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概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商管理专业概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商管理专业概述

篇1

一、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外延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能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随着实践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外延的界定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及完善。对于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外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定义,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观点:实践教学是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它是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以获得直接经验或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参与理论教学之外的具体社会生活的教学活动[2]。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针对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发展。实践教学的外延包括技能训练、科技创新、生涯规划、组织服务、实习见习、社会体验等内容,实践形式包括实验、情景模拟、课题研究、项目设计、角色尝试、实地考察等。

二、国内关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剖析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1.理论教育在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

虽然各高校在工商企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学生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实践教学实施情况来看,理论教育主导模式在教学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成效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期待存大较大差距。

2.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不高

实践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践教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首先,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拥有高学历却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不到位。其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没能真正发挥作用。虽然各高校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这些基地没能真正发挥作用。不少高校校内实训设备不足或较简陋,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共赢机制企业对此积极性不高,难以真正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或质量不高。最后,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滞后。很多实践课没有教材,或教材编写质量不高。

3.行业企业缺位导致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国家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需求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企业、促进就业,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偏离社会实际需求,遵照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行业企业应该全面参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包括专业的开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但实际上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机制,导致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对实践教学的效果缺乏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比较落后,无法客观真实反映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情况。

(二)提出了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措施

1.重构实践教学模式

何海怀等从“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出发,提出基于职业行动导向重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3]。主张按“工学结合”要求重构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按认知规律循序推进实训项目,课程教学组织与职业资格证书挂勾。胡忠任则认为ERP 实训教学能较好满足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构建基于 ERP 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能较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4]。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曲立等人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出,应根据企业需求从目标、时间、手段、空间四个维度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构建“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体现从基础到综合依次递进的训练过程。训练模块包括课内实验教学、独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四种形式[5]。荀海鹏、李娜认为应对组成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构建“目标子系统”、“内容子系统”、“条件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及“评价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的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6]。

3.优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要系统规划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实践教学设备,购买仿真软件,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建立与企业共赢机制,在优势互补、互相支持、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校企合作才能持续良好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真正成为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4.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严格实践教师入职标准,尽量选聘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避免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制订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规定,增加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5.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评价指标,既为教师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又为教师工作效果提供衡量标准,它是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张旭辉等人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教学和其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等)等四个方面,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7]。张庆华等人提出应在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中建立学校、教师、企业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以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三、国外大学实践教学成功经验

(一)德国大学采用“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采用“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中二元,一指职业学校,二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学校及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企业为学生学生实践提供场所。德国大学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企业工作经历和较高的洞察能力,能够敏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将之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因此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二)英国大学推行“三明治”式教育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即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和工读交替进行。这种教学体制,能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学生既能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能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学生未毕业就具备较高技能和创造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从上述研究内容来看,虽然我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实践教学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认识,而且深入研究也不足,许多教学追求短期效益。笔者认为可借鉴国外成功的实践教学成功经验,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裴云,任丽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14-16.

[3]何海怀,唐高平.基于职业行动导向重构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04):162-164.

[4]胡忠任.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77-179.

篇2

工商管理在现代企业的消费运营中发扬着重要的作用,关于企业的消费运营具有指点性意义,是企业运营内部协和谐控制的依据,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方案的主导。经过工商管理可以使企业规范化,可以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展开。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与其他国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理论运用中还存在着诸多的成果,制约了企业的展开。因此,必需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方面的探求与研讨,不时完善工商管理方式,提高工商管理的义务效率。

一、工商管理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主要指的是用现代化管理学的思想技术和方法中止管理,使企业管理义务失掉有效维护。工商管理作爲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其包括了企业运营战略的制定企业综合性研讨管理思想等等,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课。企业管理人员使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及管理方法,经过管理经济的方式展开义务,其义务内容有战略管理资源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等等。经过系统的分析管理数据,可以准确分析出企业的未来展开方向,确保企业可以在正确的展开轨道下行进。

二、工商管理存在的成果

2.1企业的管理方式滞后。现代企业管理缺少系统的实践知识及管理阅历,致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构成无法制定出企业未来的展开规划及战略方针。目前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工商管理知识与想法,很多企业展开方式迥然不同,没有自己共同的管理方法,只会模仿一些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的不时展开与变化,而单纯的模仿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展开,逐渐成爲企业展开的担负。

2.2工商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健全。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来中止管理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权责界定不够明晰的现象。而构成权责不明晰的缘由,主要是不规范不合理的职权界定。这不只削弱了工商管理的力度,影响义务的正常推进,严重制约企业的顺利展开。树立健全工商管理体制,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树立的重要举措。

2.3企业缺乏明白的管理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展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工商管理的思想普及对企业的管理方式具有新的应战。企业的生活之本是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但是,假设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关注自身价值的所在,关于企业的长远展开是非常不利的。企业应该转变现有思想,在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价值观没有明白的定位,无法按照既定的章程去指点员工的义务,不关注企业文明的宣传。

