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劳动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一次函数教学中体现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时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一次函数提出了六点教学要求,其中对一次函数图像提出的要求是: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y=kx+b(k、b为常数,k≠0)探索并理解k>0时和k
笔者根据这一要求,在一次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规律。学生们都曾学过描点法作图,一次函数也可以用此方法来完成,而一次函数又与前面学到的函数的图像不一样,就是只要确定坐标上的两个点就可以做出图像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抽两三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的学生是根据一次函书,任意地确定出五六个点的坐标从而得到了一次函数图像。事实上,在学生在确定第三个点的坐标时就已经能够猜想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根直线,这样的直觉就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思维基础。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通过描两个以上的点到两点确定一次函数图像这一过程,从而认识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表达式和图像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这一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的学生自己就可以掌握到的知识和规律尽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有些则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的引导,这都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判断。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以便解决“突发事件”,否则,自主学习就会沦为形式主义了。这一设计能够为学生以后的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基础。
二、一次函数教学中体现的数学教学思想
在学习初中一次函数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一次函数比较难。事实上,只要能够把握数学思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根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应了事物两方面的性质,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形解数”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经的目的。纵观多年来的中招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辆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由赣州匀速驶往南昌,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汽车行驶路程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的是( )
为了鼓励小强勤做家务,培养他的劳动意识,小强每月的费用都是根据上月他的家务劳动时间所得奖励加上基本生活费从父母那里获取的.若设小强每月的家务劳动时间为x小时,该月可得(即下月他可获得)的总费为y元,则y(元)和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请你写出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为多少元;父母是如何奖励小强家务劳动的?
(2)写出当0≤x≤20时,相对应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若小强5月份希望有250元费用,则小强4月份需做家务多少时间?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数形结合的例子,都是从“数”到“形”的思想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在图像上由相应点得出对应的坐标,形成由数表形,由形反应数,数形相统一的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可以帮助师生解决函数问题、方程与不等式问题、三角函数等后期数学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
数形结合具体思想简而言之就是把数学中的“数”与数学中的“形”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通过数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在中学数学的解题中,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数”化“形”、以“形”变“数”和“数”“形”结合。首先以“数”化“形”中,“数”和“形”是一种对应,有些数量比较抽象,难以把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把具体的思维表出来,对解决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要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就能解决问题。其次以“形”变“数”中,要正确地把图形数字化,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正确把“形”化成“数”。最后“数”“形”结合中则要把“形”直观与“数”的严密结合起来。要想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既易且难的过程,说其容易,是因为其知识点多是基础性的。而一次函数教学又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转折,不仅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同时奠定高中数学的思维基础。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对传统的审视与选择,需要教师对自身原有的教学习惯作出革命性乃至颠覆性的判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何教的有滋有味,永远是初中老师思考的主题。
参考文献:
篇2
1. 新课程理念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情况是难以预先设想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预测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继而设计出针对不同学生的多项指导措施,这样的课堂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行到位而恰当的点拨、引导、评价。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以课标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
1. 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1)学情分析。它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2)教情分析。教情分析是分析教师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教师的价值观、人才观等,都对教学设计形成指导性的作用。
2. 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合理的组织教学,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3.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
4. 提高教师课外活动设计的能力。数学课外活动是数学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活动的开展,使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学的价值。我在设计中突出学生的广泛参与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采用小组合作型为主,活动的评价多元p多层次,重在参与,重在体验。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体会
1. 活动操作模式的教学设计。活动操作教学模式,意在突破传统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陈旧格局,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一种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 真实任务情境的教学设计。重视创设一种接近生活原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总是领受“真实任务”、形成迫切解决需要,并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认知与个性发展。
篇3
[2]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田小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尹玲玲.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和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7]郭根福.试论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新策略[J].天津教育,2004(11).
[8]李晓明.中学语文实用课堂教学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崔磊.人教版初中教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建议[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陈宗彬.人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3]丁丽丽.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D].宁夏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许启辉.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作业系统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7.4.
[2]王璐.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作业系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
[3]赵静.上海-台湾初中语文文言文编选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4.
[4]张翠莹.中国台湾龙腾版《高中国文》练习系统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张慧.语文教材七-九年级课后练习系统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5.
