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园绿化景观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园绿化景观设计

篇1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1 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滘村和葛岸村富有文化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为大量人群提供庇护。

2城市公园设计

2.1 城市公园立意设计

在人的意象中,空间环境是场所,而时间就是场合,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意义中去,因此这种环境场所感必须在城市环境改造设计过程中得到重新认识与利用。公园的立意也应该以人民大众的愿望为重,满足人们对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

2.2 城市公园分区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多种文化娱乐和休息的需要,要根据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公园的主要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形式。面积比较大的公园会相应的比较多,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静的合理分布等等。

2.3 城市公园的交通设计

公园内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处理为草地、树丛、水面或其他“自然”形式,人所活动的区域被局限在有限的园路、广场等铺砌地面上。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影响到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人们喜欢走捷径的想法常常会不顾已有的道路设计,而直线穿越草坪。同时由于开放后,很多周边的居民因工作、学习也经常穿越公园,减少路上所花的时间。所以,公园在向城市完全开放的同时,应更多考虑人们进入公园的交通组织。

2.4 城市公园植被设计

一般在公园中园林植物种类比较集中,所以在场地分析时,要调查当地在植物配置中,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快长与慢长树种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应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游人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

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2.5 遵循人的行为轨迹,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思想

这是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为公园容纳了人类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即以人的行为需求和行为特征为依据和根本。具体来说是指在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原理的指导下,一切以人的活动需求、景观需求和空间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人的内心深处藏有本能的对户外事物的渴望,我们希望亲近它们、观察它们、接触它们,这就需要和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

使用者对公园环境的需求是多层面、多方位的,但总的来讲,他们希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安全、自由、有活力、有意味的心理感受。设计应以人为环境的主体,创造符合使用者活动需求和感受的空间,景观要素的取舍安排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为前提,合理组织人们对聚散、行走、停留等不同空问的不同需求

2.6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2.7需求引导功能,功能决定形式

城市公园的根本作用就是为游人提供各种户外闲暇活动场地,使城市居民有一个调节、放松身心的去处。公园使用对象的扩大化和人的行为活动的多样化将导致公园功能的复合化,使用者的需求引导公园功能,使之衍生并逐步完善。在空间中,人们有时希望有能与别人交谈的场所,有时又希望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有相对僻静的小空间,因此设计应提供相对丰富、有一定自由选择范围的环境。

设施完善即设施齐全且具有美感,舒适且富有诗意。经调查,大众对公园基础设施的需求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休憩设施、遮蔽设施、饮水处和厕所,其中休憩设施的功能完善应放在首位。完善的公园设施不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且让他们在特定空间中体验审美趣味,这关系到物质环境给人的空间感受。

3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公园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园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城市公园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多研究者共同努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篇2

1.1. 城市公园绿地

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2.城市公园绿地的发展历史

市民的游园娱乐活动则多集中于寺庙附属园林,以及城郭之外风景优美的公共游乐地,城市中几乎没有公共性场所。城市公园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最近一二百年才刚刚开始的。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公园,是由美国景观规划师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的纽约中央公园。100多年来,中央公园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始终保持了完整,用地未曾受到任何侵占,至今仍以它优美的自然面貌、清新的空气参与了这个几百万人聚集地的空气大循环,保护着纽约市的生态环境。

2.城市带状公园的研究

带状公园与绿地是当代城市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城市的艺术形象。它的网状分布,为城市居民亲近和接触绿色的开放空间提供了便利,而道路沿线的绿化对于更有效地组织城市交通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2.1带状公园的景观格局特征

2.1.1空间形态呈线性带状且具有较高的连接性

一方面可以为生物物种的迁徙和取食提供保障,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疏散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种线性空间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慢跑等活动,这些活动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连接城市中彼此孤立的自然板块,从而构筑城市绿色网络,缓和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和割裂,优化城市的自然景观格局。

2.1.2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城市带状公园与广场和矩形公园等集中型开敞空间相比具有较长的边界,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接近绿色空间的机会,因此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游憩的需要,而大多数的城市带状公园的宽度相对较窄,视线的通透性较好,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种环境比广阔幽深的公园更加安全。

2.2带状公园的类型

按照城市带状公园的构成条件和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生态保护型、休闲游憩型、历史文化型三种。

2.2.1生态保护型

在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带状绿地,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着城市河流、小溪而建立,包括水体、河滩、湿地、植被等形成的绿色廊道,成为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另一种是结合城市交通干线而设立的绿带,如上海市外环线绿带、英国伦敦的环城绿带等。这种绿带多位于城市边缘或城市各城区之间,宽度较宽,从数百米到几十公里不等,这种绿带在提高生物多样性,防止城市无节制蔓延,控制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2休闲游憩型

以供人们开展散步、骑自行车、运动等休闲游憩活动为主要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结合各类特色游览步道、散步道路、自行车道、利用废弃铁路建立的休闲绿地。另—种是道路两侧设置的游憩型带状绿地。最后一种是国外许多城市中用来连接公园与公园之间的公园路。这种绿带宽度相对较窄,为形成赏心悦日的景观效果,往往采用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地被结合的种植方式,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较生态保护型弱。

2.2.3历史文化型

以开展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为主要目的。典型代表包括:结合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墙、环城河而建立的观光游憩带,结合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形成的景观风貌带等。这种带状公园在丰富城市景观、传承城市文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城市公园设计

3.1 城市公园立意设计

在人的意象中,空间环境是场所,而时间就是场合,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意义中去,因此这种环境场所感必须在城市环境改造设计过程中得到重新认识与利用。公园的立意也应该以人民大众的愿望为重,满足人们对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

3.2 城市公园分区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多种文化娱乐和休息的需要,要根据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公园的主要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形式。面积比较大的公园会相应的比较多,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静的合理分布等等。

3.3 城市公园的交通设计

公园内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处理为草地、树丛、水面或其他“自然”形式,人所活动的区域被局限在有限的园路、广场等铺砌地面上。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影响到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人们喜欢走捷径的想法常常会不顾已有的道路设计,而直线穿越草坪。同时由于开放后,很多周边的居民因工作、学习也经常穿越公园,减少路上所花的时间。所以,公园在向城市完全开放的同时,应更多考虑人们进入公园的交通组织。

3.4 城市公园植被设计

一般在公园中园林植物种类比较集中,所以在场地分析时,要调查当地在植物配置中,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快长与慢长树种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应用。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游人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

3.5 公园入口设计

公园的入口是公园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它往往是公园内在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公园的入口也是划分公园内外,转换空间的过渡地带除了集散功能外,还要注意结合整个公园的性质,所处地位,当地居民、地域文化等等来进行综合分析。一般通过道路等级的降低、路面材质的改变、与自然地形地貌结合等不同的形态,成为内外空间限定的要素。

4公园绿地规划的几点新原则

4.1要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人对公园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园绿地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由去公园散散心向求知、求乐、求趣转化;由观光型的静态游览向全方位、多样性、可参与型的休闲娱乐转化。这就给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公园绿地规划应具有时代感

4.2公园规划要突出主题,特色鲜明,才具有吸引力

现代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日趋丰富多彩,歌厅舞厅、茶楼酒楼、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体育竞技、商场购物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吸引游人,公园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唯一选择.因此,近年来足,或者是内容设置比较单调,游人的求知、求乐、求趣心理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加上各种娱乐设施的不断出现,致使公园的游人数量减少,经济效益不高,大量的资金投入难以得到回报面对21世纪,公园的规划设计更要突出特色,只有特色鲜明才具有吸引游人的能力,才能在众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中占有一席之地.