2.4缺乏品牌看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时深化,国度末尾添加对企业的约束,地域限制也不再成爲企业展开的阻碍,企业应该对环境和理论展开情况中止分析,适时地调整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及产品结构,促使企业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展开。但是,很多企业在理论展开的进程中,缺乏品牌看法,对品牌与维权没有正确的理解与看法,因此,企业难以完成可持续展开。

三、工商管理展开对策分析

3.1提高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在企业管理进程中,要中止不时的实际与探求,将管理阅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同时,将管理阅历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并总结出自身的管理特点,使企业文明树立失掉进一步展开。企业特征文明树立可以强化企业的责恣认识,利于企业全局观念的树立,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快速展开的重要保证,必需对此予以高度注重。

3.2树立健全的工商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完成综合化与规范化,明白划分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提高企业的消费管理效率,让企业的内部管理义务有法可依有理可循。根据企业理论管理的情况爲基础,有效制定和完善工商管理规章制度,经过规范的管理制度片面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以企业稳步展开和提升员工利益爲目的的理念,来贯串企业展开的目的,保证员工的有效配合制度。

3.3加强对管理人才培育。人才是企业展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注重人才的培育,管理人才可以协助企业正常运转规划营销和管理,可以及时准确的分析出企业目前存在成果,并提出有效的处置方法和企业未来展开的前景分析。因此,企业应制定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方案,培育一批精良的资质队伍,进而带动企业向片面展开。

3.4促进企业向国际化展开。国际商品市场日趋饱和,竞争猛烈,在全球化进程不时展开的今天,开拓世界市场是中国企业展开的肯定趋向。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完成国际化,首先创建属于具有我国企业特征的企业文明,并且要有广大的国际看法和理念来实行企业管理与实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推进我国企业的迅速展开。

3.5加强企业的诚信观念。企业的价值表现不但要表如今运营效益方面,更应该注重企业诚信,经过树立良好的企业笼统企业才干顺利运营展开。这理论上就是要求企业在取得运营利润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宣传企业文明的进程的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企业的价值。良好的企业笼统才干够构建契合现代化条件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时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展开,从而营建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社会主义肉体文明在企业工商管理中失掉弘扬和展开。

四、结论

工商管理是企业展开的基础,企业要想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中取得长足展开,首先加强工商管理的研讨力度,提高工商管理水平,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培育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中止调整,加强企业文明,树立企业笼统,才干顺应市场经济的改造和展开,跟上世界市场经济的步伐。

篇3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工商行业的不断壮大,工商管理的职能问题得到了管理者的广泛重视。虽然一些企业在职能制度上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管理度,对我国工商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二、工商管理概述

对于工商管理的系统总结分析,主要可以从工商管理的内容,工商管理的必要性也即是工商管理的作用进行阐述,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介绍:

1、工商管理的内容。工商管理的内容简单的来说就是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市场营销学、会计财务管理等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达到对市场的引导和调控的目的,这属于管理学中重要部分。

2、工商管理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得较为复杂,社会企业的监督管理难度加深,为了能够对市场的经济发展进行调控,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对市场的监督以及行政执法也变得尤其重要,工商管理部门正是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因此,提高新时期工商管理部门的水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体制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商管理人才不专业、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工商管理执法不到位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工商管理人才不专业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现有的工商管理人才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缺乏对中国的现实尤其是经济改革形势的足够了解,导致的经营管理不善。就目前而言,中高级工商管理人员缺口很大,加之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紧缺就更严重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途径较为单一;其二是由于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考核方法单一,不能反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真实水平,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紧缺。

2、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商管理机关在市场经济体系及社会管理体系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管好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而且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但是目前工商管理的内部管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工商管理体制无法摆脱充当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部门较多,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另一方面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工商管理的经济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不利于工商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

3、工商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工商管理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不断地扩大管理的范围,强化对薄弱环节的管理。然而,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条条、块块,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于形成管理的合力。而地方政府常常采取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等,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工商管理力度削弱。

4、工商管理执法不到位

工商管理机关不仅是监管流通领域的市场及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工商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责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地依法行政,并不断地提高执法的效能,以便切实地履行工商管理的职能。但是现实中,工商管理部门在当前社会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里根本不能够自如地应对,其执法的手段甚至被不断地弱化。加之地方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从而加大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四、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原则

伴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地发展和深化,原先的一些过时的政策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在适当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补充,但不管怎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权利时应该遵从一定的原则。

1、从企业的实际着手,真正做到为企业前途着想。

企业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必然要进行改革,当然也就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各个方面,所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为其协调工作,能办的尽快办,不拖欠,不推迟,不能办的、超出自己职能范围的要给与详细的解释,对企业不要讲空话,不做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更不要作任何承诺,在对企业改革上,加大扶持力度,切切实实做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严格按照法律行使职能,加强法制监督。

首先各执法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宣传法律法规,让企业自觉地去遵守法律,时时做到防范与未然,出现问题一定要追究责任,问题过后一定要反思总结。对正当权利要给与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处理各种问题。

在改革和执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要回避,更不要推卸,也不能总按照老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种矛盾的特性,要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寻求解决矛盾的最优方法。

