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要了解园林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首先要清楚景观设计的思想转变。事实上,时代、地域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国乃至国内各地区的传统园林景观风格迥异,形式与内涵均不相同。
景观设计的思路随着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改变而改变:传统园林反应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为了避免景观的自然化,需要持续地以人力与自然力抗衡。而现代园林恰恰相反,它主张以自然作为景观的主体,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和引导自然力形成景观生命力。景观设计过程代表着设计师对于自然的认识过程,充分保护自然特性,保护、恢复并展示地域性景观类型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旨,因为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反映了整体性地域景观的一个片段。
由于植物具有很明确的地域性,它在景观中一直作为一个反应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存在。因此,植物景观设计的特色和区别成为了现代景观优劣的重要辨析内容之一。在植物造景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植物的变化尤为重要。自然会为各种迁徙植物营造竞争的场所,而人造植物群落也会由于自然的影响产生结构上的变化,只有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植物群落才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下去。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师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植物景观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主要特色,也是别人难以简单模仿的个性特征。可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为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提供适宜的条件。
2 植物造景的应用
2.1 对园林建筑景观作用
植物景观对于园林建筑的衬托作用包括:色彩的衬托,即用植物充满活力的颜色衬托建筑稳重大气的色调,可突出建筑的存在;植物生动自然的形态和质感衬托建筑形体的规则和质感的人工化。
同时,植物造景对于园林建筑景深有天然的影响作用。建筑在浓密植物的遮掩下若隐若现,产生幽静深远之感,而由建筑内向外观景时,作为前景的一枝桃花、几簇绿叶也为建筑平添了无限生趣。
2.2 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园林道路不论硬质材料的铺装或是条石、步石,路旁都有树木、地被植物和草坪的覆盖。蜿蜒的园路辅以景观植物的视线遮挡,将曲折之趣配以通幽之感,划分出了空间的虚实。而山岗、建筑物的分隔远不如园林植物生动灵活,园林植物是障景、框景、漏景等构景手法的材料,例如可用乔木构成疏朗的空间分隔,或以乔灌组景进行封闭性分隔。
2.3 对山石水体的作用
自然式园林以山石水体为骨架,以植物、建筑、道路装点陪衬,在大体量景观上形成“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的境界。园林植物对山体的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以丰富的空间层次将山上的建筑、道路掩映其中,呈现层林叠翠的山地植物景观。唐代画家王维曾评价“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而植物材料对于山石的重要性,如同作画一样。的山石毫无生气,四季缺乏变化,颜色单调,如点缀一些常绿植物、低矮灌木及藤本植物,则会为山石增添生机。与山石相同,园林水体也需要植物的组合搭配增添生气。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作为水体和陆地的融合媒介,在净化水体、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的同时,还可以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丰富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4 意境创作的基础
古典中式园林在造景之初,首先考虑的并非植物材料,而是意境之美,无数匠人以此为最高追求。在古典中式园林、乃至中式文化范畴中,常常可见运用比拟、联想等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魅力,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情感意志。例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其中松柏是正义的象征,常在陵园、纪念堂、及寺庙等地栽植,作为寄情于景的表达。而竹,则以其中空外直的形象,表达虚怀若谷的心境。梅作为冬末春初首先开花的植物,常被赋予坚忍刚强、不堕俗尘的品格。梅兰竹菊常有四君子之称,荷花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的节操,则以清幽高洁的形象常出入于诗句之中。这些对于植物的意想,不单表现在中式文化中,更体现在了植物景观的设计布局中。
3 现代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
(1)野生植物的采集驯化:从本地区的自然山林地或荒郊野地采集野生植物进行驯化,充分强调植物群落的粗放性和适宜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突出自然野趣。
(2)外来植物的引种驯化:从相邻或相近气候带引进植物进行驯化,充分利用异国情调对公众的吸引力,来不断丰富本地区的植物品种和群落类型。
(3)结合设计的苗圃生产:根据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来组织苗圃定向生产,在设计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可提前数年准备好各类植物,避免设计所需的植物无处寻觅和苗圃盲目生产造成的浪费。
篇3
1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对植物造景功能的整体把握和对各类植物景观功能的领会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使人能体会时令的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1.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则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从而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其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一般来讲,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要以不遮挡景点为原则,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觉效果差、杂乱无章的地方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而用高于视平线的乔灌木围合环抱起来,形成闭锁空间,仰角愈大,闭锁性也随之增大。闭锁空间适于观赏近景,感染力强,景物清晰,但由于视线闭塞,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应用植物材料营造既开朗、又有闭锁的空间景观,将两者巧妙衔接,使人既不感到单调,又不觉得疲劳。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增加了空间的变化,也易使人产生新奇感。利用植物材料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例如在地势较高处种植高大乔木,可以使地势显得更加高耸,植于凹处,则可以使之趋于平缓。
1.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不同的植物材料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棕榈、大王椰子、假槟榔等营造的是一派热带风光;雪松、悬铃木与大片的草坪形成的疏林草地展现的是欧陆风情;而竹径通幽、梅影疏斜表现的是我国传统园林的清雅。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群芳争艳”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牡丹园、月季园等。
1.4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不同地域环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具有不同的特色。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如日本的樱花。
2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王国维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悲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这个“境界”即是王昌龄所云“三境”中的“情境”与“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兴)、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正如郑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凭东西南北风”。
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等都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誉梅、兰、竹、菊为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
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因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如唐代诗人杨巨源在《早春》一诗中所表示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虽为写景,实为写意,暗喻识拔贤才当在卑微未发之前,如初春柳色未匀之际;若待功业俱成,有如上林之花,人皆慕才选用了。总之,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特征。不论是运用比例、尺度创造“小中见大”的意境空间;还是用匾额、楹联、碑文为标题引导意境的联想;都有园林植物的景观表现。
3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3.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3.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4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4.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有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4.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4.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4.5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5 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城市文明为宗旨,寻求植物景观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统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必须立足现状,首先对当前植物造景手法、植物材料的应用等状况有个清楚认识,了解现状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缺点,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分析目前影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各个发展因素以及它们各自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合理制定发展策略,与时俱进,有理有度地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弘扬民族、区域植物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张 宁,毛伟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96-198.
[3] 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园林,2002(6):19-20.
