的新理论不断提出,日益丰富和深化着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肿瘤的诊断治疗手段也有着日新月异的进步。2000年,美国三个权威性的学术单位提出:到2015年,肿瘤的发病率将下降25%,死亡率降低50%。无论是大量肿瘤病人的治疗还是未来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控制都需要医学生现在或将来的贡献与努力。通过向学生讲解肿瘤的危害性以及学习临床肿瘤学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生对临床肿瘤学的学习热情。

2 以肿瘤可防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不少人“谈癌色变”,将肿瘤与死亡等同起来。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但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而且通过改善环境因素等措施,肿瘤预防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北美的加拿大和 2期于洪升,赵淑芬,代爱国,等.提高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179美国,由于注意治理环境,注意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戒烟,癌症总的死亡率已经在下降。其中美国从1990~1997年癌症的死亡率以每年0.8%的速度下降,最近两年则以1.3%的速度下降。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肿瘤有1/3是可以预防的,1/3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愈,另有1/3目前治疗困难需采用姑息性治疗[2]。从肿瘤的形成过程看,从各种致癌因素作用到癌变的发生,往往经历很长时期,而且是按一定的阶段性发展的。其自然历程(从发生到死亡)可以在三个主要环节被阻断,“防止”癌症从一个环节进展到下一个更严重的环节,这就是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 ―病因学预防,指促进健康及减少危险因素,如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质量,保持良好心态,防治某些感染,避免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癌症普查和定期检查,警惕癌症信号,重视癌前病变,以提高治愈率。三级预防―― ―指治疗癌症病人,避免临床并发症及复发,加速身体康复,减少残废,包括心理康复和生理康复,组织癌症康复会,保持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和定期复查。癌前病变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3]。医学家们预言,只要人类充分运用目前已经掌握的医疗、预防知识,认真施行三级预防措施,相信现有的90%的肿瘤都是能够预防的。用三级预防的作用向学生讲解肿瘤的可防治性,同时讲解这一天不可能自己来到,这需要社会加强医学知识教育,提高医生的肿瘤诊断能力才能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临床肿瘤学的学习积极性。

3 以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夯实学生临床肿瘤学学习的基础

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医学中诸多学科的进步,比如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病毒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和流行病学等,以上学科的发展对于揭示肿瘤的本质,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寻找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等,都是至关重要的[4]。因此,不断的温习和更新有关基础医学知识,对于学习和掌握临床肿瘤学尤为必要。临床肿瘤学与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关系既密切,又相互交叉。由于全身除毛发和指甲外,任何组织器官均可发生肿瘤[5]。许多肿瘤的临床症状需要 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儿科学的良性疾病鉴别诊断,而且许多肿瘤的最初发现是在这些临床科室,因而临床医学各学科均会涉及肿瘤的防治研究。近几年来临床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带动了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内镜提高了胃癌的诊断率,染色内镜的出现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了胃癌的5年生存率。因此,学习中应注意将“教程”中基本原则与临床各学科的肿瘤防治具体内容密切结合。

4 以肿瘤综合治疗原则指导临床肿瘤学的教学与实践

所谓肿瘤综合治疗原则,就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及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6]。一个好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必须是能够延长病人的无瘤生存期,必须有尽量少的近、远期毒副作用,必须是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也必须是符合成本效益的治疗原则。而肿瘤综合治疗原则重视病人身体和疾病两方面,并不排斥任何有效方法,它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不能像消灭某些传染病一样,找出肿瘤的特效病因治疗方法,因此,惟有合理而有计划地采用目前一切有效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任何片面的强调某一种疗法,而排除其他有效方法的做法,对病人是有害的,也会妨碍临床肿瘤学的健康发展。同时,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也要不断补充,例如:进入21世纪对循证医学、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更加重视,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更加丰富了综合治疗的内涵。

5 以循证医学的概念建立学生对肿瘤治疗新进展的科学认识

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及防治的学科。肿瘤学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每年有许多新进展,知识更新非常快。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如何认识及利用接踵而至的新知识、新进展是非常重要的,循证医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宝贵武器。循证医学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医学分支学科,循证医学的核心是证据,而科学性证据的获得有赖于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是在重视个人(尤其是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的证据,以可靠性最高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工作[7]。下述证据的可靠性依序递减:①荟萃分析:多中心设计好的随机对照研究。②单中心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③非随机对照研究。④无对照的回顾性分析。⑤个案报告及临床经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是获得可靠证据的最有效证据。循证医学的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的诊断治疗决策,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分析确定病人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文献检索,查找证据,科学地评价证据,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董志伟,谷铣之.临床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7.

