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cpa审计知识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cpa审计知识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cpa审计知识点

篇1

正如证券的历史价格信息是证券价格预测的主要依据一样,历年cpa考试试题也是考生们把握复习重点的主要参考资料。考生可以从网上下载几份近年考试的试卷,然后对它们进行简单地统计分析,就可以把握住考试重点,确定CPA考试对各章节的考核程度,使复习有的放矢。笔者建议根据近三年各章节的分值平均情况来确定每个章节的重要性程度,进而根据重要性安排各章节复习时间。

例如,笔者在辅导2005年“经济法”考试时,就从网上下载了2002―2004年的经济法考题,分析结果如表1。

图1中两条折线分别是根据经济法考试各章节三年平均分值画出的折线(估计的各章节重要性)和2005年经济法考试各章节实际分值(实际的各章节重要性)画出的折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线的波动情况基本一致,在某些章节上甚至重合。因此,用平均法进行各章节的重要性估计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摸准CPA考试重点出现的规律,为当年的考试复习提供指引。

二、关注教材变化内容

每年CPA教材增加及变动的知识点虽然没有历史信息可以参考,但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例如,2004年《财务成本管理》教材新增了一章“企业价值评估”,在当年的CPA财管考试中就多次涉及此章节知识点,所考分值高达22.5分,而在2005年的考试中这章分值就大幅下降到10分。再如,2003年《经济法》教材新增“知识产权法”一章,这章所考知识点占当年所考分值10%,而次年就迅速下降到5%。由此可见,每年教材变化的内容一般都是当年的考试热点。

2006年五本注会教材中,《经济法》是变动最为显著的,特别是第四章“公司法”和第七章“证券法”。这两部法律都是2005年10月份通过,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且新法律不是在旧法律上的修修补补,而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原“公司法”共有230条规定,其中只有20多条没有调整,其他都有重大变化。因此为了适应新的法律法规,《经济法》教材也随之调整,具体表现为:第三章根据新“公司法”进行重大调整,删掉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独立董事制度”全部内容;第七章根据新“证券法”重大调整,删掉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股份的发行条件”、“保荐人制度”、“询价制度”、“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等全部内容。其中,“公司法”的调整主要为:1.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2.关于公司转投资的限制;3.关于控股股东的义务和责任;4.关于公司的担保;5.公司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以及注册资本的缴纳;6.股东的会议制度,比如,临时会议召开的条件,特别决议表决的事项,决议有瑕疵如何处理;7.法定代表人制度;8.监事会的组成;9.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10.公司股份的回购;11.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12.公司的合并、分立;13.关于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

其他四本教材变动不大。《税法》教材中,“增值税法”、“营业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分别根据新规定有些许调整,但对考试影响不大。《审计》教材主要变化为:第一章中对审计类别按目的、内容的分类做了较为详细地介绍,并加入了审计方法的内容;第二章增加了新的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内容。《财务成本管理》新教材只是对原教材错误的纠正,变动最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并宣布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但是刚拿到CPA教材的考生却发现教材内容还是遵循旧的会计、审计准则,2006年考试大纲也是围绕旧准则编写,只是第四章新增了“股权分置会计处理”,那是不是意味着参照历年章节重要性安排会计考试复习就足矣呢?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存在新旧准则差异的知识点很有可能是今年会计考试的热点。因为明年起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必然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报表的一些项目按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调整,如果不了解新旧准则的差异,注册会计师又怎能对这些调整进行审计呢?因此笔者认为,虽然今年会计科目考试对新准则不做要求,但考生必须对新旧准则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并重点复习涉及差异的知识点。这些差异主要为:1.资产减值的处理;2.存货的计价方法;3.商誉的确认、计量和处理;4.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5.投资性房地产;6.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的处理;7.非货币易收益或损失的处理;8.投资的确认和计量;9.企业合并的权益法和购买法运用;10.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三、熟练主观题必考点

CPA考试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类题型。客观题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范围较广,不易预测;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考生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下的业务能力,一般占总分值的60%左右。与客观题不同,主观题很多知识点基本上每年必考,考生若能利用有限时间反复练习这些必考点,就能提高主观题得分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中华会计网校是业内优秀的会计考试网络培训机构,2011年度CPA考试辅导效果非常卓越,状元总成绩、单科最高分及考试通过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名网校学员一次性通过六科(全国仅25人),优秀学员潘国威以468分总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倾听这些优秀网校学员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习他们坚持的学习意志,对于今年的考生无疑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梦想、坚持、方法—是许许多多成功者的共同点。如何才能成功?成功来源于对梦想成真的执着,来源于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源于最刻苦的努力,来源于对待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心理素质,来源于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坚定梦想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一次性通过六科的考生都不是会计科班出身。

状元潘国威毕业于中山大学,专业是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可以说跟会计、审计是风马牛不相及,他报考CPA源于一个师兄和同学对CPA的介绍以及自己的兴趣,他总跟自己说:“别人能够一次过六门,自己也不见得比别人差,只要努力,方法得当,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杨亮,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偏重管理,本科中所学的知识与公司战略有些交叉,以前参加司法考试学过经济法,其余的都是零基础。

刘炎,国际金融法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报考CPA前对于金融、财会方面的知识仍然知之甚少。

温安平,毕业于一个普通本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学完初级会计学我只知道做账用“借”和“贷”,编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也成困难。

梁宾,大学时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连一些基础会计的知识都不了解。

……

梦想不仅仅属于会计专业的考生。从一个侧面来看,既然非科班出身都能一次过六科,我们有什么理由畏惧考试的艰难,应该坚定心中的这份梦想。王飞如是说:“我和很多人一样,一直有一个注会梦。08年和10年我都曾报考过注会的考试,由于那两年没有认真准备,全都没过。说实话,这给我很大的打击,但是也让我认识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注会绝对不是靠蒙混就可以过关的。带着不甘,11年我一口气报考了注会的六门考试,我跟自己杠上了,凭什么别人可以通过自己却过不了。带着这股不服气,我认真对待11年的注会考试,从11年3月到9月共准备了7个月,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合理报考

CPA考试的含金量体现之一是在于它的考试难度,因此,考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报考科目。如果不像大四应届生、脱产备考等拥有充分时间的考生,还是谨慎选择一次性报考六科。王玉凤注会备考之路开始于2007年,每年都是报考所有科目,2007年考了两科,2009年考了所有科目,2008年、2010年连上考场的勇气都没有,2011年一次过六科。一路走来,她最大感触是“考注会的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无论您是否财会科班出身,您都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我首次报考时大学刚毕业,忙于准备论文,忙于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又忙工作,根本无暇备考,教材几乎都没有看,然而却自信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去考了比较有把握的会计与税法。成绩出来时,才深深的体会到自己低估了注会的难度,没有时间备考根本就没有通过的侥幸。这场考试让我意识到注会的难度及挑战性。”

潘国威建议:“最好能估计一下自己能准备考试的时间。现在距离考试还有4个月,对于会计、审计、财管这三门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个人感觉每一门每天保证2小时的复习时间还是必要的(当然,基础好的可以适当减少);而经济法、税法和战略相对比较简单,每天1~1.5小时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参考这个来搭配考试科目。”

