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

篇1

园林景观设计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随着园林工程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在许多领域得以运用,与园艺技术的融合为现代化园林工程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笔者分别从:新时期的园艺技术分析、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分析、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管理对策,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新时期的园艺技术分析

园艺技术可分为:观赏园艺、花卉园艺两个方面,笔者将对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观赏园艺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变化多样,使植物生长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了观赏园艺的有效发展。园艺技术的发展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改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更加多元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二)花卉园艺

花卉园艺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室内设计与室外环境均可融合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包括:盆景、插花、花卉栽培。基于室内花卉园艺,可应用在客厅、卧室等区域,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室外花卉园艺则应用在公路两侧,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二.新时期的园林景观分析

与园艺技术不同的是,园林景观通常是在规定范围内,采用科学技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植物种植等程序,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经笔者研究,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晚,但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一般可分为软景观与硬景观两类,软景观一般指植物、河流;硬景观则指人工景观建设,例如:座椅、灯光。基于新时期,园林景观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保留传统设计的同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并融入了现代化元素,顺应了时展。

三.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

综上,笔者对新时期下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均进行了阐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为园林工程建设起到一定促进效果。

(一)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由于高档住宅小区绿化覆盖率占35%,且面积在4000m2以上,需要足够的阳光。在住宅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将小区绿化转化为景观设计,从而提高美化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中,应考虑多种因素,如:天气、小区地形、土壤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选择成活率高的植物,一方面能节约投入成本,另一方面能达到美化城市效果。

(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除了在高档住宅小区中得到应用以外,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还可应用在商务建筑当中,能有效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更好地放松心情。在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将不同植物、花卉应用其中,增添诸多生机。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氛围的营造,充分强调立体化。举个例子:在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可将桌椅、凉亭运用其中,一方面能满足人们休闲功能需求,另一方面能帮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全身心放松。

四.新时期园林景观设计管理对策

为了更好地落实园林景观设计,建筑企业应采取有效管理策略,对监管人员实施有效培训、加强园林设计绿化监管、对监管体制加以健全。

(一)增强对监管人员实施培训与监管

为了极大地凸显城市内部园林绿化的相关作用,有关机构要增强对监管工作者实施监管同培训。其一,要增强对监管工作者实施培训,提升其专业的监管层次同能力,把园林绿化监管这一工作内所需注重的全部事宜预先告知这些工作者,提升其认知程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园林绿化工作者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当地的植被自然景观,有效将原有的自然后景观特色保存下来,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设计的施工才能确保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而且还应该根据相应的气候及地理环境进行取材,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实现植物产业的长远发展,应该想到对当地生物多样化的保护,按照实际情况来构筑当地的生态系统。

(二)健全有关的监管体制

为了推动生态型城市得以进步,有关机构要极为注重城市本身园林绿化监管这一工作,把这一工作归进平时的日程内,构建有关的监管体制,借助体制制约并标准行为。还应构建相关的监督体制,全方位对园林绿化监管这一工作加以监督,以保证相关监管工作本身的成效同层次。此外,有关机构应全方位贯彻责任体制,把园林绿化相关监管工作贯彻于所有监管工作者,从而提升其对于工作的责任观念同职责意识。

(三)平时应增强对园林绿化实施监管

于城市化构建期间,园林绿化发挥了无可或缺的功能,若不重视对园林绿化加以监管,就会阻碍到树苗的成长。为了体现园林绿化本身的作用,要增强对城市内部园林绿化实施监管。有关机构要设立巡视团队,对城市本身园林实施巡视,只要找出问题就要马上解决。同时,增加宣扬,提升民众对城市本身园林绿化实施监管的认知,力争民众的加入,增加城市本身绿化监管的成效同层次。此外,有关机构应健全城市本身园林绿化相关监管的法律同规定,给相关监管工作予以法律根据,对毁坏城市内部园林绿化的民众开展教育,并对其行为实施相应的惩罚。此外,病虫害会给城市本身的园林绿化带来较大的威胁,只要树木被病虫害侵袭,就会使得树木枯竭或是死亡。所以,树苗被栽种以后,于实施维护时要求技术工作者注重观测、尽早找出、尽早医治,定时防范病虫害,保证树木具备优良的成长条件。同时,为了防止树苗产生病虫害,应运用部分防范对策,比如农业型防范、物理型防范、化学型防范等,保证树苗可以正常成长,以全方位体现城市本身园林绿化的相关作用。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行使其下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就目前来看,我国园林设计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应将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希望对园林建设起到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彭成.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2017,(12):69-70.

篇2

1 几何美学概述

1.1 几何美学的起源

几何是数学的分支学科,以点为基础,研究点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封闭线条组成的各种形状的基本特征,重视规则是几何科学主要特点。二战之后,西方国家认为以往自由发展的人性观不可靠,社会教育和规则制定成为战后人们思想转变的主要方向,由此引发了美学思想的转变,几何科学作为“规则”的代表,被逐渐引入到设计领域。

1.2 几何美学的应用

受几何美学的影响,西方园林设计风格也产生了变化,以往以“自然、浪漫”为主打的庭院设计逐渐被强调人工修剪和室外空间功能的庭院设计所取代。早期的几何美学应用形式体现在对花园绿植的形状处理上,灌木往往被修剪成圆形、方形或菱形,力求与周围建筑达到视觉上的统一。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几何美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对绿植的处理,在道路的规划、雕塑艺术的应用和配套设施的摆放方面,设计师们也开始重视几何的点线关系、线面特征对设计的整体造型感的影响。

2 点点相连的景观小品安排

景观小品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到的素材。景观小品指那些布置在园林中的艺术品,雕塑、壁画、亭台等属于建筑小品,座椅、垃圾桶、公放器等属于生活设施小品;铝排和路灯属于道路设施小品。景观小品小而精致,在园林中起到点缀的作用,是园林情绪的表现方式之一。随意摆放的景观小品会使整个园林显得杂乱无章,但如果在景观小品摆放位置上进行精心设计,就能够提升园林的整体格调。

几何美学介入园林景观设计为景观小品摆放提供建议,由于几何的最基本元素是点,而几何图形的形成是以点点连线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在设计小品的摆放位置时,不妨按照园林整体的设计风格,在图纸中定出一个基本的结合图形框架,以几何图形框架的各个顶点作为小品的摆放位置,使整个园林的细节呈现出规则性。

3 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道路安排

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设计很有讲究,一般道路设计的目的有两种,第一种是为人们行动提供方便,第二种是引领作用,即引园林欣赏者到一个特定的观赏区去。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以目的不同为区分,在使用材质上有很大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材质铺设道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道路对整个园林的影响都体现在园林的功能区划分上,例如在住宅小区中,人们常说去某栋楼走哪条路,去中心广场走哪条路,就是道路对园林影响的体现。

