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

篇1

一 概述

“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地理课程教学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等。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地理的动力;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是无关紧要的“副科”,觉得地理是不需要理解和思考的,是只要背背记记就可以的死知识;更有甚者,认为地理考得好坏根本无所谓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教师一般把结论性的东西直接传送给学生,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对知识体系建构的思考和探究过程。随着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改变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使地理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引发了无数地理教师的思考。将情境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发现探究知识,并最终梳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中。

二 初中地理情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

地理情境创设通过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中认识相关原理、概念的现实作用。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身边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的方法去关注生活和社会,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

各种地理现象来自于生活,而情景化教学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这恰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为学生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三 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的策略

1.借助诗词谚语创设情境

古诗词及民间谚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产物,其中能表现地理知识的诗词佳句数不胜数。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把那些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词谚语融到教学活动中创设趣味情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的阅读部分,可以以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一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谜底是――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又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增加故事情节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奇闻怪事等作为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回味、深思,从而使地理学习更具趣味性。例如,在讲海陆变迁一节时,可以在开始新课之前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理解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力。

3.运用地理活动创设情节

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营造愉悦的情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召唤他们乐意主动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而地理游戏就是一种合适的创设情境途径。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一节时,可以模拟情景教师将要前往伦敦、罗马、阿斯旺和新加坡旅行,请你为老师提供出行的建议或者旅行小贴士。衣食住行都跟气候有关,学习世界的气候,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为教师提供生活出行意见中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去伦敦带雨伞、去阿斯旺抹防晒霜的原因是两地的气候差异,从这样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地理,让地理学习更加有趣。

四 结论

总之,地理教学情境化是当代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并提出更多地理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

篇2

我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自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渠道。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思维;可以激励学生去探疑、解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能力;能够以情生情,调动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具备情境创设基本功,就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近期高三一轮复习的必修三部分我初次尝试了情境化教学,在知识回顾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以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案例分享一下我的“知识点情境化”在有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初体验。

在备这节课时,我发现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也很分散。于是我联系教材中珠江三角洲的情景,设置了课堂四大板块:知识回顾,知识迁移,课堂巩固,课后加强。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点回顾,由于知识点中涉及了区域的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我采用了情境化处理――编故事。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教材中一些著名的实验、发现过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都是创设故事情境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进入教学情境,还会使他们从这些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故事”中获取大量的德育教育。于是我就编了如下故事:

20世纪60年代王成出生在珠江三角洲的深圳。1977年,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王成家还从事一些蔗基鱼塘的农业生产。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5年春节后,他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服装厂工作,与他一同进入该厂的还有几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20世纪90年代,香港商人到当地开办了几家电子厂,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王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1500元。王成的儿子大学毕业进入外企产品研究所,月薪3500。由于吸引的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王成家的在自家宅基上的房子被政府征收,现在,王成一家住在政府新建的高层公寓房中。短短20年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材料阅读完毕后,投影涉及高考知识点的问题串(逐个):什么是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的主导自然区位因素是什么?基塘农业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农业的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大量人口迁入对王成的家乡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1980年左右外资要选择到中国投资?为什么到中国投资的外商首选珠江三角洲呢?材料最后出现的企业属于什么导向型?主导产业是什么?对王成的家乡的社会经济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过这么处理教材,学生很快就能融入我所设置的情境中,问题的回答也非常顺利而有章法。之后配以随堂练习,并借题发挥给学生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理想。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随后提问:“王成家乡经济发展上去了,也会对哪些方面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解决呢?”并给学生时间讨论。结果学生回答得很不错,基本上能说出:“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业转移、城市规划”等问题并配以解决方法,甚至涉及怎么解决PM2.5,大大超乎了我备课的要求。可以说,这节课无论是教或学都是有效的,成功的。

在之后的知识迁移环节,我精心准备了材料案例:“江苏苏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配以随堂问题:“江苏苏南地区的气候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地域类型?为什么该地域类型这几年面积越来越小?推动苏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苏南发展‘园区经济’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因为有之前的基础知识情景化处理,学生对知识回顾内容掌握得非常好,所以这道迁移巩固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篇3

一、如何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情景化

1.通过诗词谚语引入主题

古诗词及民间谚语中包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一些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诗词、谚语为开场白展开教学。比如说,在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地图这节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突出这节课的主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而且深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增加故事情节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到一些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奇闻怪事的情境当中去,让学生通过故事来学习和进一步思考地理知识,以此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说,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节时,可以先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以故意为主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深化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掌握。

