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发展研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发展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发展研究

篇1

1.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和地下水破坏,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我国长期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造成企业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重生产、轻治理,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据统计,我国煤炭开采万吨煤造成土地塌陷面积平均0.20~0.33hm2,每年因采煤破坏土地以3~4万hm2递增,至2010年底,全国采煤塌陷面积能源技术与管理累计达55~60万hm2,由土地塌陷诱发滑坡、水土流失、建筑物塌陷和迁村移民等一系列生态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破坏地下水资源,打乱地下水秩序,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恶化水系生态环境,使矿区干旱缺水局面更加严重,加剧土地荒漠化。据统计,山西省吨煤开采排放矿井水0.87t,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4.2亿m3,而全国采煤破坏排放地下水约60亿m3/a。

1.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长期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约20%。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90%,但仍远远大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据统计,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42.2倍,南非的14.8倍,印度的7.7倍、波兰的7.0倍、俄罗斯的6.2倍。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既有煤炭产量大、煤炭地质条件和自然禀赋差、高瓦斯矿井多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不足和安全生产意识的淡薄。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是今后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转型方向

未来,我国煤炭企业将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统筹区域经济与煤炭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炭开发,统筹煤炭生产、转化与输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括为“:安全高效、优质集约、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水平;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科学确定建井规模,推进煤炭规模化开发;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优化采煤工艺和方法;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安全、高产、高效矿井。优质集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煤炭洗选比例,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根据煤种煤质,宜电则电,宜化则化,进行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加强资源管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强化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企业生产综合能耗。循环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力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培育煤层气产业;提高煤炭洗选比率,以洗选副产品为主要燃料发展煤矸石发电,利用掘进矸石、粉煤灰和炉渣发展建材,构建煤-电-材产业链;加大矿井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环境友好:以清洁生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引进和推广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技术,在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矿区三废治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余热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改善矿区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积极制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方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及时进行治理。

3评价指标体系设

科学设计评价煤炭企业转型成效的指标体系,实现对企业发展的动态跟踪和考核,从而发现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方式顺利转型至关重

3.1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对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内涵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包括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从而从不同角度对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成效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系统性原则———煤炭企业通过生产活动向环境获取能源,又通过生产和消费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又影响着人们的获取与排放,这些活动构成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四大系统即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将四个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立一系列指标,考察煤炭企业是否达到四个系统的相互协调,衡量协调发展的程度,从而综合反映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成效。代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需要反映企业转型发展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某一纬度,拥有若干可以选取的表征指标构成,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不同,要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说服力较强的表征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可测性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资料便于收集、计算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对于既可用定量指标又可用定性指标表征的情况尽可能选择定量指标,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需通过专家综合评价确定指标取值。可比性原则———指标的确定应该满足可比性的原则,即具有相同的计量范围、计量口径和计量方法,指标取值宜采用相对值,尽可能不采用绝对值;指标评价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设置客观、公平的评判标准。

3.2指标体系设计

3.2.1建立指标项系统根据煤炭企业发展转型方向,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Ai),每个一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二级指标(aij)。最终形成评价指标项系统如表1所示。3.2.2确定权重系数根据每个指标项在评价指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Wij、Mi)。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每个指标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3.2.3划分等级与标准评价过程中,需要采用等级划分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而等级的划分就必须设计一个比较基准———评价标准(Tij)。文章采用数值计算和文字描述两种方式对煤炭企业转型指标评价标准进行设置。对于可以进行测算的定量数值指标,可以设置一值域,凡进入该值域则可归属到某一等级之中,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对于非数据性的描述指标,可采用文字描述对每个不同要素进行等级划分,并赋给每个等级的分值。

4说明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判断煤炭企业的转型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关注和改善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指标判断标准的设置并非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增加或减少指标数量,修改指标判定标准。例如内蒙古地质条件好,适合采用自动化机械装备,所以相对于南方地质条件差的地方,“机械化水平”指标的评价标准就应该高一些。

5政策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中最基本单位,以逐利为基本动机,任由发展,企业会只关心内部成本,而忽视外部成本,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对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使之由外部被动型变为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1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矿业权出让方式,采用“招拍挂”的市场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对于以前靠行政划拨无偿取得的矿业权的企业,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一律补缴矿业权价款[4]。

5.2提高煤炭企业办矿标准

新井建设将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进现有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升级;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5.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标准,加强对安全费用的足额提取与使用监管力度;奖优罚劣,把安全生产指标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力度。

5.4鼓励企业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节能技术、工艺的创新研究,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投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和设备的运用及改造;制定具体的节能考核指标,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将节能降耗指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5.5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

鼓励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套建设相关服务设施,使矿区循环经济融入到城市大循环之中;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产品价格、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支持煤炭企业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伴生资源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考核指标。

5.6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按照“谁开发谁收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提高对煤炭开采中环保基金的征收比例,保证提取足额的环保治理资金,加强对环保基金支出和使用的监管,确保基金使用落到实处,保证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理和修复;加强“三废”排放管理,推动矿区内锅炉脱硫技术改造,实现矿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部达标排放,对未利用的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篇2

1.我国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越来越严重,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尤其是融资困难已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小企业需具备三大优势:本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而贸易壁垒逐渐被打破,不同的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本土优势所剩无几;形成后发优势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培育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为什么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

领导能带来有用的变革使生机持续不断,管理能带来秩序使事情高效运转;领导自身永远不能使一项活动年复一年地按时、按预算保持运转,只有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保持高效的运转。

只有将管理和领导结合起来,才能带来颇为满意的效果,形成企业强有力的生存、发展能力。尤其是在变化日益频繁复杂,效率越来越决定竞争成败的现代环境条件下,更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与强有力的管理共同作用。若两者都不具备或都很弱,则宛如一只无舵之船再加上船体还有大洞;若两者只具备其一,不一定能使情况变得更好。没有领导相结合的强有力管理可能会导致,令人感到压抑,为了秩序而维持秩序;没有管理结合的强有力领导会变得以救世主自居,形成狂热崇拜,为了变革而变革,甚至变革是朝着完全不理智的方向发展。

3.现代企业管理分析

那么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呢?有三类因素将有利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它们是文化、组织的结构和人力资源实践。那么要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因素。

3.1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从文化因素看,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强调开放系统。在企业环境中一方面经济环境影响着管理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环境也深刻地影响或制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活动的运行。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创新、创造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出来的,它具有独特性。一种开放的、尊重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

中小企业必须抓住两点建设企业文化。一是要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中小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独特的企业精神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创建一个学习行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2创新企业管理体系