[6]顾黄初,顾振彪等.语文课程与语义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顾明远等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9]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0]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1]朱绍禹,任鹰,严正.语文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12]皮连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阎立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4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再加上基层教学的管理者一味的要求求新,导致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执行的过程中之注重简单的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思路,往往忽略学生实际的学情。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自己的设计活动落实知识的传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采访感受劳动者的艰辛,以达到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的目的。但是却忽略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采访难度较大,因为实际操作中要求访问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而初中的学生往往与成功的采访的要求相差甚远,让他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活动,难度较大。从课堂的实效来看,学生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问题比较简单,不能有效的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更不能将劳动的内涵引发出来,使教学活动仅仅浮于表面。因此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对话,把握普通劳动者身上可贵之处。而且,在课堂的交流中也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采访活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课堂的执教者没有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高估其能力,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注重主体,忽视主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进行道德的体验和知识的感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确实努力进行角色的转变,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未能真正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怕担“越俎代庖”之嫌,导致该讲时不敢讲,有时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怕染上“不尊重学生”之名。而在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矛盾的,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时和教材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更需要教师的倾情参与。本节课教师设计学生采访活动具有较大的难度的现实,教师就要学会调整思路发挥主导作用,如:对于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当遇到冷场时,教师要对问题作一些引导性的提示,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堂提问的方向,可以避免课堂的无绪。也可以转换方式,教师适时地参与共同采访,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甚至必要时由教师进行采访,从一定的高度全面展现优秀劳动者的思想境界,以保证最大限度地用好劳动者这一“课程资源”。否则,简单的任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的去讨论、采访,教师撒手不管,让自主成为“自流”,最终的结果会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欠缺。最终会导致学生采访不是十分的成功。
3.注重生成,忽视预设
篇5
在我国,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这一过程作为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被人们广泛关注和普遍研究。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需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1.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音乐课程设计从指导思想、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到实施方法都没有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新课程标准规定:音乐课的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初中音乐课程设计并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音乐课程设计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也没有明确。对中学音乐课的要求是音乐课。唱歌课可有可无,对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功能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的课程设计应该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总的教学内容包括: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除此之外,还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2.优化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的具体措施
2.1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要层次合理
中学音乐教学目标就是在中学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依照教学标准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它是教学设计最终指向和目的所在,对教学的实施起导向作用,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它具有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层次。波兰音乐学家罗波尔曾指出,人对音乐学习的优劣、掌握程度高低与教学方式、方法成正比。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者的教学方式越科学、方法越得当,则学生们所学习、掌握音乐的效果就越理想。在中学音乐教学阶段里,音乐学习者已对音乐有了六年的学习经历,且此时他们脑部发育较小学时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中学阶段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为理想阶段之一。对于音乐学习者,在中学阶段必须要制定层次分明、合理的音乐教学目标,使之在深度和广度两个不同的层次内达成共识和相溶。进一步说,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到音乐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各个专业教学层次和听、唱、演等各个教育领域深入学习重要意义。同时,还必须保证将每个层次、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组织在一起,整体地考量,不能片面孤立地制定中学音乐教学目标。
2.2 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高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人的审美能力是靠后天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2.3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立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第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第三,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新课改大潮的冲击下,中学音乐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科学而高效。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学音乐教学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璐璐.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4:118.
[2] 陈文林.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J]. 才智,2012,08:90.
篇6
模型思想的概念
模型思想是指运用数学语言对现实世界的事与物的各类特征、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进行描述,模型思想简单而言是一种数学思想. 新课标要求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模型求出结果,并用此结果去解释、讨论它在现实问题中的意义. 利用好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并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热情. 我们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符号、表达式以及图表作为数学模型的主要表达形式,从这个特征可以发现,模型思想与符号化思想存在着一定的相似点,两者都属于基本化思想. 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只需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转换成抽象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再返回到日常生活中进行检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建模.
初中,“方程”教学渗入模型思
想的作用
1. “方程”的教学内容
初中教学内容主要由数、式、方程、函数等组成. 方程在整个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衔接着数与式的学习,还为后续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按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方程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 根据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归纳了初中方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其中还包括各类方程的解法以及运用每一类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内容大致又分为方程(组)的概念、各类方程的解法及方程与实际问题等.