篇4
1 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节性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对植物造景功能的整体把握和对各类植物景观功能的领会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基础和前提。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使人能体会时令的变化。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1.2利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则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也可通过人们视点、视线、视境的改变而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变化。造园中运用植物组合来划分空间,从而形成不同的景区和景点,其往往是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多少及配置方式来组织空间景观。一般来讲,植物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到疏密错落,在有景可借的地方,植物配置要以不遮挡景点为原则,树要栽得稀疏,树冠要高于或低于视线以保持透视线。对视觉效果差、杂乱无章的地方要用植物材料加以遮挡,而用高于视平线的乔灌木围合环抱起来,形成闭锁空间,仰角愈大,闭锁性也随之增大。闭锁空间适于观赏近景,感染力强,景物清晰,但由于视线闭塞,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2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2.1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2.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2.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2.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3.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3.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有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3.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3.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5对生态园林植物群落中爆发的病虫害,避免或尽量不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剂,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可以采用生物学方法对绿地进行生态维护。
5结语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城市文明为宗旨,寻求植物景观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统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必须立足现状,首先对当前植物造景手法、植物材料的应用等状况有个清楚认识,了解现状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缺点,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分析目前影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各个发展因素以及它们各自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合理制定发展策略,与时俱进,有理有度地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弘扬民族、区域植物景观特色。
篇5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地被植物,在不同设计条件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组合,使之成为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有美学价值的生动画面。植物景观配置就是从植物要素特征(颜色、大小、质地、形态等)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需要强调的是:植物景观画面远不是各个要素或部分简单的集合,而是将它们通过一定技巧手法组织起来的有机有序并能表达一定情感或情节的整体。情感或情节是把创作与胡乱堆砌区分开来的最重要的标志。将植物合理配置,形成具有文化性的植物园林景观,给人们以视觉上产生美感的同时,情感上给与启示、感染,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意识。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
2.1 优秀植物品种的应用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而得出的,并且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上海市的市花是白玉兰,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广州的木棉,素有英雄树之美名,象征蓬勃向上的事业和生机;还有杭州的桂花,扬州的琼花,昆明的山茶,泉州的刺桐都是具有悠久栽培历史、深刻文化内涵的植物。
一座园林就是一个小城市具有城市的各种元素和特征。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能体现该园林的的文化精神。因此,利用树木等植物景观等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对人们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满足了游览与此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2.2 乡土传统植物的应用
如果说市花市树是有限的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地域性很强的乡土植物可以为植物配置提供广阔的文化资源。 在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首先表现为在选择植物时,以其生态习性为基础,多选择乡土树种。如北方常以杨树、柳树等为代表,南方则多种植芭蕉、棕竹、桂花等。在广州、珠海、深圳等南方城市,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予了城市颇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各类大花乔木、棕榈科植物、彩叶植物、攀援植物、宿根花卉地被等,这些生长良好、品种丰富的植物为城市多样化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一个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一个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乡土植物就是能够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
2.3 植物景观赋予的历史感
凡是在城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够为城市的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应该有古树名木相匹配,也是镇园之宝。
3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文化色彩的运用思路
3.1 充分掌握园林植物造景原理
要充分理解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和指导思想,灵活运用科学性原理、园林艺术学原理、行为心理学原理,融会贯通,综合考虑,避免因为强调某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
3.2 针对各功能分区的特点进行植物造景
每个功能分区的主要功能不同,展现园林文化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体现城市园林文化场景的布置内容和形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植物造景方法。例如休闲区是园林的核心区,是人们休闲、娱乐、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园林文化空间围合要求以休闲空间、交流空间为主,园林文化场景的布置内容和形式多要求随意性和活泼性,因此园林植物造景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和式手法进行设计,树种多以乔木、整形植物为主,采用孤植、对植、环植、列植等手法,运用绿蓠、草地、树丛等形式,结合广场、道路、雕塑、花坛组成一个规整开敞、活泼的园林绿化空间。
3.3 要用“面、线”作主角,点、线、面的和谐统一
由于城市园林开放性逐渐的增强,园林建筑和周边城市建筑密集,而且往往相邻的两块绿地互相成为彼此的背景,背景和天际线呈现出杂乱性,使得园林植物造景变得困难增大,许多很好的设计由于背景的杂乱而变得看上去乱七八糟。.
大尺度的景观序列可冲淡一定的“噪音”,并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利于形成园林文化场景。比较典型的是路上的植物造景“线”,100余米长,灌木、常绿整形植物、草本花卉,按照节奏与韵律的艺术原则配置,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繁花似锦,活力四射,极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园林文化的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精神,再配上各种造型的标语牌,构成优美的园林文化场景,生动的营造出园林文化氛围。
在园林建筑小品之间的绿地,由于场地和人的视线受到建筑物的阻挡和限制,很容易的就可构建出优美的景观和文化场景,同时也容易围合园林文化的活动空间,同时对建筑的装饰和衬托也容易出效果,这一部分应该精心设计,认真建设。“点”往往是闪光的地方,往往是某个园林文化场景的中心和重点,其植物造景不但充当背景与装饰作用,而且有精神与内涵的提升作用,要展现园林艺术的精华。
3.4 紧密结合园林要素来体现园林文化
篇6
1 植物造景含义
所谓的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以艺术的手法创造出相应的景观,以发挥植物形态、色彩、线条的美感,同时也包括将植物修剪成某种图案或是形态以创造美感。在对植物景观进行布局的时候,应该将植物景观和硬质景观的线条、外形及体量协调在一起。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景观的科学性,还要考虑景观的艺术性,同时也要将人的需求考虑进去。
2 植物造景原则
2.1 以自然为主原则。
设计师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以尊重、保护自然为前提,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汲取自然中的精华,将自己的想法与自然中的景物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2.2 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是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国家,特别是树的种类比较多。但是由于我国地理差异,设计者在选择树种的时候最好选用以乡土为主的树种。在选用乡村树种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也应该引进外来的观赏树种,在选用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实无公害、适合当地环境的高品质的观赏树种,以丰富园林景观物种的多样性。