善于利于各种资源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时间精力有限,或者基础一般,那么选择参加考试培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网络培训相对于传统的面授培训更有优势,随着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基本实现了随时随地不受限的学习听课。中华会计网校推出了高清课件,实现仿真高清课堂、同步板书、显示/隐藏老师等功能,使得网络培训同样具有面授培训,效果为更多考生所接受。

篇3

无数次梦梦醒醒

纵韦编三绝

亦非只获那一纸证书江

江湖人言,注册会计师考试,难考也,个中艰辛,酸甜苦辣,言语难表。

历年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者数以十万计,能一次通过考试的考生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2009年,又逢拥日制度之变,新制度下加增“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并且两日之内连考六门。车轮战下,难度可想而知。

中华会计网校(www,),会计类考试培训素成绩斐然,享誉海内。毫无意外,2009年注册会计师新制度考试,共有二十多名网校学员一次通过了专业阶段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税法六科目的考试,诚可谓“名门辈有人才出”。

天赋?抑或运气?还是勤奋?

细细探究,这些青年才俊,勤奋律己、善于规划、信念坚定、心态积极,他们的成功秘籍,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小编此处不再赘言,且看CPA考试英雄志第二季。

王兆卿

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现任职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

英雄秘籍

我主要分三轮学习,第一轮通读整本教材,通常用2-3天时间一口气看完单科,不要用考试和死记硬背的心态来看,期间注意对教材逻辑性的把握,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第二轮是精读教材和做习题,这个阶段我一般是两门课一起看,单科不会连续做题和学习超过两个小时,注意劳逸结台。第三轮是强化巩固,我是通过“重”做《梦想成真》的综合题和简答题,以及每科后面汇总的综合题来完成的。冲刺阶段主要翻书和做模拟卷。

各科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会计比较强调做题,建议多做分录,后期的企业合并的综合题也需要反复练习,做题时,必须要把分录写下来,不能织在脑子里想,审计主要还是做题,尤其是历年考题,最好联系会计处理,同时从流程、风险、控制的角度自己多思考-经济法考点多,建议多思考为什么法律会这样规定,这样规定有什么益处,可以帮助记忆;税法跟着叶青老师学,一般所有必要的东西就可以掌握了,财管以理解为主,需要多做题目练习,简答题、综合题可能需要多做几遍才能熟练。公司战略考点其实很多,审计和财管均有所涉及,普遍预期不会难。除了经济法相对独立外,单科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几科同时准备也有事半功倍之效。至于是集中精力攻克一两科,还是遍地撒网就要视时间、精力等自身情况量力而为了。

小编煮酒

王兆卿,一名文科语言类本科生,在准备考CPA之前上过一门学校会计的通选课,除此之外没有接触过会计相关的课程。

无疑,他是善于学习的,善于把握核心内容,也善于有效利用时间,2月中旬开始准备,5月收到教材后开始集中学习,每周学习时间约50小时,对于同时准备六科来说,时间并不太多。然而,他首先对六科能有清晰的认识,理解各科的逻辑联系与特点,能够迅速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他对各科实质的认识深入,其方法亦经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此等备考秘籍,大家何不借鉴参考?

陈菊华

广西师范学院会汁专业自考,现任职干广州智合会计师事务所

英雄秘籍

我平均每天坚持7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并将学习计划贴在书房最显眼处,每天提醒自己。学习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一、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行。真正用心,专心去学习,并持之以恒。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每门课程的学习一般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通读全书,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是精读书本,理解透彻,全面掌握,并进行习题练习。第三阶段是抓重点并进行强化记忆,做适量试题。

三、抓住重点,对于每年必考的章节,比如合并报表和长期股权投资,类似这些重点的章节一定要弄懂弄透。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就是千万不要死读书,多去理解,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当你真的理解时,我想离考试通过就不会太远了。

小编煮酒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陈菊华非常自律,有条理,有计划。她为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之。备考CPA,或者寻找成功之路,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执着信念。

学习是一个富有成就感与痛苦的漫长过程,我们不能奢望能一步登天,运气永远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相信自己,相信天道酬觐坚信努力就会有进步,坚持必定有效果。

执着不等于蛮干。学习又是一个讲究方法的过程。要多思考,多总结,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字面背后真正实质后,你会发觉豁然开朗,CPA考试或许真不过尔尔。

李飞元

现供职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英雄秘籍

很早就听说CPA考试很难通过,那时的我还真有些不服气,于是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一次报六门。当然我心里清楚,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没有辛勤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事务所的工作比较繁忙,我每天都在争分夺秒看书,听网校老师的授课。在备考CPA时,看教材是至关重要的。看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要讲究方法,看书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不急不躁,看它到底要我们学什么,要多利用且善于利用网校资源,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听几遍课,或者隔三差五回来听听那些不懂的疑难知识点。要详细研读新教材: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看到,看明白,抓住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在书中作标记,以便后来加快看书的速度,一定要注意新增或者有改动的部分,因为这些新增知识点每年考题中基本都会涉及乳复习过程中,时间分配也要合理,一般在新教材出来时开始,我们可以边看教材边做练习,这样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比较容易消化,也更容易把握住重点。

小编煮酒

准备CPA考试,看教材至关重要,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把教材读懂,那便是成功的基础。李飞元将其读教材的秘籍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您掌握了吗?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有者事竞成”。只要你拥有了自信心,目标就完成了一半。自信+努力=成功。为了不要心惊胆颤地上考场,不要忐忑不安地等待成绩公布,不去承受失败的痛苦,总的原则托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分毒,一定要尽早地达到胸有成竹的程度。这样,我们才可以轻松地走上考场。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收获自己的理想。

杨立敏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学士,遗传学硕士

英雄秘籍

我是一个零基础学员,报名中华会计网校注会辅导班之前从来没有学过会计,更不知会计上的借、贷为何物。单凭自己在家啃书本,我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六科考试。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基础班和答疑板,其次是冲刺班和模拟题。网校名师考试辅导经验丰富,讲课深入浅出,能帮助我很快抓住每一科的重点和精髓,轻松突破难点。

个人感悟:早期学习中要以考100分为目标,以考100分的精神来学习,注会考试难就难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要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深入练习才有希望通过;考前3天,再调整心态,想60分万岁。不要神话任何模拟题和所

谓的重点,模拟题的作用是帮助你了解出题风格套路、训练解题思路和检查你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效果,漏洞,如果不整体系统复习,就算把模拟题倒背如流也别指望通过注会。

小编煮酒

杨立敏的秘籍非常值得大家借鉴。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急于求成,重视平时的扎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充分利用参加网校辅导的各种资源,在基础夯实的平台上积极进取,成功不再遥远。

其次,保持良好的考试心态。杨立敏曾说,既然报了名就要参加考试,看着空荡荡的考场,能出考就已经说明你比那些人强了;考试时感觉不好也不要紧,毕竟神人很少,你不会的别人也不会,你觉得难的别人也觉得难,坚持考完也许奇迹就会发生。