从组织结构因素看,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重要保证;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很多企业都建立了ISO9001管理体系,覆盖了人力、设备、工作环境、采购、产品开发、生产等众多环节。但ISO9001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因此企业还会根据各种管理需要建立诸如企业内控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设备维护管体系等。为了持续提高竞争能力,企业还会不断地吸纳和应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一般都以项目实施的形式展开,并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给企业留下一套套新的管理流程。不管企业引入并建立了多少种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最好只有一套,企业的业务人员在工作时只要严格按照这套流程中所规定的要求开展工作即可以满足所有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这策略中,战略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曾经说,战略将找出企业独一无二的定位、明确地取舍各项活动,以及紧密整合各项活动。战略的观念要通过组织成员的期望和行为而达成共享,以此把全体员工聚合在一起,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这种观念被称之为“企业理念”。

3.3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优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合理利用。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长期生存发展,就要靠专业人才来管理,来进一步研究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提高新工艺,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激励机制。

3.4建立企业自主技术

在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体现为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下,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竞争优势大多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产品低价格基础上的。虽然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商品出口量的增长,但容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使一些国家频繁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出口商品结构转型,是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3.5搞好企业品牌管理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战略,必须善于整合品牌,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并针对个品牌路径提出提升策略。

品牌延伸一方面在新产品上实现了品牌资产的转移,另一方面又以新产品形象延续了品牌寿命。有了新产品或更新换代产品,品牌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跟上了时代的要求。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谋生存求发展,把企业做强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能力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结合不同品牌竞争路径特点,扬长避短,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品牌竞争路径。

篇3

一、油田服务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大油田主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油田服务企业从自身的能力来看,存在这以下的问题:

1.人员问题

我国油田服务企业的人员结构不合理,油田企业部分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不足,同时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多余人员。我国的油田企业从员工整体来看还存在这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员工的创新能力也较差。造成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我国的油田成立的时间比较长,油田服务企业的员工来源大多是从油田生产单位。

2.设备问题

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设备更新较慢,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比较陈旧,造成企业产品质量及附加值都较低,并因此影响了企业应有的技术能力的发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我国油田服务企业的资产总量较小。

油田服务企业由于收企业人员及设备问题的限制,使得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及资产增值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实际中制约了我国油田服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将对我国的油田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油田服务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大量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油田服务企业的工艺流程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的要素流动程度呈现减低的趋势。油田服务企业的技术进步主要应用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如钻井泥浆回收技术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减少了生产资源的浪费。

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油田服务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油田服务企业的规模及经营范围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导致了市场结构的改变。从国际上油田服务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06年,前4家油田服务商的产业集中度达到30%,也就是说呈现的是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同时,在经营规模和范围上还不具备企业一体化经营能力的仍旧处在以专业化经营模式为主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油田服务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其它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在科技进步与市场竞争双重作用下,我国油田服务企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专业化经营和一体化经营双重的特点。

三、油田服务企业的发展策略

1.人员策略

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尤其是在九十年代,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同时我国国内的油田服务企业在人员管理上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多余人员进行了分流,除此以外,我国的油田企业还应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不断的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有效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设备与技术问题

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还要坚持做好技术及管理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可以通过科研攻关的形式来实现。在科研立项方面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要关注的方面一是油田服务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专业技术上所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油田服务企业现有的技术或者技术组合能否做到有效的解决?如果从实际情况来看不能有效的得到解决就将该问题进行立项。二是我国的油田企业在对客户进行服务或者访问客户的时候,其所服务或者访问的客服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什么问题令油田企业所服务的客户感到棘手,比较难以解决?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分析表明该类问题通过油田企业目前所有的技术或者技术组合无法做到有效的解决,则可以立项等等。

在设备与技术问题上,除了可以采取以上策略外,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要密切观察企业的竞争对手,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的技术及其装备,如果发现自身企业所使用的技术或者装备与企业的竞争对手存在差距,从提升企业自身能力的角度出发,应尽快的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为赶上或者缩小差距,也可以立项搞科研。同时我国的油田服务企业还应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广泛的吸收其它行业的先进技术,尤其值得借鉴的是军事工业与航空航天工业,对于能够进行技术移植的应尽可能的进行移植。

除此以外,我国油田企业技术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策略。对于油田服务企业来说,其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企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篇4

2.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

以顾客需求为第一要务,实现企业利益与顾客利益的“双赢”。

3.坚持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统一

企业只有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公众认可和良好口碑,才能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

4.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企业在开展生产、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通过各种形式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

二、先进企业文化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是具有企业特色、不易被模仿的一笔精神财富。它对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生产经营顺利开展,实现企业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进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大作用:

1.熏陶和“保健”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职工在精神文化方面受到熏陶,树立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发展和创造作用

职工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自发地踏上寻求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道路,这将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企业应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去教育和培养职工。

3.净化和升华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不断净化和升华,为企业培育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职工。

4.榜样和导向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树立先进人物,发挥其榜样的影响力。同时,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合理引导职工的个人行为,教导职工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路。

5.凝聚和激励作用

先进企业文化能把职工凝聚在一起,激励他们为逐步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6.协调和互惠作用

先进企业文化能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使大家各获其益。

三、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未来将面临四大瓶颈和挑战,对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多元文化的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也在呼唤自己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民营跨国公司的诞生。因此,多元文化的管理是我们能否成就大型跨国公司的核心要素。

2.创新文化的打造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将创新文化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内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与国外成熟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相比,目前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3.生态文明的推进

生态文明包括管理文明和社会责任的文明。管理文明即企业要尊重职工,进行文明的管理。企业在盈利、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应兼顾产品的质量,考虑职工的利益,考虑企业合作对象和社区的利益,还要考虑到环境,这都是非常关键的。

4.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涌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以及先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大量涌入,加大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压力,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要坚持吸收、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立有企业特色的文化。

四、构建先进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全面发展

1.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企业应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作为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同样,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坚持这一宗旨和方向。

(2)以人为本原则。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要以实际行动去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职工,在工作中充分开发职工潜能,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3)个性化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具备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应深度思考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经营特点,从中挖掘、提炼出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亮点,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4)效益性原则。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要创造利润、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也具有经济效益性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企业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而开展。

(5)动态化原则。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建设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企业的价值理念、文化导向,应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发展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创新。同时还应以开放的态度,吸取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进行持续的自我提升。

2.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或核心

(1)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企业管理者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运用自身的权威和力量,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以实际行动作示范,影响、感染职工。

(2)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

确定正确的经营哲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确定经营哲学,需要对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特点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企业目标和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将其深透到员工的思想深处,变成员工处理问题的共同思维方式。