2.3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在植物景观中,协调和对比原则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在园林景观中,协调和对比显得尤为突出。这里的协调就是将不同的事物和对象联系在一起之后形成完美的统一的境界。主要表现在园林中相互协调的对象,是将对象的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进行协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植物景观必须与园林景观相互协调,要有共性或是相同的属性。
2.4 自然与人文结合原则。
园林景观是为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建设的,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闲暇的时候,渴望在自然中得到放松。因此,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将植物景观考虑到其中,并对与植物景观有关的土壤、气候、降雨等自然条件和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用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法将不同的矛盾统一在整体规划之中,形成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理想景观环境,以便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
3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布置及作用
3.1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布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布置一般采用的是自然式,但是在局部地方,尤其是在建筑物或是主干道两旁采用的则是规则式。园林植物以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方法进行布局的。采用孤植方法能够更好的体现树木个体美,孤植一般用在园林空间的主景上,要求其色彩必须鲜明、姿态必须优美、体态应略大、寿命必须长等特色。在对普通树木进行布置的时候,在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在周围应该适当的布置其他种类的树木,并保证观赏树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对物种比较名贵的树木进行布置的时候,周围不能栽种乔木和灌木,以保证珍稀树木的独特性。在布置对孤植树木有保护作用树木的时候,其必须是冠宽、树密、叶大,没有病虫害,并保证其是圆形、伞形的树冠为好。在园门、建筑物、广场及桥头的两旁最好布置数量相等的树木;在自然式种植中,对树木的整齐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是形态保持均衡即可。这里的布置数量主要是以对植为主,这种方法在道路两旁、街道及规则式的广场周围比较常用。这种布置方式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将其当作树屏,一般情况下,是由3种不同的树种组成的,在园林景观中,这种植物景观布局是比较常见的。
3.2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景作用。
园林景观中植物配景不仅有美化环境、改善环境、防护的功能,还有休闲功能。园林景观在与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是利用不同园林植物的多特有的姿态进行配置的,其不仅能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美、颜色美,还能表现出装饰美。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与感官冲击力所设计的,将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山水的点缀,不仅能增加园林的层次变化,同时也能构建一幅人们向往的自然图卷,同时也能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的环境;同时也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的景观,也能满足人们避暑纳凉的需求,使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此外,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不仅对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对预防各种自然灾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4 结语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游览和观赏的艺术空间。此外,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还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
篇7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基础建设不断扩大,而与此同时,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恶化。现在我们努力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环保。新时代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城市的环境和生态。植物景观设计也由此被重视起来。低碳环保的概念不断的深入百姓心中,从而,人们对于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追求,这让城市景观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进一步被关注,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植物造景的发展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南京市植物景观特点分析
(一)南京环境特点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是座历史古城,有着千年的文明史,曾是六朝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二)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南京园林从中选取优良品种,应用了大量的当地树种。运用当地树种的优势明显,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南京园林植物设计在树种搭配上也走科学配置的路线,满足不同种类植物的种植需要同时进行筛选,进而与季节的变化相协调,打造出一四季都有景观的效果或是突出一季的效果。
在南京的园林植物搭配中有:悬铃木—杜鹃—吉祥草;垂柳—云南黄馨—鸢尾—睡莲;水杉—紫叶李—八角金盘;广玉兰—红枫—海桐球—麦冬等。
植物造景中不仅注重了群落搭配还在乔灌草选择上做足功夫,最终形成高低错落的搭配。
最高处的植物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水杉、梧桐树、池杉、合欢、女贞、桂花等。
地被耐阴植物有:二月兰、洒金珊瑚、萱草、玉簪等。
(三)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植物景观中的艺术性表达的都极为复杂而细腻。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来源于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巧妙运用植物的形状、颜色等进行组合,并根据植物的季节变换,最终将其拼凑成一幅优美动人的风景。
不管是植物间的还是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因素组合,南京的植物造景都颇具整体感。这些造景在开始时候都遵循造园艺术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主要依靠植物间的搭配组合,能够充分的利用植物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以及色彩关系时,植物造景的风格会更具特色。
掌握数量关系能够更好的体现植物造景的重要原则。一些大型纪念性的公园,如中山陵、雨花台、明孝陵大量地应用易形成威严气氛的树种,比如:常绿的乔木香樟、柏木和雪松。选取大量并运用能够烘托出氛围的植物直观的让游人感受到一种气势。
不同环境下搭配不同树形种类也很关键。形状不同的树木搭配适当会成为植物景观中观赏的亮点之一,老茎生花的紫荆,形状各异的龙爪槐,塔型或是圆柱形的圆柏,挺拔的水杉等,这些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搭配组合,使得植物造景出现悦动的感觉。
植物的景观设计除了在数量和树种的形状上选择之外,树木的色彩(花色、叶色、果色),丰富起来,会立刻给人留下令人难忘的视觉印象。
很多的植物景观设计我们注重四季色彩的变化,让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效果。叶子颜色整体上绿色明显较多,将不同品种的绿色搭配在一起效果也是很奇妙的。而秋天是很多落叶树种变幻颜色的时节,丰富的颜色更是彰显叶色变幻的魅力。秋天叶色为红色和紫色的鸡爪槭、南天竹、金焰绣线菊等,在南京林业大学的秋天你会充分的感受到银杏和鹅掌楸带给你的秋季金黄的收获感受。
(四)植物造景的内涵性
所处江南地区,南京的植物造景设计十分重视结合古典园林的精髓之美,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同时也不忘取前人造园之精华,参照好的典范和案例进行植物的配置。在不同区域搭配进行种植显出符合周围氛围。呼应所处的种植位置需要。在南京很多大型的陵园如中山陵和明孝陵中,就选取大量的常绿松柏针叶类的植物在种植的规模和形式上都选取了肃穆庄重的角度。
二、深圳市植物景观设计特点
(一)深圳环境特点
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深圳的地形类型是以丘陵、台地为主,在深圳河边有少量的平原。
深圳的前身只是一个小渔村。伴随着1979年改革春风,这里成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香港毗邻,政策让这里吸引了国内外的优秀大企业。渐渐地这里有了更多的资金去添置软质景观,造园、绿化建立保护区等,深圳开始贴上了属于自己的标签。深圳的发展优势吸引着各行业的人才在这里发挥他们的光和热。这里汇聚了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他们善于改革创新,开放的姿态也体现在景观造景中。
(二)深圳园林植物造景的产生
发展特区发展具有开创性,对园林创造出新的形势提供了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自海内外的园林景观公司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造园方式,集结了世界上发展最强的造景方式。
(三)深圳园林植物造景新形势的特点
1、注重抽象性
相较于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园内有水、山石,亭、榭等,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后总结这些传统布置并进行抽象化,有延续的意味并更多的带着现代造园的思考。
2、注重开放性
在一个开放度相当高的城市,吸收外来积极有益的造园方式后,城市造景艺术也会协调走开放型、包容型,更加适合都是人们的生活,体现更加浓厚的大都是气息。
3、注重变化
兼容并包是特区深圳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积极的思路也会渗透到园林造景的思路中,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反应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选取了很多的曲线,蜿蜒变化。而在西方的造园中直接明朗表达是重要手法之一,造景的手法简洁明了。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委婉曲折的曲线,也不排斥西方园林造园中的直接明了的直线和折线表达手法,这样的组合既富有变化也有联系,在承袭优秀的造园艺术手法之后也吸纳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
4、注重整体
深圳特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可以从头整体规划整个城市的植物造景。注重城市从俯瞰角度的整体大效果,在整个城市的造园艺术上注重空间结构、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丰富多变的组合,会使人眼前一亮。