邱雷

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应用金融专业,现就职于某基金公司从事财务工作

英雄秘籍

我主要是通过中华会计网校相应的讲义进行自学,不懂的地方再着重听课件,讲义十分有用老师总结概括的十分好,基本考点都触及了。其实有了好的资源,关键是要每天抽时间看书,时间是挤出来的。我的时间安排是基本每天看书4小时以上,周末基本是排除干扰,一切以读书为主,看完一章做一章的习题,难题做记号,下次复习时再看,应试指南题目我基本做了2遍以上,再加上网上课程的每章练习题也做了2遍。8月起开始做最后六套模拟题及网站上的模拟题。

考前一个星期,最好能请假,在家调养身心,集中精力备考。注意一定要保持睡眠,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a在这一周,主要是查漏补缺,建议平时把一些难点、重点写在一张纸上,这一个星期主要看这张纸。

小编煮酒

别人优秀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我们都看了不少,然而,仅仅看过而已,真正能“拿来主义”坚持长期为我所用却并不多见。我们多数人都是工作之余备考GPA,工作、生活的疲惫与压力,总是能成为我们“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借口。时间是挤出来的,就如邱雷所言。任何好的学习方法,都是建立于一定时间付出之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勤习内功,方能有朝一日打通任督二脉。

张帆

我从2009年2月正式辞职在家学习,5月考完中级会计职称后,全力学习注册会计师新制度6门课程以及参加考试,每天的学习时间为早8点至晚9点,前后共进行了六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在听课的同时,将重点在书上划出,以便以后的学习阶段总结、复习;第二阶段:将所有的重点分门别类的全部总结出来,以便以后的学习阶段复习;第三阶段:做习题,并且将错题特殊标出,以便以后再次练习;第四阶段:做模拟试题,并且将错题特殊标注,以便以后再次练习;第五阶段:听冲刺串讲,再次总结重点;第六阶段:将每门课程的教材反复看3遍以上,重新做一遍所有的错题,最后,考试前将所有总结的重点以及教材再浏览一遍。

小编煮酒

张帆很有破釜沉舟的魄力与勇气,树立坚定的目标,按自己的设想与计划去追求成功,掌握其节奏,安排成功的进度,决不急功近利,踏实前行,一步步的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有时,我们艳羡他们的成功,必须看到背后的付出。备考CPA,是一个枯燥的持久战,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细致学学习,夯实每一知识点,有所付出,必有所积累。

祝顺阳

2008年本科统计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某会计师事务所。

英雄秘籍

注会这一路走来,我发觉自己一直默默地低着头在坚持着。放弃的念头不时干扰我的准备,更多的是在准备的后期,经常想采取通过放弃某几门来确保其他各门的通过,最终我还9是坚持下来了。考试时更需要坚持,我已不记得第一天考的是什么了,反正第一天我有两门没有做完就被强行收卷了,当时我也很失落,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心想付出那么多,放弃能对得起谁呢?

关于复习方法,教材是最最最最重要的。搞懂了它们,你就拥有了通过注会考试大门的钥匙。少量的辅助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将帮你加速搞懂教材。各科之间关联很大,所备考时应当将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复习,一定要打足十二分的精神,要特别关注共同之中的不同。

小编煮酒

祝顺阳的成功,我们可以归纳几个关键点:

1 坚持,坚持,还是坚持

2 良好的心态

篇4

(一)良好的心态心态在这里主要指四个方面:信心、努力、毅力。(1)信心。CPA考试有难度,这一点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大部分参加考CPA的人,除了学习,还有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担,每年每科10%左右的通过率,每年五科一次性通过的也就一百人左右,这充分说明了CPA考试的难度。但如果在没考之前,就有畏难情绪,成功也就比较难。正如一个跳高运动员,在起跳之前,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先过杆。考试也是一样,首先应将自己的“心”先过去。毕竟,CPA的教材是国内会计类教材最为权威的,更新速度也是最快的,当决定报名参加CPA考试的时候,就需具备充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2)努力。CPA的学习,是一个努力刻苦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时间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时间的积累,没有努力刻苦,通过考试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不要将其他类型的考试经验用在CPA考试上,也不要以为自己是天才。要想通过考试,一开始便不能抱任何的侥幸心理,一定要按照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复习。唯有努力再努力,才有通过考试的可能。(3)毅力。对于学习的过程,关键是中间的备考过程。报名后开始学习的一段时间很努力,考试之前学习也会很努力,但关键在于学习过程之中坚持与否。人与人之间差别,往往是过程之中的差别造成的。学习很枯燥,也很单调。天气因素的影响,工作忙碌,家庭的琐事很多,朋友之间联络也不会少。除了自己“定心”之外,要取得家庭的支持,安排协调好工作,减少或者杜绝应酬。要想成为通过CPA的一员,需要自己的坚持,需要非常强的学习毅力。当然,适时的体育锻炼,必要的心里调节放松,也是必须的。要将学习视为一种习惯,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正确的方法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做任何事情,方法都很重要,学习也不例外。而CPA的学习,除了理解之外,更多的是需要记忆。所谓记忆,就是“过去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印象”。而CPA考试的记忆,唯有不停地去重复,才能将“过去的事物留在脑海之中”,也才能在考场上应付自如。CPA复习过程之中,需要不停地去重复再重复,不要以为看了一两遍的书就可以上考场,就能通过考试,除非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参加CPA考试的人大多数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方法就更为重要。方法有多种多样,因人而已。而检验方法的好坏,就体现在学习效果的好坏。每个人都有十年以上的学习经历,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正确是通过考试的关键之一。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学习能力加以选择安排。学习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都要想想学习的方法,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合理的计划 CPA的学习,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从拿到书到考试,差不多140天左右的时间。从报名到考试,差不多160天时间。从学习开始,就必须订好学习计划。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长期,一是短期。长期计划就是整个学习备考的过程,只需要分成几个框框(即几个阶段),即教材辅材模卷三大块。如什么时候看第一遍书,什么时候看二遍书;什么时候做习题,什么时候复习习题;什么时候做模拟试卷,要订下一个时间表。短期计划就是针对每一框框的内容,订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建议学习计划可分为每周定好学习目标。计划不一定要很细,但要切实可行,而且初期要容易达到,不至于打击学习的信心。要根据自己学习的速度,学习的时间,及时调整计划,但基本上以长期计划里的框框为目标,要努力达到。也可以将平时所有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都记录在本子上。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速度和进度,以便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更利于监督自己,也可以要求家人予以监督。

二、教材、辅材、模拟试卷的选择是CPA考试通过的关键

(一)教材的选择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的指定教材是备考复习的关键用书。由于教材每年都会有变化,所以需要及时关注与掌握考试信息动态及时购买最新教材。教材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次数不得少于三次。安排看书的时间点可以因人而定,属于学习方法的范畴。其实,看第一遍书是最花费时间的,第二遍第三遍时时间会越来越少,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越来越好。一般说来,第二遍与第三遍的时间之和与第一遍相等。每次看书时,对重点知识点(主要是新知识、自己以前不掌握的知识、考试经常考的知识点等)的划线,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考试之前,其他事情都可以停止,但书还是要再仔细过一遍,重点就应该是最后一次看书标注的一些重点。