2. “方程”教学渗入模型思想的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初中数学教学需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需结合教学任务创新能够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前面有所提及,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为方程教学,而且方程教学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模型思想,因此,我们可以把模型思想渗入整个初中方程教学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方程教学的质量.
基于模型思想的初中“方程”
教学设计
我们在开展模型思想教学设计时,要想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其基本思想,需要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而且整个过程需要遵循从简到繁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化,逐渐掌握数学建模的方式. 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让学生习惯性地遇到数学问题时,运用模型思想来进行数学思维. 同时,我们在开展模型思想的初中方程教学设计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而确保模型思想在初中方程教学中的作用. 下面笔者就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阐述整个教学设计的思想以及方法.
1. 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我们为了能顺利地开展方程教学,需引导学生抽象出方程相关概念.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师设计出的相关内容,这些辅助教学设备,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能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好地吸引学生.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 比如:现在接近五一劳动节了,许多超市都在打折促销,那我们知道什么是打折活动吗?这些商家打折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们打折之后比原来销售的价格要低,这些商家还会赚钱吗?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进行问题设计,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同时也能激发其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模型
在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有了前面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建模活动了. 比如:使用多媒体制作一组超市相关的图片,模拟与学生一起在超市中购买的场景,然后展示出某个商品正在进行八折的促销活动,这时可以再提出问题:假设这件打折的商品标价为200元,现在我们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这件商品?如果我们已经知道这件商品的进价为90元,那么销售这件商品,商家可以赚到多少钱?这个学习过程就是要引导学生依照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活动,利用方程模型,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分组讨论,引入正确建模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到了这个教学环节,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如果现在超市里把某商品按照成本价提高20%,再以八折的优惠来进行促销,假设某件商品可以赢利18元,请问该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假设该商品的成本价为x元,我们还可以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的量吗?在刚才所提问题的内容中,含有什么等量关系?
该商品在超市中的标价为:______;
该商品在超市中的实际售价为:______;
该商品为商家创造的利润为:______;
从而可以列出方程______;
解方程,得x=______.
因此,该商品的成本价是______元.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的等量关系:售价=成本+利润;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100%.
接下来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某超市的某商品按原价的八折进行促销,利润率为10%,我们已经知道该商品的成本价为1600元,求该商品的原价. 通过一系列设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可以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建模引导,利用多媒体,展示整个建模流程(如图1).
4. 加强练习难度,深化模型思想
到了这个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深化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并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比如:一台笔记本电脑按进价提高了30%标价,刚好遇到五一节,商家进行打折促销,按原价的七折进行销售,现在每台笔记本电脑的售价为4800元,请问这台笔记本电脑的成本价是多少?商家销售出一台电脑可以获利多少?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模型来解决,让学生意识到模型思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总结知识重点,加深模型思想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教师应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以加深印象.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的建模活动过程是什么?
6. 布置不同层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前面知识的引导与学习,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此巩固学生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笔者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分层布置,从而有效地体现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下面是笔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的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
必做题 ?摇(1)超市把某件商品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了30%,然后以九五折进行销售,已知该商品的销售价格是700元,请问这个商品的进价为多少?
篇7
一、初中文科课堂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是课堂教学的代名词。在课堂的45分钟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们则没有机会参与,只能被动接受。长期如此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被动的教育和学习的思想,教师们的自我反思意识开始淡化甚至消失,学生们主动思考的意识也在退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为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而不是脑力劳动者,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极差。因此,教师们应该积极地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上反思,系统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地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2、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必须要引起各位老师的关注。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自己以往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设计质量。
3、教学过程的反思。当前的文科教学反思的重点集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过程的难点解释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是否把握正确,重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到位等。我们教师通过反思总结经验,然后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研究与教学相互促进,同时进步,共同发展。长此以往对教师而言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当前学生所喜欢的“探究式学习”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4、教学行为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最起码要符合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规范,毕竟对现代而言师生是相互平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要一视同仁。我们应当允许和鼓励个性教育,允许学生们的个性存在。
二、初中文科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至关重要,是做好文科教学反思的关键,在教学前反思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环节。
第一,学生状况分析。对于初中文科教学,教学对象一般集中在13~15岁之间,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文科基础相对较弱,同时初中课程繁多,很多学生无法处理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同学习方法。此外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早期,情绪波动较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稳定性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反思工作,针对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强化学生基础,勤讲勤练、多加练习,保证学生能够熟能生巧。
第二,教材分析。当前的文科教学教材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及教育方法下编制的,具有超前性和时代性,突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生活文科的特点,符合当前初中生们的学习需求。但是在一些地方传统的教学思维仍然存在,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在初中文科教学中时有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教材分析工作,充分挖掘文科学科的教学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在文科教学的素材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文科知识、使学生受益的文科内容进行讲解和供学生们学习。
2、教学中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关系到学生们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发挥好主体作用。从文科知识特点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可以收集大量教学素材来应用到初中文科教学中去。那么在初中文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呢?