(3)抓好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和形象设计。

第一,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建设。即以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为指导,制定和完善企业职业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编制和启用《企业员工手册》,使之成为职工自觉行动的准则,增强职工的自我道德约束和自主管理能力。第二,塑造企业形象。一是塑造企业管理者、员工队伍和企业先进人物形象。二是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企业环境,全面导入并规范使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三是塑造企业社会公众形象。

3.对企业文化进行强化、培训和宣传

(1)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落实需要职工的认同与配合,应对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和宣讲,让其真正理解和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培训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层层推动的方式,主要包括对企业中高层领导、全体员工及新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

(2)培育企业先进人物,宣扬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应把认同企业文化的骨干、先进人物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更多的职工理解、认同其理念。随着先进人物的逐渐增多,职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将自觉用企业文化理念指导各项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4.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应将这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企业管理者应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在每项工作中都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

观和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抓住各种机会,通过不同渠道宣讲、传播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影响职工行为,把职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篇5

环境污染;企业发展;关系

在这个以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观念的新时代,要求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将自身利益与环境保护和社会期望相统一,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是共存共荣的,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如果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不当的话,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提升,还能够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生活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1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现阶段,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1)部分国内生产企业存在偷排现象,企业在发展与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处理这些废弃物无论是处理还是置放都需要企业耗费一定的资金,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小型企业并不对其有效治理,并且还缺乏一些的经验与技术,所以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不少跨国公司“入乡随俗”,大部分跨国公司都资金雄厚、历史悠久,并且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还拥有一定的防治环境污染技术与经验,所以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完全能够尽量避免环境污染,但是受到国内企业的影响而投机取巧,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而造成环境污染。

(3)企业违规排放的危害,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并且达标后才能够排放到城市污水系统中,然后与生活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城市污水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废水,通过微生物来治理污水,而微生物的生活条件又比较苛刻,如果企业污水处理不达标的话,就会导致微生物死亡,从而导致整个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失效。

(4)环境污染对企业自身的危害,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受到环保部门查处的污染企业,将根据具体情节与污染程度,对其进行处以罚款或停业整顿,而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将直接关闭,对企业本身也造成严重的影响和重大损失。

2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与企业发展的措施

2.1政府解决企业违规采取措施

在政府整治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提高排污费标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其中排污费的征收标准远远低于污染治理的成本,为了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企业能够自觉减少排污。

(2)将环保纳入企业的诚信系统,国家环保总局可以与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将企业的违法环境污染信息纳入银行的企业诚信系统,并且作为放贷的主要依据之一,有环境污染违法的企业,会因其环保违法而遭到银行的信贷现在。同时还需要与商业部合作,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环保监控,严格控制其产品出口,进一步遏制其环境污染行为。

(3)政府需要为环境污染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在过去出现环境污染损害案件时,不少受害者在面前企业时往往因为缺乏法律援助而处于劣势状态,这种状况需要得以改善。国家环保总局可以筹建一个投诉中心,鼓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公民和社会团体,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都可以举报、投诉,或者是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讼。

2.2整治污染源头要防范于未然

对于企业来说减轻环境污染十分重要和关键,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良、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此提高能源或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还能够节约能源或原材料;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或其他手段开发新材料来替代旧材料。不过新材料应该具备更好的使用性能与更长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在新材料的获得与处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废料的产生与数量;而企业所使用的新材料不能有害或污染严重,要保证无害无毒,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排放物和废弃物毒性、有害性与排放量,从企业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2.3针对工业废品需要循环利用

在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与企业发展过程中,针对部分特殊企业可以循环使用工业废品,再次利用材料变废为宝,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与污染,像钢铁企业、塑料企业和玻璃制品企业等。如一些钢铁企业,可以使用污水循环处理系统,把处理后的水在投入到生产环节,让水资源全部循环使用,从而大量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进而减少环境污染;而像塑料企业,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塑料制品进行生产再加工,从而实现塑料资料的循环利用,玻璃制品企业也可如此,不仅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还能够有效的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开支,一举多得。

2.4合理布局工业做好环境规划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充分使用,还能够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又能够得以保护。应该根据自然环境对不同污染物的扩散、净化能力与稀释,对工业分布进行合理布局,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大小与功能区的划分等。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和过滤有害有毒大气污染物的功能,所以在工业区要做好环境规划,绿化造林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煤烟型企业,能够有效的治理空气污染,从而提升空气环境质量。

2.5建立健全废水废气处理设备

现阶段,企业发展在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就是废水、废气污染,其中废水污染企业有化工企业、造纸企业和印染企业等;废气污染企业则包括钢铁企业、制药企业和炼焦企业等。针对这一部分企业,废水废气需要经过专业处理并且达标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一些废水废气排量较小的企业,可以将那些废水和废气收集整理之后,按批量的送到专业废水废气处理厂,而对于那些大型废水废气排放企业,则需要自己建立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自行处理且达标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另外,部分企业可以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来提高废气利用率,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回收废气,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消耗,降低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2.6针对噪声污染企业防治建议

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噪声污染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企业可以通过改进设备与生产工艺,尽量减轻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与影响。首先,改进机器设备结构,提高其各个部件的装配质量与加工精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降低噪音的产生;其次,根据声波的反射、干涉和吸收等特性,运用减振、隔振、隔声和吸声等技术,安装消声设备,控制噪音的辐射;再次,在企业厂区周围构建绿化带,植物和草坪的吸声效果都比较好,不仅能够绿化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同时还能够减少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需要正确处理环境污染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两者需要兼顾,在企业发展壮大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开展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能顾此失彼,并且环境污染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关系密切,更是关系到全球的生态环境,更是需要重视。

作者:相彩琴 单位: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郝文斌.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北方论丛,2015,(2):144-147.

[2]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96-104.

