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以下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往那些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的要求。经过无数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也发掘出了很多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教学法。

一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新课标对于课程目标的设置是根据三个维度、五个领域进行的。三个维度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五个领域是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其特点设定合理的情境,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中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以及新课标要求进行创设情境。

1.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绝大部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多少会出现盲目感,不知从何下手,时间长了,会消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做一些引导。一般来说,创设情境应该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展开,对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则不可纠缠太多。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切合实际的但又略有难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既保证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事实上,教师的启发和师生间的互动往往令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主题积极地寻求答案。

2.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能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阅历积累和智力成长的时期,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和体会,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处于形成阶段,许多抽象的知识点还不能准确理解。如果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们在这种熟悉的情境和氛围中产生共鸣就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3.多媒体应用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的使用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口头教授的单调方法,用课件、录音、图片或影视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鲜明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图像、真实的声音等具体而直观的情境中接受视觉、听觉上的不同感官刺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价值体验,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教学目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可以说多媒体课件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多媒体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语文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中可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动画与文字相结合及表格展示等,让学生一目了然,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也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二 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失去了控制课堂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多媒体的讲课方式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件而不是课文,对课件过于依赖就少了对学生的启发,教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种喧宾夺主的方式非常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有些教师课前不再拿着课本静心研读进行备课,只要提前下载一份课件,讲课时完全按照课件的内容上课,以至于课堂中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教师就显得手足无措,如果不能合理而巧妙地解决此时的问题后面的教学任务就很难继续进行。而且教师如果长期在课堂上出现这种消极倦怠的表现,也会有损其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与期待,继而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教师自我陶醉于预设情境中

教师创设各种情境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过渡,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的,忽视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很难理解,就达不到情境教学的辅助作用。就像是教师为方便学生上楼特地修了台阶,可是台阶太高,学生一层都跨不上去。教师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出恰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接受,并进一步理解文本,那么这个情境教学就是失败的,课堂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篇2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诗人在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时较为隐晦,往往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个人思想。很多爱国主义诗人在抒发自身的爱国情怀时,往往会添加对美丽自然景观的描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达到诗人那样的丰富,便会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来勾勒出诗中的自然情景,通过自然情景的想象使学生对自然感悟的能力得到培养。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古诗词人文教育中所展现出的思想文化都是当时社会背景与诗人自身心理的反映,其中蕴含着诗人写作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进行教学,能有效地让学生领会到诗人当时的心境,让学生在空间想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诗人所宣扬的情感中被感化,逐渐形成古诗词中诗人的良好修养,对一些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进行创造性的感悟,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小学诗词课程资源涉及历史、科技和文化,这些课程资源中也包含着各个时期的文化。强化小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够将古诗词中人文素养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渗透,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化时使自身的思想观念得到矫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化时形成全新的经验与理念,做到有所思、有所感和有所悟。

二、新课标下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的有效路径

1.融入古诗词的背景文化,强化学生人文情怀的感受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材都是经典古诗文化,每一首诗词的发生背景都有极大的差异性。古诗词的表面文字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教师在古诗词中要尽量将每首诗词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诗词讲述的故事中进行深入学习。当学生对每首诗词的背景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便能更加准确地体会当时诗人作诗时的心情,进而透彻地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好相关的语言,确定科?W的教学目标,并强化学生对人文情怀的感受。

教师在对小学语文六年级的古诗《别董大》进行教学时,学生只能对其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进行字面理解,而不明确高适对景物的描写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此诗的深层内涵,教师便可以将《别董大》的故事发生背景进行简单陈述,使古诗词的背景文化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按照 由大到小的方向进行介绍。例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这是一首送别诗,之后再详细地介绍。如此一来,学生在详细的文化背景下便明确了古诗的产生背景,使学生的人文情感得以强化。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在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学生能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古代诗人在进行作诗作词时,往往会融入个人的生活感受,然而其所描述的生活又高于其生活。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第一,导入情境,教师在对《商山早行》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将创设出的情境定位在烟雾蒙蒙的早晨,通过各种动物的叫声打破宁静,这种画面感十足的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第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之前情境的创设,学生便会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早行?要去哪里?这种求知欲望便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创设的情境进行感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所著,虽然唐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但通过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