第一,教学方式虽然开始注意学生们主体性的发挥,但是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还不明显。虽然学生们开始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但是主要还是按照教师预先制订好的路线执行。如何让学生们探究空间更大、学习更加主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保证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教师教学过程中尽量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教学的资料编成学生们学习、探讨的资料,在学生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第三,注意学生们之间的个别差异,我们考虑发挥好学生的作用同时又要照顾文科基础薄弱学生们,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提高。
第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学会求知,懂得自我提高和发展,能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们学习文科的方法,培养好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文科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会思考文科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我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提高。
3、教学后反思
总体来说,教学反思是属于教学活动结束后批判性的反思活动,它能够使教师具体、直观地总结出文科教学中的问题,做到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做好教学后反思呢?
第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堂课的导语设置,争取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科教学上来,开好头,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
篇8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感染、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
二、加强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会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四、结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
可结合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等等。在课堂中我常常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篇9
一、“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会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的成长。美国学者艾利克森在其著名理论心理社会发展周期论指出,人的每一人生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未完成,它就会阻碍个体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发展的延迟叫“未完成事件”或“未完成情结”。甚至曾经有过长时间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恋爱问题等具体心理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少年时期的亲情情感缺失。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发展水平。[1]“留守儿童”不能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得到与父母的深层思想交流和应有的父爱和母爱,缺少一个倾诉的通道和正确的引导。当他看见别的小孩有父母的宠爱的时候便会很羡慕,同时会有嫉妒等不良情感,就连看见“父母”“留守儿童”等字眼的时候都会有一样异样的情感。他们的心灵极易受到创伤,往往对于现实显示出一种无能为力和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便形成自卑、孤独、压抑等心理。
(二)行为习惯问题及成因分析。
儿童时期是一个培养人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小时候就养成了许多好的习惯,并且受益终身。许多“留守儿童”平常行为习惯差,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因为“隔代教育”等,祖辈们过于溺爱,得不到父母的有力监督,对许多坏习惯都不能清楚地认识或者是无人进行及时有力的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听之任之的状态,久而久之便成为难以改变的陋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不能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没有共享的概念;对外界的许多刺激表现为强烈的自卫和以暴力解决的思想;各种情绪不能适度表达;在平常的生活中对父母所给的生活费不能合理安排,大手大脚无节约观念、组织纪律性差,常常抱有一种“没有人管我,我说了算”的自我放任态度。更有甚者,和社会上一些带有不良习气的人称兄道弟,以“自由主义”为荣,形成行为偏差。
(三)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更是让老师感到力不从心。学校教育本来便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的配合,不能仅依靠学校来完成。而“留守儿童”的家长大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在实质上起到教育的作用,只是拼死拼活地在外面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即使关注,也只是顾及分数,不究其深层原因。而为了表示对子女的关心大多多给钱。这种方式产生的后果很糟糕,使一部分的“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金钱的作用,对于学习漠然视之,对于老师交代的作业也以家庭负担过重,没有父母帮忙不能独立完成为由拖拉,养成极为不好的学习习惯,在平常的学习中也不善于和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
二、新课改后思想品德教材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及应用上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改后思想品德教材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
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设置较之于以前教师使用的教材少了几分说教,多了几分人性化设置。对于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学习方面的许多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利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就蕴含在其中。比如说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中就有关于成长的烦恼、正视自我成就自我、交往有艺术、大家之“家”、承担责任、多彩情绪、自我保护、走进父母、交往的智慧、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等一系列能够正确引导“留守儿童”问题的章节。关键在于教师要挖掘教材,运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指导性作用。
(二)思想品德教材运用中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几点建议。