在园林景观的道路设计中引入几何美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对道路铺设的材质进行几何美学上的安排,例如,条石和圆石本身的几何形状就很特殊,如果在一条不规则(有曲线也有直线)的道路上,用条石铺设直行部分,用圆石铺设转弯部分,就会形成一条几何特点十分明显的道路,不仅不同的路面形状能使人们在远处就作出方向的判断,直线和转交的路面形状规率还能够使整条道路的整体性增强;第二种是对整个园区的道路设计采用曲直结合的安排手法,与景观小品的摆放设计相似,经过精心安排的道路能够勾勒出整个园林的基本几何形态,无论园林内部的景观设计多么复杂多变,从整体上看,整个园林还是十分工整美观。

4 多种几何图案的绿植设计

园林中的绿植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一方面,绿植能够为园林景观的色彩进行调整,整个园林景观的春华秋实之美,四季变化之趣,是通过绿植展现的;另一方面,绿植是景观设计各种素材中功能性最强的一种,绿植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起到分割园区功能的作用,各种景观小品在绿植的衬托下也显得更加生动。

园林中常用到的绿植分为三类、草皮、灌木和乔木。乔木的修剪比较困难,常以景观林的形式出现在园林设计中;灌木和草皮则比较容易控制。掌握绿植特点,结合几何美学理念,就能够设计出精美的景观作品。

5 结语

使空间的协调感增强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几何美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几何美学带给人们的主要审美来源。对景观小品摆放位置的细心安排能够体现以点为中心几何美;对道路的精心布置能够使人们体会到几何中的线条美、对绿植的层次性安排、以植物的颜色分割整个空间的形状,是对几何形态美的最终诠释。

篇3

一、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介绍

(一)园林景观的相关介绍

园林的定义,在我国范围内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水体、植物、建筑、地形等事物的综合布置,提供给人们观赏的环境综合体。园林景观主要是利用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植被等构成具有一定艺术特色、形态、环境艺术的综合体。我国园林景观类型按其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软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软质物质,例如:植被、水体、风雨、阳光、天空等。第二、硬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硬质物质,例如:栏杆、墙体、地面、景观构建物等。软质景观一般具有自然特性,硬质景观一般具有人造特色。城市园林景观是给城市增添一道风景和特色的美好事物,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气息、实现对生态的有好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地形一般为陆地和水体两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特征、空间布局、整体规划设计等,以及保护环境功能的大小,都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其设计原则如下:(1)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协调地形与环境的关系。在能够和分析地形、给排水、种植植被之间的关系,使得设计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2)因景得宜。地形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很大,是设计的基础。需要对地形进行综合规划。将不同的地点与环境条件进行灵活组合,充分利用自然美景,合理规划,使得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3)随势生机。在同一块土地上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就需要合理改造地形,规划和组织空间景域,创造出不同的效果。(4)具有人文和艺术特色。园林景观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美,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园林美原则,使得其人文气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共融

(一)园林景观设计促进对环境保护

现阶段全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是应对环境恶劣问题的一项举措,它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环境质量、制止环境破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对环境保护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必然是基于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基础而落实的策略。之所以引入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所以,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植被、水源,通过一定的设计元素,综合人文理念、环境保护思想、艺术元素等,实施现代化艺术景观设计,以此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在大量植被被人们栽种、培育和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效益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完成之后,居民、游客等不忍心破坏植被,由此也可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关注的展开。所以,只有在加大力度投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与管理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能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用到大量的植被,包括花草树木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的呼吸作用能够带来新鲜的氧气,同时对吸收粉尘也有帮助。实施植物造景措施可以对当地水土保持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涵养水源、预防洪灾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在坡地土地上种上花草,那么就会减少大雨过后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基于水土保持作用为前提,应该选择那些生长比较稳定、具有较强储雨能力、枝干高粗、根系深广、溪水能力较好的落叶层种类的树木。由于它们具有固定土、石的作用,所以能够提升该地区的渗水性,植被能够很好地 保持水分。根系深广的主要有这些植物:水杉、枫树、柳树等。这些植被能够很好的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也能有效减少对河流、湖海地表径流的污染。

(三)园林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中含有大量的植被,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氧气,呼吸二氧化碳,而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的作用。对于城市粉尘也有一定吸附作用,提升空气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起到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辐射的作用。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下,模拟群落结构,保护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各种群落能够利用资源、时空条件等进行相互补充,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园林景观设计将景观、生态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运用和谐的节奏、统一的韵律进行美学协调,给人以丰富的美学感受。

三、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园林景观设计能很好的促进人们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其本身设计、施工与养护能够实现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也能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更好的展现一个城市的特殊魅力,具有美化环境、加强视觉审美,实现人文性、景观性与观赏性作用,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有积极推动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合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不断加强深入研究和改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篇4

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以生态环保为基础,通过现代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合理的空间布局,增强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恰当的方法,下面本文就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

一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达到美观性的效果,有需要具有实用性,同时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和环境的发展相协调,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察实际情况,结合经验,遵循设计原则开展工作。

(一)坚持生态性原则

生态因素是目前人们考虑最多的因素,现在园林景观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说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生态性的原则。生态性原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要保证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和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周边的自然面貌具有稳定性。在设计时,设计者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每种物种的特性进行配置,避免它们之间发生不良竞争影响到了这种和谐的关系,通过有效的设计形成一种结构合理且功能健全的稳定群落结构。

(二)坚持文化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精神内涵,能够彰显出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因此说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文化性的原则,在设计中融入浓郁的现代时尚文化内涵和古代文化底蕴,使整个园林都能够弥漫着文化气息。这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在水景的塑造和景观小品的设计中。设计者可以根据雕塑和景观灯柱等营造现代文化气息,又可以通过精细的雕琢和处理体现古代的文化内涵。在强调文化性的过程中,还需要突出功能性,因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其有用,各种文化景点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的。所以说需要坚持文化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设计。

(三)坚持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园林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同等物质的物品要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种物质的物品更要突出独特性。例如在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要充分的凸显每种植物的不同特征,对于相同的物种来说,要从他的形状、颜色、线条、比例等方面去凸显差异性,实现多样性的原则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颜色是最为起眼的特性,设计者可以充分的利用物种的颜色差异来进行设计。

(四)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为每种物种选择最恰当的生存空间,将其特性发挥到最大。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避免物种生长在不利于自身的环境中而影响了其美观性和功能性。例如可以在设计中以本土植物为主,再加以其他物种点缀,这样既能够彰显地区文化,又能够使物种在适宜的环境下成长。

二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分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之外,还需要在原则的指导下讲求恰当的设计方法,创新设计理念,明确设计思路,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园林景观。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

(一)注重景点的分布与设计

景点是现代园林的核心,景点设计的优美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美观性,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景点的分布。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明确点的布局,既能够突出重点,又能够和周围的布局相融合,做到疏密有致。现代园林中,景点的分布可以按照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需要注意,在设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区域游客的分布情况,根据这一具体的情况来设置景点,要做到游客的聚集和分散都能够顺利和自如,聚散有致且能够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

其次,景点的设置要做到互相协调,遥相呼应,能够以景点作为中心去吸引游客的视线,使景点成为区域的核心,并且在该景点的视域范围内能够和其他的景观相互联系,达到一种协调的美感。例如在植物景观的设计时,需要突出植物的特性,使其既能够作为主景工人们观赏,又能够作为衬景和周围环境相融合,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发挥相互映衬的作用。