[2] 孙燕.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和现状[M]//孙燕.内科肿瘤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29.

[3]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1-7.

[4] 万德森.临床肿瘤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1-5.

篇4

国防教育是指为捍卫国家统一、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专项教育活动,以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履行国防义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斗争仍在继续,各国的较量也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强大的国防不仅是一个国家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既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国防建设、国家稳定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教育项目,涉及的学科较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大学生视野的开拓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

(一)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防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历史,了解国家的安全环境,以及各国的军事发展动态,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国防教育教学注重军事科学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军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泛涉及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技术科学等,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在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中,学生“摸爬滚打”,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还强健了体魄,增强了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力。通过国防教育,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国家国防建设和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防的重要潜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大学生们增强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安全意识,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大学生们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当前貌似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斗争的方式在不断演变,由军事斗争逐渐转向和平演变,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渗透加剧。而且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还隐藏着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一些不断在我国周边地区和国内挑起事端,企图破坏我国目前和平发展的现状,“、”势力抬头,企图分裂国家,海权争夺愈演愈烈,南海诸岛被严重侵占,战争也许难以避免。这些不安定因素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给敌对分子以可乘之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大局。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在国防教育教学的认知上有误区

许多学生、家长都不明白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强军事理论的教学和军事技能的训练,认为保家卫国那是军人的事情,我们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跟所学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认为那是一种多余的课程。甚至有许多高校的老师都认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是没有必要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也就摆在了一个从属的地位,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将国防教育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独立的教研室,只是在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有所涉及。

(二)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军事技能训练,一种是军事理论课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师资问题,军事技能训练原来主要由所在地驻军负责训练,但近几年来,各高校面对驻地部队繁重的任务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始尝试由退伍兵来承担一部分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而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相当多的学校开始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讲授基本的军事知识,如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等内容,但是军事理论教学的师资却严重缺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该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没有国防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大部分都不是本专业出身,而且因为专职教师的岗位变动导致教学队伍很不稳定。

(三)教育途径单一,效果不佳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大学生规模快速扩大,大学生参与军事技能训练的人数众多,而参训官兵和老师都非常有限,给日常的训练带来了难度,因此,大部分高校的技能训练停留在稍息、立正、齐步走、正步走、整理内务等简单内容上,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训练效果。二是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受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制约和影响,相当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没有成为培养大学生军事理论素质和国防意识的主阵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缺乏理论性、前沿性、吸引力。教师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的说教,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途径单一,再加上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有偏差,学生不重视,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篇5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所谓国防观念,则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关于国家防卫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理性认识和根本看法,它主要包括国防理论知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道德观念、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危机意识等。国防观念不但是国防建设重要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国防观念鲜明地反映了全国人民对防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自觉关注。

牢固的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全国人民必备的素质。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政治上可以转化为凝聚力,在经济上能转化为生产力,在军事上能转化为战斗力。总之,全民牢固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捍卫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其政治制度如何,几乎都十分重视国防观念的培育,国防教育成为各国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国防危机意识教育走在前列的国家。日本历朝历代政府反复强调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导致防御困难等不利因素,教育国民生存空间的狭小,以此激发国民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之所以能够免遭纳粹德国的侵略,就是因为瑞士十分重视培养公民的国防观念。瑞士政府一再申明,培养和保持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尚武精神,将使侵略者看到,要征服众志成城、训练有素的瑞士公民,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新加坡的国防法律制度则明确规定18~22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两年兵役,学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也要服完兵役才能去念大学。

在我国,今天的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也是祖国明天安全的保卫者,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培育他们的国防素质,一是有助于高校将大学生培养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有助于引导他们成为祖国有用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保疆界,护版图。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比较淡薄,虽然他们清楚地知道国防的重要性,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甚至有不少大学生投笔从戎,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今天的大学生出生并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沐浴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阳光,他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战争中的炮火和硝烟,这在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国防观念不强、国防意识较弱的现状。目前,各高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在大学新生入校后进行军事训练,训练过程中,有不少大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畏难和抵触情绪较大,这为高校的国防教育敲响了警钟。因此,高校国防教育要从保卫和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强调加强国防教育是建设国防、巩固国防的战略性举措,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增强国防观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提高大学生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可以说,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如何,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是否得到显著的增强,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影响到未来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以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因此,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是当今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的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的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思路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新途径。