4.3现代公园要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公园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将公园今后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投入的资金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使园林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公园的运作真正地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达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属于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必然受到时代变迁的各种影响,不同时期的公园绿地规划,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公园绿地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开拓与创新,传承与发展,共建和谐人居环境永远是时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篇3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 principle,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

1)植被的破坏

公路本身所占植被的破坏是永久的, 这一部分的损失是必然的; 另外, 在建设过程中对公路沿线及对公路两侧的取土、弃土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地形地貌的改变

严格来说, 地形地貌的改变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环境影响, 但这种改变是永久性的, 所以应该特别慎重。

3)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大面积填土、取土、弃土对水土流失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使土壤肥力下降, 淤积河流、水库、鱼塘等, 使水质变差, 农田生产力下降等。

4)废水污染

施工期废水可对水环境产生污染, 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为水土流失对水体的污染, 其二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运营期的废水可以有多种来源, 其一是来自车辆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的表面, 其后随降雨通过路面径流进入水体; 其二主要是由机动车的机油系统的泄漏所引起的; 其三是由突发性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这些污染对沿线水环境会造成影响。

5)大气环境污染

施工期的沥青烟是公路建设中可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污染因素, 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运营期的大气污染还来自由汽车引起的扬尘。

二、 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选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路线

在公路线位布设与方案比较时灵活采用公路的平纵面技术指标, 合理利用地形, 就势布线, 尽量与周围地形贴切、吻合, 避免强填生挖, 以减少对天然植被和自然地表的破坏,尽量减少填挖、减少废方和借方, 借方和农田改造相结合, 把公路建设变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促进因素。路线布设在确保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尽量避开环境敏感区, 并结合沿线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合理布置路线, 使公路工程和沿线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2.2 利用地形, 选用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型式

为了使借方和农田改造相结合, 把公路建设变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促进因素, 在局部岗地低填方、挖方段采用沿线取土, 把路基低填方变高、把挖方变成填方, 把岗地变成更适于耕种的良田。

2.3 做好取土、弃土场设计

不良的取土弃土方式, 将会严重破坏公路沿线的环境和景观, 并影响沿线人民生产生活, 应高度重视取土方式的研究。采用集中取土方式, 利用岗地和劣质土地取土, 同时将取土和农田改造相结合。无论沿线取土和集中取土, 均预先剥离表层耕种土, 集中堆放, 取土完成后用于恢复植被。

2.4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在招标阶段就将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出明确要求, 在施工完成验收时, 应按照设计文件复耕的有关要求检查是否充分落实, 把取土场临时占地的地主签字作为施工验收的一个环节, 确保复耕落实。规定施工车辆的行驶路线和方向, 本着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 防止车辆随意行驶, 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

2.5 做好防噪音设计

路线在布设时, 尽量离开环境敏感点远些, 例如村庄、学校等, 采取绕避措施。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堆放场地要进行覆盖; 对于易于产生扬尘的工地适当洒水; 施工车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施工营地和场地要远离环境敏感区, 严禁高噪声施工。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产、生活污水、废水和垃圾等应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 防止污染水土。

2.6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

施工时还要注意尽量保护好公路用地以外的天然植被,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 做到文明施工。对于临时便道和施工场地, 在完工后要及时清理场地, 及时恢复植被或者复耕。

三、景观绿化设计

3.1 路基边坡及公路两侧景观绿化设计

路基边坡防护绿化, 在保证路基安全、边坡稳定的前提下, 尽可能采用经济适用的植草或者拱形骨架植草等防护措施, 在冲刷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在河滩地路段和桥头锥坡上,尽可能采用空心混凝土六棱块植草的方式, 不仅增大绿化面积, 绿化美化环境, 改善路容景观, 而且满足了高速公路对环境保护绿化、景观及乘坐舒适、消除驾驶员疲劳及调节道路使用者视觉情绪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公路沿线的路基坡口或者坡脚以外至公路用地界限以内采用乔木、灌木和植草混合种植措施, 以形成立体种植, 充分美化绿化环境。在乔木及灌木树种、草本植物的选择上, 考虑多采用本地品种。

3.2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即具有安全运营功能, 又具有创造景观的功能。由于位于中央, 种植土较浅, 常年处于高速行驶的车流中, 风速大, 污染严重, 植物生长环境恶劣。因此,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要结合公路断面形式, 充分利用可用的宽度范围, 尽可能的采用形式多样、高低错落的植被来分隔空间、变换过渡、美化路容和遮光防眩。中央分隔带的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考虑安全运行功能,保证防眩遮光效果, 达到环境设计要求; 其次考虑一次性投资与日后管理养护的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前两项功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运用景观设计手法, 创造最好的景观效果。

3.3 互通式立交景观绿化设计

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景观节点, 就像镶嵌在公路主线这条项链上的一颗明珠, 对提高高速公路整体景观效果至关重要。景观设计在注重互通区主线最大效果的同时, 也必须注重匝道上减速行驶的视觉效果。同时互通区的植物配置应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引导司机判断路线走向;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在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空地植草绿化, 同时种植灌木;在匝道和主线的分、合流连接部附近的三角地带只采用植草绿化, 以更好地引导视线; 主线、匝道和被交道的坡口、坡脚至用地界内的绿化则同主线段, 采用草、乔木和灌木混合种植, 以更好的改善环境; 主线和匝道的平曲线内侧不得种植乔木。匝道护坡道混合种植灌木和植草防护。

3.4服务区景观绿化设计

服务区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特有的服务项目, 它主要解决车辆的休息、加油、修理以及司乘人员的食宿。服务区的景观绿化应首先满足其功能要求, 在停车区周围栽植高大乔木, 为停靠休息的车辆和人员提供阴凉, 在面积较大的绿地或重点地段可建亭榭、花坛等园林小品, 供司乘人员休息和观赏, 以解除他们的旅途疲劳。在树种选择上, 可采用一些较高档的植物材料和常绿树种, 其设计与一般公共绿化相同。

3.5 附属设施景观设计

主要针对道路沿线的景观小品、广告牌、指示牌进行设计。通过设置形式新颖,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反映该处的历史文化, 合理布置广告牌和指示牌, 满足功能要求。