3.对古诗词的诗句细化解析,提高学生文化情感

对于学生而言,古诗词中的诗句十分抽象,但从字面的理解很难明确诗词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这是因为古诗词是诗人通过文字的浓缩形成的,在诗词的制作中,很多诗句还采用倒装的方式进行组合,并对一些潜在的含义进行省略。这正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的障碍。为此,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对诗句进行细化解析时要具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对古诗词形成正确的理解。

比如,教师在对李白的《赠汪伦》进行讲解时,要对诗句进行细化解析,让学生体会到诗句中抒发的友情。同时,教师也要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自然景物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深入感悟李白内心情感世界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国诗词文化中那种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教师还要对诗词中的特殊表达形式进行解释,例如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教师便需要对“踏歌”进行单独的解释,即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篇3

1.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好坏和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主要发生一定的情境中,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兴趣都能够对小学生起到推动的作用。通常带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比较多,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师通过故作惊奇的设置悬念,从动物的脚,引出爬山虎原来是一种植物,并提出问题,例如爬山虎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答案。学生在好奇的情况下,就会渴望了解知识,很快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在营造课文情感氛围时,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以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歌曲,或者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简介,让学生细细地品味文章内容,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以产生情感的共鸣[1]。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意境和情味,并学会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竞争回答问题的方式,将课文中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并让学生进行回答。例如《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课文寻找答案,根据学生回答的正确率,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评价。以回答问题的竞赛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2.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语文问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题,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应针对课本中的内容,挖掘教材蕴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多角度、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发表意见。通过反复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不断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学生在明确思考问题方法的同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针对问题再读课文。学生在回答时难以准确说出贴切答案,教师应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点拨回答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学生要学会质疑问题,质疑主要是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合作学习比较多样化,在课内和课外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例如《》一课,在课外学习时,合作收集关于的资料,了解的时代背景,学习课文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规范合作,固定小组成员,主要用于讨论问题或争论焦点等方面,合作人数应根据内容确定,二人或者三人为一组。还可以长期合作或短期合作,其中长期合作时间为一周或者几周,如小学语文的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时间为几分钟,如讨论小问题。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及鼓励学生多质疑问题,通过不同角度思考、质疑问题,并提出见解与看法。例如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海面的波涛澎湃,海底却宁静,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使学生逐步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2]。可以运用比较优劣法、辨别差异法等方法,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好学、好思考及好问的学习品质。

3.小学生应掌握思考语文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和开放式决定语文知识无穷的特性。通过举例或者总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迁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启发与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掌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学会从人物语言、动作及神情等方面考虑,并全面分析和概括人物的特点,逐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回顾和评价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启主要指启发与引导;承指教师点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转指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并能够应用知识;合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与知识创新;评指回顾学习的内容,并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运用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以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课堂效果,贯彻并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3]。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以自我评价或教师评价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加深学生学习课文的印象。与此同时,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通过采用起、承、转、合、评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语文问题,学会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课前做好教学准备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应该做到合理搭配、统筹兼顾,既要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能够尽量多的教授知识,也要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另外,老师要最大程度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局限在课本,要多教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通过互联网、校图书馆等途径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经过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能够有条理的进行教学,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工作。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结束之后,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也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小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好处在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会比较轻松,并且能够和教师进行紧密的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更有效的掌握老师所讲述的教学知识。

三、不断增设课外教学内容

教师还应该不断增设课外教学内容,不断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拓展,让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的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还能够最大程度的学习到课外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于李白的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下有关于李白的比较著名的诗歌,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进而使学生对于诗仙李白的诗歌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增大课外教学内容的比例,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程度的学习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够更加的丰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积极的开展一些语文比赛或者语文游戏的环节,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好动活泼、好奇心强的阶段,对游戏有着由衷的热爱,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伊索寓言》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语言故事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其次,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创新性、启发性、目的性,不能创设一个学生不清楚、不认识、抽象的情境,这样不仅起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反而让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会严重的打击小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应该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科学化的情境,不断的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辅助工具,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就是黑板和粉笔,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因此教师应该把先进的辅助工具带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而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我们应该高度的提倡诸如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优势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对于一些图文并茂的东西非常的感兴趣,教师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动画以及图片等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将教学资料利用多媒体呈现,进而减少了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能够节省很多的课堂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进行《秦兵马俑》教学的时候,教师的可以将兵马俑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春杰.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 2009(50).