三、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座城市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城市特色等方面都不同,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植物造景主要分析对比的两大方面。
(一)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植物景观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南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典型的有樟树,茶树,柑橘树、甘蔗等等。
深圳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桃金娘科、大戟科、杜英科、棕榈科等这些植物都是属于这个温度带相较北部温度带相对丰富的种类。
城市中的绿色植物选取首先要符合这个城市的气候,加大适合本地发展的植物的运用量,保护原有的植被发展,在原本植物造景的植物选择上进行更加合理的选取,以便让其更加适合城市的整体环境。
(二)文化背景影响植物景观
区域文化是人类创造,一个区域的文化底蕴会影响着这个区域的城市建筑风格等。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也受到在这个区域人们的素养、眼界的影响。园林植物造景的风格也不能脱离这个城市的整体文化而造。
南京——地处江南的六朝古都
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悠久历史,这里有着六个朝代遗留下的丰富文化内涵。江南地区的园林风格也对南京园林造景也有着深深影响。对于南京的植物造景的发展既要懂得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积极的吸取现代造园的优秀方面。
深圳——文化碰撞带来的新兴城市
深圳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其他方面的快速进步,而文化的发展则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时间的积累,面对这样的文化缺失,积极学习吸收,重视发展是深圳发展的思路之一。在这里更多的是新的思想、新的景观造景的方式。整个城市的景观更多的快速见效的植物造景。
(三)经济政治因素影响植物景观
观景效果良好并形成体系的植物造景的创造不仅与景观设计的水平、文化因素有关,与该区域的经济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投入南京的植物造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深圳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做支撑,在植物造景及后期的养护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被誉为花园城市。
四、 结论
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也在不断发展,不管是新兴城市还是古城,更多的是在植物景观设计上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出现中西方景观造园融合的手法,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全新植物景观。
篇8
郭庄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西山路卧龙桥北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绸商宋端甫所建。俗称宋庄,也名“端友别墅”,俗称“郭庄”。《江南园林志》称其“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1989年10月由园林部门收归整修,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其旧貌,1991年10月1日重新开放,成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最具有杭州私家园林特色的园林。
理水是郭庄最大的造园特点,园内的水系与西湖贯通,就造就了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私家庭院,又是西湖风景区中的一个景点,相互呼应,融入到大的环境中去。郭庄通过中间的“两宜轩”分为两个水系,一个为镜池,另一个水系为浣池,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怪石。郭庄雅洁有致,构思精巧,巧于因借,可与苏州网师园媲美,又借西湖外景,略胜网师园一筹,是杭州目前保存较完好的私家庭院,为研究杭州私家庭院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研究。
2 郭庄植物造景设计要点
2.1 植物景观与假山置石配置
在山石的周边点缀适量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能够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通过植物景观与山石的设计,常作为杭州私家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还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在郭庄假山体量较小,没有苏州环秀山庄以及狮子林那样以假山取胜,但郭庄的假山植物配置组景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郭庄山石周边的植物有紫竹、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沿阶草等,简洁大方、不失大雅之风。其中紫竹尤能体现园主坚韧、高洁的人格。天井处通过一株梅花与山石的结合,早在宋代开始,梅花就成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象征。“凌寒独自开”的胜利特征决定了梅花又具有孤芳自赏、冰清玉洁的象征意义,为历来文人所描绘成高洁的象征,是最为文人画家喜爱的植物之一,郭庄的主人也不例外。
2.2 植物景观设计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组合设计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植物景观丰富的季相变化、柔和多变的线条均能增添建筑小品的美感。由于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各方面各异,又因植物景观具有季相变化,具体配置情况也各不相同。汾阳别墅墙角处,植物以梅、紫竹、春鹃以及沿阶草结合置石堆砌构成的一组植物景观赋予了主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修养。随着植物季相的变化以及树龄的增长,这面白粉墙小青瓦的建筑结构,正好能够反衬出紫竹的紫、翠,梅的枝干线条美。使郭庄中的建筑景观随植物季相和物候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2.3 植物景观设计与水系的配置
郭庄以理水取胜,借西湖之水与景。整个园由两个不同的水系组成,一个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还有一个是石板砌成的方池,尽显绍兴风格。
镜池周边的植物配置主要以香樟、金桂、水杉、日本晚樱、鸡爪槭、沿阶草为主,其中水面还零星布置了适量的荷花。整个镜池植物景观层次分明,打破了规则式水池的单调。浣池以自然式形态展现在面前,堪比苏州古典园林,其植物配置方式与留园、拙政园等有相似之处。主要植物有黑松、梅、金桂、鸡爪槭、红枫、金边胡颓子、紫竹、茶梅、贴梗海棠、罗汉松、南天竹、云南黄馨、春鹃、小叶黄杨、沿阶草等。在与水系配置时,部分植物也同样的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气质,使整个园子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体现出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时植物景观的人文意境之美。
3 总结
3.1 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指在本土的原生植物,即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域内能够自然繁衍生息,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等相适应并能稳定生长的树木,包括乔、灌、木质藤本植物类型。郭庄的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数年的优胜劣汰才保留下来的,对自然灾害等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3.2 营造多层次的植物配置方式
篇9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mood of creation. China's ancient garden through the rocks, water, plants, buildings and other landscape elements to use, focus reflects the mood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lassical gardens, convey "as though by people, Naturalism" landscape effect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mood proceed, analyze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mood of expressio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 Design; garden mood; mood creation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
中国古典园林尤为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由来源远流长。其通常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园林意境是指通过传统园林处理手法,使游人产生一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感受,它与中国的文学、绘画的意境一脉相承。早在东晋到唐宋年间,随着当时崇尚自然出现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意境的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园林方面造园师寄情山水,并以此为主体通过传统园林要素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间空间组合和虚实相称,创造出一个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范畴,故此产生了园林意境。
二、中国园林植物“意境美”的具体体现
2.1通过植物表现人格
树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挺拔,有的茂盛,有的优雅,有的粗犷,树木生态习性也不尽相同,有些耐寒,有些耐旱,有些阴影,有些喜水。各种形态,各种习性的树木可以要做各种象征和比喻,会让人激发各种联想和想象。对于传统的儒家美学看待自然的态度,更加主张从伦理(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之美,因此会将某种形态的树某种生活习惯的之物语提升到某种个性美的角度,代表了有一定的精神品质的人。儒家文人认为私家园林应力求体现自己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创设意境的植物配置过程中,代表儒家道德的植物往往成为首选,例如常用作古典园林的植物松柏,竹子,莲花等。
2.2通过植物寄寓情感
除了被赋予道德和精神个性,古典园林植物也能引发各种各样的乐趣和情感。根据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或是名字,赋予了“福”,“禄”,“喜”“和平”,“富”,“如意”等寓意,并预祝吉祥的含义。其中牡丹花是古典园林多采用的花,其花形巨大,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兼有色、香、韵之美,象征繁荣昌盛、幸福和平,是人们公认的国色天香的象征,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古代考取功名制度,读书人喜欢在门前种植山毛榉、榉树,寓意高中举人。古典私家园林庭院中多种植玉兰、海棠、桂花相配组合模式,示意“玉堂富贵”。还有,石榴的颜色令人喜爱,很多果实也意味着人丁兴旺,多子多福,传统大家族的庭院多见他的身影。