3.6 取土场景观设计

对于沿线大型土场,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 予以复垦或植树。对于弃土堆, 在工程完工后给予植树, 以利于环境保护。设计中充分重视腐殖土的保护。永久占地和临时用地,都应将表层种植土剥离集中堆放, 以备将来地表回填, 恢复植被。

四、 设计原则

严格遵守各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保障交通系统的根本功能; 落实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报告书的各项措施要求, 充分体现环境保护设计的“三同时”制度, 协调好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与公路总体设计的关系。绿地植物的选择在充分考虑沿线的气候、土壤的基础上, 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植物配置上同时考虑其功能性和景观性, 尽量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 乔、灌、草相结合。注意选用季相不同的植物, 利用叶、花、果、枝条形成色彩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的景观, 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1 综合性原则

以高速公路景观为基本范围, 同时考虑视线所及景观、相关风景旅游资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高速公路之间的关系, 确保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4.2 安全舒适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规划首先应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要求,通过景观规划改善行车视觉环境, 减少司机疲劳, 创造舒适柔和的行车环境, 提高安全标准。视觉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的特殊要求, 公路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和借鉴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但要注重严格区分公路景观设计和城市园林设计的不同, 公路景观要更加注重自然、宏伟、大气, 在视觉要求上注重远景和宏观视觉, 不能过分分散驾驶人员的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

4.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选择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 做到“宜绿则绿, 重点突出”,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地物, 利用自然条件创造景观。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 突出当地植物的景观特色, 同时也可以降低养护难度, 提高树木成活率, 减少工程造价。

4.4 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设计的出发点并不只是构建一个新的景观带, 而意在将高速公路融于当地的乡村的环境中去, 整体风格追求自然,体现自然环境的原有特点。

4.5 环境保护原则

篇4

苏州宝带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起吴东路、北起东方大道、西南至京杭大运河,总面积约9.58万m2。

2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塑造苏州吴中区中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风貌和特色,本公园规划以生态、人文为前提,山、水、木的模式进行扩展,加强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以完善的古城风貌,提升区城形象。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3 设计理念

①以河岸绿化为主线,以景观区域为节心,将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然风貌的、休闲活动的生态城市公园。②针对本公园不同区域作分区和组景,形成区域的景观特色。优化古城和城市建设,与古城区形成动静皆备的环境特色。③以丰富的造园手法,营造绿色的氛围,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合理安排游憩设施,丰富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及运动的需要。④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绿化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突出要点,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4 景观分析

本园的主题是:“秀丽苏州,山水吴中——碧水绿洲”。山体表现在丰富的地形变化如:下层广场、绿地地形、台地处理;水体表现在引水入园,形成灵动气息。

4.1 本设计紧扣“生态健康、休闲娱乐、人文地域”等功能 将本园分为5大区域:望月平台、星光广场、健身广场、童乐广场、舞池广场。(见图1)

4.2 望月平台 由于对岸有着苏州最美的独一无二的赏月桥——宝带桥,而该平台区域是观赏该桥的最佳位置,甚至可以辐射到吴中电视塔,把吴中区最美的夜景尽收眼底。该景点通过设置柔和的灯具、休闲座椅、小品等组合形成步行休息空间,同时也展示夜晚运河边的独特风景。

4.3 星光广场 从功能上考虑,配以丰富的灯光景观,首先从地面上我们设计成宇宙星空的形象,相对望月平台,星光广场作为该园的中心区域,视线开阔,置身于脚下星空的同时,欣赏天上的浩瀚星空,神游宇宙。从运河引水入园,为园内注入生机,河岸结合草坡、木栈道、水生植物等,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空间,水上木栈道周围,种满了挺水植物荷花,体现了浓厚的自然意境。(见图2左)

4.4 健身广场、童乐广场、舞池广场 在设计上满足了人们不同年龄的健身、运动、交流等多项愿望。舞池广场由3个直径分别为20m、30m、40m的组合广场,提供给不同舞曲爱好者,形成吴中区最有特色的跳舞集中地。沿河边狭长带状的绿带设计,通过以上场地的组合,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交流、散步、晨练、健身等活动的绿色场所。(见图2右)

4.5 入口采用“先抑后扬”的处理手法 由于现状的地势因素,我们通过一条弯曲的铺装大道,带领人群走进星光广场,大道两侧是高约600的花坛,内植色彩艳丽的灌木,后排是高大整齐的刚竹林,就像入口通道的屏风一样为大家指引着方向。正对着吴东路口,有一块天然的带着趣味的风化石块镶嵌在花坛中,那就是公园的标志景石。以路面铺装、多样色彩的变化成为该特色入口的设计重点,地面主要采用花岗岩为主的面层,色调力求柔和、丰富但不紊乱。

5 植物设计

绿化造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精心设计,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类型,分别处理,做到生态合理,季相丰富,景观植物成片种植,分类区植物也应注意组合空间层次,分高低成丛栽植。植物造景应该突出春花、秋叶(果)的效果,做到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比例为1:1,乔木与花灌木比例为1:3,树木和草坪比例关系1:0.6左右。全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9.1%。

6 竖向设计

竖向规划根据公园内因地制宜,引山堆土,尽量利用内部土方平衡的原则,规划用地东高西低,地块雨水就近放坡排入附近水系。

7 无障碍设计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人性化设计,合理设置了坡道等无障碍设施。

8 结语

篇5

1.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的特性

1.1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过程中,要时刻遵循保持现有地质状态和周围环境不被破坏的原则,通过借助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最大限度上实现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互结合,设计出富有个性和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园林绿化工程。同时不但要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具有生态性和艺术性,同时还要体现特有功能性和参与性,简单而言,就是在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过程中赋予房地产园林更多的功能,包括: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全民参与功能等,从而实现居民观赏和游玩的需求,最大限度上体现房地产园林的人性化设计。

1.2保证房地产园林绿化和建筑工程和谐统一

房地产园林和现代化森林园林有本质区别,房地产园林主要面向的是小区居民,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即建筑物和绿化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把二者紧密结合都一起,才能充分发挥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在房地产设计时就要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从而提高后期园林绿化效果。

1.3在统一中寻找变化

其实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不同地域其历史文明和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过程中,对绿化材料的种类、颜色、线条以及三者之间所占的比例要适当调整,通过植物的不同配置,充分体现绿化植物韵律感。比如:绿色植物栽植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疏密统一,给人一种是动态感,赋予绿色植物相应的生命力。但是在房地产园林绿化变化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变化的程度,不能随意变化盲目设计,否则会导致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的视觉效果毫无规律可言。

1.4充分体现经济性和合理性

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季节性变化的因素,尤其是在水景设计方面,对水泵在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下产生的视觉效果充分考虑,就经济性和合理性而言房地产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水景和雕塑设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视觉效果。