3.通过生活体验学习地理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美好的意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新内容,如何创设合适的情境显得特别重要,地理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对世界气候一节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假设一个情景,我们想去伦敦、罗马、阿斯旺和新加坡这些地方旅行,请学生们积极提供出行的建议。从而引出气候的教学,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让学生在为教师提意见的过程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将地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充分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情景创设教学法对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地理知识生活化

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具体化,被称为地理情境创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情境创设情境中加深对相关原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身边地理事物,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考虑地理问题,同时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有利于开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不断深化的前提下,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可以开创全新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由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缺少多样化,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感到特别的枯燥乏味,带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然对学习就没有兴趣。把情景教学与其他地理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拉近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只有大胆的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及时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才能够更好的推进教学制度的改革。

3.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开放性的提高

作为一个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能力,要在一种教学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方法,找到适应自己授课、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比其他模式的教学方法更为科学,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情景教学中,摆脱了原本的死板教学,在思考和谈论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将情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一些可取之处,会使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总而言之,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变得热爱学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将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一个大的考验。传统教育法和情景教学法结合起来,不仅要把学生引入适宜的学习环境中,还有把学生带到好的学习状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融洽交流。

4.有利于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性的培养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情景化教学主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正好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情境教学侧重于想象力的创造,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这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情境化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把理念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出好的地理教学的观点。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地理教学才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并且不断的去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地理知识不断的生活化,地理知识的使用性才能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情景教学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3).

篇4

情景教学符合初中时期学生求知探索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初中生阶段的心理特质。陈莎莎在《谈浅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文中认为:“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思维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情境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情景教学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情绪,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创设出来的情景,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情绪,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是符合初中生的注意力特质。情景教学就是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情景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抽象繁琐的课程内容转变为直观、具体、生动的情景来阻止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调动他们的主观参与意愿,从而达到愿意学、喜欢学的效果。三是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孔凡成在《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中表示:“情境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学习,使整个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情景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兴趣激发的作用

情景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兴趣的激发具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通过充分感受具体场景,调动他们身体的各个感官进行地理知识的吸收学习。有学者认为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情景,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知识环境。这样做犹如在学生和知识获取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把课文内容和情景连接起来,从而提供教学质量。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不应该只是记忆的生硬组合,它本身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感。祝辉表示:“情景教学就是注重为学生营建出现实感。”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形态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填鸭式的死记硬背,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感兴趣、有热情、愿参与,进行情景中的互动会话,从而鼓励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活学活用知识。这样课堂氛围就热烈,学生纷纷互动讨论交流,很容易就记住了相关的知识点。三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活跃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从心里认可教师,进而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

1.注重发挥情景教学中的联系性。

情景教学引入课堂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联系性原则,就是将所学内容有机地融入情景创设之中,从而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场景生动有趣外,尤其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传递,让学生将场景中的知识内容与自己的思维形成联系。王丽丽认为:“情景教学从联系中可以让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而这种联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探究。比如,在教授地图知识时,我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场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如果通过地图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让学生帮助外国友人通过地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找到目的地,这可以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加以运用,很容易就带动起课堂气氛。

2.注重发挥情景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过分重注灌输的力量,而忽视了作为学生个体的存在,只是简单的“我教你学”,这样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并且直接导致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低下。为此,情景教学要充分发挥它的趣味性,让学生转变机械学习知识内容的观念,让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被动转为主动。在具体的情景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辅助器材,比如,多媒体、图片、动画等手段来增加情景教学内容的趣味。比如,在教授印度知识时,我会先让学生观看印度相关的纪录片,然后再以旅行社为场景,让学生成为导游,而我则作为一名游客,向他们询问印度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可以马上学以致用并且兴趣盎然。

篇5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是: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地理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运用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在地理教学中开发单元主题情景剧的意义

1. 理论意义。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与应用是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情境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关于构建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情境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中的一个新视点。通过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通过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和大量的课堂实证性活动,找到情景剧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实践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和应用,是课堂教学的革新之举。它促使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学习新课程理论,吃透新课标,挖掘教材,重视集体研讨教材,在动态教学实践中督促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促使教师不断地拓展和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过程,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课堂表现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地理课堂活力四射。

三、情景剧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 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语言是在课堂中传授知识最为普遍却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工具。教师讲授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课堂的氛围。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进行视听感观。视听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频、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使他们在脑中形成老师想要传达的情景和地理表象。例如,对于风化侵蚀的现象和赤潮的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学生难以亲身看见这种自然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来传输相关的信息,化抽象为形象。