五、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工商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说的正确的管理意识不止包括管理的能力,还包括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改善管理服务的态度,在认真贯彻国家工商管理规定的同时,要树立起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2.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三方面的工作就是指:对市场主体的准人资格,对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要从培育和扶持的角度出发,不能只是机械地抠条款;对市场行为的监管,运用职能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不断促进企业有序且健康的发展;对市场竞争、交易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权益,以达到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目的。

3.严格按照工商管理原则行使管理职能。我们在前面就提到,工商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的两点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依法行政原则。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能时要严格按照这两点原则进行管理工作。首先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切实地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要加大工商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让企业能够自觉的遵守规定,对于没有遵守规定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以达到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

4.调整内部职能机构。当前,我国工商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是存在相互交叉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职能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要对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防止出现职能重叠或者职能不相干的情况发生,加强工商管理的执法力度。

六、新时期下实施工商管理职能的意义

工商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工商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职能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现代的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不断提高执法的效率,不断探索和整合各个工商管理的职能,充分地发挥工商管理职能,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的持续、稳定和多元发展。

七、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下工商管理的职能要求。因此,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后续发展中,要大力实施新时期下工商管理的职能,促进工商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是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承担工商管理职业岗位的职责,以完成岗位相应工作任务所应必备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等三个方面。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工商管理知识解决工商管理问题的较为高级、全面的能力;职业素质是指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操守。一个企业的盈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与企业内部工商管理人才所发挥的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

(1)工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需求分析。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培养在职工商管理人员的成本与时间,所以更倾向于聘用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即具备职业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的工商管理人员。但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高校重理论知识、轻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欠缺职业适应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2)工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需求分析。工商管理毕业生在被聘用到企业工作的初期,一般都从事较为基本、较为具体的工作,在积累到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后才有可能被提升为真正的管理者。所以,企业要求刚入职的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决策能力、开拓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则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3)工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需求分析。现代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心、承压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影响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工商管理人员在继续教育与培训中较难形成的职业素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较差已经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在上岗后普遍存呈现吃苦精神较差、心理素质较低、承压能力较弱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甚至会丧失成为一名优秀工商管理人员的机遇。

三、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工商管理人员的途径

(1)高校做好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学历、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是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素质的基本方面,应与其他素质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功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国家总体教育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一段很长时间内,我国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管理专业人才资源共530.7万人,其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232.7万人,占总数的43.9%,具有本科学历的52.65万人,占总数的9.9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88万人,占总数的0.35%,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98万人,占总数的56.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专业人才资源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高校应明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进而调整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高人才能力的适应性。首先,设置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以考核知识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大胆改革,构建职业化能力评估体系;其次,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演讲、研讨会、实习等形式使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进而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再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通过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律教育,从而增强学生进取心、责任心,为其成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员奠定思想基础。(2)现代企业重视对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企业应尊重工商管理人员的个性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特质性,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企业应培养工商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团体协作能力。现代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个人局限的知识,而要发展团队合作,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再次,企业应重视对工商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其成为复合型人才。

篇5

一、前言

不管是从自身资金的来源,还是在专业设置、管理方式、教师队伍等方面上,独立学院都与一些二本高校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基于独立学院转型的背景之下,有针对性的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进行研究,从中发现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找到有效改善我国各个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质现状措施,有助于有效的提升我国各个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水平。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概述

我国现阶段各个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不管是在教师自身持有的技能水平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以及实际环节上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缺陷问题,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各个独立学院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效率进程[1]。

基于独立学院转型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时教学方面上来看,课堂教学在整个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我国各个独立学院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所关注的重点。目前,各个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各种缺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堂的教学质量较低。教师自身持有的技能水平以及开展的教学方式,则是作为衡量整堂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2]。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教师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引导者,不管是基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还是工作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是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当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掌握。近几年来,我国各个独立院校在教师队伍的数量上也是在不断的增长,逐渐将“年轻化”特点显露出来,尤其是针对于一些专任教师岗位的一些年轻教师们来说,多数自身来说是研究生以及相关毕业生,在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学位证书之后,就会在之前所熟悉的环境当中去转换角色,成为教师。但是,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来看,虽然各个应届硕士研究生,甚至是一些博士研究生自身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科研能力的,但是往往自身是缺少与之实际相关的教学经验的,年轻的教师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当中,一般都会表现出,对于讲授方式的不熟悉,或者是在进行实际开展教学形式的过程当中,不够生动形象,语言表达不够精准,教学组织不够规范等等问题,由此看出,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教师所持有的实际教学技能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3]。

2.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面,主要就是依照于教师主体在对相关学生教授于怎样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所采取使用到的一种方式,并且,自身是与整体教学目的、手段、原则等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站在教学手段的角度上来看,主要是包括了:谈话、谈论、归纳、讲授、实践等多方面的形式。依照于我国目前各个独立学院在对于工商管理这一种类型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很多仍是采取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为主[4]。