2.3通过植物制造闲趣
传统植物花卉一味从道德和寓意表达,难免会使整体的植物配置单调乏味。因此,在传统园林的中国文人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气节,以及偏好的诗词歌赋,选择自己偏好的植物花卉品种,以邀请朋友,观赏游玩。尤其是一些隐士仕途失意,归隐山野,创建孤傲、宁静而优雅的环境,已经成为他们很大的乐趣之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这样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这是情感的写照。
2.4通过植物体现自然
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更遵循的自然神韵层面。“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思是在艺术和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上,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而在园林艺术方面,特别是自宋朝以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念便成为评价中国古典园林作品的最高标准,造园者不仅仅是再现自然而是对自然的凝练与抽象表达。
三、现代园林植物意境美的创造
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意境美方式,挖掘其根源,运用现代植物配置及其景观手法,创建一个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特色植物景观是大势所趋。目前,创造现代园林植物意境美的主要有以下方式:
3. 1 结合城市文化创造园林植物景观
区域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植物景观形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每一个城市都有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生长旺盛的乡土植物。根据人们的想象和情感赋予这些植物的特殊象征意义。千百年来,因为这种植物的象征意义不仅代表区域文明城市文化的符号语,而且体现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地域风情。如香樟是江南地区极具地方代表性的树种,在北部城市白桦和白皮松是无畏的象征。厦门市树三角梅,象征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精神。设计师在塑造现代城市景观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文化特色,以植物的地方文化代表的身份来塑造现代景观,造就了其意境之美,园林植物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 2 借古树名木创造园林植物景观
我国地域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尤其是在植物优势方面更是得天独厚。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以古树名木做亮点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与其他植物或小品配置结构相得益彰,营造出一条独特的风景线。例如位于陕西黄帝陵县城北桥山皇帝庙内的轩辕柏,树高几十米,下周围长10米,为庙内群柏之冠。轩辕柏相传为皇帝公孙轩辕氏手栽,历见证着华夏历史的沧桑
3.3 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创造植物配置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不同的植物需要依靠外观还是象征意义,创造出不同的植物配置。如在幼儿园中种植色彩鲜艳的景观苗木,或种植别有一番风味的外来水果,都能突出幼儿园热闹的气氛,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喜欢鲜艳的色彩心理特征,另外,纪念花性园林,常用四季常青的松柏,体现庄严、肃穆的气氛。
3. 4 结合立地条件创造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意境营造应该根据场地情况场形成特色。根据场地环境,在设计中不仅考虑是否适合植物物种的生长,而且在配置植物中应该创建适当的氛围。如在滨水区域设置垂柳、旱柳、枫杨、水杉等营造清凉、舒适的范围。
四、总结
总之,运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营造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情感语言的选择;同时,深挖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准确分析场地精神。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等许多方面创造美妙空间,以满足现代人高品质的绿色景观心理需求,建立一个富有意境的植物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篇10
引言
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植物造景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特点以及习性,要达到植物造景符合审美原则与合理栽植原则,就必须把握好植物个体美以及植物与景观的配合美,这不仅是对植物习性以及生长特性了解程度的考验,也需要把握景观与植物的生态关系以及合理的组合搭配。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1、功能序列方法
包括直觉的运用、多层面的感知,然后通过控制,利用直觉,挖掘多层面感知后建立具体空间。
2、 知觉“思维”分析方法
理解设计对象和平面或空间相融关系,在对视知觉状态有着多角度理解之后,针对项目,具体抽取设计语言的不同层面。
3、“集合层”形态分析方法
将一个设计项目剥离出若干层面,分别设计之后将各个层面相关联起来。
4、主题文化设计方法
抓住所在环境的人文情感和意向环境的感受,生成文化的环境主题。
5、组团空间环境分析方法
将诸多空间环境相关联,衔接建筑、功能设施等形成一个组团。
6、“自然持续”生态设计方案
将自然元素、环境持续和实地自然状态相统一,突出环境的自然表现。
7、A-B 转换过程设计方法
A 是设计之前的环境初始状态,B 是设计师要完成的最终设计结果。通过对 A、B 两个端点进行分析,得到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8、激活式设计方法
激活点既是创意点,找到创意点后通过设计的控制和完善将灵感状态明晰。
9、“无痕”理念设计方法
9.1 “渗透环境”减少人类生存留下的痕迹。
9.2 “意如无痕”环境的表达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造型状态。
9.3 “直取内心”使审美的愉悦达到心灵的深处,是设计的最高理想手段。
二、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
1、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而且能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再现和保护地域性的景观类型。其中植物是反映园林景观设计最有生命力和代表性的元素。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通常会遵守两个比较常见的原则:一是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地域的自然特色;二是要重视植物的时序性,处理好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所以现代园林通常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同时具备“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2、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这也为园林植物景观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把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的装饰品,动辄为跟上新潮流而更换园林植物,甚至今天栽明天拔,年年建设城市新形象,急功近利,要求尽快见效果,草坪风、大树进城风一阵猛似一阵。 还有人工气息过于浓重的园林也不断涌现: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模式的滥用;许多植株的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生长,造成浪费;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把植物都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人工化过于明显,自然风逐渐减弱;过于追求自然效果,铺张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些情况是当前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所面临的窘况。
三、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问题
1、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低下
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采用西方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大面积草坪和灌木林修剪成模纹图案的绿化方式,或者在草坪上种植花卉组成色块图案。这种植物景观形式虽然具有草优美、整齐的景观效果,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2、植物景观“千城一面”
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附属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未能形成特色的城市地域性景观。
3、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
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
四、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措施
1、科学性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非常不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相互关系,所以,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依照植物之间的微观群落的互惠共生关系,搭配植物。
2、文化性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植物文化,植物成为为人们赋予文化信息的载体。众所周知,梅兰竹菊、玉堂富贵都有其代表性的树种。此外,本土树种也可以代表当地文化。例如,哈尔滨就有“榆都丁香城”的美誉,榆树和丁香是我国旱地地区的本土植物,更代表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3、艺术性
一般的艺术规律同样可以用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规律可以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灵活运用,创造出极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
4、生态性原则
从生态学上说,生态位是指处于群落中的物种,在时间、空间和营养方面所占的地位。植物空间的生态位,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是指植物空间提供给人们的或者可以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如土地、气候、休憩空间、交通等)的集合,反映植物空间的现状对于人们各种活动的适宜程度及吸引力大小,良好的生态位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对人的吸引力比较大;从微观层面上讲,良好的生态位是指构成植物景观的每一种植物处于合理的空间分布,在它所处的生态空间都能比较健康的生长,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