篇6

一、衍生企业性质

大学衍生企业是指运用大学的科研成果从事产品生产与服务而成立的公司。Stenffensen等人研究表明,一个大学衍生企业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企业的创办者是来自大学的雇员;第二,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是从大学转移过来的。

根据Steffensen对美国新墨西哥州6家衍生企业的调查,他把大学衍生企业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大学发起型,即大学依靠自身组织的力量来创办衍生企业,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大学职能的一种扩展,在衍生过程中大学扮演了孵化器的角色;二是员工自发型,即大学有创业意识的员工——我们称之为学者型创业者——认为某项科技成果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因而自己创办衍生企业实现转化。

二、衍生企业的衍生过程

关于大学衍生企业的衍生过程,国外已有不少研究,值得一提的是Ajay提出了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非线性动态五阶段模型,并特别强调不同阶段之间的“关键接合点”的过渡。本文沿用Ajay等人的衍生阶段划分,结合我国特色,从资源的视角动态的研究不同阶段我国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

1、衍生企业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Ajay提出的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非线性动态五阶段模型把衍生过程分为:研发阶段、寻找创业机会阶段、企业萌芽阶段、企业成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四个过渡点,称之为“关键接合点”,这四个点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只有投入一定的资源克服这些风险才能顺利的发展到下一阶段。

2、衍生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困难

由于衍生企业是新建企业,在创建之初其自身拥有的资源难以保证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外界获取必要的资源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1)研发阶段。由于衍生企业的创办者多数是学者型创业者,他们的特点就是对专业技术有很好的把握能力,但是普遍缺乏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在研发阶段,正确识别创业机遇就成为制约下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接合点。经验表明,正确的创业机遇识别是衍生成功的前提条件。

(2)在寻找创业机会阶段向企业萌芽阶段的过渡中,关键接合点是创业可行性。在学者型创业者正确的识别创业机遇后,将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创业条件是否满足创业的需要,这些创业条件包括资金、土地厂房、政策许可等。

(3)在衍生企业创办后,由于在企业刚刚成立,缺乏相应的信用和商业记录,在融资以及开展业务等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因此信用阀值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但是仅凭企业自身难于克服这一困难,此时企业非常需要来自大学等外部实体对其的信用支持以克服初期这些问题,使得衍生企业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

(4)在衍生企业逾越信用阀值后,企业要想顺利的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必须还要经过最后一个关键接合点:稳定性阀值。此时企业对资源的需求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要巩固原有的技术成果,同时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竞争优势,还是适时吸收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3、衍生过程中大学对衍生企业的资源支持

根据Stenffensen等人的研究结果,衍生企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获得母组织帮助的程度。研究表明,大学对衍生企业的资源支持多是发生在企业创办之前或者刚刚创办的阶段,并且分为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种。直接支持主要集中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基础设施支持以及信用支持等方面。而间接支持主要是社会资本支持。

(1)政策支持。大学首先要鼓励自己的员工创建衍生企业,并在相关政策制订上体现对创业者的激励。在业绩考核和薪酬体系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衍生企业创业者的切身利益。事实证明,如果大学的政策不能很好的激励创业,那么员工创办衍生企业的积极性就很低,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的技术成果转移率很低。

(2)资金支持。根据Ajoy的研究,大多数衍生企业在初期的资金来源都是来自学校拨款或者风险投资。大学往往会根据情况提供给衍生企业一定的启动经费,帮助企业度过初期的困境,或者大学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创业者寻找风险投资公司。研究表明,缺少来自学校的融资支持被视作是影响衍生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3)基础设施支持。大学提供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和相关科研设施,国内有些大学还创建有自己的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等高科技企业扶植体系。经验证明,拥有完善的企业孵化体系的高校其员工创办衍生企业的积极性相对也高,并且衍生取得成功的概率也更大。

(4)信用支持。在衍生企业创办初期,缺乏历史信用和商业经验。KeaseyandWatson的研究成果表明,大学通过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同感,在此过程中为衍生企业提供一定的信用担保是克服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在大学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后认为风险不大的前提之下。

(5)社会资本支持。李昱认为,大学衍生企业的创业团队通常囿于自身经历的局限,其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致使创业初期社会资本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软肋。而大学尤其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往往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社会资本比较丰富,大学应加强和产业界以及风险投资行业的沟通与联系,在融资、贸易等方面为衍生企业提供便利。

三、衍生企业和大学的互动发展机制

在衍生过程中,大学为衍生企业直接提供政策、资金、基础设施、信用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大学掌握的社会网络资源为企业寻求风险投资以及贸易伙伴方面间接的支持,最终实现衍生企业衍生成功。而成功的衍生企业反过来也为大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大学提供一定的资金。包括技术转移费用以及企业的部分收益等;

(2)成功的衍生企业产生强大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创建衍生企业,促进大学技术成果转移,也能体现大学作为“高科技企业孵化期”的社会职能;

(3)帮助大学实现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当前的大学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成为知识产权的出售者及其衍生公司的风险资本家。衍生企业能够实现大学技术成果转移,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4)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由于大学衍生企业多数是高科技企业,在行业中一般都处于领先地位,一个衍生成功的企业对于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提高国内外的知名度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小结

本文从大学衍生企业的性质入手,借助Ajoy等人的动态衍生过程五阶段模型,从资源的视角研究了衍生企业与大学的互动发展机制,分析了大学对衍生企业提供的资源支持以及衍生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需求,提出了衍生企业与大学的互动发展机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当前我国的衍生企业创业活动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衍生企业的研究理论还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后期的研究有必要对衍生企业和大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冲突、衍生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的推动我国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大学技术成果的转移。

【参考文献】

[1]M.Brett,Alistair,DavidV.GibsonandRaymondW.Smilor.Universityspin-offscompanies:Economicdevelopment,facultyentrepreneurs,andtechnologytransfer[M].Maryland: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Inc.1991.

篇7

二、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优秀的营销队伍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销售业绩,增加企业钢材销售量,是企业在钢贸市场获得优势竞争力的关键。建设优势的营销队伍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这是钢铁企业钢材营销策略全面实施的保障,对营销绩效科学的判断是评价营销能力的标准,也是评价营销策略成功与否的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营销培训是提高销售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推销能力和效率的主要手段,企业可从知识讲座、上岗实习、外派培训等多方面强化营销人员的销售水平,进而建设优秀的营销队伍。

三、强化质量审核体制建设

生产与销售是钢铁企业的两大主要职能,而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及信誉。一方面,在相关产品国际、国内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公司内部产品质量标准,所有内部产品质量标准均高于国际、国内质量标准,以确保公司的产品品质到达优秀;另一方面,根据内部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内部审核机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任何一个环节的生产资料或产成品出现问题,均进行返工或淘汰,并进一步查明质量问题原因,避免同类问题的产生,提高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满足市场对钢材高质量的要求。

四、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钢铁市场已不满足传统钢材的品质与技术工艺,尤其是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更要求钢铁企业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钢铁企业不但需要聘用高学历、高技能的研发人员,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原有产品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新产品,同时派遣公司研发人员参加高水平与钢铁行业相关的研究交流会、并聘请钢铁研究专家对公司研发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公司的产品质量、品种和工艺。

篇8

1.2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能够利用市场平台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研单位拥有高质量的亲本材料和过硬的配套技术,组建科技型企业,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育、繁、销一体化经营,通过不断推出新品种立足市场,实现科研成果主导市场。