但是,当站在教学手段的角度上来看,尤其是针对于一些硬件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合理的独立学院来看,自身多媒体教学是受到来自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专业性质所影响的,主要是体现在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过多,文字表述较为繁琐,极其容易导致相关的教师课件文字变慢。如果教师在进行制作PPT的过程当中,质量水平的不高以及整个课程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程度有限,是会严重的降低整堂课程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另外过分依靠于多媒体课件,严重的疏忽掉了传统教学自身所存在的种种优势特点,例如:导致相关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形体语言逐渐减少,课堂教学情感交流也被不断的削弱,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水平有待提升,自身所存在的思想不够充分等等现象[5]。

3.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上来看,实践教学作为整个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主要基础环节,也是能够很好的提升该专业相关人才自身的所拥有的创新、实践能力水平,并且,也是作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相关人才自身职业素质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基于当前世纪教学计划体系当中,其功能以及作用是作为理论教学开展过程中的重要补充,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重点培养一批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来讲,一定会加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度[6]。

篇6

一、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概述

产学研相结合即字面意思,将生产单位、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理结合,共同合作产品生产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具体内容不仅包括对于新型科研成果的具体转化和对于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包括对于科研人才的专业培养。对于不同高校社会定位等级不同,因此可以选择其中一项进行主体合作,但是,在高校中其定位虽然不同,但是其主要目的却都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型人才,即是利用产学研结合进行的规范性教育,这便是社会对于各高校性质、任务的硬性定位,但是若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便将其过程称之为“学研产合作”即是先学习,然后进行研究。最终才是生产的模式。根据国际人才培养专业部门对于产学研结合项目即称之为合作教育。

从本质上来讲,产学研合作教育目的及时为新型社会培养具有更强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在较深以上来说,产学研相结合教育即是指:高效利用有效可行途径在保证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培养出其能够以较快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利用校内学习环境、研究教育环境和社会单位环境三种不同的环境模式及教师来源,采取校园内教学与学生参加工作实践经验进行合理的结合,来进行适合各种不同环境的人群,使之成为适合多环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成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社会性应用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措施

(一)国家政府方面。为促进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国家政府应当加强其政策的引导性,一次推进产学研模式的结合,促进其三者的合作机制。从根本上来说,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来源动力是市场需求,但实际上,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并不是单靠市场需求的带动,其发展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对其的大力支持与推动。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同时,更在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中,起到了好的带头作用,其为协调、参与、支持、规范、管理、服务等职能起到了较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专业方面。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建成,离不开课堂中工商管理课程内容的重度深化和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重度加强。随着现代化经济模式的不断改变,社会性应用人才需求高度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将基础知识的培养能力加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更能够专一多能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兴趣志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在课程教学设置上应加强必修与主修、跨专业选修学科、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发展各自兴趣爱好、学习潜力和特长创造出一定的条件。

(三)学校企业联合办学方面。为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和相关企业应进行联合办学。根据国内高等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从“课堂教育传授”教育转变过渡到“实践工作能力”教育,并最终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必要的将学校和企业单位相结合,进行联合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并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能够有效的摆脱学校脱离社会群体的现状,从而促进了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环境创造范围将对其人人力资源的适应能力空间起到直接影响作用,产学研的结合,不仅是为拓展教学空间发展的有效可行途径,更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任何一切可利用资源,将工商管理教育机构和相关的企业单位的距离拉近,并由此保持了产品产业与教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当今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特征,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仍能够接触企业单位,并且在校学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基本特性,使之熟悉企业。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工作重点即是在学校内外建立起稳定有效的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联合企业共同设计关于学生的培养计划,开拓出学生的创新培养计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只有与高校所在地的大型企业单位进行相应的合作,才能实现将校内外产学研教学基地作为承担学生学习、实践的基地、教师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平台,进而为社会创造出新兴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内发展并不完善,但是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却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这就迫使相关高校应以保持积极态度来全面认识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教育,只有不断发展、探索实践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途径和模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经济竞争中创造出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01).

篇7

一、工商管理的概述

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对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不断的发展中,工商管理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实现了有效的结合,即在监督的同时体现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进行监督。实现工商行政职能的变化。

工商管理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的特征:综合性,即工商管理是对市场行为、客体以及主体的管理;广泛性,即工商管理跨越不同的行业以及市场领域;强制性,即工商管理的手段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即工商管理程序是具有规范性,符合行政法治的要求;唯一性,即工商行政管理是唯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执法部门。

为了满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求,需要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升工商管理的服务性能,并且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责任心,做到依法服务,全面服务。

二、建构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探索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阻碍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利于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的建立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既有思维惯性的影响,又受到各种体制的影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缺乏对监督和服务的正确认识

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中,服务和监督是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实现,这就需要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相应监督工作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但是在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出现了政府包揽一切的现象,过多的强调了监督,而忽视了服务,这样的价值扭曲使得官本位的思想盛行,服务和责任意识淡薄,这样就影响工商管理职能的正确发挥。

(二)制度落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需要依赖于完善的行政制度,作为模式构建的有力保障。但是在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制度落后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在公众中的形象。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但是缺乏关于工商管理的专门的法律,严重的影响了工商行政的执法效能。可见,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的缺乏,对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产生了极其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缺乏专业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