一、强化领导,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或误解:有的高校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军队或军事院校的事,对普通高校来说无关紧要,以教学任务重为由,挤占国防教育的教学学时。有的高校把军训当作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只要学生参加了军训,上完军事理论课程,拿到相应的学分,就表示学生已接受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的。而在国防教育中,高校领导干部有责任组织和指导全民国防教育,更要在普及国防教育和树立全民国防观念上发挥引领带动的关键作用,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国防意识的培养,激发领导干部关心支持国防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国防教育实践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明确高校国防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完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加大国防教育的监管力度和经费的投入。

二、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完善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则是时代赋予高校国防教育的重大课题。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内容侧重于与国防教育内容有关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其中军事理论以课堂讲授的形式灌输给学生,主要包括军事思想、军事技术、中国国防、世界军事、高技术战争等内容;军事技能主要是通过军事训练来掌握,其内容涉及队列、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等。为了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还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爱国主义融入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中,需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来开展,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三、加强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国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开辟多种途径和渠道将一些专业与国防教育相关、或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并具备必要的国防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引入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鼓励他们接受专业的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提升自己。同时,从军事院校聘请国防教育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聘请英雄模范人物、军事院校的专业教员、军队专业干部和民兵等担任学校国防教育的兼职教师。

四、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国防教育阵地

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式不必拘泥于课堂讲授和军事训练,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采取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活动联系起来,运用校内的宣传板报、横幅、校报校刊、黑板报、校园广播电视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律法规等内容;定期开展国防知识讲座和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国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大赛、播放优秀爱国歌曲或国防教育题材影片;在每年的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学习军队严谨的作风和军人崇高的品质;举办学生军训图片展,宣传和表彰军训期间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单位。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一方面极大地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了国防知识,增强了忧患意识,强化了国防观念,激发他们为我国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刻苦拼搏。

再者,高校要不断拓宽国防教育阵地,可以结合所在地的优势教育资源,将当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革命历史旧址建成国防教育基地,或是与当地的驻军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到军营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信息化时代高校应占领网络新阵地,建设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国防教育信息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向学生传递国防教育信息。

五、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评价机制,是国防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国防教育能够长期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联系机制,将学校党委、行政职能部门和院系纳入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形成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其次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构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成立指导小组,深入检查和检验国防教育的质量,科学评估国防教育的效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切实有效地推进国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对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国防教育机制,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3]冯石岗,等.把握人文学科特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7

[摘 要]通过阐述高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厘清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六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探讨以理念感化为主和以能力训练

>>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途径研究 美术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管窥大学生国防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国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性作用 国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摄影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论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军训中作用弱化现象探讨 浅析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与完善措施 浅谈伙伴教育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应用 在国防教育中培育边疆地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大学生中开展经常性国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论社交礼仪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徐建军,汪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3]范思立.素质教育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刘玉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54.

篇8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教育法》( 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 规定, 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 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2个部分。军事理论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军事技能训练主要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进行。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 学时, 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 3 周。这些都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 并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这是青年大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 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

20 世纪90 年代,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 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 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种战略格局下, 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主要表现在: (1) 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威胁。当前, 美国不顾世界多样性的实际情况, 倚仗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 把自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其他国家, 企图建立以其为首的单极世界。1999 年美国发表《国防报告》开始, 一直把中国当作最主要的潜在“全球对手”,大肆宣扬“中国”,经济上对我国进行遏制, 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干涉。2005 年7 月19 日, 美国国防部炮制的《中国军力报告》, 再次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等。(2) 势力活动猖獗。近年来, 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 不断支持“”活动, 制造事端, 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武器等, 使得台湾的分裂势力有了新发展, 并不断在台海制造麻烦。(3) 日本的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的转变。随着近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 日本已经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 其国内右翼势力也越来越嚣张, 修改历史教科书, 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侵犯领土等, 屡次伤害我国人民的感情。日本政府还不断增加军费开支, 更新武器装备, 大力发展军事实力, 多次向海外派兵。2005 年又谋求进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 中印边界存在领土争端。由于历史原因, 中印边界有一些领土没有明确, 虽然两国间已达成一定谅解, 但分歧依然存在。(5) 南海部分海域存在纠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我国对南海大部分海域拥有, 但由于历史原因, 南沙部分岛屿、礁石及周边海域, 被东盟一些国家非法占领和控制。鉴于上述国际及周边安全形势,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就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应该通过国防教育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和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以随时适应保家卫国的需要。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但战争危险并没有消除。作为现代战争根源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领土纠纷依然存在, 天下也不太平。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 对战争的危险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 决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因此, 当前我们高校要居安思危, 要有忧患意识, 要警钟长鸣, 大力抓好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篇9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国防后备人才的储备有着突出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观念、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