1.教学设计阶段的关注。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部分。在平常的备课阶段,我们就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讨论和举例部分穿插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话题和例证。话题和例证不要求一定非要提及“留守”等字眼,但是一定要对这个特定人群要有引导作用,既要做到办实事,又要做到不触及内心痛楚,争取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了悟、改进。如在初一下册《大家之“家”》的教学设计中我就设计了一个讨论题目:“请同学们自己谈谈对于班集体的归属感”,并且提前就设计了要发言的人员名单、讨论开始时我需要说的引导词。我设计的引导词是:“我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班级中,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就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爱着班级、像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爱着我们的同学。那么你在假期中会想念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同学们吗?都想到了那些同学曾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从而激发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渐渐认识和养成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良好品质。又如在八年级下《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请同学们谈“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通过自由发言,他们深刻认识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从而树立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勤俭节约,还鼓励同学们制作节俭日志,以期通过不断的自我控制,最终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2.具体授课中的灵活操作。在为了保证教学的时效与质量,教师有时候还要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未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想到的问题做适当的临时性调整。如我在上《尊重劳动》这节课的时候,设计通过“留守儿童”谈自己父母从事的不同的工作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普遍的劳动意义。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题目是“谈谈父母工作的意义”,但是在组织讨论的时候同学们对意义的概念把握不准确,总是想一口气把劳动的意义表述清楚。于是我便将讨论题目调整为:“父母工作对社会的作用”,结果“留守儿童”都能很具体地表述关于父母工作的作用,并在回答中能切实地感受到因为父母对社会的贡献而激发的自豪感。我的目的在于不但使他们的自豪感得到增强,更使他们对各种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克服父母工作很低贱的错误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拿自己已经做好的教学设计照本宣科,这样会导致教学走向程式化,不利于教育教学,更不是新课改的初衷。
3.课外实践中的加强与提升。新课改后增加了课外实践部分。这更有利于思想品德课从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提升理论。如在一个关于“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的权益侵害”为主题的活动中,我根据“留守儿童”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分组过程中恰当调剂,形成一种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效果,并争取使他们负责小组活动,以期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如何在组织中发挥个体作用,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将他们从以前的封闭、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等到作业汇报阶段的时候,原来一个性格内向,平常很不说话的“留守儿童”不但任务完成得很好,而且在汇报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发言,同时将别的小组成员的贡献详加叙述,而自己的贡献却一带而过。因重视了一次人员分派而带来了一个同学如此大的改变,真是叫我大喜过望。
三、感言
国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对以前的教材做了大的调整。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课本的变化,更需要教师以新的理念来挖掘教材,运用教材,以教材为指导,关注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如“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当然,只有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能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协作。我们要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在一个充满阳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篇10
最近读到郝杰老师的《走出教案撰写误区,张扬教师个性》颇有感触。郝杰老师认为教师“教案编写的好坏,不在于统一要求、统一格式、统一管理,而在于在钻研教材、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确切地说,教学设计应该聚焦到学生身上。然而在平时英语教学设计中,我们忽视对学生现有水平及能力的调查、分析,而以“静态”的大纲、考纲目标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设计,忽视了活生生的学生实际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目前提倡的集体备课生成的教学通案虽凝聚集体智慧,但不能面对具体的班级、具体的学生。“要求学习者从同一起点出发,使用从教师出发、从内容出发,见物不见人”的教学设计做法,导致有些设计是重复学习,加重了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有些设计达不到学生满足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客观上造成了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总结成一点:当前英语教学设计忽略了学习需要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导致教学盲目性。
学习需要分析及其实践意义?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期望”主要指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来的要求,学校和班级对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自身的要求等方面。“目前状况”是指学习者群体或个体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不足。
教学的前提在于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分析是教学起始或教学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需求,然后制定、调整教学计划的手段,对学生做需要分析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它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期,对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就能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能为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制,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和运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优良的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以学习需要分析开始,理顺了问题与方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从问题的分析和确定作为出发点,形成总的教学目标,然后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目的的手段,从而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我们怎样去做?