最后,景点的设计还需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并且要独具特色。在现代园林景观中,需要有一个能够体现出园林思想核心和文化内涵的主景或是主体,表达园林够景的中心思想。

(二)强化景观线的布局

在现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突出线的布局。线的主要功能在于审美功能、分隔功能以及导向功能,在布局的过程中,要融合这些功能,更好的凸显园林景观的美感。

线的审美功能,主要指每一种线的变化都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冲击,例如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线条或者曲直线条等,都能够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印象美感。

分隔功能则是要是指运用线条的独特性,来展示路径、地形以及植物景观的区分,从而分隔出特定的空间,给人清晰明确的感觉。在运用这一功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柔和,在分隔的时候不能够太过生硬,要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感觉。

导向功能主要就是指线条的方向性,它能够引导人流,指明方向,使观赏者能够在园林中自由的行走观赏。

景观线的布局能够带来多重作用,所以说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其功能性,并且恰当的凸显自然性和序列性的原则,追求自然美和文化美的融合,设计时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

在设计中还需要注意,景观线的布局讲究方法,同时也需要将设计和作用融合,例如路径的设计,主要是供游客散步和观赏休闲之用,设计时要以曲折为主,线条通过和道路景观的结合,呈现出移步换景的效果;而滨水带的设计,主要是能够划清陆域和水域的界限,让游客既能够感受美景,又能够体味水面的波澜,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观赏的距离,界限既要明确,又不能够太过生硬和仓促。

(三)注重园林细节的设计雕琢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在整体上做到美观和实用,还需要在细节处理上尽量的达到完美,这样更能够凸显园林的美。细节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景物尺寸和造型的比例上。在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准确的衡量景物的尺寸和比例关系,并且要通过建筑物、水体、树石等景物的比较了解,精确的设计出具体景物的大小,这样能够使园林中的景观更加和谐,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同时,在设计中还需要突出“奇”,这也是细节的把握。奇的展现主要是在置石和筑山的工作上。置石的关键就是要选取石的天然奇趣,并且推敲石形的个性,将其和景观相配合,达到协调的关系。石头是否具有奇特的个性,很多游客并没有重点的去强调,但是神形兼备的奇石更能够为景观增添亮点,这就是细节的把握。

结束语:现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要环节,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既要突出美感,又要彰显特色,本文就以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为中心,从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提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寒松 刘永红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民营科技,2011年第09期

[2] 黎鹏展 景观设计的方法及要点浅析 现代园艺,2013年第14期

篇5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环境污染、噪声噪音、热岛效应都时时刻刻的侵蚀着我们的生活,逐步的降低我们生活中的幸福感。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节约型园林景观”的推广和实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节约型园林景观”就是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最大化的释放,整合资源,合理的循环再利用,用最小的资源投入,在设计环节、施工工艺、保养维护等方面减少能源的使用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满足人们需求,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率。

1、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节约型园林景观是指在整体经济条件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最少的土地,合理运用水资源,统筹安排植被的多样性分布,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绿色生态生长模式,用最少的资源,能源的投入形成再循环和再利用,使得生态资源平衡,变得更节能减排和经济环保。由于流行风的推动,园林景观设计也开始向高档次,洋风格转变,各种非本土的植被,大型灌木,时令花卉,珍奇苗木和彩叶植物大量使用,高质量的新奇材料和景观雕塑重复运用,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成本不断攀升,摒弃了传统野生植被和当地特有的花卉,的很大程度破坏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反而增加了维护保养得费用。所以,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这样不但能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自热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城市景观带,促进人也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

2、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中应体现的特征

2.1、经济性特征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节约理念,经济性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节约设计中的最重要特征。在先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由于将形式美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还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园林景观设计现状,我们应该认真履行节约型社会提出的要求,将节约理念合理地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并将经济性特征作为首要原则。

2.2、生态性特征

园林景观设计这项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点,该工程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其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以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过分追求规模的宏大,形式的优美。如将礼花灯、灯光树等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物品设计在园林中,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3、高效性特征

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应具有高效性的特征,其并非尽可能地减少物质、金钱的投入,而是应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本的投入,除了推广和使用环保性较高的材料外,还有赖于科学的规划、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合理的设计等等。如,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和产出效益的增加,关键在于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即采用加大单位绿生物量投入力度和合理配置植物等措施,从而实现高效性的目的。

2.4、人文性特征

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人群对其提出的较高要求。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除了要树立一种节约理念,还要充分考虑到城市人群年龄、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在认真分析及研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城市人群对园林景观的观赏需求。

3、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措施

3.1、合理利用土地,运用乡土物种建造文化特色景观

园林景观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土地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综合运用效率,全面打造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效果。充分利用空间的宽度,建设立体景观设计、墙面景观设计、屋顶景观设计,同时,在停车场和大广场要运用乔木为主要载体,增加绿色的覆盖面积,保证绿色效应的同时,给人们提供阴凉的休闲场所。

3.2、优化配置园林植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科学合理配置园林中的乔、草、灌等绿色植物,使三者的数量能够维持合适的比例,在扩大园林绿化面积、实现提高园林生态效益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此外,从人们先前反复的实践经验中也了解到,草的耗水量比灌木和乔木耗水量都要多,而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草却远不如灌木和乔木。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重视草、灌木以及乔木等种植的数量问题,在居民小区中应较多种植灌木和乔木,而树木则应多种植在人们经常活动的广场和道路的两旁。

3.3、设计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日益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重视。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绿地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重要源头。据此,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用高效的灌溉方式,或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回收转化率,将其作为灌溉的补充,从而对园林实施更好的绿化。可见,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使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这也是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体现。

3.4、大力提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短缺已经给城市景观建设提出新的课题,所以在选用植物的时候,要优先考虑耐旱的植物,使用节约型灌溉方式。根据当地布局,做多功能水景,将水景用过的水循环利用,既能冲洗洗手间,化粪池进行厌氧处理,再利用灌溉苗圃,从而节约水资源的利用。

3.5、合理使用园林照明设施节约用电

园林景观夜景建设与电密切相关,但点亮城市的同时,却造成极大的浪费。建议应该采用节能灯具(LED、高压钠灯)用时钟控制灯光的使用频率和在人少的地方可采用声控灯,节约成本。另外,利用清洁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不但安全清洁,而且环保耐用。

3.6、太阳能的应用

太阳清洁,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园林设计中加以合理利用,能够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一方面,应该重视对树木、花草的设计和布局,发挥树叶吸收太阳能辐射的作用,通过布局具有较大树冠的树木,吸收太阳辐射热能,遮挡太阳光线,改善园林空间舒适度,取得更好的绿化效果。另一方面,要采取适当的对策搜集和利用太阳能,有效解决绿化照明问题。通过合理设计太阳能景观灯,不仅能够达到应有的照明效果,还可以增强夜景的高效、美观,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是园林设计人员运用节约理念需要考虑的两大重要因素。还应在不变更原有事物形态的前提下使生态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以便人类能够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下更好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莲.论基于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J].时代教育,2013,07:187-188.