1.3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科研单位的公益性社会本质决定了其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为市场提供优质新品种,为生产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专业形象,为科技型企业组建后的品牌建立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

1.4能够快速培育较好的市场信誉。信誉与产品质量及服务有直接关系,科研单位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有利地位,实现市场信誉的快速建立。

2典型经验总结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在种子科技型企业创办过程中,坚持体制创新、规模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探索了一条加速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发展的发展之路。

2.1科技创新。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先掌握了创新的能力,谁就能研发出更高质量的品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充分发挥农科院的技术优势,注入人才和成果,注重农业科研工作者与市场的衔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所办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农业科研工作者也通过与市场的深入接触,增强了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育种效率明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反哺科研的力度逐年加大,进一步强化了院所的科研基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多出、快出、出好品种创造了条件,实现了科研-开发-科研的良性循环。

2.2体制创新。体制不活、产权不清是科研单位创办企业的普遍弊端。“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管理,管理决定效益”,所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工合作,给予企业适当的自主职能,把科研单位与企业产权界定清晰,制订一个长远目标和规划,搭建起做大做强的平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科技型企业创办过程中,提出了育种单位、公司共建科研体系的创新管理模式,公司与育种单位共享品种产权且拥有独家优先开发权,调动了企业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3思路创新。相对与国内一些知名种子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具有科技成果、技术等方面优势,但在市场运作方面则相对薄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引入绩效挂钩的管理体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创立了以科技型企业为推广平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品种大面积快速推广的“育、繁、推、销”一体化的新型推广模式,将良种繁育、高产示范、配套栽培、产业化开发、市场营销、产品宣传、技术培训与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了科学和谐的“集成组装”,实现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佳投入和品种推广速度及面积的最大化。

2.4质量优先。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技术为导向,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围绕品种特征特性,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的栽培措施、种子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体系,从育种家种子、原种到成品生产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制定严格的种子质量管理操作规程;坚持原种、原原种由育种人直接把控,从源头做起,保障生产质量。严把质量关是每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是农民产生信任感和购买欲的最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石。

2.5诚信为本。诚信是一个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品牌影响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需条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了“宁失销量,不失质量;宁失利益,不失市场;宁失面子,不失顾客”的企业箴言,以诚信为本,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质量事故,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3存在问题面对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型企业也暴露出市场开拓能力较弱、经营管理体制滞后于行业发展形势、尚未形成广泛的种子营销网络和可靠、稳定的营销市场等问题。首先,由于我国种子市场发育较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科研成果进入市场,还存在被仿制、侵权的风险。科研单位和开发单位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其次,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奖励制度,平均主义、大锅饭仍然存在,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再者,一些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在新品种推广方面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完整的推广规划,推广队伍建设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影响了推广效果。加之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部分科研单位过于注重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忽视了与市场的衔接。一些科研成果不能完全符合市场需求,造成了科研与市场脱节。

4发展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完全市场化、参与国内外竞争已是大势所趋。针对目前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4.1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住脚,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单位间摒弃偏见,强强联合,鼓励兼并重组,组建在行业中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集团,以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人才、成果、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基础,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经过重新整合,形成具有农业科研单位特色的高科技、高效率种业公司。

4.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是激发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活力并使之全面走向市场化的关键。实践证明,创建一个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自我发展、独立经营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发展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内部活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篇9

福利企业作为具有典型的社会主义特色及中国特色的企业形式,是国家和集体为助残疾人就业而创办的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企业。过去为解决残疾人集中安置就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市场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的格局下,福利企业的发展出路又在何方?本文以此为线索,以期为福利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和残疾人的集中安置就业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 福利企业的发展现状

对于福利企业的发展现状,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有关于社会福利企业近20余年来的发展的有关数据,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福利企业单位22783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为62.7万余人,创利润额为125.4亿元,相比于1994年,福利企业单位数减少了37450家,集中安置残疾人职工人数减少了28.2万人,下降幅度高达62%。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认为福利企业作为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上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福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福利企业数量减少,作用渐弱

福利企业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福利企业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利,大批福利企业倒闭,我国社会福利企业数量由1995年的60237家下降到2009年的22383家,全国福利企业残疾职工人数也从高峰时1995年的93.9万人降至目前的63.7万人,近十几年来总体上都维持了一个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2007年国家对福利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调整后,福利企业似乎进入了一个“冰冻期”,不管是社会福利企业单位数还是安排残疾人集中就业人数以及福利企业利润额都在2007年出现拐点,下降幅度高达17%。

1.2 独立性差,过分依赖政府

脱离于计划经济的福利企业是在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缺乏独立的市场行为能力,加之后天大都发育不成熟,规模小,生存能力弱,只有在政府的政治、经济全方位的扶持下才能勉强维持并赢利。一旦这种扶持的力度减弱,福利企业的发展就将进入低谷。加之不少福利企业管理不善,经营方式粗放,广泛存在“坐”、“等”、“靠”的心理,使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很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平均工资不到社会平均水平的40%,许多地方残疾人工资甚至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1.3 部分企业以假乱真,骗取优惠

在2007年5月颁布实施的《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对福利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乏一些企业以假乱真,利用福利企业骗取税收返还,利用残疾职工安置率、上岗率等动态指标偷逃税款等。比如在研究中就发现存在一个残疾证在多个企业挂名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民政福利企业雇佣大量残疾农民工,当工人在农忙季节返乡劳动时,税务机关就很难准确计算残疾人的比例。

2 影响福利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福利企业自身不足

福利企业大都是在政府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大部分福利企业存在规模小、体制不灵活、缺乏科学管理经验等问题。在市场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冲击下,导致相当的福利企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福利企业急剧萎缩。在此条件下,由于多数企业对残疾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勒努瓦意义下的社会排斥,不仅不会吸纳新成长的残疾人劳动力,相反的还要排放大批失业残疾人。

2.2 福利企业政府管理上的政出多门和经营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对福利企业管理上,这一认定过程管理程序复杂,存在多头领导,这表现在《残疾人证》由各级残联核发,福利企业的审批权和管理权主要归民政部门,安置对象是否符合减免税范围又由税务部门确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当困难,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也使得准福利企业苦不堪言。另外,对于福利企业的经营范围规定只允许其从事工业性生产,不得进入经营性、服务性领域,否则将被取消资质,不再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这极大地束缚了福利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一旦被取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一些企业便开始辞退残疾职工。