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依赖高素质的人才的参与,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但是在行政人员的选拔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对于工商人才的选拔主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但是对于工商管理部门而言,职位以科级为主,呈现出单一编制的特点,同时在行政工作部门的人员管理中,缺乏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一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地更新观念,提高对服务型行政管理的认识,这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构建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工商行政管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协调和监督的能力以及地位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和复杂。因此需要根据时展的要求,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改进,构建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转变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

要想建立服务型的政府,需要推进工商管理模式向着服务型的方向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的转变。纵观其他国家的工商管理的转变,对于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是必要的措施。要想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工商行政部门的服务功能,关键在于职能的改变。

1.降低工商管理的准入门槛

在经济的发展中,企业的登记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向着开放性和法制性的方向发展,登记制度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改进登记制度与发展趋势不符合的地方,这就需要淡化登记管理,进而降低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在工商行政管理中,除了一些特殊的行业要进行登记管理以外,对于其他行业要进行开放管理,以备案制替代登记制度,进而为工行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变提供有效的指导。

2.创新监管方式,做到主动监管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推进,出现了各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对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因此对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改变工商管理的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最大限度的履行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因此在工商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创业自的重视和支持,对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以行政执法为依托,按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市场经济主体、交易方式进行科学分类,对案情易发和多发的经营行业、交易方式等以行政执法的方式进行重点监管,变被动监管为主动执法。

3.强化执法职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为了消除工商管理的弊端,需要强化工商管理的执法职能,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强化执法职能,积极提升自身履行职责能力的同时,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以现有条块监管机制为基础,努力建设成为一支专业化的综合执法队伍。

4.完善科学的法律体系

要想加强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需要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依托,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使工商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法律的制定,建立约束工商管理部门的专门化的法律,统一规定,推动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

5.建立多维的发展模式

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工商干部的作用,积极地探索干部队伍的发展模式,为领导干部的发展提供多方向和多维度的选择,进而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样可以解决工商干部管理中封顶的问题,进而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管的关系

构建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就要改变对服务和监管的态度,正确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在监管中体现服务意识,并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提供有效的监管,进而实现服务于监管的统一。在日常的工商管理工作中,需要依靠监管和服务的协调作用。

1.监管和服务是相互促进的

作为工商管理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服务和监管是密不可分的,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对消费者和经营者进行保护,为其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既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监管职能的实现。

2.监管和服务是互补的

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职能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的干预和管制,维护市场秩序,矫正市场失灵。其核心价值是“秩序",主要体现在:

义务性和限制性。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市场主体权益给予支持和帮助,其核心价值是“权益”。市场经济既需要维护秩序,也需要实现权益,监管和服务在价值层面上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工商文化建设

从职能角度来讲,应整合内部资源,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从自身角度来讲,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对整个社会诚信。也就是对管理对象要诚信,管理部门也应当诚信管理。因此,工商部门要建立企业对社会诚信,政府对社会诚信的诚信体系,以提升工商部门在行政部门中的诚信地位,提升工商部门在社会中的诚信形象。

总之,构建服务型工商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服务型的工商管理模式会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良军,彭霞.论新形势下构建"服务型工商"[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

2.吴清.牢固树立三服务理念引领工商工作新跨越[J].湖北社会科学,2008(01).

3.山东省工商局.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服务经济区建设和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0(11).

4.潘雯.论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例[J]. 社会科学,2009(07).

5.张现田.构建服务型政府――以盐城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为方式改变为考察对象[J].工商管理,2009(11)

篇8

在经济蓬勃发展和快速变革的今天,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社会对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失、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探讨新的理论基础上的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合乎时宜的。首先,这能够给各大高校提供一种工商管理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开拓道路,在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其次,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已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生能力的缺乏和市场的强势需求,突出地说明我们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要求,这也是我们需要寻找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要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原因。最后,寻找新的理论基础来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颠覆长期“灌输式”教学,“被动式”学习的单一模式,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1 建构主义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 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结果。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的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以往认知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交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2] (图1)。

图1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教师观四个方面[3]。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环境的情境性,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个体的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过程[4]。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助”、“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5]。

2 建构主义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在关联

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具有两大特性:应用性、无行业背景性。其中应用性是工商管理专业最根本的专业特性[5],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应用性问题也是现在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培养出的管理人才往往是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缺乏,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性,把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方式与其它学科教育方式等同起来,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无行业背景性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并没有特定的行业背景,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这给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更多样化的情景供学生来进行

学习、了解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把握各行各业的行业动态,锻炼学生各种行业所需的行业素质与技能,使学生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行业适应性。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这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是十分契合的。建构主义的社会性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相适应,建构主义的情境性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无行业背景性相适应,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是知识的主动接纳者,这与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主动性也是契合的。所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能够很好的把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图2)。