[2]张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回归探析[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

篇5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正确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独立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寻找最优的课堂模式,将新课标的精神与内容贯穿到整个课堂。而要想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作者的探究欲望,为此,情景模式的创设在新课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的心智已经逐渐趋向于成熟,他们渴望被外界尊重,从心理上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爱面子、表现的很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会再像初中生那样对回答问题表现的很积极,相反,他们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又怕回答错误而失掉面子。所以在语文创设问题情景的时候,不论是选择方式还是内容,都要符合高中生的成长特征和兴趣爱好,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自主学习。

2. 把握时机提问学生,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说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抓准时机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相互提问和回来,双方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方互动的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探讨的核心必须是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

3.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学情景创设是课堂生活化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通过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显示生活,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既然是再现生活的模式,肯定需要通过模拟表演或者声像等方式,学生氛围相对活跃,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会比较困难。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要维持好课堂的秩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选择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题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题材,比如诗歌朗诵、谜语或者故事等,或者是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周围环境接近,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不由自主的走进情景创设中,进而在自己的摸索中旬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景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教育就是生活。两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同样说的是语文教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语文知识,在语文知识中也要渗透生活实际。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导入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容易让学生了解,可以很自然的让学生的思路引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谈论《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们探讨一下,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且在每个年龄阶段不同情况下,梦想可能会不同,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自己心中有没有特别执着的梦??这样的话题已展开,课堂气愤变得非常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以后,教师的话题一转:我们今天来共同分析一个主人公的梦想,看看你们是否和他有着一样的目标,从设疑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思路引向了教学主题。

2. 将学生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作为素材创设情景

高中生在平时的考试、作业和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作为案例来创设情景,比较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容易引起学生们的重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表现,选出比较典型和学生们感兴趣的题材。通过问题情景创设,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或者自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相对良好。有时候为了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上找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们共同评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 适当的播放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音乐有着比较直接和强烈的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播放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容易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语文和音乐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的心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音乐,将音乐的节奏和语文的语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合理的运用音乐,语文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在语文教学中搭配和谐的音乐作为背景,能够烘托一种强烈的氛围,可以促进语文情景的设置,增加课文本身的感人色彩,对学生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更新,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语文课堂,也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尝试这种有效模式,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儿童・知识・社会:语文情境教学的三个维度[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04)

[2] 李小军.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析[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01)

[3] 张翠兰. 谈课堂教学设计――语文优化探微[J]. 语文学刊. 2009(20)

篇6

本文主要对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四是,教师应该进行鼓励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五是,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的完成学习的任务,进行友好的互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的学习这个字,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教师可以说,谁来考一考老师,这个字怎么写,老师要是写对了就考考你,看你会不会,通过共同学习的方式,能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能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有利于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2、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充分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语言的交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回答,教师与学生交流问题,探讨解题的思路,从而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有更深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学习课文后能从课文中学习到什么,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能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其学习计划主要包括课前对要学的知识的预习,上课的听讲过程,对于课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复习等等,通过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合理的安全学习的时间,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3]。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进行鼓励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鼓励一句,太棒了!回答的很好!等等,并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与学生进行眼神上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上的效率就能提高,教师就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讲授更多的内容,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5、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不断的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的统一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4]。像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掌握的很全面了,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从而满足学习成绩好的学习学习的需要。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有些知识掌握起来比较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一些较为简单的内容作为基础,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先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然后在掌握简单知识基础上,一步一步的向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使其有一个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逐步的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上述的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上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6、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与小学语文课堂知识有联系的课外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不断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上更多的课外知识[5]。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视频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放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亢奋的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全面掌握知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7、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为学生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秀桃.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几点体会[J].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8(04).