2.3 税收优惠办法不完善,存在漏洞

首先对于流转税,按照相关规定,每位残疾人每年可免征或减征的增值税或营业税最高不得超过3.5万元。这就存在很大问题,每人每年3.5万元封顶是全国一刀切的标准,没有考虑到中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封顶政策只能是压缩福利企业的利益空间,将其置于更加不利的位置上;其次对于企业所得税,采取成本加计扣除的办法,按照企业支付残疾职工实际工资的2倍在税前扣除,由于残疾职工的工资不高,使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偏小,这也进一步减弱了税收优惠办法对福利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于企业退税政策的粗放型规定,一些企业为了免税、退税让残疾人挂名在企业,但并未提供任何工作机会。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全国福利企业2001年实际退税70亿元,国家一年付出平均一个残疾职工1万多元的代价,但是,全国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还不到4000元。

2.4 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冲击

经历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及中国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福利企业不仅受到内部企业的冲击,更要面对来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加之福利企业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缺陷,福利企业被无情地卷入竞争的洪流,在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3 推动福利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无疑,在当前条件下,福利企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形势,当然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推动福利企业在新的考验下健康发展,继续发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积极作用显得极其重要与迫切,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政策扶持

适应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需要,积极推进福利企业改制,进一步放宽甚至取消对福利企业的行业限制,给予福利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福利企业进入经营性、服务性领域,包括商贸、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调整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弱化福利企业举办主体的门户之见,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企业社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鼓励社会力量吸纳残疾人和兴办福利企业。当然福利企业也要消除过分依赖政府的心理倾向,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观、竞争观、效益观和科学观,政府扶持是外因,只有通过福利企业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被动的局面。

3.2 经济刺激

3.2.1 专产专营

关于专产专营,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关于庇护工厂的办法,也可以确立残疾人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垄断地位,比如在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就规定非视力障碍者不得从事按摩业。当然这在2007年5月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第三章第十八条也有类似规定。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危机、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对于特点领域的特点行业规定由福利企业专产专营对于破解福利企业发展难题,帮助其渡过冰冻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

3.2.2 政府采购职能与福利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

篇10

一、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

企业战略主要是企业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企业的所有资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化发展目标。企业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计划、绩效考核、财务预算和战略规划,其中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战略规划。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快,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需要制定标准和要求更高的战略规划。不同企业的战略规划不同,层级划分也各不相同,通常会采用五年战略规划和十年战略规划的发展目标,不同发展阶段和目标的实现方式不同。比如,IBM的十年战略规划是发展成为全球型的整合性企业,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发展和创新[1]。中国远洋集团的五年战略规划目标为实现跨国公司到全球公司的转变。首钢集团提出的战略规划为依靠首都打造高端技术服务综合产业服务区。

企业管理中,预算是一种重要的财务计算工具,可以用于分配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通过开支监控、计算企业利润以及现金流量等监控企业的战略目标完成情况。企业预算的方向为全面预算,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预算编制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同时也需要管理层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的共同努力。预算监控是一项全过程工作,包括编制、执行、监控、考核与评价、项目管理等。企业通过采取一年、五年、十年等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并采用各种监控和调节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预算反映了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还可以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站在战略视角下对企业的预算编制进行重新审视,充分考虑企业的技术、经营和战略需要,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企业的预算目标。将预算反映到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中,通过开展预算实现企业更好的管理。企业要将预算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通过预算指标给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要对预算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要采取不同的预算目标、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充分发挥预算在企业经营活动和战略目标中的指导作用。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要做好企业预算工作,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

二、企业预算管理实施的有效建议

(一)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前提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从企业内部的考评指标出发综合考虑企业的业务水平,全面分析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战略目标。从企业的经营收入、盈利、债务偿还以及资产负债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实现企业运营发展要求为目标,定期考核企业的编排和执行工作,及时的反馈企业的考核结果,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后期预算管理,进而构建起一个科学、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系统。

(二)构建起完善的企业管理机构,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内部之间的竞争。企业管理人员要对预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方面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构建科学、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将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充分结合起来[2],对工作人员的预算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增加员工个人薪酬在薪酬管理中的比例,制定弹性的薪酬制度,以实现不同员工的利益需要,提高员工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实行全过程预算管理,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分解成多个阶段和目标,针对不同的战略重点,企业要采用差异化管理的方式。企业要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构建预算管理模型以此来设置预算目标。将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中期目标或者短期目标,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效率。此外,企业还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发展动态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合理的设立企业的预算目标。充分的评估企业的竞争对手和自身发展能力,明确企业当前的处境,分解企业的预算目标,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

(四)以绩效考核为判断标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采用绩效考核方法全面的评估和判断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及时的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充分结合起来,科学的指导企业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的积极性,以不断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进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结语

总之,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具有重大作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是在预算管理之上,其具有的优势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服务,并通过有效财务指标确保企业的发展平衡,使企业发展策略更具科学性与指导性。

参考文献:

篇11

2.1起步难

启动资金不足是生态农业企业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筹资难:为生产品质优、营养高、无污染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然而,资金需求量大、未来收益状况不明朗等现实问题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众多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选择;二是贷款难:农村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下降加速了资金的“非农化”进程,即使农村资金投入需求不断增大,金融部门仍以农业生产周期长、收益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理由拒绝放贷,所以资金“脱农”现象非常严重。

2.2发展更难

2.2.1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生态农业企业的员工多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农民。虽然他们实践经历丰富,但文化程度偏低以及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的忽视却造成了他们生态农业意识淡薄和对绿色食品认识不足。这不仅妨碍了他们全程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更严重的是忽略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多指标的把控最终将影响农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

2.2.2消费市场尚小,企业资金回笼受阻据销售经理介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价格通常是普通同类农产品售价的5倍以上。受我国普通居民经济收入的限制,所以,普通农产品较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优势明显,后者的购买群体主要是高收入家庭。为扩大销售市场,如何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合理定价却一直困扰着企业,价格低了,企业无法回收成本,而价格高了,农产品的买家就少了。2.2.3企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持目前,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大多处于建设初期,无论是整体布局规划还是具体技术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企业迫切需要新技术、新品种,也希望农林科研单位的专业人才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指导。但根据统计,超过八成的农民表示政府和农林科研单位无法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新技术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与农林科研单位无法实现联动的现状将严重影响生态农业企业的科学发展。

3未来展望

3.1坚持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

3.1.1观念转变需要宣传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条件、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程序的宣传,一方面可提高国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导农民和企业依法生产合格农产品。粮食安全既要重“量”也要保“质”,前者反映了人要吃饱的客观需求,而后者则突出了人要吃好的主观需要。在过去的几十年,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解决了我国国民的温饱问题,但“质”与“量”不均衡的发展使得安全、无害成为现阶段国人对农产品的最基本要求。