图2 建构主义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在关联

3 建构主义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保障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做后盾。保障体系由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3.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新的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般教师支配学生思维的习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时虽然不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即不拘泥于课本,不把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对知识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也要在情境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与帮助,不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偏差。其次,教师需要提高情境设计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是围绕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为核心展开的,情景教学需要教师去创造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具体化情境为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服务。再次,教师需要较强沟通协调能力。这是因为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交流协作,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中提供指引与帮助,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学生之间提供协调。同时,对于教师介入的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教师需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估方式。教师应该在传统单一以卷面考试评估形式的基础上丰富教学评估,创建一种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个体评估和集体评估、学生批判性评估和教师批判性评估、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等多种评估手段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从全方位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使得教学监督更加的客观,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学习阶段与学习的方向[6]。

3.2 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除了需要过去的教材、课件、教具、基础设施等资源外,还需要信息资源和外部资源等。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要求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拥有顺畅的信息渠道,及时把握外部的信息,才能在教学中做出及时的更新与调整。情景教学方法,如企业家进课堂、企业实践等都需要学校和企业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够实现。校企结合是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外部资源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才能够让教学顺利运行,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3.3 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

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运用的根本思想主要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为了体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要保证适时的一定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二是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重点,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积淀[7]。三是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既要保证理论教学内容完成,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我学习。

3.4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还有赖于一系列保障措施,这样才能够规范教学秩序和监督教学质量。在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方面,需建立以下相关制度:如教学大纲制定与修改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学生职业发展培训制度;教师教学质量总结和评优制度;学生学习评估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模拟教学管理制度等等。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教学质量提供一个稳健良性的保证体系。

4 结论

建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地去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合适的情境中培养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非常吻合。因此,将构建主义运用于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运用建构主义,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中艳,,刘晓霞.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92-94.

[2] 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2.

[3] 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7-72.

[5] 马庆栋.学生主体性与工商管理教育中的素质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0(2):33-34.

篇9

目前,我国为了能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以对于人才培养非常关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让其有着很好的发展,在本文之中将会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院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概述

目前我国在知识上出现了不断的更新,人类的活动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单纯的局限在丰富的知识上,更多的应该是知识更新的能力上,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工商管理的教育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工商管理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学生智力的发展,更多的还是应该发展自我持续的能力,帮助学生按照科学的设计开展课程的学习,学会生存、做事与做人。在工商管理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学内容上要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前提保证,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人的发展,尽可能的培养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工商管理教育不是基础教育也不是升学教育,更多的致力于综合性人才的专业教育。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不能单纯的追求功利价值,不能仅仅局限在眼前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选择,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这样,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在定位上应该是将素质教育放在中心位置,尽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创造力。

3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主要倡导的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观,也就是说将知识、策略和技能等方面都综合到知识这个理念中,然后按照该观点,工商管理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简单来讲就是:是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此外,根据教学环节的差异,还可以将工商管理的教学进行分类,即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课堂教学主要重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所以课程内容更加趋于结构化和综合性。结构化则是指将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程序。综合化则是指将工商管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课程的形式,学术研究重视启发,所以教学设计时,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社会实践则是巧妙的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和企业加强联系,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实践的知识和时展相联系之后,再在课程中表现出来,最后通过主题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简而言之,工商管理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法,将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将以前的以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学生如何学的教学模式。

4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中的培养,不论是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增强,还是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学习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1明确学习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可能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分析,使得学生的心中有个学习的主体,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教学目标的确定,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根据每一个小目标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质量的提升。

4.2分析学生的特征

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不一样,理解能力也有着差距,导致自主学习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质进行相关教学的安排。

4.3概要总结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内容没有办法一时间理解,可以通过概要总结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总结。将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回顾,还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希望能够得到大家在阅读之后的相关斧正,更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全面的推进去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霞.高校自主学习理论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1):129-130.

[2]姜启跃,余英.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思考及其培养策略探析[J].经贸实践,2015(10):160-16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戚志枫.浅析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篇10

 

深圳的产业结构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管理、现代物流等服务行业为主,深圳对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贸易销售类人才,所占比例达到了24%。目前深圳在打造全国重要的“人才高地”的过程中,今后将把引进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作为重点。

 

广州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人才集散地”,其人才竞争情况也是非常激烈的。而广州作为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多是集中在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性人才。随着广州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正在日益扩大。广州市人事部门出台的10类“紧缺专业人才”其中也包括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

 

“东莞是一座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遍布东莞各镇的生产制造类企业”。经过30多年发展,发达的制造业渴求营销人才。东莞的服装、家具、毛织、制鞋、电子、五金冲压及模具制造、塑料制品等特色产业迅速崛起,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批“专业镇”。因此,在未来几年里,东莞将迫切需求大量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类的人才。

 

(二)东莞民办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民办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虽然存在优势,但是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存在问题

 

东莞民办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专任教师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公办高职院校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他们都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副教授、教授);二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评上初级职称(助教),这些刚毕业的应届生虽然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的社会经验。在东莞民办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中,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很少,而且还缺乏具有中级职称(讲师)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处在断层阶段。

 

2、缺少社会实践场所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多是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开设有限。在校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到了企业里不能处于管理岗位,同时企业一般也不愿意接受在校实习学生,因为实习时间比较短,企业里也没设有短期的工作岗位,接受管理岗位的实习学生就会给企业增加许多麻烦。在校内,民办高职院校注重数控、汽修模具等工科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而忽视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场所与模拟市场的建设。