3. 组织实验模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实验,就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理解知识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4. 回忆生活体验。部分地理现象就发生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性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自然现象,或者一些特点,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难点更容易理解,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

5. 设问联想。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在课堂上利用情景设置问题,让他们处于“口欲言却未能”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和在得到知识的灌输后,在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

篇6

随着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地理教育越来越呼唤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效率课堂教学。高效初中地理课堂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重点探究。

1.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很少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上下功夫,导致课堂教学的教师中心化,学生处于被动状态[1]。这种状态下,学生被动接受地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改善。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成为新时期教师重点关注的事情。高效地理课堂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生的高效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构建新时期下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发生重大变化,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被摆在重要位置。新时期的地理教学要求制定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自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教师若想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实施以下有效策略。

2.1制定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让学生快速领悟地理学习

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地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有关教学资料,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2]。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来设计课前的预习提纲、课堂中的探究题、课后的巩固题等,并且充分考虑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地理热力环流章节,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充分做好课堂准备,提前做好备案,预设课堂环节。在课堂上,根据备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随后用简笔画形式边讲边画,通过先思考后图像化语言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影响。随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分层次巩固练习。这样教师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2.2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地理学习

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课堂情景的创设能很好地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浓缩到情景中,通过课堂看世界,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更高一级新知的支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创设生活化情景,把课本中抽象、枯燥的文字材料带到一定的情景中去,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体验、联想、活动、探究,促进学生想像力、创造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例如,人教版地理季风形成原因章节,教师可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创设生活化情景。教师让两个学生上台,一人扮演夏季风,一人扮演冬季风,让他们相对站立,伸出两手比谁更有劲,当其中一人力气更大时,另一人就被推着走,雨带就会随之推移。贴近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堂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2.3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

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3]。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留出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教学。

例如,人教版地理中国的行政划分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教师先将学生划分几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中国行政区域的探讨,了解中国行政区域的构成及划分方法,再以小组形式分别向全班展开叙述,描述各组探究重点及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自主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通过各小组论述,学到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加深了地理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指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识,属于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利用实践以及反思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不仅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特点,而且也符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作为一项新型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即在强调创设教学环境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等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根据笔者分析,体验式学习方法主要包括情景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以及动手操作体验法等。

1. 情景体验法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之中,需要教师设计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体验的基本上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其中,情景体验法的操作方法包括:(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并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中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之中,并且会产生非常深刻的体会;(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选择比较合适的视频、图画、动画等,让学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兴趣。

2. 社会实践体验法。所谓的社会实践体验法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并且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提高积极性。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1)实地考察法。让学生对某个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方式进行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2)社会调查法。利用社会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也是体验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3. 动手操作体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习。其中,动手操作作为体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动手参与中,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多了解。

二、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要点

1. 积极营造体验学习环境。在对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决定了自我探究问题的程序,只有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问题的欲望。一般而言,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及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实现教育角色转变的主要条件,学生可将最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还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让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快乐。

篇8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图像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图像进行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能够形象化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分两个部分对初中地理图像教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图像教学的好处,然后提出几点具体的图像教学方案。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图像教学的好处

1.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扩散。一般来说,地理图像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明显,并且这些知识点一般比较复杂,难以理解,教师通过图像进行知识点讲解,能够扩散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更加灵活地理解知识,这样就能够避免死记硬背的缺点。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省市的基本轮廓时,就可以通过图像进行讲解,让学生观看图形轮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扩散其思维,促进知识的理解。

2.能够加深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效率。纯文字性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而运用图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像,有助于学生从具有针对性的图像中直观地获取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个地区特有的地貌或者地形等,学生看见和自己生活区域不同的地区状况时,会产生好奇感,容易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够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富有活力,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图像分析,能够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记忆和比较,从而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当讲述河流方面的知识时,通过看图像,学生可以明白黄河最终是流向了海洋,而对塔里木河最终是怎么样消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两者相互对比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更容易记忆。