3.1.2市场开拓需要时间人们对食品品质的关注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增强,种植条件得以改善、化肥施用量得以控制、农药残留量接近为零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竞争优势将愈加明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终将成为寻常百姓的唯一选择。

3.2积极向国家政策“借力”

3.2.1法律法规的完善立法工作从法律法规角度规范了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在保障生态农业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同时还将调动更多的生产经营者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3.2.2政府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发挥重要协调作用农林科研单位和高校依托其科技创新平台优势,立足于绿色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应用,实现了绿色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的目标。但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牵头,建立农林科研部门与生态农业企业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产研结合与技术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激发农民和企业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企业也可针对生产技术所需,由科研院所向企业员工提供短期技术培训以达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目的。

篇12

汽车用品营销企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型企业群体,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从业人员增长达到4000多万人。汽车用品营销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展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汽车用品营销企业已经突破了区域界限,开始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不仅追求在省内、国内的发展,而且立志在全球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对外投资,实施跨国经营。

2 汽车用品营销企业发展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春风吹向民营企业发展领域时,汽车用品营销企业的一些思想敏锐的管理者不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认识到确定管理目标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通过达成目标能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过程既显示企业全体职工的奋斗精神,也展示了管理者的战略才智和工作业绩。为此,在国家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一些企业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及外部条件,分别制定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将其作为本企业全体员工的奋斗方向。如广西鑫发汽车用品服务公司制定的近期目标是打开柳州及广西的汽车服务市场,中期目标是利用两年的时间建立一套渗透到柳州及周边地区汽车服务市场的层次明晰、效率高速的市场营销体系,长期目标是创建具有影响力、幅射力、推动力的现代化一站式汽车服务企业。为了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从纵横两方面分解目标。在近期总目标下,横向目标分为:管理目标、发展目标、建设目标;纵向目标分为:部门目标、班组目标、个人目标。把全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网中,以每个人、每个组、每个部门、每个方面实现各自的目标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以其指导、激励作用,加之检查、评估措施,使企业近、中、长期目标在分别实现的情况下不断转换,不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突出了系统的、整体的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成果、绩效的管理。

2.1 企业经营管理下的品牌经营管理

过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在推行品牌经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限制,致使许多汽车用品营销企业发展经营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受到挫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已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这给汽车用品营销企业提供更大机遇的同时也向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提出了更严峻挑战,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不断转变,汽车用品营销企业在转变经营管理方法使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进一步落实。品牌经营管理意识强的企业管理者借改革的机遇,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以营销和服务为主的汽车用品营销企业,企业管理者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中普遍重视品牌经营战略和服务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条例既是管理者实行经营战略和服务管理理念的尚方宝剑,又是管理者负责企业发展的舵手,实行科学经营管理,加强服务理念管理。在对企业发展的人、财、物的管理中,强化人的管理,规范财和物的管理,把改革和发展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从转变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发展和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入手,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全程管理,在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步提升品牌经营管理。

在实行企业管理的同时,企业管理者赋予各部门各班组相应的权力。在企业实行分层管理,责、权、利结合,形成管理群体,并建立监督检查系统,职责清楚,层层负责。岗位责任到个人,绩较到班组。实行广纳人才,打破企业家庭管理制,实行绩较结构工资等,逐渐形成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机制。品牌经营管理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负有许多方面的责任,因而,对企业管理者的政治与市场管理和业务素质,特别是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企业经营管理下的服务理念

企业经营服务理念是营销和服务企业发展的主要战略步骤,服务理念和品牌经营战略是相互联系的,品牌经营战略必须要完善的服务理念辅助。服务经营管理对服务理念起着约束、控制、监督的作用。

尊重客户,理解客户,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与服务,做客户们永远的伙伴。这是以营销和服务为主的企业一直坚持和倡导的服务理念。

2.2.1 每走一步,首先想到的是顾客。在企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面对众多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更乐于接受质量好的商品(或服务)。这里的质量不仅仅指产品的内在质量,还包括产品的包装质量、服务质量等一系列因素。因此必须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站在顾客(或消费者)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研究、设计和改进服务。完善服务系统,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对顾客在使用商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使顾客感到极大方便。高度重视顾客意见,让客户参与决策,把处理客户的意见作为使顾客满意的重要一环。千方百计留住已有顾客。建立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机制。其中各个机构的设立、服务流程的变革等等,都要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对顾客意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2.2.2 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一,顾客是商品的购买者,不是麻烦制造者;第二,顾客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爱好,这恰恰是企业需要搜集的信息;第三,由于顾客有“天然一致性”,同一顾客争吵就是同所有顾客争吵。

2.2.3 顾客满意三要素:商品满意:指顾客对商品品质的满意。服务满意:指顾客对所购商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一种肯定态度。无论商品多么完善,价格多么合理,当它见诸于市场时,都必须依赖服务。“售后服务制造永久顾客”。

这些服务理念是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来实现的,企业管理者在实行服务管理过程的同时应要时刻学习和熟练掌握商品知识,研究顾客心理以及接待与应对的技巧。平日多努力研究顾客的购物心理、销售服务技巧,多学习商品专业知识,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多研究员工心理状态,寻找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的方法,就不仅会在服务的层面上有所提高,也激励着员工在企业积极肯干的精神,这将企业的服务理念推上更高的台阶。

2.3 创立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具有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的汽车用品营销企业十分注意树立企业形象,以期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世界上许多企业都把企业形象作为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了企业形象塑造热潮。成功企业形象塑造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充满活动的整体,以取得社会大众的信赖,产生最佳的经营环境。以营销为主的汽车用品营销企业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也要靠良好的形象去争取客户、开发客户,吸引客户和稳住客户,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此,汽车用品营销企业要努力改善企业面貌,要通过多渠道为企业创设良好的发展目标和生活环境:树立全方位服务观念,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以促进企业长远利益发展和客户至上为目标,在努力提高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全体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力争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的满意、同行的肯定和社会的承认。

参考文献:

[1]尚晓玲,周建波.汽车品牌的网络营销模式探讨[J].企业活力,2007(03).