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工作步入经常化的轨道。然而,与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现代战争的要求相比,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缺失。

(一)对国防教育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

根据《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开展和加强国防教育。然而,与国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相比,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战略意义和重大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某些高校未将国防教育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某些高校视军训为国防教育的唯一内容;某些学校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皆不尽如人意。此外,大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人财物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使许多高校国防教育流于形式化,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和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国防教育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国防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明确的学科指导思想、合理的课程设置、系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科学的监管评价机制。然而,由于认识不足及制度建设的滞后,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以集中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等简单的、缺乏系统联系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缺乏必要的学科研究、专业建设和长期规划,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影响国防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良性发展。

(三)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仍显薄弱

国防教育教师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力量,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关键。然而,目前除部分重点院校有国防教育专职教师外,其他高校基本是从学校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根本无法承担国防知识的传授及国防意识的培育工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教学的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处于低水平及无序的状态。

(四)国防教育手段单一,理念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仅限于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经年不变,形式生硬,效果不佳。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还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国防意识的培育缺乏国际视野和宏观眼光,未能从国际格局的转换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能源和文化安全的范围和角度去引导学生根据变化了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形势树立科学的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观,实现国防意识的真正增强。

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国防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重大意义及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不容乐观的现实呼唤高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大胆改革,总结好经验,提炼新方法,采取新的对策,紧跟时代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开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

高等学校必须从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高度,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高等院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也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因此,在高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举措。只有坚持和深化高校的国防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防意识,认清发展变化的国防形势,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具有敏锐的视角、正确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勇于担当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并且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心系国防,宣传国防,成为国防教育的带头人,这就会形成全社会的国防教育效应,为在全民中增强国防观念,为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1]。

(二)注重课程建设

高等学校要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在全校教学计划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学分设置、考核办法,并作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实现与其他课程同样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军事理论课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约和保障国防教育教学的健康运行,“通过制度的引导,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实现国防教育军事课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2];抓好国防教育教材的建设,形成紧跟形势、内容充实、体例新颖、相互配套的教材体系;要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学科及国防教育研究,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建立体现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背景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必须在教育部军事课教学大纲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新军事革命、信息战及新安全观等内容。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品质。军事课教育还应根据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灵活地把视、听、说、讲有效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使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相互印证,增强国防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3]。另外,要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根据军事理论教育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采用提问、讨论、演讲等互动方法,以问题为引导和线索,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国防思维和牢固的国防观念。

(四)加强师资建设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根据军事理论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要求,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专职教师队伍,这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作好军事教师的选聘工作。“高校应在全面考核、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挑选合格的军事教师,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4]。其次,要健全示教、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听课、观摩教学、师生交流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和师资培训体系,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教师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科研及实践能力。最后,要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激发国防教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

(五)丰富教育手段

当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上,国防教育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因此,发掘和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是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校的课堂讲授与校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好高校与当地军政机关、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文明教育基地的共同育人的作用;要依托校园文化,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利用特殊节日、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有选择的举行红歌会、经典诵读,在课堂教学中讲述革命故事、经典战役及英雄事迹,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用通俗易懂,为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占领学生的文化娱乐阵地,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快乐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实现国防意识和国防思想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仕格.浅谈高校中如何开展国防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2000,(22).