(二)辅材的选择一本好的辅导教材,对通过考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的辅材种类很多,选择含金量很高的辅导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辅导教材存在问题与不足也是常出现的现象,可以通过网上答疑和勘误表可以弥补此类问题,而且从答疑中可以加深问题的理解,巩固好知识点。如果一本辅材能包括以下内容,那就足够了:新旧大纲的对比分析、每章内容的框架、每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典型例题精析(含历年考题)、同步强化练习、答案详解,最主要的是后面四项内容,其质量好坏也在于此。充分学习好一本辅导教材就可以了,并不在于多(当然根据每个人自身情况而定,基础差一点儿的,可以多做一些)。但辅材一定要做两遍以上,而且要标注和记忆错误及重点的地方,复习的最后一阶段还要将错题及重点过一遍,记忆一下。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否则两个月前做过的一次辅导教材,两个月以后几乎忘记完毕,就很难说有好的效果。因此与其用两本辅材,还不如复习利用好一本辅材。

(三)模拟试卷的选择模拟试卷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要模拟考场状态。计算题、综合题也要认认真真的去做,一句话,就是要当作考试去做。在时间利用上,要比考试缩短10到15分钟,一部分是用于涂卡的时间,一部分是模拟肯定比考场上状态要好。模拟试卷一般放在最后一阶段。与辅材相类似,间隔一定的时间以后,将错题及重点内容再复习一遍,可以放在辅材的这类复习之后。在模卷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含金量较高的,与考试重难点联系较紧密的。

三、有效地学习辅导有助于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参加学习辅导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面授班,一是网络教育班。关于是否要参加辅导班,还是因人而异。如果自学能力不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或者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参加辅导班;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倾向于选择后者(网络教育班),一是由于目前的网络教育师资较为权威,经验比较丰富,二是可以反复听,不受时间限制,三是可以免费答疑。不管是辅导教材,还是辅导班,都会强调每科的一些重点章节。其实在这一点上,考生要有正确的判断。所谓重点章节,其实是经常出计算题、综合题的章节,而客观题的分数各个章节相差并不多。而且对于计算题和综合题,即使你看书再认真,练习再多,考场上也很难保证你一定能拿满分。考试的通过与否,关键是客观题部分,关键是一些小章节。CPA考试每章都会出题,就客观题部分,每一章节都是重点。对于小章节,有时候才几页,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实这才是拿分的关键。不要去相信什么重点,每一章、每一节都是重点。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篇5

二、当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政府审计为主转变为以CPA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执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使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CPA资格“应试教育”。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至于内部审计中对组织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责任绩效评估等价值增值审计理论与方法,政府审计中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效能、地方债务、公共支出绩效等的审计监督技术等,在现行审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这些都是未来审计执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2.审计学教材建设低水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现行审计学教材中对财务报表处理过程及其结果审计内容与方法过多,而对审计理论结构以及审计一般规律、方法及其在不同审计项目中的实务应用的相关内容解释不够。

3.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强。尽管大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虽然有提高,但基本还是沿袭传统公式法教学,多媒体制作也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砌,学生的参与度低,属于被动记忆知识。公司战略、业务流程执行、风险管控、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这些领域都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单元,但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服务于审计专业知识视野拓展和审计事项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与培养审计专门人才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相距甚远。

4.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审计学》是一门侦破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并在校外审计社会实践认知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安排审计理论部分。此外,《审计学》前导课程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等,在“大会计”专业框架下审计课程经常与这些前导课程同时进行,增加了学生对审计体系的理解难度。

三、改革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举措

1.改革审计学教学目标。国际会计教育与改革委员会(1989)认为,通过CPA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职业能力与技术能力紧密联系,与审计人员价值贡献密切相关。要扭转审计课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局面,余玉苗(2011)认为,除了掌握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塑造有创造力、就业力和创业力的学生[2]。因此,应该把审计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审计人才核心能力要求的轨道上来。这些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AICPA,2011)。职业胜任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决策模型、侦破与推理能力等;个人胜任能力取决于个人进入审计专业领域的态度和习惯。这些个人能力的提升将会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技巧,并促进个人学习和个人的提高;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涉及到审计专业人士履行其服务时对内部和外部的商业环境的综合性评判。

2.丰富审计学教材内容层次。为适应审计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审计学教材编写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应邀请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的专家参与。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包括基本原理、技术实务以及理论研究前沿等层次。基本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审计目标、审计认定、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工作底稿、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之间的关联关系[3];二是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之间的关系。技术实务包括主要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等)的特点、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主要账户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具体的审计情景案例解析。理论研究前沿包括:市场竞争和审计定价,审计质量和审计师选择,审计师任期,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诉讼和审计市场,审计与财务报告质量,审计过程与审计成本,审计规范等。

3.创新审计教学方法。第一,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重新分配审计学课堂教学时间,留出1/3的时间用于小组讨论或学生对情景案例的分析发言。例如,在讲解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安然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资料和参考文献,既让学生参与了审计课堂教学,能够积极地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审计研究能力和思考力。第二,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审计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相联系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导入案例。即由案例导出需要讲述的某个观点和理论。例如通过“万福生科”IPO舞弊审计案例,引出舞弊动机的GONE理论和“三角形”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等。(2)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比如重要性、审计证据等而要用到的小案例。这种案例应该具备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审计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注重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案例的进行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悬念,与学生良性互动。(3)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课程。这些案例通常篇幅较长,可以印成文稿提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并针对案例设置相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南海泡沫事件、银广夏收入造假审计失败案例、渝太白第一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案例。第三,将角色扮演法融入到课堂。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创造力(McHardy和Allen,2000),并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Brown,Li,Sargent,and Tasa(2003)使用了一个非常结构化的角色扮演练习,并声称角色扮演掌握的技能更容易应用到日后工作中[4]。Reeder(2007)使用极其幽默的短剧让学生了解萨班斯法案对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行业的影响[5],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表明,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SOX法案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师审计的关键条款的真实意图。第四,改进审计实验教学。审计课程是一门侦破性课程,因而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审计事项,根据其具体的环境和实施推理,完成轨迹明确的审计证据,并将证据链反映到工作底稿中。目前,在无纸化的电算化审计环境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根据CICPA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Excel),要求学生完成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及主要账项的实质性测试底稿;二是利用审计之星、用友等商品化审计软件,自行开发审计实验和实训教学软件等;三是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审计实习基地等,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篇6

(二)从答题要求看不同题型的答题要求是不同的,总的说来,答题的基本要求没有变化。比如,单选题要求在4个备选答案中选本文由收集整理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题要求在s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及以上正确答案:计算题和综合题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等,这些基本要求没有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制度下计算分析题的第1题,既可以用中文答题,也可以用英文答题,这是一个新变化。如果用中文答题,该题为9分,如果用英文答题,该题为14分。采用这种做法,本意是引导考生提高英文水平,以应对审计的国际化趋势。