篇13

1.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大多是原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缺乏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因此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仍然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各方不是在服务质量上进行竞争,而是在价格方面的相互竞争,这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因此,建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通过协议方式形成有效的竞争模式,有利于缓解这些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2.一个物流企业要想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不但要拥有较强的硬件设施,完善,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而且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区域上尽量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提供客户满意的物流服务。但目前,除了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遍及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网络,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和全程式服务外,许多中小物流企业,由于无法提供某项增值服务或网络没有延伸到,而最终无法提供包括物流方案设计的全程物流服务。因此,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各方实现功能互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供应链,通过提供全程式物流服务,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

3.中小企业物流联盟的建立,有助于减少交易过程中的相关交易费用。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经常沟通与合作,可使得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与承诺,可减少各种履约的风险,即使在服务过程中产生冲突,也因为物流契约一般签约时间较长而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了无休止的讨价还价或由于法律诉讼产生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小物流企业节约了成本。

4.中小物流企业不但面临着本国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国外物流巨头的强大压力,通过战略联盟,有助于帮助中小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

二、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联盟的优势

1.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联盟之前,各中小物流企业已从事自己的核心业务好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客户对物流服务深度广度的要求,贸然在新领域拓展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联盟,可以把这些非本企业的核心业务交给熟悉的企业去做,各企业只需要把原有的核心业务做精做细。

2.给原有的客户提供纵横一体化的服务。联盟之前,各中小企业只能提供单一或范围有限的服务。其他的服务,客户必须自己寻找其他物流企业来完成,从而造成衔接不顺利而出现问题。联盟后的企业可以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提供物流服务,解决客户后顾之忧,提高竞争力。

3.降低物流服务成本。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联盟企业之间信息快速传递,可以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减少不必要的空驶,提高仓库的使用率,提高周转速度。扩大物流规模带来的工作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减少,必将有效的降低物流服务成本。

4.扩大物流服务的规模。中小企业联盟内部通过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彼此可以为对方带来更多的客户,从而扩大规模。

5.建立统一品牌,增加知名度。通过结盟,使用统一的品牌,增加了客户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同时,对各物流企业而言,不必在各地设立办事处,有效的降低了风险。

总之,对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战略联盟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经营规模,扩展服务范围,降低经营风险和成本的有效措施。

三、中小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模式

1.纵向物流联盟。出于物流活动不同作业环节的企业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形成的合作性,共同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指不同作业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物流企业的合作。例如:核心竞争力为陆运的企业,可以和海运,空运等方面有优势的企业结盟。这样,彼此之间可以实现运输方式的紧密合作,达到多式联运的无缝联结。同时,考虑到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可以和配送企业,软件企业结盟,给客户提供更深更广的一体化服务。

2.横向物流联盟。是指相同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服务范围相同的物流企业之间达成的协调,统一运营的物流管理系统。例如:广州出现的“海元模式”。由行业内颇有实力的18家专线运输公司联盟,在原来“海元物流”的基础上增资扩股,共同组建了海元物流集团,并对集团的业务流程和内外资源进行了改造和整合。 他们把整合之后的优势集中在两个方面:规模化和信息网络化。海元首先把各自为政的运输专线整合成专线网络系统, 将从前的50多条专线整合成31条,保证每条专线只允许一家经营。海元集团的这18个成员在珠三角的货运市场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他们当中大多在以前专线上都有良好口碑并小有名气,货源稳定,尽管线路整合线路做了重新调配,但实际上集团公司都是根据每家公司从前经营各条专线表现,把以前经营最好的线路再度分配给它们做,这样又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各成员企业在独立经营集团分配给他们的新路线,自己找货源的同时,财务也进行独立核算。但如果其中一条专线需要其它专线配合时才能完成客户要求,便可以享受到另一条专线的经营者也就是自家联盟企业的优质服务,并且是市场价的九折优惠。在信息化方面,海元依靠联盟后资源,经济实力的增强,也逐步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重新组建的海元集团总部将会体现四大平台的功能,即品牌塑造平台、融资平台、营销平台以及管理平台,成员企业的客户、营业网点都要纳入集团的统筹方案中,接受统一调配。另外,集团通过日渐成熟的品牌优势逐步加强自己的营销功能,而目前集团总部的运营费用都是通过向各成员企业下达定单收取提成而来。

整合后的海元展现了惊人的合力,接单能力提高了近十倍,运营时效提高了,成本至少比以前低了两成,公司营业额每年都有10%的增长。海元可以称得上是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成功典范,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混合型物流联盟。不同的物流企业同时在纵向横向进行合作。这种形式不太适合中小型企业,要求双方都具有完善的网络和一体化服务功能。

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物流联盟的建议

1.加强向战略联盟伙伴学习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联盟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联盟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而战略联盟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了解对方的机会。通过中小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可以学到对方的物流管理方法,技能以及独特的优势。所以,联盟内企业应该把通过联盟向合作伙伴学习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强大的目的。

2.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体制。组建战略联盟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这样才能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协调发展。例如:规定加盟企业可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建立奖励惩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解决突发问题的协调机制,信息共享和保密机制等。

3.构建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电子信息平台可为战略联盟中的各个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提供支持。例如:一个联盟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其他公司的仓储,保管,运输等情况,可以进行货物的跟踪,对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作出快速反应等。

中小物流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自动分拣,自动识别技术等。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到物流配送过程的决策管理等要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

当然,由于资源能力的限制,有些企业没有实力去投资一些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例如: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支持系统等。因此,他们应该根据资源的实际情况,把一些最基本的,投资较小的信息化建设搞好。等到其通过发展核心竞争力,积累到一定的资金后逐步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

另外,这里还有两种适用于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但由于这些方案目前在我国的实施还缺乏条件,现在只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有所起步,这里只做简要介绍,作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可选择方案。

(1)成立信息中间商(Informediary)。信息中间商主是提高专门的信息基础设施。中小物流服务商要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并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但是又没有办法自己来做这么大的信息平台,因此可以通过信息中间商来进行样的服务。通过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

将采购商、供应商、物流服务商、承运人、海关、金融服务等机构都放到上面。通过这个平台,大家来交换数据,完成国际物流服务。这种服务商就是专门提供这样的信息平台,通过会员制来提供服务。

(2)ASP(Application Server Provider) 应用服务提供商。是指那些通过internet或VPN(虚拟专用网络),将运行在自己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出租给商业用户并收取租金的公司。最早提出是在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已成为主导电子商务未来的一种崭新的IT产品和业务模式。ASP以互联网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各种应用功能服务,如市场信息、销售管理、账务处理、电子付款、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电子邮件等;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服务,如企业配套系统的配置、应用系统的管理、应用软件的维护、专业技术的咨询等等。当企业需要这些服务时,只要有上网的终端设备和浏览器,就可以通过网络接入到ASP服务网站,通过身份确认后即可使用各种软件及享受各种服务。ASP服务费用的计费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按应用软件计费,也可以按使用的连接数和数据流量,或数据存储量计费,还可以按月租的方式计费。

参考文献:

[1]刘东玉:中小物流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研究[J].航海技术, 2005 (5): P78~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