[2]刘俊嵘.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魅力中国. 2010(07).

篇7

一、给“朗读”足够的基本训练时间

曾经有一位老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部分教学实况录像,并对课堂上的朗读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的课朗读时间只不过五六分钟。一节课40分钟,只有几分钟朗读的时间,显然是太少了。可以想象,平时教学中朗读教学没有受到重视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课堂上要保证有足够的朗读训练时间,并且保证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让教师不必要的讲解和无谓的提问少占一些时间。

朗读是以普通话为前提的,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办法对每篇课文逐字逐句地进行读音过滤,发现读错音、读别音的问题,立即纠正。还有随意添字掉字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强化训练。对于朗读中出现的一些长句子,学生容易打顿、重复、破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依照意群排列去读,这样,就不会打乱语言的节奏了。

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化训练,读的遍数多了也就自然“流利”了。

二、讲究"读"的艺术

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的情况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基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因文而异。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需要在“读”的技巧上狠下功夫。

(一)优美文章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景抒情的优美文章。对这类课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尽情领略文章的色彩美、意境美。文章中的这种美不是教师的语言所能表述的,只有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才能感受和体味。

教师可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能把一些本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通过范读体现出来。如《九寨沟》一文,文中佳词美句,不胜枚举。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了九寨沟奇异的原始风光,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启示,然后再提出朗读的具体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想一想美在哪里,并把画出来的佳词美句朗读给大家听,读后再让学生评读,评完后再读。还可以采取个别读、分组读、配乐读的形式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朗读的无穷趣味,还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样,读中寻美,越读越美,至此,教师在点拨:“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如此之美,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一番?”学生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那真是一个童话王国。”也有的说:“真不愧是充满诗意的人间仙境……”学生学习效果之好,积极性之高出乎意料。

(二)抓住重点反复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这里说的“重点”,即指阅读中的重点,也指朗读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高尔基给儿子信中所说的几段话反复朗读,加深领悟。当学生悟出“父亲希望儿子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时,教师再要求他们带着父亲期盼的语气,试着练习朗读这段话,然后采用指名读、分角色读和师生合作读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们在“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氛围中,朗读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三、巧妙创设情境朗读

(一)观片朗读,调动情感

运用现代电教手段,是朗读训练中激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结合观赏梅兰芳演京剧的场景,一边听标准录音朗读。通过一看二听,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形成难忘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二)配乐朗读,烘托情感

配乐朗读是一种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方式。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可选用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乐朗读。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进学生读好课文。如在朗读《二泉映月》一文时,可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让学生先听配音朗读一遍,领略其情感所在,然后再配乐练习轻声朗读,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美。

(三)分角色朗读,激感

分角色朗读,必须在朗读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或在检验朗读效果时进行。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各有分工,循序进行。课文叙述部分由解说员导读,也可以单独采用对话式练习,深刻体会人的性格特点,使之真正进入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这样做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激感,突出人物角色语言所表达的语感效果。这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另外,还可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学生分组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教师随时点拨指导。