(三)从考核重点看2009年新制度下考核的知识点大体情况是:(1)单选题部分主要考核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润表编制、所得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借款费用、固定资产;(2)多选题部分主要考核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建造合同;(3)计算分析题部分主要考核了或有事项、资产减值、外币折算、每股收益、金融资产;(4)综合题部分考核了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的编制。总的说来,考核的知识点没有偏题、怪题,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重点。但今年考核的知识点有二个大的变化:一是金融资产、股份支付、每股收益等以前考得比较少的地方,今年分数明显增加;二是合并报表编制的分数偏少,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必考10分以上的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竟然一分都没有考。

(四)从出题思路看注册会计师考试历来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作为考核的依据,注重实务性,2009年新制度下的试题依然体现了这一风格,而且更加突出。比如,教材中一般将士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在多选题中考核房地产开发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中,采用

了在实务中直接作为存货列示的做法;在多选题中,对于建造合同中发生的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的列示方法,试题中采用了原会计制度下的做法作为答案。这说明出题老师对会计实务非常熟悉,出题思路侧重实务性。

(五)从考核难度看2009年新制度下试题难度比2008年原制度下试题难度有较大的降低,具体表现在:(1)单选题每题分值由1分提高到1.5分,综合题的总分由原制度的36分下降到14分。一般认为,试题的综合度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就下降了;(2)考核的问题比较简单,难度很大的所得税、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编制分数偏少。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新制度下给予考生的启示

(一)全面复习教材中基础知识点2009年试题除第一章总论没有直接出题外,其他各章都出了题;而第一章介绍的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对学习以后各章有很大的帮助,必须掌握。因此,要顺利通过考试,须全面复习,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二)熟练掌握教材中关键知识点每门学科都有关键知识点,这些关键知识点正是该学科的支撑点。掌握了关键知识点即掌握了该学科的支撑点,绝大部分试题来源于这些关键知识点。注册会计师主要考核的关键知识点通常有: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编制、所得税、资产减值、金融资产、收入确认与计量、或有事项、固定资产等。对于这些关键知识点一定要反复复习,将教材熟读5遍以上。做到了这一点,不但将大大提高通过考试的可能性,而且能够将自己打造成精通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士。

篇7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转贴于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等;(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篇9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文献、研究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4年,每年最少5天;(3)第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电子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方法。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计算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等;(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篇10

2008年《税法》教材在结构上变化比较大,删除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两章的内容,增加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内容,教材由原来的18章调整为17章。教材的内容也有所变动,各章变化程度如下:

第2章《增值税法》

1.27页第12行增加“按债转股企业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债转股协议,债转股企业将货物资产作为投资提供给债转股新公司的,免征增值税”;

2.32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规定中新增“对设有固定经营场所和拥有货物实物,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提出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查验,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

3.35页低税率的规定中新增“盐、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自来水(不含自来水生产厂)”;

4.46页17行海关完税凭证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限定中新增“纳税人丢失海关完税凭证,可凭海关出具的相关证

第4章《营业税法》

1.127页修改了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时确定营业税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2.132页明确对港口设施经营人收取的港口设施保安费以及单位和个人受托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行为,应按照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3.149页新增公司从事金融资产处置业务时的相关规定。

第7章《资源税法》

1.190页新增“ 从2007年1月l日起,对地面抽采煤层气暂不征收资源税”;

2.删除了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的减免税规定。

第9章《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217页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中增加“利用林场土地兴建度假村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其经营、办公和生活用地,应按规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核电站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免”内容。

第10章《房产税法》

224页增加“居民住宅区内业主共有的经营性房产缴纳房产税”的规定。

第11章《车船税法》

属于变化较大的一章,根据《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重新进行了编写,增加了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和滞纳金的计算内容。

第12章《印花税法》

242页调整“股权转让书据适用3‰税率,包括A股和B股”。

第14章《企业所得税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重新编写了教材。

第15章《个人所得税法》

1.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租承包经营所得的必要费用的扣除标准由原来的按月扣除1 600元调整为2 000元;

2.316页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中“适用税率,2007年8月15日前为20%,8月15日起为5%;”

3.330页增加了员工取得股票期权的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

4.334页增加了有关企业向个人支付不竞争款项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个人取得有奖发票奖金征免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

第17章《税务行政法》

删除了“税务行政赔偿”一节。

二、命题规律总结

《税法》考试近几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题型稳、题量大

考试题型和分值分布基本稳定,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题型共50题,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7或8道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各为50分。题量比较大,以2007年考试题为例,客观题50个问题,7道主观题共67个问题目,其中计算题28问,综合题39问,也就是说考生要在150分钟做117道题目,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考生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并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2.全面考核、重点突出

税法考题的特点是每章均有考题,重点章节考点又比较突出,重点章节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几章,分值为总分的80%左右。

3.跨章节考核、跨学科考核

计算题和综合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一个题目的考核会涉及多个税种、或是多个主体,同时有些考题还需要一定的会计知识,这反映了税法考试侧重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三、各备考阶段的复习要求

1.教材通读阶段

根据考试的命题规律和各章节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大纲的要求紧密联系教材的内容,理解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

2.教材提升阶段

根据考试主客题目的特点,提炼知识点,打乱教材的章节结构,使知识点系统化,全面提高对考点整体把控能力。

3.习题强化阶段

精选符合考试命题规律的习题,仔细分析习题的考点,强化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

4.考前冲刺阶段

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的复习,剖析历年考题,提升应试能力。

5.模拟考试阶段

查缺补漏,精选模拟试题,模拟考场环境,全面提升临场发挥能力。

四、2008年命题趋势预测

近三年税法考试的通过率呈下降的趋势:2005年通过率为18.19%, 2006年通过率为17.34%,2007年通过率为11.08%。特别是2007年,税法考试通过率是CPA考试五个科目中最低的,同时由于前述教材内容的变化,教材总篇幅缩水120页左右,所得税的考核难度与前几年比会有所下降。基于以上两点,笔者预计2008年税法考试通过率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此建议已报名准备参加税法科目考试的考生一定要借助这个利好消息抓紧复习,顺利通过该科目考试。

但作为CPA考试来说,由于税法政策变化而造成通过率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也不会很大,所以建议考生也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所得税内容调整后其在总分值中的考核比例会从原来的25%下降一半左右,这些分值会转移到其他税种的考核中,这会对考题题型、分值分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客观题的考核依然会体现全面考核的特点,各章的分值分布情况会有所变化,但题型预计不会改变。但主观题的考核内容和题型会有一定的变化,笔者结合多年的辅导经验建议考生注意以下几类题型:

篇11

第二,CIA考试难度。主观因素:一是努力不够,公私事情多,分心,复习不充分,二是信息不灵,复习方向和方法不对路,三是不适应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对题目的考点不了解。客观上也有不少因素。首先应该知道,CIA是侧重于管理,而不是单纯的会计审计。而且,CIA中反映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等,与国内传统理论或实际工作有不小的差异。另外的因素包括,一是复习资料少而分散,最坏的是不少书上同一题答案还不相同。考试结束后,不少人聚在一起报怨,二本书答案不同,或试题集上不同年份的答案不同,偏偏这次考到了,出现不同的答案,这种情况又有二个原因,一是勘误,二是观念差异、看法分歧,客观因素:翻译过来的题目难以理解,难以分析,有时简直是象要故意绕糊涂考生。