篇10

高校国防教育要从入学集中教育向在校全过程教育转变。国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反复积淀的过程,决定了高校国防教育的经常性和长久性。要针对当前国防教育存在的突击式、集中化等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模式、拉长时间跨度,通过国防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道德修养、日常管理的有机融合,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良好效果。要融入课堂教学,严格落实国防教育规定课程和课时,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部署、有评估。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紧跟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注重把握各专业学科与国防教育的内在联系,切实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把握教育时机,充分运用清明、“五四”、抗战胜利纪念日以及征兵宣传、学生军训等重要时机,立足全年整体筹划、系统安排,每个时机分别突出不同的主题、开展不同内容活动,通过循序渐进,不断掀起国防教育新热潮。要完善运行机制,落实高校领导责任制,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常议,确保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评价机制,着力将国防知识、军事技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通过硬化标准、刚性约束,推动高校国防教育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篇11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66-02

1 前言

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最有效途径。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在这些法规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其目的是增强国防观念,关心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局势变得日益复杂,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就必须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等学府,更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2 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防教育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一个非常重要学习时期。开展以爱国主义、军事训练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每年一次特别是新生开学时的军事训练,让他们真正学到军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不畏各种困难和艰险的工作作风。通过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全面又深刻地学习理解当前国家在国防政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思想上能更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教育能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主要是对一些队列、简单的军事技能、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事训练期间,紧张和艰苦、苦与累、伤与痛、汗水与泪水时刻会陪伴学生,但正因为有这些持续而又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学生的身体才能练得更结实。虽然在训练中很多学生晒黑了、练瘦了、碰伤了、累哭了,但他们的身体更棒了,体质更好了。

国防教育能培养高校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 通过一些调查,中国高校25%左右的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教育和训练,磨砺的是一种超强的“自觉性”和“强制性”。有时在训练中所进行的超强度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达到近似实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可以让大学生在极端艰苦复杂的实战环境条件下进行磨练。通过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能不断让大学生的知识、智能、技能和心理等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3 高校国防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和国防意识存在弱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防教育中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思想重视程度不高,国防教育难深入 从目前全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来看,高校都能把国防教育课列为学生必修课,开设率达到100%。但是,国防教育的不足依然存在,主要就是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国防教育难以更深入。由于长期身处和平环境,整个社会特别是高校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明显不足,在思想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国防教育是军队的事,教育好与坏也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学校进行国防教育只是走走形式,随便应付过去就可以了。特别是少数高校的领导干部对国防教育和训练的认识更是不足,重视程度非常低,认为国防教育对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多大帮助,对个人发展更是作用不多,造成学校的一些部门和单位缺乏组织国防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他们当中有些人国防意识不强,不太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更不愿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国防教育。

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难改善 目前,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相互配合。不少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工作时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往往是上面催一下、下面动一下,迎接检查紧一下的状态,临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非常明显。对军事训练的专项任务也是一种被动的依赖,更多是委托军队来完成军训任务,而高校参与进去的不是很多。还有些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存在挂空档的现象,对国防教育时间上不经常,人员上不普及,内容上不全面,方式上不灵活,规章制度不健全,追求一种短、平、快的任务完成式。有不少单位在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上习惯于上课教育、图片展示、广播宣传等传统方式,而对上下互动式、军地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创新运用不足,特别是在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手段开展国防教育不够普遍。最终,造成国防教育的质量非常低,学生的国防观念树得不牢,国防意识没有树立,国防知识没有掌握。

教育力量不够,教育经费偏低 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是确保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国防教育也不例外,没有一定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经费,就难以完成好国防教育,更谈不上确保国防教育的质量。从当前高校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有的学校有专业的国防教育教师,但其国防教育业务不精,有一定知名度的讲师还比较少,很多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没有专业教师,更谈不上有中坚教学力量。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很多高校投入明显不够,导致很多国防教育和军事活动无法开展。在《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经费要纳入各级单位的财政预算,但不少单位明显没有执行,要么执行了但降低经费标准,对一些国防教育的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的保障难以确保国防教育和军事活动的正常实施。现在,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只能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军训,如队列训练站军姿、停止间转法、三大步法、唱唱歌、演演讲等。

4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思想深化,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培养天之骄子的地方,高校要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要提高国防素质的高度上来认识,要认识到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国防意识的强与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生存之道。大学生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弱,则民族衰。尤其是在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道路上,高校更应站在党和国家、民族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国防素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重任。