篇6

1.1保护性设计

场地的保护性设计,首先是尊重和保留场地的历史积累,要求场地在发展中得到保存。在此前提下,才是场地的修饰与改造,以及创新的设计语言与设计形式的附加,最终科学和艺术地展示场所的精神,以及更充分地保护场地,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审美需求,使其与现代生活所需保持和谐。场地的保护性设计,是对场地本身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设计手法。

1.2保护性设计方法

(1) 保存式设计

保存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包括场地构件、设施、大型树木等的原样保留,不做任何改动而直接成为设计目标场所的构成要素。不同于对历史文物的标本式、隔绝式的保护,保存式设计是从景观规划的视角考虑将历史遗迹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所,并形成良好互动。

(2) 改造式设计

改造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如建筑、设施等进行一定的修缮,通过设计改造,保持或调整事物本身的功能或景观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原有条件下的景观基础设施寻求与新景观元素之间一种搭接和贯通,作为设计目标场地的新景观元素。利用原场所中的构架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做法,既科学,又能体现场所记忆。

(3) 仿建式设计

景观设计应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改变及协调新环境下各种元素间新的融合,在原有的场所资源基础上延展出新的功能与艺术空间。仿建式设计,需要设计师在阅读和理解场所后,有效地提取场地原有的历史信息、象征精神与文化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做出定位,并仿照场所的特点定位,利用局部重建、变化尺度和造型、添置构筑物等方法,将旧场地景观复制扩大至整个目标设计场所,展示给使用者一个新的印象。

(4) 就地取材

设计师对场地的设计改造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场地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对场地原有材料加以利用,减少设计改造过程中对原有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加工和运输材料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就地取材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并对保存场地的历史文脉、传递场所信息提供帮助,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2 场地设计的对策

为了合理地处理好场地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一个系统整合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具有特定场所感和人文精神的园林景观空间环境,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 与周边环境协调性

场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包括场地周围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建筑分布、人群特性、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露天空间特征等对场地设计的影响。要解决好人流、车流、物流、主要出入口、道路走向、停车场、建筑物的体型、层数、朝向、空间组合、竖向设计、管线布置及建筑间距、用地和环境控制指标等。其设计均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以确保其各设计内容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

2.2 遵循生态理念

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时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区域环境特性,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地造就复合生态位的城市人居环境景观。为了使场地内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周围及内部空间的微观气候的目的,实现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与协调,场地设计应基于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力求对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场地处理要因地制宜,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种群,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以提高该区域的生态价值。

因此,在场地处理中应考虑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等条件。对交通流线方向、管线布置、竖向设计,力求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尽量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减少对原有生态植被的影响。尤其对场地设计中的绿化布置,一定要与建构物、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植物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尘、减噪、美化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2.3 强调内部各活动空间布局合理性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山石、水体、植物、广场道路、园林建筑、雕塑小品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使各功能区对内、对外的行为能合理展开,各功能区之间既保持便捷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动静分开、虚实结合、疏密对比等;其次,合理布置各种动线(交通流线、人流、物流、能流)及出入口,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景点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并根据用地特点及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设施等。

所以,场地内部各活动空间的布局既要满足生产、生活的功能要求,达到技术经济合理性,又要满通运输和卫生、安全等技术和规定的要求。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景点设置紧凑、交通流线清晰、短捷、通畅,避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要注意各活动空间有较好采光、通风、防火、抗震、减噪的功能,达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力求技术上经济合理。

2.4 体现场所精神

场地设计是文化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园林设计与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看成是风景园林中的文脉。由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美学情趣、等级观念、社会差别和传统技艺的不同,场地环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现出绚丽多姿的风采,并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体系。一旦园林设计结合场地历史条件进行纵横围合与内外延伸,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必将具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纵观我国造园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都是对当地场所精神进行了充分挖掘,并吸收与运用了传统造园手法,使其与山、水、环境有机地配合,表现了不同的情

调,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情怀。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捕捉场地场所精神,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是场地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样不但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而且还能弘扬和保持当地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借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丰富园林意境。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积淀成熟,场所的景观也因保存城市发展轨迹而有其特殊的精神与文化。园林景观设计的上策就是保存场所的遗留,让景观从基地中自然生长,并不断壮大,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要求,也是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结合与体现,更加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篇7

苏州园林即为“苏州古典园林”,是指中国江苏苏州城内的私家园林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等。苏州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苏州园林是一种隐逸文化的代表,每座苏州园林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带有着园林主人本人的生活逸趣和文化内涵。园林景观以其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积淀,在现代化人文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古典园林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

1 古典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

1.1 曲径通幽处

在园林景观中“曲”最能表达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曲是园林景观的灵魂;“庭院深深深几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曲曲折折的小径、蜿蜒斗折的回廊、迤逦不尽的小溪……径越伸越远越曲,廊越回越深越幽;转朱阁,掩低楼,淡云孤雁弧,漏云透竹轩,都是所谓的“曲径通幽处”。

园林景观中的曲和直不是完全相互对立的。直中取曲幽静深远,曲中取直引步向前。在苏州园林中,拙政园的回廊委曲回转,别具风致;沧浪亭的复廊奇石参差,花影迷离;留园的华步小筑回环反复,深得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园林景观中的云墙和回廊都能表现出曲的妙处。江南烟雨朦胧中的白墙黑瓦勾勒出了绵延横亘的云墙;青山绿水之间,你总能找到一种含蓄的蕴藉,一种关于园林的最美好的想象。

1.2 移步换异景

联系实际,置身于园林之中肯定并非静止不动,一定是时刻运动着的。小径回廊曲折往复,途经绚烂多彩、布局精致的沿途景物,游览者能够领略到目不暇接、顾盼不及的审美体验。随着时间的变换,脚步的转移,空间得以拓宽,景物得以延展,移步异景,一步一景,所以游览者才会驻足停留,细细品玩。

苏州园林的建筑构造精巧,布局紧凑,形式灵活,复杂多变。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深得江南建筑的逸趣。细看狮子林扇亭处的叠山置石,山石堆叠着延展着伸入水中。步入水边乱石铺砌的石径,近者是青苔石岸绿水碧波荡漾落花红,远者是曲廊深院煦日和风堂燕鸣垂柳。筑园者的心迹跃然青山绿水之中;左顾右盼间,游者饱游园色,领悟到其中的奇趣。

1.3虚实与藏漏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山为实,水为虚;阳为实,阴为虚;近为实,远为虚;密为实,空为虚。不同于西方人总是热烈率直地直抒胸臆、和盘托出,中国人习惯于用含蓄、隐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显而不露,引而不发。所以中国的建筑,尤其是园林小品,或虚或实,或藏或露;虚实藏露中,景观见小见大,见仁见智。

无论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还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开门见景”都是大忌。影壁、山石、漏窗、门洞,都是营造虚实藏露之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帮助划分景物结构,避免“一览无余”。拙政园进门处的翠嶂,留园中处处可见的扇与漏窗,都是很好的屏障;环秀山庄藏亭于树林,狮子林藏卧云室于石林,也都是恰到好处的“藏”。