二、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方法分析

1.通过运用地理图像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地理教学中,文字和图像相结合教学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结构等进行合理划分,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图像,设计包含课程内容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进行知识传授,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知识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图像,可以准备一些气候分布图,也可以准备一些人们穿着各个季节衣服的图像,让学生区分同一天穿着不同衣服的人们所在的大致位置,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图像。也可以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这样询问:“为什么有些时候太阳会很明媚,而有些时候,天气是灰蒙蒙的呢?吸引起来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进行讲解,通过具有吸引力的讲解,把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设计动态模拟图像生动展现教学内容。初中地理学科中,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单靠文字性的讲述不能较好地传达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图像模拟,将完整的图像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将发展变化的地区自然状况通过多媒体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好奇中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不容易了解季风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气压进行内容讲解,教师可以依次制作这样的动态等压线分布图:大陆地表性质均衡时气压带的分布以及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气压变化,把气压带切断时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布局和间隔,最终是由于气压差异导致风的形成,然后引出季风,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知识。

3.加强实践活动的比重,增加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进行知识记忆,纯文字性的讲解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样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知识理解,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水文以及地貌考察,组织运用实地地图寻找目的地的比赛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加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图像运用能力。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次探路比赛,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大型公园中进行探路,可以自由游玩,走到某一个地点时拍摄几张照片,走到终点之后再返回原点集合,然后完成任务。任务是根据自己对路线的记录绘制地图,设计一张自己的行程图,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公园的景观,还可以对地图的运用有更深的了解,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图像情景教学法、比赛法、动态模拟图形法等,都是比较好的图像教学方法,在运用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0

一、挖掘生活实践素材,学习初中地理理论知识

社会生活中的生活素材庞大,在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先导入一些与课堂相关的生活素材,从学生的身边挖掘与初中地理课堂知识相关的实践素材,选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话题,促进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1]。上课期间通过学生的生活实例与基本课本知识的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储备量,而且提高了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2]。

例如:在让学生了解降水与夏季风之间的关系时,利用南方地区初夏时的洪涝灾害和春季西南地区的干旱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在上“交通运输网的逐步完善”课时,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放假期间如何选择交通工具这一问题时,对于学生并不陌生的交通工具,学生给出各自相应的答案,引出对交通工具的系统归纳,这不仅烘托了课堂氛围而且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和掌握度。

二、创建生活化情景,实现生活中学习初中地理

地理教师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地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课堂中的生活化情景创设,通过地理知识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方法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3]。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纬网和经纬线定位方法时,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了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于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在多媒体电脑屏幕上显示一架正航行在空中的飞机,机长呼救:“太空号遇险,立即请求支援,位置是东经100°,南纬75°,”救援工作人员在地球仪上通过点画后了解到飞机所处位置并立即命令救援部采取救援!”教师提问:救援部是如何判断出“太空号”所处地理位置?顺势进入到经纬网的教学中,根据反映论原理,将房间现场转化为经纬网。将标明经纬度的牌子放在桌上:⑴由学生说出在房间内所处的精准位置。⑵让学生利用经纬网表述出所处位置。把教材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效的相结合,加强学生学习热情,保留学生的主观想法,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教与学并长的效果。

三、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地理,要有意识性的实现教、学以及做这三者间的相融合与衔接[4]。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且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进而更有力的推动地理教学的改革工作,让学生得到更完善系统的知识面[5]。

例如: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实物材料以及历史和现代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的趣味故事。教师在讲解“地理风向标”相关课题时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各时段旗帜飘扬的不同方向并做记录。在讲解到“酸雨观测”内容时,学生采取到野外收集雨水并通过各种化学实验的方法测量出PH值,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地理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为了有效的将初中地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保证地理课的效率性和趣味性,教师应该将生活理念进行理论性教学,把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地理老师要善于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巧妙问答,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去认识世界、观察世界,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应用价值,增长学生见识以及提升学生对生活与地理知识相互运用的水平,从中获取更多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逐步完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系统的教学和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高美娟.浅谈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27(11):21.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3,31(11):228.

篇11

一、以图导学的内涵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措施,在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图像的解说。所谓的以图导学,就是教学过程中能够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难点与画面相结合,使其生动形象化,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星球出版社)第一单元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地球仪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等外观特征,满足了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以及探究地理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地球的形状、特点、大小,以及经纬线的理论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互动探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驱动下,教师的教学理论应该得到创新,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实践三者统一结合。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体验生活,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初中地理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接受新鲜知识,体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乐趣。

例如,在地理教学(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应该指出,本章节内容是地理的基础性学习,教学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综合阐述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差异,体验其中的关联,根据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以及降水柱状图,达到以图导学的教学目的。我们知道举一反三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常用天气符号,明晰简单的天气图,能够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等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利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塑造良好的人格及品质。

三、对以图导学模式的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研究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获得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识,开阔学生眼界和丰富他们的日常活动。其实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设置情景模式,对书本图像进行解析,让学生自主反馈这三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符合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化的人才。