2.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2.1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实现掌握设计图纸中需要的材料和施工器械,避免出现机器等材料问题,同时根据施工图纸中相关内容,对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周围的地形地貌、水文、周边建筑等进行充分掌握和了解。房地产园林中某些基本生活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同时制定出最佳施工顺序方案,对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施工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着重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2园林绿化工程造景材料的管理

要想保证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保证每一种绿化造景材料的质量都符合规定要求,在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施工过程中涉及材料种类繁多,即包括水电、土建材料,也包括绿化树苗的质量,其中树苗的质量直接决定后期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的质量,同时树苗使用量非常庞大,这就对树苗采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采购过程中要遵循“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的原则,严重控制树苗的质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树苗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房地产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当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设计施工完成以后,要指定相应的人员对其进行定期养护,养护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养护知识,并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养护过程中严格相应的技术指标严格执行,同时还要提高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房地产园林绿化树苗的成活率。

3.强化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素质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手,第一,加强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绿化养护培技术,从而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最大限度提升房地产园林绿化的观赏价值,为居民营造一个生态化的生活空间;第二,就是要把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予以强化,可以在管理人员当中开展实践经验交流活动,让每一个管理人员在这一活动当中把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其他管理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来把其素质提高;第三,加强房地产园林绿化设计师和施工人员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园林绿化工程的树种配置,为优质园林景观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3.2严控制树苗质量。保证树苗质量和规范符合要求

树苗采购人员要把控好树苗的质量,同时对施工进行严格规范,严禁随意增减树苗的数量和改变树苗规格,提高房地产园林绿化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价值,树苗是房地产园林绿化工造景主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绿化造景效果和质量,所以一定要控制这一关,从而避免其出现园林绿化造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3.3加入地方行政管理手段

要想保证房地产园林绿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有一个统一规章制度,使得房地产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工作有据可依。加入地方政府管理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促使园林绿化设计师、施工单位、养护队伍三者之协调配合,保证房地产园林绿化工程造景项目能顺利完成,进而提升园林绿化的效果,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3.4加强开发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的认知

篇6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这就使得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出现了很多假山景观。假山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堆叠起来的山,是仿自然山水经艺术加工而制作的。假山的塑造也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假山的造型、尺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假山风格的变化。简洁的造型、概括的轮廓、细致自然的纹理以及适宜的尺度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更加协调。

二、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设计要点

园林假山是以大自然山水为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表现出山石的个体美。中华民族对山石有着特殊的喜好,假山虽是一种静物,但能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让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假山在园林艺术造景中有分隔、穿插、连接、导向及扩张空间的作用。假山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陪衬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建筑物的呆板、僵硬,使其趋于自然、曲折,就象花架、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漏窗、门洞透景石,云梯等。园林绿化假山景观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平面设计和立面设计。

1.假山平面结构设计

假山平面设计的目的在于,以二维空间为载体,突出假山的视觉效果,在点元素、线元素、以及面元素相互配合的过程当中,使欣赏受众能够感受到一种形式化与抽象化相结合的视觉特点,从而体现假山融于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价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地形、对植物、对周边水域及相关环境要素的应用,达到上述效果。

(1)点元素的设计要点

点作为平面结构设计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假山设计需要为了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以及丰富整个园林景观内容而服务。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例如拱桥、回廊等),置于假山之中,使受众的注意力能够被很好的吸引。这样做不但能够满足上述假山作为点元素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使得假山自成一景,趣味性、观赏性提高。

(2)线元素的设计要点

点元素在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线元素。一般来说,在假山设计过程中,线元素主要具备以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通道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蕴藏在景观当中,可供欣赏受众行走的道路,其能够使整个假山的结构与轮廓被很好的凸显出来;其次是边界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对假山层次高的体现。综合对线元素的合理应用,势必可以是整个假山景观的美感得到显著的提升。

(3)面元素的设计要点

线元素在进一步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面元素。面元素往往有多重表达的方式,包括自由形状、几何形状、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在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比较常见的往往是几何形状、以及自由形状。前者可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后者则突出景观的随意性与洒脱性。

2.假山立面结构设计

在自然因素下所形成的山脉均受到了重力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假山的设计中,同样需要体现重力的作用,确保其结构整体的稳定与平衡。

(1)线元素的设计要点

在假山的立面结构设计中,线元素所指的主要是假山外形上分部的轮廓线。就好比假山景观当中,看上去相对较远的景象,主要就是通过对假山局部层次起伏趋势的应用而达成的。此种设计方案下往往体现的是假山与水面景观的完美融合。与此同时,还可将假山的主峰放在最前面,以低峰以及峡谷衬托主峰,使整个假山景观的轮廓线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2)面元素的设计要点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假山景观所蕴含的平凹、以及虚实之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立面结构设计中,对于建筑景观的表达并不一定需要采取传统意义上平直型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应用形态各异的石块,组成整体景观,彰显石块景观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对比性。与此同时,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低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常规意义上多采取上部凸出、中部凹下、以及下部平直的方式进行设计。

(3)体元素的设计要点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所谓的体元素所指的就是假山景观所特有的形体状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假山景观体积与欣赏受众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整个假山的形状体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通过对假山结构的合理设计与处理,充分表达山水自然的视觉观感。

三、园林绿化假山景观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并进行设计交底和书面签字。施工单位应勘察现场、理解设计意图以后,根据设计要求准备石料、灰料和有关机具。施工前需先对现场石料反复观察,区别不同质色、形纹和体量,分类放置,并按有关规定检查起重机具的安全性。

2.分层施工

假山分层施工是假山施工的关键,其工艺流程如下:放线挖槽基础施工拉底起脚中层施工扫缝收顶收脚。

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的位置和形状在地面上放出假山的外形形状,基础施工比假山的外形要宽,放线时应根据设计适当放宽。挖槽的深度与范围按照图纸的要求来进行。

基础是保证假山稳定和艺术造型的前提,必须根据地质报告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方式有3种:一种是以木桩或混凝土桩打入土中作为基础,桩顶面的直径约为10~15cm,桩边至桩边的距离约为20cm,宽度根据假山底角的宽度而定。一种是灰土基础,有比较好的凝固条件,一旦凝固便不透水,可以减少土壤冻胀带来的破坏,灰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的宽度宽约0.5m。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是混凝土基础,其优点是耐压强度大,施工进度快,做法是基槽夯实后直接浇灌混凝土,混凝土一般为厚10cm C10砼垫层,20cm厚C30基础,水中约为30cm。对于大型假山,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以确保基础牢固。拉底是指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要求有足够的耐压强度。技术要求是:结合考虑,统筹安排;错落有致,连接不断;紧连互咬,稳定结合。