2 古典园林景观的成景类型

2.1借景

无论是古今,抑或是中外,园林景观的空间和面积总是有限的,因此借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园林景观的深度和广度。借景一般通过近借、远借、互借、俯借、应时借等方式来完成:一是堆山砌石,抬高视点;二是借季相景,预留特色;三是遥借活景,种花植树,招蜂引蝶;四是俯借虚景,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借山水,借花鸟,借声,借色,借形。

2.2分景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与其把人领到一个空旷的大空间,让他漫无目的地闲逛,不如将园林按一定方式划分和界定,把人的注意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分景”。“分景”增添了苏州园林可以细观的景的量,也提高了它们的质。拙政园的听雨轩里,轩旁有水,水边数丛翠竹芭蕉,夜雨霖霖,竹叶生凉;倒影楼中则“时有倒影入池塘”,水波荡漾,水底楼台,如梦似幻。

2.3引景

引景是指吸引游人继续游览的方法。苏州园林设计中鲜少有像其他景区那样用明显的标志指景,终究怕落了下乘。游览者会好奇小桥流水尽头是什么?拾级而上会看到什么?曲径回廊又会通向何处?山上建一塔,游览者就可能会有兴趣向上爬;湖中建一亭,游览者就可能会有兴致泛舟而至;园中传来戏曲,游览者就或有闲情逸致入园观看……

2.4漏景

漏景又被称之为“泄景”,是指透过竹木疏影、花门窗、拱门环洞等看到的景观。沧浪亭的石漏窗,留园的各式木石漏窗,狮子林里连续的玫瑰窗等,都会增加景深,引人入胜。漏景营造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更易引人入胜,也更能够促成空间的深邃与空灵;或凸显静景,或引导动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

2.5对景

对景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构景手段之一。在某处景观之上可以观赏另一处景观,我们把它称之为“对景”。很多时候对景手法可以完成一种“一处可观多景”的视觉体验。还是以拙政园为例,荷风四面亭、倚玉轩、海棠春邬、梧竹幽居等九处景观围绕着东部湖区形成了一个“环形对景”;在这个偌大的椭圆形内,任两个相邻的景观总是互为对景。

2.6框景

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的就是框景。空间中的景物平平淡淡,或是不尽可观之时,利用门、窗、洞或是合抱的树枝,有选择地对景设框,或是设框取景,均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妙处。例如,从外透过梧桐幽居的月洞门,我们可以看到反复的回廊,精致的门窗;从内往外看,则框与景相连,宛如一副浑然天成的园林画卷。

2.7障景

障景不但有空间引导作用,还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心理暗示。障景才是真正在玩欲露还藏的把戏,入园处的障碍和屏障都是障景。留园入口的暗、小、深,就采用了障景的抑扬作用;它的用意就在豁然开朗处,柳暗花明处,别有洞天处。抑时,脑海中一片空白;抑之后放,才会出现空白后最灿烂的色彩和最盎然的生机。

3古典园林景观的意境构成

3.1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在儒道两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下,我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一直秉承着“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师法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山水岩石等自然要素的形象要符合自然现象;二是总体与局部的组合、分割与布局要合乎自然规律。师法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表现自然,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基于自然,更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自然变通,诸多设计要素都来源于自然:曲折多变的小径,来源于蜿蜒爬行的蛇;亭台楼阁的飞檐,来自于展翅欲飞的鸟;波澜起伏的屋顶,源自于起伏变化的山峦……除此之外,叠山置石理水也要顺应自然:园林中的山水一般都是假的,或是在原有的少量山石的基础上,加以堆叠。园林设计要让这些假山假水,看起来浑然天成。不仅山水看起来要是真山真水,闹市间山水的出现也要毫不突兀才行。

3.2才墨之薮,底蕴深厚

苏州园林的花花草草,无不尽态极妍,美丽至极;不仅给人带来美妙的审美感受,还能够用比拟和象征手法营造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象外之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常用“比德”意象有荷、柳、松、竹、梅、芍药、蔷薇等,将实景抽象化,引领行人进入更深的精神境界。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中的千年古松盘虬卧龙,历经千年苍翠劲拔,容颜不改;拙政园几经易主,种荷不辍,向后人细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孤高傲远……

苏州园林的主人一般是古代的士大夫,这些人一般惯会吟风弄月,颇得雅致逸趣。苏州园林素来是才墨之薮,钟灵毓秀。园中的匾额楹联很多都来自于典故和诗句,承载着深厚的文人信息和文化底蕴。沧浪亭取名之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留听阁取名之“留得残荷听雨声”;月到风来亭取名之“此事不关风与月”;拙政园有雪香蔚亭,亭旁松竹掩映,枫柳共眠,对联一副:“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颇得山情野趣,与世无争;沧浪亭有面水轩,轩旁碧波荡漾,天高月远,对联一副:“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花为开”,极言物我交融之美,引人入胜……

4 结语

西方园林设计中虽然也涉及关于意境的刻画,但主要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设计和运用虽然也充分地展示了形式美,但终究还是在追求意境。我国独具东方特色的园林艺术与西方体系众多的园林艺术流派相辅相成,构成了呈多样性发展的世界园林艺术。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民审美水平的提高,我们应该在深入发掘与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协调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让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晓斐.中国园林中石―生组合景观设计理论与营造技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王培培.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理念与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1.

[3]阎琦.空白之韵――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的虚实相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英)纽金斯著,顾孟潮,张百平译.世界建筑艺术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宋珊.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邢靖懿.试论中国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篇8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变化提高,也越来越在意生活环境和生活的品质,这也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既可以从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去寻求创新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手法来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发展,同样也可从山水画艺术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符合时展而又具有自身民族文化气质的现代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是与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所见最多的为住宅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什么样的景观,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思想,满足什么样的人群需求,都是我们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任务和价值体现,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任重道远。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比较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大多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作品多数偏西方设计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依托现代建筑的形式,追求对称几何式的景观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比较过去而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由传统的土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结构。在小区建筑中不管是中式或欧式建筑,也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从传统园林建筑中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作用于今天的设计中,是一种传承的创新。

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观,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因地制宜,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充分去挖掘利用当地的景观元素,发挥出新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景观设计应该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至于去破坏生态环境。它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本土植物和乡土材料把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充分利用自然水和适度依靠人工水结合,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创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景观将作为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无论是江南水乡小镇,老北京城的胡同,上海弄堂,还者是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都市巴黎、伦敦、洛杉矶,好的城市景观都是由不同空间交织而成的有机整合,而不是孤立的、隔绝的自我封闭空间。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把城市化、社区化的发展,突破住宅小区围墙的范围,建设开发的公共空间环境,突破壁垒。它所追求的是在尊重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城市和谐建设发展,实现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工作生活与商业发展的融合。从单一的花园式景观发展成社区化加上花园式的环境,倡导人的社会,在自然生活环境组建社交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使人们自觉参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三)景观设计的复杂化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四)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三、苏州博物馆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一)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中而新”的理念,即有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也有现代设计的元素与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意趣的全部精华,可以说是实物陈列的历史。其传承多年的造园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然值得借鉴使用。苏州博物馆中,借拙政园白墙面,结合叠山理水的手法,创造了一幅写意水墨山水画卷,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手法,而传达出的又是充满现代意境的园林形式。苏州博物馆一方面在造园设计上注重现代人的行为需求习惯、审美情趣,在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景观形式。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新手法、新材料丰富了景观设计的手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是园林发展的必然。