(四)学演课本剧,品味情感

篇8

(一)师生关系单纯,课堂教学氛围紧张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过于强调自己的教师身份,而把学生当成单纯的授课对象,这种单一的师生关系既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紧张,使学生不愿或不敢多跟老师交流,从而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缺乏现代教学理念,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困难性,而是习惯于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古板、单调,教学内容往往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缺乏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使本应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趣,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评价单一,只看结果不重过程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近期的考试分数,学生分数高就证明教师授课水平高,学生考试分数低就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低,既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及时评判,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认识,更谈不上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疑是缺乏及时性、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其积极价值自然难以充分发挥。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不喜欢任课老师而不愿意学习语文课程的大有人在,这固然与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有关,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如何与学生相处,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用高超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还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去疼爱,在生活中与学生“心心相印”;同时,也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学生以人格上的尊重,与学生平等相处;更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懂得学生的喜怒哀乐,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亲密朋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老师,乐于亲近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重其道。学生对语文老师有好感了,自然也会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并格外重视,因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但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且课下也肯花力气和功夫学习语文,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要务,那么,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设置轻松的教学情境。轻松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小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激发小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巧妙连接,有利于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秋天来了》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秋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的味道是怎样的?秋天的色彩是怎样的?秋天中哪些景象在你眼中是最美的?秋天带给人怎样的感受?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我及时地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讲解和引导,在如此轻松的教学情境之下,同学们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秋天带给人的快乐,更体会到了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2.引入现代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多媒体融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信息于一体,鲜活生动,声情并茂,能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水平。例如,我在讲授《神笔马良》这一课时就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中的精彩片段,瞬间就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接着,我边讲解课文内容,边用课件播放相应的电影画面,同学们无不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当我讲到马良被大官抓到,大官逼迫马良给他画金元宝,马良机智地利用神笔逃走时,同学们全都被电影画面中的精彩镜头逗得哈哈大笑,乐不可支;而当看到马良给穷人画牛画犁的画面时,同学们对马良的善良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应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虚拟情境式学习等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的带动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就采取了音乐伴奏朗读的方式,努力营造出文中描写的场景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神经,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而言,要把传统的重视考核考试结果向注重考核教学过程进行转变,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教师教改的热情,提升教学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要把注重考核考试分数向注重考核学习过程进行转变,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从正面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用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时不时的都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很多教师都会将责任推到学生的身上,总是责怪他们心不在焉、不专心学习,辜负了老师的莫大希望,对此作为教师能否做一个换位思考,不要把所有原因都推到学生的身上。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愉快活动,不应刻意地强调两者哪个更重要,而应将两者放到同一环境下,平等地审视和对待。双方面沟通课堂内外的相关活动,积极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空间,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从而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思想就会显现积极主动,使之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的正确诱导。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这就必须讲究教学艺术。下面仅从教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和教学气氛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离不开阅读,而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笔者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马上接着说:"什么地方呢?"说完板书:桂林。"哦!"学生焕然大悟,议论纷纷。没去过的学生产生疑问:桂林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而去过的学生则大谈桂林风景之美。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给学生留下了继续学习的艺术空间。

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意境,而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体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于是"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了阳光普照般的母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意境呢?教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实物、模型、语言、挂图、录像等手段能创设出形象的意境,使学生自主获得感性经验,让文本生动起来,让文本所表现的画面流动起来,让各种形象彰显出灵性来。如教学《水乡歌》一课,学生对"水乡"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在教学中,教师便可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介绍水乡的录像等手段再现水乡的美丽,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了解江南水乡,使他们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去感知事物,获得真实具体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很好地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篇10

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吸收信息的认识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技巧的指点,阅读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最终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巧妙引入情境,激励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那些景美、情美的课文,教师更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注重基本功训练,落实阅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主要目的,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强调多读、熟读,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及表达方法。②强调带着问题读书,读后进行充分地议论,并加强指导,注意学法的指导。③强调自学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④简化程序,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特别提出的一点是课堂教学要注重全体训练,克服问答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加强词、句、段及全文的阅读训练。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通过语言理解内容,对学生加强词句训练。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围绕训练点,提出思考问题:"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情况如何?"学生认真默读,找出重点词语――阻挠、争夺、控制、要挟、轻蔑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些词语,从而使学生得出当时国内的情况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外干涉,从中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有胆识的爱国工程师。

4.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领会其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如此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5.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实践,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发展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法】G623.24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而作文教学又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进行增加了新的难度和考验。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