在垫底的石层上开始砌筑假山叫起脚,可以采用点脚法、连脚法和块面脚法三种做法。中层施工体量最大,也是集中观赏的地方,是整个假山的主要部分,是体现艺术手法的主要亮点。中层施工的要点概括为:适当分层,先内后外;脉络相通,搭界合理;放稳粘牢,辅助加固;空透玲珑,造型自然。扫缝一般水平方向勾明缝,在需要时将竖缝勾成暗缝,勾明缝务必不要宽,不宜超过2cm。

收顶是指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一般分为峰、峦、平顶3种类型。收脚就是用山石筑成山脚,是在假山的上面部分山形山势大体施工完成后,于紧贴脚石外缘部分拼叠山脚,以弥补起脚造型的不足。

3.假山洞与假山磴道施工

假山洞结构形式一般分为“梁筑式”、“挑梁式”、“圈拱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需要采用。磴道是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多采用石块叠置而成,磴道高度一般在12~15cm,最大不超过18cm。

4.艺术处理

艺术处理的手法有着色、彩绘、打磨明暗、贴金;并通过技术处理使假山表面呈现粗犷、细腻、龟裂、自然缝隙等真山效果的手法。

5.园林绿色植物的营造

营造园林植物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植物配置,做到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好的植物搭配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要十分重视假山施工,不同假山设计施工方法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塑造假山景观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对当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戴志光 陈剑鹰:《浅析园林假山工程施工控制与管理》,《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 2012年06期

篇7

一、前言

园林工程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加强对城市的绿化,但是,在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管理控制不当,或者是施工标准不严格,容易出现植被死亡率高,病虫害对植被损害大等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园林工程质量,提高整个园林的工程效益,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我国园林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工前期应关注的问题

1.各种外部关系的协调。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一般是在居住区建设后期完成,由于居住区总体交付需要园林景观绿化的工期都很紧张,而居住期园林景观绿化的建设又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种和交叉施工,为保证顺利完工和如期交付使用,开工前期要协调和理顺各种外部关系。应与建设单位或者甲方项目部代表充分沟通,了解交付时间要求、施工进度节点计划要求等。

2.了解室外综合管网施工计划,居住区室外施工主要有综合管网和园林景观绿化两大块,居住区室外施工综合管网线路繁多复杂,而园林景观绿化作为收尾和面层覆盖的部分,二者的交叉施工和制约关系尤为突出,提前深入了解室外综合管网施工计划,可以将园林景观绿化的工期安排和建设中影响的负面因素降至最低。

3.了解重要临时基建设施安装或者拆除时间计划。如临建、临时变压器、塔吊、龙门架、门卫房、垃圾房、配电房等,与室外综合管网一样,临时搭建设施安装或者拆除时间也是影响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重要制约因素,提前掌握临时基建设施安装或者拆除时间计划,可以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工期安排合理化提供依据,进而做到可以按照计划节点完工,把影响的负面因素降至最低,如期完工按期交付使用。

4.现场临时给水、供电方向线路和位置。临时水电要考虑给水供电点的辐射范围,有时甚至会有多个地点供取用,在考虑施工、食宿等用水电的同时,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更应该考虑绿化苗木的用水,其用水量一般都比较大,水量要满足使用要求。

5.施工人员的食宿安排,在场外或者邻近区域安排施工人员的食宿,要尽量减少食宿地点搬挪的次数。

6.园林景观绿化材料堆放地点或者仓库,材料周转场地要尽量考虑就近使用方便,在不影响施工正常开展的同时,并尽可能地减少材料堆放地点或者仓库的挪移频率。

7.考虑管理人员的办公安排。规划是否分期交付,围合封闭措施,安防保卫措施。设计物业管理方案,比如大门位置、样式、汽车出入管理、道闸。

三、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的技术与图纸问题

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的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在开工前期要组织图纸审查,从技术的层面尽量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技术与图纸问题是细致、繁杂甚至动态出现的过程,施工前期只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少化,但不可能彻底解决。

1.原始坐标及原始标高的记录

施工前期要对原始坐标及原始标高作好记录,特别是要在“移交、复核、保护”等方面予以重视,不能出现差错。

2.原始场地的记录和交接

施工进场前期,要会同建设方、监理方等相关单位部门,对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原始场地进行记录和交接,该项工作极可能牵扯到签证工程量的增加和潜在风险的规避等。有很多居住区在建设中,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场地还是分批次提供的,该方面的工作要实时关注做好。

3.图纸审查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总图的审查。园林施工总图与建筑施工总图的比较与核对,主要注意园林需要修改或变更的地方,道路是关键因素,因为道路的修改,会涉及到雨水收水口、雨水主管道和道路的标高等部分的改变,以及改变后的各项衔接问题等。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绿化图纸的各个竖向标高。要关注与原建筑总图竖向标高的比较与核对,要重点关注以下4种关系:道路主干道与现有市政道路标高的关系;园路标高与各入户单元入口标高的关系;建筑周围绿地标高与其相邻道路标高的关系;水系水面标高,池底标高与其周围道路之间的关系。量,及时清除融化的雪水,严禁将带盐的雪堆到树木根区。

四、关于土壤处理的探讨

1.因土制宜合理利用。对城市废弃土,凡是污染不严重、侵入体在20%以内,一定要把侵入体筛分出来后,仍作为园林绿化种植土使用;对污染严重、侵入体超过20%的土壤可作为1m土层以下的回填土使用。

2.对绿化不能使用的土壤,可作为建筑物下层回填土使用。

3.改良粘结性。为改进客土土源的机械组成,按土体重量计算,可掺入粗性物质(粗砂、砾石、风化砂、炉灰渣等)和粉煤灰各10%,也可加入适量草炭。

五、景观绿化施工过程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迅猛发展的园林产业,在满足之前提到的一些注意点时,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施工技术落后,我国近代的园林绿化起步较晚,在进行园林施工过程中,对各种新的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引进和应用的比较缓慢,整个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低,使得施工中存在着不少误差,造成技术上的不规范。

2.对园林施工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园林施工管理中,对各种病虫害的预防治理,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各种病虫害的特性研究,基本都是采取一些普通的灭虫或者除害的手段,病虫害治理效果不明显,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病虫害的危害较大,不仅仅从植被的运输过程中带来一些外来病害虫,也由于治理措施效果不明显,使得整个施工植被受到园林原有的植被病害虫的感染,降低了施工植被的成活率。

3.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后期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是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六、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实现对城市的绿化,加快实现城市化的生态平衡,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园林工程是加快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科学规划,合理施工,注意细节,注重护理,保证质量,是现代化园林施工的重要原则,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促进整个施工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整个城市的绿化进程。

参考文献:

篇8

1.1可行性

城市街心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整体性较高的大工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合理规划,整体布局,往往需要城市其它建筑的配合建设。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可能重建的区域,要从经济价值、历史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定是否能够重建。对于未建设地段,也要考虑地段价值和附近的区域情况,考量交通、地域与周边建筑的距离等因素,确定绿地建设的可行性。