(二)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几何对称的规则,而中国园林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这是和地理环境、文化价值、民族传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差别。今天的中国园林要想在在世界园林上保持自身的特色,必须在运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差异化特色,不能模式化发展。苏州博物馆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景观,结合山水画艺术表现手法,继承并发扬中国特色园林文化。结合地域环境因地制宜,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现,营造出具有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篇9

1规划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无疑是思想和方法,因为思想和方法不仅指导整个设计过程,也对后期方案的发展以及实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此次园林设计规划的理念有两个,即“以人为本”和“硬、软景观相辅相成”,且在园林设计规划过程中坚持秉承“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及“和而不同”的设计原则,追求浑然天成的设计效果。设计者对我国传统的风水学进行综合借鉴与适当运用,利用一些柔性、阴性的线条将方直的环境平衡化。而在处理散漫的空间方面,设计者运用花草配置、植物造景以及园林小品达到调整效果。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秉承“俗则屏之,佳则收之”的理念和原则,为园区未来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在规划过程中,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追求健康和环保,营造出一种恬淡、舒适、幽雅、宁静的环境氛围。设计者还融入“对知识的追求”这一设计原则,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知识型园林,并坚持设计要“结合自然”,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依据药学文化和园林美化的交融,设计规则式局部景观和园中园景观,使游览者一踏入园林大门就能体会到美感统一的格局。园区坚持景观设计,追求视觉、听觉、嗅觉上的欣赏效果,使观赏者能够在观赏效果上有所愉悦,在身心感受上也能达到最高的享受。设计者还坚持以药园发展的丰富性、景观设计的系统性、植物造景的主体性作为园林的设计方案和蓝图,致力于打造出园区景观在平面上的整体性、时间上的系列性以及空间上的层次性。

2规划设计的构思

在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对科普和科研两者的关系有明确认识。建造一个知识型的观光旅游园区,旨在让药园特色园区的药用植物以及药园的悠久历史得到充分的介绍和展示,使药园的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扩大,以获得今后更好的发展空间。整个设计将把重点放在突出药园所具备的1000多种药物种资源的优势,将旅游、科教和科普这3大功能充分发挥,将原生态作为主线,树立药园所在我国相关事业中的地位,促进药园的科研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规划设计的区域规划和功能分区

药用植物研究所位于云南省,隶属于卫生部中国医学院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是云南省内少数专门从事云南白药的栽培、引种、资源保护以及开发等研究的中央级别单位。以药园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将药园建设成一个具备宣传科普、服务于科普、旅游观光功能的现代化园林景观系统。期望通过对园区的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园区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得到充分展现,提高人们对特色药用植物方面的了解,并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知识型植物园区。药园景观力求营造一个有利于药物研究的空间,致力于创造一种有活力的自然科研环境,坚持将生态意识作为设计的指导,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追求。景观设计可以将药学文化和园林美学融为一体,使地域文化充分展现,使整个设计朴素而生动、自然而清新。在设计过程中,药用植物是重要要素之一。园区内已经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99科,约17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0科24种,被子植物有160科1610种,裸子植物有7科21种。国外引进的进口传统药植物有33种,云南省特有植物42种,省内的药用植物有432种,省外的药用植物786种,白族药450种,珍稀植物87种,其他没有记载但是民间有使用的云南特有药用植物79种。园区内引种栽培和保存的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17种,主要有越南桂、槟郎、坡垒、龙血树、沉香、巴戟天、野荔枝、益智、胖大海、野龙眼、马钱子、大叶藤黄、催吐萝芙木、血龙树、肉豆蔻、萝芙木、青梅、猀罗。在园林规划时需要对植物园进行重新的分区,依照功能将其分为:本省特色园区、进口药园区、原生态园区、珍稀植物园区、繁育区、水生药湖、珍贵稀有濒临危药种区、棕榈药园区、珍贵稀有濒临危药种引种区等。对药用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不但可以满足科研需要,还可以提高游客观赏的便利性,充分展现药园种植资源的丰富性。其中,云南省的特色药园区主要种植云南特有的资源品种,以白药为主;原生态园区是受到人工影响比较大的种植区;进口药园区主要有引进栽培的药用植物;棕榈药园区有棕榈树以及槟郎等植物;繁育区用于引种栽培试验;珍贵稀有濒临危药园区的主要树种则是黄花梨。珍贵稀有濒临危药园区引种区主要种植沉香、巴戟天以及胖大海。

4规划设计的药用植物园林美化

对珍稀药用植物以及园区有特色的园林进行美化,利用挂牌、景观小品、周边清理的装饰以及修建生态湖等美化措施,突出树种的地位,放大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使该树种对外的影响力有所提高。还可以利用国内外的团体以及知名人士到该药园进行参观考察的机会,建设相关联的园林小品,以此作为药园的宣传,提高该药园的知名度,这对于普及药园知识以及促进科研工作有重大意义。

5规划设计的观光道路设计

植物园道路的设计与普通公园的道路设计相比,必须要更具导游的功能。因为植物园内植物种类繁多,若导游工作没做好,则会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也不利于科普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进行。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助水体、地形以及少量的建筑物加强分区的效果。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来实现,比如设计道路的进出口,以及结合该药园的科普教育、药用的资源生态环境、科研生产以及旅游观光等情况,量身打造一条具有特色的旅游观光行走路线。比如在办公区的主楼两侧选用美观、整齐、大方的层叠式绿化建设,象征着该药园职工奋发向上、精益求精的风貌和精神。园区内的小道采用药用资源的背景,以展示出各种风格迥异的效果。

篇10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plant arran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前言;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 三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 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 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 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 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 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 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 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 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 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遵循生命的规律, 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对住宅所在地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用,包括植物结构、地形、地貌等,这样不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景观改造而产生的成本投入,还能使园林绿化工作具备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园林植物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另外,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也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使设计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内容。

1.2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而以人为本,则是要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使居住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实现统筹规划、景为人用的设计目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都能够从中受益。

1.3 有所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其它的规划设计一样,只有在继承现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突出自身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创新也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除了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对这些知识进行灵活、合理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对有关主题和风格进行创新体现,力求将本地的文化、民情、习俗等内容与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建材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择那些生态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

2.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3.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具体如下:

3.1合理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3.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3. 2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观花的,如紫薇、夹竹桃、石榴、桅子、广玉兰、醉鱼草、木本香蕾、糯米条、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鹤望兰、兜兰、飘带兰、旅人蕉等。赏花时更喜闻香,如木香、月季、、桂花、梅花、白兰花类备受欢迎。不同花色可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很多植物的叶片很有特色。巨大的叶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壮观。其它如董棕、鱼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叶。亚马逊王莲,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在水面上游荡,吸引众多游客。还有具有奇特的叶片如轴搁、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尤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审的应用更是广泛,它能体现园林美中的色彩美,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劈、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自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

有的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蜡肠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天目琼花、欧洲英援、平枝拘子、小果冬青、南天竺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中还有不少香花、香叶植物,如茉莉花的清香、兰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梅花的暗香浮动,荷花的芳香远溢,桂花的十里飘香以及佳肴香茗等芳香美,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3. 3高度搭配要适当

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 4色彩搭配要协调

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用本土植物造景是构建地域特色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通过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要营造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须充分结合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

4生态设计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篇11

Keywords: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和美学艺术相结合,既突出视觉效应中的色彩美,又能够享受听觉中的音乐美,使得大众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能够充分的调动多感官。要实现美学原理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就需要先对美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下面本文就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论述美学原理的具体应用。

一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的运用美学原理,将景观中的各要素和美结合,能够更好的突出形象,那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具体要遵循的美学原理有哪些呢?