第三,CIA试题类型、时间和合格线。第一部分: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具体包括:遵守IIA的属性标准;以风险为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内部审计重点;理解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执行其他内部审计任务和职责;治理、风险和控制的知识要点;策划审计业务。第二部分: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具体包括:实施审计业务;实施具体审计业务;监督审计业务结果;舞弊知识要点;审计业务手段。第三部分: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具体包括:经营过程;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规章、法律和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第四部分:经营管理技术。具体包括:战略管理;管理技术;中国的经营环境;中国的内部审计环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命题,第四部分由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命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统一阅卷。考试范围在当年的《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大纲》中确定。考试方式为分科进行,闭卷笔试,每科试题为100道选择题,时间为165分钟。第1、2、3科目考试语种包括中、英文两个语种,报考人员可任选其中一种,但在同一考试年度里第1、2、3科目不能两种语种混用。第4科目考试为中文语种。考试取得单科成绩合格者,必须在取得成绩后的每2年内报考1次,以前通过科目的成绩继续有效,否则成绩作废。

第四,CIA主要复习参考书。《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9年1月修订);中国审计出版社《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试题(1995-1997)》;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试题(1992,11-1995,5)》;中国财经出版社《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指定辅导用书》。

了解考试特点 掌握考试技巧

第一,C1A考试的特点。要想在CIA考试中获胜。首先要了解考试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CIA资格考试是世界范围的内部审计师资格认证考试。它与国内其他资格考试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CIA侧重于考察能力,知识面宽,涉及面广,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所有试题全部是单项选择题,在整个考卷中全凭记忆的知识点几乎没有,像cPA考试中那样复杂的计算题在CIA考试中也很难找到。二是时间充足。每部分考试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里,而事实上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做完会答的试题,思考时间非常充裕。所以,对于具备报考条件的考生来说,只要学习方法得当,从报考开始每天准备3个小时就很可能通过CIA考试。三是主题鲜明,综合性强,观念新颖,与教科书关联度弱。四是试题思路清晰,万变不离其宗。五是及格分数线高。考试难度较大。

第二,CIA考试的技巧。一方面,参加CIA考试就象参加其他资格考试、或日常做事一样,如果从开始就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结果自然不会理想。只有用心准备,给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给白己一定的压力,最终才会发现其实它并不难。在备考的过程中,须从思想上弄清楚几个问题:要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要作成什么样,怎么去做,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行动和付出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应该精读实务标准,因为它是CIA的灵魂,考PARTl、2时就是以标准为判断依据,要精读,毕竟思维要转变过来,熟悉了就顺了。书要反复看二三遍,紧抓要点,上面的题目每一道都要弄懂,要搞清每个选项为什么选或不选,依据出自哪一条实务标准或哪条理论。然后就是做一定量的模拟题,但不要搞题海战术。还有一点,就是有些学科需要学习一下相关资料。另一方面,针对性备考。PARTl就是实务标准的实用演练,风险、治理、独立性、客观、保密、胜任、增值等都是关键字眼,只有精读标准和多做题。PART2是在IIA的实务标准下进行审计,这部分考试除了掌握标准,就是熟悉内部审计技术、程序、报告和思维方式,掌握基本理论多做题,建议PARTl和2一起报效果较好。PART3相对是独立的一个PART,考的是注册内审师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经营管理部分需要熟悉,可能的话看看相关资料,会计部分用的是美国GAAP,基本只考通用业务的准则,不太可能出非常规的题目,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对于考过国内考试的人驾轻就熟。法律、经济部分考得很基本,rr部分考的不深,但分值较多,因此要重视。PART4中A、B部分的战略管理、沟通等需要熟悉,其他的都是国内考试考过的,可轻松应付。参加CIA这种国际性的、由其他国家出题的考试。更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准备,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良好的心态的形成。解答同一道题时可能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策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效率。一是运用排除法。如果一道题找不到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不合理或不正确的答案。由于是单项选择,凡是两个答案内容一致的应排除。二是加强职业判断的训练。如果题目不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推测,特别是解答相关的计算题。三是剖析考题,举一反三。由于CIA考试实行题库考试,因此,以前考过的试题不但为考生研究解题思路提供了线索,而且还有可能在以后的考试中重复出现。四是剔除表象干扰,抓关键词和实质。CIA试题中有些题有。定的背景资料,有些题有一定的表象干扰,解题时应抓关键词和实质。

转变观念与思维方式 改变答题习惯

一是转变观念与思维方式。CIA考试的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三门试题是由美国出题,由于出题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都与国内考生有较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自然会充分体现于试题之中。如果考生不对此给予重视、加以了解认识并适时地自我调整,仍然以旧的思维方式去选择,那结果肯定会与出题者的选择即答案大相径庭,考试结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CIA考试有两种比较有效的途径:首先大致了解几个内部审计领域的关键差异并深人体会,如美国人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审计中相关信息的反馈,讲究内外沟通的技巧,借助统计抽样等技术测定风险并加以控制等,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对选择加以调整。其次是通过“题海战术”,对能够获得的以前年度考题多加关注,在做题中,通过具体问题对照查找差异和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是改变答题习惯。虽然CIA考试涉及的面很广,按国内的学科划分要涉及10多个学科,但这并不是构成困扰考生的真正难点。真正难点是改变答题习惯,从“选择对与错”的习惯转变到“选择最好项”。比如在以前参加的考试中,每道选择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或几项是正确的,只要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但在CIA前三门考试中,每一个选项可能都对、都有道理,但题目的真正意图却是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个最优选项。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答题习惯,势必会对成绩产生巨大不利影响,因此要对此引起极大的关注。

此外,深悟内部审计准则也十分重要。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执业原则与要求,对CIA考试、特别是前二门的考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参加CIA考试之前对其仔细研读、掌握,在考试中才会有大有帮助。考试时可在草稿纸上标注做下来把握不大的题目号,等做完后可再回去反复思考。其实CIA的价值在于学习过程,它培养相关从业人员从战略和管理角度思考问题,对内审、财务和管理工作都有质的提高。因此要用心去学,并学以致用。

分阶段复习 运用好的方法

首先,第一论复习完成,考生这时候会感觉很迷茫,因为听课过程好象什么也学不到,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往那个方向复习。可将精力放在练习上,重点做中国审计网的习题。习题量非常大,多做题有助于在考场上碰到重复的题目,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且没有太多时间去做,所以复习策略是:做习题的过程,尽量去记忆题目要考什么准则,这样准则的要点就比较容易掌握,一但明白要考的内容,基本上会很容易选出答案,尽管未必明白其理论上的意义。

其次,考试最后一星期的复习,也是关键时刻,可将精力放在关键的几本辅导书上,因为考试没有指定教材,只有指定辅导教材,但都是围绕准则去学习的。较好的复习策略是:浏览准则有初步印象,听合适的课程帮助理解,做习题巩固知识。复习过程可能会很迷茫,感觉没有效果,其实复习过程的每一分付出,都会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只是还没有体会到,或还没能应用得上。一旦在考场上发挥自如,考生就明白当初的努力带来的成果。