1.2服务性

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服务,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服务性,比如,城市街心公园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的场所。或者建设绿色步行通道,为老人小孩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通道。

1.3标志性

城市的标志就是一个城市最鲜明的特点,是一个城市的招牌、地标。包括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城市的重要门户区,历史文化遗迹等,这些标志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闪光点,同时也是城市人流量较大的中心区域,在进行城市街心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区域,通过街心绿地将相关区域有机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

2城市街心绿地景观工程设计

城市街心绿地,不仅是城市的“人工绿肺”,也是市民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这就要求街心绿地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服务性和便民性。凉亭、长廊、花架、平台、广场、公园、桌椅、标识和铺装等都在街心绿地的景观设计范围内。街心绿地应该具备城市绿肺的功能,在设计中,要将生态元素充分考虑进去,好的街心绿地设计,要具备降温、净化空气、防风防火、吸收噪音等各种功能,充分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充分考虑视觉效果,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采用分块重复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种节奏上的韵律,给人一种平和的心境。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同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灌木树种主要在绿化带上使用,作用是减少噪音,增加绿化量等,草木花卉作为地被植物,主要起到点缀作用。

3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设计

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设计,应该将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为核心,突出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注意空间的大小变化,以人为本,充分服务群众。街心广场的绿地设计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绿化阶段:绿地建设要保证一定的绿化率。(2)彩化阶段:要在绿地建设完毕的基础上,种植不同颜色的花卉、灌木,点缀整体的绿地效果。(3)艺术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绿地景观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街心绿地建设更上一个台阶。(4)生态化阶段:也是较为理想的阶段,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城市街心广场绿地景观的设计要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让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完美结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良好环境。

篇9

1. 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盲目追求“档次”。公园设计方面太过于追求档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的公园设计,似乎成了“比美的竞赛”。而笔者认为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位置,但对于精品景观的创作并不一定就是要上“档次”,更多的景观要我们用平常的心态去认真思考和对待。

1.2对原生态的考虑不够。公园设计本来就是一种绿色环境体现的载体,其应当更多地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体现,因此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采取原生态设计。

1.3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关注不够。城市公园设计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心灵释放的地方,让工作压力的心情得到缓解,因此公园设计应当注重人的存在。设计之前,我们应考虑一下自己对未来的景观将给人们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

2.景观设计应遵守的原则

2.1同步规划原则。建设单位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时,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将园林景观规划同步规划,以达到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2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园林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庇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2.3生态优先原则。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在设计中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2.4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湿地和自然水系,减少填挖土方,公园、绿地的改造要保存其遗韵和历史信息,保护如古树、大树等原有植被,原有建筑和布局。绿地设计要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等出发。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绿地设计中,突出地方园林特色。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注重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适当利用经引种驯化后适生的新优外来品种,丰富植物种类。

2.5植物造景原则。运用植物的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多样化等特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提高生态效益。

2.6整体协调原则。构景要素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宜彰。

3.加强城市中心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3.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

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

3.2植物造景设计

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

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在公园植物竖向设计上,考虑用苗木、构筑物(亭、廊、花架、景观柱等)跟平坦地势之间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组团,突出公园的景观层次。考虑到道路及绿化排水,标高设计上以自然地形稍加平整,利用场内挖填土、外购部分种植土来满足公园的土方需求。既保证了排水通畅,亦能节约财政支出。部分地势较低处为亲水休闲、活动、嬉戏区,主要有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沙滩休闲、滨河栈道等。

3.3公园设施设计

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3.4人的参与性

公园的设计,强化每一块区域的特定功能,创造多样化的休闲、娱乐、运动场地,来满足市民、游客的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为此对于设计水嘻游乐的,应凸显大水面,体现水的灵动,使游人更能接近于水,突出亲水性。强化水面的视觉效果,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力。营造连续、动感、自然的水岸线,呈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画卷。

4.结语: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公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公园景观设计目标,提出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生态学、以人为本和美学原则,同时探讨公园景观设计手法,旨在能为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有价值参考。

参考文献:

篇10

1开放性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1社会化原则

城市公园的发展从原先的封闭式管理逐步向开放式迈进,体现了社会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满足,是社会的福祉,也是人人平等的体现。景观设计中首先就要满足开放式公园要成为普通百姓经常活动的地方,景观设计要能吸引百姓并且保证公园的通达性良好,人人都有机会进入其中。

1.2人性化原则

开放式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给生活在压力中的人们提供一个舒心、可以放松的场所,其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设计时考虑的主体是空间的使用者,尤其是公共空间的使用者――社会大众,而非设计者本身的喜好,故设计时应该注意百姓的特性和需求,尽可能的使设计符合人们的意愿,如果在景观设计中忽略了人的因素,那么这个景观设计和建设就很失败。

1.3艺术化原则

开放式公园是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花园,是美与生态的代表,如果一个公园内仅仅是一些的杂乱无章的树木,即使能达到生态的效果却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因而要通过对开放式公园的景观元素进行合理地艺术化处理及设计,传递出艺术美感,用艺术魅力来促进环境育人。

1.4生态化原则

作为开放式公园其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公园建造的初衷就是作为城市的"绿肺",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景观设计首先就要从生态角度的出发,要符合生态化的特点,利用乔、灌、等植物的复合种植,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需求。

1.5自然化原则

景观设计是人们思想创作的现实体现,它可以打破设计规范、条列,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但作为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是融入生态系统中的,因而其设计的风格满足自然化的特征,不生硬,不做作,不突兀,富有情趣并与周围能很好的融合。

2开放性公园植物种类选择原则

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重视植物的多样性,以防种群单一导致生态贫乏。园林植被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园绿地的质量。特别是灌木、乔木、花卉以及宿根植物,它们能够增加园林绿地色彩的季相变化与景观效果。所以,公园植物配植必须多样化,从而提高景观质量与生态效益。乡土树种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较强,且养护成本较低,应作为公园绿化设计的主栽树种与首选树种,它们是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与保护。

3开放性公园植被种植原则

公园在种植设计上,必须对近期效果和长远规划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单纯的追求公园植物配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会偏离实用性。当设计栽种的距离较远,留出较大的生长空间,就会为游人的穿行树丛与攀折枝叶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这就极易导致园林绿化改造的景点与景区还没有见效成景,整个区域就会由点到面的遭到破坏。所以,进行种植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密植来降低游人在公园绿地随意穿行的几率,同时还能起到绿化改造成景早、见效快的重要作用。