首先表现为对比衬托手段的运用。对比衬托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规律,园林设计中,要在对比的基础上才能够凸显主题,才能够彰显丰富的色彩,才能够实现美的享受。美学中的对比不仅是色彩的对比,还有园林景观中外观的对比和形态的对比,在对比中能够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特点。

其次,园林规划中的美学原理还表现在组合美的呈现。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有景的配置来突出美,由于每个景物各不相同,形态各异,但是单独使用又略显单调,因此要展现美感就需要进行组合,美学原理中将之称为组合美原则。

最后需要实现意境美。园林要想让他人感受到美,首先需要具备美感,而意境美在美感营造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有创造性的营造意境,做到用景物创造美感,用意境营造美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设计者的真挚情感,要有创新的思维,才能够充分的将这种意境美呈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二 美学原理在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尽最大限度的凸显美感,为此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坚持美学原理,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对这一原理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该原理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对比衬托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比艺术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美学表现手法,园林中景物配置的疏密程度,景观色彩的变化、园林空间的弯曲和笔直等,以及景物的形态和大小、虚实明暗、刚柔程度等,都是对比衬托手法经常运用的。在园林规划设计应用中,首先可以利用该手法突出重点。在人们的观念里,对比主要是突出主次,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突出重点,这样更容易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其次可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在园林规划中创造美。园林中具有很多固定不变的景物,而以此为背景,运动的队形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动静对比突出美感,即动态美的展现。相对于静止的景物来说,动态的景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更能够展现外观形态,因此更能够彰显美感。例如水景,其能够在风的吹动下波浪起伏,变化多端,用动态的水景和周围的静态景物相结合,能够更加展现景物的情致和美感。最后,对比衬托原理的运用还体现在虚实对比上,古语曾用“密不通风,疏可走马”来形容疏密和虚实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这种手法也能够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景物在配置中可以运用疏密和虚实的对比给人一种变化多端的神秘感。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开敞是虚,闭合是实,虚实对比之间更能够彰显美学艺术,同时虚实的对比中还能够增加景致的深度效果。

(二)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组合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园林组景的应用上。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用到框景、借景以及障景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园林的美感,对园林空间进行剪裁和分割,在变化中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效果。组合美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景和景的组合中。景景组合设计中,可以采用借景的手法,园林借景,不仅能够借山水之景、植物之景以及建筑之景,还能够借助自然界存在的各种景物,甚至是水声和风声都能够借助,这样能够在园林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视听觉盛宴。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成功了借了清风和明月,为园林美的呈现更增添一丝风韵。

(三)意境美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意境的营造能够给园林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最能够打动人并且传递美的园林设计是情景交融且充满意境的,那么意境美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是怎样应用的呢?首先设计者需要创新的思维,观赏者的素质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发现意境美。意境美的创造需要依附于园林景观的创造上,意境美在具体应用是需要保证在景物配置的基础上实现立体布局,由景物来诠释意境美。由于意境不是像景物那样可以摸得到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到的,因此其是无形的、是无限的、是可以想象的,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获得的意境美也不同。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迎合大家的口味,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意境美的营造上之前需要先了解大众的需求这样大家才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园林的意境美。

结束语: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是对美感的追求,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园林的规划是设计者对于风景的再创造,是在充分发挥景物用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展现其美感,并且使人们通过对园林景观的欣赏陶冶情操。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充分应用美学原理,本文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美学原理在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本文对于美学原理和园林设计的应用对于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使园林的设计能够充分的展现美,最大限度的促进园林规划设计朝着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艳红 浅谈美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05期

[2] 鲁敏 李英杰 园林景观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6-03

篇12

一、小城镇园林景观建设优势

1、依托农村接近自然

小城镇具有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形成了小城镇独特的城乡二元复合的自然因素和外在形态。小城镇依托于广大的农村,绿树农田将其环绕,田园风光近在咫尺,与大、中城市相比更加接近自然,受污染程度相对也较轻,山青、水美、绿树、天蓝和阡陌纵横的田野更有利于创造优美、舒适、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园林景观。

2、受益于现代农业发展多

小城镇接近于广阔的农村,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必将促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建设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指导思想

1、融于环境

小城镇所处环境不同于城市,它拥有蓝天、白云、碧水、青山,自然风景优美,这都为创造健康舒适、绿色自然的园林景观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整个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从思想层面确立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自然环境中原有的山水草木要进行合理的保护,这是第一位的。对于自然景观的破坏要降到最低,并注意保持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景观,在它的基础上可以人工造景,人工景观力求自然,不突兀,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小城镇园林的景观规划要与周围的农村自然景观相融合,更大程度地营造出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2、以人为本

无论怎样的景观设计,首先都要考虑人的感受,将以人为本作为第一原则。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要建立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人的身体和情感需求,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要将人的舒适性作为指导准则。一方面,规划和设计出的建筑形式、风格和尺度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对居住者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小城镇中居住的人口年龄层次多样,所以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各层次人群的需求,着力加强对老人和儿童的关怀,要满足其精神和情感追求,创造出符合大多数人要求的精神家园。

3、营造特色

小城镇良好形象的建立需要突显当地的特色。小城镇占地面积小,不能够满足特色园林所需的景观要素。这就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有敏锐的环境观察力和巧妙的景观构筑。这些素质的具备,一定要建立在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使得所设计的园林景观能够与原有的地方建筑相融合,并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营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小城镇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布局

1、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各个城镇的土地使用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规划和设计时要区别对待。就我国整体而言,目前的耕地有限,因此对于园林景观用地的选择一定要综合考虑,尽可能地不用那些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田地,要充分利用荒地、贫瘠地块。

2、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小城镇不同于大中型城市,其城市化规模小,居民没有统一居住的社区或者小区,这就使得大型公共绿地的开辟比较困难,但是居民对于休闲、游览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所以,小城镇的园林景观规划一定要均衡分布。

3、面状景观

面状景观具有自身的性格特点,平面能给人以空旷、延伸、平和的特征,曲面则显示流动、引导、暗示、自由、活泼的性格。曲面在地面的铺装以及墙面的造型、台阶、路灯、设施的排列上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对小城镇中的公园、广场、院落以及道路两侧了进行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使整个绿化形成系统。如有湖面等中心水景,可选择荷花、睡莲等浮水植物建造水面景观,使景观系统更加丰富,达到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4、立体景观