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现有的水平作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将其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作对比,从中找出“差距”,亦即找出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启示,减少盲目劳动,减轻学生负担,使教师、学生的精力、时间及其他各种教学资源均能被有效地运用到解决教学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要解决以下问题:
1.学习者缺些什么:了解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些什么,从而找出学习者还缺些什么。要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目标需要和英语基础,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对于非智力因素也要考虑进去。
篇11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地理专业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当对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原理具有较深研究,同时对与地理教学相关的学科、领域也要全面关注。一方面,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时刻注重地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活动,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广泛涉猎社会发展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才能够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例如在《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中,为了生动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精心搜集与了解世界上的不同语言种类、特征,以及宗教的分布与特点等方面内容,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关联知识,才能够保障整个教学活动发挥自如、深入高效。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师还要树立专业方面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要选择好地理专业研究方面的课题,以此为抓手开展专业方面的专门研究。
二、教师应当具备深刻分析学生的心理学素养
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劳动,其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个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眼光思维去看待对待学生,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整个教学工作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此,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应当坚持学习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学以致用。首先,教师要通过学习研究,掌握青春期初中生的一般身心特点,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叛逆性、独立性等方面具有清楚的认识,不要将这些问题放大,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经历,老师对待这些问题首先要理智、平静,进而在引导中要尊重、平等;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学会分析特例学生,运用个案分析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发展状况,以便于为他们量身定做教育引导的方案,侧重于引导学生消除地理学习中的消极情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足勇气,重新投入到地理学习活动之中。
三、教师应当具备敏锐领悟新课程要求的能力
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能够敏锐领悟新课程提出的各项要求,并将其有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实际之中。初中地理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习研究,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通过观摩课、指导课等形式进行观摩学习,对新课程理念的各个方面具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对其如何有效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要求的领悟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工作中还要学会改革与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习地理教学刊物、教学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师自身工作实际,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将先进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提炼成果,达到螺旋上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四、教师应当具备熟练掌握运用电教设备技能
电教设备是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当强化学习,熟练掌握这些电教设备的使用。一方面,教师要学会正确、熟练地使用。许多教师缺乏电脑与网络方面的能力基础,在电教手段运用方面不够熟练,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强化学习,既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自学、在线研究等各种方式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能够熟练地运用电教手段,服务于地理教学工作,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教学巩固各个方面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例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拟演示,形象直观地将这一规律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对于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在电教手段的运用中还要逐步提高自主设计能力,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方面,要逐步从拿来主义转变为自主创新,独立地设计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将各种文字、图表、图像、影音资料融合起来,设计与制作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具吸引力的教学课件,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
五、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篇12
民g美术作为我国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几千年美术文化沉淀的产物,也是我国美术艺术的宝贵财富。民间美术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对美术文化传承与创造的象征,代表了中华劳动人民的身份以及发展历史的见证。因此,对民间美术进行传承教育,尤其是在中学教育中结合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民间美术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创新、发展都受到了社会文化、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随着高科技电子设施的不断出现,民间深处的艺术文化越来越被忽视,很多艺术形式都面临失传的状态,比如,当今很多小学生与中学生都不知道中国美民间美术中有剪纸文化这种艺术形式。这是由于中学生还处于抽象思维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思想与思维都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状态,因此,对传统的事物缺乏兴趣,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来对中学生开展民间美术的教学就显得十分有教育意义。现如今很多中学生都对互联网非常熟悉,每天接触很多新鲜的事物,然而对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民间艺术,他们知之甚少。不仅如此,中学生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意识,这就说明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通过在中学教育中来进行开展。中学生通过了解、认识和学习、创造民间美术,可以帮助中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民间劳动人民所具备的艺术智、艺术理想以及艺术精神,可以让中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与艺术传承的责任感。与此同时,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教育,还可以让中学生被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所感染,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由于中学美术教育的课时有限,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利用好有限的课时,将民间美术内容融入在美术课当中。