4开放性公园特殊园林部分设计管理原则

在以往的绿化设计上,只注重各大景区之间的协调与联系,设计思路过多停留在静态空间的处理与艺术布局上,手法过于单调,没有和实用紧密联系。最终导致绿化改造后的景观还没有形成,已经栽植的花草树木却遭到了游人的破坏,公园内多处出现草皮斑秃、绿篱缺段与断枝缺株现象,这使公园的总体景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因而,在进行开放性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转变观念,在种植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以适用为出发点,在保证绿地完整性的同时,还充分考虑游人的活动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以防景观再次遭到破坏。

同时,在难以管理且布局较规则的绿地周围立上围栏并栽植绿篱,实行封闭养护。有些种植布局的形式是开放的,但由于四周设有直行园路,游人为图方便经常从边角处草坪与亚灌木处穿行,使得这些植被遭到践踏,严重影响美观。

5结语

建设开放性公园使得公园的客流量突然暴增,由于游人成分复杂,其素质高低不同,有些素质较低的游客经常践踏花坛、草坪,穿越绿蒂、围栏,肆意攀折树枝、采摘花卉以及破坏园林设施,这样的行为在公园里几乎随处可见。通过在公园绿化设计上采取有效对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利用人性化设计,多建立供游客休息、玩耍的场地,不但能够放松大众的心情,同时也有助于公园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凯旋,董亮.城市公园延长开放适宜性的评价研究――以上海市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6(07).

[2]洪春凤.城市公园文化初探――以武夷茶博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6(13).

篇11

山体公园相比平地公园来说,地形更为复杂,地面的高低起伏较多,公园内的景观以自然景观居多,为此在进行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山体公园的独特性,合理处理公园内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受山体自然空间特点的影响,不同的山置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在山顶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较高,所以在视觉空间较大,人们在山顶会获得全方位的景致,视野开阔,为此,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山地来开发公园景观,并尽可能的向山体腹部延伸,再比如,在山体的山麓地带,针对其视域相对有限,内部有良好的视觉关联这一特点,可以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成为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

其次,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受山体起能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要难于平地公园,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不同的山体路线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觉体验,为此,在道路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展现多样性,并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比如,设计者可以顺应山体地形,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此外,还可以让公园内的道路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以体现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为游玩者提供多种游玩选择。

最后,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可以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中获得身心放松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山体独特的地形优势吸引人们前往,而且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等可以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理想的休憩场所。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1)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还应该将城市自身的人文精神渗入其中,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强调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该秉承这一传统思想,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意维护好山上的树木花草,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应成趣,此外,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合理利用山体资源,结合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变化,确定城市山体公园的定位和性质,让山体在给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休息场合的同时,感受到显示城市自然特色的标志性要素。

(2)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地域性是对环境的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建设山体公园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风貌,与此同时,依照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的建筑,设计材料尽量就地取材,建筑风格要与传统风格相适应,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注意与城市的传统风格保持一致,并注意凸显出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的解读生活,体会城市文化。为了向人们展现山体公园的地域性特色,设计者还需要依照山体的形态以及建筑环境,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线路,设计多样的游玩线路,以便让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感受到多种多样的城市文化。

(3)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注重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良好连接,以不断优化山体的轮廓线,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另外,在山体公园景观的效果分析上,还应该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山体与城市融为一体。比如,在设计山体脊部景观时,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尤其注意对山体的保护,做好对山脊线的保护工作,以确保整个山体在山顶、山腰、山麓等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并尽量避免在山体的山脊部位设计特色景点或者观景台,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明确国家规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和适宜建设的山体界限,坚持以保护为主,实行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篇12

1.引言

水生植物的各类非常繁多,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城市的园林水景布置中,它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起到美化作用。现代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环境持续恶化,需要通过一定的景观改善来对城市的环境进行优化,让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增加。近年来,城市景观研究不断深入,公园湿地景观设计城为现代景观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可以充分应用于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中,让居民更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2.水生植物特点

水生植物主要是指常年生长在水中的植物。目前我国的高等水生植物有三百多种,按照生活方式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与沉水型等。挺水类主要是将茎与叶露在水面之上,根系较为发达,尺寸较大的植株适水能力强,浮水类的植物叶片漂浮于水面上,一般浮水类的植物叶片海绵组织相对发达,有着大量的空气,浮叶植物相对于挺水类植物的适应水特性更强,菱的适应水深可以达到3米,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生存,而不再受到根的限制。漂浮类植物的根会直接漂浮到水中,叶在水外,可以随着水体的流动而不断移动,可以对水中的矿物质进行吸收,如浮萍、凤眼莲等。[1]沉水类植物的根在泥中,而茎怀叶都隐藏于水体中,可以有效阻止水上层的动力对湿地底部进行扰乱,有效保持底泥营养,可以净化水质,在白天生成足够的氧气,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苦草等。

3.公园湿地景观设计概述

湿地公园是一种以规模化的湿地景观为主体,通过对其他生态系统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原有湿地进行适当开发,形成可以供人们观赏、发展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与人工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以自然湿地为基础,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需要把湿地尽可能地打造成接近自然状态,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有所不同。[2]

公园湿地景观与其他的公园景观有所不同,湿地公园中绿色元素更多,可以纳入绿地系统规范的范畴。公园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首先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丰富与完善。湿地景观中要在原有自然湿地风貌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植物各类与数量的引进不断完善,在对植物的选择时,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居民的喜好、当地的特色等综合地考虑设计。

4.水生植物在公园湿也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4.1景观效果

水生植物可以观叶、赏花,人们能够欣赏到水生植物映照在水中的倒影,给人以一种清新、舒适之感。水体宽广,给人以一种平静的感觉。通过亭、桥等一些建筑体对水体进行隔开,根据不同的质地地面与围合空间进行植物的生长与欣赏。整体会显现出一幅掩映、幽静的景观效果。整个水生植物在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提升城市品味、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座城市工作、生活。

4.2生态效果

现代城市的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噪音污染、垃圾污染与大气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的案例也在多个城市中频繁出现。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在公园湿地景观中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与元素,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避免底泥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利于生态平衡。大部分的水生植物都具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为鱼类呼吸,而水生植物的枝叶可以为鱼类与水栖动物提供庇护场所,水生植物与湿地中的水生动物、鸟类的栖息地形成生物多样性,促进公园湿地景观生态的自我调节。另外水生植物可以为人类或动物提供食物,或者成为人工饮料,作用非常大。[3]

4.3经济效应

水生植物在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公园的环境形象,结合其他的建设、景观投入,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的公园湿地景观都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水体中加入水生植物已经成为设计者的共识。公园的建设在现代城市中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已经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也对公园建设投入了更大的支持。

5.水生植物在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1水生植物在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体现之一。[4]水生植物的湿地景观设计要坚持多样性原则,要尽可能地选择多种类的植物类型,建立更多的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沼泽环境,建立多种生存环境,对物种进行保护;坚持功能性原则,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参与者,对染污环境进行改善;适应性原则,选择本地植物为佳,尽量避免外来物种,外来物种有可能存在性差,也有可能会对其他的物种造成毁灭性打击影响,避免过度繁殖的水生植物;美观性原则,水生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要注重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深浅,依次种植各种类型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特性,进行环境满足。