立体景观是以点、线、面的多重组合构成形态空间。对于景观点、线、面上有形景观的尺度、造型、竖向、标高等进行合理设计。如雕塑、喷泉、假山等应以整个周围的空间以及功能、视觉艺术的需要来确定其尺度。历史文化街区路灯尽可能采用传统造型的庭院灯。在景观设计时,为了达到空间的分隔、渗透或延伸等空间变化的艺术效果,往往借助台阶、坡地构成不同标高的处理手法,起伏的绿地也远比平坦的草地更加自然、更为动人。在利用植物立体造景时,将与地面垂直的线与面进行绿化,不仅能够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丰富绿化层次,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和绿化覆盖率,提高城镇的整体绿化水平。一般选择藤蔓植物对棚架、绿廊、凉亭、墙面、篱垣、假山置石、立柱、阳台、屋顶等进行造景,形成各种立体景观。另外,对于灯柱、廊柱等粗大的柱形物体,可选用缠绕类或吸附类攀援植物盘绕或包裹柱形物体,形成绿柱或花柱。

5、色彩利用

色彩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造型中是最容易让人感动的设计要素,可以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色彩在景观设计中起着整体统一、局部点缀的作用,“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利用红、绿的补色关系,以大片的绿色衬托出局部的红点,使其更加鲜明突出。景观设计中的色彩处理,关键在于对色彩有序而生动的应用,同时必须注意不同色彩和色调之间的过渡和协调关系。大片的色彩不宜采用纯色,而应以过渡色为主,而且其中应以绿色和灰色为主色调。在植物设计配置方面,充分利用植物观赏的色彩组合,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以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6、点式景观

点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单位,是一切形态的基础,它在特定的环境烘托下,背景环境的高度、坡度及其构成关系的变化也使点的特性产生不同的情态;点通过组群变化也能作为独立的景点,通过排列、组合也可划分空间,起到界定领域的作用。在小城镇具有标志性的景观点规划设计中,它主要包括小城镇入口绿地、道路节点、街头绿地以及历史文化古迹等景点的布置,使其体现标志性、识别性、生活性和历史性。

7、线状景观

线是点的不断延伸组合而成的,有长短粗细之分。线在空间环境中非常活跃,在景观中可以形成直线、曲线、折线、自由线等多重风格。线在景观环境中的运用需要根据空间环境的功能特点,明确表达意图,否则也会造成视觉环境的纷乱。在园林设计中可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可构成多种线状景观,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的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此外,小城镇的景观线还包括道路、水系(河、溪)休闲景观带、防护林带以及街道、历史文化街巷等,使其在统一中求变化,形成有序的线状景观体系。

8、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

我国疆域辽阔,小城镇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等都千差万别,导致各城镇的绿化率、规划安排、土地使用情况等差异较大。这就需要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特点,区别对待。切忌将一个模式应用到各个情况中,一定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结束语: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产生长远而又深刻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篇13

1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改善环境,进一步调节气候,起到减弱噪音的作用。水景中使用地下水往往含有矿物质,对于人体具有疗效作用,含有负离子的矿物质水资源往往还能起到清洁净化的作用。

(2)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提供生活用水。品茶可以说是最实用的用途了,比如对于那些名茶真正要喝出茶中韵味还得靠井中之水。

(3)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提供生产用水。比如园林的正常维护往往需要一些生产用水,主要用于灌溉植物、养殖水产这两方面,自然水景在园林景观生产用水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提供体育娱乐活动场所。比如可以带来娱乐,人们可以游泳、冲浪,冬天可以溜冰等等。

(5)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交通运输。较大型的水面,可以作为陆上运输的补充,如游艇、交通船等。

(6)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汇集、排泄天然雨水。在设计良好的园林中,会节省不少地下管线的投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7)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起到防护或者隔离的作用。如护城河、隔离河,以水面作为空间隔离,是最自然、最节约的办法。

(8)水景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防灾用水。城市园林水体,可作为救火备用水,郊区园林水体、沟渠,是抗旱天然管网。

2 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水景观应该跟周围的景物相互协调统一,同时要灵活、巧于变化,使得在水景的设计中更加丰富。水景观是不是能够充分的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表达出来、如何在一个统一的里面寻求它的变化和在一个丰富空间里如何达到它的表达效果等问题上,都需要设计者更加全面的探讨和思考,这也是由水景自身的特点所能决定的,。水景以它独有的美学表达方式和观赏特性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水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1)依水景观。在园林水景的设计中依水景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水的特殊性质,所以依水景观具有了异样性。我们在设计依水景观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水的特性和水与依水景观间的关系。通过水体的不同变化形式,可以形成不同特点的依水景观,园林小品中,桥、亲水平台亭、榭等等都能很好的表现出依水景观的形式。

(2)水体建亭。 水面开阔明朗,舒展,流动,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有的有神宁静,为了突出景观效果的不同,大多会在小水面宜低邻水面的地方建亭。而大水面碧波坦荡所以应临水高台建亭,或者在比较高的石块上,能够观看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水,能给人身心舒畅,妙不可言。一般在临水建亭时,有的是一边临水或多边临水,完全深入水中让四周都被水环绕起来等多种不同形式,在岸边的石矶上面、在小岛上面、在湖心台基的上面这些地方都可以做临水建亭。而把亭建在桥上,更可以让水面上的景色更丰富,还可以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感。

(3)水面设桥。桥是为了人们跨越山河天险而被创造出来的,能够给人们带来交通的方便和生活的进步,自然也能够让人引起美好的联想。而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里,地形的变化和水路的相互融合,是非常需要通过桥来达到联系交通,组织游览的路线,沟通景区。而且更可以将其优美的多样造型形式作为园林里的重要的造景建筑。所以小桥流水在中国园林和风景绘画里能成为典型景色。因此规划设计桥的时候,桥要和园林里的道路系统相互配合来方便交通;注意水路通行与通航与水面的划分;联系观景的地点与游览的路线;组织景区里的分隔和联系的关系。

(4)依水修榭。榭主要是为了让人们游玩休息,大多都建在水边,在功能上不仅是为了让游人休息,还有就是为了点缀风景和观景的作用。水榭里最常见的形式是:在水的边上建筑一平台,用低栏杆在平台的周边围绕,敞口做在湖岸通往水面的位置,然后在平台的上面建一个单体建筑,它的形状一般建成长方形,而它的四个面都通透开敞的或者在四个面装上落地长窗。水跟榭有很多种结合的方式。如果从平面上观看,有一面、两面、三面和四面临水等等不同形式,四个面的周边临水都以桥跟湖岸连接起来。而从剖面上观看平台的形式,有些是实心的土台,而在平台的四周都环绕着水流;有的平台是用石梁柱结构来支撑下部,所以建筑的底部可以让水流流入,甚至更可以在建筑的底部都让水流流入,这样就产生驾临在碧波的上面的效果。

水遇到风,可以凉风袭人,给人凉爽的感觉;遇到光可以光芒四射,给人带来活泼、热情的感觉。所以适当的做一些水景设计,能够使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生态环境中,水是最活跃和动感的因素,对于流动的水可以使人的情绪更加激昂。大面积的水还能够把空气中的微尘给吸收掉,可以对空气起到净化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人居住起来更加的舒适,这对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