最后,做到以下六点可帮助备考人员顺利通过考试:了解黄皮书的基本内容;精读红皮书;反复演练历年试题;抽样知识部分需下大功;适应西方思维方式;掌握知识,适当练题,与考友交流。此外,与往届考生进行适当的学习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互通信息,交流难点,互相促进,增强考试信心。

紧抓大纲重点 结合自身实践

紧抓大纲重点,认真复习。一是根据辅导老师的建议,复习时,应按复习时间的充裕程度,先看考试大纲以确定考试的范围,了解要点、重点及各知识点的分值、比例。二是读透《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因为该标准在2001年度重新做了修订,所以考试中有许多新的考点,试题较新。相比之下,《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因为出版年数已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有些内容略显陈旧,复习时,可粗看一遍,着重掌握自己不懂、不熟的内容。三是参加考试之前,一定要留下时间多做练习。四是参加考前培训十分必要,通过辅导老师的授课讲解,不仅容易把握考试要点,而且有助于在短时间内理解内容、加深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考试实践,总结的应试技巧。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同时报考自己的所有应试科目。三是必须选择好学习用书和资料,有所取舍。四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五是注重《1995―1997年CIA考试试题》的练习。六是积极参加CIA考试辅导培训班。七是改善学习计算机术语的方法。

此外,考试经验可补充以下两点:一要合理分配时间,充分练习,熟练掌握知识点。clA考试从每年7月初报名到11月底考试,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要学习完3、4部分的应考知识,做大量的习题,时间很紧张。考生尽早着手进行复习,力争在9月底之前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及习题过一遍。然后再利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习。在最后半个月时间里只看习题的正确答案,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计算机术语,改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在CIA考试中所占分值比重较大,是许多考生感觉吃力的地方。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较重要的计算机术语,要对意思相近的术语进行甄别,准确理解其含义。

篇12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5)01-0051-0003

近年来,我国逐渐呈现出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会计人才匮乏的态势。自从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我国必须按照市场共同化原则和统一标准运作,交易、兼并、合并与上市无不需要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因此,培养一批具备国际专业资格的人才刻不容缓。目前,除了国内的注册会计师(CPA)外,另有6种国外会计师资格证书在中国厮杀,它们分别是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CCA)、美国注册会计师(USACPA)、美国管理会计师考试(CM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AIA)、澳大利亚公证会计师考试(CTA)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洋证书中ACCA进驻中国最早,名气最大。

ACCA是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英文缩写,是具有特许头衔的4家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负盛名的国际性会计师组织之一。要成为该机构的会员,必须注册并依次通过14门课程的考试。其中,基础阶段课程之一的paper F8(Audit and Assurance)因为涉及众多审计实务判断,全球通过率基本上在40%徘徊,成为众多学员顺利进入专业阶段考试的拦路虎。

笔者从事F8双语教学六载光阴,有一些拙见愿与大家分享。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国际上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浸没型、维持型、过渡型三种形式。浸没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学校各个学科百分之百使用一种除学生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使用外文原版教材,讲义、课件等教学材料和学生作业均为第二语言,授课过程全程使用第二语言讲解;维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学生入学初期仍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选择部分学科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但是仍然采用中文讲授;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teach)即学生入学之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授课,然后逐步转变只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师交替使用第二语言与中文讲解知识点,根据教学效果灵活安排第二语言和中文的授课比例。

很显然,双语教学中的语言在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母语和第二语言。而中国(狭义指中国大陆,下同)有其特殊国情,不像加拿大、法国、新加坡等国家一样是双语或多语言国家,语言环境从来都是以汉语为主导,虽然近年来强调外语的重要性,但并未实质出现中外并重的语言环境。特殊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我国双语教学并非属于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而是外语教学范畴。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目前不可能是上述界定中的浸没型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发现,过渡型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维持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一个显著弊端是学生很难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专业词汇的地道英文表达,课后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中英文的转换工作,费时费力;而过渡型双语教学通过英文讲解专业词汇克服了以上不足,教师可充分利用非语言行为,例如直观、形象的图表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英文教学内容,以帮助其克服在英语理解上的困难,同时用中文进行案例讲解可以高效传递信息,避免由于语言障碍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从而极大提高教师授课进度。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ACCA协会官方授权BPP公司出版的Paper F8的教材分为5个部分:(1)介绍鉴证服务的性质、目的和范围,包括法定审计、规范环境以及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相关的职业道德,以及介绍内部审计,包括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差异;(2)介绍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3)介绍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4)介绍审计抽样和针对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现金和银行存款、负债等账户余额的实质性分析程序;(5)最后介绍对报告的处理,包括法定审计报告、管理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首先,教材的第3部分和第4部分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审计流程。Paper F8教材中的审计无特殊说明外均指财务报表审计。而最为流行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组织方式有两种,即账户法和循环法。账户法是指对财务报表上的每个账户的余额单独进行审计。此法看似审计人员分工明确,实则将紧密联系的相关账户人为切割开来。例如将存货和产品销售成本或应收账款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分块审计通常使整个审计小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整个审计工作的脱节或者重复。而循环法巧妙地避免以上弊端,将财务报表按照交易种类(或事项)和账户的紧密程度将账户余额和交易划分成几大区域进行审计。例如,导致应收账款增减的交易有四类,包括销售、销售退回和折让、收取赊销货款和核销坏账,把这四类交易及应收账款账户余额一并划入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审计。与账户法相比较,循环法显然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和根据业务流程设计的内部控制更加吻合。此外,通过考察交易的账务处理流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最后汇至报表),不难发现使用循环法具有逻辑合理性。所以说,依据循环法审计流程授课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整合教材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将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放在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中相关循环的内部控制之后讲解。

其次,paper F8 和其他课程内容有重复之处。如内部控制、职业道德和财务舞弊等审计学基础知识;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审计师的聘任、免职、辞职;公司治理等知识点分别重复出现在paper F1、paper F4、paper P1课程当中,教师应熟悉ACCA教材内容的体系衔接,避免重复讲解以上内容。

最后,中文审计学课程难与paper F8 内容衔接。由于ACCA教学难度较大,很多高校ACCA成建制采用了中文先导课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安排中文审计学和F8在前后两学期开课。其初衷是便于没有实务经验的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审计术语和审计流程。但是因为我国审计准则大多由国际审计准则翻译而来,并且F8双语授课过程中存在中文讲解过多现象,所以中文审计学课程难与paper F8 内容衔接,反而是内容重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建议取消中文审计学先导课程,增加中文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以期和paper F8做到内容互补。

三、师生素质的提升

ACCA资格考试引入中国大陆十余载,但是对于很多高校而言还是新型事物,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将ACCA专业做成其品牌甚至王牌专业,所以急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建立和实施成建制ACCA专业帮扶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是制约我国ACCA专业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双语教学的人员并不多,以笔者所在的财经院校为例,不足20%的教员有双语教学经历,有丰富双语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就更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能力比较单一,一方面,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欠缺,造成双语课堂名实不符,专业课上成教材的翻译课或者干脆无异于中文专业课;另一方面,公共英语教师虽然在语言方面优势明显,但是会计专业知识严重匮乏,从而也无法胜任ACCA的双语教学工作。