 

三、东莞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既能教理论课又能教实操课、是理论型和实操型都具备的教师(既是专业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这种“双师型”教师即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样“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数量不多。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的关键。

 

1、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主动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提供相关产品的宣传与技术讲解,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不断推动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如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聘任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这样会使专业教师及时获取行业企业最新信息,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2、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之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例如:会计教师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还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中级(讲师)职称同时,也应该具有相应的中级会计师职称。而且,专任教师都要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技能,考取相关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尽快成为高职院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3、提高教师市场调研能力

 

作为高职“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市场的调研能力。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为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根据东企业单位招聘情况进行调研,假设市场营销的就业范围比人力资源管理的就业范围更为广泛,因此,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应侧重市场营销实践课程,而且,专业教师还必须经常到工厂调查销售类人才的需求最新情况及发展趋势,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调研能力。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1、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工商模拟市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摸索创业和经营技巧的真实环境,实习的学生可以亲身经历档位竞租、寻找生意伙伴、寻找货源、布置铺面、招揽生意等“一条龙”式的模拟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实习实训,通过实际工作锻炼,直接体验到工作、事业的内涵。在实践过程中增强沟通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真正体验一下经营者创业的酸甜苦辣。

 

2、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利用珠三角特区经济优势,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建立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关系,如东莞理工学院与广东宏达工贸集团合作,能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推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那么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更应该充分应区域经济优势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定期带学生参观东莞的知名企业,聘请企业有丰富管理经验人员到校任客座教师,讲授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等。

 

参考文献:

 

[1]李启明.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方光罗.市场营销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罗宏宝.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

 

[5]东竞理工学院网.djut.edu.cn/

 

篇11

工商行政管理是管理、监督和服务市场经济主体的职能部门,它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在市场经济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以确保市场经济的安全顺利发展。因此,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发展更贴近市场的实际需要,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长远发展。在当前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理念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而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

二、经济新常态下强化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地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下,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实施尤为重要。

1、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干部素质与管理水平企业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员工的需求,采取工商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员工的道德标准按照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建立。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素质,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工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有些人不具备专业背景,所以不可能谈专业管理能力。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弥补企业工商管理知识的不足,而且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使各级员工都能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知识,结合实际,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2、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从宏观上看,企业工商管理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处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企业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提高综合管理人才素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战略提供实质性帮助。它已成为企业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

3、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机制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促使企业进入转型期,许多企业被迫进行转型期,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企业管理的服务作用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因此,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增强市场活力,促进企业与社会、与世界接轨。

三、强化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

1、构建科学工商管理体系为了使企业在当前新的经济环境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企业应不断反思现行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确保企业发展状况与工商管理体制有机契合,确保科学的管理体系,更好地支持企业的经济活动[2]。目前,许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高经济效益和高利润空间,而忽视了工商管理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因此,有必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现行工商管理体制。通过科学规范的企业模式和管理机制,保证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工商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顺利实施。它有利于明确部门在履行职能时的职责和权限主体,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2、优化创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式为了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十分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内部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可以为不同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实用的培训。此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支持。要提高企业管理培训的效率,就要不断挖掘和造就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管理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综合效果。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理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全面运用工商管理的理念。按照“点对面”的推进思路,核心管理人员带动一线员工,实现企业全体员工对工商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

3、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应用企业工商管理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指导,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企业要想快速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关键需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一是充分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管理意识,加强企业管理学习,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学习中的主动性。其次,在企业管理培训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企业管理培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业务管理培训,引导部门成员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切实把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激发全体成员的自我提高意识,全面加强企业工商管理的有效运用。

4、建立专业、高效的工商管理团队为引导企业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政府部门也应该给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政策保障,倡导企业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企业内部也要积极的引进外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设一支极具专业性的管理团队。政府部门还应帮助企业积极的适应政策改革,强调企业应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可以从外部机构聘请讲师到企业针对工商管理工作进行讲座,充实工程管理团队,使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出自身的风格。可以看出,打造专业高效的工商管理团队主要有两方面手段:第一,招聘时注重选拔的标准;第二,提高企业现有人员的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队伍,避免工商管理团队中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

5、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要想适应当前的新经济环境,除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长期坚持以外,同时还应该保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交流互动,避免信息沟通不畅带来的决策失误,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3]。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设置监督和管理机构,是企业的各项行为活动都能得到严格的管理监督,落实公开透明的管理作风,倡导员工积极的担起企业发展的重任,有序的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取得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其必须加强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工商管理中,并不断的引进人才,明确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创造最大的归属感,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此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篇12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较大比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类别。我国 2012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我国高校本科共设置 12 个一级学科,管理学是一个一级学科,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 9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10 个专业。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应用型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基于以上的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单说就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地方高校数量大大增加,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工商管理教育的专业学科设置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和优化,许多地方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先后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等新型管理专业,及时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广泛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了与国际接轨和符合现代经济特点的新课程和更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熟悉企业市场运作,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已成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任务。