结束语
总之,城市园林规划就是要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市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富足以及衣食住行方便,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的要素,更要注意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合理、科学的园林设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植物外观形状上都要别具匠心,将各个景观串联起来,才能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2]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
篇11
前言
园林植物造景形式典雅、手法多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地域韵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其植物选用、造景手法和造景原则等方面,分析了园林植物造景的规律和精髓,其造景手法巧妙、灵透,突出了文化内涵和深远意境的造景原则,旨在为现代园林的建设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植物造景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1、植物造景技术的概念
植物造景技术主要是应用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在不破坏其生长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一些美学设计和合理的分配,使各种植物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如小草、花朵等植物,合理配置一些装饰,可以提升其形态、美感,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植物造景可以体现出一个设计者对美学的独特理解。设计者需要严格合理的对植物进行选择、设计及分配,把园艺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通过对园林植物的栽种培养、设计造型、搭架等艺术形式使园林植物形成一个多样化、独特、优雅的园林艺术景观。
2、植物造景技术的意义
植物造景技术是构建园林景观的根本,而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植物造景技术和城市生态绿化的整体效果紧密相连,还与景观中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多样性密切相关。学习国内外对于植物造景技术的先进理论和艺术美学的不同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科学先进,能体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园林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力有着非常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中,就要运用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设计要素中,植物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以其生命力特征给园林空间增添了几许活力。植物生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不同季节的变化,都会成为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考因素。城市园林景观以硬质景观为主,在园林设计中成为了主干,植物的作用则是要使园林中的非体态类,包括建筑物、假山等都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以促进园林建设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自物化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依赖,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开始崇尚精神追求,这些都可以从园林景观绿化中得以体现。极具视觉艺术效果的植物景观设计已经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美,而是将城市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绿化中,实现了园林生态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1、园林景观绿化要恰当地选择植物
鉴于目前的园林景观绿化不仅要展现出优美的景观,还要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还要散发着文化底蕴,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上,就要选择恰当的植物。
1.1 本土植物
园林景观绿化首选本土植物,主要在于植物对于水土、气候以及生存环境都存在着选择性。本土植物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较高,因此,为园林造景绿化的首选。此外,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本地植物品种的不同分布,赋予了园林绿色的持久性,使园林景观散发着乡土的气息。
1.2 生态群落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群落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技术将生态群落的特征呈现出来。生态群落是园林景观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景观设计,但也是生态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方式,因而成为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绿化的未来方向。
2、美学原则
①多样化的统一性原则。统一性指的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各个部分,具体表现在造型、色彩和风格上,要有一定的一致性,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统一。其次,这些部分对于景观设计的主题要有一定的统一性。这些部分统一后会增强景观整体的视觉效果。缺少统一性的园林景观会缺少一些整体的视觉效果而拥有一种比较轻松的视觉观感。②协调与比较原则。协调和比较原则主要针对色彩、比例、采光等方面,追求各个部分经过调整展现出的效果与多样化的统一。景观的各部分的协调必须要有一些类似的联系,或一些共同的性质。③对称与平衡原则。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要在整体或局部空间里,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和调整,以求达到一种和谐与对称感,让人有舒适、自然的观感。植物一般来说有 2种对称:一种是植物叶片的对称,另一种是辐射对称,例如,花朵花序上轮生舌状花的对称,对园林植物对称性的调整可以根据这 2 种方法进行。
3、文化底蕴的植物
在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植物是园林有的语言,陈述着园林的历史和现代。因此,植物被赋予了文化色彩,在园林空间中形成了文化底蕴丰富的风景。植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古典文化到现代文明,都是以时间顺序展示出来的,这些植物在园林绿色景观中所呈现出来的是历史的演变。
4、运用几何形体的手法
南方古典园林植物姿态优美,有很多的古树名木,观赏性较强的枝条、树干、叶形、根形,具备美学的形姿。利用植物本身轮廓线,诸如圆球形、椭圆形、伞形、垂枝形、圆柱形、曲枝和曲干形、拱枝形、芭蕉形、水平张开型和不规则形状等,通过人们视觉透视的变幻进行植物造景,形成微妙的几何形体关系,创造出富有韵味的形体景观,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5、运用虚实相生手法
南方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特点在于“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就植物而言,植物本身为实,由植物所营造的主题意境、变幻空间为虚,将园林植物的虚实与建筑、山石、水体的虚实遥相呼应,产生无限的空间、丰富的意境,悠扬而高远。
三、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1、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是建立在园林固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以避免过多的人工雕琢而导致土质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尽量保持自然地域特点,在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发挥绿色景观的实践性特点,以使园林植物造景能够获得良好的绿化效果,增强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
2、园林植物造景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群落
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要将园林建筑引入到造景技术当中。园林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生态群落,在园林植物造景的时候,将原有场地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尽量做到造景技术就地取材,以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符合自然需求。此外,园林景观设计别具一格,就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以达到特有的审美效果。
3、园林植物造景要上升到意境创作的层次
园林植物景观要给人以舒适而休闲的物境感受,就要在造景技术上考虑到人的审美心理,以使园林植物景观散发出意境之美。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生长特性以及生命特征,人们都赋予了象征意义。一些园林是围绕着烈士陵园纪念堂馆进行植物造景的,多选择松柏,代表着神圣、正义、永垂不朽。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也会呈现出不同达到状态,展示出不同的色彩,很容易令人触景生情。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就要利用植物的特点,创造出富于意境的园林环境。
4、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了解植物四季的不同形态,并在合适的季节进行配置是园林景观调整的重要方式。在造景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一个季节景观的时候,还要交叉展现其它季节的特点。比如春季的时候可以突出春意盎然,繁花似锦;夏季重点展现清凉的感觉,可以多用绿色植物突出;秋季可以用树叶的色彩多样来展示;冬季特点是白雪皑皑,园林景观可以用银装素裹来体现。园林景观四季的交替变化与自然景观的特点极为符合,人们随时能体会到大自然四季交替的变化,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中的植物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不仅增强了审美效应,更突出了视觉上的震撼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逐渐对精神生活以更高的质量要求。在园林景观绿化中,采用植物造景技术,可以使园林生态环境更为自然,给人以轻松之感,为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得以舒缓,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惬意,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双彦,牛政. 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5.