所以说,建立起一支能力颇强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发展双语教学的命脉所在。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具体实力,考虑培训和引进这两种解决之道。培训:从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中择优挑选英语基础扎实的年轻教师,派送到ACCA双语教学实施效果上佳的国内院校进修,或者到国外名校进修。此方式成本代价较高,但长处在于对教师的培训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引进:公开招聘曾留学英美国家而学成回国的会计专业人才,此类教师一般来说无需培训即可上岗从事ACCA教学,且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应有勤奋学习的主动性,浓厚的英文专业资料的阅读兴趣,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无一欠缺,具备至少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的英语水平。提高英语水平,除学生自身努力之外,ACCA专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重点词汇、语句结构反复强调,避免学生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而上考场答题时却无从下笔的现象。

(三)建立和实施成建制ACCA专业帮扶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

较之于中文授课的专业,ACCA专业的学习难度更大,学生的压力更大。学生需要通过ACCA全球统考14门考试才有资格获取专业资格。考生必须按照ACCA协会的相关要求参考考试科目。换句话说,若学生没有通过前面paper F6、F7考试,那么就无资格报考F8(成建制学生可免考前五门)。除非考生第一次同时报考此三门,但是通过的概率相对较低。

所以,开办ACCA专业的高校应该建立和实施帮扶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其中,帮扶机制为主,末位淘汰机制为辅。帮扶机制要求将多次挂科学生将其纳入“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安排一对一帮助,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若在帮扶教育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应启动末位淘汰机制,将不适合ACCA专业学习的学生转入其他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旗鼓相当才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应用型视角;成本会计教学;“三维一体、多环联动”实践教学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现行教学效果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实战能力下降

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看,我们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人文和科学素养,通晓会计、审计准则及相关经济法规,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理论,能从事会计、审计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从目前实际教学效果上看,往往偏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全面讲授,至于学生是否有较强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是否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则有较大差距。

(二)教学内容体系缺乏连贯性,学生难以做到融会贯通

随着社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使企业所处经济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对于制造企业尤其如此。而目前成本会计教材及教学内容上并未完全体现,还是将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核算作为主要内容予以讲述,且太过侧重成本核算内容,而对于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涉猎较少,这种体例设置使学生认为成本核算最重要,形成重核算、轻管理观念,不能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形成大局观,对知识的把握缺少全局性、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较单一,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的训练欠缺

从教学方法上看,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口头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将讲解的内容或PPT记笔记、做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难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把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变成了单纯的理论学习,而学生也会在这种形式下误解成本会计的实际内容,认为成本会计就是简单的数据加减,从而忽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和应用。

二、基于应用型视角的《成本会计》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理论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重塑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

立足应用型本科高校,树立“以就业、实践引教学,以竞赛、科研促教学”的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根据成本会计的理论发展、就业单位需求导向,并结合CPA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科目考试大纲相关要求,将教学内容按成本会计职能划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成本核算;第三模块:成本控制;第四模块:成本分析。其中模块一是成本理论基础,模块二是成本管理核心,模块三是成本管理重点,模块四是成本管理难点,模块五是成本管理发展趋势。这样更能体现理论知识相互间的逻辑关系,顺应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和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扭转重核算、轻管理的教学模式。

2.优化教学方法、扩大实践考核比重

(1)实施案例教学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课程难点多、知识点枯燥,设计、精选案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对于成本、费用、支出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可设计简明案例让学生理解三者关系及作用。对于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还原、平行结转分步法等知识难点,教师可设计经典案例或例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教师简介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后,可鼓励学生分组收集、整理案例,并予以适当点评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运用比较分析法,深化基本理论理解运用本课程重点多、计算繁杂,为此运用比较分析法讲授理论知识,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核算目的。如对于费用的各种分类、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比较;分项结转和综合结转的异同;生产费用在完工和在产品之间分配6种方法;成本计算3种基本方法等;定额成本法和定额比例法异同等,可采用文字、图表、例举等形式,比较概述其含义、特点、优缺点、适用范围,并适当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概括知识难点。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如对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可穿插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音像资料和成本核算流程的课件,引导学生思考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现实选择,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应选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鉴于本课程计算多、账表烦,许多方法计算过程和结果隐含于账表内,学生对于数据来龙去脉不清,教师可通过PPT图表、箭头、标注等形式予以解析,教师要做到精讲,对关键节点设问,鼓励学生在上课时发言,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回答问题。

(4)重视过程化考核,扩大实践考核比重改革课程学习评价机制,重视过程化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包括期末和平时。其中平时考核权重提高至40%,考核方式包括学生考勤、课堂表现、课程实训、课外作业、期中考试等;期末考试权重减少为60%,考核方式为闭卷,试卷题型多样,考核覆盖面广、难度区分度合理,并提高综合题或案例分析题比重,引入省会计信息化竞赛、会计职称考试、CPA考试、自考等相关真题,以增强课程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另从15级始扩大实践考核比重,将课程实训环节从原理论课程中剥离,单独设置学时(学分)、单设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考核,以促进学生重视课程实训。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制定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在已制定成本会计理论教学计划的同时,另行制定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制定《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中,应着重考虑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市场适应性、实践方案的可操作性。为此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中,《成本会计》课程除有理论教学学分(学时)外,还应有实践教学学分(学时)。目前我校除开设《成本会计》课程(2.5周学时)讲授理论知识外,另同步开设《成本会计实践》课程(0.5周学时)实施仿真实训。

2.实施“三维一体、多环联动”实践教学法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实施“三维一体、多环联动”实践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课前感知实践、课堂模拟操练、课后实际操作”的“三维一体、多环联动”的实践教学法。“课前感知实践”是指开课前利用学院感知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至少2~3家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对各类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有直观、感性认识。“课堂模拟操练”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关章节理论课程内容后,利用学院《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软件,对理论教学中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上机仿真模拟实训。“课后实际操作”是指通过实训平台课外作业方式,要求学生利用校园网、校内实验室(机房)进行课后模拟实验操练。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专业师资队伍

“走出去、引进来”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与企业保持联系,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观摩学习,实际调研,或利用假期到生产企业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及其成本管理等实际情况。并鼓励教师收集企业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等案例资料,以配合学校产教融合政策。使教师充分认清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是如何实际应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管理决策对成本信息的依赖程度如何,在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对成本会计职能需求的侧重点等。同时创造条件聘请企业或会计事务所等实务界有丰富经验的同行专家走进课堂,介绍、提炼会计实务的做法、侧重点和最新动态。

4.推动成本会计仿真实训教材建设

自行选编成本会计实训教材,进行成本会计单项或综合手工模拟实训,已连续应用7届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提高实训效率,现借助学院统一购置的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软件,自行编制《成本会计实践指导书》,明确成本会计实训目的、任务和操作流程,指导学生开展计算机模拟仿真实训。鼓励教师通过立体化教材(教辅)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线上、线下实训操练,提高实训效果。

作者:谢桂芬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