纵观全国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几乎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前些年是专业理论课课时多,实践课时少;近几年实践课时虽然增加了,但是实践教学落实难,实践效果差,尤其是校外实习更是如此。大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其实习一般都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在上世纪 80 年代,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通常学生被安排在相关职能部门,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并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具体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所学理论,并将所学的先进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中发现问题,并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取得了非常好的实习效果。但是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为提升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精简机构,压缩管理岗位的人员编制,企业管理部门诸如物流、财会、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经理及业务人员都非常忙,其本身尚且自顾不暇,哪有闲情去接待学生,更不用说对学生亲手指导了。即便通过各种关系有企业出于情面接受学生实习,但基于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很多企业也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参与,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打打杂、跑跑腿,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特别是近几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由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遭到了企业的冷遇甚至是拒绝,许多地方高校只得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找门路实习,企业实习已流于形式,以往有效的实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其他专业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虽然通过在校内的理论教学,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对专业技能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也仅限于了解,要真正的掌握并能熟练地进行业务操作必须通过企业实训过程的强化才能达到。

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还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少“双师”型教师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生动的教学局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滞后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地方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所谓“双师”,就是教师除教学职务如教授、讲师外,还应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但目前这样“双师”型教师却极度缺乏。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必须对现行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更新培养观念,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确定培养规格、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目前很多高校在制订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培

养方案时,常常在拓宽专业领域方面苦思冥想,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绞尽脑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伤筋动骨,而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模式关注甚少。这种现状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并逐渐发生错位。现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培养目标高大上。突出表现在:第一,缺乏个性。纵观全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同小异,甚至有些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第二,定位偏高。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计划中应用型特点不突出。地方院校往往参照学术型院校制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等方面与学术型高校没有本质的区别,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有管理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涉及的课程面广、量大,课程交叉的内容普遍存在。培养的学生即懂管理又懂经济,貌似基础牢,口径宽,实际学的不深不透,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实践教学问题多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主要沿袭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做法,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是以理论知识或陈述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程中较多的是验证性的实验和定向性的基础研究。对照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特点和发展模式,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师资条件、资源投入、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较薄弱,应用型师资匮乏,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只能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评;第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企业对管理人才的沟通能力、理论知识、社交礼仪、行业知识、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应变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要求很高。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还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有效地满足工商企业的用人要求;第三,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地方高校在鼓励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教师为了评定职称和增加工资收入,在申请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承担更多的理论课时等方面投入了主要精力,而对费时、费力、低回报的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而学生由于实践能力考核环节的缺失,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意愿不高;第四,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背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重,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基本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普遍缺乏工商企业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和人才要求。因此,在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中,往往不能很好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第五,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落实难。很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没有实行校企的紧密合作,学生接触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较少,更没有机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等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第六,综合实训少。现代企业决策往往是综合性的,只有采用模拟企业实际管理的综合实训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论,又能把握管理的各个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培养出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设计,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较少,不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践教学先进经验。

四、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根本特征就是其对职业实践突出的适应性,首先是其专业方向设置能够根据职业实践的需求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培养的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商管理实践岗位,以及具备一专多能的超强转岗能力。其次是其培养方向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其培养规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加方向特长的一专多能型,其业务培养要求在突出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追求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三方面协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至此,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共同的培养目标可以概述为:培养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地方或区域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并在某一专门化领域获得较深入的知识培养和较多的实践技能训练的工商管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模块体系

针对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我们需要构建创新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地方高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学理念。创新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四大教学模块来实施,即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块。

(三)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结合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业可以采纳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社会调查、撰写课程论文、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

五、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培养观念更新

管理类专业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型专业,因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属于管理学教育的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将管理学知识在企业中转换为效益的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到企业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工商管理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其一是具有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其二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其三是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其四是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五是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二)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其具体方法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 的方法。“引进来”就是聘请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者,从事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请一些高级管理人士、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办讲座,从外校引进优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来任教,丰富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加强学科建设;“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广泛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正确的方法,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学生通过实践,有利于他们强化实践能力,熟悉企业相关运作,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高度重视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把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纳入专业建设的工作计划。第二是以项目合作带动实践基地建设。发挥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师的智力优势,鼓励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可

以让学生有的放矢,也为实践教学的安排提供了完整的内容框架,不会使学生的实习过程流于形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三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强化校企关系,带动实践基地建设。第四是实施弹性式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光.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2)

篇13

工商管理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如今我国各个行业为了实现自身智能化发展,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在工商行业当中也是如此。但在工商行业当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控制其发展的程度。因此,就工商管理信息化方面来将,其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主要是表现在各方面的发展程度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对信息数据处理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工商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该种问题不进行处理,将会严重的影响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数据信息安全性较低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但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数据信息安全性便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目前,在我国相关法律和高新技术的支持下,信息化技术当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性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在后续科技的进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影响到数据信息的安全。因此,在工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当中,数据信息的保存和处理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信息丢失、信息泄露、黑客或病毒攻击导致信息被盗,这都会严重的影响工商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