掌握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是研究作文教学的基础,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两各方面,一方面是作文教学设计,也是作文教学的准备过程,另一方面就是作文教学的实行过程,就是作文教学的开展。这两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文教学设计,是作文教学开始的起点,具体包括确定作文教学内容,选择作文教学方法,找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这些内容是做好作文教学实行阶段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找到教学问题等工作相对要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作文教学的开展,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成为狭义的作文教学,它是在作文教学的设计的基础上,将作文的写作方式、写作技巧传达给学生的阶段,所以说作文教学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能力的学习,直接体现一个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可以通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向来分析: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自然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得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来自于多方的重视是作文教学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在之前,面对升学压力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作文教学“见效慢”,也就是说一般投入较多,但是受到的回报比较少,或比较慢,所以经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作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来自于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之一。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在逐渐增多,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发展的体现之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设施,还是远程教学,都是依靠科技力量才能得以实现,最近几年,作文教学中也开始逐渐引入现代科技技术,比如通过电脑模拟场景来培养学生的创作情感等方式,这对于作文教学的开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在逐渐增多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取得的成绩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问题的存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因此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作文教学设计阶段重视不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中已经提到,作文教学设计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看,教师对于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时非常低的,很多教师甚至完全不进行作文教学设计,而直接进行教学的实行阶段,这样一来,课堂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而问题出现以后,由于缺乏可见的准备,问题的解决也常常陷入困境。此外,没有做够的作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内容的讲授也会不充分,不利于学生的掌握。

(2)作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观感受缺乏重视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而完全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教学,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方法的传授和情感的沟通的过程,如果只是教师在上面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样,作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同时,由于不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所在。总之,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观感受缺乏重视是单签作文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等等。

三、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对作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以下策略:首先,要提高对作文教学设计的重视,可以硬性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之前做好足够的教学设计工作;其次,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使教师掌握更多学生信息,进而对学生困惑的内容进行重点讲授;再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本身应该是非常灵活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比如课外活动、小组讨论等,所以说应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这对于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篇12

一、采用开放式作文命题,激活学生灵感空间

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曾经指出:“灵感冲动的一刹那,我那流传百世的作品便一挥而就了。”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拓展学生写作思路的作文情境,并提出开放式命题,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例如,在练习习作《我和书的故事》时,题目所示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快速找到写作灵感,所以教师可以将命题改为“半命题”形式,如:《我和××的故事》,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我和〈西游记〉的故事》《我和〈安徒生童话〉的故事》《我和〈水浒传〉的故事》等,命题思路的拓展,当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为学生写出优秀作品奠定基础。

二、加强写作立意指导,鼓励学生展开联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只有在作文中融入学生的真情实感,抒发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才能写出独一无二的作文,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组织春游活动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春游”展开写作,大部分学生都以“春天美景”为题进行写作,毫无新意可言,甚至出现很多雷同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报告会,并提出问题:“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

三、加强学生阅读指导,帮助积累文字素材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的阅读积累,是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离他们生活较远的四大名著时,需要通过各种活动预热,以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例如,采用故事会的形式,每天给学生讲一个四大名著中的有趣故事,当学生听到精彩之处时,教师便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探索书中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举办“水浒人物猜猜猜”“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复述和评价名著故事,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笔记习惯。此外,将阅读与扩写相结合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不管是扩写一句话、一段话还是整篇文章,都需要学生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各种诸如排比、比喻、拟人、夸张之类的写作技法进行对象的描述。其中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是进行语言积累很好的方法。总之,续写、扩写和改写都是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丁有宽先生提出的“读写结合理论”告诉我们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补充。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目标

我们要鼓励学生将每天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做到有效积累、勤写勤练。老舍曾说过:“想要写好文章,就要天天写,天天练,养成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要记下来,没有这样的积累就写不出丰富的文章。”当学生的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素材,以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指导学生写日记,就是一种简便但有效的训练方法,不仅能促使学生随时观察周围事物,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还能养成学生专心致志、开动脑筋、体验感受的良好习惯。天长日久,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技巧也会随之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投笔练习的机会,除了进行语文园地的习作练习之外,还要经常进行改写、仿写、补写以及续写等各种练习,加大学生的练笔量,强化写作训练。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作文大赛或征文活动,并通过给校报当小编辑等途径来拓展他们的写作空间。当学生练笔时,最好不要规定条条框框,应让他们在大胆实践中激发内在的创新精神。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

念,在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春清.让作文教学绽放光芒[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2]张志琴.贴近生活,放飞个性,精心策划:新课标下学生本真作文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3]金晓华.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苑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