5.2水生植物的选择

在公园湿地景观设计应用中,要选择适合当地的乡土水生植物,如红线草、水芹等挺水植物,二是要选择对城市污水有美化作用的水生植物,根据相关实验,在不同的湿地景观中不同的植物美化作用有所不同,如在滇池公园湿地景观中,香浦、水芹对水中的TN、TP有着良好的净化作用,可以达到高达50%的去除率。[5]

5.3水生植物的配置

在水体的植物的搭配上,要通过艺术性的构图原理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植物的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最为和谐的配置是对水生植物进行高低错落,在岸边进行点植,实现植物的色彩与线条多变,避免种植一些裙边式的种植方法。一些规则式的水体需要在围合规则的种植槽,其中的水生植物不需要太多,避免生长蔓延后对整体的景观起到破坏作用。目前曲折溪流的配置手法相对特别一些,对于品质与色彩的要求都比较高。[6]在水生植物的种植时,还要充分考虑卵石的排放次序,一般选择在点植植物之前,充分缓解水流对水生植物的冲击作用。在品种搭配上,要充分体现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相呼应的特点,保持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相协调配置。同时水生植物还要注意与耐水湿的乔灌木和色叶树种的配置。尽可能地将水生植物的配置与环境达到和谐、自然、舒适,充分体现出现代湿地公园景观之美。

5.4新技术应用

生物浮岛是通过植物的栽培基盘与固定系统构成,它的作用类似于水体中的植物带,通过植物的生长直接将水中的营养物输出,通过根系形成一个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作用,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生物浮岛技术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的作用,目前已经在有景观要求的池塘等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形成一道水上风景线。[7]

6.水生植物在公园湿地景观设计案例

位于珠海高栏港装备制造区的南虎湖园林绿化工程(已建成),总面积为71万平方米,水体面积6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为2米,投资约2000万元。项目规划充分根据现有地形特点,结合项目制约条件,遵循生态原则、开发与维护原则,以水体、植被、园路为主,打造自然、野趣同时具有一定休闲功能的开放性滨海生态湿地项目。在水体周边主要与南水大道及装备二路的衔接地带,生长着芦苇、香蒲、微甘菊等野生植物,在绿化设计时要充分与道路绿化相衔接处理。项目绿化工程总体可概括为“一湖三带多景点”,本次南虎湖公园规划适合咸水生长的植物种类主要有秋茄、桐花树、拉关木、海漆、芦苇等。

图一 高栏港南虎湖项目园林绿化工程总平面图

图二 高栏港南虎湖项目园林绿化工程苗木表

6.结语

水生植物对于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与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水生植物的类型选择、合理搭配,创造出适当审美需求的水上风景线。把水生植物的良好净化环境作用与景观设计特性充分结合,实现景观多样性,满足欣赏需求,促进城市公园环境更加美好和谐,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的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连芳.东营市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

[2]王玉琳.武汉综合公园中湿地景观营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3]钟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色彩规划设计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3.

[4]刘妍.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法和景观创意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篇13

1 城市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求

(1)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融入生态特色理念。

城市小区绿化和景观设计过程中,坚持以生态理念为设计原则。生态理念设计思想构成小区设计的重要因素,使城市小区居住环境形成一个完善融合的生态环境体系。马潇指出,居住小区是起着一定作用的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创造一个宜居环境,而居住小区景观这个大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比如说绿地,道路,建筑,设施等。只有当这些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大系统的功能;坚持生态设计理念,改变设计过程中对物质空间环境的过度追求,实现向居住生态环境的整体构建;注重人工生态环境设计向自然生态绿化环境的过渡;设计过程中,既要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要追求如诗如画的生态美学环境,提高绿色生态观,重视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的动态化效果。

(2)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满足绿化格致要求。

保护小区绿地面积建设,满足小区绿化设计的层次感要求,实现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原则。在树种选择上,避免单一化,采用多种类的植物绿化,设计中主义搭配的丰盈感和层次感,在位置根据审美需要审计不同种类的植物,一定范围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要达到一定要求;坚持多元化植物种类配置原则,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搭配错落有致,建构良好的植物生态园林群落。郑小兰指出居住小区的绿地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居住小区各类绿地要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如在宅旁绿地,植物的配置不能影响低层住户的采光、通风;植物的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

(3)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要求。

城市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最终目标满足人的参与性,增强居民的生活的舒适性,提高生活质量是最终目标。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影响自然发展,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过程要按照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发展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郭洪波指出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

2 城市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

(1)城市小区道路设计。

城市小区道路设计应该坚持舒适和美观的原则,曲,直,窄,宽等设计合理有度,既不能完全按照构图目标,也不能完全脱离“以人为本”,舒适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张楠等指出小区入口道路两侧采用成片种植草花和花灌木的手法,用草花和花灌木起到点缀、烘托作用。在每栋建筑入口处种植特色树种,在软化建筑轮廓的同时突出各个单体建筑的个性。在重要地段适当点植大树,形成点景,保证小区绿化成型、成景快的目的。

(2)城市小区广场设计。

城市小区广场设计的基本功能是为了满足小区居民娱乐和休闲的需要,具有适合老人散步,晨练,儿童游乐,居民健身等功能。城市小区设计应该坚持以功能开发为首要考虑因素,为城市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娱乐提供方便性,以及娱乐的空间,因此设计过程中,城市小区广场设计应该尽量避免建设大型的集中式广场,在土地建设面积充足的情况小,尽量将大型广场分散建设,高档社区范围考虑不建设广场,特别是别墅区域,本身会所比较多,这样避免尺度过大和浪费。城市小区设计构图,采用灵活不规则的原则,广场外面避免过度生硬化,采用虚实相互掩护的形式,与周边景观相互结合。

(3)城市小区点状景观设计。

城市小区景观与公园景观设计不同之出,公园景观设计在增强审美能力,人们出游的目的也是寻找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小区景观设计是在坚持实用性和居住性的前提要求下,满足居民审美要求,实现园林设计。在小区点状景观适当设计,能增加小区居民多样化生活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点景布置能丰富小区景观内部,增强小区建设的尺度观。城市小区点景设计中,适合采用小和特色的原则,不以大规模,平常化;点景设计细致化,精致化,粗糙的点景影响整体布局,精致的设计起到画龙点睛功能,其立体化和动态化的视觉效果,直接增强了小区环境吸引力;在小区居住楼出口处和转角处设置点状景观,建设低矮的灌木花丛带,形成明显的错落有致格局。点状景观设计增强小品区位,按照居民生活特点,设计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特色。

参考文献

[1]马潇.居住小区景观功能化设计研究初探[J].山西林业,2006,(1):31-34.