内容优化,突出重点 国防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形势、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和军事技能等,是一个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内政到外交、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学科非常齐全,空间十分广泛。高校进行国防教育时要注意内容优化,突出重点。要根据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紧跟时代主题,贴近学生实际,从当前的形势任务出发,结合当今时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国防教育的内容。重点加强国防常识和军事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适当拓展国防军事日活动,同时把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注意渗透到大学的相关学科教学中去,更加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形式多元,方法灵活 要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国防教育中必须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灵活不断地进行教育。要坚持经常与随机、全面与重点、理论与军事相结合。

一是主题教育。紧紧抓住国防教育这个主题,利用高校主课堂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形势与任务、军事理论等主题内容教育。

二是渗透教育,也就是把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融于高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来达到国防精神的渗透。比如发挥学生组织、团委、班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防知识竞赛、读经典军事书、升旗、唱国歌、观看革命战争片、为烈士扫墓、军民共建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防意识。

三是专题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军队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当前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适时地进行一些诸如专题讨论、演讲辩论、教育讲座,使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更为系统连贯。

四是随机教育。即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国防教育,要注意发挥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几个基地的作用,让大学生时时处处接受国防教育。

五是校园文化教育。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活动方式。通过校园国防文化的熏陶,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有着导向、调适辐射、凝聚等作用。它能把国防意识教育贯穿于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之中,比如板报宣传和社团活动等,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篇12

Key words: college;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99-01

0 引言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统一和,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并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类社会活动。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以及进行新生军训,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义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势下,各种势力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一些不安定因素仍然威胁着祖国统一大业。因此,加强对未来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尤显重要。高校国防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更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

1 国防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是以军事理论课为主体,同时辅以各种不同类型国防讲座和各种国防知识活动,及通过各种历史题材的宣传作品和革命圣地、英雄人物进行教育。针对高校国防教育现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1.1 国防知识匮乏,国防意识淡薄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都生于和平年代,成长在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安定时期。由于从小生活环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这些对是非鉴别能力不高的大学生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特别是一些学生国防意识淡薄,认为接受国防教育只是军人的义务,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需要强大的国防作后盾,而国防并不仅仅是军队的事、军人的事,它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和奉献。当代大学生肩负振兴巾华、建设祖国的重任,也担负着保卫祖国、保卫现代化的义务。

1.2 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加之军事课教师又缺乏正常的培养和补充渠道,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严重缺编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专职的国防教育教师,军事理论课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各种渠道抽调出来的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遍采取大课堂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仅能勉强维持基本教学需求,更无精力投入国防教育学术研究,缺乏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1.3 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不规范 规范的学科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前提。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普遍存在教学不够规范,训练科目不全,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科目,普遍达不到大纲的要求。有些高校在新生进校时象征性的进行几天军训,其中一些环节也因为场地条件所限而走过场或干脆省略;有些高校对必要的国防教育理论课程也因师资缺乏而缩水;有些高校则根本未将国防教育理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就更谈不上进行国防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传授。

2 改善国防教育现状的建议

针对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2.1 加强学科建设,健全评估体系 首先要完善军事理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培养和引进师资力量,健全军事教研机构,大力推进军事课程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的重要保证。要开辟军事教师选拔、培养新途径,尽快解决高校军事教师不足,逐步建立一支高质量、多数量的军事教师队伍,以满足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需求。国防教育既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就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并纳入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之中,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2 健全机构,提高质量 高校国防教育是为国防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预备役的重要措施。校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机构,明确学生军训的职责和任务,改进教学手段,抓好学生军训普及工作。军训场地设施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做好军训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军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确保军训场地的有效使用,完善军事训练与军事教学设施,提高军训质量。

2.3 灵活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开展的基础。我们应以重大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为载体,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欣赏创作各种历史题材的文学文艺作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接受崇高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的熏陶,同时也进行中国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骤、目标和宏伟前景,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4 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军训工作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要重视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部队训练机构和民兵训练基地保障学生军事技能的训练。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对现有的训练基地进行改建,完善配套设施,增大承训容量,提高保障能力,尽快建成一批设施配套、保障功能齐全的学生军训基地。不仅如此,在训练中,坚持贯彻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的训练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做到言行举止军人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操作训练规范化,教育秩序正常化,每日生活制度化。

3 结语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国防动员的质量,同时也与学生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应大力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保证高校局面的稳定,促进高校长足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篇13