同时,由于中学生对于民间美术文化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这就需要美术教师提前做好功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尤其是将学生的学情与整个教学设计相衔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了解与学习,从而对民间艺术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总之,美术教师在开展民间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由于中学美术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因此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美术与其他课程相比,需要教师准备的工作更加复杂,比如,画画的构图、色彩对比。如果教师能在课前设计中设计出画面丰富以及色彩变化多样的教学内容,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从而更好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在教学设计中达到画面多样以及色彩丰富的效果,美术教师可以巧妙的将民间美术的内容融入在教学之中,比如,通过设计专题的形式:剪纸、皮影、雕塑、刺绣、器皿、玩具、绘画等不同的专题,融入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之中,前提是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与接受能力,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既要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 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景仰,又要向学生传递艺术与美的感受。
其次,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中学生对传统的民间美术文化缺乏了解,很容易对这种新鲜的事物产生偏见。为了让学生客观的认识我国民间艺术瑰宝,中学美术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用新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民间美术产生兴趣,在增长学生见识的同时来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比如,在讲授剪纸专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欣赏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剪纸的文化背景,然后下载一些经典的民间剪纸图片,最后让学生动手来做一些简单的实践练习。通过讲解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在民间所使用的场合、时间,以及它的象征意义;通过观看一些经典的剪纸图片,可以让中学生了解到最伟大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家都来源于民间;最后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可以锻炼中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精神文化内涵。
篇13
(3)浅议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 李婧
(5)论写作能力的培养 王庆华
(6)阅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张凤宝
(7)语文课堂对话的现状浅析 杨晶晶
(9)社会教学中辩证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对初一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徐华枫
(11)高中新课程“生活逻辑”探究综述 王艺霞
(12)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徐玉芳
(13)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优质初中英语课堂 吴学军
(14)高一数学学法有讲究 李迎霞
(15)培养数学思维的批判性和敏捷性 王建平
(16)数学生活化三步曲 蒋红燕
(17)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凸显数学素质教育 卓冬定
(18)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李秀楼
(19)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张艳伟
(20)对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朱明 李哲
(2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林海
(22)谈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 刘新歌
(23)论生物课堂结尾的艺术 郑宾宾
(24)九屏幕法对农村初中科技教育方法选择的指导 邱华
(25)农艺教育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化 孙桂明
(26)打比方在初中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李爱卿
(27)如何提高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李宝明
(28)小学美术线描画的教学探究 华伟琴
(29)如何上好劳动技术课 刘慧莉
教学实践
(30)考场作文之痛——写作教学之我见 郜新锋
(31)演绎别样的精彩——新课程下影视评论课的探索 王春伟
(32)抢抓契机 巧妙引导 尤莉
(33)试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 王楠楠
(34)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王雅维
(35)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智能的培养 要海旭
(36)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谈喜英
(37)对两类三角题型深刻剖析 刘平
(38)用“教学创新”破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樊贵仁
(39)由1=2想到的 刘淑荣
(4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化归思想 邸娜
(41)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郑洪彬
(42)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 黄贤春
(43)浅谈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郜智武
 
; (44)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安彩霞
(45)初中计算机课教学模式探索 杜运健
(46)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王彩良
课改在线
(47)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念 王蕾
(48)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四个结合 徐培侠
(49)领会课改精神 纠正片面做法——走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禹志华
(50)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李顺利
(52)浅议思想政治教学 李杰
(53)主体性教育理念设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亢俊华
(54)历史课堂生活化 张卫安
(55)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马惠玲
(56)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尹静
(57)中学物理创新教育尝试 黄雅军
(58)改革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郭宝
(59)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吴和平
中考聚焦
(60)巧备考破瓶颈 提高物理高考成绩 刘振兴
(61)中考数学中的动态问题与分类讨论思想 郭方富
(63)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历史成绩 周爱军
教育管理
(64)班主任在工作中成长 杨春燕
(65)做优秀班主任 创特色班集体 常军威
教育探析
(66)“仁”之今论 赵斌
(67)让阅读随成长而成长 韩进卫
(68)学温和的力量 焦珊珊
(69)体育教师素质的再提高 冀志军
(70)宽容是首诗 黄昕红
(71)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赵红
(72)无华的常态课 宋丹彤
(73)浅议性格懦弱生的转化 贺朝举
(74)浅谈对初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反思 陈永臻
(75)怎样培养性格懦弱的学生 闫荔枝
(76)中学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杨淑琴
(77)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谢金莲
(78)管窥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陈新娟
(79)大铁锤之侠义精神 刘银先
(79)三更有梦书当枕——浅谈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 董婧
(80)浅议数学分层次辅导教学 范伟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