(1)设置创新情景模式。这一环节的设置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一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学生自主反馈。我国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以图导学的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反馈的方式掌握地理课堂学习的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另外,学生在反馈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四、以图导学教学的优越性

地理教学实践表明,以图导学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图像的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理事物的特性,也可以体现地理学科的规律,此外以图导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以图导学,转换学习方式图像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信息,使学生告别乏味的文字阐述,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以图练习,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读图练习与绘图练习,巩固地理课堂的理论知识,在绘图练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以图导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识别图像、分析图像、扩建图像以及绘制图像的过程中,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事物的规律性都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不仅达到加深知识记性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不再迷茫。

综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素质,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以图导学模式诠释了地理教学中图像的作用,提高了初中生学习兴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业奠定基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新课改的结果,它追随着教育的发展进程,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篇12

一、把握创设思维情境的时机

1.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思维情境。新课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不恰当的导入,会使学生不易进入“角色”,也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甚至会导致整堂课教学效果欠佳。比如在讲述八年级下“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时,我先复习八年级上“黄河的治理”这一节中的黄河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自然灾害以及治理措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在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创设思维情境。巧设悬疑,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地理课堂中尤其重要。在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上,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设计的引领下,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尤其重要。

3.在学生的情感共鸣处创设思维情景。地理教学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情感共鸣开始,这个时候创设好的思维情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珠江三角洲”一课时,我放了一首歌《春天的故事》,我问:“歌中唱的‘春天的故事’指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创设思维情境的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思维情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看过的印象要比听过的印象更清晰和深刻,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易被感知和记忆。因为电化教学能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把大量的形声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把学生心理状态调整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的真实感,这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时,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文,显然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枯燥乏味,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如,非洲干旱的土地和严重缺水地区人民生活的状态,在通过图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情感得到一定的共鸣和升华。

2.利用实物教具,创设现实思维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与新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创设思维情景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这样才能做到化难为易。

篇13

引言:

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老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需要讲解的某个具体的概念和问题而引入具体生动的情景,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学到的知识的能力。我国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主要就注重课本理论的讲解,而很少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来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物理问题,缺乏情景创设,使得学生只是很浅地知道了物理课本中的知识,而很难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初中的物理教学是一个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所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师在上课时,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得教学更加灵活有趣,同时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时,教师们应当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创设的情景一定要针对要讲解的物理知识展开,而且设计的情景应当在初中生能够接受和认知的范围内。初中学生有着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情景创设时要考虑是否他们能够理解,是否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情景创设时,最好能够尽量地和真实的生活贴近,最好是学生们常常能够看到或者经常经历的生活场景。远离实际生活的情景创设不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使他们接受速度较慢。例如,就可以拿学生们乘车过程中司机猛刹车而乘客会向前倾的情景来讲解惯性方面的知识。因为这种经历人人都有,使得学生们易于理解和体会。这样的讲解才可以使学生们印象深刻,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针对具体物理问题设计的情境应当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发展性和探究性。所以需要科学合理地对情景的结构,内容和表述进行设计。同时该情景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最后,设计的情景还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索。

2.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开始注重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策略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进行展开讨论。

2.1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建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情景教学模式的策略。物理课本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根据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实进行抽象的概括总结,这就使得学生们仅根据概念理解规律比较生涩难懂。所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就可以使学生们形象地认识该规律,从而深刻地理解规律。同时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将来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学校应当重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2应用多媒体来创建物理情景,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大部分中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这一资源。现代各种信息资源都非常充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需要讲解的具体的物理概念,搜集相应的信息来应用图片或者制作动画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得课堂知识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同学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会和获得课本中的知识。

2.3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建物理情景,使学生们易于认识

书本中的物理知识和概念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科学的语言描述与物理概念相关的生活现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去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解释当中存在的物理学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们进行自我思考,拓宽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的能力。平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把具体的物理问题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巧妙有趣的来源于生活的物理实验,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让生活资源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3.情景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形象生动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物理概念,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有助于促进学生们心理机能的发展。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好地完善了教学系统,使课本的知识能够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们活跃的思维,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和定义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来呈现促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而是为学生们将来进行更深的物理研究作准备,为国家培养人才打下稳固的基础。因此,应当要注重情景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它是学生将来学习更高深物理知识的基础。

4.结语

初中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应用情景教学模式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认真深入地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内容,用心研究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在这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来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创新学习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军虎.浅谈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