二战后美国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的发展

(一)建立基础期(20世纪50-60年代中后期)

二次世界大战证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战争的中心地位,也让美国政府认识到大学的重要性,因为大学是汇聚研究人才和科研机构的场所,增加国家对高校军事装备的基础研究资助已成为战后美国社会的共识。但战后美国国防教育向着法律化、系统化发展开始于美国1958年通过的《国防教育法》,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签署这一法令时指出这是一项“紧急措施”,“要通过这项法律大大加强美国的教育制度,使之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

1、《国防教育法》出台背景。二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各方面的优势地位和重视人才的传统吸引着全世界众多优秀科学家,美国人也为这种繁荣景象而自豪。然而,1957年苏联“斯普特尼克”卫星的上天,意味着美国在空间传统优势的丧失,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更激起美国对军事技术的重视。舆论界纷纷指责美国技术落后,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落后,认为在冷战和科技竞争时代,美国军事领域人力资源的质量落后于前苏联,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指出:“国民教育是另一个明显的攻击目标,实际的确应负不少责任”。①美国自上而下普遍认为必须矫正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进行高校国防教育改革。

2、《国防教育法》确立了二战后美国国防教育的体系。从性质上看《国防教育法》在法律体系上不属于国防法系列,而属于教育法系列,是美国政府放弃了对高等教育的“自由放任”传统,对国防和教育关系做出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国家政策的重大变革。重要措施概括如下:

(1)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现代化。加强高校与联邦政府和工商企业协作,完成大批委托研究任务,使高等院校的社会地位提高。

(2)围绕目标来组织资源,增大政府对研发费用、研究生的资助,发展和提高高级专门人才的量和质。

在当时形势下,以国防的需求为教育主导方向,强调教育实用性,国防为教育提供持续永久动力。而国防对于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在刺激教育发展的同时,提升整个社会国防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国防为政治、经济的服务功能。

(二)反思与调整(70年代至冷战结束前)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越演越烈,双方从单纯的军事领域的竞争,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全方位多层次竞争。随着格局发展,偏重以国防需求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同时由越战引起的国内的反战运动日益高涨,社会各界的舆论也越来越对现行的政策提出质疑。美国政府适时调整国防教育方向,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调整教育的服务方向。首先是《国防教育法》在新课程改革运动中受挫,原因是要求过高。由于改编教材的科学家没有中小学执教经验,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科学教学的质量的下降;其次,《国防教育法》忽视了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教学,造成了教育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在课程改革运动走向衰落的时候,国防教育法在高校的政治目标上也遭到挫折。在32所重点大学的反对下,美国第87届国会于1963年被迫取消原先所要求的宣誓。接着青年学生掀起反战运动,反对高校科研为美国对外扩张政策服务,引起了很多科学家和在校学生的共鸣。为此美国政府相继颁布了法案,如《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修正法》,旨在恢复高等教育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全面推动作用,修正《国防教育法》的局限性。

70年代末,美国开始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社会转变。美国社会需要有更高技能与综合素质更全面的新型劳动力,原有单纯的国防目的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性人才的要求,必须把教育的目标投向未来,投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

2、强化高校国防教育效能。高等教育目标调整,并不意味美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停滞,却带来美国国防教育向着更高效发展,理念更加务实,除了办好西点、安纳波利斯、科罗拉多等军官院校之外,就是重视军队后备力量建设。

60年代美国在争霸战略上由攻转守引起美国当局反思。1970年8月21日,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玛尔文・莱尔德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力量政策”的概念,要求重视后备力量的作用。1973年“总体力量政策”付诸实施,总体力量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将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与人员实力合为一体。美军通过总结越战教训,取消征兵制,以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全志愿兵役制取而代之,依靠优厚的薪金、各种福利待遇以及就学和发展机会等参与市场人力资源竞争,吸引优秀青年到部队“就业”。在高校国防教育上,采取与现役部队相同的政策,以较高的福利待遇调动预备役人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自愿参加后备力量组织。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美国高校国防教育以经济手段招募和保留人员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一方面全面建设现役部队,另一方面重视发展后备力量,使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这个时期,也是美国地方高校后备训练团急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军新任命的军官中70%便是来自“后训团”②,大大强化了高校为国防服务的效能和高校国防教育的使命。