[2]徐瑞雯,王鹏飞. 解析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2014,02.
篇12
Keywords: plant culture; garden culture; plant configura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植物作为古今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不单单承担着观赏和构景功能,同时也肩负着文化功能。在3000多年的园林文化发展过程中,植物一直以其深刻的文化象征和特定寓意诠释着园林的主题和建造者的意识与想法,并由此衍生出了与植物密切相关的文化体系,植物因此成为了园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植物配置反应着不同园林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创建主题。
一、植物文化的起源及内涵
追溯到原始时代,原始人类把树木当成“神木”来崇拜,自此,古今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与象征就可以说开始了,植物就已经渗透着文化内涵。
在此之后,儒家文化的“比德”思想以及古代诗人对世间万物的赋诗感怀,影响造园文化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花预示着富贵吉祥,荷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杏花则表达幸福,柳树意寓依依惜别以及桃李象征门徒众多等等,依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古人赋予了良好的寄托和不同的情感含义。
另外,植物景观的不同配置方式及其栽种的不同地点也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人文内涵。例如,古代书香世家多种植竹、梅、松这“岁寒三友”以表示坚贞节操的人品等等。除了植物本身的象征和时代赋予的文化内涵之外,植物的文化内容有时还会融入诗文、碑刻、对联等。
例如唐代宋之问的《折杨柳》:“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植物在古人的眼中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它美丽、纯洁、善良;它潇洒、挺拔、俊健;它有勇气、有智慧、通人性,具有人本性中的一切美好东西。因此,为文人士大夫们所欣赏。于是,植物便成了文人士大夫们抒发闲情逸致的载体。“要知此花清绝处,端知醉面读《离骚》”(徐致中赞)和“梅以韵胜,以格高”(范成大《梅谱前序》的梅花;“本无尘土气,自在水云乡;楚楚净如械,亭亭生妙香”元人郑云端《咏莲》)的荷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于潜僧绿筠车》)的竹子;还有“深谷幽兰”;颇具雅逸美的,无不是文人们的审美对象,也因而有了“听雨轩”、“梧竹幽居”、“翠玲珑”等寄情于植物这样的娱乐休闲活动。
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抄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丧失民族特色
现如今,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在带来众多利益的同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方面漏洞百出。最明显的就是民族特色的减退。大多数设计师追寻西方后现代流派设计理念,认为西方的经济发达,设计水平自然也是一流的。而国内的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是过了时的落后“产品”。
2、固守照搬明清园林设计,不思创新
与第一类相反,也有一部分园林设计师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坚持认为明清园林设计视为不可逾越的经典设计,拒绝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的精华成分,拒绝创新,固守照搬明清传统园林设计形式。这些都对当代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特点
相对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来说,当代小区植物景观配置产生了一些变化,下边就通过两者的对比,阐述几点变化。
审美主体的转变
古典园林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审美主体主要是富商和封建贵族,园林美景只为上层阶级所拥有。而当代园林已不再为私人所占有。景色别致的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开放性绿地等等都为广大群众所共享。
植物景观配置原则转变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讲究艺术性和文化性,古代文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寄托于特定的植物中,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境。例如,宋代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通过此诗,王安石赞颂了梅花不畏苦寒的高洁品质。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不但要遵循艺术性,还要在设计中融入科学性。时代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保持水土、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等因素是现代植物景观配置时必须考虑的几大因素。
植物选择种类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在古代,植物都被人们赋予了特殊意义,富贵吉祥的牡丹、品质高洁的梅花等等,而夕颜花等则被认为是不祥之花。古代封建贵族阶层看重富贵吉祥的牡丹、而文人墨客则欣赏“岁寒三友”的高洁品质。所以古典园林在植物的选择较为单调,极其看重植物的美好寓意。
而当代的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寓意良好的牡丹、荷花,而是扩大了选择的范围,更加注重种类的多样化和植物的观赏性,甚至从国外培植引进新品种。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多元性。
4.植物配置搭配形式转变
在古代,受文人墨客诗画的影响,特定的地点总是配置特定的植物。例如,有高山必定会苍劲的松柏,有湖泊则少不了荷花的身影,形式讲起究,富有深意。
当代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则更加看重合理科学的搭配,比如说两个植物搭配种植可以提高两者的存活率、更好的净化空气、或者产生更加美观的效果。
四、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植物。这样的植物往往会成为地区的代表。例如,说到椰子自然就会想起典型的南国风光。从城市的代表植物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文化。
2.保护古树名树,增加地域历史厚重感
古树是历史的见证,大多与著名的文人墨客、著名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任务有关,具有很深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意义。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卧龙松”,还有北京景山公园内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等等。这些珍贵的古树承载着身后的历史文化,是当地的重要资源和历史遗产,是当地的重要财富。
3. 评选代表城市的市花市树
市花市树一个城市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评选出市花市树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赋予当地浓厚的文化气息。
4.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文人墨客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值得现代园林设计师去学习和借鉴。在古代,植物被赋予了独特而深厚的寓意。这使得古人的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观赏美景的同时
体味植物所赋予的美好寓意。
五、植物配置手法
1、讲究诗情画意