(三)动态调整国防教育战略(冷战结束至今)

“9・11”事件是美国新世纪国防战略调整的重要原因,美国开始将本土安全放在国防第一位,开始宣扬“先发制人”的战略思想。美国高校国防教育开始动态调整,从“本土安全至上”的思想出发,更多表现的是尚武重军,强调本国在全球的利益,将国防教育作为其上层建筑中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国防教育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增强美国的国防实力,美国的高校国防教育是为美国全球军事扩张、谋取世界霸权服务的。美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仅完善(见下表),重要的在于严格落实,明确规定高校学生从大学1年级到4年级的学习和训练内容,美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体系在高校教育训练中得到了严格体现。

此外美国高校国防教育呈现的一个显著新特点就是在新世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契机下,大力通过传媒宣传爱国教育、国防意识,在青年当中取得非常突出的效果。

对中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借鉴

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国防教育,特别是二战结束后,更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加强高校阶段的国防教育,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是美国国防教育史上浓重一笔,保证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发展。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除了加强军事院系的建设,美国加强了普通高校后备军力量建设,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机制,成为美国军队的重要补充,为美国军队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促进美国军队现代化。在日常教学中,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在日常的体现,通过军事训练、日常爱国主义教育等多样性活动强化美国学生的国防意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而思考我们国家的高校国防教育,则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一)国防观念淡化

1、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宪法》、《国防法》、《兵役法》等国家大法对履行国防义务有明确规定,但其中一些具体的条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高校对国防教育相关法律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强烈的国防法制观。

2、思想认识上的松懈。普通大学生国防意识模糊,看不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这使得国防教育很难摆到应有的战略地位上,高校缺少应有的内在动力,使国防教育的外部条件很难起作用。

(二)国防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

1、组织管理体制不完善。一是国防教育的领导和管理脱节,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二是缺少健全有效的国防教育奖惩制度,不能调动和激励社会各方面抓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二是军地未建立有效的国防教育协调机制,部队欲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往往十分困难,这势必造成全民国防教育军地都不管。

2、经费投入机制不合理。目前,我国国防教育经费保障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是:有的地方没有将国防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靠挤占其它经费或靠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赞助,来源很不稳定。有关权威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军费开支一般占其GDP2%―6%的比例比较合理。而我国目前的军费开支仅占GDP的1.4%④,属于中等水平。

3、教育内容不规范。目前,除部队以外,地方尚未建立针对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对象的系统规范的国防教育内容体系。学校、军队、地方缺乏有效的交流活动和沟通渠道,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探索我国国防教育体系的途径:

1、提升全民国防教育理念,把握内容构成体系

(1)增强全民国防教育观念。美国的国防教育内容构成体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灵魂,以意识形态教育为重点,向各个领域渗透为目标,具有先进的国防教育理念。对于我国来说,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将全民国防教育理念与当今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提升国防教育理念,创新国防教育内容构成体系。

2、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完善组织实施体系

(1)建立多样化、现代化的国防教育形式。对于我国来说,应适应时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探索国防教育教育的新途径。

(2)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防教育组织体系。美国国防教育注重将各阶层、各部门的力量联合起来,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完善全民国防教育的运行机制。对我国的国防教育来说,也应在教育内容上及时将新形势、新事物、新知识纳入国防教育之中,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特色变革的伟大实践。

(3)形成规范化、法制化的国防教育制度。战后美国国防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强调以法律作保障,民众依照法律参加国防活动,国防教育的立法较为完善,使教育和国防的关系从长期化、稳定化。而中国需要强调国民和在校大学生依法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力和义务,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使国防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依托高等院校,培养国防专业人才

美国的高校后备军制度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我们缺少实施的现实条件。但是我们普通高校在为军队输送优秀人才上仍然大有作为。

(1)首先是经费落实。建议取消军训试点院校,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对非军事院校学生实行普遍的国防军事教育。

(2)课程落实。学生除了集中军训一段时间外,一般再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国防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而据笔者的上课经验,我们很多高校现在都很难保值保量完成军事理论课教学。另外国防教育教师编制和人员配备要迅速到位,提高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

参考文献

①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商务印书馆1979:1108

②吴海平、吴重涵:《军事教育结构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34

③美国防部预备役事务助理国防部办公室:《后备力量介绍》,美国国防部网站,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