深受儒道佛思想影响的文人大夫们经营园林植物景观时全凭诗格取裁: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私家园林拙政园就有以诗格取裁的植物主景二十多处,其中按春景取裁有:“暗香疏影楼”、“雪山云蔚”、“兰雪堂”、“海棠春坞”;夏景有:“芙蓉榭”、“嘉实亭”、“枇杷园”、“听松风处”、“绿漪亭”、“涵青亭”;秋景有:“梧竹幽居”、“待霜亭”、“秫香楼”;冬景有: “留听阁”。还有其它以诗格取裁植物特色景观为主景的。留园、沧浪亭、网师园等私家园林也不例外,其中有取自王维名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问梅阁(狮子林);沧浪亭中的的翠玲珑、依玉轩都是以竹为主题的景点,前者取“日光穿竹翠玲珑”,后者按文衡山“倚楹碧玉万竿长”的诗意来指导植物配置意图的。
2、重意境
意境就是情与景相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多为怀才不遇、贬官谪居或仕途坎坷的文人画家命题立意或参与建造的。他们造园如作诗文,如画图画,总要抒发一种感情,表达一种意愿,追求一种理想,这就是意境。而这种意境是含蓄的、朦胧的,它所蕴含的象征意味和深层寓意常常令游人难以准确地颔悟、把握,因而又常借园林题咏形式来表达出来。典型例子如:拙政园中的兰雪堂和玉兰堂同样以玉兰为主景,但各表达的意思又有所侧重,前者是借玉兰所含“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内涵寄托他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即他的人格象玉兰一般高洁;而玉兰堂前的玉兰则标榜自己姿貌秀美、才华出众;另外,拙政园中的远香堂、留听阁景点,也同样是以荷花为主景,但前者于远香堂前池中浓墨重彩植满荷花以突出主题,借“香远益清”词意表达了主人在污浊的世界里仍能洁身自好保持君子品格;而留听阁则借枯荷的一个自然生理现象(叶体虽枯,但根体未死,来年必生机盎然)来表达园主那种坚贞不屈、永不言败的精神。借植物抒情言志可以说是古典园林最典型的一种方式,其内涵之丰富、表达方式之高妙,令世人叹为观止。
篇13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1.1 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绿地不同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以空阔的蓝天作为背景,会显得过分开敞、暴露,毫无园林情趣。用植物作为背景,限定某一个景区,则使其在建筑与山水周围产生尺度宜人,气氛幽静的空间环境。在园林设计中,可根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阔、封闭、隐蔽等) ,相应地选取各类植物来组合不同的空间。高大树木不仅创造了幽静凉爽的空间环境,还创造了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浓郁的树木,可以形成建筑与山水的背景,而树冠的起伏层叠,又构成园林空间四周的丰富变化;层次深远的林冠线,打破或遮蔽了由建筑物顶部与园林界墙所形成的单调的天际线,使园林空间更富于自然情调。
1.2 协调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可以充当园林空间的协调者,因为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它使园林形成统一的空间环境色调,在变化多样中求得统一感,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另外,园林空间无论是大是小,适当的运用植物材料往往能够使空间环境显得更为协调,如大空间选用体形高大的树种或以植物群体造景,小空间则选择体形相应较小的树种,便可满足空间比例、 尺度协调的要求。
1.3 丰富园林空间
植物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可满足园林不同空间风景构图的要求。采用三五成丛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有利于表现自然山水的风貌;采用成行成排的规则式种植形式,则宜于协调规整的建筑环境;宽阔的草坪,大色块、对比色处理的花丛、花坛可以烘托明快、开朗的空间气氛;而林木夹径,小色块、类似色处理的花境则更容易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措施
2.1合理的比例
适度的比例是植物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习惯在新接触的事物上找寻于自己有关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自古以来就有对比例的研究,我们常见的有黄金比、平方根矩形,这些比例可以形成形式优美的构图。适宜的比例尺度可以使人们感到亲切,可以唤起人们的对事物的感情,在多年来对植物景观的立面、平面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植物景观中也蕴含着各种比例关系。所以,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群落之间的比例必须要注重,适宜的比例可以使植物空间景观看起来得体合宜。
2.2用重复表现简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线条越复杂越能表现技术的高超,实际上更多时候简洁更可以表现美,简洁的形状、色彩、线条比复杂的更具有吸引力。重复,是植物景观空间中创造简洁最常用的方法。重复,可以通过植物的色彩、质感、形态这些人们最直观的触觉、视觉来体现。不同的植物可以通过相同的色彩、质感、形态进行重复从而使整个植物空间达到统一,这样的重复在单纯的同时又不乏变化。在覆盖式植物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中运用较多的重复是各种特征完全一致的植物的重复,这种重复形成的景观十分的单纯,没有太多的变化,可过长则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具有一定变化的重复是植物组群重复,或是让每一组植物组群的3/1于相邻组相同的手法。要想达到整体的统一则可确定重复植物的色彩、形态、质感、形状等特征至少有一种是变化的。这样的重复可以使组群、空间之间有联系,从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植物形态的重复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宁静感,并形成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2.3规律性的秩序
秩序是植物景观的节奏,它吧视线从一个焦点(要注意,一个视野中的用来形成焦点的植物只能有一个,所以合理安排主景植物在植物景观中的位置特别重要)很自然的逐步的引向下一个焦点,这种形成秩序,按一定间距种植,直到间距出现变化的布置,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变化的植物从而形成秩序。在植物景观中,按照一定的节奏合理的运用色彩、质感、形态可以使植物配置协调,这种节奏可以有色彩、质感、形态分别形成,也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合理的运用秩序规律可以使植物景观中的空间和各种形式和谐的共存于一个统一的、有秩序的整体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
2.4不同角度的多样性
可以引发人们兴趣的事物一定具有新鲜感,在植物景观中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使观赏者感到单调平淡缺乏新鲜感,这就需要利用多样性来控制过多的重复,从而使人们对此感兴趣。达到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不是仅靠植物种类多样式多就可以的,要有一种控制性的、能够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只会再进行变化。那些用来“调整构图”的植物成为重点植物,用来“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当然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多方面来体现,例如植物的质感、色彩、形态的变化等。
3、结论
植物景观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已成为造景的主体,植物景观配置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环境景观的质量及艺术水平,因此,对运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园林空间景观的探讨,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总之,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园林中,在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只有重视植物材料在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